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01 14:42:58

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

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篇(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设计十分重要。教师要想建立高效的教学目标,需要在教学设计中下功夫。因为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如果没有高效的教学设计,那么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不会出现的。小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相对较差。课堂教学是他们学习知识最重要的环节。因此,高效的教学设计对于小学生学习来讲极其的重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每一个课堂教学设计中充分围绕着高效这个词来进行,为学生有效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高效的教学是每一个任课老师追求的目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高效的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学习到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建立高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高效的教学。因此,如何使课堂教学设计能够达到高效的教学要求,尤为重要。教学目标设计既需要教师整体的把握教学环节的各个阶级,还需要在每个阶段进行目标细化,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反馈。因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优缺点最终需要学生来进行评判。

二、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所注意的问题

1.教学设计首先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教师更好的教学。所以,教师在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前,首先要对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全方面的钻研和探讨。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参考,不要使课堂教学设计偏离了教学大纲的要求。有些教师为了使教学设计变得更加的精彩,更加的富有现代化的教学感,在教学设计中增添了许多非大纲的内容。教学大纲要求所要讲述的知识点被大范围的删减。这种形式的教学设计从表面上看起来尽管很符合素质教学的要求,但将其应用的课堂教学时会发现这种设计已经偏离了教学大纲真正的要求,华而不实。学生无法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2.教学设计要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相对模式化和单一化,缺乏活力。如进行学生预习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方面,组织复习方面等等。教师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沉闷单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无法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永远改革和创新,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能融入信息化的教学内涵。因此,随着现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不断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课堂教学设计也要融入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气息。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全方位的,图像、声音并茂等方式的立体化教学。这种课堂教学设计一旦应用到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会有较大的提升。这不仅仅使教师的课堂授课变得更加具有效率性,也能使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符合小学生更加易于接受多媒体式教学的特点。

3.教学设计要能满足各种学习程度的学生

高效的教学设计内涵中要求其能满足各种程度学生的需求,这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需要着重注意的一个环节。有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往往会有一定的针对性。因为教师可能认为优等和中等的学生是全班整体学习成绩的保证。如果教师设计过于倾向于差等学生,那么整个课堂教学将不好把控,课堂教学中优等生和中等生会由于教学内容的简单而变的学无动力,整个课堂呈现出松散的气氛。这种片面追求成绩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无法变得高效,往往会使差等学生学得更加的放任自留。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注意教学设计要兼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才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学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才能使整个课堂教学高效、和谐。

4.教学设计要注重语文学科教学的特色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各个学科的基础,也有别于其他学科,具有自己的特色。小学生只有学好语文,才有能力全面深入的学习其他学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重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是一个听、说、读、写全方位要求的学科。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语文学科自身的要求。首先,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互动环节。因为语文学科需要学生和教师在互动中完成授课。其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小学生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前,都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语文训练。如识字、诵读、日记写作等等。许多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不重视,他们认为语文学习没有什么困难,只要能写能背就行。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些学生往往在语文考试中无法取得好的成绩。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扎实的学习,更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并能学以致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语文特色这个因素,使语文独特的魅力带动整个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5.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反馈、反思、改进等环节

教学中的任何环节的提高都需要经历反馈、反思、改进等阶段。教学设计也不例外。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各种来自学生、家长、同事等方面的反馈。同时要结合反馈的意见不断的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教师要找到自己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优缺点,在坚持优点的同时,不断的改进缺点,优化改进课堂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才有可能变得更加高效。如果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不注重上述环节,那么所设计出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可能会保持持久的高效。

三、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不断的探索和提高,努力使课堂教学设计更加有效,真正适应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篇(2)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79-2

那么,什么是教学设计,如何去设计。这些是有内在规律可循的。所谓教学设计,就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进行之前,根据教学活动的目标,预先对教学活动进行一系列的安排或策划,这一安排和策划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是设计的预测性和超前性。因为设计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做的安排或策划,因此其具有超前性,又因为在总个安排和策划过程中虽然也考虑到各种情况,但在设施之前只能是设想或预测;其次是设计与实施的不吻合性和现实的不确定性,预测或设想永远不能等同于实践,所以设计与真正的实施过程是不可能吻合的,再加上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的能动性不同,所以设计出的结果也会是千差万别的;再次,教学设计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和想象性。因为在总个教学设计过程中体现的是设计者的主观性,一份好的设计方案,无不体现出设计者丰富而独特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语文教学设计要求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设计原理,按照语文学科自身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际,来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过程进行策划和安排。在语文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的教学目标、恰当的教学策略、合理的教学过程。这便是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既要讲科学,又要讲艺术。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把握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还要在设计中加入设计者的独创性,以自身的想象力来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学设计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设计要建立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所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的前提之下,并对教材进行具体分析,要分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节内容与前后相关内容间的联系。分析了教材之后还要分析学生:分析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能力状况,还有就是在本节内容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这些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先决条件,是对难度、重点的安排的出发点,是对教学策略安排的指挥棒。把握好了这些再来进行教学设计。

一、语文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那么什么是教学目标呢?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语文教学目标分为纵向和横向,纵向是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以此为线索,引导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横向是知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以此引导语文教学,组织有效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在语文教学中,三个维度与五个领域具有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而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应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其基本精神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和审美性的统一。因此,在明确语文教学目标时应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认真落实三个维度、五个领域的目标。

那么确立目标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依据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熟悉程度,学生的认知状况。目标只有切合实际才能达到。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相当熟悉才可能抓住问题的要害。

二、要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解决学生问题,满足学生需求的。因此,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是语文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要素。学生的需求包括求知的需求,情感的需求和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在求知、情感和发展等方面对学生需求的了解,语文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求知需求、情感需求和发展需求设立教学目标,安排内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追求的根本目标。

