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规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27 11:29:42

医疗建筑规划

医疗建筑规划篇(1)

Abstract: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306 Hospital master plan, for exampl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old medical hospital construction concept of the "one plan, phased implementation of advanced scientific and operable through a series of reasonable transformation to solve the old hospital in limited site conditions and to ensure 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sues in the complex case of medical operations.

Keywords: old hospital, reasonable transformation, a new vitality

中图分类号: F1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国人民第306医院隶属于总装备部后勤部,是一所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始建于1971年,目前展开床位约1000张,单日门急诊量突破4000人次。

306医院作为北京北区一所重要的综合性医疗机构,本着充分利用资源,服务社会,造福百姓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外有偿服务,缓解了奥运村地区、回龙观社区、天通苑社区及昌平地区的看病难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306医院现有的基础建设条件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因此希望通过科学的合理规划来增加医疗用房并改善医院环境。

一、 医院发展的瓶颈——医院现状分析

1用地分析

医院位于北四环健翔桥北约300米,西临京藏高速路,南侧为安翔北路,东侧为科学园南里中街,北侧与中科院家属区、新联汽车靠垫厂、南沙滩小学等单位相接。从目前来看,医疗区周边已发展为成熟社区,因此基本没有扩大医疗用地的可能性。

2 医疗区存在的问题

医院现状分析图

306医院设计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尽管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医疗功能建筑布局,但仍存在见缝插针式的单体建设的固定模式,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思维。通过对医院现状的分析,306医院医疗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 )规划布局落后,功能分区不合理

306医院设计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规划思想比较落后,没有形成科学而完整的医疗布局。目前门急诊和医技检查用房较为分散,患者就医路线偏长,流程不合理。

2 )门急诊医疗用房面积紧缺

306医院现有门急诊用房建筑规模是按日门诊量约1000人次设计的,但是目前的日门诊量已突破4000人次,门急诊楼面积严重不足,患者就医环境拥挤不堪,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3 )病房楼 用房面积紧张

306医院现有的内科楼及内科北楼建筑面积13590m2,拥有床位550个,床均建筑面积约24.7 m2,远低于目前标准护理单元的床均建筑面积指标(40~50 m2)。现有内科楼均建于1987年,其建筑构造已无法满足目前不断提高的床位需求和医疗技术需求。

功能分区不合理、医疗流线混杂以及基础设施落后这些问题,都使306医院的发展陷入了瓶颈。

二、 寻找医院的新生之路——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总图

1规划目标

针对306医院规划现状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以下三个规划目标,既要解决医院目前最紧迫的问题,同时也考虑了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1)增加医疗用房面积,提高日门诊量达到7000人次,增加住院病床数量达到1200床。

2)改善医院室内外环境,创造“以人为本”的医疗氛围。

3)整合院区内零散的医疗用房及配套设施。

2总体规划设计原则

306医院承担着总装备部重要的卫勤保障任务,同时也是北京北区一所重要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因此本次规划设计以科学审慎的态度制定出医院长远发展的规划蓝图。

1)新规划中基本延续医院现有的医疗主体布局,针对目前用房的紧张及人流的密集进行合理规划与分流,对主要医疗建筑进行更新,整合医院内零散的医疗用房,使306医院的总体建筑风格得到统一与再发展。

2)以方便病人的理念作为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功能流线、医疗流线、就医环境等各方面均做充分的考虑,为患者提供方便、舒适、快捷的就医体验,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合理定位,不过分追求规模的扩大,结合医院事业发展规划准确定位,让基础设施能够有序更新与发展,做到与事业发展规划同步,确保总体规划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并举。由于医疗区用地有限,并且考虑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定了本次规划1200床的医院规模,只是在现有床位数基础上略有提高,而不是盲目的扩张。

4)在规划层面上贯彻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理念,实现医院运行成本的节约。尽量减少对未到建筑寿命的建筑的拆除,实现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运营。在建筑布局中为建筑设计的自然通风与采光提供可能,不采用大进深的建筑体量,主要病人用房的朝向也以南向为主。

5)对周边环境的尊重。由于院区北部紧邻一所中学,且东西两侧均有居民小区,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新建建筑对周边的影响,通过合理布局及退让、控制建筑高度等手段来实现对周边环境的尊重。

3功能分区

通过本次规划,进一步强化了各功能分区,交通组织更加明确,绿化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1)医疗区。新规划中,以院区南侧新建门急诊大楼为中心,东侧为现状外科楼,北侧为新建内科楼,形成一个完整有机、宽敞舒适的医疗服务空间。

2)办公科研区。北侧新建综合楼主要功能包括科研、教学及办公。

3)后勤保障区。现有锅炉房、配电室等后勤用房可保留使用。新建建筑内可设置相关保障系统,作为院区的主系统。

功能分区分析图 分期建设分析图

4 分期建设

由于该项目是在老医疗区内进行更新建设,考虑到医院运行周转和建设资金等问题,因此确定了“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基本原则,保证医院在建设期间能够正常运营。本次规划建设项目将根据医院需要及资金条件,分期实施,初步实施计划如下:

1) 一期建设

在不拆除原内科病房楼的情况下,可拆除其北侧的单身宿舍、营养厨房及放疗楼(可采取临时周转),在此区域建设可容纳750床的新内科病房大楼。待新建内科楼投入使用后,拆除原有内科楼,并建设院区花园绿地。

新建内科病房楼(750床)基本指标:

医疗建筑规划篇(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就医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医院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做为医疗服务的基础建设,对卫生体系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的建筑设计规划是一种特殊的公共建筑,也是民用建筑中最为复杂的一种,它是集中医学建筑学、医疗设备工程学、预防医学、建筑规划学、科学信息、医院管理学为一体的多学科、多领域应用成果的综合。笔者根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结合工作,在倡导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医院的更新改建及建筑设计规划提出几点意见:

1. 医院的更新改造是新时期医院建设的重点

1.1正确分析新、旧建筑的关系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医院改扩新建已进入高潮,在原有规模上发展,在老建筑基础上再建设,这是多数医院建设发展的特征。医院建设应更注重如何提高原有医院的工作效率与医疗品质,改善及规范医疗环境,适应医院现代化的要求,改扩建项目将成为医院建设的重点。

我国早期的医院建设受到条件所限,缺少整体规划与发展构想,功能不完善,难以满足新时期医院现代化的要求。如果舍弃旧建筑完全新建是人力物力的资源浪费。许多医院采取更新的方式进行局部新建或翻修,一建一改,统一全院建筑风格,布局更合理,环境改善,适应时展的就医需求。单体新建之前需要远期规划,避免不适用的“样子货”出现。新、老建筑之间的互补,使旧建筑在改造整合中为医院建设发挥作用。

1.2建设前的可行性预测

目前,大多数医院对要新建与改建的项目没有进行建设前的可行性预测,而医院的建设需要周密的准备分析论证,对要建项目的实用性、科学性、经济性、远期性、以及用地指标、建筑规模、建筑层数、建设模式、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通过对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前期策划准备工作,探讨医院建筑规划,设计与建设应以“病人为中心,员工为根本”,实施人性化规划、设计与建设,符合医疗流程,满足医院对安全与感染的控制和管理。

1.3避免我国现代化医院发展的盲目性

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又将医疗机构改革提上议案,为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国家投资扩建全国70%县级医院,加大农村基层医疗服务力度。在医院建设急剧发展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规划与建设上的盲目性,缺乏对现实情况的周全考虑,盲目扩大规模、追求高标准、大气派建筑等观念上的误区。

医院规模应符合当地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及服务半径。在基层医疗建设中,一味的追求大规模是不切合实际的。高层医院建筑虽然可以缓解城市拥挤程度,但是不是适用于每所医院,更不能将其作为建筑设计中现代化的标准。对于医院而言,现代化应体现在科学设计与便于使用上。

2.医院建筑设计中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

2.1病房的设计及内、外部整体规划

病房设计概念的更新体现在功能环境、卫生环境、空间环境、人际环境的设计。为住院病人创造安静的康复环境,除了合理进行医院整体布局外,还需使用特殊建材处理噪音干扰。争取良好朝向应以自然通风、采光,减少人工环境取代自然环境,建设新时代的绿色医院。多床房间的设计中,需为病人提供明确的个人领域空间,满足病人对隐密性的要求。病房外部简洁、内部舒适考究,注意色彩运用,以清新淡雅为主,营造家庭气氛。对于特殊病群做特殊处理,如儿科病房,适当增加室内装饰,消除患儿对单一白色病房产生的恐惧心理,利于康复。

2.2就医流程及便利交通路线

前来就诊的病人和家属心理负担严重,容易产生焦虑和不安情绪,如果医院没有清晰明了的就诊路线指示图,对他们带来极大不便。对于内、外科系统都很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可以多设检查窗口,减少由于科室设置太远,导致病人一路询问送检路线的麻烦。引入电子数字化查询系统,并结合清晰明了的指示图,这个问题即可解决。

医院外部交通流线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为和就医流程的便捷和效率。一般医院车流与人流重复交叉,不做分流处理,造成流线复杂不能迅速抵达目的地。设计分流路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实现人车分流、医患分流,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环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3医院外部环境的基础建设规划

人作为多元化生物不可局限于单一生活范围,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医院不应只带给医生和患者白色恐惧的心理,创建适当的生活场所,如增加绿化带,安置健身活动器械及设置休闲吧等,使医务工作者在闲暇之余有更多放松排遣的机会。病人可以摆脱乏味的病房,去体验健康人所拥有的快乐,从而达到机体与心理全面健康的新标准。对医院外部环境进行合理的建筑规划,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指导思想的充分体现。

