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和综合素质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16 10:19:58

能力和综合素质

能力和综合素质篇(1)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276-02

军校学员是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也是军队未来中高级指挥军官的重要来源之一。军校学员的培养状况将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提升和未来军队长远建设水平。在信息化条件下,要使军队院校培养的学员能够适应基层部队未来作战需要,就应当着重培养其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具备成长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必要条件。军校学员综合素质和能力都是军校学员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综合素质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外在表现,它们都是军校学员成长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必备条件。

一、军校学员必备的综合素质

军校学员综合素质就是军校学员自身所具有的各种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态方面以及内部涵养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的总称。综合素质具有内隐性的特点,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会持久影响军校学员对待外界和自身的行为。

作为军队未来的高素质指挥军官,军校学员在校期间应当具备的过硬的综合素质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过硬的身心素质。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充满劳累的领域。要想不被劳累压倒,就需要有一定的体力和精神力量。” 真正的战场残酷、充满危险和诸多不确定的因素,要在未来战场上勇敢顽强、沉着应战,就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强大的力量和充沛的精力,具有敏捷性、灵巧性、柔韧性和持久的耐力。具有自知自律、自信自强、乐观开朗、勇敢顽强、坚定果敢、勇于担当,具有处变不惊、临危果断、快速反应的品质。

第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在军校学员素质中处于核心和统帅地位,也是综合素高低的先决条件。军校学员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包括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以及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免疫力;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命令指示,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

第三,过硬的军事素质。军事素质是军人职业所体现的特有素质,是军事人才的特有标志。军校学员过硬的军事素质包括具备良好的军事指挥员气质和言行举止,有初步的洞察力、决断力、示范力和感召力;精通现代军事理论,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形成自己的现代化的军事理论观点;掌握军事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战术素养;熟练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初级作战指挥的基本程序。

第四,过硬的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既反映军校学员对在校期间所学门类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预示着他们将来在任职岗位上从事具体业务的能力。军校学员必须领会所在军兵种各种型号作战武器的基本原理,熟知各种型号作战武器的技术战术性能,熟悉各种型号作战武器的操作规程,并能进行基本的检测和维护。

第五,良好的信息素质。信息化条件下,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提高军校学员的信息素质也是我军建设由机械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要培养学员对信息有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洞察力,能够高效获得信息、科学评估信息、有效利用信息。

第六,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反映了军校学员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军校学员要具备的良好的人文素质包括追求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具备良好的审美情感和完整健康的人格;理解人文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能够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

第七,良好的科学素质。科学素质也是当代军校学员必备的素质之一,主要包括尊重科学,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具有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能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

第八,良好的社会性素质。作为接受过多年教育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社会的人军校学员,也应当成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和国家的公民,成为合群性好、社交能力强的独立自主的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社会公民的权利和责任义务,讲究社会公共道德;能够正确认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有效承担各种社会角色。

二、军校学员必备的能力

军校学员的能力既可以理解为军校学员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也可以理解为军校学员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

作为军队未来的高素质指挥军官,军校学员在校期间应当具备的较强的能力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第一,政治领导能力。军校学员是否具备政治领导能力是关系人民军队是否始终能够做到听党指挥的关键。作为军校学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领导能力,坚定不移地领导部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决策,牢牢把握建军治军的正确方向,确保广大官兵能够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确保政令军令畅通,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善于从政治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够对部队发展和建设作出科学决策,全面推进部队整体建设。

第二,谋划决策能力。战争不仅是交战双方作战力量和技术的比拼,更是智慧和谋略的较量。在联合作战节奏加快、战场情况错综复杂、有利战机稍纵即逝的情况下,思维能力和谋略水平的高低更是起到关键的作用。要具备战略眼光和全局意识,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够准确把握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形势,掌握大势。在复杂的军事活动中适时及时进行科学谋略筹划,正确地、创造性地、坚决果断地、有效地实施决策。能有效应对复杂形势和突发问题。

第三,组织指挥能力。组织指挥能力是指挥军官按照职责以及所承担的任务向指示、调动被领导者进行军事活动的能力,对实现作战目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军校学员必须具备的组织指挥能力包括能够准确领会和把握上级意图,依据所承担的任务和拥有的权力,正确分析判断作战情况,快速部署作战力量。向被领导者或下级发号施令,指示、引导、调度和推动他们迅速展开军事行动,以实现既定决策目标。及时纠正行动偏差,善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解决作战训练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第四,依法管理能力。依法管理指挥军官根据国家和军队的法律法规等管理部队的能力,是确保军队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手段。作为军校学员,要学会能够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军队的法规制度对所属部队进行引导和控制,并规范部队行为;严格按照作战条令和训练法规组织日常生活、作战演练和战备建设。

