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的发展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12 09:27:52

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业的发展篇(1)

1.1草原生态环境恶化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草地资源越来越成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保证,而当前资源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草地掠夺性经营和超载放牧使畜草矛盾日益突出,草地生态日趋恶化,仍未摆脱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牧区经济的发展。

1.2畜牧产业化经营滞后,畜产品附加值不高主要表现在由于受生产水平的制约,畜产品科技含量、生产基地规模化、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低,竞争力不强,导致畜牧业生产效益低。

1.3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员少、素质差,不能适应畜牧业向高层次发展的要求,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柴达木地区的畜牧业向高层次、高效益方向发展。

2发展思路和建议

2.1发展总体思路

认真落实省农牧厅畜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的任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出规划,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第一目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牲畜结构调整,加快地方优势畜产品开发,增加特色产品,争取优质名牌,实现牧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草地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经济,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2建议

2.2.1优化畜牧业结构一是优化畜种结构,重点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二是优化畜群结构,逐步提高母畜比例,加大出栏率和商品率。三是优化品种结构,以提高良种牲畜比例和个体生产性能为目标,在加快现有优良品种繁育的基础上,引进西门塔尔肉牛、皮埃蒙特牛、夏洛来牛,无角陶塞特羊等优良品种,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2.2.2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发挥区域优势,实行专业化生产要遵循“以草定畜、优化结构、提高品质”的原则,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优势互补”的方针,立足畜牧业资源优势,逐步建立三个产业带和一大基地。以天峻县、都兰县和格尔木市为主的高寒高山区藏系绵羊、牦牛产业带,巩固和发展藏系绵羊、牦牛优势;以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格尔木市、大柴旦行委为主的西部荒漠、半荒漠区柴达木绒山羊产业带;以德令哈市、格尔木市、乌兰县、都兰县为主的农区肉牛、半细毛羊产业带;以西部三行委和二市为主的西部工矿区及城郊商品畜基地,扩大奶牛、猪、鸡的养殖规模,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之路,大力发展城郊和工矿区奶牛、生猪及禽类生产。

2.2.3加大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一要实施好“牧繁农育”工程,重点扶持一批牛羊贩运专业户、专业村,建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贩运育肥基地;二要通过引进、改良、繁育相结合的办法,提高畜禽良种化程度;三要大力开发农区、半农半牧区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开展种草养畜,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发展草产业,加大秸秆氨化、微贮、青贮技术推广,建立饲草料加工厂,开展全价饲料的生产和应用,增大畜牧业稳定发展的保险系数。

2.2.4大力引进推广畜禽优良品种和畜牧科技实用技术一是加大引种和改良力度,重点抓好肉牛和肉羊杂交改良、绵羊改良、绒山羊改良等,使优良品种上规模、创特色。二是重点普及良种繁育、暖棚养殖、快速育肥、牧草栽培、秸杆氨化等技术,提高畜牧业产出率和畜产品质量。三是积极引导农牧民改变传统饲养方式,大力发展舍饲圈养,经营规模,缩短养殖期,增加出栏率,增加收入。四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培养养殖能手,发展示范村社,建设示范乡镇,逐步做到先进实用技术进村入户,进一步完善畜牧科技服务功能。五是健全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加强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牛羊销售等各环节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拓宽服务领域,解决养畜户的后顾之忧。

畜牧业的发展篇(2)

2014年度,全市共栏存生猪73.84万头,其中母猪5.03万头,出栏肉猪101.76万头;共栏存家禽605.43万羽,上市1903.58万羽;栏存羊11.58万头,上市肉羊11.00万头;栏存奶牛24476头,产鲜奶10.34万t。

201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92.49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38.82亿元。全市现有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的规模场有2659个,共上市生猪90.99万头,占年上市总数的89%;上市家禽2000羽以上的规模禽场有360个,共上市家禽1616.98万羽,占上市总数的97%;栏存500羽以上蛋禽的规模场有441个,共栏存蛋禽269.81万羽,占栏存总数的91%;全市栏存20头以上奶牛的规模场60个,共栏存奶牛25263头,占栏存总数的近100%。全市现有太仓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张家港市梁丰集团、苏州市创元双喜公司、苏太集团等一批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和一些特色品牌,“藏书羊肉”、“苏太”猪肉等鲜活畜禽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深受百姓的喜爱。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进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现有部级标准化示范场6家,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85家,10多个畜牧业地方标准通过省、市技术质量监督局认定。对于一些生产规模小、设施差、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畜禽养殖场加大综合整治力度,采取关、停、搬等措施,全市已累计拆除规模养殖场2030家,近几年还计划将对516家中小畜禽养殖场开展综合整治。这些大大促进了全市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2苏州市畜牧业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

