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源现状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10 14:49:25

医疗资源现状

医疗资源现状篇(1)

2011年广西相继出台了《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等政策,要将中医药民族医药打造成为广西千亿元产业,努力建立起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311”发展新格局。广西要实现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中长期目标,需要全方位认识广西中医药人力资源的现状。笔者参与2010年全国中医药基本情况调查(广西部分)工作,综合数据,对目前广西中医药人力资源状况提出以下认识。

一、广西中医药事业所处环境和地位

在广西,现已查明的中草药品种有4623种,仅次于云南位居全国第二,中医药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广西将作为中医文化对外发展的重要窗口。

广西的区位优势和经济环境为中医文化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中医事业蓬勃发展还依赖于中医技术队伍的配置,也就是中医人力资源结构配置。面对有力的外部环境和中医发展趋势,构建适合广西中医发展的中医人力资源结构对广西引领东南亚中医发展事业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二、广西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力资源结构现状

1.广西医疗机构分类情况

根据2010年广西中医药基本现状调查数据显示,广西全区中医、民族医机构共26108个,各级医疗机构共分为中医医院、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中医门诊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八个类别。

2.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占总医疗技术人员比重

全区医疗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共197146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共21674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1.0%,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其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最高为50.5%的是中医医院,这主要是由于中医医院以提供中医药卫生服务为主,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较大。

全区城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平均比例为13.12%,社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平均比例为21.9%,农村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平均比例为6.74%,全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比例均偏低,足见我区在卫生事业的发展上还不够重视中医药,导致全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比较匮乏。这极不利于广西医疗机构中医药的发展,也影响着广西中医药事业的进步。

3.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结构分析

在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本科和大专学历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数占较大比重,是城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比例较均衡,主要由本科、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构成;农村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以大中专文凭为主,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70%左右,中医药卫生技术队伍学历普遍偏低。

具有本科以上较高学历人员数从城市到农村依次递减,多是集中在城市和社区,而大中专学历人员则依次递增,坡度明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中医药人才拥挤和农村缺医少药的基本现状。

4.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分析

广西医疗机构中的中医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少,职称主要分布在初级和中级,而本应成为中医药卫生技术队伍中坚力量的中级职称人数比例也相对偏少。全区医疗机构中有将近一半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存在无职称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中医药的基本文化特性使得这一专业技术在传承上允许师承制,即德高望重、有专业学术修为和精通中医药专业知识的老专家在有关部门的合法授权下可收徒教学,不需要经过正规的传统教育,也不需要按一般的程序进行职称评定;其次,村卫生室、中医门诊部等以私营为主要运营模式的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很大一部分属于确有专长人员,即未经过正规的传统中医药教育而在长期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一套确实行之有效的中医药治病方法,能为病人切实解除病痛的民间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这类人员大多无职称。

广西中医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主要分布在城市医疗机构,从城市到农村依次递减,无职称现象较普遍,以社区和农村为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在城市、社区、农村的职称分布情况与学历情况较相似,都存在着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集中在城市医疗机构,而农村基层的医疗机构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的情况,城乡差距大。

5.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分析

广西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平均年龄为39.14岁,平均年龄结构较为合理。这一年龄层次的中医药人才在专业技术水平上都有较高、较稳定的发挥,在工作心态和心智上都偏向成熟,能够较理智地看待问题,有利于中医药专业技术工作的开展。但我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在39岁以下的年轻后备力量略显不足,不利于年轻人才的储备,年龄结构分布有待优化。

三、广西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力资源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广西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基本现状,广西中医药人才队伍朝气蓬勃,中医药事业发展势头强劲,前景看好,但也同时存在着问题,亟待解决和优化。

1.城市中医药人才过剩,分布方式不合理

广西城市地区中医药人才市场趋于饱和,供需矛盾尤为突出,中医药毕业生在城区就业困难却不愿意到县级或基层单位发展,使城市地区滞留大量中医药技术人才而得不到有效利用。许多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以暂缓就业压力,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医药人才的就业矛盾。

2.社区中医药人才缺乏系统培训,专业素质不高

我区的社区医疗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重点体现在卫生技术人员的配备不足,难以满足社区居民队伍逐步扩大的基本现状;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仍然存在着无学历、无证上岗的现象。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中,接受全科医师培训的仍占少数,医生的专业技术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社区医疗服务事业的推进。

3.农村中医药人才紧缺,待遇不高

广西的农村人口比例超过80%,卫生人才比例却最低,大部分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现象严重。基层中医药人员收入普遍偏低,发展机会小,中医药技术人员的根本利益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导致中医药人才流失严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另外,基层中医药人力资源专业水平普遍偏低,存在中医药技术人才学历偏低、医学基础薄弱、专业知识面狭窄等情况,无学历人员从医现象也较为严重,与当今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不相适应。

自治区为了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了“中医药民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等中医药发展的工程,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千亿元产业发展,加强中医药民族医药对外合作交流,将有效解决中医药人力资源发展的瓶颈,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左延莉.广西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与预测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02:34-35

[2]申卫国.湖南省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82-85

医疗资源现状篇(2)

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6-0113-03

文以云南省为例,对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

一、云南省医疗服务资源现状

(一)云南省医疗卫生机构现状及床位数

近年来,云南省医疗卫生资源明显增加。截止至2009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22365个(含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140187张。目前全省的医疗卫生机构数以村卫生室居多,有13114个,占5864%;其次是诊所6248个,占2794%;卫生院1386个,占620%;医院720个,占32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27个,占101%。与2008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有所增加,诊所类机构有所减少[1]。

在720个医院中,三级医院有37个,占514%;二级医院234个,占3250%;一级医院67个,931%;未评级的医院382个,占5306%。可见,当前云南省有一半以上的医院未能达到评级标准,医疗总体水平较低。

