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联人才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13 20:43:34

工商联人才工作计划

工商联人才工作计划篇(1)

一、引言

2000年,教育部批准在全国部分高校试开电子商务专业已有300多所。随着电子商务行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了热门专业,但是,电子商务专业在去年却被列为全国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之一,这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现状严重不符,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思索,到底原因何在?通过我们对兰州市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很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基本上都是先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而此方案两年更新一次,本届学生就以此方案为准,四年的课程设置基本不会有任何变动,众所周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相关的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有可能几个月就更新一次,所以说提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只能治标不治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只能是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

校企联合就是利用高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采用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更好的适应毕业后的工作环境,最终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作为世界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很早就在高等教育中引入了校企合作这一模式,并在20世纪90年代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较为成功的模式主要有:(1)技术预科计划。技术预科计划是将高中教育的最后两年和为期两年的社区学院教育结合在一起,学生毕业后将颁发结业证书,这种合作方式不一定包括工作现场学习。(2)职业主科计划。职业主科计划是指学生在高中期间,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职业,学校可以与一些企业合作,让学生实习。 (3)学徒培训计划。学徒培训计划是所有校企合作形式中要求最高的一种,主要是以德国双元培训制为样板,要求高中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在企业接受职业培训。如:西门子、麦当劳、三星等公司。

三、校企联合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创新人才模式

(一)利用互据联网开展校企合作。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兰州市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2013年才开始有企业涉足电子商务,但规模都不是很大,在技术等方面不具备代表性,到了2014年兰州市开始创建电子商务部级示范城市,在国家政府的扶持和企业合作下,兰州市的电子商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与企业开展合作。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课程的安排,有针对性的选择合作项目,然后逐步扩展。我院与甘肃天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实习内容主要是参观企业以及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实践内容以文字编辑,客服服务为主;对于大三的学生以网店的商品拍摄、网店宝贝图片处理为主;毕业班的学生则以网店运营、电话营销和网络营销项目为主。

(三)建立工作室承接项目。组织学生组建电子商务创业工作室,学院给予场地、相关的设备、指导教师和资金的支持,工作室的学生不仅可以自己网上开店自己创业,也可以面向企业承接项目,定期请专业人士开展讲座,还可以去电子商务企业参观,以工作室为中心,带动本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积极性。配合“千人创新,万人创业”的口号,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创业。

(四)穿插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对于电子商务专业而言,有很多时间性很强的课程,如网店运营、网络营销等课程,对于高校教师而言缺乏实践经验,对于这类课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对于理论部分可以由高校教师完成,对于实践部分可以由学校和企业协商,让学生顶岗实践,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巩固理论知识。

(五)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高校与企业共同商议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对于一些技术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可以由企业人员担任,高校教师辅助,这样可以把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真实需求带入课堂,培养出真正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电商人才,同时还可以改善高校师资不足的问题。

结论: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覆盖面广、实践性强,这些特点决定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专业相比更需要企业的加入,只有通过校企联合才能够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创新人才。

