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17 10:28:31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篇(1)

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保管干部人事档案,积累档案材料:

(二)收集、鉴别和整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

(三)办理干部人事档案的查阅、借阅和转递:

(四)登记干部职务、工资变动情况:

(五)为有关部门提供干部情况:

(六)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的安全、保密、保护工作:

(七)调查研究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情况,制定规章制度,搞好干部人事档案的业务建设和业务指导:

(八)推广、应用干部人事档案现代化建设管理技术:

(九)办理其他有关事项。

三、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容和分类

干部人事档案是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人事部门按照相馆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拨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拨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和分类如下:

第一类履历材料

第二类自传材料

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材料

第四类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包括学历、学位、学绩、培训结业成绩表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审批材料等)

第五类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

第六类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派的材料:

第七类奖励材料(包括表彰奖励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第八类处分材料(包括纪律检查、监察、法院和行政管理等部门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第九类录用、任免、聘用、转业、工资、待遇、出国、退(离)休、退职材料及参加各种代表会的代表登记表等材料:

第十类其他可供组织上参考的材料。

四、干部档案管理范围应与干部管理范围相一致。其保管范围如下:

(一)干部(科级以下)档案正本,由本局保管,副处级以上干部建立档案副本。

(二)干部辞职、退职、自动离职、被辞退(解聘)后,未就业的,其档案仍由本局保管;另就业的,其档案转至有关的组织、人事部门保管,不具备保管条件的,装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保管。

(三)干部被开除公职后,未就业的,其档案由本局保管;另就业的,其档案转至有关的人事部门保管。凡通过劳动部门就业的,其档案由有关的劳动部门保管。

(四)干部出国不归、失踪、逃亡以后,其档案由本局保管。

(五)干部死亡以后,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保管:

(六)干部退(离)休以后,档案仍由本局保管。

五、干部档案的收集、临别及归档按规定执行。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鉴别。归档材料应真实、完整齐全、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需经组织审查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盖章签字后方能归入干部档案。归档材料均按《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进行整理立卷,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编号、目录清楚,装订整齐。

六、干部档案应统一按国家档案案卷标准规格制作。档案材料按时间、内容、层次不同排序。编号归档材料统一保管,设专用库房,按《库房管理制度》做好管理工作。

七、干部档案的保管原则应是安全保密、便于查找,建立登记和统计制度,严禁任何个人私自保存他人的档案。对利用档案材料营私舞弊的,应视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对违反《档案法》、《保密法》的,要依法处理。

八、因工作需要查阅和借用干部档案,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查阅单位应填写《查阅干部人事档案审批表》,按照查阅干部人事档案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不得凭借调查证明材料介绍信查阅干部人事档案:

(二)人事科应根据规定,确定是否提供和提供什么材料:

(三)凡查阅干部人事档案,利用单位应派中共党员到人事科查阅:

(四)档案一般不外借。对必须借出使用时,要说明理由,经过主管领导批准,要严格履行登记手续,限期借还,不得转借他人:

(五)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直系亲属的档案:

(六)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违反者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以致追究刑事责任。

(七)借用、查阅档案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拍摄复制档案内容。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必须经主管领导审批,获准后才能复制(拍摄)。复制的材料必须加盖公章,否则无效。

九、干部调动或职务变动后应及时将档案转给新的单位。转递档案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干部人事档案应通过机要交通转递或派专人送取,不准邮寄或交干部本人自带;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篇(2)

本标准适应于xxxxxx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印发《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暂行办法》和《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

标管理考评标准》的通知(组通字[]55号)。

关于转发中共省委组织部《省-年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划》的通知(组厅

字[]36号)。

国电公司关于印发《国家电力公司干部档案工作八项制度》的通知(人建[]48号)。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

3管理职责

1主管劳动人事工作的局长对人事档案工作负领导责任。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由局劳动人事部负责。

×人事档案管理专职负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4管理内容与要求

1基本任务

×1负责接收、征集、整理、立卷、编目和统计本局形成的人事档案。

×负责对形成人事材料的局属各部室的归档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

×负责人事档案材料的鉴定、保管、保密、查阅和传递、检查核对等管理工作。

×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途径和范围

×1通过局党委工作部、劳动人事部收集职工在吸收、聘任、调配、转业退伍安置、

任免、办理工资待遇、政审等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

×2通过局党代会、职代会、工会、共青团等代表会议的部门,收集代表、委员登记

表和个人政绩材料。

×通过局劳动人事部收集职工受教育的学生(学员)登记表,考生登记表,学习成

绩表,毕业生登记表、鉴定表,授予学位的材料,学历证明书;培训结业成绩表,学习鉴定

等材料。

×通过局劳动人事部收集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认定、确认审批材料和工人技师资

格审批材料。

×通过局党委工作部收集在组织建设中形成的批准为正式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志愿书

、申请书、自传、登记表等材料。

×通过局党委工作部收集在共青团建设中形成的入团志愿书、申请书、登记表等材

料。

×通过局长工作部、局工会、党委工作部等部室收集表彰活动中形成的先进工作(

生产)者、劳动模范等的登记表、先进模范事迹、嘉奖通报等材料。

×通过局纪检监察室、劳动人事部等部室收集形成的处分决定、本人检查、上级批

复、个人对处分决定的意见等材料。

×通过局审计稽查部收集形成对职工经济工作中的评价、处理意见等材料。

×通过局安全生产部、生产科技部及本人、报刊杂志等途径收集本局职工的发明、

科研成果及有重大影响的论文、著作等的目录.

