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学与课程建设探讨

时间:2022-05-10 09:37:29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突出实践性;而古代汉语学理性强,重理论。两者的差异造成教学中存在内容多、课时少、方法不当、实践难度大等问题。古代汉语课程改革要兼顾专业性、文化性和实用性,树立正确理念,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古代汉语教学与课程建设探讨

一、古代汉语教学现状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大环境不是很理想,很多高校偏重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因而在古代汉语课程安排、教学内容、课时分配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教学内容

古代汉语教材多,汪业全将20部代表性教材作了宏观分类,我们再结合其他教材,如王宁、李新魁主编的教材,基本分为四类,一是文选、常用词、通论结合;二是文选、通论、参阅文献、练习结合;三是单纯通论;四是今人注、古人注、白文相结合。王力本流传最广,使用频率最高,以此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汉语内容庞杂,时间跨度大,包含大量基础理论和传统文化知识。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材一样,教学内容也大同小异;对于应用型院校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古代汉语课程理论性强。一些学校,由于资料缺乏,教师对音韵、词汇等难点讲授不清楚;通论部分学生机械地作笔记,不能自主思考,低头现象严重。文选上学生能紧跟老师思路,思维活跃,但课外阅读量小,依赖课堂教学,导致教师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课时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更注重二语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等现代语言方面的教学,古代汉语教学课时一再缩减。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容易导致两个极端:一是教师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努力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死记硬背,没有深入挖掘兴趣点。二是教师与学生加强互动,但教学计划很难完成,甚至出现讲不完的现象,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这两种现象都无法引起学生对古代汉语的重视。

(三)教学方法

古代汉语的用词、语法、语音等与现代汉语相去甚远,日常应用较少,学习难度大,学生存在畏难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课文字词句串讲过细,难以形成语感,或直接将通论搬到课堂,枯燥乏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汉语基础理论和语言运用能力。为了能更多地传授学生知识,高校教师常常重理论、轻实践,采用“灌输式”和“研究式”的方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容易造成学生不愿意读古书,甚至不认识繁体字,不理解古汉语词义和语法。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

二、古代汉语教学改革

为了给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提升古汉语知识的应用能力,我们在总结古代汉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提出改革建议。

(一)树立正确理念

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客观条件难以把握时,教师可根据本校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古代汉语是基础课,又是工具课。教学目标要掌握古汉语的“小学”知识和规律,增强运用能力;培养古汉语语感,指导文言文阅读;了解文化常识,提高精华与糟粕的分辨水准,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崇高的民族精神。可见,古代汉语的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基础工具课、理论知识课、文本鉴赏课和文化概论课等性质。文选和通论相结合,既要学习古代语言知识,形成文言文语感;还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强化思想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将绪论部分讲解透彻,如相关概念、课程目的和性质、学习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对课程有最基本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明确努力方向。

(二)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总纲,教学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性质密切相关,教师要在固定课时内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并举。首先,处理好通论和文选的关系。通论理论性强,是古汉语的基础,但内容枯燥,不易学习。文选以先秦古文为主,包含大量文化知识,可将时事热点融入课堂,视野新、趣味性强。因而教师要在文选和通论间建立桥梁,将文本知识放回通论归纳总结,呈现完整的知识体系;而通论的理论知识要及时在文本中检验、巩固;通论和文选相结合能调动学生思考,将抽象枯燥的理论化为具体生动的事例。其次,加强文字、词汇,语法、音韵训练。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就业方向是对外汉语教师或志愿者、语文教学和媒体运营编辑工作等,这都要求学生具备文字、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教师可通过“六书”,讲解汉字系统,繁简字、古今字、异体字运用等。加重词汇分量,将词类、词义、活用等现象讲解透彻,与现代汉语词汇沟通,用已知带未知。加强语法训练,语法是学习古汉语的最大障碍,应多举文献例证,并与现代语法对比,突出两者异同,加深学生理解。关注音韵常识,如中上古声母和韵部、古音通假、诗词格律等。讲授和练习相结合引导学生注重累积,有意识地运用古汉语知识解读现代汉语,古今融汇,提升学生兴趣和实践能力。最后,要培养纯正语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突出文化传播。文言文是文化的载体,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应采取不同的讲法,呈阶梯式递进。第一步教师讲解时要与通论配合,突出重难点,归纳文中的理论知识;第二步串讲课文,更多地讲解思想、文化等隐含内容,鼓励学生多诵读,形成语感;第三步倡导学生明句读,读原典,结合所学解读文本,培养纯正语感,弘扬传统文化。

(三)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合理调整教学方法,将古代汉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钻研的能力,提升古汉语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首先,加强课堂练习。合理分配学时,讲课、习题课、讨论课,以练促学。教师改变“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发挥学生主动性,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如有针对性地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分小组学习,就重难点进行讨论,并提出见解;鼓励学生诵读,制作PPT讲课。这既可以提高抬头率,还能使学生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其次,运用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相对,在课外通过实践活动或网络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形式灵活,学习空间广,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创新、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可增加古代汉语的学习时间,强化学生的读书意识和参与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教师带领学生研读相关著作,开展主题讨论会;制作调查问卷,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定期举办讲座;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观摩名师授课,参观博物馆等。最后,以竞赛带动教学。竞赛可以最大限度地与课堂教学结合,以赛促学,是值得探讨的实践性教学方法。教师组织汉字、词语、文化、朗诵类竞赛,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还能考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提升理论应用能力。中华传统文化竞赛以古代汉语课程为依托,增强学生运用汉字和词语的意识和能力,丰富知识积累,提升人文素养。

三、结语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教学兼顾专业性、文化性和实用性,教师要树立正确理念,充分认识古代汉语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的多样性。首先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处理好通论与文选的关系,加强通论重难点的讲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纯正的文言文语感。还要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实用性,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汪业全,孙月香.现行二十部古代汉语教材宏观体例类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5(1):30-36.

[2]王宁.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李新魁.古代汉语自学读本[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7.

[4]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1.

作者:焦树芳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上一篇: 非电类专业实验教学研究 下一篇: 职校电气工程工学结合模式探讨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