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1001-5256,CN22-1108/R。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1-5256
  • 国内刊号:22-1108/R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0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26
  • 综合影响因子:1.51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肝胆病 2012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主编致辞

摘要:燕语新华喜,龙腾大地春.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临床肝胆病杂志》向各位编委、审稿专家、读者和广大作者致以亲切的节日问候! 过去的2011年,是《临床肝胆病杂志》求新图变、奋力进取的一年,也是收获颇丰、硕果满枝的一年.
-

妄测21世纪肝胆胰外科学的发展

摘要:21世纪外科学的发展无疑将取决于全球经济及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生命科学仍将是发展的重点,它将以遗传学(人类基因计划)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为基础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人类遗传性疾病将能进行预测及个体化的防治.
-

现代肝脏外科的进展与思考

摘要:1888年德国外科医生Langenbuch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肝脏切除术,标志着现代肝脏外科的诞生.在百年发展历程中,肝脏外科历经盲目肝切除、规则性肝叶切除、不规则局部切除、解剖性肝段切除等发展阶段[1].
-

转化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间的纽带

摘要:转化医学( 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欧美生物医学界于上世纪末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目的主要是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后来其概念进一步演变,内涵和外延不断加深和拓展,目前转化医学通常泛指以解决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医学科研活动,既包括从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的科研活动,也包括从临床问题出发凝练出科学问题、在实验室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应用于临床的过程.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机制与预防对策

摘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自从1987年3月由法国里昂一位妇科医生在进行腹腔镜附件手术时联合实施以来业已成为微创外科领域的经典示范手术.我国LC虽然在1991年初得以开展,20年多来远未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在3~5年内迅速普及发展起来,而是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探索之路.
-

乳头扩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插管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在ERCP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肝胆胰外科共完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930例,其中选择性插管困难者采用常规方法不能完成而采用乳头预切开术108例,占11.6%.纳入标准为常规插管失败或反复进入胰管4次判定为选择性插管困难,术中改行乳头预切开术,根据病情完成ERCP检查和内镜下治疗.观察终点为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与同期常规ERCP插管病例资料对比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组乳头预切开术108例,ERCP成功103例,成功率95.4%.术后并发症7例,发生率6.5%,无十二指肠穿孔及死亡病例.同期822例常规ERCP诊治成功率97.7%,术后并发症63例,发生率7.7%.乳头预切开与常规选择性胆管插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x2=0.141,P=0.707)及成功率(x2=2.041,P=0.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头预切开术与常规ERCP相比不增加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可提高困难ERCP的成功率,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
-

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外科治疗手术时机及方法.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我中心32例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B超、CT、MRI能够明确诊断直肠癌肝转移灶能否手术切除;术前新辅助化疗及靶向治疗可以进一步筛选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模式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结论可切除的直肠癌肝转移首选手术治疗;采取合适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手段能够提高无瘤生存率和累计生存率.
-

床旁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评价床旁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对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1年3月接受治疗的25例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均置管成功.1例87岁女性患者PTGD术后7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24例在行PTGD术后2周~2月间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中转开腹3例,胆囊切除术后均未死亡.结论 PTGD治疗高龄化脓性胆囊炎是一项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

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分析总结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应用单孔腹腔镜技术选择性对71例患有肝胆疾病患者的手术资料,其中胆囊结石39例,胆囊息肉15例,肝囊肿14例,肝癌1例.结果 6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单孔手术,2例胆囊结石患者,由于局部粘连较重,改常规腹腔镜手术.行胆囊切除54例,手术时间45~ 95 min;肝囊肿14例,行囊肿开窗术手术时间25~45 min;左肝外叶边缘肝癌1例,行肝楔形切除术,手术时间145 min.术后无黄疸、胆汁漏、出血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脐部切口瘢痕小而隐蔽,无明显可视瘢痕.结论在现有条件下单孔腹腔镜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术前和术中慎重把握手术适应证,及时改变手术方法,对多数患者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是安全的,具有极好的美容效果.
-

高位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再手术15例诊疗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高位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行吻合口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1月间的15例因高位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再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全部行吻合口重建,术中切除原胆肠吻合口行规范的肝门胆管空肠吻合7例,行肝总管空肠吻合6例,1例切除肝方叶后行左右肝管空肠吻合,左肝外叶切除3例;15例随访时间平均33.2月,术后胆漏1例,3例有胆管炎表现.结论 打开肝门板显露胆管汇合处是高位胆管-空肠吻合得以重建的关键;再手术时需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

阿德福韦酯单药挽救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年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总结阿德福韦酯( ADV)单药挽救治疗拉米夫定(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效果,分析疗效影响因素,探讨单药挽救LAM耐药的可行性.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应用LAM耐药后入组挽救治疗.收集患者的基本特征:如年龄、性别、肝生化指标、HBV DNA及HBV M.纪录治疗持续时间及应答,并进行分组对照.结果 60例中,HBV DNA定量反弹≥1log10拷°贝/ml 20例,HBV DNA测序rtM204I/V、rtL180M位点变异40例.生化学突破的LAM耐药患者,给予ADV单药治疗.完成156周治疗者42例.HBV DNA低复制组(基线水平HBV DNA 103 ~105拷贝/ml)治疗后第12至156周HBV DNA转阴率均为80.0%,高复制组(基线水平HBV DNA≥106拷贝/ml)转阴率为40.7% ~44.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 DNA转阴率随治疗时间延长渐增加.治疗156周时,HBeAg阳性血清学转换率24.1%.4例因检测出rtA 181V/L/S位点变异改用恩替卡韦(EⅣ).结论 ADV单药挽救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具有一定的疗效,且更适合于.低病毒载量患者.
-

