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8 15:44: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现代商贸服务业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搭建河西走廊物流集散平台,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将张掖确定为地区性物流中心和甘肃省六大物流集聚区。在张掖建设大型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和保税区,可以为南、北两大高原资源交易和中东部工业品走向中西亚诸国搭建中转、集散和贸易平台。充分利用张掖立体交通枢纽和经济通道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张掖工业园区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出台《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为契机,把张掖国家工业园区和国家文化产业基地“玉水苑”作为发展生态工业的战略平台,面向内蒙古和青藏两大高原,采取设立“项目特区”、开辟“园中园”等方式,积极推进跨行政区划建立“飞地”经济合作区。以货物集散、中转和商贸服务为中心,把物流园区建设成为具有货物集散功能、商品中转功能、物流配送功能、流通加工功能、物流信息服务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及特色商品展示功能、旅游文化展示功能为一体的的大型综合物流中心,为高原腹地资源加工外运和国内外产业转移搭建平台。
二、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
2011年以来,特别是区级班子换届后,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制订了“提升竞争力、涵养软实力、增强凝聚力,为建设生态宜居城、新兴电子城、现代商贸城,创建人文社区、美丽乡村”的发展战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商务局的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区里确定的发展战略,坚持发展不动摇,紧抓项目不放松,全力推进“三城共建”、“人文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全区现代商贸得到新提升。201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93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全市排名第一。全区商贸市场建设步伐加快,生产资料市场、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小商品市场、城北汽车市场等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其中生产资料市场一期12条道路全部动工,5条道路建成通车,工程机械配件城一期、工程机械市场即将封顶,钢材市场、建材市场第一期已开工建设;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期8栋建筑基本完工;城北汽车市场名车汇主体工程已完工,汽车主题文化广场完成规划设计。强化楼宇招商,引进了国内200强家电连锁企业国美电器以及珠江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升了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全区商贸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区建立市场运行监测网络运行正常,坚持日常监测和节假日市场的运行监测,提高市场预测预警水平。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稳步推进,达到省、市考核标准要求。积极组团参加市春节商品交易会和商务部、省商务厅组织大型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大型展会,推动企业走出去,开阔视野,提高区内企业知名度,提升品牌意识,扩大影响。商贸公平交易环境逐步规范建立和完善。规范和完善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管理,拉动城乡消费。家电下乡销售3559万元,发放补贴金额418万元;家电以旧换新消售62449件,完成销售额2亿元,发放补贴金额1783万元。采取政府搭台、商家唱戏、媒体助推、全民参与、引导促销、诚信经营、扩大消费的形式,组织了家电以旧换新大促销活动,家电下乡金秋惠农便民活动,万村千乡农家店金秋联销活动和国光金秋购物节等,营造中心城区搞活商贸流通,诚信经营,拉动消费的繁荣景象。
二、商贸服务业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发展重点
按照“现代商贸城”发展定位,突出我区作为全市商贸服务业主要集聚区主导地位,不断优化商贸服务业网点布局,完善商贸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商贸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新兴业态,促进商贸业态的商端化、专业化和新兴化,全面提升我区商贸业的发展水平和层次,努力将我区建设成为功能强大、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带动周边的赣中现代商贸服务业核心区。
1、打造中心城区商贸聚集区。
一是打造商贸中心区。以人民广场、文山步行街、鼎泰商业街、阳明东路为依托,努力打造高档次、新业态汇集的现代商业商务核心区。加快人民广场周边天虹商城、新世界广场、华润商城等高端商城和商贸综合体建设,建设满足中高档消费群体的高端商业区;在文山步行街和鼎泰步行街、阳明东路等重点地段培育发展精品购物、特色专卖、休闲娱乐、时尚消费等商业特色街区;利用上述区域现有的商务平台和楼宇资源,大力加强楼宇招商,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建设以商务办公为主的现代商务核心区。
二是打造商贸副中心。建成一南一北两大商贸副中心。积极策应市委、市政府实施城南大开发战略,积极配合建设城南新区慢行系统;大力推进城北片区建设,在片区内配建城市商贸综合体、多功能娱乐场所和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并强化服务业招商,积极引进一批名商名店、大型超市、星级宾馆,建成现代时尚的商贸特色街区。
三是打造专业特色街。加大专业特色街区培育建设力度,提高市场的集聚发展能力。引导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同类业态企业入驻,在城区内建设多条业态集聚有基础、集中业态有特色、业态产品有需求的专业特色街:鹭洲路通信及现代办公用品特色街;中、下永叔路电动摩托车特色街;中山路机电和五金器材特色街;上人民路创意设计特色街;仁山坪花鸟、艺术品特色街;上后街美食特色街;仓口庐陵特色街。
2、推进专业市场建设
立足我区产业资源、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推进以市城南生产资料市场为龙头的专业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城南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建设,用3至5年时间建成全省乃至华东地区品牌专业市场,成为带动我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加快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和冷链物流建设,打造赣中最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和集散中心;加快市(吉福路)小商品批发市场建设,努力形成集商贸、流通、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小商品集散地;加快城北汽车综合市场建设,打造具有高附加值的集汽车销售、售后服务、会展休闲为一体的现代汽车城;加快市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处理中心建设,建成全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加大已建成专业市场的培育力度,不断优化市场布局和功能互补,引进有规模、实力、有先进经营经验的全国知名经销商投资经营专业市场,以专业特色、规模效应和现代化服务集聚客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将专业市场打造成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3、构建城乡一体商贸市场体系
合理配置中小型商贸设施,引导和鼓励在社区和有条件的城郊居民区发展中小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商业网点。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鼓励和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连锁便利店、小型超市等商业网点,提升改造乡镇农贸市场,努力培育农村流通合作服务组织和流通网络,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形成覆盖城乡的商贸服务市场体系。
4、推进商贸业态创新
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示范,推动商贸流通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新型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商贸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运行效率。支持国光、甘雨亭公司等区域内优势商贸流通企业品牌输出和扩张发展,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加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网上商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二)主要措施
1、精心制订规划和实施意见。一是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商业局会同区发改委等部门完成了“市区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二是区发改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完成《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起草上报工作,区委、区政府已批准实施。
2、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委,负责现代服务业发展日常工作。对服务业重点产业,建立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协调推进机制。
3、强化考核督查。制定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考核办法,加强对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特别是服务业重点产业牵头部门的绩效考核。对考核获得先进的乡镇街道和区直部门由区委、区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4、强化统计监测。各重点产业主管部门要定期向统计部门和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统计数据及相关信息。区统计局要完善服务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及时公布服务业数据。同时,切实加强服务业发展的形势分析和监测,为政府决策、宏观管理和企业经营提供准确信息。
5、强化责任落实。各重点产业主管部门要落实工作职责,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职责,加快各产业发展,共同促进全区服务业大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在全区商贸服务业全面提升和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还面临不少困难,工作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商贸经济总量偏小,中心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省设区市所在的中心城区排名较后,现代服务业起步较晚,现代化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偏少,新兴业态的引进和培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商贸经济运行瓶颈制约加剧、融资难、征地难、用地难的问题凸现,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四、推进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一)提升中心城区现代商贸服务业首位度的思路
