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27 11:29:43

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

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篇(1)

随着经济市场的开放,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意识浓,医疗质量意识淡薄,人员素质不高,设备落后,加之管理措施缺乏,致使医疗质量不高。为此,应加强全员医疗质量意识的教育,强化管理手段,完善制度,推行全面医疗质量管理等多种活动,提高医疗质量。

质量存在的问题

目前卫生院的经营意识增强,质量观念淡薄。改革开放以来,诸多因素使乡镇卫生院处于“大病看不了,小病看不到”。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卫生院只有想方设法提高经营效果,最普通的方法是吃药品销售的“回扣”,一些同志片面的认为医疗质量管理已失去意义,觉得“病人少,管不管均可”。

医疗质量管理网络不全,措施乏力。按照一级医疗机构管理的要求,卫生院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并明确专人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多数卫生院虽有人管,但院长没有赋予其相应的管理权力,加之大多数不懂得质量管理,如何管理如何进行,又缺乏医疗质量管理具体措施,质量管理不规范。

卫技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长期以来,卫生技术人员多数缺乏必要的在职教育,业务知识老化,质量意识淡化,严重影响医疗质量,甚至酿成差错事故。

医疗备件简陋,仪器设备陈旧,业务技术落后。当前卫生院医疗仪器设备陈旧、缺乏,有的卫生院甚至没有一台高级显微镜,生化检验、心电超声等检查手段尚未全面普及。

卫生工作经费补偿渠道不畅。各级政府都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但是真正落实到卫生院的经费就很少。这样卫生院就要竭尽全力找生存之路,还要完成大量的预防保健任务。在此情况下,质量管理其难度更大。

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的对策

加强全员质量意识教育,树立新型“质量-效益”观。卫生局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全体医务人员,特别是卫生院长的质量意识教育,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医疗质量是“生存之源,发展之本”,提高医疗质量就是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失去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卫生院就难以生存。卫生院长要把医疗质量管理作为头等大事,“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质量管理措施。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业务院长要配合好医疗组长和护士长,院长就赋予他们与职责相应的质量管理权限,根据需要还可以成立相关的管理组织,如“医疗管理小组”、“处方质量审查小组”、“病历质量评审小组”、“医技科室质量检控小组”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篇(2)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一、财务管理在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中的作用

(一)财务管理是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足的资金对医疗卫生机构很重要,是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大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维持医疗卫生机构良性和可持续运行的前提条件。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活动的功能主要有:为医疗卫生机构筹措资金,从而保证医疗卫生服务日常活动以及机构的日常经营活动;合理地组织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节约成本的重要基础;财务管理的好与坏是决定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和可持续运行的重要基础。

(二)财务管理是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重要基础

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是依照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依据资金活动的特点以及规律,尽可能有效率地组织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活动,正确地处理相应的财务关系。财务管理的完善与否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以及日常的经营活动起着导向或制约的作用,完善健康的财务管理可以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不完善的财务管理在资金、人员积极性等方面制约着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管理和活动。因此,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可以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医疗卫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健全

尽管绝大部分单位建立健全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但由于制度的设计没能完全考虑医院自身的业务实际,导致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着较大的漏洞和隐患:

一是缺乏重大财务事项集体讨论和审批制度,导致投资决策还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二是没有建立重大项目追究问责制度,项目实施后的效果无人过问,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没能建立严格的设备、药品、材料付款审核审批制度,极易出现违规违纪行为;

四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财产管理制度,如一部分药品、耗材、试剂等“以领代支”,大量存放在使用部门,脱离了财务监控,极易产生违规违纪行为,存在较大的隐患;

五是没有严格、规范的医疗收费核缴、退费处理程序,让一些别具用心的人有了可乘之机,极易造成资金的流失,影响资金的安全。

(二)预算管理不能满足新时期的管理要求

预算管理是医疗卫生单位结合自身管理现状,资金使用状况等,加强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根据其阶段性管理目标确定的预算报告,并设定相关的考核指标,强化财务管理的活动。目前在各类单位都全面推行预算管理,由于对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预算管理和执行重视不够,一些单位的预算管理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导致预算更多地表现为简单的计划与控制,缺乏必要的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价过程,使得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时的主观性较大,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应收医疗款余额较大,占用了单位大量资金

