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15 16:49:36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1)

2高标准农田水利项目的执行规则

2.1输水及配水。第一,渠道的设计与建设。对渠道设计与管理进行合理的评估。如依据渠道用水的系数、灌溉水的有效率、设计的使用期限、相关建筑的占有率等规则进行。针对各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灌溉水的总体设计。由于田块不一样的实际状况,其灌溉的有效率也会产生差别。如以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的丰水田,它的灌溉设计有效率要>84%,而对应的缺水区,灌溉有效率>74%;对于水稻作物的丰水区,它的灌溉设计有效率>94%,相应缺水区的灌溉有效率>82%等。对于流量较低的支渠,斗渠、农渠的灌溉水应用系数最好超过0.86,支渠和斗渠一般>0.96,农渠>0.91。渠道的使用期限一般以超过三十年为宜。相关建筑物的具体设计标准要与相关规范相符,斗门、农门等固定设施宜应用工厂化生产的装配结构,渠道建筑物其配套率宜高于95%;第二,管道的设计与建设。对管道设计与建设工程进行有效地评估。如依据管道的设计使用期限、灌溉的有效率、相关量控率、配备的安全设备、管道用水的应用指数等方面展开工作。对于田间井的灌溉地区的管道用水,它的利用指数最好超过0.97,渠道灌溉地区利用指数超过0.94;配套率宜达到100%,支管的间隔宜低于100米。管道的使用期一般设定超过三十年,管道相关的量控一定要与国家规定的标准相符,达到运行管理的要求。2.2排水项目。对于农田排水项目进行有效地评估。如选择排水的相关准则、沟渠之间的距离、沟渠的最大深度及相关建筑设施的建设率等方面开展。用管道亩均长度指标对高标准农田排水项目作出评价。排涝的设计标准要与规定相一致,暴雨重现期设为5至10年,容易遭受涝灾等南方地区设定为10年,其他普通的地区为5年为宜。对于暴风雨的历经时间及排水的时日设定要做到:旱作物区l-3天,暴雨1-3天排除;稻作区域1-3天,暴雨3-5天排入耐淹的水深。旱地排除水渍的最大深度一般设定为0.9米,水田的排渍最大深度一般设定为0.5米,玉米等旱田耐渍的最大深度要超过0.4米,耐渍时日不要超过四天。排涝的指数、暴风雨的经历时间,暴雨的强度、除涝的面积等,不同区域的排涝方式要与相应的规则相一致。排水沟渠以上的浮桥、水闸等重要的建筑设施一定要保证完备,相关的配套建筑率宜高于95%。明沟的间隔:平原为30-40米,山区为50米,明沟亩均长度大于6米。明沟的深度要考虑到农作对于地下水位的影响,可参考国家有关的设计规定来设计,平原为1.2米,山区为1.0米。2.3田间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首先,对喷灌项目的设计与规划。对管道式的喷灌要选择固定管道的亩均长度,对移动式的喷灌还要选择功率的机组来控制面积。喷灌的设计有效率一般会与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有关系,对经济作物宜高于95%,关于大田的农作要超过84%。喷灌的均指数、管道网络设计等一般超过0.7。喷洒水的应用指数具体包括:风小区域宜高于0.9,风大区域宜高于0.8。特定管道的亩长度要超过4米左右。其次,对微灌的设计与规划。一般包括设计的有效率、实行微灌的平均指数、特定管道的长度等方面。滴灌的灌溉水的平均指数一般超过0.9,微喷的灌溉水平均指数一般要超过0.95。滴灌的灌溉水的应用指数一般要超过0.95,而对于微喷的灌溉水的应用指数一般超过0.9。微灌项目关于田园的主要管道总长度通常要超过7米。2.4关于农田、道路与相关设施的具体设计及管理标准。第一,农田土地的设计与规划。农田土地项目一般有土地平整、田间布局方式等。土地平整后一般很集中,进行耕地的表面一定要符合平整的精度标准,如玉米旱田的地表的平整度应当在2.5厘米以内,水稻等水田地表的平整度应当在2厘米以内;条田与格田规格先要符合农机化的生产标准,再考虑节水、节地与省工等效益,需结合当地条件与耕作模式来决定。最后实现机械设备可通畅地行驶,道路宽敞平坦,农田的水流动适量顺畅,高质高效地进行田园的机械化生产;第二,田园道路的设计与规划。田园的道路主要是指:各个田地与村庄之间、机械设备与农业相关的资源运输过程中行驶的主要干道。田间道路通常和当地人们住房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具体的乡间、村镇的公路连接、宽度等建设,应当与国家规定的农田水利、农业机械等有关规定相一致,路宽一般要设定在3-7米,应配套必要的桥、涵等设施。生产路的宽度要符合当地农机具的具体实行规定,一般3-4米,路基一般要超过地表25-45厘米左右,能够设立单行的车道。关于田园道路的通畅程度,如果是平原地区,一般要超过96%,对于丘陵地区,一般要超过82%;第三,关于农田及道路等农田水利项目的管理方法。首先,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考虑,实行高标准的项目一定要实现很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具体是对于农田水利项目的运行机制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相关的项目执行有较高的质量,在科学地对农田水利相关项目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规划以后,还要抓好具体执行的情况,当地的政府要与相关技术负责人及村民进行有效地沟通,了解农田水利各个项目的异常现象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方案将问题解决或有效地防控,如遭遇洪水、道路塌陷等。其次,在高新科技的应用较为广泛的时代,实行高标准的农田水利的各个项目时,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引进世界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模式,从而让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实现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此外对于“渣滓工程”等还应当有效地控制,但要注意的是:对技术水平不高的地区,目前还不建议展开信息化的管理体制。