十二五期间,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商贸城的目标,坚持“三个并举”,即专业市场与特色街区并举、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并举、传统商贸与现代商贸并举,在专业市场建设上提升档次,在改造传统服务业上提升标准,在发展文化产业上提升追求,在破解资金难题上提升水平,积极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扩充。一要在专业市场建设上提升档资。重点按照中心城区十大专业市场体系布局,加快推进生产资料市场、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小商品市场、城北汽车市场等市场建设。生产资料市场今年要开工建设40万平米,其中钢材市场和工程机械市场今年6月底基本建军、成开业,工程机械配件城年底完工,建材市场今年建成20万平米并于10月份开业,物流市场年内基本建成开业,同时要大力引进有规模、有实力、有市场经营经验的主力运营商来投资经营市场,全力打造“陆路港口”;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期工程年底开业运营,二期325亩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尽快启动;小商品市场尽快挂牌,力促一期市场开工动建;城北汽车市场要加快建设中心广场、二手车市场、汽车体验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建设,确保年内全面完工,建成集汽车销售、汽配流通、汽车装潢维修为一体的特色商贸城。二要在改造传统服务业上提升标准。大力开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招商,全力引进1-2家名商名店、高端商城、星级宾馆;提升改造阳明商城等现有街区,配套完善鹭洲路、滨江路等专业商业街,加快推进仓口美食城和儒林里庐陵风情街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鼓励和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推动农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
(二)推动中心城区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1、放宽市场准入。坚持“非禁即入”,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服务业领域全部向外资、社会资本开放,并实行内外资、内外地企业同等待遇。各类服务业企业在登记注册时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外,各部门一律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前置性审批事项。鼓励外资、民资参与服务业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鼓励知名服务业企业以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
2、保障项目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统筹考虑其所需用地指标,满足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地需求。对列入国家和省鼓励类的重点服务业项目在用地上给予倾斜,特别是对大型专业市场、重大商贸设施、物流园区和大型物流企业、四星级(含)以上宾馆项目以及列入省调度的重点服务业项目在用地上给予优先保证。支持取得工业用地的单位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条件下,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服务业。
3、为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排忧解难。一是安置问题。小商品市场和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二期项目征收农房的安置,建议政府依托吉福路西延工程项目,纳入其安置范围内统一安置政策,并就近选址进行安置。小商品市场居住在企业自管公房的职工,建议市政府将他们纳入我市保障性住房的安置范围进行妥善安置。二是用地指标问题。小商品市场项目一期用地指标已经批复和落实,二期还需要解决用地指标256亩,需请市有关部门协助我区向省里申报争取尽快解决,以利于该项目的建设。
4、破解融资难题。建立服务业项目与商业银行的沟通机制,引导商业银行在独立审贷基础上积极向服务业的重点项目发放贷款,逐步增加服务业贷款规模。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鼓励信用担保机构开展面向中小服务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务,解决中小服务企业融资难题。
5、强化财税扶持。从2012年起,要建立市区两级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对服务业中的优势产业、薄弱环节、新兴领域、龙头项目和知名品牌进行重点支持,带动和放大全社会的资金投入。对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在本区注册纳税的服务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缴纳的建安税,按区级分成部分的50%奖励给投资企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开业起五年内,经营过程中缴纳的所得税,按区级分成部分前两年100%、后三年50%奖励给企业,用于培育企业发展。
6、培育知名品牌。建立促进服务业品牌工作机制,对新确认为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企业,分别给予奖励。支持利用企业品牌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能力。
一、肯定成绩,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几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我市商贸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服务业产出贡献平稳增长。去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4.09亿元,增长14.6%;实现地方税收3.34亿元,占全市地方税收的57.8%,服务业税收已成为全市税收增长的重要来源。二是服务业内在结构不断优化。交通运输、商贸、旅游等服务行业得到改造提升,生产业、现代流通业等新兴服务行业发展较快,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南商贸中心建设已摆上议事日程,“千百镇连锁、万村放心”工程深入推进,城乡商贸联动发展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三是服务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实行服务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去年兑现资金300万元。崇仁温泉项目实质性启动,城南五星级酒店和大型购物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日趋完善,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旅游等重点产业都制定了专项规划。这些都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无论是服务业自身的发展质态,还是服务业的外部环境,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较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4%,明显低于市乃至省的平均水平,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瓶颈”。二是发展档次较低。全市传统服务业仍然保持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占的比重还不高;高档次市场、服务场所缺乏,中国领带城退出了全省重点市场,全市没有一家可高水平地承办大型会议的酒店,也缺少大型连锁购物场所。三是准入门槛高。相对于其他项目,服务业的项目审批仍比较难,部门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整体环境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四是开放度不高。相对于工业而言,服务业对外开放度还不高,在招商引资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去年利用外资虽然实现了零的突破,但潜力空间较大,尚有大量工作要做。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外地商贸业进入会影响我市商贸企业发展的落后观念,对商贸业要不要对外开放上认识不一。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我市商贸服务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加快发展服务业,可以说是事关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服务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当今时代,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服务业发展将越来越深入,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服务业兴起的转折点,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标志着服务业进入加速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服务业在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目前,世界多数发达国家或地区服务业发展都达到了三个70%,即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产值70%,gdp增长70%来自服务业,服务业吸纳70%的就业人口。去年我市人均gdp首次超过3000美元,按国际经验来推算,我市正逐渐进入一个服务业加速发展期,预示着嵊州服务业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推进工业强市的重要抓手。工业发展到高端就需要有技术、有研发、有培训,到下游就需要有物流、有营销、有品牌,这些都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现在国际上有这样一种理论:没有研发设计的制造业是没有灵魂的制造业,没有现代物流的制造业是血脉不通的制造业,没有市场营销的制造业是盲聋哑瘫的制造业;缺少现代服务业支撑的国际制造业基地必然是高成本、低竞争力。目前,我市的领带服装、电器厨具、机械电机等块状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要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把研发、物流、营销、贸易的水平搞上去,走出一条富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客观要求。城市化推进与服务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服务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城市的现代化,没有服务业的高档次就没有城市的高品位。城市的集聚和辐射效应,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更加活跃,从而推动服务业的加速发展;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会促进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完善。从我市情况看,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规模的不断拓展,迫切需要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迫切需要强化家政物业、物流配送、产业承载、旅游休闲、文化传播、社会组织等服务功能,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旅游、居住和创业环境。
4.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增强地方可用财力的有效途径。服务业对地方财政,特别是对地方可用财力的增长,贡献较大。在现行体制下,工业企业中的增值税只有25%、企业所得税只有40%留在地方,而服务业中多数行业的营业税基本留在地方。去年,我市服务业上缴地方税收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57.8%,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已成为全市地方财政增长的新“引擎”。事实证明,加快贸易服务业发展,对巩固和扩大税源、促进财政增收至关重要。
