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10 14:49:25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篇(1)

1.1 农机装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主要体现在:小农机制农机化发展我省的多数农村家庭都采用小型农机操作,不仅暴露出大机械和小地块生产方式的矛盾,而且成为我省农机化水平提高和规模化发展的障碍,同时大农机数量少,配套率低,科技含量不高,技术状态差这种现状亟待更新。在政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呈现出了三多的显著特点,即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多,插秧机、收割机多,高质量、高性能机械多,农机装备结构日益优化。但从总体看,仍存在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项目单一,缺少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养殖业、林果业、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程度较低。

1.2 农业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研制能力落后于市场需求。现有的农机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机工业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而引进农业机械的地区适应性问题矛盾突出。少量农机工业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存在质量和性能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多,“瓶颈”环节的关键机具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较差。

1.3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机农田作业组织发展较快,但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散乱,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还比较少。

造成上诉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认识不高,投入力不足。由于更新大型农机具投入很大,农民家庭的购买力不足。并且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往往要看到效益后才肯接受,从而造成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不快。二是农机利用机制问题。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无用武之地,影响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三是农机科研、开发、制造能力弱,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另外,由于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国家对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缺少资金支持、政府扶持,导致大型机具更新缓慢,家家户户争相购买经济使用的小型农机具。

2 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与对策

2.1 优化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以地貌形态、农业气候、土地利用结构、区域生产专业化为主要指标,依据发展农业的自然经济条件的相对类似性、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坚持农业区划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有效、保护环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坚持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走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协调发展的道路。坚持在发展中调整优化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在确保农业机械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

2.2 加快农机科技研究的步伐,促进新机具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系列化、标准化、多功能和质量优良、节约能源、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产品;要积极支持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引导、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主选择具有先进性和地区适用性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篇(2)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49-1

玉米是中国种植面积第二大的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阶段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发展梨树县玉米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着以下问题。

1 梨树县玉米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梨树县地理位置

梨树县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土地肥沃平坦,素有“东北粮仓”和“松辽明珠”之美称,人口81万,土地面积4209平方公里,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全省气温、降水、温度、风以及气象灾害等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冬季平均气温在-11℃以下,夏季平原平均气温在23℃以上。全省气温年较差在35℃~42℃,日较差一般为10℃~14℃。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00~160天。全省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59~301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mm,但季节和区域差异较大,80%集中在夏季,以东部降雨量最为丰沛。正常年份,光、热、水份条件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2012年梨树县粮食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总产量达到60亿斤,比2011年总产量50.18亿斤增产9.92亿斤,增产率达到了19.8%。

玉米种植面积稳定。玉米今年种植面积为24.3万公顷,占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6.1万公顷的93.1%,玉米种植面积的稳定对全县粮食产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梨树县是我省农业大县,且地势平坦,适合玉米推广农业机械化。但单家小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限制了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使用。

1.2 梨树县土地经营现状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095亿斤,增至1984年的8146亿斤。我国农业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农业的发展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基本上按现有人口平均分配,把整块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分户经营,田埂、沟堰占了不少耕地。由于耕地面积狭小,农民还在沿用传统手工劳动工具,机械化大生产既不合算,也不可能,生产效益低下。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基本上按现有人口平均分配,把整块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分户经营,田埂、沟堰占了不少耕地。随着农民工进城,我县农村大部分地区剩下老人和孩子,土地出现转包情况,导致有些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扩大,随着农民工进城,我县农村大部分地区剩下老人和孩子,土地出现转包情况,导致有些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扩大。这就要求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但是,农村土地经营规模不均衡,制约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1.3 玉米收获现状

梨树县普遍采用人工收获。去年劳工费用每人每天170元,最多作业天数长达24天。在农村,拖拉机使用广泛,但在收获季节,拖拉机只起到运输作用。人工收获用时长、费用高,玉米收割机的出现,给农民带来一些希望。但玉米联合收割机的价钱高昂,且使用季节短,也给农民带来一些疑虑。

2 发展玉米农业机械化的途径

2.1 把握大好机遇,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推行土地规模经营

国家大力推行以农业现代化支撑新型城镇化,重视农业发展与改革,要因地制宜,通过土地规范流转,小块地变成了大块地,大机械派上了用场,产量和收入都上去了,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土地、劳动力效率,更好更多地提供农产品,对新型城镇化会形成有力支撑。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已由种植环节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发展。所以我们要把握好时机,发展玉米农业机械化。

