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的学习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16 10:19:58

配音的学习方法

配音的学习方法篇(1)

1.英语配音的定义

英语配音是指运用英语语言工具把一部英语影片里的人物对话说出来。

2.英语配音的特点

一是选择有感染力的体裁,每个人的角色分配合理;二是英语发音流利且标准,吐字清楚,有感情地给自己的角色配音;三是一个团队的几个人配音过程中衔接得当,互相配合得当。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配音教学中的运用

1.在英语配音教学中运用该理论的意义

英语配音课程具有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口头语,语言地道、发音标准,学生在学习中不容易掌握和模仿。另外,学生还能学到很多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这些知识多数历史性和本土文化性很强,也不易完全掌握。因此,为了使教学顺利进行,活跃课堂气氛,同r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吸收所学知识,给今后的英语口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理论,能够激励学生多训练自己的配音水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在视频里担任某一个角色来完成一个3分钟的视频配音,学习任务由组员共同分担,而且大家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地督促对方配音,较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由于社会对英语人才有更高的要求,所以英语配音这门课程在整个口语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应该采取教学方法多元化、灵活化的方式。在所有现代教学理论和方法中,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操作技巧赢得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

很多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经常会碰到较陌生的地道口语及相关的英文背景知识,而学生英语口头表达用语如果掌握得不好,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甚至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导致学习半途而废,荒废了专业,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理论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能使学生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掌握一口地道的英语口语奠定良好的基础。

2.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英语配音教学的具体方法

在英语配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某片段为单位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以自编教材Ratatouille第一片段为例,学习目标为:训练学生分辨英语当中的长短音,易混淆的音素及音的不完全爆破等音标,学习任务如下。

先让学生观看一遍影片,了解影片的故事内容,大致了解该影片的文化背景。课堂上,笔者先解释下与影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然后把全班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5~6人,每组学生按照影片的角色,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去配音。每个小组有大概30分钟的练习时间,练习完后,每个组上台进行配音,关掉原配音的声音。接下来,每组学生对各组的配音情况发表意见。最后,教师进行小组总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对于影片所出现的长短音等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能正确判断影片所出现的长短音,让学生能深刻领会英语口语中长短音的发音和辨认,同时,还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本来单调乏味的“填鸭式”教学变成学生积极热情的主动式学习,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了学生间的合作,最终顺利完成了为整个片段配音的教学任务。

三、小结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配音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该教学方法的优势还并没有被完全发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应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调查,使其在英语所有课程的教学中都能够被合理利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如果能用好小组合作学习这个方法,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学到地道的口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参考文献:

配音的学习方法篇(2)

英语趣配音是由杭州菲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个专门用来学习英语的软件。在这个APP中会储存并更新美剧、动漫、歌曲等视频资料,让人们可以通过给这些视频资料配音的方式学习英语。小学高年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它是小学教育与初级中学教育的衔接点,面临小升初的压力。因此,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了解英语趣配音这个学习软件之后,我校将其引入,并且已经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实践一年,取得重大的教学成果。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谈谈英语趣配音对我校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

一、提高了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刚刚接触英语学习的时候,由于好奇、新鲜等心理,对英语学习抱有比较大的兴趣,但是也会因为老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及学习难度越来越大,渐渐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英语趣配音中储存大量的英语视频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影像、音乐等资料,采用配音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这些视频资源,身临其境,学习电影中的电影台词,努力理解并记忆这些台词中的英语知识,以帮助高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极大地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我校每个星期都会利用英语趣配音展开英语教学活动,我们发现这些学生在进行配音时的热情十分高涨,是在一种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毫无压力的心理环境下进行的学习,学习效率非常高。我们班里有一位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十分懒散,甚至有些抵触英语学习。但是自从展开英语趣配音的活动之后,他就积极参与英语学习,并且对这种配音学习方式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学习状态也由之前的应付变成主动参与。

二、提高高年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现在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哑巴英语”,就是学生只会学,不会说。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英语语法上面,要求学生准确掌握这些语法知识。这就使得小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点,但是无法做到灵活使用。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他们的学习重点要转向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这些英语知识。英语趣配音中的视频资料基本都是原声电影,里面包含的英语知识是“原汁原味”的。高年级的学生在看这些视频资料时,尝试模仿这些英语对白,可以让他们了解美国人是如何在生活中使用这些语法知识的。学生通过模仿,会不断地纠正自己的口语发音及口语语法,从而让他们学会英语语言口语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英语表达所思所想,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另外,原声电影中会经常出现一些惯用语或者俗语,学生通过配音可以学到更地道的英语知识。我班的学生自从通过英语趣配音学习英语之后,就对“说英语”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说英语,还会在生活中说英语,尤其喜欢说这些英语俗语和惯用语。

三、全面提高高年级学生的英语视听说能力

英语趣配音是通过给英语视频资源配音的方式学习英语,这些英语视频资源包含影像、声音等,学生是通过看英语、听英语、说英语的综合方式来学习英语的。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能力,他们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为电影完成配音。我在利用英语趣配音进行教学时,会采用下面几个步骤:首先,学生要观看这些视频资料,了解这些影像所包含的各种信息。其次,学生要听这些电影的原声是如何说英语的,包括音调的升降、单词如何发音、如何断句等。最后,学生通过前面两个步骤的积累,尝试为这些影像资料配音。在配音过程中,他们会下意识地模仿原声电影的发音、语调等,这可以帮助高年级学生的发音更地道,老师会对配音中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与纠正。我之前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怪物史莱克》,让学生对其进行配音。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在整个配音过程中模仿这部电影的台词发音,还会根据不同的情境调整自己的语气。在整个配音过程中,充分调动视听说各方面的能力。

总而言之,英语趣配音的出现,为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营养,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实现发音“本土化”,让学生的视听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实践证明,这对于他们学习英语非常有帮助。

配音的学习方法篇(3)

