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金融经济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inancial Economics Research

  • 44-1696/F 国内刊号
  • 1674-1625 国际刊号
  • 2.0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金融经济学研究是广东金融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6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金融经济学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经济论丛、金融评论、金融理论、商业银行、金融市场、短论集萃、国际金融、保险研究、会计研究、短稿·集萃等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8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金融周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基于与经济周期的对比分析3-13

摘要:以1995年2季度至2018年1季度的数据为样本,在运用BP滤波和主成分分析法测算金融周期的基础上,通过构建LT-TVP-VAR模型对比研究了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对货币政策的时变反应特征。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对金融周期敏感度较低。中国货币政策主要是逆经济周期调节,仅在一定阶段会考虑金融周期。当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不同步时,逆金融周期调控往往会让位于逆经济周期调控,通过顺金融周期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目前中国金融周期已经位于区间高点,再通过顺金融周期稳定经济的政策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建议在政策制定中要统筹考虑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完善涵盖房地产的宏观审慎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深层次问题。

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有效性研究14-23

摘要:以历次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为切入点,以2014-2018年作为样本区间,采用三元VAR-DCC-MGARCH-BEKK模型,分析不同中间价形成机制下人民币中间价市场性和基准性的动态变化。实证结果表明,“811”汇改使人民币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显著提升,尽管之后央行对中间价定价模型进行修改,中间价依然具有充分的市场性;中间价的“基准性”主要表现在中间价对人民币即期汇率的波动溢出效应,均值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的联动相关性水平提高。建议逐步增强中间价的基准性,引导人民币的定价权转移至在岸市场。

基于简化资产负债表的中央银行财务缓冲水平情景模拟分析24-33

摘要:选取11家中央银行作为考察对象,简化央行资产负债表,模拟分析不同情景下宏观经济环境、资产负债表结构、会计计量方法和利润分配制度对央行财务缓冲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汇率波动情境下,外汇资产比重较高的央行财务缓冲水平变动很大,甚至出现负的财务缓冲水平;相同情境假设下,债券比重较高的央行财务缓冲水平高于外汇储备水平较高的央行,并且在汇率波动和利率周期两种风险情境下债券比重较高的央行财务缓冲水平比较稳定;不同情境下,引入资产重估的会计计量方法的央行财务缓冲水平更加稳定,变化较小;利润分配比例越高的央行,其财务缓冲比例越低。因此,中央银行可考虑从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和利润分配机制、确立审慎的财务缓冲会计处理方式以及建立全面的财务缓冲体系等方面入手构建有效的财务缓冲机制。

中国金融机构关联网络与系统性金融风险34-48

摘要:从尾部风险和溢出效应的视角出发,利用2007-2017年中国上市金融机构数据,基于动态尾部事件驱动网络模型构建了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关联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融机构关联水平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系统总体关联度呈现了周期性的变化,并且自2014年以来一直处于高位;银行部门溢出效应的影响输出强度最高,银行与证券部门受到其他部门溢出效应的影响最大;银行和保险机构是引起中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重要诱因,同时也是受系统性风险影响最为显著的部门;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由于与其他金融机构的高度关联性,也可能成为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诱因。因此,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应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加大对金融体系整体监管力度,识别重要性金融机构,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外汇储备库对风险分担与福利收益的影响——基于金砖外汇储备库的实证考察49-60

摘要:基于2004-2016年金砖经济体的数据,采用横截面方差分解法,将外汇储备库因素引至方差分解模型中,考察不同外汇储备库规模下金砖经济体的风险分担程度及福利变化,实证研究发现,当前外汇储备库规模下,金砖经济体所实现的风险分担程度较低,但伴随着外汇储备库规模的扩大,其风险分担程度大幅度提升;金砖经济体已实现的福利收益甚微,仍存在较大的潜在福利上升空间。因此,金砖经济体应适时增加成员国,逐步扩大外汇储备库规模,以更好发挥外汇储备库风险分担的作用。

