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配音练习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29 09:45:18

播音配音练习

播音配音练习篇(1)

有没有简单实用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把“正确的声音”带到受众的耳边?笔者提供一些现有条件下简单易行的方法以供参考。

注入真情实感

现在有不少年轻的播音员主持人,嗓音很好,也自以为嗓音有魅力、有磁性。确实,猛一听你会感觉他“嗓子真好”,但很快就会发现他播的内容好像跟他无关。

我们来看一些成熟的创作,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林如在电视剧《阿信》中配的旁白。在配音时,林如完全不去考虑自己的声音“美不美”、“亮不亮”,而是结合故事中的阿信苦难连着苦难、坎坷连着坎坷的坚强女性的特点,用略带苍老、沙哑的声音去塑造阿信的坎坷命运和坚韧性格,达到与剧情整体风格和谐统一。播音实在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创造是要“过脑”和“过心”的,没有真情实感绝不会成为艺术。

进行必要的心理想象训练

当年总理在视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就曾告诫播音员,播音要“目中无人,心中有人”。而要达到这个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训练自己,增强心理想象能力,通过“想象”和“假如”,设想受众收听广播的状态并提高自己以假当真、全心投入的能力。

抵制不良诱惑和误导

碰到对播音并非内行的人不合理的要求,播音员主持人态度上可以谦和,做些必要的解释。合理的要求要接受,但在艺术创作上不能妥协,不能因这样的不良因素影响而把原本正确的创作道路走偏。一旦形成不良习惯再去纠正就很难了,甚至无法再从事正常的播音工作。

不简单地模仿

当年,还是小伙子的年轻播音员铁城对于播音界前辈齐越心向往之,便一板一眼地模仿起齐越的腔调来。有一次录节目,铁城自觉学得很像,心里美滋滋的。到了播出时间,他把收音机声音开得大大的,想让齐越听见。果然,引起了齐越的注意。但他不但没有夸奖铁城,反而发火说:“你不要学我,这么学我不行!”

为什么齐越不让别人学他呢?因为他认为,单纯地模仿,不是创造。一味地模仿,会形成一种人为的固定腔调,就会束缚住播音员的创作个性。①

进行表演训练

还有一种训练活动则需要工作单位有目的地组织播音员主持人参加,比如业务学习会,包括观摩学习话剧、相声、评书等演员面对观众时的表演和语言状态,以及必不可少的当众表演训练。训练广播播音员主持人当众表达的能力,增进对象感并把正确的创作状态带到播音室话筒前,这实际上就是把“正确的声音”带到受众的耳边。但这样的业务学习会不是一个人就能做的,希望有条件的电台能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起来。

国外播音员接受的都是演员训练,而演员表演无疑要有极强的对象感。可惜播音员尤其是广播播音员常常是一个人关进播音室,对着冷冰冰的话筒说话。播音前辈虹云也是职业播音员出身,由于广播的发展,她较早地转为广播主持人,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仍津津乐道于她主持的《午间半小时》。据笔者所认识的一位原中央广播事业局话剧团的老演员讲述,年轻时虹云经常主动跑到话剧团的排练场看演员们排练,学习演员在表演时的台词表达技巧和演员表演的对象感。听虹云主持的节目,感觉她就在你的身边与你娓娓而谈。

涉猎电视配音解说

如果有条件,广播人尽可能地涉猎一些电视配音解说工作。虽然广播人的本职工作是电台播音,与电视播音、配音、解说工作有区别,但创作本质并无不同。广播播音员主持人涉猎一些电视配音解说工作,对于更好地服务广播听众很有益处。

播音配音练习篇(2)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强、以虚拟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有目的性地创设和引入跟教学内容有关的、具有特定感彩、形象生动的场景,激发想象、联想,获得情感感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其主动、积极的进入到模拟场景氛围中,扮演与体验不同角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获得知识和技能。

一、情境教学法与播音主持教学的结合意义

情境教学法在播音主持教学中应用价值非常高,不仅能运用于播音主持教学实际情况中,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创设播音情境来提升播音主持技巧[1]。首先,情境教学能激发并获得情感。“情”是播音创作的基础与依托,播音主持创作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创造美的意境,给受众美的感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通过思想感情状态的运动才能发出表情达意的声音来。吴郁教授在《播音学简明教程》中指出,情景再现的过程可分为四步:理清头绪、设身处地、触景生情、现身说法。在播音主持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在情境中想象并感受,在想象中扮演并体验,在扮演中体会并表达,这无疑是使学生获得情感、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重要途径。其次,情境创设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播音主持教学本就具备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需要有较强的参与感和互动性,通过情境创设,改变“一言堂”的课堂模式,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情境创设,将“教、做、学”结合起来,在做中教,在做中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提升课堂活跃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求知欲都有明显的作用。再次,情境教学能培养学生技能实践能力。情境教学的关键点是创设情境,需要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结合理论和实践知识,根据稿件来制定方案、分配任务、组织配合、完成作品,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意能力、应变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提高播音主持技能。

二、情境教学法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融入与运用

(一)以想象唤起具体感受,塑造播音主持内心情境

在播音主持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脑海中显现播音主持稿件内容的场景或情境。在播读稿件练习时,老师需要告知学生不能做简单的见字发声练习,要发挥自身想象再现内心的视觉场景,加强具体感受,激发内心情感,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圆满完成播音主持语言能力的创设活动[2]。比如朗诵朱自清的《春》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仿佛看到春天的轮廓,有山、水、太阳,有小草、桃树、杏树、蜜蜂,有劳动的人们……,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受,仿佛感受到了春风拂面,闻到了花的香,听到了孩子们玩耍的声音。这样朗诵时学生就有了画面感,有了表达的欲望,就能自然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不仅如此,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创设临场氛围情境,如将自己想象为在岗播音员或主持人,如同置身真实的新闻播音间或演播厅里。学生练习新闻播音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角色代入感,俨然能够“看到”摄像机已经开机、直播倒计时已经开始、导播台已经倒数、电视机前的受众正在等待着收看今天的新闻。学生练习晚会主持时,想象自己处于一个大型晚会现场,台下座无虚席,此时此刻学生自己就是站在舞台中央的主持人,聚光灯下,无数观众的目光都注视着他,如此氛围情境创设下,学生将带着激情开始主持一场精彩的晚会。课堂实践证明,这种情境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内在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欲望,值得在播音主持教学中推广和应用。

(二)以道具使用及角色扮演,制造播音主持虚拟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道具和角色扮演来创设虚拟场景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虽然不能真正处于真实情境中,但也能促使学生快速感受到如临其境的状态。道具的使用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想象的[3]。比如,少儿节目主持时,用一个手偶玩具就可以虚拟出和卡通主持人共同主持的情境,帮助学生迅速找到少儿受众群体喜欢的主持方式;新闻播音技巧练习时,教室、桌、椅、话筒、手机即可搭建起一个新闻播音直播间;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时,柴米油盐酱醋茶等道具均可使用。学生在搭建的虚拟场景内练习完成后,老师即可给予点评、指导及纠正,学生再次巩固练习,其他学生同步可以学习到方法和技巧,互相取长补短,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方便使用,在播音课堂教学中非常实用。在虚拟情境中,学生们通过不同角色扮演感受不同对象。学生可以扮演主持人、播音员、观众、评委等,能让学生体会更加深入,也可以产生“换位思考”般的感受,教师也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练习的作品进行点评,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作性、丰富作品内涵。比如综艺节目主持练习时,学生们分组进行《天天向上》模拟主持,各自扮演主持群中的一员,并符合各自性格特征、语言特征,学生们在扮演的过程中体会到团体主持的配合、各自角色的定位及要求、综艺节目主持的技巧及现场主持的应变等,各方面都得以提高。在文艺作品演播练习时,角色扮演,虚拟情境创设更加有必要。如童话、寓言、小说的演播,广播剧、影视剧、动漫的配音等,学生们需要通过扮演作品中不同角色来完成录音及演播创作,不仅符合稿件作品本身的需要,也符合播音主持个性化教学的特点。

