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教学反思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0 14:45:44

汉语拼音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教学反思篇(1)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现在拼音教学已经结束,学生们从掌握简单的“a、o、e”逐渐到难度较大的“z、c、s;zh、ch、sh、r”,一路这么“风尘仆仆”地走过来,作为老师还真有一种成就感。反思自己的拼音教学,我有以下一些收获:

(一)创设情境学习汉语拼音

1、在听故事、讲故事中学习拼音。

比如在学习前鼻韵母“an 、en、 in”时,我就以书中的情境图为材料引导学生编故事: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这一只小猴子,名叫安安。小朋友们先一起和跟他打声招呼,(就在这个环节中渗透an的读音,练读an)在读准了an以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把故事编下去:有一天,安安的妈妈对他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应该一个人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小猴子出发了。他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到了一个小房子,安安想进门看看房子里有些什么那他要先做什么呢?在这引导学生说出摁门铃,从而引出en的学习,安安走进小房子后看到了电视里在播放天安门图片(再次引出an的学习)同时安安还听到了音乐《我爱北京天安门》(最后引出in的学习),这样整堂课在这个编故事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前鼻韵母“an 、en、 in”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兴趣浓厚,同时既训练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话能力,又养成了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

2、 设计一个生活情境来学习拼音。

在教学翘舌音zh ch sh r时,考虑到这四个声母的读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特意安排了一个“招待客人”的情境。今天啊,有四位客人来我们这里做客,依次出示客人来了,我们要打招呼啊,今天这几位客人的名字很特别,叫的时候要把口舌翘起来(引导学生跟着老师读zh ch sh r,当学生会读之后,就请客人(学生戴头饰)进门了,请进门的过程中又巩固了zh ch sh r的认读)。再搬椅子来招待客人。在这招待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加强了zh ch sh r的认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多读多练,轻松有趣地突破了翘舌音认读的难关。

(二)儿歌串连,发展音乐智慧

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尤为喜欢。在拼音教学中,无论是教字母的发音,还是规范字母的形式,我都运用了大量的儿歌,有的是传统的儿歌。例如。“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ooo;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有的是我为了教学需要,自编的儿歌。例如在教“ei”这个复韵母时,我就编了这样一首儿歌:“小兔飞飞,爱喝咖啡。e前i后,喝了一杯。”像这样的儿歌还有很多。例如,在教“d、t、n、l”四个声母时,由于教师的不断创造影响了学生,课后,学生聚在一起,认真动脑筋,给“小兔追马图”配上了一首有联系的儿歌:“小马驮大米,米粒洒一地,小兔追上来,劝它快停蹄。”由此可见,通过儿歌,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发展了音乐智慧。

(三)游戏活动,发展肢体运作智慧

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韵母,根据音节猜图画等)、传一传(一个接一个把看到的音节传下去)、变一变(用电线折成字母)、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声母一生出韵母,拼成音节读出来,谁读得快又准,谁就赢了,赢者可以刮对方鼻子)、拔河比赛(易混淆的字母写在黑板上,两组小朋友分立两边读卡片,读对的卡片贴在该组绳上,哪边多哪组就赢)、小白鸽送信(信封上用音节写着送信人名字,读对了就能送对,给送对的一份礼物)、长颈鹿请客(叫出用音节标出的菜名)、考一考(拿卡片去考别人)“等。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四)手脑并用亲密接触汉语拼音

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用身体来演演字母,用小手来做做字母,用身边可利用的东西来摆摆字母,用橡皮泥来捏捏字母,用纸来制作拼音图片等,让抽象的拼音字母变得那样的形象直观、可以触摸,使学生感受到拼音字母是那么的可亲可近,它就在我们的身上,就在我们的周围。这种手脑并用的学习,既培养了动手能力,有开拓了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手段。

(五)联系生活多渠道学习汉语拼音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课程来源生活,生活即课程,课程即生活。汉语拼音本身就是学习汉字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学习应该重在运用。在学完了全部声母之后,我就让学生为身边的一些物品标上音节做成卡片,然后贴在上面,有贴在家里的,也有贴在教室里、寝室里的,给学生营造出拼音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时刻能见到拼音,在多看多读中熟练掌握音节的拼读。 在学完全部字母之后,送学生每天一首诗,让他们自己去拼读,自己去读诗;还让学生试着用音节记录下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写得好的帖到墙报上展出;在图书角上摆上拼音读物供学生课外阅读。

