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15 16:49:36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篇(1)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工作,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科学发展农牧业,更好的服务农牧民”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农牧业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站实际,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我站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逐条制定整改措。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对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有效解决,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整改,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努力营造“干事、创业、为民”的良好氛围。今后一个时期,我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农”服务为目标,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强化农机化质量意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农机事业,进一步提升我站综合实力。

1、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关键在人,要引导我站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新时期“三农”工作理论政策、法律法规,拓展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要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转化为谋划农牧业机化质量工作的具体思路、促进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发展的有力措施。要加强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的技术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正的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队伍。

2、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作为农牧业机械质量技术支撑单位,进一步加强农牧业机械试验鉴定和检测能力建设,着力加强基础数据、资料和信息的系统收集整理,为政府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提供可靠依据。要加强试验方法、质量评价规则的研究,提高科学、公正、高效质量评价水平。

3、不断加强服务意识。作为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农增收的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本领,切实提供有效服务。要坚持公正、科学、廉洁、优质、高效和团结协作原则,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解决农牧民、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农牧民、企业诚心诚意办实事、办难事、办好事,树立农牧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4、严格按照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和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开展部级和自治区级推广鉴定工作,提高依法鉴定的意识,做好农牧机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考核,提高农牧机产品质量。

5、认真总结分析农牧机质量调查工作经验、方法和问题,按照《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调查方案;组织好质量调查员培训和质量调查工作,做好农牧业机械质量调查工作,提高农牧机使用质量。

6、做好对农机经营维修企业的政策法规制定、调查研究以及资质审定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维修企业、维修配件、维修质量、维修人员的管理、监督、沟通,切实做好农忙时期机具的维修工作,提高农牧机维修质量。

7、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的技术服务,全力完成各级业务和主管部门下达的农牧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市场检查任务和农牧机械打假查劣、投诉受理等工作。以促进农牧机械质量的提高,保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好农牧业机械质量关,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政府支持推广的农牧业机械产品目录,完善农牧业机械质量监督投诉体系建设,加强农牧业机械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农牧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三、分析梳理

(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方方面面反馈上来的意见、建议及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共整理归纳出影响和制约我站事业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7项突出问题:

(1)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

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2)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3)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4)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5)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进取意识较差;

(6)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⑺人员结构老龄化;

应针对这些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项认真进行分析,科学分类,将其划分为“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以及“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两大类,着手整改,积极解决。

1、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

(1)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2)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2、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彻底解决的问题:

(1)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2)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3)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结构老龄化,进取意识较差;

(4)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5)人员结构老龄化;

(二)完善制度

我站对过去出台的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对其中已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予以废止或修改完善,并建立或拟建一系列新制度。

四、落实整改

(一)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整改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是要加强机构的建设,应该从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角度考虑和设置我区的农机质量监督投诉体系;二是要加强农牧机质量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建设,确保质量工作有法可依;三是要加强队伍的建设,从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资质管理方面入手提高队伍的工作能力;四是要加强检测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开展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必需的装备和手段。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质量监督科、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1—2年

(二)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整改措施:清理我站已制定的规章制度,健全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内部制约作用,以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健全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各项工作公开透明运行,接受群众监督,堵塞管理漏洞。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办公室、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三)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整改措施: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针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推出新举措,坚持在发展中求创新,找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在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方面,推出新举措,切实做到为民服务、方便群众,提高群众满意度;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四)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进取意识较差。

整改措施: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和素质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位置,以强化干部职工的进取意识。领导干部带头加强学习研究,争当学习型领导,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学以致用,提高综合素质。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行政办公室、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五)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整改措施:按照“依法、为民、高效、廉洁”的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提高能力素质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关键,以绩效考评和效能监督为保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建立完善高效的工作机制和严明工作纪律,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变管理方式,规范行为,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以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六)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整改措施:加强工作监督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有定性定量要求的、便于操作的效能考评考核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更不一样。领导干部要带头做起,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责任心,充分发挥先锋示范作用。要大力发扬敢于负责的精神,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大力弘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实干精神,敢于承担责任,勇挑工作重担,谋求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七)人员结构老龄化;

整改措施:随着事业单位的深入改革,逐步解决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人员结构老龄化问题逐步解决。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1—2年

五、保障措施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篇(2)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工作,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科学发展农牧业,更好的服务农牧民”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农牧业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站实际,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我站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逐条制定整改措。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对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有效解决,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整改,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努力营造“干事、创业、为民”的良好氛围。今后一个时期,我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农”服务为目标,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强化农机化质量意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农机事业,进一步提升我站综合实力。

1、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关键在人,要引导我站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新时期“三农”工作理论政策、法律法规,拓展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要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转化为谋划农牧业机化质量工作的具体思路、促进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发展的有力措施。要加强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的技术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正的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队伍。

2、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作为农牧业机械质量技术支撑单位,进一步加强农牧业机械试验鉴定和检测能力建设,着力加强基础数据、资料和信息的系统收集整理,为政府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提供可靠依据。要加强试验方法、质量评价规则的研究,提高科学、公正、高效质量评价水平。

3、不断加强服务意识。作为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农增收的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本领,切实提供有效服务。要坚持公正、科学、廉洁、优质、高效和团结协作原则,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解决农牧民、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农牧民、企业诚心诚意办实事、办难事、办好事,树立农牧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4、严格按照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和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开展部级和自治区级推广鉴定工作,提高依法鉴定的意识,做好农牧机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考核,提高农牧机产品质量。

5、认真总结分析农牧机质量调查工作经验、方法和问题,按照《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调查方案;组织好质量调查员培训和质量调查工作,做好农牧业机械质量调查工作,提高农牧机使用质量。

6、做好对农机经营维修企业的政策法规制定、调查研究以及资质审定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维修企业、维修配件、维修质量、维修人员的管理、监督、沟通,切实做好农忙时期机具的维修工作,提高农牧机维修质量。

7、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的技术服务,全力完成各级业务和主管部门下达的农牧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市场检查任务和农牧机械打假查劣、投诉受理等工作。以促进农牧机械质量的提高,保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好农牧业机械质量关,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政府支持推广的农牧业机械产品目录,完善农牧业机械质量监督投诉体系建设,加强农牧业机械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农牧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三、分析梳理

(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方方面面反馈上来的意见、建议及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共整理归纳出影响和制约我站事业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7项突出问题:

(1)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

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2)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3)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4)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5)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进取意识较差;

(6)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⑺人员结构老龄化;

应针对这些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项认真进行分析,科学分类,将其划分为“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以及“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两大类,着手整改,积极解决。

1、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

(1)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2)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2、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彻底解决的问题:

(1)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2)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3)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结构老龄化,进取意识较差;

(4)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5)人员结构老龄化;

