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国民经济动员能力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9 10:22:54

提高国民经济动员能力

篇(1)

1 湖南省经济动员能力综合评估

经济动员能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包括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生产力等硬要素,也包括经济动员的体制、机制、管理和协调能力等软要素。下面分别从经济动员能力的硬软两方面因素对湖南省的经济动员能力进行评估。

(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实力是经济动员能力的关键因素,是动员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2006年,湖南省生产总值为7493.17亿元,增长12.1%,比上年快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1.3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123.46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3038.4亿元,增长12.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1830元,增长10.5%。全省生产总值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2%、12.2%和12%,连续12个季度保持了11%以上的增长,且波动幅度较小。企业效益提高,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264.75亿元,增长39.4%。对经济动员能力影响较大的主业产品增长较快,优势产业的相对优势进一步得到巩固,为经济动员能力的发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财政金融运行健康平稳,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财政金融动员是经济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经济动员效果的主要参考指标。据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湖南省省财政总收入891.16亿元,增长1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5.3亿元,增长20.3%。各类社会资金的动员潜力显着增强,能够为国民经济动员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湖南省较为雄厚的财政金融实力为夯实国民经济动员基础,提高经济支持能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力地增强了经济动员能力的发展后劲,将对今后国民经济动员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对经济动员成本有较大影响,是提高经济动员能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湖南省优势地区继续发挥带动作用,以2006年统计数据来看,长株潭三市生产总值达2818亿元,增长14.1%,比全省平均快2个百分点;“一点一线”地区生产总值为4770.15亿元,增长12.9%。大湘西地区开发稳步推进,生产总值为814.24亿元,增长11.6%。“3+5”地区生产总值为5644.98亿元,增长13.2%。虽然大湘西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但受交通等基础建设的限制,其经济动员能力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经济动员能力的发挥更多的要倚重“一点一线”地区便利的交通和强大的经济实力。

(4)高新科技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动员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提高经济动员能力的贡献越来越大。长沙、株洲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湘潭、衡阳、岳阳、益阳和郴州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动员能力的主要形成地。湖南的高新技术领域集中在电子与信息、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及高效节能、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几大领域,相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有很强的科研实力,产学研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近年来对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的持续加大和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对于提高湖南省综合实力和劳动生产率,增强经济动员能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5)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的宣传教育是经济动员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乘法器,加强和改善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究的指导和管理,整合研究力量,拓宽研究领域,开阔研究视野,在国民经济动员理论和实际的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湖南省各级各部门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培训工作,通过“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借鉴省内外国民经济动员的先进思想和成功做法,结合湖南省自身的特点和在应急作战中的地位,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手段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社会大众对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认知度、认同度,参与意识,使民众逐渐意识到国民经济动员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6)湖南省宏观经济调控机制日趋完善。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为提高政府实施经济动员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进,也为优化国民经济动员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了科学的框架,为从制度层面上将国民经济动员纳入国民经济体系创造了条件,也为提高经济动员能力实现的速度和效率,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工具和调控手段。湖南省在处理非典、地质灾害及冰冻雨雪灾害的过程中,反应迅速、准备充分、决策周全、时机恰当、落实有力,实现了由运用单一调控工具向多种调控工具并用的转变,体现了较强的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宏观调控紧扣经济运行的脉博,实现了被动型调控向主动型调控的转变,适应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的实际情况,将宏观调控对象由以企业、单位和个人为主,转到以调控市场为主。同时,宏观调控坚持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宏观经济调控坚持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一方面推动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增加了国防经济实力,提高了经济动员能力。

(7)国民经济动员体制建设逐步适应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要求。湖南省各地在机构改革中进一步完善地市级国民经济动员机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三级经济动员机构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湖南省动员机构体系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地区、行业、基层单位的国民经济动员管理机构和工作队伍得到了加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各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和未来军事斗争的要求,认真总结近年来启动国民经济动员机制,参与抢险救灾等处理应急事件的成功经验和现实要求,使国民经济动员体制建设能够较好地实现保障军事行动与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接轨,与抢险救灾等紧急情况处置接轨,既能为保卫国家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也能为促进湖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 增强湖南经济动员能力的对策思路

2.1 贯彻国民经济动员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方针

湖南省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动员要继续服从服务于地区经济建设大局。要树立大局意识,在服从大局的前提下,推进国民经济动员准备,立足现实,在尽可能减少资源占用和消耗的情况下开展动员准备工作,将国民经济动员的工作融合到地区的经济建设中去,适应国家安全和国防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以及湖南经济发展与改革呈现出的特点,总结近年来湖南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的成功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大经济动员的观念,加大国民经济动员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民众的国防动员意识和水平。努力提高军民结合、寓民于民的水平,增强国民经济应变能力,提高国民经济对应急事件的支持保障能力,实现“小实力,大潜力”的支持保障能力。

2.2 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经济实力是经济动员能力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只有经济实力的大幅度提高才能带来经济动员能力的提升,否则经济动员始终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要紧紧依靠经济发展带动动员能力的提高。本世纪的前几年湖南已有了较快速度的发展,但是总体还是偏于落后,湖南省要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有利时机,搭上国家快速发展的快车道,迎头赶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靠前的第一梯队成员。同时,在加快发展速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减少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形成社会和谐、经济快速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创新型经济区。

2.3 加快湖南省国民经济动员的信息化建设

首先,运用信息技术术改造动员对象,实现国民经济动员资源数字化。信息化战争首先要求国民经济动员资源成为信息技术可以利用的信息。加强湖南省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库建设,在依托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形成指标规范、统一、齐全,信息更新及时、可靠、准确,信息查询方便、快速、保密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库。

其次,建设湖南省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的决策平台,形成国民经济动员组织和控制的可视化。建立能够为决策部门及时准确地提供有关武器装备、军需物资研制和生产的技术设备、基础设施、人员、原材料、能源及相关技术资料的名称、位置、数量、状况特征等信息的技术平台。根据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从湖南省实际出发,有重点的研究关键动员能力的可视化问题。

最后,构建湖南省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通道,形成快速、安全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传递网络。建立覆盖省、市、县的三级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网络体系,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逐步解决现有的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信息网络的技术差异、信息遮避等问题,为实现国民经济动员信息传递网络化创造有利条件。

2.4 完善湖南省国民经济动员的组织机构

积极推进和加强国民经济动员的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的经济动员运行机制。在国家设立的各级经济动员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可结合湖南省自身优势,建立各个不同部门的动员办公室,各部门经济动员组织机构,各类型(决策、执行、监督)经济动员组织机构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要高度重视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中的作用,提高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效率,积极探索依托现有的政府组织机构、法律法规体系和科技工业基础,开展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提高国民经济的应变能力。要结合湖南省地区和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探索国民经济动员准备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科学、民主、规范的经济动员决策机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规范经济动员机构的职能,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经济动员的效率与速度。同时,要开展经济动员机构和经济动员工作规范化大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查找差距,使动员机制不断完善,动员能力不断增强。

3 结语

国民经济动员归根结底是资源的重新组合与配置,提高经济动员能力建设就是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产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对湖南省经济动员能力的综合评估,一方面可以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应急作战的经济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动员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力对策。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应急与应战机制的整合,实现了平战结合,提高湖南省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篇(2)

一、高新技术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的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动员,是指国家将为了满足战争或突发性事件的需要,有计划的将经济部门、经济活动和相应的体制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充分调动国家经济能力,提高生产水平,扩大军品生产,保障战争的需要。通常包括工业、农业、物资、交通运输、财政金融、邮电通信、卫生力量等方面的动员。总的来说,国民经济动员是国家战略动员能力的一种,是一种国家保障机制,在国家战略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高新技术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首先由美国科学家提出。高新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高战略地位。高新技术是高端的战略资源,是国家层面的技术。第二,高技术密集。高新技术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第三,高附加值和高风险性。高新技术之所以被各国所重视,关键在于其重大的延展价值。此外,高新技术本身的研发的多是尚未成熟的领域,成败有很大的随机性。进入了21世纪以后,传统的军事思维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科技战争的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带动整个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军事思维的改革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特别是近些年来包括海湾战争在内的局部性战争的发生,标志着战争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此引发了我们关于在高新技术条件下如何构筑国民经济动员战略高垒以应对新挑战的研究。