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配器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常常面临一个问题,即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因为在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中,学生大都是非作曲专业,在入学之前也基本没有接触过相关的配器知识,理论基础差,亦没有实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想“学懂”配器理论与技巧,首先要掌握精准的记谱技术,又要对作曲理论和方法有一个全面的学习和掌握,还要形成对配器音响的听觉概念,这对于没有任何作曲和配器基础的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显然太难了。往往学到最后,教师教得失去了信心,学生学得失去了兴趣,导致配器课的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电脑音乐在我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广泛运用到我国的音乐教育领域,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电子音乐,即以电子声学为基础、录音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学术性现代电子音乐。①而电脑音乐就是将音乐这一抽象艺术和电脑这种高科技工具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的音乐表现和创作方式。目前,它已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纳,它产生的不同于传统音乐技术的效果也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它的作用。电脑音乐已日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极具魅力的形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着影响。在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和声等课程已普遍使用电脑音乐技术来辅助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配器课程中,使用电脑音乐技术辅助教学更显示了其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不断地冲击并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配器法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首先,配器这门学科对音响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就很难达到。学生要学好配器,就必须听到相对应的音响效果,而在大多数的普通高校中都没有完整的乐队编制,就算在乐队编制比较全的情况下,每堂配器课都要组织数量这么大的乐队进行现场演奏来满足学生的视听要求,也显然是很难做到的。这样,学生学习配器课,听不到音响效果,就难以理解配器理论要求,学生学得糊涂,教师也教得费力。教师教授配器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只能依靠黑板、粉笔、书本、钢琴完成,配器法教学基本就成了单一而枯燥的“讲”,学生感受不到音乐的音响效果,感受不到配器的魅力所在,在课堂上学习了配器的理论和写作技巧,却并没有真正理解,在课后,很快就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忘记了,这样,配器课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次,配器课对谱例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不能满足。在配器课中,教师需要通过对谱例的分析和讲解向学生传输配器的理论原则和要求,同时,也需要通过唱谱例与音响效果的结合,使学生更加明晰配器理论的原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通过书本上的谱例来向学生讲解,这样,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看谱例和老师的讲述来理解配器原则,不能直接、直观地通过教师的示范、对照说明,准确领会教师的意图。如果教师想让学生更明确地了解讲述谱例的内容,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将谱例画出来,这样一来,既浪费了课堂时间,谱例的清晰性也难以保证,同时也打破了课堂的连续性。

另外,在课后的复习及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时常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所措。配器课本身就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首先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学科,这需要学生在理解配器理论原则的基础上,具备较全面的音乐素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本来就处于懂与不懂的边界上,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及时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学习,但是,只是通过课本和难以搜集到的音响资料,学生很难准确掌握这一复杂的知识,容易走弯路,也容易遗漏课堂所教内容。

二、电脑音乐技术在配器法教学中的运用

普通高校中,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专业基础。在进行配器法的课程设计时,不能按照音乐院校作曲专业的学生标准来要求,在普通高校中,配器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乐队写作的基本原理,并初步掌握配器法的基本原则,能将这些原则运用到简单的乐队编制配器中。基于以上目的,笔者在配器法的课堂设计中,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了Cakewalk、Cubase S×、Sonar等作曲软件和音色采样软件Gigastudio为平台,将电脑音乐技术运用到配器法课堂中,进行数字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每学期都能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1.运用电脑音乐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Cubase S×是一款集音乐创作、音乐制作、音频录音、音频混音于一体的音乐工作站软件系统②,这款软件为无数音乐工作者和录音室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音乐享受。Gigastudio是一个声音采样处理软件,是播放乐谱时能发出各种乐器声音的软音源。

运用电脑音乐技术进行配器法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运用Cubase S×软件将课堂所需的谱例制作出来,之所以在配器法教学中选择这款软件,就是因为它是一款专业的、功能强大的音乐工作站软件系统,方便在制作课堂软件时进行音乐制作、录音与编辑等。使用Cubase S×制作出谱例要在备课阶段完成,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直接展示给学生,Cubase S×具有较强的乐谱功能,能够满足教学中的乐谱演示功能。制作的乐谱只有能够进行实时播放时,才能达到它的数字化教学的作用和效果,在这时,就需要Gigastudio软件来提供乐谱播放所需要的乐器声音了。配器课中所需要的乐队主要是交响乐中的管弦乐队,因此需要在Gigastudio中选择一套优秀的管弦乐音色。笔者在教学中选择的是Vienna Ochestra中的Giga音乐,它包含了管弦乐中绝大部分乐器的各种音色,而且音乐品质较高,并且在软件中能够随时调节乐器的混响、合唱效果,也能调节乐器的声像位置,具有一定的现场感,适合在配器法的教学中使用。教师在制作谱例和选择播放软件时,必须要保证播放效果的真实性和优质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给乐队配器的实际效果。

Cubase S×和Gigastudio两款软件的完美结合和运用,可以制作出一堂优质的配器法课件。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能将谱例和音响紧密结合,教师教学时可以将配器的原则和方案通过制作的谱例展示给学生,同时通过音响的播放让学生体验配器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运用电脑音乐技术进行习题训练

学生自己进行习题训练是学习配器法中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亲自进行配器练习,只是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往往会眼高手低,貌似会了、懂了,到自己做时,就会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下手。学生进行课堂上或者课后的习题训练,都可以通过前文提到的电脑软件来完成。

学生利用音乐软件进行习题训练时,可以在编配时听到音响效果,如果效果好,则可以将这一配器原则牢牢地记住并反复聆听,加深印象,如果自己编配的音响效果欠佳,还可以在音乐软件上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时进行调整。另外,利用电脑音乐技术,在音乐软件上进行配器练习可使非作曲专业的师范类学生绕开自身欠缺的记谱技术和乐器法知识,而将精力更多地放在配器法上,这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抓住本学科的要点,不再受其他专业性较强、较复杂的学科的负累,从而将配器法学得更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电脑音乐技术在目前的教育领域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便捷性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领域展现了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配器法是音乐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将电脑音乐技术运用到配器法的教学中,极大地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将电脑音乐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到音乐教育领域,也是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注:本文为2007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拓展应用研究》,立项号:2007144)

注释:

①张小夫.电子音乐的概念界定[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4):32.

②张火,卢小旭.电脑音乐制作――软音源使用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2.

参考文献:

[1]张火,卢小旭.电脑音乐制作――软音源使用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配音的学习方法篇(4)

一、词语教学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中的重要性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没有大量的词汇量作为支撑,学习者构建的“语言大厦”就会呈现摇摇欲坠的状态,词汇量的缺乏会直接形成学习者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障碍。学习语言自始至终都应把词汇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别是在初级阶段,都应该把词汇教学放在语言要素教学的核心位置,最大限度地帮助学习者扩大词汇量,打牢语言学习的根基。

陆俭明曾在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一文中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从教学内容上说,……词汇教学,应属于重点教学内容,特别是初级阶段;一个外国学生要学好汉语,重要的是掌握大量的词汇,要有足够的词汇量,因此词汇教学应该是个重点……”。

杨惠元在其《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一文中指出:“课堂教学要处理好生词、语法和课文的关系,讲练生词是中心环节,……,所谓以生词讲练为中心,就是把词语的讲练作为重点,讲练语法和课文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使用词语进行交际。”

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汉语词汇本身的复杂性又加大了词汇学习和教学的难度,因此承担初级阶段汉语教学的教师理应高度重视词汇教学,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习者更快更好地学习词汇,最大限度地扩大其词汇量。