(二)完善制度

我站对过去出台的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对其中已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予以废止或修改完善,并建立或拟建一系列新制度。

四、落实整改

(一)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整改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是要加强机构的建设,应该从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角度考虑和设置我区的农机质量监督投诉体系;二是要加强农牧机质量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建设,确保质量工作有法可依;三是要加强队伍的建设,从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资质管理方面入手提高队伍的工作能力;四是要加强检测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开展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必需的装备和手段。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质量监督科、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1—2年

(二)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整改措施:清理我站已制定的规章制度,健全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内部制约作用,以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健全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各项工作公开透明运行,接受群众监督,堵塞管理漏洞。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办公室、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三)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整改措施: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针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推出新举措,坚持在发展中求创新,找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在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方面,推出新举措,切实做到为民服务、方便群众,提高群众满意度;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四)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进取意识较差。

整改措施: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和素质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位置,以强化干部职工的进取意识。领导干部带头加强学习研究,争当学习型领导,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学以致用,提高综合素质。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行政办公室、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五)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整改措施:按照“依法、为民、高效、廉洁”的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提高能力素质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关键,以绩效考评和效能监督为保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建立完善高效的工作机制和严明工作纪律,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变管理方式,规范行为,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以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六)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整改措施:加强工作监督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有定性定量要求的、便于操作的效能考评考核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更不一样。领导干部要带头做起,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责任心,充分发挥先锋示范作用。要大力发扬敢于负责的精神,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大力弘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实干精神,敢于承担责任,勇挑工作重担,谋求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七)人员结构老龄化;

整改措施:随着事业单位的深入改革,逐步解决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人员结构老龄化问题逐步解决。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1—2年

五、保障措施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篇(3)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37

农业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基础,也是各行业的源头。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较多的农村人口,农业产量不仅与农民的个人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影响着各个领域的发展,与国家的稳定发展有密切关联。自然环境与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植保工作是绿色植物保护理念与防治措施的结合,开展植保工作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产量[1]。近些年来,我国各地区都大力开展病虫害防治的植保工作,但限于地域条件和事件性质的制约,防治措施也有所不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改变,对食品安全问题逐渐重视,而使用农药消灭病虫草鼠尽管会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农作物生产的过程中会残留大量的农业,难以保证农作物产品的健康和安全,即便农作物产量可以提升,但是无定法达到增收的效果,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因此,应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加大植保工作的贯彻,进行病虫草害的监控预警,提供合理的预防病虫害的措施,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条件下促进农业增产。

1 农业植保基于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1.1 农业植保能够促进农业增收

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多种性质的病虫害,不同的病虫有不同的防治措施,如果未能进行及时的处理,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农业植保工作是对农作物所有生长周期进行跟踪观察,对农作物病虫害及时预报,同时根据不同阶段病虫害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治,可以促进农业产量增收[2]。

1.2 农业植保能够减少农作物农药使用量

农业植保的工作过程中,会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对多发病害进行预报,在通过措施和检疫处理手段进行防治,从而减少了农作物管理环节农药的使用量,开展农业植保工作不仅可以保证农作物产量增收,还可以协调农业生产系统间的关系,减少农药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农业植保能够提高农副产品的竞争力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逐渐重视,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也逐渐激烈,绿色农副产品更受到人们的青睐。通过农业植保工作可以减少农作物化学药物的使用计量,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增加产品的竞争力[3]。

2 加强农业植保工作的措施

建设生态农业,贯彻可持续发展使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农业植保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2.1 调查当地农业生产的情况

同时更新植保工作技术,严格按照绿色植保的要求,规范绿色防控技术,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加大力度倡导物力防控和生物防控技术,如色板幼虫、杀虫灯、杀菌灯等[4]。

2.2 植保工作可以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从而建立生态安全、有质感产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建立高标准的农作物病虫防治区,采用先进的施药技术,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药物,从而减少农药的用量、污染和残留,降低药物对农作物或环境造成的影响。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农药、药械、施药过程的研究,加大推广力度,通过更新设备与技术提高防治的效果。

2.3 农业植保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农业和农业

因此,开展农业植保的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素养,加大业务培训和学习,优化植保系统建设的基础,同时,设置先进的设备,确保植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另外,还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与操作水平[5]。

3 总结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产业,是关乎到所有行业发展的源头产业,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系统性工程,农业植保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有这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开展农业植保的过程中,应做好植保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机制、生态环境优化等措施,促进农业实现绿色化建设,推动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孙娟娟.浅谈农业植保工作在乡村的重要性[J].农民致富之友,2013(22):90.

[2]赵贞玉,金锦实.农业植保工作在乡村的重要性[J].北京农业,2014(30):313.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篇(4)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水利工程是农村的基础性产业之一,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至关重要。通过对水利工程的开发和利用,农业生产可以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有利于改变农产业的发展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农村水利工程主要由农村蓄水设施、农业引水设施、输水和配水设施等基础水利设施组成,其工程施工涉及机井、水库、站、闸、堤、渠、沟等的建设,它的建成对于推动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安全是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然而目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着诸多建设方面的问题和安全上的隐患,因此,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科学管理,保证水利工程事业健康发展。(问题和措施可参看表 1)

农村水利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技术条件落后,工程质量较差 资金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条件差 基层管理者专业素质不高

解决农村水利工程安全隐患的措施 加强技术培训和施工监管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引资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 加强基层管理者培训

表 1 农村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现存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当前农村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水利工程的技术条件相对落后,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

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许多施工方案都依照施工人员主观想法和判断来进行,而没有严格遵守工程初期的设计方案和建设标准来开展施工,施工过程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水利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在施工的技术条件方面,由于工人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在施工中监管制度和施工规范不完善,施工人员在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方案设计的安全性,对工程建材的选择也不严谨,从而导致很多农村水利工程设施质量差,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

(二)农村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主要有国家建设扶贫项目拨款和乡镇集资两种来源。在建设中,经常会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为节省成本,农村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就放低了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加之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政府对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许多农村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使其建设施工难以正常开展和完成。

(三)农村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条件差,建设监管不够系统

由于我国现阶段许多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完成的,在当时的施工技术条件简陋,管理经验落后,修理和维护经费不足等问题的影响下,这些农村的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它的使用效果,其使用安全性能也得不到保障。

(四)基层管理者专业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

由于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乡政府安排调整,许多管理人员都不是水利工程管理专业,对当地的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工作并不熟悉,因此对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上手很慢,使水利工程建设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整治。与此同时,农村群众对政府依赖性过强,对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够,没有对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有效地保养和维护,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难度十分大。

二、提高农村水利工程安全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监管

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是保障水利工程设施在日常运行中有效发挥对农业生产促进作用的决定性因素。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必须加大监管力度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一方面,建设部门必须做好对建设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责任意识培养,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统一化的科学管理机制,对施工中的材料购买、人员分配、工作进度和施工方案等进行明确具体的规划,让水利工程建设能在科学合理的统一指挥下开展,从而提高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

