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技能知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14 15:46:20

网络安全技能知识

网络安全技能知识篇(1)

2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2.1知识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公共基础知识相对固定,具体知识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政治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和职业素养、军事理论、体育。自然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专业基础知识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制定,具体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路基础,技术技术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专业知识相对灵活,通常根据所在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方向知识、专业实践环节[1]。下面重点讨论这部分内容。

2.2课程体系

依据上述知识结构,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由于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固定不变,在此不再列出。图1所示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实践环节。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网络编程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工程设计。专业方向课程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专业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我们认为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依据是,计算机网络是所有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核心基础,网络编程技术是网络工程专业各方向(包括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软件开发基础,网络互联技术是网络工程设计的基础,而网络工程设计是网络管理分支方向的基础。

2.3专业方向课程知识点

网络安全技能知识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0-62-02

0 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从1998年教育部批准开设以来,发展十分迅速。截止2012年,全国已有329所高等学校设置了网络工程专业,其中重点院校超过50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工程从原来计算机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专业。2011年教育部将网络工程专业列入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基本目录,标志着网络工程专业已经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基本本科专业[1]。

网络工程专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普遍性的困难与问题。比如: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其他信息类专业的差异区分不够明显,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因此,有必要从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建设入手,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制定特色鲜明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笔者所在学院2012年获批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改善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网络工程系以此为契机,结合已有的信息安全师资优势,凝练出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并开展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1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人才培养要求

与其他信息类专业类似,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要求从素质和能力两方面入手。

1.1 基本素质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2]。

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质要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文化气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坚持职业道德的底线,具备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品格,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作风,以及服务社会的意识。专业素质要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风格,具备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踏实严谨的实干精神。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身体力行的风格。

1.2 基本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专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2]。

学习能力是指自学能力,即知识和技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通过专业调研、理论分析、设计开发、仿真实验等方法解决网络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是指专业技术文档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包括专业表达能力、问题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专业适应能力是指在学习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能够从事并适应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并能适应网络工程专业技术和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1.3 专业能力

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除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外,还需要注重培养两方面的专业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网络管理维护能力[3]。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指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网络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能初步设计开发网络安全产品。网络管理维护能力是指熟悉常见网络设备与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管理的主流模型、系统功能、以及各类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初步管理和维护网络与信息系统。

2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2.1 知识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相对固定,具体知识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政治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和职业素养、军事理论、体育。自然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专业基础知识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制定,具体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路基础,技术技术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

专业知识相对灵活,通常根据所在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方向知识、专业实践环节[1]。下面重点讨论这部分内容。

2.2 课程体系

依据上述知识结构,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由于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固定不变,在此不再列出。

2.3 专业方向课程知识点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可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其中,网络安全分支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基础[4]、网络安全技术[5]、网络攻防技术,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网络管理分支课程包括网络管理[6]、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为背景,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要求,进而得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结构和课程体系内容。最后重点介绍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课程的知识单元与相应的知识点。接下来的工作是将该课程体系落实到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段调整,逐步完善。希望本文所作的研究与探讨能给兄弟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姜腊林,王静,徐蔚鸿.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课程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9:48-50

[3] 曹介南,蔡志平,朱培栋等.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差异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3:139-142

网络安全技能知识篇(3)

根据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的精神,我校自2018年9月17日至9月23日开展了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师生们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技能,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号召大家共同维护国家网络安全,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好了我省教育系统倡导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学习,强化意识

为切实抓好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网络宣传安全周活动,第一时间研究部署。活动由党委宣传部具体统筹,对于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的活动要求作详细的布置,明确活动的目的,突出宣传的实效性和思想性,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和校直各单位充分利用培训会、知识竞赛、签名活动、宣传教育等有效形式,在全校广泛宣传和普及网络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知识,强化全校师生对网络安全教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为确保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学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活动取得实效。我校成立了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次宣传活动的方案拟定、工作部署、组织协调等工作。宣传部负责督导各单位,全力按照工作要求,确保了本次宣传周活动有序开展并圆满完成。

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方式提升网络安全意识

为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宣传部发挥线上线下多渠道的宣传优势,全方位多角度的对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加以宣传。

1. 通过校园大屏幕滚动播放网络安全视频让全校师生学习;

2. 通过宣传专栏系统的介绍网络安全知识;

3. 通过校园广播电台让全校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相关知识深入了解;

4. 通过发动各个学院的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网络安全知识;

5. 各院系还相继展出了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网络安全宣传板。

通过以上切实有效的宣传活动,使全校师生强化了网络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师生们也纷纷宣传并转载了关于“网络道德和网络素养”的文章,将其运用到学习生活中,以便更好的创造和谐的网络环境。

