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区别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13 14:53:14

经济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区别

经济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区别篇(1)

一、研究目的和背景

《北方经济》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刊物。该刊在2000年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北方优秀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库》和《龙源期刊网》来源期刊,国内、海外阅读TOP100期刊。因此受到科研人员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对《北方经济》2004-2009年发表的共计5140篇文章进行了统计,通过对研究内容、方向、作者所在单位、合著、基金资助、参考文献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2004年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为了避免重复统计,本文只根据第一作者统计载文数。

二、统计结果分析

(一)研究内容的统计分析

本文通过栏目及文章内容来区分研究内容。

表1 栏目及内容研究

由表1可知:2006年开始经济研究范围扩大了,涉及理论与研究各个方面,企业发展、产业经济等实体经济为持续发展带来了活力、涉及财务管理、区域经济和地区特点的民族经济也增加了,学术视点、学术争鸣具有前瞻性,特稿、封面文章,关注体制改革,为经济建设把脉引航,异域撷英、对外开放,不仅提供了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平台,也为读者了解我国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提供信息。

(二)研究方法统计分析

在经济研究中,既需要运用理论概述、个案研究、解释型等非数字化研究方法对经济问题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做出判断,又需要通过定量分析使之更加科学、准确,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而文献中各种研究方法往往是相结合,相辅相成,很难将文献研究方法精确定位,因此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分类采用模糊分类法:只分为定性和定向两大类。

定性研究:主要分析个人直觉,经验及分析对象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做出判断,进行非数字化考察和解释过程。本文将描述性、解释性、个案研究、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少量数据分析,如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经济工作、调查、关注、体改均归入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为了更科学、准确地叙述和解释某些现象而使用数值表示和处理的方法。本文将实证性、假设检验、模型构建、大量数据分析如学术争鸣、金融财政、区域经济、企业发展等归为定量研究。

表2 载文研究方法统计

图1 定量研究载文所占比例

总的来看,2000年后区域经济研究定量研究比重呈上升趋势,定量研究成为主要研究方法,说明近年来研究比较注重科学性和实践性。

(三)基金资助研究

基金资助论文通常代表着研究领域的新动态、新趋势,具有较高创新性和学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学前沿动态。从2000年开始,共有162篇文章获得了各类基金资助,占比3%。说明《北方经济》创新性和学术价值进一步提高,研究内容涉及面更广泛。

表3 载文基金资助比例

(四)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统计

数据显示: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北方经济》研究主力。《北方经济》注重学习别人经验。2004-2009年“异域撷英”36篇文章,多为著名学者文章,为我们学习借鉴提供了方便。

图2 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统计

图3 载文合著率统计

(五)合著者所在单位统计

如今经济形势和国际化趋势日趋复杂,经济研究难度增加。跨地区跨机构研究能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流动。数据显示,2004年开始论文合著率呈上升趋势,总体比重大约2.4%,论文合作单位多,但同一院校和科研所比重大,院校与外单位合作度占66%。

表4 作者人数统计及合作单位统计

(六)参考文献统计

从统计结果看,2004-2009年参考文献共计7440篇,涵盖所有文献,其中以期刊、专著为主。期刊以其信息量大、新、快等优点成为主要信息源,占比61%。电子资源在当今社会中,由于使用方便、灵活、新颖,也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占比16%。专著文献引起系统、全面、成熟等特点占比28.5%。

表5 参考文献类型统计

总体而言,外文文献因其科研价值和信息含量较高的优势,其比例有所增加累计544占全部参考文献总量11%。说明我国在经济研究领域比较注重与国外先进理论学习和融合,2006年开始《北方经济》作者参考文献中外文文献逐渐增多,学术水平在不断提升。

影响因子是客观评价论文在学术上价值和地位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CNKI数据库统计复合影响因子是0.535,综合影响因子0.196,说明《北方经济》作者学术水平层次较高,研究内容较新,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其中,学术争鸣中多篇文章具有自己独特见解,论证比较注重科学性,有些还运用实证分析,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数据充分,论证严谨,定性研究很多文章也体现了作者对某些问题深入思考和推理。

三、结论

在研究内容上,宏观经济、学术争鸣、学术视点、特稿、封面文章、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和企业发展是北方经济重点。财政、金融、在金融危机以后因其风险性高,危及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审计内容,篇目上也有所增加。《北方经济》本区作者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金融方面。从2006年以后载文数量增加了,学术水平有所下降。应控制数量,提升载文质量和学术水平。

在研究方法上:《北方经济》近年来比较注重科学、实证和模型的研究,基金项目资助项目也有所增加。基金项目一般是比较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是学术研究重点,具有前瞻性。

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以高等院校为主,其次是科研机构。合著和多人合著也以高校为主,说明研究能力较强,但在研究层次和水平上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以中文期刊为主,其次是专著,外文文献和电子资源近年来迅速增加,说明在经济研究领域比较注重与国外先进思想接轨,对国外研究成果借鉴吸收能力有所提高。

《北方经济》在研究经济,引领经济发展,特别是内蒙古地区经济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十二五”规划,我区将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又要抓机遇、促发展,使经济持续平稳的向前发展。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应强化外资在推动我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积极作用。如何利用外资机构,怎样引到向西部特别是我区转移的研究、外商投资的管理等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规划时期国家政策将向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资源节约领域倾斜。要抓住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低能耗、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及技术装备制造业发展,促使工业结构有根本性转变,营造绿色环保、设施配套、制度完善的服务业。加强节能环保力度,合理利用资源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打造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北方经济》封面文章、特稿、区域经济、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等栏目继续发挥引领作用。财政金融、企业发展、学术争鸣等栏目要结合实际兼收并蓄,加强对国外成熟理念应用理论研究、成果借鉴吸收能力。

参考文献:

经济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区别篇(2)

[中图分类号]F8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3-0105-03

作者简介:叶晓峥(1986-),女,河南平顶山人,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统计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统计管理。随着新疆经济的高速发展,财政支出机构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尤其是各地州的财政支出在稳步快速地攀升。根据2003—2006年新疆各地州的财政总支出看,16个地州的财政总支出的平均增长率为22%,其中以克拉玛依市34.4%为最高,乌鲁木齐市为最低,但也达到了12.4%的平均发展速度。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越来越关注财政支出,特别是财政支出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一般说来,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增长,会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使总量提高的同时使微观经济结构调整更加趋于合理化。然而不同的公共支出以及不同的支出结构,再加上政策调整的幅度大小都可能带来经济不同程度的增长效应,不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制约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的效果,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由此看来,不能只单纯分析各地州的财政总量给经济带来的增长效应,应更深层次地讨论各地州的财政支出结构,以及什么样的结构规划才能更好地影响经济发展,从而快速稳健地促进新疆的经济发展。

一、理论模型

本文将财政支出按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分类,并纳入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进行模型分析,并假设生产函数有三个生产要素:私人资本存量k,消费性支出g1,转移性支出g2。

y=f(k,g1,g2)=kαgβ1gγ2

α,β,γ分别是k,g1,g2关于产出量的弹性。若对居民收入征税比率为τ(总税率),总财政支出为g,两类财政支出所占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θ1,θ2(θ1+θ2=1),且假设财政收支平衡,则长期经济增长率:g=[(1-τ)τ(1-τ)/ταθβ/α1θγ/α2-ρ]/σ。当经济增长速度g取最大值时θ1=β/(β+γ),θ2=γ/(β+γ),它表明各项财政支出要与产出弹性相适应达到最优,只要财政支出结构与各项财政支出的产出弹性相适应,就可以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而不需改变财政支出规模来促进经济增长。因而,要充分利用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增长,就应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该模型也可以扩展到包含多种财政支出的情况。

二、实证分析

为了克服不同区域上因其他原因带来的财政结构上的不同,更加合理地说明财政支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清晰地指出各地区微观经济上应该调整的项目,以促进经济的增长,首先应对新疆16个地州进行基本的判别。这里采用R2-11对16个地州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进行判别。判别结果如下:

第一类地区: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吐鲁番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勒泰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

第二类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哈密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州直属县(市),塔城地区,博尔塔拉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

(一)构建模型

本文采用的计量经济的基本模型为上述的C-D生产函数。考虑到投资,劳动力和对外贸易对新疆各地州的影响,建立模型为:

yit=α0+α1Iit+α2Lit+α3Oit+βkGkit+uit(i=1,…,16,t=2003,…,2006,k=1,…,9)

i为各个地州,t为时间,k为财政支出的结构。yit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当年及后3年的滑动平均值,因为考虑到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会有个滞后期;Iit投资增长率,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代替;Lit劳动增长率,用2006年年底在岗人员的增长率;Oit对外开放程度,外贸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按当年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计算,对外贸易总额已换算为人民币;Gkit是财政支出k个结构中地区财政总支出的比重,G1it是指地方基本建设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G2it是指企业挖潜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G3it是指农林水气象部门的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G4it是指工业交通部门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G5it是指科学教育卫生医疗事业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G6it是指其他部门事业费用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G7it是指社保福利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G8it是指行政管理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G9it是指城市维护费用在总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uit随机误差项;α0为截距项,α1,α2,α3,βk为各解释变量的系数。

(二)数据描述统计分析

数据来源为《新疆统计年鉴》、《新疆财政年鉴》、《新疆50年》和中经网。因《新疆财政年鉴》中各地州的财政支出结构数据是从2003年详细记录的,因此,本文选取2003—2006年各地州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析。