(二)加强对农村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

要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的安全性不光要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上下功夫,还要加强建设中以及建设施工完成以后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第一,要加强水利工程的设计、建设、论证、监管等多个方面的监管力度,保证在施工中,水利工程建设能合理有序开展;第二,在建设完成后,可以采取拍卖经营权、个人承包或者专业管护等方式,将对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责任移交到其它个人或单位,减轻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压力,使其对水利工程的监管更全面化、专业化;第三,要完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设备、仪器的配置,加强对水利工程安全性能的监测工作,保证水利工程设施能够安全正常的运行。

(三)加大对农村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

资金是建设的基础,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政府可以采取两种手段来筹集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一方面,充分利用政府的专门项目拨款,保证在水利工程建设上的资金投入量,确保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保养维修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进行引资,鼓励地方企业投入资金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来。

(四)加强对水利工程基层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培养

针对当前存在的农村水利工程基层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问题,地方水利监管部门必须加大力度进行对基层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培养,提高其水利工程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组织管理人员开展实践学习。与此同时,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机构还要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来承担管理工作。

结束语

农村水利工程对农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水利工程在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中发回的效用越来越广泛,水利工程在农村的建设施工力度也越来越大。在大力发展农村水利建设的同时,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技术和安全管理也同样应得到重视。在建设施工中,要不断提高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专业技术和工程质量,重视科学化的安全管理,注重提高建设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的质量,保证其正常正常、安全的运行,使农村水利工程事业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毛艳,周晓丽.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3)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篇(5)

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市2005年度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 一、  项目基本情况:1、       项目区所在位置项目区位于##公路以西,##镇内,涉及新碰、野为、征拖、七氦、周开、平垛、蒋论、南可、四还、董是、小袁11个行政村,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09人,耕地总面积26427.82亩,2003年农业总产值7874.91万元,其中:种植业6369.32万元,渔业896.2      万元,林牧业109.6万元,养殖业498.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008元。2、       项目区农业资源情况项目拟建区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年雨量充沛,总降雨量1000mm左右,日照充足,常年2305.6小时积温较高,日均气温13-16℃,无霜期较长,达220-240天。该地区地势高低洼不等,水网密布,河沟面积3198亩,80%左右的耕地面积地面增高1.8—2.5   米,其中涝渍型低产田面积达9200亩,因此,在前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时,开发了近380亩提水养殖鱼池,区域内土壤属勤泥壤种,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优良,灌溉水质较好,无污染,是发展稻渔共作无公害农业的理想基地。3、       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项目区涉及5个防洪联圩,现有联圩基础较好,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40%,联圩内有圩口闸42座,活口门15个,排灌动力苏Ⅱ泵5座,50泵5座,贯流泵2座,灌排总动力660千瓦,现有机耕路56条,机耕桥14座,基础设施已具一定规模,设施基本配套,农田灌排率达    100%,渠系水利用系数100%,有效灌溉面积2.42万亩,这些为项目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项目区产业结构以稻麦连作为主,提水养殖为辅,其中稻麦种植面积近2.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6.8%。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加之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全,良种推广未能全面的种种原因,特别是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量发生,农民的种植效益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遇水灾年份,形势更是十分严峻。今年的武育粳三号水稻有三分之一绝收,三分之一亩产仅有200公斤左右,还有三分之一的最高产量也不过400公斤左右,另有少部分生产的稻谷为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十分畅销,由此可见,实行中低产田的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发展无公害农业势在必行。4、       项目区建设条件——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非常优越,##公路、##河从##镇内腹部穿过南北长27华里,###公路从镇域的中部横穿东西长13华里,四通八达,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而且##镇又是位于##市的较东部地区的家禽养殖重镇,东与陶破镇相靠,南有戴跨相邻,西与和垛接壤,北与昌还镇交界,辐射周边较多乡镇人气,财气比较旺盛,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镇是发展优质种植业和无公害农业的有利区域。——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项目区内2.64万亩,虽有部分低产田和部分提水养殖,但灌、排、防等生产设施相对齐全,规范化程度较高,种植条件很好,条田方整化面积较大,十分有利于农业的综合开发。——生态环境较好。项目区无工业污染和环境污染,东临靖盐河,南靠蚌蜒河,西近唐港河,北有车路河,中有梓辛河、界河,水系条件十分优越,水质清淅,空气清洁,是发展稻鱼共作和农业综合开发的理想区域。——科技力量较为雄厚。有丰富的农业种植、提水养殖,包括家禽养殖的多年历史经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养殖的新技术,有强大的农业科技队伍,农技、农机、水产、水务等主导职能部门均在项目区内。今年省下达实施的优质弱筋小麦项目建设就在该项目区内,并正在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全省水稻机插秧的试点工作就在我镇进行,省长###亲自来我镇视察和指导,插秧机达50台套,实施机插秧面积达1万亩以上。二、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的依据土地治理、低产田改造是国家重点农业开发项目,##市是个农业大市,在全省及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农业的模式是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亮点,改造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对推动我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内有      亩涝渍型和设施不够配套有低产田,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必须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从而提高这类低产田的综合生产力和抗御片段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所以既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农民增长收入的需要,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三、  项目规划设计㈠设计标准①                  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②                  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整治,连片开发。③                  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㈡水利措施①             灌溉工程:灌溉系统科学规划,田间灌溉设施、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②             排水工程:做到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畅通,渠系、桥、涵、闸等设计合理,建筑配套。㈢农业措施①      农田工程:做到田(地)块要按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格田化,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②      田间道路:做到布局(规划)合理,循环畅通,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的农业机械的通行,宽度为5m以上,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宽度3.5m以上。③      土壤改良:通过农家肥的施用,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④      良种繁育与推广:项目区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100%,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场和仑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⑤      农业机械化:做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㈣林业措施①             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树进行植树造林。②             人工造林苗林要达到二级以上的标准,造林当年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③             农田防护林建设,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㈤科技措施①             农技服务体系:做到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项目区农业服务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②             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一定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非项目相比,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③             技术培训:做到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技术是和科技示范户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做到每个行政村有3—5名农业科技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㈥建设目标项目建设坚持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来改造低产田,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实现高产高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形成地方特色,促进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①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田间建设实现农田标准化、方整化改造低产田,通过路、桥、渠、站、电及小型建筑物的配套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②             培植支柱型农业产业,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发适销对路的定型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型生态农业产业,并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③             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培植和建立一批与相适应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并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实行订单生产、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④             发挥项目区示范带动功能。把项目区建成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为##及全省的农业发展提供经验。有效地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四、  建设内容㈠水利措施:①新建机耕桥  12  座;②新建小电灌站 25 座;③新建苏Ⅱ灌站  4 座;④新建硬质渠 0.48 km;⑤新配套小沟建筑特  186 个;⑥架设电力线路  14 km;⑦新增100KV变压器  4 台套。㈡农业措施①全面条田方整化实现农田标准化 20000亩;②新筑机耕路砂石路面  5.5 km;③新增农业机械收割机10台,插秧机100台。④新建种子仓库  800 平方米。㈢林业措施:栽植防护林意杨 10万株。㈣培训措施:项目区根据季节特点,农事需要及时组织相关培训。五、  投资概算及筹资措施1、       投资概算:本项目计划总投资85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 655.35 万元;农业措施 160.1 万元;林业措施   30 万元;科技推广  3.25万元;前期工作费  1.3万元。2、       资金筹措:申请中央财政 480  万元;省、市地方财政配套 160 万元,群众筹资210万元(约需投工10万个,折币200万元,群众自筹10万元,合计210万元)。六、  预期效益1、       经济效益: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区建成后,2.64万亩,产量产值将有显著提高。①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小麦100公斤,亩增收入75元,计增收 198万元;②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稻谷 150公斤,亩增收入 120元,计增收 316万元;③项目建成后,每亩可节约成本 55元,计节本 145万元;④项目实施后,合计可增收 659万元,亩平 249 元,人均 319元。2、       社会效益:①项目实施后,可年产弱筋小麦 600万公斤;②项目实施后,可年产优质稻谷 950万公斤;③项目实施后,主体高新技术普及率将达100%,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④             项目实施后,将促进我地无公害绿色农业迅猛发展,有利于人民的健康。⑤             项目实施后,能带动我地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建立与发展,起到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⑥             项目实施后,由于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健全了水系排灌功能,避免一家一户灌水机械的重复投资,节约发能耗,节约用水,降低农本。砂石路面的建设,改善了交通条件,提高农副产品的运流速度,增加了效益。3、       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由于地面整治,改造低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措施、新技术,规范农业投入品质量,改善土壤使肥、供水状况。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七、  保障措施1、       组织机构: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2005年度土地治理项目领导小组,由##市开发局,##镇人民政府及项目实施的相关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名单(略) 2、       监督机制:项目实施中,实行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分离,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建立项目内部相互监督机制,确保项目和资金管理正常运转。3、       保障措施:由项目管理部门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细化建设目标、内容、标准,强化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理,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篇(6)