(三)以录音演播设备,营造播音主持职业情境

在播音主持教学中利用实训设备,创设职业情境更加有利于学生锻炼实践技能。教学中常用的实训设备有录音间及演播室,校园广播站及电视台可以进行辅助实践锻炼。在语音与发声、语言表达、广播新闻播音及主持、影视配音等课程中,录音间的使用比较频繁。通过录音、回听,学生可以进行正字正音、表达技巧、对象感、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广播播音及主持技巧、配音技巧等的训练;在电视新闻播音与主持、电视采访、化妆及造型等课程中,演播室的训练尤其重要,训练学生镜头前表达、空间表现力、整体气质的培养等。有的学校还配备有数字演播室,使用抠像技术制作出新闻节目背景、综艺节目舞台背景等,创设更加仿真的职业情境,通过实训设备的合理利用,置身于仿真的职业情境中,更加真实地接触并使用设备进行作品的训练及录制,学生产生强烈的职业身份感、责任意识感、积极的表达状态进行练习,不仅分解、消化了课堂理论知识,体验、锻炼了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储存每一个阶段的练习作品,发现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进步、掌握学习方法。通过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录音室、演播室营造出的职业情境的训练对播音主持技巧的提高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老师可以利用校园电视台及广播站等真实的情境,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生产出作品,让学生享受到创作的收获和满足。组织学生定期到电台、电视台及传媒公司参观学习、见习锻炼,让学生亲身感受真实节目录制环境、录制过程和主持人的工作状态,让学生对播音主持行业有直观的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见识,树立职业方向和目标。同时在行业中的所见所得也能反馈于教学,学生在不同栏目中收获到不同的信息,在教学中更能创设不同的情境进行专业训练,拓展情境创设的思路,更加趋向于实用,促进播音主持教学效果的实现。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更丰富、更真实、更贴合实际行业需求。结合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性强及“个性化”教学特点,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每个阶段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经过创设、想象、感受、体验置身不同的情境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充满乐趣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注意到情境教学法不够深入、活跃有余而内涵不足的欠缺。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们还要深入研究情境教学法,巧妙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更多符合播音主持特色的教学方法,让播音主持教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付焱,鞠维光.浅析播音主持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J].新闻研究导刊,2016,20:279.

播音配音练习篇(3)

播音主持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专业,从开始的“师傅带徒弟”式教育到如今的高校课堂教学,从开始的一对一“口把口”教到现在数十名学生集体训练,教学模式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悄然发生着改变。然而,利用传统的录音室、演播室为教学手段是必经之路。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代表的播音主持教育教学经过了初创期、成型期、成熟期,至今已迈进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播音主持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利用传统的录音间、演播室局限了学生在学习阶段的积极性,机器的超负荷工作也使学生在训练时间上受到一定的局限。

一、播音主持专业现有的教学实训现状

播音主持专业现有教学实训手段基本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依靠学校专用的录音间、演播室进行实训。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配音等课程在录音间完成实训,新闻播音、访谈节目等课程在演播室完成实训。在录音间上课时,笔者通常在四个课时内要针对20—40人数不等的班级进行实训,四个小录音棚每个房间提供给5—10名学生进行实训。课前学生提前借用录音间完成课程作业,录制完成后拷入移动硬盘上课时带入教室进行播放,期间由学生自己评价、学生点评、教师指导三个部分进行作业评价,其后在录音设备上完成修改作品,并重复听辨。演播室实训课也采用类似模式。至此,除前期作业录制已经课堂进行作业点评之外,学生大部分时间为自由时间,学习能动性较差。

二、全媒体时代沉浸式教学的优势

全媒体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它通过更多方式,从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渠道向受众传播更及时、全方位的视听体验。全媒体时代,利用多种传播途径,可以使信息传播拥有更多的优势和特点:图文和视频的动静结合;信息与文字的深浅互补;视频、音频的全时在线;手机、掌上电脑等客户端的即时传输;以及互动平台的实时互动等。同时,播音主持专业与信息传播息息相关,在全天候利用不同的传播渠道进行沉浸式教学成为可能。学生利用微信、QQ等语音平台可以让教师构建起一个直接对话语音训练模式;利用蜻蜓FM、荔枝FM等在线收听平成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等整篇文章的专业课程实训;利用配音秀、小咖秀等娱乐手机软件完成台词配音、广告配音、纪录片配音等课程内容的训练;利用斗鱼、熊猫等娱乐直播平成娱乐节目、谈话节目等专业课程训练内容。同时,可将以上音视频资料带入课堂进行集体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录音、录像设备,而是在全天候时间段内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专业训练,训练手段新颖、多样,可达到多元化的训练效果。

三、沉浸式教学的具体运用

沉浸式教学,指全天候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的全封闭式语言教学项目。最早兴于美国的外语教学项目,后随着“汉语热”的兴起,在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中开始推行沉浸式教学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如何全天候利用有效手段进行播音主持专业课程的教学用以配合完成相关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播音主持专业运用沉浸式教学的关键问题。笔者以广播播音课程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对沉浸式教学手段的运用进行了一定的梳理。1.课前引导,自我学习。广播播音课程在播音主持教学体系中属于专业课范畴。广播播音课程的学习和训练重点是使学生做到对不同题材的稿件、不同形式的节目都能用相应的语体表达出来,熟练掌握和运用播音语言的几种基本语言样式的规律和特点,具备较强的语言适应能力,从而达到播音工作的实践要求。在课程开课之前,与学生沟通,布置教学任务:利用手机、电脑、录音间等设备,根据自己的兴趣所在、声音特色等方面综合考虑,制作一档完整的广播类节目,节目时长、内容、时间不限,要求节目有开头、版块内容、结尾,可根据自己节目内容需求加入音乐、片花、广告等板块。2.课中讨论,集体学习。上课时,学生将自己提前做好的完整节目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播放结束后,首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节目介绍以及点评,节目介绍包括:节目播出时间、节目播出时长、节目内容简介、目标受众等问题,随后对自己的节目进行点评,讲出节目中好的方面有哪些,节目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疑惑有哪些,以及自我感觉不够完善的地方有哪些。第二步由同学之间相互点评,对作品作者的节目进行点评,指出其节目可播出性有多大,符合其节目自我定位的方面有哪些,以及不足之处有哪些。通过以上两个环节让学生分别从播出者及受众两个方面对节目进行分析,有助于考查学生对于节目内容的把握程度。两个环节结束后,笔者会对于学生的自我点评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点评进行指导,指出学生作品好的方面、学生点评的精辟之处以及作品不足之处如何进行修改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教师点评能更好地理解其制作节目的不足之处以及修改的具体办法。3.课下反复训练,做好完善工作。将课堂上作业的不足之处作为课后复习作业,修改后的作品经过教师的指导,再通过蜻蜓FM、荔枝FM等娱乐平台对外公开播出,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完成相关推送,并通过软件后台对节目点击率、受众反馈进行了解,课程结束后学生对课程内所做的节目进行整体总结。需要注意的是,课程不同阶段其具体训练的内容也是不同的,从而使学生的作品呈现多元化,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以上沉浸式教学是以“广播播音”课程为例进行分析的,在播音主持教学中,运用不同的传播手段以及全媒体平台可以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呈现多元化的训练方式。教师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对于学生作品要给予充分肯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可以提高学生全天候学习的积极性。