工商联人才工作计划篇(2)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被普遍定位为企业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将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笼统的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没有较好的区分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不利于实际的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想大众化的教育发展,工商管理人才与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严峻,目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定位时普遍被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造成了在培养目标上的无差异性。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显着的特色,课程体系形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变动性,导致了培养内容与市场的不兼容性,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理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次,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是课程体系上的又一不足,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木有较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实用性,但是现行的课程培养方式中缺乏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但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相对比较缓慢。最后,过于重视课程设置中的理论性知识,长期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性的只是灌输,始终坚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虽然课程丰富,课时总量膨胀,但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强,多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一对多的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题,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能力较差。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起来。不能较好的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被培养对象的自主创新意识,因此培养的管理人才多是机械式的“机器批量产品”。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多氛围研究型和学术型两种类型。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上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对理论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来指导实践;而应用型的人才则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培养目标上,企业需要区别对待:“培养能系统地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第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首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思路,以市场的需求为根本前提,参考不同类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设置培养课程,形成“课程篮”。同时,根据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事各职能部门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管理人才,以及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人才,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适用原则、够用原则。在学科教学上,“可以如适当整合和简化经济、财政、税收、金融等专业基础课程,而对与履行专业职能直接相关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则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予以强化。”其次,建立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注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需要根据企业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设置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把相关的学科专业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密切联系起来,并且适当补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业工程以及信息管理。同时需要加强“涉及生产经营一线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适用性、操作性强的部分课程以及基础性的生产技术类知识与技能等“课程就爱哦学,实施多方面的学科交叉,拓宽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面。实现多种技能的有机统一。最后,建立系统的模块式的培养教学。在企业中,工商管理人才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加强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课程教学上尽量采取模块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 教学。以工商企业各职能部门及相关的职业群功能为主要依据,在专业技能指导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下,进行有步骤有条理的培养计划。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经营战略和规划管理、企业生产及运作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想联系,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进行计划培养。按照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划分,明确各部门的培养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根据需求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有侧重的进行人才培养,使其符合科学性、理论性、时间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摘要: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日益大众化、经济化、科学化,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理论层次提高、技术含量提升,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由于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所以本文立足于新的经济形势下,就如进一步提高工企业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谈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工商管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特别是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当今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企业应当如何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被普遍定位为企业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将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笼统的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没有较好的区分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不利于实际的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想大众化的教育发展,工商管理人才与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严峻,目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定位时普遍被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造成了在培养目标上的无差异性。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显着的特色,课程体系形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变动性,导致了培养内容与市场的不兼容性,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理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次,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是课程体系上的又一不足,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木有较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实用性,但是现行的课程培养方式中缺乏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但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相对比较缓慢。最后,过于重视课程设置中的理论性知识,长期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性的只是灌输,始终坚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虽然课程丰富,课时总量膨胀,但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强,多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一对多的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题,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能力较差。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起来。不能较好的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被培养对象的自主创新意识,因此培养的管理人才多是机械式的“机器批量产品”。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多氛围研究型和学术型两种类型。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上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对理论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来指导实践;而应用型的人才则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培养目标上,企业需要区别对待:“培养能系统地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第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首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思路,以市场的需求为根本前提,参考不同类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设置培养课程,形成“课程篮”。同时,根据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事各职能部门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管理人才,以及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人才,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适用原则、够用原则。在学科教学上,“可以如适当整合和简化经济、财政、税收、金融等专业基础课程,而对与履行专业职能直接相关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则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予以强化。”其次,建立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注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需要根据企业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设置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把相关的学科专业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密切联系起来,并且适当补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业工程以及信息管理。同时需要加强“涉及生产经营一线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适用性、操作性强的部分课程以及基础性的生产技术类知识与技能等“课程就爱哦学,实施多方面的学科交叉,拓宽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面。实现多种技能的有机统一。最后,建立系统的模块式的培养教学。在企业中,工商管理人才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加强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课程教学上尽量采取模块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工商企业各职能部门及相关的职业群功能为主要依据,在专业技能指导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下,进行有步骤有条理的培养计划。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经营战略和规划管理、企业生产及运作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想联系,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进行计划培养。按照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划分,明确各部门的培养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根据需求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有侧重的进行人才培养,使其符合科学性、理论性、时间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摘要: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日益大众化、经济化、科学化,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理论层次提高、技术含量提升,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由于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所以本文立足于新的经济形势下,就如进一步提高工企业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谈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工商管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特别是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 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当今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企业应当如何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被普遍定位为企业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将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笼统的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没有较好的区分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不利于实际的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想大众化的教育发展,工商管理人才与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严峻,目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定位时普遍被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造成了在培养目标上的无差异性。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显着的特色,课程体系形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变动性,导致了培养内容与市场的不兼容性,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理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次,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是课程体系上的又一不足,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木有较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实用性,但是现行的课程培养方式中缺乏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但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相对比较缓慢。最后,过于重视课程设置中的理论性知识,长期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性的只是灌输,始终坚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虽然课程丰富,课时总量膨胀,但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强,多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一对多的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题,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能力较差。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起来。不能较好的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被培养对象的自主创新意识,因此培养的管理人才多是机械式的“机器批量产品”。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多氛围研究型和学术型两种类型。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上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对理论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来指导实践;而应用型的人才则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培养目标上,企业需要区别对待:“培养能系统地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文秘站:、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第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首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思路,以市场的需求为根本前提,参考不同类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设置培养课程,形成“课程篮”。同时,根据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事各职能部门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管理人才,以及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人才,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适用原则、够用原则。在学科教学上,“可以如适当整合和简化经济、财政、税收、金融等专业基础课程,而对与履行专业职能直接相关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则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予以强化。”其次,建立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注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需要根据企业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设置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把相关的学科专业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密切联系起来,并且适当补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业工程以及信息管理。同时需要加强“涉及生产经营一线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适用性、操作性强的部分课程以及基础性的生产技术类知识与技能等“课程就爱哦学,实施多方面的学科交叉,拓宽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面。实现多种技能的有机统一。最后,建立系统的模块式的培养教学。在企业中,工商管理人才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加强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课程教学上尽量采取模块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工商企业各职能部门及相关的职业群功能为主要依据,在专业技能指导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下,进行有步骤有条理的培养计划。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经营战略和规划管理、企业生产及运作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想联系,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进行计划培养。按照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划分,明确各部门的培养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根据需求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有侧重的进行人才培养,使其符合科学性、理论性、时间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摘要: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日益大众化、经济化、科学化,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理论层次提高、技术含量提升,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由于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所以本文立足于新的经济形势下,就如进一步提高工企业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谈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工商管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特别是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当今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企业应当如何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被普遍定位为企业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将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笼统的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没有较好的区分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不利于实际的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想大众化的教育发展,工商管理人才与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严峻,目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定位时普遍被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造成了在培养目标上的无差异性。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显着的特色,课程体系形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变动性,导致了培养内容与市场的不兼容性,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理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次,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是课程体系上的又一不足,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木有较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实用性,但是现行的课程培养方式中缺乏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但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相对比较缓慢。最后,过于重视课程设置中的理论性知识,长期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性的只是灌输,始终坚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虽然课程丰富,课时总量膨胀,但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强,多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一对多的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题,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能力较差。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起来。不能较好的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被培养对象的自主创新意识,因此培养的管理人才多是机械式的“机器批量产品”。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多氛围研究型和学术型两种类型。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上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对理论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来指导实践;而应用型的人才则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 培养目标上,企业需要区别对待:“培养能系统地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第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首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思路,以市场的需求为根本前提,参考不同类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设置培养课程,形成“课程篮”。同时,根据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事各职能部门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管理人才,以及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人才,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适用原则、够用原则。在学科教学上,“可以如适当整合和简化经济、财政、税收、金融等专业基础课程,而对与履行专业职能直接相关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则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予以强化。”其次,建立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注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需要根据企业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设置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把相关的学科专业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密切联系起来,并且适当补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业工程以及信息管理。同时需要加强“涉及生产经营一线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适用性、操作性强的部分课程以及基础性的生产技术类知识与技能等“课程就爱哦学,实施多方面的学科交叉,拓宽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面。实现多种技能的有机统一。最后,建立系统的模块式的培养教学。在企业中,工商管理人才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加强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课程教学上尽量采取模块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工商企业各职能部门及相关的职业群功能为主要依据,在专业技能指导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下,进行有步骤有条理的培养计划。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经营战略和规划管理、企业生产及运作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想联系,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进行计划培养。按照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划分,明确各部门的培养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根据需求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有侧重的进行人才培养,使其符合科学性、理论性、时间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第三,培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必须培养人才的自我创新意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只有经过不断的创新才能有新鲜的血液促进企业的进步,才能与时俱进的走在市场的前端。所以,在进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培养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需要企业领导者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以及观摩学习的机会,多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理论渗透。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块,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创新理论。加强“应用型”学科体系的建立,注重时间的探索、积累和验证。在企业培养有计划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目标上,进行思路创新:以学科为基础,职业技能为主导,创造性的发挥培养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最后,以职业能力为主导培养工商管理人才。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管理岗位只能要求,有计划的培养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所需学科理论体系和实践内容,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信息化水平和社会交往技能。通过以上人才培养路径的实施,培养出具备一定特色和较强就业、创业竞争力,并具有后继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和技术应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在管理上的规范化,还需要对其进行社会经验、信息运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管理人员紧跟时代步伐,企业的发展才不会落伍。

