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教育培训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20 10:58:04

医疗教育培训

医疗教育培训篇(1)

2015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较强的卫生服务能力与较高专业素质的人员队伍提供根本保障,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是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网底工程,是医疗卫生工作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当前医改强调强基层,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提升基层卫技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素质,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对于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继续教育的位置与作用显得愈加重要,特别是在工作实践中更应该重视继续医学教育,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紧跟医学发展的步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但从总体上看,继续医学教育存在很多缺点:在区域、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学科和不同层次人员间发展不平衡;教育模式尚不完善,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施的协调性和结果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改进;继续医学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监督管理工作相对薄弱[1]。本文就是通过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与报道。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域划分,本文从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中分东、中、西部各随机抽取2个盟市,每个盟市12家基层卫生机构各10名卫生服务人员作为研究样本。其中乡镇卫生院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对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包括医生、公共卫生人员、护士、医技人员、药师等)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与需求开展调查并进行分析,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继续教育的改进对策与措施。

1.2研究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问卷,征求专家意见后对问卷进行修改,实施预调查,再经专家论证后确定较为完善的问卷。受调查者当场填写问卷,调查员即时收回并检查问卷答题完整性。调查于2016年1~12月进行,共发放问卷720份,收回697份,有效问卷686份,有效率为95.3%。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等;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包括项目的类别、内容及参加途径等;对于继续医学教育的满意度。调查人员同时记录并整理被调查者对于继续医学教育情况提出的意见、建议与要求。1.3统计学方法运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本次受调者686名,其中男284名(41.4%),女402(58.6%)。年龄≤30岁11名,占1.6%;31~40岁236名,占34.4%;41~50岁291名,占42.4%;51~60岁72名,占10.5%;>60岁76名,占11.1%。临床专业医生280名,占40.8%;护理学专业人员211名,占30.8%;公共卫生专业52名,占7.6%;影像专业23名,占3.4%;检验专业27名,占3.9%;药学专业49名,占7.1%;中蒙医专业44名,占6.4%。卫生服务人员学历以大专、中专为主,占76.5%,本科及以上层次比例偏低,仅占15.8%,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学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有较大的教育培训需求,十分渴望通过继续医学教育来提升学历层次与服务能力。高级职称67名,占9.8%;中级职称182名,占26.5%;初级职称341名,占49.7%;96名无职称,占14.0%,由此可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职称结构层次总体偏低。

2.2实施继续医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查

结果表明,被调查者都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内蒙古自治区继续医学教育的推广力度较大、普及面很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2.2.1认识不深刻对于“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问题,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占78.6%,无所谓的占9.6%,没有必要占6.9%,无法判断占4.9%,说明被调查者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可度较高。尽管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但是主动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自学性不强,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常通过“单位硬性派出”的方式才能送出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术讲座中存在着单纯领取学分证的想法,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学习纪律不严格、学习效果难保证。还有已经晋升至高级职称与职称晋升无望的“两极”人员对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均不强烈。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派出人员时一方面考虑影响本单位工作,另一方面受限于经费匮乏,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2.2.2管理欠规范特别是非学历继续医学教育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培训内容五花八门,没有组织对提供和实施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机构统一进行资格认定,管理也仅限于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评审把握环节,对于项目实施过程监管不到位,忽视对项目效果的检查与评估,在项目具体执行过程中各基层医疗机构要求相差明显。2.2.3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主要存在着教育培训方案长时间不予修正,教育培训内容与基层工作实际脱离、更新速度慢,考核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重复率高,培训方式沿袭传统模式、缺乏创新,培训方法与手段落后,对接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方式不及时、不通畅,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在“您不能够按要求参加医学继续教育的原因是什么”,54.3%的人回答“没有时间”,“地点不方便”占39.6%,“教育培训方式不灵活”占35.8%,“内容不适合”占9.6%,“自己通过其他方式学习”占6.7%,这与李根等的研究结果一致[2]。2.2.4经费与待遇严重滞后由于补偿机制不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缺乏稳定的经费投入及增长机制,人员工资水平较低,派出单位很难再抽出专门经费用于继续医学教育费用,参加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不自己解决。2.2.5师资水平较高却难接地气继续医学教育的师资队伍多来自于高等医药院校、三级医院等机构,这些专家、学者与管理人员均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专业素质,对本专业、本领域有独到的见解,但是他们很少深入基层,缺乏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经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甚了解,更缺少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沟通交流,所讲授专业性较深的理论知识、技术性较强的实践技能总是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水土不服。

3讨论

3.1出台切实有效的继续医学教育保障政策

美国专门成立继续医学教育协会开展基层继续医学教育,既负责基层临床医师业余时间就地开展学习交流和专题讨论,又组织基层临床医师参加三级乙等以上医院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和中长期进修活动[3]。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继续教育立法的国家,通过立法使继续医学教育成为强制性教育[4]。各级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结合本地区实际,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制订具体的政策,包括经费保障制度、专项人才培养与补充制度、工资待遇激励制度等,以此为基础,才能确保继续医学教育落到实处。

