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兴趣小组活动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26 07:41:17

篮球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篮球兴趣小组活动总结篇(1)

近几年,篮球已经超越足球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运动,在中学生群体中,篮球的地位十分突出,中学生对篮球运动有着十分积极的参与热情。但是学校中的一小部分同学尤其是女同学对篮球游戏缺乏兴趣,所以加强篮球在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学力度仍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篮球教学激发初中生对篮球的兴趣使大部分学生加入到篮球游戏中来。尤其是在近几年,市教育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体育教育工作并给予大力支持。在其他年级体育教师的全面配合与热情参与下,课题研究在新课程下高中篮球主题化教学模块设计与建构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课题组成员始终坚持“理论探索、课程开发、实践尝试、总结提升”的研究思路,全面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强化研究过程管理,逐步逐层逐项推进,及时总结与反馈,形成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目前,本课题研究已达到预定的研究目标,完成结题报告和结题各项准备工作。在本文对我校初一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分别进行一场正式的篮球分组对抗赛,情况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我们对被选中的两个班进行篮球教学,将这两个班简称为A班与B班。其中A班同学29名,男同学14名,女同学15名,年龄13到15岁,平均年龄在14岁左右。B班同学30名,男同学16名,女同学14名,年龄13到15岁,平均年龄在14岁左右。从年龄分部来年,这两个班级在篮球教学实验中十分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给A班发放篮球并且设置篮筐等相关篮球设施,让A班29名同学自由活动,不给予任何的教学管理,完全自由进行篮球游戏。对B班30名同学进行分组,让他们进行篮球对抗,对抗项目包括快速运球、精准投篮、迅速传递等。

(三)结果

经过SAS8.0软件分析之后发现两个班级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性,P

(四)讨论

在A班的自主篮球游戏中,同学们对篮球游戏无所适从,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未能激发同学们参与篮球游戏的兴趣,无法达到提高学生们运动水平的体育教学要求。

本实验中B班游戏篮球体育的主要教学内容:

1.传球比赛

将B班的28人随机分为两组,让每一组的14名同学排成纵队。每个组纵队的第一名同学手持一个篮球,在哨声吹响后,第一名持球同学迅速从头顶将球传给下一个同学,拿到球的第二名同学要将球从自己胯下把球传给第三名同学。第三名同学从自己身体左侧将球传给第四名同学,拿到球的第四名同学要从自己身体右侧将球传给第五名同学。四名同学为一个周期,将篮球分别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传递。当球来到最后一名同学手中时,持球同学要用标准的运球方式将篮球运给第一名同学,整个队伍再进行相同的循环步骤。在五分钟时间里,循环次数多的一方获胜。

2.运球接力

同样将学生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两个小组。这两个小组的14名学生分别以篮球场的底线为基准站成一排,让每一名学生手持两个篮球,让学生左右手同时运球跑向篮球场另一边的底线,在到达对面底线时立即进行折返,返回到原点位置时将球交给下一名同学,重复上一名同学的动作,直到一个小组所有同学都完成比赛任务,用时少的一方获胜。

3.盲人投篮

从B班的同学中随机挑选两名同学作为协助人员,将剩下的26人随机分成两个数量相同的小组。两队的协助人员依次将参赛同学的双眼蒙起来进行投篮,三分钟内投入篮筐最多的小组获胜。

在实验中我们分别对初一年级的A班与B班分别进行了自主篮球游戏和带有趣味性规划的分组对抗游戏,从实验结果来看,针对B班进行的带有比赛内容设计的分组对抗篮球游戏无论是从学生满意度上还是从教学质量上都相对于A班的自主篮球活动,有着十分巨大的优势。在这项教育实验课上,同学们不仅体验了一段非常快乐的游戏时光,还增进了同班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同学们在对抗游戏中体会到团结一致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在比赛中的竞争意识与团队意识。以篮球游戏为主要内容开展的体育教育可使同学们在保持身体建康的基础上活跃大脑思维。

二、篮球游戏化教学措施

(一)提升学生积极性

1.开展灵活

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小场地和简化的规则,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不受正规规则的限制,容易组织,趣味性强,锻炼身体的效果好,学生喜欢。

2.游戏为主

所谓突出游戏特点并不是不要篮球运动的基本运动方法,关键是要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从游戏入手激发兴趣,突出项目特点形成教学合力,挖掘隐性内涵提高教育效果,通过游戏可以把简单的篮球基本技术和战术有机结合起来。没有方法的游戏是激发不了学生兴趣的游戏,方法过于复杂也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

3.兴趣入手

学生喜欢篮球,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是从兴趣出发,兴趣的诱因,使他们对“玩”感兴趣,对枯燥的技术动作不感兴趣或者说对教师教的动作不感兴趣。现实中我们也看到过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对模仿NBA赛中球星运球或扣篮动作兴趣很高,在没有教师教的情况下他们甚至完成的较好。这说明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追求,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这样。

篮球教学中突出其游戏特点,从心理活动上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兴趣―主动参与―积极发展―有所追求,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从而达到爱学―会学―学会。

4.灵活教学

在游戏篮球授课实践中,任课教师要深刻地掌握和理解游戏篮球的相关理念,将学生摆在中心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手段和规划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创造性。大胆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对抗训练。对于已经有了较好篮球基础的同学,可以单独分成一组进行正规的短程篮球比赛。对于平时没有经常打篮球的同学,可以专门安排一些游戏性强的趣味性篮球游戏,这样既可以激发同学对于篮球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甚至还可以专门为他们组织低量级的篮球对抗,降低比赛难度。还可以设计“业余版”比赛规则,比如减少比赛人数、缩小比赛场地等,这样可以直接把缺乏篮球基础的同学拉入到篮球竞赛的氛围中来,加快他们对竞技篮球的接受速度。

(二)加强学生基本技术

篮球作为一项大家十分耳熟能详的竞技运动,其参与方式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包括非常多样的专业技巧,讲究力量与技术相结合。许多初中生对国际上知名的篮球明星十分的崇拜,也想要像他们一样拥有高超的篮球技术,所以加强学生基本技术训练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篮球基本技术的训练要从运球、传球、投篮、跑位等基础动作出发,一点一滴并且扎实地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这些技术主要指手部技术。手部技术主要发挥在篮球比赛时的接、传、抢、投等方面,这些技术的掌握与合理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在篮球竞技中对篮球的支配能力与控制能力。让学生在篮球训练中练就多变的运球、灵巧的传球以及高难度的投篮技术甚至可以将学生的篮球技术提高到职业及水准。

(三)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校园内针对学生进行的游戏篮球教学并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篮球运动员,而是要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游戏篮球教学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要求初中校园的篮球教学摆脱掉传统的主要以任课教师单方向的灌输教学,学生只能十分被动而且机械地接受任课教师的知识灌输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不能将学生看作一个封闭的个体,而是充分考虑到学生所接触到的所有事物,根据学生周围的环境特点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从一点一滴出发,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观点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篮球教学以动作教学为主,其教学过程特点,与动作的常规性、复杂性、艺术性等特点,直接相连,紧密结合,只有针对性设计教学方案,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学生创新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三、结束语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游戏篮球教学时产不仅传授篮球的技术技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要在篮球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元素。尤其是像篮球这样充斥着对抗思维的竞技项目,千万不可养成学生好勇斗狠的性格与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的做事方式。游戏篮球的教学内容可以着重强调学生在进行篮球比赛时一定要注意比赛规则,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做事态度与公平公正的待人理念。对NBA历史上能够表达优秀道德品质的故事进行宣传,让学生们以偶像为榜样,学习到优良的为人处事方式与原则,使校园篮球教学工作取得全方位的收获。还可以通过每年定期举办各种篮球竞赛的方式,以篮球游戏化教学为依托,让“快乐篮球”校本课程步向深入到学校、班级、学生等各个角落,让篮球为校园增添更多的青春气息。

参考文献:

[1] 蔡泉良.游戏篮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验与探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04(15):89-90.