2.2调动农民购机热情,促进玉米机械化收割的发展

从玉米收获市场角度讲,玉米收割机能一次完成摘穗、集粮、自动卸粮秸秆粉碎还田作业,比人工作业提高效率近30倍。从当下农民购买力角度讲,玉米收获机的造价还是让农民吃不消,需要政府在补贴上给予适度倾斜。从收割机使用时间上,一年大约使用一个月,机具使用率低,农机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农民购机的目的是经营服务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要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机械化,培育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作业大户,使他们发挥辐射作用,以便影响周边农户,调动农民购买联合收割机的热情,促进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发展。

2.3 确保玉米收割机的质量和售后服务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篇(3)

1 重管理、轻服务

农机管理部门担负着对拖拉机牌证的核发、换证及拖拉机驾驶员的培训等工作,还担负着对全县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测、农机产品质量监测、农机销售维修配件质量检测、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推广等服务工作,而整个农机服务工作又是公益性无偿服务,在当前财政没有专项经费投入的情况下,农机管理部门只能全力保证一年一次的农机安全性检测及质量监测,其余农机服务性工作则无力顾及或顾及很少,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

2 农机装备结构不尽合理

大型农机具少,中小型居多;运输服务机械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机械少,缺乏满足特色农林牧渔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机具。全县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主要还是靠人力畜力采完成。

3 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不足

土地分散经营,户均耕地有限,田块小而零散不规则,与农业机械化要求大规模作业存在矛盾,农业机械的效能不能充分发挥。

4 农作物种类繁多,种植分散,生产规模小

农作物种类繁多,种植分散,生产规模小,给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了相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的作物和规模,要求有不同的农机具与之相适应。

5 推广机构不完善,农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我县农机化服务体系目前基本上还是延续计划经济下的体制,成立综合站后,乡镇农机站职能弱化,部分乡镇农机站出现有事无人能做和有人不能做事的局面。

6 新技术、新机具推广较慢

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在看到效益后才肯接受,当前的农机具科技含量相对较低,耕作较粗放,不能满足我县精耕细作的农艺要求。

7 经费不足,知识更新慢,法制观念不强

我县农业机械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机管理人员缺乏接受培训和更新知识的机会,业务水平难以得到不断提高。农机市场法制观念不强,农机产品质量差,存在以次充好现象,农机产品售后服务不到位。

二、建议

1 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制定相应产业政策

农业机械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其社会效益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把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和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采取财政支持和实施国家的金融扶持等措施,把加快农机推广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一项基本任务和基础性工作采抓,贯彻落实好国家关于农机推广的法律法规,制定发展规划,争取多方支持,形成合力,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 健全和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大力宣传农机推广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农机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机化服务体系,即: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体系,教育培训体系,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督体系,安全监理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等。强化和提高县一级、加强完善乡镇一级农机管理服务站的建设,通过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抓好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农机推广队伍,丰富推广手段,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研发、生产、销售、推广、维修及信息服务等有机衔接的产业体系,完成时代赋予的各项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3 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要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民和农村集体投资为主体,社会资金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议各级政府把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新上农业项目建设中都列入农机化的内容,逐步提高对农机推广的项目支持和资金投入。要积极争取国家用于扶持农机化的专项资金,并引导农民和社会经济组织加大投人,共同促进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迅速解决农机推广手段落后的问题,使之与我县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的要求相适应,从而保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4 加大机制创新力度,促进农机化科技成果转化

1)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机制,开拓创新,走国家扶持和自我发展相结合的路子。

2)加强农机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教给农民干,领着农民办。

3)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新要求,逐步培植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并把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与基层联系和服务的重要工作对象。