从2003年始,新疆各地州财政总支出数据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各地州的各个结构各项目不尽相同。这里对财政结构的各项目作描述统计分析。

对于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只有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在10%以上,但乌市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6年时下降到9.8%,其他地州都有上升趋势,但只有吐鲁番地区到2006年时上升到10.2%。企业挖潜支出中,每个地州都呈现上升趋势,到2006年乌鲁木齐市占2%,石河子市占1.46%,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占2.1%,伊犁州直属县(市)占4%,其他各地州均在0.5%以下。对于农林水气象支出,2006年乌鲁木齐市占2.6%,呈稍微下降趋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也呈下降趋势,石河子呈上升趋势,占2.4%,其他地州都较稳定。工业交通事业费用支出2006年时,巴音郭楞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阿克苏、哈密地区呈下降趋势,但其他地州呈上升趋势,但总体的都并未超过各自财政支出的1.6个百分点。城市维护费用支出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为最高,占到13.5%,其他地区均有增长趋势。

叶晓峥:新疆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三)模型结果分析

根据各地州的经济发展的不同,财政支出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均衡,按先前判别的两大区域分别进行面板模型分析。

对第一类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对表1中8个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均采用固定效应变截距估计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而且在统计上非常显著,企业挖潜支出比重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在统计上显著。并且在总的回归中也呈现正相关,在统计上显著。说明在第一类地区中,企业挖潜能大力促进经济的稳健发展。地区经济增长与农林水气象的支出比重正相关,在统计上显著。地区经济增长与工业交通支出比重正相关,在统计上很显著,科教文体卫生事业与地区经济增长负相关,在统计上非常显著。其他部门事业费用支出比重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但在统计上尚不显著。但在总的回归中,却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在统计上显著。这与其他部门费用的性质有关系。社保福利支出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且在统计上很显著。行政管理支出比重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城市维护费用支出比重在回归方程7中显示与经济增长成显著的正相关,在统计上很显著。

在每个回归模型中,发现劳动力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尤其是在对科教文费用支出回归时,有很强的显著性。如果在科学教育卫生医疗机构能增大劳动力,将能很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从表2看,根据第二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经过Hausman检验后发现只有回归模型8不能拒绝原假设,对回归方程8做随机效应变截距模型估计方程,其他均做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估计方程。得出结果:基本建设支出在财政总支出所占的比重和工业交通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并且在统计上非常显著;而且在模型6中,工业交通所占的比重与经济增长也呈现很显著的正相关。企业挖潜所占的比重与经济增长有正相关关系,在统计上很显著,其中企业挖潜所占的比重在模型6中也呈正相关显著;农林水气象支出比重和其他部门事业费用支出比重与经济负相关,但在统计上不显著;科教文体卫生事业支出比重和社保福利支出比重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在统计上显著。行政管理支出比重和城市维护支出比重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则与经济增长都呈现正相关关系,根据表2的结果看,大部分不显著,但适度地调整社保福利支出,再增加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对促进经济的增长有显著效果;如果增大地区的劳动力,也会带来正向的经济增长,这对于模型2、3、5外在统计上都是显著的;对外贸易在GDP中所占比重则与经济增长有负相关效应,除了模型1外,均显著。

三、结论与建议

对新疆16个地州按两类地区划分后再对两类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模型分析和经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财政支持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财政支出结构是影响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要充分发挥地方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就要进行地方财政支出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在这两类地区上,财政支出结构还不平衡,基本建设和企业挖潜改造、工业交通部门支出都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正相关,农林水气象的支出在第一类地区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正相关,而在第二类地区不显著。而科教文体卫生事业费用的支出在两地区都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在第一类地区各地州现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首先要加大就业,增加劳动力,农林水气象部门费用支出的比重应增加,其他事业部门应结合其他的支出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应减少社保福利支出与科学教育卫生事业支出在总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社保福利支出在两地区应降低。在第二类地区,首先应加大劳动力的投入,适当降低对外贸易,应保证内需的足够。与国家提倡的“扩内需,调结构,促增长”先协调一致。应降低科学教育卫生事业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在总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增加基本建设支出费用、企业挖潜支出费用和工业交通支出费用在总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参考文献]

[1]郭庆旺,吕冰洋,张德勇.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1):5-12.

[2]张纲,段澈.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3(6).

[3]张明喜.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1).

[4]杨友才.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J].山东大学学报,2009(2).

[5]高培勇.公共经济学(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经济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区别篇(3)

区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推动大发展,全面奔小康,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宏伟目标,全区各行各业正在为之努力奋斗。作为准确反映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工作,责任十分重大。统计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搞好统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向党委和政府提供优质的信息咨询建议,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需要重视统计分析。从宏观上讲,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管理重在宏观调控。调控方向的确定、调控力度的把握,特别是涉及经济结构调整等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都需要对宏观经济状况和社情民意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从微观上讲,包括企业经营决策所需的大量市场信息,也来自统计部门。因此,经济越发达,市场越健全,统计工作就越重要。

提高领导者决策水平,需要掌握统计。领导干部要利用好统计这个工具,不断增强驾驭大局的能力。特别是主要领导,都要遇到拍板决策之事。千万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拍板,而应该做到情况明,心中有数。包叙定在重庆任市长期间,曾要求领导干部有重点、有选择地记住50个左右的数据。记数不是目的,是科学决策、宏观调控的工作需要。看似静止、枯燥的统计数据却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只要稍加分析,就能把握发展趋势,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就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统计工作是非常熟悉的,对统计成果的应用是非常有水平的,正是由于他们有水平,才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月统计数据出来之后,政隆区长就会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的全面分析,找出经济运行中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下阶段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温度计”,是宏观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可为经济社会发展“号脉”。在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可通过统计先行、中性和后期指标所反映出的现象来考察宏观经济运行的好坏,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加强统计工作是适应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一是统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成分、经济增长方式、社会生活、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统计调查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但被调查者心甘情愿地参加统计调查、提供统计数据的比率却在下降。调查对象的合作程度降低,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计调查和分析的难度很大。二是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我国现行的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要逐渐与国际接轨,这就是大家通常说的统计入世,它对统计数据和统计制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区委、区政府为了准确把握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对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新兴产业、非公有制经济等指标会更加关注,也要求对重大经济问题进行量化分析,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的咨询建议。三是统计数据质量亟待提高。统计数据源于基层,源头数据不准,直接影响汇总指标核算的准确性。近年来,全区统计数据质量已有明显的提高,但统计数据失真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街道、乡镇、企业统计队伍力量薄弱,人员不稳定,统计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要求。有些乡镇、街道上报统计资料时靠拍脑袋,做数字游戏,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二、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更好地为全区经济工作服务

统计工作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跟上和掌握区级领导的思路和脉搏,为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提供有理有据的分析建议。

(一)提高数据质量,辅助科学决策

一是把握准确性。准确是统计的生命,统计工作的关键就是不搞假数,要反对虚报,也要反对漏报瞒报。统计数据只有真实可靠,才能正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才能帮助领导把握大局。因此,统计部门一定要在数据准确性上多下功夫,必须真实、无误地提供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数据资料。二是增强时效性。各行各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都有一定的时限,及时提供统计数据就是为了避免工作被动。目前,月度主要经济数据大部分都要到10日以后才能出来,还是慢了一些。统计部门对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及重要分析资料,必须及时提供给领导参阅。三是注重全面性。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的综合信息部门,要根据万州经济发展和区委、区府工作需要研究指标体系,不能只局限于现有统计体系,不能过分依赖统计制度上的几个指标,要多研究掌握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所涉及的指标。要创新统计方法,根据市场需求和工作需要,应用统计学原理,结合万州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分析。如果只依据自己的统计指标来分析,不对周边环境、周边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就会对决策造成一些误导。要加强对全国、全市、周边区县、长江沿岸城市的经济运行情况的跟踪,及时搜集、整理、分析比较,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四是提高科学性。统计对象的内容变化了,统计工作也要作一些相应的调整。比如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混合多元所有制,究竟统计为外资,还是统计为国有经济,或者统计为其他的类型,目前各方面有不同的意见。统计部门就应当在这方面探索科学的方法。同时,要进一步规范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及统计管理制度,确保统计数出有据。

(二)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监控和分析

统计部门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决策咨询部门,虽然不行使对经济的直接管理,但要紧紧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结合实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预警监测,撰写一批有份量的分析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发挥好统计部门的信息、咨询、监督作用。要重点监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等状况,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一些重大事件,及时提供监测预警分析论证报告。统计部门不能作为一个只出数据、报表的部门,要主动参与全区各项工作,在服务和监督中求得自身的发展。

(三)加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

统计部门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如招商引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重点工程建设等等,开展深入的专题调研,及时捕捉新情况、新信息,形成调研成果。要树立“精品”意识,结合我区实际,加强定量分析和系统分析,力争多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统计分析精品,为领导提供有深度、有份量的对策建议。要调查研究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表现特点和根源,找出其中的规律,为这些矛盾和问题“号脉”,并开出“药方”。

(四)加强统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统计部门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与重庆市、周边区县及沿江城市统计系统的交流与合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不断提高我区的统计工作水平。要多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去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以尽快建立起更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制度和方法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要多请重庆市及发达地区统计系统的领导、专家来讲授统计的新理论、新方法,以提高全区统计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与操作技能,让万州的统计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区统计局要加强与市统计局的工作衔接,主动寻求市局的帮助和支持,根本改变不请不到、不问不答的状况,改变目前只有线上往来、没有见面商谈的工作局面。

