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 53-1006/F 国内刊号
  • 1006-2912 国际刊号
  • 1.7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经济问题探索是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经济问题探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合论坛、宏观经济、区域与城市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财政与金融、资源环境与能源、劳动经济、区域经济、理论探讨

经济问题探索 2016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宏观经济
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政策的非线性关联机制研究1-7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过后,有关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对金融稳定调控机制的研究逐渐成为了宏观经济研究中的焦点。有鉴于此,本文采用MS—VAR模型,探究了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间的非线性依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金融稳定区制亦或是金融脆弱区制内,贷款价值比和国内信贷/GDP的变化都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形成显著的调节作用,表明二者均是有效的宏观审慎工具;然而需要指出,尽管二者都能够对金融稳定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会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这意味着使用宏观审慎工具调控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将会面临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层面上的权衡取舍。

中国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调状况:实证研究与提升路径8-13

摘要:当前中国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协调与冲突并存。一方面两者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呈现出较强的关联性,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与能源发展矛盾突出、能源过度不合理使用导致经济代价高昂。本文创建能源、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进行能源-经济系统协调度测算,结果表明:2000年至2012年间,中国能源-经济系统协调程度属中度协调水平,协调度平均值为0.7083。但由于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资源瓶颈约束、国际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影响,协调度波动性大,距离稳定的优质协调发展目标还有较长距离。建议政府通过推行“龙头企业引领发展”的模式体系、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非常规石油、改革对国有企业的考核方式、引导国际产业有序转移等策略,进一步提升中国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调状态。

环保财政支出、政府环境偏好与政策效应——基于省际工业污染数据的实证分析14-21

摘要:环保财政支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地方政府环保财政支出的政策效应,并测算了环保财政支出引致社会环保投资的“引致乘数”。研究表明:第一,我国地方政府的环保财政支出政策对环境治理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有显著影响,并且政府环境偏好会显著影响效应的强弱,当政府对环境质量的偏好较高时,环保财政支出每增加1%,可引致废水排放量降低1.3%。第二,环保财政支出对社会资本投入环保项目具有引致效应,引致乘数约为1.2——财政支出每增加1%,社会投资增加1.2%。第三,政府对环境质量的偏好越强,越能加强环保财政支出对社会资本的引致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进一步加大环保财政支出力度,强化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观念,加强环境规制力度,调动社会资本投入环保领域的积极性,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

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22-27

摘要:我国当前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研究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广东省1978—2012年的数据,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估计的基础上,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和方差分解就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广东省产业结构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经济增长会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综合论坛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测度与缘由解析——基于日本经验与启示28-35

摘要:平成时期(1989年后)的日本,以多种调查数据与不同测度方法衡量,其居民收入差距总体趋势均不断扩大,并且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程度明显高于家庭;进入21世纪,日本居民收入差距虽总体扩大趋势有所放缓,但贫富两极分化渐显。进一步探究演变缘由可知,既有转型中经济新自由主义与政治新保守主义的直接作用以及频繁爆发经济与金融危机的间接作用的国际因素诱导,又有日本结构性改革、经济持续低迷、社会结构变迁与雇佣形式多样的共同作用的国内因素主导。借鉴日本的历史经验,我国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应把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要机遇期,避免经济下行引发收入差距扩大与脱贫者返贫现象发生。

住宅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阶段比较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系统GMM模型36-45

摘要:基于全国住宅总投资规模的数据特征,将住宅投资的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并构建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利用1999—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比较分析了住宅总投资、商品房投资、经济适用房投资、别墅与高档公寓投资在两个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两个阶段中,住宅总投资、商品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均由正向变为负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渐恶化;经济适用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负向变为正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断好转;别墅与高档公寓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为正向,但影响程度在高速增长阶段略有降低。

浅议欧亚新格局下的中日经济关系46-53

摘要:2015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年,主席提出的“一路一带”战略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及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中国大国地位的崛起,以中美为核心的新的世界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中日之间的关系在新的国际格局下变得更加复杂。本文对“一路一带”战略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经济面临的转型压力、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难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认为只有大力开展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合作才符合现阶段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

转移支付财力均等化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县级数据的实证分析54-61

摘要:根据1993—2011年县级财税数据,利用基尼系数收入来源分解方法,研究我国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均等作用。研究发现: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在2004年以后起到财力均等化作用,但仍未打破固有分配格局,向财力薄弱地区倾斜不够;转移支付存在规模效应,规模是转移支付发挥较强均等作用的基础;专项转移支付均等效应不理想,但一般性转移支付均等效果较强,税收返还由于其自身分配机制设计而导致其均等作用也较强;一般性转移支付各项目财力均等效应普遍较强,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较大,因而也体现出较强财力均等效应;我国转移支付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整体分配均等效果有所优化,但向财力薄弱倾斜不够,因而转移支付制度需根本性改革,才能显著提高转移支付横向均衡效果。

