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的优势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13 14:53:14

智慧交通的优势

智慧交通的优势篇(1)

CEI: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广州有哪些优势和基础?

吴奇泽:广州拥有毗邻中国港澳的独特地缘区位优势,更有“千年商都”形成的商贸优势,以及敢为人先、海纳百川的人文优势。目前,广州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成熟阶段,经济发展将从依靠要素投入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基于数据和知识的信息经济将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此外,信息化基础设施国内领先。广州市是中国国家电信网、互联网三大枢纽之一,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占全国58%,互联网普及率72.9%,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此外,广州信息化应用水平高。广州信息化综合发展指数达到0.946,跨入全球中高水平城市行列。

CEI:广州是如何规划“智慧广州”的?有哪些亮点?

吴奇泽:广州智慧城市建设将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先行示范市为目标,以建设智慧广州新设施、推进智慧广州新应用、发展智慧广州新产业、发展智慧广州新技术、创造智慧广州新生活为主要任务,形成设智慧城市“树型”框架和运行体系。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突出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将信息基础设施放在优先地位,以光千到户、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和三网融合为重点,着力打造国际化、枢纽型的现代信息基础设施,为智慧广州提供支撑;二是突出以产业转型为重点,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前瞻性发展创新驱动的智慧型经济;三是突出以人为本、以应用为本,通过试点示范为牵引,探索智慧城市服务民众、服务城市转型的有效模式,推动城市管理转型;四是突出智慧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智慧城市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建立一套适应智慧城市发展的体制机制。

CEI:目前广州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开展了哪些工程,进展如何?

吴奇泽:目前,推进的智慧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智能交通方面,城市轨道列车在途监测与安全预警关键技术列入科技部863计划;手机“行讯通”为市民提供路况信息、实时公交、停车服务、的士查询、出行规划等信息服务;在全国大城市公安机关中首创推出手机“警民通”,提供全市路况地图、交通信息、交通违法查询、出入境办理等智能化服务。

电子政务方面,2012年12月,广州市网上办事大厅正式开通, 571项政务实现网上办理,行政许可网上办理率达90%。目前广州基本实现政府网上办公,建成了覆盖市、区、街、社区的电子政务网络。

城市综合管理方面,已建成全市统一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业务专网以及26.8万个视频监控点,投资近1亿元自主研发全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管理平台。

智慧医疗方面,统一全市医疗机构诊疗卡,推进建立全市医疗机构的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等应用,全市共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超过1000万份。

智慧社区方面,初步建成华新智慧社区等试点,越秀社区管理网格化系统、番禺智慧社区电子巡更等投入试运行。市民网页方面,至2012年12月底累计开户量236万,可提供交通违章、社会保险、公积金、水费、电费、燃气费、移动话费、电信话费等8大类民生信息订阅服务,提供571项网上办事事项。

社会保障市民卡方面,广州市获批为国家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2012年新增市民卡申领人数341万,累计达550万,开通社保、民政、交通、金融等10个领域应用。

CEI:在实现“智慧广州”目标过程中,广州遇到了哪些难题,如何解决?

吴奇泽:针对移动通信基站选址难问题,我们将把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制定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规范,推进移动通信基站共建共享。针对目前信息化主管部门统筹协调职能不足、政府信息化顶层规划设计协同难度大的现状,我们将探索推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建立双重管理或集中派驻的政府首席信息官的运作机制,以提高信息资源整合和协同能力。针对信息化应用未能充分利用本地的自主创新成果和技术,应用与产业联动不足问题,我们将采取试点首购和产业链联动,通过智慧城市示范应用带动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城市核心技术产业化。针对智慧城市的资金保障问题,一方面我们将通过市财政投资信息化经费、科技经费、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等多种途径对智慧城市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另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健全科技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如:制订广州科技风司改革方案,推动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完善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实施科技型企业上市路线图,推进科技金融体系与科技计划联动、与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对接。

CEI:广州如何达到“智慧广州”的要求,有个什么样的蓝图?人们的生活将发生哪些变化?

吴奇泽:“智慧广州”建设注重以人为本,立足便民高效,能让市民实时感受触手可及的便捷、实时协调的高效、和谐健康的绿色和可感可视的安全。

首先,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市民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高速便捷、低价优质的网络服务。至2015年,广州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0%以上,企业平均接入带宽达到100Mb/s,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30Mb/s,无线局域网接入点突破30万个,90%以上的市民将通过网络享受工作、生活、学习等服务,市民信息素质明显提高。

智慧交通的优势篇(2)

综合起来的优势

谈及宁波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以及宁波市在几年间迅速找准智慧宁波发展方向的秘籍,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谢月娣这样表示:首先建设智慧城市在宁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宁波市“十二五”时期全市“六个加快”发展战略之一。二是有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体系。宁波为智慧城市建设专门组建了专家咨询委员会。三是有独创性的路径和模式。在全面部署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突出重點,坚持试點先行,以點带面,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四是与宁波国际强港紧密结合,发挥强大的港口物流优势。

城市发展的路径不一而同,抓住并善于总结自身城市的特點,利用现有的经济产业基础和独特的产业条件是将城市综合实力集中在一起发力智慧城市建设的最佳选择。“智慧城市”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地方城市的重视,宁波在国内首个系统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对宁波来讲能够一路保持领先也并非易事。谢月娣总结:从战略规划角度来说,城市信息化走向智慧城市建设,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宁波市抓住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论坛”的契机,基于信息化的良好基础和城市发展定位,适时作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成为了国内首个系统谋划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

从宁波的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建设智慧城市是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需要。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宁波城市化率已超过60%,未来五年宁波将步入城市化中后期,城市发展将全面进入功能开发新阶段,将面临着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智慧城市”为城市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

其次,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宁波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智慧型产业,寻找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载体,创造形成新一轮发展的新优势。

