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1001-5256,CN22-1108/R。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1-5256
  • 国内刊号:22-1108/R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0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26
  • 综合影响因子:1.51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肝胆病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述评

代谢综合征与脂肪肝

摘要:代谢综合征(MS)与慢性肝病特别是脂肪肝关系密切,两者并存时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众多但结果仍有争论。介绍了MS及其相关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和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困境,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提高MS和脂肪肝的处理能力,更好地为此类患者服务。
407-410
临床肝胆病杂志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干扰素诱导的TRIM22通过泛素化降解NS5A来抑制HCV

摘要:【据《Cell Mol Immunol》2016年1月报道】题:干扰素诱导的TRIM22通过泛素化降解NS5A来抑制HCV(作者Yang C等)TRIM22是一种三模序蛋白,HCV感染的患者经过IFNα治疗之后,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可以观察到TRIM22的上调。但是这个表达水平的上调究竟有什么生理学意义目前尚不清楚。来自上海生物科学研究所的Yang C等阐述了TRIM22通过降解NS5A而产生抗HCV的作用。NS5A是HCV一个重要的非结构蛋白,
410-410
临床肝胆病杂志防治指南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

摘要:胆囊癌是指发生于胆囊(包括胆囊底部、体部、颈部以及胆囊管)的恶性肿瘤。我国胆囊癌发病率占同期胆道疾病的0.4%~3.8%,位列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6位,患者5年总生存率仅为5%[1-3]。胆囊癌疗效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对其主要高危因素的认识、准确的临床分期和根治性手术切除方法的应用。由于长期缺乏符合我国国情的诊断与治疗规范,目前对于胆囊癌诊断与治疗方法的认识和应用仍较为混乱。为此,
411-419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5)》推荐意见解读

摘要:为规范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和消化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针对三种自身免疫性肝病分别制订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充分了解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进而制订出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在此之前我国并无针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单独的共识意见或指南,
420-422
临床肝胆病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前瞻性临床研究和回顾性临床研究的区别

摘要:前瞻性临床研究(prospective study)是研究者根据选题和设计的要求而进行的研究。其特点是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周密的研究计划,合理的观察指标,并严格按设计要求详细记录临床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归纳、统计、分析,得出某一结论。前瞻性临床研究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事先的选题和设计,以及在临床实施中是否完全按照设计进行,数据资料统计处理是否合理等。前瞻性临床研究常与研究者的研究方法、条件、设备等因素有关。
422-422
临床肝胆病杂志防治指南

《亚太肝病学会乙型肝炎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2015年更新)》推荐意见

摘要:2015年亚太肝病学会了最新的关于乙型肝炎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2015年更新),在此翻译全文推荐意见以供临床医生参考。推荐强度及证据质量分级参考表1。1慢性HBV感染的筛查(1)筛查是发现新发慢性HBV感染的重要方法(A1)。(2)尚无充足的证据来推荐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任何特异性筛查,且这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C1)。(3)现有的出生前及血液供应的HBV筛查手段应当加强(A1)。
423-428

《欧洲肝病学会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15年)》推荐意见

摘要:自1968年Roy Clan在欧洲完成第一例人原位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以来,LT技术飞速发展,已成为急慢性肝衰竭的标准治疗手段。在过去的25年间,移植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1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达到96%和71%。随着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和器官保存液的改进以及疾病早期诊断和移植术后并发症管理的提高,LT远期疗效获得了质的飞越。
429-431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家论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肝细胞癌

摘要:肝细胞癌(HCC)的病因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欧美发达国家及部分亚洲国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相关HCC发病率逐渐增加。介绍了NAFLD与相关HCC的密切关系,NAFLD相关HCC的危险因素、临床病理特征及预防和筛查,指出NAFLD发病率尽管不如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相关HCC高,但因NAFLD基数大,其绝对数量不在少数,尤其是合并糖尿病和肥胖或肝纤维化/肝硬化高危患者。NAFLD相关HCC多见于老年,合并症较多,整体预后不佳。认为预防的重点在于有效治疗NAFLD,对高危人群进行严密筛查以便发现早期HCC,甲胎蛋白及CT等影像检查是主要的筛查方法,但目前尚缺乏针对NAFLD相关HCC早期预警的措施。
432-436
临床肝胆病杂志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预防静脉曲张再出血的标准治疗方案联合辛伐他汀不能降低再出血率但可增加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

