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23 15:28:59

市政工程管理论文

市政工程管理论文篇(1)

作为工程项目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操作者,人在工程质量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人员的工作能力、责任心等素质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德国的一项调査研究数据表明,75%~90%的质量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1]。可见,管理好人员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人员的组织分配工作,并依据各自的责任目标进行分级管理及岗位教育,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及质量责任意识,从而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市政工程项目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首先要将项目目标进行分解,明确个体的分工,确实做到“责任到人”,并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而管理人员自己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协调能力,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

1.2材料因素

材料是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没有材料,工程就无法进行,而没有好的材料,工程的质量就得不到保障。通常情况下,市政工程建设所用材料品种少,数量大,因而材料对于市政工程的整体性能来说影响尤为明显。但是现实中,由于原材料在施工成本中占到60%左右,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增加效益,就会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产生质量问题[2]。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相关人员在材料的采购、验收、保管、使用方面都应把好关。相关人员应该根据工程用量及施工条件估摸工程进度,从而确定材料采购时间以及采购量,既要保证施工所需,又要尽可能避免材料过度存货;在所购材料的验收环节,一定要把好数量关和质量关,做好记录;登记之后按照各种材料的性能进行分类保管,避免损坏;施工中既要杜绝偷工减料,也要避免铺张浪费,要在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前提下,获取经济效益。

1.3设备因素

设备作为市政工程的施工工具,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效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工程的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工程开工前,相关技术人员应该依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包括施工条件、施工员文化程度、资金等,选用先进机械设备,在确保工程安全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工程效率,节约人力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使用机械设备前,一定要对操作员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同时,还要普及设备的日常保养及维修常识,并分配专人进行管理,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1.4方法因素

市政工程建设“方法”指的是整个施工周期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流程,工程检测手段和组织措施等。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先进的施工工艺、恰当有效的施工组织都是好质量、高效率工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依据工程实际条件及施工目标,结合技术、管理、工艺、经济等因素予以综合分析,力求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3]。先进工艺及科学技术则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如搅拌沥青。传统施工中多采用热拌沥青,超高温状态下,既污染环境又伤害身体,如果采用温拌技术,节能的同时还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1.5环境因素

制约市政工程施工的环境因素众多,包括自然环境、技术环境、体制环境、政治环境等。市政工程施工受天气状况影响较大,冷冻、暴晒、雨雪等都会影响工程施工,如在混凝土道路路面工程施工中,就必须做好防雨、防冻、防晒等工作,当气温达到0℃甚至0℃以下时,必须对路面采取必要的保温保护措施,而当气温过高时,则必须采取遮挡和适时养护手段。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新科技的应用程度都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以及经济效益。而施工单位的管理方式以及体制结构等关系到施工质量的结果和效率,不合理的体制结构势必会阻碍工程顺利施工,而体制障碍的消除必然会推进工程的管理水平。此外,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政府行为等外政治环境也对工程的顺利施工及技术投资等有着一定的影响。

2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方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施工单位自身资质不足还是认为工程比较小,把从其他地方找来的施工组织设计稍作修改就算完成任务,不根据图纸及实际情况编制,照搬照抄,针对性较差[4]。有些工程甚至存在违法分包和转包现象,给工程安全带来很多隐患。有的承包方在施工过程中人员、技术等投入不够,严重影响着工程进度。有的施工方着眼于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施工设备投入不足,原料上偷工减料,并疏于对技术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仅降低了工程效率,而且隐藏着许多安全隐患。

2.2监理方质量监督不到位

监理本来是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控制的,事实上,有些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存在着严重失误,他们有的监理员自身专业素养不高,并没有相应的工作能力;有的监理员贪一己之利,出于小恩小惠,对质量监督力度不够;有的监理员长期和施工方打交道,碍于面子,对工程质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种种行为使得监理工作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

2.3业主管理不到位

业主身份、背景相差很大,有的业主自身综合素质较高,但是片面追求工期,造成工程质量低下。他们认为由于市政工程投资多为财政拨款,政府承担着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同时还有相关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自己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障碍清除协调动作迟缓,并忽视了对工程质量的管理。还有的业主本身就缺乏行业管理资质,专业能力与管理协调能力低下,盲目指挥,造成工程进度迟缓甚至不必要的返工。

3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对策建议

3.1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是多个环节共同牵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及速度,就必须整顿规范相应的市场秩序。首先政府要加强对所有工程从业人员的安全宣传与教育工作。由于工程涉及人员众多,并且有不少临时工,他们文化程度不高而且日常干活较为松散,要想由政府部门集中起来对其进行培训较为困难,因此对工程安全意识的灌输以及施工技术的培训,要分层一级一级进行培训,这个培训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多次反复教育。其次,要完善招标制度。在招标过程中,要确实做到过程公开化、公平化、专业化,必要时可以由业主对施工方、监理方、材料采购源进行分开招标,而不是一切交由承包方负责。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实行政企分开制,法人全权负责制。有关部门对申报单位以及工程都要进行严格审查,看其是否具备相关资质以及开工条件。质监部门对工程要进行全程监督和不定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果造成工程事故的,要对事故原因进行严查,并依据事故程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治。

3.2强化责任意识

市政工程施工要切实做到保质保量、高效节能,就需要各方参与者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努力。从工程招标、原料采购、保管和使用、施工到验收,明确责任,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在工程招标阶段,相关部门要严格审查投标单位施工资质、以往工程状况以及图纸设计,从源头把好工程质量关。施工单位在中标之后要由专人进行原料市场的调查,查验所选供货商的经营证件,有条件的可以抽取所需材料送交工程监理部门与质监部门进行检测,确认合格后签订供货合同。在采购过程中,承包商应派专人按照所签合同进行材料品名、数量、规格、质量的验收与登记,施工中所领取材料均需要工程负责人进行签名登记,如果出现数量、规格方面的差错,将作为第一责任人接受调查。施工中也要实行领导负责制,可以是分段负责,也可以是分类负责,而在后期的工程验收中,要严格审核施工单位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等,认真评估工程质量状况并建档管理。