第三,建设智慧城市是宁波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必然要求。2010年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指出,宁波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国际港口的城市”,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进入了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

智慧应用大体系

在智慧城市推进的进程中,宁波坚持应用为先,通过示范带动,加快经济社会重點领域的智慧应用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谢月娣介绍: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将突出三个主题:第一,围绕经济转型升级这一主题,以具有宁波特色的产业领域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为重點,大力推进经济领域智慧应用系统建设;第二,围绕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题,以解决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导向,大力推进智慧民生应用体系建设;第三,围绕政府管理转型这一主题,以基础性、公共性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智慧公共服务管理应用体系建设。

围绕这些主题,宁波市确定了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能源、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文化服务等十大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些应用系统的建设,全面促进城市不同领域、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系统和子系统的建设,推动城市的科学发展。

目前,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探索,宁波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成效正逐步显现。三大先行试點重點智慧应用体系项目成效明显。在智慧物流试點建设方面:《宁波市智慧物流试點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明确了近两年的重點示范工程建设任务;宁波电子口岸和第四方物流市场两大平台不断完善,基本打通了通关环节和物流环节,实现了宁波通关、物流、外贸协同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宁波智慧物流的功能和辐射范围等。此外,在智慧健康试點建设方面、智慧社会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均已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各重點领域智慧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智慧城管、智慧食品药品监管、智慧公共服务等社会经济各领域项目建设成效显现。智慧城管已基本完成一期五大支撑体系和四大应用系统软件建设,市、区两级的公安、城管、街道等部门的视频监控资源已经实现整合共享,形成多路、多點动态监控网络,中心城区主干道实现管理全覆盖。在智慧食品药品监管建设方面,全市网上监管系统的升级和完善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已完成2248家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网上监管系统安装,有2065家单位已与全市中心服务器对接,实现了数据传递交换。在智慧公共服务方面,数字乡村、81890求助中心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取了新进展。根据宁波市智慧办今年的《2012年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计划》,2012年,宁波还将斥资逾50亿元推进信息网络基础工程、政府云计算中心、基础信息共享工程、智慧应用工程等30个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及19个智慧产业重大项目建设。

智慧产业新发展

根据规划,宁波智慧产业建设将重點围绕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开展,包括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和智慧企业总部基地。

结合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谢月娣表示,宁波未来“智慧产业”发展将具备三个方面的服务“亮點”:

首先,立足于地理特點,服务于港口经济,在智慧港口物流业发展上形成新的亮點。依托宁波现代化港口区位优势,积极完善港口航运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大力推动以电子口岸信息平台、第四方物流体系建设为重心的智慧港口和智慧物流的发展,推动宁波港口物流业的品牌建设和服务提升,创造新的品牌优势。

智慧交通的优势篇(3)

以人为本、智慧宜居的升级版城市化之路

佛山市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作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增长的制造业城市,在中国宏观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佛山市更加重视改善民生,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建设人文宜居、经济发达、产业竞争力强的人本城市。佛山市政府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人本佛山”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于智慧城市的理念有着深刻的认同和理解,也有着在国内领先的实践。政府对于把佛山建设得更加智慧的承诺十分强烈。正是这些原因,使佛山成为了今年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一个入选全球“智慧城市大挑战”项目的城市。

当前,在佛山这样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制造业中心城市,走以人为本、智慧宜居的升级版城市化之路不但是势在必行,而且为佛山市经济产业转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经过考察,IBM团队认为佛山可以从食品安全、水治理、智慧交通和产业转型这几个关键领域切入,大幅度的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居住满意度和民生水平,并在促进经济转型的同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IBM大中华区华南区总经理郭仁声对此总结说:“食品、水、交通和产业转型这四个关键领域,不但是涉及民生福祉的关键领域,是包括佛山在内全国众多城市面临的关键民生挑战,而且也蕴藏着激发创新和驱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巨大能量。佛山具有特殊的基础和禀赋,完全可能在这几个领域先人一步取得成就,建立强大的高端服务产业,并为其他城市的民生建设和产业转型树立范例。”

“人本佛山”升级之路,可以以食品安全、水治理和智慧交通为切入点,以产业转型为手段,在建设智慧佛山的同时打造强大的高端服务产业链。具体来说,报告建议佛山市通过在水源地部署水质监督设施,整合智慧水管理系统,协调不同水源地的事故警报信息及事件,比如从监控和数据采集设备、生产企业、社交媒体、摄像头等地传回的信息,以此加强总体应急响应能力,提升市民对水质的信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追溯;提出建立统一的交通管理系统,预测交通需求,优化交通处理能力,优化交通控制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减缓交通堵塞问题。

IBM团队相信,在这几个领域的突出成就能够帮助佛山大幅度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树立“人本佛山”的品牌,与此同时吸引人才和高端产业来到佛山,从而帮助佛山建立更为繁荣活跃的市场经济,打造更强大更绿色的新产业结构。

高价值服务业是支撑城市升级的关键

高价值服务业,特别是高端IT服务业是支持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结合佛山市的具体情况,报告提出了一种政企合作模式(P3,即在市场机制之下,政府及公共事业部门与企业合作),既充分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建设方面的优势,又发挥民营企业的创新和效率优势,能有效孵化和推进佛山高端服务业、特别是IT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信息技术积累,支撑IT整合、业务分析和ERP,从而进一步支持核心和新兴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种在国外有成功实践的政企合作制模式把政府在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方面的强大能力与民营企业创新和高效率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双方合作在市场经济机制的主导下取长补短。专家相信这种合作制模式能够给一直以来“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的争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在做大蛋糕、做强产业的过程中实现双赢。

报告最后建议佛山建立统一的智慧城市管理机制,成立管理委员会,以人本城市为目标与落脚点,以实现关键成果指标为途径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以标准化的共享数据、商业分析工具及便于操作的数据门户作支撑,确保管理机制顺畅运行。