(五)加强统计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统计部门在不违反《统计法》等有关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在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应积极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任何一个企业、外来投资者、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迫切需要了解统计数据,比如外来投资者,统计数据可以帮助他们决定是要在万州投资,投资后如何发展。今后,凡是应该向社会公开的统计数据,都要向社会公开,为需求者服务;政府应该无偿提供的,要通过党政网和正在拟建的统计网向社会;其余的,也可根据需求采取有偿形式提供服务。

三、加大统计法的宣传执法力度

统计法制建设虽已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但一些单位和部门为追名逐利,往往置《统计法》和党纪政纪于不顾,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统计法》的宣传必须进一步加强,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要特别强调的是,统计工作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是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不是为个人仕途服务的。

一要加强统计普法教育。要把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纳入“四五”普法内容,通过宣传教育,不断强化依法统计意识。二要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对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对典型案例要向社会公开曝光。建立健全统计监督检查制度,对各开发区、各部门、各乡镇的统计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个别地方、部门和单位滥用统计数据、调整统计规则等行为,一定要坚决抵制。对违反统计法的,造成恶劣后果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三是加强统计调查管理,确保数出一门。统计部门是统计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区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组织的统计调查要与统计部门协商,按统计部门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数据都必须以同级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凡是各部门向公众公布的数据以及各类经济指标考核数据,应经统计部门的审核认可。

四、提高统计队伍素质,加强统计组织建设

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批精通统计科学、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经济管理的专门人才,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统计队伍建设。要在学中干、干中学,将系统学习经济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做到“勤学、守法、报真数”。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留住人才,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统计人才。要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善学习、作风正、守纪律、能战斗、保廉洁、做表率”和“会指标、会调查、会管理、会执法、会微机、会算数、会分析、会服务”的“八要八会”统计工作队伍,为区委、区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经济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区别篇(4)

中图分类号:K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2-3243-06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0.061

Abstract: Taking Keriya Oasis as an example, selecting 21 indices in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economic structure, the coupl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grey relational technique to calculate and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degree, coupling degree and timing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economic structure in Keriya Oasis, the mechanism of coupling degree of the two systems were reveal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① The coupling mechanism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economic structure in Keriya Oasis was relatively complex, the strength of relevance was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②The coupling degree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economic structure had obvious fluctuation and temporality, compared with 1999, the coupling degree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after 2009.

Key words: population structure; economic structur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Keriyal Oasis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关乎国计民生[1]。而人口与经济关系是人类社会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问题之一,但人口问题是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2]。近年来,随着生育率的降低,社会各界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开始由人口数量、人口增长转向人口结构、人口质量以及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3]。自国家推行人口政策以来,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且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可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将是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4]。

目前,众多学者对人口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研究内容大多从单一的人口城乡结构[5]、文化结构[6,7]或产业结构[8]方面研究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很多学者侧重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互动关系研究[9-12],尤其是很多研究集中在老龄化人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研究方法多以定性为主,也有部分学者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13,14]、灰色关联模型[15,16]、VEC模型[17]、PDE模型[18]等定量方法研究人口结构问题;研究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19-21]。近年来,对西部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互动关系的研究增多[22-24],而对新疆南疆地区人口与经济关系的研究甚少[25],特别是克里雅河绿洲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耦合关系尚未见之于文献。因此,有必要从整个人口结构角度出发,研究克里雅河绿洲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

克里雅河绿洲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于田绿洲,地处极端干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人口问题极为突出,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以克里雅河绿洲为研究靶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的综合得分,利用灰色关联技术定量测度了克里雅河绿洲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交互耦合关系,以揭示二者耦合演进规律,探寻人口与经济两大系统之间的耦合机理,旨在进一步优化克里雅河绿洲的人口结构,以期为干旱区绿洲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克里雅河绿洲位于西北干旱区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于田县境内,南靠昆仑山主脉,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连民丰县,西邻策勒县。克里雅河自南向北纵贯全流域,是一个典型的绿洲-荒漠交错地区。地处北纬36°44′59″-37°12′04″,东经81°08′59″- 82°00′03″,总面积为376 498 hm2。由于教育不太发达,传统的生育观念倾向早婚早育,到2010年末该区总人口达到24.8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97.5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92‰,是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3.2倍;该绿洲历来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商品经济滞后,加上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口总体素质较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不协调严重影响了区域的可持续化发展。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于田主要经济指标汇编1999-2008》、《辉煌于田十一五》、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以及相关政府网站。

2 研究方法

2.1 指标体系构建

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指标体系的构建遵循科学性、目的性、可操作性和同一性等原则,并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26,27]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最终构建了由人口成分、劳动力结构、文化结构3个方面10个指标构成的人口结构指标体系;由人民生活水平、产业发展水平、政府财政3个方面11个指标构成的经济结构指标体系(表1),所选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当地的实际情况。

2.2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少量的综合指标能够反映原来多个指标所反映的绝大部分信息,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28]。本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其计算步骤为:

1)原始数据标准化。为消除变量指标性质不同的差异,对逆向指标采用倒数法作正向化处理后,对原始数据作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为:

x′ik= (i=1,2…,n;k=1,2…,p)

式中,x′ik为标准化的指标值,k第k个指标的平均值,sk为标准差。

2)计算样本矩阵的相关系数矩阵。

R=r11 r12 … r1pr21 r22 … r2p… … … …ri1 ri2 … rip

3)对应于相关系数矩阵R,解求特征方程|R-?姿i|=0的p个非负特征值?姿1>?姿2>?姿p≥0,对应特征值?姿i的相应特征向量为C(i)=(C ,C ,…C ),i=1,2,…,p并且满足C(i)C(j)=C ,C =1 (i=j)0 (i≠j)。

4)选择m(m

5)计算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确定主成分值。

6)确定综合评价函数,计算综合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函数为:

F=P1F1+P2F2+…+PnFn

式中,Fn为第n个主成分得分,Pn为各主成分的贡献率。

2.3 灰色关联法

由于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本研究运用灰色关联的分析方法,以便从时间角度探究于田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灰色关系、关联程度和耦合协调程度。其分析步骤如下:

1)确定分析序列。本研究的两组分析序列为人口结构序列组(Xi)和区域经济序列组(Yj)。

2)数据处理。鉴于上述两组分析序列的原始指标数据量纲和数量级不同,为了便于比较,在进行灰色关联分析之前,采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X′i=(Xi-Xmin)/(Xmax-Xmin) (1)

Y′j=(Yj-Ymin)/(Ymax-Ymin) (2)

3)求关联系数。它是计算关联度和耦合度的基础。但关联系数其实就是两个相比较的序列在第t个时刻(或区域)的相对差值,数值众多,信息比较分散,难以对两组序列进行整体上的比较。

ξij(t)=(3)

式中,ξij(t)为克里雅河绿洲t时刻第i个人口结构与第j个区域经济指标之间的关联系数;X′i(t)、Y′j(t)分别为克里雅河绿洲t时刻第i个人口结构指标与第j个区域经济指标的标准化值;ρ为分辨系数,其作用是提高关联系数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一般取值0.5。

4)求关联度和耦合度。为达到分析研究的目的,揭示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主要关联程度和区域间耦合的特点,本研究使用了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将关联系数按样本数k求其平均值后可以得到一个关联度矩阵γ,它反映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关联度γ的表达式为:

rij=ξij(t) (k=1,2,…,n) (4)

式中,k为样本数,即本研究选取的区域经济指标(或人口结构指标)数。关联度rij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即0≤rij≤1,rij越大,表明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越强。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4,20],最终得到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要素关联的对应表(表2)。

在关联度矩阵基础上分别按行或列求其平均值,可以得到系统耦合的关联度模型:

di=rij (i=1,2,…,m;j=1,2,…,l) (5)

dj=rij (i=1,2,…,m;j=1,2,…,l) (6)

式中,di为人口结构系统的第i指标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平均关联度;dj为区域经济系统的第j指标与人口结构系统的平均关联度;m、l分别为两个系统的指标数。由得出的数据的大小及对应的值域范围,可分析出两个系统互相影响的最主要因素。

为进一步从整体上判别两个系统间的耦合情况,本研究采用了系统关联的耦合度模型[17],通过该模型可以从时空两个角度定量评判于田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系统耦合的协调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C(t)=ξij(t) (7)

式中,C(t)表示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两系统间的耦合度;ξij(t)为关联系数;l、m分别为两系统的指标数。

3 克里雅河绿洲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可持续分析

3.1 计算主成分的特征值及累计贡献率

利用经过标准化的数据,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经统计,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大,适合主成分分析,通过SPSS17.0软件分别得到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其计算结果见表3和表4。

由表3和表4可知,人口结构中前三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大于80%,经济结构中前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大于89%,因此,人口结构选择前三个主成分,经济结构选择前两个主成分。

3.2 各主成分得分

设F1、F2、F3分别代表人口结构第一、二、三主成分,G1、G2代表经济结构第一、二主成分,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各主成分的得分,表5、表6分别为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主成分得分系数。