(二)云南省卫生技术人员及诊疗情况

云南省卫生技术人员情况:截止至2009年末,全省卫生人员总数达196796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5207万人,占687%;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4652万人,占1761%;其他技术人员06552万人,占333%;管理人员06767万人,占344%;工勤人员13618万人,占692%。如图1所示,2005—2009年期间,云南省卫生技术人员一直保持着一定数量的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为351%。尤其是2009年,这一年卫生技术人员的增长速度远高于近5年来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711%。与2008年相比,2009年卫生技术人员增加了8970人,多增长了509%[1]。目前,全省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为302人,每千人口执业医生数为112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104人,其中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为067,远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然而,云南省不同等级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之间,无论是专业技术水平,还是文化程度都有着较大的差距。在省会城市的大医院,医疗技术人员的素质也普遍较高,医疗技术人员的学历多数在本科及以上,且有的医生还具有博士学历,甚至曾经到国外深造过,而在多数的县级医院最高学历仅为本科,乡镇卫生院学历则以中专、大专居多。

(三)云南省诊疗情况

总诊疗人次:2009年全省医疗机构总诊疗量达119亿人次其中,医院诊疗5512万人次,占464%;卫生院诊疗3503万人次,占295%;其他医疗机构诊疗2865万人次,占241%。与2008年比较,总诊疗人次增加1814万人次,增长18%,医院诊疗人次增加720万人次,卫生院诊疗人次增加699万人次。卫生部门综合医院平均每个医师每天担负诊疗人次757人次、担负住院人次294人次,医生工作负荷量较2008年有所增高[2]。

全省医疗机构入院人数:全省医疗机构入院人数为431万人,其中,医院285万人,占66%;卫生院123万人,占286%;其他医疗机构23万人,占54%。手术753万人次,其中医院713万人次,占95%。与上年比较,全省入院人数增加77万人,增长25%,医院入院人数增加44万人,卫生院入院人数增加28万人。医院、卫生院每百人诊疗人次入院452人[3]。

(四)云南省卫生总费用情况

近年来,云南省持续加大政府对卫生的投入。2008年,政府卫生支出已达1222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31%,占卫生总费用的3464%,是全国已开展卫生费用核算地区中比重最高的省份。2009年,全省各级政府卫生投入达到15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省级财政还每年投入省级医疗机构15亿元,加快省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总量[4]。

“十一五”时期,云南省医疗费用年均增长1046%,2010年全省卫生总费用到达483亿元,比2005年225亿元净增258亿元,增长1147%;卫生总费占GDP比重达到698%,比2005年提高045个百分点;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从2005年的53%下降到2009年的3672%,下降1628个百分点[5]。2009年,全省卫生部门综合医院平均每诊疗人次人均医疗费用11082元,比上年增长388%;出院者人均住院医疗费用452033元,比上年增长746%,病人医疗费用涨幅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控制[1]。

二、云南省医疗资源配置的问题分析

(一) 基层医院医疗资源缺乏,服务功能不全

医疗资源现状篇(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83-01

口腔医疗机构是口腔卫生资源中最为重要的基础之一,是口腔卫生服务能力的保障。合理配置口腔卫生资源,使之能与群众的需求相适应,是口腔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1]。本研究通过对楚雄彝族自治州口腔卫生机构的配置及牙椅位配置资源进行调查,了解其基本情况,为卫生部门对口腔医疗机构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及地方口腔人才培养提供可靠数据。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2013年12月底以前楚雄州辖区内九县一市各级各类口腔医疗机构。

1.2 调查方法

采用设计的专用表格,深入到全州所有口腔卫生机构,现场走访、现场填表;结合电话采访方式(较远、人数较少乡、村)。

1.3 调查内容

楚雄州辖区口腔医疗机构、类型,电动牙科治疗椅的数量、分布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收集相关资料采用SPSS 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 (求和 、排序等),分析楚雄州口腔医疗机构设置、分布、数量等资源基本情况。

2 结果

2.1 口腔卫生医疗机构状况

2.1.1 机构数量、类型及分布

到2013年12月为止,全州共有口腔医疗机构93家,其中市、县城中心城区84家,占机构总数的90.32%,乡、镇卫生院9家,占9.68%。而村卫生室(所)均无口腔卫生医疗机构设置(见表―1)。

3 讨论

3.1 口腔医疗机构类型、数量分析

口腔医疗机构和人力资源是衡量口腔卫生服务资源的重要指标[2]。楚雄九县一市,常住年末总人口270.1万人,共有口腔医疗机93所,楚雄中心城区43家,占46.24%。九个县中心城区共有50家,占53.76%。即90.32%医疗机构设置在中心城区。全州113个乡镇卫生院只有9所设有口腔诊疗科,市、县乡三级机构设置数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X2 =24.487 P

3.2 口腔综合治疗椅配置分析

电动治疗椅与人员比较其流动性小,学者认为电动治疗椅是衡量基本资源的重要指标[8]。全州共有电动牙科综合治疗椅210台(见表-5),其中公立、民营私立分别占36.67%、14.29%、49.05%。楚雄市城区牙椅数120台,占57.14%,全州乡镇地区的牙椅数量只有15台,占7.14%。民营和私立机构牙椅位数均远远超过公立医院,占63.33%,并且分布不合理,这表明公立医院对口腔科重视不够,导致服务能力不足。每万人口牙椅数是世界各国用来衡量和比较一个地区口腔卫生资源的指标之一,楚雄州每万人口牙科综合治疗椅数为0.78台,云南省每万人口拥有牙椅数为0.65台,而据调查长沙市每万人口椅位数为1.09[9],说明楚雄州人口所占牙椅数相比其他地区较少。

口腔医疗机构及牙科治疗椅是口腔卫生资源的核心部分之一,直接影响着口腔卫生服务的能力。针对目前楚雄州口腔卫生资源存在的问题,管理部门应在政策上鼓励和提倡口腔卫生资源向需求量大的区域流动[10],让更多口腔卫生资源服务于基层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顾钦,冯希平.上海市浦东新区牙科人力需要与需求预测[J].上海口腔医学,2006,15(1):34-37

[2]王左敏,吴明,王鸿颖,等.北京市城区牙科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J].