二、高新技术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的发展重点

首先是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信息化建设。所谓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主要是指在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中通过使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提高动员效率,保证动员工作的顺利展开。高新技术在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信息化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社会各行业。国民经济动员工作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信息化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成本,为国防建设奠定基础。其次是高技术迅猛发展下的动员基础建设。信息社会中,信息和信息技术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会溶入战争的各个方面。因此,信息化战争的进行,既依赖于军队认真组织实施经济动员潜力调查。最后是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应急动员能力建设。信息技术储备以作战急需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等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信息成果、信息科研的形式储备,主要依托大中型信息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在做好储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行业特有的网络、人才、技术优势,逐步建立互相联通、完善配套、先进可靠、运转高效的动员指挥管理系统,在动员潜力调查、动员储备管理、辅助决策、模拟演练中发挥作用,提高应急动员能力。

三、高新技术条件下我国国民经济动员的策略分析

首先,转变思想观念,确立国民经济动员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国家安全离不开军事支持,而军事支持又离不开国民经济动员。国家经济动员能够为军事和其他国防手段提供最基础的资源和经济,保障战争的顺利进行。克服“应付局部战争,不必大动干戈”的错误思想,克服“平时经济动员准备抓与不抓关系不大,战时一声令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的错误思想。其次,加强军事技术开发,提高国民经济动员技术含量。军事技术在当代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已经是构成军队战斗力,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往往优先运用于军事,引起军事技术的变革;而军事技术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军事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阶段,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军事技术的的发展,加强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着力加强军事技术开发,是提高军事和国家动员能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再次,完善国民经济动员体制,增强国民经济动员能力。体制建设是加强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的关键,也是使其常态化,制度化的最终目的。国民经济动员在国防动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其他动员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有必要建设完整的国民经济动员体制,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当前,只有加强体制建设,才能提高经济转化能力,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对经济资源转化和战争资源的储备,保证国防动员的顺利展开,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篇(3)

建立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是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建设中,信息系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了信息系统的支持,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作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截止到2006年底,在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的领导下,我国国家级、省级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基本建设完成,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三级经济动员管理体系初步形成。总体上,全国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建设技术基础好,技术架构先进,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较高,实现了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这为提高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平战转换”速度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国民经济应变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得力保障。

但随着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理论的发展,现有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在数据、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如何升级原有信息系统,将其建成为一个能全面反映经济动员工作内容、流程,符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思想,比较简易、直观、用户界面友好的,比较实用的系统软件,就成为当前困扰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问题之一。

现有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问题

数据是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做好经济动员潜力资源的数字化,即让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资源成为信息技术可识别的信息,是信息系统升级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而当前录入信息系统的各种数据,包括潜力数据,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动员指标体系不全面;空间数据需要充实、精确;空间数据和潜力数据更新缓慢;军队和地方标准不统一,数据重复调查,加重了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的工作负担。

(二)智能化问题

建设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目的是利用信息平台为各级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领导提供决策支持,或提供及时有效的动员方案。由于当前国民经济动员决策理论、方法及模型的研究还不完善,直接导致现有信息系统的决策水平低,平时的应用仅限于对数据的各种操作。因而,当前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开发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加强系统的决策支持功能模块。

(三)实用性问题

实用性是评价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主要标准之一。一个成功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应该符合各省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的体系结构、管理模式和运作程序,能满足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一定时期内对信息的需求。然而,现有信息系统在动员的工作范围、工作流程、工作目标等方面的研究和信息系统建设的结合还不够;系统界面风格也还存在不友好、不易操作等问题。这就使得现有信息系统很难提高日常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信息共享、多极互联问题

虽然目前各省市都建了自己的经济动员信息平台,但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或者说实现这些平台相互通信的条件还不成熟,这些平台仍处于“信息孤岛”的状态。在横向上,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与国动委其他几个办公室之间,与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网路还未联通,保密措施没有统一标准;在纵向上,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和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之间、各战区和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之间、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与各地县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之间,现有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军地网络标准不一致,还没有构成统一的网路,从生产企业到作战部队的经济动员链还未建立。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导致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平台的潜力数据资源共享度和利用率低,不能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支持服务。

(五)信息安全问题

经济动员工作涉及军事、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的众多高密级性单位,其安全保密性要求自然很高,而且现代信息战争条件下的经济动员信息系统技术含量相当高,对战争胜负起着关键性作用,也必然要求信息安全可靠。这就要求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升级要采取多种信息安全保密措施,建立可靠的经济动员信息安全模式,确保动员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升级原则

立足“安全管用”设计。按照经济动员平时和战时需要,搭建良好的人——机交互及操作界面,使系统形象、直观、简单、易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稳定性,同时,采取加密机、加密卡、技术防范、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监视监控等防范措施,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安全可靠性;坚持“平战结合”设计。按照“平时服务、及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原则进行设计,明确军队后勤保障与国民经济动员的关系、应急与国民经济动员的关系;依据“规范标准”设计。按照国标、军标及国民经济动员行业标准,采用当前较为先进和成熟的技术,构建数据库体系、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采取统一的网络接口标准、数据转换标准,便于实现国民经济动员“横向共享、纵向互联互通”;着眼“长远发展”设计。借鉴和吸纳现有各种国防动员信息系统的优势,坚持高起点、高效益建设。同时,考虑平时和战时国民经济动员手段的发展更新,注重本系统的开放性、兼容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使系统能够紧跟形势,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升级策略

(一)通过多个步骤分类解决数据问题

1.国民经济动员潜力数据。首先,要开展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相关标准建设。现在的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颁布的国民经济动员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比较宏观,不能满足进行城市应急动员能力调查的需求。进行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相关标准建设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民经济动员标准体系,为国民经济动员的信息共享提供规范和依据,解决潜力调查数据跨部门、跨地区和跨平台的收集与共享问题。

其次,构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已建成的各省市动员信息系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各局委办的信息系统之间也都需要规范方便的数据交换服务来消除这种差异,至少做到异构系统数据层面的求同存异。通过构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可以实现跨平台、跨数据库、跨系统的数据采集,采集过程自动化及解决潜力数据动态性问题。

再次,建立横向信息共享机制。仅有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在技术层面的数据共享还不够,仍然需要在机制上的支持。试想如果搭建了技术平台,统计局、卫生局等局委办不合作,不提供互联接口,那么,还是无法做到信息共享。所以,必须要建立各局委办的信息共享机制,充实和完善信息系统的数据交互功能,从而切实保证潜力数据的动态性、完整性问题。

2.国民经济动员空间数据的精确性问题。国民经济动员空间数据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多比例尺数据、遥感、航片、三维数据)、动员单位专题图数据(医院分布专题图、加油站分布专题图、生产企业分布专题图等)两类。 这种数据的收集比较繁琐,一般都有专业部门进行。

有些信息系统采用邮政编码的方式代替基础地理数据。这种方式精度不够,不利于工作的展开。现在有关部门已经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移动终端设备,动员工作者通过它可以实现信息系统的gps定位功能、数据采集功能、导航功能、通讯功能、数据下载功能。这样,空间数据的采集就更加方便,并能保证数据的精确性。

(二)智能化问题的解决

首先,加强国民经济动员计算机辅助决策的理论研究。应对国民经济动员决策的理论、方法及模型展开研究,提出一些具体的决策方法和模型,形成国民经济动员决策模型库,再利用编程技术将其在计算机上实现,就可以为国民经济动员决策支持系统奠定基础,实现国民经济动员计算机辅助决策。

其次,通过逻辑处理、人工智能等智能化信息处理方式,对动员潜力数据进行分析,向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努力使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系统具备类似人脑的智力和自动感知能力,逐步实现国民经济动员的决策、指挥、控制、执行的科学化和自动化,增强国民经济动员组织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

实用性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要求,是各种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一种系统性能,它是自动化系统对用户最基本的承诺,所以,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个性能更加重要,为了提高办公自动化和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中系统的实用性,应该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系统总体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前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各业务层次、各环节管理中数据处理的便利性和可行性,把满足国民经济动员业务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采取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技术方案。在总体设计的前提下,系统实施中可首先进行业务处理层及管理中的低层管理,稳步向中高层管理及全面自动化过渡,这样做可以使系统始终与用户的实际需求紧密连在一起;升级后的信息系统应提供二次开发接口,方便用户在现有平台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展和开发;用户接口及界面设计应充分考虑人体结构特征及视觉特征进行优化设计,界面尽可能美观大方,操作简便实用。

(四)构建完备的经济动员信息网络系统

要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体系建设,构建一种适应快速动员、精确保障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以政府的“电子政务网”和军队的“国防干线通信网”为基础,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连接、纵短横宽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网络体系。在纵向上,国家、总部、战区、省均应建立动员信息处理中心,与军队最高作战指挥机构、各总部、国家有关部委以及军兵种动员机构相联结;在横向上,战区动员信息处理中心应与战区联勤作战指挥机构、战区军兵种部队、所属省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相联结;省级动员信息处理中心应与省级相关部门相联结,形成横向联合、纵向互通的动员网络体系。