3.3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优化施工组织就是要依据工程特征和目标,从现有条件出发,整合各种资源等生产要素,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动员项目部员工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因为项目部员工长期在施工现场,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体会更深。施工单位要以扎实的专业理论与丰富的管理经验为依据,结合员工的施工实践,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对施工条件、工期、资金、人员等因素的分析,制定出最优方案。

市政工程管理论文篇(2)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也是保证人们正常生活的前提,一般来说,市政施工要求比其他的施工要求都要高因此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对市政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市政建设的效率。

一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原则

要想保证市政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首先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全过程进行管理,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手段来进行管理工作。(2)其次还需要遵循标准性的原则,所谓标准性是指在市政建设必须要按照相关的准则和标准来执行,并参照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施工。(3)最后市政建设还需要遵循经济性的原则,经济性的原则是在市政建设的过程中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控制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市政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施工技术管理不规范

当前我国时市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施工管理不规范,这是阻碍我国市政建设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市政建设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市政建设在管理上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同时相关的管理机构对市政建设的管理不到位,在管理过程中管理工作不当,这样市政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很多质量方面的问题,加之市政建设工程本身施工困难、施工周期长等特点,更加加大了市政建设的难度。

2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比较落后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也呈倍数的增长,在市政施工单位中由于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难以建立统一的市政施工标准,甚至还有些企业没有相应的施工资格,这样更保证不了市政施工的质量。这样市政工程在投入施工以后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市政建设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果施工人员还是墨守常规,不懂得使用新技术,积极进行技术的交流工作,那么我国的市政建设之路将停滞不前。

3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当前我国市政建设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加之我国的市政建设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因此当务之急我们首先需要更新管理制度,并且合理分配市政建设过程中的角色,使市政建设过程中每个人员权责明确。同时还应该加强安全管理的作用,安全管理里工作是市政建设的重点理应受到重视,但是我国目前的市政安全管理现状就是政府和相关的单位由于缺乏安全理念,没有给与市政安全管理足够的重视,因此我国的市政施工过程中频频出现问题。

三提高市政工程各阶段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对策

1做好施工前技术管理工作

如何提高我国市政工程各阶段的施工技术我们需要参照几种方法来实现:首先是在市政施工之前就应该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施工计划是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规划,在施工计划中还应该设计到施工材料,以及施工管理制度。然后是施工之前需要企业完善施工的管理制度,施工管理制度是施工的重点,在施工管理制度中应该充分体现出施工工作的重难点,深入分析施工实际中存在的管理问题,采用先进技术,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全责,确保施工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规则,对施工的现场状况进行勘察,并对勘察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记录,同时还需要微施工计划设置好变更制度,这样在施工过程中若出现突况,就就可以及时对施工计划进行变更,可以确保施工计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加强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

我们严格按照施工流程来进行在市政施工,施工的过程应该组织相关的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定期进行沟通,施工人员和单位不能各自为政。无论施工工作中进行到任何步骤都需要严格参照施工流程来进行,随着施工工作的不断展开,对施工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当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避免会出现施工图纸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相矛盾的地方,施工人员就需要参照施工的具体情况来修改图纸,完善施工计划,确保施工工程高效进行。同时还需要记录人员做好施工现场的记录工作,针对施工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准确记录,方便后期查看。对于建筑施工中的材料还需要定期检查,监督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并对施工过程中的出现的突况也需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这样就为工程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3竣工阶段施工技术管理

市政工程竣工之前需要对施工的情况进行检查工作,对工程施工中的各项治安比偶进行严格检查,尽量减少施工误差。等到检查完成之后还需要对整个施工情况进行总结,将施工中的详细情况和相关资料进行对比,总结施工中的不足,为以后的施工的工作提供依据。最后还需要完成施工的交档工作,将施工公告称的相关资料移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查和备份工作。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的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市政建设具有规模大、周期长、资金量大等特点,而且市政建设也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就需要我们给与市政建设过程足够的重视,确保市政工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章毅 单位: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工程承包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童鑫刚.深度探讨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2(07):255-256.

市政工程管理论文篇(3)

(2)影响市政工程施工的因素较多,不确定性大。由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项目,易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像原材料价格、周边社会关系等都是影响其施工的重要因素。同时,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本身的不确定性也是造成施工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3)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目标高,要求严格,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市政桥梁道路与城市形象以及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工期较为紧张,冬季施工费用比较多。

(4)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正处于转型阶段。在我国绝大部分的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由项目将劳务队和自有机械设备、自供材料组织起来进行施工,专业性相对较弱。同时劳务队伍素质不高,项目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管理劳务队。

(5)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范围较广,其中包括:确定施工任务,签订承包合同;做好市政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做好施工中必须的准备工作;依据施工计划,综合施工,并协调好施工过程;合理利用已有的空间,做好施工现场的平面管理,以保证施工条件的完整;最后,需要组织工程,对市政工程进行验收。

2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步骤

2.1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2.1.1技术交底和图纸复核进场后,需要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参与方为业主、设计代表、承包人。这个过程的主要内容为:对关键控制点进行现场交底、标记,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

2.1.2施工测量放样完成交底后,需要组织测量人员、现场监理工程师对现场导线点及水准点、各种控制点进行复核、固定;复测横断面,增设临时水准点,加密导线点,并将遗失的标桩在公司规定的时间内上报监理驻地办以求尽快解决并重新放样、固定。

