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文旅融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20 13:04:15

图书馆文旅融合

图书馆文旅融合篇(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XX县图书馆灵活运用文旅融合政策导向,创新服务方式和载体,持续促进文旅融合,以基层阅读、乡村旅游为结合点和主阵地,推动图书馆元素融入全域旅游,大力打造新型文化旅游阅读空间,助推乡村旅游事业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具体做法:

(一) 特色书屋凸显文化底蕴。

围绕县域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了一批特色农家书屋,既深化了图书馆阵地建设,也有效提升了县域乡村旅游中的“文化底蕴”。

2015年,XX县图书馆在江东县政府旧址、花桥乡塘波村建设革命图书室,为游客、学子提供了了解XX红色文化的平台和窗口,对于宣传XX革命历史,提升红色旅游起到了促进作用。

后治水时代,XX县确定了旅游业作为经济新的增长极。围绕政府的这个重点工作,我们以乡村旅游为一个突破口,重点在前吴、新光、嵩溪、田后蓬、礼张等旅游精品村,创建了一批温馨精致的农家书屋;在外婆家、栖水小筑等重点旅游企业协助建设了民宿书吧;在万年上山遗址公园设立了考古主题书架。这些设施成为了游客们休闲、阅读的好去处,突出了XX历史的悠久,彰显了“书画之乡”的文化底蕴。

(二)阅读活动增添景点活力。

文旅融合推动全民阅读,两者相辅相成,取得良好效果。比如,连续3年在新光村、浦南村、黄宅镇等旅游景点开展有奖猜谜活动,已先后吸引游客54600余人次;在乡村旅游热线开展XX剪纸、江南第一家廉政故事巡展等活动20余场次,吸引众多游客、市民驻足观看,有效地增强了旅游的多样性,提高了对游客的吸引力,提升了旅游档次和品位。

再如,利用馆藏文献开展地方文化宣传。如2018年在大畈乡上河村中国诗人小镇举办“乡贤诗魂·馆藏古籍展”,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赏,文旅融合相得益彰。

(三) 手作活动热烘旅游产品。

近年来多次在城乡开展XX剪纸、XX香包、树皮画等当地的特色旅游产品、文创产品的体验、制作活动,先后吸引3800余人次游客参加,他们纷纷通过微信、微博等工具进行报道,自发宣传XX旅游特色、别具一格的旅游产品,既推动了乡村旅游,又增加了旅游企业的收入。

(四)活用媒体吸引八方来客。

图书馆文旅融合篇(2)

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近年来重点建设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库”,通过数字化、影像化等方式,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建设一批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并且具有较高历史、人文、科学价值的数字文化资源。目前,“文化共享工程”联合各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部门建设各类专题数字资源已达780.8TB(截止到2019年)。这些海量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为当今的智慧旅游建设和实施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智慧旅游在数字文化的助力下,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也更具吸引力。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传播效率科技应用打破时空界限,让学习传统文化不再受到地域限制,无论何时何地,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终端看遍大千世界,身临其境,浏览各地美景,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借助海量的数字资源,可以方便、快捷地查阅到所需的知识内容,极大地提升传统文化和旅游信息的传播效率[3]。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字文化的融入是利用创新的服务方式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地方文化的软实力。除此之外,文化软实力也是招商引资的先决条件之一,是盘活地方劳动力、资金、人才等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表现形式更加多元、生动,增加文化旅游的吸引力数字文化的产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图文史料、语音故事、视频讲解、VR场景导览以及景点预约等。这些丰富的数字资源,游客和读者都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大屏等终端便捷获取。丰富的史料故事,便捷的导览功能,沉浸式的全景展示,大大增加了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也有助于为旅游景区提供数字化线上服务的解决方案。提高旅游的人文内涵,引导旅游消费转型数字文化融入当地旅游,适应文旅融合下的新应用形式,可以提高游客旅游中的人文内涵获得感与旅游满意度,解决旅游内容单一、旅游时间较短、游客走马观花等问题,延长游客的驻足时间,提升游客体验感,增加旅游附加值。以数字导游、人文故事、旅游场景等“数字旅游产品+应用终端”的形式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消费转型,推动文化消费,带动本地旅游的经济增长。

公共数字文化应用于智慧旅游的资源内容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着力于资源整合,挖掘更多精品故事。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数字化旅游信息应以当地历史文化为基础,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历史文化内容涵盖面广、种类多,包括名山大川、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红色文化、民族风情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都是丰富场馆、景区人文内涵的基础内容。此外,采集加工当地民间传说、人物故事、历史典故也是扩大景区知名度和吸引游客的主要方式。然而,故事的素材主要在于挖掘现有史料的再创新,如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非遗中心的专题资料、景区的史料等。为了让人文故事更完整、更充实、更精彩,我们还应到民间去寻找、搜集,走进宗祠、访问农户、探访耆老,与“知情人”深入交流。如:中国人民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建馆初期,就寻访了当地多名老人,探访了他们记忆中与中国人民海军成立有关的故事资料,并编写出“采菱木盆”“大辫子姑娘”等多个军民鱼水情的红色故事,为纪念馆的布展、讲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整合分散在各机构的人文资源一直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组织十分关注和重视人文资料的收集,各类文旅讲座、文献资料、影视戏曲、故事音频、文史展览、慕课、微视频、口述历史、老照片以及专题访谈等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分散在史志办、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及社团协会等部门的珍贵人文资料就有很多,并且大多进行了初步的数字化加工。我们要注重收集分散的人文资源,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以此来丰富旅游平台的内容,让“沉睡”在各部门的文旅资源的“活”起来。充分利用公共数字文化中已有的地方资源充分利用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联合各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部门建设的地方文化公开课、历史文献数据库、红色故事专题库或地方非遗专题库等各类数字资源,这些都非常适合当地智慧旅游建设的内容。要加快转化与合理化应用数字资源产品,更好、更快地融入地方智慧旅游建设。在公共数字文化的助力下,让数字文化资源为当地的智能旅游提供资源共享服务,减少资源建设的反复浪费。

公共数字文化应用于智慧旅游的主要产品类型

借助产品化手段提升资源的使用价值,按内容和资源类型编辑开发出内容丰富、使用便捷的资源产品。数字文旅的产品形式多样,如:地方人文数据库、语音故事、视频资源及VR场景导览等。人文数据库产品近年来,公共数字文化依托各地公共图书馆联合建设地方特色资源库,收集、整理的地方民俗、特产、传统技艺及饮食等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这些地方特色资源库也可以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补充虚拟文化旅游资源。例如,浙江图书馆建设的“风景浙江”旅游库将每个市县(区)的旅游景点、特色民风民俗、名优特产和名人名家等内容都包含其中[4]。视频资源产品通过深度挖掘和精心策划拍摄制作的地方文旅视频等资源产品,并以精美的画面、丰富的内容,让观众关注并深入了解地方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是各地文化旅游推介的重要方式。由各地方公共图书馆参与建设的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中,有着许多优秀的地方文旅专题精品视频,如:国家公共文化云上展示的《重庆古镇》和《丝路宁夏》等地方文旅专题片,均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点击量达到十几万次。数字语音产品相关工作人员从地方文献、布展资料、人文故事中挖掘资源内容,通过专业的语音讲解,建设语音数据库,并分类展示。游客可以边走边听,了解景点特色、听取相关的人文故事,增添旅游的乐趣。视力不好的老年人或盲人也可以记借助语音资源产品来获取更多的旅游信息。数字语音还可以作为导游进行讲解的辅助工具,这样就可以缓解领队压力,还有利于提升讲解质量,更便于优化景区管理。如:携程推出的语音讲解产品,不仅可以实现对应景点的地图导览和语音讲解,还能结合GPS+微定位技术进行实时定位,最终实现走到哪里便可以听到哪里。VR全景资源产品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以下简称VR)技术可以让消费者真切地体验到在虚拟现实系统中移动、任意观看,1CULTUREINDUSTRY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冲击力较强,能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VR全景资源产品在景点实景和场馆展览介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借助全景拍摄与后期合成技术,打造线上真实环境,使用户不再受限于简单的屏幕尺寸,再结合语音导览功能,多元化展示景点信息,毫无偏差地还原线下交互感。江苏公共文化云平台上的“全景展厅”充分运用VR技术,展示了37个省内知名展览馆、纪念馆的全景场馆展示和全景展览,打造云展览新模式,给观众很强的真实感、现场感的文化空间观看体验。