(二)通过积极参与知识竞赛的方式深化网络安全教育

组织全校师生参加教育部思政司开展的”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和“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答题闯关”活动。通过网络答题方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各地各校要组织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兴趣,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在竞赛活动中,师生们纷纷展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数千名师生参加了竞赛答题。通过开展网络知识竞赛,掀起了师生们学习网络安全知识的热潮。

(三)通过教育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展提高师生网络素养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校园网络环境。我校各单位在9月17日至9月23日期间积极组织开展了“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教育主题系列活动。

1.网络安全知识抢答赛。法学院、金融学院和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举行了网络安全知识抢答比赛决赛。法学院在17、18级学生中全面开展,动员15、16级学生积极参加,共收取17、18级学生参与竞赛截图545张,取得了良好效果;金融学院通过组织开展“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答题闯关”活动,让学生网络答题方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竞赛。通过参与网络安全知识抢答赛,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的兴趣,而且提升网络安全的防护技能。

2.新媒体平台宣传教育。法学院和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网络安全。法学院在其团委微博(**财经政法大法学院团委)、微信公众号(法学青年号)网络安全相关知识;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通过学院的微信、微博积极宣传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向师生发送相关网络安全知识,运用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积极宣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知识。

3.网络安全知识培训会。9月24日,法学院在教学科研楼B座429教室开展团属新媒体网络安全培训会,会议由学院学生团委副书记主持,学院各级新媒体账号负责人参与此次会议。会议上,老师强调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讲解了网络安全技巧,提醒学生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并指出要加大舆论引导,责任落实到个人。学院新媒体负责人表示会跟学生强调注意网络安全,减少网络安全事故。

4.主题班会活动。金融学院各班召开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专题班会,利用多媒体教学宣传网络安全知识,让同学们深刻理解这次活动的意义和必要性。学生们也积极踊跃的发言讨论。不仅增长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而且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5.主题日签名活动。9月18日是网络安全教育主题日,由我校宣传部主办的“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签名活动在一餐广场展开。我校党委宣传部、外语学院、文化传播学院、会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财政税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老师们,以及上万名学生积极参与了此次签名活动,营造了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本次签名活动,我校同步发放了《网络安全法》书籍,通过宣传展板宣传“上网安全”和“计算机安全”相关知识,传播文明上网常识,增强全校师生文明安全上网意识。此次活动的举办,增强了我校师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网络安全技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使用的氛围,同时加强了我校师生对于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效果突出,深入人心

1.网络安全教育全新认知。通过本次活动,全校师生对网络安全教育又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既加强了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又提升了师生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基本技能,构筑出了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增强师生们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网络安全意识显著提高。通过本次活动,号召师生们做“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践行者、宣传者、保护者和捍卫者,教师们树立网络安全教育理念,弘扬正能量,传播网络安全理念,学生们认识到学习掌握网络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共同创建安全的网络环境。

3.网络安全素养有力提升。通过本次活动,教育师生们要敢于担当,大胆地同网络上的杂音噪音、歪风邪气作斗争,增强自己明辨是非、判别对错的能力,并提升网络文明素养,不参与有害和无用信息的制作和传播,切实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师生们倡议携手共行,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的号召,传播文明、倡导文明、净化网络、引领风尚,争当网络“文明使者”。

网络安全技能知识篇(4)

网络工程专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普遍性的困难与问题。比如: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其他信息类专业的差异区分不够明显,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因此,有必要从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建设入手,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制定特色鲜明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笔者所在学院2012年获批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改善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网络工程系以此为契机,结合已有的信息安全师资优势,凝练出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并开展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1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人才培养要求

与其他信息类专业类似,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要求从素质和能力两方面入手。

1.1 基本素质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2]。

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质要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文化气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坚持职业道德的底线,具备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品格,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作风,以及服务社会的意识。专业素质要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风格,具备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踏实严谨的实干精神。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身体力行的风格。

1.2 基本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专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2]。

学习能力是指自学能力,即知识和技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通过专业调研、理论分析、设计开发、仿真实验等方法解决网络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是指专业技术文档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包括专业表达能力、问题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专业适应能力是指在学习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能够从事并适应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并能适应网络工程专业技术和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1.3 专业能力

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除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外,还需要注重培养两方面的专业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网络管理维护能力[3]。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指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网络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能初步设计开发网络安全产品。网络管理维护能力是指熟悉常见网络设备与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管理的主流模型、系统功能、以及各类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初步管理和维护网络与信息系统。

