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 41-1414/I 国内刊号
  • 1674-8506 国际刊号
  • 0.16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汉语言文学研究是河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0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南大学主管的学术期刊。汉语言文学研究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名家序跋、“理想主义重建:是否必要?如何可能?”专辑、“电影与技术社会”专辑、近世文化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古代文学研究、青年论坛、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访谈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1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现当代文学研究
心笛的边缘超越诗学:流放/女性/现代/绘画/音乐/文字的跨界书写4-11

摘要:本文以“边缘超越诗学”作为分析的切入点,研究心笛诗歌的艺术复杂性与超越性一心笛一开始就试图以自我流放的文化自我意识、“缺席诗学”的自我探索,同时,以新女性的视野背叛男性为中心的诗歌书写,抗拒以男性为领导主体的各个“现代主义”或“运动”或整个文坛。她接受过多样现代派绘画、音乐训练及世界文艺熏陶,她也企图结合视觉的绘画、听觉的音乐艺术和中文文字媒介,跨领域进行更具有超越性的诗歌书写。由于她始终保持“缺席诗学”,与文坛保持美学距离,至今在台湾的重要诗选都没有她的诗作。在台湾现代诗论述里,她的成就也仍没有被充分认识.这是台湾现代诗典律研究的重大缺失、现代诗歌史的严重遗漏。

诗学商量加邃密——序张松建《抒情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12-17

摘要:关于松建,学界应该不算陌生了。近五六年来,他接连发表了不少长篇学术论文,并出版了研究专著《现代诗的再出发——中国四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潮新探沪.这些论著显著地推进了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现代诗歌研究的深入开展,因此,作为后来居上的学术新锐,松建已确证了他在中国现代诗歌研究领域的学术实力,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学术发言权。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主持人语18-19

摘要:在日本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学被称作“转型期”文学。70年代以来“纯文学衰退”、“近代文学终结”的声音就不绝于耳。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日本文坛多元的态势让人眼花缭乱。为了解决“纯文学”的颓势,日本文坛使尽全身解数,在这当中女性作家的闪亮登场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芥川奖的难产与日本女性作家的闪亮登场19-27

摘要:当代日本女性作家的闪亮登场是拯救日本当代“纯文学”危机的产物。日本女性作家在创作和理论上的创新取得了很多引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对男权主义的批判,是日本文学中不曾有过的。其中的是非曲直值得我们不断关注。

川上弘美《踩蛇》:神话叙事与女性意识的曲折言说28-34

摘要:川上弘美的《踩蛇》是日本第115届芥川奖的获奖作品。本文力图从神话叙事、女性叙述者、多重叙事结构三个层面剖析其叙事策略,指出小说由质疑女性自我的自明性出发,进而呈示了女性深层意识的曲折斗争以及当代年轻女性探求主体性的种种悖论。

从身体改造到文化重建——论《乳与卵》35-40

摘要:川上未映子的小说《乳与卵》通过渴望以隆胸手术改变现实的母亲、困惑于青春期发育的女儿、独自在东京奋斗的小姨这三个不同年纪的女性的身体观的对比,反映了现今日本社会文化所面临的传统性与后现代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本文试图从女性作家身体写作的视角出发.以身体改造的叙事讨论日本的文化重建。通过对三个女性的不同身体观的解读,分析两种文化形态的冲突所在。认为日本文化固有的包孕性是化解冲突、实现和谐的基础,而理性与辩证的“涵化”是建构传统文化与后现代文化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模式的有效选择。

决绝的摧毁 温婉的建构——论柳美里作为女性主义写作者的生成41-48

摘要:当代的女性主义写作,总体上具备了颠覆(解构)和建构的双重性功能,但这种总体的双重性极少在一位作家创作中体现,而日本当代女作家柳美里的文学世界恰好具备了这种颠覆和重构的二重性,这一点弥足珍贵。本文立足于后女性主义写作的视角,通过对柳美里小说的细读和详解,揭示她对男权主义的彻底解构,呈现她的小说中新生命的降生,她对以女性为主体和中心的新型人间伦理的呼唤,以及对新人类、新世界理想的朦胧预言。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重返晚清民国的思想与文学
梁启超的现代都市经验与构想49-60

摘要:自1898年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始,梁启超开启了其遍游亚、澳、美、欧四大洲的海外历程。本文借由梁启超的海外游记及相关书写,考察其在亲历西方现代大都会带来的震惊体验后,对于中国现代都市的构想与反思。在梁启超看来,纽约是现代大都会精神的集大成者,代表了政治文化中心向商业中心的转型,基于这样的判断,在中国的都市中,他对于上海寄予厚望;对于西方都市文化的考察与借鉴,梁启超最为关注以公园、图书馆、博物馆为主体的现代市政建设;而其对于现代市政的思考,又与现代市民的养成相表里,即现代市政的理想。是为了建设一个最适于“理想的新民”生存的现代都会;反之,与“严整有新意”的现代市政相应的,是要养成与大都会精神相得益彰的现代市民。作为第一批走出国门、“开眼看世界”的启蒙知识分子,梁启超的都会经验与构想,既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又板富代表性地反映了同时代人的共同旨趣.

