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文化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与文化杂志 部级期刊

Architecture & Culture

  • 11-5058/Z 国内刊号
  • 1672-4909 国际刊号
  • 0.1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与文化是世纪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与文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关注、评论、阅城、基金项目、重点推荐、古城、装饰与文化、艺术新视线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人镜·城境9-9

摘要:建筑摄影,以人之镜观城之境也。现代城市之境,高楼耸立入云,车来人往不息,光影变幻,止在一瞬,城市之美何以存留?摄影镜头,现代科技之产物也。人凭其镜以观世界,选材、构图、用光、捕捉,快门之间,慧心独运而华彩尽收,以此身之有限,达艺术之无限尔。一人一镜一相纸,二维平面至三维空间,此为艺术创作之巨大跨越也。城市建筑林林总总,建筑摄影师必观其相,知其质,体其用,现其美。其艺术之心,至诚可贵。世间建筑不可尽数,然各自独特、唯一,且不可替代。

品院士经典 汲理论精华——“中国建筑之路”系列之齐康院士10-17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师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话语权也在逐步提高。城市的品位、建筑的格调,不仅源于设计师的能力,更体现其价值观、文化观,以及对城市、环境的认知与态度;而城市的沉稳或张扬、建筑的深邃或肤浅,反映着社会文化的朴实或浮夸,又往往是建筑师与管理者、使用者交互渗透的结果。这其中,设计者的引导至关重要。

结构的建筑学意义探究18-21

摘要:“建筑始于两块砖头的仔细叠加。”这句话回归到最真实的建造行为,却在广义的层面上揭示建筑学之所以为建筑学的本质。结构的探讨贯穿着建筑演进的各个时代,它是所有人类建造行为的开端,也是建造行为的直接劳动对象。结构和空间共同构成建筑学的本质问题。从希腊的柱式和梁架覆盖空间,罗马的拱券和穹顶覆盖空间,直到现代建筑中的勒·柯布西耶多米诺体系,前所未有地呈现为一种均质网格式的结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自由延展的空间模式。新空间的出现反映着结构的进步,

万达医院慧云智能化管理系统研究23-26

摘要:医院建筑能耗大、运营管理要求高,尤其在安全、消防方面比商业建筑要求更高。医院建筑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有助于提升医院运行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保护医患安全,确保高品质医疗服务环境。而安全保障、服务优先、数字化效率、可持续发展,也正是智慧医院的重要核心关注点。文章从医院建筑智能化发展趋势、医院智能化系统标准体系研究及智能化技术分析等几个方面,研究万达医院慧云智能化管理系统方案、构架及功能设计。

智慧基础设施——城市综合管廊及万达项目应用27-29

摘要:文章对城市综合管廊概念、优势与特点、近年宏观政策导向、国内应用概况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汇总,并引用其在万达城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结构技术成就建筑自然之美30-33

摘要:文章以中外优秀建筑及万达展示中心结构创作实例出发,揭示出科学规律与建筑艺术的统一性,并进一步阐述了建筑创作特别是文化旅游类建筑创作过程中,与建筑追求自然之美的设计风格相适应的结构设计理念“给结构以艺术,成就建筑自然之美”:在建筑自然美中直接找寻结构力学规律之美,以“白描”艺术手法将结构设计艺术化,成就建筑自然之美的同时,体现出结构美。

现代刚正建筑美学合肥未来之光城市商业广场35-39

摘要:本案位于合肥,古称庐阳,历史文化名城。项目所处的肥东在合肥上位规划中重点建设在即,古城中的新城建设。地块东侧水系景观资源优越,周边教育、医疗、交通、配套等资源丰富,未来还将建设有地铁二号线延长地铁站。

城市复兴机制下工业遗产活化模型探析——以台湾地区松山文创园区为例40-41

摘要:以台湾松山文创区在空间活化利用中的整体规划、建筑改造与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上的分析,归纳出城市复兴进程中工业遗产活化的基本六要素,尝试建立了初步的活化解析模型。结合当前大陆工业遗产在开发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商业发展与文化特征相融合、城市回馈机制、建构文化聚落的活化策略。