公共数字文化产品在智慧旅游中的推广与应用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在旅游中的应用,最终以市场为目的,展示建设成果,激活数字资源价值,丰富旅游市场的人文内涵。数字文化资源产品如何完整、便捷地展示给广大游客,则需要进行平台推广和终端应用。开发自己的线上推广平台近年来,各文化旅游场馆纷纷开发建设了自己的网站、微信公众号、APP、微博以及小程序等主流应用平台,展示各地特色的数字文旅产品,有着很好的线上推广效果。其中,“微信小程序”应用是目前最便捷的平台推广渠道之一,小程序里的内容可以在微信内被便捷地获取和传播,并具有较好的使用体验。游客无需安装相关软件,通过扫描二维码便可直接浏览产品内容。当前,国内许多知名的旅游景点,如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西安的大雁塔及大明宫等等,都开发了小程序应用,有着自己的“人工智能导游”服务。游客通过手机扫码的方式,就可以获取相对应的景点信息,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和喜爱[5]。利用公共文化云平台推广据相关统计,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国已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成国家省、市、县、区、镇、村6级网络,地市级以上的平台已经搭建完成。公共数字文化云平台已建成1个国家云平台和33个省级云平台,大多地市级也启动了文化云平台的开发。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各地文旅部门正积极承担起整个区域的文化旅游宣传的重任,为全域旅游提供助力,提升了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江苏为例,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江苏旅游网、江苏公共文化云平台,共同服务于地方各文化旅游场馆的旅游推介、活动宣传及场馆预约等线上推广工作。寻求知名网络平台的合作推广地方文化旅游景点应该积极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网络平台达成深入合作。如利用有声故事资源与高德、百度等数字地图平台合作,为自驾游的游客介绍当地的相关旅游信息;也可以与类似携程、途牛、驴妈妈等大众旅游服务公司合作,让旅游信息通过大众平台在更大的范围加以推广。建设多元的终端应用,特别是移动终端的开发数字产品的应用终端的种类丰富,具体包括移动端、PC端、一体机触控端、平板电脑端以及景区智能设备等。我们要立足于各种终端的多元应用需求,利用大小屏联动优势,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场景服务。随着5G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在文旅产业,5G智慧旅游正掀起热潮。“一部手机打天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习惯于在手机端完成一次旅游消费的完整闭环,新技术正在被人们广泛运用。产品的移动端应用正成为重要的终端应用,在建设数字文化产品时,更应注重精细化、碎片化、个性化、移动化提取与开发,为手机(移动)端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资源与更加方便快捷的使用功能,从而达到对各类文化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推动数字文化高质量发展,是文化和旅游部当前重点推进的战略部署,加快数字文旅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是时展的需求,也是扩大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更是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文旅消费的新热点、新途径。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我们应积极推动数字文化和数字旅游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各类文旅场馆中丰富的特色馆藏,梳理、挖掘、开发出更多、更好的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以此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席建超.从“深度结合”到“全域融合”——《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文化和旅游”解读[N]中国文化报.2018-4-7(1).

[2]拥抱科技,文旅行业发力线上服务:文旅魅力,“云”端绽放-人民网[EB/OL].[2020-3-6].

[3]周笑盈,魏大威.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与特征[J].数字图书馆论坛,2020(08):29-35.

图书馆文旅融合篇(3)

2体验经济概述

美国经济学家Cohen和Pine在著名的《体验经济》一书中,称体验经济为:“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使消费者参与其中,引起其胸臆间的热烈反响,并且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令其难以忘怀的经历的活动。”[4]体验经济已经逐渐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种社会主导经济形态。在体验经济时代,企业以商品和服务为载体,强调参与性和融入性,使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产生体力、情感、精神等方面的满足,获取一次完美的体验经历。体验经济已经成为满足人们更高需求层次的一种全新经济形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推崇体验项目,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发体验性较强的产品。旅游本身就具有天然的体验属性,本身就是一种体验经济,旅游活动的开展满足人们求新、求异、求奇、求美、求知的心理,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展开。在体验经济的大环境下,笔者以图书馆为载体,尝试寻找体验经济与旅游发展的新的契合点。

3图书馆旅游及体验化释义

图书馆旅游是一种探索性的,以图书馆资源要素为载体的新兴旅游项目,是图书馆功能的延伸和旅游业的扩展。图书馆旅游是依赖于丰富的图书馆书籍资源、文化景观资源、环境氛围资源等要素发展起来,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各种知识信息和满足休闲需要的文化旅游活动。体验就是运用五官去综合感受外部世界,进而由表及里体悟事物内在意蕴,并达到心灵共鸣的过程,图书馆旅游具有明显的体验性质。阅读图书时,书本飘出的气味、触摸书页时的质感,翻动书本时的窸窣之声,都直接作用人的眼、鼻、手、耳等各种感觉器官。同时身处幽雅清静的图书馆环境中,感受浓厚的文化气息,体验惬意的休闲氛围,所有这些都会对人的知觉———心理体系产生微妙而重大的影响。综合Cohen和Pine已有研究,根据旅游者参与的主动性与投入性程度,文章将图书馆体验旅游划分成4种类型[5]:

3.1知识教育

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积累了丰富而珍贵的文献资料,涉及古籍名著、天文地理、人文百科等,基本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和传播文化信息。大量文献资料可以成为重要的游览对象,在旅行中沾点书卷气,品味知识的乐趣,也是图书馆旅游的基础功能。图书馆拥有充足的旅游信息资源,可以为广大旅游者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使旅游者了解大量的区域文化和旅游知识,是旅游者深度体验旅游目的地文化的重要途径。

3.2消遣娱乐

在当前休闲时代,图书馆不再囿于传统的知识传播功能,供社会成员娱乐消遣俨然成为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和发展趋势。其拥有众多的休闲文献、多样的娱乐设施、闲适的环境氛围,已经成为人们首选的休闲娱乐场所。图书馆建有高档的电子阅览室、影音室、展览厅等供人们进行网上冲浪、影视欣赏、对弈等,同时广泛开展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使游客身心愉悦,度过难忘时光。

3.3逃逸放松

身处在经济高度发达与物质供给充裕的城市中,人们承受着事业与家庭的双重压力,物欲泛滥、急功近利、人情冷漠、尔虞我诈等现代社会弊病,让越来越多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迷茫与空虚。人们都希望有机会逃离喧嚣纷扰的环境,寻找一处安静的港湾,来获取心灵的一丝慰藉和暂时的精神解脱。而图书馆———这片都市文化沙漠中的天然绿洲,可以使人们在相对安静的阅读环境中,舒缓内心的紧张之弦,体验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寻求心灵休憩的精神家园。[6]

3.4审美猎奇

图书馆不仅给人以知识启迪,更带给人美的享受,使游客流连忘返。许多图书馆建筑规模宏大,文化底蕴深厚,极具个性与奇特美,往往成为当地的地标式建筑,能够符合广大旅游者的审美需要,具有较强的市场号召力。吸引旅游者的还有图书馆优美的内外环境,包括图书馆周围别致的景观,秀美的生态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图书馆内外环境与图书馆建筑本身构成了独特和谐的整体之美,使游客获得巨大的美感体验。四种体验类型都从互动参与的视角上赋予了图书馆旅游产品特殊的价值内涵,从投入和参与等两个维度来看,四种图书馆体验旅游类型带给游客不同程度的切身感受,四种体验类型的重合部分,是“甜蜜地带”,是游客最佳体验区域(如图所示)。

4图书馆旅游体验开发思路

4.1凸显参与性,设计多元化休闲活动

图书馆应跳出传统的客源视野和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方法与途径,依托多元化休闲活动的开展,使旅游者主动融入其中,实现图书馆的功能嬗变。图书馆要充分了解旅游者的不同需求,运用高科技手段,以声、光、电配合的创新形式展现书籍、图片和实物,调动其各种感觉器官,形成良性互动,给游客带来全新的感受。图书馆可结合自身特点,以开拓旅游市场为前提,利用丰富的馆藏与设备优势,经常举办一些学术研讨会、音乐会、书画艺术鉴赏、名家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休闲活动,以及利用会展厅、报告厅、小剧场、会议室等场所设施举行各种具有较高旅游吸引力的主题会展活动,争取较大范围的市场覆盖,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图书馆旅游开发还可以结合旅游产品开发规律和游客需求,从体验的角度,设计出专业性较强的旅游活动。可以使游客参与到图书馆组织的工作实践中,做一次图书馆员,按照图书的采编、借、还、上架等业务流程亲自操作,在参与中亲身体验图书馆工作的乐趣。

4.2挖掘内涵,多角度展示地方文化

图书馆应当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利用特色书籍资源,增强市场影响力。重点挖掘地方文献资源,发挥窗口作用,宣传本地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加深广大读者、外来旅游者对地方历史文脉、民俗风情的认识,既可以增强民众的地域自豪感和文化素质,也可以提升旅游者游览过程的满意度。图书馆需要重视现有馆藏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对已有文献资源进行深加工和整理后,生成二次或三次文献。这些文献通过介绍旅游地的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建筑等各方面的地方文化知识,形成文献资源与本地资源的良性互动,促进旅游者对当地文化的深入接触与理解。图书馆还可以采用大众媒体、宣传栏与宣传网页、建立旅游特色数据库、举办地方文化讲座等方式,大力推荐当地名胜古迹、历史人物、风味特产、交通住宿设施以及网上虚拟实景旅游等,并定期更新内容,成为外地游客了解本土文化的窗口,促进旅游活动的深入与可持续发展。[7]