2.1.3标准试验及原材料检验在采购材料时,需要重点检查材料的出厂证、检验证以及合格证,确保材料的安全性。对于自采材料的检查,需通过监理工程师进行取样,然后送至指定的试验室进行检查。待试验合格之后,提供相应的试验报告及开工报告,经过批准后方可备料。

2.1.4开工报告认真查看设计文件以及与工程相关的资料,对施工沿线情况有一个彻底的了解,在制定出施工组织方案。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开始拟定开工报告。最终由监理工程师批审批。

2.1.5临时设施等项目部进驻工地,就可以得到驻地用电和施工用电的具体数值,通过地方供电系统,架设临时电力线。为保证施工中的供电正常,此过程中可以另配备功率充足的发电机组;配备几台灵活易移动小型的发电机,能够移动电源,给一些离电源较远的构造物供电。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需要对所需的用水量作出预估,协调好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临时布设用水管道,提供施工用水以及生活用水。

2.1.6驻地建设根据施工场地的平面图,在施工路段的起止桩号位置搭设彩门,彩门宽度以路幅宽度为准。在施工驻地的过程中,需要将工作区、宿舍、医务室、工作棚、仓库与贮料场等空间合理划分,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1.7施工过程质量管理为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公司需要完善质量以及安全保证体系,同时采取相关的措施,严格控制好每一道工序。

2.2施工阶段的管理

2.2.1质量管理必须保证进场材料符合施工要求,施工操作也必须按照施工的规范进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以按设计图纸施工,这样能够保证操作的科学性。此过程中需要践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工程起监督作用。采取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实施奖惩制度,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需要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给施工单位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及时处理施工中的问题。

2.2.2进度管理为保证施工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需要召开一些会议,讨论工程进展的问题。要对施工中的人、材、机进行一个全面的检查,观察是否进行。一旦发现问题,则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同时定期进度表,监督施工。

2.2.3合同管理监督合同管理应是双向的,首先,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期限,完成工程任务;接着,业主单位需要履行合同,支付相应的资金。

2.2.4信息管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整理好有关的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合理运用;此过程中,还需要扩总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进展情况,以便随时向上级汇报工程进展、传达上级口令。

3施工过程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

(1)在施工现场,由于管理不当,存在着许多威胁施工安全的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操作人员不细心,态度不端正,不按规定办事;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食堂卫生管理不合格;现场安全员的工作没有履行应尽的责任。

(2)忽视了用电安全防护措施的重要性。一些工作人员未能掌握准确的用点知识,对施工用电有关规范标准的理解不全面。在工地上,也没有安排专业的电工监管,施工现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整个施工过程没有配备一套完整的管理措施,施工管理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在对材料进行采购时,材料员没有认真对材料采购量做出规划,容易造成浪费材料的情况。同时,在进行材料存储时,忽视了材料的特性,没有进行分类保管,导致一些材料未投入市政道路桥梁工作就已经发生变质。

3.2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需要成立一个安全小组,它由项目部直接领导。同时,需要制定并且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排项目经理担任小组的组长,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各专业施工队负责人任小组成员,每个作业面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员。这样,每一层的组员都需要签订安全责任书,并遵守安全规范以及小组制定的规章制度,具体履行监督、检查、管理各专业施工队的安全工作。

(2)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用电工作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疏漏任意环节。在进行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时,需要电工的参与。电工操作属于特种作业级别,特种作业由于对操作者本人及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所以,必须通过国家规定的有关部门组织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在取得操作证后方准其独立作业。

市政工程管理论文篇(4)

1.1 污水管道定位和布置理念 

首先,其污水管道需要考虑到当地地块建设的情况,并结合地块的建设方案和规划要求,对污水管道设计的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形特点,确保管道的整体走向符合当地的地形趋势,通常在设计时需要确保顺坡排水,以便确保污水能够通过重力的影响自动排出。此外,在设计规划污水管道的时候,还需要确保规划方案的延展性,在埋深方面留有余地,以便方便市政未来的发展。其次,污水管道需要与建筑物保持一段距离,方便建筑物用户接管排水。需要综合考虑到市政道路下方管线的布置情况,结合管线断面图,合理规划设计污水管道的位置,尽量将管道设计在人行道以及非机动车道下方。再次,针对发达城市以及地下设施较多的地区,可以通过设置地下管廊或者管线隧道等合理布局污水管道。在交通密集以及道路横断面较宽的路段,需要设置复线,方便污水管道的布局。另外,在污水管道竖向布局的时候,需要按照污水管控制点以及埋深的相关规定来设计,其污水控制点需要设计在距出水口最远的位置,并且需要具备一定深度,其流量比较集中。在管道埋深的设计时,针对冻土、车行道下方的污水管道,需要设计的深一点,避免被车压坏[2]。 

1.2 污水管径的设计 

污水管径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到管道的平面布局、当地区域排水量以及地形坡度等内容。并结合管道造价和施工成本,设计出经济实惠的管径和埋深,尽量减少管道施工的成本[3]。在管径设计的时候还需要规范设计好最小坡度、最小流速以及充满度,针对重力污水管道需要根据非满流计算,最大设计充满度如表1所示。污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300mm,相应的最小坡度设计包括:塑料管0.002,其它管0.003。 

