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 53-1006/F 国内刊号
  • 1006-2912 国际刊号
  • 1.7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经济问题探索是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经济问题探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合论坛、宏观经济、区域与城市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财政与金融、资源环境与能源、劳动经济、区域经济、理论探讨

经济问题探索 200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综合论坛
中国各地区工业资本存量的估算6-10

摘要:本文回顾了已有中国资本存量的研究方法,首次估算了1978-2005年我国各省工业的资本存量。固定资产不变价格的估计问题。通过构造综合价格指数解决了资本存量估算的难题:固定资产不变价格的估计问题。估算结果还发现: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净投资年平均增长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地区之间工业净投资之间的差距逐年拉大,且近几年有明显加速的趋势。

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定及实证分析11-16

摘要:本文在经济增长因素研究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索洛余值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选取1978—2006年宏观经济基础数据作为实证样本,对计算过程涉及的经济指标和参数尤其是资本存量进行了详尽的讨论,通过对经济增长三大重要因素的分解分析,证实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突出贡献,从而为经济长期增长的要素投入结构调整和路径选择提出可供借鉴的方向。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区域经济
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7-21

摘要: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在分析行政区经济管理模式下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基础上,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提出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对策。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与创新研究——从增长极理论到产业集群22-24

摘要: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历史上,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世界各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规划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改革至今,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党中央与时俱进地提出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宏伟战略。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和创新进行总结和研究,对我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论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西部边疆建设,协调区域发展的若干思考25-27

摘要:基于西部大开发和西部边疆发展的环境和《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对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再思考,提出加快西部新边疆建设,形成东、中、西、东北、边疆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加快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中部现有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及策略分析28-3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部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由此造成的人才资源短缺是“中部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中部产业亟需东部产业转移及自我调整,然而中部地区现有的人才结构出现了与产业结构相互制约的情况,已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严重地影响了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中部地区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及原因,并具体阐述如何通过培养所需人才,使中部地区的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相适应,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消费经济
消费者行为理论发展脉络31-36

摘要:本文尝试性地以消费者人性假定角度为切入点,旨在对消费者行为理论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我们认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消费者行为研究中人性假定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与“自由人”的转换,先后形成了实证主义与非实证主义两大范式。实证主义包括理性视角、行为视角、认知视角、动机视角、社会视角、特质视角、态度视角、情境视角。非实证主义范式包括诠释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个基本视角。实证主义范式转变为非实证主义范式正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从本质上说,实证主义范式与非实证主义是相互补充,而非对立关系。顾客体验是未来消费者行为研究主要对象,人类学的方法为消费者行为提供了新的动力。

我国粮食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关系研究37-41

摘要:本文从因果关系和协整关系两方面研究我国粮食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协整检验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本文进一步使用可以揭示协整变量非线性调整过程的门限协整模型进行检验和分析,实证结果支持粮食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协整关系,并且当出现短期偏离时,主要是通过粮食价格的调整以趋实现均衡。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物流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各地区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兼论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对策42-46

摘要:长期以来,流通产业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流通无用论和无流通的观点充斥于人们的思想当中,但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流通产业的作用日益呈现出来,被认为是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流通产业与制造业是不可分割的,它在提升区域竞争力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而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流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对策。

我国物流发展的城乡“二元”形态及其破解思路47-49

摘要:我国物流发展正呈现出城乡“二元”形态,任由这种“二元”形态发展下去,并愈演愈烈,会导致严重的负面效应。国家应在巩固提升城市物流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并在统一开放的社会系统中协调城市与农村物流发展,促进城乡物流联动,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企业与管理论坛
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竞争策略多层次系统化集成模型初探50-53

摘要:本文按照海外油气资源从获取、占用到控制的时间顺序构建了以石油公司为主体的海外油气跨国经营进入-防御-巩固三重演化竞争策略体系。并在充分考虑策略之间分步、协同等特点以及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并行工程运行框架思想和系统集成理论相结合的思路,将上述零散策略整合优化,在空间上初步设计了微观演化应用、中观协同控制和宏观集成支撑三层整体协同的系统化集成模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败评判标准探讨54-58

摘要: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这其中对中国企业表示担忧的较多。因为TCL、京东方等并购后都出现了亏损现象,认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低。那么,用什么标准来评判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败?作者首先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众多动机,指出评判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败的标准不能单一化,最后提出了相关的评判标准和相应的评价指标。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提升战略59-63

摘要: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技术是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关键因素,全球跨国公司都在不断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起步阶段的重要缺陷是缺乏核心技术优势。在我国日益增长的国家竞争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推动下,充分利用“走出去”进行技术提升,应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战略之一。

我国古代兵法“军队治理”思想的公司治理启示64-67

摘要:我国古代兵法认为在“军队治理”中“将”先于“法”,强调人的忠信、智能和气魄,注重委托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通过对“人的因素”的重视,摆脱了原有治理系统中“契约不完全”的制约,克服了“经济人假设”的不足。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治理智慧,为问题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揭示了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思路。

企业人力资源效益产生的逻辑分析和整合模型68-72

摘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不同时期的经营效益强调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基于不同形式的投入产出效益,人力资源效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来源于人事匹配的基本功能;其二来源于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而产生的收益提升;其三来源于组织整合收益,这种收益以企业整体员工状况为基础,通过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其和企业组织、战略等要素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从而产生了可以提高组织效能的整体能力。根据不同的三种效益形式,本文以人力资源状况为中介变量,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效益的关系这一个整合的模型,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效益计量方式和整体机制探讨的一般思路。

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企业激励机制失效78-82

摘要:信息失灵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会导致经济效率损失,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就产生了“委托-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基于经济人假设而建立起了一系列的激励机制,以促使人的经营目标与委托人一致,从而避免效率损失。其中,被普遍采用的是薪酬激励机制。但是,薪酬激励机制并不能根除信息失灵的弊病,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本文列举了两个比较隐蔽的方面,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分析“利润分成合约”,并利用博弈论来分析雇佣双方的行为选择,结果表明该激励机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出现失效,雇佣双方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求,其偏好和行为选择往往不一致,导致效率损失。这个现象被称为“激励惰性”问题。信息失灵的存在还可能使激励机制产生副作用,导致低效率员工驱逐高效率员工的“逆向选择”现象。这两个问题可以通过“差额累进分成制度”和“员工竞赛制”以及与其他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加以改进。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对外开放和贸易
适度外贸依存度的再探讨83-87

摘要:适度外贸依存度,很难用一个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文章从定性的角度探讨了适度外贸依存度的内涵;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判断我国适度外贸依存度的大体区间应该维持在40%—50%之间;最后结合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分析了我国外贸依存度还会继续上升的发展趋势。

美、欧在WTO反规避非正式磋商中的立场分析88-92

摘要:WTO关于反倾销措施的规避与反规避问题的谈判至今尚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WTO反倾销措施委员会确立了反规避非正式磋商的原则和议题,但美、欧等成员要求强化国际反规避机制的强硬立场并不为其他一些WTO成员所接受。未来WTO反规避机制应以加强对WTO成员在反规避领域的约束为宗旨,并有助于对有关成员的反规避措施进行有效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