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年度个人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27 14:17:27

图书馆年度个人总结

图书馆年度个人总结篇(1)

坚持把强化理论武装作为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基础工程,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一是领导带头学。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专题调研、专题考察、专题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12次。二是专家宣讲学。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利用馆员培训时机组织授课辅导,年内共举办11期。邀请省委宣讲团成员到我馆开展四中全会精神、“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等专题宣讲6期。三是围绕活动学。积极开展“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大讨论及“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后组织了“我为改革创新做什么”“我为图书馆发展献良策”大家谈活动,围绕“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切实推动图书馆事业改革创新发展;学习省委改革开放先进典型,开展心得交流活动,为全面提升山西省图书馆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提供强大动力、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宣传学习主题教育先进典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实际问题,深刻检视剖析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狠抓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强化活动成效。通过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地抓好理论武装工作,使个人的“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进一步坚定,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出好思路,科学谋划部署。

一年来,我团结带领馆领导班子,深入调研、找准定位、理清思路,着力描绘符合现实情况、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图书馆自身特点的发展蓝图。一是深化馆情认识。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公共图书馆发展新课题、新趋势,持续深入开展了广泛调研,并到先进省市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调研,对我馆的发展实际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加快转变干部作风、加快发展步伐有了更加清醒和紧迫的认识。二是引入外部智慧。邀请省内外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到我馆考察观摩、为我馆发展出谋划策。三是科学谋划定位。在深化馆情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市精神,借鉴周边和发达地区图书馆发展经验,吸纳领导和专家意见,确立了把我馆建设成为“一流空间、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效能、一流品牌”的发展定位,确定了“强化功能,拓展空间,丰富资源,创新服务,加强管理,强化保障”的发展思路。

三、做好统筹,总揽全局发展。

一年来,我努力练好“内功”、当好“班长”,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务实推进重点难点工作,取得大的突破,较好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务实做好定点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坚持馆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深入扶贫点入户访谈,深入了解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文化扶贫,巩固脱贫成果。二是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办馆方式。在理事会建设,文献资源建设,总分馆建设,24小时书房建成并开放,文创开发,公益讲座,展览合作,志愿服务建设,信用办证服务,功能开拓等方面充分引入社会力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取得初步成效。三是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学术交流和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区域联动,加入中部四省图书馆联盟,重启华北五省图书馆联盟,强化省域联盟平台优势,开展业务交流、培训指导等工作。

四、用好干部,锻造过硬队伍。

我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精神,着力配强班子、建强队伍,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一是内部改革释放新活力。调整优化“三定”工作方案,推进全馆“三定”工作实施,8月份开始按步骤完成部门负责人轮岗、确定各部室职责及岗位职数、职工双选等工作,此举极大调动了全体馆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能力素质得到新提升。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与海南省图书馆联合举办两期“公共数字文化融合创新建设培训班”举办了“第三期全国碑帖拓片保护与修复技术培训班”“历史文献开发利用专题培训班”“山西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交流会”以及每月一期的馆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

图书馆年度个人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 G253;G259.27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2-0114-04

Current Situation on Collection Structure of Public Library in Hebei

Feng Baoxiu (Hebei Provincial Librar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11)

Abstrac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llection structure is the base of library reader services works. This paper analyzes collection structure of several level libraries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by surveys on representative city level and county level library in Hebei.

Key words: public library; literature type; collection structure

CLC number:G253;G259.2722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2-0114-04

本文就河北省部分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类型结构进行统计分析,深入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即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图书馆资源建设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为国家对各级、各经济区域公共图书馆的投入比例分配提供数据支持。

1 河北省市、县公共图书馆年入藏文献资源类型结构调查

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古籍与地方文献、视听文献、电子及数字文献等几大类。考虑到古籍与地方文献的征集与采访受当地文化环境的因素影响较大,对其他馆的借鉴意义不大,所以此次不列在调研范围之内。因电子及数字资源是新兴资源,在图书馆的累积馆藏资源中与传统文献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具备可比性,本文只对公共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的年入藏量及入藏总量进行调研分析。因河北省各级各地公共图书馆发展不均衡,本文仅选取了发展较好、有代表意义的八个市级、十个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以期为其他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1.1 市级公共图书馆年入藏文献资源类型结构

在这8个市级公共图书馆中,藏书总量100万册以上的1个,90-100万册之间的1个,80-90万册之间的2个,50-60万册之间的2个,30-40万册之间的2个。8个图书馆各类型文献年入藏量共计55.17万册,其中年入藏量10万册以上的有3个图书馆,5-6万册2个,2-3万册2个,只有石家庄市图书馆的年入藏量为1.89万册,和其他馆相比主要差距是电子及数字资源的入藏量低。

(1)各馆中外文图书入藏情况。从调研结果看,廊坊市图书馆的入藏量最大,达到3万册以上,占年入藏总量的23.80%;唐山和秦皇岛市图书馆的图书入藏量也达到了1.2万册以上,分别占年入藏总量的22.34%和9.70%;石家庄和张家口市图书馆为7000多册,分别占年入藏总量的38.62%和25.35%;承德市图书馆为6000册,占年入藏总量的24.68%;保定市图书馆年入藏5000册,占年入藏总量的8.94%;邢台市图书馆最低,为4000多册,占年入藏总量的4.14%。综合八个市级图书馆图书入藏的整体情况,共入藏87188册,占八个图书馆年度入藏各类文献总量的15.80%。

从图书的入藏比率来看,石家庄市图书馆最高,为38.62%;20~30%之间的共有4个图书馆;10~20%之间只有1个;10%以下有3个,邢台市图书馆最低,只占4.14%。最高与最低相差较大,但各馆的综合比率为15.80%,应该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比率。

(2)各馆报刊文献入藏情况。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石家庄、唐山、廊坊、秦皇岛市图书馆的报刊入藏量较高,均能达到1200种以上。其中,石家庄市图书馆报刊入藏量最大,达到1600种,占本馆年入藏文献总量的比例也最大,为8.47%;唐山市图书馆入藏1263种,占其年入藏文献总量的2.20%;廊坊市图书馆入藏1213种,占0.90%;秦皇岛市图书馆1239种,占0.96%;其他几个经济发展稍弱的市级馆,报刊的年入藏情况不容乐观,除张家口市图书馆能达到700种以上,其它3个连上述几个馆的一半入藏量都达不到。其中,张家口市图书馆入藏725种,占其年入藏文献总量的2.60%;保定市图书馆入藏520种,占年入藏文献总量的0.93%;邢台市图书馆入藏502种,占年入藏文献总量的0.49%;承德市图书馆入藏429种,占年入藏文献总量的1.74%。

报刊入藏的比率明显比图书的入藏低得多,仍是石家庄最高,占8.47%,其他图书馆报刊入藏比例皆较低。占2~3%的有2个,1~2%的有1个,1%以下有4个,最低的为0.49%。8个市图书馆的报刊年入藏量共7491种,占年入藏各类文献总量的1.39%。报刊的入藏比率远低于图书,这与多年来传统图书馆报刊订购的延续性有关,但随着报刊出版种类的增加,图书馆应该增加报刊品种的订购,报刊的大比例缺藏会严重打击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的积极性,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视听文献入藏情况。视听文献是现代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多媒体服务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喜爱,各馆根据本地读者需求,积极购置相应的视听文献。邢台市图书馆最重视视听文献的收藏与服务,年入藏达到3000件,占其年入藏文献总量的2.93%;石家庄市图书馆为2000件,占10.58%,在各馆的比例中为最高;廊坊市图书馆的入藏量为1500件,占本馆年文献入藏总量的1.11%;承德市图书馆入藏1186种,占4.80%;唐山市图书馆入藏1182件,占2.06%;秦皇岛市图书馆入藏874件,占0.67%;保定市图书馆入藏400件,占0.72%;张家口市图书馆最少,只有110件,占本馆年文献入藏总量的0.39%,所占比例在市级图书馆中也是最少。

视听文献的入藏比率仍然是石家庄遥遥领先,达10.58%;4~5%只有一个;2~3%有2个;1~2%有2个;1%以下3个。8个市图书馆年入藏视听文献共10252种,占年入藏各类文献总量的1.86%。可见各馆的差距还是很大,从调查情况来看,随着多媒体阅读设备及网络环境的普及、数字资源的增加,读者越来越多的倾向于利用数字资源,视听文献3%的入藏比率基本能满足读者需求。

(4)电子及数字资源入藏情况。随着社会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的发展,电子及数字资源的便利性越来越得到公众的喜爱,各图书馆也都非常重视数字资源建设。目前,大多数图书馆是通过购买知网数据库、阿帕比电子图书、万方数字资源系统、龙源电子期刊、维普数据库、超星读秀等现有数字资源,通过到馆或网络为读者提供报纸和期刊、硕博论文、年鉴等多种类型的数字资源服务,并自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数据库,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求。

秦皇岛市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力度最大,年入藏量达到11.5万种,占本馆年文献入藏总量的88.67%;廊坊的数字资源建设工作做的最好,在2002年就率先组建了“数字图书馆”,除了每年购买10万种电子及数字资源外,还自建本馆特色数字资源,并与各县级图书馆实现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年入藏电子及数字资源占各类型文献总量的74.18%;邢台市图书馆年入藏数字资源9万多种,占年入藏文献总量的92.44%;保定市图书馆年入藏5万种,占89.41%;唐山市图书馆入藏4万多种,占73.40%;张家口市图书馆入藏2万种,占71.66%;承德市图书馆最少,仅1.7万种,占68.78%。

与印刷型文献相比,电子及数字资源在价格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且通过网络就可以浏览,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读者利用率非常高。为满足读者需求,同时也可以弥补购书经费的不足,各馆的电子及数字资源的入藏种数最多,所占比例也最大。邢台市图书馆最高,达90%以上,80~90%的有3个,70~80%的有3个,60~70%的1个,50%以下也只有1个。8个市图书馆共入藏电子及数字文献44.67万种,占所有文献入藏总量的80.98%。

2.2 县级图书馆年入藏文献资源类型结构

受基础设施及购书经费的限制,县级图书馆的文献入藏情况远不如市图书馆。本次针对10个县级公共图书馆进行调查分析,在这10个图书馆中,藏书总量20万册以上的1个,15~20万册之间的3个,10~15万册之间的1个,5~10万册之间的5个。10个图书馆各类型文献年入藏量共计110253册,其中年入藏量1万册以上的只有1个,6000~7000册2个,4000~5000册1个,3000~4000种3个,2000~3000册3个。

(1)各馆图书入藏情况。县级馆图书年入藏量中,霸州市图书馆最高,达到12634册,占全年文献入藏总量的17.24%;冀州市、丰南区图书馆的入藏量为6000多册,分别占本馆年入藏总量的99.41%和88.53%;青龙县图书馆为4300册,占本馆年入藏总量的94.78%;宽城县、井陉县、遵化市图书馆年入藏均在3500-3600册,分别占本馆年入藏总量的93.31%、94.52%、85.35%;枣强县李玉霞图书馆和任丘市图书馆年入藏2500多册,分别占本馆年入藏总量的98.27%和92.59%;武安市图书馆最低为2000册,占年入藏总量的80%。

从文献种数的入藏比率上看,图书仍是县级图书馆馆藏中绝对的中坚力量,其它各类的馆藏几乎成了点缀。图书年入藏比率达到90%以上的有6个图书馆;80~90%的有3个;霸州市图书馆最低,相当于一个市图书馆的比率,为17.24%,但其图书的入藏量是最高,入藏比率低只是因为它入藏了6万种数字资源。十个图书馆的图书年入藏量共为46758册,占十个图书馆年度入藏总量的42.41%,和市图书馆的15.80%相比高得多,但如果不把霸州市图书馆6万种数字文献计算在内,县级图书馆的图书入藏比率会在93%以上,数据表明,部分县级图书馆仍停留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上。

