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发展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28 09:53:51

医学影像发展史

篇(1)

远程医疗会诊的工作特征是人机交流。这种会诊形势与传统的临床会诊不同之处在于,会诊专家不能直接接触到患者,从而限制了会诊专家直接获取患者症状、体征等第一手信息。因此,申请会诊方所提供的患者病史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会诊专家对病情的思考、分析与判断。远程医疗会诊通常受在线时间限制,不可能在询问病史上占用较多时间。基于上述情况,为使远程医疗会诊能够达到与面对面会诊相同的效果,提供远程医疗会诊用的病历资料的质量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国际上较为一致的意见为:“只有当申请方所提供的病历资料与会诊者的理解在专业标准上达到一致时,远程医疗会诊质量才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由此可见,重视并不断提高远程会诊病历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远程病历质量

目前国际上对远程会诊病历格式及内容,尚无统一的标准。我国远程医疗法规规定:“医疗机构只有在能够获得清楚的影像资料条件下方可开展远程医疗会诊工作”。从这个角度理解,远程会诊病历的准备至少应由病史摘要和影像资料两部分文件组成。

病史摘要是客观反映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围绕病情演变所进行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治疗等情况的综合。参照《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中院外会诊的病史摘要内容的要求,远程会诊病史摘要应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主诉、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目前治疗、初步诊断及会诊目的等8 项内容。由于军队远程医学网是以自行研发的专用会诊软件作为病历传递的载体,患者一般情况及会诊目的等项目已经被表格化,只要按照栏目要求直接输人即可。对现病史和有关的过去史、所发现的阳性体征、重要的阴性体征以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应详实叙述。所列出的实验室检查数据应注明计量单位,并应能反映与治疗的关系,必要时注明正常值,否则无法判断它的实际意义。一份好的远程会诊病史摘要要求申请医师预先全面复习病史,经过填密思考整理归纳而成,并非简单地摘录病史或转抄化验结果。凡直接参与远程医疗会诊工作的人员都有必要了解病史摘要的基本形式与内涵,以便在对病历预审中掌握应用。

大多数情况下,影像资料是远程会诊中专家阅读的重要文件,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如果仅将当地医院的检查报告列人病史摘要而不传送影像资料,远程医疗会诊做出的诊断或咨询意见是欠完整的。影像资料应选择与本次会诊有关的部分,不必将所有的影像资料不加选择地全部传送。其他临床常用的检查资料,如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视野图、病理片、骨髓图像、超声图等等,应将其结果陈述于病史摘要辅助检查部分。对有意义的图像、图片和需进一步会诊明确检查的资料,同样需要制作成图像文件在会诊前一并传送给专家参考。所有需要传递的图像应注意文件命名;文件命名要注明检查部位、检查性质、检查日期,以便会诊者有目的地提取。

2 重建医学数字图像质量

从胶片影像获取数字图像,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扫描仪。若要得到比较好的扫描品质,首先要了解自己所使用的扫描仪的性能,其次,还得掌握一定的扫描技巧。医学影像的扫描技巧或图像处理技巧与普通图像不同,主要包括扫描分辨率、扫描类型与模式、文件格式、修正扫描图像等基本扫描概念。只有熟练掌握各种技术要领,才能提高重建数字图像的质量与可阅读性。医疗中对静态图像的数字化采集,可以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以及PACS@取。医疗环境下图像文件的存贮格式,既要考虑能够支持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的存贮,又必须考虑对图像的压缩作用,以及网络中能够支持的图像处理软件或图像读取环境。而JPEG格式是最常使用的图像格式。

3 医学图文资料重建数字图像制作

远程医疗会诊中的传送的常见医学图文资料种类较多,涉及临床各科的常规检查及特殊检查的结果或记录资料,包括放射影像、超声影像、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病理、内镜检查、眼底或视野图、皮肤照片以及各种特殊检查报告单等。根据医学图文资料的临床应用特点,结合使用平板扫描仪扫描重建数字图像的制作要求,常见医学图文资料可归纳为五类图像制作类型。

放射影像类图像主要指CT,MRI,DSA,SPECT和普通X线检查等放射胶片图像。这类资料属于透明胶片图像,扫描重建数字图像时要求清晰度高,有可供调节灰阶亮度及放大图像的条件。扫描应选取正片透射类型,灰度模式,注意图像非线性亮度修正。对子大规格胶片应采用图层拼合方法制作,以恢复源胶片面貌,方便会诊者阅读与讨论。

灰度图片类主要指打印输出的B超图像、超声血流图像以及其他各种打印输出的灰度图片等。此类资料因输出在打印纸上,故成为灰度反光图片。扫描时应选取反射类型,灰度模式,扫描前同样应注意图像非线性亮度修正。

彩色图形类主要指心电图、脑电图、脑血流图、肌电图、视野图等使用专用记录纸描记的曲线图形资料。该类资料属于彩色反光图片,临床阅读时,除了分析波形外,还要测量各波所占据的时间、波幅,由于记录纸上的网格通常都带有淡色彩,选择RGB模式扫描比灰度模式更能得到满意效果。

彩色图片类主要指骨髓片、病理片、外周血涂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各种内镜检查图像、以彩色照片或打印输出的彩色图片、皮肤或人体外形彩色照片等。这类资料属于彩色反光图片,临床阅读时主要是辨认细胞形态、组织结构、血流方向、病灶损害、皮疹损害等。扫描重建数字图像要求清晰度高,捕捉细节丰富,色彩逼真。扫描时应选取反光扫描和RGB 模式,适当提高扫描分辨率,校准显示器色彩也很重要。

文字报告类主要指各种文字资料,如远程医疗会诊意见单、特殊检查报告单以及各种原始医疗记录等。此类资料属印刷品反光图片,扫描重建数字图像只要文字数据能清晰辨认即可。扫描时应选取反光类型,灰度模式。由于各种化验单的色彩并无实际意义,故选择灰度模式比RGB 模式更能节省磁盘空间。

参考文献

[1]韩素芳,刘文强,姜昕明.云模式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设计[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4(04):21-24.

篇(2)

医学影像专业正成为医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专业之一。医学影像学由单纯的解剖形态学成像跨入功能成像的第二次发展飞跃。为此,为适应医学和医学影像学快速发展的形势变化,对福建省医学影像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回顾和总结,探讨福建省医学影像学科未来发展趋势,制定本学科未来发展规划,将有助于指导和促进本学科的快速健康发展。

1 医学影像学的现状

广义的医学影像学应涵盖核医学、超声医学等,但鉴于国情和本学会的目前专业范围,本文仅涉及传统放射、CT、DSA、MRI和相关的PACS等内容。

1.1建立和完善学术组织

福建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目前已历经七届,2004年9月福建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成立后,结合国内外影像发展趋势,审时度势,着手组建各专业组,2005年起相继成立中枢神经及头颈组、胸组、腹组、骨肌组、介入组、妇儿组、乳腺组,磁共振组,分子影像等学组;同时,健全和完善了各学组的人员组成。随后各学组开展了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各种学术活动,为把学术活动延伸扩展到基层,各学组的学术活动与地区的学术年会合办,使学术活动受益面更加广泛,效果更好,极大地推动了我省影像学的发展。近7年来.共举办了50多场省级学术会议。