第五,团结协调能力。团结协调能力就是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使他们在作战行动中“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以合力取胜。作为军校学员,在团结协调能力方面要做到善于求同存异,能够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协调包括上级、下级、领导班子内部以及相关组织在内的各种力量,达到相互配合,形成最大合力,尽可能减少甚至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摩擦和冲突。

第六,沟通交际能力。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既有助于指挥军官准确完整表达自己的意图,有助于准确理解其他人的真实想法,也是拥有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的基础。军校学员要懂得沟通的艺术和技巧,能与上级、下级和同级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靠集体的智慧和协作,妥善解决人际间的各种矛盾,避免和消除误会和隔阂,形成良好的社会交际。

第七,身心适应能力。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和积极的心态对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军官十分重要。要随时保持强健的体力、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态,身体和心理均能在恶劣环境和高强度对抗下做到头脑清楚、镇定自若、指挥若定,适应军事领导工作和指挥作战的需求。

第八,学习创新能力。时代的不断发展、作战形态的不断变化使得指挥军官必须及时更新知识,具备创新能力。能够主动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整合,将其融会贯通、自如运用,形成全新的知识和信息,进而推动军事实践的不断发展。

第九,廉洁自律能力。廉洁自律能力是对军事指挥员的基本要求,军事指挥员能否做到廉洁自律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键。军校学员作为军队有生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严格按照党、国家和军队有关加强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的政策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做到廉洁奉公、正确用权、秉公办事,自觉接受监督。

参考文献:

[1]姜涛.指挥军官的通用能力建设[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8.

能力和综合素质篇(2)

在高校插画课程的教学中,总会有一些同学向我咨询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插画师?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开始反复思考成为一名合格的插画师到底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和条件呢?以下是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三个方面。

一、文学修养与丰富想象力的有机结合

文学修养对于插画创作者来说是需要着重培养的个人修养之一。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无论其内容深奥晦涩还是浅显易懂,都是文字创作者通过观察、感受、思考、总结过程之后,运用文字来表达他们对大千世界独特的认知、理解和诠释的。而作为插画创作者需要凭借自身的综合素养准确地理解文字作品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和思想内涵,并且通过绘制画面来诠释特定的文字意义。基于此,有志于成为一名手绘插画师的年轻人首先要做的是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阅读就是最好的方法。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和丰富人生阅历的重要学习手段。通过广泛阅读书籍,我们不仅能够接触到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代背景下人类思想凝结的精华、历史变迁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还能够了解那些作为普通人无法一一亲身经历的人类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通过日积月累,阅读可以拓展手绘插画者的视野,可以引导我们渐渐学会从不同角度来看待事物,帮助我们提高理解文学作品的水平……,是插画者进行插画创作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当然,不仅是具备一定水平的文学修养,拥有丰富的想像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众所周知,插画是通过插画师通过营造特定画面来对文字内容进行补充说明或者美化版面供人欣赏的。如何将文字中抽象的内容情节、情感表述用恰当的画面表现出来,是考验手绘插画创作者专业能力和想像力的重要课题。年轻人想要成为手绘插画师,充分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平时多注意收集创作素材,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多构图的方式进行训练。多构图训练就是插画创作者在插画构思构图阶段,将相同的文字采用不同角度的多幅构图构思,然后经过反复斟酌确定最终采用的构图和表现方式,然后再进一步进行深入加工处理的创作方式。这种方法最初可能会被认为是繁琐和浪费精力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就能够体现出这种练习方法的优势所在。一文多构图,一是可以强化训练手绘插画者想象力,长期坚持,可以培养插画者擅长进行多角度构图的习惯和能力;二是可以帮助手绘插画者循序渐进提高对文字内容的理解水平;三是可以尽可能精益求精确定适合文字内容的创作形式。这种创作方法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是手绘插画者长期不懈积累的体现,是需要插画者如同博览群书一般大量阅读绘画插画作品的,并且能够不断从前辈与同行作品中吸取精华进行学习探索,从模仿开始,慢慢去体会、感悟、提炼、整理,积累多样的画面形象,来充实我们的大脑,提升我们的想象力!