(五)分层次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网络层安全。对于网络层的传输安全,采用在网络结构中安装密码设备解决,设备由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统一组织采购;数据层安全。用户权限的设置可以精确到某一条数据记录,只能修改自己填报的数据。系统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功能层安全。功能权限管理方面,可对系统每个功能的使用人员进行设置和管理。

综上所述,升级后的信息系统应该是根据国民经济动员的最新情况和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的规划,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律,在总结现有的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它要体现动员的新理念和动员新的需求特点。同时,在系统应用过程中注重培养既懂经济动员业务又能熟练使用信息系统的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建立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是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建设中,信息系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了信息系统的支持,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作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截止到2006年底,在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的领导下,我国国家级、省级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基本建设完成,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三级经济动员管理体系初步形成。总体上,全国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建设技术基础好,技术架构先进,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较高,实现了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这为提高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平战转换”速度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国民经济应变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得力保障。

但随着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理论的发展,现有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在数据、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如何升级原有信息系统,将其建成为一个能全面反映经济动员工作内容、流程,符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思想,比较简易、直观、用户界面友好的,比较实用的系统软件,就成为当前困扰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问题之一。

现有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问题

数据是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做好经济动员潜力资源的数字化,即让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资源成为信息技术可识别的信息,是信息系统升级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而当前录入信息系统的各种数据,包括潜力数据,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动员指标体系不全面;空间数据需要充实、精确;空间数据和潜力数据更新缓慢;军队和地方标准不统一,数据重复调查,加重了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的工作负担。

(二)智能化问题

建设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目的是利用信息平台为各级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领导提供决策支持,或提供及时有效的动员方案。由于当前国民经济动员决策理论、方法及模型的研究还不完善,直接导致现有信息系统的决策水平低,平时的应用仅限于对数据的各种操作。因而,当前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开发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加强系统的决策支持功能模块。

(三)实用性问题

实用性是评价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主要标准之一。一个成功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应该符合各省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的体系结构、管理模式和运作程序,能满足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一定时期内对信息的需求。然而,现有信息系统在动员的工作范围、工作流程、工作目标等方面的研究和信息系统建设的结合还不够;系统界面风格也还存在不友好、不易操作等问题。这就使得现有信息系统很难提高日常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信息共享、多极互联问题

虽然目前各省市都建了自己的经济动员信息平台,但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或者说实现这些平台相互通信的条件还不成熟,这些平台仍处于“信息孤岛”的状态。在横向上,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与国动委其他几个办公室之间,与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网路还未联通,保密措施没有统一标准;在纵向上,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和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之间、各战区和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之间、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与各地县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之间,现有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军地网络标准不一致,还没有构成统一的网路,从生产企业到作战部队的经济动员链还未建立。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导致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平台的潜力数据资源共享度和利用率低,不能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支持服务。

(五)信息安全问题

经济动员工作涉及军事、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的众多高密级性单位,其安全保密性要求自然很高,而且现代信息战争条件下的经济动员信息系统技术含量相当高,对战争胜负起着关键性作用,也必然要求信息安全可靠。这就要求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升级要采取多种信息安全保密措施,建立可靠的经济动员信息安全模式,确保动员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升级原则

立足“安全管用”设计。按照经济动员平时和战时需要,搭建良好的人——机交互及操作界面,使系统形象、直观、简单、易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稳定性,同时,采取加密机、加密卡、技术防范、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监视监控等防范措施,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安全可靠性;坚持“平战结合”设计。按照“平时服务、及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原则进行设计,明确军队后勤保障与国民经济动员的关系、应急与国民经济动员的关系;依据“规范标准”设计。按照国标、军标及国民经济动员行业标准,采用当前较为先进和成熟的技术,构建数据库体系、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采取统一的网络接口标准、数据转换标准,便于实现国民经济动员“横向共享、纵向互联互通”;着眼“长远发展”设计。借鉴和吸纳现有各种国防动员信息系统的优势,坚持高起点、高效益建设。同时,考虑平时和战时国民经济动员手段的发展更新,注重本系统的开放性、兼容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使系统能够紧跟形势,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升级策略

(一)通过多个步骤分类解决数据问题

1.国民经济动员潜力数据。首先,要开展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相关标准建设。现在的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颁布的国民经济动员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比较宏观,不能满足进行城市应急动员能力调查的需求。进行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相关标准建设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民经济动员标准体系,为国民经济动员的信息共享提供规范和依据,解决潜力调查数据跨部门、跨地区和跨平台的收集与共享问题。

其次,构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已建成的各省市动员信息系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各局委办的信息系统之间也都需要规范方便的数据交换服务来消除这种差异,至少做到异构系统数据层面的求同存异。通过构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可以实现跨平台、跨数据库、跨系统的数据采集,采集过程自动化及解决潜力数据动态性问题。

再次,建立横向信息共享机制。仅有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在技术层面的数据共享还不够,仍然需要在机制上的支持。试想如果搭建了技术平台,统计局、卫生局等局委办不合作,不提供互联接口,那么,还是无法做到信息共享。所以,必须要建立各局委办的信息共享机制,充实和完善信息系统的数据交互功能,从而切实保证潜力数据的动态性、完整性问题。

2.国民经济动员空间数据的精确性问题。国民经济动员空间数据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多比例尺数据、遥感、航片、三维数据)、动员单位专题图数据(医院分布专题图、加油站分布专题图、生产企业分布专题图等)两类。这种数据的收集比较繁琐,一般都有专业部门进行。

有些信息系统采用邮政编码的方式代替基础地理数据。这种方式精度不够,不利于工作的展开。现在有关部门已经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移动终端设备,动员工作者通过它可以实现信息系统的GPS定位功能、数据采集功能、导航功能、通讯功能、数据下载功能。这样,空间数据的采集就更加方便,并能保证数据的精确性。

(二)智能化问题的解决

首先,加强国民经济动员计算机辅助决策的理论研究。应对国民经济动员决策的理论、方法及模型展开研究,提出一些具体的决策方法和模型,形成国民经济动员决策模型库,再利用编程技术将其在计算机上实现,就可以为国民经济动员决策支持系统奠定基础,实现国民经济动员计算机辅助决策。

其次,通过逻辑处理、人工智能等智能化信息处理方式,对动员潜力数据进行分析,向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努力使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系统具备类似人脑的智力和自动感知能力,逐步实现国民经济动员的决策、指挥、控制、执行的科学化和自动化,增强国民经济动员组织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

实用性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要求,是各种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一种系统性能,它是自动化系统对用户最基本的承诺,所以,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个性能更加重要,为了提高办公自动化和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中系统的实用性,应该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系统总体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前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各业务层次、各环节管理中数据处理的便利性和可行性,把满足国民经济动员业务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采取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技术方案。在总体设计的前提下,系统实施中可首先进行业务处理层及管理中的低层管理,稳步向中高层管理及全面自动化过渡,这样做可以使系统始终与用户的实际需求紧密连在一起;升级后的信息系统应提供二次开发接口,方便用户在现有平台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展和开发;用户接口及界面设计应充分考虑人体结构特征及视觉特征进行优化设计,界面尽可能美观大方,操作简便实用。

(四)构建完备的经济动员信息网络系统

要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体系建设,构建一种适应快速动员、精确保障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以政府的“电子政务网”和军队的“国防干线通信网”为基础,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连接、纵短横宽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网络体系。在纵向上,国家、总部、战区、省均应建立动员信息处理中心,与军队最高作战指挥机构、各总部、国家有关部委以及军兵种动员机构相联结;在横向上,战区动员信息处理中心应与战区联勤作战指挥机构、战区军兵种部队、所属省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相联结;省级动员信息处理中心应与省级相关部门相联结,形成横向联合、纵向互通的动员网络体系。

(五)分层次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网络层安全。对于网络层的传输安全,采用在网络结构中安装密码设备解决,设备由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统一组织采购;数据层安全。用户权限的设置可以精确到某一条数据记录,只能修改自己填报的数据。系统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功能层安全。功能权限管理方面,可对系统每个功能的使用人员进行设置和管理。

综上所述,升级后的信息系统应该是根据国民经济动员的最新情况和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的规划,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律,在总结现有的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它要体现动员的新理念和动员新的需求特点。同时,在系统应用过程中注重培养既懂经济动员业务又能熟练使用信息系统的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建立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是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建设中,信息系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了信息系统的支持,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作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截止到2006年底,在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的领导下,我国国家级、省级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基本建设完成,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三级经济动员管理体系初步形成。总体上,全国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建设技术基础好,技术架构先进,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较高,实现了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这为提高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平战转换”速度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国民经济应变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得力保障。

