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 53-1006/F 国内刊号
  • 1006-2912 国际刊号
  • 1.7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经济问题探索是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经济问题探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合论坛、宏观经济、区域与城市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财政与金融、资源环境与能源、劳动经济、区域经济、理论探讨

经济问题探索 2017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宏观经济
人力资本、贸易开放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基于GML指数和系统GMM方法1-8

摘要:论文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法测算了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贸易开放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的提高更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增速最大,中部地区的技术效率较高;人力资本、贸易开放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贸易开放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更明显的促进效应。

中国制造业资本深化行业特征与贸易结构转型9-17

摘要:通过用Hausmann的方法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进行了测算,并以此衡量制造业贸易结构转型情况,结果显示制造业出口复杂度虽然有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了制造业资本深化对该行业贸易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资本深化对贸易结构转型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制造业受到影响呈分化特征,具体来说,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资本深化对制造业贸易结构转型影响显著,而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深化对制造业贸易结构转型不显著。因此针对不同产业资本深化情况,改变要素投入规模和方向,优化不同细分产业要素投入结构。

互联网普及对于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系统GMM分析18-27

摘要: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5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互联网普及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范围内,互联网普及对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在东中西部存在着地区差异;(2)互联网普及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影响为正,而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影响不一致,对于城镇和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均无显著影响;(3)互联网普及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效破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难题。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综合论坛
中国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地区差异与收敛性研究28-38

摘要:通过“自下而上”法,估算出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4年旅游业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收敛性检验方法,实证考察了中国旅游业CO2排放的地区差距及敛散性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Dagum基尼系数显示,中国旅游业CO2排放的总体差距呈波动上升演变趋势,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地区内差距呈下降趋势,超变密度呈上升趋势。(2)收敛性模型表明,全国及三大地区均不存在σ收敛现象,但均存在条件β收敛特征,同时全国和西部地区也存在绝对β收敛。据此,提出了扭转旅游业CO2排放空间非均衡态势的政策建议。

我国农村多维人力资本减贫效应实证研究39-49

摘要:文章选取CHNS相关数据经过计算转化,与其它省级层面数据匹配,形成省际面板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检验选择最适宜模型,最后确定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教育、健康、经验三种人力资本对于我国农村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三种人力资本中,健康人力资本对于农村贫困发生的广度和强度的减贫效应最强,教育人力资本次之;而教育人力资本对于改善农村综合贫困状况作用最强,健康人力资本次之;经验人力资本对三种贫困测度指标的减贫效应都最弱。同时,三种人力资本不仅在农村减贫上具有互为“中介变量”效应,而且在人力资本积累上具有因果“累积效应”;另外,还发现我国各省农村贫困变化不存在随时间固定不变的趋势规律,表明可通过政策努力实现在一定贫困线基础上消除贫困的目的。这些结论,对于制定正确的农村人力资本扶贫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俱乐部收敛、产业升级与财政策略选择——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思考50-56

摘要:俱乐部收敛理论可以解释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以及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也解释了新东北现象产生的部分原因。由此为破解发展桎桍,需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产业升级。研究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剖析了财政政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各主要阶段财政政策的目标和重点。研究发现,创新惰性、拥挤效应以及产业同构化会使东北老工业基地陷入技术锁定和路径锁定,实施合理的财政政策能够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支点,对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学区房溢价的再估计:以北京市为例57-63

摘要:随着近年来学区房房价的不断走高,有关教育资源与房价之间的实证研究也逐步升温。本文基于现有研究,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基于Hedonic模型的配对回归方法,结合中国住房市场化改革,将二手房市场上的商品住宅和非商品住宅进行了区分,通过实证模型的比较后指出,假如不对这两种住宅类型进行区分,将会造成溢价结果的低估。论文的估计结果是,相对于非重点小学,北京市重点小学的学区房溢价达到24.3%。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区域与城市经济
本地社会网络、外部空间溢出与城市文化产业增长——基于江苏地级市的空间计量研究64-69

摘要:本地社会网络具有地域根植性和空间经济性特征,本文从城市的人口流动、交通通讯设施建设和信息流量角度,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本地社会网络对江苏城市文化产业的空间增长效应,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城市文化产业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文化产业增长受到其他地区具有相似空间特征的周边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二是苏南城市文化产业总体表现为高-高(H-H)扩散态势,苏北地区城市更多体现为H-L扩散态势和L-L扩散态势,苏中城市显著性要弱,从整体趋势来看,说明苏中苏北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受到苏南的挤出效应明显,区域间的产业发展差距在扩大。三是互联网、手机的普及以及居民交通通讯的支出均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正的空间溢出,人口的净流入产生负的空间溢出,说明人口的净流入对周边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虹吸效应”。

城镇化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吗?——基于1998-2014年30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70-78

摘要:城镇化水平提高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吗?文章运用1998—2014年30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静态面板FE和RE模型、动态面板DIF-GMM和SYS—GMM模型估计结果均显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呈现显著正相关而土地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呈现显著负相关;第二,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其在空间分布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具有空间上的依赖性;第三,人口城镇化不仅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促进效应,而且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与溢出效应,且溢出间接效应大于直接促进效应;第四,土地城镇化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抑制效应,而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不显著,未来实现产城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需要走人口城镇化而非土地城镇化道路;第五,市场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等对产业结构升级也具有不同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创新驱动视角下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时空演变研究79-86