二、初级阶段词汇教学策略

(一)加强词语认读能力

初级阶段教材中的生词和课文一般都以拼音和汉字共同存在的方式呈现,对于学习者来说,如果教师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强调词语认读能力,学习者特别是来自欧美国家的学生往往会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选择屏蔽汉字直接认读拼音的方式学习词汇。因此,教师应在以下三个环节加强学习者的词语认读能力:1.建立词汇形音之间关系的环节:教师可在进行词语教学的开始,呈现词语的汉字和拼音两种形式,在解决了学习者的语音问题后,应增加去拼音认读生词环节,强化生词认读,重点解决帮助学习者建立词语形音之间的关系;2.词语讲练环节:采取去拼音化,所有词语搭配、词组、例句、练习全都以汉字呈现,“强迫”学习者在头脑中尽快建立词语形音义之间的关系;3.课文讲练环节:在完成课文朗读、句法讲练、文意理解等教学环节后,可在课件里增加去拼音认读课文内容环节,由此达到帮助学习者建立词语搭配、句法形式搭配的关系,认读次数越频繁,学习者越会形成一种类似于语感的“观感”,有时很多没有印象的词语可通过前后词语、句法搭配来进行回忆判断。

(二)注重分析词语构词方式和搭配

在基本完成帮助学习者建立词语形音义之间关系后,就应将教学重点转移至分析词语构词方式和搭配两方面。

首先,应让学习者认识到汉语的最小语法单位不是词,而是语素,单音节语素不独立运用时就是语素,独立运用时即为词;其次,应让学习者认识学习语素间的构词方式,两个单音节语素之间以一定的构词方式组合就可构成一个双音节词,单音节语素如与双音节词或三音节词组合就可构成三音节词或四音节词。因此,给学习者讲解清楚语素和构词方式后,学习者可运用这些知识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扩大词汇量的目的。

词语教学应在讲解词语基本词性基础上将重点放在讲解词语搭配上,让学习者清楚词语在句子中所处位置,可以和哪些词搭配,不可以和哪些词搭配。可通过一些具体例句让学习者在语境中仔细体会词语的搭配形式。

配音的学习方法篇(5)

一、“英语趣配音”的特点及发挥作用的基础

“英语趣配音”这个为学生群体提供的学习英语的软件,有很多独到之处。该软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提供英文原声带读物或电视节目。众所周知,拥有沉浸式的语言环境是学习、掌握一门语言最好的方式。学生通过观看欧美国家拍摄的电影、电视剧等来学习英语,逐渐去适应英语的语言习惯、发音等,这样要比老师带学生读或写要好得多。固然日常的硬性练习不可或缺,但是语言学习从来就不是只靠写就能掌握的,最主要的还是需要练习去说,“英语趣配音”就满足了这一点,也为学生提供了标准的美式读音或英式读音。其次,给学生更多练习说英语的机会和勇气。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刻苦程度是首屈一指的,但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还是在与实际相结合的环节上。就英语这门学科来说,学生考试可以得非常高的分数,但是不敢说出来,因为担心自己说得不好。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语言学习,不练习说,就无法发挥语言最重要的作用。该软件为学生提供了“配音”的服务,让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来自己练习。尽管由于缺少练习,语音语调还有待提高,但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勇气,并且能促使学生逐渐提高英语水平。这也是该软件的闪光点。总之,“英语趣配音”为学生提供了练习的平台,并且也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软件内提供了很多种类型的影片和不同种类的读物,学生选择的余地很大。通过学生自己给电影等配音,首先可以锻炼学生说的勇气,其次也可以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性、流畅性等,这是该软件发挥作用的基础。

二、通过练习提高听说能力

英语的听说能力,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尤其是乡村地区的学生来说,一直是非常头痛的问题。学生总是认为听不懂录音里面在说什么,更不用去和外国人交流。另外,绝大多数学生的口语都存在不小的问题。中国式英语发音,口音特别重等,这其实也不能全都怪学生,因为但凡不是语言天才去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都会出现发音不标准的问题。而且往往有时候老师发音的不标准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英语趣配音”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发音不标准的弊端,内容皆为英文原声带,标准而又清晰的发音。实际上,学习语言最需要注意的是四位一体,即听、说、读、写的结合。中国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读和写上基本不会出现问题。但是仅仅读和写的能力提升,听和说的能力成为短板,也无法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对于听和写,首先,需要在听原文并结合字幕的基础上去模仿。在使用“英语趣配音”时,根据电影中提示的字幕,去模仿演员的读音、停顿等,这是第一步。第二,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重复。学生在模仿后会发现,也许自己在发音上能够同电影中有些相似,但是仍然不够流利,那么这就需要进行不断的重复。就像读语文课文一样,读一遍和读十遍相比,自然是读十遍更加流利。英语也是同样的道理,练习才能造就完美,也才会使学生的发音逐渐标准,并且语速慢慢加快。那么在借助“英语趣配音”软件的基础上,一定要做大量的练习,一句配音多次反复练习。

三、借助软件,持之以恒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英语趣配音”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好的学习英语的途径,而且也为学生省去了很多麻烦。但是看似简单的配音练习,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坚持下来的。所以说仅有科学的方法或者工具还不行,还需要学生发挥充分的主动性,坚持每天学习。首先,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每天利用多长时间来借助这个软件进行学习。也可以设置提醒事项,提醒自己充分利用好闲暇时间和零散的时间来学习,哪怕是吃饭时候听几句等。其次,要坚持。所有成就的获得都离不开恒心与毅力,切忌三天热血,只有坚持学习,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养成坚持学习的习惯,随着时间的延长,自然会有提高。

总之,依托“英语趣配音”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关键还是要教会学生科学对待,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配音的学习方法篇(6)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面临的新形势,教育部在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十二条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意见,其中之一就是要通过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提升教学水平,并具体要求各高校要在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让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逐渐达到15%以上。

但是,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所限,人们对计算机音乐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尚处在开发阶段。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针对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理论教学中实际应用的若干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经验。

一、《和声学》教学

在高师院校的音乐系科里,黑板和钢琴一直是和声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由于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许多高师学生在入学前并不了解什么是和声。面对如此的教学对象,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因而几近于“纸上谈兵”;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学生因看不见其乐谱形式,故而又等于“对空弹琴”。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常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困惑。尽管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辛苦,但学生最终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琐的清规戒律。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样避免书面作业错误这一教学误区之中,因而,在他们的耳朵中感觉不到和声的音响美,思想上也无法形成最一般的和声思维习惯,学到最后,多数人终于失去了对和声学习与应用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之关键所在。

为解决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引进了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主要采用美国Passport Designs公司开发的《Encore》制谱软件(Version4.2.1)、英国Software Partners公司的《tonica》和声教学软件(Version 5.0)和美国Jo Brodtkord公司与挪威Musicator A/S公司联合开发的《Musicator Win 3.0 ( MW3) 》音序软件(中音公司全权国内发行),综合利用它们各自的特殊功能,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化的多媒体和声教学,主要做法如下:

(一)利用Encore的乐谱显示功能进行课堂讲授

Encore有着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点,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和声谱例与实际音响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例如,对某种具体的和弦连接,教师可在讲授其基本写作规律的同时,通过MIDI键盘弹奏出它的各种表现形态,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同的音域音区等和声因素的变化。学生在听到和声音响的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乐谱显示,并可根据自己的听觉与视觉感知,对教师所弹的各种连接形态作出自己的音响审美判断。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判断的自信心。

(二)利用MW3的乐谱编辑功能进行习作示范与作业讲评

MW3的乐谱编辑功能是非常出色的。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以及在课堂上进行习作示范时,利用该功能常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例如,对和弦连接中最常出现的平行、反向及隐伏五八度等不良声部进行,可以利用乐谱编辑中的拷贝(Copy)功能,将包含上述错误的和弦连接片断拷贝到下方相邻音轨的同一节拍位置,并在新音轨上利用编辑功能将多余声部删除,只留下构成平行进行的两个声部,学生视、听后就会对问题一目了然,无须再作过多的说明。

在做习作示范时,教师可将同一条习题拷贝到同一节拍位置上的不同音轨中,通过启发讲解,让学生对同一习题做出多种不同的和声配置。然后,利用MW3的单轨放音功能,把通过课堂讨论所得到的各种和声配置方案分别放音让学生倾听,视听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及和声思维能力,并培养其高雅的和声审美趣味。

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时,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将习题原样输入到计算机内并拷贝到不同音轨,在新的音轨中对习题进行分析改错(不同的改正方案可分别放置在不同的音轨里,各个音轨中的改正方案均可随时单独放音倾听)。改题结束后,通过新旧配置方案的音响对比,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和声配置方法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利用tonica学习不同类型的和声风格并帮助进行和声改题

tonica是一款专门用来学习四部和声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与其他软件相比,虽然tonica的界面设计不太友好,但对于和声教学来说,tonica专有的练习功能仍可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例如:可以将教师在课堂上做过的为旋律(或为低音)配和声的例题或学生课后作过的书面习题,利用tonica的自动配和声功能,选择不同的和声风格另做几次不同的和声配置,让学生体会不同和声风格之间的技术差异。另外,可以将学生的和声习作以MIDI文件的格式导入tonica,利用它进行和声作业的技术性改题。在目前许多院校的和声学教学采取大班上课的特殊情况下,采用tonica帮助进行和声改题无疑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和声教学方法。

(四)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进行键盘和声弹奏指导

键盘和声弹奏是高师和声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眼看和弦标记、心想连接规则、手弹四部和声,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弹奏时往往顾此失彼,弹错了音而自己却不知道。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在学生弹奏之前按下录音键,弹奏与录音就会同步完成,并即时生成乐谱,这样,转眼即逝的键盘和声弹奏转换成了具体存在的五线谱形式。以学生现场弹奏即时生成的乐谱为依据对其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问题。另外,为加强键盘和声练习与即兴伴奏课程的衔接,教师可将学生弹奏的四部和声在新音轨中演化成常见的伴奏织体(或简单的伴奏音型),通过四声部的和声轮廓与伴奏织体的鲜明对比,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练耳》教学

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课程的两大中心教学内容之一,其重要性对于专业音乐学生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高师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专业起点较低、视唱练耳课时偏少且学习年限又短,故长期以来练耳教学多在较低层次上徘徊不前。特别是近年来因招生人数盲目扩大导致数十人的大班上课,更使得这一问题每况愈下,已经成为严重影响高师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采用了美国MidiTec Denmark公司研制的《EarMaster Professional》(Version4.0)练耳教学软件进行练耳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EarMaster Professional》(可译为“练耳大师”)是一款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听辨;原位与转位和弦的音高听辨;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四声部和声进行听辨;数十种调式音阶的类型及音高听辨;十多种拍子类型,1-6小节长度的节奏视奏、节奏模仿、节奏对比练习;4-12小节不等的旋律听记等十项训练内容。每一项训练内容又根据不同的练习难度分别设定为10-60课不等。

《EarMaster Professional》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例如:(一)在音程性质听辨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甚至是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同度至两个八度之间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是和声音程、旋律音程的进行方向是上行还是下行或是上下行交替出现。(二)在音程的音高听辨中,可以设定是否指定调性、是否显示调号、是否显示旋律音程的第一个音或和声音程的低音、参考音是单音或是调内和声进行等等。(三)在和弦听辨中,可以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柱式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进行方向是上行或是下行。不但可以听辨传统和声范围内的各种和弦材料(可以选择只听自然音三和弦、七和弦、甚至只听各种增六和弦),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现代和声的和弦材料进行听辨。(四)其余各项练习内容如音阶、节奏、旋律、四部和声等,都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每一课的训练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EarMaster Professional》不仅可以在视唱练耳课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广泛使用。如果学习者真正能够按照教师或程序设定的教学计划,通过电脑循序渐进地学完各项内容的所有课程,其听觉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必然会大大超过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程度。

三、《乐器法》教学

乐器法知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常识。因条件所限,过去的乐器法教学多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介绍,学生对各种乐器的了解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观看乐器图片,而无法听到各种乐器的实际音响,显然,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教学方法。在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采用美国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多媒体光盘软件《 Musical Instruments(乐器)》,该光盘存储了世界各地从古至今数百种乐器的声、图、文资料,分别按形制、地区、乐队编制和乐器名称分类,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用。例如,在介绍提琴类乐器时,通过该光盘可以直观地看到从古提琴到现代小、中、大及倍大提琴等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不同形制的提琴类乐器,听到它们各自演奏的、选自著名音乐作品的独奏音响,同时还可看到有关该乐器的外形结构、形制数据、发展历史、演奏方式等方面的彩色图文资料。除西洋乐器外,该光盘还收集了亚、非、拉、美各洲各国的众多民族乐器。仅就中国乐器而言,该光盘就收集了各民族的乐器达数十种之多。使用该光盘进行乐器法教学,不仅可以按照传统的管弦乐器分类法进行讲解,而且还可依照时代、地区、民族等各种标准作分类介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进行乐器法教学,学生看得见、听得着,直观性强,听、视觉印象强烈,都说是参观了一个庞大的世界乐器陈列馆,收获特别之多。

