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创意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04 09:55:11

校园文化创意设计

校园文化创意设计篇(1)

校园文创产品是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简称,以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依托,借助人的智慧、能力和创造力,产出附有更高文化价值的产品。那些聚集社会年轻人密切关注、产生经济效应的事物,都被冠以“网红”的称号,长期存在的网红店不仅要迎合消费者的审美品味,也要与时俱进,紧跟变化的潮流,才可以避免“昙花一现”。更重要的是优秀的校园文创产品代表了学校的内涵和精神,展现出学校的历史内涵,优秀的校园文创产品不仅仅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在此期间还大大促进了学校知名度,加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一、依据网红店色彩搭配下的展示校园文创研究概述

(一)文创产品的定义

文创——文化创新,文创产品,顾名思义是指文化创意产品,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好的文创需要具备三个特点:审美、功能、内涵,缺一不可。

(二)校园文创的特点

1.文化性校园文创产品最重要的就是文化性,文化性也是文创产品的基础,校园文创产品利用创新、色彩或内涵体现着校园文化精神,来象征文化含义。通过人类的创新和能力把精神财富变为物质财富。2.纪念性校园文创产品承载了校园的文化内涵,不单单是简单的商品,是浓缩了校园文化历史人文的纪念特性的创新产品。这也是体现校园文创产品价值的关键所在。3.趣味性在注重实用设计和文化内涵的同时,尽可能地用独特的方式展现其文化内涵。在设计校园文创产品的过程中,要努力展现出学校独有的历史内涵,在具有文化性的同时,带有不一样的趣味。4.艺术创新性艺术表现与校园文化相互协调,吸取各种艺术的特性展现其文化内涵。

(三)校园文创对高校文化的推动影响

校园文创产品,第一是文化,第二才是产品。校园文创产品具有学校独特精神内涵,传承校园文化的精神。好的校园文创产品在各高校建设过程中体现出一个学校独特的学院精神和校园文化。

二、国内研究现状

校园文创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跟西方国家对比而言,还处于初期发展的阶段,尤其对于高校来讲,校园文创产品设计创新和发展空间很大,具有潜力。国内高校的文创产品大多都单一缺乏趣味性,文化内涵表达不到位,市面上的校园文创产品大多以该校建筑为雏形制作文具等校园产品,产品定位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出文创产品的收藏、纪念价值。在高校的文创产品设计中,大多缺乏别出心裁的创意和眼前一亮的效果展示,在文创产品的质量上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等相关问题。这表明我国高校文创产品产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蕴藏着商机。

三、产品设计流程与文化内涵

(一)创意来源

坐落于中山陵脚下,玄武湖旁的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拥有460余种的绿色植物,让校内学子一年四季常见绿色,校园内独特的校园建筑也是学校的标志,蕴含着100多年的历史底蕴。每一年的樱花盛开、银杏飘落的季节,成为南京最大的赏樱景点。提取校园文化元素时,提炼和选择出最具标志性的单一元素,再将这些元素进行整理和重组,构成所需要的图形,接着进行演变与再发展。色彩搭配方面,根据网红店探索出符合现代大众审美的色彩搭配进行设计,再结合校园有代表性的色彩进行补充。

(二)校园特色元素

植物:樱花、银杏、水杉。建筑:教五楼、地球仪、新体育馆、新图书馆。校园内的代表性植物和建筑,对单一元素线条的凝练,先将其设计为简单的线条图案,然后将环境中本来色彩进行提取冲向搭配,融入到设计特有的色彩中。网红店是当代年轻人追求的事物,从此提炼出来不同搭配的色彩组合,符合现在年轻人的潮流,与校园文化元素相结合起来,形成大众喜欢并有校园文化特色的产品。

(三)文创产品的展示

文创产品的展示是很关键的最后一步,关系影响到这个产品是否畅销。校园文创往往以普通售卖的方式展示出来。营销是使校园文创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途径。国内售卖方式仍局限于传统的交易方式,产品周边未形成购买氛围,难以获得关注度。改变一般普通方式的展示手段也是关键的一步。用专门的展架展示相应的文创产品,并将环境与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一致性”的设计方式,尤其在色彩搭配上要进行统一。这样不仅会打破传统的展示惯性,同时会给人们眼前一亮的感觉。

四、高校校园文创产品典型案例分析

校园文创产品不单单是以文化为核心进行创新设计的产品,更是基于广大师生对其校园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支持而产生的。但是传统“校园Logo+”的纪念品种类单一,缺少心意,产品质量也有待提高。在年轻人更为追求美学设计的当下,大多高校的文创产品如何突破传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下列是各高校的校园文创产品调研分析:两条流动和河道相交,又像腾飞的大鸟,展翅翱翔。这是校园景色与文化的结合。将校徽、校训等图形元素融入帆布包设计中,作品不仅拥有同等产品的功能性,又体现出该高校的文化特色。将校园主要建筑简化为单独的线条简笔画,配色简洁明了,并赋予简单的装饰,加上学校的名字,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结合的校园文创产品。同样也是将学校建筑简化为线条,加上相应的色彩搭配做成徽章。体现了独具一格的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建筑风景的绘画做成的明信片,比较单一简单,缺乏趣味性。但这同时也是很多学校采用的文创产品方式。比如:这个名为东南印记的玻璃房子,是东大学生自己设计的,位于东大四牌楼校区南门附近,琳琅满目的各类文创产品,成为走进这里的游客与东大之间的羁绊。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独具一格的文创产品,体现了每所高校的不同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这些有着校园的独特精神文化与青春记忆的产品,伴随着时间的钟摆,也给每一位学子留下了最难忘的回忆,也是一所高校最好的形象表现。即使多年以后忘记了,当人们再次拿到文创产品的时候,也会回想起这所学校的独特韵味。

五、结语

优秀的校园文创产品,不单单可以成为销售良好的商业产品,也是作为校园精神文化传播的载体,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的文化内涵以及发展特色。同时,也是对校园文化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对于树立良好的校园形象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校园文创是一种对校园文化的解读与人类创造性相结合的产物,通过设计理解文化,对校园内在和外在财富的分析得到简单艺术元素相结合起来的产物。同时还能够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在提高学校综合性的发展中起推进作用。当下,虽然我国校园文创产业还处在发展阶段,但在不断对文创产品创新方向进行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校园文创产品对于学校形象的重要作用。独具一格的校园文创产品的趋势也逐步开始明显起来,对于现在的各高校而言,创造出属于自己特色的文创产品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李洪月、任新宇2015《锡伯族弓箭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大众文艺》第19期。

任新宇2015《刍议产品设计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大众文艺》第23期。

敖鹏2016《网红为什么这样红?——基于网红现象的解读和思考》,《当代传播》(汉文版)第4期。

殷建新、吕长育、刘洪金2016《基于O2O商业模式下校园文化纪念品的开发与推广分析》,《知识经济》第8期。

李若辉、关惠元2016《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产品生态设计现状及问题》,《生态经济》第12期。

李若辉、关惠元、吴智慧2018《我国家具制造企业设计创新管理模式研究》,《林产工业》第1期。

宋思瀟、魏丰仪、杨凯、沈九美2018《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与实践——以南通理工学院系列文创产品设计为例》,《科技视界》第9期。

黄益、刘遵月、郭宽容、季成诚、尹强2019《文创产品设计方式研究——以南京民国建筑文化为例》,《戏剧之家》第2期。

校园文化创意设计篇(2)

1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现状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校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体系已经十分成熟,许多国际一流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门店和网站,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其中商品特色鲜明品种丰富,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应有尽有,还有与著名品牌合作的产品,不仅局限于服务校内的顾客,更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游客,实现了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播的完美融合。

国内目前发展较好的是台湾省,以台湾大学为例其拥有官方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网店,从产品类型到产品创意都不亚于欧美国家高校。并且除了高校官方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外,还有很多大学生自主研发的文化创意产品,从创意设计、产品制作到最后的营销售卖都有大学生参与其中,最大程度的发挥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大陆的高校陆续认识到校园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许多大学纷纷开设了自己的校园纪念品店或网站等。像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的一些知名高校,也有了自己的文创研发团队、文创门店以及网站,发展的比较成熟。不过大部分大陆高校的文化创意产业才刚刚起步甚至还未起步,相比于欧美国内文化创意产品从设计研发、产品加工到营销环节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产品本身存在诸多问题:(1)类型单一、款式老旧无法满足现代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2)缺乏对文化元素的设计加工,设计手法过于简单;(3)受众人群范围局限,社会影响力小。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会影响校园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发展。