3.2完善继续医学教育体系,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及时修订教育培训方案,包括教育培训内容、考核内容、培训方式与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科学调整教育培训时间、合理安排学时。对培训机构实施资格评估、认证,严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评审、来控项目实施过程、来抓项目效果的检查评价。

3.3坚持“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本着教学内容具有高度针对性、有效性的原则,深入调查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知识所需、技能所急,在巩固、提高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适宜的新知识、新技术广播厚植;采取基层医疗卫生骨干人员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培训与医疗卫生机构派出专家学者深入基层集中指导的双向教育培训模式,实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共同促进”。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性质、紧张时节合理安排教育培训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与其对接,实现“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为本、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为中心”的继续医学教育目标。

3.4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助力

继续医学教育互联网能够全面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彻底破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由于自然地域、学习资源等难题,可以通过远程网络教育、视频直播、专题视频讲座等形式接受在线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医疗卫生主管部门主、培训机构可以及时插入、更新教育培训内容,并在线收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意见、建议与需求,使得需求方与供给侧有机衔接、有效对接、有力促进。内蒙古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医疗资源匮乏且配置不均衡,加之偏远农村牧区幅员辽阔、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使得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的地理分布基尼系数过大,卫生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能力素质偏低,因此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与迫切,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对于切实改善基层卫生服务、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对于实现党对人民“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郑重承诺、把内蒙古建设成为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关于加强“十二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S],2013-01-25.

[2]李根,曹茹,乔学斌.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现况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4(75):271-273.

医疗教育培训篇(2)

1.1区域医疗现况

四川省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现已初步建立,已形成了由6000余个乡镇卫生院、70000余个村卫生站构成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但农村适宜卫生技术的推广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先进设备及优秀人才多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型医院,优势资源的分配差异导致较多的县乡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缺乏且水平较低,适宜技术推广基础设施缺乏。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继续培训、资源获取及技术提高途径,医疗卫生人员技术水平较低,适宜技术推广途径受限。同时因经济及地理环境特殊,复杂及疑难病例转诊和会诊困难,技术推广监督及指导工作难于实施。

1.2区域协同发展基础

课题负责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是西南地区疑难和急危重症、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医院于2000年8月开始在西部牵头组织建设区域性医疗机构发展协作网,并于2001年建立了覆盖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的远程医学网络-华西远程医学中心。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心已先后在在西部各省市开展协同医疗、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和远程医疗会诊咨询服务,进行医学及相关类专业的在职医务人员的非学历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和教学基地骨干师资培训,不断加强与加入协作网的各医疗服务机构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双向转接诊、技术培训、学科支持、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科研协作等方面的合作实践探索。以区域性的中心医院带动和辐射县、区级医院,县、区级医院再辐射到乡镇医疗机构及城镇社区医院,共同建立区域性的健康维持网络,起到合理分配卫生资源,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发展、实现双赢的良好效果。本课题选取农业人口比例大于85%的简阳市、名山县、德昌县、青川县、乐山市五通桥区为示范县。课题组示范县均已加入远程医疗网络,通过招标采购的百万元远程系统服务设备和器材已在示范县安装到位。上述工作及其成效和影响,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远程医疗协作,促进适宜技术推广

远程医疗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远程的通信手段为辅助工具,建立不同区域的医疗单位之间、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医疗活动体系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信息检索和远程教学等几个主要部分[1]。新医改中强调“优化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城市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在农村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中,我们结合四川省农村适宜技术推广的特点及现有区域协同医疗资源,创新性提出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及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及方法体系。

2.1远程教育,确保技术推广

在技术推广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区域协同医疗网络技术,以区域性数字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平台为支撑,在管理上采取县乡村三级负责制,即建立省、县、乡(村)三级技术应用培训基地,完善县、乡镇两级远程教育与培训中心,实行专人负责、分级管理,加强宣教和考核督导[2];在形式上创新“分级培训与有效应用”的机制和方法体系,即培训两阶段—基础与强化,两形式—集体培训与个别进修;在教育方法上开展多方法多途径培训,以适宜技术应用讲座为远程教育的主要方式,配合内科视频会议、多媒体课件点播等方式,积极开展点对点、点对多点的互动式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应用指导及医疗服务后援支持,系统提升技术培训和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降低技术培训和应用服务成本;在教育内容上,基本覆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康复科、心理疾病等临床专科,在培训适宜技术同时加强临床常见疾病讲座,开设医院运营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公共卫生教育培训等公共教育课程,保证了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长效性。同步开展远程教育的评估,采取继续教育学分制、培训工作“双考试”制度,建立了远程教育网管员队伍,努力抓好技术培训的查缺补漏、技术的有效应用和继续教育工作。项目自2008年开展以来,已建立示范县远程教育培训平台与技术培训应用基地20余个,据不完全统计,5个示范县参加远程教育培训达近两万人次,为基层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人才。

2.2远程会诊咨询,建立沟通平台

医疗教育培训篇(3)