4.3注重氛围营造,加强场馆环境建设

图书馆是地域文化、地方特色的生动体现,要用地方文化特色营造出一种新环境,使游客进入图书馆便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形成强大的感染力。建筑造型在突出个性设计和文化品味的同时,风格应与周围环境和城市特色相协调。图书馆环境整体要符合大众审美需求,讲究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室内装饰和陈设应造型新颖、色彩调和,要巧妙设计,灵活布局,如在阅览室内放置精致小工艺品,走廊上悬挂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大厅内制作寓意深刻的浮雕。在不影响读者查阅文献资料的同时,考虑在图书馆内增建一些旅游服务设施,如音乐茶座、咖啡厅、时尚餐厅等,提升图书馆的休闲服务功能。总之,图书馆要营造出既有现代气息、又具文化韵味,宁静舒适、高雅和谐的阅读环境氛围,让人在赏心悦目之余放飞心灵,度过无拘无束的休闲时光。与美丽的白云雁水为伴的大连图书馆,塞那河畔的法国密特朗图书馆,都力求营造出一种清新优雅、轻松悠闲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来访者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到环境的亲和力,收到陶冶情操、养心怡性的功效。

4.4转变思想观念,提升休闲服务水平

图书馆旅游活动就是要使人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和精神享受,并从中学习知识、促进沟通、放松娱乐、丰富个性、体验人生和焕发审美情操。其宗旨之一即“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因此,图书馆旅游休闲服务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原则,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图书馆软环境建设。首先要解决观念更新问题,植入旅游服务思想,树立起全新的现代服务理念,尽快实现从“以书为主体”的服务向“以人为主体”的服务方式的转变。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区别游客差异化需求,指导游客利用图书馆阅读休闲,在图书馆休闲文化中品味人生。培训一批既精通图书馆业务又熟悉当地旅游资源的导游员或讲解员,以馆藏旅游信息文献为依据,为游客介绍本地旅游特色,及解答旅游相关问题,充当本地旅游的形象大使和宣传窗口。作为图书馆员要适应新形势,注重礼貌礼仪,展开微笑服务,加强与游客的情感交流,使游客在图书馆中既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又感受到服务的无处不在。图书馆开展旅游休闲服务,仅有休闲舒适的环境是远远不够的,要在服务态度和服务方法上下工夫,只有服务与环境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游客满意度才会最高,图书馆旅游活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4.5重视产业延伸,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虽然只是一种物质存在,但承载着文化传播及情感交流的功能。精美的旅游商品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一定程度上是展示旅游目的地形象和价值的旅游体验物化象征,游客的购物过程也是其了解当地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方式。图书馆在购物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通过挖掘图书馆具有文物史料价值或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加上文化创意,可以设计成极具历史、纪念和实用价值的特色旅游商品,既满足了顾客的体验需求和购买欲望,也延伸了图书馆旅游产品链条。我国图书馆界早就有类似的成功尝试,如西北大学图书馆将其馆藏的唐卷子本予以影印,呈卷轴形式,包装美观典雅,成为该馆品位高雅的旅游商品和公关礼品。[8]

4.6发挥资源优势,推出主题旅游产品

图书馆文旅融合篇(4)

【正文】

2020年文化和旅游局工作总结

1.高质量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

2020年,重点完善提升15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和图书馆文化馆分馆、664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2个贫困村文化设施,打造了73个村级图书馆文化馆服务点。新建3处城市书房和10处城市书吧,目前全区共有7处城市书房,与区图书馆一卡通用,方便读者就近借阅。大力进行创建宣传,在报纸、电视、广播及新媒体平台,进行深度报道,形成宣传声势;在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以及主要街道、商超、车站、机场、宾馆、酒店、银行等场所,设置宣传标语,形成人人了解创建、参与创建的良好局面。深化城市文化内涵,全区先后重点建设了19个红色文化展馆、打造了29个“文登学”文化展馆,命名了12处红色主题公园。

2.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不断提高

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加大走访调研和群众文化活动力度,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2020年,培训基层文化管理员、文艺骨干5批次,送戏下乡活动遍及每个村,每村至少5场演出,公益电影放映7233场次,各类公益文艺辅导上万场次,文艺爱好者利用自家闲置场所改建“文化活动点”超过500个,全区形成部门带动城乡文化联动、民间剧团覆盖各片区、小文艺队覆盖各村居的多层次文化活动阵地。2020年上半年威海市文体生活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文登区排名第二;11月份,威海市公共文化建设的满意度暗访评估中,文登区排名第一。

3.精品旅游有序健康发展

梳理全区文旅资源,发掘了167个有特色、有故事的优质景观和历史遗迹,推出慈口观、顾家、梧桐庵、六度寺等10个主题民宿及一批网红打卡地;利用3年时间,打造18个精品旅游特色村,今年,慈口观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制定自驾旅游整体规划,培育文化体验游、红色教育游、康体养生游、乡村民宿游等融合业态,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10月,新增天福山红色旅游景区和威海回龙山李龙文化民俗园2个3A级旅游景区。在威海市政协组织的精品旅游视察中,文登区在8个市区中排名第四,取得历年最好成绩。

4.激活文化旅游消费市场

全面落实上级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为9家旅行社退保证金84万元,为3035家文化体育、住宿餐饮、旅游娱乐等企业减免税费4520万元。加强线上线下节会的营销推介,从第二季度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后开始,坚持月月有节庆,举办了蒲公英文化节、樱桃节、金鸡菊文化节、西洋参文化节等,线上助力文登特产销售,实现“富民”产业与精品旅游的深度融合。5月—10月广泛组织商户参加威海市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整个活动期间,参与项目7个,交易笔数1490笔。提振冬季旅游市场,自12月1日至明年2月底,开展A级景区免门票惠民活动。

5.文旅项目集中落地

全区新上了15个文旅产业项目,其中,启动续建呼雷汤温泉,郁竹苑田园综合体、莲花城田园综合体、新农创春分小镇、听风观海文化旅游项目等精品旅游项目已有部分设施投入使用。“双包双促”有效落实,全局78名干部包促文旅企业,重点帮促解决问题35件,受到企业的好评。

6.改革创新工作不断推进

(1)行业精准扶贫经验为国际旅游减贫事业提供参考。2020年,区文旅局推荐的米山镇西山后村生态旅游开发扶贫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100”,是威海市唯一被收录的案例。

(2)文登音乐厅启动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工作,这是省委制度创新的重点任务,全年上演了11场精品剧目,“花小钱、看大戏”的惠民举措,深得观众好评。

(3)文登图书馆荣获威海地区唯一的省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试点单位”。

图书馆文旅融合篇(5)

二、博物馆旅游与旅游文化创意的关系

博物馆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者的喜爱,是一种非常值得研究和发展的旅游资源。不断的促进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是可以更好保护和继承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还可以帮助博物馆走出经营的困局,才可以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博物馆旅游与文化的相互融合

博物馆相对于其他的观光游览的景点来讲是一种相对高品位的旅游地点。博物馆征集陈列着代表着自然和人类文化的实物场所,可以说博物馆代表着一种文化,是对于一个民族和地区文化的浓缩,这种强烈的文化集中性就赋予了博物馆较强的吸引力,成为了一种高品位的旅游地点,可以说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文化灵魂。我们知道博物馆和旅游业有着一样的服务群体的,基本上都是学习和教育娱乐为主的文化群体。主要就是想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这样就使得旅游与博物馆文化传承有了结合的契机。而且重要的是文化性可以说是是博物馆和旅游的共同点。旅游的核心就是文化,可以说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博物馆旅游就非常适合这点,博物馆的文化性是旅游和文化传播的共性,是博物馆旅游和文化创意体系相互融合的连结点。我们可以知道博物馆是涵盖各种的文化形态,包含着民俗文化或是民族文化在内的我国多种文化形态,文化含金量非常高的旅游资源。是一种高品质的文化旅游,博物馆旅游还可以对非文化旅游进行补充。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基础设施,是一种非常具有民族和城市特色的旅游地点。