智慧交通的优势篇(4)

为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确保城市交通的安全畅通,凭借物联网技术的强大技术优势发展城市智慧交通已经是大势所趋。车联网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车联网技术具有极强的优越性,同时车联网技术和城市智慧交通之间存在重要的关联,车联网技术在城市智慧交通中的应用能有效促进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因此,要加强对车联网技术实施城市智慧交通应用的探究。

一、车联网技术概述

(一)车联网技术的含义

车联网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交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车联网技术主要是通过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诸如移动互联网技术、车辆传感技术、道路环境感知技术、专用短程通信技术、车辆定位技术等,来实施对车辆与道路环境之间以及车辆与车辆之间的协同互动。在车联网运用到的诸多物联网先进技术之中,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对车联网的作用和意义最为重要。“车上网”是车联网的重要组成本分,但不是车联网的全部,车联网通过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具备了对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与道路环境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能力,能实现对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与道路环境之间的协调互动。在城市智慧交通的实践中,能实现交通中的诸多应用,诸如实现对场站和停车场的自动出入,实现行车的安全驾驶、实现交警的执法管理等。因此,车联网技术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专用短程通信技术的运用,能实现对城市交通信息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还能实现城市交通中的停车收费等交通应用。

(二)车联网技术的具体要求

车联网功能的实现具有一定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①参与城市交通运行的车辆,必须配置有性能较高的车载计算机,还需要具备GPS等相关的软件设备。另外,要求车内的电源供电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为车联网的正常工作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撑。②车联网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安全稳定的信息网络。因此,要保证车辆内具备稳定的通信讯号,以实现对车辆定位的功能和信息共享。同时,要保持车辆内网络的连续性,避免因为网络连续性不佳而出现的信息堆积和信息孤岛。③要确保车辆的车联网应用系统具备强大的处理海量、复杂数据的能力,以实现对拓扑结构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处理。④要确保车辆行驶的道路周边具备完善的车联网配套设施,以实现车联网对车辆进行的外部信息的传送,实现车联网电子屏幕对车辆运行情况的正常显示。

二、车联网技术实施城市智慧交通的应用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具体应用。因此,车联网技术在实施城市智慧交通的应用中,同样要遵循物联网的基本架构。车联网技术的应用系统主要由前端感知层、中间传输层以及后端应用层组成。车联网技术主要通过前端感知层来实施对车辆所在的外部环境信息和车辆内部信息的感知,通过中间传输层实现对前端感知层收集到的车辆内部信息和车外环境信息的传输,最后通过后端应用层实现对车辆内部信息和车外环境信息的存储和处理。车联网技术通过这种前端感知层、中间传输层以及后端应用层的架构,可以实现各种城市智慧交通应用。

(一)智能化联网停车

现阶段,我国的停车技术还停留在人工和半人工服务结合管理的水平上。对于覆盖全市,实现联网服务和全自动化管理的停车技术,还比较罕见。随着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多,这种效率低下、品质较差的停车技术服务,导致了城市交通中停车难的严峻问题。另外,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路边停车管理严重缺失,各种小区、商业区都普遍存在停车难的现象。车联网技术在城市智慧交通中的应用,能对城市交通中辆的出入进行自动的识别和管理,还能够实现车辆的自动电子缴费,通过利用车联网技术的优势,可以实现全市范围内的智能化联网停车,构建成熟的联网停车收费、停车管理和相关信息服务的网络。

(二)城市拥堵管理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中的拥堵状况日益严重,尤其是在一些城市中心的商业区域,数量巨大的车辆对城市交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导致了严重的城市拥堵,使得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受到大幅度降低。为有效缓解城市核心商业区域的车辆拥堵,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可以对出入核心商业区的车辆收取合理的费用,以对商业区的车辆拥堵进行有效调节。车联网技术在城市智慧交通应用中,通过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可以在保障城市车辆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实现对城市车辆的实时通信和实时电子收费,能有效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

(三)安全驾车应用

车联网技术在城市智慧交通应用中,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实现对车辆行驶道路周边信息的有效收集,也能通过专用短程通信技术获取实时的交通安全信息,为车辆行驶构建安全的环境。

三、结语

车联网技术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对于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要加强车联网技术在城市智慧交通中的应用,实现城市交通中的智能化联网停车,有效缓解城市交通中的车辆拥堵,提高城市交通拥堵管理的水平,实现城市交通中行驶车辆的安全驾驶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咏平. 基于车联网技术开展城市智慧交通深度应用[J]. 中国公共安全, 2012,(17).

智慧交通的优势篇(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大量的新技术不断涌现。现阶段,物联网的概念正在全球蔓延,物联网的出现也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支持之下,人们提出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1智慧图书馆

1.1智慧图书馆的理念和内涵

目前,人们还没有就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达成一致意见,不同领域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智慧图书馆的含义进行了解释。总的说来,所谓智慧图书馆就是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包括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等,对图书馆进行管理的一种新方式。智慧化图书馆离不开现代化技术的支持,智慧化图书馆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智慧化图书馆是在数字化图书馆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具体数字化图书馆的所有优势,此外,智慧化图书馆还具有数字化图书馆不具备的优势,包括更加的智能化和人性化等等。可以这样说,智慧化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所以研究如何通过智慧化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是十分有意义的。

1.2 智慧图书馆的优势

智慧图书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在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支持之下,智慧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动态的共享平台。所有用户都可以借助该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用户可以十分方便的获取所需信息。

第二,智慧图书馆的管理是智能化的,通过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图书馆中所有实体资料的智能化管理,随时了解实体资料的状态。

第三,智慧图书馆为了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沟通渠道,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实现和其他用户或者是图书馆人员的交流和沟通。

第四,智慧图书馆可以在全天的任何一个时间段接受用户的服务请求,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访问智慧图书馆。