四、沉浸式教学体现出的效果

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中有一个关键的含义就是要以受教育者具有闲暇为前提,又以受教育者充分利用闲暇为手段。大学教育本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并从中对于学习效果给予评价,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相对自由的学习时间及环境给了学生全天候学习的条件。实践证明,沉浸式学习在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1)学习效果更快,效果更明显。学生全天候沉浸在专业学习氛围中,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显著提高。学生往往需要通过一学年的语音和发声练习通过沉浸式教学法基本可在三个月完成语音面貌及发声控制的基本要求。(2)沉浸式教学可以更好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思维方式,展现多元化训练作品。高年级实训课程的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思考做出的节目符合当代受众对于节目内容的需求,如笔者所在学校2012级学生的广播播音课程中做了一系列汽车资讯类节目,后通过娱乐播出平台得到了较好的受众反馈,故大四提前进入传统媒体的汽车类栏目工作。(3)沉浸式教学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接受的反馈途径不再单一。学生作品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接受到除教师以外其他受众的直接反馈,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4)为了有效地组织对学生的实训教学,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以及点评,教师也要付出热情、积极探索,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观察沟通能力与组织调控能力等。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全媒体平台的开放及运用对于学生实训的手段更富于多元化,同时由于反馈机制的不专业性可能会在学生中产生一定的影响。故笔者认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注意学生接受来自于外界反馈时的表现,并及时给予其正确的引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专业实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播音配音练习篇(4)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Students Majoring in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in Art College

XIA Ying

(Radio & Film College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1745)

AbstractEnglish teaching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in Art College should be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ir majors to foster talents in mass media.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students majoring in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and how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as well as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0 引言

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目标与其他高校相同,都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但由于播音主持专业自身的特殊性,其英语教学也应该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全球化的大背景对新闻媒体人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众传播活动桥梁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而较高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技能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比如新闻播报中的英文单词,节目中出现的外国嘉宾直接对话;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实现跨文化交流等等。只有具备较娴熟的英语运用能力,才能在各种情况下顺利完成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因此,播音主持专业的英语教学必须采用与其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 播音主持系学生的特点

1.1 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追求时尚,自由和自我,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很难吸引他们的兴趣。加之很多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特别是英语底子薄,兴趣不高,要在大学期间培养他们的兴趣,必须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加以创新。单一的课本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必须与时俱进。

1.2 个性鲜明,表达能力强

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往往有很鲜明的个性特点,擅于表达自己,能够进行很好的课堂互动。因此,课堂上可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比如课堂讨论,辩论等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各自的见解。

1.3 情感丰富,模仿能力强

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情感细腻,擅于观察和体验。一方面,这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实现师生在课堂内外的沟通交流,及时得到教学反馈。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把握学生的不同情况,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

模仿能力强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另一特点,而这一特点往往又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有利因素。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一些朗诵,演讲甚至是电影对白的片段,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1.4 专业敏感性强,对新闻有独特的敏锐感

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作为将来的新闻媒体人,对新闻及新鲜的事物有独特的敏锐感,对自己的专业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与其专业相结合,特别强调口语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专业,教师可以把新闻播报及节目主持和英文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其专业技能,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 与专业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方法

2.1 兴趣爱好的自我展示

英语教学首先是要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于艺术学院的学生而言,把兴趣爱好和学习相结合是最佳的途径。英语课堂应该是学生自我展示的一个舞台。他们可以在每节课开始用英语介绍自己喜欢的或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环节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从而鼓励学生,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在通过自我展示的阶段之后,就可以进入命题话题的阶段。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来完成。每组的学生需要针对不同的话题搜集资料进行讨论。这些话题可以是英语考试中常出现的命题,也可以是最近热门的一些话题。学生需要针对这一话题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则选择一些重点的词汇进行补充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以及指导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通过对命题话题的讨论,学生可以形成系统性的词汇量,能够针对某一话题展开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即兴口语表达的能力。

2.2 诗歌朗诵及英语演讲的能力培养

诗歌散文是最适合朗读的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往往文字优美,篇章简短,抑扬顿挫而又寓意深刻。其配音发音准确清晰,节奏舒缓,很适合学生进行模仿。而这一阶段,教师也可以把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介绍引入其中,扩大学生对英语世界的全面了解。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西方代表性的文学家及其作品作为课堂补充的材料。播持专业的学生对朗读有一定的基础,模仿能力也强,可以很好的把握朗读的节奏及感情,也可以很快接受这种口语练习的形式。朗读的过程最好可以录制下来,以供学生课后把每一次的朗读进行对比。

演讲也是训练口语的一种有效形式。演讲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能培养他们专业所必需的逻辑思维和交际能力。可以首先让学生观看一些名人演讲或一些英语演讲比赛的视频,分析演讲的语音语调、用声特点、身势语和语言组织等,激发学生对英语演讲的兴趣。在一定量的观摩、模仿之后,学生可以自行演讲。演讲可分为有准备的演讲和即席演讲。在训练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给出题目让学生课前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演讲;之后过渡到课堂上给出题目,学生在五至十分钟的准备后进行演讲;最后要求学生拿到给出的题目即刻进行演讲。在演讲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模仿演讲比赛的程序,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即席回答,训练他们的应变和短时思维能力。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逐渐提高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水平,也锻炼了他们快速应变和思考的能力;既有利于英语的学习,又提高了专业的技能。

2.3 原声电影的配音训练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遍应用,音频和视频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英语的课堂教学中。电影从不同角度立体地向学生展示了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和社会理念。好的英文影视作品通常涵盖了语言学习中语音、语调、节奏、用词、思维、感情等几大要素。原版电影中纯正的语言环境,既能让学生不断提高听力,丰富口语词汇,还为学生创设了实际的英语口语情境,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模仿能力。英语电影配音活动的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种“寓教于乐” 的教学方法,也是对学生视听说能力的全面训练。

电影的配音首先应注意影片的选择,不是所有的影片都适合进行配音的训练。应尽量选择发音清晰,且学生感兴趣的影片进行模仿。在最初阶段,动画片是比较好的一种选择,如迪斯尼的动画片,发音准确清晰,语速适中,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影响广泛,很适合于课堂的配音训练。刚开始模仿的片段不宜太长,从一到两分钟逐渐递增,以学生在课堂上能接受的信息量为宜。

配音训练可以先从听力训练开始。教师先放一段没有字幕的影片片段,让学生尽量听懂台词的内容。接着加上字幕,让学生自我检查是否听懂故事内容。在学生对这一段台词进行反复练习,熟练之后,可以让学生跟着影片进行配音。先注重流利度,再加入感情及声音的模仿。在模仿的训练结束以后,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来进行配音。

2.4 英语新闻的播音练习及英语节目的主持

随着中西方在各方面交流的日益频繁,新闻中难免会碰到一些英文单词,节目中也会出现与外国人交谈的情况,这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播音主持专业自身的特殊性,其英语教学也应该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与播持专业学生专业结合最紧密的就是新闻播报和节目主持。播持学生具有播音主持的专业基础,与英语新闻和节目相结合,即提高了英语的口语,又锻炼了专业技能。

英语新闻的来源有很多,BBC,VOA, China daily, CCTV-news 等等。这些实事新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帮助他们掌握最新的词汇及高频的词汇。在培养他们对新闻的灵敏度的同时,也丰富他们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了解。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进行英语新闻播音练习有自身的优势,主要是帮助他们提高发音的准确度和表达的流利度。

英语节目主持对学生的口语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可以通过一些英语访谈节目和一些大型晚会等学习节目主持中的常用表达方式。比如高端访谈,杨澜访谈录,CCTV-NEWS等都有英文的访谈内容,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观摩学习。

3 结语

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新闻媒体人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播音主持人才,艺术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英语教学应当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提升其专业技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从而最终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欣,潘薇.艺术院校播音主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0(2): 61-63.

[2]曹晨.英语配音在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136-137.

