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1001-5256,CN22-1108/R。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1-5256
  • 国内刊号:22-1108/R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0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26
  • 综合影响因子:1.51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肝胆病 2010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题述评

慢乙肝抗病毒的个体化治疗

摘要:目前用于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分两大类,即核苷类和核苷类似物(NUCs)及干扰素(IFN)共计7种药,即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普通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a-2a,派罗欣)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佩乐能)。两大类药物的共同特点是抑制HBV复制,达到抗病毒治疗作用,
4-8
临床肝胆病杂志诊疗指南

2009年AASLD肝脏血管疾病诊疗指南要点

摘要:最近Hepatology杂志发表了美国肝病学会(AASLD)和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关于肝脏血管疾病的诊治指南,对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布一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肝窦阻塞综合征(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SOS)及肝脏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常见血管异常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9-13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共识纪要:亚太肝病学会推荐(APASL)

摘要:介绍 肝衰竭分为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发生在原来正常的肝脏)、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在已知或未知的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衰竭)及肝病晚期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迄今各国学者对ACLF的定义、诊断和治疗尚无一致意见。亚太肝病学会(APASL)慢加急性肝衰竭工作组今年1月(22—23)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了为期2天的会议。
13-18
临床肝胆病杂志病毒性肝炎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0、IL-6、IL-4、IL-2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浓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微阵列流式细胞术(CBA)体外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48周的血清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0、IL-6、IL-4、IL-2的浓度。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后外周血清的TH1/TH2细胞因子浓度度,比较治疗前,均是显著升高的(P〈0.05),除IL-6外,各细胞因子在治疗过程中均未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12周时的血清IL-6的浓度与HBVDNA成负相关,治疗24周,IL-6、IL-10、TNF-α与HBVDNA成负相关(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除直接抑制病毒作用外,还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抑制病毒复制。
19-21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年临床观察与耐药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耐药临床表现。方法将观察组分为HBeAg阳性组108例,HBeAg阴性组55例,按时间点观察肝生化指标、HBV DNA及HBVM。对治疗无效及HBV DNA反弹≥1log10拷贝/ml病例行病毒基因及耐药突变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测序检测。结果HBeAg阳性及阴性2组病例,HB-VDNA转阴率均于48周时达顶峰。分别为70.7%、77.7%。HBeAg转阴及抗-HBe阳转率在HBeAg阳性组则逐年上升。144周时达37.5%/25.0%,而2组HBV DNA转阴率144周时均有所下降。HBeAg阴性组HBV DNA转阴率下降了40.0%,下降幅度远大于HBeAg阳性组的9.4%,P〈0.01。按终点治疗标准停药或未按终点治疗标准停药者,分别为12例及4例,均于停药后24周内复发。19例肝硬化患者中有7例(36.8%)于治疗48周内发生肝癌、慢性肝衰竭。HBeAg阴性肝硬化起始治疗时,HBV DNA≥105拷贝/ml者,占不良预后中的71.4%。治疗无效/反弹7例,其中2例HBV DNA反弹≥102拷贝/ml及1例治疗96W无效病例,均未发现基因突变。仅有2例rtA181IV、rtN236T位点突变病例,其中1例有短时停药史。另有2例rtL180M、rtM204I/rtT184A位点突变病例,之前均有用LAM、LdT及ETV史。结论本组阿德福韦酯治疗HBV DNA转阴应答率于48周达顶峰,HBeAg阴转及HBeAb阳转3年呈逐年上升趋势。终点治疗标准停药与未按终点治疗标准停药,病毒载量反弹时间相仿。抗-HBe阳性肝硬化HBV DNA≥105拷贝/ml病例,治疗后1年内仍有恶化发生。以HBV DNA上升≥1log拷贝/ml做为病毒反弹指标临床相符不高。
22-24

HBV感染与慢性胆囊炎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HBVDNA、HBV基因型与慢性胆囊炎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66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HBV基因型及肝胆B超检查等。(检测HBVDNA及基因型应用的均为实时定量PCR方法,只是试剂盒不同)结果不同HBV基因型患者的慢性胆囊炎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HBV基因C型患者慢性胆囊炎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HBV基因C型(72.5%vs54.4%,x2=9.369,P〈0.01);血清HBVDNA定量水平与慢性胆囊炎的患病无统计学意义(x2=1.171,P〉0.05)。结论HBV基因C型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慢性胆囊炎的患病相关。
25-26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中和抗体的产生及其对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中和抗体的产生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纳入92例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α-1b(IFNα-1b)、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开始(48-72)周的抗病毒治疗,用酶免疫法(EIA)检测治疗前及治疗不同时期血清中的干扰素总抗体,同时应用抗病毒中和生物鉴定法(ANB)检测干扰素中和抗体(NA)。结果92例患者中共有16例出现NA阳性,阳性率为17.39%,反弹组干扰素中和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完全应答组(P〈0.05),而难治性丙肝患者中和抗体阳性率亦明显高于完全应答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HCVRNA水平为NA阳性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出现反弹与NA阳性率显著相关。干扰素中和抗体的产生可能是导致难治性丙肝产生的因素之一。
27-30

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血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动态变化

摘要:目的了解慢性HCV感染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相互关系及机制。方法使用ELISA方法检测64份慢性HCV感染者血清中IL-2,IFN-γ,TNF-α,IL-4,IL-10。结果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中IL-2,IFN-γ无明显差别;肝硬化患者中IL-4,IL-10高于肝炎患者;而TNF-α相反。对6例慢性HCV感染者血清进行动态检测,发现IL-4,IL-10有逐渐增高的趋势;IL-2,TNF-α,IFN-γ有下降趋势。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时,IL-2,TNF-α,IFN-γ有所增高。结论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中存在Th1/Th2细胞失平衡,以Th2型免疫应答为主。Th1/Th2细胞失平衡在慢性HCV感染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0-32
临床肝胆病杂志脂肪肝