项目区位于*公路以西,*镇内,涉及新碰、野为、征拖、七氦、周开、平垛、蒋论、南可、四还、董是、小袁11个行政村,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09人,耕地总面积26427.82亩,2003年农业总产值7874.91万元,其中:种植业6369.32万元,渔业896.2万元,林牧业109.6万元,养殖业498.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8元。

2、项目区农业资源情况

项目拟建区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年雨量充沛,总降雨量1000mm左右,日照充足,常年23*.6小时积温较高,日均气温13-16℃,无霜期较长,达220-240天。该地区地势高低洼不等,水网密布,河沟面积3198亩,80%左右的耕地面积地面增高1.8—2.5米,其中涝渍型低产田面积达9200亩,因此,在前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时,开发了近380亩提水养殖鱼池,区域内土壤属勤泥壤种,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优良,灌溉水质较好,无污染,是发展稻渔共作无公害农业的理想基地。

3、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涉及5个防洪联圩,现有联圩基础较好,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40%,联圩内有圩口闸42座,活口门15个,排灌动力苏Ⅱ泵5座,50泵5座,贯流泵2座,灌排总动力660千瓦,现有机耕路56条,机耕桥14座,基础设施已具一定规模,设施基本配套,农田灌排率达100%,渠系水利用系数100%,有效灌溉面积2.42万亩,这些为项目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项目区产业结构以稻麦连作为主,提水养殖为辅,其中稻麦种植面积近2.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6.8%。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加之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全,良种推广未能全面的种种原因,特别是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量发生,农民的种植效益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遇水灾年份,形势更是十分严峻。今年的武育粳三号水稻有三分之一绝收,三分之一亩产仅有200公斤左右,还有三分之一的最高产量也不过400公斤左右,另有少部分生产的稻谷为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十分畅销,由此可见,实行中低产田的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发展无公害农业势在必行。

4、项目区建设条件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非常优越,*公路、*河从*镇内腹部穿过南北长27华里,*公路从镇域的中部横穿东西长13华里,四通八达,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而且*镇又是位于*市的较东部地区的家禽养殖重镇,东与陶破镇相靠,南有戴跨相邻,西与和垛接壤,北与昌还镇交界,辐射周边较多乡镇人气,财气比较旺盛,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镇是发展优质种植业和无公害农业的有利区域。

——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项目区内2.64万亩,虽有部分低产田和部分提水养殖,但灌、排、防等生产设施相对齐全,规范化程度较高,种植条件很好,条田方整化面积较大,十分有利于农业的综合开发。

——生态环境较好。项目区无工业污染和环境污染,东临靖盐河,南靠蚌蜒河,西近唐港河,北有车路河,中有梓辛河、界河,水系条件十分优越,水质清淅,空气清洁,是发展稻鱼共作和农业综合开发的理想区域。

——科技力量较为雄厚。有丰富的农业种植、提水养殖,包括家禽养殖的多年历史经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养殖的新技术,有强大的农业科技队伍,农技、农机、水产、水务等主导职能部门均在项目区内。今年省下达实施的优质弱筋小麦项目建设就在该项目区内,并正在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全省水稻机插秧的试点工作就在我镇进行,省长*亲自来我镇视察和指导,插秧机达50台套,实施机插秧面积达1万亩以上。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的依据

土地治理、低产田改造是国家重点农业开发项目,*市是个农业大市,在全省及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农业的模式是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亮点,改造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对推动我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内有亩涝渍型和设施不够配套有低产田,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必须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从而提高这类低产田的综合生产力和抗御片段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所以既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农民增长收入的需要,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项目规划设计

㈠设计标准

①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②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整治,连片开发。

③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

㈡水利措施

①灌溉工程:灌溉系统科学规划,田间灌溉设施、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

sp;②排水工程:做到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畅通,渠系、桥、涵、闸等设计合理,建筑配套。

㈢农业措施

①农田工程:做到田(地)块要按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格田化,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②田间道路:做到布局(规划)合理,循环畅通,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的农业机械的通行,宽度为5m以上,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宽度3.5m以上。

③土壤改良:通过农家肥的施用,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④良种繁育与推广:项目区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100%,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场和仑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

⑤农业机械化:做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㈣林业措施

①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树进行植树造林。

②人工造林苗林要达到二级以上的标准,造林当年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③农田防护林建设,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

