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的意义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5 08:30:33

地下水的意义

地下水的意义篇(1)

关键词

突水;疏放试验;水文地质意义;背景场

我国许多煤田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矿井水害已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而水害中危害最大的又是矿井突水,这是一种在井巷工程开拓过程或矿床开采时,一种或多种充水水源突然大量进入矿井空间的现象。突水的发生轻则造成生产条件恶化,重则淹没巷道与矿井,造成人身伤亡及巨大财产损失。经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等的资料统计,从2001到2013年期间,全国共发生重特大水害事故496起,死亡3155人。即使在美国,煤矿工作也成为了最危险的职业[1]。鉴于突水危害巨大且具有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突水的类型、机理、影响因素、防治方法、突水的相关判据及预测预报方法等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及理论研究[2-6]。以往研究表明,在顶板水害、底板水害、老空水害、地表水害及构造带水害等各种突水类型中,突水与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人为采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水源、导水通道、水压(形成驱动水流运动的水力梯度)及水量(通常超过正常排水能力)常常构成突水的4个必要条件。而诸多因素中,除人为采动外,其他因素均可归属于水文地质条件。大量突水案例表明,突水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矿山或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没有被正确识别和掌握[7-9]。在采掘活动中,人们按有关规范的要求遵循“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方针,探放水成了煤层开采前的一项基本工作[10]。然而,由于断层、陷落柱等构造不明,巷道穿越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开挖带来一定的围岩破坏或工程扰动,在产生各种各样的水文地质问题[11]的同时,受物探、钻探、化探等手段自身技术的局限,对充水水源探测不够准确[12],主动疏放有时效果不佳,导致突水事故时有发生[13]。为了避免突水之后所带来的严重政治影响及生产快速恢复的需要,矿方通常是选择一条“快速救援、快速治理”的办法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对于矿井生产的及时恢复及消除政治影响是非常必要的,但对于矿井突水的科学研究来说,则未必是最佳选择。因为,突水后没过多久,通常就采用注浆等方法加以封堵,突水的过程很快就遭受人为控制,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很难得到充分暴露与识别。在后续的生产活动中,仍然需要花很大力气进行识别。这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减少了水文地质信息量,增加了突水机理的认识难度,尤其是突水通道的认识。在本文中,作者提出突水后,尽可能综合分析矿井所处的各种背景场(水动力场、采动应力场及介质场等),在风险可控且经济能力能够承受的条件下,适当延长一下出水时间,在巷道内利用突水点进行适应各种场的突水疏放试验,获取大量实际数据,充分揭示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这对于准确识别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节省安全生产成本,帮助实施高效的防治水技术决策来说也许具有更加独特而重要的实际意义。

1事发矿井概况

山西某煤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井田形态呈北东-南西向长条形分布,北东-南西长约9km,北西-南东宽约4km,面积约35.6km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210万t/a,地质储量3.13亿t,可采储量1.71亿t。主要可采煤层有4层,分别为1#,2#,10#和11#。分2个水平开采:一水平为+80水平,开采上组煤1#,2#煤层,二水平为-15水平,开采下组煤10#,11#煤层,目前仅开采上组煤,生产服务年限58.3a,为立井开拓方式。该矿属于全带压开采矿井,奥陶系地层静水位标高520m,2#煤开采最低标高-70m,2#煤最大承压约5.9MPa。主要含水层有石炭系下石盒子组K8,K9砂岩含水层;太原组K2(其中的水简称K2灰岩水)、K3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奥陶系峰峰组上段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奥陶系上马家沟组上段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其中的水简称为奥灰水)。其中,K2灰岩平均厚度9m,峰峰组上段平均厚度30m,上马家沟组上段平均厚度60m,是本井田煤系地层下伏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层水位采用10个水文观测孔进行自动观测(图1),但因各种原因,待疏放试验时,已失效4个,可用的有6个。矿井内地质条件复杂,断层、陷落柱发育,断层走向多为北东、北北东向,其中,F13断层位于矿井的中部,倾角70°,倾向北,落差55~80m。南北2条规模较大正断层为矿井自然边界,其构造形迹展布服从于区域构造规律。

2突水经过

2012年11月1日,井下2-1081反掘工作面在掘进260m长度时,巷道两帮、底板矿压显现明显,两帮回缩量约0.5~0.6m,底鼓量约0.8m。12月3日,巷道右帮压力增大、3根帮锚索拉断(帮锚索6m长)、帮部开裂。12月4号0点班2时53分,距离工作面迎头20m处滞后出水,右帮顶上第1根锚杆处有少量涌水,刚开始约3~5m3/h,3时55分涌水量约30m3/h左右,4时03分后涌水量又减小至20m3/h,5时23分涌水量迅速增大,6时30分涌水量大约730m3/h,至4日13时将2-1081反掘巷300m淹没,水进入2-108联巷,至19时淹没联巷100m。随着紧急排水的顺利进行,水位控制在距2-1081联巷口前90m处。

3突水疏放试验设计

3.1疏放水工艺概述

一般的探放水工艺通过钻孔往潜在水源区域钻进,揭穿水源而疏放出水,通常只为疏放当前工作面潜在充水水源,为当前工作面煤层开采服务,是一种短期水害防治目标;而本文的突水疏放工艺,是在一定条件下,直接利用矿井井下突水点对潜在充水水源(构造带水、含水层水等)进行疏放。由于突水点水源往往是从构造带或含水层中来,具有较强的连通性,它可以做到既为当前工作面又为全矿井生产服务,达到既注重短期更着眼于长期的水害防治目标。

3.2风险评估

试验的风险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后续疏放试验能否进行及是否合理的前提与基础。主要在2个方面进行评估:1)背景场及其影响评估;2)经济性评估。背景场及其影响评估主要包括试验周边巷道及工作面的岩体介质场、水动力场及应力场,根据现场实地观察、应力测试及数值模拟来判断各种背景场的稳定性。实际分析表明,由于出水点相邻的108工作面为待产工作面,疏水实验的周边还仅仅只是几条简单的巷道,周边留设有足够的安全保护煤柱,岩体介质场和应力场的扰动相对变化不大。其次,1081等各种巷道支护较好,具有较好的工程稳定性。拟实施疏放任务的1081反掘巷长达300m,围岩支护较好,有进行疏放试验的操作空间,选定疏放的地点是巷道内最稳定的地段,能保证疏放时水动力场不会对巷道围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综合分析得出疏放水试验对108反掘巷周边的背景场影响有限。经济性评估方面,由于论证突水防治采用具体的工程措施与方案还需要较长时间,此时,如果拖延排水势必造成淹井,带来更大损失。因此决定,在论证期间准备充足的排水设备,首先在1081反掘巷中进行突水疏放试验,获取更多的试验资料,赢得时间,为后续制订措施与方案论证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3.3疏放目的

1)控制井下排水,尽量把突水控制到1081反掘巷内,不让其再流入到其他巷道或工作面而影响生产;2)观察突水疏放量变化特征,了解突水规律;3)观察分析突水后的主要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K2灰岩及中奥陶系O2灰岩的地下水流场特征,分析补给通道发育情况、影响半径与补给速度,计算水文地质参数,揭示水文地质条件,为正确实施后续防治水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3.4疏放工艺及数据采集

为保障突水能及时排出,采用3台大流量(2台450m3/h和1台300m3/h)排水泵排水,二用一备,通过潜水泵排水能力、流量计及巷道容积法综合测算突水疏放量。含水层水位通过6个有效的水文观测孔进行自动观测(图1)。突水点水质变化情况通过在突水巷道内采取水样进行化验来获得。

3.5数据整理

突水后,进行突水疏放试验得到的水质变化情况、水量变化曲线及水位动态曲线分别如表1和图3,4所示。

4水文地质意义

4.1确定补给水源及水质

水样化验分析(表1)表明,2012年11月27日突水前,Na+含量高,Ca2+、Mg2+离子小,矿化度低,成分为巷道顶板砂岩渗水。12月4日突水后,Ca2+、Mg2+离子显著增加,Na+含量剧减,矿化度M逐渐增大,水质为SO4HCO3-CaMg(Na)型水,与石炭系太原组K2灰岩水水质相近。12月21日之后,M增加很快,超过了1000mg/L,由K2灰岩水质逐渐掺杂奥陶系灰岩水成分。图1,4也表明,突水后,出水点以北距离分别为1600,2500m的K2灰岩观测孔BK3和BK8水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奥灰水位除GK5稍有变化外,其他观测孔水位变化不大。说明矿井突水直接补给水源是K2灰岩水,间接补给水源为奥灰水。