目前由于医保欠费、突发性公共事件、无主病人以及病人经济困难,甚至恶意欠费等因素导致各医疗卫生单位应收医疗款余额比较大,占用了单位大量资金,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虚增了单位的收支结余,造成单位账面资产不实,各医疗单位为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医疗环境,需要购入先进的医疗设备和

办公楼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有时不得不以付出资金成本为代价向金融机构融资,这就出现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被无偿占用,一方面需要付出较高的资金成本向外融资的局面。

(四)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大部分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人员不是财务专业出身,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对财务核算、财务审批等要求有所了解,但对于财务分析和监控管理等深层次的财务管理把握不足,对相关规定的执行缺乏科学性,从而导致了财务管理状况的相对混乱。具体表现为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浪费。

三、医疗卫生机构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财务规划

财务规划以医疗卫生单位的政策、程序、方法和指南为基础,引导单位一步步实现既定的目标。财务规划的制定不应当与战略规划割裂开来,两者应同时进行。战略规划如果在财务上不可行,那么就不能推行,财务规划如果不能反映战略决策,那么也没有任何意义。财务规划是联系战略和行动的桥梁。高质量的财务规划为走向财务上的成功树立了清晰的路标。

财务规划的时间一般是三到五年,它定量确定单位对盈利能力与流动性的要求,并为单位建立起通过债务或权益来获取资本资金的能力,解决资金提供与融资的问题,以满足单位的战略目标。单位的主要领导应为制定财务规划负责,主要领导与财务负责人应全面参与财务规划的制定,单位的中层管理人员和临床科主任,也应参与进来。

(二)做好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

预算是所有工作开始的重要基础,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应该由事业单位通过一定的程序研究通过,对本单位未来一定时期的经营决策、经营目标和经济责任通过具体的数据进行说明。医疗卫生机构要逐步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预算,从实际需要出发,对各项目的费用开支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研究。同时,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需要建立预算管理类的组织机构,对单位的总体预算负责,并且负责预算的执行力度,努力把实际的项目资金运用状况与预算完美地衔接起来,发挥预算的作用,达到预算的目标,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从而达到财务管理为单位经营服务的目的。

(三)重视对现金流量的控制

这里所说的现金,是指医疗卫生单位的库存现金、各种形式的银行存款和银行本票、银行汇票。要做好现金流量的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其一,积极研究各医疗保险政策,趋利避害,力争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保险政策的导向,在提供符合国家政策的医疗服务的同时,收回医疗费用的投入。

其二,处理好与各医保中心、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的关系,争取及时收回医疗应收款。

其三,做好现金收支管理,提高现金使用效率。主要是这么几点:

第一,力争现金流量同步。如果医疗卫生单位能尽量使它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发生的时间趋于一致,这样就可以使其所持有的现金余额降低,提高现金使用效率。

第二,使用现金浮游量。从单位开出支票,收票人收到支票存入银行,至银行将款项划出单位账户,中间需要一段时间。现金在这段时间的占用成为现金浮游量。在这段时间,尽管单位已开出支票,却仍可以动用在账户上的这笔资金。但这样做时,要控制好时间,以免发生银行存款透支。

第三,加速收款。这主要是缩短应收医疗款的时间,及时催收欠款。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在职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或招聘高素质的财务专业人才,建立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以切实解决如财务风险预见性差、财务问题分析不透彻等问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和超前性的要求,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在内部管理工作的作用。

参考文献

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篇(3)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医疗服务需求也逐渐增大,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基层医疗机构,要为人们提供细致、全面的服务。为了给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成本会有所升高,在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成本控制,对医疗药品、器械的采购进行控制,从而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效益。

一、当前成本控制中的成本预算问题

1.对成本预算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成本预算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对成本预算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在经营过程中更多的重视医疗服务质量,使得医疗服务水平了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忽视了成本预算管理,这种错误观念也导致医疗卫生机构的成本消耗过多,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2.缺乏动态管理理念

当前,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各个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很多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较高,对医院发展带来严重阻碍。在成本管理过程中,有的医院管理理念比较陈旧,在成本预算设计和管理过程中缺乏动态管理理念,依旧采用传统的成本预算管理方式,导致成本预算管理处于静态状态,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同时还导致医疗行业的发展受阻。

3.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

成本管理人员是工程项目成本预算工作的主要成员,在成本预算管理过程中相关的预算管理人员呈现出综合能力素养不高的现状,有的人员技术过硬,但有的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因此导致成本预算工作效率高低不一,对成本预算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医疗卫生机构缺乏更多高素质、专业化成本预算人才;另一方面是由于有的医疗卫生机构规模较小,无法吸引更多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到企业参与成本预算工作。

二、医疗成本管理中的成本预算控制策略?