×通过局劳动人事部、工会收集职工更改姓名、民族、出生年月、国籍、入党入团

时间、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等有关材料:个人申请、组织审查报告及所依据的证明材料、上级

批复及职工离、退休审批材料等。

×通过局工会、安全保卫部等部门收集死亡职工的悼词、公开报道、非正常死亡的

调查报告等材料。

×人事档案具体归档范围按中共中央组织部制定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

定》执行。

3归档要求和时间

×1凡需要归档的人事材料,由各主管部室负责收齐,确认无误后,填写移交清册一

式二份,经部室领导审签后,交局人事档案室归档。

×2凡需要归档的人事档案任何人都不得擅自保存,更不得据为已有,必须主动向局

人事档案室移交。

×3各部室移交人事档案时,必须详细填写登记表一式二份,连同归档材料一齐送局

人事档案室。

×人事档案管理专职接收归档人事材料时,须按照归档登记表的项目,逐份逐页地

进行核对,检查无误后,签字盖章,其中,一份归档登记表留存档案室备查,另一份退回,由

归档部门保存。

×归档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文件材料,材料齐全完整真实,文字清楚,对象

明确,有承办单位或个人署名,有形成材料的日期。

×归档材料必须手续完备,经鉴别不属归档范围的材料,要分别情况予以处理。

×对伪造的材料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对应销毁的材料要详细登记,经分管局领

导审查批准;对应转出的材料要办理转递登记手续。

×人事档案材料的载体,应使用16开规格的办公用纸,材料左边应留出2-厘米的

装订边。

×凡归档人事材料的撰写必须符合要求,文字必须是铅印、计算机打印、胶印、油

印或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墨汁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红色墨水及纯蓝墨水和复

写纸书写。

×归档材料必须是原件,除电传材料需复印存档外,一般不得用复印件代替原件

存档。

×本局各部室在人事材料形成后的一个月内移交局人事档案室,移交份数一般为

一份(省公司管理的局级领导需二份)。

4鉴别与转递

×1认真鉴别、判定人事档案的真伪,做到不错归、错销。

×2从本局职工姓名的异同(即:同姓同名,同姓异名或异姓同名)上鉴别人事材料

是否是该职工的材料,避免张冠李戴现象发生。

×3按照人事档案十大类(即:履历、自传、鉴定、学历、政审、党团、奖励、处分

、待遇、其他等类)的内容,鉴别其是否属于人事档案归档范围。

×4以《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及《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为准绳,以审查结论

为依据,以案情缘由为线索,鉴别归档材料是否符合材料清理的有关政策。

×剔出归档材料中的重份、内容重复、不能说明问题和没有价值的材料,使归档材

料更精练。

×通过政审材料和处分材料的构成以及每份材料的内容,鉴别归档材料是否完整。

×检查归档材料的审查、批准、签署、盖章、落款等手续,鉴别归档材料手续是

否完备。

×职工因工作调动需要转递人事档案的,应在10天内办理转递手续,避免因时间

拖久,产生“无头档案”。

×对转出的人事档案要认真地检查核对,按有关要求整理合格,装订成册,不得

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

×人事档案转出后,须在档案名册注明何时转向何处,以便备查。

×转出的人事档案要仔细填写《人事档案转递通知单》,与档案一道密封,加贴

密封条并盖密封章,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转递,不准邮寄或交本人自带。

×人事档案的整理

×人事档案的整理必须规范,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职工档案管理工作

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对归档的干部、职工个人材料进行鉴别、分类、排列、编目、装订,使

之系统化、条理化,避免散失,便于保管和利用。

×2整理后的案卷,须按计算机档案管理程序的要求,依姓氏笔画的顺序,逐卷、逐

件、逐个字段地输入微机。

×3案卷装订前,应拆除卷内每份文件的装订金属物,整平、裱糊褶皱和破损的材料

×4案卷装订时,按“封面——目录——卷内文件——封底”的顺序分箱排架。

×5案卷装订后,一律使用标准档案装具装袋,在填写好装具脊背各栏项目的内容后

,按“姓氏笔画——编号”的顺序分箱排架。

×人事档案的保管、保密

×1为确保人事档案的绝对安全,须使用门窗较坚固的专用档案库房,配置专用铁

质的档案柜。

×人事档案库房须按国家标准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即:温度控制在14°c~24°c之

