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记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青年记者杂志 北大期刊

Youth Journalist

  • 37-1003/G2 国内刊号
  • 1002-2759 国际刊号
  • 0.3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青年记者是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41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青年记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刊首快语、前沿报告:新生态中的媒介批评、理论视野、观察与批评、调查与研究、新闻实践等

青年记者 200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青年记者杂志刊首快语
寻找事件背后的真实原因1-1

摘要:前段时间。我社的记者报了一个选题。说是在一次刑法研讨会上。一位韩国学者谴责中国刑法缺少人道主义。其理由是,在中国。如果有人捡到一个孩子。抚养几天后又把孩子扔了。中国的司法机关并不会认定此人构成遗弃罪。记者说。他会后采访了这位韩国学者,了解到,在韩国。人们只要捡了孩子就必须抚养或妥善处理。否则就要被判遗弃罪。因此,他想写一篇报道,呼吁立法者尽快弥补韩国学者提出的立法疏漏。

新闻资讯2-3

摘要:观点;新政;合作;新创;荣辱榜。

青年记者杂志特约专稿
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公报(下)7-8

摘要:为了及时报道和鼓吹抗日,《大公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做出了重大的牺牲。首先是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先后被迫委弃了五处馆舍。《大公报》抗抗日战争爆发前,只出有天津、上海两个版。抗日战争时期,除这两个版外,又先后增出了香港、汉口、重庆、桂林等四个版。这四个版都自备馆舍,分头编辑,分头出报。到了抗战后期,除重庆版继续出版外,其余的五个版都先后被迫停刊。天津版停刊于1937年8月5日,汉口版停刊于1938年10月18日,上海版停刊于1938年12月14日,香港版停刊于1941年12月13日,桂林版停刊于1944年9月12日。每一次停刊和市相应的转移,都要损失一砦物资,委弃一些馆舍和设备。如汉口版西迁重庆时,就因交通工具不足,弃置了不少办公片用品,勉强送上船的纸张和器材,又在宜昌附近江面遭到日机轰炸,造成重大损失。

多从群众视角做新闻9-9

摘要:我们一直大力倡导加强新闻的原创性、贴近性、可读性。之所以三“性”并提,是因为原创性不等于贴近性,贴近性不等于可读性。要做到新闻原创性,贴近性、可读性的统一,就必须要从群众视角做新闻。

产业背景下的报纸流程再造研究10-19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报纸行业的产业属性由此确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目标,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革除制约义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微观活力”。本文尝试以企业流程再造理论为依据,围绕如何提高管理效益,从报纸企业特征和产业属性的演变入手,考察我国日前报纸组织结构和管理运行模式,研究主业流程再造的标准、原则、关键和实施等问题,并运用这些成果尝试提出省级党报业务流程模式概要构想。

青年记者杂志前沿报告
2005传媒年度创新报告21-26

摘要:【年度创新观点】 默多克:报纸分类广告将消亡菲利普·迈尔(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如果现在报纸读者的发展趋势持续不明朗,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

点击2005年电视市场关键词27-28

摘要:2005年的电视媒体市场,不乏热点和亮点,电视媒体的品牌建设、媒体的影响力、抢摊电视剧市场、市场份额竞争、《超级女声》,活动营销……这些关键词的背后,折射出电视媒体产业化发展的全新走向,也预示着电视媒体一个全新经营时代的来临。

2005年广播电视创新盘点29-30

摘要:如今,广播电视的创新并非易事,同样,对这种创新的年度盘点也有一定难度。假如我们可以把这种年度盘点视为一种年度评价的话,可以发现,用创新的指标来看,一些2004年还算创新的节目2005年退步了,也有一些节目2005年在我们的创新榜上又进了一步,比如,《超级女声》。

乙酉悲情——起点抑或拐点上的2005报刊31-31

摘要:大致来讲,乙酉年的新闻界充满了离别的感伤,以及英雄路短的复杂情怀。在这一年中,报刊广告呈现历史性的滑坡,新闻纸价格持续上涨,吞掉了许多报纸的盈利预期。此外,对于新闻业的从业人员来讲,新闻舆论的大环境似乎有所收紧,个人的命运在跌宕的行业里因由各种考虑面临选择以及另样的路途。因此,无论是出于对业界的宏观考量,还是仅就编辑记者的微观感受,乙酉年都显示出了某种悲情色彩。