1.加强对成本预算的重视

成本预算是医疗卫生机构对单位发展过程中的成本支出进行预算安排的过程,在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疗卫生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建立相关的预算编制制度,同时要对该制度进行完善,从而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避免指标过高或者过低,应该要综合医疗卫生机构的各个科室的需求,对各种需要采购的材料、医疗设备等价格进行控制,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体系。在医疗机构的发展过程中,管理者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成本预算管理的重视,要加强对成本控制的意义的宣传,积极开展成本预算管理工作,例如招聘更多专业人员,对成本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完善等,并且要定期进行成本核算,注重成本控制工作,将成本控制纳入到每个部门的考核指标中,使得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成员能够意识到成本预算对医院发展的意义。

2.建立科学、动态的成本预算的管理体系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理念产生的限制和束缚越来越明显,在新时期,必须要加强对成本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促进成本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应该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采购管理的重视,在采购过程中,采购部门要对市场动态进行掌握,对各种药品、医疗设备的价格进行掌握,实现动态成本管理,促进成本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从而保证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过程中所需的材料得到保障。其次,要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沟通与交流,各个科室要对拟采购的物品进行上报,经过相关部门审核之后才能将采购计划传输给采购部门,使得采购部门能够按照采购计划进行采购管理,减少采购过程中的浪费行为。第三,要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在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过程中,各种物资材料设备的管理必须要实现档案化管理,确保各种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防止浪费。

3.建立高素质的成本预算管理队伍

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成本预算工作的创新,则必须要建立专业的、高素质的成本预算管理队伍,对成本预算工作进行完善和落实。首先,要招聘更多专业化人员,充实企业成本预算管理队伍。其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成本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并且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引导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借助各种信息化手段,借助互联网开展成本管理控制工作,提高成本预算管理水平。例如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成本管理可以实现信息化发展,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便于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医疗机构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成本信息,有助于完成阶段性的成本控制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成本预算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成本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医疗卫生机构越来越重视成本管理,将成本控制当做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成本预算管理的重视,加强动态管理体系的构建,并且建立高素质的成本预算队伍,结合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过程中的各N需求,对医疗卫生机构的采购过程进行管理,加强日常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篇(4)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157-02

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作为对原有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在它颁布实施以来,对于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提高医院的会计核算质量。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渐开放,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在运行过程中越来越显现出不足及局限性,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一、现行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存在着对许多新生事物无法反映,出现的矛盾无法解决。很多时候找不到记账依据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制度的性质模糊不清。会计制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企业会计制度(2007年1月1目起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一种是预算会计制度。现行的医疗卫生机构既不像企业会计制度,也不像预算会计制度。一方面,医院会计采用的记账方法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记账方法都是借贷记账法,而不是预算会计制度规定的资金收付记账法;另一方面,医院会计的会计主体是行政事业单位而不是企业会计的经营单位,反映的也不是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经营过程中的收入、成本和费用,而是收支结余。

2.对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处理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发生的资本性支出,如购置设备、房屋、固定资产改良、大型设备维修等只能从修购基金和事业基金中列支,或者从医疗支出、药品支出中直接支出。在这个会计分录中,固定基金并不是从其它基金转化而来,会造成净资产的虚增,从而使净资产出现不实,这样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出来的净资产就不能充分体现出所有者权益,会影响该医疗卫生机构当期甚至更长时间的实际收益情况,也就不利于考核责任人的业绩和单位的经济信息。

3.资产分类不明确。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医疗卫生机构对外投资只设置“对外投资”一个科目核算,没有将属于流动资产的短期投资列出来。这有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使用者造成决策失误。(2)对外投资采用期末计价成本法,没有遵守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3)对外投资收益没有单独设置“投资收益”科目核算,将投资收益与其它收入混为一谈,不利于考核医疗卫生机构营业利润和对外投资效果。