医学教育由3个不同阶段组成,包括医学院校基本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一个医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的知识只够满足毕业后需求的10%,其余90%要靠医学继续教育取得。所以,毕业后的医学教育是继医学院校基本教育以后的重要阶段。医师规范化培训是高等医学院校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很大一部分培训对象是当年毕业未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应届医学本科生,他们面临着培训后的再就业问题。职业能力是指适应职业要求的工作能力,它由多种能力叠加复合而成,主要体现在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逐步提升,而这几种能力是择业的基本参照和就业的基本条件。

1.2规范化医师培训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意义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床位数、硬件设备、医师教育背景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准,然而真正能反映出一个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的是看其是否拥有安全、有效的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手术、药物治疗标准及能否被全体医务工作者掌握与执行。规范化的医师培训能够帮助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系统地掌握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这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效率,改善医疗卫生机构形象,从而进一步增强整个医疗卫生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卫生资源。

2药学教育在规范化医师培训中的作用

随着药物品种和药害事件的日益增多,医师对药物性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国内外用药规范的需求就越发迫切。然而,目前的规范化医师培训往往忽视药学知识和合理用药能力的培养,致使医师用药信息多来源于药品说明书或者医药代表的“指导”,导致医师在药物治疗中随意化、尝试化和无序化严重。例如,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治疗或联合用药、药物选择不当、给药方法不当、给药次数不正确、重复给药、药物的溶剂选择不当、过度使用高档进口药品等,高昂的药费增加了患者的负担,滥用药物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某些事件甚至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首都医药》记者曾就“看感冒需多少钱”对北京市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暗访,发现感冒药价格最多可相差达15倍。对于药物自身的副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同药物对同一种疾病的敏感性、相同药物对不同患者的治疗作用差异、医师在治疗病患过程中对病程进展的观察如何做到规范化、把医疗过程中的失误减少到最小等,都可以在规范化医师培训中通过药学教育得到最优化解决。一个医疗卫生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临床诊疗水平的高低,其中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则是诊疗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报道显示,导致全球死亡患者的原因中有1/3并不是由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有1/7的患者住院不是由于疾病本身的需要,而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为此,提高药物治疗学水平、降低医疗卫生机构不合理用药现象最有效和最便捷的途径就是通过加强规范化医师合理用药方面的药学教育。此外,在药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的年代,如何帮助临床医师找出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廉价且适合患者个体化治疗的药物,是摆在所有临床医师面前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因此强化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的药学教育非常有必要。

3在规范化医师培训中如何开展药学教育

3.1将药学教育纳入规范化医师培训大纲

自1999年我国医学教育全面启动以来,通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一直处在不断发展、调整的过程中,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系统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因如此,笔者认为在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加入药学教育不仅是对以往药学教育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部分医师药学知识的局限,更是对现有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一种尝试,具有前瞻性及创新性。西京医院在制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创新性地加入了药学教育环节。在大纲中,对于药学教育的目的和标准进行了详细描写,同时对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也进行了量化处理,对培训内容、时间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重点增加参训医师对临床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标准的掌握,使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在源头上消除临床上常见的重复用药、错误用药、不恰当用药的现象。经过近3年的实践,结果表明参训医师在药品相关信息的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水平等方面比同级别医师具有明显的优势,突出体现在大处方、无适应证用药、违反经济学用药等方面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同级别医师。为此,西京医院在2011年获得了原国家卫生部“全国医院药事管理优秀奖”。

3.2通过任务和兴趣引导药学教育

药学教育涉及的范围较广,虽然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很难系统、全面地让参训医师掌握所有的药学知识,但是可以通过大纲制订有针对性的任务,以完成任务来强化关键点知识的学习。例如,针对“抗菌药物专项治理行动”中各项指标和规范执行的内容时,首先将参训医师分成两组,然后选择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的真实病例,让两组参训医师分别讨论存在的问题,并互相评判,最后由带教老师指正,最终参训医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证、剂量、时机和疗程等内容耳熟能详。通过上述任务型教学方式,使参训医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激发了参训医师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参训医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2013年军队抗菌药物飞行检查中,西京医院获得全军第一。以兴趣引导的教学方式在药学教学实践中也经常被采用。兴趣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参训医师积极思维,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培训大纲》中要求参训医师必须掌握8~10种临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时,可以让参训医师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病种。他们有的是为了治疗自己亲友的疾病而作出选择,有的是为了今后的工作领域需要而作出选择。这些疾病基本都是教学大纲要求的临床常见病种。这样,参训医师在学习中就有了针对性、自觉性、主动性,有了“核动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据文献报道,医师对指南的依从性增加10%,则患者的死亡率降低11%。因此,在规范化医师的药学培训中,进行临床药物治疗指南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为培养规范化医师的合理用药思维,西京医院依托军队“十一五”和国家“863”课题建立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decisionsupportsystem,CDSS)并应用到临床和规范化医师培训中。该系统将临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指南进行整合,借助信息化手段,为参训医师提供随需而得的药学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近2年的应用,参训医师对指南的依从性从原来的10.2%提高到了71.9%。

