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的原因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20 10:10:52

债务危机的原因

债务危机的原因篇(1)

[中图分类号]F8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7-0008-05

[作者简介]刘建丽(199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郭付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赵玉焕,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

[通讯作者]胡瑞法,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发展经济。

一、引言

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下调希腊的主权评级,希腊出现主权债务危机状况。时至今日,这次危机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希腊的债务危机也一度蔓延至欧洲其他地区,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也相继出现债务危机状况。同时因为希腊政坛矛盾纠结,债务危机前景十分模糊难料。葡萄牙经济一再恶化,继希腊和爱尔兰之后成为第三个向欧盟求援的欧元区国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向包括荷兰和法国在内的欧元区核心成员国以及中东欧地区蔓延的态势,使得欧洲债务危机形势十分严峻。

对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做了相关研究。Kouretas、Vlamis(2010)和Malliaropoulos(2010)认为希腊等国财政恶化的决定性因素是政府赤字的持续增长和国家外部竞争力的持续下降;Gianviti(2010)等认为欧元区国家的大量公共债务问题与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关;Corsetti(2010)等认为,此次主权债务危机的核心是政府的不负责任行为,对这些国家进行财政援助无助于危机的解决;Meghir(2010)等分析了希腊债务积累以及政府财政问题,认为偷税漏税、税收不力才是造成主权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Matsaganis(2011)等通过分析认为,希腊面临的严峻的经济危机和其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的,高福利是这些国家发生危机的原因之一;Featherstone(2011)从政治角度分析了此次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认为是希腊国内的政府财政管理不善、贸易和投资失衡以及危机爆发时欧元区各国和欧洲央行未能及时给予援助,导致债务危机蔓延。

国内学者周茂荣、杨继梅(2010)认为,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PIIGS)五国发生债务危机的原因与其国内经济结构僵化和高福利社会体制导致的政府开支过大有关;余永定(2010)认为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与其高福利制度和税收征管不善、偷税漏税现象严重有关;李海霞(2010)、李东荣(2010)等认为,欧元区内财政约束松散和其成员国的不自律是债务危机发生的主要因素,欧元区的经济结构不平衡是导致欧元区危机的根本原因。

现有相关文献从各个角度对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但是通过分析,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欧洲国家产生政府赤字以及债务危机的根本性原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五个主权债务危机较为严重的国家和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和法国共七个国家经济增长和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欧债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也希望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尤其对中国的政府财政收支以及福利制度设计等提供参考。

二、欧洲货币一体化、政府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分析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并未显著促进各国经济增长

自从2002年欧元在欧洲货币联盟区国家开始实际流通以来,欧洲国家经济并未因此快速增长(见表1)。相反,除希腊在2002—2007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高于欧元流通前之外,其余六国的GDP增长率均低于欧元流通之前。1996—2001年,扣除物价因素后,七个国家平均GDP增长率达40%;而在欧元运行的2002—2007年,七国平均GDP增长率为26%。尤其是爱尔兰,GDP增长率由1996—2001年间的年均增长97%下降到2002—2007年的50%,下降了47个百分点。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又对欧元区经济造成了重创,七个国家的GDP在2009年全部出现负增长,其中爱尔兰、意大利、法国和希腊经济在2008年就出现负增长。德国、法国、葡萄牙、意大利在2010年恢复正增长,但在2011年和2012年增长率出现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葡萄牙和意大利在2010年恢复正增长后,又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GDP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为负,(其中葡萄牙2011年GDP增长率为-13%,意大利2012年GDP增长率为-24%)。爱尔兰和西班牙2011年恢复正增长,到2012年又都下降为负增长。希腊在2008年GDP出现负增长后,经济一直处于萎缩状态,2011年和2012年GDP年增长率都为-70%。2013年七国中除德国和法国GDP有略微正增长外,其余五国均为负增长。

表1欧洲七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二)欧债危机严重的国家近两年的财政状况发生显著变化

2013年欧洲七国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财政赤字问题(见表2),对于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除德国和意大利低于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上限外(其中意大利赤字为28%),其余国家均远超过3%,其中希腊和葡萄牙自从欧元流通以来,其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从未低于3%。2013年希腊的财政赤字虽然比2009年最高峰时占GDP的比重152%有所回落,但仍高达122%。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财政赤字最为严重的是爱尔兰,2010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324%,2011年虽有所回落,但仍高达126%。2013年爱尔兰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57%,仅次于希腊和西班牙成为第三个财政赤字最严重的国家。法国和意大利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一直在3%上下徘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法国这个欧洲核心国家,其赤字在2009年和2010年曾出现恶化,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分别高达72%和68%,法国财政状况恶化严重打击了欧洲消费者的信心。但与前几年相比,欧洲七国的国家财政状况近两年明显好转,这与欧盟及各个国家采取的应对欧债危机政策是分不开的。

(三)欧洲七国除德国外债务危机还在持续恶化

经济学家莱因哈特(2009)和罗戈夫(2009)认为,公共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超过90%时,一国经济将难以持续。而以希腊为代表的欧洲五国,除爱尔兰在2009年以前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较低外,其他四国一直居高不下(见图1)。其中希腊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109%上升到2009年的127%,从而导致债务危机爆发。此后,其公共债务状况继续恶化,2010年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上升到146%,2011年更高达171%,在2012年债务状况有所转好,但2013年继续攀升到1749%。虽然意大利、葡萄牙、爱尔兰的公共债务状况比希腊略好,但其占GDP的比重在2011年以后仍高达10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债务危机并非仅发生在欧洲五国,2010年德国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也超过80%,法国从2010年开始一直保持在80%以上。上述七国2013年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均已超过《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60%的上限。这些情况表明,欧洲债务危机已不再是几个国家的问题,中心国家的债务情况也不容乐观。

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公共债务数据

三、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一)欧元流通后,财政收入变动并不是引发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

一些学者认为,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不足导致政府赤字增加,进而引发此次欧洲债务危机(Meghir,2010)。在财政收入中,税收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经过分析后笔者认为,在扣除物价因素后,虽然七国的税收收入增长环比多年呈现下降趋势,但若从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则呈现完全不同的趋势(见图2)。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比,2012年七国中仅爱尔兰的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低于1995年,且西班牙税收收入占GDP比重的下降也仅发生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若与欧元流通后的2003年相比,除爱尔兰和西班牙外,2012年七国中其他六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都与欧债危机的爆发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并不是欧债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占GDP的比重变化(%)

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税收收入数据

(二)社会福利支出显著增加是导致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

1995—2012年欧洲七国的财政支出中,社会福利支出所占比重最大。以2012年为例,社会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德国为526%,法国为447%,其他各国虽没有德国和法国高,但也均是财政支出中比重最高的。需要说明的是,在全部财政支出中,其它项目的支出变化均较小,仅社会福利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最大。与1995年相比,欧洲七国社会福利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平均增长了93个百分点,与欧洲货币一体化前的2001年相比,社会福利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平均增长了60个百分点。这表明社会福利的快速增加是导致此次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

表31995—2012年欧洲七国社会福利

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三)社会福利显著增加源于欧洲国家僵化的福利体制

1995—2012年欧洲七国社会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最大,其占GDP的比重也均在增加(见表4)。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希腊,2012年比1995年增加了92个百分点;其次为葡萄牙,增加了73个百分点;爱尔兰增加了5个百分点;意大利2012年比1995年增加了43个百分点;西班牙、法国增加了3个多百分点;仅德国是个例外,降低了1个百分点,这是由于德国两届政府坚持“2010年议程”,对高福利的社会政策进行了改革,降低了失业率。与2001年相比,德国除中间消费和资本投资外,其他各项支出都有所下降。除德国外,其余六国存在着较为僵化的社会福利体制,而对该体制的改革是减轻财政负担、缓解公共债务危机的最主要的措施。

数据来源:由欧盟统计局数据整理所得

注:1中间消费等于总产出减去净产出;2员工报酬包括工资、政府为员工提供的服务以及回报以及政府的社会保险计划(社会保障等)等;3社会福利包括了医疗/疾病、残疾、年老、幸存者、家庭/儿童、失业、住房等方面的支出