4.2揭示突水量变化过程

图3表明,矿井突水疏放量总体上呈先快速增加后减小的一个多阶段动态过程,该过程可分为6个子阶段,分别为:I-水能蓄势阶段,此阶段突水呈现渗水状态;II-水量快速增加段,此阶段涌水量快速增大;III-最大水量维持段,此阶段突水量一定时间和幅度范围内保持峰值状态;IV-水量衰减段,此阶段由于补给量衰减或通道堵塞等原因,使得水量衰减;V-水量稳定段,此阶段突水量呈一个稳定状态;VI-水量衰减与稳定段,该阶段的出现主要是南面又有一个相邻工作面出水了,分流了补给水量,使得当前突水点水量衰减了,经过一段时间后水量又趋于稳定。

4.3获取水文地质参数

从图4可看出,BK3,BK8相较其他观测孔,其水位变化的响应速度要快得多,说明从BK3,BK8到突水点之间存在有强径流通道,应该是导水性非常好的岩溶裂隙通道,该通道甚至可能与隐伏断层叠加。这也就直接导致了突水前期,地下水流场并不符合类似孔隙介质中水头近低远高的特征,而是呈现导水通道通畅的附近水头下降快、导水通道不通畅的地方水头下降慢的非稳定紊流特征。所以,突水前期的数据不太适合直接运用地下水动力学公式来求取水文地质参数。进一步分析图3,4的水量水位变化特征,可看出,2013年1月9日后突水量及观测孔水位均基本趋于稳定,此时BK3与BK8水位体现为近突水点低而远突水点高的稳定流特征,此时,即可把矿井近似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流场来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平均估算,因而可采用BK3,BK8这2个观测孔后面稳定段流量降深数据,依据水动力学Dupuit稳定流公式,有这里,降深S1=23m,S2=21m,涌水量Q=300m3/h=7200m3/d,出水点距BK3距离r1为1600m,距BK8的距离r2为2500m。K2含水层厚度为9.11m,因此,可求得平均导水系数T为从上述求出的K2灰岩平均导水系数T(约为255.83m2/d),平均渗透系数K(约为28.08m/d)可看出,即使在平均意义上,该两数值也仍比通常的砂岩裂隙中的参数值偏大许多,仍体现出岩溶管道流的特征。值得指出的是,尽管突水导水通道形状、大小及数目的多少不得而知,但是仍然可以通过疏放试验得到稳定流场,然后运用上述水动力学方法确定K2含水层在平均意义上的水文地质参数,这是传统物探、化探、钻探方法所不能做到的。

4.4揭示岩溶介质条件及突水原因

根据突水疏放试验中水量、水位、水质变化等水文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可知,K2灰岩和奥灰存在着密切的水力联系,K2灰岩补给通道具有各向异性,存在有强径流通道,主导水方向为北东-南西方向,呈管道流状态,次导水方向为西北-东南方向,呈小型管流状态;其他方向虽存在水力梯度,但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太发育,导水性不太好。F13断层带较长且断距大(近80m)、突水点附近右帮距断层距离小(只有13m),右帮煤壁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失稳破坏,原本不导水的F13断层在靠近突水点附近发生应力集中,断层开始活化,伴生裂隙扩展,最终沟通了K2灰岩水和奥灰水。通过学习前人文献[14-15]并结合自身成果,综合诊断此次突水原因为高承压水高地应力联合影响下的断层活化导水。

5结论

1)突水是矿井生产中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一种灾害,具有复杂性及难预测性。人们通常采用“快速救援、快速治理”的方式来处理。这对于消除政治影响、尽快恢复生产是重要的。然而,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这种处理方式未必是最佳的,它有可能没有充分发掘突水所带来的水文地质信息及意义,可能造成后期生产的安全投入增大。2)笔者以山西某煤矿为例,在经过风险分析及准备了充足排水能力的条件下,根据综合目标需要进行了突水疏放试验,疏放试验揭示了突水疏放量变化呈一个多阶段动态过程,补给直接水源是K2灰岩水,间接水源为奥陶系灰岩水,K2灰岩得到奥灰补给,具有强径流集中导水通道,K2灰岩平均导水系数T约为255.83m2/d,平均渗透系数K约为28.08m/d,和奥陶系灰岩均具有强烈的非均质各向异性等。3)实例研究表明,通过适应多重背景场的突水疏放试验可以较充分地挖掘突水过程的水文地质信息,揭示常规方法难以揭示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节约探放水成本,为分析突水原因及后续准确制定矿井防治水决策提供宝贵的水文地质数据和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2]武强,崔芳鹏,赵苏启,等.矿井水害类型划分及主要特征分析[J].煤炭学报,2013,38(4):561-565.

[3]白海波,茅献彪,吴宇,等.高压奥灰水大型逆断层下盘煤层安全开采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2):246-252.

[4]施龙青.底板突水机理研究综述[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9,28(3):17-23.

[5]李连崇,唐春安,李根,等.含隐伏断层煤层底板损伤演化及滞后突水机理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9,31(12):1838-1844

[6]靳德武,刘英锋,刘再斌,等.煤矿重大突水灾害防治技术研究新进展[J].煤炭科学技术,2013,41(1):25-29.

[8]傅耀军,华解明,方向清.试论煤田(矿)水文地质问题及勘探技术方法[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6(4):7-10.

[10]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1-50.

[12]刘盛东,刘静,岳建华.中国矿井物探技术发展现状和关键问题[J].煤炭学报,2014,39(1):19-25.

地下水的意义篇(2)

1.1地下水埋深对玉米形态指标的影响

水分是制约作物生长发育最主要的生态因子之一.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夏玉米株高hz随播种后天数tb的变化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生长前期地下水位埋深对玉米株高影响较小,而生长中、后期,不同地下水埋深处理间株高差异变大,到了抽雄吐丝期,各处理高基本不再变化,此时,不同地下水埋深株高大小依次为DGW-04,DGW-02,DGW-06,DGW-08,DGW-10,DGW-12,但方差分析(LSD法,下同)表明各处理之间夏玉米株高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夏玉米株高的影响不大.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夏玉米叶面积指数a随播种后天数tb的变化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不同地下水位埋深处理对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较大.在生长前期,地下水埋深较浅的DGW-02和DGW-04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增长较快.在拔节后期(播种后70d左右),各处理叶面积指数均达到最高值,此时,不同地下水埋深叶面积指数大小依次为DGW-04,DGW-06,DGW-02,DGW-08,DGW-10,DGW-12,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之间夏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玉米生长后期,地下水埋深较浅的DGW-02和DGW-04处理叶面积指数衰减较快,减少幅度分别达到603%和487%;其他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变化幅度较平缓,减少幅度在379%~412%.不同地下水埋深夏玉米茎粗b随播种后天数tb的变化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看出,在生长前期,地下水埋深对茎粗增长影响不明显,在拔节后期(播种后70d左右),各处理茎粗基本定型,达到最高值,此时,不同地下水埋深茎粗大小顺序依次为DGW-04,DGW-06,DGW-02,DGW-08,DGW-10,DGW-12,方差分析表明,DGW-04处理与DGW-08,DGW-10,DGW-12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处理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述表明,地下水埋深过浅或过深均会抑制植株叶面积指数和茎粗的增长.

