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 53-1006/F 国内刊号
  • 1006-2912 国际刊号
  • 1.7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经济问题探索是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经济问题探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合论坛、宏观经济、区域与城市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财政与金融、资源环境与能源、劳动经济、区域经济、理论探讨

经济问题探索 2008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综合论坛
制度演进视角的中国二元财政制度变迁1-4

摘要: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容易导致制度“锁定”在低效框架内,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路径依赖”之中。城乡协调发展的财政制度建设、区域问公平的财政制度构建受到原来财政制度安排的影响滞后于市场经济建设,降低了整体制度的绩效。实现制度变迁路径转换需要推进协调的制度变迁,重点排除既得利益集团对制度变迁的阻力。

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理论分析与现实思考5-8

摘要:在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平衡地区财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因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建立起来的转移支付制度却未能有效地发挥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为此,必须完善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彻底转换政府职能,科学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减少政府级次,完善地方税体系,加快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制化建设,采取规范的转移支付形式。本文仅讨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美国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的对比分析——从道德风险视角的考察9-13

摘要: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储贷危机和2007年次级贷款危机都发生在房地产抵押贷款领域,储贷协会是一种风险汇聚机制,而次级贷款以及次级贷款证券化则是风险分散机制。本文从道德风险的角度入手,对比两种制度的风险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在两种制度下,道德风险都会造成非理性和市场信息结构扭曲,致使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加大,稳定性下降;道德风险不会随着金融市场结构的演变而消除,必须在制度设计上防范道德风险带来的危害。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区域经济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区域研发能力差异比较研究14-17

摘要:由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不同,我国各地区在研发能力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对我国区域研发能力差异进行定量化分析,本文引入了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相对规模、研发人员相对规模、主要检索工具收录论文相对数量、授权专利相对数量、技术市场相对规模、新产品产值相对规模等指标,根据《2006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对我国各省区研发能力差异进行比较评价。

新形势下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选择18-2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有趋同的趋势,沿海各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相似性最大,其后依次是三次产业结构的相似性、行业就业结构的相似性、工业内部结构的相似性。从各省工业内部结构的相似性分析可得沿海各省的优势产业还是有一定程度区别的。总的看来海南与东部沿海其他省市的相似性最小,其次是北京,再其次是河北,其余各省市的相似程度差不多。文章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研究了沿海各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效益,各省产业结构的效益随改革开放的进展有不同的演变特征。上海、北京、天津、辽宁的产业结构基本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江苏、浙江、广东只是在1990年后产业结构才表现出明显优势。文章对新形势下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一些看法。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和极化的演化分析23-29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测度熵(GEM)和极化(TW)相结合方法,从不同集聚层次对1993-2005长三角人均GDP(GDPPC)、农村居民纯收入(RPCI)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UPCI)进行不均衡和极化演化分析,得出计算结果,根据结果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建议政府在低水平集聚层次上进行决策可以有效地降低区域不均衡。

基于原材料产业对接的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区域合作研究30-36

摘要:随着2007年8月《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审批通过并付诸实施,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的区域合作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产业对接是区域合作的载体和主要表现形式,基于产业的重要性和战略性,本文从原材料产业入手,从产业对接的视角来审视两地区间的合作。文章首先综述了两地区原材料产业对接的现状,对其总体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在构建潜力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两地区间在原材料领域的合作潜力进行了评价,认为对接潜力巨大且空间广阔;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推出了若干对于产业对接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何在主体功能区划等新的区域开发模式下协调产业对接各主体的“利益”关系是问题的核心所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文阐述了对未来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在原材料领域产业对接发展走向的构想。同时以“协调利益、多方共赢”为目标,提出深化产业对接与区域合作的相应对策和途径。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城市经济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37-40