4,核算方法分得过细过死,加大了会计人员工作量。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设置43个总账科目,与原来的制度相比,只是科目的级别有所调整,将原来的总账科目调整为大类,根据收入的性质和形式不同,划分出5个总账科目。支出类由一个业务支出划分为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四个一级科目。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和管理费用又所辖基本相同的约十多个二级科目。三条核算线和管理费用的划分,使得会计工作量成倍增加。专项资金类的一二级科目按收支两方分别设置,也大可不必。

二、现行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为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加快医院会计制度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步伐,必须在肯定和保留原制度科学成分的基础上,根据整个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借鉴《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的精神,从根本上改革医院会计制度。

1.建立独立的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把医院会计彻底从预算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根据医疗卫生机构资金运行规律,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适用于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特殊的服务行业会计制度。医疗卫生机构资金构成具有复合性,既有预算资金的投入和支出,也有经营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与单纯经营性的单位和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相比,所不同的是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资金,一经结合就融为一体,几乎不能确定二者的分界点。另外,预算内资金在医院资金构成中的比例越来越小,特别是笔者所在的地区,财政大大降低了对各医院的财政补助,预算资金对医院经营活动的补偿和控制作用已经大幅度地降低。显然、预算资金占医院资金的份额和对医院总资金运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因此,医院资金运动已经完全转变为以经营资金为主体,会计核算对象也应该以经营资金为主体,用预算会计的方法来反映医疗卫生机构资金的运动显然是不恰当的,建立独立的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刻不容缓。

2.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科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主要依靠自由资金和其他渠道资金解决,而不是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投人,再进行固定资产基金的核算已经不具有现实意义。作为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更新的资金来源而实行提取修购基金的做法,也有明显的不妥。笔者建议可借鉴企业会计制度的做法,取消“固定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购入固定资产时做会计分录,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再同时做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借记专用基金,贷记固定基金的分录。将固定基金的期初余额减去评估固定资产净值后转人“事业基金”,固定资产原值与净值之间的差额计人“累计折旧”科目。

3.增设“财务费用”和“投资收益”科目。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发生的借款利息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下“财务费用”中核算,存款利息则在“其他收入”科目总核算。为适应新形势下医院成本核算和负债经营的现状,规范核算借款(负债)的费用支出,合理反映借入资金的利息负担情况和合理评价资金(负债)的利用效益,建议把原来在“管理费用”下“财务费用”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在“其他收入 ”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统一规划到设立的“财务费用”一级科目中核算,期末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的“其他结余”。

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篇(5)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041-03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中国医疗卫生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作的重点。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关键就是要解决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当前,由于历史、经济、社会等原因,广大农民的医疗隆重需求尚不能得到有效满足,由政策支撑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尚不能达到为广大农民提供病源预防、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优质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各级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河北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河北省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农村医疗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公共财政特征不突出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缓慢、水平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不足。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水平,绝不是卫生部门一家之责,资金的投入应该以政府为主体。目前河北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较大,说明在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中,公共财政的“公共性”特征并不突出。河北省农村医疗卫生经费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入总量不足。相对于农村居民巨大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来讲,目前财政资金的投入只是杯水车薪,同时,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偏低。2007—2009年,全省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5.18%、6.39%、7.44%,全省平均水平尚且如此,那么分摊到农村的经费也就更少得可怜了。由于经费不足,造成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不健全,人员经费标准过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不依靠基本医疗服务的微薄利润补充人员经费的不足,“以药养医”的现状依然存在,从而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医师在看病用药上没有过多考虑农民的支付承受能力,尤其在县级医疗机构治病费用过大,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过度检查、过度用药情况,农民难以承担医疗费用,更住不起院。同时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缺口较大,疾病控制、爱国卫生、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职能履行比较艰难。二是财政医疗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向结构不合理。第一,全省的医疗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主要是向城镇居民倾斜,据测算,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医疗卫生事业经费的比例大概在4∶1,卫生资源的分配极不合理,差距过大。第二,目前的经费支出主要是向县级大医院倾斜,而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严重不足,许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负债经营,设备老化,危房长期无力改造,严重制约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弱化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作用。经费的短缺,一方面使得农民医疗负担加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个别地区仍比较突出,另一方面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转难以为继。由此也造成广大农村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不满意。

(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自建国以来,中国卫生资源的配置一直是向城市地区倾斜的,城镇居民享受了医疗卫生资源的80%,而农村居民仅享受全部医疗卫生资源的20%,长期的资源不合理配置致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极其薄弱。