3.从医院质量安全管理角度加强医院建筑规划与设计

3.1医院的安全质量管理是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

医院安全和感染贯穿于医疗工作的每个环节,体现在病人治疗的全过程。特别是H1N1病毒和SARS感染的快速蔓延等高危害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使医院安全质量管理备受关注。医院安全管理不仅包括消防、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还涉及医院空间动态规划等。

医疗建筑规划篇(3)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domestic most large comprehensive hospitals are facing an important task of expansion. This paper fully know the current situation large general hospital,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hospital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the large expansion of real examples for hospital and expansion of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a planning and design strategy formula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efficient way to hospital, comprehensive and the whole hospital environment planning three aspects of humanity,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effective in ensuring large general hospital and expansion of the programm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large comprehensive hospital; Reconstruction; Planning; Architecture desig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医院建筑相比于其他建筑而言,要求通常较为严格,其中融入了较强的专业技术。特别是针对于某些大型综合医院,由于医院建筑价值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当今形势下,社会经济、医疗技术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由此对医院设施、环境等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国内大型综合医院步入了改扩建的特殊时期。基于此,我国相关部门规定从2008年12月1日起,大型综合医院应严格按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进行改扩建工作。大型综合医院改扩建是一项专业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及程序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因此在进行改扩建施工前,相关部门应充分做好医院改扩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对策,从而实现改扩建的高效性和完善性。本文就大型综合医院改扩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对策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阐述。

一、大型综合医院改扩建规划与建筑设计策略的合理制定途径

大型综合医院的改扩建是一项要求严格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为此在进行改扩建时,应制定出合理的规划与建筑设计策略。以下本文将对医院改扩建规划与建筑设计策略的途径进行有效分析,以保障改扩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1、充分了解将改扩建大型综合医院的现状

就目前来看,我国多数老牌大型综合医院建设时间较为久远,通常初建于20世纪。然而由于我国20世纪时的经济因素、文明因素等社会因素不同于当前,所以在进行综合医院建设时,事先并未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导致医院整体建筑考虑不周到、设计不全面的局面。20世纪所建设综合医院一般处于市中心位置,在医院建设之后,不懂得合理利用医院建筑周围的土地资源,而是任其自由发展,从而因土地面积不足而限制医院的发展及规模。除此之外,传统综合医院的室内空间结构、各功能室的分布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更不能满足现如今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的要求。因此不论从传统医院的现状,还是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传统医院都应经过改扩建这一过程。同时充分了解传统医院的现状,有助于改扩建过程中医院建筑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对策的高效制定。

2、改扩建分期建筑规划与设计的制定

由于大型综合医院的改扩建关乎医院今后的生存发展大计,所以施工前制定出改扩建的规划和建筑设计策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改扩建规划与建筑设计对策,第一应深刻掌握医院现状,并对其的空间和资源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估,从而有利于下一步的工作,即制定医院改扩建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对老医院的综合性评估除对规划设计有重要作用外,还可有效避免现有资源的浪费现象。第二,由于大型综合医院改扩建工程的规模性及复杂性,应制定出改扩建分期、分阶段的建设计划。分期、分阶段的建设计划有两点好处:首先可以满足老医院的正常运营;其次便于规划设计对策的高效制定;最后便于管理,可确保规划设计实施的有效性。

二、明确改扩建医院综合建筑高效性的重要意义

明确大型综合医院进行改扩建综合建筑高效性,对于有效促进改扩建后医院的高效运营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前文所述可知,综合医院与其他医院相比有着其自身的特点,由此决定了医院高效性综合建筑价值大于建筑本身等性质。

要实现改扩建医院综合建筑的高效性,可通过控制医院医疗区建筑规模与规划、做好医疗功能分区规划、合理的流线组织和功能布置三种途径实现。其中控制医疗区建筑规模与规划,即在进行正式的改扩建施工前,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工作,以便于对改扩建医院规模的管理和控制;对于做好医疗功能的分区规划,即针对医疗区内不同患者的情况,可进行降低楼层数、分散或集中管理的规划与设计。通常大型综合医院的医疗区分为医疗区、康复疗养区及传染病区等,合理的功能分区对于提高医院建筑的高效性有重要作用;而对于合理的流线组织和功能布置,其主要对象为改扩建建筑单位,医院建筑内,建筑综合效率会随着附加功能的增加而降低,因此通过合理的功能区布置和流线组织,可提高改扩建建筑的综合效率。经实践证实,对于高层医院建筑而言,标准层面积在700m2~2500 m2时,综合效率的高低与面积的大小成正比,可用下图1示意。除上述外,影响综合建筑高效性的因素还包括护理单元、电梯等。

图1

三、注重医院改扩建后整体环境的人性化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性化的医院环境是必然的。传统的医院往往给人恐惧、凄凉、呆板的感觉,而现如今对于医院的建筑及环境,在注重患者身体上疾病的同时,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治疗”。因此在医院进行改扩建中,应充分重视建设之后医院整体建筑及环境的人性化。实现医院扩建后整体建筑及环境的人性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医院室外的人性化规划

要实现医院人性化的建筑及环境,患者首先接触到的是医院的室外环境,因此医院室外的人性化规划设计不可忽视。从心理学上讲,安静、优美的环境对于患者的身体治疗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为验证此事,美国宾州郊区的一家医院曾做过相关实验,将相同病情的患者置于同样的治疗和护理中,而不同的是其中一组患者病房朝向绿化的庭院,而另一组则没有,结果一段时间过后,朝向绿化庭院患者的住院时间通常要比另一组短,因此证实,医院室外的绿化、美化符合人性化的规划设计。由于医院建筑面积较大,涉及到室外绿化的范围较广,其中包括门诊广场及周围的绿化、住院部周围的绿化等。

2、医院室内空间的人性化规划与建筑设计

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的无疑是医院的室内空间,包括医疗公共空间、影响科室的室内空间和办公空间等,通常室内空间人性化的规划设计以医疗公共空间为主。随着我国临床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于医院门诊大厅、医疗候诊区、护理单元及患者家属等候区等室内空间的设计有了较为严格的规划设计要求。这就要求负责室内空间环境的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建筑知识和经验,在进行设计规划的同时,能够切实的将人性化规划设计有效的应用于医院的整体室内设计中。从而使医院改扩建后,营造出充满人性化的室内空间。

四、有效确保改扩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特色化

不同地区的综合性医院有着其独特的自身特点,对于医院改扩建规划与设计应结合地方特色,实现与城市周边环境的有效融合,以打造出医院改扩建后的区域特色化。以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为例,通过其改扩建前后的对比,可充分表明改扩建后医院的特色化,如图2所示。具体对策可从以下两点做起:

图2

1、保证改扩建后建筑与原建筑布局的协调性

大型综合医院的改扩建工作是一个规模较大的系统性程序,所以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从医院的整体布局出发,并体现上述医院建筑的人性化。为确保医院营运体系的高效性,应将合理高效的功能分区整合在医院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从而实现改扩建后建筑与原建筑布局的高效协调性。

2、树立改扩建后医院的新形象

医院改扩建后,不但要保证其与原建筑的协调统一,还应顾及到与周边城市建筑及环境的有效融合。医院在进行改扩建的过程中,应全面结合周围城市交通及人流等因素,从而保证医院在运营中可有效的将人流疏散到个功能区,切实的做到与城市交通的完美结合。另外改扩建后医院的建筑还应与周边的环境和城市风貌保持协调的关系,如涪陵中心医院改扩建后无疑给城市增添了胰岛亮丽的风景线,从而树立起了医院改扩建后的新形象。

综上文所述,对于20世纪建设的综合医院的改扩建规划和设计,不但要求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还要求设计者对医院的建筑特点有着深厚的了解。唯有在较高设计水平、较强分析能力和认真工作态度的共同协作下,方可实现综合医院改扩建综合建筑的高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学志 王伟.医院建筑改扩建与总体规划.科技传播.2012年第1期.

[2] 李焕杰 龙灏.大型综合医院改扩建中的规则与建筑设计对策.《建筑实践》.2010年12月.