间,湿度控制在×~×之间。

×3库房内每个铁质档案柜中须定期投放防虫药片(盒),以防治害虫对库存档案的侵

蚀。

×4依据档案库房通风去湿(降温)原理,不定时地开启库房门窗,保持库内空气清新

,防止有害气体对档案的腐蚀。

×5档案库房的门窗必须密封无损,库房门窗开启后,须随时注意关闭,防止老鼠入

库危害库存档案。

×6严禁在库房内吸烟和摆放易燃物品,正确使用电器设备,保证用电安全。

×每月定期对库藏档案进行清理检查,若发现有破损或载体变质的档案,要查明原因

并及时进行修补或复制。

×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准向无关人员谈论档案内容。

×任何人不准携带档案材料进入公共场所,个人不准私自保存他人的档案材料。

×人事档案库房为我局机要重地,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档案管理专职每天下班前须对库房进行安全检查,节假日须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人事档案的提供利用

×1档案管理专职须按姓氏笔画编制人事档案案卷目录检索工具,积极为人事工作服

务。

×2凡本局需查阅人事档案者,必须是中共党员,查阅前应填写查阅登记表,在查阅

室查阅,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

×3查阅人事档案时要注意爱护,保持案卷的整洁,严禁对档案涂改、圈划、抽取、

撤换、污损等。

×4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拍摄、复制档案材料,确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必须

经有关领导同意后,方可办理,复制的材料不得给无关人员观看,用毕自行销毁。

×5本局人事档案一般不外借,特殊情况需外借的,可由借用单位写出借阅报告,经

本局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借用,借用档案一般不超过三天,用后及时归还。

×6借用的人事档案必须妥善保管,要严格保密,不准交给无关人员和职工本人翻阅

,用毕及时归还。

×7本局任何职工不得查阅本人及家属的人事档案。

×档案管理人员接待阅档时,要先清点材料,后拿出,收回档案时要清点,再归档

×每月检查一次借出档案的退回情况,逾期不还者要及时催回;每年年底进行一次

档案总核对工作,将不该管的档案转到有关单位,应管档案及时索要。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篇(3)

二、职责

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鉴别、整理、保管人事档案,保证原始资料及单据及全完整、保密和使用方便。

三、档案分类

3.1  入职档案

员工入职登记表、员工入职审批表、学历学位证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各类资格证书复印件等员工入职过程中的所有记录材料,及员工自进入公司开始个人岗位发生变化、个人调动、奖惩记录等可以记录员工在公司内部发展轨迹的材料。

3.2  培训档案

参加培训登记表、培训总结、培训效果评估表等与员工培训有关的所有资料。

3.3  绩效管理档案

员工绩效考核相关的档案材料。

四、人事档案管理规定

4.1  员工入职档案按编号实行统一管理,编号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改。

4.2  员工入职档案按每人一个档案袋整理,同时按部门进行分类。

4.3  当在职员工的基本资料有变(如学历变动、个人技术职称等),应及时将有关资料复印交予人力资源部归档,原件当场查验。

4.4  调动和录用进入公司的员工,应在办理手续前查阅档案,在其报道一个月内立档。

4.5  对员工进行考核、培训、奖惩形成的材料要及时收集、整理立卷。归案的材料必须认真鉴别,保证材料真实、文字清楚。

4.6  离职员工档案每月清查,另外存档,档案保存原则上三年后方可销毁,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档案需保存五年以上。档案销毁须经综合办主任及总经理批准后方可销毁。

4.7  公司各部门或员工需要借阅档案时,需经过综合办主任及总经理同意后方可提供,借阅者必须对相关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4.8  档案借阅原则上应当天归还,借阅档案人员要保证档案的完整清洁,不得涂改、用笔划、撕毁等,并对档案信息严格保密。

五、 附则

5.1  本制度的拟定和修改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5.2  本制度解释权属山西美新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5.3  本制度自之日起执行。

附表:

1、员工人事档案名册

2、借用、查阅人事档案审批表

3、查阅(借阅)人事档案登记表

员工人事档案名册

姓名

部门

职务

档案现状

存放位置

备注

借用、查阅人事档案审批表

年   月    日

借用/查阅单位

借用/查阅人

借用/查时间

归还时间

借用/查阅何人档案

借用/查阅理由

借用/查阅内容

借用/查阅人所在部门意见

综合办主任意见

总经理意见

查阅(借阅)人事档案登记表

                                                                                          年

查(借)阅时间

查(借)阅单位

被查(借)阅人姓名

查(借)阅理由

批准人

查(借)阅人姓名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篇(4)

(一)作为员工身份证的人事档案,关乎着员工的切身利益

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会产生相应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结合对档案管理情况的不同认识,可将档案分为工人档案与干部档案两类,在职工的工作晋升与调动等都需要用到人事档案,还有对员工的工龄等计算也是需要以人事档案为基础,因此人事档案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有着直接关系,并且关系到员工的整个家庭利益;另外,在企业招聘时,人事档案管理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以往的计划经济背景下,父母的人事档案会直接到子女的工作调动。