2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2.1 知识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相对固定,具体知识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政治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和职业素养、军事理论、体育。自然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专业基础知识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制定,具体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路基础,技术技术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

专业知识相对灵活,通常根据所在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方向知识、专业实践环节[1]。下面重点讨论这部分内容。

2.2 课程体系

依据上述知识结构,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由于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固定不变,在此不再列出。

2.3 专业方向课程知识点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可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其中,网络安全分支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基础[4]、网络安全技术[5]、网络攻防技术,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网络管理分支课程包括网络管理[6]、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为背景,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要求,进而得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结构和课程体系内容。最后重点介绍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课程的知识单元与相应的知识点。接下来的工作是将该课程体系落实到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段调整,逐步完善。希望本文所作的研究与探讨能给兄弟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姜腊林,王静,徐蔚鸿.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课程改革研究 [J].计算机教育,2011.19:48-50

[3] 曹介南,蔡志平,朱培栋等.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差异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3:139-142

网络安全技能知识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8-0020-02

网络安全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网络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多交叉,是高技术专业,需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储备不足,亟待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15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决定在“工学”门类下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此举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希望将分散在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和软件工程学等学科的相关网络安全科目进行统筹,集中资源和力量来培养网络安全人才。

笔者近年供职于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深入参与了国家网络安全顶层设计和标准编制等工作,目睹了国际和国内网络安全政策、产业和技术的重要变革,对产业政策、产业现状和需求,以及网络安全技术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结合近年工作经验与高教研究,以打造网络安全体系性人才为目标,对网络安全专业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一、网络安全专业的教学特点

网络安全专业涉及范围广,涵盖了计算机、通信、电子、数学、生物、法律、教育和国际贸易等多学科内容,属知识密集型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广泛性和实践性,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网络安全专业的特点更加突出。

1.内容涉及范围广。网络安全专业涉及信息系统软硬件的本质安全,以及应对网络威胁、数据传输等方面的动态过程安全,在安全访问领域涉及密码学和生物学等,在网络安治理方面涉及法律学,在网络安全服务方面涉及教育学和管理学等,WTO第二十一条“国家安全例外”等内容涉及国际贸易学。

2.知识和技术迭代速度快。网络安全由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安全演变而来。狭义的信息安全重点关注内容安全,即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层出不穷,异构信息系统和复杂多变的网络威胁带来了新挑战。除具备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外,了解和掌握更多新技术知识是网络安全专业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3.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高。网络安全对实践操作能力有很高要求,构建具有本质安全的自主可控软硬件系统需要丰富开发经验和集成适配能力。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威胁,需要提前具备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能力;面对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国际贸易保护下的信息安全产业和政策竞争策略等。

二、教学内容设置

对于网络安全专业学生和非网络安全专业学生,在设置网络安全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时应予以区分,以使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将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充分发挥,适应未来职位对其知识储备的差异化需求。

(一)网络安全专业学生

网络安全涵盖本质安全和动态过程安全两大部分。对于网络安全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鼓励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构建网络安全体系观念,并依据个人爱好,深耕具体技术方向,使网络安全专业毕业生具备顶层大局观和技术优势。

1.本质安全方向。近年来,“棱镜门”等事件充分说明美国政府可利用其全球大型IT或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甚至对产品植入后门,来窃听、窃取各国数据和信息,这促使我国政府和产业界高度重视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涉及包括CPU、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整机、网络设备等软硬件技术产品的自主研发,目前我国党政军和“8+2”对以上技术产品渴求度很大,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因此在课程内容应增强核心硬件和基础软件知识的普及力度,使学生在本质安全基础理论、产品设计和集成适配等方面有所突破。

2.过程安全方向。学习了本质安全相关知识后,就可了解如何构建一个相对完整、安全的信息系统,但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还需要针对系统构建运维服务体系,从加强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健壮性。过程安全相关的教学内容包括容灾备份、追踪溯源、安全访问等技术,在过程安全教学内容中,可以以聚合式的思维来教授相关知识,以使学生具备完整的运维服务体系思维。 (二)非网络安全专业学生

1.专业与网络安全有交互的学生。本部分以涉及网络安全的国际贸易和法律专业为例,阐述如何面向专业与网络安全有交互的学生进行教学。

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引导学生加强国际IT贸易问题研究,特别是WTO第二十一条“国家安全例外”,即从国家安全考量出发,深入研究世界主要国家限制其他国家企业在其本土投资的案例,以及外国企业如何规避WTO限制,在我国广泛开展IT投资,总结国际贸易争端经验,为未来围绕“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贸易纠纷做好充分准备。