3.4建立医师药学教育培训考评机制

制度本身的激励性和约束性决定了没有完善的制度工作将很难开展。规范化医师培训药学教育不是短期行为,不是通过讲几次课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有稳定的培养模式及完善的考核制度。我国医师规范化教育在完善相应的管理规章、准入许可制度、考核、培训、薪酬等各单项制度的同时,更关键的是要使制度的约束性涵盖各项制度环节之中,用制度的力量来保证质量,使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同样,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药学教育考评体系也应重视参训医师药物治疗规范性和合理性的考核。在《培训大纲》中,将药剂科“出科考核”分为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首先,由药剂科和相关科室专家组成考核小组,针对住院医师选择的疾病进行合理用药思维模式考核,不合格的医师给予1次补考机会;补考仍不合格,需重新进行药学教育培训,即在药剂科重新轮转。同时,将考核与参训医师的“超劳”补贴和学分挂钩,对不按药物治疗标准用药的医师视情节轻重实行30%、50%和100%的三级扣罚标准,对造成医疗事故的医师要追究本人和相关带教老师的责任。随着药学教育在医师培训考评中的推进,全院医师的药物治疗水平趋向合理,全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和术前住院日均呈下降趋势。结合国家临床路径的推行,西京医院“入径”患者平均住院药费为2488.53元,未“入径”患者平均住院药费为3050.84元;总体“入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5.72天,未“入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7.15天。

医疗教育培训篇(4)

我省有12314个村卫生所(室),乡村医生共19774名[1]。针对我省农村医务人员的学历情况,吉林省卫生厅与吉林省人才办、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方案,方案决定从2006年起,依托吉林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医药学院、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白城医学高等专科等高校,采取脱产与半脱产两种方式,对在岗乡村医生和优秀农村青年进行医疗卫生专业培训,力争通过7年努力,使全省每个行政村都有1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每年计划培养不少于2000名,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不少于15%,全脱产定向专科班招生不少于15%[2]。截至2010年,全省已累计培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学生5000多名,有力地推动了吉林省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自身的环境和条件所限,我省乡村医生培训机制仍然存在培训重数量轻质量、重理论轻技能、专业结构不合理、培训机制不够完善以及城乡联系制度不够健全等诸多弊端,要想较好地解决农村医疗存在的问题,必须以医药院校的培养目标、方向入手进行改革,政府有关部门给予长期的政策和物质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并将医药院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层次和专业结构等进行一定的调整,以提高医药院校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医药院校服务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优势分析

地域性优势:医药院校虽然身处市区,但距离所辖范围内的农村相对较近,在医疗培训、医疗服务方面,具有距离近、可及性强的优势。不但可以就近招募生源,而且可以为乡村医生的培训提供便利条件。从培养人才和提供培训的各方面成本效益考虑,本地区医药院校无疑是培养本地农村医疗服务人才的最好选择。人才科技优势:高等医学院校是医疗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医学科学的前沿阵地,医药院校是医学科学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医药院校不但明确当今医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和重点,而且肩负着培养地区医疗人才的重要任务。充分利用医药院校的人才、科技和信息等优势,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也是医药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医药院校所拥有的医学科研人员和科研条件,都能为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提供技术和硬件支持。医疗资源优势:众所周知,医药院校拥有相对集中的医疗资源,其所拥有的直属及附属医院等,是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不但具备良好的设备等硬件条件,而且拥有技术过硬的医师和专家等软件条件,是培养医学人才和乡村医师培训的良好平台,具有其他机构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

吉林医药学院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成果

作为我省“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的重点依托单位,我校在近年来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并在人才培养与乡村医师的继续教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制定适合乡村医生特点的培养方案:针对农村医疗卫生的特点,结合基层医疗工作的实际,学院将重点放在乡村医生的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培训上,要求学生毕业后应明确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人类疾病的病因、病理分类鉴别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以及预防医学和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构建适合于乡村医生特点的课程体系:学院制定了吉林省乡村医生脱产培训学计划,共开设必修课程20门,总学时620学时。①专业基础课程276学时,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人体寄生虫学、诊断学基础等。②专业课程344学时,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五官科学、急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基础、常见医疗技术操作、卫生法学(讲座)、英语及拉丁语药物名称(讲座)、合理用药(讲座)、医学伦理学(讲座)等。③选修课程包括: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皮肤性病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心理学等。④毕业实习26周。选用或编写适合乡村医生使用的专业教材:针对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缺乏系统性的特点,为适应教学需要,学院编写了《实用基础医学》和《临床技能学》两部专业教材。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乡村医生的特殊性,制定统一的实习计划和实习内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优先自选”的原则,鼓励学生到工作单位附近的符合条件的县级医院实习,对于那些没有联系到合适的实习医院的学生,学院将为其安排省内具备临床教学条件的县级医院进行实习,确保临床实习工作顺利完成。建立乡村卫生医学网络教学资源网,方便乡村医生学习:为方便乡村医疗、在校学生及其他医务工作者工作学习需要,我院建立了乡村卫生医学网络教学资源网。卫生资源应用系统以乡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诊断治疗为重点内容,充分体现乡村医疗卫生特色。本系统划分22个子系统,涵盖了医学各个领域,集普及性、实时性、前瞻性、科学性于一体,具有方便快捷、易学易用、互动性较强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乡村医务工作者的学历后教育提供科学、丰富的医学网络资源。