四、《配器法》教学

配器法是研究多声部管弦乐音乐作品写法,特别是研究乐队音响及音色组合的作曲理论课程。高师音乐系科因教学环境及条件所限,以前的配器教学多局限于书面写作练习及钢琴音响试听的旧模式当中。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初步的配器理论与写作技巧,有的人还试写了一些配器作品,但由于学生没有试听自己配器作品实际乐队音响的条件,故配器法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为改善配器教学之现状,我们采用了美国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开发的专业音序软件《Cakewalk Pro Audio (TM) 9.03 》,借助于该软件非凡的声音编辑功能,配器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木管组及铜管组乐器的配器时,各种乐器的不同的旋律结合、不同的和弦排列以及不同的和声配置,通过MIDI系统均可发出具体、真实的乐器音响,有利于学生对配器效果的分析和把握。再如,当介绍弓弦乐器的弓法技巧时,利用Cakewalk的声音编辑功能,将同一段音乐采用增加或缩短音符的节奏值(tick)、增加或减少音符的击键速度(Key Velocity)以及分离音符另建新轨(New Track)等方法,即可做出连弓、分弓、跳弓、顿弓等弓法效果。左手的揉弦效果,也可以通过对Modulation控制器数据的实时处理来获得。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讲解,学生对所学内容就会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另外,将学生的配器习作采用MW3或Cakewalk输入计算机后,通过MIDI系统即可产生较为真实的乐队音响,教师结合实际音响进行分析、讲评,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配器法教学的质量水平。

最近,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推出了《Cakewalk Pro Audio 》的换代产品《Cakewalk Sonar》(Version 1.01),在这个版本中,声像、表情、合唱、混响等音乐要素均可在主窗口进行最直观地调整,这无疑会给配器法的教学带来新的面貌。

五、《西方音乐史》教学

美国Midisoft公司开发的《Music Mentor(音乐教师)》是一个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它将西方音乐的历史分为早期(Early Music)、巴罗克(Baroque)、古典(Classical)、浪漫(Romantic)及现代(Modern)共五个时期,并将各时期的音乐按照构成因素分解为旋律(Melody)、节奏(Rhythm)、和声(Harmony)、音色(Timbre)、织体(Texture)、曲式(Form)等六个专题。采用Music Mentor进行西方音乐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可以研究与某一历史时期有关的全部六个专题,也可以研究与某一专题有关的各不同历史时期。以时期划分为序,学生可以看到并可听到各种音乐要素在某一时期表现出的风格特点;以音乐要素为序,学生又可以观察到某一音乐要素在各历史时期的风格演变。以该软件做为西方音乐史教学的辅助手段,使音乐史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具体直观。

另外,若需要对西方音乐史作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采用美国Vayager公司的五卷系列多媒体光盘软件《So I've Heard》。该软件采用交互式多媒体手段,提供了从古希腊音乐到20世纪电子音乐的历史发展概述。第一卷名为《Bach and Before》(巴赫及以前时代的音乐);第二卷名为《The Classical Ideal》(古典音乐范例);第三卷为《Beethoven and Beyond》(贝多芬及以后);最后两卷分别为《Romantic Heights》(浪漫主义音乐的顶点)和《Here and Now》(当代音乐)。各卷中所包含的文字、照片、图画和大量的音乐作品实例,可以使我们的音乐史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配音的学习方法篇(7)

一、模仿教学的概念

“模仿”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依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笔者认为模仿在配音技巧学习中不是惰性、机械性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积极诚实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初学阶段应予提倡与引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入门,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从模仿开始,走向传承发展,提高创新。模仿教学的几个步骤如下:

1在模仿中入门,解放天性,学习配音的贴合技巧、表演技巧、用声技巧;

2在模仿中找准自我,熟悉和发现自己的音型并学会控制;

3在模仿中巩固和学习为不同类型人物和作品配音的不同用声技巧;

4在模仿中发展完善自己的技能并且在实战中创新使用学到的技能。

二、案例模仿教学法导入配音课程中

《影视配音艺术》这门课程除了配音发展历程、配音佳作赏析、配音环节和基本技巧讲解之外,还有实训操作部分,在这部分中学生需要亲自实践影视剧人物配音、各类电视片配音以及广告作品的配音等。这些从案例模仿入手是最可行也最有收效的教学方法。

1基本思路:在《影视配音艺术》这门课的教学中,不再缩手缩脚地操作实践环节,大大方方地从模仿入手,先是大量模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音型的最佳表现方面,最后在创新实践中大胆尝试各种新的作品。

2模仿的过程中选择优秀的案例作品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优秀案例种类和风格是不尽相同的,同学们可以在练习中可以拓展自己的音域和控制,也能找到自己更能把握的风格。

3案例作品仔细讲解后,交给学生选择性地模仿练习。接下来的点评指导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与赏析的经验,加上对学生专业基础的了解,对他们的练习作品给予最合适最有效的分析与指导,甚至示范。

4最后一个环节是回课环节。多数初次的配音作品不够理想,经过分析讲解示范练习之后,学生会有激情再重新配音制作,吸取了老师的教导之后,通常会有长足的进步。这个回课环节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设置为两次、三次或者更多。

5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通过配音和制作,学生对音视频制作环节的知识掌握不少,Edius,cooledit,moviemaker,等软件的操作也逐渐熟练。

三、《影视配音艺术》具体操作实践方案

1、课时具体分配方案和教学组织形式

将总课时48节分为24节理论大课和24节实训课。理论大课的内容主要为配音艺术发展历程、五大环节、优秀译制片、电视片、广告的案例分析与技巧讲解。实训课程内容为影视剧人物(含动画美术片)、电视专题片与广告配音练习与回课。

2、教材与教学资源介绍

本课程配套使用的教材是施玲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十月版的《电影电视配音艺术》。本书翔实介绍和分析了传播学中影视传播分支下的影视配音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创作技巧,第一编概述篇:分析声音及其在电影中的表现与作用,回顾影视配音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第二编赏析篇:精选十部优秀译制片,将影片背景、译制艺术特色评析、演员配音表演艺术分析等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介绍;第三编创作篇:详尽阐述了影视剧配音、电视片及广告配音的创作基础、创作环节和方法、技巧等。

本教材配套的经典译制作品、电视片和广告配音片段DVD以及台词,方便学生练习。第一部分:影视剧片段(含19部影片中的48个片段):1爱德华大夫;2霸王别姬;3办公室的故事;4悲惨世界;5西游记;6哪吒闹海;7宝莲灯;8国王与小鸟;9红楼梦;10虎口脱险;11魂断蓝桥;12简爱;13流浪者;14尼罗河上的惨案;15牛虻;16狮子王;17王子复仇记;18追捕;19佐罗第二部分:电视片解说片段(含六大类型10部电视片片段):1复活的军团;2草莓的种植;3动物世界;4江南;5走近;6鲁豫有约――背景资料解说;7电影传奇――背景资料解说;8苏州园林;9主食的故事;10龙游石窟。第三部分:广告词文字(含广告角色配音与旁白五类风格配音的17个片段):1.IMB援救中心广告之货车篇;2英特尔全新超级本电视广告――埃及篇;3范冰冰--诺基亚N9广告;4聚美优品广告;5上海通用五菱;6利群广告片;7央视公益广告――打包篇;8央视皮革城广告片;9哈尔冰啤酒1;10哈尔冰啤酒2;11泸州老窖国窖1573广告历史篇;12.创意家电;13梦之蓝;14可伶可俐升级控油洗面乳;15张子宣――美宝莲广告;16.杜蕾斯;17 上海大众――常回家看看