3结束语

我国农田水利的建设相比世界先进的技术水平目前还有一定的距离,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生产力的提升,在实行高标准的农田水利重点项目的时候,还需结合当地具体的实际情况,因地质宜地提出关于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标准。这一结论有利于更好地规范我国的高标准农田水利的项目,有效地提升高标准的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质量,为未来制定出相关建设标准的行业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省农委发展计划处.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整合将“五个集中”要求落到实处[J].吉林农业,2016(19):44.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2)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农业的关注度明显增加,用于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也不断的加大,然而由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较为复杂,同时具有系统性、动态性等特征,导致项目建设时存在较大的风险,而这些风险管理却比较薄弱,导致由于风险管理不善所导致的损失巨大,政府“公信力”降低,并且不利于农村水利建设事业的科学发展。

1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1.1忽视风险管理,管理意识淡薄

政府在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进行建设时,往往投入较大的资金与人力,然而却经常忽视项目的风险管理。部分管理人员甚至对风险管理毫无概念,更不用说去真正的实施管理。部分水利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中,也缺乏项目风险控制与分析的具体内容。项目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当资金较为紧张时,大部分的项目建设与管理者不愿意将资金投入放在风险管理上,以至于水利建设出现各种问题。同时较多的农田水利管理者根本就不了解风险管理的后期效应,如通过风险管理能够规避多少经济损失、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等。

1.2风险管理能力差,风险管理内容了解空白

人们普遍认为农田是水利建设尤其是近年来较大型水利建设的实施,具有风险高、投资周期长等特定。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政府管理者虽然知晓需要风险管理类,然而由于缺少相关知识的学习与了解,并不了解如何去辨别风险、评估风险与控制管理风险,部分管理者甚至在风险管理内容方面属于空白,在具体的工作个过程中,仅是凭借以往的经验,导致无法找到风险源,更好的规避和控制风险。

1.3动态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体系不健全

农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因此国家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目标,因此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不断增加,政府部门也更加重视水利建设的前期评审、中期检查和后期的验收工作以保证农田水利项目的顺利实施[1]。然而由于缺乏可行的动态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管理者无法控制、预防风险的发生,一旦出现风险事件,项目的预期目标就难以完成。

2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条件

2.1治理信息不对成是风险管理的前提

引起项目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现代化农田水利建设的步骤较多,从建设前的立项审批、工程预算、勘察设计、企业招标、签订合同到建设过程中的施工管理、工程监理、资金使用和最后的竣工验收与工程决算,其中任何任何一个环节,每个牵涉单位与人员都可能会对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产生不利影响,这些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就成为了政府项目管理的风险点[2]。因此政府部门要实现农田水利项目的风险管理,就必须要准确掌握所有风险点上的信息,并对这些风险点进行识别、评估和监控,从而保证信息对称。依照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可以分为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其中事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劣货代替好货等问题,部分腐败者在这层“隐身衣”的保护下贪污受贿,严重影响政府信用。时候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申报主体事后违约、水利投资效率低、行政监督难度大、评估难度大等问题。政府部门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预防其危害,就需要对农田水利项目的评审制度进行完善,并建立完善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决策信息公示与听证制度、项目的激励、约束制度以及改进支持方式,提高公众参与与监督,构建完善的信息交流机制,以提高行政监督的有效性,减少政府损失。

2.2风险识别与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客观无法避免的风险因素,然而对于一些主观因素所引起的风险则是有原因与条件可追溯的。依照风险的特性,大部分风险可以识别、评估与衡量。即使是少数客观因素所引起的风险,也可以通过建立预警系统,从而减少预防和应对风险的盲目性,尽可能的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基础,常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核对表法、专家调查法等,通过识别风险时间的来源,来估计风险可能发生的时间、次数与可能带来的损失、严重程度,从而根据主次顺序,从整体出发,弄清风险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为风险管理技术的制定提供基础。

2.3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建立风险管理的核心

信息论、行为科学、系统论和控制论等现代管理理论为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网络计划、信息技术、预测技术、排队论等现代管理办法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方法,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能够促使项目风险管理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和动态的风险管理体系。政府部门要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项目失败的原因、发展规律等进行性分析,并及时的矫正,建立完善的预警流程、构建风险预警评价系统与模型,规避风险诱因因子,从而遏制风险事件的发生、遏制项目风险的发展。除了建立风险预警外,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跟踪,监控残留风险,识别新出现的风险,通过定期评估、审核检查等方法,监视农田水利项目风险的起因、前兆和现象等,对水利项目的进展和项目环境进行监视,从而不断优化决策,动态平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3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控制的具体方法与对策

3.1加强项目风险管理规划

风险管理体系要实现成功运作,在管理过程中就必须要完善风险的管理流程,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组织,并对项目管理初期的风险管理计划进行分析与制定。

3.1.1项目评审。通过项目评审,相关部门要重视项目风险预测和应对方面的内容,对于一些风险过大、与投资标准不符的项目进行筛选并淘汰。对经过筛选并合格的投资项目,则需要识别项目风险,掌握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方法从而尽可能的分散或规避风险。为以后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提供反馈,使项目在规划与设计阶段就采取预防风险的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并为项目施工、运营制定风险管理应急计划提供依据。项目风险管理部门与人员可对风险的相关数据与资料进行整理,以便未来更好的进行项目管理。

3.1.2若没有完善、健全和稳定的组织机构,风险管理活动就无法高效运行。因此,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项目施工单位都应该成立专门用于风险管理的机构和组织,并由专人来负责项目风险管理的权责。3.1.3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存储和共享更加方便。因此次政府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运用网络技术来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共享社会资源,从而及时、准确的获取在建设过程中项目风险的相关信息、知识等[3]。

3.1.4建立针对性的风险应对预案。预防风险发生是前提,然而当风险发生后,相关部门必须要依据风险的性质、危害等来采取相应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保证人民利益,减少人民损失,依法惩处违法行为。

3.2构建农田水利风险管理的保障机制

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与机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政出多门,业务职能重叠,因此要对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保证农田水利项目风险的有序展开。为了保证项目风险管理的顺利完成,预防农田水利项目管理部门和执行者出现违背道德、规范行为的出现,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与问责机制;同时针对监督主体多、责任划分不清的现象,纪检监察部门可建立财政、水利、农业、审计、建设主管、稽查各司其职的监督管理体系。在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时,可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质,从而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并进行有效的调整。