表1 最大设计充满度 

2 市政污水管道工程设计实践分析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我国丘陵地区污水管道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其主要以河南某地污水管道设计为例,其中丘陵地区的地形差距较大,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其中陡峭、坑洼地形较多,表土比较浅,污水管道的布置比较复杂。该城市主要是南北走向,其中道路规划的长度约为30m,总长大概为1579.1m,其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其高度相差为50m左右。其道路设计的纵断面如图1所示。在污水管道工程的设计中,污水量标准为350L/(人·d),人口密度标准为355人/hm2。在道路纵坡为6%到7.9%的地段,其污水管的坡度应设计为0.015到0.025之间,污水管道的材质需要使用PVC—U双壁波纹管,管径为500mm,管道流速为2.78-4.36米每秒。另外,这种污水管道的埋深通常为3.5米。如果该道路的纵坡为1.0%-4.0%,其污水管道的坡度就应该设计为5‰到15‰之间,其中管材通常选择使用钢筋混凝土Ⅱ级瓶口管,其管径为600mm,管道的流速为1.7-3.2m/s,其中管道的埋深需要设置为3.5米。如果双壁波纹管粗糙系数为0.01,钢筋混凝土管的粗糙系数就需要设置为0.013。针对居民较多的地方,其检查井的设计间距需要维持在35米到40米之间,其它的需要间隔55米左右。通过对污水管道工程设计进行分析,该地区的污水管道布局比较科学合理,在污水管道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较好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由于该地区是丘陵地区,其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多样,在设计污水管道工程的时候,需要根据其地形的特点进行合理布局,需要根据丘陵地区大致的地势,规划污水管道的走向,以便污水通过重力原因自动排出。同时,需要充分利用丘陵地区的坡度优势,对管径、坡度以及检查井的间距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规划,以便减少施工成本,降低施工难度。 

图1 道路设计纵断面 

市政工程管理论文篇(5)

1.1.1现在很多设计院的管理系统不健全,设计技术方面的组织机构只是表面,有时候会把很多技术因素加到客户身上,这就没有发挥设计工作的理念和作用。1.1.2设计方组织协调落实不好。很多设计方都是守着自己的办公室,安于现状,没有组织参观一些有新理念、新工艺的工程设计。这对于工程设计来讲不是一个好的事情,对于工程的优化、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1.2监理方面的问题

有一些监理单位不能很好的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作风乱、管理差。现在监理公司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出现了以次充好的机构。这样的机构表面上人员、资质到位后,但是内部没有规章制度、没有学习制度内部结构混乱。不能很好的满足工程需要的程度,达不到监督管理的要求。监理人员不能满足要求,有一些监理公司人员少,甚至没有固定人员,临时招聘人员不能很好的尽到职责,派到工地的人员不能满足工程需要的人数,就根本无法监督管理所有的工程项目,不能达到监理工作应达到的要求。

1.3业主方面的问题

建设单位一般比较注重工期的多一些,对于工程质量的管理要弱一些,一般市政工程都是政府投资项目,有很多都要求在某个节日前完工,因此,工期对于业主来讲,就尤为重要。工期成为了政绩考核的一项,他们对工期的关注就要比其他要关注的多,这样的话,加快的工期和有一些项目盲目的缩短工期就会给工程带来工程隐患。业主在选择监理和施工单位时,有些会因为一些别的原因(比如造价较低或人员较熟等)而忽略对监理和施工单位的具体考核。

1.4施工单位方面的问题

施工单位的人员较杂,除了一些大型企业外,很多小企业人员都是东拼西畴的,没有多少专业技术人员,这样就注定人员少的企业承建的项目在质量、工期、安全就要有缺陷,这些方面就不能保证。企业管理方面,企业资质中要求的技术人员有些并不是在施工单位上班的,而还有一些是个人内部承包项目的,企业在管理上就要吃力一些,在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实施上,不能很好的执行,这就造成了工程质量的问题。

二、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改进措施

2.1设计方面

市政工程设计的质量是关系到项目的质量及后期运行的美观及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设计院的设计工作对市政工程建设都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设计院在设计方案出台前,要考虑设计方案的优化,质量通病的预防和特殊材料的选择。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院要进行详细的设计交底、交点。必要的时候,在重点或大型项目时要对项目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现场指导监督。

2.2监理方面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监理从业人员的监督,从人员资质、人数等方面着手,能促进提高监理公司的人员素质和整体水平。监理公司也要对内部加强管理,制定规章制度,稳定监理人员,整顿监理作风,本着“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的监理态度进行工作。树立监理行业在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威信。

2.3业主方面

业主在市政工程中要加强招投标制度的管理,在建设市场开放的今天,在市政工程中出现了很多地方垄断现象,为了更好的对工程进行管理,就要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给好的企业更多的中标机会。要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可靠的管理制度,真正的发挥合同管理的作用。

2.4施工单位方面

首先从内部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培养和引进工程方面的专业人员,以提高人员素质。培养专业的施工队伍,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在制度的建立上,制度的执行上要做到真正的落到实处,这样在以后的招投标和企业的资质上就会有竞争优势,在市场可以占有一席之地,提高了工程项目的质量及各项水平,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

2.5综合管理方面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从工程项目立项、设计、施工、验收的监控和管理,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施工质量的整体情况和重要部位质量状况进行检查,定期监督和临时抽检。可以和建设单位、监理机构联合检查进行控制。现在我国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还不很完善,要把质量检查监督放在工程检查的重要部分。

市政工程管理论文篇(6)

工程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的最基本单元,其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及材料标准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结构安全。因此,对工程材料的控制是工程建设各项控制工作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下面本人就工程材料控制谈一些肤浅体会。

一、影响市政工程质量的因素

1.材料供应无计划、堆放不规范、无标识牌、混堆,加上管理不善,当水泥、钢材等材料产生受潮、变质、锈蚀时,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