医药院校为农村医疗服务的对策研究

医疗教育培训篇(5)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181-01

一、提高教学质量是医疗美容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

进一步发展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加强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教材建设能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医疗美容专业的教材建设是提高医疗美容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教材是教学灵魂,是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是教师组织教学最重要的依据。教材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内容,也决定了教师的教授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以教材为依据进行学习,掌握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师通过教材传授知识和技能,体现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只有建设符合高职教育实际情况的教材,才能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载体和支撑。

二、高等职业教育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系列教材建设中存在的缺陷

医疗美容系列教材各门课程,是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培养和训练职业能力的系列课程。然而,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医疗美容系列教材存在一定缺陷。

(一)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系列教材选用高等职业教育中医学专业的教材

高等职业教育中,医学教材主要是为了培养临床医生和技术为目标,注重中医学各科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中医临床各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缺乏对医疗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方向)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在知识内容的构架上缺乏中医美容知识的介绍和中医美容技能的培养,更缺乏现代美容市场上不断更新的中医美容的新项目、新技能和新的诊疗手段,不适合医疗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方向)人才的培养。随着医疗美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医疗美容事业对中医美容专业人才的需要,有很多中医药类院校都增设了此专业,有很多学者和专家投入到医疗美容的教育事业上来,也着手对医疗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方向)教材编写和改革创新,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高等职业教育医疗美容技术(中医美容)实训教材和中医学理论教材分裂

医疗美容技术(中医美容)实训教材和中医学理论教材分裂,中医学教材讲授的是中医理论知识,而医疗美容的实践技能培训应单独成体系。实训教材独立形成,自成体系,与理论教材无法配套,不能衔接,造成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步调不一致,不能达到“教、学、做”为一体,达到理论与技能操作的融合。

(三)高等职业教育医疗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方向)教材建设队伍结构不合理

医疗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方向)教材建设队伍以年轻教师为主,以各个学校内部教师参加编写为主,所以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学派、各种系列的中医美容教材。这些教材的撰写者是为了评职称编写,东拼西凑,缺少实际运用。并且年轻教师大都从大学毕业直接到高等职业院校任教,没有工作过程和工作经验,对中医美容技能把握不准,要编写中医美容教材,缺少职业技能支撑。部分年轻教师对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和高职教育改革的相关理论知之较少,要编写中医美容系列教材,缺少高职理论支撑。

三、讨论

医疗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方向)虽然是中医学专业的边缘学科,与中医学在教学内容上有大量相同的内容,但是医疗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方向)更突出于中医美容教学,培养学生对损容性皮肤问题、皮肤的亚健康问题、型体缺陷问题、身体亚健康问题、养生保健等医学内容的掌握与运用。这是针对目前医疗美容市场的需求而设定的,随着医疗美容事业的发展,这个行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更加专业,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医学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方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营销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对医疗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方向)专业知识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而随着行业的发展,用于美容、美体、养生的技术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中医、现代医学、物理、心理等多个学科,必须将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编写更加适合于医疗美容(中医美容方向)的创新型、实用型系列教材。

【参考文献】

医疗教育培训篇(6)

【摘要】 目的 根据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的要求,结合我市、县的实际情况,探索一套适合县、市区医疗机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办法,以达到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临床住院医师培训,使受训者在完成培训后达到低年资专科主治医师水平,为我市、县二级医疗机构培养出合格的住院医师。方法 通过实施2002~2004年分配到市卫生局89名医学毕业生在8所市级医疗机构开展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探讨市县二级医疗机构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培训方法提供依据。结果 在市卫生局的统一安排布置下,打破以往“以医院为基地”的界限,改变为“以学科为基地”,采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进行交叉培训”实现资源共享,统筹规划,联合培养以法培训。除55名研究生直接进入第二阶段培训外,其余34名(29名本科,5名专科)均在8所医疗机构40个基地按步骤轮训。结论 为避免因各医疗机构的等级不同,以及同一医疗机构学科发展的不均衡,影响培训质量,把县、市二级医疗机构的所有基地统一使用资源共享,可降低各医院间住院医师培训质量的差异,有利于住院医师培训的平衡发展和临床医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二级医疗机构;住院医师培训;实施方案

医学教育是由基本医学教育(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组成的连续统一体。毕业后医学教育是指完成高等医学院校基本教育的毕业生接受某一学科(二级学科)规范化的系统专业培训使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朝着某一专业方向逐渐深化的教育过程,是医学教育的特有阶段[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临床高层次医学人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国内外都非常重视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工作,我国的住院医师培训工作起步较晚,而且因一次分配定终身,加上医院与医院的等级不同,以及同一医院学科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大多数分到基层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医学毕业生没有机会接受严格、全面和正规的住院医师培训,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整体质量有较大影响,使其临床能力和业务水平出现天壤之别,有相当比例的临床医师达不到应该达到的职业水准[2]。此现象在市、县二级医疗机构情况尤为突出,本课题旨在探讨适合市、县二级医疗机构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为基层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首先从2002年毕业的12名本科、专科医学生开始实施,这12名学生由市卫生局负责统一安排布置,根据各医院申报并获批的培训基地情况,安排他们进行第一阶段的培训,从2003年开始,毕业生的学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生数量迅猛增加,到2004年底研究生已达到55名,占培训学生总数的62%,针对这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先后制定了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见表1。表1 研究对象分布情况 (略)