但随着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理论的发展,现有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在数据、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如何升级原有信息系统,将其建成为一个能全面反映经济动员工作内容、流程,符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思想,比较简易、直观、用户界面友好的,比较实用的系统软件,就成为当前困扰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问题之一。

现有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问题

数据是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做好经济动员潜力资源的数字化,即让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资源成为信息技术可识别的信息,是信息系统升级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而当前录入信息系统的各种数据,包括潜力数据,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动员指标体系不全面;空间数据需要充实、精确;空间数据和潜力数据更新缓慢;军队和地方标准不统一,数据重复调查,加重了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的工作负担。

(二)智能化问题

建设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目的是利用信息平台为各级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领导提供决策支持,或提供及时有效的动员方案。由于当前国民经济动员决策理论、方法及模型的研究还不完善,直接导致现有信息系统的决策水平低,平时的应用仅限于对数据的各种操作。因而,当前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开发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加强系统的决策支持功能模块。

(三)实用性问题

实用性是评价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主要标准之一。一个成功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应该符合各省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的体系结构、管理模式和运作程序,能满足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一定时期内对信息的需求。然而,现有信息系统在动员的工作范围、工作流程、工作目标等方面的研究和信息系统建设的结合还不够;系统界面风格也还存在不友好、不易操作等问题。这就使得现有信息系统很难提高日常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信息共享、多极互联问题

虽然目前各省市都建了自己的经济动员信息平台,但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或者说实现这些平台相互通信的条件还不成熟,这些平台仍处于“信息孤岛”的状态。在横向上,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与国动委其他几个办公室之间,与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网路还未联通,保密措施没有统一标准;在纵向上,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和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之间、各战区和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之间、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与各地县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之间,现有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军地网络标准不一致,还没有构成统一的网路,从生产企业到作战部队的经济动员链还未建立。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导致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平台的潜力数据资源共享度和利用率低,不能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支持服务。

(五)信息安全问题

经济动员工作涉及军事、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的众多高密级性单位,其安全保密性要求自然很高,而且现代信息战争条件下的经济动员信息系统技术含量相当高,对战争胜负起着关键性作用,也必然要求信息安全可靠。这就要求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升级要采取多种信息安全保密措施,建立可靠的经济动员信息安全模式,确保动员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升级原则

立足“安全管用”设计。按照经济动员平时和战时需要,搭建良好的人——机交互及操作界面,使系统形象、直观、简单、易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稳定性,同时,采取加密机、加密卡、技术防范、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监视监控等防范措施,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安全可靠性;坚持“平战结合”设计。按照“平时服务、及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原则进行设计,明确军队后勤保障与国民经济动员的关系、应急与国民经济动员的关系;依据“规范标准”设计。按照国标、军标及国民经济动员行业标准,采用当前较为先进和成熟的技术,构建数据库体系、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采取统一的网络接口标准、数据转换标准,便于实现国民经济动员“横向共享、纵向互联互通”;着眼“长远发展”设计。借鉴和吸纳现有各种国防动员信息系统的优势,坚持高起点、高效益建设。同时,考虑平时和战时国民经济动员手段的发展更新,注重本系统的开放性、兼容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使系统能够紧跟形势,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升级策略

(一)通过多个步骤分类解决数据问题

1.国民经济动员潜力数据。首先,要开展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相关标准建设。现在的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颁布的国民经济动员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比较宏观,不能满足进行城市应急动员能力调查的需求。进行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相关标准建设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民经济动员标准体系,为国民经济动员的信息共享提供规范和依据,解决潜力调查数据跨部门、跨地区和跨平台的收集与共享问题。

其次,构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已建成的各省市动员信息系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各局委办的信息系统之间也都需要规范方便的数据交换服务来消除这种差异,至少做到异构系统数据层面的求同存异。通过构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可以实现跨平台、跨数据库、跨系统的数据采集,采集过程自动化及解决潜力数据动态性问题。

再次,建立横向信息共享机制。仅有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在技术层面的数据共享还不够,仍然需要在机制上的支持。试想如果搭建了技术平台,统计局、卫生局等局委办不合作,不提供互联接口,那么,还是无法做到信息共享。所以,必须要建立各局委办的信息共享机制,充实和完善信息系统的数据交互功能,从而切实保证潜力数据的动态性、完整性问题。

2.国民经济动员空间数据的精确性问题。国民经济动员空间数据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多比例尺数据、遥感、航片、三维数据)、动员单位专题图数据(医院分布专题图、加油站分布专题图、生产企业分布专题图等)两类。 这种数据的收集比较繁琐,一般都有专业部门进行。

有些信息系统采用邮政编码的方式代替基础地理数据。这种方式精度不够,不利于工作的展开。现在有关部门已经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移动终端设备,动员工作者通过它可以实现信息系统的gps定位功能、数据采集功能、导航功能、通讯功能、数据下载功能。这样,空间数据的采集就更加方便,并能保证数据的精确性。

(二)智能化问题的解决

首先,加强国民经济动员计算机辅助决策的理论研究。应对国民经济动员决策的理论、方法及模型展开研究,提出一些具体的决策方法和模型,形成国民经济动员决策模型库,再利用编程技术将其在计算机上实现,就可以为国民经济动员决策支持系统奠定基础,实现国民经济动员计算机辅助决策。

其次,通过逻辑处理、人工智能等智能化信息处理方式,对动员潜力数据进行分析,向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努力使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系统具备类似人脑的智力和自动感知能力,逐步实现国民经济动员的决策、指挥、控制、执行的科学化和自动化,增强国民经济动员组织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

实用性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要求,是各种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一种系统性能,它是自动化系统对用户最基本的承诺,所以,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个性能更加重要,为了提高办公自动化和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中系统的实用性,应该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系统总体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前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各业务层次、各环节管理中数据处理的便利性和可行性,把满足国民经济动员业务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采取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技术方案。在总体设计的前提下,系统实施中可首先进行业务处理层及管理中的低层管理,稳步向中高层管理及全面自动化过渡,这样做可以使系统始终与用户的实际需求紧密连在一起;升级后的信息系统应提供二次开发接口,方便用户在现有平台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展和开发;用户接口及界面设计应充分考虑人体结构特征及视觉特征进行优化设计,界面尽可能美观大方,操作简便实用。

(四)构建完备的经济动员信息网络系统

要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体系建设,构建一种适应快速动员、精确保障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以政府的“电子政务网”和军队的“国防干线通信网”为基础,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连接、纵短横宽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网络体系。在纵向上,国家、总部、战区、省均应建立动员信息处理中心,与军队最高作战指挥机构、各总部、国家有关部委以及军兵种动员机构相联结;在横向上,战区动员信息处理中心应与战区联勤作战指挥机构、战区军兵种部队、所属省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相联结;省级动员信息处理中心应与省级相关部门相联结,形成横向联合、纵向互通的动员网络体系。

(五)分层次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网络层安全。对于网络层的传输安全,采用在网络结构中安装密码设备解决,设备由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统一组织采购;数据层安全。用户权限的设置可以精确到某一条数据记录,只能修改自己填报的数据。系统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功能层安全。功能权限管理方面,可对系统每个功能的使用人员进行设置和管理。

综上所述,升级后的信息系统应该是根据国民经济动员的最新情况和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的规划,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律,在总结现有的各省市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它要体现动员的新理念和动员新的需求特点。同时,在系统应用过程中注重培养既懂经济动员业务又能熟练使用信息系统的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我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民经济动员贯彻军民融合理念,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要谋划国民经济动员建设深度发展,实现工作转型,还必须把握好民营经济贯彻军事需求机制、国民经济动员配套制度和加强军民科技创新系统融合等三个环节。

一、健全民营经济贯彻军事需求机制,扩大国民经济动员资源潜力

民营经济产权明晰,利益主体分明,拥有充分的自和高度灵活的运营机制,与市场经济具有与生俱来的适应性,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民营经济贯彻军事需求机制是推动国民经济动员建设、提高国民经济动员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越来越多地蕴藏在民营经济中,而国民经济动员潜力和能力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一个国民经济应变力,即关系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应急、应战、化解风险”的全方位应变力,是一种重大战略能力。经过几十年发展,民营经济贯彻军事需求机制已经具备了基础。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明显提高,总量已占到GDP的50%以上。2011年1~4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占总投资的35.1%,民间投资占57.7%。与2003年到2010年平均值相比,政府投资占比下降了8.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加了22.5个百分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到2007年末,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超过16.2万家;当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9.8万亿元,接近同期我国GDP24.6万亿的40%;长期职工人数达1588万人;研发投入2130亿元;上缴税金4870亿元,出口创汇2867亿美元。技工贸总收入、研发投入、上缴税金和出口创汇都比上一年增长30%左右。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群体以灵活的民营机制、雄厚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能力,成长为国民经济的一支有生力量。