1.2地下水埋深对玉米植株根系的影响

根系在作物吸水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根系的生物量是植物吸收的物质基础,较大的根系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夏玉米不同地下水位埋深处理单株植株根量及根数测定结果见图4-5,其中tp为各生育阶段.从图中可以看出,苗期,夏玉米根系刚开始发育,地下水埋深越浅,水分向上传输越容易,土壤水分充足,其根系数量和根系干质量就越大,此阶段各处理的单株主根系数量除DGW-06,DGW-08和DGW-1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处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下水埋深各处理的单株根系干质量DGW-02与DGW-12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处理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拔节期,夏玉米根系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土壤水分的影响也非常明显,表面上地下水埋深越浅,其根系数量和根系干质量就越大,但实质上根系生长已受到抑制,其增长幅度明显降低,此阶段地下水埋深各处理的单株主根系数量DGW-12与DGW-02,DGW-04处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处理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地下水埋深从小到大与相同处理苗期主根系数量相比增加了1212%,968%,1034%,1071%,1481%和2500%.地下水埋深各处理的单株根系干质量DGW-02,DGW-04,DGW-06,DGW-08分别与DGW-10和DGW-12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处理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地下水埋深超过08m后,对根系干质量影响较大;地下水埋深从小到大与相同处理苗期根系干质量相比,地下水埋深从小到大各处理分别增加了19898%,23333%,26049%,26835%,21507%和23875%.抽雄吐丝期,夏玉米根系发育完成,其根量到达最大,随着地下水埋深增大,根系发育渐趋良好,根系深扎加大,根系数量和根系干质量增大.此阶段地下水埋深各处理的单株主根系数量除DGW-06,DGW-08和DGW-1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处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下水埋深各处理的单株根系干质量DGW-02,DGW-04,DGW-06,DGW-08分别与DGW-12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处理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生育期地下水埋深影响了作物根系的发育及其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并导致主根下扎深度和土壤不同层次根系分布密度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对根系生长作用和根系对土壤水分状况适应性反应的综合体现.根系伤流强度可以反映出植株自身的水分状态,伤流强度量越大,根系活力越强,根系主动吸收能力越强,对地上抗旱支持功能就越强,对延缓叶片衰老和最终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9-10].夏玉米各生育期不同地下水埋深单株植株伤流量测定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地下水埋深处理下夏玉米单株根系伤流量随生育进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即苗期和拔节期先增大,抽雄吐丝期达到高峰值,进入灌浆成熟期之后急剧减小.这表明玉米根系活动能力在抽雄吐丝期最旺盛.同一个生育期内根系伤流量受地下水埋深程度影响而变化.在苗期至抽雄吐丝期,地下水埋深越深,单株根系伤流量就越大,各处理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苗期到抽雄吐丝期3个生育阶段,DGW-12处理单株伤流强度分别为DGW-02处理的226,184和215倍;到了灌浆成熟期,根系功能减退,单株根系伤流量急剧减小,5个处理平均仅343mg/h,各处理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夏玉米生长前和中期,地下水埋深对其根系伤流量影响较大,而后期无统计学意义.

1.3地下水埋深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表1为不同地下水埋深处理下玉米穗部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其中ls为穗长,bs为穗粗,bt为秃尖长,ns为穗粒数,m100为百粒质量,pc为生物产量,pe为经济产量.通过对不同地下水位埋深处理下的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果穗粗和生物产量各处理间有一定的差异,但表现并不明显.不同地下水埋深处理的穗长、秃尖长、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经济产量处理间的差异表现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夏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地下水位埋深对产量性状及经济产量的影响较大[11].地下水位埋深较大(>60cm)或地下水位埋深较浅(<40cm),将影响穗长、秃尖长、穗粒数及百粒质量,从而导致减产.根据试验结果,近似地可以得到地下水位埋深(x,m)和夏玉米经济产量(y,kg/hm2)之间的统计关系:y=634714+376988x-357039x2,R2=07120.进一步分析得到当x=053m时,y值最大.由此,在无外界补水的前提下,理论上可以认为053m就是当地夏玉米最优地下水埋深.DGW-04和DGW-0.6处理的各项穗部性状均好于其他处理.直接验证了最优地下水埋深。

1.4地下水埋深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

地下水埋深对土壤水分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地下水埋深越大,地下水向上运动到达根区的路径越长,地下水对土壤水的补给量越少.表2为不同地下水埋深夏玉米包气带土壤含水量随生育期的动态变化.从表中可知,地下水埋深愈浅,包气带土层土壤含水量愈高.当地下水埋深较大时,表层受地下水补给的水量大大减小.同一地下水埋深处理在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地下水埋深从小到大各处理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2,005,002,005,010和016.根据试验资料,对地下水位埋深(x,m)和0~80cm土层全生育期包气带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y,占田间持水量%)进行回归分析,两者呈二次曲线,即y=1857x2-6175x+10250,R2=09998,回归方程在P<0.01水平下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夏玉米生长期的土壤含水量随着水位埋深加大而降低,反之则高。

1.5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夏玉米耗水特征的影响

同样的作物和土壤条件,唯一不同的是作物各生育阶段地下水埋深处理,却反映出植株耗水量不同,这说明地下水埋深是影响作物耗水的一个重要因素[12-15].表3给出了不同地下水位埋深夏玉米各生育阶段及全生育期耗水量、耗水模系数及耗水强度.其中,σ1为耗水强度,I1为耗水量,λ为耗水模系数.从表中可知,随着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大,夏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阶段耗水量及耗水强度减少.通过对夏玉米各生育阶段地下水位埋深(x,m)和夏玉米耗水量(y,mm)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呈线性负相关,回归方程在P<001水平下具有统计学意义;苗期,y=-6960x+16362,R2=09610;拔节期,y=-4275x+10626,R2=09030;抽雄期,y=-5267x+14258,R2=09530;灌浆期,y=-4825x+9163,R2=08420;全生育期,y=-21328x+50412,R2=09550然后,通过对夏玉米各生育阶段地下水位埋深(x,m)和耗水强度(y,mm)进行回归分析表明,两者同样呈线性负相关,回归方程在P<001水平下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苗期,y=-174x+409,R2=09610;拔节期,y=-204x+506,R2=09030;抽雄期,y=-211x+570,R2=09530;灌浆期,y=-230x+436,R2=08420;全生育期,y=-199x+471,R2=09550.上述表明,夏玉米耗水量、耗水强度随着水位埋深加大而直线降低,反之则高;而在相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夏玉米耗水量前期随着根系加深而增大,到抽雄吐丝期达到最高峰,后期随着玉米灌浆成熟耗水量逐渐减小.不同地下水埋深处理各阶段耗水模系数基本一致,这主要是由夏玉米生育期耗水特征决定的.

1.6地下水埋深对夏玉米地下水利用量的影响

当地下水埋深较浅时,地下水通过毛管作用上升补给夏玉米根区土壤,供作物植株体蒸腾消耗和表土棵间蒸发,地下水补给量也较大,甚至地下水补给量与耗水量差为负值(如DGW-02),地下水消耗起到主导作用.当地下水埋深较深时,土壤水与地下水转化量较小,地下水直接提供夏玉米生长所需的水分减小.表4为不同地下水埋深处理夏玉米地下水利用量,其中σ2为补水强度,I2为补水量,η为占耗水比例.由表4可知,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大,地下水补给量逐步减小,即地下水补给土壤水量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减小,地下水对夏玉米耗水的动态调节作用依次减弱.在夏玉米各生育期,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大,地下水补给量和补水强度均减小,地下水补给量占耗水量的比重逐步降低,为此,对夏玉米各生育阶段地下水位埋深(x,m)和地下水补水量(y,mm)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呈线性负相关,回归方程在P<001水平下具有统计学意义;苗期,y=-12791x+17131,R2=09920;拔节期,y=-8869x+11746,R2=09850;抽雄期,y=-7851x+11021,R2=09950;灌浆期,y=-7200x+9520,R2=09890;全生育期,y=-36711x+49418R2=09950.然后,通过对夏玉米各生育阶段地下水位埋深(x,m)和地下水补给强度(y,mm)进行回归分析表明,两者同样呈线性负相关,回归方程在P<001水平下具有统计学意义;苗期,y=-320x+407,R2=09420;拔节期,y=-320x+428,R2=09910;抽雄期,y=-422x+560,R2=09850;灌浆期,y=-314x+441,R2=09950;全生育期,y=-343x+453,R2=09890.这说明夏玉米生长期各阶段地下水补给量均随着地下水埋深增大而直线降低,反之则高;在相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整个生育期夏玉米地下水补给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即生长前期先增大,抽雄吐丝期达到最高峰,后期随玉米灌浆成熟,日耗水量减小,地下水补给量逐渐减小,与耗水特征基本一致.27地下水埋深对夏玉米水分利用率的影响水分利用率系指作物经济产量与作物全生育期耗水量的比值,即WUE=Y/ET,(1)式中:WUE为水分利用率,kg/m3;Y为作物经济产量,kg/hm2;ET为玉米耗水量,m3/hm2.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玉米水分利用率存在差异.整体上,随着地下水埋深增大,水分利用率增大,但增大幅度略有差异.地下水埋深在02m时的水分利用率最低,仅为145,说明过浅的地下水埋深会导致作物受渍,引起根系缺氧,制约作物生长发育,降低了作物的水分利用率;地下水埋深04~10m处理,水分利用率变化幅度较小;而当地下水埋深到达12m时,水分利用率急剧增大,比地下水埋深02m时增大了851%,这表明地下水埋深处于适宜条件下,可以营造良好的作物根系吸水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有利于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率.