1.2 方法

1.2.1 政策制定

医院是住院医师培训的基地,临床科室是承担和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具体实施部门,为了有效地落实住院医师培训计划:卫生局要求各医院成立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挂帅,医务科或科教科专人负责管理,各科室主任参加,制定住院医师培训计划,(1)将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列入各医院领导的目标管理中,并作为各医院领导业绩考核的内容之一;(2)建立健全严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网络,建立轮转医师培训档案,使住院医师培训与自身的试用期转正及经济报酬挂钩;(3)医教科与人事科加强配合,将培训成绩作为住院医师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

1.2.2 基地认定

培训基地是住院医师培训的直接管理部门,是执行住院医师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内容的关键环节。根据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要求,培训基地必须设立在综合条件达到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含二级甲等),各医院以二级学科为单位提出申请,上报市卫生局,经过严格审核认定后方可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行培训基地分级制,按一、二阶段分开培训,在不同等级医院完成不同培训内容,如同分别上高初中学校一样,最终完成中学教育,因此对口医院联合培训取长补短,工作、培训两不误。

1.2.3 统一安排

市卫生局对市里8所二甲以上医疗机构,其中2所为三甲,6所为二甲,3所为专科医院,进行了基地认定,将分到八所市直医疗单位的12名(11本1专)临床专业毕业生第一阶段培训做了统一的时间安排,原则上先轮训本单位的二级学科,考核合格后再轮训其他单位的二级学科,送出培训人员单位与接收培训人员单位加强联系,密切协作,确保培训工作按培训时间安排顺利进行。

1.2.4 规范轮训计划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分为两个阶段,专科为7年(前4年为第一阶段,后3年为第二阶段);本科为5年(前3年为第一阶段,后2年为第二阶段);研究生直接进入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以轮科训练为主,为基础知识培训,第二阶段以专科培训为主,包括1年的总住院训练。(2)所有医学院校应届的专科、本科毕业的住院医师从第一年开始列入培训。(3)外院调入的包括下来的住院医师,经考核后进入相应年限的培训。(4)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第二阶段培训,入学前无临床工作经历或有临床工作经历,但工作时间不足2年者,须参加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为2年;入学前参加临床工作时间在2年以上者,在进入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培训之前,须参加临床工作实际水平考核,及格者参加培训时间为1年,不及格者参加培训时间为2年。(5)岗前培训,包括人事科岗前培训和医教科岗前培训,为期1周,进行爱国爱院及医德医风教育,遵守院纪院规,医疗工作制度及职责,病历的书写及处方用药规范,医疗纠纷的防范,医疗医师培训的有关规定等。

1.2.5 培训内容

住院医师培训注重医疗道德教育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加强团结专业知识的补缺培训,培训内容包括:(1)综合素质要求:①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②“关怀服务”的职业理念和优良的医德医风;③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④遵纪守法,团结协作。(2)临床实践包括:①临床实践时间:要求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除法定节假日和规定的脱产学习外参加临床医疗工作;②专业技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进行专业技能训练。(3)专业理论包括:①公共必修课:如专业外语、医学伦理学、信息与检索、传染病学与流行病学;②专业临床课:以本临床专科知识及其进展为主。

1.2.6 考试与考核

(1)科室考核:每个培训对象每轮转结束一个科室,在医务科的组织下对培训对象按照考核表进行考核。成绩不合格不能出科。(2)年度考核:所有的住院医师不分轮转年度均参加医院组织的每年度医疗“三基”考核,考核成绩与年度考评挂钩。(3)基地考核:培训对象培训完一个基地,由医务科组织基地专家进行考评,考评成绩记入个人培训档案。(4)阶段考核:培训对象第一、二阶段结束,均由卫生局组织考核,第一阶段考核不合格不得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不合格不能定科,同时取消晋升主治医师资格。

2 体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住院医师的培养是医院人才建设、学科发展的百年大计,医疗工作是医院的生命线,住院医师医疗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竞争实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住院医师水平的根本措施,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工程,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是对年轻医生有利,可以为年轻医生提供较高水平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显著提高其临床工作能力;二是对培训基地有利,可以解决大医院普遍存在的住院医师缺乏问题,提高培训基地的诊疗水平,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对社会有利,可以建立人才竞争机制,提高我市、县临床医生的整体水平,使我国医学人才的培训和管理具有活力。

总之,竞争能力的基础在教育,竞争的关键在人才,竞争能力的手段在科学技术,竞争的实质是效益,要振兴卫生事业必须着力振兴科教工作。所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既是毕业后教育的延续,又是科教工作的基础,这是关系医院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