3.3推进项目管理代建制

在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引进中,政府部门是主体,容易导致部门垄断与腐败现象的出现,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可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推进项目代建制度,通过招标、委托的方式来实现项目管理与建设的外派。在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专项风险管理机构、社会化风险管理机构的项目主体风险管理机构等,共同实现风险管理。政府风险管理机构只对建设单位提供服务而无资金联系,从而保证农田水利项目的市场化运作。

4结语

水利建设是保证农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因此政府部门要提高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和规避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评估系统和防范系统,从而保证农民基本利益的保障,实现我国农业科学、健康的发展。

作者:张正向 单位:靖远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3)

〔关键词〕

以奖代补;农田水利;作用

0引言

2009年,乌拉特前旗被列为全国首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之一,重点县建设以《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确定的范围分年度计划实施,严格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重点县建设的相关要求执行,项目实施后,受益群众反应良好。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水利厅于2012年9月21日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情况进行考评,取得了良好的绩效考评成绩,因此,自治区对乌拉特前旗进行了奖励,拨付以奖代补资金8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主要用于:抵减项目区筹资或投劳折资;高压线路等影响工程实施或发挥工程效益的辅助工程建设;项目区农民培训、宣传和信息化建设;水资源及工程效益监测及设立公示牌等内容,将建设的内容、资金投入、完工时间等向社会公开。本次乌拉特前旗以奖代补资金项目区选择在西小召镇土城村和新安镇庆华村。西小召镇土城村项目区周边已经由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进行了节水改造及建筑物配套,只留下土城村320hm2没有进行节水改造。新安镇庆华村项目区是乌拉特前旗人大代表提出议案,要求解决葛蛇渠引水困难、灌水时间长等问题。这部分地区镇政府重视,村、社群众积极性高,通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奖代补项目的实施,能够切实解决一部分“最后一公里”问题,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整体效益。

1项目区概况

1.1项目区地理位置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以奖代补项目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及新安镇境内,属河套灌区乌拉特前旗长济灌域和塔布灌域。西小召镇土城村项目区南至包兰铁路,北至长济干渠,东以南张贵排干沟为界,西至九排干沟,总控制面积340hm2,灌溉面积320hm2。新安镇庆华村项目区南起塔布干渠,北至九排干,东至草立毛支沟,西至塔布支沟,总控制面积826.67hm2,灌溉面积740hm2。

1.2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西小召镇土城村项目区、新安镇庆华村项目区经“世行”配套后,形成基本的灌溉排水系统,基本条件相对较好。当地镇政府重视末级渠系改造项目工程,前期工作充分,群众积极性较高。该项目区与乌拉特前旗2008年庆华村、2009年树林子村、2010年长胜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相连成片,形成规模,可以更好地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总体效益。两项目区内斗、农渠共有21条,斗渠为南北走向,农渠为东西走向,且均为土渠,输水渗漏损失严重,建筑物年久失修。项目区全年灌溉分3个阶段,即夏灌、秋灌、秋浇。西小召镇土城村项目区利用贾海小渠从长济干渠提水,采用斗、农渠输水灌溉。新安镇庆华村项目区利用北场渠和葛蛇渠从塔布干渠引水,采用斗、农渠输水灌溉。作物生育期灌水一般为2~4轮次,每轮10d左右。现状斗渠渠道水利用系数为0.824,农渠渠道水利用系数为0.85。

2工程建设任务与内容

2.1建设任务与内容

本次以奖代补项目的工程建设任务是:西小召镇土城村更新400HW-4型混流泵2台;;更换S11-M-160/10/0.4KVA变压器1台;更换10KV架空线路200m;对项目区内1条斗渠长2.52km和6条农渠长4.593km进行防渗衬砌,重建斗渠节制闸1座,农渠进水闸4座、节制闸6座,毛渠进水闸68座,生产桥1座,涵管桥8座,田口151座。新安镇庆华村项目区对2条斗渠长5.517km和2条农渠长2.956km进行防渗衬砌,重建斗渠节制闸2座,农渠进水闸12座、节制闸3座;毛渠进水闸54座,生产桥3座,涵管桥6座,田口1座。

2.2工程概算及资金筹措

本次以奖代补项目工程总投资为817.1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678.94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25.56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41.89万元,独立费用62.62万元,基本预备费8.09万元。建设资金全部为国家投资,由财政部门实行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资金专款专用,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3以奖代补项目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挥的效益

乌拉特前旗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奖代补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内的渠、建筑物以及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均达到进一步完善,减少了引黄水量,促进了农业节水,减轻了农民负担,理顺灌溉管理体制,探索出一条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特点的群管模式,提高了灌溉效率,缩短了轮灌期,充分调动了农民自觉维护管理工程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协调发展。对缓解和遏制当地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起到积极作用,向发展节水农业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1)以奖代补项目通过农业节水改造工程措施,提高了灌溉保证率,节约了灌溉水量,实现了灌溉用水“定额管理、按方计量计费”,减少农民用水纠纷,可有效缓解黄河流域用水紧张的矛盾。

(2)以奖代补项目通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配套改造,使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盐碱化得到了有效遏制,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增加农民群众收入、保障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4)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自然条件好。该项目区选在7个村,是因为这几个村都属典型的阴湿区,面积大,集中连片,土质以重壤为主,适宜修筑土埂,并可就地采集部分石料,供修筑水池、道路等配套设施。

(二)干部群众积极性高。项目区群众热情高涨,纷纷要求修建蓄水池、供水管道和渠道,并愿意筹资筹劳。村组干部班子团结,战斗力强,能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协调修建过程中的占地、青苗赔偿等问题。