(2)各馆报刊文献入藏情况。报刊文献的入藏具有连续性,而部分县级馆经费紧张,或没有纳入财政预算,无法保证大量入藏报刊的连续性,受办馆规模与读者数量影响,县级图书馆的报刊入藏量普遍比市级馆低很多。霸州市图书馆的报刊订购量最高,达到了533种,占本馆年入藏总量的0.73%;丰南区图书馆、武安市图书馆均为400多种,分别占本馆年入藏总量的6.05%和16%;遵化市图书馆350多种,占本馆年入藏总量的8.65%;宽城县、青龙县、任丘市图书馆的报刊入藏量都是200多种,分别占本馆年入藏总量的5.52%、4.56%、7.41%;枣强县李玉霞图书馆和冀州市图书馆只有40种左右,分别占本馆年入藏总量的1.73%、0.59%。

从入藏比率上看,由于大部分县馆的数字资源非常有限,其报刊所占的比率就比市图书馆的要高。武安市图书馆最高,达到16%;5-10%的有4个,1-5%的有3个,1%以下2个。10个县图书馆年入藏报刊共2530种,占各类文献入藏总量的2.29%,高于市图书馆的比率。

(3)视听文献入藏情况。视听文献馆内服务,需要相应技术设备的支持,受经费和设备的限制,县级馆的视听文献入藏量非常低,10个图书馆中有4个馆的视听文献入藏量为0,即使有入藏也非常少。遵化市图书馆最多,也只有137件,分别占本馆年入藏文献总量的3.33%;霸州、武安市图书馆均为100件,分别占本馆年入藏文献总量的0.14%和4%;宽城县、井陉县、青龙县的入藏量只有三、四十种,分别占本馆年入藏文献总量的1.17%、0.96%、0.66%。

县级图书馆的视听文献入藏率急需提高,入藏比率在3~4%的只有2家,1~2%的1家,1%以下的3家,入藏量为0的4家。和10个县级馆年入藏视听文献仅448件,占各类文献总量的0.41%,入藏率已几近于无,希望各县级馆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并尽量为读者提供一个舒适、轻松的多媒体阅读环境。

(4)电子及数字资源入藏情况。受馆内硬件设备、人员技术、经费限制,及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网络普及程度、读者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各县级馆的电子及数字资源更不容乐观。10个图书馆中,有6个馆的电子及数字资源为空白,只有霸州市图书馆达到了6万种,占本馆年入藏文献总量的81.89%,当然这与廊坊市图书馆的支持也分不开;丰南区图书馆年入藏367种,占本馆年入藏文献总量的5.42%;遵化市图书馆的为110种,占2.67%;井陉县只有40种,占本馆年入藏文献总量的1.06%。

10个县级图书馆中,不论从电子及数字资源的入藏量还是入藏比率上,霸州市图书馆都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其它的只有3个馆入藏,也是少的可怜,其余6个馆入藏量为零。10个县级馆电子及数字资源的年入藏量为60517种,占54.89%,此项仅霸州市图书馆就6万种,其他9个县级馆的电子及数字资源几乎可以忽略。不过,多数县级馆的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市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基本能满足读者需求。

2 河北省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类型结构分析

2.1 各市、县图书馆的文献类型结构综合统计分析

累计本次调研的所有图书馆的文献入藏数据,18个图书馆年入藏图书共13.94万册,占所有类型文献总量的20.87%;报刊共10273种,占1.54%;视听文献共1.1万件,占1.65%;电子及数字资源共50.73万种,占75.94%。可见,图书和数字资源所占比重较大,视听与报刊文献所占的比重相当。

从各类文献所占的比率来看,电子及数字资源最大,它几乎涵盖了中外文图书、期刊、报纸、视听资料等所有文献类型。相对于印刷型文献,数字及电子资源的成本较低,价格要便宜得多,除了需要相应的设备外,占据空间很小,一般是以包库的形式购买,数量较大。随着人们对网络的利用率越来越高,电子及数字资源需求会不断增加,再加上数字化文献的海量增长,它在图书馆馆藏资源中的比率会越来越大。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电子及数字文献将逐步挤占视听文献的占有率。随着电子图书、数字化期刊与报纸品种的增加,印刷型文献的利用率也会有所降低。但印刷型文献比较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传统的纸质文献将一直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资源。随着国家对公共服务投入力度的加大,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也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的阅读环境会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舒适,人们将会越来越喜欢图书馆。传统文献的阅览能为读者营造更加温馨的学习氛围,虽然图书及报刊在图书馆馆藏资源中的比例有可能会下降,但品种、数量一定会不断增长。

2.2 市、县级图书馆各类型文献入藏比较分析

八个市级图书馆和十个县级图书馆共入藏各类文献66.8万种(册),其中8个市级图书馆共55.17万种(册),占82.58%;10个县级图书馆共11.63万种(册),仅占17.42%。图书共入藏139446种(册),其中市级馆共87188种(册),占62.52%;县级馆共52258种,占37.48%。报刊共入藏10273种,其中市级馆共7491种,占72.92%;县级馆2782种,占27.08%。视听文献共入藏10990件,其中市级馆共10252件,占93.28%;县级馆仅有738件,占6.72%。电子及数字资源共507300种,其中市级馆共446743种,占88.06%;县级馆60557种,占11.94%。从统计结果来看,市级图书馆的各类文献入藏量都远远大于县级图书馆,只有四个区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县级图书馆文献入藏量较高。这与各图书馆的办馆规模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相关,与政府对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与投入力度有着直接关系。

多数市级图书馆的各类文献结构较为合理,基本能满足读者需求。大多数县级馆仍停留在传统的印刷型文献服务上,且只注重图书的采购,报刊入藏量偏低,视听文献与数字资源的入藏则相当匮乏,几乎一半的图书馆没有馆藏的现状让人担忧。

2.3 受各种因素影响,市、县级图书馆在入藏文献类型上各有侧重

从调研结果看,市级图书馆的图书入藏比率要比县市图书馆的低很多,这与各县级图书馆的数字及电子资源入藏率低甚至为零有着直接关系。市级图书馆服务对象是整个市辖范围内的所有公民,涵盖其所属的县、乡、村。为了打破时间与地域的界限,最大限度方便读者,各市级图书馆在保证传统印刷型文献及视听文献能满足本馆读者需求的基础上,加大了电子及数字资源建设力度。市级图书馆所处的社会环境较好,基础设施及区域的网络环境较好,读者素质也较高,部分读者生活节奏较快,没有时间或不太方便到馆借阅文献,更倾向于通过网络享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服务,这也是市级图书馆电子及数字资源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的影响因素之一。

县级图书馆的服务区域较小,虽然也需要跨地域服务,但需求要小的多。况且大部分县级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不足,能够保证传统文献的正常入藏、保证报刊的连续性已经非常不易,已经没有能力去订购电子及数字资源。另外,部分市级图书馆和所属县级图书馆建立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县级馆的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市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电子及数字资源的加工、管理与服务,需要图书馆有足够的自动化设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做保障。但多数县级图书馆的人员编制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另外,县级图书馆服务半径要小的多,基层读者的网络环境也要差一些,甚至部分读者不具备网络环境,所以对数字资源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

在报刊文献的订购上,因不能保证资金的连续性,为避免出现断档情况,只能在经费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保证读者需求最大的报刊订购。因此,大部分县级馆将经费用在了传统文献的采购上,并且主要是中文图书的采购。

3 建议

3.1 抓住文化改革发展的契机,积极争取购书经费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图书馆尤其是县级图书馆应抓住机会,积极向政府争取足额经费,改善办馆条件,丰富馆藏文献,优化馆藏结构,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能力。通过丰富优质的馆藏资源,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得到政府和公众的重视与支持,使图书馆的发展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3.2 进行读者分析,建立适合本馆读者的馆藏类型结构

各图书馆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馆藏文献类型分配,有效利用有限的购书经费。要根据本地社会文化及经济发展特色,根据读者的地理环境、知识结构等进行读者需求分析,构建传统文献与现代文献资源相结合,各类型文献资源合理搭配的馆藏文献结构。

3.3 依据购书经费,合理分配传统文献与数字文献的比例

对于经费充裕的图书馆,可以尽量加大传统文献与数字资源的入藏力度,通过多种途径,最大限度方便读者。经费紧张的图书馆则要传统文献与数字资源在内容上互补,以保证馆藏文献的知识结构,通过多种形式尽量满足读者需求。

图书馆年度个人总结篇(3)

一、现状统计

包头市图书馆现有正式工作人员88名,以政工室登记的《干部履历表》作为统计参考资料,对其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等5项指标进行列表统计。

从以上5个表格中可以看出,包头市图书馆工作人员整体结构趋于合理,如学历基本呈正态分布,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有4人,占全馆人员总数的5%;本科学历的有46人,占总人数的52%;具有大专学历的有36人,占总人数的41%;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只占不到2%。性别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男女比例约1:1.38,老中青所占比例为17%、50%、33%。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图书馆长远发展的因素,如:职称结构不均衡,中级职称人数偏少,初级职称人数偏多,如表4所列,中级职称有14人,仅占总人数16%;而初级职称有45人,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且尚无正高级职称。另外图书馆情报及相关专业人员较少。这些不合理因素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图书馆事业的长远发展。根据现存的问题做以下分析。

二、结果分析

1.性别结构

男女馆员在现代图书馆中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例失衡必然会影响到图书馆的长远发展。首先,当今科技迅猛发展,日新月异,图书馆也在不断从传统中逐步转型,步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男性馆员思维开阔、敏捷、兴趣广泛、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合承担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如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咨询等[1];女性馆员细致、耐心的性格特点以及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较适合于专业性强、标准要求高的工作,如图书的分类、编目、加工等。其次,男性馆员更多地关注学科前沿及热点问题,且个人成就感较强,更渴望成功与被认可。所以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容易做出成绩。女性馆员相对安静,更愿意做一些学术研究和专业领域的开发研究工作,对图书馆二、三次文献的开发以及在网络环境下将网络信息资源转变为图书馆虚拟馆藏等相关工作[2]。由此可见,男女比例适中,均衡发展对图书馆事业未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88名工作人员中男性有37人,占总人数的42%;女性有51人,占总人数的58%。总体来说,包头市图书馆的性别结构基本符合并满足现代图书馆发展男女比例适中、各自发挥优势的需要。

2.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指某个集体或团体中对人员年龄差异的合理组合和安排[3]。图书馆作为一个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部门,在工作人员的配置中,既需要有经验丰富、业务娴熟的资深馆员,也需要有精力充沛、思维敏捷的年轻馆员。有专家指出,为了防止某年龄段的人员出现扎堆和断档现象,实现新老交替地平稳过渡,人员年龄的合理配置应该是4个年龄段(29以下、30~39、40~49、50以上)各占25%,且老(50岁以上)、中(30~49岁)、青(29岁以下)三个年龄段比例应接近于1:2:1。从表2中可以看到,目前包头市图书馆的各年龄段人数分布为50岁以上占17%、40~49岁之间占31%、30~39岁之间占22%、29岁以下占31%,且老、中、青比例约为1:3:2,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大量馆员集中在中年和青年两个年龄段,老馆员数量相对较少。此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近几年由于新馆开放,原有人员不足以满足现代化图书馆的需要,包头市图书馆通过面向社会招聘吸收引进了一定数量的年轻馆员,从而使目前的年龄结构呈现出年轻化态势。