2005网络十大名词32-32

摘要:用“最”、“十大”、“100”等总结过去,读起来简明,写起来顺手,并且无需为未入选项解释。所以,回首2005年的网事,俺也用“十大”的手段,变换一下形式,自出十道名词解释题,对2005年网络发展史的掌握程度进行摸底。这“十大”凑不够怎么办?呵呵,西瓜不够黄瓜凑,何况2005年的网络迎来了又一个草长莺飞的春天,新鲜事多着呢。凑多了怎么办?弱水三千只取“十”瓢饮。

2005年美国报业十大事件33-33

摘要:普利策奖全面接受网络报纸 自1917年设立以来,普利策奖一向对“变化”两字摆出乏味冷漠的表情。所以当2005年的普利策奖项提名中,出现许多网络报纸名字的时候,大家都吃了一惊。以往只有在公共服务这类奖项中才可能出现的网络报纸,现在,每个项目中都有了。这意味着,网络报纸,或者说网络新闻,已经取得了跟平面报纸及其新闻平起平坐的地位。以后,新闻竞争的领域将会更宽,同时新闻评比的标准也将随之调整。

青年记者杂志记者部落
胡锡进:拉近“全球”和“眼球”的距离35-37

摘要:“《环球时报》是一份非常棒的报纸,新闻不但及时,而且多是独家,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生活、娱乐。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语言严肃但不死板,评论鲜明而不偏颇,让人读起来兴趣盎然。丰富多彩的内容加上多角度的深度报道,让我想起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兼容并包’思想。”这是一位读者给((环球时报》的评价。据说,这种读者来信《环球时报》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封。

从“无冕之王”到“新闻民工”38-40

摘要:【主持人的话】“无冕之王”,这是社会送给记者的称号,在公众眼里,记者职业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是世事变化的记录者和宣传者,是社会的良心,是正叉和公正的化身。然而,近些年来,“记者”这一行业内自身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这一曾经无上光荣的职业光芒渐渐暗淡。在智联招聘新近完成的一项职业吸引力调查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同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

2005中国传媒年度十大人物评选揭晓——第2届中国最有投资价值媒体揭晓颁奖41-41

摘要:2005中国传媒年度人物评选、第2届中国最有投资价值媒体评选由中国传媒思想库史坦国际发起,与《传媒》、《中国广播影视》、《青年记者》等专业媒体台办,为非营利、非政府活动。传媒年度人物通过网上评选、中文搜索、短信参与、专家评审、现场投票方式产生,评选旨在鼓励本年度对传媒产业发展有新举措、新思想和建设性贡献的人士。2005年12月16日,在由华娱卫视承办的年会“传媒力量之夜”上颁奖。第2届中国最有投资价值媒体评选历时近一年,评选分为5大类,每类评选出10名中国最有投资价值媒体。同时,选出10名中国最有投资潜力媒体和10名中国最具成长性媒体。评选揭晓后经过近一年的公示阶段,根据专家和代表意见对个别单位作了调整,于2005年12月16日05’中国传媒产业年会正式颁奖。

青年记者杂志新闻观察
传媒对大学生形象的妖魔化43-44

摘要:“大一新生因离家不适应入学六天后跳楼身亡”、“在校大学生胆大妄为从交警岗亭偷自行车”、“大学生与女友分手自杀”、“研究生气球书写求婚宣言腾空而起”①……这是存2005年9月11日新浪网的新闻频道上有关高校的新闻,这些新闻大部分可归结为“花边新闻”,或是负面新闻。近几年来大学生成了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以猎奇、刺激、煽情为价值取向的新闻不在少数,有关大学生的新闻呈现负面化态势,大众传媒中的大学生形象正在被妖魔化。

品位决定影响力44-45

摘要:传媒作为一项产业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在影响力扩大的同时,带动发行量和广告的增长,进而增强扩展其生存空间。这在近年大众生活类报纸的发展过程中已得到充分印证,这类报纸尤其是其中的都市报秉承其关注民生、平视大众、捍卫公益的办报理念,迅速蹈入各地城市市场,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2006,再造媒体盈利模式46-49

摘要:盘点2005,迎来2006,一方面互联网继续突飞猛进,一方面是报业遭遇历史性的寒冬。为了传承与突破,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只有在“战火纷飞”的竞争中积极面对新的博弈,再造盈利模式。媒体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把注意力迅速由城市转向农村,既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又能开拓新的市场。同时,要加强成本控制,积极稳妥实施多元发展,改变传统的以广告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现状,主动迎接挑战。

报纸品牌运营中的人才战略效应50-51

摘要:在我国内地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报纸品牌运营的理念应运而生,报业竞争也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阶段。如何根据报业自身的特殊性,将品牌运营和人才发展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报纸品牌运营之路,使报纸和办报的人都得到充分发展,是本文关注及探讨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