(三)技术保障有力。该类项目在我乡部分村已有实施,当地技术人员也有修建技术,条件优越。同时水利局派专人进驻项目区指导作业。

三、项目建设规模

在乡的7个村共修筑30m3的蓄水池14个,30cm×30cm渠道6公里,40cm×40cm渠道2公里,110管道34公里。整治山坪塘2口。

四、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一)根据目前的造价,建蓄水池每方造价400元,包括挖方、用石料和砖筑墙、水泥、河沙、盖水池顶板钢筋,以及技术工人工资,则建14个420方的蓄水池,需资金16.8万元。

(二)30cm×30cm渠道6000米,每米按150元计算,需资金90万元,40cm×40cm渠道2000米,每米按200元计算,需资金40万元,110mm管道34000米,每米按100元计算,需资金340万元。

(三)整治山坪塘2口。因为交通运输难,共需投资70万元。

以上建设渠道、管道和蓄水池共需资金426.8万元。

五、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将使7个村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全面解决35个村民小组的人畜饮水问题和农田灌溉,新增灌溉面积12000亩,为农民群众粮食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群众安居乐业。并且能带动一大批加工业的发展,扩大农民增收,推动整个乡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为后续财源培植,社会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六、施工组织和项目管理

(一)组织领导。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常务副组长、副乡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计划管理、合同签定、工程进度控制等工作。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5)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1-0050-01

1 概述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势西部高峻,而东南逐渐变低。属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部,祁连山东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7′~103°46′,北纬36°31′~37°55′。东靠景泰县,南接永登县,北邻凉州区、古浪县,西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西与青海省门源、互助、乐都县毗邻,境内兰新铁路、312国道纵贯南北。海拔2 040~4 874 m之间。地跨内陆、黄河两大流域。

全县现有19个乡镇,176个行政村,人口22.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8.62万人,农业劳动力人口10.46万人。全县总土地面积71.50万hm2,总耕地面积达到2.12万hm2,其中山地1.78万hm2,川地0.66万hm2,有效灌溉面积0.63万hm2。2007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9万hm2,油料播种面积0.39万hm2。全县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8 65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总值为10 702万元,第二产业为19 730万元,第三产业18 219万元。农村纯收入21 97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 180元。

2 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由于没有骨干型调蓄工程,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性,致使灌溉高峰期缺水时有发生,农田得不到适时适量的灌溉,而丰水期余水大量下泄。灌区缺少排洪工程,且汛期洪水时常冲毁农田和水利工程设施。现有干、支渠老化、损毁严重,渠系水利用率低,造成灌区效益衰减。缺乏渠系末端田间配套工程,灌水困难。渠首多为无坝引水,因河道主流的变迁,河床下切,渠首进水困难。以上基础性水利工程的缺乏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直接影响到天祝县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提高灌溉网络系统的灌溉保证率,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节约水量,增加供水能力、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等。在挖掘现有水利骨干工程潜力的基础上,大力进行灌区新改建工程的实施,搞好渠系配套,加强工程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实现项目区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3 项目建设的任务

通过截、引、提、蓄灌溉,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含量和相对效益;为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抗旱能力,确保农牧业灌溉特别是特色农业的用水要求,使当地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高土地产出率大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可对干旱、二阴山区的区域性气候起到改善和调节作用,减少各种自然灾害对农牧业的损失;水利工程改造建设、渠系配套项目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0.47万hm2农田和高原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灌溉用水问题,还可新增灌溉面积0.07万hm2,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客观,因此该工程的配套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4 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全县未衬砌土渠有126条380 km。该项目支斗农渠配套工程98处、引水管道工程28处、机电井工程38眼、小提灌工程25座、涝池工程13座、其他综合工程22处等6种类型,配套农田灌溉面积5 667 hm2。其中金强河灌区48条支斗农渠、土质渠道127 km、机电井工程6眼、小提灌工程5座、涝池工程5座、其他综合工程6处等,配套农田灌溉面积2 058 hm2。松山灌区24条支斗农渠,土质渠道115 km。

5 工程管理

本项目为天祝县的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前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水务、计划、财政、相关部门的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成员按各自具体分工负责工程建设及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为了加强项目管理,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国家扶持资金应足额到位和专款专用。切实做到工程建设管理有序,严把工程质量大关。项目建设中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创建样板工程和精品工程。

本工程为以灌溉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及配套工程,工程实施完成后,交付灌区管理单位管理,水源及渠首工程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护;干、支渠道及建筑物采取专业管护与群众管护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保证渠道畅通,延长工程寿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6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经估算,本工程总投资为6 79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为5436万元,各级部门及群众自筹资金1 359万元。

7 效益分析

7.1 农业效益

项目实施后,年净产小麦78.96万kg、油料2.82万kg、秋禾28.20万kg、药材16.92万kg、蔬菜67.68万kg、干草36.66万kg、草籽7.33万kg,年节约水量346万m3,减轻农民水费负担34.60万元。

7.2 牧业效益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6)

2009年财政部和水利部联合下发文件建设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目的是为了扩大我国内需,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主要执行方式为政府或地方相关部门参与到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中,积极推行扶持政策,集中资金投入,连片配套改造,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总之,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对我国国民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情况,并总结相关的经验,为古田县后期和其它县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重要性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可以促进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对实现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田县是个农业大县,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水利工程建成年代早,工程标准普遍较低,大量建成于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水利工程经长期运行,已经整体老化,功能衰减,难以适应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水利设施的落后已经影响到这个山区县份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因此,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情况

古田县位于福建省中北部,是一个北靠屏南、建瓯,南界闽清、闽侯,东邻蕉城、罗源,西连延平、尤溪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辖七镇五乡二街道,286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2.56万人,耕地面积40.31万亩,林地面积268.04万亩,淡水湖面积6.5万亩,其他11万亩。古田县也是全国闻名的食用菌之都和水果之乡,水果总产量6.74万吨,食用菌总产量54.8万吨。2009年,古田县有幸被列入第一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从2009年至2011年分三年实施,建设范围涵盖14个乡镇(街道)和1个国有综合农场,惠及159个行政村。经过三年来建设,共完成投资6814.35万元,完成小型水源工程176处、灌溉渠道整治217处共414.149km、配套改造渠系建筑物146处、排涝工程26处共15.799km、高效节水喷灌0.21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623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54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37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876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215万亩。灌区内形成布局合理,输水畅通的灌溉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