四、结论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并没有促进欧洲国家经济的显著增长

经过分析得出,欧元进入实际流通以来,欧洲七国GDP增长速度均低于欧元流通前,这表明欧洲货币一体化并未有效促进欧洲国家经济的显著增长。即使作为欧元区核心国家的德国和法国,在实行欧洲货币一体化后,其经济增长速度也显著低于欧洲货币一体化前。

(二)财政收入不是导致此次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

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不同(Meghir等,2010),笔者认为,欧洲货币一体化以来,欧洲七国的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保持相对稳定,表明本次欧债危机并非是由于财政收入的减少所造成的。尽管一些学者认为一些欧洲国家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偷逃税现象(余永定,2010),然而这种现象早已在这些国家存在,且近些年并未因为偷逃税大幅度增加而导致税收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相对于GDP的变化,税收收入的变化在欧洲国家相对稳定。

债务危机的原因篇(2)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5-0108-03

2009年10月,希腊宣布财政赤字预计将达到GDP的12.7%,而公共债务将占GDP的113%,均远超过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所规定的3%和60%的上限。受此影响,2009年12月美国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国际、标准普尔和穆迪先后下调希腊信用评级,评级下降意味着债券投资风险上升。同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债券风险也大幅上升,从而引爆了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此后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到2011年6月,又扩散到意大利。整体看,欧元区2011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4.1%,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3%。截至2012年6月,欧元区国家贷款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已经从2007年12月的123%上升到13l%。2012年1月13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下调欧元区9个国家的信用评级,其中包括法国,这意味着债务危机正式从“欧洲五国”扩散至欧元区核心国家,并已蔓延到北欧国家,连表现最好的德国经济也开始减速,荷兰经济于2012年3季度萎缩了1.1%,是预期的5倍。市场普遍预测,欧元区经济颓势2013年难以改观。欧债危机尽管被称为债务危机,但其与传统意义上的债务危机存在较大不同,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目前,对欧洲债务危机的形成主要有“阴谋说”、“高福利说”、“经济失衡说”和“不匹配说”。其中,“不匹配说”指出,欧债危机表面上是债务危机,本质上却是欧元危机。欧盟各国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但财政政策却是以各国经济为基础,缺乏平衡欧盟整体经济的中央财政部门,这就无法保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同时符合各国的经济状况,并对各国经济进行有效的调节,进而导致欧盟一些国家发生债务危机。各国使用单一货币而缺乏统一的财政制度,就必然存在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冰岛没有加入欧盟,之所以能够从危机中快速复苏,就是因为冰岛央行及时采取货币贬值政策来推动本国产品出口。英国、丹麦、瑞典是欧盟的成员国,但是没有加入欧元区,所以有着独立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根据本国具体的经济情况进行政策调节,所以受本次欧债危机的影响很小。

虽然“不匹配说”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欧洲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但还需要深入研究。既然所有欧元区成员国都面对这样的矛盾,为什么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五国(主要是南欧国家)相继出现债务危机,而德国等北欧国家却复苏较快,没有发生债务危机?这就需要深入探讨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一)经济增长速度滞后于债务成本提高的速度

“欧洲五国”加入欧元区后,由于欧元强势、市场利率低、债务约束较弱等因素,使他们基本上都依赖于借新债还旧债,导致融资成本不断增加,最终无力偿还。债务成本提高的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使“欧洲五国”债台不断高筑,最后不得不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违背了“只有当GDP增长率高于公共债务的实际利率时,才能在基本赤字条件下实现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性”。欧洲银行持有的“欧洲五国”的公共和私人债务占银行系统持有债务的比例高达90%以上,总额达2.8万亿美元。更令人担忧的是,欧洲银行业资产质量下降导致银行对实体经济贷款减少,使经济增长下滑,进而影响到政府的财政赤字消减计划。而政府为银行业重组提供资金必将进一步推高政府财政负担,进而形成债务和银行系统宏观上的螺旋循环,并由此导致“债务危机——资产负债表恶化——去风险资产——流动性枯竭——信贷全面紧缩——经济萧条——债务危机加剧”这样的恶性循环。欧元区国家在压缩公共支出、削减债务的同时,应更多地考虑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也许只有这样才可能尽早走出债务危机。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匹配

欧洲央行与一般国家的央行不同,其政策目标是稳定欧元币值,而且欧元区各国货币政策决策权集中在欧洲央行,但财政决策权却分散在各成员国政府,形成“统一的央行和分散的财政部”。这种矛盾一开始就曾遭到质疑,但直到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其危害性才彻底显现。

首先,统一的货币政策存在不足。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应服务于外部目标,财政政策应服务于内部目标,二者相互结合才能同时实现内外均衡。当欧元区国家受到外部冲击时,统一的货币政策效果不如统一的财政政策效果明显。统一的货币政策使欧元区国家在面临财政困难时,无法通过货币贬值来增强竞争力和缓解财政负担,只能单一地依靠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

其次,分散的财政政策容易引起道德风险。由于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外生决定,欧盟成员国无法运用货币政策来配合财政政策,导致内外均衡的政策目标无法完全实现。当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均会上升,但单个成员国财政赤字规模的扩大并不会引起该国利率的上升和汇率的贬值。因此,各成员国总是倾向于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种成员国享受的权利与其承担的责任间的失衡使道德风险不断蔓延。

再次,调控工具与实现目标存在矛盾。欧元区国家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会根据各自的国情有所不同,对于要实现的福利、产业、就业、教育等目标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同时实现多个独立的经济目标,要求为实现这些目标所使用的独立的政策工具的数目不能少于经济目标的数目,但各成员国所能掌握和使用的金融工具却基本一致,因而形成了实现目标的多样化与使用工具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当这一工具由不同的国家掌握,而它们又相互独立时,就会出现各成员国管理各自工具的问题,出现工具与目标不匹配的矛盾。因此,当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挽救经济、抵御衰退,欧盟各成员国不得不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结果使财政赤字和债务状况更加严峻。此时,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使本应“相互补充”的一对宏观调控工具变成了“相互矛盾”的工具。

(三)要素流动的风险转移作用受限

建立单一货币的前提是商品、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的完全流动。经济的不平衡可通过要素特别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来调节,从而替代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最终达到稳定货币区内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目的。设计欧元区的初衷是期望统一的货币和稳定的汇率可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使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趋同。十余年欧元区实践的结果是部分实现了该目标。从GDP指标看,欧盟大于美国,欧元区国家略小于美国。同时,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达四分之一,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元的重要国际储备货币。

虽然欧元区实现了商品、资金的自由流动,但劳动力却离自由流动相距很远,现在成员国之间每年的劳动力流动比例不到3%。一些国家对劳动力市场有诸多限制,包括最低工资、最长工时、福利标准、遣散条件等,造成劳动力市场的扭曲,出现失业率高但企业用人成本却不断攀升的现象。截至2012年11月,欧元区17国新增失业人口达200万人,比2008年增加50%。欧元区没有真正实现金融体系、经济体系风险在要素流动中进行转移的目标。因此,欧元区国家应加快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促进劳动力在各国间的流动,通过政策调整,降低劳动力在各国间流动的障碍,为劳动力自由流动创造条件。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利于调节各成员国间的贸易流向,弥补汇率制度缺失的缺陷,为欧元的稳定创造基础性的制度保障。

(四)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在欧盟国家中,希腊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希腊是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的支柱产业,这些需求弹性较大的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以出口加工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也显得力不从心。西班牙于上世纪90年代将大量投资从制造业中抽离,转向第三产业如建筑和房地产业,导致其制造业逐渐萎缩。相比之下,当欧洲许多国家纷纷从制造业转向利润更高的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时,德国仍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上。正是德国始终把实体经济中的制造业做为立国之本,才使其具备了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坚实产业基础,在欧债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小。从欧元区部分国家2012年4月份采购经理指数(PMI)(德国50.9%,法国46.8%,西班牙43.5%,希腊40.7%)可看出,德国实体经济实力最强,希腊最弱。

总体看,“欧洲五国”的经济更多地依赖于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制造业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着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使其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二、欧洲债务危机的警示