参考文献

工商联人才工作计划篇(3)

1、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完成招商引资额5000万元,亿元以上进园开工项目(谷硅新材料)1个,目前,该项目三栋主体厂房完工,道路、围墙已建好,生产设备陆续进厂。大力开展科技招商活动,局领导先后外出招商20多批次,洽谈招商项目11个。

2、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扎实开展。市里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对区里进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局拟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区推进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实施方案》(宿区发[2012]37号和宿区办发[2012]66号),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主动联合区统计局对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和相关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各乡镇街道进行了2次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业务培训,组织2个指导组从8月下旬起逐家逐户对全区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及新培育企业调研、指导研发投入工作,同时向70家企业发放了科技创新劵350万元。定期向区分管领导和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全区全社会研发投入进展情况,并积极向上沟通协调,一着不让地抓好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

3、政策、资金争取实现历史性突破。充分利用和发挥科技部门的职能优势,贯彻落实苏北工作会议精神,抢抓省科技厅扶持苏北科技发展的有利时机,对市级以上的各项科技政策、项目、资金,全力争取,全面协调,全力联系,把争取一切科技优惠政策和资金作为我局的职责。经常到上级科技部门汇报工作、协调关系,同时先后多次邀请省市科技部门领导来我区指导工作,为策应扶持的争取做好基础性工作。今年我区首次获准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计划项目,目前已向上争取策应扶持资金2600多万元,为历年最多,在全市排名前列。

4、产学研合作稳步推进。全区共有25家企业与省内外13家高校院所、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校企联盟26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9项。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人才计划申报,今年以来,申报市级以上科技人才计划44个,其中国家1个、省级“双创”人才计划18个、省级博士集聚计划7个、市级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集聚计划18个。申报省级科技进步奖2个、市级科技进步奖15个;申报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