三、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经验

古田县列入第一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于2009年12月中旬开工建设,第一年度实施平湖镇、大桥镇、鹤塘镇、城东街道和国有综合农场,主要建设任务为新建、改造塘坝2座,改造拦河坝17座,改造农田灌溉渠道65条143.91公里,排水工程17条7.41公里,渠系建筑物52座。古田县“小农水”项目特点为工程分布面广、工程数量多、单个项目工程量小、建设点分散,并且建设地点大都在不通路、不通车的田间地头,施工的地形条件很差,模板、水泥、沙石等施工设备和建筑材料都得靠人挑或抬,劳动强度非常大。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施工进度慢、许多工人都不愿干。为了解决建筑材料运输难问题,首先由鹤塘镇经过多方联系,引进了广西“马帮”,共调集了8匹骡马帮助运送建筑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施工,效果不错,因此,通过“小农水”领导小组在其它乡镇(街道)和国有综合农场推广。古田县“小农水”项目在建设施工中,通过引进广西“马帮”,巧妙解决当地雇工难找和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加快了工程进度,保证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如期完工。考虑到古田县“小农水”项目涉及面广(三年共涉及135个村),监理单位监理人员不足,不能对每个项目进行全面监督,古田县“小农水”领导小组在项目建设前,由项目村各选择了一名责任心强、思想觉悟高的农民监督员协助监理单位对本村“小农水”项目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等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可向施工方和主管部门提出质询和建议。为确保这些农民监督员能基本胜任、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责,在每年项目实施前,古田县还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内容涉及农田建设知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等。三年古田县共聘请了135位当地农民监督员,有效保证了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提高古田县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广西“马帮”和农民监督员的经验确保了古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顺利完成。

作者:李云锦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水利局

参考文献:

[1]杨傲男.山西省河津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经验与问题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7):161-162.

[2]张翠华,候绪东,张汉军等.东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经验做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2,(13):384,362.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7)

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成立工作班子,切实加强领导。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专门成立了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精心抓,有关部门全力抓的工作联动机制,为重点县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规范组建项目法人。

(二)加强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安全。根据《***省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鲁财农[2010]6号)和三年建设方案等有关规定,对重点县项目建设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根据工程进度,对县级以上财政资金实行财政报账制度。防止滞留、挪用现象,确保项目建设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

   (三)规范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一是优选施工队伍。我们按照招标程序,择优选取合理低价、工期最短、质量符合要求的施工企业。二是严格材料筛选。项目所需原材料,事前必须报监理工程师审核,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一律不得进场。

二、重点县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1、工程进展。2009年、2010年项目均以顺利完工。审计署对以上两年的项目进行审计,针对审计出现的问题我县均以做出整改。2011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于2011年12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截止到目前,工程已完成形象进度的85%,其中石门小水源项目区完成形象进度的95%,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剩余部分附属工程正在施工;白旄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区已完成形象进度的75%,管道铺设安装已基本完成,浆砌石渠工程完成80%,水源工程与田间建筑物完成65%。

2、资金到位情况

各级财政资金均足额及时到位,其中中央小农水专项资金2850万元、省财政资金2400万元,市财政资金60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900万元。

3、资金拨付情况。各施工单位凭票据,经现场监理核实,项目镇领导签署意见,再由区水利部门审核统一汇总上报,以确保项目建设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目前,根据施工方案及合同,2011年项目已预拨项目实施启动资金355.822万元。

三、项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项目占迁工作存在的问题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8)

1.1水源工程: 技改小型灌溉泵站1座,装机1台套11KW(周店王村站)。

1.2渠系工程及配套建筑物工程:清淤衬砌渠道31条总长度22.26KM,其中:梯形防渗渠道22条16262M、U形防渗渠道9条3679M。

1.3排水工程:清淤疏浚排水沟20条,总长26797M,总土方397759方;扩建排涝泵站1座,总装机1台套∕55KW(马圩排涝站)。

1.4配套建筑物:改造或新建配套建筑物共86处,其中:控制闸32座,机耕桥25座,过路涵4座,倒虹吸1座,放水闸槽24座。

2、工程招投标、参建单位及开工情况

2.1工程招投标情况

项目资金落实后,资金支付由无为县财政局负责,由无为县无城镇人民政府作为建设管理单位,按照规范开始进行招、投标活动。工程招、投标工作中严格遵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关于招标投标管理的各项规定要求。所有招标工作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全部在无为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进行。

①施工招投标情况:工程招标方式为国内公开招标,2016年2月25日在无为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了招标公告,截止2016年3月17日报名结束。2016年3月17日在无为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进行开标,桐城市锦江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中标,中标合同价15773670.24元。2监理招投标情况:2016年4月1日在无为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了招标公告,截止2016年5月12日报名结束。2016年5月12日在无为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进行开标,安徽祥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标,中标合同价269838元。

2.2 工程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无为县无城镇人民政府

质量监督单位:无为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

设计单位: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安徽祥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桐城市锦江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运营管理单位:无城镇仓头、黄雒社区、七广、周店、革贪等行政村

2.3工程开工及项目划分情况

安徽省无为2016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无城镇)施工工程开工日期为2016年8月20号,工期180日历天。

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和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371.1-2014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及相关规程的规定,安徽省无为2016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无城镇)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单位工程名称为安徽省无为2016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无城镇)。其中安徽省无为2016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无城镇)分为9个分部工程,分部为王村排涝站工程、马圩排涝站工程、曹家圩倒虹吸工程、沟渠清淤工程、渠道衬砌工程、控制闸工程、仓头社区地下涵工程、过路涵工程、机耕桥工程,共计185个单元工程。该项目划分已由建设、监理单位审核及质量监督单位核定并批准。