在语文教学设计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特长。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和想象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特长。一般来讲,每一位驾驶都有自己的特长,也会某些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准确认识自己,弄清自己的教学优势在哪里,不足又在哪里。认清自己,才能在教学设计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并且,教学资源是多方面的,包括物和人。物质的主要指教学用具,包括用于教学的一切硬件和软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能丰富教学内容,产生良好的效果,而人,包括教师和学生。弄清自身优势,利用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将教学引向深入,有意识地利用学生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三、语文教学设计要预设整个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问题和需要,安排施教的程序,预想每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并指定好预案。当然,在某一项教学活动中,不可能学生都会具有相同的反应,出现不统一很正常,教学设计要多预测可能出现的不相同、不一致、不一样的情况。

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教学方式是语文教学过程带来的积极的影响,在语文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处理好传播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

1.新课的导入,新课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要,一个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2.板书设计,对于一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而言,教学基本功是应该在课堂完美体现的。这个基本功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和一手漂亮的粉笔字。那么,在板书这里首先要求要写得漂亮,当然这个有时也强求不来,但至少我们能把板书设计得漂亮。这个漂亮是合理、精当,书写合理。在板书时能不写的就不必去写,另一方面,能不能不写呢,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必要的板书是对一堂课所有内容的提纲挈领,纲举才能目张。如果只是夸夸其谈,讲的内容固然多了,但都是过眼云烟,什么都没留下,更是课堂大忌。

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篇(3)

二、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的科学要求

我们认为,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的科学要求应遵循以下4个原则:1.小学语文课程设计应遵循: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阶梯式发展规律;2.小学语文课程设计应遵循: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规律,即认知性知识学习优先,最终以技能性学习,即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3.小学语文课程设计应遵循:乐+情+思+理的渐进式方式进行,乐即快乐,情即感情,思即思维,理即道理;4.小学语文课程设计应遵循:言在前,语在后,言语并行;语在前,文在后,语文并行的原则。作为汉语文化必不可少的汉字读写教学则要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即:言语(+汉字)文(+汉字)。

三、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的具体策略

基于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的认知基础和科学要求,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我们提出以下课程程设计策略,仅供参考:

(一)小学低年级重点以汉语拼音的熟练掌握为主掌握汉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将每个字、每个词准确地读出来,不要读错。这看似简单,其实复杂。很多我们认为很熟的字往往都读错了。如前面提到过的铩羽而归〖shā,yǔ,ér,guī〗中的铩〖shā〗。这就要求在进行该阶段的教学时,要反复地将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声母、韵母、声调好好地讲授,汉字部首检字法反复练习,使学生打下扎实的汉语发音基础。

(二)先教会学生正确地说话,再教授正确的造句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循序渐进地教授学生在口语表达时,要选用合适的字词,合适的表达方式,区分清楚什么是口语用语,什么是书面用语,什么是口语词汇,什么是书面词汇,什么场合用什么词,为什么如此。这就要求在语文课程设计时,区分言和语,言即口语,语即书面语。

(三)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教学和训练学会发音,学会说话,学会造句,都是为了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中将一件事或一个问题讲明白,即在具体口语作文(语篇)和书面作文(语篇)中的应用,作文教学在语言能力中也就是语篇表达教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这个阶段。在语文课程设计中,要逐渐以有文采的语篇表达为中心目标,引导学生在正确的地方用正确的字词,正确的结构,表达精确的意思。

(四)不断地以各种方式扩大学生的汉语阅读量整个小学阶段,语文课程设计中要逐渐加大学生的阅读量,特别是课外阅读量。只有不断地阅读,使学生的词汇储备、语汇储备、句子储备、语篇构思储备才能丰富起来,逐渐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汉语运用能力。

(五)坚持快乐中学,快乐中做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6-12岁的孩子,他们天真烂漫,一切都以兴趣为出发点,不能像初中甚至高中那样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设计中,要善于根据孩子们的兴奋点,选择合适的语篇材料,运用合适的方式展现出来,具体形象地设计,使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说话作文。

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29-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更多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应该帮助学生参与到对语文知识的探索活动中,以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和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小学语文作业普遍存在着多、难、偏、繁等多种现象。而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一定学历的家长甚至都无法为学生提供指导,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太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应付考试为目标和以教师为主导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语文作业设计没有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问题,一味重视教学的短期目标,导致大量重复内容充斥在语文作业内容中;另一方面,教师为了使学生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一味采取题海战术进行作业设计,导致语文作业内容繁杂。此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由教师所主导,在一些功利化的教师手上语文作业设计也必将变得程式化。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应遵循的原则

1.基础性与创新性。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遵守的就是基础性和创新性原则。一方面,小学语文作业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所以作业效果应该体现在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另一方面,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所以,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该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性,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保持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性。

2.趣味性与生活性。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教师应从保持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和生活性角度来完成设计,使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一定的探究兴趣,进而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一方面,应改变语文作业形式,使语文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语文作业设计应该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生活中完成对语文知识的探索。

3.实践性。就实际情况而言,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来完成语文知识学习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学生从书本中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听、说、读、做这四个方面增加作业的实践性。在实践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现语文作业设计的教学目的。

三、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具体来说,就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语文作业,取得更好的语文学习效果。这也就意味着,教师不应该采取默诵、默写等方法来设计语文作业,避免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避免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教师要采用多种作业形式,使学生在自愿表达中学习语文知识。例如,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课堂上听到的故事内容讲给家长听,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背诵课文。

2.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在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为出发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地扩展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完成知识的扩展。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之前,教师可布置让学生了解蝌蚪、乌龟等动物是哪种生物的作业,并建议他们通过询问家长或自己查找资料来了解这些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更多知识,通过完成作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通过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学到课堂上无法接触到的知识。