2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对于带动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2.1 增强高校学生对于地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高校的学生生源构成都是遍及全国的,也就意味着高校的大部分学生都不是高校本省或本地区的,因此他们对于学校的文化、学校所处地的地域文化都知之甚少。現在的大学生群体更多关注的是新的事物和国外的新鲜文化等,缺乏对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而地域文化要想传承和发展好一定是需要年轻人的充分参与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是学生们愿意购买且会经常使用到的,一些好的文创产品甚至成为学生们互相赠送的礼物,比起强硬直接的灌输地域文化,将日常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精美礼品中展示出地域文化风采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地域文化的熏陶是更为有效地方式。在校园文创产品中注入地域文化的文化性可以让学生们在购买使用文化产品的同时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地域文化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地域文化的兴趣。

2.2 利用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功能推广地域文化

校园文化产品除了具备使用功能外更重要的就是它内在的精神文化内涵。经过精心设计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是具备纪念意义的,因此会有很多学生和教师把校园文创产品当做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校园文创产品里本身也会包含纪念品和礼品等。这些因素就使得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可以作为很好的文化传播载体。将地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创意产品中去可以让地域文化借助校园文创这个载体广泛的传播和推广,扩大地域文化的影响范围。

3 地域文化的融入对于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重要作用

3.1 增强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目前国内校园文化创意产品中存在的类型单一、创新创意不足等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设计者仅仅简单的考虑了高校本身的文化。第一,我们承认不同学校的文化是不同的,但很多综合类大学在校园文化上的区别并不明显;第二,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是物品范畴,因此需要将抽象的文化转换成物质载体和元素符号载体来运用。一般而言高校的建筑、校园的景观、校训校徽等是设计文创产品中主要运用的元素,考虑到建筑的雷同、校园景观本身缺乏文化内涵以及重复性的运用校训校徽做简单设计会产生创意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发现仅仅从校园本身寻找设计要素是容易产生问题的。学校是依托城市发展建设的,学校在多年的发展中必定会受到当地地域文化的影响。在设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时候考虑地域的特殊文化包括独特的材料、独特的符号、独特的物品和独特的技艺等会使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更具创新性创意性,设计者也更加容易发挥创造力设计出更多更好地产品。

3.2 扩大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受众人群和影响范围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旅游的热门,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受众群体逐渐从师生扩大到了全社会的范畴。具备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产品将会更加贴近旅游文化纪念品的范畴,因此会更加的受欢迎。具备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将不再仅仅是师生们赠送亲属朋友的良品,更会成为该地区人们节日庆典互赠亲友时争相选择购买的礼品,同时也会成为到该地区旅游的人们选择购买的纪念品,从而扩大了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影响范围。在一些重大的校园活动中如:校庆、国际高校互访等活动中,我们需要一些具备一定品质和档次的纪念品或者礼品来赠送校友、师长和国际友人及伙伴高校。一般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或者礼品是根本无法满足品质和档次要求的,然而具备地域文化元素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要求,这类产品可由珍贵的当地材料打造,或用复杂的传统手艺制作,形制可以十分精美,高端上档次。因此将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去拓展了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服务范围和受众范围,使其具备更为广泛的影响力。

4 地域文化传承理念下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4.1 校园文化元素与地域文化元素相结合

在进行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校园文化元素与地域文化元素的结合。在这之前需要对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进行文化元素的提取。一般而言校园文化元素主要體现在校训、校歌以及该校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某些研究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知名的校友等抽象概念领域和学校教学楼、校园内风景、校园雕塑以及一些特色场景等具象要素。地域文化的元素提取包括对历史传说、宗教特色、民俗文化等抽象领域以及地域特产、标志性建筑、装饰符号等具象领域的归纳与总结。在准备好两类元素符号后,需要一定的设计逻辑将元素进行组合或重构形成新的元素符号形式。地域文化远比校园文化发展的更为悠久和丰富,因此可以提供给设计师足够多可运用的元素,这种方法比单纯的运用校园文化进行设计更能突出文化性的特点和形成更好地创意。

4.2 地域性材料在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是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地域性的,比如当我们看到桦树皮一类的纪念品就会知道这是北方文化元素的一个代表;看到竹子做的笔筒就会联想到南方的竹林等等。材料展现了一种色彩、肌理和触感,引导人们联想到它的环境及背后的意义。在进行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时,要注意元素与材料的匹配关系,好的设计表达一定是要有适当的材料来依托的。打个比方同样是做一个笔记本,如果可以运用当地生产的纸张做出来的本将会比生产线下的本更有文化性意义;同样是做明信片,采用当地盛产的薄木板进行灼刻将会使它比卡纸彩印更具文化韵味和收藏价值。在应用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适当性,不同的材料适合不同的产品形式,日常用品类就不适合过于易碎的材料,纪念品则就可以考虑较为珍贵的材料,最终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成本与售价等多方面的因素。

4.3 地域民族技艺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借鉴意义

校园文化创意设计篇(3)

手绘创意表现作为艺术表达的语言,是设计师创作思维的表现。“LandscapeDesign”手绘创意表现项目紧紧围绕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的“服务地方性经济”、“从身边的设计做起”等主题,着眼于校园文化主题,从学生的角度看校园,发现校园的美,通过手绘创意表现制作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产品,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校园,发现校园的美、唤起对校园的回忆。手绘创意表现在众多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中,是表现与再现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种艺术。项目充分围绕校园,以手绘创意为媒介进行主题表现。项目组成员进行市场调研、资料收集,对校园不同时期的景色取景以及依托于相关比赛,为后期手绘创意表现收集了大量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素材。运用所掌握的手绘技能及电脑技术,在研发过程中,将文化观念融入其中,充分体现设计的智慧与个性,对校园文化素材进行收集、绘制、处理、制版、打印、包装等,开展手绘创意性表现,完成系列校园文化的主题明信片、地图绘制等创新性表现,注重创意产品的艺术和商业价值。

二、校园文化与手绘创意表现的关系

手绘创意表现以校园文化为基础,通过手绘创意表现形式来表现校园文化的主要特色,对校园文化元素进行剖析与提炼,以创意产品为载体,引起人们对于校园文化的注意及重视。校园文化不仅仅是校风校纪的体现,其最直观的体现便是校园中建筑和校园的一草一木,这些学子眼中最熟悉的图书馆、教学楼、花草树木以及日日行走的道路都承载着四年的经历和回忆。如果说手绘是校园文化的表现方式,那么创意产品就是手绘校园文化的载体。创意主要强调人文内涵的体现,还可以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商业价值,受到消费者青睐。手绘创意表现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不仅可以准确、真实地描绘校园景色,校园的精神文化随着创意表现迸发,把更深层次精神文化融合到手绘的创意表现之中。

三、手绘创意表现在校园文化特色中的应用

通过对手绘材料、表现手法的研究,提升创意思维与实践能力,尝试将所学的技能进行实物转化,形成实际应用的产品。

1.注重校园文化特色的体现

校园文化特色手绘创意产品应该呈现校园文化的内涵,传播积极的人文特色及校风校貌。其创作发展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完善,需凝聚校园文化特色,树立校园文化品牌形象。手绘创意表现内容需抓住消费群与校园之间的情感纽带,以便达到打动人、鼓舞人的作用。

2.增强产品吸引力,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以校园文化进行手绘创意产品为实践项目。更需针对校园本身的文化内涵进行创意表现,增强创意产品的吸引力,抓住核心的消费群的喜好、需求层次及关注点,引起情感共鸣。同时,应针对不同消费需求,创新设计理念、丰富产品形式、拓宽表现途径,运用艺术的表现手法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各种需求。

四、成果与效益

通过国内外成熟校园文化产品的收集、整理成功范本,作为创作参考。团队成员通过收集相关主题资料,总结校园文化特色,提炼设计元素,了解受众对校园文化产品的价值要求,为手绘创意表现提供素材。通过网络收集及实地拍摄进行校园文化素材的收集、整理及分析,确定主题进行绘制,依托于“艺馨杯”比赛收集校园主题素材,选择优秀绘制作品进行分类、扫描、制版。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并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设计实践。此次手绘产品,不仅放眼于校园的大环境,更着眼于校园的点点滴滴,唤起了师生对校园的深深情感。项目以沈阳工学院的建筑风景为主题进行手绘创意表现,制作出系列校园主题明信片以及相应的马克杯、日历、帆布袋等系列产品,还绘制了校园的平面地图及鸟瞰图制作校园宣传册,如图。产品通过创意集市、迎新活动以及网络平台进行销售,初步的成果还是极为可观的,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重视及支持。校园文化主题的手绘创新表现项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校园的美以及发掘回忆校园的不同创意点。通过老师的耐心指导和自身的努力,我们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团队会以此项目为契机,继续加强手绘创新表现、完善创新成果!