文学修养与丰富想象力的有机结合,让我们有了成为手绘插画师的可能。

二、造型能力的严格训练

文学修养与丰富的想象力是手绘插画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除此之外,还需要经过严格系统的专业造型训练。绘画或者插画的创作,都是以造型为基础的,具象作品如此,抽象作品亦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插画创作对于造型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根据插画的创作特点来进行讨论的。首先,插画大部分是根据一定的文字情节展开创作的。无论画面的主题或主体形象是什么,手绘插画师都要通过塑造一定形象的外貌特征、动态、画面情节等画面效果讲述情节和内容,创作手法是写实风格还是夸张变形,或者是抽象风格,都需要手绘插画师具有扎实的造型功底来驾驭。其次,插画作品虽然篇幅都不大,但是与一般绘画作品创作不同之处在于插画创作根据文字内容的长短,绘制时有单幅的也有多幅的,相比较之下,多幅插画作品的创作从主体造型和故事情节连贯性的把握,是非常考验手绘插画师造型能力的。再次,通俗来说,插画就是通过画面讲述故事,是手绘插画师通过运用构图、造型、场景、色彩等一切造型手段营造的画面效果,来引领读者感受文字与画面完美结合的魅力。作为手绘插画师,相较于其他绘画创作者而言,造型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平时的积累和训练是不可忽略的。

那么,决心成为手绘插画师的青年人如何来训练自己呢?方法也很简单,就是速写的练习。长期的速写写生训练一是能够帮助手绘插画者掌握各种物体的比例关系、运动生长规律,二是可以提高手绘插画者的绘制速度,三是通过速写写生还可以帮助手绘插画者不断观察生活,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片段与场景,作为日后创作素材的积累。在速写写生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默写训练,反复默写对于强化形象记忆是一种非常有效地专业训练方法。在自我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先写生,然后用相同的内容进行默写,再写生、再默写……经过长期反复训练,不仅能够锻炼自身的造型能力,还能够在我们的大脑中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对于插画者日后进行插画创作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三、不断探索绘画语言的表现方式

能力和综合素质篇(3)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能力和综合素质篇(4)

1 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要提升三项素质

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使各项管理工作进入科学化的管理时期,对管理干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没有好的适应现代化医院要求的管理干部素质,就不能从根本上适应新的高效率运转的要求。一名符合现代化医院发展要求的管理干部需要提升三项素质:

1.1 确保工作到位,必须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一是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作为一名医院的管理干部,不仅要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具有渊博的学识,更要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夯实理论功底。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二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管理干部要善于观察和处理问题,认识事物,判断形势,审时度势,明辨是非,把握全局。

1.2 确保工作到位,必须提升知识素质。

中层管理干部的知识素质是构成管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脑里有知识,手中有钥匙。”一个管理干部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才能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要求。医院是高层次人才汇聚的高地,管理干部要树立威信,要把高层次人才教育好、管理好、服务好,自己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必须具备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1.3 确保工作到位,必须提升心理素质。

管理干部的心理素质是其在管理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心理现象的特点和个性,直接关系到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管理干部的心理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先天的生理特征――气质;二是在以后的学习、锻炼和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性格。管理干部不仅要对自身的气质有所了解,还要了解下属的气质。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下属的最大潜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至于性格,要通过调节、培养,形成良好的性格,完善自我的心理素质。努力培养具有坚强毅力、顽强意志、豁达乐观的心胸、自我克制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不良的心理素质。

2 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应具备四种能力

管理干部的能力是管理者知识和智慧在管理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其开展管理活动,完成管理任务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实践经验证明,有些人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但是缺乏必要的能力,就不能胜任管理工作。因此,一名合格的符合现代化医院发展要求的管理干部应该具备四种能力,才能高标准的开展工作:

2.1 坚持工作高标准,必须具备思维能力。

人们的思维和其知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形式和知识结构总是同时出现的,既没有脱离知识结构的思维形式,也没有脱离思维形式的知识结构。所以不掌握一定的知识,就谈不上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有了一定的知识,并不一定掌握了某种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一种内在能力,也是管理能力的核心和基础,离开了思维,便无别的能力可言了。对于一名管理者,思维能力更是一种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能力,直接影响着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能。

2.2 坚持工作高标准,必须具备组织能力。

管理者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进行统筹安排,组织和率领其下属,实现既定目标任务,履行其基本职能的能力就是组织能力。衡量管理干部组织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其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最有效地统一下属的行动发挥整体效能;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处理好各种内外关系和问题,使既定的总体目标得以实现。管理干部的组织能力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凝聚组合能力。一名称职的管理干部,必须具有一种善于凝聚整合各方面力量的能力。这就必须根据各项工作目标分配任务、布置工作并监督执行,这是衡量管理者的凝聚组合能力关键的一步;二是统御全局能力。管理干部必须善于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努力使每个员工都为实现医院发展的共同目标而团结奋斗;三是随机决断能力。管理者必须要有随机决断能力,不仅要从全局把握决策目标,而且要善于调动大家。