3.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能帮助学生提供更多途径来丰富自己的经历,更好地在语文写作中表达情感。例如,设计节假日的语文作业时,就不应该使作业成为阻碍学生探索生活常识的因素,而是要利用作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例如,在端午节期间,可要求学生帮助家长包粽子、了解端午节由来,并要求学生将自己包的粽子照片展示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得到更多的生活体验,也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生活常识。

4.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是重要的语文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很难共同完成一项语文作业。设计语文作业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要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例如,在《蚂蚁和蝈蝈》教学中,可让学生背诵《小蚂蚁》儿歌,或者设计与蚂蚁和蝈蝈有关的选做题,要求学生与同学合作来完成这项语文作业。这样,学生既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还能通过团结合作来完成对作业内容的讨论。

5.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要从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机会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语文作业时,一定要使作业成为连接课堂与生活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例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让感兴趣的同学在父母帮助下饲养蝌蚪,并布置让学生定期进行观察和记录的作业。

总之,小学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拓展环节,教师应做好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笔者认为,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应遵循基础性、创新性、趣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的原则。此外,教师还要使语文作业设计起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增加学生情感体验和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的作用,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篇(5)

关键词:

CET4改革;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研究

英汉互译为中外社会文化交流架起一座桥梁,其广泛性和重要性日益显著。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近些年来,许多研究学者一致认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极其重要且非常必要。蔡基刚教授(2003:63)指出“:这几年,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英语就翻译这个涉及说和写的综合交际能力来说,越来越被社会看重。”但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翻译教学处于边缘地位,不受重视。高等院校尤其本科院校并不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独自设置翻译课程。虽然大学英语翻译教材不断推陈出新,质量较高但在翻译教学中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翻译教学实践也很难展开。因此,可以转向大学英语教材,尤其是综合英语教材,使其在学生的翻译学习中发挥作用,另辟蹊径。

1CET4改革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及翻译人才需求

自2013年12月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发生改变,其中,四级考试中翻译部分的考试内容由原来的句子翻译改为段落翻译,考试比重由原来的5%上升到15%。改革后的段落翻译考察知识面广泛,包含中国文化、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翻译字数为140~160个汉字。这次翻译内容的变革将不仅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考察提高到一个新高点,而且对目前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出新挑战,也对翻译教材改革形成新考验。从市场需求来看,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仅需要单一的专门人才,而催生了市场对多元化的翻译人才的更大需求,,即要求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翻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进一步加强培养和提高,对作为输入来源的翻译教材及翻译教学实践提出更高的要求。

2翻译教材与翻译教学实践的局限性

英汉或汉英翻译教材近30年来蓬勃发展,在质和量上均有极大提高。市场上不乏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材。但香港中文大学李德凤教授在一次问卷调查(陶友兰,2006)中指出,目前的翻译教材“重复太多,新意不足,由于编者不知道教学理论,所以,大部分教材都是‘填鸭式’教学思想的产物;而且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商业化倾向严重”。此外,国内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设置处于尴尬的境地。虽然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翻译能力有具体要求,可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翻译教学不受重视。高等院校尤其本科院校并不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独自设置翻译课程。据李忠华(2007)统计认为面向大学英语教学的翻译课程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设置为公共选修课,甚至有些院校根本就没有设置面向全院大学英语教学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以上事实使得大学英语翻译教材在翻译教学中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翻译教学实践也无法展开。因此,可以转向大学英语教材,尤其是综合英语教材,使其在学生的翻译学习中发挥作用,另辟蹊径。大学英语教材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工具。在非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学习的所有课程中,综合英语课程占很大的比重,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主要依托综合英语教材组织教学。目前,大多数高校现行的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有《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大学英语(精读)》等,这些教材中的翻译比重很低,只有汉译英单句翻译练习及少量的段落翻译,仅在练习中只提供了少量的参考词汇与短语。这些教材中均无涉及翻译技巧或翻译方法。因此,有必要对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中的翻译任务进行研究,有必要探讨较为合理的翻译任务设计,进一步完善外语学习任务设计,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3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研究之设想

3.1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定义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设计是外语学习任务设计的一部分。国内学者对外语学习任务设计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是对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的研究较为少见。我国学者夏纪梅(2002)探讨了英语教材练习/任务设计的认知标准和交际性标准。华维芬(2010)也提出任务是指为了促进语言学习所作的努力。戎林海和李静(2010)提出了六模块的翻译教材编写理念,其中包含翻译的基础知识、翻译理论知识、翻译的技巧与方法、描述英译汉和汉译英的特殊结构及各种篇章文体的翻译策略。该文中的翻译任务指的是为全面提高英语翻译能力所做的全部努力。

3.2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研究设计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更需要注重培养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2007)。该文将围绕这一目标,不仅要注重学生翻译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旨在探讨较为合理的翻译任务设计,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学习并通过翻译实践来提高其翻译能力,以便提高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效度,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且使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对外介绍中国及其历史,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该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1)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关于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设计需求的问卷调查及分析;(2)根据以上师生对翻译任务设计需求分析的调查结果,选取两套现行的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依据外语学习任务的设计原则和相关翻译理论进行全新的翻译任务设计。研究设计如下。第一,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设计的理论框架及构成要素。参照《大学英语课程要求》(2007),该框架由以下7个板块构成,即英汉文化素养与背景知识、英汉语言知识与应用能力、外语教学理论、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不同文体的翻译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其中,英汉语言知识与应用能力板块和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板块处于核心地位,其他5个板块贯穿其中。第二,基于该框架,对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4册)(2008,郑树棠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4册)(2007,秦秀白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关于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内容设计需求的问卷调查,选取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各发放100份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的调查问卷,并对部分师生进行访谈,旨在了解师生对所用教材翻译任务设计的需求,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使师生与任务设计达到和谐。第三,依据该框架,对以上2套现行的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翻译内容进行研究并设计出全新的翻译任务指令及任务文本,从而使上述两套教材的任务在最大程度上涵盖或体现了上述7大板块的要素内容。第四,该文在上述两套教材的基础上并依据教材中不同的单元主题编纂出两套较为完整的符合外语任务设计原则和师生认知需求的翻译任务文本,对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设计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当前的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改革,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4结语