(六)以小组合作,优带差的方式学习拼音

由于智力发展、思维能力等的个性差异,学习汉语拼音时有些孩子接受得就非常快,而有一部分孩子就接受得特别慢,如何做到培优又辅差呢?课堂上我通常采用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方式,有同桌互读的,有四人小组互读的,在互读的过程中引导优生教差生,差生学优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后还让优生带差生看拼音读物,既提高了优生的拼读能力,增设了他们学习课外知识的渠道,又带动了差生,提高了差生拼读积极性。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碰到过一些难题和障碍,总结一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有些是来自于拼音本身的,如形近的声母、韵母较多,给学生的分辨带来了困难。“b”和“d”、“p”和“q”,仅半圆的位置不同而发音不同,而半圆的位置与声母的本音之间又毫无本质联系。又如声母的发音难以弄准。“n”和“l”、平舌音和翘舌音。

2、有些来自于方言环境的影响。在教学中有这么一个案例:我在教学生发“n”和“l”时,有些学生总也分不清。仔细分析发现并不全是学生口舌不灵,更有可能是来自于“听觉障碍”。他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他们所在环境里不甚标准的发音影响,造成他们脑海里“先入为主”的思想。这些问题都值得我去思索去解决。

总之,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相信只要创新地设计教学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汉语拼音的教学反思二:

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语文学习工具。是一年级新生入学后首要的学习内容。但是,纯拼音的教学又是抽象枯燥的,因此,恰当运用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就能引起低年级学生对拼音的长久兴趣。经过教学反思,下面是我在拼音教学中的几点个体做法。

一、表象入手

由于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无意注意又占据优势的特点,只有注重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直观性,才能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1.情境图示法

长春版教材拼音部分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画面出现了优美的情境图,我们要选择接近学生生活寓于情趣的插图,利用课件出示插图进行表音,表形的特点,启发学生掌握字母。比如:小女孩河边练嗓,开口唱aaa,公鸡啼叫ooo。在出示情境图的同时,配上相匹配的音频,在情境中学习拼音发音。

2.形象区别法

在教学声母f和t时,出示一把带钩的雨伞进行直观演示。下雨时打开伞,伞柄朝下,雨停时把伞收起,伞柄朝上。并出示相应的声母。

二、情境创设

1.利用拼音字母相结合,出示课件演示,将演示与学生的活动相结合,掌握所学内容。

学习jqx与ü相拼时,利用儿歌动画,出示j、q、x好朋友,一块出去玩,路上碰见小ü。小ü小ü有礼貌,脱下问帽子声好。课件演示中,小ǖ的帽子自然不见成为u。然后再组织同学进行一次小表演活动,让四位戴有头饰的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同学大声朗读儿歌,在四们同学的表演中夯实知识点。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不仅掌握了“jqx与ü相拼时”规律,同时又受到了“尊重他人,做有礼貌好孩子”的思想教育。

2.编童话故事,寓教学内容于故事情节中。

声调教学中,应主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开关和四声的读法。可将“四声”的学习内容编成小故事,以故事形式来学习。结合故事情节进行设计图画,如:森林里小熊开了家商店,生意很好,开着车行驶在小路上时,小熊高兴地唱起来:āāā,当前方出现一个小山坡时,一加油门,小熊的歌声变成了“ááá”好不容易过了这道坡,双是一段难走的路,此时歌声变成了“ǎǎǎ”,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到家了,小熊欢快的唱起了“ààà”。通过这个故事情境,让学更快地掌握了“四声”,及声调符号。

三、创编游戏,开展愉快教学。

孩子小,有些东西出现次数多了,也就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上课时让他们动动手,动动脑,做做知识性游戏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动手,动脑的能力,加深记忆,为此,可采用以下一些做法。

1.与视频同步,拍手记忆

在我们的电脑软件中安装了与教材同步的配套资料,在播放时,加上同学的拍手伴奏,使拼音字母易读,易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如:教六个单韵母时,就可以边唱边拍手。