3.学历结构

2000年8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图书馆管理条例》中第二十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盟市以上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应当不低于60%”[4]。许多研究者认为,为了图书馆事业的长远发展,图书馆人员的学历配置应为硕博研究生占10%~20%,本科生占40%~50%,专科生占40%。目前包头市图书馆有硕士研究生4名,占全馆总人数的5%;具有本科学历的有46人,占总人数的52%;具有专科学历的有36人,占总人数的41%;从数据统计来看,基本符合国家对公共图书馆人员文化程度的要求,但仍然存一些问题,如高学历人才较为缺乏,与国内一些先进图书馆相比硕士研究生较少,且没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人才。

4.职称结构

通常情况下,最能反映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实际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是专业技术职称。有专家指出,图书馆高职、中职、初职人员结构所占比例应为25%、50%、25%。高职人员学术威望高,工作经验丰富,可以带头对文献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并促进二、三次文献的利用,其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阅历也是年轻馆员不断成长、进步的阶梯,但高职人员数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出现高职低聘的现象。中级职称人员的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工作经验较为丰富,他们是图书馆的中坚力量,图书馆的服务满意度主要从他们身上得到体现。大多初级职称人员年轻,有朝气,干劲足,接受和学习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职称评聘的上升空间比较大,是图书馆未来的重要力量。初级职称人员比例应占到25%比较适宜,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图书馆的正常运作,降低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从目前来看,包头市图书馆职称结构不均衡,中级职称人数偏少,初级职称人数偏多,如表4中可以看到,中级职称有14人,仅占总人数16%;而无职称和初级职称共有52人,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且尚无正高级职称,究其原因也是由于近年来年轻馆员增多所致。

5.专业结构

从图书馆专业化角度分析,拥有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图书馆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的根本区别,知识信息的组织、开发和利用是图书馆员表现其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领域,也是保证其工作不可替代性的唯一条件[5]。从表5中能够看到,包头市图书馆中图书情报学专业人数较少,仅11人,占比不到13%,计算机专业和汉语言专业也比较少,仅占8%和3%,极度缺乏英语专业的馆员。占到76%的人员均属其他专业,包括有:美术、音乐、食品、生物、管理、经济等专业,由于图书馆在人员引进时注重专业多样化,以及人员来源的多途径性,导致了图书馆专业人员专业领域的多样化和知识结构的多样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将是多元文化的整合、开发和提取,年轻馆员要成为现代图书馆的领航员、咨询专家,拥有多学科的学术背景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从而有利于图书馆更好地实现综合领域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优化策略

基于以上对包头市图书馆人员各项结构配置的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

1.人才引进

能够根据图书馆目前的人员结构状况有目的、有计划、合理地吸收、引进高素质人才,针对包头市图书馆男性比例偏低的现状,在引进人才过程中应适当增加男性馆员的比例,使图书馆性别结构逐步趋于1:1的合理比例。虽然目前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已达到57%以上,但从总体上看,高学历人才仍然比较匮乏,今后在人才引进中还应重视对硕士、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的吸收和引进。多样化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图书馆适应未来的发展,也为综合性的服务职能提供潜在的人才储备,但在人才的引进中还需适当增加图书情报专业人员,以使图书馆未来逐步走向专业化。同时还要增加一部分与文献资源相适应的能精通相关语种的专业人员,如英语、蒙语、日语、世界语等。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融合,客观上也需要一定数量的精通电脑网络技术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在其他专业的选择上也应各有侧重,最终使得专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能够适应并促进图书馆未来的发展。

2.在职培训

图书馆在职人员除了要通过外聘专家讲座,馆际学术交流和经验介绍等方式来吸收、鉴戒一些国内外先进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鼓励在职人员进行多方面的提高,如对非图书情报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培训班、研讨班等,到国内外先进的图书馆去学习、交流、访问,这不仅有利于吸收先进的理念、经验,提高本馆图书管理水平,缩小与发达地区图书馆之间的差距,逐步与国际接轨,更有利于开阔专业技术人员的视野,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团队意识,增加整体凝聚力,真正形成一支能打胜仗的铁杆队伍。

3.制度保障

图书馆年度个人总结篇(4)

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公共图书馆的设立是为了传播信息和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实现社会信息的公平。公共图书馆服务所惠及的人群数量越多,其服务效率就越高。因此,公共图书馆服务所追求的效率目标就是服务人群数量的最大化①。那么,如何让更多的人得到公共图书馆服务,就是要普及公共图书馆服务,而作为公共图书馆的苏州图书馆主要采取总分馆体系模式(另有两辆流动大篷车和图书流通点),将公共图书馆服务尽可能地延伸和扩大,让辖区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公共图书馆服务。

一、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

图书馆总分馆制是国际上通行和成功的图书馆组织和服务形式之一。随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的提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成为当今我国图书馆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之一。建设总分馆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普遍均等,充分发挥了文献信息资源的效用,节约了成本投入.扩大了服务范围,对提高图书馆整体效益有着重要意义.是新世纪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苏州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建设来看,苏州图书馆处于核心地位作为总馆,其他合办图书馆处于从属地位作为分馆;分馆在行政上隶属于总馆,在业务上接受总馆管理。总分馆体系就是将总馆和分馆连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统一管理:使用相同的管理系统和读者证,读者可以在总馆和各分馆之间实行通借通还,均等享爱 “平等、免费、专业、礼貌、高效”的服务理念。其中,分馆可以借助总馆的力量维持可持续发展,总馆可以借助分馆的触角延伸和扩大图书馆服务。

二、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几种合作模式

苏州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是在总分馆之间实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通借通还。由合作对方提供馆舍、装修、设备,承担水电等物业费用。并每年向苏州图书馆支付管理人员开支和购书经费;苏州图书馆则提供初始馆藏资源并负责更新调配、委派工作人员并负责分馆开放。所有分馆都秉承苏州图书馆“平等、免费、专业、礼貌、高效”的服务理念,做到馆藏外借书刊实行通借通还,并开放了图书调配、预约等免费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文献信息需求,极大方便了居民的阅读,培养了一大批新生读者。

至2011年11月份,苏州图书馆按照这个总分馆模式已经已在城区相继建立了33个分馆。总分馆体系大体有以下几个合作模式:

2.1跟区政府、街道、社区及镇政府合作办分馆。在苏州市的五个区:沧浪区、高新区、平江区、金阊区、相城区、工业园区都相应建立了分馆,把服务搬到了街道社区、街道和乡镇,使图书馆服务更有了亲民服务,便利读者近距离阅读,广范提高了读者的阅读热情。

2.2跟学校合作办分馆,如胥江分馆。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与教育的功能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公共图书馆制度是学校制度的社会化、公共化延伸和补充。公共图书馆跟学校合作办分馆,是注重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互通整合,把服务与教育紧密结合,为公共图书馆在学校中倡导社会阅读、开展学生阅读指导和进行阅读推广起到了很大作用。

2.3跟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合作办分馆,如沧浪少年宫分馆和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分馆。与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办分馆,是把图书馆服务与课外活动教育相结合。在分馆中开展各项阅读辅导活动,倡导社会阅读,起到了青少年阅读的推广。还与市工人文化宫合作办分馆。整合了社会文化资源,方便了读者,使图书馆服务延伸到了文化活动的每个角落。

2.4跟市政府办分馆。市政府办分馆除了从服务理念等方面和其他分馆一样外,还要在资源配置上,考虑到读者群的特定需求,既提供大众阅读文献,又针对性地提供侧重政府特色的文献,努力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公共图书馆将分馆开到机关,拓展了苏州图书馆分馆的合作模式,也为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提供了新平台。

2.5跟第三监狱建设了分馆。一有助于提高狱警理论知识水平和管理素质。二可以提高监狱服刑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的社会思想觉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总分馆建设还在部队建立了部队流通点,定期更新图书,丰富了部队官兵的业余生活,为他们的单调的部队生活送去了精神食粮。

……

三、总分馆体系模式管理

3.1在总分馆体系建设过程中,苏州图书馆这个总馆始终处于一个核心位置,在提高总馆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和总馆文献保障能力的基础上,其担负着将丰富的文献和人力资源优势、服务功能辐射到全市各分馆,为分馆的科学管理、业务和服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3.2各分馆始终坚持直接面向大众(机关分馆有特定服务群体),为满足读者的基本服务起到桥梁作用,并承担着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供公共信息,开展社会化教育,发挥居民交流学习的社会职能,提供最基本的阅读学习需求。营造良好的社会阅读环境和学习氛围,不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相城分馆开展的少儿亲子活动;社区分馆征对老年读者开展的“扶老上网”活动以及老年“茶花会”活动等等,努力推动全民阅读,使得图书馆服务更贴近民意,扩大了服务的延伸。

四、总分馆体系模式的意义

4.1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和谐发展总分馆建设。均衡图书馆网络发展,在空间布局上更科学合理规划,充分扩大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居民可以在居住地就近、方便、无障碍获取知识和信息,享受到与苏州图书馆总馆一致的服务,如免证阅览、免费办证、免费上网、通借通还、预约借书、远程咨询等服务。

4.2加强总馆的管理和服务建设。分馆数量的增加,对图书馆总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馆要担当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来服务管理好各分馆,有利于全面提升图书馆总馆的管理和服务品质,也有利于提升城市发展的文化品质,推动全民阅读,为加快建设“三区三城”和构建和谐苏州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总之, 在总分馆体系建设过程中,苏州图书馆这个总馆始终处于一个核心位置,为努力实现党和政府提出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区三城”,切实保障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扩大和延伸图书馆服务,从而建成一个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总分馆体系。

注释:

①《现代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蒋永福著,知识产权出版社。P131,

参考文献

[1]《从政府购买看实行总分馆制的必然性》新世纪图书馆2009年第1期 邱冠华(苏州图书馆)

[2]《现代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蒋永福著,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年9月

图书馆年度个人总结篇(5)

[分类号]G258.2

1 总分馆建设的起因、做法和成效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图书馆学术界大力研究和宣传百年来中国图书馆精神,传播现代图书馆平等、免费、无区别理念,普遍均等的理念开始在业界植根,各地开始认真思考为社会提供低成本、高效益、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和途径,并积极加以探索。2001年,苏州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从新馆开馆第一天起,几乎每天到馆的读者都超过了设计容量。一方面是读者旺盛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是接待能力的明显偏低,加上区、街道、社区图书馆的缺失,形成了苏州市图书馆事业独特的供求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苏州图书馆从2004年下半年起,总结反思20世纪80、90年代乡镇(街道)万册图书馆未能持续生存的教训,分析2002年后建设的四个分馆中三个失败的原因,并对国外的总分馆制和国内一些开展总分馆探索的地区进行调研,形成了《苏州市城区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方案》,并连续四年呈交苏州市政府。此方案要点包括:①建议由市政府主导,作为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主体;②集中市、区两级财政在公共图书馆上的建设和运行经费;③在市区按每2万人一所的标准建设社区图书馆,并作为苏州图书馆的分馆,达到管理统一、资源统一、服务统一覆盖全苏州城区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④五个县级市参照这一方法,由各市(县)政府作为当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主体,各县级图书馆作为总馆,每县建设约20个乡镇、乡村分馆,并在广大乡村设立以共享工程基层点、农家书屋、乡村图书馆相结合基础上的流动图书车服务点;⑤全市六个总馆构建成一个区域网络,实行联合采编、统一检索、一证通用、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全苏州市公共图书馆的全覆盖。