㈤科技措施

①农技服务体系:做到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项目区农业服务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

②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一定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非项目相比,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

③技术培训:做到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技术是和科技示范户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做到每个行政村有3—5名农业科技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

㈥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坚持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来改造低产田,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实现高产高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形成地方特色,促进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田间建设实现农田标准化、方整化改造低产田,通过路、桥、渠、站、电及小型建筑物的配套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②培植支柱型农业产业,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发适销对路的定型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型生态农业产业,并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

③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培植和建立一批与相适应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并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实行订单生产、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④发挥项目区示范带动功能。把项目区建成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

四、建设内容

㈠水利措施:

①新建机耕桥12座;

②新建小电灌站25座;

③新建苏Ⅱ灌站4座;

④新建硬质渠0.48km;

⑤新配套小沟建筑特186个;

⑥架设电力线路14km;

⑦新增100KV变压器4台套。

㈡农业措施

①全面条田方整化实现农田标准化20000亩;

②新筑机耕路砂石路面5.5km;

p;③新增农业机械收割机10台,插秧机100台。

④新建种子仓库800平方米。

㈢林业措施:栽植防护林意杨10万株。

㈣培训措施:项目区根据季节特点,农事需要及时组织相关培训。

五、投资概算及筹资措施

1、投资概算: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850万元。

其中:水利措施655.35万元;

农业措施160.1万元;

林业措施30万元;

科技推广3.25万元;

前期工作费1.3万元。

2、资金筹措:

申请中央财政480万元;省、市地方财政配套160万元,群众筹资210万元(约需投工10万个,折币200万元,群众自筹10万元,合计210万元)。

六、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

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区建成后,2.64万亩,产量产值将有显著提高。

①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小麦100公斤,亩增收入75元,计增收198万元;

②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稻谷150公斤,亩增收入120元,计增收316万元;

③项目建成后,每亩可节约成本55元,计节本145万元;

④项目

实施后,合计可增收659万元,亩平249元,人均319元。

2、社会效益:

①项目实施后,可年产弱筋小麦600万公斤;

②项目实施后,可年产优质稻谷950万公斤;

③项目实施后,主体高新技术普及率将达100%,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④项目实施后,将促进我地无公害绿色农业迅猛发展,有利于人民的健康。

⑤项目实施后,能带动我地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建立与发展,起到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⑥项目实施后,由于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健全了水系排灌功能,避免一家一户灌水机械的重复投资,节约发能耗,节约用水,降低农本。砂石路面的建设,改善了交通条件,提高农副产品的运流速度,增加了效益。

3、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由于地面整治,改造低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措施、新技术,规范农业投入品质量,改善土壤使肥、供水状况。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七、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20*年度土地治理项目领导小组,由*市开发局,*镇人民政府及项目实施的相关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名单(略)

2、监督机制: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篇(7)

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采取“政策集成、项目集成、技术集成、科技集成”的方式,建成一批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运作市场化现代农业样板,打造成为现代农业、加工农业、出口农业、生态农业和效益农业,发展的特色产业带形成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新亮点,提升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区域化布局的原则。依托各乡(镇)地势、经济、人文的优势和特点,优先发展市场前景广阔、地方特色突出、科技含量高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

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适应市场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需求。生产市场前景好、价格稳定、产销对路的作物品种,打造品牌,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是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以科学开发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共赢。

四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的原则。紧密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以服务“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宗旨,全力组织开展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种系列化科技服务。着力推广农业最新适用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集约化经营水平。

三、目标任务

     重点建设四个示范区:

(1)、法库县高标准水田示范区。项目区涉及开发面积7.45万亩,分布在依牛堡镇贺尔海、马荒地、戴家荒地等村;大孤家子镇大孤家子村、拉马桥村;冯贝堡镇冯贝堡村;孟家镇西大村、团岗子村。打造法库高标准、高产、优质水稻产业基地。

主要措施: ①水利措施:完善水源、输水、配水系统;新建、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小型水库、塘坝及吸水渠首工程;输水渠道采取现浇混凝土衬砌,避免水源浪费。②农业措施:对地势不平地块进行土地平整;本着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原则对重点地块进行条田化、网格化规整;田间主干路路面用水泥混凝土硬化。③林业措施:主要道路、沟渠、河流、堤岸进行绿化、美化。④科技措施:推广工厂化育苗,选用高产优质良种,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普及无公害、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该示范区项目需用资金10389万元。(附项目区建设计划表)

项目实施后,产量提高:水稻亩增产100公斤,增收300元;质量提升,每公斤增收0.2-0.3元。亩增收320元以上。生产环境得到改善、水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局部气候条件得到优化。

(2)法库县高产玉米示范区。项目区涉及治理面积6.35万亩,主要分布在依牛堡镇大狼洞村、小狼洞村、黎巴彦村;大孤家镇路家房申、拉马桥村;冯贝堡镇榆树堡村、李荒地村、黄贝堡村;十间房镇尚屯村、樱桃沟村、马家沟村和孟家镇王家村。该示范区位于辽河北岸,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结构优良,是世界黄金玉米带的黄金地段,为此我们计划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借助其良好机遇,打造法库高产、优质、标准化玉米种植示范区,带动全县玉米保稳产、创高产。

 主要措施:①水利措施:有水源地块采取滴灌;对因改建高速公路造成原有河流、沟渠、道路被损毁的,全部重新设计、施工;低洼地区建设塘坝,实施沟渠排淤,保证旱能灌、涝能排。②农业措施:推广机械化栽培,实施耕地平整、集中连片治理;提高干道、支路标准,主干道路面采用沥青或混凝土,并与乡村公路相连;科学改良土壤,深翻、深松、增施有机肥、推广保护性耕作。③林业措施:主要道路、排水沟、河流堤岸进行绿化。④科技措施:选用高产品种,推广密植、机械化耕作,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田间管理,推广玉米吨粮高产栽培技术。该示范区项目需用15808万元。(附项目区建设计划表)

项目实施后,玉米产量明显提高,通过节水灌溉技术、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拖,使玉米增产、增收。效益明显提升:达到亩增产100-150公斤,增收170-250元;通过测土施肥、机械栽培、精细播种、生物和化学防控等措施,每亩降低成本35元,亩增收205-280元。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3)、法库县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区面积4万亩,分布在冯贝堡镇黄贝堡;十间房镇拉马沟、赵贝堡村、榆树底村。建设林果示范基地4万亩(生态林、经济林3.5万亩、花卉0.5万亩)。

主要措施:①水利措施:实施灌溉工程、渠道治理工程、渠系建筑物配套工程;②农业措施:实施土壤改良工程、种植结构调整工程、机耕路硬化工程;③林业措施:主要道路、排水沟、河流堤岸进行绿化。④科技措施:选用抗旱、优质苗木品种,推广林下经济高产高效栽培,加强田间管理。该示范基地项目需用资金7223万元。(附项目区建设计划表)