一方面,由于乡镇卫生院、村医务室的数量、分布、诊疗条件不足等原因而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看病吃药的基本需求,群众对这些医疗机构的满意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出于对乡镇卫生院、村医务室的不信任,村民会比较倾向于选择去县级或以上的医院就诊,这又造成了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闲置。这种严重循环又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供求矛盾。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尚有缺陷

河北省自2003年选取部分县(市)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的试点地区,到2011年第一季度,新农合参合人数5 020万,参合率达到95%。从2003年开始试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保障农民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减轻农民医疗负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

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篇(6)

我院是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拥有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这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都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在医疗废物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然而,医疗废物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2009年1月开始我院领导与院感科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出台的医疗废物管理的各项法规,对照标准,查找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与对策,层层落实,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

概念区分不清:医院废物与医疗废物概念混淆,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与一些医院的实习生。不知道医院废物是属于无危害垃圾。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工作中产生的具有危害性的废物。

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医疗废物分为5大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在工作中常常发现感染性废物中混有药物性废物,药物性废物中混有损伤性废物,非感染性垃圾混入医疗垃圾,如输液袋外包装,药物包装盒等医疗垃圾属于非感染性垃圾,都混入黄色垃圾袋内。

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患者使用过沾有血液的中单、棉签、棉球及医务人员的口罩与帽子等混入生活垃圾容器内,还有个别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混入治疗室的黄色医疗垃圾筒内。

医院废物暂存库房管理不到位:库房无专人管理,位置安排不合理,面积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没有照明设施,没有水龙头及地下排污水条件,没有防鼠、防蚊、防盗等设施,也没有各种消毒、洗手等必备设施与条件。

制度制定不够全面:领导与相关职能部门缺少重视,制度制定不够健全,管理与检查的力度不够。

缺少培训:医务人员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管理条例和办法学习培训不到位,各科处理医疗废物及管理暂存库房工作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是医院从农村招进来,年龄偏大,对医疗废物处理的工作流程不清楚,甚至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个别勤杂工把一些医疗废物如橡胶手套等私自出卖。

职业防护不够重视:各科废物处理人员与暂存库房管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薄弱,在收集医疗废物与处理医疗废物时没有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医院发放的防护用品不足,如洗手液、胶鞋等。

管理对策

领导重视:医院加大投入,与杭州大地维康医疗废物处理公司签定合同,使用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所要求的各种包装容器,如防刺破的带盖利器盒,各种型号的黄色废物袋,黄色脚踏医疗废物桶、黄色医疗废物周转箱等,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健全管理制度:要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医疗废物处理流程、防护措施、各种警示标识及监督考核等,各部门负责人与专职人员要经常督促、检查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工作制度的落实。

暂存库房的设置:库房位置应远离医院医疗区与生活区。应有严密防鼠、防蚊、防盗设施,地基保证不受雨水冲击和浸泡,排污水管道通畅。具备良好照明设施和通风条件,每天用紫外线灯管对暂存库房进行空气消毒。库房内废物按医疗废物五大类分别放入周转箱内,相应位置设有醒目的警示标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各交接记录要齐全,签名要完整。

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篇(7)

(一)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分析,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存在的问题便是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甚至有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利用其它单位的管理制度代替,这样一来则导致财务人员在整个操作中缺乏相关依据,财务管理工作演变的比较随意。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当前国家加强关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相关的设备,并采取集中招标采购的方式,对设备购置工作加以控制,然而从整体角度分析,仍然缺乏内部控制措施。

(二)缺乏完善的激励政策

要知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整个机构过程中财务人员的晋升途径同样会受到影响。一般而言,职务与职称的晋升是最为主要的两种方式,职称晋升需要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然而因为受到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人员并不对职称晋升抱有希望,认为难度比较大,名额有限,考题复杂,无法通过标准线。

(三)财务人员素养过差

在新发展趋势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人员的素养决定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好与坏,然而根据笔者的调查与分析,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素养比较低,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这种情况在乡镇卫生院中表现更加明显。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对策