播音配音练习篇(5)

近些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主持人这个职业倍受关注,广大听众和观众对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要求越来越高,对节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几年一些语言风格犀利、有自己特点的节目主持人应运而生,为这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教授张颂曾经说过,今天的世界,是语言日益丰富、不断互相汲取的世界,今天的中国,更要求着日益规范,更加富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所以我们今天的播音员主持人更应该抓紧时间,对自己严格要求,刻苦学习,好好地锻炼自己的语言基本功,塑造自己的语言特色和风格。那么,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怎么样的语言风格,广播播音员主持人又应具备怎样的风格呢?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播读稿件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如何把握稿件内容、分寸、火候呢?

1.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弹性。声音弹性是指声音对于人们变化着的思想感情的适应能力,就是声音随感情变化而来的伸缩和可变性。在我们的播音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是随着节目内容的进展而运动变化的,这种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就是播音创作的内在动力,它要求气息、声音随之运动变化,以体现出所感受到的一切。因此,为了适应播音创作思想感情多变的要求,播音员必须加强声音弹性的训练。

(1)体会声带的活动状态,气泡音,声门闭合,气流从中均匀通过,发出一连串气泡似的声音,此时,两侧声带相互靠拢,声音明亮,气泡音可用于发声前的准备活动和发声后的嗓音恢复。

(2)音色对比练习,两层次音色对比练习,每个单元音要有两种音色变化,体会发柔和虚声与实声两种状态时的不同感觉,多层次音色对标练习,要求每个音有两层次以上的音色变化,锻炼自己对于音色的精细识别和控制能力。

(3)音色连续变化,音色由虚到实,吸气然后体会喉的感觉,音色由实到虚,吸气同样体会喉部的感觉,同时让声门保持闭合的状态。

2.播音员主持人播音基调的变化。播音基调不是简单指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强弱,基调是指稿件中总的感彩和分量及播音的具体态度,感彩有喜怒哀乐之分,态度有肯定、否定、赞扬、批评等,其中又有分寸火候的差异,播音员主持人要从稿件的针对性和播出目的上把握态度,要以稿件中的人物、时间和作者倾向及其风格提点等综合因素揣摩稿件的感彩,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进行不同基调变化的练习。

(1)清新舒展的,可以练习内容清新,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的稿件,练习的时候音量要偏小,声音要柔和抒情。

(2)高亢明亮的,可以练习有感染力、有号召力的内容,训练的时候声音要庄重大方,采用宣读式,吐字要有力,字正腔圆,有穿透力,气息要稳定、扎实。

(3)热情赞美的,可以练习充满赞美之情的内容,要求声音柔中有刚,咬字力度大而不塞,气息深而不断。

3.播音员主持人对新闻稿件处理。新闻播音的语言特点是朴实、明快、清晰、流畅,新闻播音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三种,即播讲式、宣读式、说新闻,新闻的种类很多,分发各不相同,从内容上分,有工业新闻、农业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文教新闻、外事新闻等,以写作形式分,有动态新闻、综合新闻、评述性新闻、简讯等。播音员主持人到话筒前,要调动自己那种先睹为快然后一吐为快的情绪,导语要播得鲜明、醒目、引人,主体要播得深入细致、语气连贯、层次分明,结尾要收住,给人以播报结束的感觉。

4.播音员主持人对文艺稿件的处理。文艺播音稿件大多是对文艺作品、艺术家、文艺知识的介绍、解释和说明,因此,无论是解说稿还是串联词,播音员都应以一个热情介绍者的身份出现,要处理好我和戏的关系,我和听众的关系,我和戏、听众及媒介的关系等,在解决了身份问题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和录音素材的配合,统一基调、变化一致,有主有从、有机结合,播音员的话要与录音素材中的语言、音乐、效果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之浑然一体,给人以和谐完美的享受。

5.主持人在节目中如何发挥作用。主持人区别于播音员的最大一点就是,主持人在节目中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而这一思想和观点基于博学多知、善于思考、精于表达,在语言表达中,主持人在话筒前以我的面目出现,我代表电台电视台与听众和观众交谈。播音主持的方式一般多采用谈话式,主持人与听众、观众是平等关系,主持人应当是个热心人,要把大家当成亲密的朋友,对于主持人的仪态方面,也要做到大方而不俗气,端庄而不刻板,谦虚而不虚假,热情而不轻浮,朴实而不造作。

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要想具备深厚的语言基本功,必须苦心磨炼语言基本功,学会驾驭自己的声音,使之成为得心应手的创作手段。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制订计划,严格要求,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胜任播音主持工作,才能做一名优秀的、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

播音配音练习篇(6)

中图分类号:J6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124-02

一、引 言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工作状态的好与坏非常重要,他影响甚至决定着我们工作的成败。播音主持工作尤其如此,因为,播音主持工作者从事的是一种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传播信息的一种创造性工作,这就要求播音主持工作者必须充分调动自身的情感、运用所学的技巧以及广博的知识积累,把无声的文字创造加工成为具有艺术美感的有声语言,所以,播音员、主持人工作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播音质量的优劣,保持良好的播音主持工作状态,正是每一个播音主持工作者所努力寻找并追求的目标。

二、良好的播音主持状态的养成方法

(一)在口腔控制上要有一个积极的状态

加强口腔控制是保证播音发声质量的关键。对口部的控制也就是对字的控制。口部控制讲究的是“立”和“力”。“立”即站立,指的是吐字归音;“力”即力量,主要指唇舌用力。

1.“立”字的要求。无论是评书、戏曲还是歌剧等等都讲究字要立住,以达到字正腔圆。立字的过程即成枣核状的过程,用半打哈欠、半吃苹果的状态把后口腔盖打开,找中间“ā”的位置(也就是发“ā”音延长音时,中间一段最稳定的口腔打开状态)。对于“字头”要做到出字叼住;对于“字腹”要做到立字拉住、饱满;对于“字尾”要做到成字迅速弹出。

2.力量的训练。首先是口腔“打开”的训练。有的播音员在播音时口腔没有完全“打开”,唇、舌、齿、喉、腭等瘫软无力,吐字归音不够准确、集中、清晰。要克服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口腔各部件及相关肌肉群力量的训练。让口腔具备灵活性,使字音具备集中性,加强半咬苹果或半打哈欠的“口部操”练习效果会非常明显。此处为什么要加个“半”字呢,是因为我们的口腔打开状态不是张的越大越好,而是要讲究科学、适度的开与合,主要是提起上腭,同时放松下腭基本不动,上唇齿抬起,然后垂直往下一口一口地切苹果。通过口部操的练习可以适当地加大口腔的容积,为字音的拉开立起创造条件,同时让我们的口腔记忆住这种打开的状态,在以后的播音发声时口腔就能自动打开了。

其次是唇舌力量的训练。口腔打开了,紧接着就要加强对唇、舌力量集中的训练。我们可以将嘴唇收拢撮起,注意要把力量集中到唇的内缘,大概是唇舌三分之一处用力,也就是“ü”音的用力点,然后按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绕圈,速度可以由慢到快,幅度越大效果越好。我们还可以经常性的练习伸舌、绕舌、转舌、顶刮舌面等运动。在做舌的力量训练时要注意让我们的舌头保持收拢的状态,不能瘫软无力,要让力量集中在舌的前后中纵线上,然后让舌头做相应的运动。通过对唇、舌力量坚持不懈的锻炼,以后在播音时字音就能叼住弹出,就不容易散了,听起来才会更加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

最后是其他咬字器官间的配合训练。在形成字音的过程中唇舌的动作最积极,起的作用也最大,但是其他咬字器官的配合也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大量的绕口令,来加强各个咬字器官之间的配合,从而达到口腔对字音控制的灵活性。

(二)要掌握科学的发声状态和自如的呼吸控制状态

播音发声要解决两个问题,即腹部的控制和声音的位置问题。

1.腹部的控制。腹部控制的关键在于呼吸控制的处理,而呼吸控制主要是解决“呼”的控制,气息怎么进来就怎么出去。做到稳、持、挂、变化。稳即丹田拉住;持即气柱要持久的徐徐地出来,像吹口哨、吹灰(别一口气吹的到处是)等等;挂即气要控制在唇舌上;变化即灵活性,将灵活的气息控制与灵活的语言变化结合在一起,根据语言的走势起伏变化。

