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技术经验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27 09:15:31

印刷技术经验

印刷技术经验篇(1)

3月16日,柯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太阳机械有限公司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在北京共同签署《三方联合实验室项目合作协议》,将以联合实验室为平台,共同开发基于高速喷墨技术的组合印刷系统的应用及市场推广营销模式,为印刷包装行业的技术升级、企业转型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三方联合实验室选址在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将借助北京的地域优势和中印所的行业影响力,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柯达亚太区数码印刷业务总经理王兵、柯达 (中国) 图文影像集团数码印刷产品部销售总监汪杰,上海太阳机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祁和亮,董事副总经理周震星,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彦、副所长褚庭亮及相关人员出席签约仪式,并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及北京印刷行业协会等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相关领导到会,对三方实验室的组建表示祝贺,并寄予厚望。

印刷业“十二五”规划已明确将绿色印刷和数字技术作为印刷产业的发展方向,这需要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倡导者、推广者和领军者发挥影响力和技术优势,推动绿色印刷和数字技术的全面应用,推进印刷包装产业的数字化进程。伊士曼柯达作为数字印刷技术的引领者,致力于数字印刷技术的创新研发和应用推广,并在高速喷墨领域占据高端市场;太阳机械是我国商用表格轮转印刷机和特种防伪标签印刷机制造领域的知名企业,致力于在标签票据印刷产品上的创新、环保、科技应用;中印所作为我国唯一的部级综合性印刷信息服务与科研机构,5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印刷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承担着一系列国家和行业企业的重点科研课题。三家领军企业强强联手,将有利于打造印刷数字化时代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拳头产品,为印刷包装行业的技术发展与企业转型发挥推动作用。

签约仪式上,合作三方负责人均对三方联合实验室的组建和今后的工作表示出极大的信心。三方将以技术合作实现数字印刷与传统标签印刷技术的完美结合,为标签印刷行业提供集传统印刷设备、数字喷墨系统和新型材料于一体的,与工艺开发、技术培训及推广相结合的新型标签印刷整体解决方案,尽快研发出具有创新技术、符合实际应用的、能较快带来经济效益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同时针对不同生产需求,制定创新工艺解决方案,实现技术及设备的应用推广、销售,以切实的工艺服务推动数字印刷技术在标签企业的实际应用,实现设备投资效益最大化。

印刷技术经验篇(2)

【关键词】

印刷;色彩管理;生产优化;探讨

随着各种印刷技术的改进,印刷色彩管理和印刷生产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印刷生产中,印刷色彩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印刷色彩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将印刷色彩管理应用到印刷生产中,利用两者的优势使得印刷生产系统更加高效率地投入工作,不断提高印刷生产的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印刷色彩管理概况

印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印刷品质量的核心就是色彩,印刷色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印刷生产的功能是完成颜色的传递和复制,在传递和复制颜色的过程中,颜色将在生产系统中完成不同颜色的空间转换,确保颜色转换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自然就成为了实现颜色转换的重点和难点。在传统的印刷生产过程中,通常由人为来根据自身的经验达到控制颜色传递的目的,这种方式属于事后控制,效率明显较低,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这种方法已经被淘汰。如何实现自动化、高效率的颜色传递控制,已经成为印刷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点任务。印刷色彩管理的主要理念是实现颜色传递的自动性,并能确保颜色的一致性。实施印刷色彩管理的三个步骤分别是校准设备、设备特性化和转换色彩。

印刷色彩管理实施中校准和设备特性化是关键的两个步骤,在印刷生产流程中,通过校准各个设备,使其达到规定的工艺参数,保证各个设备稳定的工作。校准不仅仅是简单的设备校正,它是进一步规范印刷生产工艺参数的过程,保证各个参数的标准化,这个过程是对印刷生产的整个过程和工艺的全面诊断。设备特性化是指校准设备后对色彩数据进行测量,将色域特征记录下来,同时生成色彩特征文件。在印刷生产过程中实现对颜色传递的自动化控制,需要协调好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从印刷前的处理、制版到打样、印刷等,都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实现色彩的再现。印刷色彩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事后控制,它属于事前控制,通过印刷色彩管理,能够增加企业生产的效率,降低资源消耗,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印刷色彩管理与印刷生产的优化

印刷生产的优化是对印刷设备状态和生产过程的优化。通过对印刷生产环境、材料以及各个设备的优化,使得设备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从而最高效率地完成生产工序,这是对印刷设备状态的优化。将印刷生产工艺环节降低到最小程度,这是对印刷生产过程的优化,它包括印前过程和印刷生产过程的优化。

2.1 设备状态的优化

设备状态的优化包括印刷生产环境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在印刷生产车间里,要严格执行国家印刷行业的相关标准,将车间的照明条件、车间温度调节到最佳状态,保持车间设备、印版上的清洁,以免使之受到污染,从而影响到生产质量。通过对印刷环境的标准化优化,使得纸张始终处于稳定性状态。在车间中使用标准灯箱和标准光源,为生产过程创造良好的观察环境。在印刷生产之前,选择的印刷材料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要求,选购规范化的材料,确保材料测试、性能数据等都符合要求,对材料、设备的兼容性进行测试,规范化的管理印刷材料。在印刷生产之前,印前环境要求显示器要具有良好的呈色特性,印刷生产过程中将窗户用暗色窗帘遮住,以免强光进入干扰到印刷环境,采用屏幕校正仪来校准显示器,确保显示器的的良好特性。校准扫描仪,大多扫描仪具有自动校准功能,如果没有此功能,则要手动校准,保证扫描仪的规范化使用。为了尽量提高软片输出的质量,就要选择合适的软片,测试软片的性能,有效控制好显影液的温度和浓度等。提高传统晒版工序的质量,保证车间温度和湿度,确保车间的整洁性,使晒版机性能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利用好各种检测工具等。