(一)制定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改革是建立在财务运行机制上的,所以要想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满足时展的要求,需针对性的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其一需要遵循三权四责的原则,要进一步明确管理权限,其中三权主要是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审批权,需要保证这三者的稳定性,各个卫生院需要按照规章制度安排财务收支。四责主要是指资产管理责任、债券债务管理责任、财务收支平衡责任、会计主体责任,同样要保证这四种责任的稳定性,各级卫生院需要依法管理资产、债券、债务等各项工作。其二要采取票据统管的方式,保证每一项收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二)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

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篇(8)

最近走访一些省市,了解一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站(所),多数地市已执行了绩效工资制,但普遍存在发放绩效工资平均化的突出问题。如2011年5月某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乡卫生院)按照编制人员拨付的个人基本绩效工资公布后,骨干员工议论纷纷,牢骚满腹,纷纷抱怨干得再多也没用。2012年5月黄山某医院同样执行70%基础绩效工资固定化发放后,员工收入与去年同比升幅83%,然而医院依然发展迟缓、员工抱怨,积极性并没有真正地调动起来。原因何在?

原来他们的绩效工资是根据个人档案工资级别套算出来的,每个人的工资都有大幅增加,人人都有份,只要正常出勤,都可以正常发放满额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70%)。这不仍然是干好干坏一个样么?员工的积极性怎么能真正调动上来?这种作为70%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按人头、按个人档案工资人人定时发放,不与个人工作量、工作质量、个人表现等挂钩,其结果就是典型的绩效工资大锅饭。

二、绩效工资发放平均化产生的原因

首先是管理者缺乏对绩效工资的正确认识:绩效工资应该是以员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风险程度和劳动量大小确定岗位价值,在确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所从事的岗位(岗位价值)结合员工个人的劳动贡献产出成果为依据支付的劳动报酬,也就是每个人的绩效工资高低应该由员工所从事的岗位价值和个人贡献值两个关键因素决定,前者是岗位评价出来的,具有一定相对稳定性;后者是通过绩效考核而确定的,具有浮动性,因此绩效工资应是一种具有浮动性的工资。

推行绩效工资主要核心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各级岗位绩效评价体系,每月定期依据岗位绩效考核标准评价员工个人做到多少,做得怎么样,实现每个人做得多少不一样、做得好坏不一样。也就是以贡献论英雄,是个人工作成绩和劳动结果的集中数量化的具体体现,最终以实际的、最终的劳动成果确定员工薪酬的工资制度。个人待遇高低由个人决定,个人待遇跟着个人贡献走,由此来调动员工积极性,这应该是我们所期望推行绩效工资的目的。然而目前部分基层卫生机构,缺乏观念上的转变,机械地将绩效工资按照个人档案工资级别套算绩效工资,有的地方规定将绩效工资的70%作为基础性绩效工资,按出勤支付,由财政拨付;而另30%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由所在基层机构自筹解决。其结果导致很大部分人员产生自我满足感,不用多干就可以拿到70%,何必那么辛苦多看病人,又承担医疗纠纷风险。这样自我满足的心理引发一些员工不愿意多干、不愿意接诊病人尤其是有一定风险的病人、推诿病人的现象陆续展现出来。

三、破解绩效工资发放平均化的难题

第一是转变观念。没有观念转变,不可能拉开差距。转变观念要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抓起,需要他们深入调研,了解真实基层卫生机构人员状况,转变思想,实行全绩效工资浮动制或者至少70%用于浮动。上级需要监督绩效工资的发放,必须坚持合理公平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第二是教会基层卫生机构掌握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的方法,没有方法就无法公平合理拉开人与人之间分配差距。第三是基层管理人员要掌握绩效管理技巧,将基层卫生机构所需要管理的医疗质量、安全、服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工作全面融入绩效管理体系内,按岗位职责必须将个人工作量、医疗安全质量、服务患者满意程度等等要素,与个人绩效考核结果相挂钩。通过评估这些关键要素影响决定个人绩效工资收入水平,实现绩效工资真正起到激励优秀员工、调动员工积极性、惩罚懒散不愿做事的员工,将绩效工资落在实处,所以各级管理者亟待补齐绩效管理这一课。武汉武昌首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9年6月1日起推行绩效管理工作,对各级岗位实行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上突出社会公益性,员工绩效工资高低由个人绩效考核结果决定,使中心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员工满意度、居民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等得到明显提升,2010年获得湖北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获得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有来自全国各地卫生机构的3600人次参观学习,得到同行和上级认可。其他如武汉江夏区五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黄石市黄石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在实施绩效工资中与绩效管理有效对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篇(9)