地下水的意义篇(3)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本条规定的是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确定了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的标准就是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注意义务是医疗侵权责任的核心要素,是否违反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是界定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存在过失与否的基准。

一、医务人员注意义务的概念

注意义务传统上是英美法系国家判断侵权行为是否存在过失的核心概念。《牛津法律大词典》将注意义务解释为:一个人对他人造成损害后,只有当法院判定被告在当时的情况下,对原告负有的不为加害行为或不让加害行为发生的法律义务,而被告却由于未加注意,或未达到法律所要求的注意标准,或未采取法律所要求的预防措施,而违反此种义务时,他才在法律上对受害人承担过失责任。如果在当时不存在注意的义务,由此发生的损害都属于无侵权行为的损害,被告不承担责任。无独有偶,大陆法系的“过错”侵权责任历经曲折的发展,也演绎出了注意义务的司法判例和法律规定。法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都于19世纪中后期纷纷建立了客观过错理论。这种客观过错的理论和司法实践,与英美侵权行为法学上过失责任理论的通说相符,尤其与美国《侵权行为法重述》中就过失所下的定义及所为的注释不谋而合。[1]因此有学者认为,客观过错理论采取的义务分析方法和“良家父”的客观判断标准与英美法的注意义务殊途同归。大陆法过错侵权责任的根据逐渐远离传统的侵权法理论而逐渐靠近英美法系侵权法,为两大法系国家过错侵权责任原则的统一奠定了基础。[2]在此背景下,我国侵权行为法也明确规定了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并将其作为判断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过失的前提。但对于医务人员注意义务的概念,侵权行为法则没有规定。综合注意义务的相关概念,我们认为,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积极履行其职责,对患者尽到最大的善良注意义务,通过谨慎的作为或不作为避免患者受到损害的义务。

二、医务人员注意义务的标准

(一)英美法系国家医务人员注意义务的标准

在英美法系国家,医生作为专业人员,其注意标准高于普通的人员。正如判断普通人是否存在过失的标准为是否尽到一个善良注意人的合理标准,判断医生的行为是否合理则在于医务人员的行为是否达到一个“合理医生”的标准。而判断一个医务人员是否是“合理医生”的标准,则是由Bolam诉FriemHospitalManagementCommittee一案所确立的伯勒姆标准”(Bolam test)。该标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医务人员的注意标准是行使和声称拥有此种特殊技能的通常的熟练人员所应达到的标准;(2)如果医务人员在治疗病人的时候采用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被当时所熟知某特定治疗的一群负责的医务人员所接受并认为是适当的,那么既使存在一个主张适用不同方法的医学观点,该医务人员也不承担过失责任。但随着实践的发展,这种判断标准呈现出的由临床标准判断法律事实问题的倾向逐渐受到批评,因此,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官保留了对医疗行为专家意见的再次判断的权利,对医务人员是否有过失最终的决定权在于法院。[3]

(二)日本医务人员注意义务的标准

对于注意义务的标准,日本引入了“医疗水平”这一概念。而关于医疗水平的界定,则首先经过了是“学术研究范围内的医学水平”还是“临床实践范围内的医疗水平”的争论,最终法律界接受了“临床实践范围内的医疗水平”这一标准,但针对这一标准,又经历了“普及说”、“客观说”、“相对说”、“医疗规范说”和“法规范说”的发展阶段。所谓法规范说,是指:医疗水平的内容不应当仅指医疗行为在临床的普及与否,而应该是医务人员临床工作的法的规范。法律在规定其内容时,应当综合考虑医务人员所处社会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及其他诸情况。[4]但法规范说自被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着质疑,即其一,按照法规范说的内容,医疗水平的概念已经等同于注意义务的概念,如此,医疗水平这一概念是否尚有存在的必要。其二,法规范说没有解决如何认定某种疗法的有效性、安全性的问题,因为该问题是把某种医疗行为的实施规定为法的义务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法规范说在没有对医疗行为进行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就进入了法律层面的价值判断,从而缺乏事实判断的基础,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带有盲目性。[5]

(三)我国医务人员注意义务的标准

我国的侵权责任法中对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进行了规定。确定了医务人员注意义务的标准是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从法律的规定我们可以推断出,侵权责任法似乎引入了“医疗水平”的概念,并将“诊疗当时的医疗水平”作为判断注意义务的标准。然而,侵权责任并没有进一步对“医疗水平”进行界定。究意“医疗水平”是“学术研究范围内的医疗水平”还是“临床实践范围内的医疗水平”。此外,诊断当时的医疗水平是否当单纯的指“医疗”的层面,还是包括其它的因素,如医疗机构的性质、所在的地域等。按上述对日本“医疗水平”的发展的分析,“医疗水平”这一概念出现时与“注意义务”这一概念并不是一种并列的关系,而是一种包涵的关系。随着实践的发展,按照“法规范说”的概念,“医疗水平”已经发展成为和“注意义务”并列的一个概念。因此,对“医疗水平”这一概念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一直是日本法律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反观我国的立法,既然将“医疗水平”确定为医务人员注意义务的标准,是否意味着承认“医疗水平”是“注意义务”的一个下位概念。即并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专注于技术层面的事实判断和法律判断。事实上,对于医务人员,在我国,其从事医疗行业的工作的前提一般来说是通过国家统一的考试,然后取得从事该行业的资质。比如我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一个人如果要合法行医,需要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包括执业医师资格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并且到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因此,只要某一个人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在法律上就可以认为该人具备了从事医生职业的知识和技能,而这种能力的取得不考虑地域、医疗机构资质、医务人员资质等因素,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是统一的。因此,对于其它的因素,只是影响“医疗水平”的因素,而不属于“医疗水平”内容的范畴。

四、影响医务人员注意义务标准的因素

(一)医生的差别

现代医学的首要特点是分科分类更细,并且其范围在不断扩大。医生可分为一般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全科医师指不分科别,为病人实施医疗行为的人员。专科医生则以特定的诊疗科别为范围。专科医生其研究和诊疗范围专注于医学的某一领域,按通常之理解,其诊疗水平应高于全科医生。专科医师由于系从事专门性的研究,故就该科范围内之医学水准,自应较全科医师之水准为高,其注意义务之具体标准,自不能依全科医师之注意标准定之,应以平均同科医生现所拥有之医学知识、技能为基准。换言之,一般(全科)医师如已尽医师之平均注意,即属履行了客观的注意义务,专科医师则不然,虽尽一般医师的平均注意程度,仍不能不认为客观义务的违反。[6]在英美法系国家则认为,如果一位医生声称自己为专家,此时应适用的注意标准应是一位合理的专家的注意标准,而不是一般医生的注意标准。此时,医疗专家应行使“其专业领域的通常技能。”[7]不过专家的注意标准仍是一个通常胜任的专家的注意标准,而不是最有经验的最出色的专家的注意标准。[8]在我国,也有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之分,因此,对于专家,其注意义务的标准就不应当同于普通的全科医生,应当高于全科医生,但也不是要求其达到最杰出的专家的水平,而是同一个层次的专家的一般水平,如果专科医生尽到与其同一层次的专家一般的注意义务,则认为其已经履行了相关的义务而不存在过失。

(二)地域性的因素

关于医务人员注意义务的标准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地域性因素。关于地域性因素主要是指地域规则和全国标准的问题。在美国,地域规则形成于19世纪八十年代,其预设的前提是:较之大城市的医生,这些医生在获得信息、接受培训的机会以及设备配备方面较为不利。[9]至于全国标准,则认为对于医生的医疗水平而言,应当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然而日至今日,虽然美国的医学教育已经呈现出一种标准化的趋势,但并不意味着地域差异并不存在。到目前为止,哥伦比亚特区以及其他29个州采纳了全国标准,而其他21个州继续维持某种程度上的“地域规则”。[10]可见,地域规则并未完全被美国的司法实践所摒弃,在很大范围内还得到广泛的适用。而之相对应,我们来考察我国的相关情况,在侵权责任法的征求意见稿中已经涉及到了关于医疗水平中地域因素的规定,但侵权责任法最终删除了相关的规定。当然,这种立法是考虑到诊疗行为的复杂性。但是否就意味着在判断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时可以不考虑地域性因素呢。实际上,在我国,地域性因素是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国家。这种状况反映到医疗卫生领域就是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卫生较薄弱。尽管在行业准入制度上我国是采用统一的执业医师考试,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经验科学的医学,医疗水平不是仅仅通过一项或某几项考试就能衡量的。不同地域,不同级别的医院的医务人员的水平差异是明显存在的。否认这种差别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虽然,采用同一的标准可以解决司法实务中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但实际上,司法实务中一直无法回避地域性的因素,法官在解决具体的个案时不得不考虑地域的因素。因此,地域性因素也是影响认定医务人员注意义务标准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金凌.略论注意义务对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启示[J].法学评论(双月刊),2009(2):126.