(二)博物馆旅游是旅游文化创意产业

博物馆旅游可以说是一种博物馆文化的延续,是以博物馆文化衍生物为主要对象,主要就是通过资金和技术将博物馆的文化优势合理的转化为旅游产品,是非常吸引游客参观游览的额,在假日休闲或是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各种旅游活动中是有着很大的优势的。因此,博物馆旅游就是博物馆文化的传承和延伸。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就是可以更好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力,还可以通过结合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不断地创造出高端的旅游产品。博物馆旅游可以说是文化、经济、技术相互融合的旅游产业。是有着不同寻常的渗透性和辐射力的新兴的产业。这才可以真正的体现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三、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体系开发创新

(一)加强科技投入,进行精心设计

博物馆旅游资源的整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开发和创新的时候应该积极开办各种特色的展览,进行展览和陈列是可以很好的发挥出博物馆文化的关键和重点。因此,在进行展览和陈列的过程中是可以很好的结合高科技信息技术,这样可以更加生动的向游客展示展览以及陈列的主题内容,达到非常好的说明效果。博物馆旅游还可以完善自己的策展团队,这样才可以更加完善的制定出陈列的大纲。目前在很多的博物馆旅游的讲解过程中已经将科技应用到博物馆旅游过程中,经历多媒体二维图像,目前运用最多的就是三维技术,不断的结合信息技术才是以后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博物馆在进行展示文物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新技术进行文物的360度全面展示,当然对于展柜的照明效果和温度湿度都是要有着良好的控制。还博物馆的展示过程中各种数字屏幕和电子书等是可以方便游客更加全面的掌握和了解文物信息。此外,现在的博物馆还可以加强对虚拟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的将消失或者是损坏的文物科学还原,在观赏的过程游客能真实感受文物和情况。还可以利用定位眼镜或是头盔这样的辅助工具,帮助游客身临其境的穿行在场景的模型中。

图书馆文旅融合篇(6)

我相信在每一个爱读书的人心中,都有着“在特定场所阅读纸质书籍”的阅读情结,图书馆搬进酒店的基础也就这样被打牢了,也有很多酒店并不是设置了一整座“图书馆”,而是另辟蹊径,想到了以“图书馆”为主题,试图修葺一个充满古典韵味的图书角来吸引客人在这里休息,感受阅读带来的感官愉悦感。虽然现在无从考证究竟是哪家品牌最先想到这个点子,但在酒吧或者行政酒廊放上几本杂志或者闲书早已成为传统,就让我们来看一下目前都有哪些“书香”酒店?

苏州托尼洛?兰博基尼书苑酒店时尚与传统相交的诗意生活

苏州托尼洛・兰博基尼书苑酒店,在本质上因传统而诞生,却注定为时尚、超越而存在!坐落于美丽的金鸡湖畔,是意大利托尼洛・兰博基尼家族在中国境内首家授权经营的精品酒店。在建筑与空间的设计上结合了苏州园林和传统苏式风格,赋予了酒店东方之美、兼具意大利高贵的血统,以低调、私密、奢华融入江南特有的人文底蕴为基调,体现苏州人文雅集高端聚会、宴客社交的场所特色。

酒店以书文化为主题,结合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建筑为一体,体现了人文舒适,时尚超前的生活品位。共拥有92间尊贵客房,经典、练达的客房有着独特的设计,其中“书苑式”套房最是特色,典藏丰富书籍,包罗中外名著、时尚信息,足让住店宾客博古览胜、领略苏式风雅和文人世家的风流。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酒店一层专属有一间“天香书屋”供客人读书,喝茶。每间客房都设置了书屋,古香古色的大书架陈设其间,且每个门牌的造型都是一本书,在酒店里客人可以得到想要的任何书籍、杂志、雪茄、巧克力、威士忌、葡萄酒、Spa和其他乐趣。

上海明天广场JW万豪酒店世界最高楼层图书馆

从客房坐电梯至59楼,然后徒步台阶登上60层世界最高图书馆,心情非常激动,因为这不仅是一项中国人创造的吉斯尼记录,更因为是一种文化发展的标志,酒店管理的哲学由简单的物质享受上升到了精神享受。由此我们自由旅行者和商务性房客的传统理念也开始发生动摇,完美的物质和精神统一已经是必须的。

这里的图书馆很雅致高贵,行政客房的客人可以插卡进入,是私谈的好地方,里面更是收藏了很多中国经典书籍。很多人一进来便爱上了这里。图书馆给了我们继续奋斗的勇气,更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酒店管理的真谛。图书馆中还有一条秘密通道,穿过这条通道的平台上能够拍下上海市中心的全景图,不过这条密道只有少数“高人”才知道哦。

青岛怡堡酒店古典怀旧图书馆

怡堡位于德国总督府旧址,著名的青岛迎宾馆内,始建于1903年,酒店内德国威廉时代建筑风格,堪称建筑史奇葩,近30000平方米植被郁郁葱葱,是国内难得一见的德国古典庭院式酒店珍品。酒店建成后,、、邓小平等国家多位领导人下榻于此,酒店最值得称道之处是其艺术气质,设计师游走在古朴与时尚之间,在保持了以往古朴风格的同时,充分融入时尚元素。随处可见的真品精美画作搭配简洁的墙面涂鸦,处处充满温情与主人的体贴,让旅者的心灵在沉静的空间中得以短暂休憩,令人仿佛置身艺术世界。

傍晚在落地窗外的露天阳台驻足远眺小鱼山灯火辉映,心思不经意间随风飘远,一个人安静地嚼着文字,身心浸染了怡人的书香,配以精致的西式点心,恍然置身于欧洲小镇,沉醉不知归路。酒店内的图书馆位于绿堡一侧,藏书十分丰富,享受着青岛的宜人海风,读上一本书,那片刻的幸福好像就能马上拥抱在怀的感觉。依偎在床边的沙发上,心灵的旅行慢慢开始,再点上一杯饮品,尽情享受阅读带来的灵魂愉悦。咖啡的浓郁混合着书香,音乐隐约传来,让你不自觉就沉寂下来。

香港港岛英迪格酒店可以交换读物的图书馆

谁能想到,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地处腹地的这家酒店却有一间图书馆。在酒店的二楼,舒适、宽敞和现代化的环境,藏有多种本地和中国文化的图书和电影供客人选择,在这样一个宁静的空间享受阅读的乐趣,仿佛远离咫尺之隔的繁忙湾仔自成空间体系,又将湾仔的个性与活力表露无遗。

这里整体设计风格中更是湾仔历史和文化的缩影,住客可透过细节,去欣赏所在地的邻里文化,当中包括了人手剪裁而成的马赛克壁画,本地原创、揉合新旧湾仔元素的挂画等,这些设计巧妙又富有艺术性的房间,让住客体验到湾仔的地区色彩。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提供图书交换服务,让世界各地的客人带同自己的读物换取馆藏,实行知识与文化的交流。港岛英迪格酒店将世界各地的读物聚集在图书馆中,在这里,时尚与历史相碰撞,让所有入住酒店的人都能在感受香港本土文化的同时,发现更多不同文化的交融。

杭州曦轩酒店6000册藏书的阶梯式图书馆

酒店的大堂里/镶嵌着一个攀沿阶梯而上的图书馆/像一个天井/书本错落地放在墙上/沙发很宽松/找一处靠中心的位置躺下来/手中拿着自己带来的书/书名叫《欲爱书》/好像是写给那个被思念的人/更像是诚实坚定地为自己记录心事/那一句话打动了我:你年轻健康的身体,美丽如山,也美丽如水。身体的美和文字的美,牵引着我的心,一瞬间,欲望停止了。也许没有一种爱能代替孤独的意义。啊,孤独的意义。一个在陌生酒店里辗转难眠的人,想了解孤独的意义。

这是一位旅客为曦轩酒店图书馆做的诗,相信每一个看到这间超级图书馆的人都不能压制内心的冲动,要大书特书一下这个占据了酒店1-3层空间的开放型图书室。一脚踏进去的时候,有一种摄人心魄的美,阳光透过透明穹顶洒向空间的每一个角落,整体结构上让人感觉赏心悦目。满目的图书摆在木质书架上,绕了酒店中庭一圈又一圈,从国学到欧美名著、从近代到古体、诗词歌赋、小说杂谈,甚至还有大量工具书,酒店从世界各地搜集而来的这6000多册藏书,不乏孤本善本。你可以抱一堆书,坐在沙发上静静阅览,空间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第二个阅读者会打扰到你。在这个优雅的环境中,一边听音乐,一边读美文,置身于一个人的书房,感觉美妙无比……

海外最具特色的图书馆酒店推荐

NO.1德国・古茨酒店

这家2006年开业的酒店,甫一出世即成为德国书迷竞相谈论的热点。酒店位于德国梅克伦堡,酒店内四处皆是书,房间里、走廊里,大小不一的书房,拥有独立藏书的冥想室内满满当当全是书。可以说,整个酒店就是一个书的海洋。它最吸引书迷的地方是谁也不清楚其中究竟收藏了哪些书。这所悠久的历史建筑原属于一个庄园主,藏书众多,最早的图书出版于1833年。而且,这些书完全没有进行过任何形式的分门别类,它们被主人随兴地摆放。而今,古茨酒店内的藏书量达8万余册。