2中国智慧图书馆现有服务模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国现有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主要有智慧文献模式、智慧信息模式和智慧知识模式。下面进行具体的介绍:

2.1智慧文献模式

智慧文献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RFID 射频识别感应系统和自动选座系统。RFID 射频识别感应系统的技术依托是物联网,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之下,用户可以借助该系统是实现自动操作,无需求助图书馆人员。自动选座系统顾名思义是为了方便用户选择图书馆的座位而设计的,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实现对图书馆座位的预定和选择。

2.2智慧信息模式

智慧信息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移动信息服务。图书馆通过移动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关于图书馆资源等方面的信息,方便用户更好的了解图书馆,以及更方便的开展信息查询工作。

2.3智慧知识模式

智慧知识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微博等社交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微博等社交网络发表评论,和其他用户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

3中国智慧图书馆的构建路径

3.1多时间、多空间的图书馆

传统的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是面对面的直接服务,智慧图书馆应该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之上为用户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包括手机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等。手机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的出现可以使得用户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及时的获取所需信息。目前,我国有将近4个城市都建立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这极大的方便了读者。

3.2以人为本的图书馆

以人为本是21世纪的主题,在图书馆的发展中也要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在建设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方式,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之上,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使得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奋斗目标。

3.3高度智能的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的一大特色就是智能化,这既包括智能化的管理,也包括智能化的服务。在管理方面,图书馆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具体包括对图书馆资源的管理,对图书馆人员的管理等等。在服务方面,图书馆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具体包括资料查询系统,图书借阅系统等等。智慧图书馆的目标是方便用户,满足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

3.4基于“第三空间”理念的图书馆

所谓第三空间指的就是为用户提供的休闲空间。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是非常快的,在有限的空闲时间里人们希望可以以一种更加舒服的方式度过。智慧图书馆应该考虑到人们对空间舒适度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咖啡屋、音乐室等场所,使得用户可以在更加舒适的空间里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建立第三空间是为了让用户将休闲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更加轻松舒适的阅读环境。

3.5基于资源共享、集群发展要求的图书馆

现代社会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一个共享;平台。所有用户都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信息的需求。

4结语

图书馆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在现代社会,新技术不断出现,图书馆也借助新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智慧图书馆就是图书馆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支持之下,智慧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和优质的服务,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赖群、黄力、刘静春.借助“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构建智慧图书馆[J].新世纪图书馆,2012,05:46-49+34+1.

[2]乌恩.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2,05:102-104.

[3]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06:22-28.

智慧交通的优势篇(6)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借助传感设备、射频识别技术、GPS定位系统等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互联互通的新型现代技术,因此物联网具有极强的互联网特性、识别特征以及智能化特点,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智慧城市是高阶版的信息化城市,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而且需要各种先进技术的支持,物联网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一、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基础应用技术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主要是借助感知设备和互联网,进而实现的人、物、机以及环境之间的连接,完成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共享以及对于物的操作控制,并由此在城市中建立智能化服务管理系统,构建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主要包括四个关键性技术,分别是RFID、传感网、M2M以及量化融合。物联网四大支撑技术与业务群关系如图1所示。

二、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优势

智慧城市就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手段等实现对于城市运行过程中各信息的感知、收集、整合和分析,进而结合城市民生、交通、环保以及各种公共服务等实际需求进行智能响应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理念。智慧城市是新时期背景下信息化与城市化的深度融合,不仅是物与物的相连,更是人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环境的连接,智慧城市如图2所示。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进一步实现城市物物相连,扩大城市人、机、物以及环境之间连接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第二,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全新信息技术体系,而物联网技术能够为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收集数据信息,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确保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作用的有效发挥。第三,城市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而物联网技术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城市运行过程中相关动态数据,例如物流运输方面、危险化学品管理方面,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城市顺利、安全的运行提供有效保障。第四,随着当前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物理网技术逐渐向着微型、便捷方向发展,在人们身体健康以及生产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第五,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生产、制造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极大的促进了传统行业发展。

三、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难点

(一)功耗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与各个终端进行连接,进而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应用,才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实现智能化建设。在实际构建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在很多场景安装终端设备进行信息的采集和接入,但是由于实际环境的限制和影响,无法在其中接入外电,这就导致在使用终端设备的过程中无法连接电源,只能够借助外用电池进行供能,这就使得终端的应用存在功耗问题,如果设备功耗较大,那么就需要经常更换电池,严重影响了物联网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还增加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例如,车检器的应用就必须考虑终端设备的功耗情况,若出现电能供给问题,则可能会影响到设备功能的正常发挥。

(二)容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已然离不开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在此情况之下,人们对于互联网以及通信服务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在智慧城市构建的过程中,各种信息采集、终端以及生产生活当中应用的智能设备数量不断增加,对城市网络的容量和通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保障智慧城市的建设效果,在实际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网络容量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在逐步推广和应用的5G网络,正是为构建智慧城市而做出的重要准备。5G网络和4G网络的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三)连接数

在实际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过程中,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对于物联网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物联网技术想要得到良好的应用就必须能够同时支持大量终端设备的运作和数据传输等,而且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终端设备的密集程度将不断提升。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就必须考虑基站可承载的运行数量上线,以此保障设备终端能够正常运行。

(四)覆盖范围

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物联网技术尽可能覆盖更大的范围,才能够确保数据、信息的收集更加全面,使得城市中的数据资源能够得到能充分的利用,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进而为城市中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扩大物联网技术的覆盖范围,但就目前我国各方面的技术水平来看,在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过程中仍然会受到限制。例如,地下停车场等区域通讯信号的质量相对较差等,因此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也成为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难点之一。