国内关于翻译教材的研究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策略及教材编写内容展开,鲜有学者对综合英语教材中翻译内容的学习任务设计进行专门研究。该文的研究对象《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与《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均为优秀的第五代教材,其中的翻译任务指令研究及任务文本设计乏善可陈。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们亟需此两套教材中翻译任务指令研究及有效地任务文本内容。该文的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研究设计为未来教材的翻译任务文本设计的选择与更新提供一些新的视角,有助于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材翻译任务的研究、设计和选择,有助于高校英语教师寻找到更适合本校师生的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文本,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另一方面,该文研究设计将促进第五代英语教材中翻译任务的修订与改善,有助于编写人员更科学、系统地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材,促进大学英语教材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2003(1):65-68.

[2]陶友兰.翻译目的论观照下的英汉汉英翻译教材建设[J].外语界,2006(5):35-40.

[3]200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EB/OL]

[4]李忠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47-49.

[5]夏纪梅.现代外语教材练习的质量观——兼谈现代外语教材的师培功能[J].外语界,2002(1):22-25.

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篇(6)

艺术设计制作业作为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支柱,在国际商务交往、促进影视传媒和会展业发展、丰富社会生活、推动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国际广告和设计业的激烈市场竞争,加强广告和设计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加速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技能培养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党的十以来,党中央对教育工作做出系列重要部署,要求不断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尤其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以来,教育部加快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工作,进一步多措并举支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国内各大艺术院校都对教学改革提出新设想,实施新举措。在外语教学中,大都已实施或正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应“更好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凸显艺术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适应艺术院校学苗特点和学生的外语学习意愿、切实提高各专业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满足艺术类不同专业对外语的需求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更是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社会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目标,外语不仅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更应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武器。有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语言技能重要性的排序是:听(71.4%)、读(64.3%)、说(61%)(转引自蔡基刚,2003)。如何快速提高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学水平,为产业培养及输送既有创意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教育工作者应探索和承担的重要使命。

1 艺术设计专业外语课程改革主要内容

教学思想上依据教育部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相关精神,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现代信息技术等国内外教育理论为支撑,确立外语教学为学生现阶段应用能力培养和未来专业发展服务的原则,改变在教学效果上片面追求通过率的观点,克服过分依赖传统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教学观念。

教学过程中要深入了解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心理成长过程中的独特变化规律,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与学生心理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手段,探索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活泼的动态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外语教学效率。

教学内容上结合学生就业实际需求,介绍设计方法、设计流程、设计材料、设计技术、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计、服装设计、印刷与装订工艺等艺术设计英语基本知识,并注重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应用技能与能力培养。将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文章或片段(尤其注意视频、音频等流体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作为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材料,补充到教学中,实现教学资源时代化、无限化:这些资料可以取自教育网站、报纸杂志、教科书、软件库、电影、电视广播、学习课件,以及国内外著名的相关专业文献,著作、国际会议上提交的论文等。增加听读材料的丰富性,培养学生实际英语表达、交流能力,在巩固基本语法的同时,进而扩大学生专业词汇量,增强学生阅读外语原版文献材料的能力,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来源,增加听读材料的丰富性,培养学生实际英语表达、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巩固基本语法的同时,进而扩大学生本专业的词汇量,增强学生阅读本专业外语原版文献材料的能力,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来源。制定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构建“基础英语+后续英语(专业英语+ESP+双语)”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除了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精读、听力、口语、写作)外,增强后续英语课程体系(专业英语+ESP+双语)的设计与开发,旨在实现由单一语言文化教学目标向语言文化、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多元教学目标转化。

教学体系上灵活运用学导式、讨论式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生动活泼的动态教学模式,以多媒体课件、立体化教材、网上资源、录像机、投影仪、语言实验室等电教设备为载体,建立参与式、互动式、仿真式的教学方法体系。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机结合,并通过在公共外语的常规教学中增加专业性外语辅助内容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外语教学自身质量的提高。创建“课内课外+校园社会”的语言学习与实践拓展模式,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外学以致用。

考核标准上要着重检测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要求他们能大致听懂题材熟悉、内容广泛的语音材料,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能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可以比较自如流畅地表达思想,语音基本正确、语调自然。

2 艺术专业外语教学实施细则

改变原有公共外语必修两学年的教学计划,只在大学一年级进行必修公共基础外语课程的学习(4课时/周),考试合格的学生可获得8学分;大学二年级开始必修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外语(A),该课程的性质为专业基础课,为期一学期(2课时/周),考试合格的学生可获得2学分;二年级下学期――四年级毕业,共计5学期,学生可选修专业外语(B)和专业外语(C),这两门课程属于专业级选修课程,各开设一学期(2课时/周),各对应两学分。全校本科学生四年学习的外语学分构成为必修公共基础外语(8学分)+必修专业外语(A,2学分)+选修专业外语(B,2学分)+选修专业外语(C,2学分)。学生毕业的最低外语学分为10学分,最高为14学分。

3 结语

外语学习必须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产生促进作用,使学生获得了一个了解世界的辅工具,有能力在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中吸取营养,方便快捷地了解国际上与本专业相关的最新资料和信息动态;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广告设计业市场需求,培养社会急需的具有对外交流能力的广告艺术设计技能型应用专业英语人才,保障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活动和国际广告艺术设计制作业的顺利运转,加强现代广告艺术设计从业者的专业英语培训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推进设计制作产业化进程、提高我国广告艺术设计制作水平、更好地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蔷.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与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专刊),2000:34-43.