(二)人事档案是控制员工的有力工具

传统的人事档案一般是由单位进行管理的,记录着某个人的全部经历。由此,单位就具备人才的调配权,档案本人与其他的单位都没有档案的管理权。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都是人档合一、人走档随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对档案本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也对职工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而且档案个人必须要随从单位的想法,一旦离开单位,就会由限制人员流动变成其他状态,对整体人员的流动具有相当的限制作用。

二、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人事档案信息量小,反映不够全面

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在人事档案管理中,通常比较重视记载个体政治行为作风,详细的记录个体政治历史,还有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针对个人的现实能力以及业务成绩等方面很少记录,由于缺乏这些方面的信息记录,致使人事档案管理难以全面反馈个人信息,不符合用人单位的发展要求,进而导致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偏低。

(二)缺乏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

在现有的人事档杆管理制度上,有一项内容要求任何人不能查阅自身或其直系亲属的资料。该项档案规定制度事实上侵犯了人民的知情权。目前我国针对该项规范。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处理手段,往往相悖于现代化民主制度。所以说,我国缺乏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

(三)服务意识及进取精神不足

据调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工程量较大,档案管理条件存在缺陷。部分实际档案管理细节工作亟待完善,致使档案管理工作应对极大的挑战。虽然我国逐步实施信息化管理目的,但是依然没有达到统一化信息管理的目标,诸多信息资源难以进行共享。此外,因为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承受工作压力的能力。大部分管理人员仅是注重对档案进行保存好,而针对要求查阅的用户人置之门外,缺乏服务及奋进的精神,无法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

三、关于人事档案管理革新措施

针对以往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始终都在探讨相关的解决措施。笔者认为要想对人事档案管理进行改革创新,首要接触人事档案给公民带来的限制。其次,结合不同层次不同人群,对档案进行平等化管理,不断逐步健全人事档案信息,推动人事档案信息的整体升级。再次,从国家及社会的实际发展要求出发,设立专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保证公民的档案得到严格有效的管理。

(一)减弱对员工的约束力

当前,我国的人事制度主要通过合同形式来进行,以往的人事制度以及难以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只有优化分配人力资源,革新以往聘请人才的机制,及时更新思想观念,才能发挥职员的主观能动性,来自主选择就业企业,进而有助于構建高效灵活性的用人系统。例如,2003年我国颁发的有关用人企业聘请机制通告中,有效削弱了用人企业和职员之间的束缚,从而体现了人事档案管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二)在人事档案建立的时候要消除身份观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人事档案管理的方面其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关于人事档案的公开性。这时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努力的收集和整个各种人事档案的信息,对每个的人事信息都要做到真实、准确的记录和入档。从而便利于用人单位从中获得相关的认识信息,在用人的时候更加看重个人的实力,而不是身份关系,使人们在竞争和工作中享受到公平的待遇。

(三)人事档案管理应成立专门机构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篇(5)

二、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指导

公益事业单位一般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因此,在与其他未来必将被推向市场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对比时,公益事业单位更为稳定,从而近年来成为众多求职者眼中的“香模摸”。而“逢进必考”目前已成为公益事业单位录用人员的一般方法,但是“事业单位考试”这种形式上公正的方式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存在着一些“暗箱操作”。这是由于公益事业单位在人员录用时拥有“条件自主设定权”,包括招聘人员的学历、专业等条件都是由事业单位自行制定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因人设岗”、“因人设条件”的弊端难以杜绝。而且,即使考试公正,在面试环节,也难以消除其中的人为影响。另一方面,目前,公益事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多遵循的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而这一法律条文最近一次的修订还要追溯到 1998 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公益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用人制度都在不停的更新迭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在实际应用中已经不再完全适用于当前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了,因此,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亟待完善,需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指导其工作。

(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僵化,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公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主要施行的是身份管理,而这种管理方式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经过时间的累积使得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逐渐僵化,人事管理缺乏灵活性,也难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公益事业单位人员待遇为例,公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福利待遇长期实行的是“编制基本工资+职称工资+津补贴”,在这样的待遇执行方式中,员工难免滋养出“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从而造成公益事业单位员工消极怠工的现象。另一方面,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不仅仅是对员工招录制度、管理制度的管理,其还包括职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培训制度、退休制度的管理,但是就目前而言,这些制度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有效协调和完善,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公益事业单位去改革和优化。

(三)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重要性认知不足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并不十分重视,这是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人事档案管理本身是无法创造经济效益的,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往往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从而形成“说起来重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形,而且由于人事档案整理间隔过长,常常会出现人事档案信息缺失、滞后等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人事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重要性的认知,公益事业单位员工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程度认知不足,意识不到人事档案管理的价值,因此,在履历表填写抑或是年度考核评定时,尽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已再三强调资料填写正规性和标准性,仍存在部分员工随意填写,在不确定信息,如入党时间、入党联系人等,不经事实求证就以自己的想法肆意填写,从而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造成负担。