校园文化创意设计篇(4)

最后将“创意+文化”作为目标,重点建设创意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创造精品和推销学院产品及推销人才,完成整个“创意文化园”的流程和方案。

 

“斯坦福大学工业园的建立,被人们普遍认为是现代意义的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开端。波士顿的‘Route128’依托哈佛、麻省理工等大学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独领风骚,成为美国科技和工业创新的中心。麻省理工大学在这方面也相当突出,每年有大约150家与麻省理工大学有关的新公司成立,其中至少有10%的新公司是直接由该校的成果转化产生的;跃升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1]

 

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比较多,主要有《澳大利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以“昆士兰模式”为例》,“昆士兰模式”即将人才、创意和企业在特定的空间内形成集聚发展的效应。2012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全球大学创意博览会”旨在促进高校创意成果的市场化转化。高校总部“创意云Cci”(Creation cloud idea )的诞生将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年轻人开发新的创意。国内艺术院校“创意文化园”就是基于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借鉴这种模式发展艺术教育的产学研办学思路。安徽艺术院校也在有效利用本校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了一些“创意文化园”取得一些经验,促进了高校科研水平的持续提升。

 

1 安徽高校“创意文化园”的建设条件和措施

 

1.1 资金和硬件设施

 

安徽高校的艺术专业都有一些教学旧楼剧场、展厅、实践中心、计算机中心、工作室、设计室等场所。可以整合作为创意园用房。例如,安徽师范大学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653.68万元,教学用计算机8767台,多媒体教室座位数26824个、语音室座位数968个。如果高校之间加强合作,有些资金不足的高校就可以避免设备仪器的重复购买,也可避免因项目不饱和造成的设备仪器资源的浪费。资金、设备充足了可以使大学更直接地参与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其次,对于新的投入可以政府拨款、学院出资,企业赞助提供项目资金,设立创意园管理资金委员会,定期对创意园进行审核,监督计划项目,设立各类“基金”来推动项目执行;例如,“在英国艺术委员会的常规资助机构中,有90%以上的机构都有教育项目”。[2]为相关协议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对科技人员向企业转让专利成果给予奖励等。

 

1.2 师资及专业设置

 

安徽艺术院校办学多年,中等师资力量良好,教学及指导实践能力较强,但是顶尖学科与专业带头人仍然十分缺乏,目前正在改革科目设置不全、缺乏创新的旧科目,主要涉及新闻出版业、教育培训业、文化旅游业、信息服务业、动漫及其他设计服务业,新兴艺术品制造与交易产业、游戏、会展、艺术管理等专业严重不足。“创意文化园”的建设有利于学校聘请专家和科研人员担任兼职的教师,为教师团队注入新鲜血液,更为新专业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1.3 学生

 

“创意文化园”直击市场,培养新兴产业市场缺乏的人才,给学生更多的平台,承接企业的真实项目或模拟项目进行教学和生产。例如,执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举办“艺术实践周”、“实践学分”的活动,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越强、专业水平也越高,也越能够被企业接收。

 

2 建设流程和实施方案

 

建设“创意文化园”按照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首先是艺术院校与文化产业市场的对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以安徽艺术职业学院为例,美术系将所有的专业方向重新进行组合,在原有的工作室基础上增加新的工作室,总共有绘画、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展示设计、品牌设计、数字影视、游戏设计、演艺服装、布艺设计、名师工作室等20多个工作室。所有的工作室相互联系就扩大了学校原有的“创意文化园”,增强了与安徽的工艺美术企业合作的能力。创意文化园的发展将能够吸引相关企业、聚集科技力量,提供良好的交流与服务平台,培养文化产业需要的人才和创意产品。最后,将产品和人才推向市场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起来,可以更快地把科技含量高、有附加值的产品推向市场,更快地将人才推向企业,使企业也更渴望创意产品和人才(如图1)。

 

2.1 交流与服务平台

 

(1)增加学术交流平台。图书馆建设电子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建设资源共享平台,信息与学术公开服务省内外,坚持长期打造一个学院专业展会、一个学院专业论坛、一个学院专业网络、一个创意展览馆,推动安徽创意文化走向全国。例如,安徽大学的师生艺术作品展示网、文典大讲堂、安青在线等,还有安徽师范大学的安徽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慕课平台,新上线的《创业创新执行力》《创业管理实战》《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等网络课程,以及馆藏的275.2万册图书基本实现了数字化。

 

(2)重视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知名院校的专家、教授到安徽院校进行交流、讲学;举办学术节、科技文化节等活动。例如,“黄梅戏艺术表演和交流研讨会”聚合创意要素、传播创新文化,举办“创新创意文化节”“创意动漫节”等。

 

(3)与产业集团联合投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这套平台上注入了很多公共资源。例如,可以创办进行动漫深加工的大工作室,学院艺术实践中心,可为创意文化园承接优秀的演出,音乐会、美展、策划等创意产业的一些活动。可以建立共享使用制度、措施,充分开放共享研发中心与研发平台,在不同高校之间、研究机构之间、企业之间,提供更便捷、高效的信息空间:

 

2.2 创意产品(1)扶持大学生原创作品。例如,原创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改变产品外观、更换产品包装,或是设计新的营销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如2013年10月26日在合肥大剧院上演的话剧《青春派》,就是安徽大学戏剧系的学生原创编剧,与和昌地产(集团)合作完成的,该话剧以80后的生活及情感为创作素材,由该校学生主演,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2)打造精品。打造黄梅戏、徽文化、徽州茶道、徽菜的创意包装加工、健康保健品等。例如,极具安徽当地特色的黄梅戏曲教育,“再芬黄梅艺术实验班”等。

 

2.3 推销产品与人才

 

(1)定期举办或参加“校企联合会”、“创意博览会”,促进产学研转化,推动高校文化创意园的长远发展。

 

(2)“企业专场人才交流会”“创业项目投资推介会”活动,为企业和大学生搭建面对面沟通的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求职机会和创业辅导、融资渠道的同时,满足企业和投资机构发现优秀人才,寻找创意项目的需求。例如,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与浙江横店影视基地艺术团、黄山国际大酒店、福建福祥艺术团、厦门金樽演艺公司等国内十几家大中型企业也与学院签订协议,实行订单式办学,扩大学生的就业实习基地。

 

3 制定“创意文化园”的发展目标

 

3.1 明确定位

 

安徽艺术院校“创意文化园”可以定位为:“以徽文化、巢文化的商品研发设计和企业品牌策划为主要突破口,以提高安徽企业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为己任,凸现创意、创新、创造的功能,把‘创意文化园’打造成一个创意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意产业结构集聚的园区。”[3]例如,安徽师范大学的安徽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安徽大学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徽学中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徽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桐城派研究中心等,这些研究中心都定位明确,坚持就有成效。

 

3.2 创意园的集聚力量

 

各类创意企业陆续入驻,一类是学院对现有设施重新整合,对创意文化园进行设计和规划,使创意文化园成为享创造之乐、创意之美的一片园地。另一类是校外驻扎,依靠科技和创意能力对外招商,吸引产业集群。前一类较多,后一类发展力量薄弱。例如,安徽大学有合肥安大电子检测厂、安徽安大华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七八个校办产业,而关于文化创意的产业集聚较少。

 

3.3 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与参与深度不够

 