[2]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篇(7)

一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考虑建立在需求分析基础之上,教学开展必须围绕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不同研究者根据各自分析的视角不同,对需求分析做出的分类不尽相同。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Hutchingson 和Waters(1987)提出的目标需求(target needs)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目标需求是指学习者为在目标情景中能顺利运用所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为实现目标需求所需学习的语言知识和技能。Brindley (1989)提出主观需求(subjective needs)和客观需求(objective needs)。客观需求包括所有关于学习者的客观情况(如学习者目前的外语水平、语言学习中的难点等),而主观需求是指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求(信心、态度等)。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下,对课程的需求分析不仅应该重视针对学习者个人学习需求的分析,还应该对国家和办学单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和就业、课程组织者等方面的需求进行分析。

二 、课程需求调查

(一)国家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继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后又被确立为应用科技型大学试点院校,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国家是一致的,即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职业型人才。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英语课程除坚持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打好语言基础的目标定位外,应该更突出外语的工具性和应用性特征,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目标不变情况下,将英语教学重点转向为职业性需要服务的重心上来。

(二)职业需求

职业需求对应Hutchingson 和Waters提出的目标需求,对目标需求的分析关键在于对语言运用的目标情景进行分析,即对学习者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中需要使用的语言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对客观需求进行分析。但是刚入学的大学生学习者对本专业的从业要求或是毕业后所面临的英语应用情景并不熟悉,因此不能将学习者列为目标需求和客观需求的调查对象。为了解计算机行业对本院学生就业层次的英语能力的目标需求和客观需求,我们对1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院系领导,3名具有行业工作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及6名毕业后从事计算机行业的毕业生进行访谈。从访谈中的结果获知,基础教学阶段的英语四级过级成绩仍旧重要。未来职场环境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包括能够阅读和写作计算机产品英文说明书、用电子邮件等工具进行常用应用文写作、检索和阅读专业文献、运用英语计算机专业知识与人沟通与交流等。对进入职场前的外语能力准备包括能够进行计算机专业论文英语摘要写作、用英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求职上的需求。

(三)学习者需求

我们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一、二年级计算机专业236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以掌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要为重点,了解学生对自身目前英语能力的认知及对未来需要提高英语能力的需求。问卷的设计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学生最希望提高的英语技能、基础英语学习完成后达到的目标、基础阶段完成后的英语学习需求、对根据职业需求开设职业类英语课的态度等。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最希望提高的英语技能是口语(82.7%)和听力(62.3%),89.4%的学生希望在基础学习阶段通过四级考试,31.2%的学生通过英语四级后会继续考英语六级,11.2%的学生希望在基础学习阶段完成后补充考研英语的辅导,85.6%的学生希望开设对求职就业有帮助的职业英语课程。

三、课程教学实践

(一)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采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计算机专业基础英语、计算机专业学术英语和计算机专业职业英语四大模块。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目的是建立以内容为依托的任务型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专业意识。课程内容为英文环境下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后能够掌握基础学术词汇,能够较熟练使用全英文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常用办公软件,阅读介绍计算机基础方面的英语材料。全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将为本课程提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在全英文指令和全英语操作界面下完成任务。第二、三、四学期开设计算机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材采用计算机行业科普类书面语和口语材料,以培养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英语技能为主。第五学期开设计算机专业学术英语课程,如专业文献检索和阅读、专业论文摘要写作等。第六学期开设计算机专业职业英语课程,如英语电子邮件写作、计算机专业信息英语口语、外企实用英语口语对话等。

(二) 教学模式

根据各学期课程设置及教学目的,在应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再由小组成员口头陈述任务实施的步骤。专业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多采用口头陈述与学生互动问答检查专业知识的理解,通过陈述完成语言输出锻炼。在学术英语教学中,主要采用体裁分析教学法对专业文献或论文摘要的语篇特点和结构加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或撰写同一体裁的语篇。计算机专业职业英语的教学多采用角色表演与模拟重现计算机方面信息交流等场景。

(三)教学考核与评价

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必须建立规范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价值上的判断。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评价体系,重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两者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各占50%。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根据不同学期的课程教学目标,采取课堂观察、访谈、随堂测试和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等手段主要对学生课堂参与度、合作意识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评价者除教师外,也注重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课程的终结性评价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水平考试。我们建立试题库,学生上机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除考查英语听、读、写和译等技能的常见各项题型外,还会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上机完成的任务类题目。水平考试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来完成。除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外,还以奖励分的方式将学生第二课程成绩纳入考评之中,鼓励学生参加各级英语职业技能竞赛,展示和实践课堂学习成果。

四、结语

需求分析是某一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前提,所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也应围绕满足需求和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只是一种尝试性探索,这种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希望在改革中能够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加以完善,使英语课程为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型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篇(8)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路的创新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突出。语文作为技校教学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对于技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以及素质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语文作业作为教学知识训练的重要形式,对于学生所学习知识内容的巩固提升以及学生能力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自助餐”式作业设计在结合技校学生学习特点基础上,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宗旨,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与评价,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实践中具有教学突出的作用效果。下文将结合对于技校语文教学中作业设计的调查研究实际情况,在对于“自助餐”式作业的内涵以及意义分析基础上,进行技校“自助餐”式语文作业设计具体方法步骤的研究探析。

一、调查与分析

为了更好的掌握技校学生语文学习情况,专门以某技校2011级财会专业二班语文教学情况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于技校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查研究。为了达到理想的调查研究效果,问卷调查的问题设计不仅要求简洁明了,并且要有突出的针对性,主要围绕技校语文教学开展中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以及学生对于语文作业设计的满意情况、作业题型等方面展开调查统计,比如“学生每天完成语文课外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学生对于教学所布置的语文作业的总体评价”以及“学生最喜欢的语文作业题目类型”等,在设计这些调查问卷题目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答案选项,供学生选择,以完成对于技校语文教学开展中学生语文学习特点和需求的调查统计。