(四)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程度有待增强

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包括员工学历、工作经历、教育经历、政治审查等多方面的材料,按照相关规定以上资料必须使用 16K 规格的公文用纸,但是往往在人事档案整理时,可发现上述资料规格用纸五花八门, 如16K、A4、A3;而且员工人事档案管理尚且没有规范标准的登记表和统一的装订标准,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有待完善。另一方面,传统的纸质文档管理方式不仅书写麻烦,在纸质文档归纳和整理方面更是耗尽了人事档案管理职员的心力,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电子技术被应用到企业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不仅有助于人事档案的收集与归纳,还能实现事业单位的精细化管理,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在人事档案管理上的信息化程度水平还远远不够。

三、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决策

(一)建立公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法律法规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人事管理有国家出台的《公务员法》对其辖属内的职员权利义务、社会保障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规定;企业工作人员的人事管理则有国家出台的《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对其辖属内的职员的权利义务、职责范围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规定,但是目前专门针对公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认识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暂时还是一片空白。另外,随着事业单位的进一步改革,公益型事业单位在所有事业单位中不管是单位数量还是其辖属的职员数量上都是占大部分的,是相关领域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主体。因此,国家应出台公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事管理的法律法规,对其辖属下的职员的福利待遇、工作内容、社会保障进行明确的规定,保障其义务、权利和福利,从而规范化、标准化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二)完善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制度,统一公益事业单位岗位招录条件,防止事业单位任意更改录用条件,其次,在面试环节采取异地混合面试专家组开展面试,杜绝“走后门”现象的发生,保证招录考试的公平公正性;二是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制度,完善的福利待遇制度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是十分可观的,事业单位应尽快完善适用于公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工作量化考核指标;三是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妥善解决招聘职员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养老保险问题,保障在职员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其后顾之忧,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四是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监督制度,完善的制度还需要有效的执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而对制度的有效执行则需要完善的考核制度进行监督,因此,在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同时,还需健全相??的考核监督机制。

(三)增强员工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重要性的认知

人才资源是促进公益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无论是公益事业单位还是其辖属的职员都需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首先,针对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应配置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才,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并使其能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创新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尽职尽责的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其次,事业单位需加强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并规律性组织单位员工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使宣传落到实处,帮助事业单位员工树立人事档案管理意识,增强其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重要性的认知。

(四)促进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篇(6)

我国虽然曾经颁布过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法律也制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就目前而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依旧不容乐观。总结起来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共存在一下几点问题。

1.1管理意识薄弱

人事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是我国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许多事业单位的领导在思想上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为人事档案管理是可有可无的部分,只要有人在进行档案管理就行了。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职工对人事档案管理没有清晰的认识,没有很好的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1.2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够

目前在很多企事业单位中,进行人事档案管理一般属于“闲差”,而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普遍没有进行过专业的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在整理档案时只能一边实践一边进行学习,因此管理档案时也不够专业。另外,有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修改他人档案,进而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样也给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3管理方式存在弊端

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广泛普及,我国现已逐步进入信息化社会。然而现如今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还是以手工操作纸质版材料为主。而纸质版的材料不仅不易存储、已损坏,易丢失。另外,进行人工操作进行档案管理时需要记录大量的数据信息,这项工作繁琐复杂,十分容易出错,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进行整理,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很多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对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全面性存在怀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事档案管理电子化的迅速实现。既便是有些事业单位利用到了电子化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也只是简单的将档案目录以及个人信息存放在电脑里以方便查阅,具体档案的检索和最终的出借都依然是凭借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操作。

2.优化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举措

在深入了解到事业单位进项人事档案管理所面临种种问题后如何对其进行优化亟待我们思考。事业单位自身提高档案管理意识,逐步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在管理意识上做到与时俱进、建立信息化人事管理档案,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这样才能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以下便对这几方面进行展开分析。

2.1加强档案管理意识,做好档案管理的宣传工作

要想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优化改革首先就需要企事业的领导要从自身做起,深刻的了解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正确、严肃的对待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给下属树立一个好榜样。另外,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也要摆正自己的观点,积极对待自己的工作,在进行档案的收集工作时主动向职工宣传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发展的影响,鼓励职工主动上报真实、可靠、全面的档案材料,并且准确让职工了解到及时归还档案对自身的益处,力求做到档案的真实可靠、无遗漏。

2.2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需要熟知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更加合理有效的进行档案的整理分析。因此就需要各大企事业单位主动对专业素质较差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也要积极主动学习档案专业知识,切实掌握整理档案的技巧,以提升专业素质。另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要清楚自身职责,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切实维护所管辖人员的档案利益。而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还要定期听取汇报,在年度的总结报告中切实了解本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成绩和不足,以促进解决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并且有侧重性地对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给予积极评价或奖励。

2.3采取档案管理新方式,建立信息化档案

要想更好地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还需要事业单位领导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并且聘请相应的电脑工作人员,尽快实现人事档案的电子化,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通过使用各种终端设备,根据利用者不同的需要给予相应的权限,提供自动化服务。在时机和技术成熟时,可以提供更多远程数字化服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更是极大方便相关人员的借阅,使档案在更多地方发挥更大的作用。