中华医学管理杂志,2000,16(9):543-546

[3]路振富,张颖,程睿波等.辽宁省口腔卫生机构及人力资源现状调查[J]. 上海口腔医学.2010,19(12):138

[4]刘义.冯希平.上海市非公立医疗单位口腔卫生人力资源的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0,19(2):15

[5]李刚.口腔医疗国外现状[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29.

[6]路振富,张颖.辽宁省中老年人群口腔疾病就医观念和行为的调

查[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2008,2(3):282-286.

[7]吴明,宋艳丽,李曼春,等.医疗机构卫生人力配置量测算研究[J]

中国卫生人才,2000, 3(1):19-22

医疗资源现状篇(4)

1江苏老龄化与城镇化交织迅猛发展

江苏省自“十一五”以来,开始了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预计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与此同时,江苏农村老龄化进程也在加速,截至2015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户籍总人口的22%,而农村的老龄化程度更为严重,老年抚养比已高出城市6.4%。农村老年人受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和文化程度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有效通过人口流动实现个人城镇化,只有依靠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原居住地的城镇化才更现实[1]。然而,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际规划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村老人对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养老服务资源、医疗卫生资源等方面的需求[2],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养老支持弱化与养老需求剧增的矛盾。

2江苏农村卫生资源配置面临严峻考验

2014年5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中指出:要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目前,城乡二元经济格局依然存在,江苏城乡间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在政府财政支出比、卫生资源占有率、硬件建设等方面差距较大[3]。江苏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状况长时间处于边缘化地位,城乡割裂的“碎片化”社会保障格局,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

2.1城乡卫生资源共享不够,政府经费投入不足

江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割裂的状况从未改变,无序化的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一直阻碍着城乡卫生资源的融合和共享,导致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发展滞后,制约了农村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也限制了农村卫生服务的供给需求[4]。虽然政府不断增加对农村基础医疗卫生的投入,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投入和完善的长效机制,导致低水平医疗服务与高水平医疗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剧烈。

2.2农村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非均衡化

公共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归根到底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故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水平与当地经济水平直接相关,马太效应十分明显。同时,城市迅速发展产生的虹吸效应也导致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在城市,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遭受重创[5]。这种农村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非均衡化的现状导致城乡公共医疗资源配置的二元化局面持续恶化。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家庭直接到县市级医疗机构就诊,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家庭选择在乡镇级医疗机构就诊,却难以得到有效治疗。

2.3健全的科学诊疗卫生服务体系严重缺失

城市综合性医院的优势在于具备完善科学的诊疗制度,而目前江苏农村大多缺乏健全的科学诊疗卫生服务体系,没有有效开展与更高级医院及医生的有序对接,无法有效完成病患的合理疏导和安置。这必将导致农村小病确诊与治疗的不彻底、大病预诊与诊断的不到位、大病转移与治疗的不顺利、与更高级医院二次确诊的不对接、异地就诊无法进行等一系列严重后果[6]。

2.4农村优质卫生人才匮乏

同样受马太效应的影响,大医院凭借其资金、科研、技术等优势不断吸收优质的卫生人才,而农村医疗机构却由于居住条件、个人收入及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不断流失现有的卫生人才。据统计调查,江苏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不高、医疗卫生知识有限、专业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数据表明苏南农村对卫生技术人才的吸引力高于苏中和苏北(表1、表2)。

3江苏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

传统农村社会中,老年人处于家庭管理的主导地位,拥有家庭资源配置的处置权,故能获得较充足的养老资源和较满意的生活照料。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规模日渐缩小,窄化了农村老人获取养老资源的途径,加上家庭伦理观念和尊老养老社会道德约束力的减弱,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7]。与此同时,老年人寿命在不断延长,“421、422、8421、8422”家庭大量涌现,“空巢家庭”和“亲子分居家庭”已是常态,进一步削弱了子女可供养老资源。相比于城镇居民,农村老人深受多子多福与养儿防老的陈旧观念影响,多将毕生积蓄用于子女上学、嫁娶及购房,对自身养老问题却没有长远规划。此外,当前江苏农村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诸多不足:一是,仅仅满足了农村老人最基本的养老需求;二是,资金筹集以个人为主,政府和村集体补助只是补充,且补助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三是,养老保险制度缺乏法律强制效力,仅仅只是一项惠民政策,居民是否参保还要依赖宣传教育和个人思想认识[8]。

4江苏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对策

4.1健全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

目前,作为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新农合”,覆盖面虽广,但保障水平并不高,表现出筹资总量偏低,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与城镇居民的医保差距较大。浙江省近年来建立了“捆绑式”老年合作医疗保险,即个人和家庭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在现有的新农合医疗制度体系内,专门建立老年医疗保险基金账户。当“新农合”不能报销医疗费用时,可在老年医疗保险基金账户中按规定比例报销。同时,可借鉴德国的法定医疗保险制度,将江苏所有城乡老年人都纳入“城乡一体化”的老年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政府可通过立法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强制实施老年医疗保险,强制征收保险基金[9]。

4.2促进城乡医疗纵向合作

目前,城市中大量优质的卫生资源并未被有效利用,而农村地区严重不足的卫生资源却出现利用不充分的奇怪现象。若能通过建立县、乡、村区域医疗卫生联合体促进城乡医疗的纵向合作,可有效地整合闲置的卫生资源,实现城乡卫生资源的互补[10]。联合体内实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医疗秩序,这将有利于缓解“小医院看病治愈难”、“大医院看病经济难”的矛盾,也有利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吸引更多的病患就诊,减轻综合性医院的负担。

医疗资源现状篇(5)