医疗建筑规划篇(4)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8-0058-02

1 医院建筑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都是建国后新建并于80年代改扩建的,空间规模和形式已远不能适应新的医疗流程和设备要求。与其他公共建筑相比,医院建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显得尤为突出,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床均面积小,床位少,医疗设备陈旧,没有体现人性化的环境。在医院门急诊部、住院部和医技科室三部分中,我国日门诊量人次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按国家颁发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我国综合医院的日门急诊量与床位数的比值为3:1,发达国家为1:1。从日门急诊量与床位数的比例关系看,如维持门急诊现状,需将床位数增加3倍才能达到1:1的水平。根据1989年统计,我国人口与床位比仅为2.28%,而发达国家80年代初就达到8%~12%,而且我们还在低标准、超负荷以及固定资产超期使用的情况下运转。这说明国内医院的住院部急需从规模和质量上有一个飞跃。2003年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所综合医院的调查结果是,床均建筑面积为78m2~106m2,这项调查结果反映了目前我国综合医院房屋设施的现状情况(只限于量的方面)。虽然这项调查结果显示的床均建筑面积超过了“九六标准”规定的指标,但各医院的用房却并未因此感到宽松,而只是达到实际需要的基本要求。德、意两国的医院,就所了解的医院建筑情况看,除去门诊部之外,床均建筑面积大约为100m2~160m2,其标准远远超过我国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这主要表明国外医院医技科室占的面积较大,而国内的医技科室的规模不够。

正由于以上原因,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正处于改建扩建的高潮。改建和扩建具有不同的内涵和意义,改建是指现有的空间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医疗模式或新的设备要求,在现有的面积和结构形式下,改变或增大局部空间以适应新的医疗设备;或重新规划医疗流程以适应新的医疗模式。扩建是指建筑自身的生长和发展,或增加新的设施。改建通常是在现有建筑基础上的全局性的改造,而扩建是某个部门或局部的功能空间的增加。目前的医院大多数是改扩建同时进行,通常要做如下内容:重新进行总体建筑和医疗规划,整合医疗功能,确立分期实施的计划和步骤,整治和提高内外环境的质量。医院所积淀的矛盾,在改扩建的过程中都暴露出来,诸如用地紧张、房屋面积狭小、设施陈旧等等。在改扩建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功能布局将被打破,施工与正常业务开展将发生冲突,甚至会引发其他矛盾。然而改造和扩建是必须的,医院只有通过不断改造扩建,旧院才能焕发新生,所以改扩建是医院发展的主题。

2 医院建筑的改扩建设计原则

2.1 确立总体规划

满足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医院总体规划最主要的出发点。医院的总体规划,首先应对现有的用地及其用地内的建筑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医院的最终发展规模、设备水平作出全面的分析,制定出有远见的改扩建的规划,并制定近期、中期和长远的规划及分期实施方案,实施中不能中断和影响医院的正常医疗服务。

其次,在医院总体规划中,还应注意到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发展与变化。不同的医院应认真分析自身在医疗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的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建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医院的医疗事业发展规划是医院基本建设规划最现实的出发点,但只有对国家有关政策、区域卫生规划科学的理解,对医疗市场准确的把握,对自身能力理性的认识,才能为医院发展制定出一个先进、合理、切合实际的总体规划。

2.2 医院总体规划需注意的问题

作为一个城市中重要的功能部门,医院对城市整体的交通、景观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医院的总体规划中要考虑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应对现有建筑的情况进行论证,认识到各建筑在医院总体布局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影响医院总体功能关系,限制医院发展的建筑应拆除,但对建筑质量较好,内部功能布局较为合理的建筑,应充分研究保留的可能性。

国内医院占地面积较小,空间有限,对医院的发展存在制约性,目前国内医院床均用地面积普遍低于《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的规定,医院要发展就须研究对有限土地的充分利用,开发地下空间应是一个发展方向。在总体规划当中,后勤保障系统的规划不能忽视。需要注意的是保障体系的规划应与地下空间的利用结合。

2.3 医院建筑与医疗功能的重新整合

改扩建前首先应对医院的现有设施和功能布局作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估。在不影响规划意图的情况下,尽量让开原有房屋设施,在空地发展。挖掘最大的潜能,能利用的设施尽可能利用,个别拆除,兼顾未来发展。对有保留价值的旧房提出改造、加固及抗震设计方案。近期改扩建应新老结合,协调统一,在平面组合上要从全局着眼,处理好各个部分及其相互间的功能关系,远期医院的规划应进行综合分析。

3 医院建筑改扩建的主要模式

3.1 门急诊部与医技科室改扩建

部分医院的住院部是近年新建的,而其门急诊和医技科室建筑设备落后、布局分散而且没有保留价值。故拆除旧建筑,重新进行整体规划,建立住院、门急诊和医技的功能流程与交通流线,合理解决门急诊与医技科室的关系,塑立医院的新形象。这种模式比较麻烦,须先局部拆除门急诊,再新建部分门急诊,这样才能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

3.2 住院部与医技科室改扩建

拆除一部分散乱的后勤用房,开辟一块空地来建住院部、医技科室,然后再拆除原有的住院部、医技科室作为发展和绿化用地。由于住院部可向高层发展,这样可以解决土地拥挤与未来发展问题。

3.3 建筑功能需求置换

有些建筑依然有使用价值,但在院区的位置已不适合原有的功能,根据医疗流程,需要把应有的功能置换到保留建筑中,如空间布局关系不符合新的功能条件时,可以进行一定的调整,这类保留建筑多指框架结构。如原有住院楼功能置换为门急诊部,重新建住院部、医技科室。

3.4 原址征地新建或易地新建

在原有医院周围空地或临近区域新建门急诊部、医技科室、住院部及后勤保障系统,旧院成为辅助功能使用。或者,以新建医院作为扩大功能的分院或专科医院使用,若发展良好,转移全院重心至新院的模式。

需扩建的面积远超出其占地面积,或因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原地扩建,或因城市规划的要求,不允许新建高层建筑。出于管理和医院声誉的原因,可考虑易地新建,全部或部分搬迁。

4 医院建筑改扩建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4.1 对医院现状的全面调查

对医院的设施和周围环境做全面的调查。分析目前所使用交通模式的利弊,要特别注意外部各种交通流线,如车流和人流,水平及垂直流线,室外管网系统,交通流线的划分和组织。对已有交通模式进行重新组织,扬长避短,解放瓶颈处;增加楼梯、电梯数量,使垂直交通处的人流和物流的联系更畅通,增加交通廊,使水平交通更畅通;对现有医疗设施进行考虑,如结构形式,技术力量,设备等。考虑目前扩建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深化远期规划,特别要考虑床位的增长和每床所占的标准面积。

4.2 确定总平面图

在总平面的布局上,需要考虑根据医院的出入口,气候条件,各部门的功能联系进行规划。如从医院功能关系上考虑,医技科室需要同时为门急诊患者及住院患者服务,在布点时将它放在门急诊与住院部之间比较合适。后勤保障区因为包括锅炉房、污水处理站,一般布置在院区的下风向靠近污物出口处。

在总体布置上要根据城市居民主要人流方向,院区周边交通道路状况,合理的安排医院的出入口,大型现代化医院主要出入口的人流车流量相当大,一般建议主要出入口要开向次要干道。医院人群活动密集,在布置上需要考虑院前广场,安排好地上停车或设置地下停车。院区内要结合人流、物流规划好院区交通,院区道路还要兼顾消防,要按照有关的规范要求布置好院区环网,对于高层建筑布局上还要按国家规范要求有足够的建筑物落地底边长度与消防扑救登高面。

同时可以用内庭院、屋顶花园等不同手法,辅以若干池塘水面、亭桥建筑小品,营造医院内外环境,形成花园式医院气氛。

4.3 明确分期建设模式及内容

分期建设通常有如下模式:在原有空地进行第一期建设,随后逐步拆除原有建筑分期建设,最终实现全院区改扩建目标;拆除原有部分辅助建筑物,建设第一期医疗功能用房,建设完成后进行后期改扩建工程;在院区适当位置建设临时周转用房后分期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不要建病房的周转用房,投入会比较大,无论分期建设步骤如何,都首先要明确总体规划和交通模式,并根据医院的发展重点、需求及资金情况,明确分期建设内容。

医院建筑改扩建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建设项目。在强调医院发展建设,重视医院功能规划的同时,更应关注医院人文关怀,努力为患者打造出一个温馨、和谐、舒适、健康的医疗环境。

医疗建筑规划篇(5)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hospit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spital for specific investigation, analysis and positioning, accurate judgment, find 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uitable for their own advantages, to the hospital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decision-making, planning and design,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to provide accurate the rational basis, can further enhance the owner to hospita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Key words: hospital; Planning;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24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医院建筑规划的研究能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科学合理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决策咨询服务,能够让医院建筑更加遵循“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设计理念,并有利于构建现代化“和谐医院”,对节约有限的卫生资源、建设“节约型医院”,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适应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深入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我们已经找到一种最佳的医院总体建设计方案。

一、医院建筑规划的概念

建筑规划是建筑设计过程的第一阶段,这种建筑设计过程应该确定业主、用户、建筑师和社会的相关价值体系,应该阐明重要的设计目标,应该揭示有关设计的各种现状信息,所需的设备也应被阐明。然后:建筑策划编制成为一份文件,其中体现出所确定的价值、目标、实事和需求。

因此,医院建筑规划是根据医院总体建设发展规划的目标设定,不仅依赖于医院管理和建筑设计方面的专家经验、相关的最新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和医院建筑技术规范,更以医院内外环境的实态调查为基础,通过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对医院建设项目进行客观的统计和分析,最终定量地得出实现既定目标所采用方法和流程的工作。医院建筑策划是以“科学性、合理性”作为判断的基准,对所面临的诸多事物进行客观、合理的分析和判断,它能够保证医院建设项目完成之后达到预期目标:具有良好的就医空间环境、满足各种医疗技术和设备的使用需求,将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医院建筑规划的内容

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医院建筑规划的指导思想,并为达成建设项目的既定目标准备条件,确定具体的设计内容,构想医院建筑的空间、流程及管理模式,并对所实现的手段进行策略上的判断和研究。归纳起来,医院建筑规划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 明确医院建设项目的总体发展目标及实施原则;

2. 调查及分析医院建设项目的外部条件;

3. 调查及分析医院建设项目的内部条件;

4. 对医院建设项目具体内容的构想和表现;