(五)统筹规划

智慧城市的建设并不是单纯的将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等结合在一起,而是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城市化建设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优势,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以此进一步提升城市资源的利用率,为城市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在实际构建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必须将物联网技术合理的融入到城市建设当中,充分考虑当前城市的实际情况,智能化水平以及后续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等,科学合理的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但是就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而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严重制约了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物联网技术的优势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四、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主要应用方向

(一)智慧交通

交通运输是城市建设和稳定运行的重要部分,因此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传统交通运输体系和系统当中,科学合理的应用物理网技术,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对于城市交通领域的全面监控,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于交通环境的感知、信息的传输以及远程监控等,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精确性、实时性,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运输压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为城市人们提供更好的交通运输环境。智慧交通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二)智慧物流

在当前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之下,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异军突起,物流产业也随之得到了蓬勃发展,而且人们对于物流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智慧物流也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当中的重要内容。借助物联网技术,不仅能够进一步优化物流运输过程,还能够有效降低物流行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城市物流服务水平。例如,激光检测、条码识别、机器分拣、卫星定位等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进一步优化物流服务水平。

(三)智慧医疗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之下,人们对于医疗服务方面有了更多的需求,智慧医疗的建设能够进一步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不断完善现代化医疗系统。例如,构建家庭医疗系统、(四)智慧社区社区是城市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单位,将物联网技术与社区管理建设融合在一起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智慧社区,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有助于强化社区管理,而且在物联网技术的帮助之下,能够使得社区居民生活更加便利,有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智慧社区系统结构如图5所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应用物联网技术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为确保智慧城市稳定可靠地运行,不得不面对功耗、容量、连接数量、覆盖范围以及统筹规划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优势,确保智慧城市稳定运行,未来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城市交通、物流、医疗以及社区等方面都会朝着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谢晓芩.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03):189-190.

智慧交通的优势篇(7)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19(2015)02-0023-03

2008年11月IBM总裁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智慧的地球”指出未来所有的物品都有可能安装并运用智能技术,使社会服务更加智能化,这一概念为社会经济与发展提供了一条前瞻性的发展路径。“智慧林业”即是在此理念基础上提出的,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形成信息、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林业发展新模式。自2013年8月国家林业局下发《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后,智慧林业建设即相继在全国各地展开。目前已形成了数千个由国家、省、市、县级子站组成的纵向到底的四级林业政府网站体系。2013年网站平均每日信息100万字、总访问量突破12亿人次,平均每月信息被新浪网、光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转载约4500次。

智慧林业是一种新型资源观、生态观和价值观的具体呈现,是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对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深远意义

SWOT分析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优势(s)、劣势(w)、机会(0)、挑战(t)加以分析得出有效信息,即通过分析研究对象所处环境,并结合对象自身优势及劣势,从而制定出调整方针与发展战略 本文以SWOT分析法为基础,从智慧林业的优势(s)、劣势(w)、机会(o)、挑战(t)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智慧林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为相关工作者决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基于swot分析中国智慧林业发展现状

1.1 优势(s)分析

1.1.1物联网建设等技术上取得突破

2013年5月,首次引入物联网技术,通过土壤环境凶子、微型气象站、电子摄像头、二维码,实现树木自身状况、林木环境、养护管理等生命全周期监控与管理的“中国信息林”落户于北京园博园,为慧林业的提出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在技术上也起到了示范作用。近日,历经五年潜心研究和试点试验的吉林森工“森林眼”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科技成果鉴定。“森林眼”是林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上的大突破,使林业资源管理更加精细化、精准化和信息化。物联网应用等技术上的突破为智慧林业提供了发展的技术基础。

1.1.2林业网站群建设前景光明

近几年,以中国林业网为核心的林业网站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中国林业网的影响力逐步扩散,白2010年改版以来,网站访问量不断提升,2010年11月22日访问量破亿,而2013年2月访问量即突破10亿。网站及时公布政务信息,使政务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网上办事和服务功能也不断加强,网站“生态文化”专栏等不断加强网站文化建设,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态文化,促进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发展。

1.1.3林业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据商务部近日公布2014电子商务交易额将到达约13万亿元,同比增长25%。目前,全国已经诞生20个淘宝村,实现6万人就业。浙江有六个淘宝村,其巾一半是销售林产品。林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为林产品流通、销售以及林权交易、碳汇交易等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服务,促进林业产业的多元化健康发展。

1.2劣势(w)分析

1.2.1 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智慧林业主旨之一即管理协同化、精细化,森林监测系统等设施是实现智慧林业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而由于设备工作环境的限制,导致一些特殊地区难以安装这些设备,不健全的基础设施就难以使林业管理精细化。

1.2.2各地发展不均衡,优势地区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由于自然条件、人才、资金等因素的差异,各地智慧林业的建设进程不同,优势地区发展迅速,但南于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其发展成果并未带动欠发达地区,造成各地发展不均衡且差距越来越大。

1.2.3公众参与度不高,全民参与观念有待加强

据《第35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已达85.8%,,而在林业网络平台,公众参与度并不高,由此可见,网络宣传力度不够,全民参与观念有待加强。

1.3机遇(o)分析

1.3.1 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引

根据《2015-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报告前瞻》数据娃示,我国已有311个地级市开展数字城市建设,同时最新启动了100多个数字县域建设和3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在不久的将来,智慧城市时代即将带来,智慧城市的建设指引着智慧林业抓住历史机遇,发挥优势,迅速发展。

1.3.2生态建设与信息化发展助力智慧林业

十明确提出“五位一体”和“新四化”,即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对于生态文明建没,林业建设是其重要战略措施,对于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是其核心思想,全球趋势信息化则为林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1.3.3物联网应用工程的展开

2014年2月,国务院召开全国物联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物联网发展重点包括智能传感器等核心关键技术,特别注重在交叉领域应用的推广。物联网以及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为智慧林业资源监测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环境基础。