云南民族“直过区”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原始社会末期,采取直接过度的方式,过度到社会主义。其中涉及景颇、独龙、怒、佤、基诺族聚居区和部分拉祜、哈尼、瑶等民族居住的共66万余人聚居地区。在临沧主要涉及双江、耿马和沧源,在“直过区”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基本医疗服务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对“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的分析,有助于提高“直过区”居民公共服务。

一、临沧市民族“直过区”简介

临沧民族“直过区”包括耿马、沧源和双江,耿马是云南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25个边境县之一。县辖9个乡两个农场管理委员会、1个华侨管理区、82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社区,有汉、傣、佤、回、白等民族。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临沧市西南部,1963年定名为“沧源佤族自治县”,有壮族、白族、回族、苗族等。双江辖4乡2镇72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及勐库华侨管理区、双江农场管委会,是全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主体民族联合组成的多民族自治县,境内有23种少数民族,多元民族文化同生共荣,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地和文化发祥地之一。

二、临沧市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现状

为了反应临沧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现状,选取耿马、双江和沧源三个县医疗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每万人拥有床位数、每千人执业医师数、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数五项指标进行实证分析,三个县2011年五项指标数据如下表1:

(一)医疗卫生机构数目少,基础医疗设施薄弱

2011年,双江和沧源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数分别为038和063,耿马为03个。说明民族“直过区”医疗机构短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沧源相对更重视医疗机构建设。2011年,每万人拥有床位数如表,双江和沧源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分别为61和157,耿马为475个。说明各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较低,但以双江和耿马情况最为严重。若考虑地区间医疗人员的专业技术,则各县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程度更高,医疗水平差距更大。在民族“直过区”,乡村医疗水平落后,基础医疗设施薄弱,“看病难”的问题在“直过区”依然比较严峻。

(二)执业医师缺乏,医疗卫生人才分布不均衡

执业医师的数量和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稳定的医师队伍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医疗人才均等化的重要保障。在民族“直过区”执业医师匮乏,不论是资格还是数量,与全市的平均水平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从每千人拥有卫生人员数量上看,三个县的数量均不超过1人,这足以说明,在“直过区”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其中,以耿马县的短缺程度最大。

(三)财政投入不足,对直过区特殊情况考虑少

2011年,耿马县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最高,为1991亿元公共医疗支出占当地财政支出的482%,双江公共财政支出1401亿元仅次于沧源,沧源公共医疗支出占当地财政支出的比重最高为582%,从投入医疗费用的金额看,分别为1401亿元、1991亿元和1449亿元,占当地财政支出比率分别为295%,482%和582%,其中双江和沧源的医疗总支出水平最低。双江对医疗投入占总财政比重相对其他两个县较小,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医疗财政投入力度,考虑地区实情,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四)资源分配不合理,医疗卫生设备配置失衡

从医疗技术人才和医疗设备看,基本集中在县级以上医院,医疗资源和设备配置失衡在基层医疗机构更为严重。在“直过区”医疗卫生资源不足,人均占有量少的情况较为普遍。2009年至2011年,从各个乡住院率来看,乡镇卫生院住院量不到20%,从病床使用率情况看,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不到50%。由于医疗技术人才和医疗设备贫乏,居民不得不舍近求远到县级医院,造成看病难、看病贵。因此,在民族“直过区”的一些农民,由于受制于经济和交通等因素,“有病不敢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仍然存在。

三、对临沧市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地方政府应在医疗卫生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夯实,争取市级和中央资金,积极实施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医疗设备购置项目,向上级争取财政资金和招商引资。其次,稳步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条件。最后,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开展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扩大基层医疗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地区基本公共医疗服务水平。

(二)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平衡各地医疗专业人才

首先,制定各个地区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核定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根据现有卫生人力资源状况合理引进和配备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录通道,吸引医学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其次,提高乡级医疗技术人员的水平,提升基层医疗人员的服务能力。最后,完善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工作和分工协作新机制,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三)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投入,考虑民族地区特殊实情

首先,建立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坚持由政府主导,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卫生投入机制。其次,加大医疗事业投入力度,提高整体服务功能,扶持基层医疗服务项目,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最后,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支出时应考虑“直过区”的特殊情况,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

(四)注重基层医疗设施建设,平衡地区医疗卫生资源

临沧市民族“直过区”基层医疗设施薄弱,医疗资源失衡,与其他县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直过区”基层设施建设投入,平衡各地区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设施的利用效率。在“直过区”居民每千人医疗执业医生数、注册护士数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政府应考虑“直过区”特殊实情,在医疗投入上予以适当增加或调整,重点和优先安排“直过区”的投入。

四、结语

总之,对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的分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直过区”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保障。民族“直过区”基本医疗服务的加强,可以促进“直过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直过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文礼,侯蕊.甘青宁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证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

[2]数据来源于2011年.2012年云南省统计年鉴.临沧市统计年鉴.

[3]胡洪英.临沧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医疗资源现状篇(6)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9.063

农村医疗卫生相关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医疗卫生工作也紧密联系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医疗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卫生资源不是均匀配制的,医疗保障相应制度不够健全,服务质量方面也要提高。

1农村医疗卫生现状

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差异比较大。卫生资源和物质基础是医疗卫生服务开展的前提,卫生系统人才、卫生设备、国家拨给卫生项目基金等都是先决条件。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极度不均衡,城乡差异很大。农村地区只有引进人才,加大培养力度(引进人才要严格把关,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等),才能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另外,引进的人才要做好人才利用。每周进行报告,形成学习小组,更新医学知识。医院要把简单简易的、可以自制的医疗工具以及基本医疗原理步骤进行推广,这样既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又可以解决危急困难。