1.2制定放射学诊疗规范

早在10年前,省级医院放射专业的多位专家就集体承担了卫生厅组织的专科诊疗规范编写工作,为规范福建省影像科临床诊疗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福建省依托放射质控中心邀请省内外专家,也举办了多期以质量控制为主题的学习班,学习有关放射质量控制的有关法律法规,推广新的技术规范,每年都举办相关质量控制学习班,全省200多位放射骨干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使得放射技术人员更加重视技术规范,并将诊疗常规普及落实到基层医院工作中。

通过不断将国内所制定的各种诊断指南及时推广应用到临床工作中,使临床检查工作不断得以规范,诊断水平获得长足进步。

1.3出色完成省卫生厅委托的全国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培训等工作

自从国家出台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必须有专业上岗证以来,福州市各省级医院的影像科专家40多人次参与了上岗证的培训授课及考前辅导工作,为学员们答疑、解难,增长了学员知识面,提高了参考人员的通过率,每次考试都取得好成绩。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共有3335人次参加并通过国家要求的上岗培训考试,获得全国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合格证。

加强防护意识,配合相关部门完成每年的防护培训考试获证工作,增强了工作安全。积极参加省卫生厅科教处组织的规范化培训考试出卷和改卷工作,每年也都取得比较好的考试成绩和比较高的通过率。许多放射专业管理人员,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等级医院评审工作,通过参加各等级医院的评比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管理和质量问题,对福建省放射专业不断提升学科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4大型仪器的引进和临床应用的进展

福建省立医院于1984年初最早引进省内第一台日本岛津头部CT机,次年福州总医院安装了西德全身CT机,之后CT机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家省市级医院落户。目前CT机已普及至县级和部分乡镇卫生院,部分县医院也配置MR机器,大大缩短临床就医时间。DSA机作为硬件要求在三级医院获得普及和应用。

仪器设备的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影像科医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不仅要学习操作新机器的新技术,而且需要学习更多的诊断新知识,使新设备发挥最大的临床效能,服务于广大患者。

放射学分会参加省卫生厅计财处组织的大型设备准入文件的制定工作,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供省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决策参考。由省内和各市级医院高级职称医生组成的设备招标专家组,对各种大型仪器设备的招标工作进行了把关,确保各医疗单位购买到最优质和最适用的医疗设备,发挥大型仪器的最大效能和作用。可以预见的是,医学影像专业将越来越成为临床疾病诊断中最重要的、最客观的和可靠的,甚至具有依赖性的临床诊断专业。

1.5福建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组织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提高整体学术水平

放射学分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省学术会议,至今已举办了16次全省放射学学术会议,每次都邀请2~3位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专题学术报告,使会议的学术水平逐渐接近国内水平。随着我省省级医院仪器设备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省内专家报告的学术水平也大幅提高,有力推动了我省影像学的发展。福州市和全省各地区积极开展至少一年一次的学术年会,近年来又增加与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各学组学术会议合办的模式,提高了地区年会的含金量和层次。学组学术会议专业性强,通过在各地区多年的轮流办会,促使我省影像专业培养更为专业化、精细化的人才。

1.6学科队伍建设

为适应影像专业的迅猛发展,我省采取了多层次办学,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基本适应了市场的人才需求。为解决影像专业历史遗留的学历层次低的情况,福建医科大学还专门为影像专业设置了放射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的成人办,目前已经具有多层次医学影像专业培养设置,已经从过去只有中专,发展到影像大专,医学影像本科(医师),医学影像本科(技术)专业相继设立,解决了专业人才的瓶颈。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科队伍也得到不断状大和发展。在省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影像(放射)科人员基本上都已超过50人,甚至少数医院接近100人。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影像从业人员达到超过3000人,其中技术员近千人,卫生院影像(放射)学工作人员为超过200人,但相当多的科室仍处于缺编状态,尤其需要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因此,学科队伍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7科研课题和成果展示

近10年来。影像学的硬件设备得到了极大改善,科研课题的申报数量也有明显提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得福建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超过10项,福建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超过10项,市级科技成果奖10多项。发表了10多篇SCI收录的论文,现在有超过10篇论文被北美放射年会和欧州放射年会录用为大会发言和展板,共发表了数百篇的学术论文,其中在国家一级刊物发表100多篇。

1.8影像信息化建设

省放射学会创建了福建省医学影像网,这在全国是少有的,为我省影像学专业人员提供了信息化的交流平台,也是一个很好的继续医学教育的现代化手段,通过不断的更新和探索,设置了信息、继续教育、病例讨论、微博平台等栏目。设立资料库,将每年学术会议的文稿及福州市等地市读片会资料上传到网站,供同行们浏览和学习,扩大新知识的受益面,南专家提供讲座稿,免费供大家浏览和下载。让基层医院的医生免费接受远程网上继续医学教育。该网站每天的点击次数达到90多人次,有力推动了我省网上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和普及,也促使基层医院的影像工作者参与影像信息化的平台建设,推动本学科向更高层次发展。

1.9专业人才培养

由省卫生厅实施的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为影像专业人才培养又增加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为医学影像学后继人才培养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甜:多年来大医院为基层医生每年培养了大量的进修医生,提高了影像专业队伍的业务素质,为医疗事业做出贡献。但对在职队伍人才的培养缺乏常态机制,福建省应尽快成立医师协会,将许多医师定期培训和提高的工作由医师协会来完成,提高福建医师行业队伍素质。

1.10创建福建省远程医疗网

为了配合福建省政府开展数字福建的计划,放射学分会与福建省卫生厅共同创建了福建省远程医疗网。这在全国属于开拓性的一项工作,对促进全国远程医疗信息化建设有着一定影响和借鉴作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影像远程会诊或影像诊断中心将为基层医院的影像诊断带来全新的模式,极大提升我省医疗诊断水平,让全省人民共享先进的医疗资源。

一个世纪的医学实践已经证明,医学影像专业是当之无愧的临床一级学科。目前被称为“辅助科室”和“医技学科”是不科学的,因为当今的医学影像专业医师不但需要将全部的医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工作,同时还要学习和掌握最新、最先进的科学设备的应用和开发。需要不停顿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担负着临床医疗实践中最重要的诊疗环节之一――诊断疾病的重任,同样存在和承担着重大的医疗责任和风险。

2 医学影像学学科发展趋势

2.1学科设置

医学影像学是一级学科,但目前实际上被人为地分解为几个二级科室,从学科发展趋势看,分为二级学科不是方向。

我省现有的行政科室设置多数不合理,近期(3~5年)的发展目标首先是需要解决学科设置。要促进医院层面用行政决定一个医院只设一个影像科,这需要院长的决心。

业务层面整合,这是科行政主任必须要去推动的工作。学会层面加强学术的引导和推动。实现这一目标,是医学影像专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专业人才最终培养目标应该是一专多能,既全面掌握各大型设备的性能和业务特点,又能在某种设备上或者在某系统上有专门的训练,以期获得专门的经历,经验和专长,既全面又专业。这是今后本专业培养人才最根本的路径和终极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才能实现医学影像对医学发挥最大的贡献,这是中长期目标,需要几代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和有关部门给予的支持。

