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记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青年记者杂志 北大期刊

Youth Journalist

  • 37-1003/G2 国内刊号
  • 1002-2759 国际刊号
  • 0.3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青年记者是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41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青年记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刊首快语、前沿报告:新生态中的媒介批评、理论视野、观察与批评、调查与研究、新闻实践等

青年记者 2016年第3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青年记者杂志刊首快语
用大俗大雅的新闻语言讲好中国故事1-1

摘要:传统媒体也好,新媒体也罢,竞争利器除了拼抢新闻外,表达方式也很重要。做新闻,要善于用大俗大雅的新闻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记者讲的故事要让更多的人听懂,语言就要通俗。俗中见雅,雅俗共赏。新闻应注重传播效果。记者写的新闻,不仅要给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看,也要给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众看。有的记者却不以为然,认为文章写得华丽才有水平。华而不实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本来很简单的一个事、一句话,写得花里胡哨,读者看了云里雾里,不知道究竟要表达啥意思。一些新闻作品的语言口号连篇.放之四海而皆准,通篇看不到一句鲜活的话,读起来枯燥无味。现在,为数不少的新闻报道让人看不懂.不爱看。

青年记者杂志理论视野
“泛在”的隐患——沉浸传播时代的幻象与反思4-5

摘要:在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中,技术与理论的更迭在近些年来愈发迅猛,在这样一个媒介主宰的时代中,我们很难成为一个离散于媒介场的“局外人”。事实上,这便是一种初级的“沉浸”,媒介正在逐渐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而在不久的未来,沉浸式的体验将无处不在。

媒体“去边界化”视阈下舆情响应机制的建构6-7

摘要:以大众传播和公共信息生产为己任的媒体业,诞生之初是r一个具有清晰边界的行业,由传统媒体垄断。但在今天,媒体正经历着“去边界化”的嬗变,其行业界限正逐渐模糊。本文审视媒体行业嬗变对舆论场域的影响,解读技术发展给舆情引导带来的契机,探讨如何引导社会舆论的互动融合,在舆情研判、监测、舆论对冲、关系共同体的建立及融合导向等方面进行分析,为融媒时代舆情响应机制的建构提供新思路。

网络传播环境下受众的媒介焦虑7-8

摘要:信息焦虑:信息爆炸与信息污染 在传统媒介环境下,受众的媒介接触方式和接触内容是单一而有限的。进入网络媒介时代,随着Web2.0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受众对媒介的依赖进一步加强。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信息需求方面。技术的发展让受众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海量的信息,而且信息本身来源丰富,信息量大。在这种情况下,受众会有一种信息接受强迫心理。信息强迫是指个人面对大量信息时产生的一种不确定和不安全感,为了不错过认为有价值或很重要的信息,逼迫自己不断关注搜集到的所有信息。①受众在互联网中存在很多这样的行为,比如网络购物中反复的商品信息搜索和比较、在社交媒体使用中不由自主的反复刷屏行为等。其次是信息传递方面。

从受众商品论看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9-10

摘要:2016年5月初,一篇题为《一个死在百度和部队医院之手的年轻人》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爆炸”,随即“魏则西之死”①在各大网站上大面积曝光。作为虚假广告的信息入口,百度首先遭到网友的口诛笔伐,随后批判矛头转向涉事的部队医院及其背后的“莆田系”。本文无意探讨谁该为“魏则西悲剧”买单,而是将搜索引擎纳入新媒体的范畴,从受众商品论视角看媒介(搜索引擎)、受众(用户)、广告商之间的关系以及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并探讨搜索引擎产生的问题及规制建议。

基于选择性接触前提下的新受众无力观10-11

摘要:受众研究从“魔弹论”到后来多种多样的受众观并行,除了不停地在受众更有力还是媒介更有力的观点之间摇摆外,在技术层面上,也经历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几大媒介的产生与发展。互联网作为新媒介,参与性、开放性更强,而“新媒介的受众和使用者也越来越具有主动选择性、自我导向性,既是文本的生产者也是接收者”。①在以往探究受众效果的时候,其所研究的信息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信息都哇媒介自身生产。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也可以由受众参与生产,造成媒介生产的信息与受众生产的信息一同传播的现象。

大学生生存价值观的网络文化呈现12-13

摘要:今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说:“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①在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中,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而在这些剧烈变化中,最深层的则是人们生存价值观的变化。在价值观变化过程中,大学生走在前列。厘清当代大学生生存价值观的复杂图景,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西方后现代广告研究图景14-15