为体现方案的优越性,苏州图书馆主动与各区政府、相关街道办事处联系,积极寻找建设社区分馆的合作伙伴。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工作,在2005年10月与沧浪区政府合作开设了第一所直接管理的分馆――沧浪少儿分馆。在第一个分馆合作成功的示范下,一些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纷纷主动与苏州图书馆联系合作建设分馆,至2007年底,共建成了10所分馆。在这个过程中,苏州市政府给予了很大的关心和支持,将社区分馆建设连续列入了2006、2007、2008。年的市政府实事项目,并从2007年起增加苏州图书馆年度购书经费180万元。从10所分馆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2007年平均每馆每月接待读者4 123人次,2008年1至4月更是上升为4 799人次/月。分馆很受读者欢迎,也被合作的基层政府所接受,体现了较高的效益。

这些分馆均为新建,且以合作方式存在。合作条件是:对方提供馆舍、装修、设备,并提供年度物业费用,向苏州图书馆每年提供5到8万元的人员和购书经费;苏州图书馆安装管理系统、委派工作人员、提供分馆初始藏书并定期补充调配、征订报刊、开通馆藏数字化资源,并负责开放;读者享受免证阅览和免费上网,使用统一的借书证外借图书和音像资料,并实现通借通还。

为了保证分馆的服务质量,苏州图书馆还采取了以下的措施:①制定了《社区分馆建设标准》,包括馆舍面积、空间布局、设备清单、开馆时间、资源配置、读者权益等,以规范社区图书馆的建设;②在分馆安装了远程监控装置,以便实时了解和掌握分馆的运行情况;③完善了网上咨询平台,以便及时解答分馆读者的咨询问题;④使用VPN虚网,使分馆能够共享总馆的数字化资源,并在分馆的电脑上设置统一的引导界面,读者根据引导可以方便地进入书目检索、电子图书、馆藏数据库资源、政府公开信息、共享工程等栏目;⑤各个社区分馆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按每周不少于50小时灵活安排开放时间。总馆根据各分馆的读者需求情况,为每个分馆配备7000册初始藏书,不少于100种的期刊报纸,3000张光盘,每月为分馆调配400至500册图书,部分是新书,部分是周转书,确保资源的丰富和更新;⑥向分馆派遣的工作人员均是在总馆已经工作过一段时间、具有较为熟练技能的合同制员工;⑦建立与合作单位定期恳谈制度;⑧将讲座、读书活动延伸进社区分馆。

2 总分馆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总体来说,苏州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从一开始就确定为一种示范性建设,目的是倡导、推动苏州市政府主导这项工作。根据苏州图书馆只有79个事业编制,年采编图书17万册,到馆读者150万人次(2007年达到161万人次),每年需要开展200多次读者活动以及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并发用户数等实际情况,最多支撑20个分馆。

这些成为制约苏州图书馆进一步建设总分馆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级政府都看到了将本级图书馆作为苏州图书馆分馆的优越性,新建的区级图书馆也开始委托苏州图书馆管理,纷纷上门洽谈委托事宜。这一方面说明苏州市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形势大好;另一方面大型分馆占用了较多的资源、人员和并发用户数,还需要派遣在编职工去充当分馆的馆长,这些,都会给苏州图书馆造成巨大的压力,使苏州图书馆处于一种既要顾及保护基层政府建设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积极性,又要时刻提防自己被包袱压跨的两难境地。

3 对总分馆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随着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念的提出,图书馆理论界在总分馆和服务网络建设上研究出许多成果,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杭州、哈尔滨、东莞、佛山、嘉兴、苏州等地在总分馆实践上积累起很多经验。2007年初,中图学会设立了服务网络构建模式研究课题;2007年5月,文化部召开了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经验交流会,十七大报告还把“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列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2008年4月,中图学会在嘉兴召开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高层论坛;5月份,上海图书馆召开了城市中心图书馆建设经验交流会。同时,笔者通过与南开大学于良芝教授联合主持《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构建研究》课题,对各地的总分馆建设作了一些调查,获取了不少经验,对苏州的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就多了一些体会,有了一些思考。

3.1 总分馆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

缺乏政府主导的总分馆建设,谈判成本巨大。当图书馆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时,需要较大的谈判成本,而当数量庞大的基层政府都找上门时,也会出现另一种谈判成本。基层政府原来应该承担的责任,希望通过

政府购买行为来化解,从而达到节省开支、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减轻包袱的目的。而在缺乏政府主导时,图书馆的资源、专业人才有限,政府需要承担的责任,图书馆无法长期承担。而且在双方的利益博弈和矛盾化解中,缺了上级政府这个裁判,就需要依靠长时间的谈判来达成共识,谈判就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

缺乏政府主导的总分馆建设,无法确定适宜的建设主体。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特性决定了需要有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撑,而街道一级政府缺乏这种能力。即使是在苏州这样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也有许多街道感到力不从心。需要街道一级承担公共图书馆经费支撑的做法,加剧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非均衡性分布。因而,需要将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主体上移到市、区一级政府,这个体制上的突破,也需要政府主导。当然,有时这种体制改革只需要简单的改良:苏州市沧浪区政府在与苏州图书馆合作建设四个分馆的基础上,今年已经委托苏州图书馆制定覆盖全沧浪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规划,并安排50万元年度预算,代替原来需要几个街道分别支付的分馆建设和运行经费,实现了沧浪区事实上的建设主体上移。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即使是简单的改良,主动权也在政府,也需要政府主导。

缺乏政府主导的总分馆建设,无法确定合适的管理单元。一个总分馆体系究竟以多大为适宜,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太小,不利于资源共享,更不利于读者使用;太大,增加管理成本,有时会使管理失灵,从而降低服务质量,进而影响总分馆体系的生存和发展。但在政府缺位的前提下,图书馆的自主创新根本无法控制这个管理单元,这也是目前有些地区形成两个总分馆体系在一个区域中出现交叉局面的原因。

缺乏政府主导,就缺少了制度保障。通过合作、契约式的总分馆建设,其生存是建立在基层政府是否具有充足的财力基础之上的,一旦这个基础出现变动,那么基础之上的总分馆合作体系就会瓦解。同时,双方领导的更迭,也会对总分馆的合作产生影响。因此,即使模式是成功的,规划是科学的,技术是先进的,离开了政府主导,缺乏制度保障,其体系还是不稳定的,更无法实现全覆盖。

从根本上说,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政府的责任,没有政府主导,图书馆行业的自主创新只是推一把。图书馆没有实力以职业创新来替代政府行为。

3.2总分馆建设必须有规划指导

总分馆建设需要及早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包括建设方案、设置标准和工作流程。这可以指导总分馆建设工作不会走偏,起到许多良好的指导作用:

有利于控制风险。分馆的建设,从合作谈判到建设、运行,都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对总馆会形成较大压力。规划的过程是对自身资源和能力正确评估、预见可能出现问题的过程,有了规划的指导,就可以预知、控制风险,从而使自己进退自如。苏州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总的目标与各地一样:为市民提供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但在自主创新阶段,其目标是向政府示范,从来没有奢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建设一个覆盖全苏州的总分馆体系。因此,所有的目标、工作、做法、效益重心都放在示范上面,而且从一开始就有一个不超过20个分馆的“度”的规划控制。

有利于充分准备。图书馆的自主创新,一旦示范成功,就会进入政府主导,这时,将会以一种超常规的速度推进,从而对图书馆形成巨大的压力,出现顾此失彼的局面。必须在一开始就有所准备,而规划就是这种准备的开始。

有利于界定谈判“底线”,实现总馆对分馆的全面掌控。一般情况下,合作方既然进行了投资,有的会把对分馆的控制权作为投资的权益,有的会对文献资产权产生诉求。而要使总分馆体系有效运行,必须实现总馆对分馆的全面掌控,实行人、财、物的统一管理,这是合作谈判的底线。价格开放时间的长短、资源投放的数量可以谈,但控制权不能谈。苏州的分馆效益较高,得力于分馆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员工有较高的服务技能、服务标准整齐划一、新技术(如远程咨询、远程监控、短信服务)的运用、讲座和活动等对分馆的延伸等,但这些的前提是在总馆实现人员、资源、管理、服务上对分馆的全面控制,使分馆的服务质量得到了切实的保障。这样做,有利于使读者逐步产生出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预期,培养起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习惯。

3.3总分馆建设必须以效益引导

建设总分馆体系,其根本目的是方便读者就近利用图书馆,发挥出图书馆传播信息和知识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实现在同等服务效益前提下的成本最小化。因此,总分馆建设要充分考虑投入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必须强化对分馆的管理,所谓管理出效益。

自主创新条件下的总分馆建设需要有一个“强壮的母体”。一个总分馆体系运行得是否高效,布局、资源、技术、服务都很重要,而且需要在体系内部保持基本一致,这就需要总馆在资源、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都非常强壮。一方面,随着图书馆利用习惯的培养,会使读者总量逐步上升,因而分馆的增多并不会大量分流总馆的读者,从苏州的情况来看,2007年总馆的到馆读者还比2006年增加13万人次;另一方面,分馆的设置、行政管理、资源建设、技术维护、人员培训、后勤保障乃至服务质量保障等,都是对总馆实力和能力的考验,分馆越多,对总馆的要求越高、压力越大。在这样的前提下,要实现总分馆一体化,使总分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有一个强壮的母体――总馆。

总分馆内部结构越紧密,运行成本就越低。按照总分馆的统一管理、统一资源、统一服务的要求来设计总分馆的结构,可以有效节省运行成本。苏州的总分馆尽管是一种合作,但合作对方对支付给苏州图书馆分馆经费的对等条件只放在服务效果的评价上,将分馆的所有管理权全部委托给苏州图书馆,文献资源实行“动态资产权”(即文献的资产权随文献一起流动),人员由苏州图书馆委派并直接管理,从而实现上述总分馆内部的“三个统一”,分馆成为苏州图书馆自身的一个组成部门,从而保证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分馆的服务效益。

图书馆年度个人总结篇(6)

做好总体布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经济强国、文化强国的关键时期。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县区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资源,就存在着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的问题。如何做到协调发展、共享发展,让乡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公共文化资源,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从总体布局入手,通过科学配置区域内的公共图书馆资源,做到布局合理、统筹利用,才能让缺乏图书馆资源的广大乡村,享受到文化事业发展的成果。

做好总体布局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实行了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一穷二白的现实,先搞什么,后搞什么,重点建设什么,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配置,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这一条重要经验一直延续至今,虽然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但是其基本道理是一致的。具体到图书馆工作中,就是当总馆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要通过总体布局,补足分馆这个短板,既要发挥好总馆的“领头羊”作用,又要发挥好分馆的“群羊”作用,共享发展成果的问题。

总体布局是当前区县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区县图书馆的总馆与分馆,承担着图书服务均等化的重任。在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抓好总馆与分馆的总体布局,不仅可以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效使用,也可以有效解决图书公共设施供应不足的问题,促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利用。

2 加快解决图书馆布局中的突出问题

图书馆总馆与分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积累下来的历史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1、图书总馆的发展与分馆不平衡。文化部2013公布了《公共?D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于这一规划规定使全国县级以上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对乡镇、社区图书馆及服务网点的建设没有硬性指标,因此在落实过程中,大多数区县一级把重点放在县级图书馆的达标上,突出抓了对总图书馆的功能完善、数字化改造等方面的工作,而对分馆一级投入不足,致使一些乡镇、社区的图书馆(室)即使闲置也得不到合理规划,一些急需建设分馆的乡镇得不到建设,尤其是一些人口比较多的行政村,有的至今还没有像样的图书室。