据调查,山东省北部地区有医院或者卫生院的乡(镇)的要占到96.4%。而北部地区中村内有医院或者卫生院距离1~3公里的占29.8%;4~5公里的占22.4%;6~10公里的占29%;10~20公里的占9.7%;20公里以上的占1.7%。有卫生室的村子占到81.7%,有行医资格证书医生的村子占91.5%,有行医资格证书接生员的村占23.9%,可以看出农村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急需加强。距最近的医疗卫生机构还需要5公里以上的路程或者用时超过30分钟,这些都说明很严重的问题。事实证明,收入水平高低与医疗机构的远近有直接联系,收入水平越低的村子,距离最近的医疗地点越远,耗时最长。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疗费用也随之提升。而农村收入大多靠务农,再加上医疗花费,造成许多农民入不敷出。交通闭塞,资源配置不均衡,村里许多医疗点是个人行为。出现了就医难,就医费用高,乱收费等现象。

2阻碍农村医疗发展的原因

农村医疗费用相对比较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不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低下是农村居民看不起病,看病变得贫穷的主要原因。分析医疗发展制约因素要从政府、医疗卫生服务供应方和需求三方面入手,缺一不可。医疗相关产品具有公共性质,而医疗服务具有复杂性,医患信息互相之间不对称存在,都是医疗工作者诱导需求的因素,目的是刺激消费,实现利益最大化。政府应加大资金筹备,才能发展农村医疗。

要落实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提高服务效率。要加大流行病、传染疾病的防治工作。全面消除传染病给大家带来的恐慌和危害。对于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加强农民对疾病的自我保健意识。要将安全、价格合理的医疗服务提供给农民,满足农民的基本医药需要。中央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应进一步增加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投入,科学、高效地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是提高医疗效率的主要途径。另外要努力提高农村医疗卫生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药品供应及监管系统,将农村医疗做大做好做规范,加大传染病等疾病防治,鼓励社会关注并扶持农村医疗事业。

3结语

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村医疗现状。新农合全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民出于自己意愿参加的,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的,个人、集体和政府等筹资,以医疗互助为目的的共济制度。2003年开始,中央通过设立财政专项来给除中西部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补助10元医疗资助资金。这与2004年,中央财政为了重点做好中西部地区的近4000个乡镇卫生医疗院安排10亿资金相呼应。实施之后的确解决了农民求医费用等问题,给与了农村方便与实惠。但是由于建立时间不长,如何使更多的农民自愿参加,如何将不完善的地方趋于完善是当下重要问题。我们要在总结以往发展经验的前提下,以每个村民都应当享受基本的医疗为出发点,提高人们的医疗保险意识。政府方面大力扶持,扩大尤其是农村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设立补偿标准,加大补助范围。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加大农村医疗关注并且政府跟踪出台实际政策,明确县级、乡级、村级医疗机构要的责任范围并且认真落实,加强部门管理,使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真正意义上做到全面覆盖,农民会更好的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农村劳动与社会保障也会相应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康.农村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05).

医疗资源现状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医院为大型省属三甲医院,估算资本接近3个亿,设床位1500张,拥有大量的高精尖影像学检查与治疗设备,其中超过500万医疗设备有40台以上。本研究主要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100例次大型医疗影像设备相关档案资料管理经验进行总结,按照不同资料管理方式分为两组,其中2015年1月之前者为对照组,2015年之后者为观察组,各100例次。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主要以保存相关资料,并监测仪器设备运行状况,一旦发生故障及时维修或报厂家修理;观察组实施近年来针对医疗设备资料的集中管理措施,首先分析医院现有医疗设备档案资料管理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制定相应解决对策,比如提高工作人员操作规范性,加强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观认识性,促进其主动参与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同时建立并健全相关医疗设备档案资料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并严格依据已经制定的制度规范实施。同时对医院现有医疗设备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相关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干预前后相关医疗设备的运转情况以及医疗工作完成情况。其中医院医疗设备档案资料管理的主要包括:相关仪器设备采购及安装、调试过程的原始资料,主要有设备采购过程的申请单、上级批准文件、招标投标中标书、购买过程签订的合同、安装调试过程相关报告、仪器设备的发票原件及其复印件、使用说明书、使用操作手册、仪器设备的合格证等等相关资料均进行存档备用。在相关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后,定期监测其运行状况,并对维修记录进行统计,其中包括维修时间、维护人员、维修原因、是否更换配件以及所更换配件名称、维修结果等,做到有据可查,且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对大型医疗设备资料进行定期清查与整理,达到有效规范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后医疗设备运转情况,并对干预前后两组医疗设备整体运行状况进行评价。

1.4 评定标准

医疗设备整体评价:由设备科主任牵头对全院在运行医疗设备进行抽检,并进行环节质控,根据可使用科室提供的每月?|控评分进行总结与计算,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整体医疗设备运行状况越良好。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医疗设备运转情况比较

两组干预前医疗设备运转情况中资料齐全率、资源浪费率及正常运行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资料齐全率、资源浪费率及正常运行率均高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照组(P

2.2 干预前后两组医疗设备整体评价比较

两组干预前医疗设备整体评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医疗设备整体评价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医疗资源现状篇(8)

病案即记录诊断、治疗等信息的文件,可以为教学、医疗、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与素材。它作为患者疾病诊断与治疗信息的载体,代表着医院的治疗水平与医疗质量。病案首页又是整个病案的集中与缩影,共由数据统计、基本情况、医疗状况几部分组成,汇聚了医院病案的大部分信息,对于医院管理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如果将此信息运用于医院的经营管理中,就可以发挥其信息功能与作用,协助医院改善管理经营模式。

1病案首页信息资源的功能

1.1病案首页的信息资源统计 病案首页作为整个病案的信息核心,其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归类为以下几方面:①患者的基本信息: 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来源、入院日期身高、体重、、既往药物不良反应、家族性药物不良反应病历号等; ②诊断信息:诊断科室、疾病临床表现、检查项目、病因诊断、生理诊断、药物使用信息、手术信息、疗效信息等; ③医护人员信息:医师及护理人员的姓名、科室、技术职称、特长、在班时间、在班地点等; ④手术信息: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理人员、手术申请、术前探访、术中情况、术后恢复、麻醉随访、镇痛治疗等; ⑤费用信息:医疗费,人均医疗费、药费、每日人均药费、出院患者医疗费用及药费等费用信息。