5.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服务业占用能源、资源少,创造的绝大部分是绿色gdp。大力发展旅游、会展、商务、文化等现代服务业,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修复功能。加快服务业发展,是调整产业结构的着力点,提升产业层次的切入点,也是有效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增长点。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加快形成二、三产业联动升级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6.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服务业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吃饭、住房、旅行、购物、健身、文化娱乐、教育等多个方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紧密相联。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人们的消费需求正在向高级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只有大力发展服务业,才能更好地满足和扩大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服务业门类多、就业弹性大、就业方式灵活,能够有效地开辟多元就业空间,所以服务业是人民群众创业的大舞台,也是城乡居民增收的主渠道,更是改善民生的大平台。
总之,发展服务业有广阔天地,是大势所趋。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像重视工业那样重视服务业,像抓工业项目招商那样抓服务业项目的招商,做到服务业与工业经济一起部署、一起督查、一起落实,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保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态势。
二、突出重点,创新实干,快速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
当前,我市加快发展服务业正面临着极好的机遇。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深入,国际服务业转移步伐加快,零售业的全面开放使我国日益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服务业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从国内来看,服务业大发展、大提升的历史机遇期已经到来。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省里建立了“三个三”财政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求加快推进我省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市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这充分体现出各级政府对发展服务业的日益重视和迫切要求。从我市实际看,我们有甬金高速和上三高速在嵊州互通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有万年小黄山、千年剡溪、百年越剧等历史悠久、山水秀丽、人文荟萃的资源优势,有人民生活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经济基础。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总的要求是要围绕“工业强市、和谐惠民”的工作主线,紧扣“创业实干强基础,创新发展求突破”的要求,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服务业,突出要抓好四个重点。
1.抓重点区域。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当前,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是要抓住嵊新组团集约发展的历史机遇,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加快城南新区的建设,形成新的商贸、居住、物流、市场以及企业总部,同时要积极推进旧城商贸业提档升级和开发区功能完善。五大集镇要抓住中心镇扩权的机遇,加快中心镇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与市区互补的良性发展局面。
2.抓重点产业。服务业涉及到的产业非常广,必须立足我市经济社会的实际和产业基础,在重点产业上予以突破,一是加快发展生产业。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对工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按照市委全委会要求,加快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启动;要大力发展家电厨具、机械电机等生产要素市场,加快发展法律、咨询、评估、策划和劳务中介等中介服务业;要积极发展企业总部、房地产业、楼宇经济,并通过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加快培育工业房地产市场。二是加快发展农业要素市场。传统农业要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依赖科技研发、市场信息、物流配送等各方面的有效支持。要积极推进茶叶市场、花木市场和农批物流中心建设,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服务支撑。三是加快发展以商业为主的消费业。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引进国内外的知名商贸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区域商贸中心区和商业街、步行街、特色街建设,加快经济型酒店建设,带动特色休闲服务业发展。四是加快发展旅游业。要利用好我市山水风光、地域文化以及民间工艺、传统饮食等特色,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等相关产业。
3.抓重点项目。发展服务业与发展工业一样,没有项目,工作就没有抓手,增长就没有后劲,开放就没有载体。要借鉴工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成立商贸服务业的招商引资机构,落实专人和工作经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破解资金瓶颈。项目一旦确定,要抓紧开展前期准备,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启动建设,促进项目早日建成、早出成效。在商贸流通业中,重点抓好五星级宾馆、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花木市场、茶叶市场建设、浙东农批二期扩建工程和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的启动建设。在旅游业中,要加快百丈飞瀑景区和王羲之故居旅游区建设,做好“山水越剧之旅”文章。重中之重要抓好崇仁温泉项目,这是我市旅游业突破的重要抓手,要集中力量,力争项目早开工、早出形象。
4.抓重点企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壮大服务业龙头企业。在商贸流通业、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中介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社区服务业等行业中,力争都能形成一个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这个龙头既可以是本市的企业,也可以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对于这些龙头企业,既要引导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做大做强,形成其龙头地位和作用,也要通过政策加以扶持。
三、优化环境,形成合力,进一步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最具竞争力的环境才能孕育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环境的优劣,思想观念的转变,体制机制的转换。
一要转变观念。加速发展服务业,关键是要转变观念。一是要树立创新的意识。坐井观天没有思路,闭关自守没有出路,要敢于创新,以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路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要树立开放的理念。要进一步推进服务领域的改革开放,鼓励外来资金投资服务业,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企业;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三是要树立服务的理念。对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对服务业企业要做好引导、扶持工作,指责少一点,扶持多一点,制约少一点,服务多一点,着力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和谐健康发展。
(一)主要目标
2009年,全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1)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2)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4)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5)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6)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7)重点建设区领导挂钩的19个总投资76.6亿元的服务业重大项目。
(二)重点行业目标
1、商贸服务业。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连锁经营销售额分别增长18%以上;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和升级改造连锁农家店75个,创建绿色市场1家,创建市级社区商业示范区1个;新建专业合作社3家,新建为农综合服务社13家,其中创三星级为农服务社4家,新建、改扩建农贸市场各1个,培训农产品经纪人250人。
2、物流服务业。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0%;实现物流业总收入增长15%,物流业总成本降低1个百分点;实现邮政业务增长7%。
3、金融服务业。实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5%以上,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长15%,消费信贷余额增长20%。
4、旅游服务业。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1亿元以上;全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建成国家AA级风景区1个;金牛湖风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风景区。
5、房地产业。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房地产投资增长15%,房地产交易额增长6%,其中存量房交易额增长3%。
二、战略重点
依托我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和雄厚的工业产业基础,按照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战略定位,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导向,完善提升消费业,积极拓展生产业,围绕建设现代商贸业集中区、现代物流业集中区、生态旅游业集中区、环保服务业集中区,着力打造发展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三、工作举措