急需将高科技、设计创意等融入文化产业,形成新型文化产品,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今后,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提高师资专业素质,提高科研综合水平,加强与科技学校交流,培养创新型人才,“科技+创新”是高校“创意文化园”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

 

3.4 管理模式

 

在高校文化艺术产学研发展过程中,存在校企关系不顺、师资老化、经营机制不灵活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其核心和本质是运营机制与管理体制的问题。建立“创意文化园建设领导小组”,进行整体规划,在听取企业和院校的意见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小组进行认证,让行业专家融入创意文化园中,将创意发展等付诸实施。因此,从机制创新与管理规范的角度科学准确地实施高校创意文化园的方案,探索高校文化艺术发展的新模式。

 

4 结论

 

“创意文化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学习与创意的新环境,增加了学校与企业、科技院校交流的机会,是现代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创意文化产业和艺术院校实现共建平台、相互协作、合作共赢的目标。

 

校园文化创意设计篇(5)

一、我国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

如今,中国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全球化环境中,丰富多彩的异国文化为世界各地人民所关注,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已经深入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当中。校园景观设计日益受到重视,但校园环境空间的趋同性会使校园文化景观显得毫无特色,一些学校的文化背景、历史事件被忽略或改造,这使得景观规划成为缺乏文化韵味的呆板摆设。学校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内容,可是如今一些学校的景观设计陷入文化缺失的怪圈。伴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很多大学对校园进行扩建。可是,一些学校校园的景观设计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由于没有充分挖掘本地文化、历史事件等而缺乏特色。传统文化的缺失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设计者应当在深入挖掘校园文化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借助丰富的景观设计语言和多种文化表达方式传递校园信息,塑造校园特色,创造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设计。

二、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体现

校园文化是相对于社会文化来讲的,是根据这种文化的由来、存在的具体环境、主要的发展前景与意义来确定的一种社区性质的文化体系。从根本上来说,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这个环境中产生的,教师和学生在学校中开展日常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见证者。所以,换个角度来说,校园文化不仅仅包括校园景观文化,还包括人文文化。校园文化是经过长期积淀并筛选出来的重要文化内容,通过学校形象体现出来,并且在继承以往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地进行创造性发展,从而形成学校自身的与众不同之处。

三、校园之美源于校园景观规划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

对一个地区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是体现一个人思想、创造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人类的思想文明通过不断的历史积淀展现出来,充满了人文色彩和历史价值,具有独特的魅力。一个优秀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不但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同时具有强烈的历史文化气息,充满文化色彩,并散发出人文魅力,赋予景观环境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校园景观设计以人为主体,以建筑为载体,以水体和道路为脉络,以绿化为表征,以小品为装饰,这些都是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在构成景观的要素中,人文精神决定了其文化核心。人文精神是经过长期的发展、锤炼而形成的文化成果,其不但包括人类对历史文化、科学环境等的总结,还包括对色彩的理解与创造。在校园景观设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无疑是景观设计中的优秀典范。王澍在该校区的规划与设计中,成功地将中国传统的空间概念、人文精神融入当代建筑。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校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门,其是通过墙面的随意连接而产生的。在南方百姓的生活居所中,当地人常常使用珠子、砖、瓦等进行建造,通过灵巧的搭配使建筑产生灵动的感觉。象山校区建筑的一块块瓦片通过整齐的排列,再搭配重重叠叠的房檐,显得格外有特色。砖是我国建筑的主要材料,在校园建筑中不但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还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特征。在每一个组合的院落中,王澍的设计巧妙地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井的理念,用石头打造出一种错落有致的感觉,建造出一种看似下沉的庭院。庭院中有苍松翠竹,地面是由古老的青石砖铺垫而成,缝隙中长满了绿色的苔藓,雨后十分光滑,情感上可以带给人一种温暖的慰藉。

四、结语

校园之美源于文化,而校园景观设计之美源于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这些文化元素进行有机的提炼、融合,物化成可视的视觉语言、可感知的精神载体,必然会提升学校的整体文化内涵,增强学校的文化气息。只要设计者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和学校的发展历程,在这种动态的变化中把握设计美学的原理,充分展示景观设计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校园景观设计就会越来越美。

校园文化创意设计篇(6)

当今社会办学条件越来越好,校园扩建、重建、新建已相当普遍,校园的规划与设计至关重要,它是校园建设的灵魂和条件,也是一种艺术的创作过程。正验证了唐代画家张彦远的诗句:“书画之艺,皆需意气而成……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无则无,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这项工作做得好,可以缩减资金投入,提高校园功能和利用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规划是设计的奠基石,它以人为本,创造和谐

校园的规划就好像一副画的构图一样,要认真研究校区周边的环境,熟悉校园布局的规范和要求,首先要体现以人为本,要让师生有充足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空间,生活区、教学区、体育场区合理分布,避免房改后对校园正常的教学次序产生负面的影响。规划本身是一种创作,是创作就要追求创新,应该具有独立的个性,别具匠心。学校及建设处领导去国外考察比较有名的院校,吸百家之所长,形成一整套理念,再根据新校区的环境,最终生成“湿地书院”的校园文化理念,使我们的校区建设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二、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

校园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广义来说,它包括学校的软件建设(如学科建设、师资建设、文化建设等等)和硬件建设(如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设备建设等等)。从狭义来说,校园建设就是学校的基础硬件建设。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的校园建设都包含丰富的内容,需要系统考虑、统筹安排。如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就包括建筑布局、建筑单体建设、景观、道路、河流等内容,要考虑环保、人防、消防、交通、生态、人文等因素。这些内容和因素本身又包含很多子项目。所有这些项目和子项目既自成一体又相辅相成相互影响。这些都决定了校园建设不能走一步看一步,要运用创新发展的理念,系统的观点,通盘考虑、预先规划。

更重要的是,学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如斯坦福大学,1920年还只是一所“乡村大学”,但到了1985年就已成长为全美大学的第一名。立志做东方斯坦福的杭师大也在过去的100年里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从师范类专科学院成长为综合性大学也仅仅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在新的100年里,我校也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将成长为一所“省内来自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这就要求学校建设既要立足当前,更要放眼未来,要着眼于校园将来发展需要,具有超前性和前瞻性。斯坦福大学仅用了100多年的时间就迅速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科学的发展规划理念。我校要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也离不开科学规划的作用。需要用“大气的规划、大手笔的建设”来“请大师、造大楼”,确保校园建设100年不落后,建设成果既能满足当前使用需要,又能适应学校将来发展需要。

近十多年里,国内高校普遍经历了一场空前的建设热潮,包括老校区的改建、扩建,异地分校、新校区的建设。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重新反思校园建设,逐渐认识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学校建设的突出重要性。“规划先行,以科学的规划指导校园建设”已成为高校的普遍共识。

三、设计创作人性化,且适度超前

设计是在规划的基础和范围内对校区设施的创作过程。首先做到功能满足需求,符合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文、理、化、艺术等教学类分区,多媒体教室、报告厅、演播厅、舞台设计等细化功能用房,校园一卡通、广播网、监控等智能化系统。大到建筑单体,小到建筑和装修节点,我们层层把关,制定设计要求细则,把校园功能要求放在首位,把设计细则反映的图纸上,最终实现校园更具人性化的建筑特点。建设一所新校的目的是改善教学环境,使校园的环境成为无形的教育者。学生走进校园,便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因此校园的设计是“美”的创作过程,首先体现的是艺术美,建筑物、溪流、山丘、草坪、小桥、雕塑、树林等构筑了一副美丽的画面。

四、设计的重要性

方案设计是整个设计工作的前奏,是一个从有到无的创意设计过程。需要大量的理性分析、收集整理和沟通工作,建筑的总平、空间、立面、外观效果、内部装饰效果等设计,它是建筑设计的灵魂。设计的好坏,成败主要取决于这个阶段。目前设计招投标形式主要就是方案设计招标,投标单位方案设计出彩、功能考虑细腻、经济实用、符合专家及业主的规划理念,最终取得中标。实现施工图到最终建筑实体的延续。说的透彻点,方案设计是设计成果的必备条件也是必经之路。建筑设计方案根据规划要求,还有城市文化、校园文化、空间舒适度、历史因素、生态环境、城市交通等的影响。