那么,你想成为古茨酒店的客人吗?方法很简单,而且无需花费一分钱。你只要随身带上两本书,种类不限,内容不限,你就能在图书酒店里尽兴地看书啦!不过,当你离开酒店时,你只能携一本你的书回家,因为按照不成文的店规,另外一本已经成为古茨酒店的最新藏书了。

NO.2泰国・苏梅图书馆酒店

这间成功融合了现代设计和自然本性的前卫时尚酒店,其主题围绕着“人们喜欢在旅途中阅读”去建设。酒店主人Kasetharm Sornsong在构建酒店雏形时就希望,游客们可以在图书馆发现度假的幸福。于是,图书自然成为酒店的主题,你可以看到,无论在树下、草坪中、长凳上、泳池边都有许多白色的瓷人或趴或卧,做看书状点缀着周围的环境。图书馆全部由玻璃搭建而成,空间纯净,大落地窗设计让看书的人随时感受苏梅岛海风轻拂。整个酒店共有26间客房,每一个房间都有一个特别的空间在以最盛情的姿态邀请你坐下来静心阅读。房间由一楼的套房和二楼的海景房组合而成,客房都以页面(Page)来命名,趣味十足。

图书馆文旅融合篇(7)

【正文】

一、2020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成立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责任科室担主责的责任体系。公共文化旅游场所坚持安全有序开放,落实预约限时消费、错峰实名入场等要求,避免人群聚集。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指南要求,引导并监督消费者加强个人防护。针对疫情冲击,为100家文旅企业拨付“真金白银”444余万元,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状态。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惠及38家旅行社,暂退总金额576万。减免业务暂停期间责任险保费,为所有旅行社共节省保费10万元,助力企业共渡难关。加快培育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网络培训等服务型平台企业,已开展线上公益讲座9场,线上传统文化公益活动207场。

(二)融合互通抓好文旅“三区创建”

1.聚焦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动文化惠民。一是加大创建示范区宣传力度。7月,印制1万个宣传购物袋、3万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宣传单页,广泛发放,提升创区知晓率。二是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完成80个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基层服务点建设,实现与市、区图书馆及城市书房通借通还,在文化馆基层服务点举办文艺小分队送戏活动,丰富基层服务点文化生活。结合基层服务点建设,提高农家书屋使用效率,广泛发动农家书屋管理员、阅读爱好者参与“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我局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2020“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之“我爱阅读100天”活动中进入“全国百强”。三是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7月底,举办第30届广场纳凉晚会启动仪式,在幸福门广场举办专场演出5场,各镇、街以辖区文化广场为阵地,举办纳凉晚会20余场。7月,启动环翠区文艺小分队进基层送演出活动,完成送演出88场,超出计划8场。文化馆、图书馆尼山书院开展名师公益讲座、蓓蕾艺术培训、名师公益讲堂、国学春秋季公益课程、国学冬令营、国学夏令营、传统文化进社区和学校等线上、线下公益培训和公益讲座546场。四是做好示范区验收迎评工作。对照最新的创建标准,逐条整理创建示范区成果档案。召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动员会议,各成员单位、各镇街分管负责人参会,部署验收迎评工作重点。抽调人员成立8个检查组,到8个镇、街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反馈给相关镇、街,抓紧时间整改到位,确保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验收。

2.聚焦验收省级文化消费示范区,促进消费活力。发动涵盖旅游、影视、文创产品、文化体验等100多家文旅企业入驻“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云服务平台”,累计发放文化惠民消费季优惠券11批次171万元。为抗击疫情对文旅经济的负面影响,特针对环翠区景区发放两期景区定向消费券,共计15万元,有效提升景区购票率,增加了客流量。启动新威附路、栖霞街、生肖街、北山街、半月湾、万达广场、恒大海上帝景等7处特色产业街区建设,打造市中心“商旅、商文、商娱、商体”相融合的消费集聚区。今年新增区级非遗项目11个,总数达到39个,有5个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造了威高民俗邨非遗产业园,并采用“互联网+非遗资源”等模式衍生创意设计,非遗产业正在朝着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成为新的文旅消费热点。

3.聚焦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提高旅游品质。持续推进华夏城和仙姑顶景区提升,里口山4A级景区创建等工作,修建停车场,增设儿童休闲娱乐项目,提升全域旅游配套功能。在旅游产业升级、文化资源开发等方面对张村镇王家疃村进行指导提升,已于8月成功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整合六大样板片区乡村旅游资源,已编制完成8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印制手绘地图5万份。打造旅游监控中心,实现辖区内5家景区监测管理,将辖区监测信号集中接入并与市监控中心互联,推动智慧旅游建设。组织全区30余家精品民宿,于6月22日成立环翠区精品民宿协会,推动民宿产业规范化。对全区民宿资源进行引导与整合,加强民宿规范化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打造环翠精品民宿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在全市精品旅游观摩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精准招商推进文旅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加紧推进了一批文旅项目建设,持续推进47个在建文旅项目,总投资达70多亿元,其中单体投资过亿元的高质量文旅产业项目12个,有华夏城景区提升工程、地中海国际旅游度假村、万达文旅商业综合体、生肖街、栖霞街、天和美术馆、北海艺术园区、轻户外运动小镇等。在加快推进一批文旅项目建成营业的基础上,强化招商引资,新引入一批“大好高优”的文旅项目,推进已签约的国际游艇港和天九通航项目,积极跟进在谈的桃花寨特色商业街区、冰雪四季乐园、野外极限探险、花舞人间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整合资源优势,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提高项目落地效率,争取早签约、早落地、早建设。

(四)凸显特色推广全区文旅资源。一是组织开展了“2020‘好客山东·冬享环翠’贺年会暨环翠文创集市年货会”,40余家商户参加活动。二是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市局举办“2020 ‘环翠献礼 幸福威海’(威海)城市礼物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助推7家企业20余件文创产品进入复评,荣获三等奖、文化创客奖的好成绩,全面助力企业产品提档升级。三是配合市局举办“胶东经济圈文化旅游合作联盟成立大会暨‘5.19’中国旅游日(青岛)主题活动”,组织5家企业代表威海市参加“胶东有礼”文创商品展,展会产品得到了一致好评和热切关注,展会现场成交多单文创产品,其中药石文化与青岛国际会议中心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会议中心的部分厨具、茶具也准备采用该公司的麦饭石产品。四是组织区内10余家非遗项目传承人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系列活动,目前已开展30余场,受益社区(村居)60余个,培育乡村专业人才可达1000余人。五是组织企业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一十百千万”文旅嘉年华——文旅商品进景区活动、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等10余场部级艺术活动,在侨乡美术馆、阳光美术馆、佳润美术馆举办各类展览活动15余场,为艺术家、艺术机构、艺术品宣传搭建平台。六是走进吉呈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半月湾景区、仙姑顶景区和“侨乡号”游轮,开展“小小非遗传承人”系列活动,在佳润文化艺术苑区开展为期12天“薪火相传·画说威海”佳润文化青年美术创作营公益培训活动,引导企业实现研学、写生培训等多栖发展。七是在仙姑顶景区开展“文旅环翠”2020仙姑顶七夕鹊桥交友旅游文化节暨“唱响七夕、情满环翠”威海情歌盛典赛《腾舞中国》威海青少年舞蹈大赛、文旅环翠2020第二届威海市民武术文化节暨环翠区老年体协太极拳业务骨干培训展演、文旅环翠2020仙姑顶第三届才艺大赛“树立文明新风、展示才艺风采”威海仙姑顶盛鼎之赛暨《文旅环翠》威海仙姑顶才艺大赛系列活动,推广宣传我区特色文旅资源。八是在品乐坊商业综合区举办“端午传情 匠心2020”威海环翠文旅消费系列活动,80多家企业参与活动,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统一的展销方式,为消费者营造出一种可逛、可赏、可买的“活动+消费”新消费模式。九是在一战华工纪念馆举办2020环翠文旅名品展,活动发放宣传单页5000多份,20余家企业参与活动。

(五)存在的问题

1.景区功能亟待提升。目前,我区共有A级景区6个,其中5A级1个(华夏城),4A级2个(仙姑顶、海滨侨乡号游轮),3A级3个(伴月湾、里口山、羊亭河)。我区景区除华夏城外,其他景区业态单一且多年不变,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休闲体验需求,旅游形式基本以“上车、下车、观光、拍照”为主,景区消费水平不高。