[2] 秦鹏飞.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06(01):9-11.

篮球兴趣小组活动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155-01

小组合作学习是逐渐转变教师对体育教学“以教定学”理念的革新,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构建一种独特、新颖、设计性的合作型的探究式课堂,注重学生的学习、参与和交流,强调“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第一,促进合作进取。从普通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其本质上的区别:学生通过小组性质的合作参与学习、讨论与锻炼,逐渐地养成了体育精神,彼此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集思广益。对于体育知识的解读与体育项目的实践锻炼,往往通过自主化的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之间的学习与相互指导,其作用大于教师的主观教学。

第二,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学内容与教程的完成度,其往往忽略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课堂上并未取得有效地体育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崇尚自由、个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正向的举措,让其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体育知识与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以篮球教学为例,每一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都应以学生对于体育知识与项目的熟悉度为根本,对比学情进行分组,保证每组的学习综合水平相似。

第一,运动前教学。教师应当让学生在进行体育课活动前做热身操,保证在之后的运动中不会出现学生肌肉、肌腱、韧带等受伤情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体育运动。此外,教师应当对于篮球知识与基础的一些运用技能进行正确的展示,让学生能够明白其中的原理。

第二,小组自由活动。教师结合分组,按照对应数量的篮球场篮筐,进行小组性质的自由活动。教师在向学生说明自由活动内容后,让每组中具有基础篮球水平的小组长来协助管理与指导小组成员,教师则从中进行适当的讲解与鼓励,让学生坚持自由活动的锻炼。

第三,趣味游戏性投篮。由于小学生往往由于力量、身高、技能掌握的情况等关系,不能用正规化的投篮姿势进行投篮。结合这些因素,教师采取几种适合小学生的非正确性投篮方式,以及着重展示正确的投篮姿势,让学生具有深刻的感官认识。在趣味游戏性投篮比赛中,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本质被凸显得一览无遗。实现学生之间相互探讨与研究,促进创新性思想的形成,通过投篮技能的相互学习与帮助,让学生具备奥林匹克精神中的合作、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四,课后总结与课外实践。在结束整体的篮球活动课后,教师用简短的时间总结此次的结果,尽量用鼓励的话语去评价每组学生的表现,以及再次重申篮球在体育锻炼中的重要作用。此外,用“趁热打铁”的理念,布置学生自发地研究一些新颖的投篮方式,下次篮球课上进行展示,从而能够让学生们在平时也注重对篮球的关注,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兴趣。

三 案例分析

第一,重视实践性。《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体育教学注重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参与体育锻炼与运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他们营造一个趣味、积极向上的体育教学环境,让他们能够自主合作学习,逐渐地增加其体育兴趣。

第二,重视自主性。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多是以小组学生为自主学习单位,其本身从旁加以正确辅导;更多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其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够自主地合作学习,参与教师所制定的训练内容,让“以学定教”的教育体系得以充分体现。

第三,重视兴趣性。设计新颖的话题和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们能够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感与浓厚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只有当小组学生对篮球感兴趣,才能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强健体魄,健康心理,创新思想,坚持不懈的养成,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兴趣。

四 总结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其教学意义是不仅让学生能够在合作中进步、探索、自主学习知识与锻炼,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之间的彼此合作、信任、团结;其现实意义是解决当前我国小学生不爱运动、过于肥胖、体制较差等负面问题,从而实现全国体育运动的开展。

篮球兴趣小组活动总结篇(3)

由于小学生年纪普遍较小,因此在对其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不宜采取较为严格的教学方法,适当融入一定的趣味性相当必要。但是遗憾的是,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往往以高水平运动员的标准对其教学和训练,这对于激发小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是非常不利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实践,我在小学篮球课堂运用趣味教学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游戏激趣

在篮球教学活动当中经常会听到有学生抱怨说:篮球课堂过于乏味,毫无生趣。针对这种情况,我曾经做出深刻的反思和具体的实践,最终发现运用游戏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之所以会对游戏比较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其天性所趋。在篮球课堂中适当地融入一些小游戏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

例如,在执教篮球基本运球动作的时候,需要同学们反复进行运球练习。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乏味的训练,才训练没多久就有很多同学失去了耐心。看到此种情况,我灵机一动,立刻改变教学策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运球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两人一组,首先一位同学运球去追赶另外一名同学,追到即为成功;其次,一位同学空手追赶另外一名运球的同学,追到即成功。听到这个提议之后,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立刻活跃起来,大家纷纷表示同意,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说干就干,我把同学们分成了20个小组,一次上五组。一轮下来之后,再上一轮同学,如此周而复始。在游戏中同学们不仅获得了快乐,更发展了自身的运球能力,让运球训练不再变得枯燥乏味。

在篮球课堂中我经常运用游戏来激发同学们的篮球学习兴趣,每次都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组织小学生进行篮球游戏的时候,由于小学生年纪普遍较小,其课堂组织性不强,如果教师不能有效组织游戏的话会让课堂陷入一片混乱。所以,教师在进行篮球游戏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否则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不仅不会提高小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反而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二、生活激趣

何谓生活激趣呢?所谓的生活激趣就是在篮球教学当中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运用生活元素来激发同学们的篮球学习兴趣。在小学篮球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为了激发小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我就曾经组织这样一个活动: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一个篮球,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在这个活动开始之前,我还打电话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尽量帮助自己的孩子做出一个篮球。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在预定展示自制篮球的上课时间,我惊呆了。本来是一时兴起,没想到同学们的创造力如此令人惊叹。他们带来的篮球当中有的是用家里废旧的皮衣做的;有的是用废旧的塑料做的;有的是用家里的废布头做的……细细看去,居然还有用纸做的篮球。但是这些篮球都无一例外地不能弹起。虽然如此,但是已经基本达到我的教学目的。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看各自手中的篮球,都忍不住大笑起来。我笑说道:“同学们自制的篮球都很不错,也各具特色。既然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的自制篮球,那么我们今天就用我们手中的篮球来练习传球好吗?”大家纷纷表示同意。在接下来的传球训练当中,因为运用的都是自己做的篮球,所以他们的练习积极性都很高。虽然自制的篮球不像学校的篮球使起来那么顺手,但是课堂中的笑声却不绝于耳。

在上述教学片断当中,由于教学中充分融入了生活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篮球练习与生活的距离,让同学们倍感亲切,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篮球学习兴趣。