3、案例模仿教学环节的精华案例:电视片解说类型与实训的示范授课内容:

电视片内容包罗万象,现实中的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表现对象。因此,电视片的解说在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主要特征,大致可以分为议论型、讲解型、抒写型、白描型、陈述型和悬疑型等等。本节出现的实训1-10的视频范例收录于本书所附数据DVD中,以便大家练习。

1.议论型

这种解说样式往往出现在以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为题材的政论片中。解说往往是站在有一定高度的视角上,整体听来严肃、庄重、大气。声音上以实声为主,力度较强,吐字圆润集中,节奏多凝重或高亢。在解说中,这种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片子风格以及解说者自身嗓音条件的不同做调整。不能一味地拔高调,政论片也有解说平实、相对客观、语势较平缓的。

实训一:复活的军团 解说(节选)

四千多年前,文明的曙光开始照耀中国大地,在黄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中,第一个国家―― 夏 诞生了。

500多年后,商取代了夏。(……文字略)

实训提示:本段是大型历史纪录片《复活的军团》的解说词节选。基调是苍凉、厚重、富有历史感的。练习时注意这样类型段落的用声状态和重音处理以及与画面的融合。

2.讲解型

这种解说样式多出现在以介绍科技、卫生、文体等领域知识为内容的科教片中,这类电视片所讲述的内容很多都是观众所不了解或者不熟悉的知识,所以,解说主要承担的是讲解说明的任务,解说中,用声适当、语言质朴、节奏平缓、需要耐心、热情、内行,不一定让观众听来觉得解说者是所讲述内容方面的专家,但至少是懂得其中知识的。

实训二:科教电视片 《草莓的种植》

草莓种植新技术――温室无土栽培

草莓属蔷薇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果实色艳形美,酸甜适度,营养丰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在胶东半岛,草莓保护地栽培已成为主要栽培方式,约占栽培面积的60%。(……文字略)

实训三 动物世界

动物世界 野性澳大利亚 南方的海洋(下)

澳大利亚大陆东南角附近更为寒冷的海洋,也在波涛下面孕育着生命。海水冰冷刺骨,但比起澳大利亚大海湾来说,这里无异于天堂,仿佛天门洞开,生命如潮水般蜂拥而出,光是海藻就有一千多种。

(……文字略)

实训提示:科技知识类的解说要多从受众的角度考虑,节奏要适当,耐心讲解,遇到专有名词或生活中不常出现的词汇要适当减慢节奏,吐字清楚。《动物世界》也属于讲解式的配音,由于内容的独特它显得更加轻松愉快和有趣。并且由于赵忠祥老师多年一贯的独特的配音风格的呈现,有些自成一体的感觉。大家可以在这个视频的鉴赏中从基调把握、吐词方式、用声用气、声画融合等多个角度来揣摩一个配音员独特风格的形成。

……

四、考核与总结

1实训考核方式的改革

学生上交四份配音音视频作业,考核与点评结合,提高学生技巧。核分形式如下:影视剧人物配音作业(25%)+动画片配音(25%)+电视专题片配音(20%)+广告(20%)+考勤10%=100分

这样的核分方式比较科学和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在配音技巧的方方面面呈现出的实力。而且由于考查项目分得比较细致,并且穿插有回课程序,学生可以最后上交自己反复锤炼过的作品,这精益求精的过程便是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2、考核存档形式

配音的学习方法篇(8)

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配乐体育练习在学校体育中被广泛运用。例如,在音乐伴奏下做广播操、健美操,跳迪斯科健身舞,打太级拳、太级剑,以及扭秧歌等等。

一、 配乐练习的优点

人们之所以喜欢在音乐伴奏下做练习,主要有两大优点:

1、 音乐替代了单调无味的口令、信号

广义地讲,无论是强、弱声响或口令都可称作“信号”,它在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时起到“统一行动”的作用。例如学生在进行队列操练时,教师用的口令,鼓号队击的鼓点,或在运动员进行曲伴奏下进行操练等。比较而言,上述三种做法虽然都起着信号作用,但后两种信号显然更受练习者的欢迎。

另外,音乐与口令两者巧妙地结合,也具另一种情趣。例如做广播体操,它既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又是在口令的提示下同步进行的练习。

2、 优美的旋律,能调动、激发人们兴奋性和情趣。

由于人们在清晰、欢快音乐节奏伴奏下做练习,加上对音乐的理解、想象和受音乐感染力的影响,很自然地从心灵中产生共鸣。所以,它对清除由运动中出现的单调感和疲劳,陶冶情操等具有其它手段无法代替的作用。

二、 配乐练习内容的确定

音乐是按一定规律(节拍、节奏)运动着的声音。而体育动作或身体练习也有它自身的特点。

从音乐角度讲,以2/4拍为例: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不管其旋律如何变化)将八拍音符分配在四小节内,如若体育动作或身体练习,也能以均等的时间将动作或练习划分为二、四、八个部分的话,其身体练习与音乐的结合将是可行的。与此相反,若所选择的练习内容存在着时间长短的差异,不能按均等时间、节拍划分的动作练习,则不适合作为配乐练习的内容。

因此,不难看出:凡是易以按均等拍节时间划分的练习,可作为配乐练习的内容。例如前面提及的徒手操、健美操、迪斯科、太极拳、集体舞等。与此相反,田径、球类、游泳、器械体操等等,则不宜作配乐练习的内容,应顺其自然,发挥本项目之长,不可勉强地追求配乐效果。

三、 选择音乐的原则

为选择好适合做身体练习(也包括有关参加比赛内容的配乐)的音乐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练习内容与音乐一致的原则

(1) 音乐的节奏、速度与动作的节奏、速度一致。

(2) 音乐的乐句、乐段、乐曲与动作的节、段和套路相一致。

(3) 音乐的分格与动作分格相一致。

(4) 、音乐的力度与动作的力度相一致。

只有尽可能地做到上述几个“一致”,才能使练习者及比赛时裁判与观众在听觉、视觉和个人本体动觉上的完美和谐统一,引起共鸣,获得最佳效果。

2、 音乐的多样性原则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由于地区和民族的差异,反映在音乐的形式、内容上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各民族都有其古典的和现代的乐曲,加上不同乐器的演奏,为身体练习在音乐选择的多样化方面,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根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土洋结合的原则,挑选适合做身体练习的音乐,为身体练习增添新的色彩。

四、 配乐的方法与步骤

为身体练习配乐,大多采用两种方法:

1、 先选择音乐

这种做法就是事先确立或选好音乐,之后根据已选好的音乐特点去创编与音乐相适应的身体练习。

2、 后配制音乐

配音的学习方法篇(9)