根据目前医学影像发展的趋势预测,医学影像专业在学科设置和行政建制上需要有新理念和新突破。大影像的概念可以从目前的放射专业、超声专业和核医学专业的三分局面提升到医学影像中心概念,形成一个新的整合,实现真正的一级学科模式。还可以涵盖已有的PETCT以及更新的如PEMR等医学影像设备的整合,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向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结构体系,促进影像事业飞速发展。

2.2人员结构和人才培养规划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有影像学专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尤其目前大型现代化设备的快速引进,迫切需要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跟上医疗业务发展的步伐。需要加强现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如定期举办培训班等,让在职人员能定期、规范地接受再教育,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多吸纳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加大本省硕士研究生培养数量,5年内全省需要超过百名硕士研究生,目前大量缺额。三甲医院也至少需要50名博士学历人才。但收入待遇等政策缺乏足够吸引力,尚需更多政策扶持。

影像科室编制目前处于严重缺编,医院对影像科编制也缺乏规范设置。建议在编制上,应规定影像科员工数量占全院人员的5%.7%。

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立为影像专业新生代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从目前情况看,基地的实力还参差不齐,建议能依托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为龙头,组织师资培训,以期尽快提升培训基地的教师力量。福建医科大学目前具有培养影像专业的硕士点,但无博士点,希望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和培养力度,尽快填补博士点的空白。希望通过3~5年的努力,使我省影像学科队伍整体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使得医学影像专业队伍在人才结构上既具有尖端人才,还有一支适应快速发展需要的医学影像人才。

多渠道培养人才,立足本省资源,师资培训,进修,专科培养专门人才,大力举办各种学习班,集中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向省外、国外输送人才,都是需要的。

2.3如何合理配备议器

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影像大型设备全省总量控制,包括CT,MR和DSA三种设备。目前全省县级医院都已经配备CT,部分县中医医院也配置CT,预计在今后3年内一部分中心卫生院也将配置CT,总量有250―300台,部分三级医院可能由于业务的需求,CT机器可达3~4台,以满足逐渐增长的就医需求。MR目前全省配备已超过70台,预计在今后3年可以超过100台;我省DSA目前主要集中在省级大医院,随着临床需求和地区等级医院硬件的刚性需求,也将较快增加,但更迫切的是目前市级医院介入人才缺乏,预计3年内将超过30台,需要在人才引进机制上予以考虑解决。

DSA属于比较特殊的地位,既需要具备医学影像专业诊断知识,又需要特殊的治疗技术,需要特殊的培养渠道。全国都在制定该行业的准入和规划,我省也应该予以重视。

2.4在临床医学中地位和作用的转变

由于现代科技在医学影像学设备上的应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使得医学影像能为病人在诊断疾病中不但提供快速便捷的诊断方法,还能提供客观、可靠的诊断依据,使得医学影像在临床中的需求明显增加,其重要性、依赖性也显著增强。从过去进行影像解剖诊断,到现在已经具备许多功能影像检查,分子影像学已显示出巨大的医学潜力,甚至可能是未来医学的重大突破之所在。

2.5科研模式

影像科已由过去简单的辅助科室成为目前独立的一门临床学科,不仅其工作模式已发生了转变,即由简单的诊断任务转化为参与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的全过程。因此,科研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其先进性,而且要重点考虑其成果的临床价值。同时,由于影像科硬件的发展,除注重临床科研的深入研究外,还要利用现有的功能成像等高级成像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并与临床各科室或各高校联合申报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如联合攻关国家级课题项目等,提升科研的层次和水平。要争取在3―5年内,获得3―5项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的资助。

3 展望

影像专科的特殊性是设备依赖型专业,只有设备的提升和人才建设同步发展,才能带动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3.1设备的提升

结合当前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思路上考虑,设备要分三个层次:

3.1.1服务于社区的影像医疗设备

主要由政府出资采购(政府部门已经在实施),属于基本医疗需要的设备,如用于常规透视、摄片的普通x光机,可以带来低成本,广覆盖就诊效果。这是近三年内需要和可以实现的目标。

设备更新和数字化建设:逐步将普通x光机更新换代为间接或直接数字化影像设备设备,由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大概需要至少5年时间;

解决基层有设备、无人诊断的问题,是医学影像专业非常突出的工作。建议逐步建立能覆盖全省的远程会诊功能的影像网络系统工程,技术上已经能实现,只要政府部门重视,在今后5年内可以基本建成。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设备,解决基层影像诊断最核心的难题。

建立以某一层次为中心的影像诊断中心来解决和提升基层影像诊断,是一个非常现实可行和重要的模式,只要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实现数字影像的远程诊断,让全省人民共享医疗成就,共享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是指日可待的。医学影像界的医务人员愿意为此做出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

当然也需要对基层医院影像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这部分工作可以由专科分会或医师协会来实施。考虑到现在交通情况都比较顺畅,可以设计以地区为单位的周末两天短期培训,政府出资,解决每次培训费用。专科分会可以协助组织讲课专家,组织编写一个适合社区医疗实际工作需要的规划教材,采取巡回讲课方式,每半年一期,为期5年,可以很好地解决社区工作人员的诊疗水平问题。甚至可以考虑政府出少量资金组织专家定期录制继续教育讲座,由公司负责录制,分发给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学习提高。也可以利用网络视频,进行异地讲学,视频讲学,形式多样,不断推进。

3.1.2地区级医院

这类医院目前由于在早期等级医院评审和医院规范化管理等要求下,影像设备已有很大发展,预计在近两三年内经过医院自身的更新换代,基本上满足地区医疗诊疗的需求。但由于历史原因,人才结构不平衡,合理的人才梯队尚未形成,或人员总体诊疗水平与医疗需求还存在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提高。这需要从各方面来逐步解决:(1)医院需要对不适合影像专业发展的科室结构进行整合。比如现在不少地区医院还存在将大影像科室分割成多个行政建制的科室,不利于人才梯队建设,而没有形成大影像科的地方,人才结构越不合理。技术力量也越弱,甚至人才不稳定,也吸引不了好人才到那里去工作。(2)现有自身人才业务水平的提高,要加大医生进修力度,到主治医生这阶段,建议以政策规定至少有一次半年以上在三级甲等医院进修的机会,以便于他们对三甲医院的业务有所了解,也能达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3)加强科室业务学习机制,不论进修或外出参加学术会议,都需要向科室做学术性汇报,让科室共同收获。(4)PACS(图像和数据传输系统)是实现医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5年内全省必须按照等级医院要求完成三级医院的全院PACS建设,以适应临床诊疗工作的需求。(5)加强地区专科分会学术活动,促进地区诊疗水平整体提高。

3.1.3三级甲等医院影像科的发展

全三级甲等医院应该成为全省学科发展的领头羊和风向标,代表着全省与国内外比较的窗口,也应成为培养福建专业人才的基地。学科水平突破关键要看几家省级三级甲等医院,他们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任务,人才多、设备先进。学科的发展需要他们的支持,是学会关注的重点。学会将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大协作,联合攻关,申报课题,共同分享科研成果,争取多出成果。专科分会将结合不同时期设备和人才情况,适时推动学术活动,适应形势发展,促进我省影像专业科研的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篇(3)