调查主要通过不记名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发放以供学生填写,并现场收回,应注意保证问卷的有效性。最终,对于收回的问卷答案按照不同的答案选项进行整理统计,以进行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分析。在对于某技校2011级财会专业二班学生平均每天完成语文作业的时间调查统计中,问卷问题共设置A、B、C、D四个选项,其中A选项为半小时,B选项为一小时,C选项为两小时,D选项完成作业花费的时间更多;本次调查共发放并收回57份有效问卷,选择A项的学生有16人,约占比率为28%;选择B项的学生有32人,约占比率为56%;选择C项的学生有9人,约占比率为16%;没有学生在问卷调查中选择D项;根据该技校2011级财会专业二班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该院校的语文教学开展中,语文课外作业布置设计的总体数量基本适宜,学生平均每天完成语文作业的时间也相对比较合理。其次,在并对于该技校2011级财会专业二班学生对于所布置语文作业的满意情况调查中,有21人对于所布置的语文作业不满意,约占比率为37%;有28人对于所布置的语文作业基本满意,约占比率为49%;有8人对于所布置的语文作业满意,约占比率为14;根据这一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以往所布置语文作业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因此,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中,需要结合学生对于以往所布置作业的评价情况,进行语文作业的科学合理设计。此外,在对于学生所喜欢的语文作业题目类型的调查统计中显示,学生普遍比较喜欢较为自由的语文作业题目类型,对于传统的抄写以及背诵、阅读、写作等题目类型喜爱程度都比较低。

二、“自助餐”式作业的内涵

在教学实践领域中,对于“自助餐”式作业的定义为,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以及设计过程中,讲新课程标准作为设计导向,注重对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升,通过分层设计和作业布置形式,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选择,以通过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程度与不同数量的作业训练,使得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收获与提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理想的教学和学习成绩效果。通常情况下,“自助餐”式作业主要有必做题与选做题两个部分构成。

三、“自助餐”式作业的特点及意义

结合教学实践中,“自助餐”式作业设计应用的具体情况,“自助餐”式作业主要包括以下特点,首先,“自助餐”式作业形式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产物,因此符合新课标的精神要求,迎合新课程教学特征;其次,“自助餐”式作业设计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情感等个性化需求和特征都有充分考虑;再次,“自助餐”式作业对于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以及水平均有相对较高的要求。结合“自助餐”式作业的上述特征,可以看出“自助餐”式作业设计形式,在实际语文教学应用中不仅能够对于学生在课外学习中的主体性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需求等实现充分尊重,同样对于教师进行作业设计的能力和水平具有较高要求。

四、实践步骤

结合上述对于技校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以及“自助餐”式作业特征、内涵的分析,在技校语文教学中,进行“自助餐”式作业设计,首先,要注意作业设计的优化合理,由于技校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和水平相对较低,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具有较为突出的个体性差异特征,因此,进行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同时注意分层进行作业设计,并保证学生在完成作业训练的过程中保持不断探索的精神。其次,进行技校语文作业设计中要注意保证学生能够实现自主选择,以保证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比如,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既要包含语言知识作业内容,还要有社会实践作业部分。最后,进行技校语文作业设计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与需求,对于学生的作业评价要包含发展性评价和分层量化评价等多样化评价形式,以保证对于学生作业评价的科学合理。

五、结论

总之,进行技校“自助餐”式作业设计,既要注意在作业设计中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师生以及资源之间的合作共享,来提升作业设计质量效率,还要注意进行综合性的语文作业设计,实现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导,以提升技校语文质量水平,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

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篇(9)

一、树立课程的目标意识,由“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把握好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树立起课程的目标意识,明确《标准》到底对语文课程提出了哪些目标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来把握某一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要求。

1.把握教学目标要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标准》的设计思路是:①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分学段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③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可见,《标准》已由传统的“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这是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根本着眼点。

2.把握教学目标要整合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把上述多维目标中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整合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做到:①从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阶段目标的现实性,又着眼于整体目标的长远性;②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一目标的达成度,又着眼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发展;③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互渗透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项训练的效果,又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④从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角度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既立足于语文学科特点,又着眼于学科间、课内外、校内外的互补与衔接。

二、树立课程的主体意识,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处理好教学关系

《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课程主体意识,把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考虑并设计如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学习,演好学习的“主角”。

1.从“学”的角度,定学生“学”的任务。即要求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确定学生“学”的任务。一是定“学”的内容(包括知识、方法、能力、情感等),变“知识性学习”为“综合性学习”;二是定“学”的形式(包括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选择性学习、积累性学习、体验性学习、观察性学习、策划性学习等形式),变“被动接受识记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三是定“学”的机会(包括预习、读书、思考、讨论、质疑、想像、查询、交流、演练、展示、评价等机会),变“教师主演”为“学生主演”,从而使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在内容上更适合不同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和需求;在形式上更适合不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和兴趣爱好,便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时机上更充分地给予学生学习、实践和发展的空间。

2.从“学”的角度,定教师“教”的任务。即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让“教”服务“学”,让“师”协助“生”。一是定“教”的任务。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并设计如何完成“指明目标、引导深入、鼓励进步、点拨偏差”四大任务的内容、时机和方式。二是定“教”的方式。考虑并设计如何变“讲授分析问答式”为“启发式、讨论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三是定“教”的角色。考虑并设计如何当好“主持人”角色,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何当好“向导”角色,在哪些字词句段篇的难点上、读写训练的重点上、读写方法的指导上用力,应为学生提供哪些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如何当好“咨询者”角色,及时释疑解惑;如何当好“发动机”角色,应提供哪些成功的机会,如何通过评价及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鼓足学习干劲;如何当好“榜样”角色,范之以“字”、范之以“声”、范之以“文”、范之以“情”,做好学生学习语文的榜样。