2.1畜牧业发展空间受制约。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苏州人多地少,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土地、饲料资源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环境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造成了畜牧生产量逐年下降,地产畜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

2.2动物疫病压力在增大。现阶段,动物疫情日趋复杂,H7N9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一些已感染人类,对人民群众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这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2.3养殖效益低迷。2015年以来,生猪、肉羊、生奶、禽蛋等畜产品价格下跌,养殖效益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其中养猪生产普遍亏200元/头,奶牛养殖已接近盈亏平衡点)。畜牧养殖效益的低迷对畜牧业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下一步苏州畜牧业的发展思路

3.1苏州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近10多年来,苏州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畜产品的消费量也大幅上升。然而,我市畜牧业受资源和环境的制约,生产量逐渐萎缩,地产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在外地畜禽产品大量进入苏州市场的同时,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事件也在增多。多年来,在政府和畜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全市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监管力度日益加大,地产畜禽产品无疑是最为安全的放心产品。为此,全市应保持适度的畜牧生产和畜产品市场占有率,这有利于保证苏州放心肉工程的实施及市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发生时畜产品的市场供求平衡,确保社会稳定。对于苏州畜牧业发展的规模,因考虑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等因素,参照国际上一些大城市的普遍做法即应对各种突发事件3个月计算,苏州应保持畜产品的市场占有量以1/3左右为妥,畜产品需求量的缺口,可通过订单和市场准入制解决。

3.2根据苏州畜牧业的现状、特点,结合苏州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应树立大畜牧、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做好各市(区)间畜牧业的协调发展、市内与市外畜牧业的协调发展、畜牧业与其它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与增长方式的转变,用现代技术和手段装备畜牧业,提高畜禽养殖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快建立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实施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畜牧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3.3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近年来,随着大流通以及域外畜产品的大量涌入,苏州畜禽产品生产成本高、竞争力差的劣势突现,畜产品价格低迷,走产业化之路,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已势在必行。(1)扶持发展畜牧龙头企业。畜牧龙头企业是联结生产和市场的纽带,对稳定畜牧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扶持和发展一批有竞争优势、有带动能力、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使这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畜牧龙头企业要注重引进高科技,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积极引进、研发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打出品牌。(2)加快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一是调优畜牧产业结构。稳定发展生猪、奶牛生产;加快发展优质家禽生产,特别是生态型的草鸡散养、种草养鹅等;大力发展羊、兔及特色畜禽的生产,形成区域特色。二是加快推进畜牧业适度规模生产,逐步限制和消灭零星分散养殖。适度规模以办中、小型养殖场为主,猪场以年出栏商品肉猪2000~5000头,奶牛群体以300~500头为宜。三是鼓励和扶持规模场开展生态养殖,建立生态养殖基地,按绿色食品标准、无公害食品标准组织生产。四是在重点畜禽产区探索成立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加强引导和扶持,促进合作组织发展壮大,打造品牌,实现共赢。

3.4发展地方特色品种,形成优势特色产业。苏州有着较为丰富的畜禽品种资源,辖区内现有太湖猪、湖羊、太湖鹅、鹿苑鸡、昆山麻鸭等8个地方畜禽品种(其中太湖猪、湖羊、太湖鹅、鹿苑鸡被列入部级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其共同特点是性成熟早、繁殖率高、适应性强,且肉质鲜美,非常适宜开发利用;但这些地方品种也存在生长速度偏慢等缺点,在市场竞争中不具优势。发展特色畜禽的生产,有利于防止产业趋同,形成错位竞争的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品牌优势。例如苏太集团,利用新培育的苏太猪种,经过多年的市场开发,已形成自已的独特品牌,产品已得到中、高端消费者的认可。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对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上加大了扶持力度,不但保存了品种基因库,而且品种选育工作争取进展。今后的工作是要在构建与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良种繁育、推广、利用体系上下功夫。一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实行产、学、研的联合育种协作,推进育种进程,并发展种畜禽业,提升种畜禽品质与著名度。二要充分发挥我市种质的优势,加强地方品种畜禽扩繁能力建设,抓好畜牧业发展的“源头”。三要抓好这些地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开拓市场、打出品牌,使我市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3.5发展生态型畜牧业,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崇尚绿色消费,讲究环境质量,对我市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农牧结合、林牧结合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吴江东之田木农业生态园,饲养香猪母猪120头,年上市肉香猪1500头,配套果树107亩,实行果牧结合。通过猪粪为果树施肥,树下种草喂猪,并配备沼气、粪便发酵池、田间喷管设施,循环渠种水生植物、养水生动物等,田间废水经以上处理后再进入净化塘,已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6落实畜禽养殖用地政策。各级政府应当像重视粮食生产一样重视畜产品生产,因为饲料需求将是粮食需求的主要方面,通过发展现代畜牧业节省粮食与增加粮食生产至少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为此,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土部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精神,落实畜牧养殖用地政策。各市(区)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按畜牧业发展需要,将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纳入规划,并按农用地进行管理。在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畜禽规模养殖的用地需要,预留一定的用地空间,提供用地条件。同时,对于规模畜禽养殖用地的规划、选址,因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禁止在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禁养区内建场,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不得改变土地的建设用途。