2、缺乏对人口覆盖率和地域辐射度的考虑。图书馆总馆起辐射作用,分馆起支撑作用,是图书馆发挥作用的“两个翅膀”。这就需要考虑人口的覆盖率和辐射度。然而,许多地方在建设图书馆建设中,没有考虑当地人口总量、人口结构、文化结构等客观因素,不仅造成在布局上的不合理,同时也造成馆藏资源配置上的严重失衡,图书馆提供的图书不符合当地读者的“胃口”,而读者需要的有时候又不能提供。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对图书馆事业投入的加大,一些地方在区县图书总馆易地改造中,不愿意把县城的交通方便的地方用来建图书馆,而是选择县城的边缘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一些需要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阅览图书的人因为不方便而放弃了去图书馆;又因为县城边缘地区上人口相对偏少,人口文化结构相对偏低,对图书馆的需求不足,致使一些图书馆变成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图书馆。而一些乡镇在建设图书馆分馆上,把图书馆地址选集市等繁华地区,每到集市期间,交通拥堵、人流攒动,不仅环境嘈杂,不利于阅览图书,而且也让喜欢阅读的群众望而却步,图书馆对周边地域的辐射能力大大降低。

3、对图书馆的地理布局缺乏明确的法律约束。我国目前颁布的图书馆法律法规对图书馆的布局有所提及,但是大多是原则性要求,并没有法律条文作出明确的规定。如1982年颁布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工作条例》中,仅在第七章“经费、馆舍与设备” 第二十八条中规定“省馆应逐步建设适应图书馆特点和需要的专用馆舍,扩建和新建馆舍要纳入地方基建规划”,并没有规定其布局问题。而美国早在1966年就实施了《公共图书馆系统最低标准》,要求每一个图书馆必须立足于每一个图书馆读者,立足于本地社区,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其应该得到的图书馆服务,明确了图书馆布局的基本原则。 我国2015年公布的《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第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人口规模、人口分布等因素,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的数量、规模、结构和分布,并通过固定馆舍和流动服务设施、自助服务设施等方式,为公众提供服务。”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图书馆布局方面的法律责任,但这要等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才能实施。

3 努力优化县级图书馆总体布局

对于图书馆事业来说,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做好总馆与分馆的布局是基础。要发挥好图书馆的作用,让更多地人能够得到应该得到的图书馆服务,就必须优化区县总馆与分馆的布局与结构。

图书馆年度个人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 G25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2-0122-05

Evaluation of Chinese Book Acquisition based on Collection Structure Analysis

――Take Library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or Example

Xie Yaofang (Library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Guangxi, 530022)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llection structure such as type of books, duplicate, and fund by the method of bibliometrics. The data comes from the Library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2007-2009). This paper also put forward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optimize the collection structure and how to establish self-contained Chinese book collection system.

Key words:collection structure; structure analysis; literature acquisition; acquisition strategy; Chinese book

CLC number: G253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2-0122-05

1 引言

图书馆馆藏是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中文图书作为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馆藏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定期开展馆藏的调查和评价,了解现有的馆藏结构与读者的需求,合理分配图书采购经费,使得新采图书既符合入藏原则,又能够满足读者借阅的需求,找出馆藏发展目标,提高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水平是做好采访工作的前提。本文以广西图书馆近三年的新采中文图书为统计分析对象,针对不同学科的馆藏结构,运用统计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以便掌握近年来我馆藏书建设情况,为今后的馆藏书资源建设提供系统、科学的依据。

2 馆藏分类结构评价

图书馆馆藏文献数量再多,质量再高,但如果缺乏合理的结构,文献资源系统的功能难以发挥,因此,藏书结构状况是进行藏书评价的重要内容。[1 ]本文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为分类标准,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22大类及T类中的TB等也视为一级类目进行统计,根据本馆自动化操作系统ILASⅡ中的验收分类统计输出的统计表为根据,选取2007年-2009年入藏的中文图书MARC数据作为统计分析的对象(图书采购资金分配模式除外),统计3年以来共计108439种(分别为2007年入藏的26568 种;2008年入藏的37968 种;2009年入藏的44511种)图书,并除去抽样误差,得出了广西图书馆近年来入藏的中文新书的学科结构概况。选取的统计分析项目指标包括各类图书数量、平均复本量及各类图书的资金分配等信息。

2.1 馆藏学科分类统计分析

馆藏图书的分类统计分析既是检验馆藏图书结构合理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最为直接的评价方法,又可为下一步制定和调整图书采访工作计划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2 ]表1是三年中收藏的各类图书品种和百分比情况。

广西图书馆是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为不同层次读者,馆藏图书结构具有综合性和公共性的特点。通过表1可以看出,各学科门类均有入藏,学科图书的入藏覆盖率达到了100%,各类图书文献所占比例基本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程度上,上下浮动的幅度不大,这显示了近三年的中文图书采访保持平稳发展的势态,与本馆的采选方针、采选原则相吻合。

从新书入藏总体分析显示:社会科学类图书(A~K类)占入藏总量的66.49%,自然科学类图书(N~X类)占25.44%,综合类图书(Z类)占8.07%。符合公共馆的馆藏配置要求。

从细类分析显示:学科入藏量差异比较大,连续三年平均入藏量最高的学科是I文学类,占入藏总量的18.01%,而入藏量最小的是V航空和航天类,仅占0.1%;入藏量列前10位的学科依次是:I文学类、K历史和地理类、T工业技术类、F经济类、D政治和法律类、R医药和卫生、H语言和文字类、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B哲学类、J艺术类,这10个学科的入藏量占总入藏量的86.27%,而其他12类学科的入藏量仅占总入藏量的13.73%;其中入藏量超过10%的有4个学科:I文学类(18.01%)、K历史和地理类(13.10%)、T工业技术类(12.60%)、F经济类(11.62%)。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这几类图书读者需求量大、利用率常年居高不下,二是这几类图书出版量相对其他类图书大得多,可选范围较大。目前状况,文学、历史地理中的人物传记、经济类中较热门的理财图书、工业技术中计算机类特别受公共图书馆大众读者欢迎。这说明在采购策略上,注重发展较快学科,出版物的热门和畅销图书品种仍然是图书馆收藏的重点。

从T工业类藏书中细类分析显示,TS轻工业和手工业、TP计算机技术藏书位居前列,TU建筑科学次之,也基本与广西产业布局相符。

2.2 复本量统计分析

采购过程中,将复本数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能够保证图书采购的品种齐全,从而保障馆藏质量。[3 ]文献复本的配置则主要是解决同一时间内不同读者对同一文献的需求,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文献服务。在采购总量和经费一定的条件下,复本数量与图书品种、单价呈负相关。在经费一定的情况下,复本数量少,能增加馆藏文献的品种,从而保障馆藏质量;如果复本量控制过少,会造成较高的拒借率,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通过表2显示,随着购书经费的逐年增长,采购的种数和册数也不断增加,并在2009年度首次超过10万册,表明财政加大了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投入,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得到了改善。然而,近年来随着书价的攀升,图书出版业的快速增长,购书经费仍显不足。

通过表3显示,本馆近三年新书入藏量虽然逐年增加,但与全国图书出版量相比,入藏率仅有13.07%(其中新版书达到23.75%),远远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因此,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该馆采取了保品种减少复本的采访策略,始终将复本量控制2.50以下。

2.3 各学科购书经费统计分析

合理的资金分配方案有助于图书馆藏书建设目标的实现。随着图书采购经费的逐年增加,如何根据我馆的实际,寻找一个比较好的资金分配方法,合理地分配图书的采购资金,使图书的采购体现全局和长远的思想,实现结构合理、数量丰富的馆藏目标,达到图书采购经费效益最大化。[5 ]表5、表6分别是资金流向最高的前5位和最低的前5位的比列(以购书经费最多的2009年为例)。

资金分配的分析显示:资金占用额度居高的5类图书分别是I、 T、K、F和D类图书;资金占用额度较低的则是A、V、N、E、X类。

2.4 图书采购资金分配模式[6 ]

2.4.1 图书采购资金分配的研究方法

研究工作根据本馆的统计数据展开,影响资金分配的因素主要考虑本馆2005-2007年各类图书的平均价格、各类图书流通次数的统计数据。采用“经验+公式”的办法,建立能量化资金分配多个影响因素的合理分配模型,采用判断矩阵法确定分配指标值的计算公式中的权系数。

2.4.2 资金分配公式

设采用公式进行分配的资金总数为T,参加分配的各类图书共有n个。

2.4.3 分配指标值的计算

各类图书的分配指标值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

一般说来,重要的影响因素,相应的权系数就要给得大些;影响因素不很重要的,相应的权系数就要给得小些。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正确地使用权系数,影响因素的量化值要进行统一量化的处理。即,第i类图书的值取为该类图书第j个影响因素量化值与所有图书第j个影响因素量化值总和的比值。设资金分配中影响因素相对影响因素的判断数的取值可以由专家和了解馆藏、有丰富采访经验的实践工作者给出。判断数的元素组成的方阵称为资金分配的判断矩阵,即

以本馆为例,2008年图书采购分配资金总数约为200万元。影响图书采购资金分配的因素有很多,在本计算实例中,我们主要考虑2005-2007年入藏的各类图书平均价格、各类图书流通次数等影响因素,具体数据见表7。其中,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的取值,则需要借助历史惯例,或由馆外学科专家和图书馆专业采访人员讨论后给出广大读者都是以关心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寻找基本的科学常识和生活信息。因此流通数影响因素被认为最重要,重要程度取值为1.2,图书平均价格为1.0(见表8)。

2.4.7 计算结果说明

表9给出的是资金分配计算结果,结合表7和表9可知,图书采购分配资金明显倾向流通率比较高的I、T、K、F、R类,占分配资金总额的49.9%,这与我馆近几年来显示的图书流通借阅次数比率较高是一致的; Z和B类的图书,因为馆藏需要配置了一些地方文献和贵重的大部头,如:《中华再造善本》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善本集成》等,虽然流通量不多,但图书的平均价格偏高,高达上百元,仍得到平均水平以上的分配资金,符合该类的实际状况;G、D、H、J类借阅量也有一定的规模,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反映了读者热衷于阅读这些类别图书的实际状况,这几类图书的分配资金都接均水平;尽管N、U、V、X类图书的平均价格高于社会科学类图书,但因为借阅人数比较少,因此这几类图书采购的分配资金名列后面。

3 采访质量控制建议和对策

(1)根据公共图书馆的性质、任务,配置有特色的藏书体系。结合本地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优势,收藏有关的文献,为政府决策、资源开发等提供依据和线索,是不同省份和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形成地方特色的必经之路。广西图书馆是省级公共图书馆,贯彻广西地方文献求全、重点学科文献求精的文献采选方针,必须加强重点藏书和地方文献的建设。重点藏书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地区科研、生产需要为准则;对反映本地区人文、地理、社会发展的地方文献要收集齐全,从而建成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

(2)合理分配资金,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受经费所限,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的覆盖面一般较窄,不能满足社会各界读者对文献信息的广泛需求。通过近三年分析发现,对社会科学文献入藏较多,覆盖面较广,基本适应读者需要,但自然科学文献入藏比例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社会各界对自然科学文献信息的广泛需求。因此,应着重收藏文学、经济、法律、历史、医药卫生和环境科学类的图书,在采访中严格控制三大类图书的采购比例。

(3)正确处理读者阅读需求与图书长远收藏价值的关系。作为省级图书馆,担负着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书刊资料,搜集、整理与保存文化典籍的任务,因此采访人员既重视热门图书、畅销书的购置,又注重图书的收藏价值及一些潜在读者的阅读需求。采访人员在了解市场的同时,也要对本馆藏书情况作到心中有数,到流通、阅览及各部门听取意见,了解读者需要。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调整采购工作,加强自然科学图书的采购;虽然文学类图书应适当减少,但也要保持一定比例,文学图书的品种应保持相对齐全。

(4)图书采访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多渠道采集文献,处理好预订与面购现采的关系;预订和地方文献征集关系。②把采访查缺补漏工作列入常规操作程序中,利用网络来搜集图书采选信息,保证采全率。③进一步提高采访人员的素质,有计划地安排采访人员进修学习,扩大知识面和更新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肖希明. 信息资源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王玲,侯曼玲.馆藏结构分析及馆藏建设刍议[J]. 图书馆学刊,2005,(5):72-74.