2.4建立有效的档案监管机制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篇(7)

高校的人事档案是高校的人事部门对于高校的人才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在高校的人才的培养、选拔、任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个高校一定要重视人事档案的管理,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按照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对于人事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促使管理人员更加全面、真实的了解高校的人才,以便能够充分发挥教职员工在高校日常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以促进整个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1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档案管理不规范

我国各个高校对于档案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着偏见,学校的领导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将一些不具有档案管理的专业素质的人员安排到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很多人根本不了解整个档案管理的操作流程,有些人甚至有资料上的污点,在思想上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十分排除。在日常的方案管理上十分随意,没有按照档案管理的规定按照不同人员的档案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甚至在档案资料的制作上经常会出现格式上的错误,出现许多有歧义的个人信息。还会管理不善丢失教职员工个人资料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高校的人员管理。

1.2管理条件落后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档案管理依然采用传统的使用纸质资料记录人员的信息,在档案柜内集中保存的档案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程序十分繁琐,还会出现很多的资料流失的现象,不利于高校的人员管理。在档案的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的问题:第一,人员的流动性大,大部分高校都缺乏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第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不利于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第三,档案的查阅程序比较繁琐,需要经过部门领导的审批,使个人档案的利用率比较低。

1.3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普遍不高

人事档案的管理具有一套严格的操作流程和技巧方法,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档案学的知识,并有极强的知识运用能力。我国目前的档案管理的人才十分稀少,加之高校的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轻视,在档案管理部门安排了很多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技能的人员,对员工的档案管理比较随意,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的严密性、连贯性和真实性,对于档案的利用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害。

2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源

2.1高校领导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在我国高校的各个部门对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十分轻视,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是导致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很多领导并不是档案管理的专业人员,对于档案管理的流程、方法不是很了解,在加上受到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可有可无的思想的影响,对于支持人事档案的管理缺乏主动和热情,使得人事档案管理的资金和人员投入方面出现了不足,很多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展。

2.2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很多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并不能根据国家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和高校目前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使得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定,在档案管理的操作中具有随意性。

3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与模式创新的主要措施

3.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事档案管理意识

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与模式创新对于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加强各个部门的档案管理意识,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1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要使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重藏轻用”的思想。在提高自身档案管理水平的同时,对于档案管理进行有效的创新,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积极关注档案管理领域的新的动态新的信息,以实现档案管理的与时俱进。

3.1.2加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宣传,普及档案管理的知识加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宣传是促进财务管理有效进行的重要措施,通过宣传教育可以增强教职员工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使人们了解档案管理的具体细则。对于高校的工作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常识的宣传,为档案管理人员顺利进行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使其理解档案管理对于学校选拔人才的重要作用。

3.2创新管理方式,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近几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未来人事档案管理的主要的发展方向。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各个高校要切实建立以人事管理为主的人事档案数据库,并且通过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人事管理的水平。

3.3规范管理制度

为了使人事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规范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有一定的规范和准则做参考。第二,加强管理制度的宣传,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仅要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严格遵守,还需要全体的教职员工共同监督和遵守。第三,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工作。

4总结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促进高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在高校的人才任用和选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人事管理水平,学校的教职员工要认识到人事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创新管理方式,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提高人事档案的信息化水平,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庆,李晓丽,武丹.关于创新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与模式的探索[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4).

[2]董洁.信息时代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人事档案;档案管理;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 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3(a)-0000-00

1要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

要结合普法教育、结合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结合本地区、本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种舆论工具,广泛宣传人事档案管理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宣传教育,使大家都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企业的竞争,还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竞争,最终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不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部门和单位,一个对人事档案所蕴藏的丰富的人才信息资源没有充分认识的领导,就不可能更多地发现人才、更好地使用人才,更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使干部职工自觉增强档案意识,牢固树立价值观念、信息观念、法制观念和服务观念,真正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好。

2要加大体制创新的力度

人事档案应逐步从“单位档案”向“社会档案”转变。实行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禁锢,“人是国家的、地区的、部门的、单位的”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从上学直至毕业分配,个人选择的余地相当小,人事档案也随之成为地区所有、单位所有,人事档案变成“单位档案”。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的属性己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是属于全社会而不仅仅属于某个地区、部门或者单位。只是在某个时段区间里,人与单位订有劳动合同,存在劳动关系,而一旦劳动关系解除,人自然而然又回归社会。人的属性己经从“单位人”转变成为“社会人”,人才‘流动已经成为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必然。所以,人事档案管理也应顺应这一变革,实行社会化管理,变“单位档案”为“社会档案”。只有这样,才能与人的社会化属性相一致,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看到,人事档案制度的人本化必然以承诺个人的自由与流动、发展的权利为前提,只有实现档案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分离,实现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组合。至于社会化管理的具体模式,可以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经验,先建立地区性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由政府赋予专门的职能,集中管理一个地区的人事档案,在条件相对成熟后,再建立全国性的管理机构。这样,既可解决目前人事档案多头管理的问题,也可以摆脱“死档”、“弃档”现象大量存在的困境。