1.2提供医疗质量评价指标 在病案首页的信息中包含能够评价医疗质量的各类指标,如患者的诊断符合、确诊的天数、好转率、治愈率、院内感染率、手术展开的情况,患者的收入情况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索与统计,能够快速评价医院的诊疗技术以及诊疗能力,评价医疗的安全状况,及时进行病种分析与转科收容。

1.3提供医疗服务人员的现状与动态 在病案之中均存在各级医师的签名,为此,可以凭借各级医师的签名情况对医疗服务人员进行人才结构以及智力结构上进行分析,全面掌握医疗服务人员的整体状况、组合分配机器合理性。可以在业绩、聘任、职务晋升等方面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医疗服务人员的姓名或者代码对某位医疗服务人员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如患者的收治情况,治疗疗效,手术完成情况,考勤情况等,并按照实际情况对各科室医师进行考评,以期作为业绩、聘任、职务晋升等方面的依据。

1.4提供医院管理需要的信息 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社会经济效益,谁掌握了信息,谁就必然能够享受到社会经济效益。医院同样也是如此,可以通过掌握信息资源,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社会经济效益。病案首页信息涉及到医院方方面面的信息,医院管理者必须依赖这些信息对医院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管理,从而在不断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医院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分析病种与收费信息掌握医院运行过程中能够为医院提供经济收入的主要病种,然后按照病种结构情况对人员与设备进行重新分配,从而使人员更加协调,设备使用效率更高,从而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1.5为医院提供其他信息 目前,医院的病案首页成为医院管理经营的基础与重要参考,存在着相当多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不但包括患者及医护人员信息,还存在着医院其他方面非常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开发利用对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作用非凡。

2病案首页与医院经营管理

2.1服务于医院的管理与经营 如上文所述,病案首页中统计了手术费用、诊断治疗质量、住院人数等一系列的管理指标与医疗信息,而医院的经营与管理与病种、患者与医疗质量、费用等信息息息相关。要利用这些病例首页信息,分析出药费与人均费用过高的科室,结合各临床大夫的治疗信息,在月份考核时提供给经济运行部门。对不同病种的住院病人的费用使用情况、不同单病种的管理、不同来源的患者考核指标等编制报表。

2.2提高医疗质量的管理 对案例首页的信息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医院的医疗质量,案例首页是医院统计报表的的数据来源与原始资料,综合反映了案例的数据信息。对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每月固定的综合分析,对各科的抢救率、治愈率、出院率、感染率 手术质量等进行分析评价,并结合往年同月份的的医疗信息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并拟定解决方案,并完善病例首页,上报医务科、院领导。

2.3完善费用管理 医疗收入作为医院经济的主要来源,其管理与规划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的运行于提高及其重要。根据病案首页中的数据信息,详细的分析患者的住院及医疗费用,对医疗收入的整体结构进行完善与调整,依据医疗体制改革的方针,控制中药费在医疗总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使医院医疗费用的收入更加合理化。

2.4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高、工作质量高的医院自然会有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而好的医疗质量是好的工作效率的前提,好的医疗效率又是好的医疗质量的保障,两者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与工作量这些数据信息都是通过案例首页反应出来的,案例首页不光能作为医疗服务的综合反应,还可以当做各个临床科室考核的达标标准,以供医院领导对科室工作进分析评价。

2.5调整医院的资源配置 一般医院都是根据各科室的工作效率、工作量等科室运作状况来调整各科室的规模,病案首页中这些信息都有清楚准确的记录,医院的领导可以参考病案首页对人员的编制、科室的规模、物资配备及患者床位进行重新调整,争取最大效益的分配和利用资源,达到科学合理的资源分配,以提高医院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2.6服务于预防疾病与科学研究工作 病案首页中的广泛信息量中所包含的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判断与分析,是用于教研与疾病预防的绝妙参考。在信息科提供专业的信息检索人员,对于需要了解的医疗信息进行迅速的检索,可以采取模糊检索、交叉检索、简单检索等多种方式进行检索,大大方便了临床医生对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同时有助于预防科及时的掌握与调查传染病的收治与出院状况,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2.7促进经营策略的调整 通过病案首页的信息可以反映出医院的医疗技术、单病种医疗费用、工作效率差、医疗质量、疾病谱等多方面的变化,经过整理分析,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结合并参考当下的医院实际状况,对医院的发展方向及发展速度做适度的调整,完善经营策略。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对医院的技术结构加以提高与改造,使医院的经营模式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2.8服务于医院随访及医疗开发工作 只有完善医疗服务工作,做好出院随访,才能真正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与好评,医院将在每季度的固定时间进行出院患者的随访,在病案首页中,随访患者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及疾病类别都有详细的标注。还可以借此分析医院的医疗市场来源与医疗服务范围。尤其是自费患者,是医院的医疗收入最大的来源,掌握自费患者的病种与来源,并拟定出针对不同病种与区域的宣传策略,以扩大服务面,增加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得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深入挖掘与分解病案首页中的信息资源,做好随访工作,提高自费患者收治率,分解医保人员的费用。另外,合理的治疗用药,减少患者的药费负担,对于提高医院的效益具有非凡的意义。

3结论

病案是医院里最集中的信息资源,病案首页能够协助医生做出正确的医疗决策,它是整个病案的核心与概括,对各个科室的状况都有记录编排,可以根据需要采集引索出不同的数据信息,以供医疗管理人员作为决策参考。所以病案首页在协助管理人员进行医院的经营管理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例如:案例首页方便了人员的管理与调配,能够以此对医务人员的人才结构、人员组合状况等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的调整。而且在进行业绩评估、晋升时也方便对医师的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如手术治疗情况、收治病人数量、手术疗效、工作效率等,对医务人员的业绩作出综合客观的评价。此外,案例首页包含具体的各项医疗质量的指标,详细至诊断符合率、好转率、治愈率、死亡率、感染率等,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组合,就可以对医院的整体医疗能力、医疗技术、医院的感染率、安全率等指标作出评估。这些都是病案首页对于医院管理的功能。