5. 对医院建设项目使用流程和运行管理的分析。

其中,对医院建设项目内部条件的把握是医院建筑自身最直接的功能需求。首先是对医院建筑中使用主体的把握,医院建筑的内在主体可分为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管理者、普通职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其次是对医院建筑功能需求的把握,由于时代的变迁、生活方式的改变、医疗设施的更新换代,从而引起医院建筑功能的发展变化。调查统计现状,科学分析并预测未来,寻求医疗新技术使用需求的发展趋势,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医院建筑设计,这是医院建筑策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医院建设项目的运行管理和使用流程的研究是医院建筑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需要全面了解与医院建设项目运行管理等有关的各种因素,并将它们系统化的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和总结。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提高,医院管理制度的深化与健全,患者疾病倾向的变化与分布,医生和护士专业技术的发展等,势必带来医院建筑在使用、管理和运行上的重大变化,比如门诊部的二级候诊及日间治疗、介入及微创手术等新医疗模式的转变。

三、医院建筑规划的方法及流程

一般来说,医院建筑规划的方法及流程可以概括如下:

(一)设定医院建设发展规划目标根据主管部门审批的区域卫生规划、医院总体建设发展规划目标,明确医院建设项目的具体功能和使用主体,确定拟建项目的定位和服务对象,初步确定该项目的建设规模(日门诊量、床位数、总建筑面积及投资估算等)。

(二)医院外部条件的调查及分析查阅相关建设项目的法律、法规、医院建设标准及设计规范的制约条件,调查该项目外部环境(居住人口的分布及年龄结构、生活方式、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等)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城市基础设施(市政供水、供电、通讯、排污管网、道路交通等)的现状及发展规划情况,以及医院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容积率、限高、绿地率、与周边道路和建筑物的间距)等。

(三)医院内部条件的调查及分析这是对医院建筑使用功能的具体要求、使用方式、设备系统的全面需求等进行认真的调查及分析。

(四)医院建设项目空间的需求及构想它是对建设项目的各个子项进行初步确定,草拟空间规划及使用流程、科室楼层分布,并制订各医疗空间的具体使用要求,对各层平面布局及外观立面风格特征等进行统一构想,初步确定设计要求。

(五)建筑技术构想它主要是对医院建设项目的建筑装饰材料、施工技术手段、设备标准、装饰档次等进行策划,为该项目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六)拟建项目投资估算分析根据现有的相关数据,并参考类似医院建筑成本分析报告,初步估算项目建成后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计算项目的损益及回报率,做出宏观的投资估算分析结果。

(七)规划报告的拟订这是将整个策划工作资料化和规范化的过程,它是医院建筑策划全部工作的总结和表述,对下一步建筑设计工作将起到科学的指导作用。

四、结束语

医院建设项目在规划阶段所花费的时间对该项目的成功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相信在医院建设蓬勃发展的当今形势下,它会被愈来愈多的业主所认可,即前期策划最终会为医院建设项目带来更大的实惠。

参考文献

[1] 庄惟敏. 建筑策划导论[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医疗建筑规划篇(6)

蔡方铭说,这个遗憾让他对基建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他认为,医院基建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既要熟悉各种相关政策,又要沟通医院各个部门,同时一般情况下实施周期比较长。更重要的是,医院基建管理工作要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各类医疗业务建筑和后勤保障设施,相关负责人必须具有前瞻性的眼光。

基建管理首先要做好建设总体规划设计

“做好基础建设、助力医院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做好医院建设总体规划设计,然后按照总体规划设计的要求来建设医院。” 在接受采访时,蔡方铭特别强调了做好总体规划设计在基建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他认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新建、迁建,还是改扩建,都是事关医院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因此,最重要的是前期策划要科学、合理,预测和评估要有前瞻性、科学性。

同时,他认为医疗设施建设基本要顺应专业化趋势,要按照院区整体发展规划将准备新建的设施和正在使用的设施进行有机合理地结合与布局,逐步完成专业功能医疗设施的建设。

据介绍,武汉协和医院目前已建成使用的具有专业功能的医疗建筑设施有外科大楼、内科大楼、肿瘤病诊疗中心大楼、核医学PET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大楼。目前正在实施建设的有新门诊医技大楼、肿瘤病房大楼,未来还将陆续建设妇产儿科大楼、耳鼻喉科、眼科、血液病房大楼等,对国家重点学科要进行重点建设。这样,总体规划指导下的建设可以以点带面,促进全面发展。

在按照整体发展规划进行医院建筑具体建设时,蔡方铭表示,对医院建筑的流程设计管理、色彩设计管理、标识设计管理工作一定要以国家关于医疗专业的相关规范标准为依据,并结合各医疗专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和需求,将其编制在项目建筑设计任务书中交设计院作为建筑设计的参考依据。

基建管理要“以患者为中心”

谈起多年从事医院基建管理工作的感受,蔡方铭告诉记者:“基建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要求做好整体规划设计,还要在医疗建筑的外部设计和内部功能方面处处都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强化人性关怀。这是一个未来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看设施在使用时能否充分体现其功能作用;二是能否充分体现其适用性;三是能否充分体现以最大限度满足患者方便快捷地进行就医活动。具体而言,就是医疗建筑不可一味追求高大、华丽堂皇,不要是标新立异的建筑外观,不应作为形象工程来建设。”

他认为,医疗建筑不宜建得过高和具有标志性意味,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高层建筑不利于人与自然的接近,对患者的康复没有好处。二是医疗建筑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医疗建筑过高,建筑内的垂直交通运输压力就会很大。中国的国情是患者住院时陪伴和探视人员较多,加上各病区医务人员大量的医疗工作,如果没有设置足够数量的医用电梯进行垂直运输工作,该建筑内的各项医疗工作就不能高效、正常、有序地进行。三是从消防方面来说,一旦出现火灾,高层医疗建筑不利于患者的疏散。四是从医疗建筑的特殊性来说,建筑内医疗活动的交流是很频繁的,水平交通比垂直交通在便利性上能有效地缩短物流和服务的距离,更有利于医疗活动的交流。

积极应对基建管理新挑战

医疗建筑规划篇(7)

中图分类号:TU246.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6-0119-05

1、项目介绍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位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大珠江三角洲地域,项目建设瞄准21世纪现代医院建设理念,不仅要体现现代医院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还要吸纳包括数字化在内的高新技术医疗装备,实现高起点高水准的设计思想。在医疗环境方面不仅提供优质医疗内外环境,更要纳入环境安全的崭新理念,实现构筑应对公共突发卫生防卸体系,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可靠成本合理的医疗服务。该项目投入使用后成为服务本地及周边地区的集医疗服务、科研教学、疾病防治为一体的重要公共卫生基地。

项目位于部级风景名胜区惠州西湖的核心景区之一的南湖西岸边.南侧紧邻飞鹅岭公园,西侧为城市主干道鹅岭北路,北侧为交通枢纽圆通桥,地理位置显要。该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担负着全市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诊等7项中心任务。本次设计总床位规模1300床,日门诊量为5000人。项目用地面积为61529m2,新建建筑面积约101038m2(地上73528m2+地下27780m2),其中一期地上建筑面积65183m2,二期地上建筑面积8075m2。

2、项目的规划设计

2.1 项目规划原则

2.1.1 “以人问本,以病人为中心’

从“人-机-环境”和谐共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医院的环境布局,考虑医院特有的交通组织和环境组织,力求为病人创造舒适的治疗康复环境。

2.1.2 充分考虑城市设计元素

建筑是城市设计的一部分,没有哪个建筑可以脱离城市设计而独立的生存。在设计中,尽量的从城市设计的协调性评价中心人民医院的规划,将规划纳入城市设计的范畴,创造出连续的城市空间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建筑真正的融入现有的城市设计规划。

2.1.3 创建安全高效的医疗园区

医院的医疗体系必须建立在安全、高效、快捷、安全与次序的基础上,通过形成人流、车流、物流、信息流系统等不同层次的“链”,从而形成完善配套的医疗服务体系,构成医院高效安全的综合网络,保证系统的无障碍运行,并体现现代化医院的先进工作流程及特殊的功能要求。

2.1.4 生态化的环境设计

充分利用现有的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将山光、湖色、阳光、绿色形成的整体环境结合建筑功能布局,创造出优美和谐、富有特色的空间环境,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和病人的康复空间。同时考虑环境安全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污染控制等问题。

2.1.5 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经济性并重

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处理好现在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使项目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的同时不能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因此.方案的设计在体现先进合理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实施的可能性。合理安排建设步骤,作为“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分轻重缓急安排”。

2.1.6 考虑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特点

本地区地形变化复杂,河网纵横、长夏无冬、气候湿热。总体建筑风格轻巧通透,在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地域特点,着眼于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诠释出传统的建筑风格,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建筑意境,与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要素相互协调。

2.2 项目场地现状分析

2.2.1 场地的有利条件:

(1)用地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西侧为城市主要干道鹅岭北路,北侧为交通枢纽圆通桥,位置显要,交通便利,为营造一个高效、方便的现代医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地理条件。

(2)建筑周遍景观资源丰富:位于部级风景名胜区惠州西湖的核心景区之一的南潮西岸边,南侧紧临飞鹅岭公园。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在同类医院中是难得一见的。

2.2.2 不利条件

(1)用地面积指标不足:由于整体医院是在原医院地址上改扩建,所以用地面积紧张。整个医院用地面积仅为61529m2,与1300床规模的综合医院指标相差较远。

(2)场地形状不规则.高差比较大:用地形状大致成三角形,南靠飞鹅岭山.用地边界随山势蜿蜒曲折。东侧和西湖比邻。边界与岸线粗呼应,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地势较高且地形复杂。