为了推动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大动员”国防经济潜力的形成,就必须形成规范的目标形成机制,畅通的信息传导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和有效地约束机制。相应的,就要采取培育民营经济作为军品市场主体、将军事需求融入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加强军民两用技术合作等措施。当前,国民经济动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形势,在促进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相互协调发展中的作用不够突出。主要问题之一是市场竞争机制在经济动员活动中的作用发挥不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和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形成市场的均衡。在经济环境方面,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动员资源越来越丰富,国民经济动员的经济基础――市场机制能够使国民经济动员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适应市场供求变化,降低动员成本,增加动员效益。因此,必须根据供求变化,利用价格杠杆,发挥竞争博弈的作用。目前,民营经济在军品市场和经济动员活动中没有取得完全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存在市场准入机制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有必要及时军品供求信息,对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进行积极引导。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配套的制度性规则,给民营经济贯彻军事需求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多机会,把民营经济贯彻军事需求的机制落到实处。

二、制定并落实国民经济动员配套制度,规范国民经济动员活动

国民经济动员作为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路径,需要法律制度进行保障。考察现有的国民经济动员制度建设,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从国民经济动员制度的需求和供给关系来看,总体上存在不均衡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国民经济动员领域的基础法律――“国民经济动员法”。虽然《国防动员法》已于2010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但是,它不能取代“国民经济动员法”。二是现有制度不完善、不配套,有些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宪法》、《国防法》和《国防动员法》都是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法律依据,但是作为效力层次很高的根本法和基本法律,其内容主要是原则性、概括性或者框架型的制度规范,基本都缺乏可操作性,配套的法规制度还没有成型。三是从立法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来看,立法效益较低。

要实现实行国民经济动员法治化,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做到制度需求与供给的均衡。制度均衡就是人们对既定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一种满足状态或满意状态,因而无力也无意改变制度均衡。反之,当人们对现行制度不满意或不满足,意欲改变而尚未改变的状态则为制度的非均衡。非均衡的状态需要建立新的制度达到均衡。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也是一种商品,尽管造成制度不均衡的原因有多种,但它的供求同样需要达到均衡状态,实现制度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虽然在现实的立法实践中这种状态几乎是不存在的,现实中总是处于一种非均衡状态,但无论哪一个法律体系,都应该努力向“帕累托最优状态”靠近,以实现净收益的最大化。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动员法律供求市场的显著特点是法律总体上处于非均衡状态,表现在法律制度供给上的不足。必须通过国民经济动员立法及配套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规定以下基本问题:(1)国民经济动员主体及其职责、权力。(2)国民经济动员对象及其义务和权益。(3)国民经济动员的程序和原则。(4)国民经济动员行为的法律责任。国民经济动员法律规范之间应相互协调。还应通过运行,保持国民经济动员法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稳定性。地方立法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制定具体制度,保证国民经济动员法律条文的贯彻实施。二是加强国民经济动员的执法工作。《国防动员法》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国民经济动员的内容。在“国民经济动员法”尚未制定出来之前,《国防动员法》的有关规定就是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直接依据。保证《国防动员法》的实施,主要手段是加强执法工作,完善和强化执法机制。负有国防动员职责的各级国家机关,都是《国防动员法》的执法机关。在《国防动员法》的实施过程中,执法机关必须从国防建设的大局出发,遵循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有序高效原则,克服地区保护主义、行业保护主义,切实保证动员法在本地区、本部门的顺利施行。三是落实对国民经济动员执法的检查监督。按照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经济动员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可以采取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立法机关主要检查各级机关制定、的规定、决议是否与国家经济动员法律、法规相一致;执法机关主要检查经济动员法律、法规是否得到贯彻;广大群众主要是对违反经济动员法律、法规的现象进行反映、举报和揭发。对贯彻执行经济动员法律、法规成绩突出的,国家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给经济动员工作造成较大损失的,国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三、加强军民科技创新系统融合,促进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

加强军民科技创新系统融合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影响国民经济平战转换能力的关键问题。“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动员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依靠科技,注重融合”,即要做到充分利用先进的高新技术成果,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动员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国民经济动员项目建设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提高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军民融合度,提高国民经济的平战转换能力。

由于应用领域和管理体制的因素影响,科学技术被分为“民用”和“军用”,这种分离现象导致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相对低下,并影响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从而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动员资源潜力和应变能力。当今世界国防科技工业正由军备竞赛刺激的持续扩张向军民一体化发展转型。为了促进我国民用高新技术企业开拓国防现代化领域的市场,构建基于高新技术和新竞争力的国家安全体系,必须群策群力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国民经济的平战转换能力。

对于军民科技创新体系的融合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视角把握思路:一是从军民科技资源配置角度,进一步推进国防科技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多层次的评价标准体系;完善招标制和国防合同管理制度;实行诸军兵种联合研制的科研管理体制;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及各项智力劳动成果;重塑国防科技创新系统,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撑体系;发挥民用科技优势,为国防科技发展服务。二是建立军民科技创新的虚拟模式和柔性组织体系。在军工企业改革中实施虚拟组织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具体来说,就是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利用网络技术作为作为实现组织之间联系的手段,以项目为联系纽带,以技术合作为联盟的起点,以技术开发贯穿全过程,并以分享高新技术成果和效益作为联盟目的,强调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知识、信息技术与资源共享。建立军民技术联合研发的柔性组织体系,从实践形式上看,主要有虚拟企业和虚拟研究中心。通过解决内部资源开发和外部资源整合、培养军民企业核心竞争力、健全军民企业间的信息网络、加强以动员项目工程为统一各方参与企业的管理手段、选择适当虚拟方向和对象等工作,建立动态灵活的虚拟组织体系,使企业能够用从容不迫地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企业获得了经济效益,就能为动员能力转换创造条件。三是构建区域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系统。即通过创造良好环境、完善科技中介机构、建立区域性公共信息网络等手段,构建区域军民融合的联动体系。通过发展风险投资基金、联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推进企业产权资本化、证券化,完善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产品等手段,加快构建区域军民融合科技资本市场。通过科学筛选军民融合产业化项目、建立区域军民融合产业园等手段培育配套企业,实现产业集聚。区域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将大大促进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国民经济动员项目建设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使国民经济的平战转换摆脱技术约束。

参 考 文 献

[1]周建平.《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科学谋划“十二五”国民经济动员发展》.载《中国国防经济》2010(1)

[2]李刚.《初论国民经济应变力》.《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4(2)

[3]《我国民营经济总量占GDP50%以上》.《人民日报》.2011,7(8)

[4]束洪福.《中国民营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高峰论坛拉开帷幕》.载《科技日报》.2009,2(13)3

[5]周建平.《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科学谋划“十二五”国民经济动员发展》.载《中国国防经济》.2010(1)

[6]于川信,周建平.《军民融合式发展理论与实践》.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3)

篇(7)

二、高新技术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的发展重点

篇(8)

的桥梁和纽带,是应急作战动员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年*市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总体

思路是:全面贯彻*市委武装委员会暨*市国防动员委员会会议精神,以新时期军事战略率方针为指导,以保障“打赢”为基点,围绕做好策

应配合反“”应急动员准备、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注重质量,打牢基础,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动员的持续保障及综合防护能力。为此,要

加强经济动员基础建设。贯彻“军民兼容、寓军于民”的方针,把军事需求融于经济建设之中,加强*市装备制造、医药等潜力型军民两用项

目的筛选和立项工作,努力构建资源保障型和技术支持型经济动员中心。抓紧制定和完善经济动员指挥,应急物资储备等保障方案,搭建与经

济和国防建设相衔接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国民经济应急快速动员能力。20*年重点工作是:

(一)按照国家和省国民经济动员办的要求,在200*年已建立国民经济潜力数据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图片和声象资料库。对潜

力数据库更新和充实,使其逐步适应战时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需求。为了进一步做好经济动员潜力数据库的建立、充实、完善工作,总结工作中

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将择时召开全市国民经济潜力调查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二)按照省国民经济动员办的工作部署,结合*市的区域经济优势,充分利用好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扶持政策,依据省民经济动员

“十一五”规划,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和专家对国民经济动员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形成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