4)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优惠政策,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工作行为,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调动农机管理员及推广员的工作积极性,向管理要质量要成效,加快农机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5)探索和创新农机推广新方法,加快新机具的推广,促进现有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合理化。①课题拉动。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际,围绕农艺及农机互相适应的原则争取项目经费,包括适应性农机具的选型推广、农机具的改进、适应农机具要求的新的农艺措施研究推广等方面的项目,将项目课题化,成立课题组,应用于示范办点及其推广活动,使有限的项目经费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②厂站联合互惠。农机站通过农机推广工作及时了解农民对新机具的需求,与厂家合作,由厂家提供样机,联合开展示范演示,使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购机欲望后,由推广单位代销新机具,使农机站与生产厂家都获得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③探索股份合作。由于农民投资购买农机具的能力有限,可探索农机化干部职工自愿集资人股,同时吸纳其他社会资金人股购买农机具,使推广与经营相结合,从而促进农机具的发展。④借机推广。通过组织跨区作业并为外地跨区作业机手提供服务,组织发动,调解纠纷,吸引和筛选出适合本地的机型,并通过召开现场会、演示会等方式介绍先进农机具,宣传农机具的优越性,宣传和发动本地农民购机,达到推广新机具的目的。⑤培植民间经营大户和中介服务组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产生强大的示范推动作用。⑥完善信贷金融服务政策。在实施购机补贴的基础上,建立农机具购置按揭贷款、分期付款和贴息贷款等金融服务政策,降低农民准入门槛,促进农民购买力的提升。

结合我县实际耕作情况及农民购买力,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县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上应以中小型农机具为主,同时适度发展一定数量的大型农机具。

5 加大培训力度,加快知识更新

技术培训是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要继续做好对农机化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及时合理更新人员知识结构,以满足新型农机化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围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举办各类新技术培训班和现场会,在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认识使用农机技术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认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把提高农机化水平转移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三是主动参与当前开展的科技人户等培训工程,使农机技术融人农业生产、融人农民群众。

6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

在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我县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土地适度集中规模化经营,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对策 措施

1、发展农机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应做好多方面的努力,其中“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是一个关键问题。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 ,重点在农民,难点在农业。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繁荣了农村经济,农业机械化正逐渐改变“三农”落后的面貌,已成为缩短城乡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2、阻碍农机化发展进程的因素

2.1农业机械装备不合理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微型机具居多,配套率较低,农机作业范围较窄,从而制约农机具整体功能。在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工领域,已基本上由机械取代了役畜生产,但是多数为小型机械,对农业提质增效作用不高,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向生产集约化生产的转变。

2.2农民的观念更新不够目前,广大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很难改变。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还处于观望状态,一些农户购机只为“面子光”,与今天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

2.3经济性制约农民收入低,买机用机都遇到困难。农业机械往往一次性投资较大,与世界主要经济强国比较差距很大。其中,农业劳动生产率:美国68540美元/人,日本16234美元/人,法国45607美元/人, 中国 536美元/人;每千名农业劳动者拥有拖拉机数量:美国1586台,日本732台,法国1406台,中国45台LlJ。由于机车老化,无用功多,油料价格上扬等因素,使农户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降低。据统计,目前构成农机作业的各项成本中,油料成本占45.6%。

2.4体制方面的制约由于土地经营分散,农户家庭式作业与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矛盾突出。以机耕作业为例,在实行土地集中连片适度规模作业,功率为22.8kW的拖拉机台班8h可耕地3.63~4.03hm,作业成本为150元/hmz;而对于农户耕作,由于田块小,布局分散,机车无用功多,台班最多可耕1.67hm。,作业成本至少为210元/]amz。由于机械作业效率低,成本高,致使农机作业费用提高,效益下降。

2.5农机化服务体系薄弱社会整体的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完善,县、乡机构改革后,多数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撤并,农机推广 网络 出现断层,使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县、乡、村三级农机服务站缺乏服务力度,在农机作业过程中,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严重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

2.6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中国与竞争力强的国家之间的主要差距在于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均较低,农业装备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农业劳动产量和每千名农业劳动者拥有的拖拉机数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每个农业劳动者创造的农业增加值)仅为美国的1/128,加拿大的1/100,西班牙的1/35,日本的1,30。

2.7法制力度不够假冒伪劣农产品充斥市场,使农户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农具权益保证体系不够完善,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尚未健全,农机具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有力保护,农机化发展尚需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3、科学发展农机化的措施及对策

3.1强化农机化科技创新。加大宣传力度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各级地方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从宣传 教育 人手,支持开发引进具有市场需求的农业机械产品,力争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提升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3.2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培植农机龙头 企业 、农机专业户,加强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帮助其优化机具配置,拓宽服务项目,增强自我 发展 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各级作用;二是要鼓励和引导各类农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三是要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制度,为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