2.材料检测不及时,不严格,漏检、错装,使不合格的材料当作合格材料使用,造成不应有的质量隐患。

3.对填筑路基的土质材料缺乏土壤调查,判断失误,采用的CBR值达不到规范要求。

4.施工材料特别是钢筋未按设计图纸的规定要求采购,焊接(搭接)、焊缝不合格也未及时检测控制,极易造成质量事故。z

5.材料半成品构件(如涵管、预制大梁)未及时进行检测就直接安装在构造物上,易造成意想不到的质量事故。

二、市政工程常用的材料性质和检测项目

市政工程常用材料的基本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密实度、吸收率、抗冻性、导热性等)、力学性质(如抗压、抗拉、抗弯、抗剪等强度)和工艺性质。修建市政工程首先要把好材料关,合格优质的材料加上成熟的工艺和熟练的技能,就能确保市政工程质量。对市政工程建设常用的钢材、水泥、砂、碎石、回填土、沥青等,首先要知道材料必检的项目,才能对材料合格与否作出准确的判断,以下列出几种常用材料的必检项目:

a)钢筋原材料:拉力试验、冷弯试验、缩性试验;

b)钢筋焊接(搭接焊):抗拉试验;

c)水泥(常规五大指标):细度、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安定性、强度;

d)砂:级配、含泥量、细度模数;

e)碎石:压碎值、含泥量、针片状含量、级配;

f)回填土料:液塑限试验、击实、GBR试验;

g)沥青(常规三大指标):针人度、软化点和延度。

三、市政工程常用材料检测频率

0.钢筋原材料检测:应以同厂别、同炉号、同规格、同一交货状态、同一进场时间,每60t为一验收批,不足60t时,按一验收批检测,钢筋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各项试验,如有一项不符合钢筋的技术要求,则应取双倍试件(样)进行复检,再有一项不合格,该验收钢筋则判为不合格。不合格的钢筋不得再使用,并要有处理报告,以防止其混入其他批量中。

1.袋装水泥检测:应以同一水泥厂、同标号、同一生产时间、同一进场日期的水泥,200t为一验收批,不足200t时,亦按一验收批检测。

2.散装水泥检测:应以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且同品种、同标号的水泥,以一次进厂(场)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但一批总量不得超过500t。同时,还要注意水泥的有效期(一般为3个月,硅酸盐水泥为1个月),过期必须做复检,连续施工的工程相邻两次水泥试验的时间不应超过其有效期。

3.砂、碎石或卵石检测:应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一进场时间,每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不足400m3或600t时,按一验收批检测。

4.石油沥青检测:以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同一标号,20t为一验收批,不足20t时也要按一验收批检测。

5.路基填筑土压实度检测:根据本合同段的情况,采用灌砂法,当压实层顶面不再有轮迹时,检测频率为2000m3检测8点,不足2000m3时,至少应检测2点。

四、市政工程常用材料现场质量控制措施

1.按施工计划结合施工方法要求,组织各种材料进场,按总体平面布置堆放,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别堆放,并准备好防雨覆盖设施,特别要防止水泥受潮变质和钢筋锈蚀。

2.调查土料场蕴藏数量及开采、运输条件,并对工程主要材料(水泥、钢材、沥青、碎石、砂)进行室内试验,及时出具试验报告,坚持做到用数据说话。

3.对路基土首先应进行土场调查、土壤分类、土壤塑性指数和土壤颗料分析,进行土壤天然含水率、分路段或分层用土的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试验,并确定各种用土的重型击实际准,做好试验路段,拟定好施工技术控制指标。

4.对各类砼构造物中所用的钢筋种类、钢号和直径,应坚持做到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其技术标准符合部颁标准,焊条、预埋件的品种、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5.根据市政工程质量监理要求,坚持做到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使用,不合格的预制构件不准安装,在现场要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及时发现和提出施工中的质量隐患和预防措施要求。

6.对材料或半成品构件(涵管、预制梁、盖板等),订货前要取得供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进行采样试验,验证其质量可靠性。

市政工程管理论文篇(7)

成本管理是衡量一个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因为它决定着一个市政工程施工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性价比高的工程,决定着一个市政工程施工企业能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应当加强成本管理工作。但是,我国目前的成本管理由于种种限制,已经处于落后状态。

一、市政工程成本内容和成本管理构成

市政工程成本同其他生产费用相同,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形式,直接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间接成本指综合费用,指一些临时设施费,工程管理费等其他费用。人工费主要指工人的工资,材料费比重较大,指施工过程中消耗的材料、及其、零件、配件等周转材料的摊销费用。机械费用指施工过程中所用设备和机器的费用。综合费用包括了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费用,例如雨季加班、夜间施工的额外费用和工人的加班费。

具体来说,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还可以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预防成本指为了防止工程施工质量出现偏差和问题而事先采取措施消耗的费用,包括质量规划费、工序控制费、质量培训费等等;鉴定成本指对工程材料、构件、设备等进行质量鉴别所需的费用,包括材料检验费、工序检验费、工程验收评审费等。

要控制市政工程的成本,就要进行工程成本管理,成本管理的构成包括合同方面,技术、质量和安全方面,材料和机械方面以及行政管理和财务方面。市政工程施工企业要根据承包合同和施工图中要求的工程质量、施工进度为一句,做好详细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保证收入增加、支出减少;市政工程施工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规划布置,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严格遵守工程技术规范,执行安全操作程序,减少浪费、节约开支。

二、市政工程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1.施工企业员工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市政工程的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这种不好的现象,各部门都遵循着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原则,只注重自己份内的工作,没有注重团结和集体效益。这样就使那些影响成本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更多,例如质量成本、安全成本、工程成本等。施工企业员工成本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使企业忽视工程成本管理的工作,不考核工程成本,导致成本管理失控,最终导致企业效益的低下。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应当转变员工传统的思维模式,构建员工成本管理的观念,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好成本控制,最终提高经济效益。