汉语拼音教学反思篇(2)

在这堂课中,我能体现课改新理念,灵活驾驭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

主要有如下几个优点:

一、善于创设情境,使拼音教学情境化、生活化。

1、一开始,我用歌曲导入法。播放歌曲〈〈郊游〉〉,与学生边歌边舞,在美妙的歌声中走进拼音王国。

2、我能充分利用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3、我能通过游戏和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如:用火柴棒和红线摆一摆字母,记忆字形。做游戏“摘苹果”,苹果背面注有音节或字,读对了苹果就是他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都得到了升华。

二、善于使用激励手段,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悦。

教师要想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取决于他对儿童的态度。(柴可夫斯基语)课堂上,我热情的语言不离口,如:“你真棒!太厉害了!哇,你真行!”等,/article/加上一个向他们竖起的大拇指,一个个鼓励、赞赏的近乎夸张的表情,时时撞击着学生无拘无束的心灵。

此外,音节的拼读比较枯燥,我就采用夺红旗比赛,比一比哪一小组夺的红旗比较多。学生的竞争意识立刻得到了张扬。

三、注重引导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1、让学生自编顺口溜,学生会编“像个2字Z、Z、Z,像个半圆C、C、C……”

2、在教学第一组音节的拼读之后,我让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我课前发下去的音节卡片,一起学着拼读第二组音节。虽然,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不是很强,但他们的合作意识开始了萌芽。

当然,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常规培养需强化/soft/。

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需要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特别是对于一、两个比较好动(如:陈柏润、黄良波)或特别内向的学生(蒋海天、蒋贞烨)等,还需多费苦心。合作小组的构建、强化也有待于提高。

二、难点的突破还不够。

三拼法一直是拼音教学的难点。虽然前几节课一直学习三拼法,但学生很容易忘记。本节课中,我的示范不够多,学生的练读还不到位。

在今后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探索,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篇【2】:zcs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提高并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创设情境,使拼音教学情境化、生活化。

我的导入语:今天在我们的课堂上来了几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出示挂图)你们看,是谁呀? 学生的好奇心被老师调动起来,非常积极,对课文的学习有了兴趣。

我还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编顺口溜的形式也让学生很感兴趣。如:像个2字ZZZ,半个8字SSS,像个半圆CCC,学生自己编,不仅注意到了形象,还有读音,而且学习自己编出来的顺口溜感觉很骄傲的,课堂上始终保持高涨的情绪。

汉语拼音教学反思篇(3)

其实按规定,它是应该按照《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名称音来读的,可是我们发现他的读法极为特殊,既与拼音不同,又与英语有别,学起来有点怪怪的,现在的小学生一年级就已经接触英语了,再加上最先学的声韵母,如果再学这个名称音,那就极易造成学生的混淆,给学习带来一定困难。再者我们有很多老师自己对名称音也不了解,读不准,所以我们很多老师都按原来声母韵母时的读法来教,学生记也容易,教者也省事,两全其美。A b c d e f g

(a)(bo)(ci)(de)(e)(fo)(ge)

h i j k l m n

(he)(i)(ji)(ke)(le)(mo)(ne)

O p q r s t

(o)(po)(qi)(ri)(si)(te)

U v w x y z

(u)(v)(wu)(xi)(yi)(zi)

然而网上专家的说法还是我们还是应该积极提倡用名称音读字母表。理由是:

1.名称音是《方案》规定的法定读法,这样要求便于全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2.按名称音读字母合乎国际惯例。《方案》使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使用拉丁字母的国家都有本国字母的名称音,没有哪个国家是借用的。

3.按名称音读字母表和谐动听,容易记忆,因为字母表共有四行,行末押ê韵,发音清楚响亮,读起来比较顺口。

A bêcêdê,e êf gê;

ha i jie kê,êl êm nê;

o pêqiu,ar ês tê;

u vêwa,xi ya zê。

不少人主张用英文字母名称来代替《方案》的字母名称,然而这是绝对不行的。

我选择的是按照拼音字母的音来读的.这样学生记忆字母表的的顺序很快.因为都是他们会认的.