(一)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服务业重大项目的带动和支撑作用,重点跟踪19个总投资76.6亿元的服务业重大项目。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政府、沿江工业开发区管委会、*化学工业园区管委会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区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区商务局局长和区发改局分管局长任副主任。明确园区、街镇、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为项目推进工作的责任主体。区机关部门和相关单位按其职能对项目推进工作实行分工负责、责任包干。对每年列入区及区以上的服务业重点项目,实行区领导挂钩推进责任制(2009年度区领导挂钩服务业重点项目安排见附表)。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工作督查体系,由区大项目督查办公室对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责任主体和区机关职能部门服务推进项目情况实施专项效能督查并定期通报。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对区政府确定的年度服务业重点项目,实施月推进、季点评、年考核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推进例会,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与项目推进有关的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项目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及时协调处理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每季度对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汇总,通过会议或文件形式通报全区。年底根据目标要求实施考核。
(二)加快生态旅游集聚区建设
以金牛湖核心景区为突破口,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金牛湖景区大投入、大开发、大发展,打造江北一流休闲度假景区,全力创建国家AAAA级风景区。同时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继续创建AA级以上旅游景区,加快旅游酒店提档升级,建设四星级以上酒店1-2家,精心组织《茉莉花》雨花石国际文化旅游节,建设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与现代都市特色相融合的生态旅游休闲区。
(三)加快物流集聚区建设
以*化工园物流基地为核心,加快西坝港区液体和固体散货码头建设,加快管道、罐区、园区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速形成以码头、罐区、仓储区为主体的现代化工物流框架,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现代物流企业,完善集聚区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江北口岸服务中心,为区内企业就地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同时加快包括中瀚钢材、金盛建材在内的沿江北大道物流园区建设,构建化工、钢材、建材多产业的江北现代物流集聚区。鼓励扶持驻区大企业南钢、扬子物流企业的发展。
(四)加快现代商贸业中心区建设
着力打造相对集中的城市商贸功能标志区,全力推进金宁广场、十村广场两大商贸中心区建设,建设和完善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加快商贸大市场建设,大力引进连锁、专营、直销等新型业态,推动全区商贸流通业提档升级,形成以商贸中心区、专业大市场、特色商业街为支撑的商贸流通新格局,显著提升城市现代化形象,形成辐射能力较强的区域性商贸中心,扩大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实现“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
四、加大对服务业的服务力度
(一)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对全区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大力扶持金宁世纪、宝润、仁和市场、中瀚钢材、金盛建材、金牛湖风景区等重点三产企业,对全区销售收入30强服务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二)建立重点企业服务机制。建立与我区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加强对企业在政策、信息、融资、政府服务等方面的帮助,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三)强化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精心组织实施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充分利用《茉莉花》雨花石国际文化旅游节、重洽会等重大活动,结合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以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等作为重点招商领域,高水平策划、包装项目进行对接,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进一步加强对全区服务业发展的组织协调
1、指导思想:围绕服务一二产业、服务城乡统筹、服务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整合现有商业资源,加快规模集聚、要素重组和产业升级,大力推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在加快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2、主要目标:从今年起到2010年,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以上,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8%以上,初步建成与滨江生态型现代化和谐城市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行业齐全、业态先进的现代化商贸服务体系。
3、重点任务:加速提升商贸流通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市场,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大力提升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餐饮服务业和休闲娱乐业。
二、政策措施
(一)鼓励做大做强,培育和引进大项目
1、鼓励商贸服务业上规模。凡属批发零售、餐饮、市场、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商贸服务领域,对年度经营规模(销售收入)比上年度增长10%以上,且综合实力跻身省内同业排名前100名、绍兴市内同业排名前10名的,分别奖励企业经营者3万元、2万元。
2、引导商贸服务业提升档次。对符合商贸服务业发展导向的新建、改建、扩建商贸服务业项目,实际投资额(不含土地出让金)分别在1000—2500万元(含2500万元,以下同)、2501—5000万元、5001万元—1亿元、1亿元以上的,分别奖励投资业主20万元、40万元、80万元和100万元。若经营场地采取租赁形式,建成并开业的面积分别在3000—5000平方米、5001—10000平方米、10001—20000平方米和20000平方米以上的,分别按8万元、15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的标准一次性给予奖励。
3、鼓励市内外企业来*落户、经营。为优化现代服务业规划布局,对新建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在用地指标上予以优先落实;对符合规划并对*经济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的大型物流和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按照仓储、运输等相关行业标准控制用地规模,采用协议出让方式给予供地;对建城区内属“退二进三”性质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并经市规划、国土部门审核同意,报市政府批准,给予企业在用地价格上优惠,充分调动企业“退二进三”的积极性。
4、每年确定一批对全市服务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经营项目(不包括房地产商住楼投资),对实际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且原有企业规模排名全市服务业企业前20位的,以上年实缴税费为基数,增加10%的超额部分,根据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大小,由市政府确定给企业适当奖励。对新办服务业企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除必须上交上级的以外,一律免除,期限三年。
5、鼓励服务业企业落户城北新区。为鼓励服务业企业入驻新城区,对从2009年1月1日起,实际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落户在城北新区的服务业企业,在原投入奖励政策基础上再加奖30%。
6、对新设立的商贸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从设立起3年内:商贸零售企业年度营业额达到0.3亿元、0.8亿元、1亿元,住宿餐饮企业年度营业额达到0.1亿元、0.2亿元、0.3亿元,并上缴各类地方税费达到6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的,对企业经营者按年分别奖励5万元、8万元、10万元。
7、商品批发企业年销售额(指主营业务收入,下同)在1亿元(含)以上,商品零售企业年销售额在0.8亿元(含)以上,其他流通服务企业在0.5亿元以上,住宿、餐饮服务企业年营业额在0.2亿元(含)以上,当年实际缴纳地方税费环比增幅在15%以上的,每家奖励8万元。
8、投入2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和大型商贸服务企业,采用“一场一策”或“一企一策”。
(二)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态
1、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对投资新建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统一配置和其他支撑辅助功能为一体的电子商务网络、商贸企业实行电子化管理、电子交易等信息化建设和改造,其软件及配套硬件实际投资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按5%的标准予以奖励。
2、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和以产业基础为依托的区域物流节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可以由其总部统一纳税;经税务部门批准,可以享受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现代物流企业用地,在城市物流规划用地上给予相应安排,按工业用地价格出让,占地较大的,且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困难的,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后,给予减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对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的,按实际投资额的5%标准给予奖励,其投入的设备比照工业企业享受技改贴息。
3、加快专业特色街建设。凡符合全市商贸发展规划要求建设的专业特色街(专业特色街标准另行制订),按照乡镇(街道)实际投入额给予3-5%的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
4、支持发展连锁商业。凡在本市由总部统一配送结算的连锁(直营)企业新开设连锁(直营)店,实际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且经营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每新增一个网点年终一次性奖励业主2万元;实际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且经营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每新增一个网点年终奖励业主1万元;新建符合商贸流通规划的配送中心,实际投资额在1000—1500(含)万元的按30万元标准给予补助,1500万元以上按5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以上投资总额不包括土地价格。
5、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凡已注册登记,年营业额在50万元以上的家政服务公司,安置就业人员年固定在30人以上,每年给予1万元的奖励。物业管理规范,住户满意度较高,且获得绍兴、省、国家级先进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当年分别按1万元、2万元、3万元的标准奖励物业管理公司。
6、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凡新办独立核算的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技术、教育、外贸等咨询中介服务企业,经批准,自开业之日起两年内给予免征企业所得税。
(三)鼓励企业品牌创新