设计贯穿建设工程的规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阶段、工程建设阶段、竣工阶段以及后期安全使用阶段,周期较长。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进度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大量的事实说明,把好设计这一关,是提高工程投资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缩短 极为关键的一环。一座好的建筑物能延续数百年上千年,它蕴含着设计者和建造者的结晶。可以说设计是建设项目的灵魂和导向,项目资金的投入和设计分不开的,项目投资目标是通过设计得以实现的。

建筑外形的恢弘、亮丽,建筑品质的体现,质量的保证,节能环保,合理的内外部交通组织,各种功能的合理布局是通过设计来达到的。一座建筑不论外形还是内部功能所具有的设计思想先进性、创新性和唯一性以及建筑风格突出、艺术价值高和地标性,那么这座建筑则是成功的建筑,甚至数年后,它的品质都会得到延续和继承。

五、规划和设计的关系

校园文化创意设计篇(7)

1.校园的人文精神“校园人文精神是校园人的一种理性意识、情感体验、生命追求、理论阐释、评价体系、价值观念和实践规范,等等。大学人文精神是在大学的发展演绎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体现了大学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关怀。”良好的校园人文精神有利于形成校园凝聚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追求,大学校园的人文气氛随着校园的不断发展而沉淀,逐渐形成了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深深地融合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散发着校园的每个角落里。

2.校园的历史文化每一所大学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发展再到成熟都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沉淀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校园历史文化。校园历史文化与校园环境汇集在一起就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文气息。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校园的一切都透露出学校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学校的历史,不只是一个简单数的累加,而是时间所刻画的一个个印记,是文化的积淀,是精神的传承。

3.校园的风格差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种现象同样也体现于校园的风格。不同的校园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校园文化在发展形成过程中受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逐步养成了自身的内在特质,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标签形象,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的发展脉络。因此,对于不同的校园,其校园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校园环境中的灯具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色。

二、现有校园灯具设计的问题

笔者通过考察校园环境时发现,大多数校园环境的灯具设计没有体现出校园的特点。总之,现有的高校校园灯具设计存在着以下问题:

1.设计同质化严重校园环境灯具设计同质化是非常普遍性的现象,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校园里所使用的许多灯具在造型上都大同小异,完全忽略了其自身的特点。高校环境中的灯具运用随意,只重功能不重校园特色的灯具普遍存在。

2.造型单一,缺乏创新校园环境中灯具设计单一、缺乏创新是校园普遍存在的问题。“荷兰设计家巴克说过,灯泡的制造商已经完成了最困难的工作,给设计师留下的工作只是想出将灯泡隐藏起来的方法,这其实就是赋予灯具外在形态一定的内涵。即要所设计的灯具要具有良好的审美功能。这种美区别于一般的形式。”那些随处可见的灯具设计无法满足校园环境的审美要求和文化内涵的凸显。

3.校园灯具设计混乱,缺乏美感校园灯具设计混乱与随意,不但缺乏美感,甚至还破坏了美感。以具有120年历史的武汉大学校园环境为例:武汉大学有着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其建筑、樱花、历史人文气息都是武汉大学的特色所在。再看武大校园环境中的灯具,虽然造型各异,但是其设计很难和学校的特色紧密联系起来。灯具运用混乱,缺乏统一性,忽略校园灯具与校园特色。

三、校园灯具的再设计

武汉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校园环境中建筑、樱花、历史人文气息都是其特色所在。

1.校园灯具设计创意来源及符号的提取武汉大学校园灯具设计的元素提炼是设计极为重要的一步,设计元素的提炼是否恰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设计。设计元素选取和提炼具有多样性,但是它的共同特点就是要使这种元素与它所指事物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才是有意义的。武汉大学老建筑中的元素有灵动飘逸与和谐优美的云纹,云纹是武汉大学最具特点之一,最终,云纹成为武汉大学校园环境灯具的主要设计元素。书是人类传播文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它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加快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自古以来,校园的职能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重要媒介就是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等都是对书籍的褒扬。由此可见,书与学校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把书作为本设计的另一灵感来源。对于设计元素的提炼并不是对来源事物的再现,而是在对事物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抓住事物最本质的特点。把具有校园普遍性特征的书同特殊性特征——武汉大学建筑上的云纹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设计的出发点。

2.校园灯具设计的造型灯具设计的造型是主要表现形式,优秀的灯具设计应该具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设计中,我们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充分地分析和研究,通过对设计元素的形态进行具象地分析,对其形态特征和使用过程进行概括和提炼,并对云纹形态进行创新。云纹是传统的装饰纹样,运用云纹作为装饰设计的很多,在“百转千回”灯具的设计中,运用了抽象和简约的手法来把云纹和书结合起来,使云纹和书形式美同丰富的内涵结合到一起,共同创造出崭新的校园环境灯具设计。这种校园环境灯具设计不仅满足了外观的美感,同时也美化了校园环境。在“百转千回”灯具设计中,灯罩部分,运用云纹优美与流动的线条,采用螺旋的结构,四周高于中间部分使得整体具有向上的运动趋势,把静止的灯具在校园里翩翩起舞。灯柱设计采用上端稍大、下端稍小的倒梯形设计,使得整体和谐与统一。通过云纹和书的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设计,使得武汉大学校园环境灯具设计具有简洁、大方的外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校园环境灯具的材质与色彩灯具设计除了良好的造型,还必须通过合理材料的选择以及恰当的色彩搭配以保证其良好的功能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灯具的材质也越来越多。灯具的材质从最初的石头和贝壳等,变成陶质、铜、铁、陶瓷、竹木、纸质、塑料、布料和玻璃等材料,从简单到多样,从功能单一到多功能化,不同的材料都有着特性、功能与质感等的差别,并形成了材料自身的性格和特质,从而给人们造成的视觉感官效果也千差万别。在“百转千回”灯具设计中,灯罩采用了乳白色塑料材料,其塑料性能稳定,对人和环境无害,价格比玻璃材质低出不少,更重要的是其弹性系数大,便于工艺的成型,也能够降低制作螺旋式灯罩造型的难度。另外,制造成本也不高,有利于市场的推广,同时透光性良好的白色,同时给人干净、舒畅的视觉效果。灯柱部分采用金属不锈钢,制作工艺简单且经久耐用,又有现代感。白色的灯罩与不锈钢质地的灯柱协调地搭配在一起,像一个发光的雕塑。

校园文化创意设计篇(8)

摘 要:作为校园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艺术,是传递学校文化精神、塑造学校形象的物质承载者.研究大学校园环境下的公共艺术创作,对于大学校园文化传播形式的丰富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空间环境的公共艺术大多数以雕塑、壁画等传统艺术形态出现,作品主题单调、形式老套.文章针对当前我国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的现状,通过对安徽工程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的分析,探讨当下的高校校园环境公共艺术设计创作的途径.

关键词 :公共艺术;高校校园;空间环境

中图分类号:J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45-0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资助(10YJC760051)

公共艺术一般存在于特定的的公共空间环境中,并在实际功能和文化心理方面与周遭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存在着整体性的利害关系[1](P12).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当代文化的形态,一般是指能满足视觉美感的视觉艺术,如建筑、雕塑、景观、生态艺术等.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介入,公共艺术在形式和内涵上也有了新的变化.

作为一种具有广泛性和兼容性的艺术形式,公共艺术的功能和价值属性也具有多元性与多义性特征.从实用主义角度来看,装饰和美化环境是公共艺术的最基本功能.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大学校园作为育人的场所,存在于此的公共艺术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一种“文化符号”.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公共艺术,一是能提升校园文化品质,塑造学校整体形象.二是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价值观,让身在其中的学子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三是能营造有意义的美学空间,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而起到净化心灵、提升学术氛围的作用.当然,公共艺术存在于大学校园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能唤起青年学子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认识,能够长时间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状态与对周遭世界的认知;它也会成为学生身份的标识,在塑造学校的独特性格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校园环境空间公共艺术是存在于校园内的服务于师生学习、交往等功能的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也都是校园里最常见的特色文化.包括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雕塑、建筑,以及各种碑、亭、桥、池、石等.目前,大多数高校校园是通过创作公共艺术来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的.鉴于公共艺术对于校园环境的价值,有必要对其进行创作途径的探讨.

