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 53-1006/F 国内刊号
  • 1006-2912 国际刊号
  • 1.7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经济问题探索是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经济问题探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合论坛、宏观经济、区域与城市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财政与金融、资源环境与能源、劳动经济、区域经济、理论探讨

经济问题探索 2008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综合论坛
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影响分析1-6

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能源消费量也逐年增加。运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理论,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三次产业及工业内部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能源密集型产品与能源消费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从2003-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2006年虽有所回落,但仍高达0.87,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单位产值能耗在逐渐降低,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我国产业结构特点决定了能源消费特点,工业是主要的能源消费者,其中高耗能行业又是耗能大户;能源密集型产品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基于以上分析,主要从工业方面提出了节能降耗措施。

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模式导向7-11

摘要:从能源安全的内涵和特点出发,分析了能源供应安全的相对柔性和能源使用安全的相对刚性,提出在三种能源安全战略模式中,我国应采取灵活型战略模式,从多方面着手,使能源安全能够在动态环境中得以持续加强。

优化分配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换之理论思考12-17

摘要:本文侧重探求怎样以分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的一般规律。站在“超经济”角度比较现代经济发展方式,系统分析百年来分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化的理论演进及内在科学性;系统阐述分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般规律;系统研究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必须把握的主导矛盾与制度设计的要点,力求构筑理论与制度的思维性新架构。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政治18-22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问题正在向现有的政治经济结构提出挑战,诉求新的政治思维和经济模式,以保护人类家园。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生态政治对西方各国的经济政治结构和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今日中国,重新审视循环经济和生态政治,为解决我国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利益协调问题提供思想资源。

区际产业转移:理论述评23-27

摘要:区际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换代,而且有利于欠发达地区能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本文基于国内外区际产业转移的文献综述,为我国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城市和区域经济
长三角总部经济发展分析28-33

摘要:长三角已经具备总部经济发展条件:长三角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长三角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长三角城市体系日臻完善;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迅猛;长三角产业分工和配套体系逐渐完善等。同时,总部经济能加快长三角产业转移,城市功能转型,现代服务业发展。长三角已初步形成总部经济产业价值链和空间价值链,长三角以七大产业构成带有城市特色产业总部经济产业价值链,产业集群是总部经济空间价值链的重要载体。

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对策研究—基于要素禀赋和政策视角34-38

摘要: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差距呈扩大的态势。产生这一差距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本文不期望全方位研究和揭示这些原因,仅从要素禀赋和政策视角对东西部差距作一分析研究。从结果看,东西部要素禀赋各有自己的优势,应该说东西部差距的根源不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从政策因素看,由于对东西部经济发展政策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东西部制度性差异、观念差异、资本及人力等要素丰裕度差异等,并进而导致了东西部的差距和变化。对于东西部差距,显然我们不能听之任之。由于马太效应和不可逆效应,必须给予西部更加特殊的政策,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我国总体经济的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39-41

摘要:协调度是体现两个子系统间及两个系统内各种要素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在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了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构成要素,并在构成要素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度的评价模型,以便于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评价。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三农”问题
马克思主义能力思想视野中的新农村建设47-51

摘要:建设新农村是中央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即能力的角度来理解新农村建设。文章在全面论述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思想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指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充分发挥农民的能力则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所在。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及实现途径52-55

摘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作用,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供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为顺利走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

我国现代农业支撑体系构建问题探讨56-60

摘要:现代农业支撑体系的基本结构由科技支撑、人力资本支撑、资金支撑、组织支撑、市场支撑及政策支撑等组成。农业支撑体系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要素供给服务、市场支持、结构支持和发展环境优化等作用,农业越发达,对农业支撑体系的要求也越高。我国现代农业支撑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系统整体原则、政府主导原则、立法保障原则和中国特色原则。我国现代农业支撑体系的构建,必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别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具体对策。

关于农民合作社的认识误区矫正61-63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问世虽为农民合作社的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但要真正实现合作社快速健康的发展,还须首先端正人们对合作社的认识。当前,对关于农民合作社的“过时论”、“等同论”、“复归论”、“多余论”、“取代论”、“威胁论”、“政府无为论”、“前提不足论”等认识误区,必须予以矫正。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劳动与社会保障
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与非洲地区劳动力市场状况比较研究64-68

摘要: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与非洲地区的经济同样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与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的一些问题也存在相似性。本文主要就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市场总体状况与非洲地区进行了比较,包括就业情况、工资待遇、社会保障、人才情况等。在总结非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特点,对其劳动力市场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使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服务业结构升级与就业之间相关关系研究69-72

摘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我国服务业仍肩负着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使命。如何使服务业结构向着优化升级的目标逐步演进的同时,又不影响劳动就业目标的实现,是我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协调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探讨了服务业结构升级与就业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京津冀地区就业现状分析73-78

摘要:一个地区的就业状况与其工业化进程紧密相连。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北京、天津、河北的经济和就业数据,认为目前三省市的就业状况各具特点,但均与其工业化进程基本吻合。伴随着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业容量持续扩大,结构不断改善,初步实现了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循环。今后随着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就业状况有望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中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制度79-83

摘要: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城市农民工的数量大量增加,他们为城市建设和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国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项目不全,保障水平也很低,这影响了农民工的生存与生活,影响了社会稳定。本文就农民工对我国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及有权利获得社会保险制度的保护,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现状以及如何构建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加以论证。

论建立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84-86

摘要:对我国20多年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迅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地农民的形成原因及其所面临的生存发展条件进行分析阐述,深刻认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是构建失地农民生存发展根本可靠的社会安全网。提出不断建立完善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

谈谈实践救助管理制度中的突出问题87-89

摘要:《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基本完善了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对社会救助工作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面临着救助对象甄别难、临时救助无法满足特殊救助者的需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有增多趋势、落实救助管理经费难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救助管理制度尚存问题的基础上,简要提出了加强几个方面工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