1、鼓励服务企业引进名牌,凡引进国内外著名商贸服务企业(按国家商标局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品牌所列为准,国内前10位、国际前100位),投入在500万元以上,且经营在5年以上,除享受投入奖励政策外,再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引入国际高端品牌(详见国际品牌目录)投入50万元以上,且经营3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
2、鼓励企业新创服务品牌,凡创绍兴名牌奖5万元,创浙江省名牌奖20万元,创全国名牌奖100万元。
(四)积极引导商贸服务业管理规范化
1、鼓励商贸服务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对新组建或改组的商贸服务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符合商贸服务业发展导向目录,具有带动作用的优势商贸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在国内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按所募资金万分之二(不足100万元的按100万元)予以一次性奖励。
2、鼓励发展商贸服务业行业协会。凡新组建的商贸服务业行业协会,经市民政局、市商贸办审定,且运作规范正常的,每家一次性补助工作经费3万元(组建时补助50%,正常运作时补助50%)。
3、引导企业管理上层次。对通过ISO9000、ISO14000认证的商贸服务企业,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通过SA8000认证的商贸服务企业,一次性奖励3万元。
4、加快高级服务人才引进,特别是要吸引职业经理、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高级职业技能、旅游服务等方面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服务业企业可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用于对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五)努力构建商贸服务业安全体系
1、积极创建“放心店”工程。对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中,完成政府下达任务指标达100%的,每建成一家放心店,经市工商局验收合格后并挂牌经营的,奖励商品主配送企业300元;在验收合格的“放心店”工程示范商店中,按10%的比例评选出优秀示范放心店,给予一次性每户1000元的奖励;按10%的比例评选出农村维权优秀监督员,给予一次性每人500元的奖励。
2、加快规范化农贸市场建设。对经有关部门验收达标的规范化农贸市场(规范化农贸市场标准另行制订),一次性按10万元标准给予奖励;对列入规范化农贸市场创建计划,创建活动中设施改造投资规模在150万元以上的,每家再给予3万元奖励。对个别基础设施特别陈旧,通过改造达标的农贸市场,经审核后报市政府研究同意,适当提高奖励标准。
3、凡从事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的厂(场)购置用于机械化屠宰设备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本辖区生猪屠宰率达100%,按设备投资额的1%给予补助(最高限额为10万元);新建规模化、工厂化、机械化的屠宰(场)项目,征用土地按工业性用地指标征用;相关地方性建设规费按照政府性投资项目予以优惠。
4、对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已登记的运送鲜活商品的小型货车,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给予市区通行、停靠的便利。直营连锁经营企业有关登记、许可证等手续,由连锁企业总部向有关审批机关统一申请办理,并报所在地部门备案。
5、对商贸流通企业在用水、用电、用气优惠性政策扶持上,参照工业企业优惠性扶持政策执行。
三、组织领导
1、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商贸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全市在推进商贸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商贸办。各相关部门要对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乡镇、街道也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服务业工作的协调指导,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有序地开展工作,共同推进商贸服务业健康发展。
2、营造发展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及其他宣传舆论阵地的导向作用,广泛进行宣传,强化新闻。大力宣传服务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一、二产产业互动发展的重大意义。创新舆论载体,通过不断宣传服务业的发展成果和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件,大力宣传从事服务领域的突出单位和优秀代表,提高企业和群众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形成发展合力,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企业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3、完善统计制度。建立科学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切实抓好服务业普查工作。统计部门要认真做好服务业各类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工作,及时反映服务业总体发展情况。
4、建立健全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服务功能,切实承担政府对企业的部分管理和协调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保护、行业自律、沟通企业和政府等方面的作用。
5、实施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把服务业发展作为各乡镇、街道及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服务业发展工作目标,建立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服务业考核细则。
四、其他
1、加大商贸服务业政策的支持力度。从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设立商贸服务业发展资金,专项用于本政策意见的奖励、补助项目。并设立突出贡献奖,在商贸服务领域的批发、零售(连锁)、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中,开展“*市十强商贸服务企业”、“*市十优商贸服务业优秀经营者”评选活动(具体评选办法另行制订),对当选企业及经营者由市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并给予相应奖励。
一、我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我市商贸服务业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XX年,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同比增长18.3 %,创近几年来新高,在全省经济强县中增速和总额分别位居前列。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市以中国小商品城为龙头的商贸业持续繁荣的背景下,除市场外的其他商贸服务业发展则相对落后,与其它相关行业相比,明显不协调,与进入小康社会追求高质量、时尚生活的居民需求明显不适应。主要体现为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商贸设施明显滞后;结构层次尚欠合理,特色商贸明显短腿;现有企业规模不大,商贸品牌明显短缺。
二、我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潜力
义乌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决定了我市必须具有较为发达的商贸服务业。“国际性商贸城市”战略的实施,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城市经济、城市自身的特点蕴含了有利于商贸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我市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随着服务业对我市经济社会贡献日益加大,政府越来越重视商贸产业的发展,把商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加以大力扶持。我市今年出台了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批准了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一个城市的商业发展程度与其城市规模是紧密相关的。我市已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城市化进程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市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了60%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一大批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成。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和服务功能显着增强,形成了对服务行业强大的规模需求。
3、居民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奠定了一个更为坚实的需求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增加服务性支出将是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服务含量高的消费需求将成为新的热点。特别是一些超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产品,在较高收入水平时才能形成大规模消费。
4、资本投入足以保障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民间资本雄厚的资金实力加上我市悠久的经商传统、浓厚的商业氛围,为商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外资的强力注入给服务业带来新的活力。以商贸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将继续成为下一轮发展方向和新的投资机会,预计将有更多的人投资、从事商贸业。
5、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带动和支撑了商贸服务业发展。旅游、会展业的发展对商贸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也产生了更多的关联效益,旅游、交通、宾馆、百货、餐饮等服务行业的经济效益将得到大幅提升。
三、我市发展特色商贸的思考
1、精心布局商业网点,发展新型商贸。以规划为导向,科学合理布局商贸基础设施和商业网点,提升商贸设施档次。按照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义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求,着力构建四个商贸层次。核心层次:营造绣湖、宾王、国际商务中心三个城市商业亮点和窗口商圈,发展以购物商业、餐饮文化商业、休闲商业为基础的三大特色商业。其中以义乌市绣湖广场商圈和宾王商圈为主体的市级商业中心,设置两个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购物中心,在福田-江东商务中心,形成集贸易、金融、政务、信息、文化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中心区。骨干层次:在北苑、后宅、廿三里、城西、稠江等5个市区二级商业区,以佛堂、苏溪、上溪商贸集聚区域为中心点的市级商业副中心,各布局一些大型商业设施。基础层次:以遍布城区的商业服务中心、商业步行街区以及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现代零售业态。重点改造提升工人西路时尚休闲服饰特色街、城中中路精品服饰特色街、稠州路都市景观商业街、江滨路休闲娱乐特色街、宾王餐饮特色街区等5个特色街区。虚拟层次:以涵盖全市的宽带网络为基础而形成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网上购物。
2、培育高端商业资源,建设品牌商贸。积极推广现代营销方式,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超市和连锁经营等新型商贸业态,形成购物中心、百货公司、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电子商务等多种不同功能的业态结构。大力推进仓储配送中心、大型超市、商贸中心等商贸 重点建设项目,大手笔规划大项目,规划一个集餐饮、娱乐、休闲、住宿、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场所。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来我市开设门店;积极扶持市内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8家年销售额上亿元、主业突出、管理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零售企业,在流通行业发挥龙头作用,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全面进步。