三、比赛激趣

比赛激趣也是一种很好的趣味教学方式。在小学篮球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一些让人意想不到却又充满趣味的教学方法。拿比赛激趣来说,我经常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突破篮球规则的篮球比赛。比如男女混搭、不算二次运球、不算走步、一队的队员数达到10名等,这样突破规则的篮球比赛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欢乐。

比如,在一次我组织的趣味篮球比赛中。赛前我向一个卖玩具头套的朋友借了很多玩具头套,有鸡的造型,有猪的造型,有猫的造型等。在比赛的时候,让队员带上这些头套上场进行比赛,由于玩具头套的视线很好,因此一点也不影响他们的比赛顺利进行。在所有人都上场开始比赛之后,仿佛是动物运动会一般。场上队员搞笑的动作让下面观看的同学捧腹大笑,纷纷表示要上场。如此一来,场上队员换了一拨又一拨,课堂中的笑声始终不绝于耳。同学们在这场篮球比赛中获得了很多欢乐。还有一次,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运用排球做篮球的比赛。由于排球较小,小学生拿起来又比较顺手,在比赛中大家获得了很多欢乐。又因为很多同学一直以来没有看过排球,所以在比赛中他们表现得非常积极,都想摸摸那可爱的排球。

教学实践表明:运用比赛激趣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每次进行完趣味比赛之后,同学们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就会更高。这点让我非常欣慰,感慨自己的精心设计没有白费。

四、结语

除了上述激趣方法之外,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小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过多论述。总而言之,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比较好动,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运用趣味教学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篮球学习兴趣,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俊义,王芃松.游戏教学法对学生篮球兴趣与锻炼意识的培养[J].辽宁体育科技,2007(02).

[2]赵炜.篮球教学中如何运用兴趣教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S1).

篮球兴趣小组活动总结篇(4)

关键词 篮球课 兴趣 以赛代练 实用性 娱乐性

众所周知,初中女生的篮球课不好上。特别是处于农村的初中更是难上加难,由于她们身体素质相对较差,而且胆子小、不好活动、怕脏、怕累、怕球、无兴趣等女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客观地限制了她们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加之有些小学根本就没有上过规范而全面的篮球课(前几年的七年级女生课堂随访了解到有10%左右的女生没有碰过篮球,30%的女生不太想上篮球课),就更加导致她们对上篮球课没有多大兴趣了。

那么,有没有较好的教学手段或方法使她们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培养女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篮球教学中“要她学”变为“她要学”呢?

在多年的篮球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女学生不喜欢篮球运动的原因除了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总是将女生和男生同样进行篮球教学,过多的注重简单的单个技术动作的技术教学,俗称基本功练习,枯燥乏味的教学手段,使篮球运动的乐趣无从体验,所以学生学习热情不够,甚至对学习失望,也就更产生不了兴趣。

2011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水平四(7-9年级)要求基本掌握篮球运动项目的技术和简单战术,包括基本技术:移动、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篮球游戏和比赛等内容。如是按照正常教学顺序教学,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特别对女学生来说更加没有学习的兴趣,从而造成教学效果差,学生不愿意自主学习的局面。其实学习各种篮球技术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它们运用到游戏或实战当中去,所以我认为中学女生篮球技、战术教学的简单实用性和娱乐性原则就是篮球教学的关键所在,更是培养女生学习篮球兴趣的关键所在。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有兴趣参与的活动,一定要给予热情地支持和指导;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任何活动都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在我对中学女生进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始终贯彻“兴趣第一”这一原则,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连“恐惧”篮球运动的同学也逐步投入到篮球运动当中,教学效果十分显著。本人通过长期教学实践,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慢慢摸索出一种能快速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篮球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首先在初中入学第一节理论课跟女学生讲篮球运动的作用,主要体现篮球的健身作用,包括减肥和有助于长高和保持匀称的体形等。并且说只要5分钟就能使全体女学生都会打篮球赛,这是是关键,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第一节篮球课是最为关键的一节课,首先跟学生讲明怎么样在5分钟内使全体女学生学会打篮球赛。因为球是圆的,是死的,人是活的,比赛规则是人定的,篮球赛的规则只有三条:

第一条:注意安全,不得用打、抓、拉、推等动作伤害别人;

第二条:可以多次运球,可以双手运球,多传球,有机会多投篮(半场无球权限制);

第三条:球碰篮圈就得一分,中篮得三分,得分队发球,先得到8分队获胜。

然后问学生会了没有?学生基本多说会了,但也有学生还是怕篮球,所以在比赛前先用3分钟左右时间教会女学生如何用双手接球,然后就马上进行简化规则的半场篮球教学比赛。

1.全班女生按身高、人数分成三队(每队5-6人),二队比赛,一队休息、熟悉球性和运球练习。先得到8分的获胜队有权决定是继续比赛还是休息。

因为初中女生绝大部分都不会打篮球,所以这时教师一定要密切关注和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比赛,包括:中圈发球,得分队继续在中圈发球;队员尽量散开,多跑动,找空位,因为刚开始女学生都会站在篮圈下等球,十几名学生站在一起,散开有助于传球和运球,也会获得投篮的时机。球进三分线后鼓励投篮,只要球能碰到篮圈就能得分,如此一来,学生就会有很强的愿望投篮了,任何一名在篮圈附近的学生多希望自己能接到球马上投篮,投篮后没有进圈或没碰到篮圈的继续抢篮板投篮,得分很快,每名学生都能得分,而能得分是篮球比赛的最大乐趣,从而就能快速激发学生的投篮热情,提高了学生对篮球赛的兴趣。得分队马上到中圈继续发球。球如果出界,就指导学生由对方队员在出界处发球继续比赛。这时的教师一定要做好导演和幼儿教师的角色,不断用语言指导和提醒学生跑位、防守、传球、投篮,特别要关注和鼓励不太积极的学生投篮。在比赛过程中,得分的学生都非常兴奋,特别是能投进篮圈得三分的学生更开心。在这样的规则下8分很快就能完成,因为获胜队有权决定继续比赛还是休息,所以获胜后多会有很强的成就感,基本上都会选择继续比赛,对阵下一队。新上场队获得发球权,比赛继续开始。负队下场时点评原因,主要是队员跑动不够积极;传接球差;投篮不够果断等。负队下场后应该利用休息的5-6分钟时间练习传接球,可2-3人一组进行练习,传接球好了,获胜的机会就很大了,这时练习传接球的学生就有了目的性,练习的自觉性就会强很多。教师继续指导场上学生比赛,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比赛已经有模有样了。

2.篮球课结束时进行必要的总结和点评,表扬在比赛中表现积极的学生,鼓励表现不太积极的学生,重点表扬那些基本功差、刚开始不太积极,因得分后慢慢积极起来的学生。使其他学生也有了学习的榜样。尽量使全体女生对篮球赛产生浓厚的兴趣。

3.这节课的任务就是通过5分钟的教学,使全体女学生快速学会半场教学比赛,通过得分所取得的成就感充分激发学生的篮球兴趣。宋朝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古人在教人的时候,就认识到兴趣在育人过程中的地位。根据科学测定,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是优化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持之以恒,乐之不疲地进行身体练习。