2.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尤其是旅游酒店和风貌街区方面,辖区内仅有四星级酒店7家(威海卫大厦、蓝天宾馆、海景花园、阳光大厦、塔山宾馆、抱海大酒店、百纳中心大酒店),床位1544个。三星级酒店12家,床位共4790个。缺少大体量、高品质、国际化、品牌化的品牌连锁酒店,没有一家酒店具备承接500人以上会议的能力,旅游承载力低。而且设施老化、性价比低,对游客没有吸引力。现有的东城路美食街、新威附路文创街业态单一、档次较低,无法拉动人气。

3.旅游淡旺季现象亟待改善。我区旅游“夏季热、冬季冷”,“白天热、晚上冷”的现象非常突出。从历年的接待情况看,每年“五一”到“十一”,酒店入住率能达到90%以上,特别是7—8月份,入住率能达到98%以上。11月至来年2月,星级旅游酒店的日均客房出租率仅为20%左右。旅游服务主要集中在日间时段,夜间服务时间短,服务设施少,同时缺少有足够吸引力,特别能够吸引年轻人这个夜间活动主体的夜经济集聚区,留不住过夜游客,导致游客滞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就连市区人气最旺的东城路,夜间消费也超不过十点钟。

4.文创产业亟待提升。除华夏文旅外,我区比较有特色的文创产业项目主要集中在中国油画小镇,虽然初步形成了“三区一线”的发展格局,但是大多数机构还处于初创期,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耀江影视传媒中心虽然已注册影视传媒企业或工作室18家,但也未形成聚集效应。

5.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力度亟待加大。目前我区的双馆建设还在进行中,人均图书数量和人均图书借阅量偏低,部分村居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率不高。

二、“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

(一)文化旅游体制机制创新发展

2019年1月5日,根据《关于威海市环翠区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将区旅游局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入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旅游局更名为区旅游事业发展中心,调整为区文化和旅游局所属副科级事业单位,以新部门名称对外开展工作。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区文化和旅游局按照政治性、稳定性、连续性、探索性和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促进发展的总体要求,狠抓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构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

(二)文化旅游产业指标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区旅游产业实现较快增长,实现旅游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19年底,全区共有规模以上住宿企业共17家(含市管星级旅游饭店6家、区辖星级旅游饭店4家);规模以上餐饮企业共10家(含区辖星级旅游饭店2家);旅行社57家。全区现有文化企业710家(其中规模以上22家),印刷企业67家、书报发行单位56家、数字影院7家、歌舞娱乐与电子游艺场所23家、网吧48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市级18个、区级40个。环翠区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快速壮大,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平稳增长。

(三)文化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我区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大幅增长,高标准建设3个市级公益文化空间、8个区级公益文化空间,所有村居儒学讲堂覆盖率达到100%、有条件的村居历史文化展室覆盖率达到100%。推动文化馆、图书馆新馆及总分馆制建设,共建设80个总分馆制基层服务点,8个镇街共建设了11处城市书房,在全市建成最早、覆盖率最高、数量最多,并实现市、区图书馆及城市书房通借通还,将公共文化服务有效向基层延伸。启动新威附路、栖霞街、生肖街、北山街、半月湾、万达广场、恒大海上帝景等7处特色产业街区建设,打造市中心“商旅、商文、商娱、商体”相融合的消费集聚区。至年末,环翠区有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华夏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部级和省级版权示范单位1家(电子科大(威海)数字出版有限公司),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威海佳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山东昆嵛电视广告有限公司),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华夏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1个(威高民俗文化邨),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个(艺甸园写生基地)。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环翠省级旅游度假区、环翠北海省级旅游度假区)、区属国家AAA级以上旅游景区6家(华夏城、仙姑顶、侨乡号、半月湾、里口山、羊亭河)、省级以上工业旅游示范点9家、省级旅游强镇8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3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8个。全区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四)文化旅游项目业态不断丰富

立足旅游特点,坚持以引进促发展、以环境引客商,充分运用“文化+”“旅游+”的创新动力,引导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商贸、体育、海洋、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旅游与工业融合,打造了宝飞龙钓具、山花地毯等7个省级以上工业旅游示范点,宇王鱼鳞胶原蛋白、九日食品等4种产品获评“礼尚威海”特色旅游商品。围绕旅游与农业融合,建成城郊休闲农业园区16个,发展采摘品种18个,2019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营业收入突破1500万元。围绕旅游与商贸融合,规划建设了威高广场威韩特色商业区,整合提升了老港、海港、威胜等传统韩货商场,九日进出口、韩品在线、大韩家等电商平台投入运营,打造游客来威购买韩货的首选之地。围绕旅游与文化融合,积极探索“文化+旧厂房”模式,新上了艺甸园写生基地、佳润文化创意园区等10个项目。华夏文旅入选全省“文化企业30强”。围绕旅游与体育融合,每年协助举办威海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系列赛事;里口山风景名胜区建成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和全省首条部级登山健身步道,举办了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首届威海国际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活动,打造我市继铁人三项后第二张体育名片。围绕旅游与海洋融合,打造了侨乡号游轮海上观光休闲航线和华夏城神游海洋文化基地;规划建设了10个重点休闲渔业项目,北海旅游开发、钓鱼台山庄、华夏城获批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围绕旅游与健康美丽产业融合,着力打造国际健康美丽产业基地,引进了梨花整形美容等中韩合作医疗机构8个,3家已开业运营,其中美辰口腔是威海市第一家民营二级专科口腔医院。引进了万达文旅商业综合体、地中海国际旅游度假村、恒大御景半岛酒店、北海文化艺术产业园、天和美术馆、希尔顿欢朋酒店等单体投资过亿元的文旅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达70多亿元,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项目建成后将助推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五)文化旅游营销宣传不断加强

创新推出各类营销模式,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潜力,推进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全方位开展文化旅游宣传营销。推出“全域旅游看环翠”“环翠四季游”专题,多角度、全方位宣传环翠文化旅游。拍摄环翠旅游宣传片,印制中英韩俄四语旅游折页,印制环翠乡村旅游攻略、特色菜手册、旅游商品选购指南等宣传品。持续开展庙会、模特大赛、美食品乐荟、文化惠民消费季、民俗旅游文化节、中俄韩国际旅游节、国际海鲜美食节等系列活动,以节会带动旅游。高标准举办5·23国际合唱节、国际油画双年展、全国风景静物油画作品展、青花釉里红作品展、中国美术博士作品展、当代油画名家作品邀请展等高端、大型文化展览活动,有效提升了我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俄罗斯哈巴、布市设立了环翠区文旅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开通了两市直航威海的旅游包机13个,来威旅客突破两千人,为吸引外国游客起到了积极作用。开启“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充分开发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将乡村旅游与电商紧密结合,打造“星旅众享平台”,上线企业70余家,发展平台用户达到4512户,游客浏览量91万次,带动消费百万元以上。加快推进智慧文旅建设,搭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纳入5家景区、6家星级饭店、31家旅行社、9家特色商店,为游客提供一站式、全要素、全产业链服务,实现“一部手机游威海”。发动文旅企业入驻“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云服务平台”,每年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季优惠券150余万元,进一步带动文旅消费活力。持续打造并推进旅游精品线路12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8条,印发宣传手册5万份,融合发展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

(六)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十三五”期间,羊亭河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3A级景区认定,华夏城景区顺利通过国家5A级景区认定,华夏文旅集团获评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入选全球主题公园界“奥斯卡”奖,中国油画小镇全面推进,打造油画特色社区、学校、酒店13处,开展高层次论坛活动130余场次,环翠文旅品牌更加闪亮。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旅游厕所26座、改建厕所4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每年年初与全区60余家旅游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督促A级旅游景区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采取日常检查与重要节点安全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消除,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均督导企业限期整改完毕。进一步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涉及文化和旅游行业投诉,规范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营造文化和旅游安全氛围,组织旅游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活动,督导文旅企业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安全生产宣传口号。实现了文化旅游行业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树立了“健康、安全、秩序、质量”的良好旅游目的地形象。

三、“十四五”期间重点项目

(一)环翠区特色街区建设项目。总投资8.95亿元,打造栖霞街历史文化街区,生肖街特色风貌街区、新威附路特色风貌街区,北山街特色街区等特色街区。

(二)里口山近郊休闲样板片区。总投资30亿元,张村镇域以里口山风景名胜区为建设重点,规划面积69平方公里,重点构建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乡村游、亲子游、体育赛事、文化挖掘、产业培植于一体的全域旅游区;羊亭镇域重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三)环翠区中国油画小镇。总投资30亿元,打造“一线三区”格局,“一线”就是31.5公里的环海路,“三区”就是益海路艺术核心区、北海油画产业区、半月湾创作休闲区,同时发展壮大写生创作、展览展会、交易流通、教育培训、关联产业、文化旅游等六大产业。