3、拓宽居民服务项目,提升社区商贸。围绕“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促进商业网点布局合
理化。建设一批社区服务中心,鼓励规范家政服务公司的发展,大力发展餐饮、托幼、养老、医疗、保健、文娱、维修等服务,重点培育家政、保洁、物业等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培育一批连锁化、规范化的社区服务企业,优化服务结构;健全网点设施,建设一批标准超市、早点快餐、废旧物资回收等便民商业设施。形成每个社区有1个服务中心,设1家以上连锁便利超市,布置1个菜市场,其中居住人口3万人以上的社区各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商业中心。
4、编织农村现代流通网,构建统筹城乡型商贸。继续推进“千镇连锁超市”工程建设,加强农村服务业体系和服务业设施建设,促进服务业发展向中心镇及农村延伸。引导和支持连锁企业向村级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农家店),逐步建立统一、规范、便捷的商品配送和供应网络,不断提高连锁店的商品统一配送率。以现状镇为基础形成苏溪、上溪、佛堂三个商业副中心,达到每个镇、街道所在地有1家以上连锁超市,较大行政村有1家连锁便利店,全市农村都有放心店。
5、发展中介服务业,完善服务型商贸。发展咨询租赁、评估拍卖、法律服务、研究开发、检测认证、招投标、职业介绍、财务顾问、会计审计、房地产中介等各类商务中介服务组织。加大开放力度,降低商务服务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引进一批市外知名的商务中介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全面促进商务中介服务产品创新,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有较大潜力的投资咨询、形象设计、企业形象包装、市场营销与策划、品牌动作、专业技术培训等专业服务,培育一批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务服务企业。引导各类社会商务中介服务组织集聚发展,打造社会商务服务集聚区,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行业功能日益完备的现代社会商务中介服务业体系。
四、发展特色商贸的建议
1、加大开放力度。发展特色商贸不仅要培育本土的企业,更要大力引进外来企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联系,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嫁接联合,努力推介我市良好的商业发展环境,引进外部资金、引进外资商业、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提升我市商贸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一、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性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国家宏观调控,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近年来,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亿元,同比增长%,但与工业经济相比,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却不升反降,在—年分别下降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年又继续下降个百分点,仅占GDP的%,低于全国%、全省%的水平,在市个县(市、区)中排名倒数第一,服务业已成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短腿”。区域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服务业是其重要支撑,必须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协调发展,这不仅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也是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不断提高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当务之急。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深化兴工强市战略、推进工业提升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强经济实力的必然要求。从产业发展沿革看,服务业与工业始终是有机融合、互相促进的,推动工业集群集约发展,取决于物流、商务、信息、科技等生产业的支撑和配套水平。年,工业占GDP的比重达%,且工业产业%以上是制造业,在提升发展过程中,对服务业的需求更大、更迫切,加上服务业的营业税百分之百归地方,这对于增加地方财力贡献比较大。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兴工强市战略、推进工业的提升发展,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把现代服务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区域合作,抓住机遇,抢占先机,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仅靠内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立足市情实际的基础上,确立“跳出看、跳出发展”的思路,以更宽广的胸怀和视野统筹谋划的发展。要在不断激发现代服务业发展内力的同时,抓住机遇,抢占先机,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加快借力发展,做到内外并重、齐头并进,做好借势发展、错位发展文章。要放眼三省边际乃至全国来谋划,加强地区间区域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着力构筑三省边际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创业创新、富民强市,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围绕城市定位,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载体。现代服务业具有门类广、领域宽、劳动密集度高的特点和回报快、带动力强的行业优势,在推进“两创”、统筹城乡发展上具有其它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年,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可以说,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现代服务业所具有的环境营造、产业集聚、城乡沟通、人才培养和增加消费等功能起着基础媒介和桥梁作用。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围绕城市定位,推进创业创新、富民强市,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和抓手。
二、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的城市定位和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按照“立足、依托、辐射”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发挥比较优势,构建政策“洼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发展商贸商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总量扩大、行业集聚和产业提升,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辐射强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使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1、定性目标。就是要打造三省边际现代服务业高地,致力构建“两地一城”,即打造三省边际休闲旅游胜地、构筑三省边际现代物流集散地、建设三省边际商贸商务名城。
2、定量目标。一是到年的主要目标。到年,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亿元,年均增长%以上,占GDP的比重达%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达万人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以上。二是到年的展望目标。到年,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使服务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使成为三省边际地区一流的休闲旅游胜地、重要的现代物流集散地和商贸商务名城,从而真正形成三省边际现代服务业高地。
四、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1、总体布局
结合市域总体规划“一心三区”的市域空间结构,科学确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空间布局为“一主两副三点”。“一主”即以城区为核心商圈,主要是强化城区的集聚辐射功能;“两副”即以、为两个服务业发展副中心,主要是进一步增强中心镇联系城乡发展的服务功能;“三点”即以、、保安为三个服务业发展重点乡镇,主要是以旅游业为重点发展方向,配套相应的旅游接待等商贸商务功能。
2、“两地一城”重点项目空间布局
一是旅游业功能分区空间布局,突出抓好“一中心三景区”建设。“一中心”,指旅游接待集散中心;“三景区”,指山—、关—宅和—等三大核心旅游风景区。
二是现代物流(专业市场)空间布局,突出抓好“二区四中心七市场”建设。“二区”,指在城南开发区重点规划建设现代物流集聚区,在镇重点规划建设边际现代物流集聚区。“四中心”,指综合物流中心,边际综合物流中心,危化品专业物流中心,城北工业新城物流中心。“七市场”,指边际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农贸城),市场,汽车综合市场,商贸城,装饰材料综合市场,边际农资交易市场,家居市场。
三是商贸商务业空间布局,突出抓好“一核四街五点六中心”建设。“一核”,指大南门核心商圈。“四街”,指四条特色功能街区,包括路金融科技中介商务街、路特色餐饮街、解放路服装鞋帽精品购物街及市心街传统老字号商业街。“五点”,指五个大型商业网点,包括振辉?财富中心、时代广场、旅游购物中心、购物中心和购物中心。“六中心”,指六个商务休闲中心,包括和商务休闲中心和生态休闲中心、职教中心及会展中心。
五、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
结合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按照“立足、依托、辐射”的要求,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重点带动,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总量扩大、行业集聚和产业提升,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辐射强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三省边际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要围绕“一主两副三点”(即以城区为主核心商圈, 为发展副中心,保安为发展重点乡镇)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重点打造“两地一城”,概括起来即三句话:一是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打造三省边际休闲旅游胜地;二是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构筑三省边际现代物流集散地;三是鼓励发展商贸商务业,建设三省边际商贸商务名城。