5、科技项目的培育申报数量大幅增加。今年以来,我局以科技项目培育申报为载体,改革创新工作方法,消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加大对企业服务力度,规定四月份、十月份为调研月,全局人员组成若干调研组,深入全区所有规模以上企业调研30批次230多人次,帮助培育开发科技项目122个。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3个,其中部级12个,省级31个,申报的数量是去年的1.8倍。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实施计划项目和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是培育申报的重点和难点,很难报得出列得上,今年我局通过积极协调争取,首次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实施计划”项目1个(包括8个子项目),获项目资金300万元;申报了3个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获批1个,获项目资金600万元。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培育申报力度,申报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个、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3个;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9个、市级高新技术产品9个。

6、知识产权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是成功获批创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今年3月份,我区开展申报创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活动,成立了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建立了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10份省知识产权局下文批准我区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获创建经费10万元。二是做好专利申请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多次安排专人,主动联系知识产权机构,逐家逐户到企业进行督促、指导专利申请工作,使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预计到年底全区专利申请数量将达到360件。三是申请省级专利资助资金。申请专利资助资金项目58项,获资助资金10.8万元;组织6家企业参加省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7家企业完成省贯标绩效评价。

7、机关工作人员素质全面提升。我局从培养机关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入手,围绕机关效能建设,认真分析本单位的优势与不足,努力查找全体人员思想作风的差距,并对照先进典型,从学习创新、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办事效率、服务基层、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执行落实等方面强化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把局机关效能建设与全区目标考核、机关人员年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要求所有人员每人每年讲课3次,撰写论文4篇以上,从而强力推动机关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努力改变外界对科技部门的固有看法。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科技人才队伍不健全。全区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人才政策体系不健全,难以对人才提供优越的待遇,企业人才工作不安心,有些人才今天来明天走,很难留得住,造成人才队伍不健全、不稳定,有的企业甚至没有报项目的人才,影响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2、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全区企业总数偏少、规模偏小,技术含量较低,能够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的载体少。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仅7家,很多企业因缺乏人才和技术,创新能力弱,科技项目培育的难度大。

除高新技术企业和部分科技型企业能够按要求提取科技研发费用外,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较少,有些企业甚至没有研发投入,严重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专利申请的质和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相关知识产权的基础条件、人才队伍缺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2013年工作计划

2013年全区科技工作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市、区下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优化科技创业创新环境,以科技项目的培育申报和科技招商为抓手,推进研发投入、人才引培、策应扶持、知识产权、地震、科普等工作的开展,力争各项工作再创佳绩。

1、全力推进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是我区达小康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市里对区里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且实行一票否决。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一要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宣传落实宿区办发〔2012〕66号文件中各项措施,在此基础上,坚持研发投入与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挂钩制度,对按要求进行研发投入的企事业单位,所报项目优先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优先列入区级科技计划,并给予资金支持。二要督促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实现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三要协调区统计局、经信局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工作进行不定期培训,提高申报水平,同时开展督查指导工作。

2、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帮办工作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创新招商思路,开展科技招商、以商引商、行业引商,主要领导坚持经常性外出招商,招商小组坚持驻点招商切实洽谈引进和储备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继续对谷硅新材料项目进行帮办服务。

对在手意向项目紧盯不放,促使由意向转化为合同。加大外出招商和专职招商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我局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优势关系,为企业引进科技成果3-5个,以此培育招商新线索。

3、推进科技项目培育申报工作

加大为企业服务力度,深入全区所有规模以上企业调研,每人全年调研时间不少于30天,帮助企业培育开发科技项目100个以上,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0个以上。选择2-3家企业申报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通过策划帮办、跟踪服务以及加强与省市科技部门沟通协调,力争有企业获批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4、强力开展知识产权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创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工作。2012年我区被省知识产权局批准创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明年要整合各方力量推进创建工作,为申报创建省知识产权示范区打好基础。二是狠抓专利申请。2013年我局将进一步加强与专利机构的联系,深入企业开展现场专利申请和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区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全年专利申请力争达4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0件。三是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对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5、切实重视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培育工作

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是科技创新的载体,我局在培育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的同时,将重点深入企业加大调研力度,指导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申报。2013年力争再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个,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个;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个,市级高新技术产品20个,申报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

6、开展“校企合作”和科技培训工作

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协调有关部门落实高层次人才政策,为人才落户区创业创新提供最优惠条件,2013年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5名以上,合作开发科技项目20个。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项目申报,对由科技人员进厂开展课题研究、技术攻关申报的项目,我局优先向国家、省、市科技计划推荐,并在区级科技计划中优先立项,以此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切实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组织开展“中小企业大学行”和“专家教授行”产学研对接活动,推进“校企合作”不少于20个,争取在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建立高校实验室2-3个。组织参加科技洽谈会、产品推介会和专利博览会,定期组织举办博士论坛、项目包装、专利申请等科技培训活动。

7、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工商联人才工作计划篇(4)

第一:保障系内其他部分开展活动所需的场地,物品以及服装等后勤需要。此项工作作为本部的常规工作。

第二:发展与其他高校的友好关系,通过与其他高校的联系交流,把其他高校的特色引进我校,把我校的物色工作推广到其他高校,达到丰富广大同学的课余生海参,扩展同学的视野,加强高校间同学的联系交流的目的。