2.声音的位置

(1)声音的位置概念。声音的位置是解决发到哪里的问题。即由气息冲击声带,产生振动,经过共鸣体的润色,沿着软腭、硬腭、前腭前行,最后和字揉为一体,使声音集中,有弹性地打出来。声音靠后容易形成声包字,声音靠前字容易瘪、容易散。

(2)正确的用声方法。用声方式、呼吸方法不科学会造成发声时喉部发紧、用力过度,挤、压嗓子播音,造成声带疲劳,声音过紧。如一些播音主持工作者往往在备稿时状态松弛,一到话筒前或是摄像机前喉部就容易发紧,挤压着声带播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到自己最放松的用声状态。可以试着做叹气练习,即叹口气后紧接着发单元音延长音的方法,然后逐步过渡到一个单词或一个短句,感受并找到自己松弛的声带状态。但是要特别注意要的是,喉头的放松是相对的,绝不是越松越好,因为过松会使气息压力过小,致使声带运动迟滞、松懈,发出的声音极易散、沙、暗,给人以有气无力的感觉。所以,播音发声时,喉部积极而又放松的状态,才是喉部控制最佳的状态,也就是要让我们的声音像一条具有弹性的带子,这条带子应该保持“两头紧中间松”,即在加强腹部对气息的控制的同时,调动气息垂直向上,至口咽腔,沿上颚中纵线前行,同时把喉部放松,加强唇、齿、舌、颚对字音的控制,最后让字音好像被“吸着”而“挂”在硬腭前部,再由上门齿处弹出,流动向前。

(3)正确的用气方法。找到喉头放松的状态之后,在呼吸控制上还要掌握换气要领。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长句气息不够用、句与句之间气息急促或喷话筒的情况,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换气要领。

播音发声是采用胸腹联合式的呼吸方法,我们的气息应该持久、均匀、稳劲而富于变化,应该有控制地快吸慢呼,吸气时,气流从口鼻同时吸入,两肋向两侧扩张,肩部要呈放松状态,腰带感觉渐渐收紧,小腹控制渐渐加强,吸至八成满。呼气时,气流要缓缓地呼出,小腹逐渐放松,但仍要有控制的感觉,两肋逐渐恢复到自然状态。我们应该加强闻花香的吸气练习和吹蜡烛的呼气练习。注意在吹蜡烛练习时要让气息持续30秒到40秒,让火苗保持一定的方向运动并不被吹灭。此外,还要根据稿件表达的内容及情感变化的需要,实时地运用补气、偷气、抢气、就气的换气技巧。做到句首换气无声到位,句中小量补充,句子之间从容换气,句子结尾用余气托送。呼吸是美的声音产生的关键,只有控制好了呼吸,才能控制好声音,灵活的声音赋予语言于生命。

(三)要领会文章主旨,把握播颂基调,形成正确的播音感受,实现优秀的语言表达

一个优秀的播音作品一定是言之有物的,在语言表达上面一定是准确的、优美的、生动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播音创作过程中明确对谁说、说什么,让我们的语言富于逻辑,语流语速起伏变化,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感染受众、打动受众。

1.实现优秀语言表达的步骤:(1)对拿到的文章(稿件)首先要有一定的认识,明确其主题和播出目的是什么,便于我们把握语言分寸,一个播音员或主持人,他对于稿件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受众对内容的接受程度。(2)了解作者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可以激发我们的播颂情感。(3)熟悉作品的结构和情感走势,可以让我们很好的把控作品。(4)运用丰富的播音技巧,如: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等,对稿件进行艺术加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内在运动的感受线,最后形之于声,就是用我们的嘴巴把它说出来。

2.听、读与模仿是实现优秀语言表达的重要方法想要快速抓住文章主旨还可以通过多听多读的训练。“听”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学习能力,从接受过专业的语音语言训练之后,进入工作岗位,如果没有一副好耳朵,就像被蒙住双眼,止步不前,听不到党的最新政策、措施,听不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不足,所以会听才能会说。没有良好的听的习惯,将会极大地影响“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所以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工作者,有一副好耳朵也很关键。我们可以通过长期地“听”并“模仿” 优秀的播音主持作品,学习不同类型稿件的播颂基调、感彩、语流语速,从而逐步找到并确定自己的播音风格。

(四)具备广博的知识积累、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及彰显个性魅力的形象造型来包装完善自己

1.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些播音主持工作者在工作时常出现错别字满天飞、丢字落字时浑然不觉,还有些播音员面对很多专业术语时束手无策,这些都是由于其文化修养不高,知识积累不够丰富,以及不注重对政策、时事的学习了解所造成的。所以加强对各种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做一名杂家,才能从容地应对五花八门、内容浩如烟海的稿件。

2.提升过硬的心理素质。有的播音主持工作者心理素质不够过硬,容易产生顾虑、紧张状态,导致思维短路、表达受阻,无法正常工作。要克服当众害羞的心理,需要用实战锻炼与积极的心理暗示来逐步减少胆怯心理,即使十分恐惧也要表现出十分自信的样子,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自信是形成魅力的基础,也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一种心态,它是成功的动力,也是播音主持工作者应具备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

3.通过形象包装塑造良好形象。形象包装是电视整体信息传播的组成部分,包括自然的妆容、大方的发型、得体的服饰以及优雅的形体动作。好的形象包装在播音主持过程中有举足轻重作用。(1)首先,它可以突出主持人的个性,增强主持人的个人魅力,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使得人们对其所传达的信息的接收度也积极起来。(2)良好的形象包装也会增强主持人自身自信心的提升,产生兴奋和激情,进入到最佳的工作状态。(3)形象造型的准确定位,可以帮助播音员、主持人去适应各种节目的需要,在自身可塑范围内,挖掘最大潜力,强化正确的自我意识。

三、结 语

良好播音主持状态的养成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全身心的不断探索,以及运用科学的方法训练而成的。期望此论文能够成为播音主持工作者在创作道路上的一个多快好省的方法。

播音配音练习篇(7)

一、 配乐练习的优点

人们之所以喜欢在音乐伴奏下做练习,主要有两大优点:

1、 音乐替代了单调无味的口令、信号

广义地讲,无论是强、弱声响或口令都可称作“信号”,它在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时起到“统一行动”的作用。例如学生在进行队列操练时,教师用的口令,鼓号队击的鼓点,或在运动员进行曲伴奏下进行操练等。比较而言,上述三种做法虽然都起着信号作用,但后两种信号显然更受练习者的欢迎。

另外,音乐与口令两者巧妙地结合,也具另一种情趣。例如做广播体操,它既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又是在口令的提示下同步进行的练习。

2、 优美的旋律,能调动、激发人们兴奋性和情趣。

由于人们在清晰、欢快音乐节奏伴奏下做练习,加上对音乐的理解、想象和受音乐感染力的影响,很自然地从心灵中产生共鸣。所以,它对清除由运动中出现的单调感和疲劳,陶冶情操等具有其它手段无法代替的作用。

二、 配乐练习内容的确定

音乐是按一定规律(节拍、节奏)运动着的声音。而体育动作或身体练习也有它自身的特点。

从音乐角度讲,以2/4拍为例: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不管其旋律如何变化)将八拍音符分配在四小节内,如若体育动作或身体练习,也能以均等的时间将动作或练习划分为二、四、八个部分的话,其身体练习与音乐的结合将是可行的。与此相反,若所选择的练习内容存在着时间长短的差异,不能按均等时间、节拍划分的动作练习,则不适合作为配乐练习的内容。

因此,不难看出:凡是易以按均等拍节时间划分的练习,可作为配乐练习的内容。例如前面提及的徒手操、健美操、迪斯科、太极拳、集体舞等。与此相反,田径、球类、游泳、器械体操等等,则不宜作配乐练习的内容,应顺其自然,发挥本项目之长,不可勉强地追求配乐效果。