F1=0.079 6X1+0.217 2X2+0.162 0X3-0.155 8X4-0.212 8X5-0.162 4X6+0.093 4X7+0.157 9X8-0.261 5X9

F2=0.031 5X1-0.139 9X2-0.057 6X3+0.044 1X4-0.105 9X5+0.719 6X6+0.391 4X7-0.290 4X8+0.168 4X9

F3=0.757 3X1-0.107 0X2-0.151 5X3+0.262 0X4-0.340 8X5-0.034 1X6+0.169 0X7-0.053 7X8-0.129 0X9

G1=0.273 8X1+0.979 8X2+0.959 1X3-0.974 3X4+0.175 6X5+0.981 4X6-0.521 2X7+0.970 0X8+0.977 6X9-0.816 6X10

G2=0.784 3X1-0.064 0X2+0.056 2X3+0.172 6X4-0.931 9X5-0.057 0X6+0.763 9X7-0.183 8X8+0.112 0X9+0.251 5X10

3.3 根据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

设F总和G总分别代表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综合得分,根据公式可得:

F总=0.615 7F1+0.204 7F2+0.179 7F3

G总=0.752 3G1+0.247 7G2

计算出的综合主成分得分及各年份排序见表7。

通过主成分综合得分及不同年份的排序结果分析(图1)可知,克里雅河绿洲的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可持续性发展综合指数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说明两者在一定时段内的变化不具有可持续性。1999-2002年和2003-2008年人口结构综合指数波动范围在0.519 9~0.142 1和0.388 3~0.117 4之间,综合指数呈下降趋势,1999年的综合指数大约是2002年的3.6倍,尤其在2008年中期以后综合指数变为负数。经济结构综合指数几乎呈上升趋势,但2000-2002年和2004-2005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2007年之后逐年上升,2010年是2007年的2.7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4 克里雅河绿洲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关联性分析

4.1 因素分析

根据原始数据,运用上面所提出的研究方法和相关公式,计算出克里雅河绿洲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耦合的关联度矩阵(表8)。由表8可见,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联度系数均在0.65以上,属于中高关联,表明了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紧密。为了进一步揭示两系统交互耦合的主要驱动力,对上面计算得到的关联度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平均和排序,分别得出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主要因素。

1)人口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经计算得到,克里雅河绿洲15个乡(镇)的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耦合的关联度矩阵中,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在岗职工人口比与经济结构的耦合度排到前两位,其值为0.743 5和0.743 4;而农业从业人员人口比和农村贫困人口比与经济结构的耦合度达到了0.681 4和0.684 9,属于较高关联,耦合程度较强。说明克里雅河绿洲的经济增长得益于丰富的人口红利,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也揭示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经济结构有很强的关联性以及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因此,政府应加大调整产业结构的力度,提高二、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与此同时,初中人口比与经济结构的耦合度达到了0.736 4,说明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虽然该区的文化结构与经济结构并未达到最高,并且以高学历为代表的高技术和高素质人才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驱动力不足,但也说明了克里雅河绿洲科学文化素质符合经济结构发展的潮流。因此政府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加强新知识与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运用,以此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结构对人口结构的转变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计算得到,该区经济结构对人口结构的关联度达到了0.721 4,反映了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人民的生活水平都会影响到区域的人口结构,使其为适应经济的发展水平而发生变化。由表8可见,非农业占GDP比重与人口结构的关联度达到了0.780 4,高于其他经济指标,处在第一位,这鲜明地反映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可以逐渐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同时也可促进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工业占第二产业比重与人口结构的关联度也较高,分别是0.741 3和0.715 0。此外,第二产业占GDP比重(0.718 2)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0.700 3)与经济结构的关联度均较大,说明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促使克里雅河绿洲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加之城市化的发展,城镇人口增加,第一产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结果改变了人口的城乡结构和劳动力结构。

3)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两系统间交互耦合作用强。由克里雅河绿洲的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耦合关联分析表可得,克里雅河绿洲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两大系统交互耦合作用强烈,关联度达到了0.718 9,表明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两大系统彼此关联度大,耦合性强。人口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力系数达到了0.721 4,而人口结构对经济结构的感应度系数达到了0.716 5,说明两系统交互耦合作用强烈。

4.2 时序分析

本研究从时序上分析了1999-2010年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耦合关系,并清晰地显示出了阶段性的特征(图2)。

由图2可知,两者的耦合度在0.664 2~0.769 7之间波动。一方面揭示了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交互耦合的紧密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耦合程度及关联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依据图2的波动特点,可将耦合度曲线划分为两个阶段:①1999-2009年为第一阶段,除了部分年份出现了小范围的下降之外,其他年份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说明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耦合度在不断地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人口数量和农业人口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而对人口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经济发展初期主要是依赖人口数量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后期主要依靠的是人口结构,在此,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出现了排斥,到2009年耦合度达到最大。 ②2009-2010年是第二阶段,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耦合度处于下降趋势,走向磨合与协调的阶段。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城镇人口和高中以上人口比有所上升,人口素质向好的趋势扭转。

5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本研究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克里雅河绿洲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联性,得出结论如下:

1)克里雅河绿洲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要素的耦合机理是比较复杂的,各要素之间彼此关联强度不一,如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和在岗人口比与经济结构的关联性强,而文化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联性弱。因此,只有提高人口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优化人口结构,政府应加大发展农村教育、普及义务教育、提高职业教育。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两个系统互为关联,并且两个系统之间的交互影响作用较强。

2)克里雅河绿洲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耦合度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时序性。前一阶段(1999-2009年)是耦合度逐步走向排斥的时期,后一阶段(2009-2010年)是耦合度走向协调发展的时期。说明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耦合的波动性和时序性特点与该区人口政策变化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在某一阶段某个系统的政策直接影响了彼此之间的协调发展。政府要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人口、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的政策。

5.2 对策建议

1)加大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解放思想,改变观念。通过分析可知,克里雅河绿洲教育水平及思想意识落后,致使经济观念落后,科技观念薄弱,因此要转变观念意识,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和科技水平,以便将先进的技术顺利投入到实践中去;要摒弃原来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和保守、封建的落后思想,进一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提高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用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指导具体实践。

2)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实力。克里雅河绿洲经济整体处于中等以下水平,支柱产业少、规模小、经济效益低。首先,要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发展特色农业;二要加快工业化的步伐;三要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如浓郁的民族风情、极具内涵的手工艺品、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对产业结构的优化激发经济潜力,促进南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水平的发展。

3)加快发展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规模,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城镇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撑点和有效载体的功能,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 毕其格,宝 音,李百岁.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研究,2007,26(5):995-1004.

[3] 苏 飞,张平宇.辽宁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26(1):107-111.

[4] 何海林,涂建军,孙祥龙,等.中国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耦合的关联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10):1-6.

[5] 孙晓芳,原喜泽.人口城乡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基于太原市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8(S2):43-46.

[6]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人口素质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北人口,2006(2):26-28.

[7] 周 明,刘艳军,朱忠杰.中国区域人口素质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1):1-6.

[8] 李 猛.产业结构与经济波动的关联性研究[J].经济评论,2010(6):98-104.

[9] 姚 静,李 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J].人文地理,2000,15(5):24-29.

[10] 贾景梅.人口老龄化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4):321-322.

[11] 罗二平,陈金香.论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企业经济,2009,3(323):156-158.

[12] 陈友华.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与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以南京市为例[J].人口学刊,2004(2):20-25.

[13] 黄晓军,李诚固.城市物质环境与人口结构耦合的关联分析―以长春市为例[J].人文地理,2012,26(6):114-119.

[14] 程丽琳.山西产业结构与人口结构耦合关联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3.

[15] 郭泉恩,钟业喜.江西省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关联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6):111-115.

[16] 韩 燕,胡 强.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人口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与城市化水平研究[[J].西北人口,2012,33(3):121-123.

[17] 雷社平,黄银兵,吴 媚,等.基于VEC模型的陕西省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西北人口,2013,33(6):103-106.

[18] 孟令国,李超令,胡 广.基于PDE模型的中国人口结构预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2):132-141.

[19] 曹绪奇,王蒲生.深圳产业结构与人口结构相关性分析―同上海的对比[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4):79-82.

[20] 李沙沙.广州市人口结构与商品住宅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2.

[21] 王 鹏,高妍伶俐.居民消费支出视角下区域政策、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6):42-47.

[22] 曹 飞.陕西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8(4):38-43.

[23] 周 青.人口结构、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24] 王丽娜,刘月兰.新疆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21(2):8-11.

[25] 张雪花,张宏伟,张宝安.人口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评价方法研究―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6(4):56-60.

