青年文学家杂志社
分享到:

青年文学家杂志

杂志社要求删除
  • 主管单位: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国际刊号:1002-2139
  • 国内刊号:23-1094/I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26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2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青年文学家 2013年第26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诗歌四首

1-1

摘要:<正>终于下班了。公司的台阶走了不下十年,哪条边缺个缝儿我也记得一清二楚。我这人谨慎,下楼梯那得身体保持平衡,眼睛不随处看,总之,不要有一点节外生枝的东西。最后一级了,轻松地放开脚掼下去,猛然头顶像被针扎了下,接着一阵剧痛从脚踝直传到心窝,我翻倒在地,眼镜跌下来。我摸索着把眼镜捡起来,左边的镜片已经摔碎,我索性将残余的碎片都拔去,戴上半只眼镜检查地上有没有牙。心中暗自气恼。
2-3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摘要:<正>酷热的夜,天空中仅有的几颗星星在无精打采的闪烁。城市的霓虹灯也困得打着呵欠睁开又闭上,闭上又睁开。路边林立的高楼秀着伟岸的身材,一副目中无人的态度鄙视着周围低矮的村房。张明就住在这片低矮的城中村中,廉价的房租引来了很多的住户,大杂院般的生活让他觉得很温馨。邻居们早出晚归地忙碌着。命运就是如此,勤劳的双手也许建造数不清的摩天大楼,却建不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窝。张明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做了一个建筑工人,他和女友租了一个十几平米有扇
4-4

做一个好女儿——常回家看看 常同父母谈谈

摘要:<正>1999年的一曲《常回家看看》唱响了大江南北,惊醒了人们久已忽略的亲情之梦,撩起了人们亲情绵绵的思绪,敲响了人们反思自己的钟声。尽管这样,当今年"三八节"单位为女职工命出这样一个题目"做一个好女儿"要求撰文时,我脑中却浮现出这样一句一直自责于灵魂、愧疚于心的话:"我不是一个好女儿!"
5-5

解读“屋子里的天使”——月兰之疯癫

摘要:通过对汤亭亭的《女勇士》中月兰疯癫的解读,本文试图解码月兰疯癫的缘由:触目惊心的双重压迫,以及从内省的角度看,自身的懦弱,作者汤亭亭巧借月兰的疯癫对女性话语权进行了重建。
6-7

海子诗歌中的审美意象简析

摘要:诗人海子以其独特个性和迷离身世为他的诗歌蒙上了一层神秘朦胧的色彩,也使他的诗歌更加的梦幻美丽、摇曳多姿。本文立足于其作品本身,采用文本解读的方法,对其诗歌意象进行概括提炼,并试图揭示其深层内涵和背后的情感逻辑。
8-9

穿越后现代主义的迷茫——解析网络穿越小说和新“迷茫的一代”

摘要:本文以后现代主义为理据,对网络穿越小说进行解构分析,并通过穿越小说试图对当代中国所谓的"迷茫的一代"产生的根源以及他们的价值取向乃至精神家园进行剖析。
10-11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嘉莉和薇龙的女性自我意识对比研究

摘要:德莱塞的《嘉莉妹妹》和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两部作品都是基于女性视角描写新女性的作品。女主人公嘉丽和薇龙的形象都是对传统的"女性特质"观念的改写,她们代表了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12-12

Representation:从再现到表征——文艺美学研究的一种转向

摘要:西方传统文艺美学代表性学说的"再现"(representation)说以及当代文化研究的关键性理论"表征"(representation)理论,同为representation,国内学界对其的翻译则经历了"再现"到"表征"的转变,通过对两大关键词意义的继承与创新的分析,以及转变依据的学理探究,发现这一转变不仅仅预示着文艺美学再现理论自身的"文化"转向,更是文艺美学向文化研究转向的佐证。
13-13

论老舍小说中“新女性”形象缺失原因

摘要:老舍小说中鲜有同时代其他作家常塑造的自由浪漫、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形象,却有一批自私、残忍、虚荣的"伪新女性"。特殊的家庭背景对老舍的女性观的影响及老舍以男性作家的立场对作品中女性的规范是其成因之一;平民出身对社会现实的深切透彻的体悟和洞悉,对精英知识分子改造国民方式的反思得出的"简捷改造论"是老舍不塑造"新女性"形象更深层次的原因。
14-15