2.3 坚持工作高标准,必须具备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最根本的体现是工作关系的协调。医院工作是综合交叉的,各部门之间相互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管理干部要具备能与他人及其他部门合作的能力。各部门正、副职之间要相互尊重,赤诚相待。正职要放手、支持副职的工作,主动听取副职的意见,对副职指导而不代替,要能听得进副职乃至部门工作人员的不同意见,要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副职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既要对自己分管的工作敢于负责,敢于发表意见,对正职的缺点能善意地指出乃至批评,又要注意维护正职的形象,要善于补台,乐于陪衬。作为部门负责人,对医院的整体工作要按照本部门的工作职能,主动积极地提出建议。对上级交办的工作,能办的则抓紧办,办不到的要及时说明。对本部门的同志,生活上要多关心,工作上要严要求。兄弟部门之间要相互支持,体谅他人,尊重对方,实现医院全局工作的一致。管理干部在工作中还要善于运用“应变通则”。即处变不惊,以变应变,蓄以应变。

能力和综合素质篇(5)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职业教育主要关注工作领域对从业人员能力的要求。“关键能力”就是对劳动者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1 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972年德国的梅腾斯(Mentens)首先提出“关键能力”概念,并于1974年进一步将“关键能力(Schlucssclkompetenz)”定义为:关键能力是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更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做出判断选择的能力[1]。关键能力也被认为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是学生的才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体性能力,是对未来职业发展具有持久性作用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关键能力”可以涵盖以下几种能力:1)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主要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2)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帮助组织和个人实现目标以及能够组织人和资源监控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3)终生学习的能力。有求知欲望,乐于学习,有探索和创新精神,能够坚持自学的能力。4)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有抗风险和抗危机的能力。能胜不骄败不馁,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拼搏的能力。

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符合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和趋势的,是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除了要有专业技术外,对关键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人多年从事学生的毕业定岗实习和就业,对企业和毕业学生的走访调研了解到企业对学生的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非常看重。企业认为拥有这些能力的学生能在工作中与同事和谐相处、合作完成工作任务,能不断虚心学习和钻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服从管理,用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待工作和生活。学生的“关键能力”水平的高低成为企业是否录用毕业生的非常重要的条件。同时,毕业生即使不能在毕业时能“零距离”适应职业岗位要求,也能适应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船业发展等要求[2]。因此,在当今的高职教育中对学生 “关键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2 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对“关键能力”的研究大都是理论研究,缺乏大量的实践性的研究,对于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关键能力”的实践研究更少。用人单位和学校对“关键能力”的理解也出现了错位。学校和企业对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没有统一的客观的标准。许多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也坚持能力为本位,突出岗位技能的训练。学校和教师虽然认识到“关键能力”的重要性,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也有涉及“关键能力”的内容,但是由于对关键能力理解出现偏差,在真正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不够重视。当前教师的智能水平还无法适应对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3 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与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不像培养学生的某一项专业技能那样,通过教师的多次指导和学生的多次练习就能达到,有比较清晰的评价标准。教师只要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就可以教会学生。但是,对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我们的高职教师没有多少经验可谈。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高职教师要了解“关键能力”、重视“关键能力”、本人具有“关键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呢?笔者认为: 教师的自我激励能力、教学能力、学生引导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人格、应对困境能力、挫折承受能力、耐受力、控制力、矛盾解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意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等核心素质和能力构成。

以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为例,如果一位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较差,与领导、同事和学生的交流不够通畅,这位教师即使具有了很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也无法把教学工作真正做好。因为,他不能很好地将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好地向学生传授,即使能够传授,也不是充分的。这位教师不能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和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如果教师本人缺乏应对困境能力、挫折承受能力,教师在教学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不会想到设计使用这些方面的能力,即使有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深刻的。教师如果缺乏自我意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就不可能引导学生在学生和工作中经常发思自己的言行,不可能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可能引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果教师缺乏了相关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师不会在课堂和课后运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就某一项目或者议题进行充分讨论并给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不可能想方设法应用企业里发生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研究。不可能想到设计不同梯度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多次失败中找到成功的喜悦。

4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既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针对教师在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师中不断开展发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强化职业教育意识、提升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活动。

4.1 发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教师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必须发扬爱岗敬业精神,充分展示教师高尚的人格力量,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不仅教书育人,而且修身育人。笔者所在学校经常开展“师德标兵”、“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十佳教师”等评比活动,用于表彰那些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关心学生成长、乐于帮助同事和学生、注重团队意识的教师。激励每位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断提高培养学生 “关键能力”的水平。

4.2 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强化职业教育意识

笔者所在系经常组织教师学习高职的教育理论,以理论武装头脑,用先进的高职教育理论指导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每位专业教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和教学观,了解和理解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业务能力。