2建立三维立体概念

2010年美国神经外科杂志介绍了两位巴西国家级人物Niemeyer兄弟。OscarNiemeyer是杰出的建筑设计师,PauloNiemeyer是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两兄弟之所以在不同领域均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归因于两人都具有超强的空间构筑能力[2]。由此可见,建立三维立体概念对于神经外科医师非常重要。显微神经解剖对空间感的要求尤其严格,将二维图像在头脑中建立起三维概念,将是神经外科医师综合实力飞跃性提升的过程。神经影像是解剖与临床的重要纽带,其发展可促进神经外科医师对颅脑三维立体概念的理解。20世纪80年代MRI问世,为颅脑解剖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载体,通过水平、矢状及冠状三个方位的扫描,间接构建立体影像,较平面图更加直观、形象。其中弥散张量成像(DTI),还可以显示各神经传导纤维的三维空间结构。在临床阅片过程中,神经外科医师要注意培养将不同方位图片构建成立体影像的能力。数字减影脑血管成像(DSA)可以显示颅脑血管的走行及分布,结合MRI影像可以加深对颅内血管空间结构的认识和理解。此外,神经导航系统模拟CT和MRI的数字化影像,与实际神经解剖结构之间建立起动态的联系,展示三维立体解剖结构,使医生能够实时了解病变在颅内的空间位置以及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电脑软件的开发,如通过3D多边形建模重塑、虚拟现实等技术,可显示颅脑的三维重建影像,对神经外科医师的理解和认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3]。在神经影像学辅助的基础上,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显微镜下的颅脑解剖操作。通过认真的观察、体会,比较各结构间的位置关系,在术者头脑中建立具体解剖结构的空间定位,将对神经外科医师手术操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三维立体概念的瓶颈,需要神经外科医师付出时间和汗水去突破。

3传承传统学习方法

3.1重视绘图伴随多媒体教学的发展,黑板绘图可能正在淡出其传统的重要地位。对于神经解剖的记忆,绘图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尤其线条图具有明显优势:方便自如、一目了然、突出重点、利于记忆。如构成椎动脉三角的四块小肌肉,通过对其起止点的线条图即可形象表明三角的组成及各结构的关系。神经外科医师能通过记忆准确绘图,则表明已充分理解并牢记相关的解剖结构特点。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14

Abstract Objection: play museum of medical imaging function in education,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the education practice and improve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Methods:Definite the position of medical image of the museum's education functio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imaging museum and combine museum of implementation of medical imaging education with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Results: Play museum of medical imaging education is func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teach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ducation effect is obvious, the stud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is improved, and the achievem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clusion:Implemen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educations of medical imaging museum and college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play the function of medical imaging museum in education, strengthen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Keywords medical imaging museum; education func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utual fusion

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高校充分发挥大学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实现博物馆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博物馆是集中反映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历史的殿堂,是闪烁着智慧的奇妙的知识世界,是立体的百科全书,是人类接受终身教育的大学堂,博物馆是其他任何形式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场所。我国现有博物馆2000多所,综合类和历史文化类的博物馆约占70%。高等院校设立的博物馆大约有300多所。21世纪初是我国高校兴建、扩建博物馆的大发展时期,2001年教育部启动了大学数字博物馆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北京中医药大学数字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数字博物馆和山东大学考古数字博物馆等18所有特色的大学数字博物馆。2012年5月,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大学建立博物馆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泰山医学院在创办医学影像专业几十年的基础上,创建医学影像博物馆,2005年医学影像博物馆落成,同时对外开放。为了更好地发挥医学影像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实施医学影像博物馆教育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相融合,取得有效教育效果。

1 明确医学影像博物馆教育功能地位

医学影像博物馆明确功能定位,对于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收藏、研究、教育是博物馆的三大职能。教育功能是大学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把博物馆定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欧美的许多大学、中学和小学都设有为教学服务的博物馆。大学建立博物^主要是发挥教育功能,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高校博物馆内收藏有大批和教学、科研密切相关的文物、标本,这些实物展现在学生面前,比教科书上的文字图片更直观、更具感染力,更加生动形象,可以很好的弥补课堂教学的空洞和抽象,使得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在教授相关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馆藏的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博物馆条例》中指出,把教育列为博物馆的首要目的,并专列《博物馆社会服务》章节,这些充分说明了大学博物馆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

高校博物馆服务于教育教学科研,现在出现了新的特点:大学博物馆由学生实习、科研、教学服务,向学生教育教学转变,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博物馆利用自身场所、教育资源等优势,开发有关启发学生科学思维、科技创新,动手、动脑项目,大学博物馆从传统教学辅助,向教育教学延伸,发挥教育功能。

泰山医学院根据医学影像博物馆的性质,借鉴国内外大学博物馆功能定位的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将医学影像博物馆的功能定位:以教育功能为主,把医学影像博物馆建成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科技创新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医学影像博物馆成为实践教学、科技创新创业教育、科普教育的大课堂,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与学校教育教学相融合,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加强医学影像博物馆建设

放射学院经过多年来的筹备和藏品收集,于2005年医学影像博物馆落成,到目前已有十多年时间。医学影像博物馆由泰山医学院和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共同建设,博物馆现有建筑面积2000m2,2013年学校对对医学影像博物馆进行修缮。目前,展品主要有国产第一代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第一代颅CT扫描成像装置,第二代全身CT扫描装置,各种类型、不同时代X线摄影设备、X线透视设备以及e形臂X线成像装置,早期机械式B型超声等成套设备80多套。博物馆陈列有各种类型代表成像设备的关键部件,主要有X线球管、影像增强器、影像探测器和操作台等部件500多套件。馆内有介绍X线发现一百多年来,现代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史的展板300多件。有北京万东、山东新华等公司捐赠的各种设备。有各类早期期刊、专业图书、专家论著和捐书等,博物馆现有与医学影像有关的藏书和期刊20000多册。医学影像博物馆分为5个展区:医学影像成像设备整机展区;成像设备零部件展区;医学影像技术领域国际国内专家生平事迹、著作、文献展区;国际国内著名医学影像设备制造企业产品展区;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史料室。

医学影像博物馆配有专职工作人员,聘请教师任兼职管理人员,聘请学生担任讲解员,博物馆组织机构健全。学校拨专项经费用于博物馆建设,近期建设多媒体展示厅,医学影像博物馆逐步建成高层次数字化博物馆。医学影像博物馆先后被山东省科协批准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四星级科普教育基地”, 2015年10月被中国科协授予“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称号。泰山医学院将医学影像博物馆的功能明确定位教育功能,将博物馆建设成为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 实施医学影像博物馆教育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相融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医学影像博物馆教育功能,挖掘博物馆自身所蕴含的教育资源,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科技创新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发挥重要作用。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学习,放射学院组织新生全体学生集体参观医学影像博物馆,讲解员细致详细讲解,使大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历史,增强了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近几年来,医学影像博物馆接受近20000名学生参观学习,2015年迎接各级领导参观34批次,约100多人;接待国内院校及影像领域专家学者参观40批次,约200多人,接待国外专家学者3批多次, 10多人。接受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学会捐赠纪念品6件,珍贵书籍资料10本。接受捐赠设备价值约100万元的设备,进行实践教学、科技创新教育和科普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博物馆成为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实验、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实施博物馆教育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相融合,博物馆成为学生科技创新大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博物馆是产生实践性知识的场所。实践性知识是学生在实践和应用知识过程中获得知识。实践性知识是实现创新的关键。教育家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正是强调了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性。医学影像博物馆通过丰富的藏品和各种展示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医学影像博物馆教育与学生创新教育相融合,博物馆教育具有创新教育的优势。博物馆教育与课堂教育有所不同。课堂教育是传授知识,博物馆教育是一种特定情镜下的实物教学过程,特定知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侧重于学生的趣味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兴趣、好奇、探索、互动产生学习动机,学生学习自觉自愿,从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博物馆教育活动像游戏一样,让大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中获得实践性知识,对所学专业理论、概念、科学方法加深理解,受到创新教育,这是基于兴趣的没有压力的学习。这种对医学影像博物馆充满兴趣的参观学习与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求解兴趣,启发创新思维,构建新的概念,培养创新精神。博物馆教育是一种社会化教育,可以延伸课堂知识。实施医学影像博物馆教育与大学生创新教育相融合,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泰山医学院放射学院实施医学影像博物馆教育与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相融合,认真贯彻落实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积极营造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认真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观医学影像博物馆,积极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安排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从申报、立项,到组织实施进行具体指导。放射学院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设立了“放射学院科技创新基金”。学生成立了机电创新小组等,放射学院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申报创新项目200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了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放射学院申报的35项创新训练项目榜上有名。实施医学影像博物馆教育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相融合,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长效机制。大学生科技创新旨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教育体制机制,建设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灵感和创新思维的教育培养体系,建立起大学生科技创新长效机制。