畜牧业的发展篇(3)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业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发展畜牧业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方面的问题,还是一个政治方面的问题。研究畜牧业发展问题,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畜牧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不管是畜禽的饲养总量,还是畜牧产品的产量都呈现非常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来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当前我国畜牧业的产值已经占据国家农业总产值的近40%,从事畜牧业的劳动力也非常多,在畜牧业发展良好的地区,其收入已经占据总收入的40%以上,在进一步保障食品价值和保证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地方的畜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陆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畜牧品牌,为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畜牧业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能够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畜牧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从大的方面来看,我国畜牧业处在一个传统饲养跟现代化饲养相结合的阶段,但是,传统饲养仍占据支配地位,主要是规模不大、品种复杂、人畜混住和粗放式经营。一些地方还存在畜牧投入不是特别充分、畜牧产品加工存在一定隐患的现象,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加上畜牧饲养环境质量不是很高,因此动物疫情多发。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基层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限制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小农经济逐渐转向商品经济。在家庭养殖不变的情况下,要扩大畜牧的规模,就有可能出现牲畜跟人争夺空间的现象,这造成很多家庭养殖的环境非常差,粪屎满地、蝇虫乱飞、污水肆意排放,给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恶劣影响。

1.2 畜牧诊疗机构比较乱,导致治病难

畜牧诊疗机构的监管工作可以使动物的疾病得到控制和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也可以防止动物疾病传播和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就目前情况来看,畜牧诊疗机构的管理、服务和队伍建设都与这个行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很难保障公共卫生的安全。从执证上岗这一方面看,畜牧诊疗机构的情况比较复杂,很多机构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动物诊疗许可证》,甚至什么都没有就开始进行动物疾病诊疗活动;有的机构是具有关营业证件,但是没有根据国家的相应规定进行年审;有的机构的相关证件早已经过期作废;还有一部分机构是租借其他人的证件作为活动开展的依据;有的甚至还存在伪造、涂改证件开展诊疗活动的现象。从从业人员的职称上看,高、中、初级职称的都有,还有一部分人没有任何职称也在开展诊疗活动。从从业资格上看,绝大部分人员都没有任何职业资格,将近一半的人员没有进行注册和登记,在对牲畜进行诊疗的时候,由于缺少相应的理论知识或知识面不广泛,主要依靠口头的传承或者相应经验的积累进行诊治;还有的是理论水平不低,但实际操作技术比较差,对于疑难病症的操作能力不强。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1.3 畜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因受相关利益的驱使,一些养殖户采用不恰当的饲养方法养殖,有的甚至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在过去几年,“苏丹红”、“瘦肉精”等事件接连发生,给产品使用人员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影响。然而,由于传统养殖户高度分散,因此难以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2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对策

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畜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解决了吃饭问题之后,就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跟种植业相比较,畜牧业可为人类提供更加有营养的产品,在我国具有比较广阔的前景。

2.1 建立现代化的畜牧产业

建立现代化畜牧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任务,可以进行畜牧产品的品牌建设,发展相对优质的品牌畜牧业。对于基层分散养殖户,需要及时做好农村养殖卫生宣传与教育工作,大范围的建立卫生通道,将对牲畜排泄物的管理落实到位。主要可以利用电视媒体进行村民养殖知识的宣传,对于有互联网覆盖的地方也可以选择互联网作为村民宣传的媒介,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知识讲解,增加宣传教育的效果。

2.2 积极完善畜牧诊疗体系,解决畜牧生病问题

要统一和规范诊疗机构的名称。根据相关规定,诊疗机构的统一名称应该是“畜牧诊所”,而动物医院需要能够实施基本的胸腔、腹腔或开颅手术,要有3名或者3名以上的职业兽医坐诊,而且营业面积也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开展诊疗活动的时候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做保证,诊疗室、手术室以及药房等要与动物食品或者饰品等分隔开来,要具备相应的手术器械和消毒设施,还要具备基本的污水处理设施;选择的地址要符合防疫条件,要具备独立的出入口,且出入口不能设立在院内或者居民区,不能跟建筑物的其他用户使用同一个通道,选择的地址离学校、医院、养殖场等都不能少于200m。