3.3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进一步完善法制化管理机制200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开始实施,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农机化发展缺乏有效 法律 保障的 历史 川。农机部门要运用一切宣传手段和相关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和落实农机法律、法规的热潮,使之家喻户晓。地方农机管理部门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做好农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真正使农机化发展纳入法制化管理。

3.4实行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机械化连片作业创造条件农业机械化是以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基础的,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农民在一定区域内从事某种产业开发,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例如,法国把农业生产区域分为:巴黎大区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西南部以猪、鸡等畜产品为主;卢瓦沟流域以奶牛生产为主;中部以肉牛和羊为生产区;南部为向日葵、蔬菜主产区;东部为主要林业区;波尔多为葡萄生产区。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篇(5)

中图分类号:S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其发展关系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稳定。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农业机械已被广泛应用到我国农业生产中,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步向深层次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由单一化向综合化发展,较大程度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有效促进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我国对农业机械发展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各项制度仍不完善,在农业机械发展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1]。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农业机械发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而推动农业机械发展管理的水平提高。

一、农业机械发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机械发展管理经验不足,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经济运行的机制逐渐转变,传统农业机械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发展要求,因此应根据农业机械发展现状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对传统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符合当前发展要求的农业机械管理机制。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在规范与管理农业机械市场发展中缺乏足够的经验,市场意识、效益观念和竞争意识较为淡薄,在农业机械市场运行机制建立方面仍需要探索。

2.缺乏健全农业机械管理体系和高素质人才,影响农业机械管理水平

在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基层农村,其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名存实亡,其技术力量薄弱,管理制度滞后,导致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体系往往不健全[2]。农业机械管理机构缺乏专业人才,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缺乏科学认识,对新产品技术理解不足。由于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3]。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体系和农业机械信息化系统,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与专业知识更新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全面了解农业机械发展现状与趋势,影响农业机械管理水平与能力。

3.农业机械管理缺乏完善的服务体系与其配套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业机械行业装备已具备一定发展规模,而农业机械服务则相对发展缓慢,因此农业机械发展与农业机械服务体系之间发展不协调,现有的农业机械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当前农业机械发展需要。部分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农业机械销售较为混乱,农业机械经营者对于其所售产品的维修与保养了解较少,无法提供完善的农机配套服务,造成农机研发、生产与销售脱节,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形同虚设。

4.农业机械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存在部分缺陷和漏洞。这与农业机械快速发展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证农业机械快速发展,以规范农业机械生产经营活动[4]。虽然目前我国多数省份制定了地方性农业机械法规,但是,全国性农业机械法规仍未得到快速发展,从而导致现阶段农业机械管理方式落后,管理范围不明确,行政纠纷增多等问题不断出现[4]。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农业机械发展的现实状况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减少行政手段干预,通过为农业机械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进而规范和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健康发展。

5.用户对农业机械化认识不足,影响农业机械发展管理水平

农业机械主要面向农民用户,多数产品操作与使用并不复杂,操作者可对部分零部件更换或修理,导致其对于产品整体的维修保养重视不足,忽视了农业机械的科学性与专业性[5]。此外,农业机械所有者对农机管理缺乏正确认识,农机相关手续不全,造成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对其管理缺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实现。

6.农业机械流动性大导致农业机械管理难度加大

我国农业机械生产经营者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受效益驱动,其产品往往跨市甚至跨省经营,在多地间流动。在此过程中,由于农业机械生产经营者不熟悉市场,往往导致农业机械流动的盲目性,造成产品经营活动混乱,生产经营者与管理者完全脱节,农业机械行业管理出现新的难题。

二、加强农业机械发展管理措施

1.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应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市场经济理论学习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应转变传统农业机械发展管理观念,加强市场经济理论学习,结合我国当前农村现状及现阶段经济发展实际,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趋势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制定符合现阶段农业机械发展的管理办法,保证农业机械良好的运作状态,促进粮食的增产与增收,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2.加强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建设,进行有效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对农业机械发展管理方式进行改革,提高农业机械管理水平显得十分迫切,因此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应抓住机遇,加强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建设。首先,从宏观角度上加强农业机械行业管理机构的制度建设,进而实现从市场经济角度管理农业机械行业[6]。其次,严格审查各地农机相关企业,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应进行整顿,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考核,实现持证上岗。再次,重视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农业机械专业知识宣传普及,强调农机产品的经济性与安全性。最后,将农业机械发展纳入财政预算,并给予政策性支持,完善农业机械行业组织框架,加强农业机械发展管理[7]。