实施医学影像博物馆教育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相融合,教育效果明显,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放射学院学生参加山东省机电设计大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1项。

在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项。

放射学院科技创新社团物理爱好者协会获2010年度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称号。2013年放射学院承办首届“泰山杯”全国大学生医学影像技术实践技能大赛中,2名同学获得一等奖,1名同学获个人单项冠军,1名同学获得二等奖。2014年全国医学影像学专业大学生实践技能大赛中泰山医学院获得团体特等奖,3名同学获得一等奖,2名同学获得个人单项冠军。2015年“泰山杯”大学生医学影像技术实践技能大赛中,我校获团体特等奖。2015年3名同学参加第十二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获得一等奖并获得“科明”奖学金;指导教师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学院共有6位老师获得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2015年放射学院35项获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立项。积极利用校外资源,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先后与深圳一体医疗公司和山东华展医疗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建立了联合实验室,进一步改善了学院办学条件。

泰山医学院医学影像博物馆经山东省科协批准,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四星级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博物馆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审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医学影像博物馆成为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和学生科普教育基地,发挥重要的教育功能。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10439156)

参考文献

[1] 陈佳丽.博物馆工作与未成年人的人文素质教育[J].攀登(双月刊),2007(4):180-181.

[2] 吴敏.医学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5):56-57.

[3] 张家梁,邓爱民.高校医学影像博物馆建设的探索与设想[J].科教文化:214.

[4] 陈涛.加强自身建设发挥教育功能[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5):132-134.

[5] 刘立勇,朱与墨,马红英.高校博物馆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中的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2011(1):96-99.

篇(5)

一、加强宣传力度,强化档案意识,各部门配合参与档案编研

提高医院每个人的档案意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更是档案开发利用及编研工作的源泉。医院利用宣传窗、培训、院周会等各种形式积极宣传档案知识,同时还积极组织各职能科(部门)的有关人员踊跃参加档案编研活动,对档案工作有贡献的同志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一个人人了解档案工作,人人参与档案工作的良好局面。如病案室正在编制的《医院病历档案发展和疾病构成的分析》,全面概括收集了医院病历档案管理的历史资料,它包括医院病历档案的发展、住院病人疾病的构成变化及对特殊疾病的分析,它不仅对疾病进行了分析,而且提出相应的对策,既编又研,为医院工作提供了参考与依据

二、紧密结合实际,开展编研工作,为医院发展服务

档案利用工作是新时期医院档案工作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医院档案情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医院档案工作也就失去了价值,所以档案编研及信息开发,一定要紧紧围绕医院的主要职能活动,一要在医疗、科研、教学、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发突出本医院特色的专题。二要通过对档案内容及成分的研究,把经常使用、查找利用高的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汇编成册,便于查找利用。根据综合医院的特点及档案达标升级的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收集、汇编。一是根据现有的文件、资料进行汇编。从日常的查阅和利用工作中,发现对有些档案如任免、聘任、职代会等利用、查找频繁,对于这些的档案资料进行汇编了《医院历届职代会汇编》、《干部任免文件汇编》、《医院工作总结、计划汇编》、《组织机构成立、调整文件汇编》、《统计资料汇编》、《医疗业务统计汇编》、《药学通讯汇编、《科研学术成果文件汇编》。二是根据现有的档案材料,编制了《大事记》、《医院发展概况)、《院志》、《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汇编》等。 充分体现了医务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医学实践中善于总结、善于探索,为丰富医学宝库,指导临床实践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病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医疗业务建设服好务

病历档案是关于临床医学学科的档案资源,它完整地记录了患者的历次检查、治疗和转归的全过程,以及与疾病有关的所有问题。病历档案是医务人员给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记录,是患者就医期间身体和心理情况的真实反映,是医院临床、教学、研究共工作的宝贵资料,也是评价和衡量医院管理、医疗治疗和水平的重要依据。因此,发挥病历档案优势,加强对病历档案的管理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关键是要保证病历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规范病历档案借阅行为,这是开发利用病历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前提条件,是提高病历档案管理的内在要求,否则将严重影响病历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开发。医院档案工作者在病历档案管理的思想观念上要有所转变,要从以前单纯服务型向学术性、经营服务型转变;从封闭式、分散型向开放式、网路化、科学规范化转变;从主要靠纸张向电子技术、光盘磁盘、多媒体技术到无纸化病历档案的转变,要不断提高病历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具备病历档案专业知识,同时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病历档案的准确率、完整率、归档率。充分发挥病历档案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为医疗业务建设服好务。

四、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服好务

篇(6)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声像档案在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等活动中也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管理好医院声像档案显得十分重要。

医院声像档案是指以磁性材料和感光材料为主体,以声像为主要反映形式,记录医院和个人在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医院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唱片、影视片、录音带、录像带、磁带等专门载体的历史记录,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声像档案是最能直观、形象、生动地记录和反映人物音容笑貌以及事件、事物的真情实景。下面,结合实际,在医院声像档案管理上,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医院声像档案管理的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办公条件的改善,医院在各类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声像档案。但长期以来,由于医院对声像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重视不够,档案意识不强,致使医院声像材料普遍存在归档不完整、保管条件差、管理混乱等问题,许多需要归档保存的声像材料没有及时移交综合档案室统一保存,造成一些重要的声像档案散存于各科室和个人。随着人员变动和科室调整,有的损毁、流失,有的被个人据为己有,不仅直接影响了声像档案的保管及利用,而且严重影响了不同门类和载体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和综合开发利用工作。

二、医院声像档案管理的做法

(一)领导重视

做好医院声像档案管理的前提要医院领导重视,把声像档案管理工作放上重要议事日程,确定分管领导,配置相应设备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并经常进行监督检查,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医院领导要创造业务培训的机会给声像档案工作人员,加强专业学习,多途径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从而提高医院声像档案管理水平。

(二)健全规章制度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和归档到移交综合档案室统一管理、对永久和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应定期向档案室移交和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做出明确规定等等情况作出规定,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和管理质量。