为了更好地利用病案首页对医院进行管理经营,需要加强对病案信息的管理。尤其是病案首页信息的完善,病案信息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医院的业务素质与医疗水平,所以病案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十分重要。首先,要加强对病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严格准确的录入病案首页,并对病案首页的录入内容加以整理分析、汇总、传递运用。病案首页得到有效利用的基础与前提,便是病案首页的录入内容规范准确。还要及时的发现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做好病案的统计工作,提高医院的医疗数据准确性。有了正确客观的医疗评价,才能正确的引导医院的管理与发展。

总之,要充分利用病案首页的信息资源,准确评估医院的医疗质量,完善医疗资源与人才配置,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E统计信息中心,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应用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2]施美凉,姜新莉,千继伟,等.病案首页信息是医疗统计最重要的信息源[J].中国病案,2011,08(09):23-24.

[3]邓彩云.挖掘病案首贞信息服务医院经营管理[J].现代医院,2011,6(10):150-150.

医疗资源现状篇(9)

中图分类号:R1-9

卫生资源配置的内容主要有卫生机构的设置、医院床位、卫生人力、卫生设备和卫生经费配置等5个方面[1]。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是健康公平性的重要前提[2]。有研究指出,国家在制定全国性区域卫生规划指导方案时,需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结构性优化,尤其需重点考虑卫生机构的均衡配置问题[3]。目前,国内学者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和利用效率的研究虽然较多[4,5 ,6 ,7],但主要是对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的研究,而对医疗机构分布配置研究几乎没有。贺买宏[5]等人的研究中报道我国卫生机构等分别不均衡,但也没有进行区域间比较。文章将分析医疗机构在我国中部经济区域人均配置情况。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分析数据来源于《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8]、《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9]等。

2.方法应用excel进行统计描述,分析我国中部地区医疗机构的人口配置情况及配置差异。

3.研究内容。对我国中部地区8个省市,从人口配置角度进行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的分析研究。

4.定义。中部地区的省市划分,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定义,均采用《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的解释[8,9]。

二、结果与分析

(一)医疗机构人均配置情况

由表1可见,医院每省市数542~1220个,平均843个;人均0.13~0.42个/十万人,平均0.212个/十万人。基层医疗机构每省市数18882~74208个,平均38005个;人均582.45~6562.59个/十万人,平均1496.25个/十万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每省市数260~646个,平均每省市475个;人均0.44~1.59个/十万人,平均0.77个/十万人。

三、结论

从表1可见,中部地区卫生机构人均配置差异较大。我国中部地区各省市各类型卫生机构总量和人均配置并不一致。大型医疗机构医院的配置总量江西最低,河南最高;人均湖南最低,黑龙江最高。基层医疗机构配置总量吉林最低,河南最高;人均安徽最低,江西最高。公共卫生机构配置总量吉林最低,黑龙江最高;人均吉林最低,安徽最高。

参考文献:

[1]姚玲亚,姚玉泉.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探讨[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7,4(5):28.

[2]何宁,辛怡.天津市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及公平性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3):174-176.

[3]贺买宏,王林,贺加,等.我国卫生资源人口分布的公平性评价[J].西北人口,2013,34(2):27-31.

[4]谢金亮,方鹏骞.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省际间的配置公平性和利用效率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1):60-62.

[5]贺买宏,王林,贺加,等.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及公平性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3):197-199.

[6]乙军,周业庭,马小波.我国部分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s1):115-117.

医疗资源现状篇(10)

一、融资租赁在中国医疗领域应用的现状

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这一新颖的设备融资方式,近年来在我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国内比较活跃的医疗融资租赁领域的公司主要有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新世纪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新疆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等。10多年来,这些租赁公司已经具备了丰富的设备租赁经验。

伴随着近几年国内医疗市场的飞速发展,这些公司的身影不断出现在医院和医疗设备制造商中间。例如,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其股东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借助股东在商品流通领域、资本市场多年丰富的经验,其与通用电气公司、西门子公司、医科达公司、科医人公司等国际国内高科技医疗设备生产厂商均开展了业务合作。远东国际租赁已经在全国各地成功地与1000多个医疗机构进行了融资租赁项目的合作,涉及上万件/套医疗设备,融资金额已超过70亿元人民币。其租赁设备从最先进的核医疗设备到常用的影像诊断设备,从价值上千万的高端医疗设备到不足百万的常用设备,接受过融资租赁服务的医院达24个省、市、自治区。

从全球范围看,租赁方式已比较广泛地用于医疗设备的购置,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在美国,医疗设备租赁是受医务界高度重视的筹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医疗设备更新的比例曾高达80%。在我国,医疗设备租赁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展程度有限,还远不能满足医疗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融资租赁在中国医疗领域的效用分析

1、缓解区域资源配置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按照医疗行业的监管思路,各地政府对医院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因此,对于非营利性医院,其财政拨款都是通过当地财政支出的。但是目前的状况是,由于各地经济状况和医疗行业的发展情况不一,各地对自己所辖的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也不一样。以表示政府对卫生系统投入的卫生事业费(是指国家用于疾病的防治、防疫和监控,保证人民身体健康的经费支出,主要有:国有医院、专门医院、疗养院、保健院的经费拨款或补助,各种防治、防疫所(站)、急救中心、红十字会的经费拨款,重大社会卫生活动的经费拨款)为例,从全国范围来看,财政对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在其整体支出中处于一个较低的比例(见