对于法律专业学生,鼓励学生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法理研究,深入学习互联网治理和网络安全相关法律和法规,培养网络安全法人才,为党政军和相关产业提供网络安全法律力量支撑,提升国家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其他专业学生。对于其他专业学生,设置网络安全知识普及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体验等手段,培养学生安全使用互联网的习惯,提升网络安全意识,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防范和处理基本方法,巩固意识形态,促使学生做到文明上网、安全使用、加强防护,构建和谐清朗网络空间。

三、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和理念因学校和教师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总的来看,现代教学方法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互动教学和构建体系化知识三项原则[1],重视创新性和突破性,符合新时代和新形势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本节结合网络安全专业的特点,总结了三个面向该专业的创新教学方法。

(一)教法和学法结合

网络安全专业涉及范围广且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创新,将教法和学法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学生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提高实践能力。

PPT教授法。教师精炼教材重点,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手段,将要点和案例以图文并茂的PPT展示,并结合课堂上的口头表述将知识展现给学生。比如利用信息系统模拟工控系统运行环境,利用DDOS进行持续攻击,使学生从各生产节点和控制系统观察受攻击时的状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随着教师思路来学习。

互动提问法。在课堂上利用互动提问法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提高注意力和快速学习到重要知识点,避免无精打采或溜号走神等现象发生。同时,提问法给学生提供了讨论、发表个人观点的机会,也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比如讲到构建本质安全信息系统时,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构建该系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要素,请学生总结自己认为的具有本质安全信息系统的构造,以此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分组发表法。将学生分组并布置特定研究方向,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来获取知识、查找案例,并编制集文字、图片和视频等素材为一体的PPT,在课堂上进行发表,通过教授的点评和同学的提问促使学生深入了解该方向内容,做到专;通过聆听其他组的同学做发表,可以了解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可通过课堂提问和课下交流来深入了解其他网络安全技术知识,做到广。例如学习网络安全政策时,可组建学生小组,基于学生网络安全基础技术和知识,深入研究包括FedRAMP、美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总统令或国防部云计算安全指南等网络安全政策,并在课堂上做发表,与师生共同分享和研讨美国的网络安全治理经验。

(二)传统授课和网络授课结合

目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是我国教育的主要方式,作为“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授课模式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当面将知识教授给学生,可以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未来对知识的提取。而网络授课的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合了互联网的优势,该模式相较传统教授模式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互动性和广泛性。特别是对于教师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域,可以依托互联网基础设施,通过网络授课的模式将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到地方课堂,使学生享受到公平的先进的网络安全教育资源。

(三)注重实训体系建设

依托网络安全企业或其他专业机构建设网络安全实训基地,与高校等人才培养单位联合,对网络安全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实训基地对于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实训基地可解决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使用相“脱节”、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其次,实训基地涵盖技术、战略、法规等多个领域,有利于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实训基地培训既要涵盖网络安全技术,也要涵盖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和法律标准等。针对网络安全专业的不同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分类建设攻防、追踪溯源、容灾备份、安全测评、自主可控等实训场景;针对网络安全战略规划,针对性地研究世界主要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分析各国目前网络安全现状和未来发展重点;针对法律标准,深入研究WTO“国家安全例外”、 中美网络安全相关标准,为未来工作找到技术和法律依据。

四、改进考核方式

按照网络安全专业的特点,学生除了具备相应专业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诸如学生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加实验和完成实验情况和考试成绩等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完全评判学生实际能力,还需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分配好各项考核要素权重。传统考核方面,鉴于出勤不一定认真听课,因此可将出勤率和课堂表现考核结合,作业和实验完成情况相结合,再辅以笔试,这样可以较好地评判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了解程度。实践考核方面,加强网络安全关键环节的考核内容,传统网路安全专业考核主要是以编程为主。面对新形势,实践考核可针对网络安全体系中的关键节点进行实践考核,例如对持续监控和处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增强学生网络安全的系统性实践能力。

网络安全技能知识篇(6)

网络安全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网络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多交叉,是高技术专业,需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储备不足,亟待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15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决定在“工学”门类下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此举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希望将分散在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和软件工程学等学科的相关网络安全科目进行统筹,集中资源和力量来培养网络安全人才。

 

笔者近年供职于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深入参与了国家网络安全顶层设计和标准编制等工作,目睹了国际和国内网络安全政策、产业和技术的重要变革,对产业政策、产业现状和需求,以及网络安全技术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结合近年工作经验与高教研究,以打造网络安全体系性人才为目标,对网络安全专业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一、网络安全专业的教学特点