(三)归档范围

1.公务活动照片、视频录像。包括各类会议、领导考察、外出参观、接受上级检查、上级领导及外单位专家到我院活动的照片、视频录像和工会、团委组织的职工文体活动等,这些为医院声像档案中最基本的归档内容。

2.医疗业务照片、视频录像。包括:医院医疗活动、科研、教学等照片、视频录像,主要是专科建设、“二甲”复核评审过程、新技术开展、新项目会、典型病例讨论研究会、学术交流会等,这些为医院声像档案中重要的、特色的归档内容。

3.珍贵历史照片。指能反映医院各个时期的历史和变迁的照片。

4.其它照片、视频录像。包括:医院的奖牌、证书、锦旗、感谢信等。

(四)归档要求

1.声像档案必须收集齐全,规范整理,由医院综合档案室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2.凡应归档的声像材料,由摄录人员或承办科室负责收集、整理、编辑,并加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及时移交给医院综合档案室。

3.归档照片档案包括纸质照片和电子数码照片两种载体形式,归档录音录像档案为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数码照片须是原版。

4.归档的声像档案材料必须在有关的设备上演示或检测,医院档案室认可运转正常、图像清晰、声音清楚,内容完整准确后,方可办理归档手续。

(五)分类整理

1.医院综合档案室按照载体、类别、保管期限等要求,做好声像档案的分类、排列、编号等整理工作。整理前应对声像材料进行筛选、鉴别,选择声音、图像清晰完整,体现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场景特色等因素的声像材料归档。

(1)分类原则:声像档案一般按问题(内容、事由)进行分类。分类时必须遵循声像载体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声像载体之间的有机联系,注意其成套性的特点,便于保管和利用。

(2)组卷方法:照片一般按专题、内容组卷,同一专题、内容照片数量较多时可组成若干卷;数量少时可将若干专题、内容的照片组成一卷。底片的组卷要与照片相对应,并注明参见号。

录像带、电影胶片等档案原则一卷(盒)为一个保管单位。录音带、光盘等可由若干(盘)组成一个保管单位。

2.整理方法:声像档案应加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并与档案载体一同放在声像档案保管单位内。

照片档案应简要说明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密级、摄影者等。录像、录音材料以自然盒(盘)为单位注明录制科室、地点、时间、内容、密级、带长(时间)、编号等。光盘、软盘等应注明存储文件的内容、运行的软件、硬件环境、版本号等。数码档案应按事件建立文件夹,存放联系密切的数码照片。

一个保管单位内装有若干盒(盘)声像档案的,应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声像档案应装入具有一定硬度的特制盒套内,其封面与一般档案卷、盒一样,分别填写档号、题号、责任者(录制科室或个人)、录制时间、密级、保管期限。应严格按照声像档案载体的分类、整理顺序编制案卷目录。

(六)保管要求

1.保存声像档案的适宜温度为:温度5℃-15℃,相对湿度40%-60%。

2.保存声像档案的库房,应能防火、防光、防尘、防潮、防高温、防有害气体。录音带、录像带均应采取竖放方式保存在专用柜内。保存录音带、录像带的地方应远离变压器、电动机、无线电装置等能够形成磁场的电器设备。

3.在永久保存的声像档案中,以数字形式存储的应建立备份。具有珍贵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数码照片,应冲冼保存。

篇(7)

现阶段,超声检查在不同医学影像检查中占据25%,又因其没有创伤、可以实时获取人体内组织图像,所以在临床上的应用更加广泛,世界范围内总销售额增长已经超过X线诊断装置。医院治疗离不开超声影像诊断技术的辅助,超声影像诊断具有操作简便、无损伤、高空间分辨率等一系列优点,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四大影像诊断技术之一。

一、简述医学超声软件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有多家单位从事超声诊断仪器的开发和生产,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B超诊断具有实时、无创伤、无辐射、价格低廉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四大医疗影像诊断技术之一,受到医学领域的重视,广泛应用于眼科、肝、心脏科、泌尿系统、血管系统等多个科室,尤其在妇产科更是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影像学方法。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超声设备功能日益强大,性能也日益提升,所显示的颜色由黑白转为彩色,空间由一维、二维向着三维、四维的方向发展。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现今超声诊断软件通常运用数字成像技术,采用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可以对医学图像和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促使医学影像技术产生巨大改变。超声诊断设备根据使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划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超声诊断设备的发展趋势。在新设备出现的同时,新技术也不断涌出。全方位M型超声心动图能对所有部位、所有运动方向的心血管结构进行M型成像,对其室壁运动速度、幅度及增厚率进行定量评估。弹性成像(Elastrography)作为全新的超声诊断成像技术,扩展了超声诊断理论的内涵和范围,有效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成为超声医学诊断高效而准确的手段之一。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显现出患者的细微结构特征、位置关系,并对患者的运动状况进行跟踪扫描,为肿瘤诊断、活检引导和术后放疗等方面提供安全可靠的成像方式。此外,介入超声,宽景成像,微泡声学造影等也已成为当代超声发展的主题。

二、医学超声软件新动向

(一)超声与其他学科结合

现阶段,市场对于影像设备的需求,分别是高质、高效、高覆盖率、高性价比、高可及性,超声产品更应突出“专业、规范、创新、融合”的特色,大力提倡超声技术与其他学科技术交叉和融合。如结合药学和微泡声学的超声造影技术、结合X线钼靶检查的全容积成像系统等。随着超声产业的快速发展,超声诊断仪器也由单一诊断设备转化为介入诊断的模式。超声能实时动态显示介入性操作也成为微型创口及微型导管技术等介入诊断医疗重要辅助工具,并检测保证治疗疗效。超声影像不再是仅提供病灶描述,更增加了对介入治疗的描绘判断。只有将超声知识,临床知识及其他与超声医学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才能使超声诊断过程更真实地反映人体解剖,生理及病理过程,提高诊断准确率,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从产品结构上看,开发美观大气的高端超声诊断仪的同时,便携轻巧的设备同样具有潜在市场。笔记本式彩超、挂式触摸屏彩超等轻巧、便携、带内置电池的产品能很大程度上满足客户多地点移动诊断需求。随着服务意识的增强,各种辅助产品也接踵而来,超声3D打印服务,随时打印出栩栩如生的胎儿立体模型等,在满足医学应用的同时增添趣味。

(二)超声与大数据时代

提高图像质量、显示更细微的组织结构始终代表着医学超声影像技术发展趋势,高清晰度、高敏感度的图像质量在提高医生诊断的准确率的同时势必会增加各种数据量。医疗数据结构较为复杂,除了普通结构化数据外,还大量存在临床影像文件等多非结构化数据。医疗数据量急剧增长,完整的医学影像数据,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通过医学影像的自动分析来确定病变的位置,能将病变范围定位的越准确,接受的辐射量就越小,对病人本身的损害就越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结合流媒体技术,实时流式传输,实现动态高质量图像的实时采集和后处理,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率,也将成为超声医学影像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像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数据,基于相似病例或历史病例等,帮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分析采取治疗手段。在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数据分析及处理方式面临着历史性的变革。