1 目前国内高校校园公共艺术的基本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高校校园建设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庞大的校园、奢华的建筑背后隐藏的却是校园思想文化的贫乏,校园特有的文化内涵正在逐渐的消失和淡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缺乏整体规划

当下国内高校校园中公共艺术作品并不少见,无论学校规模如何,都会设置一定的公共艺术作品.常在入口的公共空间处设置带有一定的主题性的雕像或是喷泉,是大多数高校标志性的公共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在校园内部空间中对于公共艺术的处理却很粗糙,常见的壁画、文化石、公共标识等随意的放置在草坪或是间隙的空间里,显得杂乱无章.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原先的一些公共艺术逐渐的失去了原有的教育功能和美化功能,没有及时进行重新的规划和更新,导致一些公共艺术沦为校园里环境的垃圾.

1.2 缺乏个性,设计形式雷同

城市曾有“千城一面”之说,而存在于高校校园空间的公共艺术也有此趋势.目前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占据了公共艺术的设计领域,在中国的很多广场和街道经常会见到一些国外知名设计师的设计作品.这些公共艺术无论在造型、材料的选择上都趋于雷同,使得人们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相同的面孔,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公共艺术地域特征的缺失,使得大学校园也失去了个性,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校园景观陷入了“千校一面”的窘境.这种不分场所的照搬,忽视了作为具有人文理念和学科特色的大学精神,也忽略了场所和公共艺术的共存关系,让本来是为了体现学校校园精神的公共艺术失去了原有的存在价值.

1.3 对校园文化缺乏传承

目前,国内很多院校都是由新老两个校区组成,公共艺术的设计规划常常是两个区域各自为政,没有联系和传承.每所校园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每所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曾构建过自己的文化特色以及与之适应的校园景观环境.某些公共艺术更是历史的记忆,见证着一座学校的成长,同时这些历史痕迹作为时间线索穿梭于校园,增加了校园的可辩识性,让校园文化不断的启迪和熏陶学生.“授之以渔”的高校氛围不仅源于学术的存在,更源于潜移默化的文化传统氛围的熏陶、对校园历史的尊重.新校区往往是一味的追求新奇的形式,对学校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理念未能做到传承和延续,形式上一味的追求新超和时尚,忽略了对原有校园文化的继承和延续;而很多老校区中的公共艺术造型呆板、主题陈旧老套、景观绿化无规划和美感、放置环境背景的选择杂乱无章等.

1.4 设计缺乏人性化

我们经常看见一些公共艺术孤独的存在于空间中,没有人会去驻足观看或是参与其中,究其原因是缺乏亲切感或是缺乏人性化设计.存在于高校空间的公共艺术,经常会见到材质或是尺度不够人性化的公共艺术,原本是为了师生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的元素却成为人们无视存在或是无足轻重的物品,如石材的具有功能性的景观椅凳,夏天太热没法坐,冬天太冷坐不了.存在于高校校园里的公共艺术要让生活在其中的师生感到亲近,在人-公共艺术-环境的审美场域中,达到公共艺术与人相互共生的关系,从而达到交互的情境.

2 安徽工程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创作的设想

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高等院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50余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科涵盖工、理、文、管、经、法、艺等门类,是典型的综合性大学.目前校园内公共艺术作品很少,老校区仅有图书馆前的立体雕塑和第一教学楼入口的上世纪80年代所作的木质浮雕.新校区校园环境公共艺术精神集中表现在行政办公楼前喷泉广场.这是个开放的空间,六艺柱、湖边的喷泉平台、沿湖的公共椅凳以及湖边的刻有“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校训的文化石.这个对全校有重要意义的公共空间,其形式简洁,材质单纯,引古思今,表述了学校对科学理性精神的追崇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总体来看,整个校园环境公共艺术作品与校园面积和楼宇的分布并不均匀,新旧校区的公共艺术缺乏整体感和规划意识.对于一所历史并不算悠久的高校来说,加强和塑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提升外在形象和内在文化素养有着急迫的要求.基于目前学校校园规划的基础,在遵循环境与特殊受众的互动原则的前提下,安徽工程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创作主要可以从两种形式入手:长期性公共艺术和暂时性公共艺术.

2.1 长期性公共艺术.

长期性公共艺术常常会被当做一个特定环境空间的精神地标.“不变性被社会赋予价值.人们总渴望一种固定不变的风格,通过它本身的永久性来传达永恒的意义”.[2]细数国内外的名校,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都会记存一些该校的公共艺术作品.如清华学堂门口的日晷雕塑,上面篆刻了清华大学的校训“行胜于言”,北京大学未名湖博雅塔,伯林顿大学校园的情景雕塑……不同类型的高校由于文化理念的差异,在校园建设方面也会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首先从整体规划入手.根据绿地、场所环境的需求,保证师生在校园环境中的学习、休闲、思考、集会诸方面的活动,营造出校园应有文化意境.诸如结合新校区实地草坪空间、地形,选择不同自然环境的石头任其自然的撒落在地面上,形态各异、色彩不同,使人感受一种丰富的自然想象和涌动的青春活力,校园环境的人文色彩在不经意中得以显示.在处理新老校区的整体性上,由于建筑是学校的主体,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缔造者,校园公共艺术应该与校园建筑形式融合,从而使建筑特点和文化氛围得到进一步加强.犹如放置的雕塑本身表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置放的环境由此富有了内涵,令人感受一种校园的历史与文化的守望.如老校区图书馆是历史比较长的建筑,两栋建筑围合的公共空间一直空置在那里,可以结合建筑的风格设计一组雕塑和景观小品与之结合,创造出学习的氛围.功能性的公共艺术往往能达到纯粹形式行的更加让人感到亲切.

其次,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选择主题性的表达.高校校园给人们的感受不只是视觉印象,而是一种校园文化精神的张扬.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根据具体环境塑造和表现学校的精神内涵.依据校训“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的育人理念,可以在校园主门入口处设计一座具有展示学校历史人文内涵的公共艺术雕塑,让每个进入校园的人首先就能感受学校蕴含的育人理念.形式上可以抽象,也可以具象.同时也可在不同的院系门前放置结合院系学科特征的雕塑、景观小品等,这样可以给每个院系增添自身的学科特色.在题材上,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理念,用教育、学习、研究等相关的素材、名人励志求知进取的精神等诸多内容为对象.

最后就是艺术性表达.作为存在于校园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必须保持其文化品位,拒绝平庸无趣的作品.当然校园公共艺术的设立也不能单纯追求艺术品的堆砌.针对目前安徽工程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作品数量偏少的情况,可以在主要道路的两侧、学生宿舍公共区域、以及校园湖面水系两侧增设一定数量的文化景观雕塑和小品,根据所处的环境选择富有创意的、有品位的、新颖的,做到与环境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作品.在保持艺术自身的纯洁、唯美的同时,作品更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高尚的情操、追求完美理想的形式.

2.2 暂时性公共艺术.

对于大学校园这样一个具有文化语境的教育场所来说,暂时性的公共艺术就要创造更多的临时的教育情境空间、教学空间,同时担负起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传播.