出现的难点是学生会背顺序了.会写小写字母了.可大写字母存在很大的问题.

汉语拼音教学反思篇(4)

一、创设情境,使拼音教学情境化、生活化

1、一开始,我用歌曲导入法。播放歌曲《郊游》,与学生边歌边舞,在美妙的歌声中走进拼音王国。

2、能充分利用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3、能通过游戏和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如:用火柴棒和红线摆一摆字母,记忆字形。做游戏“摘苹果”,苹果背面注有音节或字,读对了苹果就是他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都得到了升华。

二、善于使用激励手段,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悦

教师要想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取决于他对儿童的态度。(柴可夫斯基语)课堂上,热情的语言不离口,如:“你真棒!太厉害了!哇,你真行!”等,加上一个向他们竖起的大拇指,一个个鼓励、赞赏的近乎夸张的表情,时时撞击着学生无拘无束的心灵。

此外,音节的拼读比较枯燥,采用夺红旗比赛,比一比哪一小组夺的红旗比较多。学生的竞争意识立刻得到了张扬。

三、注重引导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让学生自编顺口溜,学生会编“像个2字zzz,像个半圆ccc……”

当然,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1、常规培养需强化:

汉语拼音教学反思篇(5)

在进行儿童语言活动时,教师应从多方面着手,去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苏联“发展教学”的创始人赞可夫主张“从儿童思维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发展语言”。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体,语言随着思维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抓住了“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就抓住了语言教学的根本。

一、汉语拼音的多功能性

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发挥汉语拼音在识字、阅读、写作、学习普通话等方面的多功能作用,要把汉语拼音当作学习汉语的一个有力工具,在幼儿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先将汉语拼音学会、学好,为他们提前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汉语拼音帮助幼儿识字,边读写边识字,提高幼儿的识字量,把汉语拼音当作“翅膀”,让它载着语言和思维任意飞翔。

二、将识字寓于学汉语之中

我们应该抓住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机,特别是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延续时机,注意幼儿智力的早期开发。幼儿有发展语言能力的欲望,他们喜欢说,也喜欢听。这就需要我们因势利导,在提高他们听说能力的同时,教会他们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而口头向书面语言的转化需要一种工具,这就是文字。汉字是文字,汉语拼音也是文字。但是,汉字学起来特别难,如果我们把教学盯在汉字上,就会阻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错过幼儿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机。所以我们要从容易学的汉语拼音入手,认识到汉语拼音也是一种文字,利用汉语拼音提前读写、同步读写、大量读写这种教学步骤和方法,为幼儿打开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大门”,然后一点点地学习汉字,这样儿童就可以通过学习汉语拼音认识大量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无师自通。

三、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文字,更要注重幼儿口语表达。语言是基础,文字是它的符号。不要把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放在书面教学上,死抠书本。要活跃课堂气氛,不仅要上好说话课,还要在阅读课中增加说的训练。幼儿通过早期阅读,可以积累各种阅读经验,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汉语拼音是辅助阅读的“拐棍儿”。教师要充分发挥“拐棍儿”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幼儿通过阅读才能使口语水平达到较快的发展。

汉语拼音教学反思篇(6)

汉语拼音是学习语言的基础,也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工具。它是低年级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汉语拼音教学的内容对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失去了原本的新鲜感,孩子们对拼音往往感到兴趣贫乏,学习困难,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离不开以下三方面的影响。

1、一些家庭及幼儿园早早地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使孩子们在入学前就已经接触甚至完成了汉语拼音的学习,这给一年级拼音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上课时孩子们认为会了,就不再感兴趣,也就不专心听讲了,还有他们记住的错误读音及写法,因先入为主,已经牢牢印在脑海里难以纠正。

2、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死板、为教拼音而教拼音。把拼音教学与语言学习割裂开来,将拼音教学孤立于生活场景之外,没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没能给孩子提供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3、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胜、好奇、注意力不够集中、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学习动机受兴趣支配,注意力不稳定,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多采用形象思维,形象思维越显著,抽象思维就越显弱,所以学习起抽象拼音符号来就感到枯燥无味,对拼音字母记忆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赋予了汉语拼音教学全新的理念。汉语拼音与识字、写字,与阅读,与口语交际各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课标指导下的汉语拼音教学不再是传统的孤立地、单纯地学拼音,而是“以人为本”多元化的整体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一旦人们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在老师的驱使下向着既定目标不断努力。因此,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游戏、活动等教学方式,时刻保持拼音教学的新鲜感,缩小衔接的跨度,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说普通话的重要工具。学好拼音是小学生踏入语文课堂最为关键的第一步,孩子们对它的喜爱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想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拼音,就必须让拼音教学充满活力、透出新意。那么,怎样才能使汉语拼音教学更有新鲜感呢?