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的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分级与临床及血清学指标间的关系,寻找影响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90例入选的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并进行肝组织病理炎症分期(G0 -4)和纤维化分期(S0~4),并同时测定临床和血清学指标.将肝组织学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82例患者,以肝组织炎症分级≥G2和<G2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HBeAg状态、HBV DNA定量、ALT等五项指标进行比较,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0例慢性HBV感染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组织损伤,其中8例(8.9%)已进展为肝硬化;其余82例CHB患者中,炎症分级≥G2者30例,占36.58%;纤维化分期≥S2者28例,占34.15%;年龄≥40岁者所占比例在肝组织炎症分级≥G2组高于分级<G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40岁后,其肝组织炎症分级增大为G2以上的危险度是40岁以下者的6倍.结论 慢性HBV感染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组织损伤,损伤以轻度为主,中重度损伤所占比例在1/3左右;对40岁及以上且肝功能正常的CHB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以防止病变的隐性进展.
-

调节性T细胞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透明质酸分泌的影响

摘要:目的 研究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透明质酸(HA)分泌的影响.方法 MASC法分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传代培养人HSC LX -2(空白组),不同比例CD4+ CD25+ Treg细胞与HSC直接共培养(共培养组),不同剂量的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TGF) β1和HSC共培养(对照组);使用CCK -8法检测HSC增殖、放射免疫法检测HA分泌情况.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共培养组与空白对照组(0.6623±0.02702)相比,在比例为2.5∶1时HSC增殖最为明显(0.6836±0.00560),比例为1∶1、5∶1及7.5∶1时HSC增殖均明显减少,且随着比例升高其增殖水平逐渐降低,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F=11.421,5.272,84.514,490.639;均P<0.05).不同浓度TGFβ1对照组的HSC均比空白对照组(0.3883±0.00189)细胞增殖明显(0.6720±0.00753,0.6773±0.00585,0.5373±0.00387),并于8 ng/μl时增殖达到高峰,各亚组与空白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F=196.175,799.624,236.461;P<0.01).共培养组与对照组中细胞上清液中HA浓度与HSC增殖呈正相关(r=0.661、0.871,均P<0.01).结论 CD4+ CD25+ Treg细胞促HSC增殖并促进其分泌HA,并在体外证实CD4+ CD25+ Treg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酒精性肝病218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2000~2010年收治的218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218例患者,复习病史并分析饮酒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影像学检查等.结果 酒精性肝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尤其酒精性肝硬化(AC)患者逐年增多,41 ~50岁为好发年龄.AC组饮酒时间长干酒精性脂肪肝(AFL)组及酒精性肝炎(AH)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L、AH及AC组AST、ALT、AST/ALT、GGT及AL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L、AH及AC组A/G、TBil及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酒精性肝病病情和预后与长期饮酒史(包括饮酒量、饮酒时间)有关.发病有逐年增多、年轻化趋势.对于有饮酒嗜好的患者,应定期对AST/ALT、GGT、ALP、A/G、TBil、TG及TCL等生化指标监测,从而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

美他多辛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美他多辛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方法 60例酒精性肝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治疗相同,对照组用硫普罗宁,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他多辛片.治疗前后分别查TBil、ALT、AST、GGT、A/G、TC、TG等生化指标,并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 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治疗组治疗后的TBil、ALT、AST、GGT、A/G、TC、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美他多辛和硫普罗宁联用疗效优于单用硫普罗宁.
-

无肝素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方法及安全性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无肝素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血浆置换对62例肝衰竭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进行无肝素血浆置换治疗,治疗过程中持续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分离器及管路,共81人次.对照组32例常规加用肝素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共82人次,观察治疗中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无1人次发生出凝血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其他不良反应23人次,对照组发生出凝血相关性不良反应12人次,发生其他不良反应26人次,两组对照出凝血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人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不良反应发生人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无肝素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出凝血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传统治疗方法无明显差别,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
-

79例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79例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特殊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4年1月~ 2010年1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亚急性肝衰竭病例共79例,对其性别、年龄、病因、并发症、预后及特殊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79例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47.59±19.01)岁,最常见的病因为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43.04%),其次为HBV感染(27.85%).发生率最高的3类并发症依次为腹水、腹腔感染、肝性脑病,与死亡明显相关的并发症为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脑病.本组资料的病死率约为18.99%.结论 亚急性肝衰竭好发于男性及40岁以上人群,病死率较高.HEV感染是本组资料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腹水、腹腔感染为最常见的并发症,肝肾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致死因素.
-

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24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衰竭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24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无菌抽取骨髓180 ~200ml,用负收集法分离提取骨髓血干细胞,然后经肝动脉导管注入肝脏.术后定期检测肝功能、凝血功能、甲胎蛋白、肝脏储备功能、肝脏超声和肝脏CT,并观察周期的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2周时ALT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b、CHE、PTA、AFP于术后4、8及12周增高明显,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il、吲哚青绿15 min滞留率(ICGR15%)于术后12周时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时肝脏CT,其门脉一级分支平面面积与术前相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细胞移植术后,所有患者精神、体力、食欲明显好转,均未发现细胞移植并发症.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近期安全有效,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肝脏储备功能改善明显,缩小的肝脏有所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