(三)超声与网络相互结合

当今,网络地位日益趋重。随着DICOM3.0标准在国际上的使用并成熟,不同医学成像设备之间在两地之间传输图像、信息交换、联合会诊成为现实。我国开发高档数字化超声诊断仪器,必须把图像工作站一体化及DICOM3.0作为标准接口,在各医院及科室中形成网络系统,提供数据资源,保障医疗质量,实现远程医疗。同时,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医学作为社会服务向大众靠拢,在IT技术的快速发展的时代,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与最新的IT技术相结合,从提高机器性能入手,采用云服务平台,迈入全新的云时代。采用云服务平台的医学设备,改变传统单机状态,达到多机互联,实现不同地区同步诊断。很大程度上改变多数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确保患者达到合理分流就医。不仅如此,迈入云时代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还具有云交流、云维护、云信息等一系列功能,使资源和服务由分散等待向即时共享变化。把云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相互结合,具有很大的发展价值及巨大商机,受到国内外多数前瞻性企业和资本的看好,从而积极促进其快速发展。云正不断改变人的生活、工作及学习方式,促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快速步入云时代。云彩超使医用超声设备在设计开发、使用方式、数据管理等方面得以扩展,云在医疗设备上的应用让未来充满期待和想象。

结束语:随着医学超声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和方法不断出新。超声新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医学超声影像专业的发展,文中根据医学超声软件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介绍了医学超声软件新动向。

参考文献:

[1] 陈曦.医学超声影像中的图像融合应用[J].医学信息,2014,(5):3-4.

篇(8)

【关键词】放射诊断,漏诊,误诊

【中图分类号】R8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416-01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共有进行放射诊断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范围从15岁至85岁,其的平均年龄为45岁,年龄在20岁以下的病患共有16例。

1.2方法

此次将100例病患所得的诊断报告与原始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差距,利于分析放射诊断误诊产生的原因;进而利于提出解决的办法。

2结果

100例患者的诊断报告当中,被确认为误诊的有32例结果与原结果不符,误诊人数的比重占总人数比重的32%。由此说明,放射诊断过程的误诊普遍存在,给患者及医院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今后的长期发展。

3讨论

3.2.误诊、漏诊的原因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人类对于健康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法律意识不断强化。在医院放射科检查诊断过程中,医师的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引起误诊漏诊的发生,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现象的发生。对于医疗服务这样的高风险行业来说,医务人员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影像诊断工作中的误诊是不能绝对避免的,但是做为影像科大夫应尽可能将误诊率降到最低限度,分析各方面原因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并且在工作中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3.2.1,部分临床大夫先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病史采集过程中不详细,体格检查不细致,没有做到向放射科医师提供确切的、有价值的临床资料,导致放射技术人员不能准确地拍摄病变部位的X线片。如:膈下肋骨外伤后,不能分清申请对膈上助骨还是膈下肋骨的投照。并且处于边缘射线部位的X线影像,由于倾斜投照,可歪曲被照体。其次,由于经验技能所限,在诊查患者时,往往由于思维听从于主观感觉,不能展开思路,结果没有给放射科医生提供真正要检的部位而造成漏诊。如:腓骨短肌止于第4跖骨粗隆,当踝关节发生内收型扭伤时,常因腓骨短肌突然猛烈收而造成骨折,而往往因为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踝部肿痛却忽略跖骨导致漏诊。肋骨外伤后,为排除骨折向放射科申请拍摄肋骨正侧位片,而拍摄肋骨正斜位片对诊断是比较有价值的。

3.2.2影像诊断方面①影像诊断室条件不适当是造成误诊漏诊的原因之一,室内光线不合适:室内亮度过高,相对降低了观片灯的亮度。光线亮度过低,对观片医生眼睛不良刺激大,容易产生视力疲劳,对于微小病变难以发现;由于办公条件有限,室内不安静,分散医生注意力导致诊断不正确。②影像诊断医生对投照条件不合适的平片没有要求重新拍摄,而勉强进行诊断。业务水平有限,对影像变异的认识不充分,将正常变异误诊为病变,将病变误诊为变异。观片时注意力不集中,条理性差,没有充足的逻辑思维分析而评主观判断下结论。每张胶片只经过一位诊断医生观片,结论就被确定,缺少复阅,一旦出现误诊的情况不能被及时发现。

3.3避免误诊、漏诊的措施

3.3.1首先,临床医师应加强自身业务技能掌握摄影部位选择的依据,确实有效的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增强工作责任心,经常与放射科医生进行交流,协作发展。其次,申请单填写应该提供必要而有价值的个人病史,以便供诊断医生综合分析影像表现得出正确结论。吴恩惠指出:同一病变可有不同的X线表现,即同病异影,而不同的病变又可以有相同的X线征像,即异病同影[3]。还有,影像检查申请单应将被检查者或家属联系方式一同填写,一旦发现误诊、漏诊等情况,能够及时和被检查者家属取得联系,最快时间纠正错误。

3.2.2被检者应仔细阅读所做检项目的注意事项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充分做好造影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3.2.3影像检查技术方面①影像检查技师需要熟练掌握照相技能,并且熟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知识。必要时,与诊断医师协商解决投照条件、选择,从而能够拍摄出对诊断有价值的优质胶片,以最佳方式显示病变部位,时刻以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②层层把关,控制照片质量,使照片具有较好的对比度、较的清晰度、较小的失真度。③引进先进的治疗设备提高影像质量。应用CR,DR影像技术获得数字化图像并结合后处理技术为影像诊断服务。

3.2.4影像诊断方面①影像诊断室环境条件:通过调节观片室内的亮度满足大夫观片的光线要求,室内保持安静,杜绝无关人员入内,为诊断医生营造良好的观片环境。②诊断医生:应对工作和患者具有高度责任心,不断地学习,掌握一定的临床知识,总结经验,将影像表现与临床资料相结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如:不定期邀请临床医生到放射科作学术讲座,经常参加临床科室房、会诊、病例讨论等。新参加的工作人员,到临床科室轮转学习。加强对被检查者的随访,不断总结工作中的失误。全面评价照片投照技术条件,判定照片质量是否符合诊断要求,在对照片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对所示影像的影响,按一定的顺序,全面、系统地进行阅片。必要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熟悉病史,加照需要的投照或透视下转动方法检查患者,切忌主观盲目下结论,当遇有不明确问题,或异常情况时,可向临床医生提出恰当建议。

通过临床医师放射技师和影像诊断医师的共同努力,误诊、漏诊可以尽可能降到最低。总结并分类研究。目的在于发现普通放射检查工作中的误诊、漏诊原因及对其避免误诊的措施。医务工作者一起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荣独山.X线诊断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52-153.

[2]张万凯.X线诊断肋骨骨折的注重点[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18(2):100.