2、改善资源分配“马太效应”的问题

所谓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在中国的医疗行业中,这种现象正在上演。

据卫生部统计,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同时,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曾在2007年出台的报告显示,中国卫生总费用多数流向大医院。1990-2005年,城市医院所占卫生费用比重基本保持上升趋势,从32.76%上升到50.09%,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占卫生费用比重均有明显下降。这里所说的大医院,是地市级以上城市里的大医院,属于医院中的高端医院。

事实上,中小型的医院与大医院相比,其便民性更加明显,其分流大医院患者的功能十分突出,其面向广大百姓提供预防、保健等医疗服务的功能更强,更需要公共财政的倾斜与扶持。但目前的情况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公平,中小型医院获得资金、支持的能力十分有限,这也间接造成了高端医院在获得大量资源的情况下一味追求市场化的冲动,加剧了医院公益属性与市场化追求的矛盾,从而使百姓进一步陷入“看病难”、“看病贵”的怪圈。

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因为其属性,对中小型的医院提供融资的兴趣不大,而一味追求给大医院提供大额贷款,则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马太效应”。而融资租赁对于医院的审核,与医院本身绝对规模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其重视的是医院历年的经营情况稳定,相对的财务状况良好和信用记录,医院通过审核后都能及时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因此,融资租赁作为一种融资渠道,能满足各层次医院的需要。

3、协助医疗机构改善经营状况

(1)进一步提升资金周转速度。公立医院由于其公益性质,其现金流有着天然的缺陷,而其应收账款的构成也由原来纯粹对个人现金收款、只有个别欠费的情况转变成一类群体固定应收款的现状,而且,由于各地医保局的程序和效率的不同,存在不同的付款周期,目前平均周期为三个月,而某些地区甚至出现长期医保欠费现象,这就使医院应该回收的资金不能按时收回,融资租赁由于其分期还租的形式,对医院不会产生时点性的大额资金压力。对医院现金流的改善大有帮助,可以帮助医院进一步提升其资金的周转速度。

(2)进一步提升医院市场行为能力。由于医院处于行业下游,其日常经营所需的物资数量较大,而药品、设备市场的竞争又尤为激烈,这种状况为医院带来了超然的市场地位,这一点在占据市场主导力量的公立医院中得到了更显著的表现。凭借这一市场地位,医院往往通过延长应付账款的周期来挤占供应商的款项,作为医院日常经营的流动资金。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医院已经将这种手段发挥到了极致,从上游供应商取得的流动资金也已经不可能继续增长了,医院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的金额和付款周期已基本没有空间。而融资租赁这种方式的采用,可以使医院一次性获得大量资金,从而通过一次性大额偿付欠款的方式来获取更大的折扣空间。而滚动使用融资租赁,等于使医院获得额外的流动资金。这使得医院在市场上的对价能力进一步加强,并且直接反映到收支结余当中。

4、协助医疗机构改善财务状况

(1)融资租赁可以充分发挥融资杠杆作用。医院不必先筹集资金后上项目,只需投入少量资金,就可提前拥有所需设备,尽快取得经济效益,使得医院在同样的支付能力下同时占有、使用更多先进适用的医疗设备,从而扩大服务量,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医院可以借助设备投入后所产生的经济收益来缓解基础工程和配套固定资产实际投放成本负担,这已经成为国内很多院长的共识,并越来越多地为医院决策者所采用。在目前医疗制度改革形势下,给医疗机构开辟多元化的投融资新途径开拓了广阔思路。

(2)盘活医院的固定资产。由于医院群体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其固定资产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但是由于医疗行业监管规定,医院的固定资产都不能用于抵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筹资能力。同时,也造成了医院总资产报酬率、固定资

产收益率低的情况。融资租赁这一方式,可以在不违反监管条例的情况下将“沉睡”的固定资产用于融资,直接改善了医院的财务状况。

(3)使医院的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融资租赁为医院带来的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以租赁方式采购先进适用的医疗设备,增加了医院当期收入和资产总量,保证医院可以加速设备的更新,使得医务人员在不断追踪医学科学的前沿成果方面拥有最佳的物质手段,进而保持医院声誉,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扩大医院知名度,强化医院的梯队建设,实现医院升级和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同时,融资租赁可以在不影响医院现有银行授信额度、或者医院可以获得的银行授信额度告罄的情况下,以灵活、便捷的方式获得资金融通,而对医院进一步获得银行授信提供了支持。

(4)融资租赁可提供的交易结构非常灵活。融资租赁作为重要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式,同银行贷款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表现在:融资租赁审批程序简单、快捷,资金成本更低,还款方式更具灵活性,可有效解决医院资金短贷长用的矛盾,保证财务预算的稳定,减少资金成本支出。租赁与自筹资金购买相比的好处。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时代,机会一瞬即逝,如果等待资金积累到所需要的数目再购进设备,就会延误使用,错过良机。采取融资租赁方式使用设备,医院一边创造利润,一边付租金,早进设备,早投产,早得益。

(5)融资租赁可以提供给医院的服务内涵更加丰富。融资租赁可以为医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租赁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租赁业务方面如直接租赁、回租、转租赁、委托租赁等融资性租赁业务和经营性租赁等。通过多种渠道,可以有效地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由于融资租赁对医院的审核是对其经营状况进行的,因此,更容易积累在医疗行业的专业知识,比之银行完全依靠财务数据进行审核的方式有进一步的深化,更有利于医院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z],2000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s],2004

[3]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全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2008[R]2008

[4]张辉:中国金融租赁业发展简史[J],租赁动态与信息,2003(6)

[5]陈娜:美国现代融资租赁业发展对我国医疗设备租赁的启示[J],中国药业,2008(20)

[6]刘波、冯泽永:中外医院筹资方式比较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

[7]杨蔚:我国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状况分析[J],当代医学,2006(11)

[8]李辰:净现值法在医疗设备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绿色财会,2009(7)

上一篇: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 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