暂时性公共艺术从开始设计到完成展示,经历的时间都较短.“瞬间的真实性可能是最具说服力的”.这个特点对于安徽工程大学这样一所作为拥有艺术设计学科的综合性高校来说,可以为课程教学带来很多创造性的授课方式.目前艺术学院有环境艺术、平面设计、广告和工业设计等专业,实践性都很强,很多课程作业都是以实体的形态展现出来.比起放作业放在艺术展厅里,还不如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如环艺专业的公共艺术、三维设计、景观设施等课程都是产生优秀公共艺术作品的重要来源.同时,对于发展中的学校来说更是对外展示教学成果的平台,是宣传自己、展示自己的良好途径.在创作空间的选择上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教师结合专业课程在校园公共空间中选取合适的空间场所进行主体性的公共艺术创作.这些公共艺术会随着不同课程而不断更新变化,给校园环境带来新鲜感和活力.二是利用即将需要规划的地点在其中先放置实验性的公共艺术作品,由教师授课,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公共艺术创作,从学生创作的众多方案中选取最佳创意方案进行集体创作,选用简便易得的材料,由学生动手进行方案的实施.如在连接东西校区的快速通道桥面上的空间,可以根据现有空间布局进行课程训练,如景观小品、三维设计练习等,这样既能丰富课程也能对校园环境的改造起到作用.课程作业转变为暂时性公共艺术的方式,学生更乐于接受的,也会更好的发掘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潜力.“时间性放弃了对永久性的追求;随着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多,作品的坚固与固定地点的展示越多越不受艺术家的钟爱,他们更喜欢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内创作作品.对艺术家来说,创作变得更加轻松了;对大众欣赏者来说,作品也更加丰富了,并期待随时随地出现的新奇.”[2](p21)

生活在大学校园里面的是一群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作为高校的校园环境空间公共艺术不仅仅有美化功能,更肩负着育人的功能.因而,对于创作主题的选择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暂时性的校园环境空间公共艺术作品创作常选择与某个事件或主题活动相关联的.这样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比起说教来的更加让学生从心底接受,对学生的思想更具备批评和干预的功能.如以“文明”为主题的环境空间公共艺术创作,学生可以结合身边人的行为与周围的环境进行创作,如食堂、银行等经常出现不文明现象的地方.作品呈现后会让师生有所体会、有所感悟,做到公共艺术与人的互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因而,在大学校园暂时性的公共艺术的设计创作上,除视觉形象上的认同感之外,还要在文化语境上让公众产生认同感.同时,暂时性公共艺术可能也有一种意愿,就是来表达那些永久性项目艰深的概念和当下的问题.[2](P63)暂时性公共艺术也能够展现更多长久性公共艺术无法体现的校园文化,是对校园文化类型的一种补充.

3 结语

大学校园环境的公共艺术以多元的方式展示着艺术的无处不在,创作中必须从学校的整体规划出发,遵循教育为先的文化语境,坚持与环境相一致的基本观念.除了考虑设计中的人性化、风格的协调性,还应考虑环境对师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长期性和暂时性两种创新型设计形式的互补,创造出宜人的校园环境,让身处其中的人不断地去思考、记忆和憧憬,从而将公共艺术承载的校园精神和文化内涵有效的传达,最终达到提高认知和塑造学校独特性格的目的.

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创意设计篇(9)

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应该是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进行的创造和优化。对于创业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而言,其内涵建设实际上应该是在保持高职校园文化根本的基础上,坚持不偏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注重为校园文化注入新活力,例如创新校园文化载体或者赋予校园文化一种创造性的表现形式。结合高职院校原有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特色,寻求与社会、与市场更为接轨的校园文化的展示途径,创造性地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模式。例如通过设计一整套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教学计划改革,允许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实践性的创业尝试,并提供一系列相关的教学指导、教学评估、硬件设施等。必须明确的是,高职院校创业型文化的建设,根本上是为了满足建设具有时代特征、不断创新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高职校园文化的要求,它既是学校自身为了谋求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学校的特色发展开拓的道路,更是应对新媒体时代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道路。创业型校园文化的建设鼓励师生实现学习、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的相互学习和相互成长。

(二)专业与职业、就业与创业相结合

高职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又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技术人才。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职业性和实践性、专业与职业相结合始终作为主线贯穿全程,而在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中,就业与创业相结合必然成为一种趋势。而这些离不开学生知识、技能、素质与能力的同步发展与提高。首先,要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育和锻造,这是其成长成才的根本;其次,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校内外的综合实践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一方面提升学生在未来求职就业过程中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通过创业精神的培育掌握求职和工作的主动权。学生的成才不一定是创办企业,但是成才的学生一定可以创造性地开拓自己的事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该重视将传统就业导向的课程设计逐渐转化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教学设计。例如教师摒弃传统依托于教材的课堂形式,将课堂内容内化之后进行模块化分割,以项目、任务的形式组建学生的学习团队,鼓励学生通过实践、互动、讨论的形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改革课程考核的目标和形式,以过程式的评估代替总结性的考试,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课堂中相对枯燥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风格的观点和思考,形成一种符合学生个性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进行专业与职业、就业与创业的思考与展示,帮助学生将专业与未来的自我发展进行联系。创业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依托于一定的制度基础和物质环境,其中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教学环节的重新设计必然成为一个重点,这并不受制于专业或学科的限制。创业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应该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和课程设计的总原则,贯穿在全部课堂的教学过程,通过教学氛围、教学环境设计、教学用具、教师授课等多个渠道的共同作用,最终把学生锻造成为高职院校的创业型人才。

(三)学校与企业、社会相结合

学校、企业与社会作为校园文化培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对于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具备深远的影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构成尤其强调与校内外资源的合理整合,以开放包容的精神吸收各家所长,培育发展出自身特色。在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学校、社会、企业三者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学校、社会、企业三者的合作渠道与共赢模式,吸收优秀的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精髓,夯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培育出健康的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是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进行整合和协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为教师团队的组建和培训提供多方位的支持。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同时指明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如何进行调整或重构。专业是高职院校练习社会、服务社会的纽带,是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同时必须适应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适应市场的需要。同时,创业型校园文化内涵必须鼓励一套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规范和准则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地区产业发展导向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导向之间的协调和互动。同时通过高校直接选聘校外企业导师、校本培训、企业锻炼、教学技能竞赛等多途径培养校内专业教师,组建一批符合创业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的师资团队和教学能手。

二、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在《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中提出,一所大学要成为创业型大学必须具备5个基本要素:一是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二是要有拓宽的发展,包括有“从事知识转让、工业联系、知识产权开发、继续教育、资金筹集以至校友事务的专门的机构和以跨学科研究项目为重点的研究中心”;三是要有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预算、课题研究经费、工厂企业赞助、慈善基金会、知识财产的版税收入、校园服务的收入、学费以及校友集资等);四是要有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也有国内学者将其解读为强有力的学系);五是要形成一体化的创业文化[3]。中国学者吴彬镪将创业型大学的内涵结构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等4个维度[4]。其中精神文化对应克拉克体系中的领导核心和学术心脏地带,制度文化指代的是克拉克定义中的“拓宽的发展”,物质文化强调的是多元化的资金来源,而行为文化呼应的正式一体化的创业文化。从校园文化的4个维度入手,笔者认为对于创业型高职院校而言,要紧紧围绕构建鲜明的创业文化这一核心特质,对自身校园文化的内涵结构进行重塑,从以下4个方面赋予其新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明确如何建设创业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一)培育勇于创新创业的精神文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期目标是创建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培育创新创业的精神文化作为核心任务,其实质在于结合时展的要求和学校的现状,通过建立具备自身特色和亮点的校园文化品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师生发挥主人翁精神,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参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只有在精神文化的和核心作用下,才可以发挥其他几个维度的积极作用。创业型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首先体现在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上。创新创业的精神文化必须以凝练的语言体现在学校的主导文化中,同时渗透在学校的教学体系设计、学生活动建设、人才队伍组建的过程中,明确创新创业的精神文化成为校园的主导旋律,并通过文件、政策条例体现在学校的发展纲要等官方文件及一系列的对外宣传过程。

(二)树立激发创业活力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的完善是保证高职院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前提,也是进行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克拉克关于建设创业型大学的论述中提出,只有规范教学管理机制、教学运行机制、科研提升机制、人才激励和评价机制以及社会资源拓展机制等多方面,才能制定出符合高职院校创业人才成长规律的制度,树立一种制度文化的氛围,鼓励师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新创业。如果说精神文化的培育是核心,那么制度文化的建设则成为校园文化的框架。一种激发创业活力的制度文化必须通过规范的体系得到保障,借鉴其他国家或高校的先进经验可以发现,创业型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首先必须设立主要的职能管理部门,赋予其职责和权利,同时规范其与原有学校各专业或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其次是组建结构清晰的人员团队,包括校内外创业导师、专兼职的教师团队等;再者必须建立合理规范的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多管齐下,实现制度文化的长效化运营。

(三)构建培育创业思维的物质文化

如果说制度文化的构建是为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播撒创业种子,那么物质文化的培育是为了让创业种子生根发芽的沃土。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环境建设、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网络建设等多方面。在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在校园环境的方方面面渗透创业新闻、创业政策指引等,创造独具个性的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环境建设,同时确保师生的创业思维在便利的环境中得到开发。物质文化的建设需要综合校内各部门、各专业的力量进行设计。在创业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物质文化作为最直接、最形象的表达方式应该得到广泛的重视。学校各部门、各专业应该结合自身特色进行设计。例如对创业实践平台或创业孵化基地的设计、在图书馆开设创业人物展览,在学生宿舍可以专门设立创业精英宿舍,学校引进或设计学生的创业实践平台,同时不同专业根据自身的专业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定位自身创业文化的亮点和表现形式等。