经济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区别篇(5)

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需要重视统计分析。从宏观上讲,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管理重在宏观调控。调控方向的确定、调控力度的把握,特别是涉及经济结构调整等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都需要对宏观经济状况和社情民意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从微观上讲,包括企业经营决策所需的大量市场信息,也来自统计部门。因此,经济越发达,市场越健全,统计工作就越重要。

提高领导者决策水平,需要掌握统计。领导干部要利用好统计这个工具,不断增强驾驭大局的能力。特别是主要领导,都要遇到拍板决策之事。千万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拍板,而应该做到情况明,心中有数。包叙定在重庆任市长期间,曾要求领导干部有重点、有选择地记住50个左右的数据。记数不是目的,是科学决策、宏观调控的工作需要。看似静止、枯燥的统计数据却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只要稍加分析,就能把握发展趋势,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就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统计工作是非常熟悉的,对统计成果的应用是非常有水平的,正是由于他们有水平,才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月统计数据出来之后,政隆区长就会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的全面分析,找出经济运行中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下阶段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温度计”,是宏观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可为经济社会发展“号脉”。在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可通过统计先行、中性和后期指标所反映出的现象来考察宏观经济运行的好坏,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加强统计工作是适应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一是统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成分、经济增长方式、社会生活、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统计调查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但被调查者心甘情愿地参加统计调查、提供统计数据的比率却在下降。调查对象的合作程度降低,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计调查和分析的难度很大。二是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我国现行的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要逐渐与国际接轨,这就是大家通常说的统计入世,它对统计数据和统计制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区委、区政府为了准确把握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对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新兴产业、非公有制经济等指标会更加关注,也要求对重大经济问题进行量化分析,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的咨询建议。三是统计数据质量亟待提高。统计数据源于基层,源头数据不准,直接影响汇总指标核算的准确性。近年来,全区统计数据质量已有明显的提高,但统计数据失真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街道、乡镇、企业统计队伍力量薄弱,人员不稳定,统计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要求。有些乡镇、街道上报统计资料时靠拍脑袋,做数字游戏,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二、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更好地为全区经济工作服务

统计工作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跟上和掌握区级领导的思路和脉搏,为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提供有理有据的分析建议。

(一)提高数据质量,辅助科学决策

一是把握准确性。准确是统计的生命,统计工作的关键就是不搞假数,要反对虚报,也要反对漏报瞒报。统计数据只有真实可靠,才能正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才能帮助领导把握大局。因此,统计部门一定要在数据准确性上多下功夫,必须真实、无误地提供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数据资料。二是增强时效性。各行各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都有一定的时限,及时提供统计数据就是为了避免工作被动。目前,月度主要经济数据大部分都要到10日以后才能出来,还是慢了一些。统计部门对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及重要分析资料,必须及时提供给领导参阅。三是注重全面性。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的综合信息部门,要根据万州经济发展和区委、区府工作需要研究指标体系,不能只局限于现有统计体系,不能过分依赖统计制度上的几个指标,要多研究掌握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所涉及的指标。要创新统计方法,根据市场需求和工作需要,应用统计学原理,结合万州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分析。如果只依据自己的统计指标来分析,不对周边环境、周边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就会对决策造成一些误导。要加强对全国、全市、周边区县、长江沿岸城市的经济运行情况的跟踪,及时搜集、整理、分析比较,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四是提高科学性。统计对象的内容变化了,统计工作也要作一些相应的调整。比如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混合多元所有制,究竟统计为外资,还是统计为国有经济,或者统计为其他的类型,目前各方面有不同的意见。统计部门就应当在这方面探索科学的方法。同时,要进一步规范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及统计管理制度,确保统计数出有据。

(二)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监控和分析

统计部门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决策咨询部门,虽然不行使对经济的直接管理,但要紧紧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结合实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预警监测,撰写一批有份量的分析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发挥好统计部门的信息、咨询、监督作用。要重点监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等状况,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一些重大事件,及时提供监测预警分析论证报告。统计部门不能作为一个只出数据、报表的部门,要主动参与全区各项工作,在服务和监督中求得自身的发展。

(三)加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

统计部门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如招商引资、非公有制经济发

展、重点工程建设等等,开展深入的专题调研,及时捕捉新情况、新信息,形成调研成果。要树立“精品”意识,结合我区实际,加强定量分析和系统分析,力争多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统计分析精品,为领导提供有深度、有份量的对策建议。要调查研究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表现特点和根源,找出其中的规律,为这些矛盾和问题“号脉”,并开出“药方”。

(四)加强统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统计部门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与重庆市、周边区县及沿江城市统计系统的交流与合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不断提高我区的统计工作水平。要多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去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以尽快建立起更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制度和方法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要多请重庆市及发达地区统计系统的领导、专家来讲授统计的新理论、新方法,以提高全区统计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与操作技能,让万州的统计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区统计局要加强与市统计局的工作衔接,主动寻求市局的帮助和支持,根本改变不请不到、不问不答的状况,改变目前只有线上往来、没有见面商谈的工作局面。

(五)加强统计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统计部门在不违反《统计法》等有关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在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应积极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任何一个企业、外来投资者、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迫切需要了解统计数据,比如外来投资者,统计数据可以帮助他们决定是要在万州投资,投资后如何发展。今后,凡是应该向社会公开的统计数据,都要向社会公开,为需求者服务;政府应该无偿提供的,要通过党政网和正在拟建的统计网向社会;其余的,也可根据需求采取有偿形式提供服务。

三、加大统计法的宣传执法力度

统计法制建设虽已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但一些单位和部门为追名逐利,往往置《统计法》和党纪政纪于不顾,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统计法》的宣传必须进一步加强,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要特别强调的是,统计工作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是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不是为个人仕途服务的。

一要加强统计普法教育。要把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纳入“四五”普法内容,通过宣传教育,不断强化依法统计意识。二要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对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对典型案例要向社会公开曝光。建立健全统计监督检查制度,对各开发区、各部门、各乡镇的统计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个别地方、部门和单位滥用统计数据、调整统计规则等行为,一定要坚决抵制。对违反统计法的,造成恶劣后果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三是加强统计调查管理,确保数出一门。统计部门是统计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区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组织的统计调查要与统计部门协商,按统计部门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数据都必须以同级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凡是各部门向公众公布的数据以及各类经济指标考核数据,应经统计部门的审核认可。

四、提高统计队伍素质,加强统计组织建设

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批精通统计科学、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经济管理的专门人才,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统计队伍建设。要在学中干、干中学,将系统学习经济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做到“勤学、守法、报真数”。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留住人才,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统计人才。要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善学习、作风正、守纪律、能战斗、保廉洁、做表率”和“会指标、会调查、会管理、会执法、会微机、会算数、会分析、会服务”的“八要八会”统计工作队伍,为区委、区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经济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区别篇(6)

摘 要: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除了依靠技术的进步,丰富的资源等等外,还需要丰富的人力资本。本文通过构建人力资本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的人力资本进行评价,解释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指标体系

一、 引言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除了依靠技术的进步,丰富的资源等等外,还需要丰富的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是非物力资本,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生产的运动中实现价值增值,并可以带来剩余价值。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势必需要丰富人力资本辅助其经济的发展。准确的衡量其人力资本水平,为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有重要意义。

二、人力资本指标体系构建

对人力资本水平的计量,由于方法不同,相应的计量结果就有较大的差异。在参考国内外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可从健康水平、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和储备水平四个方面来衡量人力资本发展水平,据此构建了人力资本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设置了4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在健康水平中设置5个三级指标,分别为: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人员数、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教育水平中设置4个三级指标,分别为:万人中高等教育学校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占总人口比重、受教育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国民平均受教育年数;技能水平中设置6个三级指标,分别为:每万人拥有的专利数、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比重、万人中科技人员数、万人拥有R&D项目数、社会劳动生产率;储备水平中设置4个三级指标,分别为: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人均交通通信支出。

三、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水平评价

为了综合分析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水平,由于部分指标数据的不全,我们从中选取16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我们分析比较中原经济区各地人力资本水平,对数据进行Bartlett’s球形检验,SPSS输出的相关计算结果表明,KMO值为0.641, Bartlett 's 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值为430.930,p值近似为0.000, 拒绝原假设, 即相关矩阵不是单位阵。因此,检验表明适合采用因子分析。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由此可以计算各因子的得分,然后利用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计算综合得分, 计算结果见下表: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郑州作为省会城市,人力资本水平远远高出其他地区,综合得分为7.9393,也是唯一一个得分超过7的地区;其次是周口、信阳、安徽六市;商丘、河北两市、驻马店和南阳综合得分最低;从各因子看,郑州第三因子得分最高,和其综合实力相匹配,而反映综合水平的第一因子得分反而落后于三门峡和鹤壁地区,这也指明了今后郑州人力资本发展方向;整体看来,洛阳人力资本综合因子得分名列前茅,和该地区人力资本积累较好的现实相吻合,济源作为河南省新兴城市,第一综合因子得分最低反映了其基础的薄弱,同时,第二因子得分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则反映了新兴城市的后发优势;综合来看,中原经济区各地市人力资本的发展水平是不均等的,既存在优势也有劣势,在以后的发展中要趋利避害,加大投入水平,全面提高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可以大致把中原经济区各地市人力资本水平分成三个类型,如下表: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水平不容乐观。在中原经济区内部,各地市直接人力资本水平存在差异,这表现了中原经济区内人力资本发展的不平衡。

四、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水平的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存量必然会带动经济增长。但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各地市之间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其经济的发展速度。

几点建议:通过加大医疗保健和教育的投入,提高基础人力资本和知识人力资本水平;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发展机制,吸纳高素质人才;加快不发达地区体制改革的步伐,为这些地区深层次人力资本开发创造有利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乔晗.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就业效应研究:一个综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4(3)

经济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区别篇(7)

一、前言

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是综合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经济结构、发展环境及发展潜力等经济要素的量化描述[1]。它是由综合国力评价中派生出来的一个新概念,与以往的单纯靠GDP总量相比,它更加综合地考虑了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潜力。与一直热门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相区别的是,区域竞争力派生于国际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主要考察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及其对外的影响力;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则主要侧重于经济领域,其不仅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基础的反映,而且决定了地区在区域经济联系中的相对地位及实力。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领土辽阔,各地州之间的资源,环境和发展差异较大,且民族问题与社会问题较为复杂,使得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定发展规划时首先需要对各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进行科学的评价。建立系统的科学的综合经济实力的评价体系,可以为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和进行长远经济规划时提供一个有力的参考。