(三)第二节篮球课是重点,是继续激发和巩固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一节课,同时提出练习要求。

1.教师总结上节课学生的良好表现,并在原本三条规则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一,防守队员采用人盯人防守。第二,运球最多可运三次,多传球。第三,持球跑动不超过5步。第四,休息队员认真练习运球和传球,并多玩球,熟悉球性。

2.教师在场边继续做好导演和组织者的角色,不断通过语言指导和提醒学生,鼓励学生多投篮,多得分,着重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鼓励不太积极的学生多跑动,多要球,多投篮,目的是使全体学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到篮球赛中去。使每名学生有投篮的机会,每名学生都能得分,成功的积极体验会使学生更加专心比赛,想再次成功,从而获得成就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课后点评时在肯定教学效果的同时找出影响比赛的因素,如学生的运球能力较差,影响推进速度;传接球能力不足影响球的快速转移,投篮动作不正确,得三分的机会就少等等,希望下次练习改进。

3.通过二节课的教学,决大部分学生对篮球赛产生兴趣,也会在教师指导下自觉练习一些基本技术,所以在接下去的篮球课中可以产用练10分钟基本技术再进行比赛的方法,但练习基本技术时间不益长,并能产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练习,保持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性,从而真正达到以赛带练的效果。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在教学过程刚开始阶段会出现个别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一直很不积极、不愿意跑动、不想抢球、总站在那里不动的现象,这会影响同组学生的比赛积极性,这时教师要尽量用语言鼓励她动起来,同时要指导她如何跑动、如何接球,要鼓励她尽量找机会投篮,一但有了进球得分的经历她就会慢慢积极起来。如果发现同组内有二名或二名以上学生不积极比赛,站在一起的话,就马上将她们分到不同组内,最好是一名在比赛组,一名在休息组,不要同时在场上,使其没有一起偷懒的伙伴,并尽可能鼓励她动起来。

(二)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小的伤害事故要及时处理,如防守时打到或撞倒了对方队员;手指被篮球砸到了(俗称“吃萝卜干”);跑动时摔倒了等等,发生后即时处理,体育精神“坚持就是胜利”,战斗精神“轻伤不下火线”,不能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否则会影响篮球教学的效果。

(三)在教学过程中会有篮球基本功很好的女生(小学校篮球队队员或中学校篮球队队员),她们会觉得比赛规则太少,很难融合。这时可以通过培养篮球骨干,限制投篮距离,投进算一分,指导休息学生练习基本功等方法处理。

通过本人不断实践和改进教学方法,中学女生的篮球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篮球的兴趣也增强了,虽然女生的篮球水平一般,但出现了与男生抢篮球场,夏天在大太阳底下继续打球等现象,这充分说明了教学的有效性,因为篮球运动的特性就是追求比赛的快乐,从比赛中增强体质,从比赛中提高技术、技能,从比赛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身体素质在比赛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气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从比赛中熟悉各种身体姿势和动作,并分析运用技术、战术的合理性。教师要结合比赛进一步讲明技术、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及其应变。通过比赛使学生加深对规则、裁判法的理解,进而加深对篮球技术的理解,使学生学会打篮球,并从篮球中获得最大快乐,在快乐中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殷广建.对中学生体育兴趣、态度调查和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3(3).

篮球兴趣小组活动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49

体育教师要想平稳地提升自身的篮球教学水平,提升课堂的质量和吸引力,就必须养成规律性总结相关教学心得的好习惯。本篇文章即旨在分享我篮球教学的几点心得。

一、分组训练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

篮球教学中,分组训练是大多数体育教师都会采取的教学模式。

1.分组训练的必要性。首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篮球基础是存在差别的,因此,学很难真正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要。所以,在学生进行篮球技巧的练习时,教师采取分组的方式可以照顾到学生个别差异性,因而是比较科学的。其次,分组训练有助于学生实现较高的训练成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个别练习的时候,学生没有比较的ο螅练习时惰性比较大,通常刚刚投了几次篮,疲惫了,就坐在一旁休息一直到下课铃响。当然不是说不让学生休息,只是高中阶段,学生的体育课时本来就非常有限,如果学生虚度过去,实在是教师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小组训练的模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在小组内部相互监督,每个人都力争上游,因此训练持久的时间更加长久、训练的效果自然就好。此外,篮球与其他的运动项目不同,对学生的技巧性要求还是很高的,因此,大多数学生都需要教师一对一的指导。但是,教师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通常不能很好地照顾所有学生。但是,在小组内部,可以实行“小先生制”,即篮球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还可以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这样教师分身乏术的问题也就轻松得到解决。

2.分组训练时教师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一是篮球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穿插组合的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解决教师教学精力有限的问题。二是教师要分配好每个小组指导教学的时间,公平照顾到每个小组。如果教师不注重时间分配问题的话,就可能导致个别小组没有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学生就可能产生教师偏心、辅导不公平的误会。所以,在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的时候,要注意到关键问题,尽可能重点明确、指导到位、时间精准。

二、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篮球是一个集体性的运动项目,因此对学生的协作能力要求很高。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专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注重学生间的协作和配合。其次,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是十分关键的。学生有了维护集体荣誉的意识,就会不再那么强调个人的荣辱得失,更加重视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努力地为集体争光。总之,篮球运动强调学生的协作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的最佳运动项目之一。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点,并且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协作能力的发展进步。

三、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十分必要

体能训练也是教师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学生的体能素质不达标,打篮球的耐力就不过关。有的学生就是因为缺乏锻炼,刚刚打了会球就气喘吁吁。所以,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篮球知识和技巧之外,教师还是要额外划出一部分的课堂时间,用以学生的体能训练,争取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实践证明,体能训练之后,学生身体的各项运动技能、肺活量等很多条件都逐渐达标,学生打篮球时的水平明显提升。在组织学生参与体制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从一开始就给学生安排过大的运动量,因为很多学生的身体未必吃得消。在制定长期计划的时候,要逐步一点一点增加学生的体能训练量,以保证实现最佳的训练效果。

四、引导学生养成打篮球的习惯很关键

高中时期,学生上体育课的次数是很有限的。平均下来,学习篮球的机会就更是不多。因此,学生要想在区区几次的课堂时间里就掌握足够的篮球技巧还是不大可能的。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养成打篮球的好习惯。学生每天都到操场上打一会儿篮球,坚持下去,篮球水平自然比仅仅在课堂上练习要好得多。习惯的养成自然并非易事,尤其是跟学生高考没有直接联系的打篮球的习惯的建立。作为教师,要努力发挥自己的影响作用,一方面告知学生建立打篮球好习惯对身体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对建立了这一习惯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要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长久兴趣

在从事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时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刚开始学习篮球的时候,学习的积极性是很高的,但是,这种热度往往持续不了三分钟。学生练习了一会基本的投篮技巧,感觉累了以后就会懈怠。换言之,学生在篮球学习上缺乏长久的兴趣。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揭示出学生其实对于篮球并没有真正建立起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想办法激发出学生长久的兴趣。

篮球兴趣小组活动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181-02

篮球是小学体育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小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科学观都还没有形成,可塑性大,正确的引导小学生的篮球观,从小培养对篮球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为将来培养篮球人才打下基础。培养兴趣,寓趣于教。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是为学生终身体育提供实用而有效的一种技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小学生篮球兴趣和激发小学生热爱篮球运动,自觉投入到练习中,并具有持久性,树立终身篮球运动的意识。因此,作为篮球启蒙教师对实现这一目标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篮球兴趣呢?