2.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

为了缩短工期,市政工程项目一般由几个施工企业共同施工。而项目经理为了节约成本,只配备了最简单的项目人员,使得项目缺乏最基本的内部控制程序。具体表现在成本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材料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核算流于形式、间接费用缺乏控制、机械费用高等问题上。项目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有限,还缺乏经验,同时,由于配备简单,员工往往一岗多职,不能适应成本管理的需要;大多数项目部门在进行材料采购时并没有合理计划,而是盲目采购,导致材料积压、超支等浪费现象;施工过程中,企业并没有比较成本预算和成本核算,简化了成本核算环节,使其成为面上功夫,并没有真正产生作用;管理人员工资、行政管理费用等其他的费用严重超支失控;盲目投资、盲目采购机械、设备管理不到位等使得机械设备完好率低、使用率滴,最终产生很高的机械费用。

3.市政工程成本控制不力

目前,我国市政工程成本控制虽在进行,但是却没有取得好效果,总是出现成本控制不力的情况,具体的表现有控制对象与决策对象不匹配,控制手段落后,受控时间跨度不完整、受控部门范围狭窄、成本控制动态跟踪差等。

三、加强市政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

1.强化施工企业员工成本管理意识

只有树立成本控制观念,最好成本管理工作,才能使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施工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降低成本的无限可能性,在全公司各个部门运用各类措施形成降低成本的格局。同时让每个员工都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将成本控制作为自己的责任,自觉主动的完成成本控制。这样,才能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建立健全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机制

成本管理机制是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建立和晚上了成本控制体系,即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在各个管理层面和施工层面成立成本管理系统,承担相应的成本管理指标的体系。各施工单位必须成立包括工程技术、施工管理、人力资源等成本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各个项目部的成本管理进行指导和考核。各项目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成本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本项目部门的成本管理工作。只有这样不断将项目成本细化、量化,再层层分解到各个管理、施工部门、分解到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各道工序上,才能明确界定每个人成本管理工作的责任和范围,才能让每个人在责任的支配下完成成本管理工作。只有形成了这样一个人人有责可负,事事有人负责的成本控制体系,只有做到指标到人、控制到位的全方位成本控制格局,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让施工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3.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市政工程管理论文篇(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各行各业的准入门槛降低,包括工程建筑行业在内的诸多行业,存在着不够正规,缺少行业监管机构,施工人员流动性大,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鱼目混杂,参差不齐等问题。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难免会发生因施工方和承包商的诚信等原因,造成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责任意识不够强烈等问题,工期一拖再拖,不但在施工过程中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建设,也妨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更为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难以估计的隐患。其次,由于市政工程通常要在城市中心地段施工,要兼顾正常的城市运转,往往导致施工现场嘈杂无章,临时性强,条件艰苦,如果施工方缺少足够的经验,很容易造成工程进度的滞后,甚至发生危害到工人人身安全的重大事故。混乱的管理必然导致工程质量缩水。

1.2施工单位的责任意识薄弱

施工企业尽管在做市政工程,但毕竟要以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为核心,这就与市政工程为人民服务的初衷相违背。个别企业单位为了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另外,一些中小企业自身不具备工程施工的能力,往往将工程项目外包,增加了工程的施工环节,而相应的监管工作并未能跟上。此外,许多施工单位存在着在施工过程中以次充好,或干脆临场撤换已有设计,最终由于施工单位的责任意识薄弱和监管工作不到位导致工程质量大打折扣。由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一两次的得逞和甜头会助长不正规企业的不正之风。1.3监理机构制度完善我国正大力倡导建立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依靠制度的规范化、法律化来减少管理过程中人为的干预和不合理成分。作为社会管理的缩影,市政工程管理同样面临制度有待完善的问题。目前监管单位数量激增,相应的市场规范没有完全形成,迫于市场竞争压力,不少监管单位出现了违规操作现象,本该是工程质量保障的单位,却最先出现问题,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成为了许多不法人员的信条,监管成为了走过场,装样子,这不仅不能保证工程的正常进度,还为工程的质量埋下了巨大隐患。

2加强市政工程管理的可行性方案

2.1增强各方工程质量责任意识

外界监管只能起到强制管理的作用,很难从根本上杜绝市政工程的质量问题。只有企事业单位有很强的工程质量责任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市政工程质量事关所在地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工程所涉及到单位的切身利益,要加强责任意识宣传教育工作,明确各方的职责和权利,做到分工明确,权责分明。首先,施工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企业发展方向,要向着将企业做大做强的方向发展,不可一切只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要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学习,实现自我提高,加强自我应对高难度工程项目的能力。其次,要狠抓工程质量问题的现场监督工作,对于违规违法行为,严惩不贷,绝不姑息,营造出良好的工程施工环境,时刻长鸣施工质量监管的警钟。

2.2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完全依靠企业的责任意识来保证市政工程质量并不现实,外界的强制性监管工作也尤为重要。企业内部的管理是监管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出成效的一步,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监管制度,可以将诸如原材料质量问题、半成品加工问题、技术问题等扼杀在摇篮中,最大限度降低工程质量问题的影响。对于半成品和原材料质量把关,除了要施工方给予重视外,监理单位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能按照规章制度适时见证取样,保证原材料、构配件等的安全可靠,此外,除了常规的检测外,还要不定期的进行抽样检测和施工现场的巡视,一旦发现不合规定的违规操作和质量问题,立刻处理,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2.3加强对监理机构的管理