第三:我们部分要寻求潜伏的赞助商,来支持和能与赞助学院的各种活动,使彼此建立和维持友好的合作关系。这对我们系搞好学生工作,打出品牌,树立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是很有帮助的。

第四:要加强与院内其他系部的联系和交流,从而在工作上更好的相互配合,共同为广大师生服务。

第五:要紧跟学院的步伐,了解社会动态,从社会上引进一些信息知识,例如请外界专家来我院开座谈会等,让同学们有一个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进步我院学生素质,使我院的教学工作更上新台阶。

第六: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档案,维持与客户的友好联系。这是一个任重机而道远的工作,它需要日积月累才能有完善的资料。固然此项工作有所困难,但它对我部分甚至于学院的外联工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会把重心放在此项工作上,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第七:制定完整的部分规章制度,并要求部分职员严格遵守其制度。例如,外出联系工作,应先制定工作计划,工作结束回校后,亦及时作总结、汇报,决不私下联系任何活动。

第八:市场发展战略要科学、市场调查要深进,外联工作要深进。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打开外联突破口。

以上是我们对外联部的策划、构思,其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将在实践中发挥外联部灵活变通的工作方法,务真,务实地凭借好部分的常规工作。以开拓分明新的精神协助团总支、学生会推广学院品牌。以真诚的态度与各单位,各部分搞好联络工作。争取使本届外联部在已往的工作成绩上更上一层楼。

外联部新学期工作计划新学期到来了,外联部的主要工作在于拉取赞助,解决学生会工作经费题目。对于一个团体来说,资金是各部活动的基础,在这个层面上说,外联部工作做得好坏与否,对整个学生的工作会产生重大影响。外联部与其他各部一样,是隶属于学生会的相互协调的部分,这就决定了外联部的工作离不开各个部分的配合与支持,同时,外联部只有积极配合其他部分的工作,才能使整个学生会的工作正常运转起来。在新学期开始之际我先拟订一下新一期的工作计划:

1、外联部的工作应该是长期性,持续性的。在平时就密切留意一些与同学们相关的厂商,发掘潜伏的赞助商,发挥外联部内部本地工作职员的地域上风。洞察潜伏赞助商的合作意向,及时收集信息。开展在同学中的调查,了解同学们的利益所在和共同需要,并以两者的结合点为出发点与同学及赞助商进行双向沟通。

2、定期举行宣传资料,通过这种形式为企业界作宣传,开拓其发展领域以此来赢得企业商的赞助与支持,达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并与其保持长期密切的联系。

3、外联部可以牵头搞一些活动,如组织联系参观一些着名厂家、联系社会着名人士、律师、政府部分负责人做一些符正当学院特色的互动型讲座、请厂商倾谈成功经验,举办学生会阶段性成果展等,并拉动其他部分积极参与协作,并争取厂商的支持与赞助。

7、为方便同学。联系一些书籍、体育用品,文曲星等电子商品诸如此类的符合学生消费的商品经营商,通过租场地,挂横幅,打宣传等形式收取场地费,宣传费。等等。

以上为外联部的一些工作设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也许会有一些变更与调整。相信这界学生会、各部分一定会给予外联部各方面的支持,共同把外联工作做好。

外联部新学期工作计划一、外联部内部工作计划

⒈外联部的工作相对其他部的工作来说比较特殊,我们的工作要走在其他部分之前,很需要其他部分的配合和提前得到各部的协助,所以我们与各部搞好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⒉外联部将会尽可能的发挥本部作用,与有可能成为合作伙伴的各企业、事业单位做好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便为我系的各大活动提供物资所需,保障活动的完善与到位。

⒊外联部是最能体现实在践能力的团体,要求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计划本学期进行一些相关的培训。

⒋外联部对外代表着社联乃至学院的形象,因此,外联部在搞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应尽量在校内外树立老实取信、精练能干的形象,我们应以培养个人素质的基础工作做起,并与各部保持密切联系。

二、有关外联部拉赞助的具体计划

⒈外联部的工作应该是长期、持续的,平时应多留意校园四周的商家和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商家,本与其保持密切联系。

工商联人才工作计划篇(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推进中国高等教育进程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自2009年以来,广州工商学院物流系一直致力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广州工商学院物流系一直重视校企合作工作,学院升本后,根据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指导思想,我系对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讨论。一致认为作为应用型本科需在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层次上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基于这一共识,我们在校企合作上不断探索、加强沟通、深入合作,几年的专业校企合作实践让我们发现,取得成绩的最关键就是我们扎扎实实走校企合作之路,可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走校企合作之路,就不可能有创建真正的应用型本科大学。

 