 

网络安全专业涉及范围广,涵盖了计算机、通信、电子、数学、生物、法律、教育和国际贸易等多学科内容,属知识密集型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广泛性和实践性,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网络安全专业的特点更加突出。

 

1.内容涉及范围广。网络安全专业涉及信息系统软硬件的本质安全,以及应对网络威胁、数据传输等方面的动态过程安全,在安全访问领域涉及密码学和生物学等,在网络安治理方面涉及法律学,在网络安全服务方面涉及教育学和管理学等,WTO第二十一条“国家安全例外”等内容涉及国际贸易学。

 

2.知识和技术迭代速度快。网络安全由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安全演变而来。狭义的信息安全重点关注内容安全,即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层出不穷,异构信息系统和复杂多变的网络威胁带来了新挑战。除具备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外,了解和掌握更多新技术知识是网络安全专业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3.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高。网络安全对实践操作能力有很高要求,构建具有本质安全的自主可控软硬件系统需要丰富开发经验和集成适配能力。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威胁,需要提前具备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能力;面对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国际贸易保护下的信息安全产业和政策竞争策略等。

 

二、教学内容设置

 

对于网络安全专业学生和非网络安全专业学生,在设置网络安全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时应予以区分,以使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将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充分发挥,适应未来职位对其知识储备的差异化需求。

 

(一)网络安全专业学生

 

网络安全涵盖本质安全和动态过程安全两大部分。对于网络安全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鼓励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构建网络安全体系观念,并依据个人爱好,深耕具体技术方向,使网络安全专业毕业生具备顶层大局观和技术优势。

 

1.本质安全方向。近年来,“棱镜门”等事件充分说明美国政府可利用其全球大型IT或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甚至对产品植入后门,来窃听、窃取各国数据和信息,这促使我国政府和产业界高度重视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涉及包括CPU、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整机、网络设备等软硬件技术产品的自主研发,目前我国党政军和“8+2”对以上技术产品渴求度很大,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因此在课程内容应增强核心硬件和基础软件知识的普及力度,使学生在本质安全基础理论、产品设计和集成适配等方面有所突破。

 

2.过程安全方向。学习了本质安全相关知识后,就可了解如何构建一个相对完整、安全的信息系统,但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还需要针对系统构建运维服务体系,从加强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健壮性。过程安全相关的教学内容包括容灾备份、追踪溯源、安全访问等技术,在过程安全教学内容中,可以以聚合式的思维来教授相关知识,以使学生具备完整的运维服务体系思维。 (二)非网络安全专业学生

 

1.专业与网络安全有交互的学生。本部分以涉及网络安全的国际贸易和法律专业为例,阐述如何面向专业与网络安全有交互的学生进行教学。

 

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引导学生加强国际IT贸易问题研究,特别是WTO第二十一条“国家安全例外”,即从国家安全考量出发,深入研究世界主要国家限制其他国家企业在其本土投资的案例,以及外国企业如何规避WTO限制,在我国广泛开展IT投资,总结国际贸易争端经验,为未来围绕“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贸易纠纷做好充分准备。

 

对于法律专业学生,鼓励学生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法理研究,深入学习互联网治理和网络安全相关法律和法规,培养网络安全法人才,为党政军和相关产业提供网络安全法律力量支撑,提升国家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其他专业学生。对于其他专业学生,设置网络安全知识普及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体验等手段,培养学生安全使用互联网的习惯,提升网络安全意识,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防范和处理基本方法,巩固意识形态,促使学生做到文明上网、安全使用、加强防护,构建和谐清朗网络空间。

 

三、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和理念因学校和教师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总的来看,现代教学方法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互动教学和构建体系化知识三项原则[1],重视创新性和突破性,符合新时代和新形势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本节结合网络安全专业的特点,总结了三个面向该专业的创新教学方法。

 

(一)教法和学法结合

 

网络安全专业涉及范围广且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创新,将教法和学法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学生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提高实践能力。

 

PPT教授法。教师精炼教材重点,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手段,将要点和案例以图文并茂的PPT展示,并结合课堂上的口头表述将知识展现给学生。比如利用信息系统模拟工控系统运行环境,利用DDOS进行持续攻击,使学生从各生产节点和控制系统观察受攻击时的状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随着教师思路来学习。

 