摘要:资源型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矛盾:产业结构高度单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城市失业问题严重、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人才相对匮乏。解决资源型城市的问题需要国家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计划、财政、金融等部门通力配合。就财政政策而言,短期内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既存的主要问题,加大对资源型城市的转移支付力度,调整资源税费、增值税等相关收入政策。同时从长效机制上,应专门针对资源型城市的特点设立预算稳定基金,将资源稳定增产期或者资源产品价高时的盈余收入以基金形式存储起来,以备在资源枯竭或者资源产品市场价低时使用,起到蓄水池的作用,以期比较好地解决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分析——以宁夏石嘴山市为例41-44

摘要:资源产业的特殊性使得产业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经之路。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数量多,分布面积广,随着资源的衰竭很多都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问题。本文以西部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宁夏石嘴山市为案例,分析了其进行经济转型有资源、区位、产业方面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失衡、原材料产业比重过高,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和难点以及资金和体制的制约,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发展旅游业的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对失业工人的就业安置措施等。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三农”问题
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45-48

摘要:本文从农业产业化和集群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概念,农业产业化集群是指在地理相近地域出现的、农业与相关产业相互支持的组织结合体;分析农业产业化集群与工业集群不同之处,指出农业产业化集群在实践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克服措施。

构建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金融支持体系的思考49-51

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也是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起相应的金融支持体系,然而,我国现有的金融支持体系难以满足其发展需要。本文主要分析我国现阶段农业循环经济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基于成员承诺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治理机制研究52-55

摘要:本文首先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承诺机理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运用博弈方法对农户成员承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应通过增加合作社的盈余返还比例、提高合作社管理水平以及明晰合作社产权结构等制度措施来改善农户成员承诺水平从而增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稳定性。

西部贫困村落新农村建设及其后续发展的难点与对策56-58

摘要: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有些地区,地势崎岖,交通闭塞,经济停滞严重,新农村建设和后续发展出现诸多难点,如建成安居房后农民不同程度负债,导致抗风险能力降低及后续发展能力不足;农民思想文化意识的提升落后于硬件建设;妇女、儿童、老人留守家园现象严重;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等。文章旨在揭示这些难点进而提出建议和对策。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劳动和社会保障
论完整的劳动供给曲线59-62

摘要:向后折弯的劳动供给曲线仅仅概括了处于发展阶段的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很不完整。对此,文章进一步思考了生存和享受阶段的劳动供给行为,得出了完整的劳动供给曲线。然后,结合向下倾斜的劳动需求曲线,对它进行了均衡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我国劳动力要素国际竞争优势的实证研究63-68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劳动力要素的低成本优势支撑的,但是发生在2004、2005年的“民工荒”引发了人们对这一传统优势的深思。研究发现,劳动力要素成本的上升是事实,也是经济发展所允许的良性上升,劳动成本优势不会立刻消失。与此同时,我国劳动要素还会有规模、局部质量上的优势。但是劳动效率上的劣势却是全方位的。

从“苦力输出”到“标准输出”——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创新与新农村建设研究69-73

摘要:本文从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解决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瓶颈的作用入手,深入剖析了当前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混乱与无序的弊端,提出了建立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标准的观点,并详细探讨了培训标准的设立原则与具体的实施对策。

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性别差异与收入——基于皖北农村的实证分析74-80

摘要:本文利用皖北农村劳动力调查资料,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性别差异在年龄、文化程度、务工地区、务工时间、务工种类及收入水平上的表现,进一步建立收入决定模型,探究造成收入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男女劳动力收入差异是由职业结构差异和性别歧视造成的;较高的文化素质有助于增加收入,但人力资本对性别之间收入差异作用较小;跨区流动、进城务工是农民提高收入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欠发达地区应通过扩大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对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思考81-84

摘要: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是我们党改善民生政策的具体体现。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都已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但各地在农村低保制度构建中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保障面窄、救助标准低,保障对象和保障类别界定欠科学,低保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必须切实保障低保资金,科学规范救助标准并遂步扩大保障面,采用基层组织摸底调查、群众评议、收入核实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低保对象,尽快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法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