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可从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两方面看。从贸易渠道看,欧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欧债危机造成欧元持续疲软,人民币相对升值,造成一定出口压力。不仅如此,我国还面临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的问题。2010年欧盟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1起,立案数量是之前4年的最多,涉案金额亦较大。从金融渠道看,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中,欧元资产占比在10%~20%之间,持有的巨额欧元资产会面临贬值风险。欧洲债务危机的表现是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不断扩大,这对我国政府债券的发行与流通具有一定警示作用。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虽然总体可控,但须加强风险防范

虽然“欧洲五国”的债务大部分是外债,主要用于社会福利消费等开支,而我国的地方债务与之有很大区别,几乎都是内债,大部分是用于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都较大,我国要对欧债危机引以为戒,加强地方债务风险的防范。所以,应加强地方债务风险防范,首先,要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及时识别与评估债务风险,对超过限额的债务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其次,地方政府应统筹安排本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制定合理的债务还本付息计划,并加强对该计划的日常监督运作。最后,加快市政债的试点,改变地方政府债务以银行信贷为主的局面。

(二)严控地方债券发行,防范道德风险

债务危机的原因篇(3)

一、希腊债务危机始末

目前希腊债务危机事件愈演愈烈。2010年4月28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继调低葡萄牙的信贷评级之后,又将希腊的信贷评级调低三个等级,降至“BB+”垃圾级。消息传来,全球股市为之重挫,一片愁云惨雾。紧接着,标准普尔又以经济增长疲软为由,宣布把西班牙的债务评级降至“AA”,还指出西班牙的前景评级为负面,即未来六个月内可能会进一步调降评级。一些悲观论者担心,世界还没有完全从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中恢复过来,目前所出现的复苏迹象将会因为欧元区债务危机而化为泡影。更有甚至,欧洲可能会成为下一轮全球经济衰退甚者大萧条的导火索。

1、危机的潜伏

2001年,希腊刚刚进入欧元区。根据欧洲共同体部分国家于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然而刚刚入盟的希腊距这两项标准相距甚远。这时希腊便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最近透露出来的消息表明,当时希腊真正的预算赤字占到其GDP的5.2%,远远超过规定的3%以下。目前已经到了这笔货币掉期交易到期的日子,希腊的债务问题便暴露出来。

2、危机的爆发

2009年10月初,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

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显著恶化,2009年12月8日,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刚刚将希腊信用评级由“A-”降至“BBB+”;2009年12月16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将希腊的长期信贷评级下调一档,从“A-”降为“BBB+”。标普同时警告说,如果希腊政府无法在短期内改善财政状况,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希腊的信用评级。另一评级机构穆迪也已将希腊列入观察名单,并有可能调降其信贷评级。希腊债务危机正式爆发。

3、危机的蔓延

希腊的这一做法并非欧盟国家中的独创。据透露,有一批国家借助这一方法,使得国家公共负债率得以维持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占GDP3%以下的水平。这些国家不仅有意大利、西班牙,而且还包括德国。在高盛的这种“创造性会计手法”主要欧洲顾客名单中,意大利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

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也导致欧洲其他国家开始陷入危机,即“猪猡四国”(PIGS,葡萄牙、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四国英文名称的头一个字母)。此外,德国等欧元区的经济大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11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二、希腊债务危机原因

1、本国的高福利政策是根本原因

希腊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的“双高”由来已久。基于政党和工会组织的压力,希腊政府多年来过量增加公共支出,过度提高工资和养老金等社会福利待遇水平,令财政不堪重负;同时,上述举措还造成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相脱节,削弱了希腊经济的竞争力。据估计,仅政府部门严格意义上的公务员数量就占希腊全国劳动人口的10%,如果算上养老金管理机构等一些公共部门的从业人员,这一比例会更高,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社会福利并不稀奇,差不多所有的欧元区国家都有,只是程度大小而已。而希腊的社会福利之多之杂之奇,只能用令人瞠目结舌来形容。譬如说,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此外,希腊公务员迟到会不会被罚款并不清楚,但是准时上班是可以领取奖金的。虽然近年来希腊历届政府已意识到这一点,但却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巩固财政,结果当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袭来时,作为希腊国民经济支柱的旅游业和航运业受到冲击,早已捉襟见肘的希腊财政再也无法维持下去。

2、美国金融危机是直接冲击

自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经济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解决国内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希腊政府同别国一样,发行了大量国债,仅2009年的政府赤字就是2008年的3倍之多,加剧了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此外,当初高盛还为希腊设计了多种敛财却不会使负债率上升的方法。如将国家业和航空税等未来的收入作为抵押,来换取现金。这种抵押换现方式在统计中不是负债,却变成了出售,即银行债权证券化。但金融危机严重损伤了希腊国民经济支柱――旅游业和航空业的盈利能力,使得债务支付能力严重下降。

3、对冲基金是背后推手

当初高盛为希腊设计“货币掉期交易“合约时,就深知希腊通过这种手段进入欧元区,其经济必然会有远虑,最终出现支付能力不足。高盛为防止自己的投资打水漂,便向德国一家银行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CDS“信用违约互换”保险,以便在债务出现支付问题时由承保方补足亏空。CDS本来是对一个国家债务可能存在支付问题而创设的一种保险,即当一个国家被怀疑出现支付能力问题时,持有该国国债者便可购买“信用违约互换”保险,即CDS,由承保方负责支付亏空部分。当希腊国家支付能力被怀疑的时候,有关希腊债务的CDS便会上涨。而高盛和一些对冲基金在希腊债务危机中利用CDS获益,受到舆论的谴责,因此将希腊债务危机归咎于对冲基金的言论甚嚣尘上。2010年3月初,法国总统萨科齐、德国总理默克尔、卢森堡首相容克和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呼吁欧盟委员会对金融衍生产品展开调查,并希望禁止和政府债券相关的“投机交易”――尤其是裸CDS交易,即购买CDS但不拥有其所担保的债务的行为。但将希腊债务危机归因于对冲基金和CDS工具则是没有道理的。毕竟,以对冲基金的力量还不足以撼动欧元,对冲基金只是发现并放大了对希腊债务支付的担心。

三、希腊债务危机影响

虽然希腊只是欧盟的一个小国,但其债务危机的影响范围却很广泛,其影响可分为四个方面。首先,希腊债务危机将导致欧元区的不稳定。截止2009年底,欧元区中巨大多数国家的债务与GDP比值、公开赤字与GDP比值都超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规定的60%和3%的红线,其比例分别为68.75%(16个国家中有11个)和87.5%(16个国家中有14个)。而欧元区的平均水平分别为84%和6.3%,均超过了红线规定。如果此次希腊债务危机不能较好地解决,那将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欧元区的稳定岌岌可危,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将剧烈动荡。

其次,可能会导致全球债务危机。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上多数国家均推出了经济刺激计划,这些国家公共开支剧增的同时税收减少,导致公共债务上升,债务可能成为新的全球危机,尤其是欧美发达国际。

其三,可能会导致全球金融危机。在经历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目前总规模仍高达600万亿美元,其中信贷违约掉期(CDS)交易份额约为60万亿美元。由于CDS买卖是全球性的交易,CDS市场不仅透明度低,流动性也极高,因此各国政府的监管难以奏效。此次希腊债务危机暴露出了CDS的巨大风险,如果由于此次危机导致投资者对债务违约担心的加剧,可能会使得全球CDS的风险完全暴露,那将会使全球金融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其四,可能会导致全球性的恶性通货膨胀。希腊债务危机如果不能较好地解决,可能会使公众对于各国政府和央行能否控制住持续上升的公共债务失去信任,在最糟的情况下,这种失控会导致恶性通胀。由于融资成本的提高和银行的惜贷,当大多数发达国家无法再通过发新债、加税等手段来偿债时,政府可能指示银行加大印钞,从而将一场倒债危机转化成通胀危机。

参考文献

[1]黄宇红.次贷危机成因及其传导机理分析[J],时代经贸,2009(3).

[2]徐明.国际货币体系缺陷与国际金融危机[J],国际金融研究,1999(7).