摘要:【据《Gastroenterology》2016年1月报道】题:预防静脉曲张再出血的标准治疗方案联合辛伐他汀不能降低再出血率但可增加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作者Abraldes JG等)β-受体阻滞剂联合套扎是预防静脉曲张再出血的标准治疗措施,但治疗后再出血率及病死率较高。降脂药物辛伐他汀可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
436-436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家论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血清尿酸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被视为代谢综合征(MS)的肝脏表现,除糖脂代谢紊乱外,血清尿酸(SUA)的水平也左右着NAFLD的进展。叙述了两者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无论健康个体或患者的SUA都能够独立预测患者MS、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其机制可能是SUA通过诱导活性氧(ROS)增加ROS-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表达,进而引发pyrin结构域蛋白3炎症小体激活和白细胞介素的分泌;无论基础或临床研究,使用降低SUA的药物可以抑制TXNIP通路,降低血糖水平,减轻肝细胞ROS、炎症、脂肪变性和纤维化。提示减少SUA可能是NAFLD一个有前途的潜在治疗方法,值得基础和临床的进一步研究。
437-441

细胞衰老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非酒精原因所致的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是NAFLD的两个最为重要的肝病结局。细胞衰老是细胞脱离正常周期不可逆地丧失增殖能力后进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客观规律。研究表明细胞衰老与NAFLD肝纤维化进程及肝细胞癌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NAFLD相关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442-44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易感基因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呈低龄化趋势,严重增加个人及社会经济负担。作为一种遗传-代谢-环境相关疾病,遗传因素在NAFLD发生发展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技术的广泛应用,对NAFLD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总结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以其遗传易感基因多态性为切入点,探讨影响NAFLD的发病因素及内在机制。
446-452
临床肝胆病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死亡率与病死率

摘要:死亡率:在一定期间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用于衡量一定期间某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的一项指标。通常取自长期随访观察的特定人群,需要做大量的人群调查随访工作才能获得。常以年为单位,多用千分率、十万分率表示。其计算公式为:死亡率=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K=100%,1000/千或10 000/万。
452-452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病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情况、自然史、死亡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上海长征医院和上海85医院进行体检且自2011年起每年在上海长征医院或上海85医院随访的离退休老干部及部分单位职员,最终共纳入833例,2011年12月31日前确诊NAFLD的为NAFLD组(n=459),无肝脏及胆道系统疾病的为对照组(n=374)。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及血生化检查,是否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吸烟及饮酒情况,死亡对象明确其死亡时间和死亡原因。分析该研究人群NAFLD患病情况、自然病程、发病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发病危险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病情加重、减轻的影响因素。结果 NAFLD组中男性NAFLD患病比例高于女性(58.0%vs 46.7%,χ2=4.962,P=0.026)。NAFLD组BMI、收缩压、舒张压、ALT、空腹血糖、血尿酸、甘油三酯(TG)、男性患者、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新发糖尿病、新发代谢综合征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t=-9.818,P〈0.001)。对照组374例患者中新发NAFLD 64例(17.1%),男性与女性新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vs 15%,χ2=0.349,P〉0.05);BMI[优势比(OR)=1.304,95%可信区间(95%CI):1.153~1.474,P〈0.001]和TG(OR=1.509,95%CI:1.080~2.166,P=0.016)是新发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终点发现NAFLD组235例(51.2%)病情稳定、40例(8.7%)改善、144例(31.4%)消退、40例(8.7%)加重。BMI升高患者NAFLD加重风险增加(OR=1.163,95%CI:1.028~1.316,P=0.016);而BMI(OR=0.849,95%CI:0.781~0.923,P〈0.001)和血尿酸(OR=0.997,95%CI:0.995~1.000,P=0.0
453-458

FibroTouch与B超、CT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影像引导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ibro Touch脂肪衰减参数(FAP)对脂肪肝诊断的意义。方法以2014年1月-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的108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人员的肝脏FAP、肝脏彩超结果和肝脏CT平扫肝/脾CT比值。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Kappa一致性系数和ROC曲线比较FAP与肝脏彩超结果和肝脏CT平扫肝/脾CT比值诊断脂肪肝的一致性及其诊断价值。结果通过肝脏B超诊断脂肪肝阴性336例(31.11%),阳性744例(68.89%);参照B超结果,Fibro Touch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0.5%和75.3%。通过肝脏CT诊断脂肪肝阴性(0级)821例(76.02%)、阳性259例,其中轻度(1级)216例、中度(2级)34例、重度(3级)9例;参照CT结果,Fibro Touch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5.4%和47.0%,B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3.1%和36.8%。Fibro Touch诊断脂肪肝结果与B超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系数=0.597,P〈0.0001);与CT的一致性较低(Kappa系数=0.113,P〈0.0001)。结论 Fibro Touch诊断脂肪肝准确、方便、无创、费用低,是临床最具优势的诊断脂肪肝的影像学检测方法。
459-462