远在他乡的牵绊——阿库乌雾诗集《密西西比河的倾述》杂谈

摘要:阿库乌雾漫游北美时一不小心就走进了印第安人的生活,然而正是这个族裔萌动他写下了日记式的诗集《密西西比河的倾诉》。诗集虽记录着诗人的旅美生活,但在文字跳动的痕迹中依然能找到属于他的族群记忆。
16-16

魂归何处——简析白先勇《骨灰》的悲剧意识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落叶归根",中国人都非常希望安葬乡土故园,白先勇《骨灰》中两个主要人物罗任重和龙鼎立却不约而同地从两个相反方向走向了同一结局:将异国他乡作为自己人生的最后归宿,这就更加重了漂泊者的哀音。本论文试从死亡、文化、政治历史等方面来简单分析《骨灰》的悲剧意识。
17-17

论方方《风景》中的亡灵叙事

摘要:《风景》借用一个"死去的灵魂"——小八子来担任这部作品的叙事者,这是作者十分巧妙的构思。本文将从《风景》出发试探这部小说独特的叙述魅力,对其中所蕴含的思想特色与独特的人文关怀进行一一阐释,并进一步品评这种新颖的亡灵视角中的另一道闪着人性光辉的艺术风景。
18-19

论台湾文学中的中国情结——以小说《姗姗,你在哪儿?》、《将军族》为例

摘要: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进程,它表现出一种非常复杂的发展态势,但是深入探究我们又可发现有一股暗流始终蕴含其中,那就是中国情缘。本文以迁台作家聂华苓的小说《姗姗,你在哪儿?》和本土作家陈映真的代表作《将军族》作为视点,通过文本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来探讨台湾文学中那割舍不断的中国情。
20-20

伤逝——毁灭于虚无和永恒之中的生命美感

摘要:鲁迅先生的《伤逝》不是一篇简单的爱情悲剧小说。它没有离开鲁迅文学创作的人性关注。人性中蕴藏着塑造生命美感的最原始力量,这力量同样带来了毁灭与新生交替的痛感。子君和涓生都是在追逐生命美感的过程中,付出了惨痛代价的青年人。他们体验过理想的浪漫,彷徨于快感降温后虚空的苦闷,毁灭于精神虚无与物质匮乏的双重压迫。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复杂,本文主要是以社会背景为基础,着重从人情人性的角度来谈谈他们的生命美感走向毁灭的过程。
21-21

论徐坤《厨房》中的太阳意象

摘要:学界对徐坤小说的研究较多关注徐坤小说中的话语策略,较少涉及对其小说中的意象进行解读和分析。徐坤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厨房》前半部分频繁地出现了太阳这一意象,本文另辟蹊径试图其作品中的太阳意象进行分析。小说中的"太阳"意象除了担任物理时间这一参照系发挥叙事功能之外,还蕴含着更为深层的内涵,具有强烈的性别意义,从而折射其反映的女性悲剧性。同时,也与作者徐坤心中的想要某些理念与情绪是不谋而合的,借助太阳这一意象使之表达得更含蓄、生动。
22-22

西汉时期游侠对于新武侠小说创作的借鉴

摘要:随着国内众多新生代作家加入武侠小说创作热潮,如何面对历史上真正的游侠精神,如何借鉴港台武侠小说创作经验等问题逐渐受到作家们的注意。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西汉游侠精神内涵的分析,抽离概括出中国西汉侠文化的典型特点;通过对两者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当今民众的精神需求,对今后大陆新武侠小说创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23-23

小说《谁能让我害羞》对城市的书写

摘要:短篇小说《谁能让我害羞》揭示了城市中两类不同阶层的人的冲突。这冲突在女人对少年的居高临下的观察中尤其突出。女人对少年的观察,折射着女人作为上层阶层的优越感与对穷苦阶层的漠视,而少年的表现则反映着下层民众对平等地位的追求。城市的发展造成并激化了这种冲突,在城市生活中,人总是不时地陷于"害羞"的窘境,城市已经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异化力量。小说对城市的思考,启示着我们,寻求一种新的力量,弥补城市生活的缺失。
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