债务危机的原因篇(4)

一、迪拜经济的崛起

迪拜是7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面积第二大的酋长国,位于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湾的咽喉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上世纪60年代末,石油的勘探开启了迪拜现代经济的发展历程,石油财富的积累自拜得以在20世纪70-80年代大力开展基础建设。但由于石油储量并不丰富,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迪拜开始致力于多样化发展。凭借其开放的经济政策、良好的地理位置,经过短短30年的发展,迪拜已经成为中东和非洲地区的交通中心、信息中心、展览中心和商品分拨中心。与此同时,迪拜还将出口所获得的石油美元存在国外进行房地产和证券投资。对冲基金、衍生产品市场等为石油美元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其财富基金积极参与跨国投资,曾获得丰厚的收益。 迪拜经济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政府在1998年开始推出的房地产振兴计划。政府的刺激计划使得迪拜房价从2004年至今翻了4倍。通过投资房产和基础建设,迪拜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资,推动了旅游业、高端房地产业、金融业的发 展,也推动了迪拜经济的二次繁荣。

二、迪拜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剖析

1、政府政策导向性失误导致房地 产市场泡沫严重 由于迪拜的石油资源开采到2010后即告枯竭,迪拜当局意识到仅仅依靠有限的石油资源难以继续经济增长,因此,迪拜政府迅速进行了经济结构的调整,采取多元化的经济发展策略。迪拜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把自由贸易区与旅游业相结合。作为自由贸易免税区,它吸引了无数人来迪拜投资和消费。自2001年起,迪拜政府旗下的国有企业也开始在世界各地开展大型项目建设,涉及领域包括房地产开发、港口贸易等等。同时,迪拜政府还在国内大力推行发展房地产的经济政策,使得迪拜在短时间内成为拥有世界地标最多的国家。正是因为政府的政策导向性作用,迪拜的国有企业纷纷投资房地产业。在过去四年多的时间里,迪拜以建设中东地区物流、休闲和金融枢纽为目标,推动了3000亿美元规模的建设项目。在此过程中,迪拜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债务不断增加,债务总量达到了近800亿美元。 这种急于求成的赶超心理、追求经济的超常规发展,造成迪拜政府政策导向出现失误。受政府政策导向的影响。迪拜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于房地产业、过分依赖于房地产市场房价地价的炒作,引起国际热钱大量涌入,导致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而最终破灭。

2、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结构失衡 根据调查显示,迪拜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以虚拟经济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造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比例失衡。2001年以来,地产业年均发展速度达到了37.4%;2003年起,迪拜旅游业的收入已经超越了石油收入,占到GDP的10%以上。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代表实体经济的石油产业只占迪拜GDP的6%而代表虚拟经济的地产业则占20%。 为了进一步刺激经济繁荣,迪拜政府自2002年起允许外国人持有房地产。同时,迪拜以建设中东地区物流、奢侈旅游和中东金融枢纽为目标,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积极推进3000亿美元规模的建设项目。 虽然虚拟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迪拜房地产的投机需求,但也为迪拜的债务危机埋下了不可避免的隐患。迪拜石油资源并不丰富,它无法像其他海湾地区的国家那样,通过出口石油来得到持续固定的收益。这个很小的经济体,却借用了大量资金来支撑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其负债规模与经济规模的比例之大在世界上是很少见的。尽管银行通过信贷扩张、增加流动性来缓解借款者的压力,但这些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害,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迪拜在过去数年里所依赖的发展道路是不可持续的,它无法保证迪拜从这种发展模式中获得足够且持久的利润。因此,迪拜的发展模式从一开始就注定难以维系,而且必然崩溃。

3、过分依赖外资难以抵御外部冲击 迪拜以虚拟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大大降低了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加之迪拜国内基础货币储蓄并不多,为了大力发展房地产和旅游业,只能依赖外部贷款。在国际经济环境大好时,国际投资者看好迪拜,于是大量热钱纷纷涌入。目前该国债务总量为800亿美元,大大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其中,政府或政府担保的外债236亿美元,占其GDP的30%左右。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投资者信心下降,国际投资大幅减少,力口上全球信贷紧缩政策,导致迪拜资本流入急剧萎缩。根据国际金融协会的统计,2008年由于商业银行收紧信贷,大量资本流出阿联酋,导致其资本账户出现550亿美元的赤字。同时,由于迪拜货币迪拉姆与美元实行固定汇率,美元贬值预期的增强进一步加剧了迪拜的资本外逃,资金链严重断裂。为了偿还到期债务,迪拜政府不得不多次增发债券。这种政府过度举债的风险极有可能引发财政危机,影响社会稳定,更无法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显然,迪拜危机爆发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旁地产的过度膨胀,但其本质原因是迪拜的发展模式出现问题。

三、迪拜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1、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抑制房地产泡沫 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2009年到现在,经济复苏的特征是包括股市、楼市这类虚拟经济先于实体经济复苏,而且房地产可以说是非理性的复苏,而在庞大的刺激经济计划中,对房地产的投资更为惊人。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显示,2009年上半年7.4万亿元天最信贷的具体流向为:基础设施行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6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占全部中长期贷款51.6%。在房地产救中国的论调下,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翰匝来了自己最火爆的一年,二手房交易量是过去三年的总和,各地房价大幅飙升,差不多都创了历史新高。房地产业毫无疑问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地方财政对于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太高,单纯依赖卖地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无法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一旦土地使用资源匮乏,城市的发展将会陷入动力不足的局面进而导致经济危机甚至社会危机。

债务危机的原因篇(5)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经济局势一致处于动荡状态。在2000年至2014年间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频频爆发,而这些爆发危机的国家涵盖了新兴经济和发达经济体。学者在这些危机爆发的原因、救助以及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导致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否存在相同之处,这都是本文将要研究的内容。本文首先对21世纪以后已经发生的债务危机、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爆发的原因做了简要回顾,然后根据学者的研究归纳这些危机之间存在的共性。

二、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成因分析

在分析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成因的共同点之前,首先要对这几年来已经爆发了危机的国家或地区,引发这些国家或地区发生危机的原因进行简要的文献回顾。

2002年阿根廷再次爆发了危机,其影响不亚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次危机波及货币、银行以及债务。是什么导致这个能源和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拉丁美洲粮仓”的国家发生危机,学者对此进行的探究。郎晓龙(2002)认为阿根廷发生的是货币危机,他在研究中发现,造成阿根廷货币危机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经常项目赤字增加;大量短期资本流入;实际工资下降;债务结构不合理。不仅如此,阿根廷货币危机的爆发也其实施的金融自由化政策息息相关,杨斌(2003)指出全球化、金融领域开放与资本外逃失控加剧了阿根廷的金融风险,导致货币危机的爆发。对此,江学时(2002)从深层次对阿根廷这次危机进行的研究,他认为阿根廷2002年发生的是债务危机,而非货币危机或是金融危机。

继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再次饱受货币危机的困扰。2008年5月货币危机在越南率先发生,蔡则祥、林峰(2008)对越南货币危机的成因作了分析,发现政府财政赤字高、信贷投资过多以及高物价水平等是造成越南货币危机的根源。复旦大学985课题组(2008)通过与发生危机的其他新兴经济体比较,他们发现越南货币危机有其独特的形成机理:来自外部的货币与价格冲击和存在于内部微观结构的问题。实际上,越南货币危机爆发只是东南亚地区新兴经济体现状的一个缩影。孙兆东(2008)指出高外汇导致金融系统脆弱,高外资利用加剧通货膨胀,资本账户开放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承受力不匹配,这都是越南发生货币危机的原因。而这也是新兴经济体存在的一种普遍的现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最初由美国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发酵,首先在美国华尔街引发世人瞩目的金融风暴,进而在全球蔓延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此之后,一系列的危机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爆发。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由希腊扩散到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拉开了危机爆发的序幕。导致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研究方面,罗雄杰(2013)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分析了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投资银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掩盖财政状况等是欧洲债务危机发生的外部原因,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欧元区危机国经济结构不平衡等是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内部原因。王辉(2010)、陈西果(2010)和邓小华(2011)等众多学者从一个或几个方面对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作了分析。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之后,后续发生的危机,如2013年爆发的塞浦路斯银行危机,被认为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延续。郭春松、侯哲(2013)指出塞浦路斯由于对希腊危机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银行业监管方面的警惕性不高导致了银行危机的发生。丁程道金、刘晓燕(2013)认为塞浦路斯银行危机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历史原因、希腊债务危机的冲击以及国内经济局势的恶化。另外,塞浦路斯对银行业依赖程度较高,缺少实体产业的支撑,也是导致银行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