[3]王玲,杨晓华.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的采后评价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3):97-100.

图书馆年度个人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5)03-0069-04

馆藏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物质基础,为了提高文献服务的质量和师生的满意度,馆藏资源结构和质量的优化一直是高校图书馆工作重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升温,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如火如荼的拉开了帷幕。作为推广的物质基础,馆藏资源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对馆藏结构和质量评价的研究逐步深入,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体系等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大多数侧重于理论研究,或者指标体系繁琐、复杂,数据难以获取,实际可操作性不强,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构建

1. 评价指标设置和量化标准选取的原则。馆藏评价是通过定性、定量地测算各个指标的等级和水平来反映文献的结构和质量,评价指标的设置和量化标准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应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易获取性原则。

馆藏评价是对文献资源的各个体系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价,涉及多方面因素,在设置评价指标的时候应根据实际馆藏选取能够完整、系统反映馆藏资源状态的指标,并构建完整的指标体系,多角度、多层次揭示馆藏资源的质量。

设置评价指标的目的是为了实际应用,过于繁琐、复杂的指标不便使用,指标在具备全面性、系统性的前提下应尽量简洁,数据也要易于采集和统计,具备可操作性。测算指标需要适当的标准作为参考,标准要具有权威性,为多数人所认同,还要易于获取,便于定性、定量分析。

2. 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框架。馆藏评价是对图书馆现有馆藏体系所具有的各个属性进行检测、评定,包括对馆藏数量、馆藏结构、馆藏本身的学术价值以及馆藏使用效果等各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与总体评价。参考《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馆藏评价指南》①,结合高校图书馆馆藏指标和标准研究的成果,笔者从馆藏数量、馆藏结构和馆藏质量三个方面着手,构建了以馆藏结构分析和质量评价为主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见表1)。该体系指标简洁,数据容易获取,偏重于实际应用。

二、指标含义、计算方法及标准阐述

1. 馆藏文献总量。馆藏文献总量是馆藏质量的物质保障,是馆藏规模的标志。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教育部发[2004]2号文》)中对该项内容指标及其测算方法和标准都有明确规定。

2. 馆藏文献年新增量。生均年进书量是评价新增文献保障率的重要指标。根据教育部文件,生均年进书量达到4册/生为合格,折合在校生数超过30 000人的高校,当年进书量超过9万册即为合格。

3. 文种结构。文种结构分析主要是指对馆藏文献的语种结构进行统计,对比读者语种需求,分析馆藏文献语种与实际需求的相符度。外文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先进理论和学科前沿信息。外文文献数量和文种的多寡,间接表明了支持科研的力度,以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己任的高校图书馆应具备一定数量的外文图书。

4. 时间结构。高校馆藏年代越久远,系统性和完整性就越强。但是任何文献都是有时效性的。一般文献越新颖,收录越及时,使用价值就越高,利用率也越高。文献的时间结构一般从整体时间结构和当年出版图书的入藏比来评价。(1)文献整体时间结构的合理性。结合文献的半衰期,我们按5年一个时间段建立时间结构图,对馆藏的增长情况进行比较。老馆因为文献积累丰富的原因,新文献所占整体馆藏的比例相对新馆会较小。但是只要文献的品种和数量处于规律的增长状态,就表明整体时间结构比较合理,反之,会导致低利用率和文献的集中老化,不仅馆藏有效资源比例会降低,文献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会受到影响。(2)当年出版图书入藏比例。这个指标可以评价当年的新书采购情况,也能反映馆藏文献的活力。只有当年出版图书占当年入藏图书的比值达到一定的数值,才能保证文献的新颖性和较高的利用率以及较高的知识含量。该指标计算方法:当年出版图书的入藏比=当年出版图书入藏册数/当年入藏图书总册数×100%。评价标准:≥60%为合格,≥80%为优良。

5. 学科结构。学科结构是馆藏保障能力标志之一,科学合理的学科结构能提高文献利用率,使文献具备更高的使用价值。高校馆由于各馆专业设置和学科范围的差异,学科结构的合理与否是相对本馆而言的,应根据本馆实际情况灵活分析。高校馆藏学科结构评价主要由三个内容组成。其一是文献的学科专业覆盖范围;其二是考察文献类别的馆藏比例,是否与本校专业设置相适应;其三是统计总馆藏利用率,分析馆藏资源能否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总馆藏利用率是指某一个时间段内外借文献数量占馆藏文献总量的比例。利用率的统计分为种利用率和册利用率两种。总馆藏利用率=借阅文献数量/文献总量×100%。

6. 核心出版社学科资源覆盖率。钟建法在《“核心出版社”采购的理论和方法》②文中有论述:核心出版社是在某一学科领域图书出版中起主要作用的出版社,其出版量大、质量高、有较高的利用率和较大的读者影响力,能较好地把握学科发展状况,并及时编辑出版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图书。基于核心出版社出版量大、读者广泛、图书学术价值高的特点,高校馆藏核心出版社学科资源的覆盖率既能反映该校专业文献学术价值的高低,还能体现文献对教学、科研的支撑力度。

对核心出版社的学科资源覆盖率进行测定首先要根据本馆的专业设置和学科特点以及出版社特色和学术水平,测算出各学科的核心出版社;然后收集完整、标准的出版社出版书目,并划定专业文献的范围,剔除与学科无关的书目;再采用书目对比分析法将馆藏学科书目与出版社学科书目进行对比,检查馆藏在品种和重要著作方面的覆盖程度,从而评价学科馆藏的内容质量和对教学、科研的支持力度,并根据对比结果对馆藏进行查漏补缺。

核心出版社学科资源覆盖率=馆藏核心社图书种数/核心社图书种数×100%

7. 学科资源保障率。学科资源的物质基础是学科文献的数量,而学科资源的价值是在不断的流通过程中体现的。要评价某类学科资源保障率,统计学科流通比和学科馆藏比,并计算两者之间的比值是不二选择。学科流通比是指某类文献流通量占总流通量的比率,反映读者对该类文献的需求量大小。学科馆藏比是指某学科文献数量占馆藏文献总量的比率,体现的是该学科文献的馆藏状态。两者之间比值体现的是读者需求与学科文献的相符度,能为学科结构优化和馆藏文献质量的控制提供有力依据。比值为1,说明读者对某学科文献需求与馆藏情况之间的契合度达到100%的理想状态;比值大于1,说明该类馆藏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比值小于1,说明该类馆藏相对读者需求处于过剩状态或者两者契合度过低,这两种情况都需要对馆藏做出相应的调整。

8. 重点学科资源适用性。重点学科是各高校图书馆支持教学和科研的重点学科方向,也是馆藏文献收藏的重点,各种服务也多围绕着重点学科展开。高校馆重点学科资源和服务与读者的需求是否适应是评价馆藏内容质量的重点之一。

重点学科馆藏资源对读者是否适用与多个因素有关,如文献的数量、品种的覆盖率、文献的时效性、文献的学术价值、读者数量、读者利用情况等。其中文献在数量上的保障程度(即重点学科资源总册数和人均册数)和读者利用情况更能直观地反映重点学科资源适用性。统计各重点学科资源总册数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本校开设的专业合理确定统计范围,过大或过小都不能客观反映资源的保障程度。读者人数的确定也要参考专业和课程的设置酌情考虑。

重点学科生均册数=重点学科馆藏册数/重点学科折合读者数×100%

重点学科利用率=重点学科借阅册数/重点学科馆藏总册数×100%

三、实证研究

应用构建的指标和标准,本文以河北经贸大学图书馆馆藏特别是近5年馆藏为评价对象,以馆藏结构和馆藏文献质量为重点,剖析了馆藏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如表2所示)。

1. 文献数量。对总馆藏和近5年图书经费及采购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虽然购置费处于增长状态,2014年更是大幅增长,但是由于在校生人数多,图书价格不断上涨,图书经费还是处于短缺状态,纸质图书总馆藏量和生均年进数量都达不到教育部标准。

2. 文献结构。(1)文种结构。本馆外文主要以学术数据库为主,外文纸质文献数量较少,日语、朝鲜语原版图书缺失,文种结构急需调整,应拨付一定经费进行采购。(2)时间结构。本馆图书除2000年至2004年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大量采购图书外,其余时间都处于微增长状态,文献整体时间结构比较合理。但是本馆图书时效性不尽如人意,近5年当年出版图书入藏比不到60%,这种状态与近年来图书招标时间不固定、开标晚、结标早,图书采购时间不足,且与图书出版时间不匹配有很大关系。(3)学科结构。本馆收藏有22个大类的文献,学科类别100%全覆盖,学科结构体系完整。其中经济、管理、法律类文献总占比41.81%,其他各学科占比也与专业设置相符,符合本校多学科财经类大学的定位,学科结构合理。但是受数字资源的冲击等原因影响,总馆藏利用率在经历了2011年71.48%的高利用率之后,急剧下降至37.25%,虽然2013年、2014年每年以3%的速度提升,但仍没有恢复到理想水平。

3. 文献质量。(1)核心社专业图书覆盖率:本馆选取23家核心出版社近5年图书数据作为分析对象,测算出经济类覆盖率为42%,管理类覆盖率为32%,法律类覆盖率为40%,达不到良好的标准。经济、法律、管理是本馆特色资源,三大类覆盖率集体偏低,馆藏数量也偏低,但馆藏比基本合理,说明采购经费有比较大的缺口。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应降低学术文献的复本量来保证品种的覆盖率,同时还应进一步提高核心社图书的采购率,为教学、科研的开展提供高质量的学科文献。(2)学科资源保障率。2014年流通比与馆藏比之间比值平均数值为0.71,小于0.8,表明馆藏学科质量总体较好,但与优良有一定差距,读者需求比与馆藏文献契合度还有待提高,文献结构还应适度调整。(3)重点学科资源适用性。以河北经贸大学11个重点学科课程设置为依据统计资源总册数,以该学科折合在校生人数作为读者数,计算得出重点学科生均文献册数为99,基本达到教育部标准,72%的平均利用率也处于较高水平,说明重点学科文献整体上较为适应教学和科研需求。但是存在两级分化现象,极低利用率与高利用率并存,文献保障水平也差距较大。

注释:

①《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馆藏评价指南》,http:///newscontent.asp?newsid=119。

②钟建法:《“核心出版社”采购的理论和方法》,载于《图书馆建设》,2003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蔡迎春.基于文献出版统计分析的藏书质量控制[J].图书情报工作,2010,(4):6-10.

[2]隋秀芝,徐建初.基于馆藏利用分析的高校重点学科馆藏资源优化配置实证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4,(1):50-53.