3、工程进度

到目前为止,本工程已基本完成马圩排涝站分部工程,机耕桥完成15座,控制闸完成21座,沟渠清淤完成20条,渠道梯形衬砌完成约3000米,U型渠道衬砌完成约1000米,过路涵完成3座,王村排涝站目前已完成底部基础及进水挡土墙浇筑施工,预计2017年3月份完成全部施工。各分部工程具体施工进度如下:

2016年无为无城镇小农水工程各分部工程施工进度情况

分部工程名称

开工日期

预计完工日期

已完工进度占总进度比例

备注

王村排涝站工程

2017.01.05

2017.03.25

70%

马圩排涝站工程

2016.11.10

2017.02.15

87%

曹家圩倒虹吸工程

由于地方矛盾拟丢项处理

沟渠清淤工程

2016.10.1

2017.01.15

100%

渠道衬砌工程

2016.08.22

2017.04.25

30%

控制闸工程

2016.08.22

2017.04.30

65%

仓头社区地下涵工程

2016.09.22

2017.03.25

70%

过路涵工程

2016.08.22

2017.02.20

80%

机耕桥工程

2016.08.22

2017.05.15

75%

4、工程投资完成及工程款支付情况

至2017年1月20号,施工单位已完成建设投资约126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约80.2%。至2017年1月10号,施工单位已申报工程款约946.9万元,按照建设施工合同约定60%支付,实际支付约575.7万元。具体完成工程量见附表。

5、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管理情况

5.1 加强制度建设情况

为了规范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县水务局和财政局研究制定出了《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及资金管理办法》。本办法对项目及项目单位的确定、建设管理、资金筹措与管理、建后管护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

5.2 规范建设管理情况 

由于施工单位技术力量不足、政策处理难度大、前期雨季气多等主客观原因,工程进度缓慢。为了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建设单位在11、12月初召开项目进度推进会,邀请工程参建单位到场参加,共同讨论加快工程主体施工进度的方案和措施。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了详细的要求。县水务局及无城镇人民政府要求每15天汇报一次工程施工进度,及时发现现场问题并及时跟进协调解决现场存在的地方矛盾,保证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顺利完成工程施工。

5.3 资金拨付及管理情况

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核准制。工程进度款支付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约定要求,首先由施工单位填写工程量清单和工程款支付申请表,施工监理单位审核后签发工程量清单和工程款支付证书,再由乡镇建设管理人员、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组人员和县水利水电局相关领导签字确认无误后,按规定程序进行拨付。群众参与资金使用监督,确保资金公开、透明、安全。 

5.4  监督检查情况

2016年无为无城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委托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另外,县水务局成立了县水务局局领导带队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督查组进行检查督促工作,定期对工程质量、进度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按期并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完成。

6、下一步工作打算 

6.1切实加强工程进度管理

为了确保我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我县将对各个项目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按照年度总目标倒排计划,并严格按照其实施。另外,我县将继续执行项目督查制度,定期对工程进度、质量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县级验收。针对无城镇2016年小农水项目,2017年的工作重点是渠道衬砌及机耕桥施工。因前期受阴雨天气及地方矛盾的影响如施工排水、回填取土,渠道衬砌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较其他分部工程进度较慢。针对此情况,建设单位将针对现场存在的地方矛盾将派业主代表驻场解决协调出现的地方矛盾。

6.2 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工程施工质量是保证工程进度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工程的生命线。因此我县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工程质量高度重视,我县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质量监督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在工程施工中,严把工程质量关,在保证工程质量和现场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同时保证工程进度;定期至施工现场检查现场施工和人员在岗情况;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及时汇总现场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和监督现场落实情况;及时跟进现场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并分析原因,针对性地解决。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9)

一、小型水利建设历史问题及原因

2009年之前全国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控制的灌溉面积4.6亿亩,占总灌溉面积的55%,生产的粮食占全国的35%以上。但是不少地方的老百姓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形象地形容为“堰塘像碟子、渠道像筛子、水库像池子、机埠像叫花子”。这是由于我国大部分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骨干工程严重老化,末级渠系功能衰竭,并且小型水源工程蓄水能力大幅度下降,受益面积减少,灌溉保证率下降。例如黑龙江全省已建成小型农村水利工程26704处,工程配套率只有70%左右,完好率只有60%左右,设计灌溉面积653.3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99.7万亩,仅为设计能力的30%。

仔细分析我国小型农提田水利建设的问题,我们发现财政资金投入小水利建设比较少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政府实施财政补贴小水利建设之后这一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除财政资金投入少之外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原因,这些原因将会为我们目前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带来一些启示。

(一)资金使用及管理问题阻碍资金使用效率的发挥

09年之前,发改委、国土、财政、扶贫开发、水利部门等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是多头投入,分割使用,缺乏统一规划。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与项目决策实行自上而下的“条条”体制,透明度低、缺乏监督,使得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此外,中央和省的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是通过财政一并下达到项目县的财政,列入县财政综合预算统一管理,实行统收统支的资金管理模式。财政状况好的项目县,资金拨付到实施单位的进度快一些,而一些财政状况不好的项目县,财政统收统支抵扣后,县财政资金出现亏空,无法按时将项目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这就挫伤了项目单位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积极性。

(二)建后管护体制不顺,配套政策不完善

农田水利设施“三分建、七分管”。过去,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一般由乡(镇)村社集体或个人管理,县级水利部门提供相应技术指导和服务。20世纪90年代中期,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的思路,我国开始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从改革的实践看,盈利能力强且受益对象少、范围明确的农田水利设施如水库、机井、灌溉站、水窖等,因为有一定的直接经济收益,一般可以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产权或管理体制改革。但以公益性为主的灌溉排水渠道、渠首建筑物、排涝站以及有防汛任务的塘坝等因为很难盈利,一般无人承包经营,这样一来水利设施建后便管护体制不顺,配套政策不完善。