项目实施后,一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增加森林面积3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0%;二是粮食产量明显提高,以玉米为主的旱田作物使用了滴灌等增产技术,亩增产粮食100公斤以上;三是效益大幅提升,按照试验成功典型,寒富苹果亩收入3500元、万寿菊亩收入2800元、林下经济作物亩收入1000元;四是辐射带动作用彰显,极大地拉动全县一乡一业经济、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建设。

(4)法库县绿色农产品示范区。项目区面积1.4万亩,分布在孟家镇老边村和七家子村。示范区计划建设日光温室1万亩,特色裸地蔬菜0.4万亩。打造北方有机蔬菜生产加工产业基地。

主要措施: ①水利措施:机电井工程,桥涵建设工程、电力工程、排水沟渠改造工程及灌溉工程。②农业措施:新建、改造农田作业路,田间主干路路面用水泥混凝土硬化;土壤改良,提高肥力;土地平整。③林业措施:主要道路、沟渠、河流堤岸进行绿化、美化。④科技措施:日光温室高标准设计,选用高产优质良种,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有机蔬菜栽培技术规程。该示范区项目需用资金3263万元。(附项目区建设计划表)

项目实施后,效益提升:日光温室有机蔬菜亩收入1.5万元,提高复种指数,强化市场流通和加工体系建设,打造蔬菜品牌,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做好与牡丹江牡达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产销链接、出口贸易协定,蔬菜出口外销率达75%以上;生产环境得到改善、水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局部气候条件得到优化。

四大项目区涉及开发面积19.2万亩,项目计划投资3.67亿元。项目建成后,直接增加农民收入3.5亿元。

四、工作重点

1、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紧紧围绕本地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园区要达到一定规模,实行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发挥规模效益,形成具有我县特点的农业示范带、产业带。

2、积极应用现代科技与物质装备。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道路交通畅通,水、电、通信等配套。园区要积极引进、集成和推广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引领本地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推广和展示基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

3、大力培育市场竞争主体。要实行政企分开,政府着重抓好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园区载体优势,生产性投入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为主体,逐步做大做强。要突出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依托入园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组建创办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品牌创建,打造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知名品牌,积极推动园区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认定认证。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沈康高速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县长陈佳标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副县长林涛担任,成员由政府办、发改委、财政、农经、林业、水利、农机、畜牧、国土、交通、科技、农电、环保、纪检、审计、检察院等主要领导组成。负责项目的整体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规划。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示范带建设的综合协调、项目调度及资金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财政局副局长黄占和担任,从县直相关部门抽调3-5人组成。

四个项目区分别由各部门做为协调小组的牵头人,其中:依牛堡镇高标准水田示范区由开发办牵头负责、大孤家子镇高产玉米示范区由水利局牵头负责、十间房镇(冯贝堡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由林业局牵头负责牵头、孟家镇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区由农业局牵头负责。

四个项目所在乡镇要相应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织,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任组长,抽调乡镇精兵强将组成项目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分体项目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

2、加大政策扶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认真落实沈阳市农业综合开发沈康高速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整合高效设施农业、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标准化建设等财政扶持资金,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扶持力度,支持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精心包装一批农业招商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现代农业园区领域。

3、责任考核。沈康高速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凝聚着省市领导的关心和期望,县直有关部门及相关乡镇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示范带建设作为2012年的首要工作、第一要务抓实抓好,咬定当年施工、当年见效,一年出成效,迎接全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考核验收。县政府要建立阶段性目标考核责任制,明确目标、细化责任、确保落。

4、应急预案

一是农民工短缺问题。沈康高速公里两侧项目全线开工需要农民工在3万人左右,我县的情况是根据本县实际情况自行调配。二是群众上访稳定问题。按照市办及我县的实际情况具体安排达到社会稳定目的;三是极端天气问题。我县积极组织施工单位打破常规施工,客服一切困难完成当年工作。达到施工允许程度。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篇(8)

前言:自加入WTO以后,随着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更为广泛、更为深入地参与国际竞争,遭遇的贸易性壁垒也越来越多,对中国农产品的影响不言而喻。湖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受到的影响比其他省份会更大、范围更广。近年来,湖南省农产品的贸易额虽然在逐渐增长,但是却不断地遭受各种贸易壁垒,导致许多产品出口遭受严格的限制,这严重影响到湖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利益,阻碍我省农产品出口的发展[1]。

对于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研究,国外理论和实证方面两方面都有。在这方面的研究有Oyejide(2000)[2]和Henson[3](1998)的研究,实证方面的研究方法比较多,有Disdier(2008)采用的存货方法来研究OECD国家的SPS措施覆盖率和范围,得出这些国家受SPS措施的影响最小。在国内对于SPS措施的研究主要有董银果(2009),张春雪,吴学君(2013)等,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对湖南省猪肉出口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了SPS措施对湖南省猪肉出口企业的影响,并从政府与企业两方面提出了应对SPS措施影响的对策。段辉娜(2010)则对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运用局部法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SPS措施对湖南省农产品影响的研究,SPS措施对湖南省农产品存在着较大的影响。湖南省应该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三个方面入手,积极应对SPS措施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SPS措施对湖南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一)限制了湖南省农产品的出口规模。由于当前许多国家都开始实施SPS措施,对湖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都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压力。SPS措施的实行,不仅使湖南省出口农产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减少,而且给湖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图2.1 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规模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湖南省统计年鉴及湖南省农产品统计公报整理而得。

由上图2.1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规模变动趋势图可以看出,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规模在SPS措施的影响下,以2004年为基期,可以看出在2004年-2007年湖南省农产品出口增长率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这是因为SPS协议才刚通过不久,正是各国盛行SPS措施的时期。日本扣留中国食品件数由2007年的1302次下降到2008年的326次,因此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规模在

2008年有所上升。但是好景不长,2009年的出口规模增长率下降到-0.47%。在2010年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规模又有所回缓,

2011年到2013年间基本呈较平稳的上升趋势。这是因为湖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应对SPS措施技术方面渐渐成熟。这足以说明了SPS措施的实施所带来的影响使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规模发生变化,特别是在2009年使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规模下降了20.04%。

(二)促进了湖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SPS措施的实施过程需要经过复杂的程序,而农产品的出口关乎广大从事农业生产者的切身利益,农产品出口关系到众多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湖南省生产的很多农产品还远远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出口企业和农户们的利益。农户和出口企业要想谋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区科技的投入,引进和创造出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实现出口的愿望。