(3)保留的医技和北楼对规划影响较大:保留的两栋建筑位于基地中部。且医技楼与主要朝向成45°夹角,对整个规划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把旧有的建筑如何合理的融八到新的规划中,在功能和建筑造型上和新的的建筑成为一体,是这次设计的一个重点、难点。

(4)分期拆迁对规划的影响:业主根据医院现状。提出分期拆迁的计划,考虑到院区内现状建筑复杂.拆迁顺序对规划形成了约束,

2.3 规划创意

方案从功能和环境两个主要方面人手,通过医疗主街和沿湖绿化景观两条轴线,将建筑和环境空间组织起来,实现完善高效医疗服务功能和自然宜人的景观环境品质,形成人――机,人――环境之间的协调,体现医院生命与健康的主题。

针对医院原来规划无序,杂乱的现状,且场地存在着很多的不利因素,我们在针对项目的规划过程中提出了下面三个策略:

(1)整合功能:设计采用相对集中的建筑布局,以医技楼为中心,门诊、病房围绕其展开布置,三者通过医疗街联为―体,联系便捷,营造一个全年无风雨无障碍的诊疗空间。

(2)理顺肌理:院内原有的建筑是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形态多样,肌理较为紊乱,由于北楼和医技楼是保留建筑,新建建筑形态必须与二者相呼应。沿湖建筑与医技楼垂直,取得良好的观湖景观面,靠山侧病房与北楼平行,具有山景良好景观,整个院区的主要空间脉络清晰,次序井然。

(3)营造山水空间:惠州是全国闻名的山水园林城市,景观资源丰富,而本项目又处部级风景名胜区惠州西湖的核心景区南湖西岸。位置显要。设计时,我们结合岭南造圜的手法。建筑与园林相互渗透,采用建筑架空,半围合庭院以及内部中庭空间等方式,形成屋中有园,园中有屋的建筑格局。在医疗主街两侧,布置精致的院落,病房楼之间设置半围合的花园,门诊楼屋顶形成空中花园等。在有限的用地上营造无限的岭南建筑风情,给病人提供了园材式的诊疗空间环境。

3、过程方案比较

方案一:(1)门急诊位置偏。与城市道路

丁宇路口关系不佳。(2)新建的病房区护理部较远,相互联系不方便。

方案二:(1)门诊部人口正对交通枢纽圆通桥口,容易对城市交通造成拥挤和压力。(2)病房区西侧的护理单元和北侧的病房楼距离过近,南向遮挡比较严重,使北楼日照受到影响。

方案三:(1)门诊部没有进行梳妆尽端式布置,不利于按科室分区就诊,容易造成流线交叉。(2)病房区西侧的护理单元和北侧的病房楼距离过近,南向遮挡比较严重,使北楼日照受到影响。(3)病房区南侧的护理单元偏东西向,朝向不合理。

最终采用方案(1)门诊部梳妆尽端式布置,有利于分科就诊,弧形立面与城市道路取的协调。(2)医疗主街贯穿门诊、医技与病房区,各功能分区设置紧密,营造集中式的诊疗空间(3)病房区各护理单元具有良好的朝向和景观

4、最终采用方案介绍

本工程用地紧张,形状不规则,分期实施的划分使每一期用地形状更为复杂。在规划中采用系统工程设计手法,根据现代化医疗建筑的科学高效安全人性化设计理念,为医院新时期建设创造崭新的整体形象。医院主人口广场及门急诊位于重要城市节点,五路汇集,弧线的形体体现了现代包容的建筑品质,为医院提供了城市多角度的完整形象。主入口广场充分利用医院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将城市、医院建筑、西湖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方便联系各城市道路人流,将对称挺拔的医院建筑人文景观和青山碧水的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呈现特色鲜明的医院形象。

医院规划整体布局以医技科室为核心,通过医院主街方便高效地联系门急诊和各期住院部。医院主街同时将新老建筑联系为一体,形成空间丰富的医院主街环廊,穿插于新老各期建筑和绿化庭院之间,使医院各期建筑医疗功能之间的便捷联系和灵活布局成为可能,实现了医院新老各期建筑卫生资源的整合。

4.1 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

医院总体上包括门急诊医技区、住院区、感染病区、行政后勤服务区。

面对鹅岭北路主入口,围绕保留医技楼、病房楼由北向南依次布置门急诊、医技、住院部,由医疗主街一医院空间的主轴线将新老各期医疗建筑联系起来。

根据各医疗功能特征:急诊、医技部分采取半集中式布局。缩短流程。门诊采取多翼式开放型布局,尽量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需要较大空间的高层住院部布置医院保留北楼南侧,位置尽量减少对保留北楼的影响。住院部分期建设共设三翼,围绕医疗住街采用“品”字形布局。

在用地与城市的交界处,建筑形体顺应了用地形状特征,使建筑尽可能呼应城市环境:沿城市界面形成连续流畅的广场空间,合理组织各种流线。

在医院环境内部,通过建筑形体的调整,使建筑形态呼应自然环境适当转折,从而留出较大的绿地。这样的空间关系即顺应了城市形态,又使各部分绿地化零为整,减少了原先用地边角与内部空间的浪费,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4.2 入口与方位

综合考虑医疗卫生问题和院区的公共安全卫生问题,在方案中设置了以下的出入口:

(1)医院的主要出入口:主入口的广场设置在人流的主要来源一鹅岭北路北段,急诊人流、车流一进入主广场立刻与门诊分流。

(2)医院次入口:沿着鹅岭北路南段设置医院次入口和住院广场,主要为出入院的病人、探视人员。

(3)后勤出入口:作为备用出入口,位于医院沿湖东侧道路,减少对主要医疗人流、车流的干扰。

(4)污物出人口:设于鹅岭北路偏南,靠近太平间、传染病区和后勤保障区。

(5)Vip出入口:做为备用出入口,位于医院沿湖东路道路。

4.3 人员流线分析:

中心人民医院未来日门诊量达,5000人次。共设有病床1300张。由此推算,再加上一些不定因素,医疗区日人流量负荷高峰值大约在16000人次,常态按峰值的75%计,约为12000人。如何规划各种人流、车流、物流是保证医疗流程顺畅的关键所在。

(1)门诊人流:为医院最大人流量之一,日门诊量达5000人次,陪同人员的比例按1:1.5计,则门诊人流峰值达12500人次。常态按峰值的75%计,接近万人。设计中采取发散式人流组织形式,根据医疗流程按三级分流模式均匀分散人流。患者由医院主出入口广场可以到达急诊、急救、儿科、筛查诊室的独立出入口,实现第一级入口分流。二是医院主街分流:患者人流由医院主街中的自动扶梯等竖向交通到达各门诊单元,利用医院主街一医疗区中主要人流交通区域。完成门诊患者的第二级分流。三是候诊分流:各科室候诊区域与交通区域分开,实现由科室到诊室的分流・

(2)急诊人流:急诊人流量根据经验数字,与病床数可按0.4-0.6:1计算。从医学发展趋势看。急诊量有上升的趋势,按0.6:1计算,医疗区日急诊量约780人。患者由医院主出人口广场可以到达急诊,在首层拥有稳定的区域候诊、检查、治疗、输液、观察等清晰的功能组织流线

(3)急救人流:有独立的出入口,以及独立的急救、手术、抢救、检查的区域不扰的流线。

(4)住院和探视的人流:病床数为1300床,探视人员按每床1-1.5人计算。则探视人员约为1300-1950人。住院部人流主要由医院次入口,经住院部广场,由住院部大厅的病人梯、探视梯、各类电梯垂直交通进行分流。

(5)医、技、护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人员工作场所相对稳定,由工作人员入口和工作廊确定流线。

4.4 交通流线分析

通过对场地和医疗流程的分析.合理组织人流、车流、物流。实现人车分行的交通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实现便捷和高效的医院交通。

围绕用地设计车行环路在院区中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环路,将各主要出入口广场联系起来。主要交通负荷被限定在院区,将停车场布置靠近出入口和用地周边,使车辆行驶范围控制在周边,用地内部均为步行系统,从而保护了中心绿地的景观环境和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在交通组织上尽量体现洁污分流的要求,病人活动的流线与物流、后勤、感染病区分别设出入口。

(1)门诊车流:汽车进入院区后直接由建筑进入地面停车场或者地下停车场。

(2)急诊急救车流:在医院的主入口广场分散到急诊,进入急诊停车区,急诊车在急诊停车区有停车维护区域。

(3)住院部车流:在进入医院的次入口广场后,进入地面停车场或者地下停车场。

(4)洁物:由后勤出入口进入院区环路后,进入地下车库,然后分配到各个功能区域。

(5)废弃物品:流程主要利用各部门的污物电梯,送到地下室。经过专用的污物通道集中后,由密封的通道通过专用的车辆集中到地面。

(6)停车场:根据建筑功能状况和建筑功能布局采用地面和地下相互结合的手法,主要分布在医院主要出入口附近。

4.5 建筑平面布局

(1)以医技科室为核心的理念

集中设置的医疗区由门诊、医技、病房、

儿科和内科中心组成,各部分以原有医技及扩建医技为中心呈围合状布置。

北侧为门急诊部分一沿城市主干道和医院前广场布置,方便患者。

南侧为住院病房部分一将住院病房布置在院区内侧,濒临湖面,有良好的景观和朝向.适当远离城市道路,有利于维持住院区安静的环境。

高压氧舱位于临近住院部分,方便住院患者使用。

科研办公楼位于西北侧,相对独立,便于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

(2)医疗街的理念

为了使患者、家属及探视者在医院就诊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路线,医疗区内部交通流线必须做到简单、明确,不迂回曲折。为此我们采用了“医疗街”的形式。医疗综合楼由东西、及南北三条医疗街组成,三条医疗街将各种功能、新老建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本方案建筑平面布局的一个特色。