3.农业机械服务与管理并重,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应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指导农机生产经营者完善产品经营活动,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以服务促管理。相关部门应将农业机械发展与管理放到重要位置,加大对农机服务投入,培养专业农机服务队伍。在农业机械管理过程中,不断对农业机械发展的信息进行整合,建立创新的农机管理模式,加强农业发展中各个服务部门间的协作,形成科学完整的农业机械服务网络。

4.完善农业机械法律法规,促进法治化管理

完善农业机械法律法规,是促进农业机械管理的法律保障。加速农业机械发展管理的立法,是实现农业机械从行政管理转变为法治管理的重要条件。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农业机械最大程度发挥作用为目的,从法律上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进行确定,严格规范农业机械经营活动;在现有的地方性法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制定全国性法律;明确农业机械管理范围和方式,改变农业机械管理的落后方式,并促进农业机械向法制化发展。

5.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农业机械化实现和发展、以及农业机械发展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应定期对农业机械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建设素质较高、知法懂法的农业机械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

6.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宣传,促进其管理水平提高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程度,能够有效提高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对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广大民众以及农机化服务组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而提高农业机械发展管理的水平。

三、结语

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农业机械发展管理有利于农业机械作用的充分发挥。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因此,各个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应全面认识在农业机械发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完善农业机械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农业机械服务意识,完善农业机械服务体系,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素质,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俊其.农业机械管理问题与对策[J].福建农机,2012(01).

[2]桑嘉娣,蔡青.迁移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08).

[3]朱俊圆.基层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科技资讯,2012(21).

[4]史云鹏.农业机械发展管理探析[J].湖南农机,2012(09).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篇(6)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二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今后我国农业发展也必将受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农机工程的健康发展又关系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局,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尤其在农机工程迅猛发展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更要居安思危,及时总结和发现当前农机工程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并积极寻找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才能更好的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一、农机工程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和难题

作为一名合格的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应该心系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应该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迎难而上。笔者总结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农机工程发展所遇到的难题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农机工程的机械化水平较低,是制约农机工程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

1.农机工程的机械化水平较低,是制约农机工程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农机工程机械化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地区在实际开展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表现出,大中型农业机械数量不够,而小型农业机械数量又偏多的情况。这一情况在开展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会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率,大中型农业机械不够用,而小型农业机械又闲置下来,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存在相关机械的配套设备少的情况。还有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比较特殊的山区机械化发展问题。山区受到其地形和地貌的影响,再加上人们固有的老旧的思想,农业机械化水平普遍低于其他地区,农机工程发展也相对缓慢。

2.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地大物博,农业的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一直以来对农机工程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在农业专项的资金当中,农机发展所占的资金比例较少,有些地区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农机发展资金。再者,对于一些大型农机设备与机械化技术的研究中,国家也没有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使其研究力度与方向受到了影响与制约。

二、当前农机工程发展问题的具体措施

总结了当前农机工程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笔者总结解决当前农机工程发展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开展农机工程,普及农机使用常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农机工程的资金和政策倾斜,保证农机工程顺利开展。

1.因地制宜开展农机工程,普及农机使用常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为了避免因农机工程应用不利而影响农业生产,建议开展农机工程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地区要采取不同的发展方案。要对当地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分析当地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需求类型及数量,合理知道农户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才能避免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才能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针对比较特殊的山区要加大农机工程发展力度,普及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认识,提高人们思想水平,同样也是本着因地制宜的开展适合山区特殊地形地貌的农机工程。

2.加大农机工程的资金和政策倾斜,保证农机工程顺利开展

农机工程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近年来,我国农机工程成效显著,在促进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成绩显著,但是伴随着农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机工程开展显然要投入更大的力度,为了及时解决和满足这一需求,增加农机工程的资金投入是十分关键的。建议要应对农机工程的发展给予一定的财政支出,并设置出专项的财政Y金,使农机工程的薄弱环节得以完善与发展;应对农机设备与技术的研究予以政策支持,使农机化、机械化的水平得以提升。在农机工程发展的过程当中,还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政策,以满足农机工程健康发展为原则即可。