一、校企合作联合制定并实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在物流管理(冷链物流管理专业方向)开设几年间,我系与广东省物流协会冷链专业委员会、广州拜尔冷链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等冷链行业与企业积极合作,三方对冷链物流专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等许多问题达到完全一致的共识,共同设计与确定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了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几年来,已向社会输送冷链物流管理人才200多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校升本后,作为首批升本的专业之一—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多次与行业、企业进行讨论研究,形成了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5年,我系结合当前电子商务尤其是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将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作为新的专业特色来发展。与深圳递四方速递有限公司进行了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了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双方多次讨论,形成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操作性较强的方案,双方于2015年又签订了 “递四方班”订单班协议。

 

二、校企合作联合编写应用型本科教材

 

为促进冷链物流管理专业方向的建设与发展,我系联合广东省物流协会冷链专业委员会等行业、企业联合编写了4本冷链物流管理方面的教材,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冷链物流管理》、《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两本教材现正进行校企合作的联合修改,计划于2016年6月正式再版。

 

2015年6月我系与深圳递四方速递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培养“跨境电商物流”人才的教改方案,双方计划共同编写5本跨境电商物流的教材,目前《跨境电商物流管理》、《物流法律法规》、《物流信息技术》三本合编教材已由出版社正式出版,《跨境电商物流实务》、《跨境电商物流英语》等两本教材正在编写中,预计2016年6月份正式出版。

 

为加强实训教学,完善实训体系建设,我系与企业联合编写实训教材:《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实训》、《物流信息技术实训》、《物流综合实训》3本教材。

 

为做好校企合作教材建设工作,2015年以来,我系校企合作计划共同编写的10本教材,预计将在2016年内全部出版。

 

三、校企合作进行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水平

 

为做好“双师型”教师培养,我系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几年来我系王身相、宁鹏飞、张塽、丁玉珍、杨雅斌、丁艳等教师分批到深圳递四方速递有限公司、深圳敏捷和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广东怀远物流实业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践,教师通过顶岗实践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先后发表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有关论文3篇、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参与编写校企合作的教材5本。

 

2015年底,结合我系与深圳递四方速递公司的校企合作教改方案计划,根据教材编写需要和学术研究需要,系内6位教师组成考察小组,赴美国洛杉矶相关公司进行学术考察与交流,这对提高我系教师教学水平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次赴美交流开启了我系开展国际学术实地交流的先例,接下来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与国际和境外高校、研究所及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四、校企合作联合进行实验实训室建设

 

2014年以来,广东怀远物流有限公司与我系校企合作共同进行物流实验室实训项目的建设,包括共同商讨实验室规划、制定实验室设备计划、规划实验室实验项目、完成实验实训室的招标、采购、安装、培训等实施工作。

 

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企业主动培训我系专任教师,提高教师的实验实践教学能力。后继计划利用我系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和企业在领域的前沿技术,共同开展行业企业职工培训。

 

五、校企合作共同组建科研所,开展科研活动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经广州工商学院批准于2015年年底成立了“广州工商学院现代物流技术研究所”。研究所组织结构上由学校和企业联合组成,由系和企业领导担任研究所的负责人,所内成员包括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目前,已就研究的重点课题方向进行了讨论,确定物流信息技术和冷链物流技术作为研究所的重点研究方向,并已开始与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联系科研事宜。

 

工商联人才工作计划篇(6)

外联部是学生会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新一届的学生会主要干部的组建近已经结束,外联部纳干纳新工作即将进行。此次新组建的干部队伍面向农大全体学生。外联部主要工作在于拉取赞助,解决协会工作经费问题。对于一个团体来说,资金是各部门活动的基础,在这个层面上说,外联部工作做得好坏与否,对整个协会的工作会产生重大影响。外联部与其他各部一样,是隶属于协会的相互协调的部门,这就决定了外联部的工作离不开各个部门以及理事会的配合与支持,同时,外联部只有积极配合其他部门以及理事会的工作,才能使整个协会的工作正常运转起来。

一、人员编制:

1、部长:1名 负责整个部门工作的协调、管理和开展。

2、副部长:1名 协助部长工作并主要负责组织全体部员外出工作

3、干事:2名 主要负责部门外联活动策划,外出寻求商家赞助和支持

二、工作流程:

1、活动策划

2、人员安排

3、外出工作

4、活动组织、开展

5、工作总结、金费结算并备案

三、部门管理:

通过内部工作章程和条例的制订和完善,逐步形成四大工作机制,淡化等级观念,努力营造外联部特有的部门文化氛围,使得部门工作有章可循,确保工作高效、顺利。

1、奖惩机制。明确奖惩,既可提高部员的积极性,又可让他们严于律己、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以点带面地拉动整个部门。计划部门预留20%的赞助费,10 %作为拉到者奖金,另70%作为部门的活动基金。

2、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机制。将各大块的工作程序化,提高部门工作效率,保证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防止个别部员因占用过多时间而影响学习。