摘要:本文以我国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创新驱动视角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并运用主成分方法对各地级市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量化考察,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中国地级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相关性和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总体经济增长质量呈递增趋势,经济增长质量高的城市以直辖市和大部分省会城市为主,地级市的经济增长质量在空间上呈非随机分布,空间聚集特征明显。局域Moran’I统计结果进一步刻画了“东高西低”的局部空间特点。本文结论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识别空间的经济增长质量局部不平稳性进而实现差别化的区域经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天津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选择、问题与对策87-93

摘要:天津产业梯度与产业关联度的定量分析与对天津产业承接基础的定性考察,发现天津应在批发、医疗、教育、金融、石油化工以及贸易总部与分支方面积极承接。但具体承接中会面临承接的成本与风险问题、路径与创新问题、资源整合问题以及金融发展问题,故此天津应该立足自身的资源基础,通过重点企业的选择、科技创新的支持与鼓励、信息共享平台与机制的建立、制度与机制的健全、金融效率的提高等实现产业的顺利承接,从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分享规划红利。

城市化、土地财政与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基于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实证分析94-100

摘要:基于全国70个大中城市2003—2014年面板数据,文章实证分析了土地财政、城市化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财政、城市化明显促进了大中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且注重对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改善,本文并进一步研究发现,大中城市土地财政更加侧重于非经济性公共产品供给,尤其中等城市土地财政明显改善了教育和医疗服务供给水平。此外,本文还发现投资程度对于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也产生了正向影响,本文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大中城市会通过土地财政改善地区整体公共服务环境,进而提高自身相对竞争优势。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财政与金融
基于贝叶斯估计方法的DSGE-VAR与DSGE模型货币政策比较分析——来自我国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101-113

摘要: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中,DSGE模型与VAR模型作为两种分析框架,各有优缺点,单就预测能力来说,VAR模型有优势,而DSGE模型在刻画政策制度的变化对于预期形成以及市场主体决策的影响方面更加成熟,因此其政策分析结论比VAR模型的结论要大得多。如何将DSGE模型与VAR模型的优势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易操作的政策分析模型,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目的,本文以DSGE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含家庭、中间产品部门、最终产品部门以及劳动力供给的四部门DSGE-VAR模型,并与DSGE模型结合起来,利用我国1993Q1-2015Q4的季度数据,比较了在不同的模型分析框架下,货币政策对不同经济变量产出缺口、通胀率及利率水平的影响机理,最后对两种模型的货币政策分析能力进行了比较。

财政分权、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失衡——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114-119

摘要: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分权体制在激励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却开始出现了失衡的现象。本文采用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与产业结构失衡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从总体上看,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剧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失衡,但是收入分权与支出分权有着不同的效应。从地区来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失衡程度受财政分权影响大于中东部地区。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120-124

摘要:本文利用全国2002—2014年的年度数据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提高不仅导致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上升,同时也促使商业银行上浮人民币存款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上升对居民财产性收入中的资产价格有负向影响;人民币存款利率上升对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弱。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纠正了过去利率管制对居民福利水平造成的负向影响,有助于我国居民福利水平的增进。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农业经济
土地经营权流转、种植行为与粮食产量——基于CHIP微观数据实证125-133

摘要: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CHIP微观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户种植行为偏好对粮食产量的总体及结构效应。总体来讲,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均表明土地经营权流入农户并未扩大粮食种植面积,“非粮化”种植行为偏好致使粮食减产。从结构层面来讲,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户会扩大玉米和小麦种植面积,进而对玉米和小麦单产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会减少水稻种植对水稻单产有显著约束作用。这也是导致粮食减产的重要结构性成因。从流转目标群体来看,无论是流转给村内其他居民还是转包出租给外地人,土地经营权流入农户都存在“非粮化”种植行为偏好,会致使粮食减产。最后,从控制变量来看,土地流转费用、非农就业并未对粮食产量产生不良影响,而自然灾害的影响效应则显著为负。

滇南跨境山区农户生计资本的量表开发及因子分析134-143

摘要:生计资本是促进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的核心内容。基于此,借鉴DFID的可持续生计发展理论。开发生计资本测量量表,并通过对云南南部(滇南)跨境山区566户农户的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生计资本测量量表的有效性和得到影响农户生计资本的独特因素,借助研究结论提出促进云南南部跨境山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财政分权制度下的农业经济增长绩效研究144-150

摘要:在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财政分权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情况的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影响农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和财政分权制度,提出假设,选取变量,并通过Dea malmquist指数分析法进行分析,利用Tobit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进一步深化指标选择,得到影响农业发展的指标因素为政府干预、劳动力、人耕面积、技术条件和农业规模。之后,在Griliche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绩效模型,得到了政府干预和农业规模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影响最大,且呈正比;人耕面积次之;技术条件和劳动力虽然对农业经济具有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不确定的结论。本文的研究为农业在财政分权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的增长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其他行业在该背景下的发展打下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