(四)环翠区ClubMed地中海国际风情小镇。总投资20亿元,位于环翠区孙家疃街道环海路以西山东老村地块,占地约245亩,项目分为阳光海岸、养心谷、林溪谷、悦泉谷、林语谷、地中海俱乐部六大功能板块。

(五)华夏城景区产业提升项目。总投资25.5亿元、占地3020亩,重点实施生态修复、生态文明基地、威海民俗文化馆等9个项目,争取利用3年以内的时间,打造一个集生态培训、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于一体的华夏文旅威海国际生态度假区。

(六)望岛综合商业集群。总投资160亿,一期利用三角地块打造恒大商业中心,主要建设五星级酒店、影城、商业街、写字楼等;二期打造威海万达城市综合体;三期打造富力商业中心。

(七)环翠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总投资7.5亿元,位于环翠区羊亭镇海峰路路北,海利达路西侧,总建筑面积11.59万平方米。

四、2021年工作思路

(一)重点工作

1.聚焦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高旅游品质。在成功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基础上进一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围绕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秩序与安全、资源与环境、品牌影响、创新示范等8个方面继续完善我区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材料准备工作,按照创建标准及要求,在全域全景图、旅游道路标识、游客服务等方面进行基础设施提升打造,编制环翠旅游攻略,通过发放宣传易拉宝、摆放道旗等方式进一步营造创建氛围,丰富得分细节,争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功。

2.聚焦5·23歌咏会,打造文旅品牌。为进一步擦亮“歌咏之乡”文艺品牌,以此契机推动我区国际性合唱艺术事业发展,以合唱音乐为纽带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力推介中国合唱音乐文化,拟于2021年5月在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举办2021中国(威海)国际合唱节暨环翠区第48届5?23歌咏会。计划进行开幕式、专场音乐会、中俄韩三国合唱音乐会、全国合唱团比赛展演(分中老年组和青年组)、走基层惠民演出、合唱指挥大师班、闭幕式等活动。通过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宣传报道,营造活动的热烈氛围,成功打造集合唱领域专业示范、推广合唱优秀作品的展示平台和中外文化交流、国际友谊建设的文艺集汇地。

3.聚焦提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巩固惠民成果。一是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建设。两馆都要按国家一级馆的要求打造。二是用好用活农家书屋。按照“百姓点单、按需制单”的要求,对79个农家书屋进行图书更新。将图书馆总分馆制基层服务点与农家书屋工作相结合,定期进行图书流通,增加图书的可读性,提高基层服务点和农家书屋使用效能。三是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组织实施一村一年五场戏工作,开展第48届5·23歌咏会、第31届广场纳凉晚会、环翠区文艺小分队送演出等品牌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四是推进综合文化站社会化运营。积极配合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区委宣传部,做好镇、街综合文化站服务项目社会化运营工作,引导、支持各类文化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综合文化站运营管理、文艺骨干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解决基层专业人员不足、服务效能不高等突出问题。

(二)常规工作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夯实高品质发展基础。积极对接市文旅局及行业商会、协会、专业招商机构等资源,多渠道开展精准招商和文化旅游推介活动,争取年内落地更多优质项目;强化跟踪服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对在建的栖霞街、恒大海上帝景特色街区、地中海国际风情小镇、轻户外运动小镇、恒大御景半岛酒店、温德姆酒店、华夏城景区产业提升项目、环翠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项目,积极主动对接,做好跟踪服务;对签约的国际游艇港和天九通航项目、在谈的桃花寨特色商业街区、冰雪四季乐园、野外极限探险和花舞人间田园综合体项目,加大服务力度,争取早日落地。

2.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积极服务文旅企业。年底做好政策兑现,大力开展调研,深入走访一批文旅企业,根据需要修订完善我区2021年文化和旅游产业扶持政策,走访一批文旅重点企业发放和解读,指导推动相关工作开展,确保政策精准发力。

图书馆文旅融合篇(8)

[中图分类号] G25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4-0159-02

地方文化是指某一具体地域内在其历史长河中所沉积的其独有的自然特产与人文风俗。也就是平常我们所提到的地方特色文化。[1]其是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具有地方代表性、文化特异性、区域影响性、文化传播性等特点,主要以各种具有地方区域特质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说和历史上重要的人和事、山川名胜、风土民俗、地方特色产品为表现形式的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很多所谓的“本地人”对自己生活的地区的特色文化可谓是知之甚少,“外地人”大多数也仅仅是通过网络媒体或旅游观光的形式,对某一地方和地区的文化有所认识,但对其文化产生的具体状态、形成过程和因素,与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几乎无从探究和了解。因此,从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角度出发,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更加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作为担负着保存文献、 传递信息、 开展社会教育、 传播先进文化的地方高校图书馆来说[2],对于融入地方文化,发掘抢救、搜集整理、馆藏传播地区内的特色文化就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一、高校图书馆融入地方文化的必要性

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是大多数学生的就业主渠道,这是由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决定的,所以高校图书馆也必然要引入关于地方文化方面的书籍来满足学生的素质提升,以便在学生面向地方就业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处于地县级城市,更有很多高校处于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州内,它们的共性特点是区位优势较弱、交通信息相对闭塞,因而对于培养面向地方建设的大学生而言,高校图书馆是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主要途径,可以使学生更快速地适应社会,快速地实现就业。

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高校图书馆蕴藏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其藏书系统完整,整体学科比较齐全,信息含量较高,可以很好地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文化需求。[3]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走出家门,到中国的各地去旅游,欣赏名山大川、地域民俗。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越来越多地得到政府和高校及科研机构的重视,大量的科研立项和论文著作得以发表,其资料的翻阅都可以在高校图书馆得以实现。高校图书馆是科研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中,一些文科专业如服装艺术设计、少数民族艺术、民俗学、民族经济发展史等大量的学习资料,都需要学生去图书馆翻阅。

满足地方文化建设的需要。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型高校毕业生是目前很多高等学校的目标定位,所以,高校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的“人才库”,融集着研究地方区域和文化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都具有基本的科研能力,具备为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服务的能力。高校图书馆可以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文化传播公司、旅游团队等提供文化建设的帮助和服务,还可以通过对社会读者开放的形式,展示地区文化、风俗地貌,为地方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努力办出特色才能彰显其地位和价值,古今中外,每一个博物馆、图书馆都以各自拥有这样那样的“镇馆之宝”而骄傲和自豪。图书馆作为科研和教学的主阵地,必然要求“大而全,多而精”,但很多高校图书馆因为校史较短所致文化积淀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经费投入及地域偏僻等条件的限制,导致图书馆文献资料没有什么特色。因此,高校应当在本区域的特色文化上下功夫,建立和挖掘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进行地方文化的横纵向课题研究、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使得各自高校的图书馆馆藏具有本地区内独一无二或者说是最丰富、最全面的文化特色研究资料,具有明显的馆藏优势,将高校图书馆打造成在本地区、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学研究、情报信息中心。

二、高校图书馆融入地方文化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人员配备不科学、不专业

高校图书馆作为服务部门,很大程度上,需要更专业的图书馆学等专业的人员来进行管理和维护,但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由于种种原因,非专业工作人员占很大一部分,主要有几种情况:1.学校为吸收和引进人才,将配偶的工作解决在图书馆。2.原有从业人员因专业优势不明显,“被安置”在图书馆。3.高校机构调整,资源整合,所谓的“二线人员”正常调配到图书馆。4.一些民办高校为节约人力资源成本,临时聘用“临时工”。合理的、科学的人员配备,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更好地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在高校图书馆融入地方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更需要做好配套设施服务。如地方文化图书资料展示,地方文化下乡宣传,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开放的配套服务等都需要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持。因此高校图书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力求专业化、科学化,对馆藏内的地方文献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各类读者提供文献检索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的对社会的开放度不够

高校图书馆是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场所,但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依然是对内开放,在面向社会读者开放和阅览的具体落实上“任重道远”。很多国内的高校图书馆在对社会读者开放的过程中,会因为管理人员不够、受众人群太广、资料不够等理由使得图书馆只能对内开放。即便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办理对外开放的业务也大多对开馆时间,会员办理等行限制。如何调整管理模式,提高对社会开放的制度落实,也是高校图书馆作为宣传地方文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4]

(三)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经费不足

高校图书馆在自身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地方文化的管理和宣传保护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比如要建立地方的族群文化博物馆,虽然有专门的科研人员进行“田野”调研,但作为成果研究后的管理和保护,对外文化战略宣传则一般都需要图书馆来保持正常的运行和管理,这无疑会增加经费的开支和预算,虽然可以申请国家立项经费建设,但更多的还是需要自己去建设和解决。一些地方高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经费建设上就显得更捉襟见肘了。