质量监理机构市场混乱,导致作为监理的单位起不到应有的监理作用,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保证监理机构合法合理运行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实现权力相互制衡,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工程的保质目标。要想让监理机构起到其应有作用,就必须实现监理市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监理机构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必须加强对监理机构的管理和审查,也就是增设第三方机构对施工方、监理机构负责。

市政工程管理论文篇(9)

2施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施工前的主要问题一是施工图纸会审不严格。对于施工图纸进行会审时,对数据、项目、规格不够仔细严格,就难以发现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施工图纸设计与实际不相符合,或是达不到施工规定的要求,就会造成后续施工的困难,从而产生工程变更,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由于市政交通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着道路建设,还有下水道、管网、排水沟等附属工程设施。因为缺乏科学合理地规划,往往只考虑到一种专业的施工而忘记了其他的专业的施工。二是施工场地准备不全面。对市政交通工程施工中所需要的多个工种、专业的综合协调配合的考虑不周全,从而使多个工种施工相互干扰,给后续实际施工造成诸多困难。对施工的组织实施安排不够科学合理,造成施工人员窝工的现象。

2.2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一是施工质量管理不到位。首先,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把关不严。在施工准备中,对材料的审核把关不够严格,导致一些不合格的材料混入到施工现场,严重影响了后续施工,从而带来严重的施工质量隐患。其次,没有严格地实行工序验收制度。当一道工序完成后,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就难以发现存在的施工质量隐患,从而给后续的施工带来诸多困难。没有严格实施全程质量监控机制,往往只是以事后质量控制为主,而忽略了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这样就只能在发现质量问题后才能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再次,没有抓住关键节点进行质量管理。对于市政交通工程中的隐蔽性路基工程,薄弱部位、重要环节等关键性节点,没有实行重点全程监控制度,这就容易造成质量隐患。二是施工成本管理不到位。首先,成本控制观具有片面性。在市政交通工程成本管理中,只是单方面地降低成本,而没有顾忌施工质量的控制,对于施工质量、成本及进度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够到位,从而出现以次充好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返工量的增加,不仅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反而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其次,成本管理机制不健全。有的片面地认为成本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而与其他部门没有多大关系。有的认为成本管理只是管理人员的事情,与普通的施工人员无关。在这样的模式下,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非常淡薄,根本谈不上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对施工材料的使用管理不严格,没有建立严格的限额使用制度,导致材料的浪费问题较大。对于钢筋、水泥的施工材料,因为管理不善而造成钢筋锈蚀、水泥固化等问题,造成了建筑材料资料的浪费。

3加强市政交通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3.1做好施工前准备一是严格会审施工图纸。对于施工图纸,必须组织设计方、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等一起进行集中会审。会审时,要对相关项目、数据、尺寸等进行仔细查看,一旦发现存在问题,就要一起研究解决,并要求设计方重新进行修整,从源头上减少施工变更问题。二是要科学合理规划。针对市政交通工程系统性强的问题,既要考虑到市政交通的主要工程,也要考虑到附属工程。要综合考虑多个工种施工的情况,切实做好科学规划和安排,以免造成多个工种相互影响的问题。三是做好施工场地准备。对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时间等都进行科学安排和周密部署,为顺利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3.2加强施工阶段管理一是加强施工质量管理。首先,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在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中,要对所有进场材料进行严格审核,严格执行质量三检制度,对于水泥还要进行性能检测,一旦发现材料质量问题,就不能使用到施工中去,以免给后续施工造成影响。其次,严格落实工序验收制度。要将质量控制贯穿到工程的全过程中,并将每道工序作为重要节点,通过严格检测验收的,才能继续实施下一道工序。否则,必须立即予以整改到位后,才能继续施工。要创新质量控制机制,实行全程动态化质量管理制度,坚持抓早抓小,以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为主,并以事后质量控制相结合,这样可以尽早尽快地发现问题,将质量隐患发现和处理在萌芽状态。再次,要切实抓住关键节点进行重点管理。对于隐蔽性工程、薄弱部位、重要环节等,要作为质量管理的重点,采取重点全程管理模式,尽可能地减少质量隐患。二是加强施工成本管理。首先,树立全面正确的成本观念。在对市政交通工程成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统筹兼顾,不能一味地只为了降低成本而忽略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其他要求。要坚持质量为先的原则,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降低工程成本,从而使市政交通工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其次,要着力完善成本管理机制。要建立多个部门共同承担的成本管理机制,将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的制度进行系统化建设与完善,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相关部门及每个施工人员的身上,建立奖励与处罚制度,实行绩效考核薪酬制度。对于施工过程中,施工规范、措施得力、质量过硬、节约成本、进度较快的,要予以相应的奖励,对于不严格按照要求而盲目施工,甚至违章施工而造成一定损失的,要予以相应的处罚,其只能享受较低的薪酬待遇。通过施工绩效管理,可以将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可以将施工人员的创造性潜能最大可能地发掘出来,从而为施工质量提供坚强的保证。再次,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在进行施工材料管理过程中,要严格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监管,避免出现大量材料浪费问题。也要做好材料的现场保管,避免因为管理不当而造成材料质量或性能受到严重影响。

市政工程管理论文篇(10)

2变更估价条款的运用

笔者在市政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处理过很多变更估价条款的案例,在案例处理过程中,均会经历从不同意到同意的过程,部分案例处理起来阻力较大。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如不深入分析、理解合同、解释合同,对方只会按最浅层理解处理问题”。所以运用合同变更估价条款应灵活、多分析,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现举2个案例说明变更估价条款的运用。