1.4挑战(t)分析

1.4.1 优秀的专业人才缺失

优秀的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必备因素,但是目前智慧林业这个具有前瞻性的领域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以及吸引人才的长效机制。忽略人员培训、团队研发等战略管理工作,导致长期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1.4.2 资金短缺且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智慧林业建没的开展是国家做出的重要举措,重点建设工程的资金都由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但是技术研发需婴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森林资源评估等相关体系不完善造成融资渠道单一,技术研发与应用受阻,技术设备不成熟,难以形成健全的市场,也就造成投资稀缺的局面。

1.4.3 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尚未完善

社会投资在智慧林业巾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健个的政策和配套的保障措施是吸引并引导林业投资者的基础。而目前林业政策及相关标准规范尚不健全,造成智慧林业投资风险较大,投资回报期较长,因而难以形成成熟的市场。

2.对策建议

智慧交通的优势篇(8)

“智慧”一词源于2009年奥巴马提出的“智慧的地球”,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使人类对自然界的感知更具智慧性,因此“智慧”在中国也称“感知”。同年,总理在无锡提出了“感知中国”的理念,表示中国要抓住机遇,着力突破传感网技术、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全球争做智慧产业的排头兵。基于以上背景,2009年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率先在行业提出“智慧物流”概念,即将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物流产业发展中。智慧物流理念的提出,顺应历史潮流,也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实时话、跟踪与智能控制的发展新趋势,符合物联网发展的趋势。

二、徐州发展智慧物流优势分析

(一)区位优势

徐州是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是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的城市。徐州交通条件十分优越,铁路、公路、航空、运河和地下输油管道“五通汇流”,陇海与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高铁的贯通更加突出了其交通优势,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具有显著的承东接西、南北对接的战略区位特征,是较为典型的物流枢纽城市,具备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现代物流的基础条件。在江苏省的发展规划中,徐州被定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东部和淮海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江苏省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之一。

(二)技术优势

徐州是物联网感知技术研究和利用起步较早的城市,依托于中国矿业大学建立的“感知矿山”物联网研发中心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梁保华等亲自视察,推动了徐州物联网的发展。受此影响徐州市在感知矿山、感知物流、感知健康和感知教育等方面的研发方兴未艾,有些已经投入使用。另外,江苏省是我国物联网发展最具竞争力的省份,物联网研发工作在不同领域和行业取得了一定进展,智慧物流作为服务产业容易与其他兄弟城市的智慧行业进行技术联盟和嫁接,为其进行智慧物流配送,从而使徐州智慧物流发展和运用向更深更细的领域发展。

(三)战略优势

物流产业是江苏省重点支持产业,徐州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区域性综合物流和特色专业物流基地的打造。根据徐州市《产业发展规划》,物流产业是徐州重点支持产业,其物流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基础,使徐州市成为辐射徐州经济圈的区域物流中心,成为全国重要的物流基地,并为以后发展国际物流奠定坚实基础;《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建设现代物流基地,重点推进亿吨大港、中国八里国际家居交易博览中心、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新城区生活物流园等物流业集聚区建设。

三、徐州智慧物流市场定位

根据感知技术的发展和要求,徐州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的前期服务对象定位为三大产业:煤炭、工程机械和电子商务配送。

(一)感知煤炭物流

物联网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信息安全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发展物联网产业对促使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其生命力在于与其他产业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实现传统产品智能化。之所以选择感知矿山物流是因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徐州在感知矿上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技术上容易对接,容易形成产供链条上全方位智能服务,发挥物联网的优势;二是徐州是江苏省乃至整个华东区重要煤炭供应基地,煤炭物流效率的提升对徐州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三是全国煤炭行业与中国矿业大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全国最先进的采矿及相关技术多与中国矿业大学有关,智慧物流在徐州煤炭行业推行成功后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容易推广到全国的各大煤炭行业和其他能源产业。

(二)感知机械物流

徐州是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有着像徐工集团这样全国最大、国际领先的工程机械生产销售企业。2008年后随着国家扩大内需,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工程,工程机械产品需求与日俱增,大大促进工程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但同时对工程机械行业物流等提出更高要求。利用感知技术,为徐州工程制造业量身定做现代化智慧物流将有助于工程机械制造业产品成本的降低、配送速度和效率提升,从而更加确保其竞争优势和地位。

(三)感知电子商务物流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事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每年以高于70%的速度持续增长,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电子商务突显了自身低成本、高效率、开放性的特点,不仅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同是也要求低耗高效的智慧物流配送的跟进服务。以阿里巴巴的淘宝商城为例,2010年通过淘宝网购物的交易量突破4000亿;目前每天全国大约1/3强宅送快递业务都是淘宝交易产生,而在淘宝的15000个商户中,有2205个来自于江苏省,占据约15%,他们的销售和供货地都是以江苏为核心、主要辐射华东区的商圈范围,这对于徐州发展智慧物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徐州智慧物流的发展将在配送速度、配送效率、配送成本以及配送人性化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形成智慧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

四、徐州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物流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目前徐州智慧物流的建设和发展的已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市场的推进,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市场发育情况可有三种模式进行选择。

(一)政府主导型

在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发展重大战略的重要行业和部门,如徐州的煤炭和机械行业应采用政府主导型智慧物流发展模式。政府是智慧物流的发起者和推动者,采用政府招标或其他方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相关产业物流做感知技术研发,并将成果运用于相关产业。这种模式中政府作为招标者,是智慧物流产业技术上的发包方和推广方,智慧物流研发单位是技术服务者,主要负责研发和技术后期跟进问题。

(二)市场主导型

对于大众消费产品,如徐州的消费品市场,尤其是电子商务平台下的相关产业智慧物流发展主要依靠市场自主推进,利用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激励机制刺激研发主体进行技术研发和跟进,通过市场化运作将知识产权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这种模式中政府是各种政策和规制的制定者从战略方向上进行合理引导,研发单位是技术发明者和制造者,而各类企业和营销中介则是智慧物流运用到相关产业的推动者。这种模式适合于大众消费品物流,如电子商务智慧物流。