[2]张民安.《现代法国侵权责任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02.

[3]赵西巨.《医事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281.

[4]新美育文.“医师的过失,夏芸译,载张新宝主编.《侵权法评论》[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164.

[5]夏芸,《医疗事故赔偿法――来自日本法的启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28―129.

[6]黄丁全.医事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346―347

[7]Maynard v. West Midlands Regional Health Authority [1984] 1 WLR 634, 638, 转引自赵西巨.《医事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254.

地下水的意义篇(4)

《现汉》中“水”的释义如下:

(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 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淮~。(3)指江、河、湖、海、洋:~陆交通|~旱码头|~上人家。(4)(~儿)稀的汁:墨~|药~|甘蔗的~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汇~|外~。(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也不变色。(7)姓。以上七个义项能否涵盖所有涉“水”的词语呢?先来看下列词语:

水绿 浅绿色。 (《现汉》)

水红 比粉红略深而较鲜艳的颜色。 (《现汉》)

水袖 传统戏曲服装中蟒、帔、开氅、褶子等袖端所缀的部分,用白色的绸绢制成。因其甩动时形似流水波纹,故称。 (《汉语大词典》)

水裙 戏曲服装。白色短裙,系于腰间。系水裙的脚色,大多为渔夫、樵夫、店小二等。 (《汉语大词典》)

水旗 传统京剧使用的道具。白色,布质,方形,上绘水纹,表示水浪。京剧《白蛇传·水斗》中水族所持的旗即是。 (《汉语大词典》)

以上词语中的“水”义很明显无法用《现汉》所列的七个义项来解释,它们已经从具体的“水”或“河流”等义抽象化了,意思是“颜色或形状像水一样的”。显然,这应该列为“水”的一个新义项。其实《现汉》中很多名词的引申义或比喻义都列有义项。如名词“浪”,《现汉》在“波浪”义后,列出了“像波浪起伏的东西”这一义项。又如“木”,《现汉》在其基本意义“树木”、“木头”等后,又列出了“反应迟钝”及“麻木”等引申义。

《现汉》对“水”的常用义项的疏漏还不止这一项。下面再看两个从《现汉》中摘出的涉“水”词语及其释义:

钢水 液体状态的钢。钢水一般都铸成钢锭,也可以直接浇铸成铸件。

铁水 铁熔化而成的炽热液体。

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类似的词语,如“铜水”、“银水”、“锡水”等,这些词语中的“水”,显然只是与水的形态相似,本质完全不同,《现汉》给出的七个义项都不能涵盖它们,应该增加一个新的义项:“形态像水的液态物”。

除了某些常用词语义项疏漏外,《现汉》对某些义项的概括也值得商榷。以下同样是从《现汉》中摘出的几个涉“水”词语及其释义:

红药水 汞溴红溶液的通称。

花露水 一种日用化学制品,由稀酒精加香料等制成,用来祛痱止痒、去除异味等。

羊水 羊膜中的液体。羊水能使胎儿不受外界的震荡,并能减少胎儿在子宫内活动时对母体的刺激。

胶水 (~儿)粘东西用的液体的胶。

镪水 强酸的俗称。

王水 一体积浓硝酸和三体积浓盐酸混合而成的无色液体,迅速变黄,腐蚀性极强,能溶解金、铂等一般酸类不能溶解的金属。

地下水的意义篇(5)

批判性是当代艺术的主要特色,在当代艺术那里,形式语言的意味不是其追求的主要目的,它追求的主要是艺术作品的"意义"。这一意义是对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充满责任感的批判或揭露。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代水墨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具有很强观念意味的解构主义美学下的后现代主义艺术。

当代艺术有着很强的时效性,既包括时间意义,又有实体意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当代艺术,和传统形式主义的语言艺术相比,它没有绘画语言上传承的传统。它的传统是精神维度的,那就是批判性。譬如时期的艺术是那个时代的当代艺术,如果传承其语言形式,当代艺术立马失效,变质沦落为现代形式主义艺术。当代艺术不顾及艺术语言的传承和深入研究,它的传统就是此时此地的批判和揭露。而在那一此时此地,以批判性为价值趋向的当代艺术具有先锋和前卫的性质。

有着很强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责任感是当代艺术家的共性,为此当代艺术常常被称作"问题艺术"。的确,当代艺术关注现实问题,譬如当下的政治问题、贫穷问题、种族问题、性问题、环境问题等等是当代艺术家批评性艺术作品的题材的主要来源。当代艺术诉求的是艺术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等。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在水墨艺术世界,为什么当代艺术家总是批评现代水墨和传统中国画画家们漠视人类生存现状而沉溺在艺术语言结构里游戏,这是站在当代艺术家的立场发言。

水墨批评中的问题

中国水墨画呈现以上三种不同的绘画形态,这三种不同的以水墨为材质的艺术正沿着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艺术要求向前开拓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许多艺术理论家和水墨画家抱着一种乌托邦式的艺术理想,不愿意正视这一现实,总试图建立自己在理论意义上的水墨画艺术,在批评和评价时,往往按照自己的逻辑推理和自我认识来评判。不认真区分三种不同的水墨样式,一味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处理和批评水墨艺术问题,造成水墨世界的艺术批评比任何其它绘画门类的批评都复杂而混乱。

这一复杂和混乱状态,当下还在继续进行着。追求古典美和笔墨语言美的中国画画家们大加鞭鞑由西方现代艺术美学和形式趣味而生发的,并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迅猛发展的现代水墨艺术。而主张现代艺术审美趣味的现代水墨艺术家们则大加贬低追求古典美学趣味的中国传统美学意义上的中国画。对社会政治文化密切关注并以批判性的现实主义态度进行艺术创作的当代艺术,又将上述两种绘画艺术看作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语言游戏。

在最近一段时间,站在传统中国画艺术的立场上的当代中国画画家们口诛笔伐,以所谓"文脉"、"根性""民族"等词汇批判现代水墨艺术,这是中国画画家发起的一场中国画艺术的保卫战,中国画画家试图在被挤压的水墨空间向外冲突,但是这是一场没有真正敌人的论战,站在中国画的立场评价现代水墨没有意义,毕竟现代水墨是有着自己的艺术价值趋向和审美要求的水墨艺术。

最近的一次美术界的研讨会上,一位中国画画家,以激愤的言辞,针对站在现代水墨立场上发言的吴冠中先生的近来言论,更是将吴的艺术斥为"杂种艺术"。在这场实际上不存在争论问题的争论里,双方各自以自己的水墨画艺术的价值要求硬性评判对方,没有真正有学术探求层面的分析和批评,倒是充满了市井气的火药味道,这都是以不同的艺术标准不假思索的胡乱评价对方的结果。

究其实质,这实际上是一场在名和利的驱使下,试图一统水墨艺术标准并标榜自己是"正统"水墨艺术地位的传统霸权思维下的艺术搞怪。这场混乱无序的带有强烈名利场味道的艺术纷争终究会以闹剧收场,参与其中的大部分争论不要多久就会被遗忘,只剩下曾有这回事情而已,从美术史和美术发展的角度来言,也没有多大实际意义,更没有贡献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面对中国画和现代水墨的争论,当代艺术中的当代水墨艺术家们则大都持鄙视不屑的态度。当代艺术中的水墨艺术家们以批判性和关注社会为追求和目的,他们认为中国画和现代水墨画家们沉沦于已经过时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美学之中,对社会、对历史和对现实等等缺乏起码的责任感,他们的绘画是无意义的行为。而中国画和现代水墨画家们在对待当代水墨上却有着相对一致性,经常用"胡闹"和"胡搞"以及"乱来"等感性词语来评价和攻击当代水墨艺术。

不区分不同的水墨艺术而以个人的偏见来评判他者,张冠李戴,自然造成了水墨批评和研究以及言说的无序和混乱。

现状与未来

水墨艺术的三种形态,在现阶段,还会继续沿着各自的艺术轨道行进,虽然在其边缘部分,分界模糊,甚至互有交叉。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艺术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终究会和合为一,成为中国的水墨画艺术。特别是中国画和现代水墨,虽然整体审美价值观不同,但他们都是追求绘画语言的形式美、艺术美和文化美,总有一天两类艺术会融合在一起,形成以中国传统美学为主流融合了西方形式主义艺术诸多因素的中国水墨画艺术。