西安市某企业员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对西安市某企业单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现况进行调查分析,为NAFL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6月-7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415例某企业单位员工进行体格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血清学检查及问卷调查。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415例员工中NAFLD 86例(20.7%),其中轻度脂肪肝70例(16.9%)、中度脂肪肝16例(3.8%);50~58岁人群患病率最高(30.8%,16/52);86名NAFLD员工中肥胖症57例(66.3%)、腹型肥胖76例(88.4%);中度脂肪肝员工的ALT水平、AST水平、腹围和BMI均高于轻度脂肪肝员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4、-3.512、-4.405、-5.051,P值均〈0.05);NAFLD员工的BMI、腹围均与AST水平(r值分别为0.283、0.271)和ALT水平(r值分别为0.325、0.316)有相关性(P值均〈0.05);该企业单位员工总体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和久坐、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结论该企业单位中NAFLD的患病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NAFLD的BMI和腹围对预测肝内脂肪沉积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且均与AST、ALT水平有相关性。
463-466

血清趋化因子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γ-干扰素诱导单核因子(Mig)及调节激活正常T淋巴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水平变化特点及其对PEG-IFN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12月于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PEG-IFNα-2b治疗的HBe Ag阳性CHB患者53例,其中46例完成48周治疗后继续随访24周,根据有无出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分为A组(出现SVR,n=17)和B组(未出现SVR,n=29)。测定患者基线,治疗12、24、48周及治疗后24周外周静脉血清IP-10、Mig、RANTES、HBV DNA、HBs Ag及ALT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患者基线血清IP-10、Mig水平A组显著高于B组,HBs Ag水平A组则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96、2.963、2.401,P值均〈0.05)。患者基线IP-10、Mig与ALT水平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570、0.317,P值均〈0.05)。与基线比较,治疗12、24周时的血清HBV DNA、HBs Ag、ALT和Mig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周时t值分别为2.126、2.217、2.376、2.776,24周时t值分别为2.635、2.453、2.627、2.803,P值均〈0.05)。46例患者治疗前、治疗12及24周时2组患者的IP-10、Mi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内,与基线比较,12、24周时的Mig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61、3.105,P值均〈0.01);B组内,与基线相比,24周时血清Mig水平显著降低(t=2.632,P〈0.01)。基线血清IP-10、Mig和HBs Ag水平对SVR均有预测价值(P值均〈0.05)。46例患者中基线Mig〉80 pg/ml的20例患者中获得SVR 12例(60.0%),基线Mig〈80 pg/ml的26例患者中仅有5例(19.2%)实现SVR,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467-471

慢性乙型肝炎患儿HBV DNA载量与肝脏病理、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儿HBV DNA载量与肝脏病理及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5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中心收治的确诊为CHB的患儿79例,根据患儿血清HBV DNA载量分为低载量组(103拷贝/ml〈HBV DNA载量≤105拷贝/ml,n=8)、中载量组(105拷贝/ml〈HBV DNA载量≤107拷贝/ml,n=54)和高载量组(107拷贝/ml〈HBV DNA载量,n=17),比较各组间肝脏病理变化程度及血清ALT、AST、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Kendall’s tau-b等级相关检验。结果 3组肝脏病理炎症程度分级均以G1为主,分别占75%、74.1%、64.7%,高载量组G2比例上升(35.5%);3组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均以S1为主,分别占75.0%、72.2%、70.6%,低载量组出现S4(12.5%)。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69、-0.047,P值均〉0.05)。随着HBV DNA载量的增高,各组间血清ALT、AST水平逐渐增高,3组间A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P=0.048)。随着HBV DNA载量的增高,各组间血清HA、LN、PCⅢ和CⅣ水平则逐渐降低,3组间PC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P=0.044)。结论 CHB患儿HBV DNA载量与肝脏病理无显著相关性。临床综合分析HBV DNA载量及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结合肝活组织病理检查,才能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估CHB的病情。
472-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