1、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以《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为指导,集“学拼音、读音节、识汉字、念儿歌”为一体,彻底摆脱过去传统的拼音教学“单纯地、孤立地”学拼音的束缚,确立汉语拼音学习与语言学习相结合,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方式学习拼音,学习语文体味乐趣。

2、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汉语拼音教学必须遵循《新课程标准》关于语文学习规律,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要想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知识世界,光靠生硬的“讲解、灌输手段”那他们非但坐不住,听不进,而且即使听懂了,也记不住。相反,那些生动、形象、有趣的东西,他们不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就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反思过去的汉语拼音教学,站在教师的统一要求下被动的背一致的内容,单调的抄写相同的音节。在反复的读背抄默过程中,自然是兴趣渐渐丧失,效果大大降低。因而,新形式下的拼音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运用“编儿歌、口诀、顺口溜、引入故事、穿插游戏、图片、实物操作、开展表演、利用多媒体”等富有变化、新奇有趣的教学方法,把拼音学习融入孩子们喜爱的游戏活动当中。例如我们在教g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了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g”,学生回答,“鸽子 鸽子g g g”“三只鸽子g g 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 e)”然后告诉学生把g e读得轻些、端些。也可以用儿歌形式,帮助学生记住拼音。并且帮助发音准确。或用绕口令。如: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习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等。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区分二音和四音字的意识就会逐渐增,这样就会渐渐的从根本上纠正学生不良的发音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反思篇(7)

那么针对汉语拼音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呢?我就十余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浅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准确把握新课标,正确定位汉语拼音学习目标

2001年颁步的课标对汉语拼音教学要求的定位比以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课标将学习目标定位于: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这样设定要求的考虑是立足于“用”,只把汉语拼音作为认读汉字、纠正方言的工具,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这样做有助于改变汉语拼音内容过多,要求过高,教学时间过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的状况。总之,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比以往大大的降低了,因此,我们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标要求,正确定位汉语拼音学习目标,不要在教学中盲目提高标准,增加难度。让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造成了低效教学。

二、准确解读教材,明确汉语拼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我们现在的教材在汉语拼音的内容编排和呈现方式上加强了汉语拼音与识字和发展语言的有机整合。每一课中都编入了情境图、音形图、音节和音节词、儿歌等内容。既丰富汉语拼音阶段的学习内容,又增强了初入学阶段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还将汉语拼音的学习与识字,学词,学句结合起来。这是以前黑白版老教材所不能完善的。但我们又要明确认识到,这些内容都是汉语拼音的辅助学习内容,也都是为学习拼音服务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准确解读教材,把重点放在认写拼音字母,掌握拼读方法上,而非教材中的生字、儿歌。我们一年级语文教师要遵循汉语拼音教材的安排规律,围绕:“读准字母的音,认清字母的形,教给正确的拼读方法。”这个重点,科学、合理地分散各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反复观察、模仿、朗读,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读准字母的音,认清字母的形,掌握拼读方法,形成能力。

三、尽职尽责,正确教授汉语拼音知识

在当前的拼音教学中,我们会发现,由于教师的素质问题,在教学时忽略了发音方法和拼读要领的指导。导致了学生的声、韵、调等发音指导不到位、学生的不规范发音被反复强化等现象。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其实,拼音教学中在强趣味性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发音方法指导,以此保证拼音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单韵母的教学,教师要强调发音口型,示范发音时要把音拉长,并且在发音完毕时,口型不变,以此强化学生对归音口型的认识。声母、音节的拼读教师都要做好发音口型的示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教授拼音知识,学生才会受益无穷。

汉语拼音教学反思篇(8)