(三)提高了湖南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当农产品出口企业第一次遭受国外SPS措施时可能会不知道如何应对,但是为了寻求自身的发展,企业会主动地去了解国外的标准和法律法规,寻找应对措施。据统计中国食品遭遇日本扣留数在

2004年为522件,而到2012年只有233件,下降了将近一半。这充分说明了遭受的SPS措施越多,产生的贸易纠纷越复杂,企业获得的经验就会越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也会变得更强。

二、湖南省农产品出口遭遇SPS措施的原因

(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自身经济的发展,解决市场紧张的问题,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一方面,发达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自由贸易政策,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严格执行世贸的规则和法规,不断打开世界各国的贸易自由之门,为自己的优势产品出口打开市场;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低、劳动密集型产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对外来产品进行各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为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他们国家设置重重障碍。

(二)生产和操作中的技术不成熟。近年来虽然湖南省的高新技术发展迅猛,据统计2012年湖南省农机使用中的大中型拖拉机只有9.731万台,根本不能与美国这些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湖南省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太弱,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很多企业为了追求低价竞争优势,往往不注重对技术水平的投入,根据调查,因为“没有技术服务,缺乏解决方案”而遭遇新贸易壁垒的企业有40.8%,认为“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无法达到对方的技术要求”的企业达31.7%。

(三)国内外标准差异较大。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有一整套比较完整和分工比较明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他们实施“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如美国的APUIS负责的主要是与环境卫生有关的农药残留和其他环境污染物的残留量的检测和监管。不仅如此,他们还制定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为农产品检验检疫、质量认证、信息服务等复杂的工作提供了详细的规章制度。有如此分工明确的监管机构的还有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中国在农产品监管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如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技术手段差和监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等,而SPS措施的执行标准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兴起。

三、湖南省农产品出口应对的策略

(一)加强政府方面的支持与投入。(1)制定出口优惠政策。湖南省政府部门应在财政部的指导文件之下,再制定一些对出口企业的优惠政策。如给予农产品出口企业税收优惠,制定对出口企业的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的优惠政策,提高出口产品的退税率,以增加这些企业的利润;提供通关便利,如为农产品出口企业建立专门的通关通道,简化通关手续,为他们节省时间和成本等。(2)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安全的法规体系。针对国外发达国家设置的严格检验检疫标准,湖南省政府方面应该加强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提高湖南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以尽量减少其遭受欧盟等发达国家的技术性壁垒。政府还应积极参与WTO有关国际环境条款和国际环境公约的谈判,加快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合作,使发展中国家能真正得到发达国家的支持和援助。

(二)行业协会的应对措施。(1)建立应对SPS措施的专门机构。湖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够雄厚,对于国内外的一些产品法律法规以及外贸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悉,在遭遇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时常常不知道如何应对。面对这种情况,行业协会就要做好中介这个角色,把数量众多的农产品出口中小型企业组织起来,建立应对SPS措施的专门机构,对他们进行国内外法律法规的宣传,以及提供一些相关知识的咨询服务和应对SPS措施的指导方法,集中全体的力量以应对国外的SPS措施,从而给企业带来后续支援,提高企业出口的信心,增加企业成功的机会。 (2)鼓励兴办农机专门合作社。所谓农机合作社就是由多主体牵头,如农机大户、农机能人、种粮大户、工商资本大户等一些机构或组织的带头下建立的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分散经营的农机户按照农机服务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要求组织起来,农民通过自愿出资金、出农机、出田土的方式参与进来。这样可以把各种技术、经验、资金和机械用具集中起来用于经营成百上千亩的土地。因此,组织农机合作社是行业协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行业协会要积极宣传农机合作社,引领一些大户组织和倡导农机合作社,鼓励农户踊跃加入农机合作社。通过合作,使湖南省的农产品不管在产量上还是质量都能得到大大的提高,从而增强湖南省农产品对外出口的竞争力。

(三)企业的应对策略。(1)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针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湖南省的企业和农业协会要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实施差异化战略。取得农产品在价格上的优势可以在是不重要或产品差异较小的生产领域中通过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在市场需求层次不同和产品差异较大的生产领域,要取得效用上的优势,通过创造独特或更具优势的效用来提升竞争力。湖南省的农产品在特色上占优势,如江永县的“香稻”、“湖南丝苗”、“湖南珍珠米”等在世界闻名。湖南省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集中生产这些特色产品,使它们成为具有湖南特色的农产品,通过种植这些独特、优质的的出口品种,为湖南省农产品出口打通一条道路。(2)积极开阔新兴出口市场。从文章中湖南省遭遇SPS措施的原因中可以看出,湖南省主要农产品出口市场重要集中在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这些周边国家或地区,出口市场过于单一,很容易受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和习俗偏好的限制,这样就会使湖南省农产品在很多国家或地区的销售受到影响。因此,企业和行业协会要积极开阔新兴的海外市场,对湖南省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宣传和推介工作,例如参加国际上大型的农产品展销会,有针对性地去一些国家进行考察,树立湖南省农产品的正面形象,吸引更多的国外消费者。

参考文献: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篇(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以“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为总揽,以春季农业生产为重点,以科技服务为手段,全面掀起农业科技与人才兴农强农热潮,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为实现全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二、目标任务

以科技为支撑,稳定粮食生产,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优势与指导作用,组织涉农部门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推进“三农”工作。做到“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100%覆盖,支农惠农补贴100%发放,“菜篮子”供给100%保障,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100%杜绝。

三、活动内容

(一)举行全县“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启动仪式。4月份由县农工办牵头组织,各相关单位以及有关农业教学单位、农业科技企业负责人参加。制定下发《全县“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进行全面部署。

(二)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科技服务百日行动。在春耕备耕关键时期,组织全县农业系统广大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科技服务百日行动。通过多种形式,对基层干部、种养大户、合作组织成员和广大农民开展实用农业技术培训,加快推进先进实用技术落地生根。深入农户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坚持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重点指导农民做好水稻、蔬菜等在田作物各项田管措施落实,打好水稻等春夏播作物生产基础,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设施园艺,及时增养补栏,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三)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普及。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规模猪场养殖污染治理”、“无公害蔬菜栽培”、“水产健康养殖”、“水稻免少耕栽培技术”、“超级稻栽培示范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宣讲农业机械信贷优惠、购机补贴、作业补助等扶持政策,推介2012年粮油生产主导品种,现场技术咨询、技术指导。

(四)进行农资展示和农资打假行动。开展新品种、新机具、新农药、新肥料等农资宣传展示,咨询无公害生产、绿色农产品生产、农资使用技术,解答农民关于农药、化肥等农资选用的疑难问题。以打击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和坑农害农行为为重点,全面部署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保护农民利益。

(五)实施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依托现有各类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项目资源,广泛发动教育培训、技术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围绕强农惠农政策、防灾减灾知识、种养业关键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管理、农耕文化等内容,多渠道、多形式、因地制宜地对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全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000人,职业农民培训3000人,农技人员培训100人。