对于射洪县29个乡镇卫生院,880个村卫生室,以及4个卫生社区服务中心,进行询问式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问卷格式内容由研究者自行设计,调查前讲明调查目的,取得同意后采用无记名调查,资料运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

2结果

经数据分析现在摆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面前的几个问题:首先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短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构成中硕士研究生0人,本科占7.40%,中专占37.68%,在省级(含省级)及以上卫生机构受专业培训者占1.60%,在省级及以下卫生机构受专业培训者占9.40%。职称构成中副高职称以上者占2.33%,中级职称者占35.02%,初级及以下职称者占62.65%;其次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还存在医疗设备短缺的问题。

3讨论

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篇(10)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080-02

虽然我国的医疗机构卫生事业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病人对医疗机构服务不满意等问题。因此,要认真分析我国医疗机构卫生事业存在的问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各个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出发,学习国内外在医疗机构卫生事业方面的先进经验,对医疗机构卫生事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新的经验,为建构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模式提供支持。1 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事业的主要问题

1.1 社区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

根据调查分析,我国很多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不能满足人民需求,大型医院“大病小病一起抓”。在发达国家,社区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体系非常重要,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例如在英国,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是三级管理体系:首先,社区医疗服务保健体系,其主要职能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广覆盖的医疗保健。其次,根据城市内的行政区属设立全科诊所,其主要职能是接受行政区内居民的就诊及向辖区内居民提供家庭私人保健医生。最后,政府在城市中兴办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全科医院,为整个城市市民提供更为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而在我国很多基层地区虽然已经开展了社区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但是数量极其有限,比如某市仅海港区拥有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抚宁县拥有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他县区均未设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且仅有的社区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中心由于医疗设备、技术、人员不配套,很难满足周围群众的看病需要。例如,居民在出现头痛脑热、感冒发烧等小毛病时,仍要去市县级医院就诊,这样一来,出现了基层综合型医院门庭若市,而社区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中心却门可罗雀,使大医院出现了医患供需不平衡、“看病难”等问题。

1.2 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重复建设

我国二线城市都有很多家综合性的大医院,这些综合型医院内均设有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泌尿生殖科、急诊科等,但由于很多城市城区面积小,使这些建在城区的综合型医院相临较近,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资源重复建设。例如秦皇岛市海港区的城区面积约为82.62平方公里,第一人民医院与海港医院相临不过200米距离,不仅存在资源重复建设,还构成了严重的竞争关系。同时,秦皇岛市城区还建有很多家专科医院,如妇幼保健院、肿瘤医院、视光眼科医院、口腔医院等,这些专科医院也多拥有工作经验丰富的医疗工作者,在医疗机构卫生行业颇具权威性,这样就使专科医院与综合型医院的相关科室构成了竞争关系,出现了“挖人才、抢市场”等不良现象,这样不仅不利于病人看病,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1.3 医疗机构卫生监管评估机制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城区卫生系统按照国家卫生部要求进行了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体制改革,但在改革的同时,医疗机构卫生信息无从查询,而且没有制定配套的监管、评估机制,使医疗机构卫生体制改革效果难以评定。在西方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医疗机构卫生行业的监管和评估,通过制定有关医疗机构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实施医疗机构卫生行业绩效评估,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规范化。而我国很多城市和卫生局并没有对医疗机构卫生行业制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同时在患者进行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医生与患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医生具有专业优势,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相机处置,具有很大自由裁量权,而病人没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对医生的行为和结论进行监督和评估。这种低可度量性使医疗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合同难以标准化,市场激励机制无法有效运行,其结果是很容易产生“诱导性需求”。这样在监管、评估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很难及时反馈医院、患者等对医疗机构卫生体制改革效果的满意程度,无法及时发现医疗机构卫生事业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机构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2 影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事业的主要原因