三、 选择音乐的原则

为选择好适合做身体练习(也包括有关参加比赛内容的配乐)的音乐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练习内容与音乐一致的原则

(1) 音乐的节奏、速度与动作的节奏、速度一致。

(2) 音乐的乐句、乐段、乐曲与动作的节、段和套路相一致。

(3) 音乐的分格与动作分格相一致。

(4) 、音乐的力度与动作的力度相一致。

只有尽可能地做到上述几个“一致”,才能使练习者及比赛时裁判与观众在听觉、视觉和个人本体动觉上的完美和谐统一,引起共鸣,获得最佳效果。

2、 音乐的多样性原则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由于地区和民族的差异,反映在音乐的形式、内容上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各民族都有其古典的和现代的乐曲,加上不同乐器的演奏,为身体练习在音乐选择的多样化方面,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根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土洋结合的原则,挑选适合做身体练习的音乐,为身体练习增添新的色彩。

四、 配乐的方法与步骤

为身体练习配乐,大多采用两种方法:

1、 先选择音乐

这种做法就是事先确立或选好音乐,之后根据已选好的音乐特点去创编与音乐相适应的身体练习。

播音配音练习篇(8)

说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成为了众多英语学习者追求的一个目标,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各种教育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而在这些方法中,利用原声电影配音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如何利用学生课余的时间随时随地来练习地道的英语口语,是笔者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基于中国学生不论何时何地手机不离手的现状,笔者搜索到了几种英语配音APP软件,倡导笔者所带的大一新生每人每周至少配音4篇并分享至本班微信群或者QQ群上,供班级里的其他同学共同纠错、欣赏,以期提高口语水平。

一、 理论依据

Krashen在《二语习得》理论中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理论和情感过滤为我们利用英语原声电影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此理论指出,教育者应该让学生接触大量有意义、生动、关联性的信息,习得才能高效地进行;与此同时,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要求老师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情感过滤低的学习环境,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习者自然习得语言。而配音APP软件中提供的影视、动漫、演讲、播音、美剧、纪录片等资料的配音视频提供完整连续生动的情节,符合Krashen理论的学习要求;同时有助于帮助学生消除在课堂上学习的焦虑紧张感,更加高效地从事语言学习。

二、 利用英语配音APP软件练习口语的优势

电影原声配音练习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利用英语配音APP软件练习口语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热爱。与其在课余的时间玩手机消磨时间,不如下载配音APP软件,将“消磨时间”转变为 “利用零碎时间”来练习口语,更好地避免了课堂和生活“两张皮”的问题,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语言环境。

经典电影、动漫、演讲、播音、美剧、纪录片内容健康、情节生动,语言幽默,在练习配音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理解和领会英美国家的文化、人文、地理、风俗等。以上配音素材中发音清晰准确、语言纯正地道,图文并茂,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直观并易于模仿的样板。

激发学习潜能和兴趣。电影、动漫、美剧等素材娱乐性较强,学生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感兴趣的素材。它们丰富的画面、真实的情景和鲜活的语言,为学习者创造出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例如,笔者的一位学生很喜欢《小黄人》这部动画片,在她的配音中,极尽模仿其中人物的语气、语调、甚至哭腔,感受其中的情绪,将自己置身于动漫《小黄人》的画面中,让第一次听配音的人甚至听不出来这是学生的配音,受到师生共同的喜爱,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配音热情,达到了非常好的练习效果。

了解异域文化。影片是文化的载体,每一部电影、动漫、广告、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或历史背景,也承载了相应的语言文化背景。文化背景的不同是语言学习的一个很大的障碍,而电影所呈现的母语为英语的国家的文化生活背景。要想真正掌握一门外语,通过了解文化的方式来学习外语,不失为一种“捷径”。

三、 多种英语素材配音的实践过程

1.选材。对于笔者所带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为例,选材要遵循以下原则:(1)语言信息量丰富。不鼓励学生选择对白少的素材,如风景片、动作片,虽然可看性较高,但语言信息量少,甚至画面充满暴力。(2)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真实生活的素材,语言也相应地贴近生活,配音较为简单。(3)语素适当,发音清晰,易于模仿。对于大一学生而言,不建议选择语速过快的素材,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新闻播音类的素材就不建议选择,一般都语速过快,模仿难度大。然而,优秀的动漫类素材是不错的选择,比如Kung Fu Panda《功夫熊猫》,Mu Lan《花木兰》都是较好的影片。

2.观看欣赏影片。第一遍,先看影片,掌握剧情,熟悉台词。第二遍,注意剧中角色说话的语气、语调、停顿、连读、神态、情感等;并结合发音知识,力求发音准确。

3.从配音素材中学习各种发音技巧和生单词。例如强读弱读、不完全爆破、词内连读、元音和元音的连读等等。手机APP软件中非常贴心的提供了配音素材中生单词的音标、释义,只要学习者遇到陌生单词,只需要单击,就可以获得单词的读音和解释词条、用法例句等等。

4.配音并回放修改。学习者配音完成后要回放自己听,自己找问题。将问题点找出并修改配音。修改完成后,分享至班级群共享,供师生共同欣赏、找出问题并帮助修改。

5.优秀作品分享。笔者和学生每周会挑选出班级中的优秀配音作品进行课堂展播。分析作品的长处,不仅是对学生每周配音作品的成果展,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

四、 结语

英语配音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者通过配音,英语的语音、语调、连读、停顿有了明显的改善;利用手机APP配音软件,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减少了对时间的无端浪费。并且通过配音,学习者还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比如变声配音,哭腔配音,一个人配多个角色、反串配音、英文歌曲演唱等等,这些在作品展播分享环节都得到了师生的欢笑和掌声。

播音配音练习篇(9)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现代音乐也随之进步,不仅有歌剧、舞剧、秧歌剧、电影音乐等,还有声乐、器乐和大型音乐体裁; 无论在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和创作技巧等方面,还是在音乐元素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和发展。配器也成为音乐创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多种多样的配器创作技巧应用,使音乐艺术更加美妙、更加悦耳动听,使聆听音乐的人仿佛进入仙境。走进音乐世界是一种美好享受,听听音乐能使人心情放松愉悦快乐。多年来,配器法课程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问世,诸多音乐软件的出现,给传统的配器法课程教学开辟了新途径,给音乐创作增加了更多的便利。绝大多数音乐教师均认为在传统配器法课程教学中应用电脑音乐能很好的帮助教学,有较大的辅助性,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音乐创作的兴趣,加快学生对配器法的理解,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使学生能掌握更多的创作技能,毕业后能运用学知识创作出更多的、更优秀的音乐作品造福于人类。

二、传统配器法课程教学中电脑音乐应用存在的问题

1. 对教学改革认识不足

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师们绝大多数都支持音乐课程教学改革,都赞同新的教学模式,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程教学教案,都能积极主动掌握计算机操作手法和多媒体运用软件操作方法,都能积极主动研究电脑音乐与传统配器法课程教学中的不同之处。但仍有极少数音乐教师缺少对教学改革的深刻认识,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在高校教授配器法课程时依旧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旧习惯于板书,依旧习惯于用文字形式记录写作练习,依旧习惯于用钢琴声音进行试听,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式单一。

2. 教学操作交替过多连续性较差

有些音乐教师即使是采用播放实际生活中的录音素材配合谱曲案例,但录音播放不方便随时停顿,不方便任意播放其中一段,只能顺应播放全过程,虽来回的倒腾却无法进行确切性的比较针对性的讲解,给讲学造成困难,使学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难达到教学效果。甚至有些教师真正想上好此课程,花尽心思找到与课程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教学曲谱、教学录像、教学录音,选用不同的辅助教学设施、教学工具,一会儿要翻书、一会儿放录音、一会儿又翻书、一会儿又放录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不停的更换教学物品、不停的操作多媒体播放器,课程教学真的很辛苦。可学生只看见教师不停的更换、频繁的操作,混淆了学生的视线,注意力放在了多媒体上,没有真正的去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操作交替过多使教学连续性较差,课程教学不一定能达到教学目的,还影响教学进度。