(六)开展“现代农业信息进农家”服务。依托《农民手机报》、农网、“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丰富农业信息资源,提升信息采编质量。将农民急需的政策、科技、法律、物资、销售、就业、创业等信息送到农民手中,特别是做好惠农政策的宣传、农业灾害信息的预测预报和工作,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满足农业生产经营信息需求。

(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行动。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机构、农技推广人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种养大户和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研究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示范创建。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宣传贯彻力度,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实际生产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指导,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品质有保证。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上分别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个,“三品”基地认定面积1万亩。

(八)开展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完善动物重大疫情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防疫应急队伍。抓好防疫物资储备,落实好疫苗、药品、设施设备和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保证在紧急需要时调得出、供得上、质量好、品种全。一旦发生疑似动物重大疫情,要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对疫区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等强制措施,迅速扑灭动物疫病。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集成推广农业、物理、生物等措施相协调的绿色防控技术,提高重大病虫害防控水平,加大生物农药推广力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产业安全。

(九)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科技促进活动。贯彻环保优先方针,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为重点,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干清粪、沼气工程等治理模式。以“三沼”(沼渣、沼液、沼气)的综合利用为抓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和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

以上活动由县农工办统筹安排,相关单位组织实施。各镇要结合全县“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别组织开展1-2项标志性活动。

五、进度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4月,各镇、各相关单位制定相应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前期宣传,层层动员,部署落实相关措施。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4月—11月,组织开展全县性和各镇重点活动;各农口部门要抓好重点工作落实,及时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及时汇总相关情况并上报。

(三)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12月初,各单位对2012年“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进行全面总结。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主要负责方案制订、组织协调、工作督导等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县农工办负责。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量化目标任务,创新推进举措,建立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推进活动顺利开展。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篇(10)

2006年WTO涉农通报概况

2006年,WTO各成员共发出970件TBT通报、1141件SPS通报,其中有25个WTO成员涉农TBT通报82件,48个WTO成员涉农SPS通报902件,涉农SPS通报数量远远大于涉农TBT数量。

总体上,各成员涉农TBT通报的数量都不是特别多,即使是通报数量居各成员之首的欧盟也只有19件(表1)。但在涉农SPS通报数量上,各成员之间差距十分明显,美国、巴西构成涉农SPS通报量的第一阶层,二者涉农SPS通报的数量占2006年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美国通报量之多,更是引人注目。2006年,美国共涉农SPS通报360件,遥遥领先于其他WTO成员,占全年各WTO成员总量的近4成(表2)。

涉农TBT通报分析

《 TBT 协定》涵盖的范围很广,其通报几乎涉及每个产业,然而,比较之下,相对集中于机电产品、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有关农产品的TBT通报数量相对较少。2006年,WTO成员的主要涉农TBT通报有82件,主要成员是欧盟、日本、多米尼加和美国,它们的涉农通报数量占到总量的60%。

从主要通报成员的关注来看,2006年,欧盟的涉农TBT通报主要集中在农用化学品方面,共15件,其余有机产品、传统特产、水产品、产品标签方面的通报各1件。日本涉农TBT通报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质量标准、标签要求和有机产品的规范三个方面。与欧盟、日本相同,多米尼加的涉农TBT通报也非常重视质量标准、标签要求,此外,还对产品检验的抽样和检测方法给予较多的关注。美国涉农TBT通报主要集中在蔬菜的质量标准方面。韩国则对于转基因产品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从通报措施类型分析,2006年,涉农TBT通报所涵盖的措施手段主要集中在产品的质量标准、包装和标签规定以及生产加工运输的技术规范三方面。其中,涉及产品质量标准的通报占总量的40%,包装和标签规定、产品生产加工运输方面的技术规范通报均在20件以上。从通报所涉及的目标物分析,2006年,农用化学品、有机产品、转基因产品和种子是涉农TBT通报关注较为集中的几类。其中,以前3项最为集中,农用化学品方面的通报达18件,有机产品方面的通报达7件,转基因产品方面的通报有4件。

涉农SPS通报分析

在发出的902件涉农SPS通报,可能会对我国农业和农产品贸易产生影响的主要有302件,分别来自美国、巴西、欧盟、日本等27个成员。这些通报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农用化学品、动物检疫及动物产品卫生、植物检疫及植物产品卫生、转基因产品管理规定等。其中,农用化学品、动物类和植物类三个领域的通报数量最多(表3)。

在这302件可能影响我国农业和农产品贸易的通报中,包括农药、兽药和农兽药在内的有关农用化学品通报数量最多,共计261件。其中,农药196件,兽药9件,农兽药46件。通报内容具体涉及农用化学品的注册申请、批准和撤销,农用化学品残留限量的规定以及农用化学品的风险评估。在这三项主要内容中,以农用化学品残留限量规定的通报所占比例最高,通报数量高达175件,而且所通报的内容多数是对农用化学品的残留限量做出进一步严格规定。位居前几位的WTO成员在农用化学品方面的通报数量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美国近些年一直最为积极,通报数量也最多。2006年,巴西的农用化学品SPS通报也较多,占其全年涉农通报的70%以上。在24件欧盟的可能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SPS通报中,有19件是关于农用化学品的。而日本9件可能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SPS通报就有8件是关于农用化学品的。

此外,动植物检疫方面的通报量也较大,不仅有针对具体产品的检疫和限制进口措施,而且还有影响面广泛的综合性检疫法律法规,如印度2006年植物检疫令、韩国植物保护法执行条例修正案等等;涵盖的范围不仅仅是检疫物本身,还包括包装、装载容器以及运输;此外,近年来,动植物检疫通报内容在进口风险评估方面的涉及也有所增加。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趋势预警

根据上述2006年涉农SPS、TBT通报分析,结合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产品贸易情况分析,近期,我国在应对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中对应对WTO成员涉农通报的3个趋势加以特别关注:

1、有关农用化学品的通报仍是WTO成员关注的热点,其中农用化学品残留限量的规定是热点中的热点。2002年以来,农用化学品(农药、兽药、农兽药)方面的通报一直保持涉农通报总量的30%以上,其中有关农药的通报数量占绝对优势。2006年WTO涉农通报中,关于农用化学品的通报数量仍高居通报量之首,在可能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涉农SPS通报中更是占到了85%以上。尽管通报涉及到农用化学品管理的方方面面,但关注热点仍是最大残留限量。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中所遭遇到的阻碍大量都源于农用化学品残留限量超标,可见,加强对于WTO成员农用化学品通报特别是残留限量规定通报的研究分析,这是我们应对农产品贸易中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一大重点。

上一篇: 医疗行业研究背景 下一篇: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