门诊部主街――联系门诊各部门及医技科室。

住院部主街――联系住院部各部门及医技科室。

主街之间为医技部,这样的布置方便门诊、住院人群联系医技部门。沿“医疗街”布置垂直交通、休息空间和候诊空间,这些空间都有室外庭院相联通,具有充足的采光通风与绿色景观。

(3)医患分区分流的理念

门诊、医技、护理单元均按医患分区分流的原则,让患者和工作人员有各自独立的垂直交通和用房区域,方便管理。

(4)现代急救医学的理念

急诊部设有普通急诊人口、急救人口、感染门诊入口,并设有专用通道、宽敞的大厅,不同通道可将急诊患者分别送至极危重、次紧急、普通诊区。

急诊部设有大空间的集中抢救区、EICU、手术室及留观病房,还设有X光、CT等必要的医技设备,能保证24小时正常运转。

5、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结合项目的地域特征和用地特点,借鉴岭南山水园林的设计手法,在用地面积较紧的情况下,精心设计,创造出精巧别致的,富有岭南特色的建筑内外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景:充分利用用地独有的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将山光、湖色、阳光、绿色所形成的整体景观环境,结合建筑功能布局创造出优美和谐富有特色的建筑环境,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和病人的康复空间。

(2)造景:在院区医疗综合楼群周围布置尺度合适的绿地广场空间,同时结合建筑底层架空,使其成为建筑与城市对话的一个缓冲景观带,在建筑内部布置多地组织和空中院落,改善通风采光条件,使建筑融于自然。

(3)体现地方特色=在空间营造、植栽配置、铺装材料选择及景观构筑物的设计中,都充分的考虑了地方因素,做到因地取材,择地选材。在病房楼南侧布置南方园林特征的花园景观,有挑空的露台、浅水、休闲座椅等,成为患者、医患之间交流的室外场所,并美化住院环境。在远区规划建筑与病房楼之间设置密集高大的乔木、观赏性灌木及草坡等,达成视线、噪声和卫生的隔离,保证医疗区安静、安全的环境条件。

6、节能设计

在这个项目的设计中,针对医疗建筑特有的设计要求,从节水、节地、节能三个方面进行绿色建筑设计。

6.1 节地

(1)利用地段条件,根据地段日照、风环境、绿化以及原有建筑及周遍交通状况,对建筑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调整建筑朝向,人流朝向,入口及功能分块等要素,创造适合该地段的病房大楼。

(2)利用现有用地,合理结合原有建筑功能,达到用地的最大利用和功能的最优;同时考虑发展和扩建的可能,主动预留空白和未定性,考虑二期医院和预留发展用地相结合的多种可能,合理布置各入口和功能分块。

6.2 节水

(1)充分利用雨水(2)院区内给水采用节水措施(3)良好的排水系统

(1)建筑体形简洁,外墙面少,南北朝向,有利于节能。

(2)使用新型的墙体材料

医疗建筑规划篇(8)

中图分类号:TU246.1文献标识码:A

512汶川大地震以后,我院参与了大量的灾后重建工程设计项目。其中,医疗建筑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其设计及研究是我院的一大重点,。龙泉驿区医疗救治中心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是灾后重建资金用于恢复与保障民生的重点项目,同时也是我们经历的医院设计中一个特殊的项目。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从项目选址、规模策划、到建筑设计,建筑师都参与其中,完整的项目过程跟进,与政府决策部门、医院使用方、施工建设方的不断磨合交流,引发了建筑师对医院设计更深层次的思考。也希望能通过这一过程,使建筑师能站在更高的高度,从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索,为医院建筑设计带来新的思路。

一、区位及项目定位

成都市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市以东,并不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之上,当成都平原以西的广大地震重灾区遭受重创,百废待兴时,龙泉驿区虽然在地震中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作为部级经济开发区,龙泉驿区成了成都市经济恢复和腾飞的重要保障。龙泉驿区的灾后医院建设从项目一开始,政府部门并没有仅仅把龙泉驿的医疗设施项目原址重建目,而是遵循"总体规划、统一设计、集中建设"的原则进行,站在成都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和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根据龙泉驿区的发展规划,对区域内的医疗卫生设施项目做了统筹规划,除了社区基础医疗设施外,区一级的医疗卫生设施进行整合,统筹规划,重新选址,提出了龙泉驿区医疗救治中心及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小镇)的规划概念,旨在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整合资源,集约土地,极大地提高当地的医疗卫生水平,同时依托当地的国家经济开发区以及旅游、农业等资源,面向成都以及全国,使龙泉驿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区域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规划

1、规划将以医疗城为核心概念,将用地划分为几大区域,即龙泉驿区一医院用地,儿童医院用地,健康广场用地,后勤中心、卫生行政管理培训中心用地,中医院用地,妇幼保健医院用地,每个区域以健康广场为中心构成医疗城,几家医院共同塑造出连贯和统一,资源共享的的医疗城整体空间。

2、将健康广场置于三个医院的中心地带,健康广场在功能上是市民活动与卫生部门宣传的场所;空间上既是各部分用地的联系体,又确保了各用地相对独立、安静的环境。通过健康广场的核心作用,将各部分建筑间的空间塑造成为绿色公共空间,为病员与居民提供活动空间,而且将医疗区与居住、办公区隔离开来。

3、规划中在区域内考虑一定的城市公共空间--健康广场;在医疗城总体的规划中,以健康广场为中心,联系着各个不同功能的医院,以及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系统,向周边发散布局。健康广场这种城市公共空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作为城市公共的绿化景观休闲区;作为健康宣传,以及社会医疗公益服务的场所作为临时疏散避险的场所。

三、区一医院规划与设计

(一)、项目概况

龙泉驿区医疗救治中心(一期工程新建区一医院)项目是龙泉驿区医疗救治中心及公共服务中心的项目之一,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龙工北路南侧,龙一环路北侧,董郎路的西侧。建设目标是形成一所集急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培训、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的医疗机构。龙泉驿区一医院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261.75亩,一期用地约138.5亩,总建筑面积10.54万平方米,住院总床位849张,日门诊量3000人次。余下用地为二期预留用地,其中包括一个慢性病房楼和一个老年干部病房楼,共约500床。

(二)、设计理念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带来的全球化的趋势,使科技水平和人们的意识得到极大的提升,现代医疗建筑设计理念已发生了转变,从技术至上向人本主义的转变,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医疗行为从早期的"以治疗为中心"的逻辑转变为"以病患为中心"的思维。绿色,环保,人性化日益成为现代医院设计建设的主题。

1.采用相对集中+模块化的空间构成方式,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创建更加便捷高效的医院流线;相对集中的总平面布局方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一方面为城市提供了一些疏散,避险,救灾的场地;另一方面也为医院的发展留有充分余地,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医院平面流线创造性地采用了"中"字型医院街形式,不仅拥有集中+单元模块化医院街形式的优点,而且有效的解决了大型综合医院病人交通流线过长的问题,强化了功能整合。使交通体系拥有最高的功能可达性和最简洁的交通流线,且能做到有效地分流,互不干扰。

2.人性化的整体医院环境、重视医院的环境功能;医院设计有绿色导诊大厅、绿色大中庭、具有露天庭院的模块化就诊单元,在住院高层的两端也设有空中花园,使绿色植物延伸到整个大楼之中,且利用这些空间形态加强空间导向性,绿色使患者的医疗环境更加舒适,方便,体现对病人的人性化关怀。

3.强调医疗空间的自然通风采光,节能、舒适、减少交叉传染。设计中尽量避免黑房间,通过中庭、连廊、天井等方式做到最大化的自然通风采光。在满足舒适性的同时又能做到节能。

四、建筑设计

1.总平功能分区

前区为医院入口广场,进入门厅及采光中庭。沿中庭分别为门诊楼和医技楼,医技楼上部为住院楼。地块北侧布置为行政会议楼,南侧为后勤供应楼。本规划设计中, 在医疗综合大楼的南侧和北侧留有充分发展余地,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交通流线分析

医院的交通组织重点在于满足不同类型的清污流线、人流、物流有明确独立的出入口和流线组织,各出入口到达各功能区流线便捷清晰,避免交叉。

1)门诊人流沿东北面主入口进入。2)急诊与门诊人流分开设置,安排在大楼北侧。3)住院部和探视人员出入口沿东南面道路由住院大厅进入。4)供应入口和药品入口设在南侧,有专门的卸货平台,通过专用电梯运送。5)污物和洁物的外部运输在平面上分开并安排不同时段出入,避免交叉。

3、平面功能流线分析

设计中引入了国际上全新的医院街的概念,同时再结合一个中庭空间进行布置,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医院空间形式。医院街向左右两边延伸,通往各个门诊科室,方便人们识别、找寻相应的诊疗空间,避免了传统医院错综复杂,病人难于寻找的布局模式。而中庭空间则丰富了医院街那种单调的线型空间模式,同时也缓解了一些功能流线上的拥挤环节。沿医院街与中庭空间交接处组织扶梯和无障碍电梯,方便到达各层的不同部门。