一、状态匹配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状态是第一位的。学生的状态应该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首要因素。例如发声训练,高中生大多处于变声期,因此教学方法就不能一味的追求大音量、高音域。试想,变声期脆弱的声带在大音量高音域的训练中很快就充血肿胀发不出声音,如同灼伤一般疼痛难忍,学生又怎能产生美的享受,又怎能对声乐、对歌唱产生热爱?因此,应该以学生的状态为中心,合理运用气息控制、共鸣位置和喉头放松等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形成以音色优美为终极目标的正确的发声理念。教师要特别注意运用轻声演唱的方法,注意气息和表情,让学生愿意歌唱。

二、目标匹配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方法无疑要匹配教学目标。例如“走进舞剧”的教学目标包括理解音乐对舞剧情节的推动和感情的烘托。为了匹配这个目标,可以首先播放舞剧《天鹅湖》的无声视频。学生一般没看过无声的舞蹈视频,因此一定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猜测和议论。再对比播放有声视频,学生即容易产生恍然大悟之感,产生艺术欣赏的“高峰体验”。 这样教学目标“乐是舞的灵魂”就能够水到渠成的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

三、内容匹配

内容匹配是指选择教学方法要重点关注教学内容。例如“奏鸣曲式”的教学就可以从教学内容入手:它是一种运用多个主题进行对比和变化来表现故事情节发展的大型曲式结构。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先让学生描述梁祝的故事情节;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与故事情节的对应关系;继而结合力度、速度、旋律、节奏、和声、配器等理论分析工具来对音乐表现畅所欲言。最后,总结提高对“奏鸣曲式“的理解和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把音乐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的结合起来,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前后匹配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既不能对学生已有的基础置若罔顾,也不应该对其今后的发展漠不关心。因此前后匹配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例如高中阶段大多数学生歌唱基础非常有限,这时候教师如果一味拔高,灌输高难度歌曲的演唱技巧,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在歌唱方面的训练方法应该从短小简单,琅琅上口,音域较窄的歌曲开始,选择如“感恩的心”、“猜调”、“茉莉花”等,让学生在感官上享受到愉悦,情绪上激发对音乐对美的热爱,引导学生正确的音乐理念。这种理念应该是感官、情绪、理性三位一体的。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演唱基础,又有助于学生将来在理性层面掌握和巩固演唱的方法。

五、条件匹配

教师要对学校、班级的特点,对教室、教学设备等条件进行全面,具体,深入的考虑,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强化学生的“课堂粘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进行音乐欣赏第二单元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一杯美酒》。歌曲旋律简洁优美,歌词朗朗上口,大多数学生都很容易快速开始跟唱。同时展示维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图片,学生即刻听得仔细看得入神。然后发挥我校乐器比较齐全的教学条件,用手风琴伴奏走进同学当中来,和同学们围成一圈模仿新疆舞蹈,学生的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

配音的学习方法篇(10)