摘要:西方社会中的后现代广告形态大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理论界对于后现代广告的回应勃发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要研究范式呈现出两大分野:一是基于后现代的理论框架以广告为对象进行研究,包括后现代广告出现的动因、表现形式、内容特征等;二是承袭传统广告学的研究路径,以广告学理论为基础,把“后现代广告”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进行研究,包括后现代广告的意义生成、效果研究以及消费者态度研究等。这些研究一般都是以理论探讨为主的质性研究,缺乏实证研究。

青年记者杂志调查与研究
领导人海外署名文章与媒体外交16-17

摘要:近年来,我国多位国家领导人在出访国主流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这些文章的内容和国家间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合作与发展紧密联系。国家政要在出访前和出访期间发表署名文章,一直是国际上常见的做法,我国国家领导人对于署名文章的频繁使用则是我国媒体外交近年来在形式上的突破之一。媒体外交,指“一国政府通过各种媒介手段达到影响他国民众认知和政府行为的一种外交形式”。①作为一种媒体外交的创新形式,署名文章在内容上更直接地体现一国的外交政策和思路,直接把想表达的内容写到文章里,在主动沟通的同时也能避免误读。

移动医疗时代患者的隐私安全17-18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4G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互联网+传统行业”转型正在我国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传统的医疗保健服务也迎来了新的移动医疗时代。在线的医生问诊、专家答疑,让工作繁忙、看病烦难的百姓体会到了移动就诊的方便快捷,整体供应成本、病人人院率的降低,医疗资源管理的提升,也正好解决了传统医院的“痛点”。因此,近年来移动医疗应用在全国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高校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点及运行策略——以“西大团学小微”为例19-20

摘要:如今,如何利用微信进行形象宣传及文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文明建设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高校教育宣传工作的中流砥柱,各大高校团委纷纷在团中央宣传部的指导下创办了微信公众号。本文以广西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西大团学小微”为例,从传播形式、传播内容、用户信息获取方式等方面对其传播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运行策略上的建议。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研究21-21

摘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处于特殊的地区、特殊的民族、特殊的年龄、特殊的际遇、特殊的成长空间。他们置身于媒介信息的洪流冲击中,但媒介素养状况不容乐观。相较于其他地区、其他类型的未成年群体,提升该地区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

青年记者杂志观察与批评
新闻边缘化的原因及影响22-23

摘要:新闻,一直以来是媒体生产的主要内容,是新闻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但近年来,互联网渗入生活,新媒体迭代更替。媒体内容生产中,新闻开始边缘化,受众对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的需求呈下降趋势,文化、财经、汽车、情感等方面内容开始被关注。可见,互联网时代,媒体内容已不仅限于新闻,应当更加多元化,用立体思维去理解内容生产。

网络“正能量”谣言的舆论演变与受众心理23-24

摘要:如今,网络“正能量”谣言披着真实的外衣,打着“正能量”的旗号,以颇为隐蔽的方式大肆蔓延和扩散。这不仅是对舆论秩序的干扰,更侵蚀和破坏媒体公信力、社会总体信任感和社会风气。作为畸变的舆论形态,网络“正能量”谣言的负面影响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学术期刊为什么“不做”公众号25-26

摘要:笔者拟出这一题目,似有哗众取宠之嫌。“不做”,是指未开通微信公众号,还是指开通了公众号却没有诚意做好?如果将“不做”理解为后者,那么学术期刊“不做”公众号,似乎反映了当下学术期刊发展生态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传统媒体人创业的问题与趋势26-27

摘要:网络崛起、全民创业以及媒体转型的大环境构成了我国传统媒体人创业的大背景,体制内创业孵化和体制外自主创业成了传统媒体人创业的两种方式。传统媒体人创业会对这一时期媒体的发展带来多重影响。

青年记者杂志新闻实践
做好深度报道,提升党报核心竞争力28-29

摘要: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改变着传统的媒体生态,也让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在新媒体环境中,党报只有立足自身优势,建构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放大主流媒体的声音,传播主流价值观,提高党报的公信力和舆论引导力。对新闻信息进行深耕细作,为受众提供有深度的新闻,是党报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新闻报道中哲学思维的运用30-30

摘要:提到新闻报道,许多人认为只要把新闻事件说清楚就可以了,似乎和博大精深的哲学没有关系。固然,哲学这门学问有其高深之处,却也并非遥不可及。事实上,在新闻报道中,不论我们研究新闻价值判断、选择新闻事实,还是冥思苦想撰写新闻稿件,哲学的思维都隐含其中。一方面,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而具有辩证性、实践性、批判性、超经验性特征的哲学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考的方式,在生活中是时时处处皆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