地下水的意义篇(6)

一、引言

语汇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是语言中最敏感、最富于变化的部分,也最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在不同的方言中,方言词汇也最能体现该方言区的地理、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文化心理等。在粤方言中有一个有趣的词汇现象,粤语中与“水”有关的词汇、俚语、歇后语等特别多,又尤其在香港粤语中。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的交流日益频繁、深入,粤语中的词汇也在汉语普通话的使用中流行开来。例如:在网络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你的心水怎么样?”、“你心水否?”,意思就是问你的意思怎么样或是否符合你的心意。“心水”就是来自粤语,意思是意图、(符合)心意。

在粤方言中,“水”的使用率相当高,而且有各种不同的意义。人们常常用“水”指代和借喻某些事或物,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感彩。这些词语往往使初接触广州方言的人“一头雾水”。而这样的“水”族词在表示钱财等经济活动方面特别多,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

二、目前的研究现状

1.有关的“水族词”的构词研究

陆镜光、张振江先生收集了香港粤语中表钱财的“水”所构成的“语词”,这里的语词指词和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了成语、歇后语、惯用语等。文中把合成词中“水”的意义分成了如下的11类:

(1)“水”即为“水”,口水、水弹

(2)“水”为“雨”:水衣(雨衣)、水鞋(雨鞋)

(3)“水”指液态物质(尤其是茶、饮料等):荷兰水、糖水、茶水、汤水

(4)“水”指水状物:火水

(5)“水”指命、命运:风水、命水

(6)“水”指(质量)差、(水平)低:水皮(指没学问,没本事)、水汪(不落实,不可靠,质量不佳)

(7)“水”指钱财:①傍水(付款);②踱水(向别人要钱或借钱);③掠水(以不正当的手段取得钱财);④扑水(借款,筹款);⑤食水(以不正当的手段截留金钱或取得佣金)

(8)“水”指货物:出水纸、水尾

(9)“水”指消息、情况:通水

(10)“水”做量词:①指洗衣服的次数;②船往返一次;③(货物)与批、次、趟相同,如头水(第一批)

(11)(符合)心思、心智:心水

通过对“水族词”中“水”的义项的分类,可看出来这些“水族词”中有一部分是从“水”的本义演变而成的,而有一部分则仍无法知其来源。

而在陈咏渝(2002)把粤语中“水”的引申义词语分成四大类:一是与语素“水”本义等同的词语,如水喉、水弹、水厕等;二是液态意思有关的词语,如水蛋、潲水、火水等;三是指金钱和金钱有关的意思,如干水、水头、借水等;四是含次等或剩下的意思,如水货、水尾等。作者认为,前两类是由“水”的本义或引申义构成的词语,第三类则体现出“水”的意象在粤语里利用修辞而形成的很强的构词能力,而第四类既非“水”的本义也非引申义,含有次等、剩下的意思是因为利用借代手法引申的结果。

2.有关“水族词”形成原因和过程的研究

在对粤语中这类“水族词”的研究中,学者们着重对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表钱财义的“水族词”的来源及成因进行了研究。

陆镜光、张振江(2001)对香港粤语中表钱财义的“水”的来源做出了解释。他们认为,“水”表钱财义是香港粤语后来的创新,这样的创新在其他方言中也有出现,并认为这样的现象应该有一个共同的来源。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查,发现香港粤语中早期的“水族词”和其他方言中的同类词语基本上都带有浓郁的江湖秘密语色彩,而且这样的“水族词”作为一般用语在香港、广东地区用的情况最多,且香港早期的“水族词”来源于清代洪门等江湖社会的秘密语。这是两位学者根据对历史文献、相关资料和其它方言对比的考查研究而得知的香港粤语中表钱财义的“水族词”形成根源与清代江湖秘密语的关系。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这类词的出现与清代广东地区出现的举着“反清复明”旗号的天地会内部交流的秘密语有关。

另外,香港广东地区的“水族词”后来的发展则与该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广州位于珠江河畔,旧时这里河涌交错,遍布鱼塘,气候炎热,雨量充沛,人们和水有非常亲密的接触,因而对水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再加上广州是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交通贸易历来十分发达,是中国最早对外和从未关闭过的贸易通商口岸。香港的情况也与广州相类似。因为这便是地理气候因素、社会经济环境、人们的文化心理等因素对词汇的形成和发展演变造成的影响。而广东地区现代“水族词”的发展还受到香港粤语“倒流”的影响,香港的业的发展也极大的促进了香港粤语中“水族词”的发展。

三、小结

1.关于粤语中“水族词”的研究

陆镜光等学者文章对香港粤语、广东粤语中的表钱财义的“水”和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水族词”的来源和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研究,指出了这类词的早期来源与清代江湖社会的秘密语的密切关系,并指出粤语中的“水族词”在后来的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地理气候因素、社会经济环境、人们的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对粤语中的“水族词”的研究重点都在与经济活动和与金钱义有关的那一部分的研究,但对不属于那类的“水族词”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即使在文中有所涉及,却也没有详细地对该类“水族词”的来源和成因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笔者认为,不管是香港粤语还是广东粤语,还有很多跟“水”有关的但又与经济活动或者钱财无关的词汇。如“吹水”,指吹牛皮和夸夸其谈;“水货”,指走私货,冒牌货;“威水”,指威风、体面、气派;“醒水”,指警觉、觉察、机灵、灵活;“散水”,指某项活动结束,参与者各自离去;“缩水”,指体积或数量比原来预定的少或货币贬值;“放水”,指故意泄露试题或输掉比赛;“睇水”,指把风,望风,看风声;买水:旧俗丧礼的一种形式,亦称担幡买水,由孝子贤孙执行;“生水”,指薯类食品由于淀粉少呈现的硬、脆口感,也指未经煮沸的水;“反水”,指反叛、背叛;“下水”,指猪牛等的内脏,也称下杂;“提水”,提示词儿,演员忘了台词,有人在旁边提醒;“水客”,指在境内外替人带钱物赚取酬金为生者。粤语中类似这样“水”有关的词汇不胜枚举,这里仅列举部分作为例子。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以类“水族词”作为本体进行来源、成因方面的深入研究。

2.关于粤语中“水族词”的研究方法

陈咏渝在《香港粤语“水”义的修辞引申》一文中,本文尝试从方言学的角度,探讨香港粤语“水”字在本义和各种不同的引申义上构成的词语,再结合“水”与香港的地理文化内涵,验证这些词语由本义到引申义的发展,是一个修辞过程的产物,这是从修辞的角度对方言词汇中词义的引申进行研究。

将方言与修辞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法,笔者认为,还可以从隐喻的角度切入研究粤语中的“水族词”进行研究,因为方言和隐喻都与地域结合紧密,方言是一种地域文化最好的载体,而带有隐喻的词语同样是地域文化个性的体现者。这是因为隐喻所借以表达未知事物或概念的喻体,通常是一定地域中认知度较高的事物,它通行于该地域,为该地区的人们所熟悉,因此以之为喻的词语其意义才可能被当地大多数人理解并掌握。隐喻词语是从意义的角度确定的一种词汇类型,这为多角度观察方言词汇提供了新视点,而粤语中的“水族词”中绝大部分都可以说是隐喻词语,因此这无疑又是一种可以用于研究粤语中尚未考察研究清楚的“水族词”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地下水的意义篇(7)

一、问题背景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与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并列的植物三大生理作用之一,在教学中也通常是放在一起进行讲解。而学生由于常常会将植物的呼吸作用与自身的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与自身的进食获取能量行为进行类比,所以一般不会对这两种作用的意义产生疑问,但同时因为无法从自身或是熟悉的事物上找到可以与蒸腾作用进行类比的行为,从而自然而然地就会对其意义产生疑问。

二、针对原理的思考设计

(一)蒸腾作用的意义

植物的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可以从环境、运输、降温三个方面进行解释。(1)环境意义:植物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参加地球生态系统的水循环,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2)运输意义: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特别是高大的植物。由于矿质盐类(无机盐)要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在体内运转,既然蒸腾作用是对水分吸收和流动的动力,那么,矿物质也随水分的吸收和流动而被吸入和分布到植物体各部分中去。所以,蒸腾作用对这两类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都是有帮助的。(3)降温意义: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太阳光照射到叶片上时,大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如果叶子没有降温的本领,叶片温度过高,叶片会被灼伤。而在蒸腾过程中,水变为水蒸气时需要吸收热能,因此,蒸腾能够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使叶子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害。之后就需要对以上的原理进行分析设计选用怎样的方法对学生们的疑问进行解答。

