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学家杂志社
分享到:

青年文学家杂志

杂志社要求删除
  • 主管单位: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国际刊号:1002-2139
  • 国内刊号:23-1094/I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26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2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青年文学家 2010年第17期杂志 文档列表

艺术简介

摘要:<正>张乐,字闻韶,号佛云轩主人,1954年出生,自幼喜爱绘画,对中国画情有独钟,2008年毕业于北京画院研究生班,师从石齐先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得金、银奖,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的单位和友
1-1

唯美的选择——记民国四大才女之首萧红

摘要:<正>男人向来绝情,这句话虽然不近乎全对,但是恐怕身为男人也不能理直气壮的为自己辩驳,绝情的男人一生碰上一个就够女人吃不了兜着走,更何况像萧红这样遇到的对她来说至关
1-1

沸腾的天堂

摘要:<正>最温柔的束缚藏在日复一日的伤感里,而发自内心的感动在一瞬间,一个微笑,一个不经意的回眸,缘定三生,一世一个轮回。没有人知道我想要什么,也许有的时候连我自己也不知道,
2-2

网络,一路与你同行

摘要:<正>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已经上了大学,回想起孩提时上网经历,仍然记忆犹新。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每天都上网,而且学习成绩还那么好,我毫无疑问地告诉你,我有一个博学多才、文武
3-3

论安杰拉·卡特对传统童话的改写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当代女性主义作家安杰拉·卡特对传统童话的改写,女作家通过这种改写不仅颠覆了传统童话中的女性形象和两性关系,也通过在虚拟的童话世界中建立的两性关系来探索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达到两性的完美平衡。
4-4

微探钗、黛二人不同称谓原则之缘由

摘要: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人物。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其他人物对钗、黛二人的称呼规则并不一样。对林黛玉的称呼原则是姓加称呼者的属性关系,而对薛宝钗的称呼是名字的第一个字加称呼者的属性关系。周汝昌先生曾对此问题提出过独到见解,本文在探讨周汝昌先生的观点同时,提出一些新的想法。
5-5

坦然的心曲 女性的哀歌——重读萧红小说《小城三月》

摘要:萧红后期的小说《小城三月》以儿童视角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的故事。其中对主人公"翠姨"命运的书写,交织着萧红对爱与温暖的憧憬和追求,体现了对消亡绝望绝不妥协的反抗,也浸润了她对当时女性生活境遇的深深感慨。
6-6

评价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以《理智与情感》为例

摘要:近年来,评价理论的研究发展迅速,应用到了语言的各个层面和领域。本文以评价理论中的态度子系统为理论框架,对文学名著《理智与情感》进行解读和阐释,希望能为分析文学名著提供一种新视角。
7-7

心灵低语中的女性普适性情感观照——杨春晖诗歌简论

摘要:女性关怀意识是杨春晖诗歌中一贯表达的主题。伤痛、孤独与凄冷一方面构建着杨春晖的诗歌世界,另一方面构建着女性的存在空间。
8-8

《喜福会》中母亲的失语

摘要: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运用四位母亲和四位女儿轮流叙述的方式描绘了代表两代华裔女性的母女之间的矛盾、冲突及融合,折射出其背后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在这种文化落差和文化夹缝中形成了代表美国主流文化的女儿和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亲之间对话语权的争夺。由于受强势西方文化的压抑,代表东方文化处于劣势的母亲终于陷入沉默失语的状态,从而使得母女双方在种族与文化壁垒的阻隔下越走越远。
9-9

儒家“格物”论思想对歌德《浮士德》的阐发

摘要:对于歌德的诗剧《浮士德》,学术界历来不乏研究。在当代,浮士德这一具有独特魅力的人物形象仍然召唤着更多诠释的可能。本文简要回顾了浮士德研究现状,并试图从人性视角,运用中国儒家传统观念中的"格物"论思想对浮士德进行阐发,从而论证浮士德的一生就是一个受驱于人的本性召唤、追求自我人性之完满的过程。
10-10

《长腿爸爸》的浪漫主义色彩

摘要:女主人公朱蒂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内心世界,朱蒂的丰富想象力以及不屈不挠的乐观主义精神使美国作家简·韦伯斯特的《长腿爸爸》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11-11

生命形式该赋予怎样的美和爱

摘要:《小王子》是一本关于生命和爱的经典寓言,作者圣艾修伯里通过小王子与飞行员的"我"的天真、简单却又温暖的对话,讲述了小王子的离开其居住的B612小行星后拜访其他行星,然后到达地球,最后因为对所经历的人或事感到失望而最终让自己的精神回到了自己的家园。故事温馨生动富有哲理,启发人们对生命存在意义及对美与爱的思考。
12-12

解象征密码——李金发《弃妇》赏析

摘要:李金发素来被认为是诗中怪才,作为中国象征派诗人的代表,他的诗歌以意义晦涩和语言诘屈著称。本文就试图以他的代表作《弃妇》为例,破解李金发诗歌的象征密码,品味这"难解的笨迷"背后李金发的艺术含蕴。
13-13

真爱无私——诗歌解析《我曾经爱过您》

摘要:在俄罗斯诗歌史上,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一个人——俄国诗歌的太阳普希金。一首《我曾经爱过您》更是家喻户晓,成为他标志性的一首诗。本文就以这首诗为例解析普希金的爱情观。
14-15

《念奴娇过洞庭》中的“宇宙意识”

摘要:古代描写洞庭湖的佳作层出不穷,但就平静的洞庭湖之夜并把自己置身湖上舟中来抒发豪情逸兴的佳篇,却并不多见。作者通过人与宇宙这样一种无界限的关系,将自身的困惑、苦恼抒发出来。通过独特的"宇宙意识"将本文的艺术境界得到升华,因此在众多描写洞庭湖的诗篇佳作中,通过赞美景色来赞美自己的"高风亮节"这一特殊笔法而经久不衰,这是本词审美魅力之所在。
15-15

阴影原型与哈利·波特的成长

摘要:《哈利·波特》系列作品近年来在全世界的读者群中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无数的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该系列作品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和阐释。本文拟以荣格的阴影原型理论为理论基础来解读哈利·波特成长的个体化过程。哈利·波特合理地利用阴影,成功地将其个体化,重新构建了自我的生命。作者认为哈利·波特成长的个体化过程也说明了人类进行自我探索的重要性,这对于精神贫乏的现代人也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16-16

新小说写作的“零度”——论《橡皮》对深度神话的解构

摘要:新小说是在对传统小说的颠覆中产生的。所以,对于新小说家来说,"破"比"立"更重要。新小说派的领袖罗伯·格里耶将矛头直接指向文学传统的源头——深度神话,并希望从对深度神话的解构中建立一种新的小说形式。在《橡皮》中,罗伯·格里耶通过对侦探小说的戏仿,对古典悲剧的解构以及对重复形象的意义的消解来达到对深度神话进行解构的目的。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