互动提问法。在课堂上利用互动提问法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提高注意力和快速学习到重要知识点,避免无精打采或溜号走神等现象发生。同时,提问法给学生提供了讨论、发表个人观点的机会,也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比如讲到构建本质安全信息系统时,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构建该系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要素,请学生总结自己认为的具有本质安全信息系统的构造,以此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分组发表法。将学生分组并布置特定研究方向,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来获取知识、查找案例,并编制集文字、图片和视频等素材为一体的PPT,在课堂上进行发表,通过教授的点评和同学的提问促使学生深入了解该方向内容,做到专;通过聆听其他组的同学做发表,可以了解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可通过课堂提问和课下交流来深入了解其他网络安全技术知识,做到广。例如学习网络安全政策时,可组建学生小组,基于学生网络安全基础技术和知识,深入研究包括FedRAMP、美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总统令或国防部云计算安全指南等网络安全政策,并在课堂上做发表,与师生共同分享和研讨美国的网络安全治理经验。

 

(二)传统授课和网络授课结合

 

目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是我国教育的主要方式,作为“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授课模式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当面将知识教授给学生,可以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未来对知识的提取。而网络授课的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合了互联网的优势,该模式相较传统教授模式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互动性和广泛性。特别是对于教师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域,可以依托互联网基础设施,通过网络授课的模式将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到地方课堂,使学生享受到公平的先进的网络安全教育资源。

 

(三)注重实训体系建设

 

依托网络安全企业或其他专业机构建设网络安全实训基地,与高校等人才培养单位联合,对网络安全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实训基地对于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实训基地可解决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使用相“脱节”、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其次,实训基地涵盖技术、战略、法规等多个领域,有利于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实训基地培训既要涵盖网络安全技术,也要涵盖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和法律标准等。针对网络安全专业的不同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分类建设攻防、追踪溯源、容灾备份、安全测评、自主可控等实训场景;针对网络安全战略规划,针对性地研究世界主要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分析各国目前网络安全现状和未来发展重点;针对法律标准,深入研究WTO“国家安全例外”、 中美网络安全相关标准,为未来工作找到技术和法律依据。

 

四、改进考核方式

 

按照网络安全专业的特点,学生除了具备相应专业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诸如学生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加实验和完成实验情况和考试成绩等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完全评判学生实际能力,还需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分配好各项考核要素权重。传统考核方面,鉴于出勤不一定认真听课,因此可将出勤率和课堂表现考核结合,作业和实验完成情况相结合,再辅以笔试,这样可以较好地评判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了解程度。实践考核方面,加强网络安全关键环节的考核内容,传统网路安全专业考核主要是以编程为主。面对新形势,实践考核可针对网络安全体系中的关键节点进行实践考核,例如对持续监控和处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增强学生网络安全的系统性实践能力。

 

网络安全技能知识篇(7)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9-0105-01

随着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网络不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网络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胁,社会对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根据社会需求,培养网络安全技术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本课程应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技术,着重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

1课程特点

网络安全技术涉及硬件平台、软件系统、基础协议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复杂多变。在高职教学中主要有如下一些突出特点。

1)知识面广。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内容包含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网络安全技术、软件配置及使用、服务器配置与应用和网络安全维护等知识,如: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加密技术,数字签名和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端口扫描和嗅探技术,黑客攻击和防范技术等,该课程涉及知识点多而杂。

2)先修课程多。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它需要的先修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网络设备配置等。学生需要掌握以上课程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本门课程。

3)网络攻击手段变化快。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广泛应用,由于各种原因,网络攻击手段越来越复杂,与防范技术不断较量。因此,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地更新。

4)突出实用性。学习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能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因此学生必须能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程需要学生学会的内容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设置、使用sniffer等抓包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X-Scan等软件扫描系统漏洞、提升Guest用户权限、WinRoute过滤规则、用PGP加密软件发送邮件、使用sessionwall等入侵检测软件对网络进行实时监视、用ISA防火墙软件设置网络过滤规则、远程桌面连接、灰鸽子的内网上线配置、Snake跳板、EasyRecovery的数据恢复等,通过以上实训,学生能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防护。

2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侧重相关知识的实际综合运用,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

1)教学内容改革

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内容多而杂、且更新速度快,在64学时内不可能将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全部学完,这就需要教师精心挑选典型的内容,重点突出当前最紧急最重要的网络攻防内容。本课程按照网络安全防护过程划分为如下三个部分。

事前预防:本部分主要是对网络安全相关知识的介绍,包括网络安全概述、操作系统安全常识、病毒知识介绍。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网络安全面临了哪些威胁;理解网络出现安全威胁的原因;掌握操作系统有哪些安全漏洞;掌握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如何实现;掌握网络病毒及其防治。