(四)建设坚持创业实践的行为文化

创业型高职院校的行为文化是在前3种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旨在鼓励广大师生的创业活动由原来个体的自发行为转化为群体性的自觉行动,形成高职院校中人人关心创业、参与创业、乐于创业的良好氛围。行为文化的养成更多是鼓励学生将想法化为行动,培育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综合素质转化为现实成果。行为文化的构建需要借助竞赛、社团活动等多种渠道加以强化和引导。借助校内外的创业竞赛平台,组建、培育师生的创业团队,使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成长和壮大。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特别是学生的模拟经营、跳蚤市场等,一方面促进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能力,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学校整体的创业实践能力,从中开发富有创业、具有前景的创业项目加以扶持,通过教师指导、进驻创业孵化基地等形式不断提升创业项目水平,从而形成坚持创业实践的行为文化。

三、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

为探索切实有效的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结合前文针对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基本任务分析,本文借鉴校园文化的4个维度进行分析,探索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重塑校园精神文化,明确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

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既有导向功能,也有约束功能。重塑校园精神文化,将原本的校园文化与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精神及创业精神相结合,重新整合校园精神文化的基本内容。应该把培养学生成才与培养优秀的当代公民精神相融合,塑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求真务实为核心的科学精神,以崇尚自由民主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精神文化重塑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质疑精神、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借助校园精神文化的塑造与现行的国家政策、地方政府方案相对接,形成有利于本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

(二)完善校园制度文化,保障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方向

完善校园制度文化的作用是为了保障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能够符合校园文化的既定目标,同时提升与创业型校园文化相配套的其他校园设施和建设。校园制度文化的完善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师资队伍。具有创业能力的学生培养要求一支有相关能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应该选聘具有相关创业和实践工作背景的教师团队,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业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探讨;其次,在教学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强调更多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创建具有创新意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设计者和主导者,教师成为协助者和支撑者;再者,尝试在校园管理体制上通过双学位、辅修和选修制度,破除学生的专业限制,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力。

(三)再造校园物质文化,丰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文化的传播需要借助物质载体。校园物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传播的载体,主要包括教学大楼、亭台楼阁、教研设施、雕塑壁画、花草树木等校园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所有物质形态[5]。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借助校园物质文化这一良好的平台,在校园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例如借助校园广播、网络交流平台、宣传栏等途径,将创业教育的思想转化为全校师生员工的统一行动,搭建有利于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文环境;或者借助学校的实习实践基地或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教育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营造有利于学生自我展示和自我发挥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创意设计篇(10)

1、校园景观设计:主要包括观赏性和可参与性两个方面。

2、校园景观设计的目的与核心

目的:诠释大学校园文化的同时凸显其地域特色,创造有自身特点的学校人文精神和校园环境。

核心:对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人文精神的把握,校园历史的传承

3、校园景观整体设计原则

3.1 生态性原则

3.1.1 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校园自然景观资源

利用坡地、河流、湖泊、树林等,并将其作为校园景观环境格局的构架;在建筑物内部营造绿化生态环境,尽量运用复层混交植物群落,提高校园单位面积绿化率,创造生态效应。例如浙江大学新校区湖心岛的设计中,以树林、灌丛以及大量色彩鲜艳的浆果类植物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吸引了很多鸟类将其作为栖息地。再如牛津大学城虽然没有刻意的规划和制约,设计师们以高素质的整体环境意识不断修缮、完善现有空间和景观风貌,自觉维持大学城源远流长的文化特色,使这所从12世纪发展而来的大学成为人们心中的大学典范。

3.1.2 强调环境的地域特色

可根据地域气候的不同布置空间和采用具有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植栽等。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将市花白玉兰作为校区内部分人行道的道路植栽,点缀校园风景的同时也传达了特有的城市文化。

3.2 延续性原则

3.2.1 与校园总体规划相吻合。

校园景观设计是校园总体规划的延伸与拓展,应在强化校园总体特点的同时将景观设计与校园的自然景色、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有机联系在一起,充分展示校园的整体形象与个性化特点。例如浙江大学新校区景观环境“一环、两线、三岛”的空间脉络结构设计,“一线”即前期规划中所强调的步行区车行环线道路空间;“两线”指前期规划中注重“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的浪漫相结合”的规划思路;“三岛”指分别代表“科技与创新”、“自然与生命”、“求是校风文脉”的人工岛,湖心岛和名人岛。既和校园前期规划相吻合,同时也突出了新校区的文化特点和校园精神。

3.2.2 均衡四季活力

校园景观设计要四季均衡布置植物,达到四季常春,四时花香的效果,使植栽景观在时间上有观赏的延续性,令校园无论冬夏都能呈现有活力的气氛,从而为师生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和理想的生活园区。

3.2.3 与校园的历史文化相吻合

每一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校园历史,校史作为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学习氛围和人文精神、场所精神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高校景观设计应注重对校园历史、文化的延续与拓展,将独特的校园文化渗透在校园景观设计中,使得校园处处散发出浓郁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气息,营造出具有个性的大学。

3.3 可参与性原则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文化背景较为相近,生活方式较为简单,因此校园环境成为学生日常生活所依赖的主要空间;此外由于景观空间具有较强的公共性,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平台,因而校园景观设计应当注重以轻松自然的方式,为师生提供学习、交流和休闲的场所。

3.4 人文性原则

校园环境是承载大学文化精神的客体。因而校园景观设计应注重校园文化精神在景观中的渗透和传递。例如位于无锡太湖风景区的江南大学在校园环境设计中充分利用地势,将道路空间或与河流相伴,或穿过建筑临河,体现了江南水乡“人家尽枕河”的环境特征,校园部分街道采用了江南水乡街道传统的石板铺装形式,校园规划也结合基地原有的河道建造了典型的水乡环境景观,通过这些要素的设计延续了江南地域文化。同时,每个学校都有其自身的历史,在景观设计中要善于借助校园建筑、雕塑等反映校园历史,传达校园精神。

3.5 注重景观小品的设计

3.5.1 点景

运用点的集聚性、焦点性和灵活性,结合地形变化突出景观的中心和主题,营造出活跃的空间氛围。作为校园标志性的点景设计要做到形象突出,识别性强,位置明显,雕塑类点景设计除了其具有意义的主题思想外,还应与环境协调和呼应。

3.5.2 线景

利用其丰富的表现形态和运动感灵活设计校园道路、长廊、栏杆、河流线状景观,和校园的整体风格相一致的同时凸显其个性化特点,达到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意境。例如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了避开高速公路采用立体分流的道路设计,原有高架下的公路隧道如今被学生利用各种手工彩绘装点的色彩缤纷,形成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道路涂鸦景观,显得别致有趣。

4、校园水体景观设计

遵循节水原则和生态设计,体现亲水性设计理念,构造与校园环境相融合的水景。

4.1 静态水体

静水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借助湖泊的开放性与幽远性营造深邃的意境和开阔的视野。例如北京大学沉淀了深厚文化意蕴的未名湖,已经作为“湖光塔影“的一部分成为该校的标志性景观。

4.2 动态水体

动态水具有的活力和动感给人一种欢快的心情,为校园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息。由于水体易污染,在设计中应考虑对水体的净化,建造生态护堤,同时提倡学生自觉保护校园水体。

5、总结

大学校园景观不同于一般的景观设计,它不是单一的建筑体设计,而是大片建筑群的集合,它的用地规模虽然较大,但功能结构比较单纯。校园景观设计的根本意义在于创建一个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园林环境,在于校园场所精神的建构,在于文化的孕育和发展。优美的校园环境建设,是一个大学得以健康、科学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校园文化精神得以沉淀、延续和传承的基础。此外,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人们生活理念的改变,将导致在以后的大学校园景观建设中融入更多现代因素、科技因素以及人文因素,校园景观设计也将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文学价值的流动性 下一篇: 高标准农田工程特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