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文化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与文化杂志 部级期刊

Architecture & Culture

  • 11-5058/Z 国内刊号
  • 1672-4909 国际刊号
  • 0.1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与文化是世纪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与文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关注、评论、阅城、基金项目、重点推荐、古城、装饰与文化、艺术新视线

建筑与文化 2012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与文化杂志卷首语
当城市遭遇美学追问5-5

摘要:城市是人间一个最复杂的综合体。而美学则是人类学问中最难建立标准的学科。当城市遭遇美学追问的时候,最容易回避实质的和最认真的答案都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问题在于回答者应该是真的"仁者"和"智者",因为,这是唯一保障这个命题不被"玷污"的基础,否则,这个仿佛是没有是非的答案,如果出现在城市美盲的决策者、规划者、设计者、管理者和开发者……这些与城市形象成型有直接关系的人们身上,后果是很严重的!这只要看看今天比比皆是的平庸的城市就不难感受到。

建筑与文化杂志关往
在实践中破解城市美学难题8-9

摘要:缘起城市美学问题的浮现,缘起于非常简单的一句批评:"这个城市真难看!"像这样的评语,在周遭,可谓不绝于耳。城市,今人生于斯,长于斯,应习惯成自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乃常态。但还能听到批评声,真是幸事,说明审美之心未泯。我关注城市美学缘于最近十多年从事城市色彩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原以为是人们色彩学认识的不足,才导致"色彩污染"与"千城一面"的后果。

营造都市生活和生产的场所 一种批判性与建设性的城市美学10-13

摘要: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曾经盛极一时。今天,曾经有过的全民美学热潮似乎已经偃旗息鼓,但在城市建设领域,美学,冠以城市美学的名义,却日益变成一个很受各界欢迎的话题。关注的出发点出于日益提升的文化和审美意识与当前大规模城市建设现状带来的反差,但各方所论城市美学的内在含义和立场却区别甚大。俞孔坚在他的《城市景观之路》(2003)一书中,抨击了盛行于中国大地的"城市美化运动"。周干峙为此书所作的序言认为,像书中指出的那样搞美化运动的,确实不只是个别城市。在我国当前还并不十分富裕的情况下,在城市中普遍大拆大建,超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那些只顾外表、不管实用的形式主义做法,既不是经济建设的方向,也不是文化建设的方向。

地方的复兴之于城市的美学14-15

摘要:曹彦琰(以下简称曹):最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持续地迅猛推进,没有丝毫消退的迹象。各个地方对于维护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形象呈现出某种普遍而积极的现象。对此您如何看待?李:中国目前所谓的"城市化"是一种被严重误读的城市发展概念。城市化被理解为一系列量化的经济技术指标;且不谈这些指标本身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因为,在此就“科学性”来谈论城市文化已经是把问题极大地给予简化了。

城市美学,活化城市精神脉动16-16

摘要:简单谈谈当下城市建设面临的美学难题当大家还没有意视到城市美学问题的时候,我们呼吁城市建设需要在功能之外注重美的建设。当大家都意识到城市美学问题的时候,我们则应更进一步提升研究城市美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要就城市美学问题提出的概念要务实,不能一窝蜂的进行口号式的呼吁和表面性的建设。我们到底对城市了解多少?城市的根性问题在哪里?城市文化的根源在哪里?对城市文化研究的深度及广度是什么?城市的图式是什么、语言是什么、形象是什么,城市的表现形式是什么7城市美学需要从城市文化的根上,城市文化的意义上,从城市发展的精神上考虑问题,是形而上的思考。我们所看到的城市界面仅仅是城市文化及城市人对于城市美学认识的表象。

城市美学思考与实践17-19

摘要:城市美学.思考城市是一个集经济、科学、文化的空间系统,是一定地域中的经济实体、政治社会实体、科学文化实体的统一。因此,研究城市的美,应该从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探究,它不是城市各个要素的简单拼合,而是从整体上进行系统的艺术处理。城市的美主要来源于城市的自然景观系统,城市的历史脉络系统,城市元素与节点,城市融合发展过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特有的功能等。从城市的本体来看,城市美学主要表现在城市精神与城市形态两方面。

建筑与文化杂志评论
设计行的一项基本功:咬合或整体性的能力(2)20-23

摘要:核桃:计算机的精确,和人手的"敏感"很矛盾地在建筑师的职业生活里共存着。建筑师非工匠,建筑师的工作有一些是需要通过"制造"来实现的,它可以复制。复制,就要回避一些人性可以达到的那种"灵敏"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变通的因素,谁说来着?"充满智慧的妥协")也会大量地失去人心的美感。那些让我们赞叹的建筑大家们做出来的精美细节,带着机器的精准,也含有人心的敏感度“sensitivity”。