事中检测与治理:第二部分主要内容是关于网络运行过程中的相关安全技术,包括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黑客攻击与入侵检测、虚拟专用网、网络通信安全和Web的安全。这部分内容是网络安全课程的重难点及疑点,学生学起来比较费劲,教师应在这部分内容做精心的准备。

事后恢复:最后一部分主要内容是关于在网络安全事故发生后如何恢复的技术,包括数据备份技术和安全恢复技术。

2)教学方案的改革

网络安全课程的实验环境要求复杂,需要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硬件设备;还需要扫描、抓包、网络监控、加密等软件工具。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都存在设备不足且落后的局面,因此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已经拥有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并针对各自的情况制定严密的教学方案。

微课教学法。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由于《网络安全技术》这门课程难点疑点较多,且动手操作点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非常吃力。教师录制的微课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课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观看,还能动手反复操作,做到轻车熟路。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本课程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简单介绍完理论知识后,马上动手演示网络安全攻防过程,学生跟着教师动手操作实验,即边学边做。因此把上课地点安排在多媒体实训机房。多媒体实训机房包含的设备有:投影仪、麦克风、手写白板;60台安装了若干网络安全防护软件的计算机;10组交换机、10组路由器、10组防火墙、10组入侵检测系统等。

案例教学法。本课程内容复杂但也非常精彩和引人入胜,可以用非常有趣的例子作为项目引导学生。如:熊猫烧香病毒、特洛伊木马的电影、QQ被盗、密码破解、网络抓包监控等有趣案例来吸引学生主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考核方式的改革。

网络安全技能知识篇(8)

2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学习现状

2.1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经过调查发现,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授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不同的成长环境影响下,其计算机基础水平是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使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实际学习中的起点存在一定差距。随着各地高校的不断扩招,招收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有着很大差距。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学生在计算机的现实使用中,往往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应用,像玩游戏、网站浏览等娱乐活动,很少用到网络安全知识,导致学生后续学习动力缺乏,能力提升较慢。

2.2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知识更新比较快的课程,教师若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体系,或者不能及时更新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知识,就会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不太乐观。就学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师来说,若是不能紧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就无法及时进行学习,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导致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变得匮乏与落后,同时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也会受到极大的不利影响。

3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3.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实施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学习是其开展高效学习的关键,对教师来说,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应当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以“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安全协议”等主题为教学内容,定期开展兴趣小组学习比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学习中的浓厚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而达到巩固学生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知识、锻炼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中涉及到的概念性与问题性知识,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精心解答,鼓励学生建立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3.2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来说,要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课堂的实施者、组织者以及主导者,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教师的特殊性比较突出。计算机网络安全这门课程特别强调实践性,若是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则其在实际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操作知识就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学生问题指导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在平时要不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新技术的学习,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网络资格各类认证考试,参与学校攻防实验室建设和学校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教师要注重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以最直观生动的方式进行复杂网络知识的展示,由此学生也能更加能理解与掌握网络安全知识,改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市价教学中,应对一些比较复杂、抽象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如分组丢失和延迟、数据报网络、DNS等内容,利用视频、Flash动画以及现场演示等众多技术手段,融合文字、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向学生传授更加生动、有趣地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增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效果。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充分调用更多网络资源,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有利于拓展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学空间。

3.3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增强网络安全教学效果

在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要结合教学任务与学生实际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实际教学中。例如,在黑客攻击方法的讲解分析中,可以先播放一些网络上一些专业化的动画短片,将黑客攻击技术引入其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进行主动思考,并在思考、分析与判断中掌握黑客攻击的相关原理内容。教师可以先设置出一些问题,使得学生能通过阅读与学习,以及在课堂的自由讨论中,积极参与到课程活动中。在教师的总结中,应逐渐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充分了解与掌握。根据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在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实际教学成效比较理想,这一教学模式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目前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应当站在其实际授课角度引入现实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共鸣。具体来说,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病毒时,可以列举一些众所周知的案例。例如,“熊猫烧香”的病毒案例,可对“熊猫烧香”这一病毒作者、创作背景、病毒工作原理以及病毒入侵防止方法进行有效讲解,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各大高校应当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中的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实践性,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得学生能进行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实现“知行合一”。教师应按照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旨在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伟.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8):115-116.

[2]曾志高,杨凡稳,易胜秋,等.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0):110-111.