(四)高校图书馆文化资源共享不顺畅

高校图书馆建设中很多纸制资料和文献,很难取得网络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的电子图书阅览很多情况下也都是使用各自的内网,而运行单独的管理系统才能实现在线阅读。因此,在地方文化资源的搜集、整理、加工、阅览、宣传等方面,高校图书馆很难实现资源的共享,高校图书馆融入地方文化困难重重。

三、高校图书馆融入地方文化的策略

(一)建设特色文化馆藏室,创建展示地方文化的平台

高校图书馆要办出特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努力创建地方特色馆藏室。高校图书馆运用自身科研力量强的优势,可组织校内相关科研人员开展田野调研和文献资料馆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教学中加大与地方文化结合的力度,增加课程的实习实训在地方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上的力度,建立特色教学,为建立特色图书馆建设提供客观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的同时,以产教结合的方式加大横向科研课题的建设力度,加强校企合作,为建设特色文化馆藏室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吸收各种项目资金,争取更多地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企业的支持,使特色馆藏室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的窗口和平台。

(二)积极开展地方文化交流活动

高校图书馆融入地方文化,对内可以通过图书、画报、地方文化长廊、地方文化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入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中去;对外与地方政府联合举办特色文化节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依托特色馆藏室独特优势,举办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和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馆讲学,扩大地方文化在高校所在城市、地区的文化宣传力度和影响力。这样,以期使高校图书馆逐步成为地方文化的交流中心和学术阵地。

[ 注 释 ]

[1] 彭立婷.高校图书馆与地方文化建设刍议[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3).

图书馆文旅融合篇(9)

近些年博物馆文化旅游的发展势头是比较良好的,引起博物馆旅游学者的重视。从博物馆旅游的理论层面深入的对博物馆与旅游的关系进行剖析,才可以深刻的认识和解决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体系交互发展中的问题。

二、博物馆旅游与旅游文化创意的关系

博物馆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者的喜爱,是一种非常值得研究和发展的旅游资源。不断的促进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是可以更好保护和继承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还可以帮助博物馆走出经营的困局,才可以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博物馆旅游与文化的相互融合

博物馆相对于其他的观光游览的景点来讲是一种相对高品位的旅游地点。博物馆征集陈列着代表着自然和人类文化的实物场所,可以说博物馆代表着一种文化,是对于一个民族和地区文化的浓缩,这种强烈的文化集中性就赋予了博物馆较强的吸引力,成为了一种高品位的旅游地点,可以说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文化灵魂。我们知道博物馆和旅游业有着一样的服务群体的,基本上都是学习和教育娱乐为主的文化群体。主要就是想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这样就使得旅游与博物馆文化传承有了结合的契机。而且重要的是文化性可以说是是博物馆和旅游的共同点。旅游的核心就是文化,可以说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博物馆旅游就非常适合这点,博物馆的文化性是旅游和文化传播的共性,是博物馆旅游和文化创意体系相互融合的连结点。我们可以知道博物馆是涵盖各种的文化形态,包含着民俗文化或是民族文化在内的我国多种文化形态,文化含金量非常高的旅游资源。是一种高品质的文化旅游,博物馆旅游还可以对非文化旅游进行补充。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基础设施,是一种非常具有民族和城市特色的旅游地点。

(二)博物馆旅游是旅游文化创意产业

博物馆旅游可以说是一种博物馆文化的延续,是以博物馆文化衍生物为主要对象,主要就是通过资金和技术将博物馆的文化优势合理的转化为旅游产品,是非常吸引游客参观游览的额,在假日休闲或是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各种旅游活动中是有着很大的优势的。因此,博物馆旅游就是博物馆文化的传承和延伸。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就是可以更好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力,还可以通过结合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不断地创造出高端的旅游产品。博物馆旅游可以说是文化、经济、技术相互融合的旅游产业。是有着不同寻常的渗透性和辐射力的新兴的产业。这才可以真正的体现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三、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体系开发创新

(一)加强科技投入,进行精心设计

博物馆旅游资源的整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开发和创新的时候应该积极开办各种特色的展览,进行展览和陈列是可以很好的发挥出博物馆文化的关键和重点。因此,在进行展览和陈列的过程中是可以很好的结合高科技信息技术,这样可以更加生动的向游客展示展览以及陈列的主题内容,达到非常好的说明效果。博物馆旅游还可以完善自己的策展团队,这样才可以更加完善的制定出陈列的大纲。目前在很多的博物馆旅游的讲解过程中已经将科技应用到博物馆旅游过程中,经历多媒体二维图像,目前运用最多的就是三维技术,不断的结合信息技术才是以后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博物馆在进行展示文物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新技术进行文物的360度全面展示,当然对于展柜的照明效果和温度湿度都是要有着良好的控制。还博物馆的展示过程中各种数字屏幕和电子书等是可以方便游客更加全面的掌握和了解文物信息。此外,现在的博物馆还可以加强对虚拟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的将消失或者是损坏的文物科学还原,在观赏的过程游客能真实感受文物和情况。还可以利用定位眼镜或是头盔这样的辅助工具,帮助游客身临其境的穿行在场景的模型中。

图书馆文旅融合篇(10)

【正文】

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中期评估自查报告 2020年以来,嘉兴市委市政府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独具特色的抓手,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全面实施“品质嘉兴”提升工程,狠抓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着力将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成为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中最具辨识度的“金名片”。

一、以“品质嘉兴”为引领,有序推进项目开展

(一)做好“红色”文章。一是重点推进南湖旅游区建设项目。南湖革命纪念馆中轴线及周边风貌整治工程、南湖周边风貌提升工程被列入“品质嘉兴”大会战,共包含15个项目。重点实施南湖旅游区湖滨区域改造提升工程,将于2021年6月底前建成集国际交流、文化体验、红色教育、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南湖新天地”。南湖景区免费开放被列入2020年嘉兴市民生实事工程,自7月1日已全面实施。二是精心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实施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工程,共计7个项目,深入挖掘沿线历史人文资源,重现“一大路”历史场景。目前老火车站等4个项目已开工,力争明年6月底前完成。三是优化红色旅游经典产品。推出《嘉兴红色旅游》2.0版宣传册,将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点)从42个点拓展至70个点,并进一步完善了“首创之旅”“奋斗之旅”“奉献之旅”3大主题12条精品游线。

(二)做好“运河”文章。一是有序推进“九水连心”工程,包括大运河文化公园(嘉兴段)建设、运河文化长廊三塔片区开发建设以及文杉大运河文化活力区、水上巴士、水上旅游等11个项目。二是全力打造古运河旅游专线,不断引进重大投资项目,如:伟光汇通集团投资106亿元在王江泾镇嘉兴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嘉兴市闻川运河古城项目;濮院古镇有机更新项目持续推进,核心区块总投资达71亿元;嘉城集团与开元旅业集团共同开发运营芦席汇历史街区。三是继续发挥大运河联盟作用。因受疫情影响,大运河美术馆联盟及剧场联盟交流活动受到一定影响,但嘉兴大剧院积极发挥剧场联盟成员作用,就行业自救等进行沟通交流,演出活动正逐步恢复中;嘉兴美术馆积极策划大运河国际漫画双年展大运河沿线巡展等美术馆交流活动。

(三)做好“文化复兴”文章。一是出台《禾城文化复兴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打造禾城文化复兴六大片区,力争“一年成形、三年成景、五年成势”。二是抓好嘉兴曝书亭、海盐西涧草堂和海宁衍芬草堂提升工作,目前嘉兴曝书亭、海盐西涧草堂和海宁衍芬草堂整修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对周边环境及内部陈列进行提升。三是精心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着力推进乌镇国际戏剧小镇建设。着手启动乌镇镇城市设计规划,稳步推进乌镇数字文化音乐基地等项目建设,并做好第八届乌镇戏剧节暂停举办善后工作。做好蚕桑文化之旅、年味江南之旅等精品旅游体验项目基础工作,扎实推进“百县千碗?嘉肴百碗”,开展特色美食体验(示范)店、旗舰店评定工作。四是创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嘉兴市图书馆融合南湖区图书馆明伦堂和鸳湖书院,打造“图书馆+书院”模式,着力推进传统书院国学教育重点基地创建,并开展了一系列传统文化活动。

二、新冠疫情按下文化交流“暂停键”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国家“带病”重启则可能延长全球战疫时间线。疫情常态化对文化和旅游交流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不少精品旅游线路、演出交流活动进入停摆状态,如:第八届乌镇戏剧节暂定延期至2021年举办;“上海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红色之旅精品线路中部分红色研学活动无法如期开展等。

三、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为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谋篇布局

一是全面谋划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加强统筹安排,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作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在重大改革、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政策中厚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理念,紧扣红色旅游标杆城市、马家浜考古遗址公园、大运河文化带小镇集群建设等重要抓手,全面打造具有嘉兴特色的文旅“金名片”。

上一篇: 网站安全论文 下一篇: 督导组工作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