二、研究背景

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评价包含两个核心内容,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2]。

关于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顾六宝[2](2008)从区域综合经济实力评价的目的出发讨论了综合经济实力评价的内涵,建议从区域经济影响力,区域经济实力主体,经济实力质量,经济实体潜力四个方面构造指标体系,但没其没构造出具体的指标体系。苗润生[3](2005)在《中国各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评价方法研究》中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潜力两个方面选取了人均GDP,人均消费额等25个指标,分为4个层次,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我国各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黎中彦[4](2011)在其硕士毕业论文《广州市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比较分析》中,从经济规模总量、经济质量实力、经济创新能力、经济影响力和经济发展潜力等五个方面选取了地区GDP总量,一般性财政收入等20个指标,对广州市与全国主要城市,广州市与广东其他城市,广州市内部的行政区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韩兆洲,黎中彦[5]在2012年发表的《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统计测度研究》继续从经济规模总量、经济质量实力、经济创新能力、经济影响力和经济发展潜力等五个方面来进行评价,但具体指标变为了21个。关于新疆的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石河子大学的周晓苗[6](2010)以兵团14个师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活力、经济发展潜力和基础建设四个方面选取16个评价指标,构成兵团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兵团各师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排名及评价。张丽香(2008)在《新疆综合经济实力分析》中选取了十个指标对全国31个省市运用主成分法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对于经济综合实力指标体系的选取,综合评价的方法则在近20年来发展迅速,开始日趋完善。关于综合评价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的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灰色关联法(AHP),数据包络(DEA),复相关系数法,熵值法,TOPSIS,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7],最常用的有主成分法、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笔者认为: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是较为客观的方法,有可以处理指标之间由于相关而导致的信息重复等好处,但是其决定的各指标的权数会因为样本数据的改变而不一样,难以进行不同年份的综合经济实力的纵向比较,不大适合综合经济分析。层次分析法,TOPSIS决定的各指标的权数与指标的样本数据无关,有利于对不同年份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纵向比较。

三、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区域综合经济实习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在主要参考黎中彦[4]和苗润生[3]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以及新疆统计年鉴与新疆调查年鉴等可提供的指标:我们构造的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指标体系的架构见表一:

区域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由三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为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总指数,反映的在具体某一年内各地州的综合经济实力。二级指标由经济总量规模,经济结构与效率,经济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潜力四部分构成。三级指标由GDP总量等15个指标构成。

四、模型和无量纲化方法的介绍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于七十年代中期提出来的。他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表示为一个有序的递阶层结构,利用人们的判断对决策方案的优劣进行排序,而这种排序又可以通过简单的两两比较形式得出。层次分析法分析问题大体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构造判断矩阵。

在构造判断矩阵时,判断同一层中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在此引入适当的比率标度―1-9标度方法。

第二步,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

对判断矩阵采用特征根法计算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计算判断矩阵的每一行元素的积Mi;分别计算各行Mi的n次方根Wi';

对向量W'=(W1',W2',…,W n')T作归一化处理,Wi =W i'/∑W i'即位权重。

第三,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衡量一致性程度的指标有CI和RI二者均用来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的程度。当CI=0时,判断矩阵完全一致。当一致性比率CR数值较小(R≤0.1),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当一致性比率数值较大时,判断矩阵应做适当修正。

(二)无量纲法方法的选择

所谓无量纲化,就是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数值改造成为可以直接汇总的同度量化值。无量纲化的方法很多,本文用的无量纲化方法是改进的功效系数法。

其中:为具体指标得分,为观测值,为该指标的不满意度,为满意值。

五、综合排名

(一)数据的选择

我们选取2011年新疆各地州的数据,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2012》与由于自治区直辖县市的统计口径不一样(某些指标只统计了石河子市,有些却统计到了五家渠等其他自治区直辖县市)。所以只选取了十四个地州的数据。

(二)对三级指标的权数确定与排名

对于三级指标权数的确定,我们对经济总量规模的四个变量X1(人均GDP),X2(人均财政收入),X3(人均固定资本投资)与X4(人均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得到的判断矩阵为,通过特征值和特征值向量计算,计算得到权重为,进的一致性检验,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对测量经济结构及效率的的五个指标X5(修正后第三产业比重),X6(工业成本费用利率),X7(全员劳动生产率),X8(总资产贡献率),X9(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进行重要性的比较,得到判断矩阵为,通过特征值和特征值向量计算,计算得到权重为,进的一致性检验:,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依上对经济创新能力三个指标和经济发展潜力的三个指标进行比较,建立判断矩阵,进行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其一致性检验的值分别为:

,皆通过一致性检验。

(三)对二级指标的权数及得分确定

对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对经济总量规模,经济结构与效率,经济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潜力四个指标比较,建立的判断矩阵以及确定的权重和一致性检验的统计如下:

从上表可知,新疆各地州的各项得分与区域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严重。从综合排名来看,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无论从总体规模,还是从创新能力上来,都远高于其他地州,但结构优势和效率优势不太明显。而克州和和田等南疆地州发展水平远落后其他地州。

六、总结

经最后的评价和排名,我们可知道,新疆十四地州的发展极不均衡,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不论从经济规模来看和经济创新能力来看,都远高于其他地州。但是其经济结构与经济效率不是很高,有待加强。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等远落后于其他地州。新疆的各地州科研能力有待加强。整个十四地州除了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其他地州科研能力极差。个别地州个别规模以上的科研单位和企业还没有。但各地州的发展潜力都较大。

我们对新疆的综合经济实力只是尝试性的探索。模型和评价体系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层次分析法有些主观,但可以方便纵向对比,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各种评价方法的组合。并且我们选用的15个指标因为各地州的年鉴数据的缺乏(比如由于地州无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数据),无法将民生等其他因素考虑进去。我们要建立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还需要更多的地州统计数据,以便建立更系统的综合经济实力评价体系。

注释:

①由于新疆的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业等比重较大,所以我们采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批发和零售业的和来代替第三产业。

参考文献:

[1]武友德,吴映梅,张学波等.云南省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与竞争力比较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5):127-134.

[2]顾六宝,郝海岗.区域综合经济实力评价的理论问题[J].中国统计,2008(9):23-24.

[3]苗润生.中国各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评价方法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04.

[4]黎中彦.广州市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1.

[5]韩兆洲,黎中彦.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统计测度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2(5):10-18.

经济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区别篇(8)

Anselin(1988)对空间经济计量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它以及Cliff和Ord(1973,1981)这三本着作至今仍被广泛引用。Anselin对空间经济计量学的定义是:“在区域科学模型的统计分析中,研究由空间引起的各种特性的一系列方法。”Anselin所提到的区域科学模型,指明确将区域、位置及空间交互影响综合在模型中,并且它们的估计及确定也是基于参照地理的(即:截面的或时-空的)数据,数据可能来自于空间上的点,也可能是来自于某个区域,前者对应于经纬坐标,后者对应于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

国外近几年空间经济计量学得以迅速发展,如Anselin和Florax(1995)指出的,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人们对于空间及空间交互影响的作用的重新认识。对空间的重新关注并不局限于经济学,在其它社会科学中也得以反映。

(2)与地理对应的社会经济大型数据库的逐步实用性。在美国以及欧洲,官方统计部门提供的以区域和地区为统计单元的大型数据库很容易得到,并且价格低廉。这些数据可以进行空前数量的截面或时空观测分析,这时,空间(或时空)自相关可能成为标准而非一种特殊情况。

(3)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数据分析软件,以高效和低成本的计算技术处理空间观测的发展。GIS的使用,允许地理数据的有效存储、快速恢复及交互可视化,为空间分析技术的艺术化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至少目前线性模型中,缺少针对空间数据和空间经济计量学的软件的情况已经大为改观。目前已有一些专门的空间统计分析软件,并且SAS、S-PLUS等着名统计软件中,都已经包括用于空间统计分析的模块。

(二)空间经济计量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空间统计学是研究空间问题的另一门学科,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快速发展的分支。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用以帮助采矿业进行矿藏量的计算。最早的工作是采矿工程师D.G.Krige和统计学家H.S.Sichel在南非进行的。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运算速度的大幅提高,空间统计分析技术逐渐扩展到地球科学的其它领域。目前已经普遍存在于需要处理时间上或空间上相关的数据的科技领域中。

空间经济计量学与空间统计学的区分不太容易。Haining和Anselin的观点认为空间统计学的研究大多由数据驱动,而空间经济计量学由模型驱动,即从特定的理论或模型出发,重点放在问题的估计、解释和检验上。空间统计学的主流是研究生态学和地质学中的物质现象,空间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与区域及城市经济有关的模型。有一种观点认为二者的区分应基于作者将其工作对应于空间经济计量学还是空间统计学,这种区分办法可能较为简单。

地质统计学(Geostatistics)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用于研究地质学现象的空间结构和进行空间估值。例如,在探矿过程中,通常是在空间上布点进行钻探,然后对采样得到的样品进行分析,估计矿藏的分布和储量。由于矿藏不开采的话,在时间上结构几乎是不变的,因此地质统计学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空间相关。空间经济计量学所研究的问题不仅存在空间相关,往往所研究的问题在时间上也存在相关。

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中,人们建立了各种理论以及关系式来描述人类在空间上的行为,如研究城镇问题的“引力模型”等。但在利用模型进行定量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将理论或关系式用数学模型来进行刻划,利用统计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检验,并进行评价,这些正好是属于经济计量学研究的范畴。应该说,空间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区域经济问题,依据的是区域经济学理论,但它还需要综合数学,以及空间统计学等学科,因此它不等同于区域经济学,而是一门交叉学科。