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货币危机其成因是怎样的,徐小茗、赵一朗(2013)对白俄罗斯货币危机研究发现,经常项目赤字、外汇储备聚降、货币贬值与通胀聚升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白俄罗斯爆发货币危机。马宇(2011)认为严峻的国际环境和不当的国内政策导致了白俄罗斯的货币危机爆发。作者认为从白俄罗斯货币危机发生的时间来看,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2014年的最后几天,卢布大幅跳水,俄罗斯发生货币危机。许树泽(2015)指出俄罗斯经济结构单一,对石油出口具有较高的依赖,国际油价下挫严重影响的俄罗斯的经济,导致汇率下跌和资本外逃,继而爆发卢布危机。董光耀(2015)认为卢布危机爆发有深层次的原因:国际矛盾碰撞后的结果。

三、债务危机、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成因共性分析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债务危机、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成因差别是主要方面的,但是共同点也是存在的。新兴经济体发生危机的共性更多,2002年阿根廷债务危机和2008年越南货币危机都收到通货膨胀、财政赤字以及国外资本流入的影响。从2002年阿根债务危机和2011年白俄罗斯危机来看,新兴经济体经常项目赤字增加也会导致危机爆发。从近几年欧洲地区发生的危机来看,产业结构单一是众多欧洲国家面临的现状之一,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2013年塞浦路斯银行危机、2014年俄罗斯货币危机都是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引起的,虽然仅有几个国家爆发的危机,但提高警惕性是非常必要的。总体看来,无论是债务危机、货币危机还是银行危机,国际经济环境带来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国际环境变化是以上所有危机的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以2008年以后的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来看,首先全球金额危机爆发引致全球经济低迷,而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希腊等国爆发债务危机,继而塞浦路斯银行外汇资产受债务危机影响大幅缩水爆发银行危机。2014年底受国际石油下挫影响,俄罗斯汇率下跌,卢布贬值,发生货币危机。除此之外,这些危机之间还存在哪些关系,是否存在共生性,又是怎样进行传导的,对此,笔者之后将进一步做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邓小华,王宝宝,李颖.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模式及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177-181.

债务危机的原因篇(6)

1.引言

债务是指一个国家以自己的为担保,向外部借来的债务,而债务危机指的是一个国家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处理其债务问题而引发的宏观性的、全局性的财政危机[1]。债务危机国家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超过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还债或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体现了该国政府债务的不可持续性。随着拉美及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都成为了困扰其经济发展的问题。而这些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其影响,对于中国自身的债务结构问题有借鉴意义[2]。

2.拉美及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

2.1拉美债务危机的成因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拉美的外债并不多。但是随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美国对拉美政策的改变以及拉美国家某些经济政策的失误,是造成拉美外债增长的主要原因[3]。拉美国家在低利率资金的诱惑下借入了大量以硬通货计价的债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拉美国家的债务问题变得日趋严重,进而演变成了影响世界经济的债务危机,其主要原因在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和保护主义经济政策不但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偿债能力而且使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拉美国家生产的初级产品出口价格此时持续降低,与此同时进口商品的价格却持续升高,这就造成了拉美国家贸易收支逆差日趋严重,进而不得不举借新的债务。另外,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提倡的节能运动也使得一些有石油出口的拉美国家中不再能保持外贸收支平衡。与此同时,一些拉美国家没有及时采取调整措施,则进一步加剧了债务危机。

2.2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

欧洲多个国家从2009年开始相继爆发了债务危机[4]。2009年希腊发生了债务危机,随后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及意大利等国相继出现了信用评级的负面评价,与此同时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也面临着财政赤字压力。由于这些国家持有希腊、葡萄牙等国家的债务较多,因而债务风险越来越大。受这些国家影响,芬兰、丹麦、匈牙利等国家也开始纷纷出现了债务风险。从2010年4月开始,欧洲各国、欧盟委员会及国际组织开始采取制定财政紧缩政策,削减财政开支,提高税率等措施来缓解债务危机压力。至2010年7月,债务危机国通过采取紧缩政策以及寻求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债务危机问题终于开始好转。但是到目前为止,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仍未完全结束。

2.3两次债务危机的特点对比

总的来说,拉美及欧洲债危机在表现上有一些相似之处:在这两次债务危机中,债务国都没有对债务货币的控制权;两次债务危机都源于廉价信贷;两次债务危机都与全球经济衰退相巧合。

从历史角度看,拉美国家经济本身的落后性是产生债务危机的根源。一直以来,拉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经济结构单一畸型,其国民经济严重依附于发达国家。当时拉美国家正因大力发展出口品而大量举债以扩大国内投资,而此际西方经济却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随之而来的长期滞胀,国际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了拉美国家债务危机的产生。

欧洲债危机成因的特点在于[5]:第一,欧元区没有建立欧洲统一的财政机构,存在制度性缺陷;第二,欧盟债权国家与债务国家的经济体系有较大差异,各国之间的经济结构明显失衡;第三,欧盟国家中优厚的社会福利支出,不但大大地推高了这些国家政府的债务水平,而且使其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不同程度地降低,进而缩小了这些国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区位优势。

3.拉美及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债务结构的启示

通过研究拉美及欧洲国家的债务危机可以发现,经济泡沫和债务危机有一定关联度。而财政是金融风险的最后贷款人,一旦金融危机出现都全由政府财政来收拾残局。所以,金融机构在发展自身业务时,一定要加强风险预测与应对。因此,我国要谨防福利过度、防止泡沫经济转化成金融泡沫和金融危机,进而使转化成财政危机[6],这样才能有效规避债务风险。

消除债务危机的治本之道就是发展本国的经济,前文提到的大多数债务危机国家的财政资金基础不够坚实是其爆发债务危机的一个原因。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经济,努力使经济增长率超过国债利率。此外,虽然我国中央政府并不存在严重的债务问题,但地方政府债务却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问题。必须严密控制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严格控制新增贷款;对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保持关注,并努力增进存量平台贷款的风险缓释和整改增信[7]。

4.结论

拉美及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说明了债务负担是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需要共同面对的经济发展问题。鉴于拉美及欧洲国家的债务危机,中国应该严重控制财政支出,提升本国经济水平,同时密切关注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和偿债能力,从而降低债务危机爆发可能性的治本之道。(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东荣.浅析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危机的成因和防范―从东亚和拉美金融危机引发的思考[J].金融研究,2007(05).

[2] 刘志强.财政风险的本质、特征及其转化机制研究[J].经济纵横,2011(08).

[3] 石建华,孙洪波.拉美国家金融动荡的财政因素分析[J].拉丁美洲研究,2006(04).