经济风险、制度结构与海外并购股权选择62-71

摘要:本文从经济风险与制度结构两方面,探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股权水平。实证结果表明:东道国较高的通货膨胀并没有显著降低我国企业并购股权水平,甚至对其提高并购股权水平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东道国对我国的出口依赖度与我国企业并购股权水平存在显著u型关系;东道国较低的市场法律制度质量并没有显著降低或提高我国企业的并购股权水平,而东道国与我国相同的法律起源成为我国企业加强并购股权水平的有力保障;双边较长的建交关系有效地推动了我国企业提高并购股权水平,而双边高层领导政治互动和我国企业并购股权水平存在显著u型关系。本文的分析框架与结论对发展南-南、南-北并购投资理论与指导实践都有一定的意义。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区域与城市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的审视72-78

摘要:在利用1995—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DID)研究了西部大开发政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政策虽然在整体上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区域的协调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并且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固定资产投资等实物资本的增加来实现的,一般具有短期效应,那些具有长期效应并能够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因素产业结构、外商投资、人力资本水平等并未因政策的实施而得到显著改善。

城镇化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关系研究79-84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城镇化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城镇化与公共品供给的理论模型发现,城镇化通常会提高城市公共品的供给水平,其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则取决于城乡人口的相对规模、公共品溢出效应等条件,但在不考虑这些限制条件的情况下,城镇化无法缓解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问题。为了验证理论模型所得结论,利用2001-2013年城镇和农村的教育、医疗方面的样本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协调好城乡发展,提高农村财政投入,优化农村公共品资源,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城市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85-91

摘要:基于69个国家1978-2011年期间的面板数据,本文通过使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旨在以跨国样本为出发点研究城市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探究城市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城市化对人均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城市化可以通过经济增长、经济结构间接影响人均居民消费。

人力资本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区域异质性视角的分析92-96

摘要:本文利用2000—2013年地级城市的相关统计和人口普查数据,检验了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人力资本对城市长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人力资本对东部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中部和西部城市,影响程度由东向西呈现递减的态势。因此,各级政府应重点关注与本地区位条件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适宜人力资本水平。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产业经济
文化产业财政投入的就业效应研究97-105

摘要:从就业总量、内部结构、区域差异三个方面实证研究文化产业财政投入的就业效应。计量结果表明:(1)就业总量上,财政支持、教育程度和公共文化服务对文化产业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文化产业平均工资则受到经济增长、教育程度、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等诸多因素影响;(2)内部结构上,财政支持对艺术表演和群众文化机构产生的就业效应大于图书馆和博物馆机构的就业效应;(3)区域差异上,财政支持对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就业影响最大,而固定资产投资和教育程度对东部地区影响最大,中部地区在区域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与策略选择——基于产业经济技术特征的分析106-111

摘要:作为海洋新兴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以及国家战略导向深度融合的产物,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位于生命周期初创期的海洋战略性产业,也是海洋新兴产业中具有战略价值的产业门类。除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基本特征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表现出技术、经济和环境的正外部性,以及技术路线不明确、主导技术尚未形成以及市场结构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等经济技术特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技术特征,决定了应在政府与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基于技术与市场条件选择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培育路径,并坚持自主发展与创新驱动的发展策略,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影响的实证研究112-118

摘要: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本文对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利用我国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整体上有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攀升,并且,行业扩大开放、利润增长、保持适度的融资规模以及资本密集度增加也有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的攀升,而行业过度竞争、国有化程度过高则阻碍了我国制造业价值链的攀升。进一步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具体表现为:相比半成品贸易为主的行业,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零部件贸易价值链攀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相比中高技术行业,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低技术型行业价值链攀升的边际效应更为明显。鉴于此,我国应当顺应全球经济服务化的趋势,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做好顶层设计,并充分利用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诱发作用,推动我国制造业的价值链攀升和国际竞争力。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国际经济与贸易
生产性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与自主创新——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119-127

摘要:运用40个国家或地区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对一国自主创新的影响,同时比较不同技术密集度生产性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的影响程度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对各国自主创新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发达国家。高技术和低技术密集度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对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发达国家,中技术密集度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技术进步对发达国家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发展中国家。

国内服务消费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性的实证研究128-136

摘要:我国服务业相对制造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均有体现。国内居民消费中,教育、文化娱乐、理疗保健等与人力资本形成息息相关的消费项目潜力还有待挖掘。同时,在国际市场上,由于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部门相对落后,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缓慢。本文以我国1982—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构建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内服务消费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正向影响较为显著。因此,鼓励提高国内居民服务消费,对于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