二、研究的问题

空间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存在空间效应的问题。空间效应主要包括空间相关和空间差异性。在研究中涉及空间相邻、空间相邻矩阵等概念。

(一)空间相关

空间相关指在样本观测中,位于位置i的观测与其它j≠i的观测有关,即

附图

存在空间相关的原因有两方面:相邻空间单元存在测量误差,空间交互影响的存在。测量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数据的采集与空间中的单位有关,如数据是按省、市、县等统计的,但设定的空间单位与研究问题不一致,存在测量误差。

空间相关不仅意味着空间上的观测缺乏独立性,并且意味着潜在于这种空间相关中的空间结构,也就是说空间相关的强度及模式由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布局,距离)决定。

对于空间相关,空间自回归通常是其核心内容,空间自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附图

在这个模型中,β解释变量X(n×k矩阵)的参数向量(k×1),ρ是空间滞后相关变量的参数,λ是残差空间自回归(空间AR)结构中的参数。

W[,1]和W[,2]为n×n矩阵,是标准化或未标准化的空间加权矩阵,分别对应于因变量以及扰动项中的空间自回归过程,这两个矩阵可以不同,这意味着两个过程由不同的空间结构生成。

这个模型可以退化成为普通的线性回归模型、(纯)空间自回归模型、混合回归与空间自回归模型、残差空间自回归模型等形式。

对这个模型,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不仅是有偏的,而且是不一致的,参数的估计通常采用极大似然估计,近几年,有学者尝试采用贝叶斯估计对参数进行估计。

(二)空间差异性

空间差异性指空间上的区域缺乏均一性,如存在中心区和郊区、先进和后进地区等。例如,我国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存在较大差别。

对于空间差异性,只要将空间单元的特性考虑进去,大多可以用经典经济计量学方法解决。但当空间差异性与空间相关共同存在时,经典经济计量学方法不再适用,而且这时问题可能变得非常复杂,因为这时要区分空间差异性与空间相关可能非常困难。

研究空间差异性的模型主要有:

E.Casetti提出的空间扩展模型(1972)和回归参数漂移分析方法(简称DARP)模型(1982)。这时,空间差异性表现为模型参数随空间位置变化,并以空间单元的位置信息作为辅助变量(称为扩展参数)。

y=Xβ+ε

经济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区别篇(9)

引言

城市化系统和经济系统是社会经济巨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这两个系统之间彼此联系,交互促进。一方面,经济发展促进人口城市化,人口城市化进程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人口城市化如果速度太快或太慢,超出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或滞后于经济发展,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效应。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协调性来度量。协调发展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内在性的发展,不是单个系统或要素的发展,而是多系统或要素在协调基础上的综合发展。学者们对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较普遍的探讨。如国外比较著名的是钱-赛模型,揭示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变动的一般趋势。王成璋等(2007)对人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性进行系统的研究,杨静等(201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评价,李正等(2010)采用主成分-典型相关法解析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机理,桑秋等(2008)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沈阳市人口、经济、空间与环境的协调度进行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在学界得到普遍认同,但对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判断却存在严重的分歧,主要有3种不同的观点:城市化严重滞后论;基本协调论;超城市化论。本文基于空间视角和时间维度,采用熵变方程建模,探讨西部地区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

西部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构建及结果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遵循科学性、层次性、动态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原则,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建立反应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为表1,共10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设置各指标层的权重。选择的样本数据为西部12个省(市),样本时间范围为1999年至2011年,共1560个样本数据。所有样本来源于《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年鉴》。文中和分别表示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指数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西部12个不同省(市)分别用NM(内蒙古)、GX(广西)、CQ(重庆)、SC(四川)、GZ(贵州)、YN(云南)、XZ()、SX(陕西)、GS(甘肃)、QH(青海)、NX(宁夏)、XJ(新疆)标识。分析软件为EViews6.0。

(二)计算方法及结果

由于指标的原始数据量纲不同,为能进行比较,在建模之前采用中心标准化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公式为:

(1)

(2)

式中,xi′,yj′分别为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原始指标的标准化值,xi、δi分别为人口城市化指标的均值及标准差,yj、δj为经济发展指标的均值及标准差,其计算公式为:

(3)

(4)

U1(t)、U2(t)分别代表第t年度的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和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指数。

(三)西部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趋势分析

自1999年到2011年,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交互作用,共同推进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发展。1999年到2002年,表现为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城市化进程,即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2003到2008年,西部进入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城市化推动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2009年至2011年,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城市化水平提升。这一分析结果与钱纳里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一般趋势相吻合,即在人口城市化之初,城市化由工业化推动,工业化通过调整生产的供给结构来满足并适应城市化引起的各种需求,即表现为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入中期阶段后,受工业化初始推动的城市化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提升,体现为城市化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见图1)。

西部地区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时空分析

(一) 协调度模型的建立—熵变方程

本文采用物理学中熵理论构建协调度模型,对任一体系,熵变的表达式为:

(5)

其中,dS表示系统的总熵变,di S是系统的内熵,di S >0,de S是外熵,其值可正可负可为零,系统的总熵变取决于外熵变与内熵变竞争的结果。dS>0,是正熵,意味着系统向混乱无序的方向发展,是退化的标志,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发展不协调;dS

(二)西部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分析

通过计算,得到西部地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如表2所示。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图2、图3,可看出西部区域协调度具有空间不平衡性和动态波动性。一是从空间分布上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呈带状分布。2000年,基本协调和协调发展区域从西北到东南,自上而下,形成中间带状区域,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四川、贵州、广西;不协调发展区域分布在带状区域的两侧,包括西部新疆,西南地区云南,东北地区的内蒙、陕西、重庆。二是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具有动态波动性。2000-2006年,、内蒙古、云南、重庆四个地区由不协调发展变为协调,宁夏和广西两个地区由协调发展区域变为不协调发展区域。

结论

从西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二者之间交互作用,共同促进。1999至2002年,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2003年至2008,城市化拉动经济进一步增长,2009年后,经济发展以快于城市化水平的速度提升。

西部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具有空间的不平衡性和动态波动性。2000年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呈现带状分布,自西北向东南为协调发展区域,不协调区域分布在其两翼。随着时间的推移,协调度呈现不稳定性,协调发展区域和不协调发展区域发生动态变化,但呈现面状分布的良好势头,城市化系统和经济增长系统协调发展共同推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系统有序向前发展。

1.钱纳里·霍利斯、赛尔昆·莫尔赛斯著,李小青译,发展的格局:1950-1970[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2.王成璋,张效莉.人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性测度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7(6)

3.杨静,孙文生.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1(11)

4.李正,武友德,蒋梅英.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协调性分析及对策-以云南省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5)

经济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区别篇(10)

Anselin(1988)对空间经济计量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它以及Cliff和Ord(1973,1981)这三本著作至今仍被广泛引用。Anselin对空间经济计量学的定义是:“在区域科学模型的统计分析中,研究由空间引起的各种特性的一系列方法。”Anselin所提到的区域科学模型,指明确将区域、位置及空间交互影响综合在模型中,并且它们的估计及确定也是基于参照地理的(即:截面的或时-空的)数据,数据可能来自于空间上的点,也可能是来自于某个区域,前者对应于经纬坐标,后者对应于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

国外近几年空间经济计量学得以迅速发展,如Anselin和Florax(1995)指出的,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人们对于空间及空间交互影响的作用的重新认识。对空间的重新关注并不局限于经济学,在其它社会科学中也得以反映。

(2)与地理对应的社会经济大型数据库的逐步实用性。在美国以及欧洲,官方统计部门提供的以区域和地区为统计单元的大型数据库很容易得到,并且价格低廉。这些数据可以进行空前数量的截面或时空观测分析,这时,空间(或时空)自相关可能成为标准而非一种特殊情况。

(3)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数据分析软件,以高效和低成本的计算技术处理空间观测的发展。GIS的使用,允许地理数据的有效存储、快速恢复及交互可视化,为空间分析技术的艺术化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至少目前线性模型中,缺少针对空间数据和空间经济计量学的软件的情况已经大为改观。目前已有一些专门的空间统计分析软件,并且SAS、S-PLUS等著名统计软件中,都已经包括用于空间统计分析的模块。

(二)空间经济计量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空间统计学是研究空间问题的另一门学科,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快速发展的分支。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用以帮助采矿业进行矿藏量的计算。最早的工作是采矿工程师D.G.Krige和统计学家H.S.Sichel在南非进行的。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运算速度的大幅提高,空间统计分析技术逐渐扩展到地球科学的其它领域。目前已经普遍存在于需要处理时间上或空间上相关的数据的科技领域中。

空间经济计量学与空间统计学的区分不太容易。Haining和Anselin的观点认为空间统计学的研究大多由数据驱动,而空间经济计量学由模型驱动,即从特定的理论或模型出发,重点放在问题的估计、解释和检验上。空间统计学的主流是研究生态学和地质学中的物质现象,空间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与区域及城市经济有关的模型。有一种观点认为二者的区分应基于作者将其工作对应于空间经济计量学还是空间统计学,这种区分办法可能较为简单。