网络安全技能知识篇(9)

 学校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把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了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成立了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确保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二、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周主题活动

 1.多渠道宣传。每天在我校LED电子屏、校讯通、班级微信群、班级QQ群等上宣传本次网络安全周主题“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并播放网络安全相关宣传片,在最大范围向教师和学生宣传网络安全周活动。

2.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进课堂活动。学校三年级至六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利用这一优势,在宣传周期间,全校的信息技术课统一安排一节《网络安全知识》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向全校学生宣传网络安全常识。

3.召开网络安全知识主题班会。宣传周期间在全校在召开“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班会,讨论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识别和应对网络危险的能力。

4.升旗仪式。9月17日的升旗式上,由小主持人通过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师生宣传网络安全常识。

网络安全技能知识篇(10)

中图分类号:TP393-4

网络技术专业中,网络安全是一门可以拓展学生职业技能的专业课。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就要求培养出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优秀人才,以抵制黑客的攻击。所以,有必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进行改革,以满足网络发展的需要。

1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特点

高校院校中设置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交叉学科,设计的学科比较多,具有很多特点。例如,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1 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是在网络攻击与防范的不断较量中发展的。所以,教学的内容也要不断的调整更新,以适应当前网络的发展,这对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由于属于交叉学科,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防火墙的构建和配置,入侵检测,网络病毒防范和主动发现系统漏洞等方面的内容,要学好这些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

1.2 课程预备知识具有较高起点。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通常被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在课程开始之前学生已经学过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操作系统和程序设计等专业课程。掌握了这些专业知识,学生才能够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知识,所以,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学习要有较高的起点。

1.3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许多知识需要进行实践教学,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获得更好的理解,所以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例如,密码学、防火墙等知识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果没有实践,学生会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处在抽象的层次,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学生的学习方式呆板,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1.4 实践课程的特殊性。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实践部分需要使用黑客软件来模拟黑客的攻击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但是,黑客软件具有较强的攻击性,为避免学生滥用而造成较大的影响,需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实践课程进行有技巧的安排。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室需要指定特殊的实验室,实行专课专用,建立网络安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规定学生不可以将黑客软件带出实验室,进行其他方面的使用。对于上课的同学进行登记制度,通过登记来确定仿真黑客软件的使用者,以防止学生将黑客软件带出实验室,危及网络安全。

2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教材落后。教材的内容更新比较慢,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不协调,致使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网络安全技术脱节,没有现实意义。同时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数都是理论,缺少实践的案例,导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实践的环节,使学生不能很好的应用所学知识,教学的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了照顾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需要讲授预备知识,这样就挤占了有限的课堂时间,使教学实践的时间也被压缩。

2.2 教学设施不全。许多高校院校的教学资源不充足,教学的实验条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例如仅有一台教师用机,课堂的演示都是利用虚拟机来完成,在网络攻击高速、大规模的情况下,虚拟机不能完成相应的要求,这样的课堂演示并不理想,所以教师不得不采用幻灯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将攻击结果显示出来,但这样的做法缺乏真实性,效果不好。实验室的设备由于缺乏资金,不能及时的更新,而落后的设备不能满足实践的要求,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还要适应新的设备和命令,给之后的工作带来麻烦。

2.3 教学方法落后。目前大多数的课堂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的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下面听,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由于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很快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教师讲授的知识很少被学生吸收,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不高,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2.4 考核方式有待创新。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课程考核仍是以纸质试卷考试为主,主要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纸质试卷的考试并不能考察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情况,仅仅考察理论知识,是不能够衡量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学习情况的。所以,有必要对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将实践考察纳入到考核的范围,使考核结果能够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

3 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措施

3.1 明确建立改革课程的思路目标。将就业作为改革课程的指导方向,将工学结合作为一个突破口,课程设计是在工作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载体就是真实的工作任务,在优化网络课程结构的同时要注意对教师进行素质培养,不断突出其职业能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也要不断的进行规范,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在完善课程管理与评估的过程中,要加强建设立体化的教材,不断充实有关实训、实习和学校师资的教学条件。在推动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时,应注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从而全方位的提高培养的人才质量与教学质量。

3.2 加强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时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做法经验,体现学校的优势与特色的同时,高起点、严要求,高质量。所建设的精品课程应该运用了现代教学的手段、方法和技术,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实现共享。精品课程数字化的过程中,网络平台管理要得到完善,网络界面设计也应注意优化。建立的精品课程具有引领、示范和辐射的作用,所以要注意提高其网络运行的质量,有关导航和录像实用的效果。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不断发展,网络环境的安全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进行改革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不管是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要深入研究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问题,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网络安全人才。

参考文献:

[1]迟国栋.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与实现[J].赤子,2013(04):43-45.

[3]李丽薇.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探讨[J].电子制作,2012(10):36-38.

上一篇: 宏观经济手段 下一篇: 基础初中生物知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