医院街结合中庭空间布置向左右两边延伸,通往各个门诊科室,每边各有三个诊疗单元,平面为U字型,患者围绕着单元式内向庭院一、二次候诊。诊疗单元的另一侧为医务人员专用通道,设有专用的办公、更衣、卫生间。围绕诊疗单元之间外向庭院是医务人员的会诊走廊,由此将医务人员及患者的流线完全分开。此外,通过连廊可以到达位于主楼的医技用房,形成一个环状的交通体系,连接门诊与医技部分。手术室设于主楼的5层,洁污流线清晰。有绿色生命通道连接急诊、手术、ICU,住院楼。

4、建筑造型设计

设计在充分满足医院功能的同时,力求创造一所提升相邻区域的整体空间形象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建筑采用发散的布局形式,利用放射状的建筑形态与城市环境、绿化景观进行交流,绿化渗透其中,空间丰富,灵活多变,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现代化医院建筑空间形态。基于建筑的丰富形态,建筑的立面处理手法简洁,构造安全,易清洁,建筑色彩体现地方特色。

5、绿化环境

环境景观设计渗透了设计的全过程。前排的门诊单元每个都拥有架空的小型庭院,为病患提供一个自然通风采光,舒适的医疗候诊环境。后排的住院大楼由两个"Y"字形护理单元并再一起,将余下用地划分出了三个不同的景观朝向,各具特色。

在设计时注重营造优质舒适的环境,良好的环境通过艺术化、庭院化、家庭化几大特征体现出来。公共区域设置问讯,休息坐椅,艺术品,绿化小品,花店等装饰品和设施,极大地提高了就诊的环境质量。阳光充足的门厅和中庭从心理和生理上对就诊者起到体贴入微的安抚。从入口门厅开始,到导医大厅,候药厅,再到医院街,精心布置中大型的绿色乔木,并在厅中搭配各种花池,同时绿色和阳光通过若干庭院渗透进医院内部,使整个医院犹如森林公园般空气清新,气氛愉悦,使患者和医护人员在行进中景随步移,心情舒畅。

五、结语--灾后医疗建筑设计的新思路

1、新建医院的定位根据区位、土地、资金和资源等情况,站在城市战略高度下思考。医院的规划和设计中应更多的考虑以下几项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2、依托对用地资源的远期规划,对近期、远期周边的医疗建筑进行统筹规划,考虑医疗资源的互补与共享。一定区域内的医疗机构的可以综合和专科相结合形成资源互补,同时,一些后勤功能可以独立出来社会化,资源共享。3、在经过SARS、地震等大灾之后,更重视防灾减灾的意义,规划中在区域内考虑一定的城市公共空间。一方面可以作为绿化休闲、健康宣传(健康广场),更重要的功能时作为城市区域的疏散避险场地

医疗建筑规划篇(9)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位置

项目医院位于乌鲁木齐天池路91号,场地东邻天池路,西邻新华南路,北靠龙泉街,与自治区卫生厅相对。

(二)项目现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占地总面积约为69395㎡,现状总建筑面积22.23万㎡。医院创建于1934年,经过几代职工的辛勤努力,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精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编制床位2100张,开放床位2800张。全院现有55个临床科室,19个医技科室,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自治区级中心,8个自治区级研究所,4个自治区级质量控制中心,9个自治区级培训基地。医院还是中国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亚洲国际紧急救援中心定点医院、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心新疆工作站、世界眼科组织新疆李兆基眼科中心。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事业需求的不断增长,同时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疗建筑本身的发展势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新的医院建设应顺应这一变革,反映医疗建筑最新的发展趋势,体现先进、合理的设计理念。面对这新的机遇与挑战,自治区人民医院始终奉行“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信誉第一”的办院宗旨,严守“仁爱、诚信、博学、严谨”的院训,全方位地发挥技术优势,在竞争中求生存,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开拓中求创新,在奉献中求信誉,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真正体现“人民医院为人民”,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医疗服务需求。

(三)现状分析

1、经过前期的调研和推敲,我们发现医院要想在原有的发展基础上更进一步,作为对外窗口的门诊楼,遇到如下一些突出的问题:

①门诊面积不足:

自治区人民医院现有门诊楼建于80年代初,按日门诊量800人次的规模进行设计,其建筑面积为10863平方米,2000年对其进行了翻修,沿用至今,现已远远满足不了医院发展的需要。

②功能布局不合理:

随着医院诊疗科室的逐步细化,现门诊楼的功能分区及平面布局已严重不合理,显得杂乱无章,就诊流程不顺畅,导致患者就诊犹如走入迷宫,难以找到就诊科室。

③设施陈旧老化:

水电、网络、标识系统和消防系统已经老化,迫切需要彻底全新设计和更新。

④已经不能满足抗震要求:

国家提高了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抗震等级标准。 2009年自治区对学校、医院等事关人民群众人身安全的公共建筑进行抗震排查检测鉴定工作,对该门诊楼的检测鉴定结果不符合抗震要求,必须拆除重建或改作它用。

2、除门诊功能外,提高编制病床数量,代替开放病床,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病患的住院生活质量。

3、医院所处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周边国境线长、邻国数量多,且医疗水平相对国内欠发达,故吸引了一大批国际患者就诊、住院。这就提出了远期规划中建设国际诊疗中心的要求。国际诊疗中心建成后,将大大拓展医院的服务范围和影响力。

4、目前院区后勤设施老化、局分散凌乱、流线散叉,不仅增加了管理难度,还不利于节能减排。

5、医生培训设施缺乏。自治区人民医院担负教学功能,但随着医疗教学的发展,现有的设施已经捉襟见肘,需要进一步增加投入。

6、未来展望,医院还将在学术交流、干部保健、传染病防治等等多方面开展工作,也需要在远期解决一系列的设施问题。

二、规划设计

(一)规划设计目标

针对现在遇到的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和论证,提出如下的目标作为指导整体设计的原则:分期实施;简化流程,整合流线;提升环境,打造旗舰。

(二)规划设计理念

医院的建设发展应与医院总体发展相适应,应服从于医院整体发展需要;医院的基本建设应与医院的业务发展相适应,应与当前医药卫生发展相适应,将医院规划为医疗服务质量优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较高、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成为我国新疆地区高质量医疗服务、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医学科学研究中心,使医院的学术地位和综合实力达到“国内先进、全疆领先”水平。

为此制订医院建设发展总体规划需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对历史造成的不利于医院发展和病人就诊的布局进行尽可能的调整;二是根据国家的任务和社会的需求,对不适应的建筑进行改扩建;三是对已经满足医院业务功能的建筑给予保留,使总体规划后的医院建设同医院的发展相一致,能充分满足医院各项业务功能的需要;四是根据乌鲁木齐市划设计要求,调整医院建筑布局,改善院内交通,增加绿化面积和停车场所。

1、整体规划前瞻性强:

从全院总体规划的宏观角度入手,考虑院区现有保留建筑部分与新建部分的有效组织与延续,并兼顾未来发展。在满足功能及环境要求的同时,尽量使建筑紧凑布局,为绿化和未来留出发展空间。

医院建筑包含有人流、物流、信息流三大基本流程,本项目的建设不仅是新建,还要充分考虑如何利用原有的医疗资源,优化整合,努力做到在建设过程中减少对医院日常医疗服务的干扰,新旧建筑有机组合成为流程合理的一体化设施。因此,从总体规划时就应针对医院建设的难点,侧重从总体规划的宏观角度入手,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流、物流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与整合,使其成为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医院。

2、一次设计、分期实施:

本工程是在原有院址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建设的同时不能影响医院正常的医疗服务。因此方案设计在体现先进、合理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医院自身周转的可操作性,合理安排建设步骤,作到“ 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

3、功能分区合理,流线组织顺畅:

通过科学的区域划分,使医院的门急诊、住院、行政科研、后勤保障各区域清晰明确、划分合理,各区域相对独立,并倚靠院区道路彼此紧密联系。同时,沿各区域的周边合理设置独立出入口,避免在院内的往返迂回和流线交叉,创造安静祥和的院区氛围。

4、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

社会心理学和生物医学理念结合,关注病人,为其提供温馨舒适的医疗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在设计中,重视病人就医诊治环境及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营造宜人的室内外景观环境。

5、总体布局,延续发展:

院区规划部分遵循原有建筑中轴布局,顺应保留建筑物的规划特征,并使各功能组团分区明确,联系密切。同时在院区中部留出了大片的绿地,在充分改善住院部环境品质的同时,也为日后的院区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预留空间。

现状院区除新建建筑外,其它零星建筑众多凌乱,致使交通流线混杂,绿化零落分散。总体规划在扩充院区规模同时将院区医疗功能整合,创造宜人的景观环境,并兼顾正常的医疗服务。医疗区保留现状外科楼、内科楼、急救中心等主要医疗建筑,逐步拆除原有的门诊、医技和附属的后勤保障建筑、住宅建筑。并设置架空连廊和地下通道与之连通,方便各医疗楼、门诊部和住院部的资源共享。根据其自身服务患者群的需求设置匹配的医技科室,以便因地制宜地进行医疗资源合理分配。

(三)规划设计目标的具体实施:

医疗建筑规划篇(10)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5-0038-03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医疗保健意识的日益提高,人们自然就对医疗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医院的新建或改扩建项目与日俱增,医院如何适应医学科技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营造以人为本的医院人文环境;如何依靠先进的设计理念、工程技术,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医院建筑及装备;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切实解决好我国众多医院建筑的改扩建问题,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医疗机构和设计机构共同研究的课题。