地质统计学(Geostatistics)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用于研究地质学现象的空间结构和进行空间估值。例如,在探矿过程中,通常是在空间上布点进行钻探,然后对采样得到的样品进行分析,估计矿藏的分布和储量。由于矿藏不开采的话,在时间上结构几乎是不变的,因此地质统计学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空间相关。空间经济计量学所研究的问题不仅存在空间相关,往往所研究的问题在时间上也存在相关。

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中,人们建立了各种理论以及关系式来描述人类在空间上的行为,如研究城镇问题的“引力模型”等。但在利用模型进行定量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将理论或关系式用数学模型来进行刻划,利用统计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检验,并进行评价,这些正好是属于经济计量学研究的范畴。应该说,空间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区域经济问题,依据的是区域经济学理论,但它还需要综合数学,以及空间统计学等学科,因此它不等同于区域经济学,而是一门交叉学科。

二、研究的问题

空间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存在空间效应的问题。空间效应主要包括空间相关和空间差异性。在研究中涉及空间相邻、空间相邻矩阵等概念。

(一)空间相关

空间相关指在样本观测中,位于位置i的观测与其它j≠i的观测有关,即

附图

存在空间相关的原因有两方面:相邻空间单元存在测量误差,空间交互影响的存在。测量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数据的采集与空间中的单位有关,如数据是按省、市、县等统计的,但设定的空间单位与研究问题不一致,存在测量误差。

空间相关不仅意味着空间上的观测缺乏独立性,并且意味着潜在于这种空间相关中的空间结构,也就是说空间相关的强度及模式由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布局,距离)决定。

对于空间相关,空间自回归通常是其核心内容,空间自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附图

在这个模型中,β解释变量X(n×k矩阵)的参数向量(k×1),ρ是空间滞后相关变量的参数,λ是残差空间自回归(空间AR)结构中的参数。

W[,1]和W[,2]为n×n矩阵,是标准化或未标准化的空间加权矩阵,分别对应于因变量以及扰动项中的空间自回归过程,这两个矩阵可以不同,这意味着两个过程由不同的空间结构生成。

这个模型可以退化成为普通的线性回归模型、(纯)空间自回归模型、混合回归与空间自回归模型、残差空间自回归模型等形式。

对这个模型,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不仅是有偏的,而且是不一致的,参数的估计通常采用极大似然估计,近几年,有学者尝试采用贝叶斯估计对参数进行估计。

(二)空间差异性

空间差异性指空间上的区域缺乏均一性,如存在中心区和郊区、先进和后进地区等。例如,我国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存在较大差别。

对于空间差异性,只要将空间单元的特性考虑进去,大多可以用经典经济计量学方法解决。但当空间差异性与空间相关共同存在时,经典经济计量学方法不再适用,而且这时问题可能变得非常复杂,因为这时要区分空间差异性与空间相关可能非常困难。

研究空间差异性的模型主要有:

E.Casetti提出的空间扩展模型(1972)和回归参数漂移分析方法(简称DARP)模型(1982)。这时,空间差异性表现为模型参数随空间位置变化,并以空间单元的位置信息作为辅助变量(称为扩展参数)。

y=Xβ+ε

附图

模型(3)为以经纬坐标(Z[,x],Z[,y])作为扩展参数的空间扩展模型。同样可以以到中心区域的距离作为扩展参数设计模型。

将模型(3)的第二个式子右边加入随机扰动项,则为DARP模型。E.Casetti(1992)进一步提出了贝叶斯空间扩展模型。

D.P.McMillen和J.F.McDonald(1997),C.Brunsdon,A.S.Fotheringham;MartinCharlton(1996),提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简称GWR模型)。

附图

(三)时空数据空间模型

在模型中考虑时间维增加了描述的复杂性,但综合时间空间的模型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有用。在经典的经济计量学模型中,这是综合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的情形。如果数据不存在空间相关,则可以采用PanelData模型。Anselin(1988)将似不相关(SUR)模型扩展到空间的情形,提出空间SUR模型。

三、应用前景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在我国,地质统计学是较早应用空间统计学的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就有人研究并应用Krige模型。空间统计学除了在地质学的研究中发挥作用,近十年来,周国法、徐汝梅等学者研究生态学中的空间相互作用,并于1998年出版了《生物地理统计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土地、森林、农业、矿产、能源、作物估产、灾患检测等进行应用,开始了我国空间统计学在经济领域应用中统计调查的工作,为了将空间遥感调查技术逐步纳入到我国统计的常规性工作中,1998年10月,国家统计局成立了空间统计研究室,并与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合作,组成了“空间信息多重采样设计的空间统计学应用研究”课题组,运用遥感技术和空间分析对我国农业耕地、森林、草地等资源以及城镇动态变化进行调查,该项目获得国家统计局2000年课题研究一等奖。

在我国地质统计学、生物地理统计学及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的各种调查,都属于空间统计学的范畴。地质统计学、生物地理统计学主要研究空间相关及空间估值,在生物地理统计学的研究中还包括物种的空间扩散过程。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各种Krige模型、方差图模型,以及空间自回归模型。空间动态采样的研究,与地质矿产调查类似,主要涉及样本在空间上的布局、有效样本量的确定、采样误差的计算等问题的研究,根据其研究的问题和方法,也可以将其归入统计学的抽样调查分支之中。

随着我国按地区进行统计的统计基础资料不断积累,尤其是遥感技术应用到统计调查中来,都将使得按时间和空间排列的数据资料极为丰富,对数据进行空间甚至时空分析成为可能,人们将逐渐从时间的角度转向普遍从时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空间经济计量学在我国以下几个方面将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由于区域之间存在相关性,或者存在差异性,因此一项政策对每个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通过运用空间经济计量学方法对各区域进行研究之后,找到政策在各区域上作用的关系,对于政府决策、正确制订政策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由于区域之间存在先进地区和后进地区,通过空间经济计量学方法可以对先进地区与后进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按区域编制投入产出表时,空间的概念将发挥作用。

对房地产的价值进行评估时,在考虑外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对正确评估房地产的价值有很大帮助。

对环境污染进行研究时,运用空间经济计量学方法对污染的传播方式进行研究,有助于人们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

在交通领域的研究,可以利用空间经济计量学方法对人员、货物在空间上的流动方式进行研究,同时对通道上的不同区段进行研究。

在对某种疾病(如流感)在空间上的传播过程进行研究之后,对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将有很大的帮助。

建立了空间的概念之后,人们对于在空间上的抽样将综合考虑空间单元之间的相关性。而空间抽样在空间上的布点方式也可以用作商业网点的布局研究。

总之,只要问题涉及到空间的概念,空间经济计量学就将发挥其作用。对空间经济计量学的深入研究及应用,将促使人们面对问题的时候,从空间或时空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目前的研究中,系统内的空间单元受到系统内其它位置单元的影响,但边界处的单元还受到系统外与之相邻的单元的影响,如何将这个影响考虑在模型中值得研究。

在具体问题中,距离的概念需要加以认真对待,单用地理上的距离有时并不合适,例如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在今天并不是距离远近决定的,电子化交易使得资金的流动非常迅速方便,因此,在研究这类问题时,如何将贸易、人员、资金的流动充分考虑到空间加权矩阵中去,尚值得研究。

贝叶斯方法在统计学各个分支的应用越来越广,空间贝叶斯模型也是目前空间经济计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可变单元的问题。当数据汇总的级别变化,可能整个模型的描述都发生变化,对于不同的问题,可能影响模型变化的汇总的级别也不同,能否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对系统进行描述尚待进一步研究。

时空数据的综合分析,参数估计的渐近性质,模型的各种检验方法等,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经济问题中,许多需要研究的对象是多维的,即研究对象是一个向量,如何在空间问题中建立一系列空间VAR模型,尚需研究。

不易获得较为详细且价格低廉的区域统计数据,将大大限制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的应用。建立我国区域统计数据库,要求价格低廉且方便实用,是摆在统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Anselin,L.1988.SpatialEconometrics.MethodsandModels,DordrechtKluwerAcademic

Publishers.

2Anselin,L.andR.J.G.M.Floraxed.1995.NewDirectionsinSpatialEconometrics,Springer-Verlag.

3Brundson,C.,A.S.Fotheringham,andM.E.Chalton.1996."GeographicallyWeighted

Regression:AMethodforExploringSpatialNonstationarity,"GeographicalAnalysis,

Vol.28,p281-298.

4Brunsdon,C.,A.S.Fotheringham,andM.E.Chalton.1999."SomeNotesonParametric

SignificanceTestsforGeographicallyWeightedRegression,"JournalofRegional

Science,Vol.39,No.3,p497-524.

5Casetti,E.1972."GeneratingModelsbyExpansionMethod:ApplicationstoGeographic

Research,"GeographicalAnalysis,Vol.4,p81-91.

6Casetti,E.1982."DriftAnalysisofRegressionParameters:AnApplicationtothe

InvestigationofFertilityofFertilityDevelopmentRelations,"ModelingandSimulation

13,p961-966.

7Casetti,E.1992."BayesianRegressionandtheExpansionMetod,"Geographical

Analysis,Vol.24,p58-74.

8Cliff,A.D.andJ.K.Ord.1981.SpatialProcesses:ModelsandApplications,Pion.

9Haining,R.P.SpatialDataAnalysisintheSocialandEnvironmentalScienc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0.

10Paelinck,JeanH.P.andLeoH.Klaassen.1979.SpatialEconometrics,SaxonHouse,

TeakfieldLtd.

上一篇: 地质工程的定义 下一篇: 智慧交通的优势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