五”规划相衔接的国民经济动员规划。

(三)建立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省国民经济动员“十一五”规划的统一安排,为了落实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技术先进化

、设施可操作性、突出实用型的具体要求,确实达到管理信息系统在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第一线得到切实应用,真正地为国民经济动员工作服务

之目的,加速*市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建设,发挥哈尔宾市龙头带动作用。

(四)编制*市国民经济动员应急预案。市国民经济动员办将按照省的统一部署,根据形势需要,结合*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利

用市国民经济动员潜力数库库的基础资料、编制适合*市军事需求和可能负担的任务的国民经济动员的应急预案。

(五)搞好*市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从*市的军事需求出发,结合老工业基地改造实际,根据军事需求与共给的衔接情况,筛选经济

效益好,管理规范,市场竞争力强、参与动员积极性高的一些企业中科技含量高,军品有需求,民品有市场的军民两用项目来建设潜力型动员

中心。20*年继续以*气轮机厂为依托单位,推进建立国家舰船动力装置制造中心,并引导企业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步入平战结合轨道并实现

双赢,而且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装备和产品水平。

(六)贯彻“军民兼容、寓军于民”的方针,积极筹建*市能源动力,机械设备,生活物资、卫生医疗、军需产品等经济动员专业保障大

队,提升*市应急动员支前保障能力。

(七)加强全民国民经济动员教育。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拟利用各种大众传媒,开展形式多样、主体突出、内容丰富的经济动员

教育活动,努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20*年将适时举办国民经济动员教育培训班,对*市国民经济动员组织机构成员进行重

点培训,通过培训教育不断完善工作的组织系统和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八)把党的组织建设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同国民经济动员工作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按照党委和纪检部门的工作部署及要求做好各项

工作。

(九)完善国民经济动员法律法规建设。*市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程序和工作责任

,理顺工作机制,加强工作协调,提高国民经济动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做好20*年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措施与保证

(一)加强对国民经济动员的组织领导。国民经济动员属于国家和政府行为,政府是国民经济动员动员的投资主体。做好国民经济动员准

备工作,是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共同责任。因此,要切实把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工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

日程,具体应做到“三纳入”:一是把国民经济动员纳入*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双向处进;同步发展;二是把国民经济动员所需经费纳

入政府保障范围,确保各项准备工作按时完成;三是把国民经济动员法规建设纳入地方立法范畴之间,促进各项准备工作依法落实。

(二)加强国民经济动员队伍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通过参加省国民经济动员办组织的以会代训形式的培训,确定自学数目,

从两个方面加强学习,一方面要全面学习和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国民经济动员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做到迅速准确地贯彻执行上级的命

篇(9)

一、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的内涵界定

在国民经济动员领域,使用经济效率概念的频率较高,但对其内涵进行明确界定的较少。依据不同的效率准则,往往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率衡量标准,因此,科学界定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必须基于一定的效率准则。

(一)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准则效率一般指不浪费或将现有资源利用得最好。主流经济学理论中,定义经济效率主要有两种准则:帕累托效率准则和考尔德-希克斯效率准则(杨小卿,2010)。帕累托效率也称一般均衡状态下的资源配置效率,其成立的前提是同时满足“生产效率”“交换效率”和“生产—交换组合效率”3个条件。总的来说,帕累托准则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效率准则,其思想建立在市场运行不存在交易成本、不存在外部性、决策者完全理性和信息充分的假设基础上。而且,帕累托准则所界定的契约曲线上各经济效率间不具有可比较性。从经济活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过程来看,帕累托效率的三个条件本质上只满足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即该准则还缺少对分配效率和交换效率的要求(张秀生、盛见,2008)。因此,在实际市场条件下,帕累托效率准则的应用性不强。对比而言,考尔德-希克斯效率准则的基本思想则完全不同,该准则基于“成本—收益”观念,认为任何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只要满足其收益大于其付出的成本,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由于现实中的任何一项经济行为和优化措施都伴随实际成本或机会成本,因此,考尔德-希克斯效率准则更接近现实条件下的经济效率情况,可操作性更强。此外,在经济学理论中,除了正面定义经济效率,也有很多学者通过定义非效率从相反的角度来说明经济效率的含义,如新古典经济学中的非效率、莱宾斯坦的X非效率、新制度经济学的非效率等(毕泗锋,2008)。国民经济动员作为一项特殊的经济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国民经济动员既涉及到一般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其运行的交易成本、公共产品外部性也不可忽略。为了比较全面地把握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这个综合性指标,本文借鉴帕累托效率准则一般均衡的全局思想,并以考尔德-希克斯效率准则的“成本—收益”法则界定国民经济动员活动是否符合经济效率,即采用既贴近实际又兼顾全局的效率准则思想,从正面直接界定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

(二)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内涵从现有资料来看,国内外学者及相关政策部门对国民经济动员的认识和表述没有达成完全一致,定义国民经济动员的视角主要有“过程论”“程序论”“措施论”“活动论”“需求保障论”和“资源配置论”等,尽管各种定义的表达形式不一样,但都反映了国民经济动员的本质特征,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提高国民经济应变力,“适时、适量、有效”地满足安全所需的经济资源(王治彪,2014)。国民经济动员属于复杂性活动,其经济效率也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对这种综合性既可以从国民经济动员涉及的产业部门来理解,也可以从国民经济动员进展的时序性和阶段性来理解,还可以从复杂性活动的演变性进行理解。无论从哪个角度,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的本质,都是在国民经济由正常状态转入非常状态全过程中,使得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最小化。但从不同角度把握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内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首先,如果从国民经济动员涉及的具体行业或领域来把握其经济效率,则必须考虑该效率的一般均衡性。一方面,国民经济动员的“有效”性要求动员起来的经济资源必须结构平衡、相互配套、整体协调,例如,有了军需物资还必须有运输手段,有了医疗设施还必须有医务人员等。另一方面,从投入产出经济学的角度看,国民经济动员所涉及的行业或领域之间具有紧密关联性,某一行业的动员会通过技术经济联系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行业的动员。显然,如果仅以单个行业效率或领域效率来定义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既不科学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从行业或领域角度把握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内涵,必须是同时满足各局部效率的全局效率。但准确衡量全局效率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类似于经济学理论中的一般均衡效率,从轮廓上描述比较容易,精确界定并测量的难度较大。其次,如果从国民经济动员系统的复杂性属性来把握其经济效率,则必须考虑该效率的动态演变性。第一,国家面临安全威胁的多样化及国家利益的迅速拓展,使得国民经济动员应对的安全需求呈现出总体特性,即国家总体安全①。国民经济动员不但要发挥“战时应战”的传统军事功能,也要发挥“急时应急,平时服务”的拓展功能,还需要发挥服务国家总体安全中其它新兴领域的功能。那么,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内涵也必须跟随活动服务对象的拓展而动态发展。第二,军民融合在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发展也将成为必然趋势。在军民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国民经济动员活动会呈现出新的特征,对其经济效率内涵也会有新的要求。目前,复杂性科学还处在发展阶段,对国民经济动员相关变量的处理还难以精确化,仅以一个明确的参数或模型对其经济效率内涵进行清晰界定,还不可行。再次,也可以通过技术效率和制度效率,或者经济活动生产效率、分配效率、交换效率和消费效率来表达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的内涵。国民经济动员活动涉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而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经济效率要求。但是,在现实的国民经济动员活动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技术和制度等因素也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通过经济动员准备、经济动员实施和经济复员个阶段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完整的国民经济动员也只有通过这三个阶段的有序衔接才能实现。所以,本研究认为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是经济动员准备效率、经济动员实施效率和经济复员效率三者的累积,从该角度界定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既能适应动员活动的实际工作内容,也考虑了该特殊经济活动各环节经济效率、技术性效率和制度性效率。

二、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的衡量指标

基于上述对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内涵的基本界定,经济动员准备效率、经济动员实施效率与经济复员效率共同构成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的关键内容及核心指标,正确认识三者所处地位,科学把握三者内在联系,是建立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评价体系的重要方面。

(一)国民经济动员准备阶段的经济效率国民经济动员准备,是为了保证经济动员活动能够快速高效进行,国家在战前和平时期预先做的安排、筹划和采取的措施,经济动员准备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托经济建设贯彻国防要求,建设平战结合、军民兼容项目,兼顾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吴景亭,1987[11];罗海曦,2002[12]6)。因此,国民经济动员准备阶段的经济效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和平时期健全的法规制度和规划计划,有助于消除各种制度对动员活动的不利影响,降低经济动员的交易成本,表现为动员活动的交换效率。其次,经济动员准备阶段的技术发展和储备,既能提升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转换能力,为后续的拓产、转产提供技术支撑,又能提高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率,表现为经济动员活动的生产效率。