债务危机的原因篇(7)

一、财务危机的概念及危害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是指企业因财务运作不善而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动态过程。财务危机不仅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形象伤害,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企业倒闭。

二、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混乱。企业由于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混乱,出现违法违纪事件、会计反映不实、费用支出失控、经济效益低下、财产物资严重损失等经济现象。这种状态积累到一定程度,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和企业的彻底失败。

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有可能出现财务危机。中国企业财务结构上,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负债结构上,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过度的负债会削弱企业的支付能力。当企业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

投资缺乏科学性。一方面由于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危机不断。另一方面是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加大财务风险。

商业信用过度使用。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d一旦信用链上的某一环节出现故障,资金链断裂,企业将会发生支付危机和偿债危机。

三、企业财务危机的防范

(一)加强危机的管理

1、加强对危机的教育,使企业全体员工树立牢固的危机意识。企业在制订发展目标,决策企业经营活动,组织企业经营战役时,要有危机观念,从思想上不放松对危机的控制。危机出现时,不胆怯、不畏缩,迎难而上,同心协力,摆脱困境、克服危机。

2、加强对危机的防范。在危机尚未发生之前,未雨绸缪,事先对企业的资本经营活动进行战略设计。制定防范危机方案,以便对危机进行预控。在财务管理上,应用财务预警指标对企业举债、用债、偿债过程中所涉及的环节、因素进行预测分析,充分估计各种不利因素可能引发危机的程度,以便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3、加强对危机的控制和处理。加强财务危机的管理。除了加强会计核算,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健全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外,必须建立健全一套既符合国家监控要求,又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财务危机管理机制,特别是建立健全一套企业财务危机应急管理系统。在危机发生时,通过设立的危机控制机构和人员,制定周密的危机应急处理方案,按照既定的程序,以迅速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及时控制和扭转被动的财务局面,使企业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危机损失。

(二)制定和实施应急行动方案

制定和实施应急行动方案是危机指挥中心进行危机应急管理的重点。目的是降低现金需求,谋求资金来源最大化。可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迅速制定处理方案,控制和扭转财务被动局面。

1、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债务展期是与债权人洽商推迟到期债务要求付款的日期:债务和解是债权人自愿同意减少债务人的债务。包括同意减少债务人偿还的本金数额,或同意降低利息率,或将一部分债权转化为股权,或将上述几种选择混合使用。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在企业发生财务困境时能为企业赢得时间,进行财务调整。操作起来也方便简捷。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首先应该想到的应该是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此外,利用商业信用,争取供应商继续进行信用融资。如以储代购,缓解周转资金占用;以销货的百分比偿还应付账款:以退货抵消部分应付账款:签订新的定货合同抵消债务等也是实践中常用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2、资产变现。正常情况下,企业通过资产运作,利用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流量偿付到期债务。而通过变卖某些资产偿付到期债务也是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的一条途径。处分不良债权,加速回收应收账款;处分存货,包括制成品、原料、零部件;处分闲置资产、无效资产,出租、出售无用资产:减少固定资产投资或收回对外投资。

3、与企业出资者协商增资的可能性,增加企业可运用的资金,共渡难关。

债务危机的原因篇(8)

欧债危机也即欧洲债务危机,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为担保向外,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世界银行,还是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现在许多国家,随着救市规模的扩大,债务比重也在大幅的增加,当这个危机爆发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违约。欧洲债务危机起源于国家信用,即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问题。如果把政府看成一个大公司,从财务会计的角度看,欧洲债务危机恶化的原因是这些“公司”的财务状况除了问题,尤其是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欧洲各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的问题是资产负债比率过高,从财务上看,资产负债比率过高会进而影响企业的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企业的偿债能力会下降,带来债务风险。本文从三大财务报表角度审视欧洲债务危机,并据此提出欧债危机对中国影响以及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以期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从三大财务报表解释欧洲债务危机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中如果资产的增长速度快于债务的增长速度,资产负债比率保持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企业能够有效利用负债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企业才能长久发展。相反,资产负债比率过高,企业财务风险超过可接受的水平,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导致最后破产。如果把欧洲五国各国政府分别看做一个大公司,这五个大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同一个问题就是资产过低,负债过高。欧洲债务危机实质上是增长危机,是这些国家经济“生产性”的危机。和欧元区的核心国家相比,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的经济基础较差。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直接引爆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受此影响,欧洲各国经济增长大幅下降,失业率不断上升,宏观经济深陷衰退之中。2009年底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很快就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五国陆续裁撤公务人员、削减福利支出,以压缩财政开支,减少财政赤字。这些紧缩措施在短期内必然影响经济增长,推高失业率。2008年以来五国国债余额占GDP比例不断攀高,除西班牙之外,其余四国债务比重均超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60%的基准线。西班牙国债余额虽然相对低一些,但由于该国失业率非常高,其财政形势仍然严峻。在资产负债表中,如果资产的增长快于负债的增加,资产负债表就不会出现恶化,该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良好。反之,资产增长缓慢甚至不增长,负债却增加,资产负债表就容易恶化,该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容易出现问题。五国实体经济增长缓慢甚至不增长,政府宏观资产大幅贬值,同时债务大幅增长,政府资产负债表恶化难以避免。五国政府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比率过高,由于财务杠杆效应,政府财务风险很大,政府的财政状况出现严重问题。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企业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超过营业成本越多,企业经营成果越好,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相反,企业营业收入等于或小于营业成本,企业经营成果不好,企业不仅不盈利反而亏损。政府的营业收入可以理解为政府的财政收入,政府的营业支出理解为政府的财政支出。自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欧洲五国各国政府财政收入方面,经济衰退直接导致了税收的减少,即五国财政收入减少。但五国政府财政支出则没有相应减少,五国都是高福利国家,而且人口逐步步入老龄化,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福利支出,但由于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以及五国逐步老龄化的人口,财政支出几乎没有变化。由此财政收入减少而财政支出没变,政府的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可能是亏损状况,即财政收支失衡。从会计上看,企业利润表持续亏损,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就值得怀疑,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同样,政府的财政收支失衡,政府虽然不至于倒闭,但出现债务违约是很正常的。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状况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欧洲五国各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理解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由上面分析可知,五国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而财政支出没变,即五国政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为负值,产生的现金流出量为正值。由于上述五国均为发达国家,投资活动相对较小,所以主要论述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影响五国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主要因素是融资成本。五国由于国债余额过高,评级机构不断下调对五国的债务评级,导致国债收益率不断提高。同时由于市场担忧政府债务违约,投资者纷纷抛售国债,使得国债收益率更高,导致政府融资成本上升。由于五国社会福利开支过大,而紧靠税收收入难以满足其财政开支,因此仍要依靠举债,加重债务负担,使债务危机更加恶化。因此,筹资活动也产生了负的现金流入量。总体而言,五国政府的现金流量为负值,五国政府现金流断裂,未来“经营发展”必然受到限制,其偿还债务能力急剧下降,欧债危机很可能进一步恶化,除非有大量的现金流的注入。

从财务会计角度看欧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长期资产负债比率过高,财务风险很大,同时经济增长缺乏动力,仅依靠单项资产(即征税权,理解为无形资产)的增加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乏力,而债务比重不断增加,经济增长陷入困境,导致政府利润表连年亏损。同时债务余额过高,导致融资成本过高,融资活动难以持续,政府的筹资活动现金流断裂,而政府的财政收支失衡也即政府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断裂,政府很可能债务违约,欧债危机爆发。要解决欧债危机,根本要靠改革经济发展结构,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降低资产负债比率,降低财务风险,使政府的现金流量得以持续。

二、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欧洲债务危机使欧洲国家经济更加困难,同时欧盟地区是中国第一大对外贸易区,因此会通过贸易影响到中国企业出口,中国的出口型企业将更加难做。同时,欧洲五国由于债务危机的上升,短期资本流动性的波动性加大,而中国的人民币对美元仍然有升值的压力,所以国内可能会有热钱流入,这样可能就会给中国国内造成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好企业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开支,争取最大利润,是企业财务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欧债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成本增加。由于世界经济的联动性,短期资本流动性的波动性家具,欧债危机可能造成一部分热钱流入中国,进而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企业成本增加。

第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受欧债危机的影响,通货膨胀,国内各种商品价格上涨,很多企业迫于成本突然增高会限产、停产甚至破产,造成市场萎缩。同时如果国内通货膨胀率一直高于储蓄率和工资增长率,消费者可能会缩减一些消费开支,消费需求下降,在总体上造成市场需求的下降,因而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及企业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导致了企业生产力的下降,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欧洲国家的跨国企业会加大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对中国境内企业发展造成冲击。

第三,融资难度大,资金流动难。虽然目前欧债危机对中国影响还不是很大,但中国仍处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后金融危机时代,融资难仍是国内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企业的融资仍然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由于欧债危机融资环境逐渐恶化,银行不仅提高了融资标准和成本,而且融资额度也随之降低。这样,使企业丧失许多良机。融资困难,一些企业会缺少流动资金,也就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很多企业由于资金缺乏而面临倒闭破产。