1 篮球兴趣的培养方法

1.1 培养篮球兴趣的基础是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活动的动力,同时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小学生对篮球产生兴趣的原因是多样的:如感受到篮球活动的意义引起好感,又或者受别人的感染和影响而产生了兴趣等。但是,多数小学生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熏陶”下,受篮球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还是靠教育和培养。那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篮球兴趣的激发呢?首先可以通过篮球明星和榜样效应来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采用丰富多彩多样化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通过比赛法、竞争法等方法的运用,让学生体验成功,巩固学生的兴趣。

1.2 培养篮球兴趣的重要因素是善学

初学阶段小学生会对篮球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内心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但仅仅是乐趣是不够的,要培养学生树立从事篮球运动的终身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篮球运动的规律,使之能运用自如,逐步变成自觉行为。因此,在篮球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篮球技术,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及发展创造的能力。适度的给予活动空间,让学生多想多练,尝试体验,相互间的切磋而形成共识,使之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善学。

1.3 培养篮球兴趣的关键是好学

师生、生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篮球的情感。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学生对篮球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能更好地进行实践。要使学生对篮球运动真正产生爱好,则需要老师更深层的对篮球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进一步的培养。好学,便是激趣与善学的升华;好学,就是要使学生对篮球产生情感。然而老师的情感对学生更是具有影响力,学生在学习篮球过程中,受到老师的谆谆教诲,让学生从内心感到欣慰并受到鼓舞,逐步让学生喜欢上了篮球运动。

2 篮球兴趣的培养措施

2.1 明确的教学目标与目的是培养篮球兴趣的思想基础

篮球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组成部份。因此,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与目的,才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善于通过篮球课的教学实践,使学生明确从事篮球运动的意义,端正对篮球的学习态度。其次,确立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篮球教学过程中,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动员起来,从而逐渐对篮球运动产生感情和兴趣。

2.2 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讲解是培养篮球兴趣的向导

语言指导小学生篮球教学中组成部份。教师用语尤为重要,美的语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激发和维持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教师如能运用生动形象、简易扼要、风趣多彩的语言艺术进行篮球知识、技术、技能的讲解,对感染小学生、激趣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能巧妙的运用讲解语言艺术,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对篮球知识、动作技术的理解能力,而且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篮球练习中容易掌握动作要领。

2.3 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是培养篮球兴趣的重要手段

篮球技术动作种类繁多,而正确优美的示范犹如演员精湛的艺术表演,给人以深刻、形象和美的感受。小学生的特点是对新鲜事物敏感,求知欲高而富于想象,爱活动,模仿能力强,掌握动作快,容易形成动力定型。在篮球教学过程中,示范与言语相结合,有助于动员、鼓舞与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显然,示范的效果不仅体现在篮球技术动作的正确优美上,而且还体现在示范的时机、位置、角度、方向、速度等共同的运用上。只有正确合理地运用示范,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正确优美的篮球技术动作的示范,能促进小学生身体形态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而且有利于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为提高篮球运动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教法手段的多样化是培养篮球兴趣的关键

篮球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必须符合篮球运动的特点、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同一种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同。例如:在教授篮球传接球比较简易的技术时,按照以往单一的练习形式进行重复练习,很快会使小学生感到厌烦。因此,可以进行三人或多人一起练习,单球或多球的练习,或者以做游戏的形式来让学生练习传接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教授新教材时,开始阶段可侧重于采用带趣味性的诱导教学法和重复练习法,以培养兴趣和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初步掌握动作方法后,即可采用综合性的多变的练习方法。

3 篮球兴趣的培养手段

3.1 巧用教学法提高小学生篮球兴趣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巧妙运用教学法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篮球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安排,变换巧用教学法,多给学生以愉快的运动体验,创造良好的篮球氛围,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受益。启蒙篮球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始终保持对篮球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各种篮球基本技术,使篮球运动在小学的开展和兴趣的培养起到一定作用。在实践中,小学生篮球教学的主要教学法有以下三种。

(1)游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游戏教学的形式来使学生进行学习,并培养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对篮球产生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篮球教学中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使学生既能广泛地获取篮球运动知识,又能体验篮球运动乐趣,提高篮球运动技能,从而提高小学生篮球兴趣。

(2)分层教学法:是实施素质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根据教学总体目标,将不同的教学对象按相关影响因素分成若干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分层教学,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自信,避免了以前的目标统一,基础好的学生觉得太容易,而基础差的学生觉得太难的现象。而且,由于同等水平的学生也可分组,可以增加学生的竞争性,这种竞争性是他们学习的最佳动力。

(3)快乐篮球教学法:快乐篮球教学法把篮球运动中内在的兴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以快乐的学习情趣贯穿教学过程,让学生热爱篮球,发展个性,使学生在练习中感到苦而不疲,累中有趣,乐趣无穷,形成积极乐观与向上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达成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3.2 注重启发,调动学生求知心理;变换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求新心理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渴望通过练习中获得篮球的知识和技战术来充实的提高自己。因此,教师要抓住这种良好心理,不断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他们在练习过程中积极而主动。如“滑步动作”练习时,先提出滑步时应保持什么样的身体姿势,滑步过程中如何保持身体平衡稳定,让学生经过思考后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正确讲解与示范,启发诱导学生分析,通过下肢半蹲上肢张开控制身体重心,脚步侧向地面滑动而保持身体平衡,加深对滑步动作的理解与体会,引导学生探索出自己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从而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敏感性强,活泼好动,喜欢新颖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在篮球教学中同样的内容,如果能运用灵活多样的组织练习方法就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例如在熟习球性练习中,除采用多样性的运球手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外,还可以增加难度,采用双手同时运两个球练习;或者每人一球抢、打、运球互相对抗练习。在各种脚步和身体素质练习时,为防止学生感到枯燥,兴奋性下降,影响练习效果,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或比赛方法,来调整练习中产生的抑制心理。如躲闪追逐、推小车比赛等,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

3.3 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同时也是搞好区别对待,进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在篮球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篮球基础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措施。首先要客观平等地对待学生,无论是情感或是指导上,均要一视同仁,对“优生”要悉心指导,精心培养,充分发掘他们的才能。如加强个别指导,或推荐到篮球队参加培训,尽量为学生提供施展篮球才华的空间;对待“差生”更是要满腔热情,要给予热情关怀和照顾,仔细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如个别辅导、纠正错误、打好基础,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篮球习惯。其次要合理看待学生的个别差异,培优辅差,从而转化学生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巧妙运用教学法,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篮球水平,让人人都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体会到成功。

3.4 学用结合,满足学生实用心理

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希望把感兴趣的和刚学到的东西马上去运用到实践中。因此,根据小学生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用结合,实践中加强实用性教学。例如在各种运球手法练习时,要说明变向运球及运球突破等技术运用的辩证关系,使学生明白它是学习其他运球技术的基础,对基本功掌握的好与差,直接影响到篮球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小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好胜心强。训练过程中人人都想争第一。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积极因素,提高和保持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中运用游戏或竞赛等方法,如“看谁投得准、比谁运得快”等,对完成较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在大家面前做示范和表演,同时也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小学生篮球兴趣培养是为学生终身体育提供实用而有效的一种技能。总而言之,在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主要任务,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另外,在篮球教学中多利用好平时的考核,来组织对抗赛等一些比赛,也会对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有一定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有钻研创新精神和不断提高篮球教学艺术的决心。

参考文献

[1] 黄晓灵,白智宏.体育教学心理学[M].西南大学出版社,2006.