建筑与文化杂志建筑于记
地标改变生活——深圳京基金融中心大厦项目概述24-29

摘要:人类创造高层建筑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这一过程当中,建筑的高度被当作城市的核心象征与标志,西尔斯大厦之于美国芝加哥,101大厦之于中国台北,国家石油双塔之于马来西亚。城市天际线的高度不断被突破,反映出新经济体雄心勃勃的进取精神。近年来我国内地一些城市新建的超高层建筑,在不断更新着城市天际线以及空间的高度,也更加强调视觉刺激。在创意文化经济为主导的深圳市,一座高度为441.8米的超高层建筑——深圳京基金融中心大厦成为了深圳“新地标”,该建筑是社会经济、城市建设与建筑技术、建筑设计等多重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本项目由深圳京基集团开发,秦瑞·法瑞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供设计方案、初步设计,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提供结构及机电设计方案和初步设计,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从方案设计阶段介入跟踪,并负责施工图设计。

城市空间的重构与整合——齐鲁汽车贸易城概念规划设计策略30-33

摘要:一.重构与整合城市空间问题的提出传统的汽车城规划布局形式是将4S店设置在商业展示效应最大化的方位,片面顾及4S店的个体利益,各店面争相沿街,面向城市,导致城市景象凌乱不堪,也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土地价值的最大化发掘;现阶段,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越来越稀缺,兼顾4S店个体展示需求,又整合城市空间,尊重城市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是未来汽车贸易城发展的方向。

望京SOHO——北京城市中心稀有顶级景观办公34-37

摘要:望京SOHO位于北京未来的第二个CBD—望京核心区,由世界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担纲总设计师,占地面积115,392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521,265平方米,由三栋集办公和商业一体的高层建筑和三栋低层商业组成,最高一栋高度达200米。2014年建成后,望京SOHO将是从首都机场进入市区的第一个引人注目的高层地标建筑,成为"首都第一印象建筑。

建筑与文化杂志地域建筑丈化
地域建筑文化 第二期西南地域建筑文化沙龙 特辑——地域建筑文化研究范式新探索一基于中国地域建筑与文化研究院“地域建筑文化’’专题研究、实践的总结38-41

摘要:从高校为主体到以设计院为主体,“研究性实践”成为地域建筑文化研究的新范式。中国地域建筑与文化研究院的成立,从制度上保障、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以项目为依托,以全新的姿态,务实的精神,有效参与中国城市化进程。

第二期西南地域建筑文化沙龙实录42-61

摘要:当今各个城市的竞争日趋激烈,其实有一个很强烈的核心的竞争力就是综合文化实力的比拼。我们如何通过规划、设计等方式彰显城市的文化以及地理特色呢?其实这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各位在座的人自己努力追求的目标。

中国地域建筑与文化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62-67

摘要:会议时间:2012年3月31日上午会议地点:重庆.陶然半山森林酒店会议纪要/Meeting Summary张耘:我们这个平台的价值不仅仅是学术价值

建筑与文化杂志论文
近代奉天商埠地的自主规划与土地经营68-69

摘要:本文以20世纪20-30年代奉天(沈阳)商埠地的建设为研究对象,按商埠地的正界、副界和预备界分别从空间区位、道路系统、规划方式及土地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究。从而提出了商埠地是近代沈阳对抗殖民侵略的城市空间,是地方政府自主规划建设的城市空间,是近代多元文化融合的城市空间,具有重要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价值。

会展建筑节能设计策略之研究70-71

摘要:自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各地掀起建设会展建筑的热潮。作为大空间公建,若设计不当,势必产生巨大能耗,给社会资源造成浪费。本文从会展建筑节能设计出发,首先通过国内外会展建筑发展,指出当前其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阐述相关解决方式及途径。基于生态会展业和中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本文最后提出会展建筑节能评价体系之展望。

杭州“景中村”的改造模式的探究72-73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农居点改造问题,截取杭州景中村的改造片段,根据景中村改造的多样性,指出"项目带动"是杭州城"景中村"的重要特色和主要经验,也是"景中村"的改造杭州模式的亮点所在。较好地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农村融合的景中村发展的新思路,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建筑永恒性的文化差异解读及其启示74-76

摘要:本文从分析东西方对建筑的不同理解入手解读各自文化在追求建筑永恒方面的做法,探寻文化视阈下永恒性的差异表征和本质,关注这些差异在实践中的体现,并对中国建筑的传承做出思考。

面向场地的住区设计——记南京高淳住宅区设计77-79

摘要:建筑注定无法脱离大地存在。坐落于南京市高淳县城东北部的住区设计,即在对场地信息导向分析的基础上,从人性化的视角进行场地行为的探索,并以场地的影响与作用激发场地策略,从而在场地与建筑的模糊界限之间,体现场地的力量,以此实现住宅区的总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