从教学本质上来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已为大多数学者所认知。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学习的心理还处于起始阶段,尚未定型。因此,兴趣将带领他们接受一个又一个新知识,给学生们带来新鲜感的同时,对学生们的求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满足。在电教媒体的课堂上,多彩的图像、引人入胜的声音、生动的动画,这些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对汉语拼音形、义上的认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音节拼读是拼音学习的重点,为了使学生减轻学习的压力,轻松突破教学难点,从而通过汉语拼音教学环节对学生给予一定的辅助。把汉语拼音放在具体的形象化的信息教学之中,可以增加学生们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信息见闻。通过在拼音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事物和人物的不断变化,使得学生对拼音与语文的学习充满着个体性体验,从而给学生们对知识的学习带来触动。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现,还可以通过将汉语拼音与表情符号等相结合起来,使拼音学习生活化,从而起到更加明显的效果。学生们在观看动画、图像时,可以更好地形成个人记忆。总之,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拼音的兴趣并使之持久,为将来更好地学习普通话、发展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

三、现代信息技术下汉语拼音教学反思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汉语拼音是学龄段教育的开端。作为教育教学的初始阶段,拼音教学在孩子意识中整体认知如何,影响学生们对汉语拼音的学习,更可能影响学生们后续学习的发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现代教育技术能给教学以鲜活的画面,信息教学技术可为拼音教学人员所使用。然而,教学过程中,现代教学技术给教学人员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教师们发现,在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效果反倒不如之前教学效果好。研究表明,现代技术教学的使用过于频繁,往往缺少了以往教学的关爱。因此,对此现象的追问,仍要回到汉语拼音教学的本质上来。

四、“人文关怀”在信息教学环境下仍适用

在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发现,一味要求信息化给学生带来的学习效用是短暂的。比起知识层面的传授,语文教育更应该注重孩子品质的培养与感情教育。这要求教师除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渊博的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之外,更要有一颗爱心,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这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教学过程中,其人文关怀对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在拼音教学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学生对现代多媒体技术所展示出来的效果更为关注,而暂时忽视了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教育方式。有学者就指出,“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此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不注入感情的道德教育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只有通过自己身体力行使学生感受到爱与美,才能对他们身心产生长远的影响。因此,在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充满人文关怀。这一点,比教学方式与方法更重要。

参考文献:

[1]李仲芬.如何进行小学汉语拼音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0).

汉语拼音教学反思篇(9)

这样的教学效果与小学语文的汉语拼音教学相比,真可谓“费时低效”。汉语拼音教学成绩斐然:任何注了汉语拼音的汉字,对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都已经是件小事,他们张口就能正确拼读,通常都有百分之百的过关率;而在英语方面,效果不尽人意,很多学了音标的初中二年级以上学生甚至高中学生对英语单词拼读依然懵懂,只能“望词兴叹”。 无法掌握词汇的“音”和“形”,意味着没有构建好语言学习的必要基础,继续学习就像建造空中楼阁,效果可想而知。

二、提出问题

同样是语音教学,但两者的成效如此悬殊,原因在哪里?

引起教学效果优劣的原因很复杂,但首先应该克服一味强调“母语教学容易而外语教学困难”这种思想。为了便于识记,汉英语音都借助符号——汉语拼音或国际音标对字词进行读音标注。汉语拼音方案是上世纪解放初期,国家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又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而采用拉丁字母制定的符号系统。换句话说,汉语拼音与英文字母、国际音标同属拉丁文,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汉语拼音的学生们都具备学习英语语音的素质。但事实上我们总是有较大面积的学生完全不备拼读能力,而且这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

从课堂的角度看,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材、教师和学生这三个因素。众所周知,我国的教师和学生对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是非常努力的。由此再排除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我们有理由怀疑我们现行教材中的语音教学体系是否存在问题。

通过对比分析当前英语语音与汉语拼音的教材编排和教学流程,笔者有所发现和感悟,特撰写此文与同行们商榷。

三、当前英语语音与汉语拼音的教材编排和教学流程对比分析

1.对比

以全国各地广泛使用的人教版课本中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初一英语(上)两册书为例,当前英语语音与汉语拼音的教材编排和教学流程对比如下:

(1) 教学内容

英语语音:国际音标48个(20个元音音素,28个辅音音素),字母26个,字母组合约75个,开音节和闭音节等常用的拼读规则。

汉语拼音: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 教材整体编排

英语语音:初一英语课本中的语音教学则分散在整册书各个单元的听说读写教学里。

汉语拼音: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把整个汉语拼音教学安排在第一阶段。

(3) 教学周期

英语拼音:一个学期甚至更多。

汉语拼音:一个月左右。

(4) 教材具体内容安排

英语语音:初一英语从第一单元起,学生学习的内容涉及字母、单词、句子的听说读写,语音学习夹杂在其中(实际上,几乎每一个版本的中小学教材都是这么安排的!)。以人教修订版第一单元为例,其标题为 Hello! Nice to meet you!教学目标包括:A. 英语字母学习(掌握字母Aa—Nn的正确读音和书写格式,归纳含相同元音音素的字母);B.单词(hello, too, please);C.日常交际用语Good morning 等。

汉语拼音: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的前十几课内容(汉语拼音教学部分)是纯粹的拼音教学,不夹杂任何汉字。

(5) 教学流程对比

英语语音:初一英语将语音教学结合在英语听说读写各种情境中,分散地、逐步地归纳、再现单词拼读规律。九义教材从第四单元开始,每单元的最后一课都有符合拼读规则的单音节词归类训练——Listen, read and say, workbook中有与之对应的练习Read these words。这类训练主要是按五个元音字母a、e、i、o、u分别在重读开、闭音节中和几个常见字母组合ea、ee、oo在单词中的发音分类进行。

《新目标英语》的五个过渡单元(starter unit)中没有出现音标的形式,只是在词汇表的前一页才出现。国际音标的学习要到第九单元才开始,从学生开始学说英语到学会使用48个音标拼读,共需要32课时,按每周5课时来算,则需要六周时间。而按这样编排,到第一学期结束,学生们只认识40个音标,其余8个音标还要过完寒假后才陆续认识。

汉语拼音: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第一课就是单韵母“a, o, e, i, u, ü”和四声的教学,第二课学习单声母“d, t, n, l”以及这几个声母与上一课学习的单韵母的简单音节拼读。之后照此类推,按“韵母——声母——拼读”的模式,从易到难,层层把关,完成单复韵母、声母、音节拼读以及整体认读音节的教学。

2.分析

① 教学内容:从数据看,汉语拼音所教学的符号数远远少于英语语音。就拼读规则而言,汉语拼音的每一个声母和韵母的发音固定而且唯一,也比英语简单得多。英语每一个字母或组合会因为在单词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发音不同,因此拼读规则只是基本规律,很多时候要靠音标来确定读音。在这一点上,英语语音教学的任务比汉语拼音要重很多。但是,容量大的任务可以通过增加教学时间来解决,可见这不是症结所在。

② 教材编排和教学周期:通过这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明显的区别。汉语拼音采用系统、整体的方式。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拼音是学生的唯一的学习对象,师生专心致志,系统地教学所有声母、韵母和音节拼读方法,在学生确实能运用拼音辅助汉字拼读之后才进入汉语字词句的教学。而英语教材将语音教学结合在英语听说读写各种情境中,旨在句中学词,词中学语音,用一个学期甚至更多的时间逐步渗透,不断地归纳、再现单词拼读规律,并通过不断地模仿和操练,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③ 教学流程:这组对比反映了两套教材编者完全不同的教学理念:汉语拼音强调“学得”,而英语语音强调“习得”。

笔者认为,这个区别很可能就是导致两者教学效果差异的根源。根据现实情况和学者们的研究,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中庸和整体思维,思维方式有别于西方人。我们善于采用整体的、系统的方法,而不是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汉语拼音教学具有“整体和系统”的特点,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得以轻松过关。而现行教材的英语语音“习得”方式正是“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是我们的思维弱项,学生自然难以接受。例如人教修订版第一单元,学生在没有任何语音基础学习的情况下就进行涉及字母、单词、句子的听说读写的学习,他们只能机械模仿和记忆,之后同时接受字母、字母组合和音标等几组拼音的交叉教学,很容易引起思维混乱。在这第一单元的学习当中,不擅长机械模仿和记忆或者理不清头绪的学生就开始掉队。再加上整个语音教学过程长达一个多学期,这期间,会更多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放弃英语学习。由于没有参与语音教学全程,英语拼读在这些学生的记忆里只有只鳞半爪,无法形成整体概念,当然谈不上运用了。