1、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致力打造三省边际休闲旅游胜地。一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当前要全力以赴抓项目,以山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为契机,加强山景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加大地貌保护开发,加快 村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进度,着力提升三大核心景区的品位和档次。同时,要积极探索完善乡村旅游开发机制,重点开发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二要加大旅游配套产业建设力度。要在解决“游”的同时,加大“吃、住、行、购、娱”五要素相关配套产业建设,着力提升休闲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支持发展景区接待中心、经济型酒店、乡村旅馆等特色住宿业,引导鼓励金三角度假村等现有酒店进行改造提升,重点培育中外特色餐饮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饭店集团来江投资创办高星级饭店,提升宾馆餐饮业的档次。三要加大市场营销力度。要创新营销方式,安排专人,集中精力,在抓好传统营销的同时,更加注重开展活动、媒体、节会营销,通过举办节、在央视做广告、参加旅交会、发放旅游消费券及开展“人游”等活动,进一步打响“千年古道?锦绣”的旅游主题品牌,努力提高旅游经济收入。四要加大行业管理力度。要进一步创新机制体制,注重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尤其要抓好导游、营销和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进一步提升对外的旅游形象。
2、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致力构筑三省边际现代物流集散地。一要积极培育区域性物流中心。重点要加快建设综合物流中心,满足城区物流综合需要,同时辐射本省、江西、福建、安徽等地,形成省际间连锁配送基地。启动建设边际物流中心建设,满足中部特色经济区等重点工业平台开发以及木业家居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物流配套的需要。谋划建设危化品的仓储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满足化工原料及产品的输入输出与仓储需要,并承担三省边际地区的危化品转运。超前谋划建设城北工业新城物流中心,满足城北工业园区企业发展的需要。二要大力培育特色专业市场。依托的消防器材营销网络和产业优势,规划建设市场,并通过市场吸引市外现有消防器材大企业迁址集聚,把消防器材产业真正培育成为“市场、制造”双强产业;依托木材产业集群优势,规划建设家居交易市场,为打造中国木业家居和木门之都提供平台支撑;依托边际区位优势,规划建设边际农资交易、农贸城和汽车综合交易、商贸城等市场,充分发挥特色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三次产业有机融合、互促共进。三要着力培育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向重点物流中心、大型专业市场等重点物流园区集聚,大力支持总部型物流企业建设;整合现有货运企业和营运车辆等资源,鼓励引导骨干龙头企业实行主副分离、服务外包,积极支持有实力、有意向的公司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大市外物流企业的引进力度,提升区域物流业发展档次,推动物流业向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同时,探索发展提供物流发展规划、信息咨询、供应链管理等服务的第四方物流。四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优化公路、铁路、水路等物流联运网络,构建三省边际交通枢纽。依托电气化铁路、南高速公路、国道及、省道等现有交通网络,加快建设杭长客运专线,谋划建设广丰——遂昌高等级公路等省际通道,促进运输服务与物流发展有机融合。
3、鼓励发展商贸商务业,致力建设三省边际商贸商务名城。一要着力培育生产业。重点发展金融、科技、中介、会展、职业教育等服务业,以有效降低商务成本,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要想方设法吸引市外金融机构来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市内金融机构扩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要围绕“4+X”重点培育产业,着力抓好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积极完善服务体系,重点培育投资管理、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担保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中介服务水平;要整合现有节会,以举办节为契机,不断推动大型会展业加快发展,努力扩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依托职业中专和职教中心加强技术工人培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要大力推进核心商圈建设。要按照“宜精不宜滥、宜少不宜多”的原则,积极谋划建设大南门核心商圈和路、解放路、市心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培育壮大商贸龙头企业,鼓励发展特许经营、连锁经营、总、电子商务等新型商贸业态,大力引进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连锁企业来江设立区域性总部及中心店,支持万商控股、左邻右舍等本地商贸龙头企业实施跨地区经营的总部经济战略,带动区域商贸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三要优化完善商务休闲功能。着眼于优化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在城南规划建设企业商务办公集聚区,鼓励大企业、大集团设立总部研发办公写字楼,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大楼。完善城市商务休闲游憩功能,分期规划建设休闲中心、商务休闲中心等,把城区建成以山水为基调的最佳休闲商务区。依托自然生态和旅游资源优势,在、、等经济、旅游重镇,建设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中心。
六、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发展,省委省政府还于去年专门召开现代服务业发展大会,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扶持政策,可以说,今后一个时期是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此,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加大扶持,重点突破,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全力开创现代服务业工作新局面。
1、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关键要澄清两个模糊认识:一是发展现代服务业会不会冲淡主攻工业的氛围、削弱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工业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现代服务业是发展工业的支撑,现代服务业没有工业的支撑就很难得到快速发展。反之,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求现代物流、商贸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提供相应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工作中,必须始终突出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在优先发展工业的同时,注重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今年,我们将编制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规划及扶持政策,或许在干部群众中会造成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认为去年着重抓工业提升工作,今年又转为抓现代服务业,会不会冲淡主攻工业的氛围,这个要做好解释说明,市委、市政府一直强调“兴工强市第一战略、工业经济第一经济”,这是很明确的,也是不容动摇的,要始终坚持一切围绕工业、一切服务工业、一切服从工业。二是突出休闲旅游、现代物流、商贸商务三个重点是不是其他服务业就不发展了。应该说现代服务业的涵盖面很广,但还是要突出发展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当然,在突出重点培育提升的同时,要继续鼓励和支持发展房地产、特色医疗、职业教育、交通运输、社区服务等有基础、有特色的服务业,做到统筹兼顾,以点带面推进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提升,着力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如为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市政府于去年出台了“房地产条”政策大力扶持培育,今年月的发展势头还是不错的。
一、着力培养一批主业突出、管理现代、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
1、在商贸服务企业中,被评为市“十佳商贸服务企业”或“十佳商贸服务业优秀经营者”的分别奖励当选企业及经营者5000元和3000元。
2、鼓励企业上规模。对2005年起注册新办的批发配送、零售连锁、餐饮服务等商贸服务企业,凡年营业额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镇财政根据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情况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
3、鼓励商贸服务企业进行重大改造。凡2005年1月1日后立项,重新装修在200万元及以上(以工程决算财务实际支付额为准,下同)扩建、改建投资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商贸服务企业,每家分别给予奖励5000元或10000元。
4、新办符合规划要求的商贸服务企业、市场,实际投资额在1000万元及以上,按实际投资的0.5%予以奖励,最高不超过15万元。
二、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对列入市信息化工程试点,实行电子化管理、电子交易且运行正常的企业,其软件及配套硬件实际投资在50万元及以上的,每家奖励5000元。
三、大力扶持特色明、档次高、集聚力强的商品批发市场
各类菜市场被评为市重点市场(或二星市场)、省级重点市场(或三星市场)的,分别奖励投资者5000元和10000元。专业市场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且增幅达到15%以上的,奖励20000元。
四、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培植第三产业新增长点
1、凡新办经济社会需要的会展企业,注册资本在50万元及以上且当年有会展成果的,奖励5000元。
2、加快专业特色街建设。凡在旅游商品特色街(正蒙街)内,新开设相关旅游特色商品专营店的,凭工商营业执照,每家奖励2000元。
3、鼓励发展现代中介服务业。从2005年度起,凡新办为社会提供决策咨询、投资论证、资产评估、会计审计、工程管理咨询、科技法律等中介服务企业,凭工商营业执照,每家奖励2000元。
4、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凡注册登记商品、服务业商标被授予市级及以上知名、著名、弛名商标的,分别奖励5000元、10000元、20000元。
5、引导服务业加强管理,规范经营。对新通过IS09000系列认证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服务企业,每家奖励3000元。对新通过SA8000系列认证的服务企业,每家奖励5000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从迁安市发展现状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迫在眉睫
“十一五”期间,迁安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却一直徘徊在30%多一点儿,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迁安市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也迫切需要服务业迅速跟进,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2.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必然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逐步深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城乡居民新的物质文化消费需要,都对现代服务业发展产生了较大需求。
3.从就业角度看,加快服务业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一、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将逐步减弱,服务业具有行业多、门类广、劳动密集等特点,已逐步成为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