(二)思考设计

(1)对于环境意义,结合地理中对于地球水循环系统的知识,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常常由于没有定量的数据实例以及这一意义与生物学科关联性较小容易被忽略,因此在此应该尽量多地举出包含数据的实例加深学生们的记忆并同时使其明白这一意义的重要性。(2)对于运输意义,由于解释中的“动力”和“运输”都是较为抽象的词语,因此建议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们直观看到所谓的“吸力”以及如果失去吸力将会造成的后果,使学生们可以对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3)对于降温意义,可以结合水的比热容和酶的活性等知识让学生们形成知识网络,这种方法将有利于生物学习的整体性。

三、实例与实验设计

(一)针对环境意义的数据化实例

(1)1株玉米从出苗到收获通过蒸腾作用需消耗400~500L水;(2)植物吸收的水分有99%都通过蒸腾作用消耗掉;(3)大多数植物白天的蒸腾速率是15~250g/m2/h,夜晚是1~20g/m2/h;(4)经过气孔的蒸腾速率要比同面积的自由水面快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以上实例当然不是全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可以进行扩展,并且可以将此种方法应用于与这个例子类似的容易理解但易被忽略的知识点的讲解中去。

(二)针对运输意义的实验设计

受教学环境的限制,一般的教学工作中都很难利用很高档的仪器向学生们进行展示,而取于生活的实验器材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实验现象又一般更加直观和印象深刻,因此教师若能通过观察生活,结合所讲知识自行设计一些小实验,一定能获得可观的教学效果。在此,本文针对植物蒸腾作用的运输意义设计了相应的展示实验。首先,向学生们说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使其清楚水分在没有动力的情况下是无法向高处运输的,同时可以使用“水泵、水塔”的例子使得学生们对于“动力”这一抽象名词具有一个具象化的印象。1.实验过程简述实验器材:玻璃皿,镊子,酒精灯,纱布。实验材料:清水,食用盐。实验步骤:①向玻璃皿中加入少量清水,用镊子夹取少量干燥的纱布将纱布底端浸入水中。②待纱布吸足水向学生展示玻璃皿中水面变化情况。③在保持玻璃皿中留有水的情况下,点燃酒精灯对纱布顶端持续进行加热,向学生展示纱布上的潮湿情况以及玻璃皿中的水量变化情况。④重新取一组实验器材,向清水中加入食用盐,重复上述实验。⑤烘干第二次实验中所使用纱布,将干燥后的纱布展示给学生。2.实验各步骤目的整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用纱布类比植物,用玻璃皿及其中的水或溶液类比土壤水环境,用酒精灯的加热类比蒸腾作用,使学生们对于蒸腾作用的意义理解直观而深刻。步骤①②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清楚,纱布吸水使得“水往高处走”的原因是有了纱布干燥缺水这一“动力”,当纱布吸足水时便失去了这一“动力”,因此玻璃皿中的水面便不再变化,即说明纱布(植物)此时不再吸水。步骤③的目的是向学生们直观展示蒸腾作用的意义,通过加热(蒸腾作用)使纱布(植物)重新获得了吸水的“动力”,而此时纱布持续湿润,玻璃皿中的水量逐渐下降。步骤④⑤的目的是在之前实验的基础上向学生们展示蒸腾作用对于植物对于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与运输的意义,蒸干纱布使现象更为直观。以上即为这一实验的过程简述及目的意义,教师结合实验对知识进行讲解将会使得学生们对这一部分的内容产生明晰的认识。

(三)针对降温意义的知识穿插讲解

应用其他章节或学科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于蒸腾作用降温意义的理解记忆。例如:C4植物的光合最适温度一般在40℃左右,C3植物的最适温度一般在25℃左右,这一点可以说明降温的重要性。水的比热容:c=4.2×103J/(kg•℃)这一点可以说明蒸腾作用对于降温的贡献大小。类似于这种形式的章节或学科交叉,将有利于对于知识的系统网络性记忆与理解。

四、总结

综上,本文介绍了在学生对植物蒸腾作用存在合理性产生疑问时的解答方法,同时引入了解决类似问题时的普遍适用方法,即①尽量使用数据化的实例加强记忆;②设计紧贴生活的实验直观展示与解释;③发挥不同章节或学科直接的相关性。且一般这三种方法同时使用。

地下水的意义篇(8)

中图分类号: J522.3 文献标识码: A

植物在建筑环境的营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是环境的构成者,又是主题的烘托者或表现者。因此,建筑环境中的植物设置,不仅仅要满足形式美的要求,还应充分挖掘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营建文化气息,使环境更具内在的韵味。不同民族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植物的外在形态中蕴涵了丰富的精神意蕴。植物文化意义和建筑环境的联结表现在植物的品种选择和配置各个方面。

1、植物的地域符号

地域符号,顾名思义,就是能代表一个地方的标志,一个地域的标签。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赋予建筑以民族性。它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的形象往往会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反应。[ 梁思成. 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M]. 线装书局,2006.]如同徽州马头墙、江南建筑的白墙黛瓦、都是作为一种符号表达的建筑特色。植物同建筑在同一个地域、文化背景下,植物的造景方式、种类的选择必然会与建筑产生联系,给人一种约定俗成的感觉。例如提起郁金香人们就会想起的是荷兰的风车。提起规则的台地园林就会想到就是意大利的风格的建筑。植物不是是建筑完成后所随意栽植的附属品,它们通过相互间自然的渗透交融,构成了完美的整体复合环境。它们共同组成了地域的符号。

植物的种类选择与造景方式应当与建筑风格、地域特征相统一。如果在院落式、白墙黑瓦这些明显带有中式符号的住宅环境中,使用修剪的整齐黄杨、规则的树列,就会显得不合适。在具有尖顶符号的哥特式住宅环境中,选择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特色的梅、兰、菊也会显得不伦不类。

2、植物的象征意义

植物的象征意义是植物最为重要的文化内涵。它是由社会意识和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所形成。植物的象征意义广泛的运用于建筑环境中,它束缚了建筑环境中植物的种类和栽植的位置。

2.1植物象征意义

中国植物象征思维方式很广泛,方式除了语音谐音外,在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植物的颜色,植物的数量),植物的自然属性(内在属性),植物的社会属性(实用价值)都可以进行类比某些特定事物的观念。[杨新红. 中国植物的象征意义及文化[J]. 传承(学术理论版),2011,(9):68~69.]它可以表达一定的禁忌避讳,如北京四合院内不种梨树和桑树。因为 “梨”和“离”、“桑”和“丧”同音。植物也可以常又被赋予拟人化的特征,以植物进行比德,寄托人的情感与人格追求,表达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如文人对竹、荷的喜爱象征着高洁、清雅。由于文化习俗、审美标准的不同,西方园林植物的象征意义则大多与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和宗教相关联。很多植物的寓意与《圣经》故事联系在一起,且不同品种、色彩的植物象征意义也不同。[ Goody Jack. The Culture of Flower[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104~165.

Press,1993.104~165.]

2.2植物象征意义与建筑主题统一

建筑是物质性的实体,同时也是人类时代精神的产物。它传达出人们的精神诉求。植物可以通过寓意联想来创造美的意境,寄托人们感情、同建筑的主题精神相呼应。如颐和园的乐寿堂,前后的庭院中都种植了玉兰、海棠、牡丹等,寓意着“玉堂富贵”。因为“榉”寓义中举,“朴”寓义仆人,故南方住宅中有“前榉后朴”的植法,取其中举,荣华富贵。

在我国传统文化语境下,建筑和植物的组合景观,寓情于景、寓意于景、情景交融,建筑中的匾额、楹联和题注都可以来点题突出建筑主题思想,从而使植物和建筑环境共同构建产生意境。如网师园中部主景区中的看松读画轩,其名为看松读画,四壁却无一幅图画。而站在窗外南向望去却是古松、曲桥、流水,一幅天然图画。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严冬万木凋零,惟松柏长青,此时观赏,更见精神。“看松读画轩”用“读画”一语,意即深入体味其神韵。

2.3 植物象征意义与建筑类型性质统一

当某一特定地区植物的象征语言与建筑类型达的特征和精神文化相同时便会形成一种对应关系,当这种对应关系形成某种定式,便产生了建筑性质物种类的约定俗成。

如同我国校园建筑中都会种植桃树、李树来和学校“桃李满天下”育才性质相呼应;在佛教庭院中种植莲花与佛教“莲花生佛”的哲理相对应。但是如果在民居建筑中大量的使用松柏,人们肯定就会觉得奇怪,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松柏似乎会和陵墓建筑或皇家建筑形象相配。侧柏、桧柏、油松、白皮松等树体高大、四季常青、苍劲延年,以此类树种作为基调来显示帝业或英雄情操的兴旺不衰、万古长青是很相宜的,但是在民居中大量使用却是冷峻缺乏温馨感。表2-1为中国文化背景下常见植物象征意义与建筑环境性质的联结。

表2-1 不同性质建筑环境中常见的植物搭配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因此,植物象征意义的表达不仅能为建筑环境意蕴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更能为建筑设计本身提供重要的文化动力和思想源泉。如果在不了解二者语义的情况下,仅简单按照的形式美法则进行匹配,势必触及人们的心理底线和文化批判。

3、植物的风水文化

植物是调节人工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以环境营造为研究对象的传统风水理论对植物的选种和布局十分讲究。在传统的风水理论中,建筑环境中的植物配置设计首先需要遵循风水的基本原则,即阴阳平衡、五行中和趋吉避煞等。然而由于植物的生命性,植物风水往往更加的复杂,不仅要符合植物的生长习性,而且时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是动态的平衡。[ 尹希达. 基于传统风水理论的建筑环境植物设计[J]. 室内设计,2010,(2):15~18.]