篮球兴趣小组活动总结篇(7)

比赛教学法是在比赛条件下,按照统一的比赛规则和最大强度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我结合多年高中篮球教学实践认为:比赛教学法以人为本,以育人为中心,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和有效手段,应积极有效加以提倡和推广。将比赛教学法运用到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符合篮球运动项目的特点,符合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符合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要求。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巩固学生的篮球技术、提高战术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品质,以及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比赛教学法在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的运用

(一)比赛教学法在课堂常规教学中的运用

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课堂的实效性,是每一节体育课的追求。要上好体育课,就要重视建立健全的课堂常规。体育教学中虽然没有完成“课堂常规”这项任务,但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其课堂常规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体育教学效果。课堂常规的根本目的是规范教与学的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1.营造“安全、和谐、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

体育课堂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头等大事,也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课堂教学是在高强度、强对抗、多身体接触的水泥篮球场上进行的教学活动,这无疑为安全隐患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此,笔者在学生的运动服装、随身挂件、组织纪律、安全意识、安全行为等方面,设置比赛规则和方法,采用个人评比及小组评比相结合,把评比结果纳入模块学完后总结性评价中。具体做法是:设置每人“安全、和谐、快乐”基础分为18分(寓意模块为18课时),如果学生在以上方面违反了比赛规则,如某学生戴金属挂件上课,又如某学生穿了凉鞋上课,某学生无组织无纪律,在课堂中,离开篮球模块教学区,跑向其他模块区玩耍等,则每人、每项、每次扣1分。累计每位学生及每小组的得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比,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做得不好的学生提出整改意见,并把结果纳入模块学完后总结性评价中。实践证明,比赛与评比大大强化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了组织纪律性;戴挂件来上课的学生没有了,穿着篮球背心、短裤、鞋的学生上课增多了,组内组外学生帮教帮学的现象增多了,营造了“安全、和谐、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供了良好前提和保证。

2.激发运动兴趣,倡导积极参与的运动行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动参与”是新课程标准下五大目标领域之一,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和保证。为此,笔者要求,全体学生提前来到篮球场地,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课堂中,认真听讲、用心观摩、积极思考、专心学练,以充沛的激情,愉快地投入篮球课堂学习中。对照以上要求,设置比赛规则和方法,同样采用个人与集体相结合评比方法,设置每人“运动参与及表现”基础分同样为18分,如有迟到、早退、无故缺课,或者上课不认真听和看,学练不积极,情绪低落等现象,则每人、每项、每次扣1分。累计每位学生和每小组的得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比,并把结果纳入模块学完后总结性评价中。实践证明;通过此项比赛与评比,学生迟到、早退、无故缺课现象完全消除,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运动兴趣剧增,练习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增多了,练习密度增加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比赛教学法在篮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篮球技术是篮球比赛中运动员为了进攻与防守所采用的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它包括移动动作(指跑、跳、急停、转身等无球的动作方法)、控制支配球动作(指接球、传球、运球、投篮等有球的动作方法)和争夺球动作(指抢球、打球、断球、抢篮板球等动作方法),以及由这些动作各种各样的组合所组成的动作体系。

1.在运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全体学生分成四组(A、B、C、D),每组学生人数相同(12人),篮球基础水平比较均匀。练习一:每组排头各持一球站于端线,比赛开始,排头直线运球到篮球场另一端线运球返回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按同样方法进行,依此类推,按完成的先后顺序决定名次,先完成者名次列前。练:在练习一直线上均等放置5个标志物,让学生运球绕过标志物形成“蛇行”运球,其他方法和判定名次相同。练习三:在练习一、练上,加大运球难度,做法是:要求每位学生在一个来回运球中,至少穿插两个运球组合动作共做4次(如换手变向运球、运球转身、背后运球、胯下运球等),其他方法和判定名次相同。实践证明,通过比赛,学生激发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为技术动作的掌握增强了自信,提高了学习效率。

2.在投篮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全体学生分成八组,每组学生人数相同(6人),篮球基础水平比较均匀。练习一:站上罚球线进行罚球比赛;规则与方法:每组3人有球站上罚球线依次罚球,其他3人无球站在同侧三秒区外依次捡球,捡到球后按前3人同样站上罚球线依次罚球,每人依次罚球10次,累计每人中篮的总次数,进行个人和小组比赛,裁判由组内一对一相互计数。练:定点投篮比赛;规则与方法:分组同前,每人分别站在5个点(0度角两个、45度角两个、90度一个,分别距篮圈中心投影点5米)上依次连续投2次篮,总计10次投篮,累计每人中篮的总次数,进行个人和小组比赛,裁判由组内一对一相互计数。练习三:1分钟连续跳投比赛;规则与方法:分组同前,持球站在距篮圈中心投影点5米为半径的半圆外,听到口令开始投篮,自投自抢,连续跳投,限时1分钟,累计每人中篮的总次数,进行个人和小组比赛,裁判由组内一对一相互计数。要求半圆外跳投,点跳投篮可以,而原地投篮不可以。实践证明,通过投篮比赛,学生提高了对投篮的兴趣,能充分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无穷乐趣,对篮球投篮技术的掌握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比赛教学法在篮球战术教学中的运用

在篮球比赛中,进攻与防守这一对基本矛盾贯穿在比赛的全程之中,表现在双方运用战术的较量之中。它们相互对抗、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篮球技术是篮球战术的基础,篮球战术是运动员和运动员之间技术运用的组织形式与方法。篮球运动是同场竞技性运动项目,运动员在相同场地上进行对抗,高中学生正处在具有强烈的竞争性的年龄,喜欢竞争、喜欢挑战,篮球运动正好可以满足表达自己强烈竞争性的需要。为此,笔者在篮球战术教学中,大胆采用“三对三半场比赛”、“四对四半场比赛”、“五对五全场比赛”等组织形式,把多种比赛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具体比赛规则和方法:全体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6至8人,模块前期采用友伴分组,模块中期采用技能强弱分组,模块后期采用技、战术金英分组,比赛规则按最新篮球比赛规则进行。比赛方法:模块前期和中期多采用“三对三半场比赛”或“四对四半场比赛”,规定比赛10分钟为一节(不停表),一节课一般打两节,统计每人得分,助攻和抢得篮板球次数,累计同一小组3或4人的总得分和总次数。模块后期多采用“五对五全场比赛”,10分钟为一节(不停表),一节课一般打三节,统计每人得分,助攻和抢得篮板球次数,同时累计同一小组6或8人(有替换)的总得分和总次数。也可以采用技能均匀分成四组,采用单循环制进行组与组的比赛,决出团体前四名。以上裁判工作,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师生共同操作完成。实践证明,通过比赛,激发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培养了良好的合作和拼搏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二、运用比赛教学法实施高中篮球模块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上述途径和方法实施高中篮球模块教学,改善了学生学习篮球的态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比赛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篮球技、战术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终身体育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处理好个人和团队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主要以团队学习为主,并且团队具有学习或比赛的决策权和支配权,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篮球技术掌握的差异性,缺乏自信,降低对学习的要求,放松课堂管理,主要表现在:参与热情不高,怕出洋相,运动节奏跟不上,心理容易紧张,很想退出比赛。因此,教师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其次,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并与学生一起研究可行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积极多练,让自信有能力赶上或超过优秀学生。另外,教师还可以与体育骨干或小组长协调,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助手作用,以好帮差,共同提高。