4.3 提升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作为一个专业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商务英语专业理论知识,了解行业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了解人才培养方案,了解学生,了解所用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的关系。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与手段,利用商务实训室提供的各种商务软件模拟开展商务活动,让学生在仿真的模拟商务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和决策能力,不仅提高教学效率,也保证教学质量。

高职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教师首先要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完成培养学生具备操作技能的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到生产一线去体验,才能真正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积累教学需要的实践操作技术和技能等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在本院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每学期有1-2名教师利用假期或者平时空课的时间到外资外贸公司或者报关报检部门了解和熟悉相关业务,了解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处理情况、了解业务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工作以及注意事项,获取最贴近商务工作的案例。教师通过下企业锻炼增加实践操作的知识,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更好地将所学的本领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

总之,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符合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和趋势的,是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是非常有意义。对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师去实施。因此,提升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重要。

能力和综合素质篇(6)

一、中专物理教学中应培养的能力

1.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思维的基本方法形成概念并造成判断和推理,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能力。它包括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两种形式。一方面,形象思维能力在物理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大多物理规律都可以用实验演示,很多物理知识是建立在具体或理想的模型之上。因此通过具体形象或图景去认识物理知识是最常用的方法,就单从物理本身的这一特点上说,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另一方面,抽象逻辑思维是学习物理必备的能力。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重要的主观来源,是智力的核心和标志。在中专教育中我们就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总结自己学习活动的方式、规律,有效地组织、利用影响自己学习活动的各种因素,以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另一方面,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质的养成。为此,中专物理教师必须用新世纪的教育观点,积极构建适应和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努力探索,开拓进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中专物理教学中能力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中专物理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应试教育的观念,使得中专物理教学无法适应能力培养的需要。为此,在中专物理教学能力培养中必须注意要转变传统的物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传统的中专物理教学强调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训练,使得很多学生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水准上,头脑中不能建立哲学方法论与物理方法论的联系。为此,中专物理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强调发展,突出能力,在传授知识中,关注学习过程,重在传授学生物理的思考方法,使学生掌握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实质。

三、中专物理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途径

1.中专物理教学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它关注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中专物理教师要积极的掌握和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以满足中专教学改革的要求。行为导向教学法指全面的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这种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

(1)项目教学。这是行为导向教学中一种代表性的方法。它的基本模式包括:作为出发点的项目创意;为研究项目创意而产生的方案;确定行为步骤的计划;实施;项目结束等。该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去想办法解决,可以讨论,可以动手实践,可以查资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实践过程中,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动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学习了知识,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演示教学。演示教学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进行重复教学,并随时进行学习评价和指导。演示教学有效地提供了一种人为的环境,让学生分析与处理各种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演示教学,创造适合教学的物理环境,让学生接触观察具体形象,让学生产生最典型的感性认识,学会观察具体材料,把抽象变生动,把难变易,从而培养并提高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以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能力和综合素质篇(7)

实验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好各类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提高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高职院校教学主要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要搞好实验改革和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即转变理论教学高于实践教学的思想,转变轻视实验教学的观念。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是掌握、探索和创新知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途径。实验教学相对课堂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借助于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对新知识的探索,进而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融会到实践中,通过实验和整理实验报告,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验中得到提高。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同一教学体系的两个方面。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与创新性,实践教学在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做好实验前准备

实验是高职院校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实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必须制定科学的实验教学程序, 制订周密的并具有很强科学性的实验教学计划,按照一定的操作规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师要认真备课,引导学生预习实验,作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一、制定教学计划

制订周密科学的实验教学计划,是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要保证。实验教学计划是优化实验教学环节,实现实验教学思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总体设计。随着中央关于加强素质教育精神的贯彻落实,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已经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因此,一个周密和科学性强的实验教学计划是必要的,只有制订了优化的实验教学计划,才能在原有的实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并加强实验教学,更好地培养满足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二、认真备课

实验课备课与理论课不同,教师应充分熟悉实验内容和与实验相关的背景知识, 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实验所用仪器设备的结构和性能也要充分了解,教师在实验前要检查仪器、试剂和材料的准备情况,要进行实验演习,应对本次实验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操作失误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以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等都要有所准备, 做到能够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任何问题。认真备课,提高教师的预见性,教师在课堂上掌握主动,有备无患。

三、课前预习

要做好实验,必须在实验前进行认真的准备。这一环节往往被许多学生所忽视,进入实验室便不知所措。实验前,学生应很好地预习理论课中的相关内容,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了解实验中要用到的设备、仪器,并能自己拟出实验记录数据用的表格。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提高实验质量和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果