(三)共同推进型

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比如危险品物流行业或公共产业物流,比如自来水、天然气等产业可采用政府、研发单位、企业共同推进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研发部门、生产企业需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五、徐州智慧物流的推广

(一)推广步骤

智慧交通的优势篇(9)

近三年内,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州数码)将“智慧城市”作为主营业务方向,他所倡导的“智慧城市”的目标是以物联网为基础,利用和融合更为先进的技术,通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使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互联互通,从而提高城市的智慧化程度。也就是说一张市民卡就可以实现购物、就医、订票、社保、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用移动终端便可随时交水气煤电费、搜索和选择小区周边的生活服务……

然而智慧城市的建设远远要比概念更复杂,不仅需要先进技术的融合应用,更需要对城市的实际建设和模式进行分析,这一点对于本土的IT服务供应商来说会更有优势,神州数码经过多年的发展,蓄积了强大的势能,面对中国城市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新趋势,在2010年就“智慧城市”战略,借此战略实现新的跨越。

2012年,神州数码继续以“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为主要业务方向,“智慧城市”业务布局也逐步清晰,为神州数码服务转型地不断深化奠定了基础。同时,神州数码作为一家扎根中国的IT服务商,对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和需求有较深入地了解,多个智慧城市项目成功落地,在全国范围内带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2012年,神州数码还建立了我国首家智慧城市创新实践基地,该创新实践基地通过互动式的体验设计,全面立体地展现了其智慧城市战略的理论架构,以及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成功案例。神州数码智慧城市创新实践基地不仅能够进行体验式参观、互动式授课,还可安排各类主题沙龙、高端交流等活动,是围绕市民、企业、城市管理者三类服务对象,打造智慧化企业沟通、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以智慧城市战略布局为契机,神州数码不断优化服务业务结构,加强软件及服务业务收入比重,重点开拓政企、金融行业客户需求,并深入探索智慧城市运营模式,不断提升服务业务的整体价值。联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神州数码促进实现中国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共同打造“智慧城市”产业链,为推动智慧城市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神州数码“智慧城市”战略布局在全国67个城市展开,并与12个城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希望成为既有理论架构,又有成功案例的“智慧城市专家”。

智慧交通的优势篇(10)

随着新一代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世界正在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着更高层次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

一、智慧银行的概念

银行基于网点提供服务的模式已维持了上百年,物理网点对满足客户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需求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传统银行网点的服务模式与当今客户需求、技术发展等不相匹配,造成大部分客户被电子渠道分流。在新的竞争时代,金融业竞争的基础不再是占有金融资源的多少,信息资源将取代金融资源的根本地位。银行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在新形式的冲击面前,做出迅速的战略整改,开始全面实施网点智慧化建设。

所谓智慧银行,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技成果和银行经营管理经验,高效配置资源,敏锐洞察客户需求,并做出灵活快速反应的一种高度智能化的金融商业形态。“智慧银行”的主要特征是开放、聚合、互联与智能,目标是推动商业银行信息技术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业务、产品、服务、流程与管理的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商业银行建设“智慧银行”,必须以智慧化的手段和全新的思维方式审视并顺应客户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塑新的服务、产品、运营和业务模式,在为广大客户提供高品质金融服务的同时,实现规模经济,提升服务效率,达到有效的客户管理和高效的营销绩效的目的。

二、银行物理网点存在有必要性

从全国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虽然对传统网点的经营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冲击,但实际情况是物理网点的数量并没有下降,反而略有增多。根据中国银行协会《2015年度中国银行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截至2015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总数达22.4万个,新增营业网点6900多个,同比增长3.18%。

1.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当前用户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一些用户需要的不仅是简单的存取款业务,而是综合的金融服务,这时物理网点的优势随之体现出来,由于人们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程度是渐进的、不均衡的、区域性的,对并不熟悉网络技术的客户来说,更倾向于人文服务的物理网点。尽管电子设备日益普及,但出于认知、安全、体验等方面的考虑,人们对直接接触型的社会交往方式仍存在较大需求,因此与移动终端相比,物理网点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满足用户直接接触型消费需求。

金融服务的基础是信任,消费者需面对面的沟通服务。虽然可通过人机互动的形式完成金融业务,但人与人之间交流却是沟通效率最高的。通过与银行工作人员的直接沟通,更容易地理解金融服务信息,也更容易产生信任感,更容易为用户所接受。

然而由于国内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上升,物理网点的缺陷正在逐渐显露。而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移动终端设备进一步普及,“互联网+”和智能网点的优势凸显。

三、智慧银行的主要优势

1.渠道建设智能化

随着客户消费习惯的改变、移动金融、在线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出现,客户对传统商业银行网点的依赖越来越少。丰富、方便、快捷,尤其是“互联网 + 电子金融”服务,受到广大客户欢迎。智慧银行的建设,可以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整合线上线下的服务渠道,在现有服务渠道基础上,整合物理网点、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以服务客户,建设家居银行等系统使客户享受到更智慧、更快捷、更高效的优质服务。

2.客户管理智慧化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大爆炸使得客户资料的优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智慧银行可以建立完备的客户数据库。利用大数据,获得广泛的客户信息及其消费习惯以及信用水平,并建立起自己的客户数据库。其次,利用数据库的资料分析,可以了解客户偏好,根据趋势制定出更加市场化的产品,在客户受益的同时,使银行赚取利润。再次,数据库的管理可以使银行了解客户间的差异化,从而提供更多的定制服务,使客户获得最舒适的用户体验。