2.处理好健身和竞争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比赛作为一种运动形式,如果运用不好,就会过于突出运动的竞技性,增强竞争动机,不但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反而影响体育教学效果。要明确比赛教学法是一种教学策略,让教师和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中,深刻体会竞争中健身,进行课堂竞争、比赛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健康体魄。

3.处理好教、学和比赛的关系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过于把教、学、赛分得很清,强调技术教学的比赛,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厌恶和反感,觉得课堂单调、乏味,缺乏学习积极性。又如每一节课都是“三对三”或“四对四”半场比赛,学生虽然高兴,但由于技术不熟练,身体素质差,对比赛规则生疏,比赛时犯规、失误、很累在所难免,长此以往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学、赛”三者的关系,强调三者的有机结合,通过发挥体育骨干或小组长的作用,以及课堂常规的评比与考核,将教、学、比赛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整体,他们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三、结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比赛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如何运用比赛教学法,需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技术的能力,结合学校实际,灵活加以运用,这样才能使教学符合学校实际,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要在积极的尝试与实践中,多反思,多探索,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有效途径加以解决,不断修复,不断完善。这样才能发挥比赛的具体功能和整体功效,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体育教学更富有活力,篮球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计营.篮球入门与技战术图解.北京:蓝天出版社,2010.9.

篮球兴趣小组活动总结篇(8)

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篮球运动是集竞技、益智、游戏于一身的体育运动项目,篮球运动本身的刺激、以及团队合作的快乐都是学生热爱篮球运动的因素。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根据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方式,适应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本文从小学生的特点、篮球学习兴趣等各方面分析小学篮球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策略:

教学内容选择:

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应该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小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

一、身体素质训练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其学习的限度,小学生的篮球基础基本为零,因此,小学生的篮球教学应该从基础开始。进行篮球技能学习的前提就是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篮球运动属于剧烈运动,在赛场上传球、运球、投篮、移动、闪躲等一系列动作都要求运动员由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有良好的体力和耐力。因此,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是必要的教学内容,但是这部分教学内容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篮球技能教学活动开展前进行身体素质教学,让学生在进行剧烈运动前先进行身体活动,让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活跃起来。练习也是要与篮球训练所要求的能力相关联,那么具体来讲,可以在课前十分钟,先做身体准备活动(头部运动、腹背运动、膝关节运动、踝关节运动等等)然后开始做小跑练习和后蹬练习,锻炼学生的跑步速度,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性,可以在跑道上进行。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自然会提高。

二、篮球基本技能训练

进行篮球运动的学习,首先需要让学生大致了解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则,因此需要给学生们讲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让学生们了解篮球运动的场地、器材、简单的比赛规则。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给学生放一场篮球比赛视频,让学生们体会篮球比赛紧张激烈的竞赛氛围,当然,理论知识的学习自然是在下雨的时候在室内教室中进行。

篮球的基础技能学习,可以先学习简单的发球、传球、运球、投篮,教师讲解动作的基本要领和规则,并给学生做出示范。然后,进一步可以深入学习相关的基本战术策略,学习进攻、防守的一些基本方法以及相关的技巧。以上都是篮球教学的基本学习内容,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鹦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就不是其动作的专业性,而是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小学篮球运动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到篮球活动过程中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所以,教学内容应该是进行更多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并与篮球运动相关的趣味性活动或者游戏,而不是一味的技巧动作训练。

教学方法策略:

在小学生整个体育锻炼学习过程的初级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而不是要求其形成专业的体育竞技水平 ,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时应该更多的采取趣味化教学。

一、采用游戏教学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娱乐性、游戏性,他们很难以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地学习篮球比赛的比赛规则、运动技巧、战术策略,他们对篮球运动的认知层面还只停留在一项好玩新奇的新运动。所以,教师应该清晰认识这一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既然学生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将教学内容结合到游戏中去。通过进行与篮球相关的 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球感,使其形成有效的对球的支配能力,让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常识性内容就足够了。这种方式也增强了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 控球能力,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小游戏。比如,进行拍球猜题游戏,即是: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分组进行游戏,选手一边拍篮球,一边回答裁判提的问题(关于篮球、学校趣闻、课堂知识等等)。这个游戏,学生需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一边要保证拍球的稳定一边还要思考问题的答案。因此,学生的控球能力和反应能力在这个游戏中都能够得到锻炼,并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很高。

二、篮球竞赛

进行篮球的学习自然是要发挥篮球运动的最显著特点:篮球竞赛的可观赏性。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组织相关的学生竞争活动,甚至可以组织篮球竞赛,激发学生进行篮球技能学习的动力。竞赛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除了前文所提到的让学生观赏专业的职业篮球联赛,感受比赛的激情,提高兴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篮球比赛。

具体来说,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向学生灌输竞争的思想,只有学的好的同学才有机会参加学期末的篮球比赛,这可以作为一种激励去提高学生学习篮球运动技巧的动力。对于那些学得比较好得同学,教师可以进行重点指导,然后组织一场篮球比赛,这样,打比赛的同学、观看比赛的同学都会有机会有兴趣参与到其中了。

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小学篮球教学应该开创新的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体育学习的正确观念,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为其日后自身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篮球兴趣小组活动总结篇(9)

传统体育教学基本上都是教师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这样的方法对中职的学生来说太过单调,根本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因为中职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不够长。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眼球吸引到课堂上,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一、情景教学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运动能力有限,对新动作经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协作性和创造性。

比如导入情境“火车站”。各大组报数,教师叫号让每组的1号共同领取1号垫子(用粉笔标号),迅速去活动场地内的任意一点上,建立一个“火车站”,围坐候车;让每组2号如上方法建立“2号火车站”,要求:与上一个车站相距在7M左右……依此类推。学生分别散点布置成9个分站。余下的各组同学为“火车头(司机)”,自定一种汽笛声为标志,待口令下达,各自按自选的线路去各站点接“旅客(车箱)”。一组先试做示范,补充明确规则:(1)不落下本次列车的乘客,否则要回车接回;(2)比那列“火车”先回起点总站,而且整齐不散乱,即该小组胜。提醒“车箱”别挂错车。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练习一轮后,笑着叫着说“再玩一次”,跳着争着要做火车头。实际上火车头比别人跑得多。新的一轮开始,队伍中人员的首尾次序有了变化,跑的距离也有变化。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抢占火车站,提示:同组同学不站同一个站点。练习完3轮后,只是半堂课的时间,而且同学们大都练习得很开心。