3要加大政策创新的力度

社会化是人事档案管理的方向,但它的实施涉及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高层次决策问题,而且需要其他社会改革配套进行,不可能一墩而就,因此,在大力推进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进程的同时,必须抓紧进行政策创新。就当前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各地方党委组织和政府人事等有关部门要负责牵头相关组织对各级各单位是否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进行资格认定,并实行年审制度,符合条件的发给资格证书,年审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合格,否则取消其档案管理资格。其次是要规范人事档案的内容,尽量减少陈旧、不合时宜的信息。第三是要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揭开多年来笼罩在人事档案头上的神秘面纱,尊重和维护公民个人的知情权,将人事档案作为社会信息源之一,有条件地向社会开放,特别向本人开放,让公民有依法维护个人档案的权利,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要有责任追究制度。只有令人事档案成为一个透明、适度开放的个人社会公信平台,才能充分保障人事档案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也才能使现有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在公共平台上实现共赢。第四是要把人事档案管理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加大考核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法规的落实。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4要加大个性化管理的力度

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的本质要求。人事档案的真实性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人事档案的客观性、完整性、合法性,这是真实性的基础层面,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有效,来满足对人事档案主体的管理和一般了解;第二个层面是人事档案的个性,是人事档案的纵深面,体现人事档案的价值,来满足对人事档案主体的筛选和使用。真实性的第一个层面是前提和基础,而第二个层面则是对前者的补充和深化。人事档案失去第一层面的真实,人事档案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失去基础则个性和权威都无从谈起;而人事档案失去真实的个性,则意味着失去了重要的内容特质和价值要素。两个层面相互依存,有机结合,共同作用于人事档案主体,彰显人事档案鲜活的生命力。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人事档案真实性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不可否认,第一层面确系首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对真实性的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也显而易见是不妥的,人事档案的个性化同样不容忽视。缺乏个性的人事档案尽管客观真实,但因它缺乏实用的信息,其价值、作用便大打折扣。真实的人事档案需要由个性的内容来支持,个性鲜明的人事档案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真实。人事档案个性化管理正是要求人事档案形成部门和形成者需要兼备政策观念、责任观念和创新观念,在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去体现出不同人事档案主体的特点和个性,档案内容要与主体多元化、社会职能多样化相适应,根据不同类型人员,可采用不同的归档标准、内容,尤其是需要增加反映个人综合能力、专业素质、科研水平等实际材料;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事档案内容更应与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信用体系相联系,增添诸如个人身份证明、履约情况、银行信用记录、涉案情况等信用记录材料。更通俗而言,也就是对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不同的档案服务。档案信息数字化是一种新型的档案信息形态,是信息时代档案管理领域的一场革命,它能够把分散于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载体的人事档案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贮存起来,以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接起来,是提高档案利用率,实现人事档案资源社会共享的最有效途径。

结语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面对传统人事档案政策老化失效这一现实情况,必须做出积极回应:探索良性的政策替代方案,选择科学的最佳路径,本着“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的基本理念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改革与创新。可以想见,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只有走更科学、更富实效的创新改革之路,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我国人口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人才优势,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赵汝周,赵志英.论档案服务创新的主要方式[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03).

[2]所桂萍.析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疏漏及解决对策[J]档案时空(业务版),2005,(04).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篇(9)

中图分类号: 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3(a)-0000-00

1要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

要结合普法教育、结合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结合本地区、本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种舆论工具,广泛宣传人事档案管理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宣传教育,使大家都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企业的竞争,还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竞争,最终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不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部门和单位,一个对人事档案所蕴藏的丰富的人才信息资源没有充分认识的领导,就不可能更多地发现人才、更好地使用人才,更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使干部职工自觉增强档案意识,牢固树立价值观念、信息观念、法制观念和服务观念,真正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好。

2要加大体制创新的力度

人事档案应逐步从“单位档案”向“社会档案”转变。实行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禁锢,“人是国家的、地区的、部门的、单位的”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从上学直至毕业分配,个人选择的余地相当小,人事档案也随之成为地区所有、单位所有,人事档案变成“单位档案”。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的属性己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是属于全社会而不仅仅属于某个地区、部门或者单位。只是在某个时段区间里,人与单位订有劳动合同,存在劳动关系,而一旦劳动关系解除,人自然而然又回归社会。人的属性己经从“单位人”转变成为“社会人”,人才‘流动已经成为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必然。所以,人事档案管理也应顺应这一变革,实行社会化管理,变“单位档案”为“社会档案”。只有这样,才能与人的社会化属性相一致,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看到,人事档案制度的人本化必然以承诺个人的自由与流动、发展的权利为前提,只有实现档案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分离,实现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组合。至于社会化管理的具体模式,可以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经验,先建立地区性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由政府赋予专门的职能,集中管理一个地区的人事档案,在条件相对成熟后,再建立全国性的管理机构。这样,既可解决目前人事档案多头管理的问题,也可以摆脱“死档”、“弃档”现象大量存在的困境。