3.数据处理精细化

通过建设智慧银行,使银行获取的数据不仅仅局限在结构性数据上面,已细化为更为人性、更为便捷的非结构化数据。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移动金融、网购平台等渠道获取关于客户职业偏好、购物倾向、兴趣爱好等非结构性数据,运用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对这些“大数据”进行数据的提取、筛选、分析,使银行能够随时随地跟踪客户喜好等的变化,并展开针对性的营销以及服务。

四、智慧银行建设成果

1.建设银行:打造金融服务新平台 加快智慧网点建设

2014年,建设银行了转型发展规划,明确将“智慧银行”作为未来转型的主要方向,即强调发挥移动互联、大数据应用、等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提升全行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打造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针对目前柜面凭证种类多、通用性不足、客户填写繁琐等现状,从源头优化流程,并逐步将原有客户手工填写流程优化为电子填单流程,减少客户重复填单。开发多渠道协同服务预约,支持客户通过网银、手机银行等多种渠道预约,减少数据输入,从而显著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减少客户到网点排队时间。

在建设银行深圳前海分行营业部,客户能够充分感受到智慧银行的魅力。智能机器人取代大堂经理,在门口迎接客户、解决问题;旁边的智能预处理终端集业务分流、客户识别、排队叫号为一体,通过身份证扫描,把个人信息传输到柜员的操作系统,还可以打印客户手机上的预填单据。而网点中存取款一体机、多媒体自助终端、自助发卡机、VTM等多种设备进一步提高了物理渠道的覆盖面。极大的满足客户交易需求。

2.农业银行:创新服务模式 推进网点智能化建设

高效服务。智慧网点将网点排队机与掌上银行、网上银行绑定,客户只需通过手机登陆掌上银行,输入身份证号和手机号,即可预约当天至一周之内的办理业务时间。当客户在按照“预约排队系统”约好的时间到达农业银行网点时,只要在排队机上输入身份证号或刷卡,就可以优先办理业务。

智能服务。农业银行智慧网点通过自助发卡机等设备实现了客户服务的自助化。自助发卡机能够自动读取客户二代身份证信息,发起联网核查,并受理普通借记卡开卡、IC借记卡开卡和电子渠道签约等业务,使银行卡的开卡业务一下子变得十分简单。减小柜面压力。

远程服务。智慧网点的VTM使客户可以通过视频与远程柜员进行无障碍交流,办理和咨询相关业务。使客户能够在智慧网点内享受更加贴心、更具人性化的服务。

五、智慧银行建设存在问题和误区

1.智慧银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银行软硬件不配套

商业银行普遍重视门面建设,改进网点环境,设立便民设施。硬件条件进步的同时,软件条件却没有做到同步,表现为网点服务粗放、流程设计繁琐、员工技能不到位。银行排队现象、手续不够简捷仍然是客户抱怨的中心问题。

(2)营销与售后服务不匹配

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卓有成效,营销方式不断改进,产品营销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与客户要求仍有差距。银行的售后服务数量与质量均与客户期待有差距,尤其表现为电子银行等产品的售后维护力度不够。

2.智慧银行建设的误区

第一,“智慧网点”并非硬件设备、多媒体内容与产品展示的简单组合。智慧网点作为渠道建设的一部分,其建设应基于目标客户群分析,通过合适的渠道,为目标客户群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如流程、体验、机制的优化,而单纯通过硬件设备的升级或网点重新装潢也难以速成的。

第二,智慧网点本身没有固定的模式,但现在某些网点过于强调“高大上”,或者太偏重于基础性网点、偏重于单一客户群。网点的模式应基于各银行的网点发展战略,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智慧网点。

第三,智慧网点从规划到试点,再到推广,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来实现整体渠道的有效性和业务效能的提升。但国内银行更多的是将其作为单一试点,没有考虑成功经验在其他网点进一步推广,也没有进一步进行整体的中后台整合。

六、智慧银行建设的创新策略

金融创新视域下的智慧,就是要能够及时甚至提前感知客户需求的变化,使得金融产品的供给与客户需求保持动态一致,通过及时便捷的渠道给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1.注重客户体验

客户体验的洞察是银行改进该方面服务的起点。客户体验一般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其中涉及到的客户体验类型包括:方便、信任、尊重、自主、时尚、身份等。对于不同层级的体验,客户的反馈是不同的。商业银行应当在保持基本和绩效体验的基础上,做强激励体验,重视交流、协助、顾问、荣耀、回报这些体验服务内容,让客户形成价值认同感。

2.强调产品创新

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时代,商业银行想与之竞争,其前进步伐必须跟上互联网企业的创新速度。银行应当建立互联网思维,建立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模式,准确把握各个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确定重点发展的客户群、创新发展的先后顺序。高效、敏锐地进行新产品开发,灵活、迅速地进行产品优化,持续、有序地进行售后追踪服务,产品要做到差异化、系列化、品牌化。

3.优化业务整合

智慧技术的应用,在很多方面实现了用最少的人工干预为客户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商业银行应当以业务流程为研究对象,以系统工程视角,分析现有流程的缺陷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改善客户体验。其落脚点仍然是海量数据的处理,要在短时间内整合分散信息,协调前台后台多个部门,优化银行系统功能,压缩内部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4.强化风险管理

金融始终离不开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信息化时代的网络安全本来就潜藏着较大的隐患,以此类技术为支撑的智慧银行金融服务体系,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大的风险。与产品、业务、流程的全行内部协同一致,智慧银行的风险管理也应当是在全行内部打破地域、部门限制,全面协同。应当是以风险管理部门为核心,信息技术部门为基础,各个业务部门为主体,对智慧银行基础架构、合规情况、交易安全、客户信息等严密监控,建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处理的整套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力.商业银行创建智慧银行的思路[J].国际金融,2012(11).

[2] 汪文洁.客户体验视角的智慧银行建设路径选择[J].经营管理,2014(7).

上一篇: 经济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区别 下一篇: 社会政策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