实验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实验操作前讲解的语言应简明扼要,要求教师反复提炼讲稿,归纳出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的语言。要抓好几个环节,切实规范实验教学活动过程。才能提高实验效果,使学生获得本学科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工作方法和思维创造能力。

一、检查预习报告

预习对实验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实验教材一般都有“预习与思考”内容,要求学生认真地预习。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检查预习报告,并提问相关内容,促使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二、实验指导

实验指导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出实验目的和要求,介绍实验操作要点及实验仪器使用方法。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合理控制实验课节奏,有效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调动所有器官体会实验,能看的一定要看,能摸的一定要摸,能动的一定要动,高质量地完成实验。

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客体,提高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碰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或者仪器出现故障等,有时学生会抱怨,产生不耐烦的情绪, 这时教师应因势利导, 引导和鼓励学生尝试自己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排除故障,来培养探索精神和坚强毅力,养成细心观察,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应使学生明白,做任何事都可能出现意外,但只要正确对待,发挥主观能动性,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同时也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一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认真记录实验原始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

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正确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有些学生不重视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不规范,态度不认真,不能认真地总结和思考实验结果。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严格要求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和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实验和整理实验报告,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验中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学好这门功课。

强化实验学分

能力和综合素质篇(8)

当今农业的科技发展极为迅速,高科技成果日新月异。“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中职的农业科技教学担负着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重任,因此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提高中职生的农业科技素质理应成为中职涉农专业教学的紧迫任务。

当前,我国已提出“科技兴农”的口号,并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科技职业教育。教育部也相继出台了“涉农专业的学生,将实现免费就读”的优惠政策。但是,大多数中职学校由于生源素质偏差,教学设施落后,实践教学手段匮乏,导致了农村中职学校涉农专业面临素质差,就业难、招生难的困境。

一、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新的课程纲要提出中职涉农专业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创新能力。2001年以来,中职涉农专业的专业教材在叙述方式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作了很大的改进,这些新教材有利于我们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应注意如下方面:

1.教学过程中应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具体要求

引导观察要有顺序,指导实验要有步骤,否则就有可能使观察和实验流于形式。教师提出的观察实验要求应具体明确,让学生明白先看什么,然后看什么,重点看什么,如何操作,并设计好需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和实验。

2.教学过程中精心选取观察和实验的实物材料,这也是备课阶段的重要工作

上好观察课的关键是精心准备实物材料。理想的观察材料不仅要有足够的数量,还要有内在的联系和典型性。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和观察课的质量。如教学《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教师应在课前尽可能多地选取观察材料,如:保护色,可选用蝗虫、蝈蝈等;警戒色,可选择瓢虫、蜂类等一些周围常见的动物。同时,也准备一些不具备这些特征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比较,从中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去总结,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有目的的培养。

3.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深入实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如《生态学》中“环境保护”一节通过调查当地的生物种类、环境污染,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参观环保单位的历史资料,总结人类、自然的相互关系,认识生态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相互关系,就如何进一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为了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将每个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印成专辑,让学生互相观摩、互相学习。

二、开展农业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未来的人才应具有积极进取和创造精神,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适应科技领域综合化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特征和特长等”。结合涉农专业课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特别是动手实验能力。有计划地开展农业科技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它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又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1.结合课堂教学,补充具有乡土特点的内容以及对当地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一些实用技术

如针对本地的经济特点,给学生补充介绍“肉鸡的饲养”“甲鱼的增养技术”“烟叶的生产技术”“黄花梨的种植”“毛竹的高效抚育”等,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同时,介绍部分当前农业的高效产业,龙头经济“花卉的集约经营”“插花的保鲜”“畜禽产品的深加工”等。

2.与当地经济体制相结合,面向广阔的社会,与种养专业户、农业企业、农业科研推广单位,广泛开展共建活动,以便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发展

组织学生走进田间地头,请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讲解、示范,进行技术指导,向他们学习动物的饲养管理、植物的栽培技术以及具体的插花、嫁接、扦插等技术,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深入自然保护区,参观防护林带,捕捉昆虫;开展植被、土壤、母岩、水文、生态等因子的调查;参观访问当地环境监测站等。了解环境保护的检测仪器;调查农田或果园中所使用化肥和农药的种类、数量;调查当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活动的开展情况;走访工厂对于废水、废气、废渣的“三废”处理情况;走上街头观察记录噪声测定仪器所显示的噪音数值。结合教材内容,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的科技意识。