3、竞争机制。有竞争才有创新,创新是一个组织永保活力的源泉。通过竞争,让部员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尽力完成本职工作和积极创新。与奖惩机制相结合,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挖掘其潜力。

4、持续性机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备案,不忘对新成员的培养,使得上下两届交接时,在人力、物力、经验、信息资源上承接良好。

四、工作计划

1、外联部的工作应该是长期性,持续性的。在平时就密切注意一些与同学们相关的厂商,发掘潜在的赞助商。

2、外联部可以牵头搞一些活动,如联系溜冰场、中国移动公司、中国联通公司等,帮助其进行活动宣传,开拓其销售领域,达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并与其保持长期密切的联系。

3、与文艺部合作,和一些品牌服装联系,举办广场秀,间插联欢、游戏等形式进行互动性的宣传。

4、联系好溜冰鞋供应商。争取拿到低廉的鞋价,为成员减轻金钱负担。

五、最重要的职能:

1、是引入社会资源,为本协会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物质支持。

2、负责校际间的交流,包括文艺、体育等。

3、负责联系单位,争取为一些活动找到赞助商,增加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

4、对外对内作好我们协会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我们协会所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吸引同学们来参加。

5、组织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时间。

六、部门金费预算:

1、资料打印费 。

工商联人才工作计划篇(7)

一、主要工作内容

1.外联部的工作应该是长期性,持续性的。在平时就密切注意一些与同学们相关的厂商,发掘潜在的赞助商。洞察潜在赞助商的合作意向,及时收集信息。开展在同学中的调查,了解同学们的利益所在和共同需要,并以两者的结合点为出发点与同学及赞助商进行双向沟通。

2.在十月至十二月份之中,外联部可以牵头搞一些活动,如组织联系参观一些厂家,举办学生会阶段性成果展等,并拉动其他部门积极参与协作,并争取厂商的支持与赞助。

3.在本学期中主动联系一些符合学生消费的商品经营商,,挂横幅,打宣传等形式等等。

4.为本学期医学系达人秀活动及十佳歌手大赛争取更多赞助。

5. 在对外活动中引进工作组概念,使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大家不分彼此,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加强活动的代表性和轰动性,加深活动品牌效应的概念。以学院组织的活动为主,部内组织的活动为辅,使活动成系列、成规模,更有气势的开展下去。其次,在宣传上,我们力求迅速,集合网上、海报、宣传板等多元化、立体化的宣传方式。

二、关于部内的自身建设

1. 优化,完善人员内部机制,招生认真把好入部关口,保证新招收的干事能够有能力有责任心把部内工作做好。

2. 部门分为策划组和外联组,分工细致,各行其事。

3. 外联组平时应有一定厂商资料,以备不时之需;策划组平时手中应有多种成型的策划方案,可作不同活动和厂商合作方案使用。

4. 部门干部层定期召开小型会议,明确分工。

5. 确认每学期大小工作时间安排,分工合作,责任到人。

6. 集中力量搞好每学期活动的重头戏。

7. 定期召开部门例会,总结经验,改善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奖罚分明,并 明确近期工作任务。

8. 营造部门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活泼但不松懈;例会和活动都要进行签到,严明纪律。

9. 培养部门成员工作能力,发现人才,提拔人才,设立重点培养对象,给予机会,重点培养。

10. 每次活动之前召开统筹会议,结束之后召开总结会议,参加活动的部门成员要上交活动的工作经验总结分析或口头总结。

11. 跟学生会其他部门搞好关系,以求外联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总结

外联部是学生会与外部联系的桥梁,是学生会树立对外形象的窗口,是与各高校联系的纽带。

如果说,学生会是全校学生的代表,那么,学生会外联部就是全校学生和学生会走进和走出,进行对外联系的中流砥柱。

工商联人才工作计划篇(8)

李卫华:的确,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非公经济蓬勃发展。截至2010年底,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约7000亿元,占GDP比重达58%,全省民间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3%,非公经济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加速崛起的战略支撑。

而工商联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全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动发展有贡献,品牌工作有影响,参政议政有成效,自身建设有力度”是近年来安徽省工商联工作的真实写照。

皖江示范区规划获批实施后,省工商联迅速动员商会组织和广大非公企业踊跃投身皖江示范区建设,开展“商会合作共建皖江”恬动。省工商联也积极开展“百家民企进皖北”活动,组织有实力的企业到皖北考察和投资兴业,推动皖北经济快速发展。截至目前,省工商联已组织了50多位企业家分批前往皖北有关市县了解投资环境,推动区域间工商联和行业商会结对合作、进行项目考察,取得了一批实际成果。

此外,省工商联在提供服务、大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化解人才短缺矛盾、维护非公企业合法权益、组织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在结合自身情况,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工商联人才工作计划篇(9)