3要加大政策创新的力度

社会化是人事档案管理的方向,但它的实施涉及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高层次决策问题,而且需要其他社会改革配套进行,不可能一墩而就,因此,在大力推进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进程的同时,必须抓紧进行政策创新。就当前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各地方党委组织和政府人事等有关部门要负责牵头相关组织对各级各单位是否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进行资格认定,并实行年审制度,符合条件的发给资格证书,年审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合格,否则取消其档案管理资格。其次是要规范人事档案的内容,尽量减少陈旧、不合时宜的信息。第三是要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揭开多年来笼罩在人事档案头上的神秘面纱,尊重和维护公民个人的知情权,将人事档案作为社会信息源之一,有条件地向社会开放,特别向本人开放,让公民有依法维护个人档案的权利,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要有责任追究制度。只有令人事档案成为一个透明、适度开放的个人社会公信平台,才能充分保障人事档案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也才能使现有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在公共平台上实现共赢。第四是要把人事档案管理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加大考核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法规的落实。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4要加大个性化管理的力度

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的本质要求。人事档案的真实性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人事档案的客观性、完整性、合法性,这是真实性的基础层面,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有效,来满足对人事档案主体的管理和一般了解;第二个层面是人事档案的个性,是人事档案的纵深面,体现人事档案的价值,来满足对人事档案主体的筛选和使用。真实性的第一个层面是前提和基础,而第二个层面则是对前者的补充和深化。人事档案失去第一层面的真实,人事档案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失去基础则个性和权威都无从谈起;而人事档案失去真实的个性,则意味着失去了重要的内容特质和价值要素。两个层面相互依存,有机结合,共同作用于人事档案主体,彰显人事档案鲜活的生命力。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人事档案真实性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不可否认,第一层面确系首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对真实性的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也显而易见是不妥的,人事档案的个性化同样不容忽视。缺乏个性的人事档案尽管客观真实,但因它缺乏实用的信息,其价值、作用便大打折扣。真实的人事档案需要由个性的内容来支持,个性鲜明的人事档案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真实。人事档案个性化管理正是要求人事档案形成部门和形成者需要兼备政策观念、责任观念和创新观念,在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去体现出不同人事档案主体的特点和个性,档案内容要与主体多元化、社会职能多样化相适应,根据不同类型人员,可采用不同的归档标准、内容,尤其是需要增加反映个人综合能力、专业素质、科研水平等实际材料;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事档案内容更应与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信用体系相联系,增添诸如个人身份证明、履约情况、银行信用记录、涉案情况等信用记录材料。更通俗而言,也就是对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不同的档案服务。档案信息数字化是一种新型的档案信息形态,是信息时代档案管理领域的一场革命,它能够把分散于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载体的人事档案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贮存起来,以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接起来,是提高档案利用率,实现人事档案资源社会共享的最有效途径。

结语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面对传统人事档案政策老化失效这一现实情况,必须做出积极回应:探索良性的政策替代方案,选择科学的最佳路径,本着“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的基本理念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改革与创新。可以想见,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只有走更科学、更富实效的创新改革之路,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我国人口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人才优势,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赵汝周,赵志英.论档案服务创新的主要方式[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03).

[2]所桂萍.析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疏漏及解决对策[J]档案时空(业务版),2005,(04).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篇(10)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指:

1、辞职或被辞职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2、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3、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

4、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人事档案;

5、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区街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6、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的人事档案;

7、其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第三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第四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素数的人才流动服务就(以下简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

第五条跨地区流动的人员人事档案,可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也可由其现在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

第六条尚未建立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仍由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管理。

第七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管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人证做好与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

第三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转递

第八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的有效文书,向流动人员原单位开具调档函,原单位接到调档函十五天内,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随档案转递通知单转交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转递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将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退回原单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发现转来的档案材料不齐全或不清楚,应要求原单位补齐或查清楚。

第九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对流动人员本人自带的人事档案,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不得接受。

第十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接管人员人事档案,须由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手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与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签定档案管理合同书,合同书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

第十一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与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具的转档手续具有相同的效力。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必须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方可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第四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第十二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加强与流动人员及其现在工作单位的联系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认识档案的内容。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需经单位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签字盖章后方能归入档案。

第十三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在整理档案过程中,要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擅自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

第十四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查阅、借阅工作制度和注意事项。

(一)查阅流动人员档案应办理审批手续。查阅单位应申名查阅理由,管档单位根据规定和需要确定需提供的档案材料。

(二)查阅单位应派中共党员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查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查阅单位介绍被查阅人的有关情况。

(三)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涉及国家秘密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要严格保管,严格查阅手续。

(四)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

(五)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

第五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保管

第十五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具备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物质条件,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备铁制的档案柜;经常检查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第十六条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十七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党性强、作风正、忠于职守、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共产党员。

第六章监督与处罚

第十八条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的,由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1、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单位或个人;

2、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伪造档案材料的;

上一篇: 房屋转让协议书 下一篇: 履职尽责推荐工作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