(三)管理不完善和产权不明

由于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使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退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主体行列, 加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归属不明确, 导致其管理责任不落实, 农民的分散经营和农田水利的集体受益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产权界定较困难,使得公益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责任难落实,陷入“农民管不了、集体管不好、国家管不到”、“有人用、无人管”的困境。一些修建好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因为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因而建后不到几年,便已经损毁。

二、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项目持续发展

总结以往建设小型水利设施的经验教训并结合目前的现实实际,要推进中央财政小型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持续发展,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严加把关。

(一)因地制宜,实施小型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

1.项目实施与当地经济现状相适宜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所要求并不是完全的依靠于财政资金,最好的方式是与当地的经济情况相结合。可以根据财政收支确定追加,可以探索多种融资方式。同样,水利建设也不应该大幅度超过本地的经济发展,因为当水利建设过多而导致后期养护费用成为一个负担或者是当水利建设资金占用其他项目资金都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水利建设应与当地的经济现状相适宜。

2.项目实施与已有水利设施相结合

列入小型水利建设项目的重点县每年将会得到一定的专项基金进行小型水利建设以完善本地区的水利设施,以助于本地的农业经济发展。但是本项目的实施应该与现有的水利设施相结合进行,因地制宜,应该根据本地区现有的情况合理安排新建项目以及维修已有水利设施的资金,这就避免了将所有的水利资金全部放在新建水利设施之上,导致很多还可用的设备白白浪费。

3.项目实施与当地水利已有建设、管理模式相结合

因地制宜进行小型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还应该包括项目的实施应与已有的建设、管理模式相结合。当地方拥有自己成熟的项目招标、建设经验时,应该将此经验与水利设施的建设相联系。如果可行便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案。管理模式方面,中国的部分县乡在原有的水利设施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应用于新建的水利设施。同样,成功的建设以及管理模式应该进行互相交流,使得参与这个项目的重点县可以有更多的借鉴经验。

(二)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提高效率

1.水利设施建设财政资金拨付更规范

近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172亿元。其中,2010年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78亿元,比上年增长73%。在重点县农田小水利建设的财政政策是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为主,省级财政安排的重点县建设资金原则上不少于中央补助资金规模。如此大规模的财政资金支付要求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拨付更加规范,包括时间上及时、配套资金足够以及资金确保到位。

2.水利设施建设财政资金管理更专业

省级财政部门要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建立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专项核算专项管理。并且在切实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加强资金整合,进一步拓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渠道。各级财政以及有关部门努力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项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3.借鉴国外水利建设融资经验,努力多元化融资

根据国外水利建设融资经验,大多数国家采取并鼓励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体系, 归纳起来主要有各级政府拨款、政府优惠贷款、政府基金债券、股票税费业主自筹和社会团体或个人捐赠等, 融资形式多种多样,值得我国借鉴。

我国水利投资在一定程度已经有所提高,但单纯依靠国家投入资金的增加也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水利建设需求。可考虑BOT、TOT 两种融资方式吸引社会投资,盘活现有国有资产存量。BOT简单来说就是建设、经营、转让,即政府建设但是由其他机构经营一定时间后再度转让给政府的融资模式,而TOT就是移交、经营、转让,即出售现有投产项目以得到新建项目资金。

(三)加强水利设施后期管理,使其效用长期延续

水利设施的后期管理以及维护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达到目的,确立水利设施产权以及提升农民对水利设施维护的意识。水利设施的公益性和外部性是农民不愿意参与到水利设施维护工作的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使其“私有化”,即将水利设施的所有权归本村所有,水利设施后期的管理权在村政府手中,使用权在村民手中,原先需要交费使用的项目可以免费使用,但是后期若破坏的修复资金必须由村民集资而成。这就一定程度上使得村民可以更加珍惜这些设施并且杜绝了国家后期需负担的大笔管理费用。

同样,近年来气候的变化无常使得广大农户意识到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如果政府能够出台有效的激励、补偿措施加以引导,完善“以奖代补”政策,将会鼓励更多的农户、农村合作组织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以及维护之中。比较中外农田水利建设补贴政策时可以发现,农户经营规模越大的国家,政府的农田水利建设财政补贴就越少。因此鼓励农民从小农户家庭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可以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私人性质,从而提高农户作为主人翁的意识以及参与农田水利维护的意愿。

(四)加强考核机制,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任何一个项目的后期执行情况都离不开考核机制,针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我们可以指定一系列的考核制度。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例如以重点县小型水利建成后的灌溉面积以及收益人员或者覆盖率为标准,进行定量的考核,并且同时进行定性的实地调查,这样可以更好地确保项目的持续实施,不至于使项目在几年后流于形式。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项目是造福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不仅仅需要各级财政部门的努力,更需要众多部门的共同参与继续推进此项目发展,使其产生应有的经济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淑欣.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财税政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2]李宗才,韦春生.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3]张琰,叶文辉,杨小明,沈青.近年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05).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10)

一、工程规模及项目计划

醴陵市2007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规划解决醴陵市1个乡镇、2个项目村 3000 亩农田的灌溉问题。醴陵市水利局编制了《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财政标准文本》并通过省级专家审查,省水利厅并下达了湘水工管〔2007〕148号文。

醴陵市2007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项目有:新建山塘1口;整修、加固山塘28口;小型电灌站更新改造5处、65KW;田间灌溉排水渠道整修、加固、防渗21条、 11930m。项目概算总投资 133.74 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财政补助4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20万元,地县补助18万元,项目区农民自筹和投劳折资55.74万元。

二、项目完成情况

1、市、乡两级高度重视

项目立项后,项目领导小组召开了项目乡、村专题会议三次,达成一致意见为:“小农水”项目建设由农民自建,市水利局提供技术指导、市财政局指导资金管理,资金采用报账制,项目村是项目建设法人单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醴陵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醴陵市人民政府主管农业副市长易顶峰任组长,水利局局长为副组长,政府办、农办、水利局、财政局及项目乡镇为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有水利局主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水利局、财政局抽调专职人员4人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