1 医院的改扩建是新时期医院建设的重点

21世纪,我国医院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医院发展以改扩建为主,部分医院需要新建和翻新。据统计,国内需要改扩建的医院数量庞大,80%的医院存在改扩建问题,20%需要新建,尤其是近十年建的,100%都要改建,有的刚建完就要改建。

我国医院的改扩建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老旧医院的更新与扩建这些医院由于早期建设的观念所限,缺少总体规划与发展构想,医院建设一直处于见缝插针的状态,在长远发展运营过程,不断地暴露出如规划设计不合理、建筑陈旧、功能匮乏、环境杂乱、用地紧张、建筑密度高等诸多实际性问题,因此,当老旧医院的建筑环境与功能布局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要时,改扩建医院就成为一种客观趋势;二是因应医疗与科技的发展,医院建设将更注重如何提高原有医院的工作效率与医疗品质,改善及规范医疗环境,适应医院现代化的要求,改扩建项目将成为医院建设的重点。当前医院改扩建有如下几个趋势,

1.1整体化是指在医院改扩建中整体考虑医院运营需要,合理地安置医疗设备,合理地规划医院的人流、物流、车流,实现工作流程的便捷、高效,满足相应的社会功能。

1.2高层化医院改扩建高层化是在留足绿化空间和病人的休息活动空间后,将多种功能集中于高层楼宇中实现的。高层化是医院节约用地,优化环境,完善设施,避免建筑分散布局,减少能源损耗的有效的办法。

1.3智能化,是指通过建筑自动化(BA)、通讯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的组合,使医院具有高度综合管理功能,实现高效率、高功能和高舒适性。

2 医院改扩建的模式

传统医院如何以持续性的改扩建发展来改造原有老旧的格局,保持活力,就实例来看可分为全院新、增建,住院医技与门诊医技楼三种兴建模式。

全院新、增建模式是在原有医院周围空地或邻近区域兴建门诊、医技及住院(或后勤)全套设施之新医院。旧院成为辅助功能使用,或者以新院做为扩大功能或专科使用。毋庸置疑,在用地供应保证的前提下,该模式是各医院改扩建的首选。全院新、增建模式在对医院进行整体规划中,由于有足够的用地保证,分区更能体现医院建筑的功能要求,其空间环境的布局可塑性大,有利于创造“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空间。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上既可满足医院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需要;也能保留足够的发展空间,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对医院各方面的要求。厦门集美医院改扩建就是采用该模式,新建大型医院,旧院作为专科使用。

兴建住院医技楼模式是用于改善住院楼分散,病床不足,病房条件及医技部分功能不完善医院等硬件问题,一般采用住院楼高层化来解决土地拥挤与未来发展问题。

兴建门(急)诊医技楼模式是由于原有医院门、急诊与医技部门建筑与设备落后,布局分散,且受限于土地、资金、现况等种种因素影响,而兴建门诊医技楼。采用该种模式可重建医院主要人口意象,合理解决门、急诊与医技部门的关系,并同时建立与住院部的连接通道。

兴建住院医技楼模式与兴建门(急)诊医技楼模式对原有医院的整体布局影响不大,往往在实际建设中结合使用,采用“集中型”布置,其主要特点是医院垂直向上发展,将门诊、医技等置于体量底部,用电梯将它们与上层病房相连,成为有基座有塔体的布局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况,优点是充分利用有限用地、降低密度,改善环境。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改扩建就属于这两种模式的结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发展受到建设用地的制约,且门诊医技建设、发展相对不足,无法在原有基础上改造或扩大,因此将增加的功能内容一次性建设在有限面积的地块中,共三层的裙楼主要安排门诊、医技科室,四层至十层主体为病房,通过两组六部电梯上下联系,构成“集中型”特点的布局形式。

3 医院改扩建设计理念

美国著名建筑师大卫・罗兹归纳国际上现代化医院有4个主要特点:(1)整个医院被规划、设计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物;(2)整个建筑都在全空调控制下,(3)建筑的规划与设计适应现代医疗技术的最新发展,(4)建筑的规划适应将来的变化。这一观点为许多从事医院设计的中国建筑师所认同。笔者认为医院改扩建规划设计除了要体现上述特点外,还必须从生物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多领域出发,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如整体的集中布局与相对隔离区设置、分区概念、流线设计等。

医院改扩建规划的首要理念是整体的集中布局与相对隔离区设置。集中式的布局,原则上是国际标准的现代化医院的最基本的标志之一,也是在非典危机后时代最面临挑战的概念。集中式的布局在医院改扩建中大量应用的前提是在整体的区域内一定要设置相对隔离的区域,就是通过细致的流程、完善的空调系统等设计及其他隔离、消毒措施将医疗服务区与其他区域隔离开,这是保证医院安全的非常重要的基本措施。

其次是分区概念的应用,医院规划设计中的分区概念含义是为了防止与控制院内交叉感染,要求将医院内的洁净(清洁)与清洁(污染)区加以区划与分隔,是根据不同的医疗功能需要的分区。其另外的一个含义就是,一定要把病人区和医生区分开。医生要有一个独立区,包括医生的工作人口、工作室和休息室等。这样的措施对保证医院安全,最大限度地避免交叉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分区概念的设计意义在于首先将医院的每一个功能作为一个“块”(block)而不是所有房间的组合而理解。

另一个我们比较关注的概念是医院的流线设计。由于医院的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医院中存在着的不同类型的活动人群都会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活动模式,有他们各自不同的行进规律与流程轨迹,仅仅靠良好的分区设计还不足以达到安全的现代化医院硬件设计要求。流线设计可以从创造人性化医疗空间、满足诊疗模式变革需要等多个角度考虑。例如按照现代急救医学要求,在急救中心、急诊部内设计专门的绿色通道与专门区域,就

是针对那些需要紧急抢救与处置的伤病患者,使他们能够在最简短的时间内,以最短捷的路线直送入急救中心或急诊部内的抢救室、处置室或急诊手术室。这是以往医院规划设计中所没有的崭新概念。

4 医院改扩建规划设计的工作流程与内容

由于医院建筑的特殊性,按一般规划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已不能满足先进医疗技术设备的发展需要,设计人员必须彻底更新设计概念。我们将医院改扩建规划设计工作从前到后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阶段,设计前期可行性研究阶段;第二阶段,医院总体规划设计阶段,第三阶段,建筑单体设计阶段;第四阶段,室内外环境设计阶段。

4.1 设计前期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一项设计工作开始前的前期准备工作很重要,现状是我们大多数医院为建设项目提供的资料信息很笼统,既没有现状医疗各科明细表及发展设想,也没有建设项目任务书,包括根据医院自身特点确定的各部面积要求以及医疗设备安装、使用的要求及数据,医院场地的基础设施现状及各项数据等。这些数据直接影响总体布局与建筑层高、造型等。如果设计单位在信息量不够的情况下闭门造车,在短短的几个星期后作出的方案虽然琳琅满目挂满墙,但往往不切合实际,并非医院改扩建的最佳方案。因此我们为建设方提供的第一项工作是通过与医院管理部门交谈讨论,调查医院的现状使用情况及医疗设备近、远期设置计划及技术要求,参观考察相当规模条件的已建医院等方法来协助医院的使用者编制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供院方确认和修改,进而作为整体规划设计的依据。

4.2医院总体规划设计阶段

医院改扩建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综合性的项目,比起一般的规划设计更应强调“城市设计”和“整体设计”的观点。这应从两方面讲,一方面每个医院都应有一个总体规划,来控制建筑环境的构成,组织各部分的功能,确定改扩建建筑的位置以及与周围的关系,这是指导性原则,是改扩建建筑设计首先要考虑的,也可以讲是从宏观看微观;另一方面是单体设计不应仅考虑自身,而应顾及与周围的关系,也就是从微观看宏观,这是单体建筑设计创作的内在理性基础。

医院总体规划设计的任务是确定医院发展目标和规模;研究医院改扩建周期及过渡期运行模式,建立拆、改、扩、建、移、合等项目库和项目实施时间表,根据场地条件及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作出医院近、远期规划设计方案,指导下一阶段单体设计工作。

4.3 建筑单体设计阶段

医院建筑是非常复杂的,而改扩建的单体设计因其功能复杂、受周围环境限制多,需要平衡的因素广而更显艰难。医院改扩建的单体设计分为旧楼改造与新建两种情况。旧楼改造一般都局限于原有功能的更新,更多的体现在立面的粉饰与内部的装修上。新建单体设计看似自由度很大,实际上,扩建中的这类建筑往往受许多非专业人士注意不到的因素和条件限制,设计人员要理性地分析新建筑与旧建筑的关系一分还是合。如果是分,两者形体的呼应,平面交通的连接都应是考虑的重点;如果是合,应是由内而外地合,将二者合为一体来考虑问题,首先分析两楼的性质、使用状况和人流物流走向,再考虑两楼交通核心和主入口大厅的设计,在造型上通过一定的联接体使之成为和谐的整体。

医院建筑单体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是要从布局流程及层高空间的设计上满足医疗技术设备的配置与技术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在方案开始前就调查并与院方切磋有关医疗设备的设置与技术要点,在设计过程中与设备供应商、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密切配合,完成经济、合理的建筑单体设计。

4.4 室内外环境设计阶段

近年来随着居住条件的大幅度改善,病者对就诊住院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室内外环境设计在医院改扩建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良好的室内外环境设计能创造一个舒适、宽松、温馨的环境,为病患者提供心理、精神诸方面的帮助,有利于病者的康复。

上一篇: 新媒体运营的认识 下一篇: 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