因此,创设情景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为终身奠定快乐体育培养良好的品质。

二、游戏教学激趣

体育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故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有紧密的联系,作为体育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进行游戏创编,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推迟疲劳的出现。

比如足球基本技术当中的头顶球技术教学。通过学生的自抛头顶球、两人一抛一头顶球、模仿起角球(近距离)的抛球、头顶射门意识。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比赛中,如果按照足球项目的特点靠脚来传球体验头顶球射门技能,对学生来讲其技术要求过高,学生也很难将足球传到位,不符合学生实际。若采用篮球中的传接球技术,将投篮环节改为头顶球射门,并利用篮球场地进行小组比赛,头顶球射门在三分投篮限制线外,既符合学生实际能力,也能让学生在“综合性”的比赛中体验头顶球射门技术以及它的魅力,同时学生也从中也得到了乐趣和成功感,提高学生运动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也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游戏,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三、竞赛教学激趣

小型竞赛活动是多种比赛形式,比赛内容的综合,合理开展小型竞赛活动,在教学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篮球单元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小型竞赛活动,来组织和完善课堂教学;在单元教学初,为培养运动兴趣,组织特殊的非常规比赛。非常规比赛即没有正规的比赛规则,主张快乐的参与,共同的参与,强调体会与积累。如在个给学生上篮球课时,由于学生的投篮技术比较差,为了提高他们上课的热情,组织如下的竞赛活动:

1.定点投篮比赛规则: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做投篮比赛。两人一球,一人传球,一人做定点投篮,5次一轮,两人比一比,看谁进球更多。

2.投篮擂台赛规则:(1)失败后投篮立即停止;(2)一轮下来以得分多的队为胜队;投篮程序为:投篮进球得5分(不进不得分),球落地一次接球(少于或多于都失败)、第二次投篮进球得3分(不进不得分),直接把球接住(球落地算失败)、第三次投篮进球得2分(不进不得分),若三个都进了球奖励一次。使学生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与价值,建立自信,逐渐提高动作质量,激发学生对篮球技术动作学习的兴趣,化被动授教为主动学习。在此期间,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NBA)影像资料的欣赏,进一步熟悉和了解篮球运动项目;开设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规则的理论课,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领悟篮球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简单的篮球技战术教学,向正规比赛过渡。

总之,如果教学失去吸引力,那么学生就会随之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把行为转向错误的方向。所以让体育课堂充满活力,从而改善我们体育教学的魅力,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和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快乐课堂,再逐步将课程导向深入,在各种学习活动之间有效地转换,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让学生的思维紧张地运转,在紧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篮球兴趣小组活动总结篇(10)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篮球是颇受学生喜爱的项目。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篮球运动它既是一项激励的运动项目,也是一个有趣的活动性游戏,很多学生都喜欢观赏篮球比赛,被篮球运动的精彩所吸引。虽然很多学生喜欢观赏篮球,但是喜欢参与篮球运动的却不多,很多学生对篮球运动是没有兴趣的。兴趣是激发小学生篮球乐趣的前提。所以,培养小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是小学体育教师目前顺利开展篮球运动的首要难关。把篮球运动中内在的兴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以快乐的学习情趣贯穿教学过程。

1.循循善诱,增强小学生对篮球的求知欲

为了激发小学生篮球训练的乐趣,还应增加他们对篮球的感性认识。比如,老师组织学生观看美国的nba比赛、观看同龄人的训练比赛录像或者自己训练时的录像等,使小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激发快乐的情绪,创造一种良好的训练环境,使学生沉浸在欢悦的气氛中,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空闲时间,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他们对篮球产生训练的需求,比如某个篮球优秀队员成长的经历,或某个动画片的故事情节,介绍当前世界篮球发展趋势和展望等由此来激发小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2.利用课堂游戏,促进学生篮球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新异事物充满好奇,并常想亲自体验。对于游戏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充满娱乐色彩的项目。与此同时,游戏也同样具有运动的属性。正是基于此种情况,在篮球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教学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创编出新游戏用在课堂上,并逐渐增加难度来引导他们的兴趣,教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和参与集体活动的方式,并产生积极情感。例如,老师在教授低年级传球时,没有直接传授动作技术,而是通过游戏活动“搬运西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有的学生没有接稳,有的学生没有传好,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最后宣布游戏内容,组织同学们进行传球比赛,看谁在做游戏时又快又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效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必须不断变换练习的方法,如由原地传接球——移动传接球——行进间传接球,由直线传接球——三角传接球——四角传接球——五角传接球,由一组一球传接——一组多球连续传球,并结合一些竞赛活动进行,如哪一组传得准,传得快,传的时间长等等。在学生学有所得的同时还应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并在多项教学内容的实施中和教学内容的转换中,给学生一些新异的刺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通过情境教学,在“玩”中寻找乐趣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恰当,灵活地向学生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堆。开阔学生视野。促进他们对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课堂设置的情境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行进间变向运球。在途中摆设几个障碍作为标志物,然后教师讲一段故事(运输题材)。再设置一些情境(穿过小树林——跨过小溪——绕过小山坡等)。让学生凭借着想象在情境中绕过障碍。把球运到目的地。这样,即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玩”中完成了练习任务。

4.鼓励拼搏精神,激励竞争心理

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在的小学生,积极阳光,好胜心强,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都想做到优秀,得到表扬。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积极心理状态,以此为契机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在课堂上,穿插进行一些教学小比赛,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篮球比赛。通过比赛,他们的竞争意识增强了,他们知道要为班级、学校争光,必须平时刻苦练习。

5.因材施教,进行分层、分组和兴趣选项教学

由于每一位学生在身体素质与掌握运动技能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

性的初始水平上有高有低,故在教学中会出现掌握度不一样的现象。素质好的学生或是自己喜欢锻炼的项目,学生会很快投入学习中,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掌握动作技术,反之会大打折扣,参与性也很差。我们应尊重个体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程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6.教师应转换角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从理论上和思想上去适应新课标改革,深入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真正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以人为本,育人育体,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以情换情、以情育情,切实了解学生想做什么,想学什么。同时,教师要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和提高运动技能。教师在篮球运动的教学中,通过准确、熟练、完美的动作示范和生动、形象、诙谐的讲解,使学生建立起动作美的概念而激发他们跃跃欲试的情绪,诱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保证,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保持学生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篮球乐趣的培养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在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时,老师和家长要耐心,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会得到相反的效果。乐趣的产生首先来自于学生本身,因而兴趣培养首先要尊重并支持孩子的个人兴趣,在此基础上再采用适宜方法,进行定向培养。有意识地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来培养、巩固和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篮球学习的积极性,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本社,2001

[2]刘文.钱坛中学体育教育思想理念的转变[j].运动体育教育,2010

上一篇: 财务制度建设论文 下一篇: 网络音乐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