2、与盘石、四海通等电脑商联合定期举办电脑知识讲座,讲解电脑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以及电脑常识性的维护与保养等方面的知识。举办"以多取胜"--现场电脑消费调查与中介。联合商家,宣传团体购买的优势,寻找有意的电脑购买个人,联合统一咨询、配置和交易。记录潜在的电脑产品消费者,了解他们的购买意愿和个人购买倾向,发展潜在客户。并与浙大计算机爱好者协会合作,定期举行电脑show,通过这种形式为电脑商作宣传,开拓其销售领域以此来赢得电脑商的赞助与支持,达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并与其保持长期密切的联系。

3、与创意工作室、网络部合作,发挥协同的积极作用,达到1+1=3的效应。结合法学院自身特点,为有意向合作的厂商企业做出策划案,充分利用电脑网络资源,通过学生会自身网页,推出创意工作室的策划方案,将所有需要的合作信息以网络虚拟方式取得并加以组合,以独特优秀的创意吸引赞助商,工作计划《学生会部门工作计划-外联部工作计划书》。

4、外联部可以牵头搞一些活动,如组织联系参观一些知名厂家、联系社会知名人士、律师、政府部门负责人做一些符合法学院特色的互动型讲座、请厂商倾谈成功经验,举办学生会阶段性成果展等,并拉动其他部门积极参与协作,并争取厂商的支持与赞助。

5、与文艺部合作,和一些品牌服装联系,在紫金港校区举办大型广场秀,间插联欢、游戏等形式进行互动性的宣传。

6、由外联部联系开办一些培训班如英语口语、调酒师培训班等,承接一些语言培训班如燕园博雅等在紫金港校区开课,并收取场地费。

7、大学生服务日以及法文化月。联系一些书籍、体育用品,文曲星等电子商品诸如此类的符合学生消费的商品经营商,通过租场地,挂横幅,打宣传等形式收取场地费,宣传费。等等。

工商联人才工作计划篇(10)

一是创新引才机制。召开人才强区战略暨科技创新大会、“双招双引”工作会议,将招才引智任务分解到15个镇街、18个部门,优化整合了全区引才力量。成立“双招双引”指挥部,成立14个招商招才工作专班,选派42人常驻北、上、广、深等城市专职引才,与招商引资同步推进。聘请127名重点企业负责人担任“双招大使”,突出以企引才、以才引才、以项目引才,汇聚了一批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

二是拓宽引才渠道。联合北京大学举办“新旧动能转换与区域经济发展”高端人才论坛,签约区块链、癌症诊疗领域等高端人才项目3个。承办核能产业助力新动能“院士济宁行”活动,与7名“两院”院士在清洁低碳能源领域建立合作关系。举办固态锂电池新能源战略专家行活动,引进1名院士、3名“”专家开展产业化合作。开展“高校人才直通车”活动,赴复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10余家高校,举办政策推介会和专场招聘会,为企业引进大学生、研究生200余人。

三是做强聚才平台。打造“任创汇”创新创业联盟,布局“重点产业平台+特色小镇+孵化器”创新矩阵,首批设立12家分站,举办项目路演、创业培训、银企对接等活动7场。深化“院地合作”,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家高校院所达成合作协议,推进淮海化工研究院、烟大核能研究中心等高端人才科技项目顺利落地,新增省级研发平台2家、市级研发平台6家。加快“人才飞地”建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成立域外孵化器和研发中心11家,实现了“项目研发在外地、产业转化在**”的协同创新模式。

四是优化人才环境。设立5000万人才专项资金,开辟人才创业绿色通道,提供拎包入住人才公寓,配备“跑腿办事”服务专员,贴心服务人才创新创业。引进4名国家“”、“”专家,联合美国通用、福特公司资深专家组成高端研发团队,建设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创造了洽谈13天正式签约、第14天公司注册落地,30天成立产业研究院,8个月实现试生产的“**速度”。

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解放工作创新不够。“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没有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工作上思想不够解放,引才理念落后,目前仍然是靠“老乡”、“熟人”、各种社会关系联络人才、引进人才,既不专业、又不高效。与先进地区相比,人才工作市场化滞后,很少利用人力资源公司、高端猎头公司等专业机构引才。在当前各地“抢人大战”的背景下,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日益突出。

二是责任落实压力传导不到位。抓统筹力度不够,督导调度镇街、部门“双招双引”有“偏沉”现象,“重招商、轻招才”的现象依然存在。作为区委书记,对人才工作直接督导调度少,对负责平台建设的单位“一把手”压担子不够,致使今年省、市级新增人才平台的数量没有达到年初工作目标。

三是人才结构不优层次不高。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中,专科及以下学历占到83%,本科学历人才仅占15%,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仅占2%,高级工以上资格的高技能人才仅占13%,发展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影响了动能转换、产业升级。

2020年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压实人才工作责任。抓好人才集聚“一把手工程”,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加大人才工作考核力度,落实好年度人才工作责任清单,提升招才引智在“双招双引”工作中的权重。

上一篇: 初中数学职称论文 下一篇: 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