撒拉族传统聚落营建策略探析——以青海苏志村为例42-43

摘要:文章选取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的苏志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整理、现场实地调研,探析撒拉族传统聚落的发展演变、形态特征,总结其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撒拉族新村建设的营造策略。同时,也希望以此引起更多专家、学者的对撒拉族聚落、民居及文化的关注与探讨。

民生导向下的韩城古城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44-45

摘要:通过韩城古城保护与开发及其社会经济状况的现状调研,对古城建筑空间环境、民俗文化及居民生产生活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评估,进而揭示商业导向下古城开发的种种乱象。在此基础上,基于我国“道”“器”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提出了历史空间和传统文化的融合的古城保护与发展策略。据此从民居、祭祀场所、商业街等不同空间层次和不同空间属性的区域展开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古城保护与发展的空间设计与策略建议。

关于温州主城地区城市综合交通骨架系统的思考47-49

摘要:文章着眼于温州主城地区城市综合交通骨架体系以及交通枢纽与节点梳理,明确其结构性内容,并在规划上如何继续深化提出思路。强调以城市综合交通骨架系统建设促进城市空间整合提升,推进温州主城地区实施“存量规划”。城市综合交通骨架体系构建对于城市规划与建设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交通导向角度分析北京商业发展趋势50-51

摘要:商业是城市的主要用地活动。对于日益与国际接轨的大都市——北京,商业布局日益显现出“多中心,层级发展”的特征。文章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采用基于GIS平台的空间句法分析和AHP层次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基于交通导向对北京的商业布局特征及未来进一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预测,以期未来能够对北京未来商业用地提出科学合理的开放方案和管理措施。

基于建筑的节能设计研究52-53

摘要:文章对建筑节能设计发展、现状进行简要阐述,就建筑节能设计理念及具体举措提出了分析见解,以期交流探讨。

传承传统智慧的海绵城市建设思索54-56

摘要:建设海绵城市应对城市内涝、缺水,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但以工程技术为核心、以简单增加雨水调蓄容量为目标的思路,忽略了市民大众的需求,无法真正建立人与雨水之间长久和谐关系。历史上,人们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创造出了很多融于生活、顺应自然的处理人与水关系的实践和方法,提示我们不应将雨水调蓄空间独立于人、仅供观看,应建立两者相互依赖的关系,塑造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体现地方人文特色的城镇景观。

北京城市中心商业区交通拥堵的现状调查与分析57-59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北京城市中心商业区交通拥堵现状问题,首先对北京城市中心商业区进行分类;其次,每一类分别选取一个案例进行详细调研,对北京市中心商业区存在的交通问题及其症结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基于自然生态理论的吉林省长吉图渤海遗址保护对策研究60-61

摘要:文章以自然生态理论为研究背景,通过对吉林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渤海时期遗址的保护研究,分析历史遗址在生态化保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论证了自然生态理论在历史遗址保护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可供参考的历史遗址保护设计方法,以及结合自然生态的历史遗址保护策略,以求为边疆地区历史遗址生态化保护提供更多探索的可能性。

盐都·龙岗文化遗产开发的伦理性拷问与开发模式62-63

摘要:文化遗产开发,由于认识不充分、保护不到位、商业性思维意识,出现诸多有悖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问题。盐都·龙岗文化遗产多涉及明清两朝、涵盖众多文化名人、文化现象、文艺形式,包括曲艺、诗歌等多方面内容,迫切要求在其保护开发过程中坚持“文化母体”和“原生场”原则。文章首先对盐都·龙岗——文化遗产开发发起伦理性拷问,并作相应分析,强调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原则,结合盐都·龙岗文化遗产实际状况,给出博物馆式保护与产业开发、遗址保护与整体开发和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三种模式。

基于建筑业BIM体系的建筑学专业教学建设初探64-66

摘要:BIM(建筑信息模型)体系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技术,正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业界的高度关注,它改变着建筑业的设计与工作方式,并开始广泛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设计领域。而现阶段的建筑专业教学仍处于传统的教育方式,与建筑业的最新发展脱节。文章阐述了课题组依托BIM信息模型技术系统的发展,对高校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的实践总结。从师生对BIM认知、软件、设计体系、实践操作的学习入手,开展了教学体制改革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建立了智能化BIM教育平台,并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深化BIM工程实践环节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