第四,出口型企业发展更加困难,可能直接破产。很多出口型企业主要市场是欧盟地区,由于欧债危机,欧洲各国经济萎靡,欧洲各国纷纷紧缩对居民的财政补贴,居民消费水平会因此下降,出口型企业出口数量会减少,可能有破产倒闭风险。对于出口型的企业,应该通过开拓新市场或者采用新技术,安全度过寒冷期。

三、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面对当前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的形势,中国企业应考虑在财务上如何应对欧债危机。综合对欧债危机的产生原因和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我认为中国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欧债危机:(1)对长期投资项目进行重新评估,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对投资资金的影响,设法减少长期投资项目的建设。(2)提前购买、囤积生产必须的原材料,以避免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长,而存货的增长也会带来资金成本的增长,要从二者之中寻求一个平衡点。(3)对于跨国公司,可以加大对欧洲市场以外的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以使企业整体风险降低。(4)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的正常经营往往会因为流动资金原因而出现财务风险,影响企业正常运行。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能有效地帮助企业培育、取得和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第一,完善应收账款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程序。第二,采用客户信用管理。第三,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动态管理。(5)清理应收账款和存货,确保企业现金流的健康。以降低由于通货膨胀带来货币贬值导致对货币面值需求的大幅增加的影响。(6)抓住机会,进行企业合并重组。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众多欧洲企业的资产价格出现大幅缩水,急需得到资金援助。同时,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而且中国企业对资源和技术的需求也很强烈。因此,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进入欧洲市场提供了机遇。

四、总结

欧债危机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从财务角度寻求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欧洲五国长期高福利,国债余额过高,资产负债比率过高,导致财政收支失衡,同时融资成本大幅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断裂。中国企业应谨慎面对欧债危机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财务管理,尽量在成本增加的情况下获取盈利,谋求发展的新道路,未雨绸缪,以防欧债危机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参考文献

[1]陈志.欧债危机的财务会计分析[J].中国金融,2012(03).

[2]周逢民.欧债危机最新进展及未来走向[J].银行家,2012(01).

[3]冯永华.欧债危机的演化及应对策略[J].未来与发展,2012(01).

债务危机的原因篇(9)

引言

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欧洲、尤其是对欧元区国家造成了巨大冲击。在单一货币体系下,为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各经济体纷纷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大幅上升,导致欧元区国家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日益突出。2009年10月,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希腊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过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降低了希腊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爆发。此后,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和意大利等国(简称PIIGS)的财政状况也相继恶化,尤其是希腊和意大利,其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始终在高位运行,使债务危机在欧洲蔓延的范围越来越大。

资料来源:http:///europedebt/

截至2010年底,中国中央政府公开宣布的债务总额与GDP之比为17%,与上述各国相比可谓微不足道。与此同时,标普及穆迪均上调了中国的评级,其理由为:中国政府负债规模适中、外部资产规模庞大、经济前景乐观。然而,中国政府的真实债务情况确是如此吗?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地方及地区政府纷纷大举兴建基础设施,并因此积欠了巨额债务。经济研究公司龙洲经讯(GaveKalDragonomics)称,2011年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相当于GDP的约37%,如果再将中国政府其他一系列显性与隐性的债务——如铁道部所欠债务、代表国家放贷的所谓政策性银行债券,以及国有银行体系中的不良债务等全部囊括进来,中国实际的债务占GDP比例可能高达90%。惠誉评级据此做出较为保守的估计: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政府负债总额约为GDP的48%。

由此,在真实债务占GDP比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探讨欧洲债务危机的产生根源、演变路径,及其对本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都将具有极强的警示意义。为此,本文以欧洲债务危机为核心,通过对德国政府财政支出、借款与政府债务之间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探讨政府债务管理理念及模式对债务危机产生影响的程度及作用方式,总结其经验教训,这对于增强我国对债务危机的认识,采取针对性措施规避和降低债务危机爆发风险,防范和减轻欧债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维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

早在1999年欧元刚刚诞生之季,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就曾预言,欧元将无法安然度过第一次经济危机,欧元区有可能在10年后解体,因为缺乏统一的货币政策将从根本上制约欧元区的长期发展与生存。现在看来,弗里德曼对欧元区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

欧元创始人之一奥特马尔·伊辛(Otmar Issing)也指出:欧元的设计宗旨是成为一个货币联盟而非政治联盟,在尚未建立一个政治联盟的情况下创立货币联盟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Bayoumi和Eichengreen(1992)根据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采用结构式VAR方法评估欧洲国家之间经济冲击的相关性,发现欧元区“核心国家”,即最早发起和推动欧元区建立的德法之间的经济冲击对称性明显高于“国家”。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欧洲研究中心教授Kevin Featherstone(2010)指出,欧盟现在一团混乱,虽然希腊难脱其咎,但是欧盟在1992年就开始在欧元区采纳单一货币,而欧盟本身也同意针对财政政策相互协作以应对危机。可是与此同时,他们并没有足够的权力来监管和控制成员国的经济政策,以及一个相应的危机预警和应对体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欧盟内部的体系从一开始就是不均衡的,设计的太过简单。

债务危机的原因篇(10)

中图分类号:F1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5-0049-03

作者简介:李本松(1969- ),男,河南信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发展与价值论、政治经济学研究(危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应用)。一、欧债危机及其当前的最新发展

欧债危机是爆发于欧洲的因债务导致的信用危机。2007年8月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很快由此引发了一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影响的日渐加深,受危机的冲击,负债较重但又缺乏较强经济增长所对应的偿债还贷能力的国家出现了债务危机,这以希腊和冰岛最为典型。以冰岛为例,2008年初,冰岛GDP达194亿美元,人均收入排名全球第四。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后,银行业遭受到毁灭性打击,最终导致冰岛全国最大的三家银行全部宣布破产,被政府接管。这3家银行所欠外债达1380多亿美元,将近冰岛GDP的7倍,再加上其他负债,冰岛的总外债高达GDP的9倍。这样,长期跻身“世界最幸福国家”之列、多次被联合国评为“最宜居国家”的冰岛成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第一个倒在债务面前的国家。但是,债务危机并没有因为冰岛的倒下结束,反而以希腊为起点愈演愈烈,蔓延到爱尔兰、葡萄牙,紧接着又蔓延到了西班牙、比利时和意大利。这样,欧债危机全面爆发。

当前欧债危机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2011年11月意大利陷入危机,这标志着欧债危机已经从欧元的边缘区蔓延到了欧元的核心区。二是欧洲多国信用评级频遭降级。2012年1月13日标普将法国等国下调一个信用评级、意大利与西班牙等国下调两个信用评级,1月16日将欧元区临时救助机制——欧洲金融危机稳定工具(EFSF)的信用评级下调一级。2012年1月27日,惠誉宣布下调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塞浦路斯、斯洛文尼亚的信用评级并确认爱尔兰BBB+的信用评级,将六国评级前景展望均调为负面。2012年2月13日,穆迪将法国、英国和奥地利的3A评级展望调整至负面,并下调了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斯洛伐克、斯洛维尼亚和马耳他的信用评级。2012年3月2日,穆迪将希腊的信用评级由Ca级下调至最低级C级(已属违约级)。三大信用评级分别将多个国家的信用评级降级,表明欧债危机还在持续发展。

为了避免希腊出现3月中旬到期债务违约,2012年2月21日,欧元区17国财长会议已经就第二次救助希腊计划的1300亿欧元救助金达成协议,并在2012年3月15日为希腊提供了第二轮救助款的第一笔贷款394亿欧元。希腊在2012年将有482亿欧元债务到期,其中到期的高峰在3、5、8月,3月到期的175亿欧元是今年3大偿债高峰中压力最大的一次。对希腊的上一轮救助并没有止住希腊的危机进一步恶化,所以这轮救助虽可能让希腊暂时缓口气,但是能否带希腊走出危机还有待我们进一步观察。

二、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

为什么欧债危机在世界步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反倒愈演愈烈?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其中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1.欧债危机源于世界金融危机