三、 结语

因此及时解决农机工程发展存在的难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农机工程的发展力度,使农机设备与技术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使我国农机工程得以全面协调的发展是当前我国农机工程发展的关键。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篇(7)

1.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现状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城镇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从而使农村的内需市场呈现出不断扩大之势,尤其是我国政府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例如农机购置补贴等,使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农业机械行业空前繁荣。据统计,2009年,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突破2200亿元,2010年总产值高达2838亿元,其中进出口总额出现了历史最高水平,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出了重要力量。农业机械行业的迅速壮大,加快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例如,我国在进行主要农作物耕作以及收割中,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2010年出现了历史新高(农业机械化水平>52%),这表明我国农业生产转变了传统的人工劳作方式,机械作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2.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存在的问题解析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生产规模企业较多,生产产品的种类也不断增多,但由于装置技术的滞后以及核心部件的缺乏,加之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等的开发不深入,从而使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生产产品的技术水平偏低,高端产品严重匮乏。目前,多数农机具同质化问题突出、技术水平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高端产品空白,关键技术紧缺

在我国当前的农业机械行业中,多数大型复杂的农业机械装备以及高端、核心的机械装备零部件都过分依赖于进口,从而使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在生产智能化产品以及精准作业的农业机械设备领域具有较多的空白点。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在原始性创新以及重要前沿技术等方面还相当缺乏,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智能化高新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等缺乏有机结合,在进行机械的制造过程中,缺乏自身的核心关键技术。现代农业在进行集约化、标准化以及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需要的以信息化、自动化以及多功能高效的农业机械装备,皆通过进口方式获取。例如,我国每年对2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进口比例超过90%。我国农机行业的这一问题,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2.农业机械装备存在着结构性矛盾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可农业机械设备结构不均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2.1.农业机械更新换代慢,老化严重;

2.2.2.田间作业的农业机械较少,农用运输机械较多;

2.2.3.农业机械作业配套率相对较低,配套机具紧缺;

2.2.4.农业动力机械中,缺乏大中型机械;而中小型机械较多;

2.2.5.与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高性能新型机具严重缺乏,低档次机具较多。当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生产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小型拖拉机及其配套农业机具。

总之,由于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农机具生产在适用性以及门类品种方面的缺陷,使我国的农业机械产品出现了短缺与过剩并存在问题,影响着我国农业机械效益以及效率的提高以及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产品生产集中于种植业机械方面,对于经济作物种植以及农产品的加工、保鲜等方面的机械化生产还存在着空白现象。

2.3.产业集中度较低,整体运营质量不高

据统计,当前我国的农机企业有八千多家,规模农机企业也有超过两千余家,然而由于我国的农机企业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较低,作业环节单一,资源能源消耗较大,同时产品的开发周期较长,企业对农机产品的创新投入不足,加之产业的组织化、集中化程度较低等因素,导致我国规模以上的农机企业的总产值远远低于国外水平。此外,在我国政府对农机购买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地方产能保护的现象,使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出现了恶性竞争的局面,加之高新技术产品的应用不足,造成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整体运营质量不高。

3.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完善创新支持政策,建设共性科技创新平台

我国要高度重视农机行业的发展,通过税收激励机制的建立,引导与鼓励农业机械企业加大对自主创新以及农业机械装备的科研投入力度。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同时,积极加大对农业机械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的补贴,鼓励农业机械企业积极创新,完善农业机械的创新政策。同时,围绕农用收获机械以及动力机械等领域,积极建立共性科研创新平台,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农业机械行业的重大科研项目新创新提供支持。

3.2.强化政策支持,注重对外合作与科技引进

农业机械行业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特征,因此,在我国农机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可以积极建设农业机械公益性技术研究项目,从政策层面为农业机械的核心零部件结构创新提供持续的支持。同时,对于高效利用资源型农机技术、节约型技术等方面,国家要支持与鼓励引进,并进行再创新,对于某些高端科技,可采取技术买断或合作研发的方式,加强农机行业高新技术投入。

3.3.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质量监督机制

我国农业技术行业受制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农机产品的可靠性相对较低,对此,可通过农机先进制造技术改造项目设立等方式,提高农机产品的质量。同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完善相应的法规机制,建立有效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加强其质量检查,使农机行业的整体运营质量得以提升。

总之,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为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安全,推动我国现代农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必分析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全面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金虎.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2.

