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 22-1108/R 国内刊号
  • 1001-5256 国际刊号
  • 1.3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肝胆病是吉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肝胆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设述评、专家论坛、热点·视点·观点、学术争鸣、指南与规范、指南解读、论著、临床病例讨论、临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国内外会议动态、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等

临床肝胆病 200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题述评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403-406

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肝脏疾病,以不同程度的血清转氨酶升高、高γ球蛋白血症和自身抗体阳性为主要临床特征。AIH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但发病率目前尚缺乏全世界范围的研究,现有资料显示该病在白种人中多见,在亚洲黄种人中,AIH的发病率很低。一般而言,

临床肝胆病杂志病例报告
复方氨基比林致肝损伤和重症皮疹一例报告406-406

摘要:患者,男,因乏力、纳差、尿黄,周身皮疹半月入院。2月前因外伤致脑出血在当地医院手术治疗好转出院。在家用药第3天出现右颈部不适,发热,体温37.6℃,当地诊所给予复方氨基比林2ml肌注。于当日下午出现全身散在皮疹,并逐渐增多伴瘙痒。第二天就诊于皮肤科,以“药物性皮疹”予抗炎、抗过敏治疗期间,患者感乏力、纳差、尿黄,第6天查肝功能异常,即加用护肝治疗,10天后症状加重,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题述评
急性胰腺炎诊断和治疗进展407-412

摘要: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发病因素复杂,目前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 pancre atitis,SAP)预后差,病死率高,及时诊断、去除引起疾病发作的病因,能有效地预防再发作,促进胰腺功能和形态的恢复,避免SAP。近年来尽管基础和临床研究关注的热点很多,

临床肝胆病杂志病例报告
停服阿德福韦酯后肝功能异常5例412-412

摘要:5例慢性乙肝均为我院2005年~2006年门诊及住院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8~37岁,均有1年以上慢乙肝病史,排除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性肝炎等,诊断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其中1例曾使用苦参素,疗效差。其余4例既往均未行抗病毒治疗。5例患者中HBeAg阳性4例,HBeAg阴性1例。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再评价血清学指标诊断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附83例肝穿病例413-414

摘要:目的评价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穿刺,同时进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肽(PⅢP)、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CIV)的检测,应用偏相关分析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及炎症程度的关系。结果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γ=0.415,P=0,000);肝组织炎症和血清PcⅢ、HA及CⅣ有显著相关性(γs=0.389,P=01000;γs=0.327,P=0.003;γ5=0.303,P=0.005),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和血清纤维化指标CIV、HA有相关性(γp=0.354;γp=0.434,P=0.000)。结论运用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评价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时应考虑肝组织炎症程度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乙型肝炎病毒丹氏颗粒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应用的研究415-417

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五项检测方法和乙肝病毒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中的一致性,探讨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肝感染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方法ELISA方法检测134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标志物和丹氏颗粒抗原,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比较各组丹氏颗粒抗原水平及HBVDNA定量水平和乙肝五项的相互关系。结果慢性乙肝患者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sAg、HBcAb阳性组、HBsAg、HBeAb、HBcAb阳性组和HBsAb、HBeAb、HBcAb阳性组丹氏颗粒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94.3%和0。结论丹氏颗粒抗原试剂在检测慢性乙肝感染中与乙肝五项指标及HBVDNA定量之间具有一致性。丹氏颗粒抗原是一个能较好的反应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对乙肝的诊断、预后及抗病毒疗效观察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谷氨酰胺对肝硬化患者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研究417-418

摘要:目的观察谷氨酰胺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肝硬化病人66例,无糖尿病、肿瘤,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低蛋白血症。治疗方法为Gln制剂(丙氨酰-谷氨酰胺)20g,静脉注射,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观察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氨酶的变化。结果血清白蛋白由治疗前(25.3±3.4)g/L增加到治疗后的(32.4±3.1)g/L,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谷氨酰胺可增加白蛋白的合成,改善营养状况。

慢性重型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不一致原因综合分析419-421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重型肝炎(CSH)临床与病理诊断不相一致的原因。方法根据血清生化指标与临床症状对患者做出临床诊断,再对慢性重型肝炎肝组织做病理诊断。结果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仅为14.58%。结论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与病理诊断不一致,应建立完善的临床诊断标准。

YMDD变异后HBeAg(+)患者病情进展及处理的临床研究421-423

摘要:目的研究经拉米夫定(LAM)治疗出现YMDD变异且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进展及预后;观察阿德福韦酯(AD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ADV与LAM联合治疗12周,后单用ADV治疗36周;对照组继续LAM并加强护肝治疗48周。结果YMDD变异后大部分患者HBVDNA的反弹和/或ALT的升高程度低于治疗前水平,少数出现轻度黄疸,临床表现轻微;两组治疗48周后ALT水平下降均显著,ADV组比对照组ALT水平、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差异显著(P≤0.001);结论ADV治疗YMDD变异,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424-426