医疗教育培训篇(7)

1临床医生继续教育的特点

1.1紧迫性和重要性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信息量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根据医学界的最新分析结果显示,世界范围内的医学期刊在最近的25年之内数量翻了一倍还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知识总量指数的持续增长;其次是知识陈旧的周期明显缩短。而且在信息时代的影响下,医学模式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改变了传统模式,由过去陈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从医学自身的发展与医疗保健客观社会需求两种之间的关系来说,近几年来与心理性、社会性因素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鉴于此,传统的医疗技术已经不能彻底解决疾病的防治问题,而必须将生物、心理以及社会医学模式相结合,进行综合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质量效果。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医疗工作者都是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下进行学习的,能够熟练掌握生物医学知识,但是对制约和影响人体的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则了解不多,因此对在职的临床因素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势在必行。

1.2针对性和目的性临床医生继续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将医护人员培养成为全才,而是一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的培训。临床医生继续教育的针对性体现在解决与临床医生专业相关的诊治疾病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因此,在诊治过程与专业培训过程中,临床医生应当及时总结自己所从事的专科的特点与个人存在的不足,并进行认真的分析,从而在培训当中能够有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同时临床医生继续教育还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即所有知识信息的中心都离不开医疗诊治服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新仪器被采用,诊断治疗程序不断发生变化,需要临床医生转变观念,及时掌握这些新技术,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3应用性和实践性临床医学继续教育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就需要临床医生能够活学活用,将培训中学习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运用到诊疗的实践当中。根据临床学科的特点与实际需要,可以将临床医生的培训分成两类,分别为一般培训与专科培训。一般培训的主要对象为住院医师,教学内容为本学科基本知识和临床技能训练。专科培训的对象则为主治医师,在固定学科内,通过一定时间的理论学习与临床技能培训,形成新知识的补充,从而提高业务能力。

2临床医学继续教育的途径

2.1院内继续医学教育[1-3]

2.1.1基础理论的培训医院应当从自身的特色出发,要求无论是哪一个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都应当对医学基础理论有所了解,并正确运用于本专科基本的治疗当中。另外,临床医生对基础理论要做到熟读、精思。叶茂,要求根深,因此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必须打好基础。

2.1.2院内培训要有针对性要求医院医护人员要全部参加基础课与公共课,而专业课则针对不同的专业从业医生。

2.1.3把专家请进来根据医院开设的科目的具体情况,邀请在专科领域内有所建树的专家到医院来进行培训和指导。可以先进行查房,然后根据查房过程中发现的各种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另外还可以针对本领域的发展前进进行讲座,从而提高专科内临床医生的业务水平。

医疗教育培训篇(8)

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

卫生系统目前有在职干部508中卫生局机关干部5,各医疗卫生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503人。今年以来,共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1期,培训中层干部33人;举办计划免疫技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母婴安全工程培训班各6期,培训210人次。各医疗卫生单位举办各类培训班35期,培训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后勤管理人员2356人次。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还积极认真选派干部、医务人员119人次,参加区、市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类岗位业务培训班。完成了2004年干部培训任务。

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

我县卫生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围绕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来进行。培训干部工作的目标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政治过硬、知识面广、能力较强、数量充足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开展在职干部全员培训工作中,坚持以创新的精神,不断丰富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格局。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领导。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站在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在职干部全员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调整和充实了卫生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为促进各医疗卫生的干部培训工作,卫生局还把各单位人员进修、举办学术讲座、进行病案讲座等,要求作为各医疗卫生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进行考核,为开展在职干部全员培训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2、制定培训规划。在县干教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XX县2003年—2007年在职干部全员培训计划》要求,制订了《2004年XX县卫生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对全县的卫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明确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也相应制订

本单位的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3、选定培训内容。在进行在职干部全员培训中,我们针对新形势下干部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针对卫生干部专业性强、技术更新快的特点,主要培训两大块内容:一是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培训的中心内容,把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四个方面作为培训的基本内容。二是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以使干部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本领为出发点,根据我县农村工作实际,着重加强对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非典、禽流感、艾滋病、食物中毒等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

4、建立培训基地。一是利用县委党校这个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要有各单位做好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培训对象的参训。二是建立培训基地。把县妇幼保健院、防疫站作为农村卫生工作培训的主要阵地,定期培训乡镇卫生院。三是积极拓展新的培训渠道,卫生局及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与区、市医学院校以及区、市级医院,如桂林医学院、区第二人民医院等建立了比较密切、稳固的培训协作关系,定期派出人员到这些医院进修新的诊疗技术,不定期聘请上级医院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5、建立自己的师资队伍。聘请局领导、医院领导、卫生院院长、业务科室负责人及专家分别担任相应科目的授课教师,对有特殊要求的还要参加自治区和市级的培训,从而保证了培训的效果。师资要统一参加师资培训。同时聘请上级医院专家、医学院校教授等帮助上课。

6、保障培训经费。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每年都列支有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对干部教育培训均有经费投入,有确保卫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全员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效