三、树立课程的实践意识,由“重现成结论的传授”向“重学习过程的体验”转变,设计好教学流程

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篇(10)

1课程背景

2021年,中国和意大利建交51周年。两国建交以来,在文化艺术交流上取得了诸多成就,两国于2019年共同签署的“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更是为两国的全面合作,尤其是文化艺术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在此背景下,小语种人才在中国与世界各国各个领域的合作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1]。中意两国的深入合作和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意大利语人才,然而我国传统的意大利语人才培养模式,多注重语言能力培养,而忽视语言与专业相结合的复合型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熟知意大利语的知识点,但是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准确、规范使用意大利语的专业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应将设计学类意大利语教学的目的修订为: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化、复合型的专门型人才培养。四川师范大学产品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是由四川师范大学与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两校合作的人才培养项目,项目得到了四川省教育厅和中国教育部的官方批准。本专业根据中意双方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注重语言能力、设计能力的双重训练,旨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并举的专门人才。本专业采用中文和意大利语双语教学,其中核心专业课程以意大利语讲授,学生在就读期间需要从意大利语零基础达到B2水平。

1.1教学现状与对象

在四川师范大学产品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意大利语课程被设置为前六学期的学科基础课程,每个学期配备中教讲授语法,配备外教讲授意大利语视听说课程,另在第六学期开设专业意大利语课程,以帮助学生为从业做好语言准备。

1.2教学计划设定

本专业在教学运行过程中设立意大利语教研室,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如下课程以及第二课堂,用于帮助学生完成意大利语学习,如表1。

1.3教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3.1教学资源缺乏系统化建设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着教学资源缺乏系统化建设的问题,尤其是教材建设。国内现有意大利语教材丰富,但教材雷同情况比较严重,且很少有跟专业相关的意大利语教材,使得学生在学习时难以将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统一起来;大部分意大利语教材内容陈旧且更新速度较慢,使得课程内容无法及时得到更新。1.3.2缺乏复合型师资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复合型外语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先决条件[2]。任教于设计学类专业的意大利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语言教学功底,还要同时具备艺术设计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这不仅有利于从理论上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更能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对语言应用更加得心应手。1.3.3教学计划设置有待优化在本专业的意大利语教学中,为了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进行衔接,学校开设了一门专业意大利语课程作为补充,但是专业意大利语课程常开设在高年级,且学时较短,学生的学习缺乏深度。专业意大利语课程在开设的时间上也存在着语言课程和专业课程不匹配的问题。设计专业课开课时,学生尚处于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专业词汇量不足,需要在语言课以及专业课之外自行进行补充和巩固,因而存在着相当的学习难度;而脱离了设计类专业课程的理论、实践支撑,专业意大利语课程教学也难以深入展开,最后便沦为专业术语课程教学。1.3.4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设计学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对他们的意大利语学习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他们在学习意大利语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设计和语言的融合,使二者产生交互性,而这往往需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然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实践环节却常常被挤压和忽视,教师多围绕语法、句型和翻译来进行授课,学生除了尽可能地争取与教师进行口语交互练习外,较难获得语言实践的机会,学习成果也难以得到巩固。长此以往,这种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2课题导向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案例

2.1教学案例一:任务型教学研究课题

任务型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完成学习,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在实际交际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3]。教学执行:任务型课堂教学可以设计具有“变化性互动”的活动,即任务。以产品设计专业意大利语课程第1学期第4周、总课次第16次课“Farelaspesaalsupermercato”(在超市购物)这一外语应用场景的口语课程4课时为例,进行任务型教学的方法是:首先由教师进行示范,讲述购物过程中的常用句型。教师在讲述句型的过程中,分析词汇意义与社会文化意义,让学生初步了解在购物场景中常出现的句型和词汇,然后模拟出真实的购物场景,要求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须提出一个明确的购物任务,并细化到物品的类型、款式、价格、颜色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达到锻炼口语的目的,也能从中体会到意大利人购物的文化习俗。学生在练习时需要把中心放在任务的完成上,而不是关心所陈述的句型是否完全准确。教学体验:在任务式教学研究课题中,可以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五个步骤:认知、模仿、重复、变换和选择。首先由教师第一步骤的认知内容,主要涉及句型和生僻词汇,并进行讲解,可借助图形、图片、实物、情景短片等加深学生对句型和词汇的理解;第二步骤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并反复练习,教师在学生模仿和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的语法和发音错误;第三步骤要求学生不断重复速记所学的知识点,直到可以背诵和默写;最后两个步骤要求学生变换句子结构,教师设定场景,对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须要求学生尽量避免使用母语,以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实践并完成任务的能力。