篇(9)

院级PACS是起点

陕西省人民医院全院PACS项目选择了华海公司为其实施。为了提供最优的项目实施服务,华海公司组建了专业的项目团队,采取整体部署,分步、同步、异步多线程的项目管理方法。陕西省人民医院的放射、病理、检验等科室在项目实施前,都做过业务信息化的初步探索,但均局限于各个科室内部,以单机或科室级的应用为主,数据无法互联互通,信息孤岛大量存在,由此产生了较多的管理盲点,信息化为医院带来的便捷性与支持度严重不足。为了彻底改变现状,全面满足医院业务需求,医院组建了全新的项目管理团队,在项目实施前期进行了完善的需求调研,医院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与华海公司专业技术工程师一起研究探讨,为医院量身定制最适合的设计规划方案。

在本次项目网络安全建设中,医院依照华海公司网络安全建议,针对医院的情况,在所有的应用终端接入PACS网络之前,对计算机进行了全面病毒检查,所有存储硬盘格式化并重新安装系统,来保证全院PACS系统网络的安全性。

用先进技术应对挑战

医院放射科在本次项目建设前,已经使用华海PACS产品多年,但系统版本已较为陈旧,难以全面满足科室现今业务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保证放射科业务应用要求,华海公司专门为放射科制定了完善的系统升级方案,既实现了科室业务的全新扩展,同时又保证了科室应用的延续性。医院认为新版本PACS系统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功能的维护及完善,全面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易用性,解决了PACS系统产品功能惯常产生的只进不出、遗留冗繁的弊端。与此同时,增强条码打印机参数设置功能,设置了不同条码纸张模式,医生能够实时观看到条码的布局和整体效果。系统能将不同设置进行记录和累积,一些经典设置能够快速地应用于新安装科室,加快系统实施的速度,降低产品安装难度。陕西省人民医院还在系统中设置了更加严格的权限控制,并有效优化了流程,简化了患者信息输入界面操作步骤。

按照陕西省人民医院的要求,华海PACS项目团队在数据融合工作的同时,又展开了超声科PACS系统以及腔镜中心PACS的实施部署工作。华海PACS项目团队在超声科、腔镜PACS系统实施前,对医院超声科原单机软件中所有历史患者诊断数据进行备份,在对超声科、腔镜历史患者诊断数据备份充分分析后,通过细致认真的工作,运用华海公司特有的数据迁移工具,全面完成了科室历史数据迁移。在全院PACS建设中,为配合超声科更好地完成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任务,PACS系统子模块MedUS超声图文信息系统中专门定制了脑卒中筛查模块。该模块的实施可以帮助患者实现先评估后检查,免去患者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

医院病理科在本次项目建设前也已经使用科室级PACS多年。为了保证科室的历史影像数据能顺利迁移到全院系统中,华海PACS项目组现场分析病理科的历史数据结构,耐心检索数据库信息,最终将病理科历史影像数据全部迁移,保证了病理科患者资源的完整性,使科室业务不受新软件上线的影响。

陕西省人民医院全院PACS系统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时间为轴线,围绕患者在院内检查的全过程,提供了详细、完整的患者检查信息、检查影像的检索调阅。临床医护人员可以在任意时间、在任何一台临床PACS站点上随时随地检索调阅患者的相关影像资料,为陕西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医疗、科研、教学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查询和数据共享平台。

迈上远程会诊省级新阶梯

陕西省人民医院作为陕西省远程会诊省级中心,肩负全省远程会诊重任。陕西省远程会诊平台试点项目在华海公司的积极配合下,以陕西省人民医院、宝鸡市中心医院作为会诊专家端医院,上接卫生部直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实现高端远程会诊;向下接通:府谷、洛川、富平、镇安、城固、彬县6 个县级医院,实现基层远程会诊;会诊数据与调度中心设置在陕西省卫生厅,实现全省统一管理。

专家声音

华海盈泰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杰

2012年3月,华海全面启动建设陕西省人民医院全院医学影像信息化平台项目,为了这次与院方的合作,华海公司提前在内部选拔人才,组建最优秀的技术团队进场实施。目前项目已经顺利验收,系统上线使用,院方使用情况反馈良好。华海在行业内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目前众多老客户也如同陕西省人民医院放射科一样,需要产品升级,升级后的产品会更加符合信息化发展和医院自身发展的需求,使科室工作更加合理化,随着全院PACS的上线,可以及时向临床提供影像数据。

篇(10)

自1895年伦琴发现X线100多年以来,影像学科正在进行着飞速的发展,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综合了基础,外科、内科、全科医学等多门学科知识。本人从事多年教学,经历了从传统教学到现代化教学然后到多学科多技术手段教学的阶段,现将现代化教学中PACS与RIS系统的教学经验进行简单总结。

1 传统的医学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在以前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抽出很精力和时间去收集、整理归类典型的影像教学片,抱着胶片去实践课堂授课,通常CT、MRI胶片图像比较多而且又很小,在教室里很多坐在后排的同学经常看不清楚,这样学生也会慢慢失去兴趣。而且每次带教老师对于每种疾病理解并不一致,有时候需要好几套教学片,增加的经济负担。胶片不易保存,时间长了容易丢失混淆,即浪费成本又给教师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这种既不利于老师又不利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已经慢慢不适用于新的教学模式。

2 PACS与RIS系统在我院应用

我院自2006年9月引进PACS信息网络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即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是对医学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系统[1]。经过多年实践证明PACS系统不仅很好的为临床医疗、科研服务,同时也为影像教学提供更先进的教学平台[2]。

患者的基本信息由医院HIS系统提供并与RIS联网,在放射科内部采用统一的医学影像学编号[3]。RIS系统临床上可以缩短报告出具时间,可以实现无胶片化影像并且对于数据的信息保存更可靠。在教学方面我院的PACS系统只可以提供病人及基本信息,但是病历及其它相关检查并不能提供,RIS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提供病人的基本信息,在教学库中可以就某种疾病建立档案,教学中非常方便调取资料。

3 PACS与RIS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我院自2006年临床上使用PACS系统后,2008年正式使用与教学中,这使得教师从纷繁复杂的胶片中脱出来,轻装上阵。而且每个示教室配有电脑和投影仪,保证5个同学有一台PACS系统的电脑,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同步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性提高,让学生由被动教学变为主动受教。但是随着PACS教学系统的,病人的基本资料和相关检查并不能获取,让医学影像学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变得单一,RIS教学系统的应用让每一个病例的相关检查和资料完善,更善于让每个学生全面理解每一种疾病的基本演变过程。比如讲解大叶性肺炎时,我们先把病人的基本资料调出,让学生们了解病人病史了解大叶性肺炎典型的临床症状比如咳出铁锈色痰,然后调取病人的影像资料,一侧大叶实变,其内可见支气管气象,纵膈气管未见移位,肋间隙未见增宽或变窄,让学生通过了解病人病史看病人的X线CT图像,让学生更为直观结合病史看影像,这样可以使得映像更加深刻,同时调取病人的血常规或痰培养等相关检查,让学生从实验室检查到影像图片观察不同时期随着病理的演变过程图像的演变过程,最后让学生看病人的治疗后的图片,肺内大叶性实变影像消失或留下索条影,从病理的演变到影像表现再到病人的症状从而全面的结合临床观察影像。反之,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影像图片来推断病人处于大叶性肺炎的哪一个时期,比如让学生看到一侧肺叶实变其内见支气管气象,未见气管纵膈移位,肋间隙未见增宽或狭窄,这时候学生诊断大叶性肺炎并且可以诊断病变处于红色肝样变时期,根据病变的演变,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结合RIS和PACS系统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总希望自己诊断对可以治好病人,这也给教师增加自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这种现代化多形式的教学方式让教师从传统的固有的模式解脱出来,也让学生从灌输式教学模式解脱出来,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达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这种形式必然会在医学影像学临床与教学工作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对于新时代的教学模式,也让新时代的教师迎接更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杨明,刘斌,杨小庆,等.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及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41-42.

上一篇: 农产品管理 下一篇: 安全教育基地培训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