“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是发端于美国2007年8月的次贷危机,然后从这个当前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1]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并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是导致欧债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对于希腊来说,曾在2003年至2007年经济快速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但这主要是靠财政和经常项目的双赤字,加入欧元区后获得廉价贷款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以及信贷消费来实现的。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希腊经济低迷、财政收入减少,这样,原来的双赤字、贷款带来的经济拉动以及信贷消费的模式就不能再持续,危机的爆发就成了必然。同样,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和意大利在希腊之后陆续陷入到债务危机之中,也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债危机一步步蔓延和演变为全面危机,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化和扩散的结果,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继续和在欧洲的发展。

2.欧债危机是债务与GDP比例过于失调所致

债务危机是国家盲目借钱举债,债务与GDP的比例严重失调所致。伴随着国债收益率大幅攀升增加了还款成本和还债压力,最后导致违约风险的产生。欧洲的GDP总量为17万亿美元,希腊经济总量只占全欧洲国内生产总值的2%,但是对希腊援助规模却达到1万亿到1.5万亿欧元。意大利本身是欧元区的第三大经济体,在陷入危机前,其债务总额已经占到欧元区整体债务的23%,是希腊的五倍,是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三国的债务总和。为什么陷入欧债危机的国家会如此大规模借钱举债导致债务与GDP的比例失调?这一方面是由于要实现经济增长但又缺少资金来源,只有借钱举债,甚至寅吃卯粮、预支明天的信贷消费。另一方面也由于普遍实施的高福利制度。这些没有强大生产能力所对应的富足财富支撑下的,靠借贷硬撑下来的高福利,在长期积累之后,一旦形势恶化,危机爆发就是必然的了。

3.欧债危机是由于经济结构内在缺陷所致

欧债危机是陷入危机国家的经济结构的内在缺陷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希腊的经济主要依赖旅游业和传统制造业,随着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欧元区的非高科技产品处于价格劣势,市场不断被挤压,传统制造业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加之金融危机使旅游业受到打击,就导致希腊经济增长乏力,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但是国家财政开支不断扩大,因此只能不断借钱举债,依靠赤字财政,以大量投资和借贷消费的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这是一种生产不足的经济结构,是缺乏竞争力的经济结构,会导致赤字和借贷的规模不断扩大,是不可持续的。随着风险一步步积累,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必然爆发债务危机。

4.体制和机制内在缺陷导致危机救助很难实现

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为了避免出现违约,必须寻求救助。救助分为两种:一是外部救助,即向欧元区、欧盟、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性机构申请贷款救助;二是自我救助,通过自我货币贬值来销冲债务。但是欧元区体制的内在缺陷使救助很难实现。就外部救助来说,27个欧盟成员国、17个欧元区成员国、甚至是欧元区核心的德法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很难在救助问题上达成一致,因此,救助方案迟迟不能确定,救助金总是迟迟不能到位。就自我救助来说,因为欧元区的货币和货币政策是统一的,汇率是统一的,各个国家没有改变汇率的可能,这就形成了欧元区的统一货币、统一汇率与各成员国独立财政之间的矛盾,使得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不可能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和汇率来实现本国的货币贬值,以达到销减债务避免违约的可能。欧元区有共同的货币和货币政策,但是没有共同的经济政府,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和共同财政部。这样当一个国家出现了债务违约的时候,欧盟就不可能为之提供超越国家的另外的担保,从而使危机救助很难实现。

5.成员国自律不够和欧盟监管不严

这次欧债危机也是由于欧盟或者欧元区的成员国自律不够。欧元区成立的原则,包括国家不欠账、严格限制债务、严格债务比例、无需救援等原则,没有被成员国很好地执行。在前几年经济状况较好时,希腊政府并没有完全遵守稳定与增长公约优化其财政状况,而是长期保持宽松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最近陷入债务危机的意大利也是一样,债务已达1.9万亿美元,占GDP的120%,超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很多倍。这些违背欧元区统一原则、违反统一欧元区财政纪律的行为,说明很多国家缺乏自律,也暴露了欧盟监管的漏洞。这也成了这次欧债危机爆发的一个原因。

三、欧债危机的启示

我国的外汇储备相对庞大,实体经济发展坚实,虚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中央财政的收入体系相对健康,特别是中央财政体系有坚强的调控能力,这使我国不太可能爆发欧洲式的债务危机。但是,由于受追求“GDP政绩”的影响、受官员管理和考核体制的诱导、受任期的限制,特别是受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的制约,很多地方政府只注重短期效应而不注重长远发展,举债发展成了很多地方政府的选择,这就造成我国地方政府过度负债,其不确定性风险正在增加。所以,爆发于欧洲的债务危机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启示,特别是对解决我国地方债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1.国民经济运行和管理要严守财经纪律

由于希腊、冰岛和意大利等国都没有严格遵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元区的监管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导致了这次欧债危机。当前,在我国有很多违反制度、规定和纪律的事情,其中地方政府和银行业的违规是较为典型的两类。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所谓政绩置国家的土地政策不顾征用大量农田盲目建立开发区,置国家的产业调整政策不顾进行大量盲目重复建设。这虽然可能得到短期效应,但是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将受到损害。由于受利益最大化驱使银行违规进行金融过度创新,这既埋下银行业的危机祸根,更是埋下导致经济危机的定时炸弹。当前我国还有诸如民间借贷、担保公司之类的经济活动主体,它们在现实经营活动中违规操作,已经干扰了我国正常的经济生活。制定完备和无漏洞的财经纪律,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加强监管是保证不出现财政风险和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措施,这是欧债危机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2.举债发展要量力而行

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经济的一定发展速度是可以借钱举债的,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坚持适度的原则,要与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适应,与经济规模成比例,把举债规模控制在可控和可承受的范围内。那些陷入到欧债危机的国家,由于缺乏足够收入保障,却又要维持高福利水平,唯一能做的就是脱离本国的国情和实际承受能力借钱举债。这与我国当前地方债的形成具有一定相似性,所不同的是我国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是受“GDP政绩”驱使。2012年3月15日,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结束后的中外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2010年,我们主动审计了地方债务,总规模为10.7万亿。2011年,新增债务仅有3亿,其中新举债21536亿,偿债21533亿。”[2]从总量上来看,当前我国的债务规模还是很大的。尽管总理说“中国政府债务的负担率和赤字率目前处于较低的水平”、“政府性债务的水平是可控的、安全的”[2],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地方债规模过大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后果,会“干扰中国的建设”[2]。切不可盲目举债,借钱举债的规模要与偿债能力相适应,切不可严重超出自己的偿还能力,这是欧债危机对我们的又一重要启示。

3.促进不断发展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是解决和避免债务危机的根本

这次欧债危机根本上是由于陷入欧债危机的国家经济低迷、增长乏力,缺乏内在的生产能力所致。缺乏增长能力就制约了还钱还债的能力,开支与收入的缺口就会越积累越大,如果遭遇到金融危机的打击,爆发债务危机就是必然的了。所以,采取措施推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危机问题根本上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3]。欧债危机带给我们的根本启示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4],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筑牢避免爆发债务危机的最坚实防线。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投资拉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是这又要避免过度增加债务的规模,因此,应当着眼于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率,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为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4.要建立消除危机产生的机制和体制缺陷,建立经济危机的预警机制和化解机制

这次欧债危机之所以发生并不断地发展蔓延,就是由于欧盟体制和机制存在重大缺陷。欧元区的统一货币及其统一的汇率政策同各个成员国之间的独立财政之间的矛盾,使各成员国在面临债务危机的时候不能通过本币贬值来削减债务以达到减轻债务的目的,导致危机的刚性积累。这告诉我们,进行机制和体制改革与创新是避免危机的重要手段与措施,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中,由于受国内和国际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存在并且交互作用,包括经济危机在内的各种危机的产生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在经济领域出现包括债务危机在内的各种经济危机将会是一种常态。因此,要建立危机的应对机制,以保证及时化解危机和对危机发出预警;更要进行财政和金融体制创新,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本松.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反思[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4).

上一篇: 经济责任审计法规 下一篇: 能力作风建设年成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