2.3 关注畜产品质量问题

相关部门要加大畜产品的监管力度,争取让人们的餐桌上出现放心的畜产品。对于分散的养殖户进行统一监管,充分挖掘农村养殖户的潜力。

3 结语

随着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养殖规模在一步步扩大,养殖场的数量在一步步增加,这是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趋势。中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就是专业化和规模化,这也是实现小农户跟大市场对接的重要基地。在未来的时间里,我国畜牧业的科技含量也将不断加大,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过程中,技术因素等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畜牧业的发展篇(4)

1.2有机饲草生产技术要点选择比较平坦地段通过补播、施肥措施,建立刈割草场。在牧草总营养量最高的季节收割贮藏。饲草加工贮藏主体方式为裹包青贮。

1.3有机肥料生产技术要点以牧民圈窝羊板粪为基础原料,添加当地不足的矿物元素,通过生物发酵,生产速效生物有机肥料。整个生产过程为:粉碎接种发酵拌入矿物肥制粒或制粉包装。

1.4有机牛、羊肉食品生产技术要点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首先,要保证原料必须来自于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其二是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不能加入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与添加剂,防止生产环节中出现污染,确保牛、羊肉食品是真正源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的环保型安全食品。

2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

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九曲黄河第一弯,地处青海省南部地区,辖同仁、尖扎、泽库、河南4县24乡8镇256个行政村,总人口26万人,有藏、汉、蒙古、回、土、撒拉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4%,其中,农村人口20.32万人,占总人口的77.94%。全州总面积1.89km2,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62%,全州现有耕地面积1.54万hm2,可利用草场面积157.8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95.66%。全州存栏牲畜279万(头只)。黄南地处部级“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区,位于黄南南部的河曲大草原是青海省生态保护最好、风光最美的草原。牲畜品种优良,长期以来传统的游牧方式,使黄南州南部草原具有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得天独厚的有机畜牧业发展条件。为积极探索“三江源”区畜牧业科学发展之路,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有机畜牧业发展课题摆上黄南州委、州政府的工作日程,经过认真研究、科学论证,2004年,黄南州率先在全省提出“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工作思路。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牲畜建档立卡、环境评价、内部监督检查、可追溯体系建设等各项基础性工作,有机畜牧业实现较快发展。

2006年10月我州河南县在全省率先正式启动有机畜牧业产业化工作,2007年7月取得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中心认证的有机畜牧业基地,生产和贸易三个认证,公认证天然草场面积62.1万hm2,存栏牦牛、欧拉羊79万头(只),2008年6月,国家环境保护部批准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为部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经过几年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河南县在发展有机畜牧业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全州有机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榜样。2012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由雅克牧业推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阿米雪”有机牦牛酸奶荣获金奖,深受海内外客商的认可和青睐,对全州有机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2012年开始,我州泽库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探索适合县情的有机畜牧业发展路子,大力促进传统畜牧业向优质高效的现代畜牧业转型。经过扎实推进和积极争取,2013年3月,国家认监委、国家农业部向泽库县正式颁发有机畜牧业认证证书,认证范围涉及天然草场61.9万hm2,牦牛17.41万头,藏系羊64.76万只,这是国家出台新版的有机产品标准和有机产品认证舒适规则以来,青海省获得的第一个有机认证,也是迄今为止全国有机认证牦牛和藏系羊最多的县,标志着我州有机畜牧业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2011年,青海省委、省政府从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确定了四大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区,把黄南州列为全省有机畜牧业示范区,这是黄南州继打造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又一重点打造的产业品牌,对加快推进全州有机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我州有机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2.1超载放牧大量超载放牧,给草原生态带来严重的后果,我们平常认为牲畜数量越多经济收入就越高,并经济收入的增长与牲畜的数量有关,其实经济收入的增长与畜牧业发展之路有着直接的关系。发展有机畜牧业,并认定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之后,当地牛羊肉的价格比普通牛羊肉价格能提高到30%-40%,这样的发展之路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入。

2.2草原鼠害严重,使用化学灭鼠法对有机畜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我省有很多鼠类,其中能对草原造成严重危害的像黄兔尾鼠,一年中能繁殖多次,一窝能下十几只崽,而幼鼠20余天即可性成熟参与繁殖。如此一算,年鼠患之烈就不难想象了。过去草原灭鼠多采用化学灭鼠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弊大于利。化学药物投放之后,鼠群密度显著下降,但其残存个体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食物比较充分,为其种群恢复提供了条件。化学灭鼠刺激雌鼠的怀孕率提高,雄鼠的繁殖率增强,幼鼠的性成熟率提前。多年调查表明,药物灭鼠,害鼠种群能在短期内迅速恢复和超过原有水平。这一特性使灭鼠的难度和复杂性显著增加,甚至出现越灭越多的恶性循环。不仅如此,还造成环境污染愈益严重,为减少化学农药对草原环境的污染,新疆地区在推广“招鹰控鼠”及“狐狸抓鼠“等生物灭鼠方式。