四、建议

为了提高英语语音教学效率,我们可以尝试参照汉语拼音教材教学体系,重新编排教材中的语音教学流程,以适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系统地掌握英语语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获得良好成绩。

1. 将语音教学集中、系统地安排在起始阶段,使学生掌握基本字组和拼读规则后再进入词句教学。

2. 调整教学重点和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① 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英语是拼音文字,单词具有的“音形一体”的特点,按照一定的拼读规则,看形就可以读音,听音就可以写词,和汉语拼音相似。其次,让学生理解音标是另一套拼读符号系统,通过对比音标与汉语拼音两组音素的异同,其中有不少单辅音的发音与汉语拼音完全相同,只需要重点学习相异的因素,因此人人都有能力学好英语音标和英语单词。

② 简化音标教学,加强字母组合和拼读规则教学。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非常强调“把音标读准”,尽力区分音标里的长短音等等,却忽视了培养学生“会看词发音”的能力。其实音准不是语言学习的关键,看看我们全国各地各民族的学生们,口音繁杂,但并不影响他们把汉语学好。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音标的作用,它只是辅助拼读规则确定读音的工具;摆正字母组合和教学拼读规则教学的位置,把七十多个字母组合以及开音节、闭音节常用的拼读规则的教学落到实处,层层把关,要求学生做到脱口而出。

③ 增加音节划分教学与训练

汉语拼音教学反思篇(10)

一.教学目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在阶段目标中有具体的描述: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其中“认识大写字母、熟记字母表”是二年级的教学目标。

在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上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这个目标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它贯穿于整个第一学段。我们千万不能认为学习汉语拼音是开学后一两个月内的任务,希望两个月内让孩子掌握。

二、教材的特点

(一)加强汉语拼音与识字和发展语言的整合

人教版在每一课的汉语拼音教材编入了情境图、词语和儿歌,要求认识70个常用字,这样编排,将汉语拼音学习与识字、学词、阅读、说话、积累语言紧密结合起来,不但丰富了汉语拼音阶段的学习内容,增强了初入学阶段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而且有利于使各方面相互促进,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精心设计汉语拼音字母的表音表形图和与之相配的情境图

教材在图形和图意的设计上都有改进和创新,不但重视图画与字母的“形似”,而且重视图画传达的人文精神,加上精心编写的儿歌,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比如,人教版教材中的“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渗透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小黄鸡,小黑鸡,欢欢喜喜在一起”体现了团结合作、友好相处的精神;“接来台湾小朋友,到我学校玩一玩”反映了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的愿望。

(三)精心设计汉语拼音巩固练习和扩展练习

人教版汉语拼音的复习,练习中,有区别形近和音近字母的题目,有进行思维训练的题目,有动手做一做的题目,也有语言表达相结合的题目。该教材的“复习二”中的“我会摆”,让学生用两根木棍,一条绳子或一只手来摆字母,不仅有很强的趣味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四)加强了汉语拼音学习与儿童生活的联系

教材中的音节词语,句子或儿歌大都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这样编排,既有利于使拼读的音节形象化,有助于巩固音节,又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密切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

汉语拼音部分教材,每课主要内容是拼音、图、文、字结合。教学时首要任务是学拼音,其次是认汉字,再次是读儿歌。要保证主要任务的完成。

三、教学策略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这种呼读音,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g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 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三只鸽子gg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t、n、l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的读音。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6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ao),却不会将草(cao)分出声母C,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课件从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三)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观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

1.看懂留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7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汉字。有的图内容复杂,学生看了图还不能导出音节的读音,如第11课的情景图,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带着学生仔细观察,启发思维,讲清留意后,引出diéffējī和汉字“叠飞机”。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像,如第4课的情景图,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

上一篇: 社区党支部工作总结 下一篇: 银行任职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