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金融经济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inancial Economics Research

  • 44-1696/F 国内刊号
  • 1674-1625 国际刊号
  • 2.0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金融经济学研究是广东金融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6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金融经济学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经济论丛、金融评论、金融理论、商业银行、金融市场、短论集萃、国际金融、保险研究、会计研究、短稿·集萃等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人民币汇率“在岸—离岸”随机动态均衡研究3-13

摘要:建立一个内嵌金融资产交易与资本流动成本的理论模型,证明实际汇率决定于在岸与离岸间的金融资产交易与资金流动成本,对资本流出的限制将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进一步建立TVP-SV-VAR模型,基于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岸与离岸市场汇率数据,引入随机时变经济波动,在不确定性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模拟随机冲击导致的经济结构时变性变化,以分析2012年至2016年在岸汇率与离岸汇率的动态均衡。研究结果表明,"在岸-离岸"随机动态均衡呈现非对称性与时变性;2015年"811汇改"后"在岸-离岸"随机动态关系出现结构性突变,因此需警惕国际市场波动与离岸汇率冲击带来的人民币贬值压力。

中国存在赤字率与M2/GDP的双重风险吗——基于三维非线性动态系统(D3NLDS)模型的研究14-25

摘要:赤字率超过3%和M2/GDP超过2是否给中国的经济运行带来双重风险?这是进入新常态后如何保持6.5%的经济增速所必须搞清楚的一个问题。研究发现:现行经济形势下,中国的赤字率与M2/GDP的均衡值分别为6.31%和2.16,两者都高于实际值:3.48%和2.05,中国当前赤字率与M2/GDP不存在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只有实施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才会有效地持续降低中国赤字率与M2/GDP的均衡水平,短期政策作用甚微;中国要保住现阶段经济增长目标,就应实施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紧缩性货币政策为辅的宏观调控制政策。

沪港通制度、公司股价演进与分层效应——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26-35

摘要:选取沪深A股市场的样本数据,对沪港通制度下股价分层效应的存在性及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治理股价分层效应的相关制度及政策。研究发现,在沪港通制度下,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股价将遵循S形曲线的演进规律,沪港通增量资金的股票配置偏好与赚钱效应的交互作用促使中国证券市场形成股价分层效应。此外,在沪港通制度实施的任意时期,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显著的股价分层效应。现行证券市场制度的非完备性导致股价分层效应短期内的强有效性,但是随着沪港通实施时间的不断推移,中国证券市场股价分层效应的有效性将会被逐步稀释。

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与动量效应——基于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的进一步研究36-50

摘要:针对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不足以很好解释股票市场的动量效应,本文从因子定价模型出发,依据流动性溢价理论,将流动性作为风险因子加入五因子模型中构成六因子模型,并采取六因子模型对动量效应进行解释,经过对中国股票市场大量实证检验发现:流动性与动量效应显著负相关,且加入流动性因子的六因子模型对动量效应的解释度有了很大提升,解释度高达75%以上。这一发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有资产定价模型在面对动量效应解释方面的尴尬境遇。

国债期限利差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预警研究51-59

摘要:利用动态因子模型构建SW景气指数,通过计算多组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的利差与SW景气指数的时差相关系数,选择15年期与2年期国债即期收益率利差作为转换变量构建STR模型,以期限利差作为转换变量考察其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预警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利差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具有可靠的预警作用。基于本文的模型进行样本外预测,发现中国经济将缓慢复苏,但依然处于经济紧缩阶段。因此,中国应当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保障经济平稳增长。

融资约束、融资渠道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60-72

摘要:使用2007~2015年清科数据库与国泰安数据库匹配的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融资约束与融资渠道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所有者性质的企业中,内源融资、商业信用和银行贷款对OFDI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商业信用和银行贷款相互作用,可以促进OFDI,这种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尤为突出,同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银行贷款成本是抑制企业OFDI的关键因素,并导致外源融资规模对OFDI产生负向影响。因此,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降低融资成本是加快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保障。

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对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73-84

摘要:随着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水平的提高,其对银行业集中度产生的影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各国人均收入的差异使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对银行业集中度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U"型影响仍然存在,且对低收入国家更为显著,但高收入国家却呈现"倒U"型特征。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对银行业集中度的"U"型影响,在集中度本身就较高的国家最为明显。

投资者情绪、杠杆资金与股票价格——兼论2015~2016年股灾成因85-98

摘要:基于2015年所爆发的"股灾"选取2014~2016年数据,以个股层面的股价收益、股价波动以及基于VECM的市场宏观层面的股价泡沫作为主要被解释变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投资者情绪,以两融余额作为杠杆资金的度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观层面投资者情绪显著加大了股价收益及波动风险并且存在风险补偿效应;融资融券总体表现出的融资强杠杆及融券弱风险对冲的特点存在着加大情绪对股价波动的净效应;宏观市场层面基于股价泡沫的VAR结果发现情绪与泡沫互为Granger原因,投资者情绪影响融资杠杆进而对股价泡沫和融券杠杆产生影响,股价泡沫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情绪;上述三因素中,投资者情绪冲击的影响程度最大。由此提出稳定投资者情绪、有效运用和完善杠杆制度等监管建议。

投资者调研提升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吗——基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研究99-110

摘要:基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视角,采用价格模型探讨了投资者调研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调研越频繁,公司盈余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越高,并且这种现象在信息披露水平较低、业绩波动性较高的公司中更为明显,以上结论在采用了回报模型、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买方机构,卖方机构的调研行为对公司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更大。研究结论为中国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资本市场效率提供了经验借鉴。

中国普惠金融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111-120

摘要:从金融服务的渗透性、使用性、效用性、承受性四个维度构建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模型,基于熵值法测算2005~2014年中国省域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并通过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及稳健性检验实证分析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普惠金融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但有小幅度上升趋势;东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呈现出由东到西逐渐递减的区域格局;普惠金融与地区经济之间呈U型关系;前一期的普惠金融水平、人口城市化率等因素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支出占比不能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资金互助组织“隧道行为”及其抑制措施——以苏北22家资金互助社为例121-128

摘要:以农民资金互助社为代表的合作金融组织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良好运行对于发展普惠金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苏北22家农民资金互助社2009-2014年年度财务报告数据,考察核心社员"隧道行为"及其"隧道"挖掘工具。结果显示,当外部监督部门不限制农民资金互助社盈余分配比重时,核心社员投入股金比例越高,其越倾向于通过减少留存盈余、增加社员盈余分配的方式实现"隧道行为";随着外部监管部门限制农民资金互助社社员分配盈余比重,核心社员投入股金比例越高,其越倾向于通过增加工资进行"隧道"挖掘。限制核心社员投入股金比例,增强内部稽核机制,能够抑制核心社员的"隧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