2.3有机磷药物的选择与不良反应有机磷药物是近代农业上应用最广泛的杀虫剂之一,按其毒性有剧毒高毒和低毒之分.所有有机磷农药,除用于农药杀虫外,尚用于驱除蚊蝇治疗疥螨或胃肠道线虫,因此一旦使用不合理,或因饲草﹑饮水被其污染都可引起畜禽中毒.

畜牧业的发展篇(5)

2整合发展力量,聚焦肉牛产业

各村委会要把畜牧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细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着力抓好肉牛养殖,同时统筹抓好猪、羊、禽等畜牧业发展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切实帮助规模养殖户在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镇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在养殖业用地、项目整合、资金扶持、环境保护、项目申报等环节注重程序、简化手续、强化服务,全力支持,确保全镇肉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3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肉品安全

保供给、保安全始终是畜牧业发展的最大任务。要依法强化畜牧业监管,加强畜牧兽医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畜牧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问责制,加大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屠宰检疫责任落实、狠抓日常动物卫生检疫和重大节假日监管等关键环节,严把饲料、兽药准入关,加大规模养殖企业(场、户)养殖环节的监管和廋肉精等检测力度,认真执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规定,严肃查处贩卖病死畜禽的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严格检疫,实现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率出证率100%、畜牧行政违法案件查处率100%,严防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4推行种养结合,严防养殖污染

一是要加大《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养殖场户守法意识;二是落实养殖场户污染防治主体责任,通过新建或改造设施设备、防治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三是推行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畜禽粪污通过无害化处理还田利用,规模养殖场要大力推广干清粪、雨污分流、三级沉淀发酵等养殖污染治理技术,达到畜禽养殖污染排放防治要求;四是畜牧、环保等部门要加大畜禽养殖场户养殖污染防治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违法排放养殖污染物和病死畜禽的行为。

5保障措施

5.1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动工作落实2015年是“把姚安建设成为全省30个肉牛基地县之一”的开局之年,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肉牛养殖为主导的畜牧业发展作为乡镇和部门的工作重点,制定肉牛产业发展规划、细化发展措施、精心组织,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动物防疫、科技推广、人员紧缺等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做实产业发展基础,全力推动产业发展。

畜牧业的发展篇(6)

1.2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监管手段有待加强由于受到利益驱动,有些养殖户采取不正当的养殖方式和技术手段生产有毒产品。例如,近几年出现的“瘦肉精”、苏丹红、三鹿奶粉等事件频频发生,这给我国城乡居民身体健康以及消费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由于监管体制的不健全,疫病控制措施无法有效开展,造成我国畜禽死亡率上升,猪、禽、羊病死率分高达为10.00%、20.00%和8.00%。这就严重制约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企业效益。

2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2.1增强监管制度,提高畜产品卫生质量加大对牲畜疾病的预防,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合理制定出牲畜疫病防治规划,加强牲畜防疫设施建设,建立起科学的防治标准和办法。在实施标准和办法时,要以一系列法律法规、管理系统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作保证。大力推动牲畜免疫标识管理等制度的落实。加强检疫管理部门办理证、章、标志等手续的严格性。提高畜产品品质、环保、卫生以及安全等方面的规范标准。

2.2搞好畜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区发展,提高畜牧业效益按照相关规定提出的“两稳定”“两加快”“两突出”的发展思路,积极开展区域性发展策略。打开市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抓住产品质量,大力推动产业化经济发展。

2.3大力推进畜牧业投入资金坚持国家扶持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采取横向联合,城乡互动的投资战略,鼓励和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向牧业投入。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畜牧业投资环境。同时,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积极动员金融业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好、技术水平高、示范作用大的畜牧养殖户或畜产品加工项目。

畜牧业的发展篇(7)

果洛州发展生态畜牧业,以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推动“四个发展”和果洛州“生态立州”的战略决策,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核心、建立草畜平衡机制为手段、组建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和生态家庭牧场为切入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分流牧业人口与减畜相结合,逐步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移民保障制度,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推进草原畜牧业跨越式发展,从体制、机制上闯出一条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