图书馆年度个人总结篇(9)

图书馆员年度总结

这个学期,学校的桂馨书屋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改革。首先,是图书数量的变化,这个学期,新增加了200册书,并都已经编号入库了。这些新增的书,不仅仅有儿童喜欢的童话、故事、漫画,还有许多教师用书,例如:怎样当好一名班主任怎样组织班会课等等一系列的书,极大地满足了师生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是借书制度的变化。上个学期实行的是学生自由借书,结果发现,不仅仅不便于管理,图书管理员每一天都要辛苦整理图书,由于时间原因,许多学生还借不到图书阅读。所以,这个学期,我们实行了分书到班的制度,每个班级一个图书管理员,四名图书小助手。在每个星期的星期一,图书管理员带领图书小助手来图书馆借书,根据班上人数借多少本书。图书到班后,由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管理,破损班上自我修补,如有丢失,由丢失的那个学生照价赔偿。退书时间为第二个星期的星期四。

这个学期,我们还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形式各式各样,有读书笔记、制作小书签比赛。读书笔记每两个星期评比一次,班主任协助图书管理员选出十几本优秀读书笔记,交到我(_教师)处,我再和众多图书管理员评出优秀读书笔记,其中,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级30名,在星期一升旗仪式之后颁奖,优秀的作品并进行展出。

以上就是我们这个学期的工作总结,当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正个弥足,例如:图书分书到班,图书的破损十分多,这就需要我们多加强学生的爱书意识,还有,有一些学生,就是不写读书笔记等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一一解决。

在此,我有一些自我小小的提议,期望桂馨书屋能够多给我们供给一些儿童报和儿童实事报,毕竟山里的孩子们知识面还是很狭隘的,他们需要与时俱进,他们需要了解和他们同龄的其他地方的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优秀小小发明家的事迹等等。孩子们都有自我的理解和想法,他们需要了解此刻社会的现状,发生了那些事情,能从小培养他们的想法和本事,也能让他们在写作文时联系社会实际,而不再是几年前的社会实际。

图书馆员年度总结

回顾过去的一年,图书馆工作主要围绕图书馆的职能,并根据学校的工作要点,认真制定工作计划,主动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的文献信息保障职能以及对读者的教育职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对图书馆2020年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1、根据教学及读者需求,及时补充馆藏。本年度共采购新书2014册,其中外文原版图书183种。图书经费共支出62989.30元,截止12月31日,图书总册数77705册。采购中坚持把好图书资料的质量关,图书验收确保不出任何差错。平时除了《文汇读书周报》和《全国新书目》订购新书外也经过网上选书,及时补充馆藏。对于读者推荐图书,不是有求必应,而是分清良莠,不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决不会为需求而购买。

作为中专图书馆,在电子资源建设方面,我们重视数字资源的共享,今年,我馆继续与教育网络图书馆合作,共享了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超星32万电子图书以及数据库个人用户版的使用。本年度购买超星电子图书82675种,主要是_年后的新书,网上共享的电子图书是_年以前的版本,这样虚拟资源与实有资源可互为补充。此外还新建了视频资源库,购买视频235集。这些电子资源目前正在进行数据安装,将于下学期投入使用。

2、按规范编目要求分编图书,提高分编质量。根据《图书分类规则》、《书目数据录入原则》等分类编目规则分编图书,做到了归类、编目、标引准确,严格按著录要求录入数据,为今后书目信息资源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人手少、工作量大的情景下,完成新购图书的著录加工工作,全年编目10批图书,共加工著录新书2014册。

3、调整报刊收藏结构,满足读者阅览需求。根据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需要和报刊发行情景,及时调整报刊收藏结构,图书馆注重收集学校重点学科的期刊资料,尽量收集与本专业学科相关的期刊资料,并根据学校课程设置情景,保证新开设专业的相关期刊订购,尽量满足读者对报刊的阅览需求。今年订购2014年期刊255种,报纸27种,订阅外文杂志3种,报刊订购较往年有所减少。各科室2014年上半年报纸23种,报刊经费支出共59617.88元。装订过刊673册,并全部编目加工录入中文期刊库,过刊总册数为8909册,基本满足了读者利用报刊的需求。

4、电子阅览室电脑设备进行了更新,并免费开放,供学生上网查阅网上资源,同时禁止玩游戏及浏览不健康资料。

二、读者服务工作

1、继续发挥传统服务优势,做好基本读者服务工作。图书馆坚持传统服务优势,尽量延长开放时间,以提高书刊利用率,全年坚持图书外借室、期刊、电子阅览室每周开放时间不低于40小时,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学习课外知识及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2014年,经过全馆同志的共同努力,图书馆全年外借图书11447册次,归还图书11478册次,流通总人次为13946。阅览室阅览人次全年为30688,电子阅览室因设备更新,阅览人次较少,未予以统计。

2、利用计算机网络,拓宽读者服务途径。依托互联网和学校网,图书馆进取开展网上读者服务,坚持网上资源全天24小时开放,开展网上新书目推荐、书目检索、网上读者借阅信息查询、网上图书续借、班级借阅排行等网络服务;利用图书馆博客,每周一书、书评荟萃、教育文摘等栏目的相关资料,作为网络专题文献供读者阅览。这些网上读者服务促进了我馆读者服务水平。

3、图书催还工作。定期催还读者到期的图书,对于长期超期图书不还的学生,坚持不断催还,有的进行当面教育,甚至通知到家长。在此基础上,长期超期图书的学生大部分得到了解决。

三、读者教育工作

图书馆对读者的教育职能常常贯穿于读者的服务中,图书馆开展的各项读者服务间接地对学生起着教育作用。

1、经过新生入馆教育、图书信息员培训我们有针对性地对读者进行文献基本知识的教育。平时利用图书馆两台检索电脑,及时解答学生在书目查询中遇到的问题。

2、开展新书导读工作。制作新书宣传,2014年共编制6期新书目,经过网络优秀图书介绍、书评、心得体会等,进取引导读者读好书,激发读者的读书热情。

3、每学年举办一次书香班级活动。经过每月班级借阅排行,班级学生借阅图书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班级学生在图书馆的素养,2014-2014学年选出10个书香班级,评出18名最佳读者和7名优秀图书信息员,并予以奖励。

4、配合学校宣传活动,图书馆及时购买具有教育意义的宣传图片在学校橱窗展出。今年展出的专题纪念图片有:提倡节俭型学校、世博知识与文化、我的祖国、_届五中全会及“十二五”规划、“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纪念一二九运动75周年等。这些宣传图片的展出,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道德意识具有必须的帮忙。

5、组织蓝图书迷会,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6月份组织部分学生去博库书城现场购书;世博会结束时,组织书迷成员交流世博观感;12月份面向书迷会成员及图书信息员举办了“世间万物皆有对”的对联文化艺术讲座。这些活动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开阔了眼界,也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必须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以上这些读者工作,目的是为了教育读者,让他们在图书馆的第二课堂,学到一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四、科学管理工作

图书馆的管理不仅仅指对人员的管理,还有对馆藏、目录、数据库以及读者的管理。

1、读者库管理。为10级新生一卡通添加借阅功能、电子照片信息等,并及时为毕业分流、专业分班学生作班级信息的调整,确保读者库信息的完整与准确。

2、学生图书信息员管理。2014年学生图书信息员工作更加规范,定期召开信息员会议,上半年在15名参与流通管理的图书信息员中评选出7名优秀图书信息员,并给予了表彰。9月份在10级新生中选出18名信息员,给予图书馆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并安排他们按时来图书馆参与流通管理。

3、账册管理与数据备份。每批新书和光盘及时做好财产账册的整理与打印,并进行仔细查错。流通读者数据坚持每一天小备份,半月到一个月一次大备份,确保图书馆数据安全。

4、图书馆统计分析工作。定期完成图书馆统计分析工作,如流通总人次、单项流通统计、每日流通情景统计、阅览人次、班级借阅排行、设定日期的图书应还名单以及电子阅览室利用情景等。

五、图书馆协会活动

我馆进取参与上海市中专图书馆协会的各项活动。参加了4月份在余杭召开的馆长会议、12月份的图书馆年会、世博知识讲座等,进取上传中专图协网站的电子稿件。在图协举办的“书画比赛”中,我馆取得优异成绩,硬笔书法学生组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毛笔书法教师组获得二等奖。在参加活动的交流中,了解我馆与他馆的差距,吸收别人的优点,及时改善图书馆工作。

以上是一年来图书馆的主要工作,但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图书馆的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先进的现代管理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不够,传统图书馆理念有待于更新。当前正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候,图书馆的发展追求的也正是科学的发展,讲究的是与时俱进;当前也正是信息科技迅猛发达的时候,前进的路上发展的脚步稍有停息就是落后。在学校创立一流学校的同时,图书馆也应当为学校创立一流的图书馆,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图书馆员年度总结

2020年即将过去了,图书馆的工作有时简便,有时候也很辛苦,可是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把任务完成的很好,以下是我图书馆工作的总结。

按照学校提出的“着力抓好内涵建设,进取充实升本条件,进取改善作风,更加关注民生,打造平安和谐学校,稳步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总体布署,团结带领全馆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创立特色,使各项工作稳健、协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任务。现简要总结报告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思想引导,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本事。

1、上下齐心,构成合力,为各项工作的开展供给了坚强的政治保障,思想保障。

2、按照党委部署,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基层、接地气、找问题、订措施,努力化解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上级要求,领导班子认真准备和召开了民主生活会,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真真切切地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班子成员态度端正、准备充分,不表功不谈成绩,坦率而尖锐地互相指出各自的缺点和短板,既认真负责,又实事求是,找出了差距和不足,明确了整改努力的方向,增进了团结,大家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3、认真学习本科办学条例和办学理念,持之以恒地学习现代化科学知识,组织专业技术骨干深入探讨和研究本专业的前沿课题及新技术、新模式、新思维,不断丰富和充实队伍的创新本事。在加强学习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普遍性与校情的结合,注重理论指导实践,有力地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二、坚持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做好馆务公开。

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团体决策。在工作中,班子成员既分工又合作,事关全局的重大工作,提交馆长办公会议或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避免了决策的盲目性。在实际工作中,班子成员讲团结、讲风格、讲协调,一方面放手,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干部职工,让干事的人有职有权;另一方面相互的捧台撑腰,当副职和科室主任遇到困难时,主动协调解决,出现问题或失误时,领导勇于承担职责,干群之间平等相处,思想上经常沟通,保证了工作上的步调一致。

三.强化廉政建设,确保行风健康。

班子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制,创新教育载体,拓展教育形式,不断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认真落实切实改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规定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五抓五促”创立活动,促进作风建设,认真做好民主评议学校行风活动,促进党员干部廉政自律、全年未发生违规违纪案件和公款吃喝、送礼现象。

四.本年度完成的主要工作

1、学习本科办学理念,充实完善升本条件。

根据本馆馆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馆里组织专业技术骨干对流动性较大的临时工进行服务理念和专业技能培训,定期考核,按培训教育计划逐步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本事,做到了每个人都基本熟练地进行一般性常规工作。

2、完善行政和业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不断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工作行为,强化工作纪律,加强督促检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全年正常开放率达100%,数字图书资源除停电、断网等不可抗因素停机外,实现每一天24小时服务。

3、加强经费管理,科学控制运行成本和管理成本,厉行节俭,从严控制办公经费的支出,在经费缺口很大的情景下,基本保证了全年工作的正常运行,

4、扎实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以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师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廉洁服务、礼貌服务,按学校需要和师生需要改善服务。在上级和学校开展的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中,除因客观条件不能做到的之外,经过整改能到达的都得到很好的改善。在各层级的民主行风评议活动中,全馆未发生一齐违规违纪事件,馆务公开情景令人满意。

