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建筑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专访、侠优与竞赛、建筑摄影、国外建筑、建学信息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
  • 国际刊号:0529-1399
  • 国内刊号:11-1930/TU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192
  • 创刊时间:195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8
  • 综合影响因子:0.43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建筑学报 2013年第S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旧城改造中离散记忆场所的关联耦合策略探究——以海盐县武原镇护城河为例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旧城现代化改造中记忆场所碎片化/离散化的问题,运用城市设计中的关联耦合理论与方法,通过文献综述与实证研究,探讨城镇旧区中历史遗存点整合的可行性策略。以海盐武原镇护城河区域更新为实证,提出了线型分布的记忆场所单元之间的关联耦合路径,为小城镇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建构地方认同提供了技术策略与创新思路。
1-7

基于空间句法的喀什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及其更新策略分析

摘要:借鉴空间句法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分别从区域功能、空间结构和片区比较3个方面研究喀什历史文化街区在较大区域范围内承担的城市功能,街区本身的空间特点和各片区的空间组合方式,为喀什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提供导引。
8-13

历史地段景观协调控制及规划思考——原中央大学历史风貌区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以视觉体验为切入点,强调历史地段的景观协调与视线控制。建立"把城市作为景观"观念,体味建设者呼应城市景观的意匠。运用视线原理,进行三维的规划分析与控制。最终通过视线三角锥原理、剖面原理进行平面叠加,落实规划管理所需的二维高度分区与建设控制线,以完善对历史城市景观的展示与利用。
18-23

瞿昙寺建筑彩画形式美研究

摘要:通过对瞿昙寺建筑彩画的深入调查、测绘和研究,认为瞿昙寺建筑彩画堪称明早期彩画演变的缩影。类似宋锦的纹饰和色彩的瞿昙殿彩画形式与宋代五彩遍装的色彩设计相似。从其彩画构图比例结构分析,显现出由明早期向明中晚期过渡的彩画特征,属于珍贵古代建筑彩画典范。
34-37

建筑性能模拟在岭南传统民居更新改造项目中的实践——案例分析之既有场地内的新建筑

摘要:以某岭南传统民居更新改造项目为分析对象,将建筑性能模拟引入到改造设计的过程中来,作为优化建筑改造方案的重要辅助工具,以期通过这样的研究方法来挖掘传统建筑中的被动式设计智慧及探索传统建筑有效再利用的最佳设计方法。传统建筑的更新改造涉及内容较多,碍于篇幅限制,文章重点论述的是既有场地内新建筑设计的方案推敲及相关结论。
38-44

杭州市工业遗产综合信息数据库构建研究

摘要:提出了杭州市工业遗产综合信息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包括数据信息范畴界定、数据信息收集、数据库信息的输入以及数据库构建的关键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建立完成的数据库对杭州市工业遗产进行了空间分析。
45-48

龙骨砖及其墙体构造研究——宁波地域性民居材料的建构

摘要:龙骨砖是一种造型独特的乡土建筑材料,其砌筑工艺成熟且极富建构之美。基于实地考察和资料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其综合性能、砌筑工艺和构造节点等3方面内容,同时还简略探讨了其值得当今建筑技术借鉴的地方。
49-52

国外“合作居住”社区—基于邻里、可支付、低影响概念的居住模式

摘要:"合作居住"是1960年代出现在丹麦的一种新型居住模式,居民自觉参与设计和管理,社区布局兼顾社交和私密性两方面需求。紧密的邻里关系、良好的可支付性和低影响理念是该社区的显著特征,将从这3个角度分析"合作居住"社区的设计和生活模式,总结这些特征带来的效益。
60-65

中日养老建筑空间知觉体验特性比较研究

摘要:以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养老设施的空间知觉体验为核心,通过对中国北方城市、农村地区及日本九州地区的养老建筑的实地调研,围绕养老建筑空间构成的感知度、老年人视觉环境、空间体验的连续性和选择性对中日调研案例进行比较分析,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改善老年人对于居住环境的空间知觉体验为切入点,探讨并提出对现有的养老设施的建筑空间的改进措施,为老年人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知觉体验环境,进而为我国养老建筑的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参考。
66-71

中国当代城市广场认知与实践的3个阶段——基于符号学、语用学视角的观察

摘要:分别从边围、基面和家具3个方面,考察了转型期(1980年代、1990年代和21世纪初)中国当代城市广场的物质环境,依据符号学、语用学的原理,分析了不同语境下城市广场的环境意义,描绘了近30余年来中国当代城市广场演变的轨迹,并揭示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78-83

岭南特色城市设计的研究与解析

摘要:通过对岭南特色城市设计的识别与探索,得出地域特色城市设计的功能、文脉、生态持续3个评价的原则与标准。同时针对街区这个主要层面,运用AHP层次分析方法,整合了岭南特色中关于肌理、界面、尺度以及开放空间的构成,以期为今后的岭南特色城市设计提供一个思路与参考。
84-88

景观设计文化内涵表达的符号学阐释

摘要:在借鉴语言符号学相关理论基础上,以要素、句法、转换及信息渠道4个层面为切入点,逐层搭建了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生成与传达机制。指出在整体脉络下的语义传达机制,对于提高景观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特质,促进受众解读的多元与可拓性具有重要作用。
89-92

湿热气候区旅游建筑景观对微气候舒适度影响及改善研究

摘要:以湿热气候区旅游建筑景观为例,进行实地监测数据分析建筑景观要素对场地微气候舒适度的影响,通过规划建筑景观的空间布局与选择建筑墙体和屋面材料的策略,改善景区微气候舒适度,以期为旅游者提供健康、舒适、自然、高效的游憩环境。
93-96

基于智慧技术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及构建方法

摘要:介绍了国外运用智慧技术实现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智慧化"的建设经验,然后提出智慧城市语境下的我国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智慧化"的构建方法及实现途径,并初步构建了契合综合防灾全程化的智慧信息系统框架及其功能实现路径。
97-101

山地城市微气候特点与热岛效应缓解策略研究

摘要:结合山地地形特征,分析了山地城市微气候的特点,从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两个层面,系统剖析了山地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进而应用环境气候学的理论,从城市结构、城市拓展模式、街道空间、建筑群布局以及建筑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缓解山地城市热岛效应的规划策略。
106-109

德勒兹时延电影理论视阈下的“影像”建筑创作思想阐释

摘要:通过对德勒兹时延电影理论的核心内容"时间—影像"的研究,分析并揭示了光电子时代建筑创作在突破实体空间的逻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线性时间的超越、"感知—运动"模式的突破以及直接时间影像呈现的影像本位视角和多维度思维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了"影像"建筑思想和时延电影理论的对应关系。以期为适应后工业社会发展趋向的建筑创作及当代复杂建筑现象的分析、解读提供思想及研究视角上的新探索。
110-115

英国建筑技术美学谱系源起阶段的原生性要素研究

摘要:利用历史考据为研究方法,以17-18世纪英国建筑技术美学源起阶段的哲学思想、美学思维和物质成就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英国建筑技术美学谱系的原生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印证了英国建筑技术美学所具备的谱系特征,并为我国建筑技术美学的研究提供相关思考。
116-119

建筑类院校一级学科评估与排名的分析和思考

摘要:在对比分析《新闻与世界报道》、《泰晤士报》、《普林斯顿评论》和《设计智慧》这些国外典型的高校评估和排名系统的数据来源、评价方法、体系特色等内容的基础上,回顾和思考了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建筑类院校一级学科评估在方法、指标和程序等方面的经验得失,并重点探讨了一级学科评估对我国建筑类高校的未来发展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
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