(二)国民经济动员实施阶段的经济效率国民经济动员实施,是指临战或紧急状态时,将经济动员潜力转化为经济动员实力的阶段,是整个国民经济动员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解决国民经济动员需求—供给根本性矛盾的核心阶段,该阶段经济效率主要表现为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首先,临战或紧急状态下动员需求膨胀性增加,动员供给方通过转产和扩产增加生产能力,由于技术水平不可能有突破性变化,生产的规模和范围通过影响资源利用效率来决定生产水平,即动员活动的生产效率。其次,将经济动员潜力转化为动员实力以满足军事需求,其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活动,当供给与需求平衡对接时,即实现了动员活动的消费效率。

(三)国民经济复员阶段的经济效率国民经济复员,是指将国民经济由非常状态恢复到和平时期经济建设与发展正常状态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12]19,该阶段的经济效率主要表现为生产效率和分配效率。首先,由于安全需求的急剧下降,要求相应地减少动员供给能力,即通过控制生产规模和生产范围调节产出量,而生产组织的规模与范围又同时影响生产效率。其次,经济复员本质上也是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由于安全威胁的基本解决,国家需要将部分经济资源从军用转为民用,并根据安全与发展新形势需要,调整经济资源在军民间的比例,此外,在该阶段,国家还需要对经济动员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相关赔偿补偿,这些经济活动的效果主要体现为分配效率。

(四)各阶段经济效率的内在联系经济动员准备、经济动员实施和经济复员三个阶段承前启后、环环相扣,统一于国民经济动员实践,经济动员准备效率、经济动员实施效率和经济复员效率三者相互作用、互相制约,共同影响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整体效果。首先,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分散于动员的三个阶段,通过生产效率、分配效率、交换效率和消费效率间的前后作用,使得三个阶段经济效率之间交叉影响。其次,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是一个复杂性、综合性指标,只有当三个阶段均满足经济效率时才能实现。再次,各阶段经济效率的地位随动员过程动态演化。在和平时期,动员准备是整个动员工作的主要内容,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主要体现为动员准备效率;在战时或紧急状态下,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主要体现为动员实施效率;在战争或紧急状态末期,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主要体现为经济复员效率。综上所述,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指标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如表1所示。

三、影响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的要素分析

国民经济动员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不能用“决定论”和“还原论”相关方法对其经济效率进行线性分析(胡晓峰,2012)[13],但可从不同层次分析影响该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各主要因素的作用过程。综合国民经济动员活动自身特殊性及表1中的分析结果,本文认为,从经济活动不同环节及国民经济动员不同阶段影响其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技术性因素、生产组织因素、制度性因素、信息因素和时间因素,且各因素作用过程各具特点。

(一)技术性因素在经济学理论的生产函数中,技术常被作为影响产出效率的关键要素引入模型。在帕累托效率定义中,假设生产要素间可完全替代,“生产效率”由生产要素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决定,事实上,这种替代性受生产技术水平影响,即当前技术水平决定了生产要素间能否充分替代,从而使国民经济动员的生产活动能否出现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此外,动员准备阶段的军民两用性技术储备,既有利于军民生产模式之间的转换,也能降低经济动员各交易环节的技术门槛,通过降低转换的交易成本,影响所有交换活动的效率。

(二)生产组织因素帕累托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规模报酬不变,实际生产活动产出不但受生产组织的生产规模影响,还受生产范围影响。一般认为,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是固定资产的不可分割性与固定成本的可分摊性,范围经济则产生于可分享的准公共投入,即多个相关产品或相关业务之间可以共享剩余或闲置资源(PanzarJC和WilligRD,1981[14];ChandlerAlfredDupont,1990[15])。以动员中心的生产组织形式为例,假设动员中心有军用和民用两种不同产出,产量分别为QM、QC,令TC{QM、QC}、TVC{QM、QC}分别为该动员中心生产两类产品时的总成本、总可变成本,MCM、MCC分别表示军民两类产品联合生产时的边际成本;以TC{QM、0}、TC{0、QC}分别表示其他同质企业只生产军品QM、民品QC时的总成本。式(1)中,Scope、Scale分别表示动员中心的总体范围经济系数和规模经济系数,若Scope<1,则存在总体范围不经济;若Scope>1,则存在总体范围经济,若Scale<1,则存在总体规模不经济;若Scale>1,则存在总体规模经济。若Scope和Scale均远大于1,则说明动员中心的生产组织形式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从生产组织对应规模与范围之间的关系来看,对于生产能力一定的动员中心而言,当扩大其生产规模时,势必会缩小其生产范围,反过来也成立,即生产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二者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国民经济动员的生产效率。

(三)制度性因素制度安排对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国民经济动员准备阶段进行的产权界定、风险界定等制度建设,均会降低活动的交易成本,影响动员活动的交换效率。另一方面,在经济复员阶段,如果没有相关制度约束和规范,对动员造成的外部性及经济损失进行补偿,就会损害部分经济社会主体的经济利益,降低经济动员的分配效率,影响社会主体参与动员工作的积极性,并进一步影响其他经济环节的经济效率。

(四)信息因素战争和危机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国民经济动员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得动员过程中信息不完全问题异常突出。由于实施国民经济动员的主体是国家,而参与主体涉及到经济社会各类微观企业,二者在地位上的不对等,造成了他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无论是信息不完全还是信息不对称,均会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对应到国民经济动员,就会影响其供需对接的消费效率。

(五)时间因素国民经济动员的“适时”性,要求进行这项特殊的经济活动时,必须严格对时机变量的把握。首先,经济动员实施时机的选择是影响该阶段经济效率的关键因素,如果经济动员实施时间过早,就会干预经济社会的正常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其次,在经济复员阶段,如果经济复员时间选择过晚,也会对恢复经济社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影响经济社会的生产效率。

四、提升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的对策思路

通过军民融合发展、供需对接机制和法制建设,能够消除技术性因素、生产组织因素、制度性因素、信息因素和时间因素等对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动员是一个连续的活动过程,提升其经济效率,还需要处理好活动过程中各阶段间的关系。

(一)深化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发展2015年3月12日,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王士彬,杜献洲,2015)[16]。这既标志着军民融合发展在中国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也对作为军民融合重要内容的国民经济动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涉及到优化国民经济动员系统的技术、体制、制度和生产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例如,军民融合有助于军民间的技术交流,通过强化技术通用性,降低技术门槛,提高国民经济动员的生产效率。军民融合也有助于破除国民经济动员现存的体制,降低动员活动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换效率。军民融合的基本手段是统筹兼顾,本质上就是通过建立统一的组织结构,在一个统一的大棋局中对异质性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和配置,通过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贺琨,曾立,2015)[17],通过不同主体间外部性的内部化,实现对经济社会主体的有效和持续激励,提高经济动员的分配效率。因此,必须抓住当前良好契机,深入推进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

(二)完善国民经济动员供需对接机制国民经济动员供需对接矛盾是贯穿整个动员活动始终的根本矛盾,供需对接矛盾能否解决,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动员活动的成败。破解该矛盾的关键,首先在于及时了解国家安全态势对国民经济动员的需求状况,其次在于准确将该需求情况反馈给经济动员供给方,进而实现双方的均衡对接。在具体对策方面,既要及时跟踪安全需求的动态变化情况,认真研究需求演变规律,准确掌握需求规模、需求结构等信息,并进行定量化处理;也要及时了解与动员相关的经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创新、建设和转化等供给能力;还要建立健全和规范军地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完善动员信息平台,加强政府公共信息服务,为军队、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间信息交流及互动合作,提供制度支撑、平台服务和技术保障。

(三)进一步推进国民经济动员法制建设中国国民经济动员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进行的,提高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离不开市场手段的运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健全的法规制度环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①进一步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则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所以,必须抓住当前良好契机,推进国民经济动员法规制度建设。在经济动员准备阶段,通过健全法规建设明确产权、保证公平、降低交易成本,为提高经济动员交换效率创造条件。国民经济动员属于公共部门经济活动,对经济社会外部溢出作用突出,这就要求必须完善相关赔偿补偿制度,但目前中国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国民经济动员补偿法。为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求,必须加快国民经济动员补偿立法进程,并科学确定补偿标准、规范补偿范围、强化补偿执行,提高国民经济动员分配效率。此外,制度建设包括正式制度建设和非正式制度建设,二者共同影响国民经济动员各环节的经济效率,法制建设本质上属于正式制度建设,因此,还必须注重社会习惯、文化等非正式制度对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