其具体做法有

1.组建牧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按照“程序合法、档案齐全、建设规范、运行健康、效果明显”的总体目标,果洛州计划利用两年的时间以行政村为单位完成全州6县44个乡镇188个牧委会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组建工作。

2.积极推行以草定畜,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畜草平衡机制。我们在以往以草定畜前期各项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畜草平衡方案。随着各项生态建设项目和补偿政策的落实,努力使建设成果与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相衔接。几年来,退牧还草项目以草定畜和禁牧补偿资金规模年发放量达7093.20万元。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规模达1.674亿元,户均达到3430元。预计草原生态补偿资金规模将达到4亿元左右。通过各项补偿政策的落实,生态补偿资金收入必将成为今后我州牧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3.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了保护好果洛州草场生态环境,对以冬虫夏草为主的中藏药材采集,果洛州连续十年实施严格的“内限外禁”政策,禁止外来人员到我州采集虫草,州内实行有计划有序采集,虫草资源贫富区劳动力有序配置,既保障了虫草产区群众的收益,又增加了非虫草产区群众的收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还加大草原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坚决禁止各种破坏草场的行为,规范各项建设用地的审批和施工方式,鼓励民间团体和群众组织自发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在此基础上还大力施行草原鼠虫害的防治、荒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十一五期间共灭治草原鼠害5681.9万亩,灭治草原毛虫430万亩,荒漠化土地治理34.5万亩,采金场恢复治理3.5万亩,对遏制草原生态的进一步恶化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4.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加大基础建设力度,改善农牧业生产经营条件是生态畜牧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狠抓以游牧民定居、退牧还草和三江源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项目。在工程项目的布局和建设上,着眼于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几年来共完成游牧民定居15680户,实现定居率60%以上,其中集中定居6858户,占总建设户数的44%;建成草场围栏2672.95万亩,实施人工种草69.52万亩,黑土滩治理33.99万亩,实现禁牧转移3172户14704人;建成建设养畜畜棚5780户;每年落实圈窝子种草补助资金100万,购置燕麦种子70t,落实种植面积2.58万亩,生产当地草籽70t,收集野生草籽30t。所有这些项目的完成,对全州生态畜牧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依托,极大地改善了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畜牧业的发展篇(8)

一、提高现代畜牧业畜牧技术的推广效果

1.推广技术应创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衡量技术创新的三大指标,一项创新的推广技术能够改变现有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畜禽的生产效率,如畜禽的成活率、出肉率等。

2.推广内容应适用。任意一项畜牧技术的推广都要结合生产实际和市场的需求状况。技术的推广需要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的投入,超出客体能力范围的技术推广则很难实现。

3.推广目的应有效。推广目的的有效性表现为目的与目标一致,畜牧技术的推广目的指导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制定又服务于目的的实现。一般由政府职能机构推广的畜牧技术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较强的目的性,推广的效果比较好。

4.推广活动应系统。畜牧技术的效果不仅仅受技术,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市场状况、资源条件等,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因此,畜牧技术的推广活动是个系统工程。

二、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畜牧技术的提升策略

1.推广实用技术。(1)重视畜禽的品种选择。在挑选畜禽的品种时,应该从正规有保障的地方引进,这样可以提高畜禽的品种质量,降低畜禽的死亡率,使畜禽能够健康生长。(2)改善畜禽的舍窝。引进带有高科技设备的畜禽舍窝,使畜禽的生长环境得到改善,畜禽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与寒冷的冬季,注意降温措施及保温措施。畜禽的生长环境得到了改善,畜禽的生产周期就会缩短,随之提高畜禽的生产能力。(3)提高畜禽的饲养管理技术。学习畜禽的饲养方法,使用科学有效的畜禽饲养管理技术,采用优质健康的饲料,让畜禽更好更快地生长、产蛋,不断加强畜禽的质量。(4)建立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中,不仅要重视畜禽的生长,还要重视环境的发展。

2.推广标准化的生产技术。对畜禽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规范的生产管理方法。从疫病控制、卫生消毒等重要环节着手,促进畜禽在质与量上共同发展。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不断创新,使新的养殖技术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细致地总结,及时做出调整找出解决办法。建立畜牧业的信息技术服务网站,针对畜禽饲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供大家进行讨论与交流,并在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将先进的畜牧技术应用到现实养殖过程中,促进标准化的生产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3.推广标准化的畜牧小区。选取与农村居住区以及周边交通干线距离适中的位置作为畜牧小区,在布局上将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污道与净道分开,并且配备污水处理的相关设备,确保将畜禽的饲养管理技术与卫生防疫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标准化的畜牧小区。推广标准化的畜牧小区,改变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可以促进畜牧业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4.推广污染治理技术。(1)推广先进的污染处理技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畜禽饲料的转化率,减少氮、磷等恶臭气体的排放,从源头减少污染。有效分离污染物,采用干湿分离、粪尿分离、雨污分离等办法处理畜禽产生的粪污,尽量不给周边的环境带来影响。(2)推广先进的污粪处理技术。推广使用沼气技术、干燥技术等先进的粪污处理技术,使污染物变废为宝,提高污染物的利用率,在解决环境污染的同时给附近的人们带来经济效益。(3)提炼畜禽粪便中的可用微量元素。畜禽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可用微量元素,将其提炼出来可以制造有机、无机的复合肥,制成的肥料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好处。