3. 阅卷改卷评价效果不理想

在高校配器法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一些学生虽已掌握配器理论基本知识,虽已学会写作方面的巧妙的技能,也认识一些乐器、知道他们的名称。但对一些来自西方的乐器,却难以掌握他们的名称、音色特点和演奏技法,缺少配器中谱例与音响概念结合的训练,综合学习、综合聆听、综合练习机会较少。自然书写作业时不知所措,最多就是按照教师讲述的一些配器理论知识进行音符排列。而教师在批改作业、进行阅卷、改卷时,难以揣摩学生的心思,无法进行合理正确的评价和批改,最多纠纠理论错误,一切只是在纸上画葫芦,阅卷改卷效率不高,教学评价效果不理想。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1. 更新思想提高教学改革认识

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师应与时俱进,提高对教学改革的深刻认识,紧跟新时代、新社会发展的步伐,更新思想、打破传统观念,全心全意支持音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坚持走改革开放的路子,积极主动的学习新课程、新标准、新教学教案,积极主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积极主动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积极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运用软件操作方法,积极主动参与研究电脑音乐运用于传统配器法课程教学中的最佳方案、最佳方法。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尽快学习、掌握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方式方法灵活机动的运用,该板书时就板书,该用钢琴教学时就用钢琴,该用文字形式记录进行写作练习就用此方法,该用电脑音乐技术时就用电脑音乐技术,打破单一的教学方式,抛弃陈旧的教学模式,使配器法课程教学达到较好实效。

2. 优化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连续性

音乐教师在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时,应精心准备课程教学教材,合理的选择辅助教学工具,正确的运用教学软件。即使是选用播放实际生活中的录音素材配合谱曲案例进行教学,也可事先多花心思、多花时间进行素材筛选,挑选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段落,运用电脑技术进行重新录制、剪辑,同时也可将事先选好的教学录像、教学曲谱进行整合,与课程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教学录音等一并整理到电脑中,使教师不用过多频繁的进行翻书、播放操作,使教学操作具有连续性,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讲解具有确切性,教师讲解不辛苦、不费力,还能凝聚学生的的视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习不困难,容易理解教学内容,课程教学一定能达到教学目的,加快教学进度。

3. 运用现代技术提高教学阅卷改卷评价效果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可以改变传统配器法课程教学模式,在教授配器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可充分利用电脑音乐技术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面巧妙的技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认知西方乐器,帮助学生记住他们的名称,帮助学生记住音色的特点,帮助学生记住演奏的技法,还可按照配器中谱例与音响概念相结合进行综合学习、进行综合训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下按照已学配器基本理论知识自己去练习,教学内容容易接受、容易听懂了,完成课堂作业已经不再是难题。教师也不用揣摩学生的心思,可以好好阅卷改卷,认真审阅学生书写的音符,认真批改乐器的配置,合理正确的评价学生的作品,提高教学课程学习阅卷改卷评价效果。

四、传统配器法与电脑音乐技术的不同之处

所谓配器法简意就是指给声部分配乐器,也就是编配乐器的方法。传统配器法方式之一就是将音乐乐曲声部进行组合,电脑也是如此,两者皆相同。但在实际运用配器时却不一样。传统配器法方式大多是书写,在纸上完成编配乐器,用音符表示,是没有声音的,也没有音响,基本上是依赖人的大脑去想、去编、去配。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创作者必须熟知每类乐器的特点才可想象出来,才能完成创作,仅知一两种乐器的特点就不可能创作出好作品。而电脑音乐技术可以完全解决此项问题,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配器编织创作,电脑上编配时每个音符都会发出声响,学生因此会对此门学科产生兴趣,会积极主动的完成此课程的练习,能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由于采用电脑音乐技术进行配器练习,学生能够直接听到声音、听到音响效果,在练习过程中就知晓乐器的选择是否合理,音区的选择是否合理,演奏方法是否正确,演奏起来是否难听。不合理部分、不正确部分、难听的曲子可以在电脑上直接完成修改、调整,最终创作出美妙动听的旋律。像这样直观的配器练习,学生高兴,教师满意。虽说电脑音乐技术有其代表整个乐队的功能,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是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理论知识上,放在传统配器法课程教学中,使学生都有扎实的功底,学到真本事、真本领。

五、浅谈传统配器法课程教学中电脑音乐的应用

如果将传统配器法和现代电脑音乐技术相互组合,配合使用,才能将传统技艺、创作技巧传承下去,让音乐艺术更绚丽、更感人。

1. 音色的应用

音色在此解释为纯音、变换、混合方式的组合。是配器法课程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不同乐器的音色均不相同,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音色编辑软件的出现,使音色不仅呈现了多样性,而且不论是教学还是用于创作都非常方便快捷。

2. 音乐的平衡应用

播音配音练习篇(10)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播音发声的声音位置问题是播音发声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播音发声声音位置的安放,关系到播音发声的音色和共鸣调节,对播音创作有较大影响,值得深入探讨。《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6期刊发的王祖明先生的文章《对播音发声的声音位置的辩证认识》(以下简称“王文”),对播音发声的声音位置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但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

一、播音发声的声音位置应该在哪里?

“王文”提出“从声音的安放位置来说。播音发声方法分为向上式、向下式、上下各半式和中部式”。根据“王文”。“上中下分别指头腔、咽腔和胸腔”,因而,所谓“向上式、向下式、上下各半式和中部式”应该分别指的是声音安放在头腔、胸腔、头腔和胸腔以及咽腔。这种分类是否符合播音发声的实际?如此安放声音位置是否合理?

要研究播音发声的声音位置,必须清楚什么是播音发声,什么是声音位置。播音发声有何要求,播音发声的共鸣方式是什么。

所谓播音发声,笔者以为是为适应播音工作需要而进行的专业性言语发声活动,它比生活言语发声更清晰。更优美,属于语言艺术发声。

声音位置这个概念来源于歌唱艺术。它与共鸣的关系非常密切。播音发声的声音位置指的是播音发声过程中共鸣振动点在人体的集中部位。由于播音发声要求“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圆润集中,朴实明朗;刚柔相济。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变化自如”,所以它的共鸣方式只能是“以胸腔共鸣为基础,以口腔共鸣为主。以混合共鸣为后备的声道共鸣”。

对播音发声来说。最重要的是口腔共鸣,其次是胸腔共鸣,最后是其他腔体的共鸣。也正是这个原因。播音发声一直强调“声挂硬腭”。“即气柱声束打在硬腭前部”。这个位置“对语言传播发声来说这是很合适的位置”。“声挂硬腭”在呼吸、口腔开度的支持下,既可以获得良好的口腔共鸣。也能实现鼻腔共鸣。“声挂硬腭”时,气流、声束通过在硬腭的前后位移,配以软腭的上下运动,可以在面部从人中至眉心处获得比较明显的共鸣振动。咽腔共鸣通过“立咽壁、降舌根、央腭弓等方法,把声束集中到口咽后上部的第二内感区去实现。鼻腔共鸣和咽腔共鸣属于高音共鸣,共鸣的振动点往往集中在从眉心到头顶的区域,咽腔共鸣运用得充分,还可能产生更高更靠后的声音感觉。

播音发声的胸腔共鸣是通过“胸支”在胸骨上下的位移调节实现的。所谓“胸支”是指“在有声语言表达中,随着气息声音的变化,胸部产生的一种振感点”。“胸支”还是“声音弹性的主要调节部位”