(四)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各阶段的衔接国民经济动员活动的复杂性和整体性特征,使得任何一个阶段的非效率将导致整体的非效率。因此,提升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整体把握的关键在于加强各阶段的衔接,而衔接的核心问题是对时机的精确控制,即根据安全需求情况正确选择经济动员准备向经济动员实施转变的时机,并依据安全威胁解决情况合理确定经济复员时机,通过科学确定经济动员实施和经济复员两个时间点,优化国民经济动员活动的循环演进。

篇(10)

胡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重大战略思想,标志着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作为平时经济到战时经济的桥梁和转换器,国民经济动员要努力跟上国家和军事战略的发展,积极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而首要的就是要建立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的国民经济动员机制。

一、建立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的国民经济动员机制的意义

1、是提高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的要求

国民经济动员能力是指将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转变为国民经济动员实力的本领、组织力,是国民经济动员活动中的能动因素。国民经济动员能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软要素”和“硬要素”两个方面。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的“软要素”由经济信息获取、传递和判断能力,经济动员决策和应变能力,经济动员计划和组织能力,经济动员控制和协调能力等方面构成。构成“软要素”的各方面能力是国民经济动员机制的基本功能和外在表现,各方面能力的大小是国民经济动员机制是否健全完善的反映。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的“硬要素”是指实现平战转换和供需衔接的物质技术条件,包括各类军民兼容和军民两用设施、设备、技术、产品和人才,实际用于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各种物质技术条件等。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的形成是国民经济动员能力软硬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军民融合式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硬要素”的水平。同时,要有效提高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就必须建设与“硬要素”相适应的“软要素”,使软硬要素更好地契合并相互作用。

2、是履行军队职能使命的保障

从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到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从应对战争到应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职能任务不断拓展。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和地区非法暴力活动,一次次地考验了军队履行职能使命的能力,也一次次地考验了军队的保障能力。实践证明,军民融合的程度越高,对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越有利。但是,强大的军民融合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需要国民经济动员这个桥梁才能转化为直接为军队服务的保障力。军队不断拓展的职能使命对国民经济动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实施军民融合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动员是满足这一要求的唯一途径。实施军民融合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动员就要建立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的国民经济动员机制,从内部作用机理上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发挥军民融合的强大优势,提高国民经济动员效率,为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是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途径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追求的战略目标。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要建立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是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调节器,是确保两大建设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充分发挥运行机制基础性、一贯性、稳定性的特点,在战略规划、技术、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平战转换等方面建立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规定其运行规则和管理方式,对于推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效的国民经济动员机制是这一复杂运行机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大建设实施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环境下,建立适应军民融合发展要求的国民经济动员机制是完善国民经济动员机制、实现高效国民经济动员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途径。

二、建立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的国民经济动员机制的构想

1、建立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的国民经济动员决策机制

国民经济动员要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要求,必须首先建立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的国民经济动员决策机制。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的国民经济动员决策机制主要包括决策机构和决策内容两个方面。

(1)决策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规定,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是国民经济动员发展的最高决策层,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是组织协调机构。可见,我国的国防动员包括国民经济动员活动还没有设置具体的责权相当的决策机构,而没有责权相当的决策机构,将会影响国民经济动员决策体系的适应性、整体性和科学性,这对于国民经济动员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是不利的。建立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的国民经济动员决策机制首先要建立责权相当的国民经济动员决策机构,包括中央决策机构和区域决策机构两个层次。中央决策机构是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共同领导的常设职能机构,负责全国国民经济动员的规划和发展决策;区域决策机构是战区范围内的,由战区和战区内各省政府共同领导的常设职能机构,以全国国民经济动员决策为指导,负责本区域的国民经济动员规划和发展决策,其设立是为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局部动员的要求。

(2)决策内容。一是国民经济动员基础的军民融合式建设。国民经济动员基础的建设是国民经济动员准备的重要内容。中央决策机构和区域决策机构在决策时首先要注重国民经济动员基础的军民融合式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储备、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的军民融合。决策机构应与其他政府部门协调,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安排大中型基础建设项目时,坚持统筹兼顾,把国防动员建设寓于经济建设之中,使国民经济的结构、布局、体制、技术等兼顾国防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军队和社会保障资源的统一筹划、合理配置,发挥经济社会资源的最大效益。二是国民经济动员运行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国民经济动员基础的军民融合式建设要求国民经济动员的运行与其相适应。国民经济动员决策机构要根据这样的要求对国民经济动员的运行程序、方式等作出决策。三是国民经济动员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衔接。实现国民经济动员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衔接,是国民经济动员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方面。国民经济动员决策机构要从构建联合指挥机构、理顺联合指挥关系、完善联合指挥手段等方面发挥决策作用。

2、建立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的国民经济动员运行机制

(1)法律约束机制。法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其有效运行的制度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法制也不断深入到各经济主体观念之中。军民融合式发展下的国民经济动员,其参与主体的性质发生了深刻变化。如,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出现,使国防资源的拥有者出现多元化;政企分开,企业成为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享有充分独立自主的实体。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计划指令、行政命令,难以实现对各类企业的有效约束,国民经济动员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只有完善国民经济动员法律体系,明确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才能使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民经济动员活动顺利运行,才能使国民经济动员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要求。建立法律约束机制,首先,要完善国民经济动员法律体系。尽快通过“国民经济动员法”,清理完善国民经济各部门动员条例,形成以《国防法》、《国防动员法》为龙头、“国民经济动员法”为主体、国民经济各部门动员条例为具体指导的国民经济动员法律体系。其次,要制定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的具体规范。主要包括明确国民经济动员融合式发展的具体内容和范围,相关部门的职责、权利、义务、工作程序和管理体制,对企业贯彻军事需求进行补偿的原则和具体措施,军民融合项目建设资金的来源和管理办法,相关主体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等。再次,要严格执法。严格执法是维护国民经济动员法律体系严肃性的要求,也是法律约束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国民经济动员机构在管理方式上必须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抓好检查落实。

(2)信息互通机制。军民融合式发展无疑会使越来越多的国民经济部门、企业、个人参与到国防建设中来,而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军事需求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民用经济,需要通过获取大量有关基础设施建设、民用技术研发、物资储备以及企业和个人的信息来分析哪些可以为军事需求服务,哪些可以实现借重和兼容。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个人的利益主导性,他们可能因服务国防利益受损而隐藏自身信息,影响军民融合的效果。因此,信息互通是国民经济动员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的重要方面。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一是建立军地信息交流平台。可以依托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建立军地信息交流网站,发挥国防动员委员会作为地方和军队连接枢纽和桥梁的作用,汇集、更新、管理军事需求信息和地方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储备、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及企业组织等信息,为国民经济动员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信息保障。二是军地互相参与对方建设规划。在一定范围内,既允许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国防建设的规划工作,又允许军队需求部门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规划的制定工作,以直接参与的形式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3)市场调节机制。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和实施过程,必须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注重经济手段的运用,采取一定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一是完善价格机制。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杠杆,可以有效地调节供给需求,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国民经济动员的一些领域,如军品市场和后勤保障领域,应该重视价格机制的作用。价格机制可以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也更能激发企业等主体参与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动员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对贯彻国防需求的建设项目,国家可以采取转移支付、税收减免等措施,确保企业在建设和运营中利益不受损;对征收征用活动,要尊重和保护动员单位及个人的物质利益,转无偿动员为有偿动员,解决好动员对象的报酬和优抚问题,解决好征用物资的补偿问题,实现动员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激发和调节人民群众参与动员建设的积极性,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三是完善融资机制。动员准备中资金的筹措问题,可以引入市场化的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参与国防建设。还可以通过税收或社会统筹的办法,建立国民经济动员基金。

3、建立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的国民经济动员调控机制

虽然市场化运行机制将在军民融合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动员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国民经济动员始终是一种政府行为。它的所有活动及其结果要在政府的调控之下,要通过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管理和干预,达到政府对国民经济动员活动的调控,实现国民经济动员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说,计划手段、行政手段并没有过时,还需要它们适时地发挥作用。把握政府调控机制运用的限度,要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反馈机制就是对国民经济动员运行情况和结果的跟踪反映。在动员系统中运用“目标管理法”,将动员任务有机分解,形成阶段性的动员目标,各级动员机构要跟踪动员全过程,将阶段性结果与相应目标对照,出现偏差及时反馈报告。政府根据反馈报告进行调控纠正。

【参考文献】

[1] 朱庆林:国民经济动员学教程(第二版)[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 社会心理咨询 下一篇: 儿童音乐启蒙教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