3.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和劳动技能

(1)建立“生物园”。根据各校的条件,建立“一校一地”或“一校多角”,上述活动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既发挥生物园的教学功能,又具有科学实验的内容。可以种花、养草或饲养动物,并进行学名标注,种类应尽量丰富,切忌单一。其中的花、木、草等可以作为实验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植物分类、花草的栽培、修剪、病虫防治等,从中获取的知识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又达到了实验的目的。

(2)建立“桩景园”。我市山区、农村野外素材分布极为广泛,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地的植物种类分布进行统计调查,选择离村落较远的小山坡,或人少的溪谷边,挖掘那些怪异树桩,或经人采集、虫蛀、根茎外凸的素材,经过精心的培育、上盆、制作、造型,完成学生作品。完成作品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劳动实践的体验,同时赋予了学生极大的成就感。指导教师在组织学生寻找、挖掘树桩的同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防范、环境保护等问题。

(3)建立“示范园”。根据学校自身的环境条件建立“生态示范园”,遵循生态循环规律,种养结合,选择成本低、投资少、适应能力强的物种,如“鸡粪—蚯蚓—养鸡—粪便—种植蔬菜—菜叶养殖蚯蚓”模式。示范园建设规模切忌庞大,能够做到示范作用就行。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并做好观察记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学生提出建设性方案,改进措施。

能力和综合素质篇(9)

油田企业为了保障安全稳定发展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保卫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油田企业的发展中遇到阻碍时,能够坚定工作思想,及时解决企业中的思想政治问题,并且能够对油田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监督和防范,大大提高了油田企业的生产安全。

一、当前油田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面临的形势

现在油田企业的保卫人员工作标准不断提高,涉及内容越来越广泛,而且工作任务繁重,担负责任加大,但是由于编制有限,而且呈现缩小的局面,保卫人员数量缺少,这就容易使保卫人员的工作思想出现问题,给保卫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另外,在油田企业从事保卫工作的人员,一般有内部职工、招聘市场化员工、协警、劳务输出等形势的队伍组成,他们文化程度、年龄差异、身体状况等差别不一,对新时期新形势治安保卫意识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欠缺,缺少保卫人员具备的职业素质,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在执行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时很难胜任。油田企业方面为了控制生产成本,没有对内部的治安保卫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审核与培训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方面的工作不到位,很多规章制度都无法正确执行与落实。

二、如何提高油田企业保卫人员工作能力

(一)提高政治鉴别能力

保卫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一定要高,这是保卫人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坚持党的方针与路线,与时俱进,全心全意做好保卫工作,面对是非要明确立场,保持党和企业的利益,具有一定的政治辨别能力。

(二)提高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顺利过度,油田企业也在不断发展,油田治安保卫工作同样面临着新的问题发生,传统的保卫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需要保卫人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我,使自己所掌握的保卫方面的知识能跟上时代的需要。培养自己的保卫意识,敢于挑战自己,面对困难不怕挫折,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在创新思维方面要善于思考、总结,摒弃传统的旧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1]。

(三)提高应对复杂形势能力

在油田企业保卫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突发事件或复杂形势,需要保卫人员具有一定的应对能力。在日常的保卫工作中要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对不利于安全稳定的因素有一定的判断及预见能力,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复杂形势的情况下,可以从容面对,理性思考,果断处理,降低治安风险,同时也保护了企业形象与利益。保卫人员还需要分析和了解当前的新局面、新变化和新政策,加强保卫工作管理,不断提高保卫工作理念,这样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复杂形势的时候,才能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维护油田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四)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

群众是社会的基础,做好群众工作是保卫人员的本质工作,也是衡量保卫人员工作质量的标准。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就需要主动走入群众当中,积极参与群众安全建设,和群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了解群众的想法与意见,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可以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地位与形象,这样才能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同时,保卫人员自身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处理事物能力,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群众遇到困难时为他们提供帮助,遇问题时学会换角度思考,在解决纠纷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办法,逐渐摸索出符合群众工作需要的管理办法。

三、如何培养油田企业保卫人员综合素质

(一)加强保卫人员思想工作

油田企业的保卫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接触的人与事比较繁杂,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为了保障保卫工作的顺利与正确执行,加强保卫人员的思想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加强保卫部门的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树立榜样,学习先进典型,培养敬业精神与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保卫工作氛围;再次,定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开展思想动态研究,了解保卫人员的真实想法,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负担,消除思想中的不稳定因素。

(二)加强保卫人员培训

油田企业在招聘保卫人员时应该把好素质关,其中包括思想素质与身体素质,这是保卫人员应该具备的适应工作需要的基本要求。加强保卫人员培训,需要对保卫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教育,增强保卫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在遇到违法行为时能够自觉的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油田企业的形象与利益。另外,还要对保卫人员定期进行相关保卫业务内容的培训,加强日常训练,让保卫人员能够熟练使用技防设备,并且提高身体机能,具备保卫人员的合格体能素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也要进行相关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事件能力[2]。

