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 53-1006/F 国内刊号
  • 1006-2912 国际刊号
  • 1.7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经济问题探索是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经济问题探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合论坛、宏观经济、区域与城市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财政与金融、资源环境与能源、劳动经济、区域经济、理论探讨

经济问题探索 2017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宏观经济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研究路线及其比较1-5

摘要:研究目的:对已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研究的分析路线和主要议题进行结构性的总体把握,揭示该项研究的脉络演变及趋势,以期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在研究范式上的改进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内学界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四条分析路线,即基于增值贡献的分配研究、基于地租形态的分配研究、基于产权归属的分配研究、基于公平正义的分配研究。研究结论:今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研究应在以下四方面作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增值的本质及规律;土地增值分配机制的选择和政策工具组合;具体形式下土地增值形态的划分及定量核算;当前阶段土地增值在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合理分配的客观依据。

投资资源配置与我国经济增长6-18

摘要:国企和私企有不同的生产效率,投资在这两类企业之间的分配会影响经济增长率。这种分配涉及资本边际报酬递减和两类企业生产效率差额之间的权衡,即当一种类型的企业中投资过多而面临边际报酬递减时,转而投向其他企业更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率。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动态优化模型论证了具体情形,随后利用我国1983—2015年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综合而言,私企较之国企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提高私企投资占比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率;以2000年为分界点,在前一发展阶段中,国企投资占比与经济增长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私企投资占比则与之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后一发展阶段中,随着国企改革和规模缩小,相关关系出现逆转,并且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逐渐提升。

我国政府支出乘数是下降的吗?19-27

摘要:伴随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积极财政政策能否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备受社会和学界的共同关注。基于地方政府视角,本文运用1990—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时变参数面板结构VAR模型(TVP—PS—VAR)及状态空间估计方法来探讨我国政府支出乘数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0年之前我国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增长既有凯恩斯效应也有非凯恩斯效应,其中非凯恩斯效应区间体现在1994—1995年间及1998年;(2)2000—2009年间财政支出政策都具有较弱的凯恩斯效应,即政府支出乘数基本为正且稳定波动;(3)2010年之后积极财政支出政策依然表现为凯恩斯效应,但是政府支出乘数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本文特别对此进行了深入挖掘,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国目前较低的贸易开放度及较高的政府债务率,因此,为了提高财政支出政策的有效性,我国需要实行外贸结构调整等措施来增加我国出口贸易,同时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综合论坛
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1978~2014年数据的经验分析28-40

摘要:基于1978—2014年中国统计数据,通过拓展的生产函数和多变量VAR模型,研究对中国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总体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但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仍然偏小;中国教育基尼系数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越来越平缓,并且在世纪之交出现反弹现象;教育基尼系数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结构,短期看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具有反向作用,长期看教育公平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教育公平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反之未必然。市场经济中的体制性障碍导致了收入差距拉大,阻滞了社会流动,抑制了经济增长。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就必须采取新的政策措施,持续推进教育公平发展。

收入差距与“中等收入陷阱”——基于需求诱致创新的视角41-47

摘要: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创新驱动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条件,技术创新是创新驱动的基础。基于需求诱致创新理论,分析认为上中等收入国家收入差距较大,不利于技术创新。对1996—2006年世界上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阶段收入差距抑制消费需求,不利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的中国收入差距较大,通过与日韩等国比较,发现中国消费率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政策含义方面,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以及提高其收入是缩小收入差距和刺激消费需求,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

幸福感对城镇居民就业、创业能力的影响48-56

摘要:评价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幸福,并且幸福也直接影响城镇居民的行为。本文采用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分析了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对就业以及创业意愿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能够显著提高其就业概率,并能显著提高其失业再创业的概率。幸福感以提高城镇劳动力生产率、改善城镇劳动力的社会资本、激励城镇劳动力搜寻工作的意愿等机制,影响城镇劳动力的就业概率。因此,以提升城镇居民幸福感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会加剧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反而可以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积极性,最终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资本结构、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基于西部资源型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57-63

摘要:西部资源型企业资金密集、业务周期长,受宏观经济和政策调控影响较大。为建立良好的资本结构,提升企业绩效,本文研究资本结构、动态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以及动态能力是否在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本文选取2013至2015年我国西部地区158个资源型上市公司的数据,应用SPSS统计分析发现,西部资源型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流动比率对企业绩效和动态能力均有显著的正影响,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绩效和动态能力均有显著的正影响,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影响,动态能力在资本结构和企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正向中介作用。这一结论丰富了资本结构、动态能力理论,为西部资源型企业提高资本结构、动态能力和绩效水平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区域与城市经济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时空效应分析64-72

摘要: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的评价方法计算我国各省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采用EBM—Window模型测度我国各省的绿色经济效率,然后利用面板数据的向量自回归方法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别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本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本省的绿色经济效率影响为负,且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但由于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总效应显著为正,即撇开地域性,从总体上看,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促进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各地不能单打独斗,而应多地联动、协同发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