五卅运动中的梁启超61-69

摘要:晚年梁启超依然在文化活动与政治事业之间徘徊。五卅事件的爆发,为梁启超提供了表达政见的机会。他发表了大量文章,系统阐述了对于解决事件的看法。梁启超建议组织“调查委员会”,主张缩小抗争战线,反对大规模的学生罢课,但这些文章无一例外地遭遇了大范围的攻击,梁氏身陷舆论重围。在对梁启超的批判中,旧日的政治生涯和此时的“名流”身份是最为醒目的把柄。新的政治势力已渐壮大,五卅运动中的梁启超已成为尴尬的“名士”。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古代文学研究
赵执信诗文关系思考的理论意义与创作基础70-78

摘要:中国历史上的诗文关系理论,中唐到北宋多集中于对诗文差异的揭示,而南宋以后则偏重诗文相通、诗文一律的主张。这与古典诗歌创作的历史演变有密切联系。中唐到北宋,以韩愈、白居易、欧阳修、苏轼为代表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以文为诗”特征,因此,理论上严诗文之别的要求比较突出;而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则在继承“以文为诗”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诗歌表现艺术的独立性,全面超越了“以文为诗”,此时,有关理论反思的重心就转向了揭示诗文之相通。清代著名诗人赵执信非常强调诗与文的差别,这与其诗歌深受韩、白、欧、苏“以文为诗”影响,而对“江西诗派”较少取法的创作格局密切相关。

简论欧阳修的山水诗79-85

摘要:历来士人以山水之乐作为人生的美好境界。欧阳修尤其如此。性好山水,吟赏山水,有着欲求隐居山水的情结,得到山林之趣与心境的契合。本文探讨欧阳修的山水诗写作追求与表现手法:一、探山水之险,得幽奥之境;二、写出山水相济相衬之状;三、写出山容云态之美;四、写出壮阔与细微的反差;五、从高远、深远、平远不同角度对山水进行观照;六、不同地域的山水当写出不同的特征;七、视觉与听觉的交错与转换;八、山水与人相映衬;九、即目、回忆、想象。

韩愈家族文吏兴起考述86-91

摘要:韩愈家族在北朝以武功吏治扬名立家。这也是其家族保留颍川文化的体现。进入唐代,缘于文学化大环境的影响及家族安身立命的自觉,韩愈家族开始了文学化的进程。韩愈祖父韩舣素、父亲韩仲卿及叔父云卿、绅卿、兄韩会在这个家族文吏兴起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韩愈以昌黎为郡望,不只是冒认名宗,更是有意识地吸收昌黎韩氏以文见长,以治见长的思想精髓。作为家族的一名成员,韩愈对于这个家族文吏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语言学研究
“假定”的语法化92-96

摘要:“假定”在现代汉语中除了作动词、名词外,实际上还可用作连词,其名词和连词用法都源自其动词用法。“假定”从陈述性的假设义行为动词语法化为关联性的假设义连词,是以句子结构的相似性和句式语义的相宜性为动因、以重新分析及隐喻为机制而得以实现的。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青年论坛
“城市的性本质”与文学转型的文本策略——以艾芜的短篇小说《雨》为中心97-102

摘要:艾芜的短篇小说《雨》以女性的视角,在“城市的性本质”之外,极为罕见地呈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城市的欲望与焦虑,并以“欲望赎回”的方式,体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城市文学的“卫生现代性”特征。小说之中新的空间的营造构成了一个具有生产性的文本策略,它成功地将女性情欲升华为对知识的渴求,从而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进步故事来掩盖小说的情欲内核,这或可视为当代文学转型的表意策略。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石斋语痕
中国文学城市与我的四城记忆103-105

摘要:听说要在开封召开题为“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的国际研讨会,我曾经着实想象了一回,看自己可以怎样发言。一个文学研究者如果要选择一个“文学城市”来做学问,这中间总是有些机缘的。我是出生在都市、生长在都市的人。农村只粗知一点皮毛:幼时到过无锡的乡下度暑假,仅是嬉戏;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现代学人
一尊镌刻于心头的精神雕像——怀念樊骏106-109

摘要:一 樊骏先生虽然离开我们渐渐远去.可我对他的思念却与日俱增。穿越时空距离,记忆中的一些往事,总是不时地浮现眼前。甚至,这些记忆碎片还会变得格外清晰。无论人品、学品.樊骏都是一位值得认真解读的人。樊骏的文章中,人文精神和历史精神总是和谐地统一于一个内在结构之内.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学术动态
汴梁秋菊有佳色 金粟初开晓更清——“开封: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110-112

摘要:作为七朝古都的开封.在北宋年间迎来了光辉的顶点:经济的发达与理学的兴起.市井的繁华与士大夫的尊荣,在在昭示中国社会“近世化”的进程。随着衣冠人物的南迁,开封从帝都贬入凡尘,王气黯收、韶华不再。然而,从中心退居边缘的历史命运,却也使开封有机会从地方视角重新探索中原文明与现代化进程之间的联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暨“回归文本与重温经典”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举行F0002-F0002

摘要:2011年10月15日上午,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南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暨“回归文本与重温经典”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河南大学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会长杨正润,副会长郑体武、刘建军、王立新、刘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