通过开展对在职干部的全员培训,加强了医务人员的法纪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全体医务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得到改造,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敬岗爱业,勇于创新,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上精益求精,积极探索卫生改革新路子,全力保障我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成为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行动。

一是行业风气得到好转,全县医务人员签订的《拒收红包、提成、回扣,维护医学圣洁倡议书》,自觉执行《医疗机构十五条便民措施》,把维护病人的权益和尊重病人、关心病人、服务病人成了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没有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事件发生。各医疗单位积极参加药品招标,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群众。参加招标金额占医院用药总额的90%以上,药品让利25万多元。

二是可持续发民观念得以树立。积极筹措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购买大型诊疗设备,扭转了我县医疗设备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投入300多万元,完成了新圩卫生院、西河卫生院、县疾控中心、县医院传染病房新建项目;购进彩超等先进诊疗设备一批改善了就医环境。

三是农村卫生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各医疗卫生单位把工作的重点和着眼点放在农村卫生上,开展了创建爱婴医院、卫生院和计免四室的建设,大力开展母婴安全和计划免疫等工作。县医院、中医院、妇保院三家县级医院获得爱婴医院称号,陈圹镇等5家卫生院获爱婴卫生院称号,5家卫生院计免四室规范化建设通过了验收。妇幼卫生、卫生防疫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两纲》指标中的21项卫生指标,已达标17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全市最高,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90%以上,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流行和发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医疗教育培训篇(9)

医疗安全和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开展医疗安全教育,狠抓医疗质量管理,旨在使全院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思想,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职业风险意识和质量服务意识,增强*一院主人翁感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我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维护医院的优质品牌。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和*一院的优质品牌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教育对象:全院职工

四、教育形式和总体要求

各科室要高度重视这次医疗安全教育,认认真真查找本科室、本部门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隐患(包括思想观念、服务意识和规章制度的完善及其落实执行情况等方面),根据医院的教育主题和服务理念口号确定本科室、本部门的主题和内容,采取调研、讨论(案例剖析讨论)、培训、整改等多种形式,把思想教育和行动实践结合起来,切切实实做到科科有行动、人人有触动,使我们的服务让病人感到满意,让病人为之感动。

教育主题:全院行动起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消除医护安全隐患,减少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

服务理念口号:善待病人善待生命品质是医院的尊严。

五、总体安排

(一)、由党办、职建办负责召开医生、护士、科主任等三个不同层次人员座谈会,进行有关医疗安全方面的调研。

(二)、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为主,各科室积极配合参与,对全院职工进行分期分批、分层次的集中教育培训。具体安排和要求如下:

1、医生及医技人员的教育培训:

按①副高以上人员;②中、初级职称人员两个层次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按照有针对性、实效性,不同层面人员的培训内容、案例剖析要有所侧重的原则,每批安排三个单元,其中医疗安全现状分析和重申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防范医疗安全隐患为一个单元;有关医疗事故案例分析一个单元;结合医疗诉讼案例进行专题法理教育一个单元。

2、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分层次进行“法律意识与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护理工作环境的安全建立及维持”、“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护士语言行为存在问题及规范”等有关医疗护理安全内容的培训。

3、行政后勤干部的教育培训:

医疗教育培训篇(10)

医疗安全和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开展医疗安全教育,狠抓医疗质量管理,旨在使全院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思想,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职业风险意识和质量服务意识,增强中山一院主人翁感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我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维护医院的优质品牌。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和中山一院的优质品牌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教育对象:全院职工

四、教育形式和总体要求

各科室要高度重视这次医疗安全教育,认认真真查找本科室、本部门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隐患(包括思想观念、服务意识和规章制度的完善及其落实执行情况等方面),根据医院的教育主题和服务理念口号确定本科室、本部门的主题和内容,采取调研、讨论(案例剖析讨论)、培训、整改等多种形式,把思想教育和行动实践结合起来,切切实实做到科科有行动、人人有触动,使我们的服务让病人感到满意,让病人为之感动。

教育主题:全院行动起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消除医护安全隐患,减少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

服务理念口号:善待病人善待生命品质是医院的尊严。

五、总体安排

(一)、由党办、职建办负责召开医生、护士、科主任等三个不同层次人员座谈会,进行有关医疗安全方面的调研。

(二)、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为主,各科室积极配合参与,对全院职工进行分期分批、分层次的集中教育培训。具体安排和要求如下:

1、医生及医技人员的教育培训:

按①副高以上人员;②中、初级职称人员两个层次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按照有针对性、实效性,不同层面人员的培训内容、案例剖析要有所侧重的原则,每批安排三个单元,其中医疗安全现状分析和重申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防范医疗安全隐患为一个单元;有关医疗事故案例分析一个单元;结合医疗诉讼案例进行专题法理教育一个单元。

2、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分层次进行“法律意识与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护理工作环境的安全建立及维持”、“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护士语言行为存在问题及规范”等有关医疗护理安全内容的培训。

3、行政后勤干部的教育培训:

上一篇: 数字化管理概念 下一篇: 对医院法治建设的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