5.实行药物残留的治理技术。一是加强环境卫生工作,杜绝疾病发生。为在畜禽饲养全过程推广使用消毒用以改善环境卫生状况,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药残问题;二是认真规范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料的生产。饲料厂家必须将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料的安全性作为基本指标。对于在饲料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厂家和养殖场必须通过法律手段、经济制裁手段,予以严惩;三是重视“停药期”。企业生产的饲料应在标签上标明的停药期以及禁忌等注意事项畜禽生产者应严格遵守执行。

畜牧业的发展篇(9)

鄂尔多斯市位于自治区西南部,总人口139.5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5.8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全市总面积8.68万km2,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其中黄河冲积平原仅占4%,其余均为丘陵山区、沙区和干旱硬梁区,自然条件恶劣,全市所辖7旗1区中,牧业旗有5个(杭锦旗、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伊金霍洛旗),牧区总面积5.7万km2,可利用草原面积4.8万km2,总人口40万人(蒙古族约占30%),牧区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470万头只,是自治区西部蒙古族主要聚居区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鄂尔多斯市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决定必须把水利建设作为求生存、谋发展、图富裕的根本措施。长期以来,全市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牧区水利建设,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坚持/走水路不走旱路0的原则,全面加强以水为中心的草牧场建设,着力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不断提高水资源和水利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取得了明显成效。

2开展牧区水利建设的主要做法

2.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鄂尔多斯市牧区地广人稀,地形地貌各异,水文地质条件千差万别。为此,在牧区水利建设上,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确立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依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1)积极探索牧区水利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的模索创造出了/家庭牧场0、/五配套0小草库伦建设等牧区水利建设模式,涌现出了一大批水利建设典型户,有效加快了牧区水利建设步伐。(2)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将全市牧区划分为三大类型区(即相对富水的毛乌素沙区、水源埋藏较深的干旱硬梁区和水源匮乏的丘陵区),在不同区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针对毛乌素沙区地下水埋藏浅、易开发的特点,我们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建设抗旱水源工程为基础,以发展节水灌溉为手段,以开发饲料地和种植优良牧草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农牧民收入为目的,大力发展节水生态型家庭草牧场建设。干旱硬梁区是弛名中外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主产区,地下水位深。在这一区域,以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为主,辅之以小片水地开发,加快建设/三位一体0(人畜饮水、灌溉、节水)工程,全面实施/五个一0工程。丘陵区水资源匮乏,水质较差,水土流失、草场沙化退化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一家一户难以实现水利化。为此,一方面对区域内尚有一定开发条件的地区,主要以建设小型塘坝、截伏流、水窖等工程为主,发展小片水浇地。同时,选择水土条件较好的地块,采取联户连片集中开发的办法,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建设饲草料基地,分户承包、分户经营、分户受益。

2.2多元筹资,加大投入

牧区人口居住分散,承包经营草场面积较大,打井配套投入大。按鄂尔多斯市平均水平,户均投入在3万元以上。因此,投入不足是制约牧区水利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解决牧区水利建设投入上,坚持以群众投入为主,国家投入为辅的原则,积极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¹统筹安排农口重点项目、相互衔接、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统一建设、一次成型,避免重复建设;º突出重点,集中投放,捆绑农口专项资金,重点投放到牧区人畜饮水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中;»积极鼓励农牧户开展互惠合作,鼓励社会各界以合作、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牧区水利建设,多层次、多渠道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2.3培养典型,示范带动

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说服农牧民,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牧区水利建设上,坚持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路子。¹以国家牧区节水灌溉示范工程为依托,启动牧区/双百0节水灌溉工程,即每年每个示范旗培养100户面积在6.67hm2(100亩)左右的高效益节水灌溉示范户,着力培养典型示范旗。º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为依托,选择懂经营、善管理的牧户,作为典型示范户,并采取/一户帮一户、多户带全村0的方法,联结周边牧户共同开展水利建设,着力培植典型示范区。»总结提高杭锦旗牧区水利建设/五个一0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着力培养典型示范户。