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体制商业化、市场化走向的成效主要在于:在供给方面,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医生数量以及床位数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技术设备水平明显改善,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所提高,能够开展的诊疗项目不断增加。部分社会成员特别是富裕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满足。但变革的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事业也出现了一些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机构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在公平性方面,不同社会成员医疗机构卫生需求的实际被满足程度,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出现了严重地两极分化。在宏观效率方面,医院为了生存,不断扩大建设,争取病员,出现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重复建设,使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随着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体制商业化、市场化变革的深入,在基层医疗机构卫生领域出现了“市场化过度”和“市场化不足”并存的情况。“市场化过度”即一些本应由政府承担和提供的服务与产品转由市场提供,由于这些物品本身存在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等特征,仅靠市场无法有效提供。这样,就很容易加剧医疗保健的不公平性,使贫困的人口无法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市场化不足”即政府提供了本应由市场提供和分配的服务和资源,主要指对基层医院的补助以及对某些私人保健服务的补贴。这使得原本有限的公共卫生支出的分配发生了扭曲,出现了“富人愈富,穷人愈穷”的现象。也就是说,基层在卫生领域同时存在着“缺位”和“越位”两种情况,未能担当起维护卫生发展公平性的责任。

3 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事业问题的解决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本着公平、效率、质量三者兼顾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出了解决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事业问题的基本对策。

3.1 完善基层社区医疗服务

我国基层地区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卫生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建立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基层卫生机构要以社区、家庭为服务对象,开展疾病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妇女儿童与老年人、残疾人保健等工作。要把社区医疗服务纳入职工医疗保险,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有计划地分流医务人员和组织社会上的医务人员,在居民区开设卫生服务网点,并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3.2 积极推进医疗资源重组

对保留下来的公立医院应实施严格监管,保障政策到位,充分发挥公立医院服务于社会以及调控和引导医疗服务市场的功能。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运行和发展承担筹资和补偿责任,实行预算和核销制。承担公立医院运行维持费用、人员工资和保险、基本建设和技术发展支出,对不可追缴的患者欠账实施年度核销,对因政策导致的经营亏空给予补贴。政府作为出资人组建由相关政府部门、专家、社区代表参加的医院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为决策机构,负责院长的选聘,对医院的重大投资和经营活动进行审批。对现有的部分公立医院可在保持国有性质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国有民营的方式,组建自治医院或公司制医院。政府与托管组织或个人之间以合同方式订立委托经营管理协议,并根据合同目标的实现程度对受托组织或个人进行奖励,这类机构的管理层一般实行年薪制基础上的奖励工资制。政府对这类医院的监管重点是国有资产的安全,是否落实了非营利性质以及服务于社会的公益性质。在医院筹资方面,政府仍要承担部分责任,政府应大力鼓励社会向这类机构进行无偿捐赠。同时政府应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鼓励各种社会资本共同建立非国有非营利性医院.政府对此类医院应当明确规定这类医院的资产归社会所有,而非投资者所有。政府监管的重点是医院能否贯彻和兑现了非营利性质,其资产是否安全。政府对这类机构提供经常性和发展性投入,可以购买他们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这类医院要成立相应的理事会和监事会,进行自主管理。政府要给予必要的融资政策,对捐助这类医院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当这类机构申请转制为营利性机构时保证交易公平、资产安全,所置换出的资金继续用于改善和提高居民健康。

3.3 加强医疗机构卫生的监管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领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市场失效,因此需要监管医疗产品和服务及其提供者的准入、质量、价格,通过完善对医疗市场准入、公共补贴、非营利机构不分配利润政策执行和市场秩序的监管,建立和维护多元供给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解决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必要的条件。基层医疗机构卫生监管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准入监管:医疗服务行业的准入监管措施主要表现在:医师、护士要经过资格考试和认证;医疗机构的设立要符合医疗机构基础标准、医疗机构配置规划、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设备要符台质量要求:药品质量要符合《药品管理法》的规定。第二,质量监管:在医疗服务领域,质量主要是指对病人的责任以及为其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和专业护理,其中包括医疗机构等级认证、药品质量的考核等等。第三,价格监管:主要包括对诊疗项目和药品的价格监管。对于需要基层卫生行政部门付费购买的医疗服务(或政府直接管理的公立医院),价格监管将日益成为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减少公共支出的重要手段。

当然,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事业存在的问题有些是现阶段难以一下根除的,同时也会在发展中出现新问题,还需要广大学者进行深入研究,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促使秦皇岛市医疗机构卫生事业协调、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兴权.我国乡村医生教育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2,(9):1.

[2]梁万年.郝模卫生事业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43.

上一篇: 医疗建筑规划 下一篇: 人体工程学的好处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