2.1案例1

某市高架立交桥工程采用固定单价合同,且支架、模板、地面硬化均含在箱梁混凝土的综合单价内。由于线路标高调整,现桥面比招标图纸桥面标高高2m左右,相关人员从施工过程至竣工结算编制,均未体现及说明该问题,认为箱梁混凝土是固定包干,不能调整。笔者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并询问相关事项,提出箱梁混凝土的单价需要调整,应增加箱梁支架因高度变化引起的超高增加费。考虑到原综合单价已包含报价风险,因此在原综合单价不变的情况下,单独计算支架高度变化引起的超高增加费。自问题提出,相关人员、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财政审核均不认可,部分人员持肯定或反对态度,认为应按原箱梁混凝土单价执行,但笔者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提出2条反驳意见:1)该项变更是成立的,各方人员均认可,不存在争议;2)对于合同已有项目的单价是否适用于变更项目的单价,不能简单的从名称相同来判断,原合同中箱梁混凝土的综合单价只适用于箱梁底至地面平均高8m左右,设计变更抬高2m,现箱梁底至地面平均高10m左右,所以原合同中箱梁混凝土的综合单价不适用变更后的单价,其价格应调整。经过漫长的解释和谈判,最终竣工结算审核一致同意上述意见,获得250余万元的变更价款。

2.2案例2

某市轨道交通工程某标段为2个车站、2个盾构区间,采用固定综合单价合同,综合单价采用全费用模式(含规费、税金)。模板、支架、水平运输、垂直运输等措施费用含在混凝土的综合单价内。联络通道的临时钢支撑、防护门、冻结孔施工、冻结施工、积极冻结、维护冻结、停止冻结、充填注浆、解冻、融沉补偿注浆、冻结孔封孔及钢管片处理等费用含在联络通道土体加固的综合单价内。项目实施过程中,车站附属围护结构的支撑由原来的覫609×16mm钢管支撑更改为钢筋混凝土支撑,尺寸为600mm×800mm,混凝土量增加1500m3。原车站主体围护结构第1道支撑也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尺寸为800mm×1000mm。联络通道土体加固采用冷冻法,原设计图纸加固范围为联络通道及泵房边界线外3m,加固体积为1447m3,工程量清单中的加固数量为1430m3。项目实施过程中,业主与设计单位对原加固方案进行优化,修改后的加固方案为联络通道及泵房边界线外2m范围内进行加固,结构内部尺寸范围内不进行加固,变更后的加固体积为759m3。审计与业主代表审核意见:混凝土支撑、冷冻加固的综合单价直接采用工程量清单中已有项目的综合单价,其依据是混凝土支撑、冷冻加固在原工程量清单中已有,不必重新确定单价,应按合同已有的价格执行。笔者不同意该审核意见,并提出反对意见。虽然变更的混凝土支撑、冷冻加固与原合同已有项目的名称相同,但所含的内容有所区别,提出应按“合同只有变更工程类似价格,可参照类似价格变更合同价款”确定,理由及依据如下:1)混凝土支撑、冷冻加固属于合同工程变更定义“a.更改工程有关部分的标高、基线、位置和尺寸”和“d.其他有关工程变更需要的附加工作”的2种情况;另外,合同工程变更定义还约定“因变更导致合同价款的增减费用都由业主承担,延误的工期相应顺延”。所以上述工程变更成立,且费用增减应由主业承担。2)既然工程变更成立,就应按合同变更估价条款处理。混凝土支撑与冷冻加固只有在“合同中已有适用于变更工程的价格”的情况下,才能采取合同已有的价格,但变更的混凝土支撑、冷冻加固与合同中已有项目存在一定区别,即变更项目的综合单价不能采用合同中已有的价格。3)原混凝土支撑尺寸为800mm×1000mm,变更后的混凝土支撑尺寸为600mm×800mm,原混凝土支撑模板含量为2.8m2÷0.8m3=3.5m2/m3,变更后的混凝土支撑模板含量为2.2m2÷0.48m3=4.583m2/m3,每立方米混凝土支撑增加了1.083m2模板的工作内容,变更后混凝土支撑的综合单价应为534.50元/m3(计算公式为:合同中已有的综合单价468.93元/m3+增加含量1.083m2/m3×60.54元/m2模板综合单价)。4)冷冻加固费用由可变费+固定费组成,可变费随工程量增减而调整,固定费用不随工程量增减而调整。冷冻加固的开孔、钻孔、冷却管等与冷冻加固体积基本上成正比;首次充氟费用、氯化钙费用、冷冻机械的电费(一般联络通道土体冷冻的用电量在30万kW•h左右,电费为20~30万元)、冷冻施工演练、防护门、联络通道两侧的临时钢支撑加固(设计参考数量约70t)、拆除钢管片残值等费用不随土体冷冻加固体积变化,相对常规的联络通道施工而言,这些费用属于固定费用(累计约65万元)。原设计图纸冷冻加固范围为联络通道及泵房边界线外3m,冷冻加固体积为1447m3,固定费用摊入冷冻加固的综合单价应为65万元/1447m3=449.21元/m3;设计变更后,冷冻加固范围为联络通道及泵房边界线外2m,冷冻加固体积为759m3,固定费用摊入冷冻加固的综合单价应为65万元/759m3=856.39元/m3,则变更后冷冻加固的综合单价应为1845.26元/m3(计算公式为:合同中已有的综合单价1438.08元/m3+变更后摊销费856.39元/m3-变更前摊销费449.21元/m3)。综上所述,笔者从施工图变更前后的对比分析、施工工艺、综合单价的构成、合同工程变更的定义、变更估价条款解释等方面,阐述了上述变更工程价款调整的依据,最终审计与业主代表均同意了上述意见。

上一篇: 景观文化论文 下一篇: 老人与海鸥教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