5、关心职工,努力解决好职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具体问题。

根据本馆残疾人、4050人员和女同志较多,双休日、夜晚上班的实际情景,馆里每一天都安排科长以上干部带夜班,遇到天气不好就安排车辆送夜班女职工回家,对中午和晚上值班职工就餐不离岗的困难,馆里也采取多种措施,尽可能地保证职工吃上熟饭、热饭。全年没发生一齐职工工伤或安全事故。

6、完成了多批次上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检查,参观的接待工作。

7、完成了全年各项业务工作,实现零事故、零纠纷。

8、加强综合治理,确保安全稳定,全年未发生职责安全事故。排球比赛连续六年夺冠,乒乓球比赛获得优异成绩。

图书馆年度个人总结篇(10)

[分类号]G250

东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口岸,1988年立为地级市,辖下32个镇、街,不设区、县。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在经济上一直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但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撑与提升。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施新的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打造文化新城的宏伟目标,并兴建了东莞图书馆新馆。东莞图书馆新馆作为城市的中心图书馆,在资金、设备、人员、技术、资源各方面优势十分明显。相比之下,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普遍存在藏书数量少、技术设备差、服务能力低下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东莞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与东莞城市化战略转型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要求不相符。如何充分发挥城市中心图书馆的作用,促进市域内镇、村(社区)图书馆协同发展,成了东莞图书馆的首要任务之一。

1 广泛调研,制定总体规划与实施战略

2002年,东莞图书馆展开镇、村(社区)图书馆情况调研,总结其存在问题,并对当前社会经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发展进行了分析,制定了《东莞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2002―2010)》、《东莞地区总分馆制实施方案》、《东莞建设图书馆之城实施方案》等方案,确立了“城市帮助农村、中心带动基层”的市域图书馆协同发展的总体规划。具体来说,就是以东莞图书馆为中心,推行总分馆制的集群化管理模式,通过整合全市图书馆资源,建设布局合理、协调有序、规范高效的图书馆群体,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在具体实施中,我们采取了“技术+管理”的实施战略,以解决图书馆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基层图书馆少资源、缺人才、弱管理的现实问题。

2 技术突破,自主研发图书馆集群化网络管理系统

要整合市域内各图书馆资源,实现文献资源通借通还的大流通,须有一套适用的业务系统作支撑。然而,纵观当前流行的图书馆自动化业务系统,大多是以单个图书馆为处理对象,难以适应当前我市各级图书馆行政隶属不同而引起的文献及财产设备的所有权和归属权无法统一问题。因此,我们与广州图创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Interlib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系统”(以下简称Interlib)。该系统2005年通过国家文化部组织的技术鉴定,推出至今短短3年时间,已经有500余家图书馆用户。

目前,以Interlib系统为支撑,东莞已建起由一个城市中心馆、36个分馆、102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站组成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2006年我馆的研究项目“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与协同发展模式”获文化部第二届创新奖。

技术上,东莞的总分馆服务体系有如下主要特点:①各分馆同一平台,所有馆藏均可以参与通借通还的文献大流通,各类读者的借书权限与各类文献的外借规则可根据各馆的需要通过系统参数灵活配置;②以东莞图书馆为中心馆的同时,设虎门分馆、长安分馆为分中心馆,数据集中存放在中心馆或分中心馆,一般分馆只需配备PC机上网便可使用业务系统,无需昂贵的服务器和高级系统管理人才;③Interlib对硬件要求不高,web服务器可灵活配置,易于实施,因而我们在发展新的分馆时,数据转换、操作培训、系统设置等都比较容易。

3 标准先行,制定东莞市图书馆行业标准规范与统一标识

3.1 制定行业标准与规范

要保证由以往的单馆管理模式向多馆联合服务的集群化管理模式转换的顺畅有序,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行业规范与业务标准。2004年,随着第一个分馆即将加入,我们制定了《东莞图书馆业务规范――行业条码使用规则》、《东莞图书馆业务规范――图书馆单位代码使用规则》。在这两个业务规范中,规定了使用的条形码类型、编码方法、条形码制作的技术要求等。如今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条形码唯一性和质量都得到保证,2007年总分馆文献借还量共达360余万册次,各馆的文献和读者证的条形码都非常容易识别,极少出错。一些图书馆在加入总分馆前已使用了本规范,在加入总分馆时较好地避免了图书加工方面的重复劳动。

3.2制定总分馆的统一标识

统一标识是总分馆必不可少的视觉行为战略。我们制定了《东莞市图书馆总分馆标识使用规范》,在东莞图书馆VI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导人分馆VI系统,以规范标识树立图书馆总分馆统一的整体形象。现在,我们使用“e”为总分馆统一标志,分馆的中英文名称统一以“东莞图书馆**分馆/DONGGUAN IIBRARY**BRANCH"命名(如虎门图书馆加入分馆后,命名为“东莞图书馆虎门分馆”,英文名称为“DONGGUANLIBRARY HUMEN BRANCH”),此外,还规范了总分馆的标识所用字体、色阶、应用范围等。

4 政府主导,由市政府发文推动图书馆之城建设

由于基层图书馆在行政上和财政上均由所在地的政府负责,要推行总分馆制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推动和政策保障。在政策上,由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发文,明确在东莞地区推行总分馆制和实施图书馆之城建设,为建立集群管理模式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经费上,由市政府统筹安排镇区分馆业务管理系统和网络通讯基本费用,保证了基层图书馆采用同一系统、利用总馆资源开展业务工作的基本条件;在机制上,图书馆建设纳入文化建设考评中,由市政府制定东莞地区各级各类型图书馆建设标兵、先进、达标标准,将“建设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参与东莞地区总分馆体系建设”等要求纳入对基层政府文化工作的考评标准中,考评结果直接影响到基层政府官员的政绩评分。政府的工作指导和政策导向有力地保证了图书馆总分馆管理体制的建设。

5 规范管理,中心馆牵头制定总分馆相关制度

具体做法是:①由东莞图书馆牵头制定总分馆的各种管理规范、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我们编写《东莞地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指南》,规定分馆建设的要求;将中心馆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种工作规范与流程推广到分馆中,有效地提高分馆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制定总分馆统一的规章制度,如工作人员守则、首问责任制等;建立总分馆馆长例会制度,一年召开两次总分馆馆长例会。②由中心馆统一组织总分馆员工的培训。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和业务系统操作考核,按业务系统功能模块划分操作权限,未通过操作考核的工作人员不能获得相关模块的操作权限;不定期聘请专家、学者举办业务讲座,对参加讲座和学习的员工发以培训学习证书;组织总分馆业务骨干到图书馆发展先进地区学习取经,组织新建馆的分馆人员到东莞图

书馆学习与实习;在东莞市民学习网平台上开设东莞图书馆之城建设培训系统,全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可通过该系统学习相关业务与技能,其学习过程可作为参与业务培训的依据,等等。

6 资源整合,盘活城市图书馆文献资源存量

6.1 虚实结合,构建城市图书馆服务的有形之网和无形之网

有形之网是指图书馆开放服务点遍布全市,无形之网是指数字图书馆网络覆盖全城。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制定了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并重,构建复合式图书馆的策略。纸质文献资源建设由总分馆共同承担,各馆还根据所在区域的产业特点和人文特点建设自己的特色馆藏,如虎门分馆的服装图书馆、厚街分馆的家具图书馆、大朗分馆的毛织图书馆、常平分馆的地图图书馆、石碣分馆的袁崇焕资料馆等;数字资源由中心馆统一构建供全市读者使用,各分馆无需再投入经费购置电子资源,如虎门分馆以前每年需花50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加入总分馆后就节省了这笔经费。现在,总分馆体系印刷型图书藏量达231余万册,数字资源方面,拥有电子图书25万种,电子期刊8 000余种,学术期刊论文1600余万篇,古籍1.7万余种。

6.2 多资源共享,推进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在总分馆实施中,确立信息资源、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等多资源共享思想,将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纳入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以有效提升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与水平。

在信息资源上,总分馆实现通借通还的文献大流通,东莞数字图书馆向全市读者提供服务;在设备资源上,中心馆、分中心馆的服务器或存储设备等可供分馆使用,普通分馆不需要购置高档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大大节省总体设备购置与维护经费;在人力资源上,普通分馆客户端零维护,不需要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中心馆统筹员工培训与业务研究活动,使总体员工质素大大提升;在管理资源上,中心馆的办馆理念、管理策略、规章制度、业务规范等都可为分馆所用。

6.3 目录为纲,整合各类信息资源

我们以目录为纲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印刷型资料和电子文献。通过技术开发,我们实现了不同层级的文献服务:第一层,广域网上,提供馆藏的各类资源目录、全国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目录的检索以及全国文化共享工程资源的一站式检索阅览;第二层,东莞地区内,在第一层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图书通借通还、电子书刊的网上借阅、馆藏数字资源的全文传递等服务;第三层,馆内读者,在第二层服务的基础上,提供VOD服务、随书光盘下载以及其它不易携带出馆资源服务;第四层,针对特殊读者需求,提供特别的文献信息服务,使大型图书情报机构的资源优势为读者所用。多层次服务使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达到平衡,更好地满足读者多样性需求。

6.4动静结合,图书流动车延伸服务空间

东莞图书馆在2004年3月正式启动图书馆流动车服务。图书流动车在开展送书上门、即时借阅等流动服务的同时,也负责集群内总分馆之间的物流传送任务,成为动静结合的城市图书馆服务网络中的重要一环。2007年,图书流动车年外借量为2.6万余册次,办理读者证近1900个,处理馆际物流图书约1.7万余册,服务遍及全市32个镇、街,服务读者12万余人次。图书流动车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各镇、村、社区、企业,在广场、工厂区等为广大读者提供零距离服务。

6.5 24小时开放服务,自助服务延伸服务时间

为适合城市的发展和读者需要,我们提出24小时开放服务理念。2005年9月,我馆成功建成我国第一个自助图书馆,向东莞图书馆和所有分馆的读者开放。该自助图书馆独立建于我馆大门之外,面积约i00余平方米,藏书约1万余册,在东莞图书馆闭馆时间开放为读者服务。2007年该自助图书馆接待读者6.3万人次,年借还图书达6.8万册次,相当东莞图书馆总借还书量的3.7%。2007年12月,我们又成功地将国内第一台图书馆自助服务站(简称图书馆ATM-AutomaticTransaction Machine)推出使用。图书馆ATM是一个带操作面板的智能书架,可设置在城市任何需要的地方,能将读者所借的书自动送出或将读者归还的书自动上架。这种新颖的图书馆借还设备一亮相就吸引了广大读者,平均每月的借还量约1000余册次。2007年12月,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主席L06ene Roy博士来到东莞图书馆考察时对此赞叹不已,她认为东莞图书馆的图书自助服务即便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是领先的。

我们的24小时服务依托我市日趋完善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可利用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现有的文献资源,读者也无需另外办理借书证。由于自助图书馆或图书馆ATM便于推广,可成为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新网点,弥补当前某些区域图书馆设施的不足。东莞市政府已立项,3年内将在东莞城乡建立50个图书馆ATM系统。互连互通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图书馆ATM系统,将是东莞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7 效果分析

东莞这种以“技术+管理”的实施战略,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模式,收到良好效果。

在经费上,这种多资源共享的策略,更好地发挥了城市中心图书馆的优势,降低总体建设成本,同等效果下东莞这种图书馆集群模式与以往的单馆模式相比仅起动费(含一次性投入和首年运营经费投入)总体可节省3-5倍。

上一篇: 年度经理总结 下一篇: 科室教务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