资源型经济区产业路径依赖的形成机制、特性与破解73-79

摘要:传统的路径依赖理论强调初始的产业选择对区域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能够揭示资源衰竭型城市经济发展出现困境的原因,但无法分析一些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走向复苏或成熟这一现象。基于此,首先分析产业路径依赖的形成演化机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演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性。研究发现由于区域内生力量和外生力量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施加的影响强度和时机不同,产业路径依赖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表现出“锁定”的刚性,另一方面表现为渐进偏离的“粘性”。从这一特性角度,可以很好解释产业路径依赖形成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同特征事实。其次,为了探索产业路径依赖偏离的驱动因素,构建产业依赖度变化模型,通过该模型将引起产业路径依赖度变化的因素分解为工业内部转型、工业化和区域经济结构三个因素,并探讨其贡献度,这为制定产业偏离策略提供依据。同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为例,探讨了新疆石油产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路径依赖驱动因素。最后,根据研究提出路径偏离的策略以及政策建议。

基于DEA模型的江苏经济发展中交通基础设施的效率研究80-87

摘要:本文利用江苏省2010—2015年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国民经济数据(GDP),选取公路、水运、农业、建筑业、工业、服务业等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江苏省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同地市间以及同地区内部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研究表明:南京、徐州、苏州等市作为交通基础设施配置较为高效的城市,其近几年的资源配置一直处于有效状态;无锡、常州、盐城、连云港等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配置属于不稳定状态,具有很强波动性;南通、泰州、扬州、淮安、宿迁以及镇江的交通基础设施配置效率增长较为缓慢,且配置效率长期处于平均水平以下的状态。基于此提出优化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配置的建议。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滞后城镇化:理论与经验证据88-96

摘要:本文从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滞后城镇化进行了解读。本文发现,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具有工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的制度性“溢价”,这不仅降低了进城务工人员的迁移意愿,还同时迟滞了城镇化。如果再考虑人力资本差距所引起的工资水平“低端锁定”,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便越严重,其对于城镇化的迟滞作用也越强。利用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对上述假说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本文的逻辑。那么,打破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消除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制度性“溢价”,将成为我国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条件。

土地城市化、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增长97-105

摘要:在经济分权背景下,土地不仅执行着一般的生产要素功能,还充当了地方政府GDP竞赛的工具,这使得土地城市化显示出较强的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能力。不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城市化的依赖程度下降,土地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之递减。与此不同的是,人口城市化能够通过规模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递增。本文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数据,实证研究了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及趋势。结果显示,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高于土地城市化的贡献。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递增,而土地城市化贡献递减。研究结果意味着土地城市化并不能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可靠依赖,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走一条以人口城市化为中心的集约型发展道路。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国际经济与贸易
贸易自由化与企业出口表现——基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视角106-112

摘要:关税税率下降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是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两大典型特征。本文对Melitz(2003)和Chatterjee et al(2013)的企业异质性理论进行了改进,着力于研究贸易自由化与企业出口表现之间的作用机制。我们采用2000—2006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运用DID方法实证研究发现:WTO的政策效应在2003年开始发挥,关税减免对于企业出口表现的作用显著,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了企业出口表现对于关税减免的变化弹性。

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中国汽车产业的经验实证113-122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开放在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路径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2004—2013年中国29个省(市)汽车产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门限模型,以对外开放作为门限考察变量,分别从全国总体和分区域实证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对外开放是关系到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2)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是负向的,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对外开放的提高而有所弱化;(3)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抑制作用具有对外开放度下的非线性变化,且这种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产业引资政策以推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中国经济复杂度与出口竞争力关系研究123-132

摘要:在Hausmann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经济复杂度和出口竞争力的测度指标,对中国出口竞争力与经济复杂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测算,在此基础上,从产业和区域两个层面展开对中国出口竞争力与经济复杂度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出口竞争力与经济复杂度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从产业层面和区域层面来看,经济复杂度的提升有助于出口竞争力的提高。但对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影响力度有所不同。经济复杂度对大多数产业的出口竞争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超过了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对中部地区的影响超过了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财政与金融
中国金融状况趋势周期的经济效应阐释与风险预测分析133-142

摘要:本文从货币政策、外部冲击与内部冲击三个层面进行指标变量的筛选,基于降维思想提取中国金融状况指数(FCI),并研究其与宏观经济变量间的领先滞后关系。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正处在第3轮金融景气周期循环的缓慢复苏期,与新一轮金融小周期的快速回升期;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房地产市场与大宗商品价格等有关变量对FCI具有显著的相对重要性;2017年中国实现经济平稳增长是大概率事件,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小概率事件,但要防范局部与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且应加强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控金融状况的有效性;FCI对未来通货膨胀具有较强预测能力,2017年CPI有望继续回升;预测显示,2017年中国金融状况将步入一轮金融小周期的下行区间,但下行幅度有限,趋势成分表明2017年金融状况仍处于第3轮金融景气周期循环的上行区间;短期周期波动与长期运行趋势间具有内生作用机制,2017年短期周期波动有助于中国金融状况加速回暖与向好发展。

金融功能视角下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143-149

摘要:21世纪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我国资源型区域发展呈现下降态势,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需要采取恰"-3的方法来转变资源型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式,金融功能的出现能很好地推进资源型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为此,本文分析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金融效果的含义和特点,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从金融产业的角度进行了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分析和评价。经过实证分析后发现.金融产业的效果可以有效地促进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金融深化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股权众筹融资150-155

摘要:当前金融深化背景下,科技发展和金融自由化推动了互联网金融创新,股权众筹融资方式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方式和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方式的约束,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状况,降低了融资成本和门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监管作用,加强对筹资者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投资者退出机制,规范信息披露,提高股权估值定价水平,才能保障股权众筹的健康发展,发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