2、工程建设办法

醴陵市水利局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制订了《2007年醴陵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管理办法》。并与项目村签订施工合同,聘请株洲市水利水电质量监督站醴陵分站监督工程质量。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以村民自建为中心,各部门全力配合。我市的项目建设主要形式为:由村上统一管理资金、统一管理工程。具体是由村支部统一组织,通过“一事一议”制度充分讨论,村上同意收取群众自筹资金,设立专门账户,由专人管理,定期公布支出,接受群众监督,各项目组织各自的工程量投劳。

3、工程完成情况

各项目村的完成情况为:完成田间渠道衬砌21 条,13360 米,整修山塘28 口,新建山塘1口,泵站更新改造5处65KW。工程量占计划的105% 。完成工程投资 149.633 万元。占计划的 111.88%

三、村、支两委积极发挥作用

在工程建设初期,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以为“小农水”工程是政府大包大揽的工程,既担心建成的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不能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又担心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难以到位,所以村民都抱着“等、靠、望”的思想,项目建设一度难以进展。在这种情况下,村、支两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广泛发动宣传。先后召开村党员会议、组长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水利局派员参加会议进行宣传发动,在会上对群众宣传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组织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号召农民珍惜难得的机遇,同时,每个项目村都进行项目分析,村支部解释通过项目建设可以减少农业成本,算经济账。据我们统计,两个项目村共召开“小农水”专题会议38次。如湾富项目村,在会上,村干部为群众算了一笔账,该村当时仅有5台机埠,设备老化陈旧,仅能灌溉40多亩农田,如果这次项目建设改善了机埠及渠道灌溉条件的话,可以改善灌溉面积520亩,按每亩增加产量150公斤、每公斤1.6元计算,则每年可增加收入11.52万元,另外,由于渠道畅通,可以减少机埠电费,至少可以减少电费30元/亩。仅这两项可以为全村增加收入13万元,群众自筹的这部分资金不到3年即可 收回。通过多次会议,群众的思想通了,筹资、投劳也积极多了。二是积极带头作用。老百姓普遍反映,小农水建设村里的干部都是走在群众前面,率先垂范,不怕苦,不怕累,以自己的行动激励着广大群众一起干。如新联村在建设渠道期间,村干部带头担砖、挑水泥,中午不回家,为群众搞好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很高,工程进展顺利;湾富村村长谢桂龙,为总是身先士卒,早上天不亮第一个到工地,晚上天黑了最后一个才离开,村里的群众对他及所带领的村委会班子的评价很高,积极性也很高,公车个进展很快。三是组织引导群众。针对群众没有建设经验、怕工程建设不好,浪费国家投资等对工程建设无把握的情况,村干部也想了很多办法。村上组织了组长、党员、及村民代表到南桥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工地参观学习,通过参观,村民的信心增强了,并表示:虽然“小农水”项目建设由村民自建,但有把握把工程建设好,参观回来后,村民积极为村上献计献策,开展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由于村支两委的积极发动与引导,群众积极性迅速高涨,甚至许多没有规划的村民小组都想参加项目建设。四是积极监督协调。由于“小农水”建设涉及面广,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影响着工程的进度,在这种情况下,村支两委敢于担责任,做了很多细致耐心的协调工作。如湾富村在建设红旗渠道时,由于规划造成6户村民的农田需要调整,当时这些户主意见很大,渠道建设一度停止。村书记黄金梅同志知道情况后,利用早晨、晚上的时间与户主耐心做工作,讲统一规划的好处。通过先后几十次的反复协调工作,村民的思想通了,工程得以迅速修建。现在红旗渠道是湾富村的样板工程,在灌溉中发挥了巨大的效益。村民都讲:“搭帮黄书记,我们再也不要为放水的事情发愁了。”

四、群众在“一事一议”制度中的作用

由于“小农水”建设采取的“民办公助”的办法,这就决定了工程建设主要是以农民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小农水”建设能在我市顺利进行,主要是发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在工程建设中主要采取“一事一议”的制度。在“一事一议”制度中农民群众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统一思想,充分讨论建设项目

由于种种原因,项目村以前的许多水利工程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影响了农业生产。但由于 经济条件有限,这种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变。现在有了“小农水”建设项目,群众的积极性高涨,都想把水利工程建设好,对于项目的规划、施工、建后管护等有关事情,村上都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协商,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大家事、大家办、大家议、大家管。充分征集群众意见,最后由村民代表统一决定。在会上,村民代表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案、办法,使工程发挥最大效益。

2、统一思想,充分讨论集资办法

由于两个项目区处于我市南部,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经过水利局的预算,群众每亩需集资(含投劳折资)300多元,这对于群众来讲不是小的数目。为了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必须拿出集资的办法来。在“小农水”项目集资专题会议上,村民代表充分发表意见,最后达成一致意见:经济条件号的农户出钱,条件稍差的集资投劳相结合,条件差的投劳。此方案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两个项目村在短时间内集资20多万元,投劳折资50多万元。

3、统一思想,确保建设环境

由于统一规划,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损坏农民群众粮田、土地及道路的情况,在施工环境专题会议上,村民代表积极讨论,既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又把群众的利益损害降到最低。通过讨论最终拿出最佳方案。

五、工程效益

经过我们计算,“小农水”项目可以改善灌溉面积 3050 亩,节水 160 方/亩,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增收240元/亩,农民每年增加总收入73.2 万元,平均每户增收350元左右。通过工程建设,减少了病虫灾害,受益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由于渠道畅通,水利用系数提高,明显减少了水事纠纷。另外,通过工程建设,提高了农民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周边的乡镇如栗山坝、泗汾镇等都想争取国家“小农水”项目,群众自发的掀起水利建设的热潮。

六、工程建设的经验

1、群众自愿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使工程建设得到群众的拥护。2、村级班子领导是保障。有了这个保障,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得到很好解决。3、经济效益是促进。“小农水”建设可以减低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这自然得到群众热烈欢迎。4、“一事一议”制度是关键。一事一议制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人的主人翁精神,依法行使管理本村公共事务的民力。

上一篇: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