如何培养音乐学生的艺术思维与表现力,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在当前的音乐教育中,这方面却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为:音乐教学中过分偏重技巧的训练;音乐形象思维贫乏并导致音乐表现力的不足;艺术表现手法单调与公式化等。可喜的是,这些问题已越来越受到音乐教育界的重视,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与探索,如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都已开始在音乐课程中刻意努力或改变这种现状,专业的音乐比赛也开始注意考察选手们的艺术思维与表现力水平等。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寻求实现的方法或途径,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思路。对此,我们在教学中摸索出了一种可行的途径或思路,即:加强音乐美育方面的教育与高尚情趣的追求,提倡文学(主要是诗歌)与音乐的融合,努力提高学生的文艺欣赏水平,注重艺术情思的培养及在乐器上的个性化与多种化的表现手法。 一 人们说:“语言停止的地方,音乐就响起。”我们知道,音乐具有四个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奇妙的是,语言(语音)也具有这四个要素,且四要素独立或结合都可构成语言的节奏。诗歌作为语言的精华与最凝练的形式,在诗句的升降调(即抑扬)、韵律、音步、轻重等方面与音乐高度契合,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实际上就是自然语言与音乐语言的最佳结合。翻开音乐史,我们就能发现音乐其实与诗歌的关系太密切了!简直须臾不可分离。从很大程度上说,诗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灵感、意境与思想内涵,更是音乐表现的重大主题之一。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提倡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有足够的现实基础与条件的,是适当而有益的,是一种正确而有效的做法。诗歌的艺术特点决定了它不仅是用来阅读的,更重要的是用来朗读的。于是朗诵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就成了学习诗歌最好的切入点与方式;而配有音乐的诗歌朗诵,则完美地融合了音乐与诗歌这两大艺术形式。既能提供音乐方面的研究或学习内容,又无形中起到了诗歌的美育与熏陶效果,提高学生们的文学修养,增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与表现力,是培养音乐学生艺术思维与表现力较好的方法之一。 二 那么,具体该如何去做呢?我们的思路是:从名家优秀的诗歌朗诵作品入手,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诗歌的朗诵;第二,诗歌朗诵伴奏音乐的研究与运用。两者密不可分,音乐学生应以诗歌朗诵的学习与练习为基础,侧重于伴奏音乐的研究与运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们的反复观摩与模仿学习,首先将诗文朗诵好,并在此过程中较好地熟悉、理解、表达作品;在此基础上,将主要精力放在诗文的伴奏配乐上:学习、研究、揣摩、模仿这些范本的各种音乐思维、诗歌艺术形象的音乐表现方式、配乐手法、演奏处理等各种各样的细节,再以钢琴为主要乐器重新演绎伴奏配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对诗歌的理解欣赏水平,更好地理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以及恰切地用音乐来表现情感,逐渐增强学生的文艺素养,提升审美境界、培养高尚的情趣,以提高其音乐诠释与艺术表现力。为了更好地说明具体的实施方法,下面以舒婷的当代著名诗歌《致橡树》为例,展开探讨。 第一步:首先分析研究诗的艺术形象、意境与时代意义。诗歌朗诵,当然得从诗歌本身的研究出发。本诗是后新时期诗歌的发轫之作,属破旧立新的标志性作品。以“橡树”、“木棉”、“凌霄花”、“险峰”等事物来构造意象,象征各种新旧观念、各式人物与行为,对曾广被宣扬并认可的旧伦理、旧观点、旧婚姻给予彻底否定,面对国家(集体)与个人、男女两性之间、情爱婚姻这三个重大关系时,提倡独立人格、真诚、高尚、坚贞的立场与态度,富于人文精神与新时代的气质,由此而确立了本诗在我国文学史与思想史上崇高的历史地位。 第二步:基于对本诗的理解,掌握朗诵与伴奏配乐的要点。就本诗而言,朗诵与伴奏配乐必须体现出以下特点:深情而又冷静、柔婉而又坚强、富于赞美歌颂而又不乏战斗性,有褒有贬、有抑有扬,洋溢着女性的温情又具有男性的力量。配乐伴奏要做好朗诵衬托,以更好地体现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表现诗歌蕴含的情感与力量,让人们更好地品味诗歌的思想内涵。 第三步:比较优劣后,慎重挑选一个好的配乐朗诵版本。这首诗的配乐朗诵版本较多,音乐的选择各有不同,如有班得瑞的《TheFirstSnowlakes》、久石让的《天空之城》等,至于谁最好,则见仁见智了,但必须以第二步的要求来挑选。我们认为本诗最好的朗诵版本是丁建华朗诵+伴奏音乐,是《SomewhereOutThere》的版本。丁建华是我国首屈一指的朗诵艺术家,伴奏音乐又是好莱坞经典电影中的经典插曲。但第一流的播音艺术家,加上第一流的音乐,并不等于完美的配搭,最终还得看与诗歌的意象、意境结合得是否完美。例如这首诗光丁建华朗诵的又有几个配乐版本,其中有的配乐很差,完全没有那种起伏与深情,音乐倒象是背景噪音,还不如不要。而《SomewhereOutThere》版本,丁建华高度的驾驭与表现能力,充满深情的发挥,加上伴奏音乐曲调非常深情、优美,具有纯净与朗远的风格,配合得当,将诗歌的意象意境与内涵较好地表现出来了,具有较高的诗歌理解力、表现力与艺术策划水平。 第四步:反复聆听、领悟,按照丁建华对本诗朗诵的具体处理,用朗诵记号①对全诗进行标记,并将音乐的配合细节也在诗句中标出来,作为演奏的参考甚至指示。如下: 第五步:对照上述范本,认真反复观摩与模仿学习丁建华的朗诵,直到效果较好为止。主要解决吐字发音、气息处理、气势营造、肢体动作、声调声量、感情的起伏等与朗诵有关的问题,而最好的做法是尽可能地模仿丁建华,不要自以为是,老老实实地做个学生。 第六步:尽量先找现成的钢琴曲谱,如果没有再尝试动手改编成琴谱,有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加入一支弦乐器或一支管乐器或两者兼备的乐器。一般商业性质的优秀的配乐诗歌朗诵作品,会动用管弦乐队与钢琴合作,有时还会用到电声乐器。可对我们而言,现实通常只有钢琴,就连一两支弦乐、管乐都难以找到。因此,必须有相应的钢琴曲谱,有现成的当然最理想。通常,这种曲谱拿来就可用,即使有必要改动也很少。退一步,如果没有,我们就必须动手去编写钢琴曲谱,这是提升音乐综合素质的很好学习方法,它涉及到音乐的很多方面,如和弦的构成与组织、织体的作用、旋律起伏变化、声部之间的配合、调性转换与运用等等,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控制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驾驭水平,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有创造性地塑造音乐形象,在演绎或诠释时更有内涵与表现力,并不仅仅是作曲。不管如何,有一点需要注意:对比管弦乐队版本的原曲,没有了弦乐器、管乐器的配合,钢琴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意境、气氛与情绪都失色不少,效果不尽如人意。除需要更加注重钢琴的演奏控制以及与朗诵的配合外,有时还得设法加上一两支管弦乐器(民乐器也可以)。于是,我们还必须考虑管弦乐器的安排与运用,还必须通盘考虑因此带来的色彩、音乐层次、音响效果的丰富与变化以及复杂与风险,要求更提高了一层。#p#分页标题#e# 第七步:音乐部分的配合练习及其与朗诵配合的排练。在与朗诵配合排练前,音乐部分也需要较好地解决彼此之间的配合与默契。我们坚持以钢琴为主导,不仅承担全部的伴奏,即发挥所谓的通奏键盘的作用,还承担演奏主旋律;而管弦乐器仅作的加花、装饰性的演奏,就如同游动的精灵,为钢琴的演奏推波助澜、锦上添花,并可弥补钢琴线条性与歌唱性不足的天然缺陷。这样设计,将大大减轻对管弦乐器的依赖,降低管弦乐器运用的难度;一个好的钢琴演奏者还是较容易找到的,必要时可由钢琴教师顶上。音乐部分完成配合后,就须与朗诵进行配合排练,在反复的排练中逐渐找到感觉与平衡,最后达到较完美的协调、配合。需要强调的是:诗歌配乐朗诵中,诗歌朗诵永远是主角!主奏钢琴服从朗诵的节奏与表现意图,而其他乐器又服从主奏钢琴的需要与调配,从而形成一种梯次交替的空间序列与纵深的艺术效果。 事实上,实际的操作会比这七步复杂,光是诗歌本身,朗诵记号的标记、配乐运用的提示,就需要多次修改,最后呈现的面貌将更细致、更复杂。还有一些事项也需探讨,如朗诵与配乐中学生的交替练习、教师的角色与作用、钢琴与其他乐器(甚至人声)的种种合作形式等。 三 不仅进行过《致橡树》的演奏尝试,在练习与演奏李斯特的钢琴独奏曲《第十四行诗》时,也曾做过尝试:此曲是为彼得拉克的一首十四行诗而创作的,因此,对原诗的理解就显得必要与重要。基于这种理解,在练习此曲的过程中,反复朗诵原诗,推敲品味其意蕴与意境,以增强对钢琴作品的理解,并转化到演奏中去;而且,在教师专场音乐会上演奏此作品时,让一位学生作配乐朗诵,采取了钢琴与诗歌朗诵相结合的形式,得到了师生们普遍的认可与赞扬。经大家的讨论,认为这种形式能提升演奏的意蕴,较有新鲜感,对听众理解作品也有好处。从此出发,众多的钢琴曲也可采用如此做法。如舒曼根据歌德诗歌所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印象派诗人马拉美与波德莱克的作品等等。 不仅钢琴学生可以从诗歌中得到借鉴启发,其他专业的音乐生,声乐学生也可以如此。如门德尔松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是根据海涅的同名诗歌创作的,通过对原诗的理解,才可真正理解歌曲本身,才能准确地表现与演绎此曲,并为此找到恰当的表现手法或手段。另外,原诗也有配乐的朗诵版本,其音乐、诗歌与朗诵较完美地结合了在一起,说实在的,一点也不比咏叹调差,由此也可以看出朗诵的独特艺术魅力。当学生们演奏或演唱此曲时,若能参考配乐诗歌的版本,肯定有助于深入理解此曲,而且学习或练习的效果会更好。又如,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是根据同名诗歌集而创作的,声乐学生如在学习、练习中结合对本诗的朗诵,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时代氛围、情绪、心境、意境等元素,直接指导演唱,还可解决演唱的咬字吐音、呼吸气息控制等技术问题。同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上一篇: 能力和综合素质 下一篇: 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