2.4调整结构,增效增收

受传统农牧业经营方式制约,鄂尔多斯市牧区曾一度将牲畜数量的最大化作为效益最大化的标志,致使草场过牧,草畜矛盾突出,牧民增收缓慢。为使广大牧民从思想上和经营方式上彻底改变过去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畜牧业的方式方法,变头数畜牧业为效益畜牧业、生态畜牧业和可持续发展畜牧业,不断加大了种养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¹调整种植结构,围绕/为养而种、以种促养、靠养增收0的思路。一方面大力发展专用饲料玉米种植,另一方面立草为业,以草定畜,大力种植优质牧草;º调整饲养方式。全面推行季节性休牧和划区轮牧;»调整畜种、畜群结构。大力实施牲畜/种子工程0,强制淘汰土种和劣质种公畜,逐步淘汰劣质牲畜,着力提高母畜比例,增大出栏率和商品率。

2.5政策引导,利益驱动

为充分调动广大牧民水利建设的积极性,鄂尔多斯市制定出台了5关于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决定6,明确要求在干旱硬梁区和沙区实行4~6月份禁牧,其余时间划区轮牧;丘陵山区全年禁牧。各旗(区)也纷纷出台了地方性政策,由于政策落实到位,广大牧民投身水利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6加强管理,建管并重

为彻底改变过去牧区水利工程重建轻管,效益衰减的历史,鄂尔多斯市对新建的饲草料地灌溉设施和已建成的小型水利工程,通过明确管理主体、完善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了适应畜牧业生产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机制。对于家庭灌溉草库伦,其经营机制为牧户自行管理,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由牧户承担,水利部门负责技术服务指导;对于联户连片集中开发的饲草料地,其经营机制为由苏木或嘎查组织实施,统一开发,分户经营、分户受益,根据工程的维修费用和用水成本,确定合理水价,以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对于牧区现有的小型水利工程和经营管理,鄂尔多斯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大力度地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改革措施,建立起了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经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运行新机制。

2.7搞好服务,科技兴水

畜牧业的发展篇(10)

1 阿克苏地区畜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情况

“十一五”期间,地区通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依托畜牧规模化养殖,建设了一批畜牧加工龙头企业,如:新农乳业、海川乳业、新和绿旗、库车猪场、拜城凯赛、阿克苏多浪、阿克苏众志生猪养殖合作社,逐步成为拉动农村畜牧养殖的龙头企业,初步建立和完善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龙头加基地加农户的产业化雏形。

2 阿克苏地区龙头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龙头企业自身建设问题。畜牧业龙头企业的数量、规模小,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低,市场需求低,带动作用不明显;畜牧业龙头企业对产业科技投入少,畜产品加工科技含量低;企业现有资金少,扩大再生产能力低。

(2)企农利益联接机制建设问题。

(3)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4)合作社组织运行不规范,与社员利益联结不紧密。

(5)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资金问题成为制约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3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的建议与对策

3.1 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业化和订单模式对农牧民增收的推动作用;打造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推进畜牧业养殖区域化、专业化,尽快形成规模优势,提高产业聚集度,用工业化的思想发展畜牧业。奶牛生产重点在城郊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家禽、生猪生产重点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户);肉牛、肉羊生产重点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专业养殖户发展规模化养殖场。力争到2015年,全地区规模化生产提供的畜产品占到畜产品总量的60%以上。

3.2 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

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新建和改扩建一批牛、羊、猪、禽养殖小区(场),促使畜牧业生产经营向养殖大户、专业养殖场、养殖小区集中。恢复规范一批原有的养殖小区,开展养殖小区整顿、规范,对达不到奶牛养殖量20头、肉牛养殖量50头、绵山羊养殖量300只的小区养殖户限期达到养殖规模。制订和完善畜牧业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引导生产者按标准组织生产,逐步使畜禽养殖在选址、圈舍建设、畜禽品种、投入品、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粪便处理、畜产品安全等方面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3 建设优势畜产品生产基地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规模,集中连片”的原则,把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贯穿于基地建设全过程,推动基地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畜牧业方向发展,加快建设无公害、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努力提高优势特色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水平和区域聚集度,加快建设具有突出资源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畜牧产业经济区。突出发展肉牛和肉羊两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肉牛、肉羊主产县,加快标准化规模肉牛、肉羊养殖场的建设,打造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基地。加快发展城郊奶牛、家禽、生猪养殖园区,集中力量建设肉牛、肉羊、生猪、家禽及禽蛋五大优势畜产品生产基地。

3.4 加快推进健康养殖

上一篇: 科室护理培训 下一篇: 配音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