P2P网贷利率与传统金融市场利率的联动效应研究——基于尾部风险溢出视角61-70

摘要:使用MVMQ-CAViaR模型对中国2015年2月1日至2017年12月29日五种期限的网贷市场利率和传统金融市场利率的尾部风险及其溢出效应进行度量,研究表明网贷市场利率的极端风险呈现波动聚集特征,而传统市场利率的波动聚集性并不明显。1日和1个月期限的传统金融市场利率对网贷市场利率存在极端风险传递,6个月和1年期限的传统金融市场利率和P2P网贷市场利率存在极端风险的双向溢出。因此,监管部门不仅要重视网贷市场的利率风险,还应关注网贷市场利率与传统金融市场利率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

机构投资者网络加剧还是抑制了公司特质风险71-81

摘要:以2005-2017年A股上市企业及机构投资者为样本,构造以重仓股为链接的机构投资者网络,从机构网络与信息传递视角探讨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特质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网络信息共享对公司特质风险的影响存在“双刃剑效应”,既可以通过推动知情交易而直接加剧公司特质风险,也能够经抑制噪声交易而间接降低公司特质风险,前者作用程度远超后者;并且,处于网络结构中心的投资者对公司特质风险的影响程度更深。建议证监部门继续大力发展和培育机构投资者,以推动中国股市更加成熟、规范、稳健地运行。

高控制权溢价是否提升公司债务融资成本82-94

摘要:债务融资作为中国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其融资成本关乎企业的发展。利用2000-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以控制权转移为目的的股权转让数据,构建回归模型研究控制权转移过程中高控制权溢价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控制权溢价提升了企业未来年度的融资成本,同时中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高两权分离度会放大其述影响,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处于良好的外部法律和信息环境中的企业可以缓解高控制权溢价引致的债务融资成本的提升。建议监管当局应当关注具有高两权分离度的上市公司,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积极推动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离法和诉讼制度,降低中小股东维权成本。

地方官员的专业背景与农村金融供给——基于西部XX市区(县)级官员的数据分析95-104

摘要:基于高阶理论,以2009-2017年西部XX市区(县)委书记、区(县)长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不同专业背景的区(县)级地方官员对辖区农村金融供给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地方官员在推动农村经济金融发展、带动农村金融供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整体而言,具有经济金融部门任职经历的区(县)委书记和接受过经济金融类专业教育的区(县)长,对促进农村金融供给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建议在一些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选用有经济金融任职经历和接受经济金融专业教育背景的干部充任地方官员,以改善当地的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基于家庭禀赋视角的农户家庭非正规金融借贷行为研究105-116

摘要:基于家庭禀赋视角,利用2015年浙江大学(CFD)的调研数据,运用选择二值probit模型研究当前中国农户家庭非正规金融借贷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社会资本通过家庭其他经济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综合作用下显著正向影响非正规金融借贷行为;正规金融对农户家庭有形资产如固定资产、耕地、收入要求高,这些因素对非正规金融并无显著影响;非正规金融主要面对的群体是穷人、教育程度低且身体状况较差的农户,而这部分人被正规金融机构所排斥;农户家庭非正规金融借贷行为在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存在异质性差异。建议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将农村非正规金融合法化,允许与引导非正规金融的有序发展。

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金融能够有效缓解农户内部收入差距吗117-128

摘要:基于社会福利函数构建理论分析框架,采用2018年中国深度贫困地区微观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实证检验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金融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深度贫困地区农村正规金融显著降低了农户内部收入差距,而农村非正规金融则扩大了农户内部收入差距;从内部结构差异来看,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收入不平等效应主要表现为扩大了农户的非农收入差距与财产性收入差距。建议深度贫困地区在金融助推脱贫攻坚过程中切实保障金融扶贫资源的精准投入,合理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培育深度贫困群体的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