二、迁安市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迁安市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不断推进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积极发展旅游观光、会展、金融、房地产等服务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现代物流、商贸餐饮、旅游观光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1.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
大力培育发展物流企业,不断完善物流服务功能,现代物流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一是物流规模和档次得到提升。迁安市的省级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正在加快建设,并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二是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联运输网络,形成了市区到镇乡的15分钟“经济圈”。三是物流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东盛、金客隆等大型企业建设了农村物流配送网络。邮政业务从简单邮包拓展到各种物资领域快速传递,申通、中通等国内快递公司均在迁安设立了分支机构,商贸物流效率不断提高。
2.商贸餐饮服务业快速发展
随着城乡居民购买力不断提高,全市商贸流通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以餐饮服务、商贸服务为主要支撑,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十一五”以来,随着个体私营商业的蓬勃发展,全市品牌连锁店、加盟店等各类专卖网点已达260余个,大地活跃了迁安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目前,社会商业、服务网点已达6361家,以兴安大街、燕山大路为轴线的繁商区已具雏形,对拉动迁安市旅游、物流业发展,服务市域经济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3.旅游业实现了大发展
围绕打造“生态休闲、体验自然”的旅游品牌和建成京津唐秦旅游“后花园”和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迁安市深入挖掘城市、民俗、文化、自然等景观资源,实施了黄台湖及黄台山公园、白羊峪景区开发、山叶口旅游开发等旅游项目,形成了极具现代活力的旅游新景观。形成了迁安两日游、三日游格局,并融入了京津冀旅游圈。宾馆、旅行社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4.文化产业逐步兴起
近年来,迁安市文化产业正逐步兴起并呈现新的特点,即文化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产业项目逐步兴起;印刷包装业的强势地位越来越巩固,文化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虽然迁安市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服务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低,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达到50%以上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二是服务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商贸流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比重偏高,现代物流、文化会展、旅游等现代新兴服务业比重相对较低。三是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较低,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四是服务业规模偏小,辐射能力较弱。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建议
1.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
一是加速传统工业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工业产业的发展力度,提高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工业对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二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要增加农业投入,继续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精品农业、规模农业和设施农业,促进第一产业的升级和优化,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机遇和条件。
2.狠抓项目谋划和建设,加大现代服务业投入力度
一是积极谋划开发项目,确保有充足的项目储备。围绕现代物流、旅游、商贸流通、文化会展等行业,精心组织,认真谋划―批大项目、好项目,为服务发展积蓄后劲。二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服务业发展不停步。三是多方筹措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建设。要用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拓宽筹融资渠道,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3.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054-02
一、四季青街道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形成,但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新兴产业亮点不多。2007、2009年、2010年1-9月,街道三上企业增加值中工业、服务业、建筑业比重发生显著变化,工业由2007年5.57%下降到2011年三季度的2.34%;服务业由2007年的56.87%上升到2011年三季度的73.19%;建筑业由2007年37.56%下降到2011年三季度的24.47%,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但是,近几年房地产业仍然占据服务业的半壁江山,包括现代商贸业、中介服务业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比重不到一半。根据区发改局公布的新兴产业名录库,目前辖区共有新兴产业企业22家,发展亮点不多,其中生物产业6家,文化创意产业3家,新兴服务业13家,三大产业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仅2.15亿,同比增加5.7%;增加值6659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是二元中心的产业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但短期内发展不平衡现象难以改变。1-9月,庆春综合商业区实现营业收入100.44亿,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实现营业收入41.06亿(其中房地产占70%以上),除房地产外的商贸服务、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经常性税源企业仍然集聚在庆春综合商业区。2010年是新城真正产生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启动年,随着万象城开业的集聚带动以及新城楼宇的大批量交付使用,新城的经济体量将逐步增大,金融服务、高端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将逐步集聚,二元中心的产业空间布局正在形成。但是,受新城开发商总部入驻意向不明确、楼宇出售现象严重以及公建配套不完善等因素影响,短期内以庆春综合商业区为主的产业布局现状难以改变。
三是楼宇资源快速集聚,但招商压力逐步增大。随着街道逐步由建设期向发展期的转型,辖区内包括新城的出让项目和庆春综合商业区的留用地项目逐步开始交付使用,楼宇资源短期快速集聚。自2009年底迪凯国际交付使用,截止至2011年年底,仅新城范围就有近90万方的楼宇交付。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宏观政策的积极影响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二)地方各级政府的有力推动
浙江省早在2008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并在2011年8月份出台《关于创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意见》,公布了首批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名单,街道万象城名列其中。
(三)长三角区域规划的正式批准
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提出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长三角区域规划给作为杭州“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的区及四季青街道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必将促进文创、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大提升。
(四)杭州市战略重心的逐步转移
2011年10月份杭州市行政审批中心的正式入驻更是向外界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杭州市的战略重心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心正在向钱江新城逐步转移,这对街道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企业的招商引资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丰富资源
作为杭州市楼宇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街道拥有总面积超过490万方的楼宇,其中在建楼宇23幢,建筑面积293万方;即将交付使用楼宇5幢,建筑面积54.7万方;已投入使用的楼宇19幢,建筑面积143万方。这些丰富的楼宇资源将成为金融业、现代商贸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平台。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其他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发优势
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等作为成熟的中心城区,现代商贸等产业集聚优势明显,抢占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发优势,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创新、人才、资金等要素集中。
(二)高层次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
由于街道由城郊区向中心城区转型是个短期的、外力作用的过程,相应的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集聚和储备不够。
(三)管理方式方法有待创新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的发展,要求街道对企业管理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街道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结合省、市、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十二五”期间街道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是“围绕两大集聚区,依托四大载体,发展七大产业”,即:以两大金融城为依托,发展金融服务业;以城市综合体为依托,发展现代商贸业和生活服务业;以商务楼宇为依托,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以公建配套项目为依托,发展会展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形成金融服务业、现代商贸业、中介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会展服务业、生活服务业梯度推进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