从本质上说“播音是说话,主要运用以自然音域为主的话声区,音域、音色均接近日常生活中的语声”,所以“播音用声以中音为主,因此其混合共鸣应与声乐高音部的共鸣模式有区别。”因而播音对声音的“金属色彩”没有要求。相反,男生语声中带“金属色彩”,容易形成“娘娘腔”。这是播音之大忌,因此播音发声的高位置共鸣,位置不能太高。

可见。如果要寻找上部共鸣的振动点,播音发声只能把声音位置安放在人中到头顶的部位上,不能笼统地说“头腔”和“咽腔”。此外。把声音位置安放于咽腔,很容易让人把注意力放到咽喉部位,容易造成嗓子着力的毛病。如果要寻找下部共鸣的振动点,只能把声音位置安放在胸骨上,控制阈限“上限可定在胸骨上端,即胸骨与两根锁骨的连接处”,下限在胸骨下端。

“王文”还提出:“在播音发声界。对声音安放在什么位置才是科学的问题争论很大”。果真如此吗?2011年3月3日。笔者在中国知网中输入主题“播音发声”后精确匹配搜索到25篇(模糊匹配明篇)论文。没有相关论争的论文,输入主题“声音位置”后仍然没有查到除“王文”以外的讨论播音发声的声音位置的论文。笔者再查阅周殿福编著《艺术语言发声基础》、徐恒著《播音发声学》、张颂主编《中国播音学》、王璐、白龙编著《语言艺术发声概论》和李晓华著《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发声艺术概要》等著作。也没有发现有关“声音位置”的争论。笔者还查阅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主编的《播音主持艺术》。也未发现相关争论。也就是说。播音发声学界没有对“声音位置”进行大规模的讨论,笔者也没有看到有关播音发声的“声音位置”的概念阐释。

二、关于“双向音位”问题

“王文”把“声音位置”缩略为“音位”。我们认为,如此简称有一些问题。因为,对学习播音的学生来说。语音学是他们的一门必修课,语音学中已有“音位”这个概念。林焘、王理嘉认为,“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出发,把许多在生理和物理上不同的声音归纳成数目有限的语音单位,这种语音单位叫作‘音位’”。具体讲。“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比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认为,普通话有10个元音音位和22个辅音音位以及4个调位。就,a,音位来说。由于它出现的语音环境的不同,还有4个不同的音位变体:[a]、[A] [a]、[?]。掌握这些变体。对学生的发音非常重要。所以,在谈论播音发声的声音位置时。为了不至于让学生产生概念上的混淆,我们不主张使用“音位”概念。可否把“声音位置”简称为“声位”?胡黎娜曾使用过这样的简称。这样既解决了概念的命名问题,同时也能与语音学中的“音位”概念相区分,还能突出发声学重“声”的特点。

“王文”所提“双向安法”“下音位的位置在呼吸支点。上音位的位置是头腔”,这应该属于播音发声法中“向上式、向下式、上下各半式和中部式”的哪一式?似乎把它归入“上下各半式”比较妥当。问题是,根据“王文”,“上中下分别指头腔、咽腔和胸腔”,而这里的下音位却不在胸腔,因为,播音发声中的“呼吸支点”也称为“气息支点”,也就是丹田。它在小腹。这又如何归类?

“王文”还说“这种‘双向安法’的音位是双向的,故它是一种‘双向音位’的安放法。”这样的表述,是不是有循环论证的嫌疑?

三、关于声音的靠前与靠后问题

“王文”指出,关于声音的靠前与靠后问题,“笔者最后发现。有的是从结果角度提出的声音要靠前,有靠前必有靠后的反作用;有的是从感觉上提的声音要靠后。由于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声音靠后,结果是靠前的。”

在播音发声研究者中,哪些人是从结果角度提出靠前或靠后观点的?哪些人又是从感觉上提出靠前或靠后观点的?“王文”并未对此说明,我们对前文提及的论文、专著、编著进行粗略的搜查,并未查到多少有关靠后的论述,倒是多说的是靠前的问题。也许王先生阅读的歌唱发声著作比较多,受声乐发声界的影响较大吧。事实上,播音发声通过声挂硬腭,并且通过声束在硬腭的前后位移来解决声音的靠前与靠后问题,声束位置靠前,声音就靠前,声束位置后移。声音位置就靠后。这样的处理简单有效,不需要再做过多的繁杂的解释。

四、关于“歌唱和播音的基本发声方法是一致的”问题

“王文”提出,“歌唱和播音的基本发声方法是一致的”。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这种说法太模糊。什么是“歌唱和播音的基本方法”?是呼吸控制,起声方式,气声匹配模式,共鸣控制还是吐词技巧?或者都包括?从“王文”来看,似乎仅仅指声音的前后和集中与散开。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显然不能说“歌喟和播音的基本发声方法是一致的”,只能说某一点、某些方面是一致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相通的”。

第二,这一说法的背后还隐藏了一种思想:用歌唱发声取代播音发声。“王文”的这一说法。代表了一批从歌唱发声教学与研究转向播音发声教学与研究的教师的观点。王先生认为“口语发声方法是歌唱中比较简单的方法”。“口语发声方法包含在歌唱发声方法中”。持这种观点的人不仅仅只有王先生,申育林认为:“播音发声训练完全可以涵盖于歌唱发声训练之中”。笔者认为,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它否定了播音发声的特殊性和独立性。诚然,相对于歌唱发声方法。播音发声是非常年轻的,我们并不否认,“歌唱发声理论对播音发声理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不能因此否认播音发声法的独立性。因为:

首先,播音发声是言语性发声,歌唱发声是旋律性发声,两者在诸多方面有明显差异。在气息上,播音发声的气息深度、数量、密度都与歌唱发声不同。在共鸣调节上,歌唱发声追求高位置共鸣,播音发声更强调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高位置共鸣应用不多。在吐词技巧上,播音发声更强调语音的规范、优美,吐词靠前,而歌唱相对靠后。在音色和音高的追求上,“播音发声是以‘以实为主,虚实结合’的音色为基本色彩声音的”音色变化的层次非常丰富,在音高上“以自然音域的中音偏低部分为主”;歌唱更强调高位置共鸣的金属色彩,除部分通俗唱法外,较少使用虚声。在音量的使用上,播音发声对音量没有特别的要求,歌唱发声的音量明显更大。在音域的要求上。播音发声不及歌唱发声那样宽广。

其次,歌唱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之分,如果以歌唱发声训练替代播音发声,究竟使用哪种唱法的发声技巧?有人通过比较后认为,“民歌唱法的发声方法比较接近播音发声的方法”,“通俗唱法则是这三种唱法中最接近播音发声方法的歌唱发声方法,它强调的是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但是,现实生活中,歌声迷人的民族歌唱家说话却声音不动听的并不是一个两个。难道他们不知道说话也要使用科学的发声方法?难道他们不愿意自己“说的比唱的好听”?难道他们连“歌唱发声的简单方法”都没有掌握?此外,通俗歌手言语发声技巧不佳者比比皆是,要把他们的言语发声方法应用到播音工作中,恐怕受众难以接受。

第三,从实践上看,学习歌唱发声的人从事播音工作必须经历一个发声方法的转换过程。而且“歌唱发声向播音发声转换是一个技巧性极强的实践问题”。根据刘迎新等人的研究,“受过声乐训练的人,在播音发声时声音发挥不出来,一旦与气息结合,声音位置就靠后。音色暗淡。显得比实际年龄大很多;一旦与气息结合不上。声音就轻轻飘飘,好像无根的浮萍;有时声音尖窄,有时声音颤抖,很不稳定”。这说明,学习歌唱发声的人要从事播音工作,还得学习播音发声,否则。难以适应播音工作。如果真如王先生所言,“口语发声方法是歌唱中比较简单的方法”,那么学习歌唱的人都应具备播音发声的能力。还需要什么转换训练呢?

上一篇: 变电与配电的区别 下一篇: 婴幼儿口腔卫生护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