摘要: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27例),干扰素α-2b(34例)两组,观察各组的ALT、HBVDNA、HBeAg、抗HBe及肝纤维化指标,包括Ⅲ型前胶原U(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及随访6个月时PedFNα-2a组的HBVDNA滴度的变化及转阴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均明显高于干扰素组(P〈0.05),不良反应相似。结论PegIFNα-2a是治疗CHB的有效方法,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426-427

摘要: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CHB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恩替卡韦0.5mg/d;对照组(42例)予拉米夫定100mg/d疗程均48周,基础治疗相似。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24周、48周时:血清HBV—DNA水平比基线值(log10copies/ml)平均下降分别为5.48、6.87和2.84、5.38;病毒应答率分别为53%、67%和21%、43%。均P〈0.001,两组均有显著差异。ALT复常率分别为67%、77%和60%、67%,血清HBeAg阴转率、HBsAg消失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在病毒学及生物化学方面取得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良好,无耐药发生。

阿德福韦酯联合肝络欣丸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24周疗效观察428-429

摘要:目的为评价阿德福韦酯联合肝纤欣丸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周的疗效。方法对5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肝络欣丸治疗和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观察治疗24周期间,在第16周、24周末肝功能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DNA变化。结果阿德福韦酯和肝络欣丸联合应用在降低HBVDNA和ALT水平,提高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方面疗效均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结论阿德福韦酯和肝络欣联用疗效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体外培养人外周血白细胞中阿德福韦酯诱生干扰素的作用研究430-432

摘要: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健康人体外培养的外周血白细胞(WBC)作用后,培养上清中干扰素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阿德福韦酯是否能诱导WBC产生干扰素。方法抽取20名CHB患者和20名健康人的外周血,将白细胞放人有不同浓度阿德福韦酯(5μg/ml、7.5μg/ml、10μg/ml及无药对照组)的培养液中,分别于24、48及72小时三个时间点利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CPE)测定培养液中IFN的效价。结果健康人组中,24小时点三组均高于无药对照组(P〈0.001),其中5μg/ml组72小时点与24小时点比有明显升高(P=0.004);CHB患者组中,各时间点不同浓度阿德福韦酯组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阿德福韦酯有一定诱生正常人WBC分泌干扰素的作用,而对CHB患者的WBC则此作用不明显。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胸腺近期输出功能432-433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RECs)的含量,从而推测CHC患者的胸腺近期输出功能,并且比较TRECs含量与HCV载量的关系。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2例CHC患者及16例正常人PBMCs中TRECs含量,用RT—PCR方法结合荧光探针的检测技术检测CHC组外周血血清中的HCVRNA。结果CHC患者中TRECs含量为(5.52±1.87)copies/10^3 PBMCs,低于正常人TRECs水平(7.19±2.42)copies/10^3PBMCs,P〈0.05;TRECs含量与HCV载量直线相关分析r=-0.427,P〈0.05。结论CHC患者TRECs水平低于正常人,显示其胸腺近期输出功能明显降低,且与HCV载量呈负相关性。

吡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434-435

摘要:目的寻找一安全有效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方法。方法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43例随机分组,吡格列酮组22例(n=22),对照组21例(n=21),比较两组疗效(观察ALT,GGT,TG,HOMA—IR,BMI等指标)。结果3个月时,两组的观察指标均有改善,虽治疗组更明显,但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时,ALT,GGT,TG,HOMA—IR及疗效,治疗组与对比组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19/22,11/21,P〈0.05)。结论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治疗NAFLD,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肝肾综合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其意义436-438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肾综合征(H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90例肝硬化患者和26例体检健康者的血清TNF-α水平及肾功能,分析TNF-α与肌酐清除率(Ccr)的关系。结果TNF-α在肝硬化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其肾功能损害程度随血清TNF-α水平升高而加重,且与Ccr成正相关。结论TNF-α在肝肾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丽珠肠乐治疗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438-439

摘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严重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我们用丽珠肠乐治疗肝硬化并发SBP,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C-myc基因和P16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440-441

摘要:目的探讨C—myc基因和P16基因表达在肝细胞癌(HC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技术检测不同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C—myc基因和P16基因表达产物。结果C—myc基因表达产物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P16基因表达产物则在正常肝组织中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肝癌组织(P〈0.05)。C—myc基因的表达与HCC的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UICC分期无关(P〉0.05),而与HCC的转移有关(P〈0.05);P16基因的表达与HCC的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HCC的转移和UICC分期有关(P〈0.05)。结论C—myc基因表达增强与P16基因表达障碍能促进HCC的发生发展,并可用来判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