(三)加强保卫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油田保卫人员的队伍建设需要企业领导提高对保卫工作的重视,增加保卫人员编制,改变传统的油田保卫工作方式,提高各项工作指标,到油田生产环境中做好保卫工作。为了增强保卫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在日常的保卫工作中,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考核成绩,以及荣获的表彰等,都记录备案,为日后对员工进行奖励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除此之外,还要对保卫工作机制进行规范,改变传统保卫工作的简单形式,使保卫工作与油田生产相结合,与生产计划同步,对保卫工作及时进行总结与评比。另外,设立油田企业的预警应急机制,从根本上避免安全风险,使油田保卫部门的日常工作达到规范化的标准,从而进一步保障油田企业生产与生活的稳定发展。

四、结语

油田企业保卫工作是一项可持续发展性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在保卫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保卫人员只有全面的提高职业素养与业务水平,认识油田保卫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及时有效的掌握与处理油田企业的不安定因素。做好油田企业的保卫工作,促进企业稳定团结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力和综合素质篇(10)

现在油田企业的保卫人员工作标准不断提高,涉及内容越来越广泛,而且工作任务繁重,担负责任加大,但是由于编制有限,而且呈现缩小的局面,保卫人员数量缺少,这就容易使保卫人员的工作思想出现问题,给保卫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另外,在油田企业从事保卫工作的人员,一般有内部职工、招聘市场化员工、协警、劳务输出等形势的队伍组成,他们文化程度、年龄差异、身体状况等差别不一,对新时期新形势治安保卫意识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欠缺,缺少保卫人员具备的职业素质,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在执行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时很难胜任。油田企业方面为了控制生产成本,没有对内部的治安保卫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审核与培训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方面的工作不到位,很多规章制度都无法正确执行与落实。

二、如何提高油田企业保卫人员工作能力

(一)提高政治鉴别能力

保卫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一定要高,这是保卫人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坚持党的方针与路线,与时俱进,全心全意做好保卫工作,面对是非要明确立场,保持党和企业的利益,具有一定的政治辨别能力。

(二)提高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顺利过度,油田企业也在不断发展,油田治安保卫工作同样面临着新的问题发生,传统的保卫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需要保卫人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我,使自己所掌握的保卫方面的知识能跟上时代的需要。培养自己的保卫意识,敢于挑战自己,面对困难不怕挫折,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在创新思维方面要善于思考、总结,摒弃传统的旧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1]。

(三)提高应对复杂形势能力

在油田企业保卫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突发事件或复杂形势,需要保卫人员具有一定的应对能力。在日常的保卫工作中要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对不利于安全稳定的因素有一定的判断及预见能力,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复杂形势的情况下,可以从容面对,理性思考,果断处理,降低治安风险,同时也保护了企业形象与利益。保卫人员还需要分析和了解当前的新局面、新变化和新政策,加强保卫工作管理,不断提高保卫工作理念,这样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复杂形势的时候,才能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维护油田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四)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

群众是社会的基础,做好群众工作是保卫人员的本质工作,也是衡量保卫人员工作质量的标准。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就需要主动走入群众当中,积极参与群众安全建设,和群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了解群众的想法与意见,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可以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地位与形象,这样才能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同时,保卫人员自身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处理事物能力,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群众遇到困难时为他们提供帮助,遇问题时学会换角度思考,在解决纠纷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办法,逐渐摸索出符合群众工作需要的管理办法。

三、如何培养油田企业保卫人员综合素质

(一)加强保卫人员思想工作

油田企业的保卫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接触的人与事比较繁杂,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为了保障保卫工作的顺利与正确执行,加强保卫人员的思想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加强保卫部门的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树立榜样,学习先进典型,培养敬业精神与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保卫工作氛围;再次,定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开展思想动态研究,了解保卫人员的真实想法,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负担,消除思想中的不稳定因素。

(二)加强保卫人员培训

油田企业在招聘保卫人员时应该把好素质关,其中包括思想素质与身体素质,这是保卫人员应该具备的适应工作需要的基本要求。加强保卫人员培训,需要对保卫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教育,增强保卫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在遇到违法行为时能够自觉的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油田企业的形象与利益。另外,还要对保卫人员定期进行相关保卫业务内容的培训,加强日常训练,让保卫人员能够熟练使用技防设备,并且提高身体机能,具备保卫人员的合格体能素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也要进行相关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事件能力[2]。

(三)加强保卫人员队伍建设

上一篇: 老龄化的解决方法 下一篇: 配音的学习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