2.2教学案例二:读写结合型教学研究课题

在传统教学中,写作主要作为检测学生语言掌握程度的手段。其实,写作完全可以作为学生开展探究、组织、阐释、澄清、决策、发明、发现、想象等学习活动的手段。这些学习活动适用于所用的学科课程[4]。以产品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大三年级下学期意大利语3第4次课程“撰写设计说明”的4课时写作课程为例,这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要求学生从设计作品中选取材质、色彩、构成形式、工艺形式,并完整地阐述自己的设计灵感以及设计意图。教学执行:教师首先讲述本主题的写作可以用到的文章框架,如开头、中间、结尾,涉及句式、词汇、语法的综合应用,其次快速带领学生重温色彩、材料、工艺的相关词汇,最后以视频或音频的方式播放一小段范文,使学生首先能够适应意大利语发音,并能够大概理解范文的含义。在第二步骤中,教师开始对句型和重点词汇进行讲解,逐句讲解生词和语法,要求学生能够对句型进行变换造句。第三步骤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设计作品,拟定设计说明提纲,教师可以给出开头、中间、结尾的优秀范例,最后要求学生撰写设计说明,并能够背诵或在设计作品展示情景中进行宣讲。教学体验:本次课程要求学生首先对自身设计的作品进行解析,学生在解析的过程中,需要梳理思路,激活已习得的设计类内容,再进行组织和写作,进而在情景模拟中充分地使用,最后可以通过模拟问答、模拟答辩、复述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读写结合式的教学方法,可以紧密结合学生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内容,针对设计类课程中可能遇到的词汇、句式、段落、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逐一攻破和学期112233课程名称意大利语1意大利语视听说1意大利语2意大利语视听说2意大利语3专业意大利语教师类型中教外教中教外教中教外教学分88666学时128128969696128第二课堂学时128预期水平A1A1A2A2B1B2表1四川师范大学产品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意大利语教学设置外语翻译巩固,使得学生能够及时将语言和设计类课程进行交互渗透,并在设计类课程学习过程中立刻使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反复加深记忆,从而有效提高专业意大利语课程学习的成效。

3教学总结

3.1学生感悟

在本次任务型、读写结合型教学研究课题的执行过程中,为进行阶段性考核并总结教学成效,笔者特收集了几位学生的课后反馈。这些学生的课后反馈、学习体会,既可以检测课题导向意大利语教学的成效,也是对任课教师提出的宝贵建议,更是任课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拓展思路的重要参考。在课题导向的意大利语教学过程中,老师以灵活生动的形式进行了任务型口语课程的改革。其中的场景模拟阶段充满了挑战性,要求我们既能熟记知识点,又能融会贯通地进行使用。相比平时讲述型的课堂,我觉得学习压力更大,但是收获也更多。(2020级刘美珂)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目的性非常明确,在老师的演示之后我们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词汇、句式的记忆,然后运用在完成任务的实践中。我个人觉得任务型的教学模式非常生动,比如在本次“在超市购物”这一章节中学到的词汇、句式,我在生活中就能时常进行运用。(2019级杨潞琪)读写结合式的教学形式,我觉得比普通的语言教学形式更贴近我们的设计类课程。老师讲述的内容与我们的设计类课程环环相扣,我们在语言课程中学习的内容能够被立刻运用在设计类课程中,这也使得我们与设计类课程外教的沟通更加准确和快速。(2017级李雨涵)在写作课程中,老师较为系统地给出了演示,无论是视频还是音频,目的都是使我们能够模拟并且运用。本次写作的主题围绕本专业的设计作品展开,有利于我们将语言课程的学习成果运用于设计类课程中,使得语言课程和设计类课程相辅相成。(2018级何瑞)

3.2发展对策研究

3.2.1搭建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笔者建议首先梳理和归纳目前国内意大利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并进行归纳,各大高校可以共同搭建一个系统化、公开化、共享化的意大利语教学资源平台,针对不同类型“专业+语言”的意大利语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教材、在线课程、教案、词汇库、教学计划等内容,可以通过现有的网络课程平台,如雨课堂、智慧树、中国大学慕课等,进行传播和分享。这些内容不仅可以被用于各个学校教师的跨专业深造,也可被用于学生的网络自学。此外,教材编写者可根据设计学专业特色编写并发行视频或音频配套教材,以满足课程教学要求。3.2.2建设复合型师资队伍笔者建议打造校校、校企合作平台,对校内教师进行跨专业培训。四川师范大学产品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采取中意教师联合教学的模式,在开展设计类课程教学的同时,配备语言教师进行跟课、翻译、答疑工作,并将设计类课堂向所有语言教师公开,语言教师可以通过随堂听课、课下沟通的形式了解设计类课程的内容和进度。经过3~5年的教学实践,这些语言教师已经成长为不仅可以高效开展意大利语教学,而且能够准确掌握设计类课程知识点的复合型教师。此外,各高校还可以通过设立语言中心、组织教研室活动、举办跨专业讲座和交流会等,拓宽语言教师的知识面。3.2.3根据专业特性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培养方案国内各大高校都对自身开设的语言类课程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是设计专业外语类课程课时少、开课时间较晚是普遍现象,高校应结合专业特色对课时和开课时间进行调整。此外,高校应努力为学生提供课外实习实践机会,如意大利驻重庆领事馆组织举行的各种设计艺术论坛、中意艺术交流展览、意大利语文化节、意大利语演讲比赛等形式,均可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掌握意大利语使用技能。3.2.4重视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国际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国际设计艺术理论发展的前沿,同时具备较强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5]。在中外合作办学设计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除了强调学生对语言和设计学类知识的应用,还有一个要点就是要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中意文化、风俗和历史衍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两国设计艺术发展的历程比较、发展现状以及音乐、戏剧等文化元素来熏陶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也可以通过中意两国学生假期训练营、线上交流会等形式,让中意两国的学生深入交流,更好地了解中意两国的人文文化。

4结语

培养“语言+专业”的意大利语人才,对中意两国的文化艺术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高校须努力构建系统化、立体化、协同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搭建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复合型师资队伍,根据专业特性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培养方案,重视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为实现“语言能力、实践运用能力、跨文化艺术交流能力并存”的人才培养目标打下基础。本文对课题导向的设计学类意大利语教学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复合型意大利语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秦昕婕.“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商务意大利语专业复合人才培养对策探索:以经贸意大利语教学为例[J].对外经贸,2019(10):130-133.

[2]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76-80.

[3]郎红琴.论任务型外语课堂教学的多维互动[J].教学与管理,2013(18):132-134.

上一篇: 媒体传播策划 下一篇: 光伏产业前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