脂肪肝大鼠空肠组织内P物质表达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脂肪肝大鼠模型,观察脂肪肝胃肠动力紊乱模型中大鼠空肠组织内P物质(SP)的分布及表达,以探讨SP在脂肪肝胃肠功能紊乱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脂肪肝组(n=20)。采用高脂饮食(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猪油)制备大鼠脂肪肝模型,复制过程中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组织成模情况,3个月后采用葡聚糖蓝-2000灌胃,作为胃肠内标志物,观察大鼠肠道传输速度,取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空肠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进行染色,并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脂肪肝大鼠小肠动力明显减弱(P〈0.05),空肠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表达减弱(P〈0.05)。结论脂肪肝大鼠模型中肠运动功能减退与P物质的减少有一定的相关性。
33-35
临床肝胆病杂志肝硬化

纤维化分期对大鼠肝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AT1受体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肝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表达与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方法肝组织HE染色检测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血管紧张素Ⅱ AT1受体在肝组织的表达,应用计算机进行灰度扫描,采用德国Leica公司生产的Qwiuv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每一样本的灰度值,根据纤维化不同分期的灰度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随着大鼠肝纤维化加重,血管紧张素Ⅱ AT1受体在肝组织的表达增多,经统计学处理各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化分期与大鼠肝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AT1受体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
36-38

促肝细胞生长素、乌鸡白凤丸、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

摘要: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乌鸡白凤丸、丹参注射液联合对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8例有低蛋白血症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静滴,乌鸡白凤丸口服,疗程为60天。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0天、60天及治疗结束后30天的患者的主要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各项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1%)(P〈0.01),治疗组AST、ALT及TBi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P、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PHGF、乌鸡白凤丸、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39-41
临床肝胆病杂志启事

关于《临床肝胆病杂志》启用官方网站和新邮箱的启事

摘要:为方便读者、作者、编者及专家之间的沟通联系,提高工作效率和期刊编辑质量,《临床肝胆病杂志》已启用杂志网站和新邮箱。
41-41
临床肝胆病杂志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结节性质的超声影像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二维超声时结节的性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300例肝硬化患者经超声检查、超声造影检查、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及结合临床等综合确诊,观察灰阶超声肝脏结节性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00例灰阶超声检查中,超声显示为低回声结节者156例,占52%,稍强回声结节者51例,占17%,混合回声结节93例,占31%,结论肝硬化患者灰阶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不同以往仅为低回声结节的结论,其中相当一部分结节呈稍强回声或混合回声,而前者与HCC关系较密切。
42-43
临床肝胆病杂志肝胆肿瘤

Survivin在胆囊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病理诊断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检测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胆囊腺瘤的表达部位及形态特点,研究其与胆囊腺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胆囊腺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5例胆囊腺瘤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25例胆囊腺瘤中,23例Survivin蛋白胞浆阳性表达。其中21例核上表达,包括核上核样表达17例、核上泥沙样表达4例。另外胞浆弥漫表达2例。结论Survivin在胆囊腺瘤中高表达,具有向胆囊癌转化趋势,并且其特殊的表达部位及形态,在病理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44-46

超声间接征象在诊断肝外胆管癌中的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间接征象在诊断肝外胆管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经CT、MR及手术证实的72例肝外胆管癌病例。空腹常规超声检查肝胆胰脾。重点观察梗阻段胆管及近段胆管扩张情况和相关器官继发改变的超声间接征象,详细记录并留存图像信息,随访临床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72例肝外胆管癌病例中,全部具有近段胆管扩张,显著扩张64例,中度扩张7例,轻度扩张1例。本组胆管扩张的显示率为100%。依据梗阻段胆管狭窄的程度与形态、近段胆管扩张的程度与范围、扩张段与狭窄段胆管的移行状态等超声间接表现,判断梗阻部位的准确率为97.22%(70/72),病因提示其诊断相符率为94.44%(68/72)。结论注重超声间接征象表现,无疑对梗阻部位的判定及病因的提示性诊断皆有重要临床价值。
46-48

原发性肝癌门脉癌栓螺旋CT双期扫描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门静脉癌栓(TTPV)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观察门静脉癌栓在CT上的表现。结果36例TTPV患者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时均显示出门静脉内癌栓及相关的阳性征象,表现为门静脉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及"门静脉铸型",门静脉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36例中,门静脉主干合并右支癌栓12例,门静脉主干合并左支癌栓8例,主干和左右支均有癌栓者9例,单纯右支癌栓4例,单纯左支癌栓3例。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是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可以完整地提供门静脉癌栓的全部资料。
49-51

原发性肝癌双灌注介入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sFas水平的改变及意义探讨

摘要: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双灌注介入前后血清TNF-α、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30例行TACE治疗,45例行TACE联合脾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每个病例分别在术前一天、术后二周测定血清TNF-α、sFas,同时对所有病例进行近期疗效判定,另设30例正常对照组。结果肝癌患者的血清TNF-α和sFas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ACE和双灌注治疗后血清TNF-α和sFas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双灌注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和sFas的水平分别低于TACE组治疗后水平(P〈0.05),在双灌注组中,近期疗效达有效者血清TNF-α和sFas的水平明显低于无效者(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双灌注介入治疗后血清TNF-α和sFas的水平明显降低,检测血清TNF-α和sFas的水平可以有助于预后估计。
52-54
临床肝胆病杂志其他肝病

男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与实验室特点分析

摘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女性(男:女比例为1:9),病理表现为肝内胆管非化脓性炎症破坏,从而导致胆汁淤积,发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男性PBC患者仅占PBC患者的10%左右,
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