[2]徐倩.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J].成功(教育),2013,(01):234.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篇(8)

通过机械装备,可以为农民日常生产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进而减少农业生产者的劳动量,提高生产劳动的效率,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农民的收入有效增加,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意义重大。

1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由机器代替人力、畜力的方式已广泛用于生产劳动作业活动,其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部分农业劳动者的劳动量,从而使农民寻求另外的工作,实现农民收入的有效提高。在发展过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一直是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升对资源的利用。

2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2.1农业机械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数量、品种日益增多。我国2010年~2013年联合收割机、机动脱粒机、农用排灌柴油机、大中型拖拉机的数量均呈现为上升趋势。但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机械结构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如小型的机械占多数,大中小机械的比例不合理,大中型拖拉机与小型拖拉机的数量依旧存在较大的差距,配套的机械设施少这都大大降低机械的配套率。加工业、养殖业和畜牧业方面可以使用的机械较少,但在种植业方面,能够使用的机械品种却很多。

2.2地区发展不均衡

由于区域生产条件与经济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其发展特征也各具特色。例如在我国发达地区,因其经济较为发达,农民对机械的购买力水平也相对较高,基于此,农民购买机械意向就会较多一些,进而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但在我国不发达的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农民的购买力水平也相对较低,在此情况下,农民拥有的机械就比较少,收入水平也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3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规模相对较小

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依旧较低。除了小麦播种收割的机械化水平较高一点之外,水稻和其他经济作物的播种与收割的机械化水平都较低,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2.4农业机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服务该项目的组织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但都存在规模较小、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其经营管理方面也存在许多漏洞,而且还缺少符合农业需求的发展策略。上述问题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3.1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

基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大多数农民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扶持的力度,从而为农民解决机械购买资金问题提供帮助,可通过提供无息贷款来解决这一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方面的问题。通过农业机械化,能够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还具有应用效应和自身再生产的属性。基于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情况,选择资金与技术密集发展措施。我国许多农民购买农业机械不仅是将其用于农业生产,还是其致富方式之一,从而在进行社会化服务过程中收获回报。基于此,通过健全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不仅能够推动农机使用效率的提高,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满足农民对机械化作业的需求,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3.2重视农业机械化区域化发展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因区域限制存在不同,而不同的农作物对机械化的要求也不同。所以,要想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必须重视其非均衡发展问题,这就要求依据地区与发展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在体现各地区区域优势的前提下,按照当地农产品布局情况来发展。

3.3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形成规模经营

近年来,我国实行的耕作制度是一种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为主,这严重阻碍了大型高效农业机械的应用与发展。针对此问题,各地区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前提下,促进耕地有序流转,从而形成规模经营。此外,对于那些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可以从事其他产业。

3.4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制

对于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服务方面的问题,应当建立健全农机服务机制,这就要求在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的基础上,建立一体化的新型农机服务体制,从而以农机社会化服务来推动机械化发展。

4结语

总之,通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基于此,在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进行全面了解之后,要以客观角度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篇(9)

中图分类号: S2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064

1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的引领和广大农业机械化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之下,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确实取得了一定的喜人的成绩,也大大的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在农业机械化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很有可能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乃至农业的发展进程,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要清楚的认识到问题所在,再积极探讨解决方案。

1.1 农业机械化团队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有序进行离不开广大农业机械化工作者的努力,同时农业机械化事业的顺利推进需要一批业务熟练,综合素质高,能吃苦耐劳,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工作团队。但是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相关部门存在部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限,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工作热情低的情况,制约了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技术层面有待创新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良好,再加上农机购置补贴的出台,农机数量逐渐增加,尽量农业机械化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但是也随之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农机装备的结构就不尽合理,发展不平衡。

1.3 农机推广服务机制不够健全

拥有健全的农机推广服务机制,将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农业走向规范化轨道。但是据调查了解,目前各区域农机推广服务方面机制仍不健全,农机站队伍服务意识不高、技术不强、机制不活、保障不足等现象严重,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农机化服务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发展。