地下水的意义篇(9)

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牙周病发生概率会增加[1]。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牙龈防御系统功能减弱,微生物趁机感染,导致牙周炎发生;牙槽骨质代谢紊乱,减少骨形成而致骨质疏松;牙周膜致密结缔组织纤维密度降低,牙龈发生萎缩,从而影响牙周组织再生[2-3]。此外,因作用于破骨细胞,雌激素可增加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细胞因子,导致牙周炎进一步恶化[4]。绝经期女性因肾阴亏损,失于滋养,肾虚则齿豁,六味地黄丸是治疗肾阴虚证常用药物,其可发挥抗菌作用,抑制氧化应激,减少炎性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可升高雌激素水平[5-6]。本研究以我院64例绝经期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六味地黄丸在牙周病治疗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标准:月经紊乱超过6个月或经期停止时间在1年内;近3个月未进行过免疫抑制治疗;近3个月未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及糖皮质激素药物;近6个月未进行过牙周病治疗;无吸烟史;每个患者天然牙大于20颗,且每个象限符合条件[牙周探诊深度(PD)不小于5mm或附着丧失水平(AL)不小于3mm]患牙不少于2颗;观察牙PD不小于5mm或AL不小于3mm;患牙松动度低于Ⅱ级;X线摄片显示,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部1/2。排除标准:妊娠期;系统性红斑狼仓等全身系统性疾病;未签订知情同意书。病例选择与分组: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绝经期牙周炎患者64例,年龄40~50岁,平均(46.4±2.1)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牙周病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牙周治疗,主要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局部冲洗、空腔维护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3020312,规格为每瓶120g)口服治疗,每次9g(约1瓶盖),每日2次,治疗3个月。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所收集龈沟液中雌二醇(E2)和IL-6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效:牙龈色泽恢复正常,牙周袋消失或明显变浅;有效:牙龈肿胀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疼痛消失或减轻;无效:症状毫无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2E2和IL-6水平变化治疗前,两组患者龈沟液中E2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2.3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出现腹满、便溏、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症状,观察组发生率为6.25%(2/32),对照组为9.38%(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地下水的意义篇(10)

1、把宗旨摆在做事第一位

依法治国,解决“不能”的问题。腐败是现象,但腐败成了规矩,就向“法”在危险地演化。这种“法”被称为潜规则。近年来,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实质是一些腐败官员借助工具价值的膨胀,以一己私利偷换治理体系中的意义,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为他们自己服务,以他们的“法”僭越党纪国法。依法治国要确定的“不能”,就是不能让潜规则取代党纪国法,就是要用党纪国法清除潜规则,按规矩办事、按规矩用权。党纪国法就是要让为人民服务这个意义,全面为先,为先到“全心全意”的程度;制止官员个人利益为先。

治理现代化,要解决“能”的问题。仅解决“不能”还不够,因为,官员不腐败,但也不作为,甚至坚持“”,可能并不触犯法律,但人民群众仍难满意。要提高人民群众满意水平,还要进一步解决“能”的问题。

依法治国和治理现代化需要发挥官员的作用,但不能颠倒公仆与人民群众的位置关系,无论“能”,还是“不能”,都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在第一位,这是意义为先的第一重含义。

2、通过高能力,实现高满意

“意义为先”的第二重含义在于,应以信息化驱动工业化,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实现治理能力高水平的现代化。使治理现代化过程本身,变成群众满意工程。通过高能力,实现高满意。

治理现代化,既有工业化水平上的现代化,也有信息化水平上的现代化,对中国来说是治理的双重现代化。两次现代化从能力上看,主要区别在于为人民服务能力与为群众服务能力的差别。人民群众是一个整体,人民与群众不是对立关系,但在同一中又有差别,一般说人民,更侧重人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是同质化的、集中表现的利益;一般说群众,更侧重人的日常利益、眼前利益,是个性化的、分散表现的利益。通常说办实事,就是指为群众服务。相当于把为人民服务,深化为“为人人服务”。治理现代化要求在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为群众办实事。

信息化水平上的治理现代化,是意义为先的治理现代化。互联网正发展为意义互联网。信息只是客体,意义才是主体。互联网将成为专业化的意义体系。整个信息化意义上的现代化过程,就是让价值专业化地与意义相校准的系统。也就是说,它要求治理体系聚焦于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这一意义点,设计体制机制,并加以实施,在贴近民众中,提高治理能力;它是工业化条件下官僚制的反向机制,不是以行政官僚自我为中心,不以科层扩大的方式疏远人民群众,强调从体制机制的根子上铲除“”。

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服务能力的高低。可以说,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最终决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只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人民群众满意的水平真正达到国际一流,治理现代化才算真正完成。

提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四中全会要求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个简单的推论应该是,没有电子政务,就没有治理现代化。但现在人们对信息化在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高度,许多人还在18世纪至19世纪的水平上认识治理现代化。

工业化受社会化大生产这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水平限制,更擅长满足的是同质化的共同利益。由于服务能力所限,针对群众的具体的、个性化需求办实事,只能是示范性的、顶多达到办一批惠民实事的水平。信息化在大规模定制(社会大生产+个性化定制的“小生产”)这一更高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水平下,可以在满足人民利益(一元化主导价值)的条件下,进一步满足群众利益(多元化主体价值)。

二、把治理现代化全过程当作群众满意工程

从意义的实现机制来看,如果把人民群众满意细分为人民满意与群众满意。人民满意的实质是同质化的价值认同(例如“端起饭碗吃饭”),群众满意更多是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这种异质性的情感上的认同(反例是“放下碗筷骂妈”)。“意义为先”的群众满意工程,着重要解决人民群众一般化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与个别化的局部利益、日常利益、眼前利益的统一。

群众满意工程常态化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受治理水平所限,政府往往为人民服务水平高,而为群众服务水平低,加之使一些官员脱离群众,一些群众仅仅因为一些日常利益、眼前利益不能得到满足,而借日益普及的互联网释放戾气和不满情绪的现象十分突出。在国际竞争中,非常容易被那些在战略上更为重视“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等意义建设的发达国家(如日本提出“国民酷”战略)所乘,出现大的安全隐患。

1、超越常规服务:“服务+自服务”机制

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水平的治理现代化的特殊性,首先在于善于调动群众自服务,这是使为群众服务水平产生质的跃升的第一个关键。

如果把治理现代化本身当作群众满意工程,马上就会遇到一个现实的问题。许多干部习惯工业化,不习惯信息化,只会做集中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不会做分散的为群众服务的工作。这成为制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长期瓶颈。

从智慧政府的趋势中可以观察到新的做法。智慧政府要求“超越常规服务”。其中新意在于,在强调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强调“公民既是公共服务的使用者,又是创造者”。在云服务中,这通常通过集中的云端与分散的终端之间的配合,实现公共服务与自我服务的结合。这启发我们,可以把为人民服务,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群众自服务结合起来,找到一条在高科技(如云计算、大数据)条件下提高为群众服务能力,使办实事达到普惠水平的新途径。各地在电子政务中涌现出的将政府服务与社会服务整合(如市民卡工程)、甚至与商业服务整合(如重庆合川APP)的经验,使为群众办实事,从个别示范,变成普遍的服务成为可能。

上一篇: 国际政治分析 下一篇: 化学与能源的关系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