2 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 分析

要想解决农业机械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农业机械化工作水平要从多方面入手,要综合考虑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发展大局,要经过多部门领导的商定和大家的共同探讨才能具体实施,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以下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想法,仅供广大读者借鉴参考。

2.1 加大培训力度和思想动员,提高农业机械化工作团队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农业机械化包括的部门也很多,涉及到的内容也十分繁杂,要切实做好各部门的培训工作,给各部门农业机械化工作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同时也给大家创造一个互相学习和沟通感情的机会,以便今后更好的为农业机械化事业服务。

2.2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业机械技术水平

解决当前农机装备失衡现象,要把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当作“重点工程”来抓,使之向高质量、现代化、多用节能方向转型。当地乡镇应加强农机补贴力度,以农机购置补贴为向导,使农业机械向经济作物机械化、畜牧养殖机械化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快创新步伐,农业机械产品需与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结合,推动农业机械设备向智能一体化方向发展,提高整体综合作业水平。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篇(10)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230-01

【前言】农业机械化在实质上,可以看作是普及农业与非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的过程,起到了科技兴农的作用。众所周知,农民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体,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一方面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劳动效率;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于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一部分从事劳作的农民,使得他们也有一定的其他经济收入。由此可知,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无论是对于农户个人还是对于整个社会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作用。

1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就目前来看,中国农业机械化呈现一种上升发展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重要成就。首先,我国农机的固定资产值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目前已经达到3000亿元之多。农机设备总量的增加是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的物质保障,同时也可以拓宽农机作业领域。其次,农机服务市场的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宽,在服务类别上由粮食作物拓宽到了经济作物领域,此外,还包含着畜牧业与养殖业等方面的服务市场。第三,劳动者的量与质发生了变化。农业劳动者从业比例占全社会从业者的比重,已经降到50%,在数量上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并且,在中国农民中有一大部分已是使用先进农业机械进行生产的新型农民,尤其是在一些东部地区更是如此。

2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中国农业机械化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总体水平不高

尽管我国近些年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发展,但目前来看仍处于基本实现的初级阶段,不可否认的我国仍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且,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在数量上占大多数,在一定层面上看,也能够反映出农业生产力较为落后的情况仍存在没有根本性质的改变。

2.2 发展不平衡

首先,在环节阶段发展上的不平衡。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主要在耕种环节表现了较高的水平,但收获环节与耕种环节相比就显得不具有那么高的水平。其次,种类的不平衡。总体来说,机械化水平的发展主要侧重在粮食作物方面,经济作物水平则没有显现出较高的水平。第三,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毫无疑问,在东部与大城市郊区等较发达地区机械化水平较高,而西部与一部分欠发达地区机械化水平较低,此外在粮食主产区机械化也呈现较高水平。

2.3 农业机械工业制造业水平与科研水平的不足

农业机械的制造对于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国也有着较多的农机制造企业数目。但总体来说,我国整个农机制造业存在着高端产品不足,低端产品过剩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除此之外,农机科研院所与科研人员作为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的软实力,在目前的科技创新能力上也寻找着一些不足。科研院所与人才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从业技术人员在科技创新能力上不足,导致一些较为核心的技术与高端的产品在研发上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3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3.1 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够积极有效的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上加快步伐,进一步优化科技开发资源配置,同时需要发挥好农机科研院所的作用,农业机械的科技创新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有重要意义。

3.2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产业化

农机服务产业化能够通过市场合理的配置资源,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一部分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机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对于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产业化,可以通过拓宽农机服务领域等措施来实现。

3.3 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扶持

政府可以依据市场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完善的关于农业机械化政策的法律法规。对于一些农业机械的购置上需要能够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一部分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对农业机械的购置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政府需要能够加大财政的补贴与扶持力度。

3.4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差距,需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政府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关于技术的交流合作,积极的借鉴国外经验。对于我国一部分有能力的农业机械企业,可以鼓励它们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如在境外投资办厂,在一定程度上既能够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又能够增加我国农业机械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份额,提升国际竞争力。

总而言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有能力成为世界农机化发展的亮点与新星。而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不仅需要科研院所与科研人员的努力创新,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促进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宝文.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展望――在第七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五届亚洲农机峰会上的讲话(摘要)[J]. 农业机械,2007,22:32-34.

上一篇: 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 下一篇: 医疗资源现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