2.2 印刷生产过程的优化

印刷生产过程的优化包括对油墨预设定和色彩还原过程控制的优化。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确定印刷机油墨的预设值,可以通过印版扫描设定、人为经验设定等方式。印版扫描仪通过扫描并分析四色印版中的图文信息,确定油墨预设数据,通过网络或者相关的存储设备将预设数据传递到印刷机控制中心,进而在印刷机上得以反映,这就是印版扫描设定方法。印刷生产人员根据自身的从业经验来设定油墨预设值是人为经验设定,这种方法的效率和准确性主要在于生产人员的经验可靠性,难以保证数据的规范化和准确性。印刷生产过程中优化色彩还原过程的控制,是指将印刷图像通过在线印刷质量监测系统收集到一起,并进行分析,向印前环节和印刷控制台反馈分析到的结果,及时进行修改和校正。实现色彩还原过程的控制主要是要建立高效率的控制系统,建立起印前和印刷之间良好的沟通体系,从而有效提升印刷机的运行时间。此外,还有一种方式是在印前环节直接产生油墨预设数据,实现数字化工作流程,这种方法具有速度快、稳定性好等优势。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各种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印刷生产企业将会不断研发新技术、新材料,将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到印刷生产中。印刷企业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聘用高素质水平和专业能力的生产人员,定期对生产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之转变传统的生产理念,合理利用新的生产理念,对印刷生产和色彩管理进行有效的优化,从而提高印刷生产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根福.印刷生产的优化及全程色彩管理[J].新西部(下半月),2008(05):176-178.

[2]李保强.报业印刷运行机制的理论探讨[J].印刷技术,2005(01):152-153.

印刷技术经验篇(3)

技术创新,行业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当前,印刷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当新媒体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进而使印刷业务量不断萎缩;当高企的生产成本,成为绝大多数印刷企业渴望持续发展的难以负担之重;当同质竞争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难题,突破与超越、转型与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然而何以突破?技术创新便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印刷技术》杂志作为行业内领先的专业媒体,创刊56年以来,始终以推动行业发展为己任,是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发展历程的见证者、记录者和推动者。在印刷业进入关键的技术变革期之时,《印刷技术》更是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历史使命,精心策划和组织了本次活动,历时1年多时间,面向全国印刷企业征集技术创新生产实践,并组织了由11位专家组成的专业评审团队,对征集到的来自50多家企业的90余项技术进行评审,最终邀请获奖企业在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高峰论坛上与大家分享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成功经验。

会议伊始,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江南发表致辞,对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江南副秘书长表示:“目前我国印刷业正处于由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迈进的重要战略转型期。如何找准技术创新方向,激发出自主创新活力,对处于转型升级期的印刷企业非常重要。本次召开的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高峰论坛,聚焦整个印刷产业的技术创新话题,非常有战略意义;‘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大奖’颁奖典礼将表彰行业中技术创新走在前列的企业,对行业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十分必要。”

随后,中国印刷集团公司总经理罗钧发表致辞,他表示:“当今,印刷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面临空前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相信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高峰论坛暨‘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大奖’颁奖典礼将为弘扬行业技术创新风气,树立行业技术创新榜样,推广真正能够帮助企业向前发展的技术创新成果,做出应有贡献。”

论坛 引领创新航向

论坛上,主办方特邀行业专家分享了其对行业创新技术发展方向的见解,并且邀请到部分“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大奖”获奖企业代表,阐述各自的技术创新实践,令与会者受益匪浅。

主题报告 深入全面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褚庭亮发表了题为“从‘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大奖’看印刷业的技术创新方向”的主题报告,对此次主要获奖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评析,介绍了当前印刷业值得关注的新技术,并针对印刷企业如何做好技术创新工作给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褚庭亮副所长认为:“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大奖”获奖技术很好地体现了印刷业“数字化”与“环保化”的大趋势,获奖技术能够起到行业技术发展风向标的作用,并且印刷企业确实在技术的再创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还指出未来印刷行业的技术创新方向将集中于“四化”,即标准化、网络化、人性化和数字化。具体而言,网络印刷、混合印刷、B2幅面数字印刷、高速喷墨印刷、连线数字印后、胶印联机冷烫印以及多工位烫印技术值得行业重点关注。褚庭亮副所长还表示:印刷企业要成功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应该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注重工艺和设备的有效引进,并力争实现先进技术与企业特色的有机结合,重视人才储备,并善于借力。褚庭亮副所长精彩的演讲高屋建瓴地指出了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专题报告 丰富实用

随后,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大奖获奖企业代表和行业领先设备供应商代表围绕“传统印刷 迈向绿色、高效新时代”和“数字印刷 生产方式再造提升盈利能力”两个分议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在“传统印刷 迈向绿色、高效新时代”议题中,“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大奖”工艺材料组银奖获奖企业代表浙江影天印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啸谷以“浙江影天的技术创新再思考”为题,与听众分享了浙江影天的技术创新路径。从电分变革到CIP3应用、高保真印刷,最后到网络印刷与数字印刷的创新探索,作为一家传统印刷企业,浙江影天始终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大胆设想、实践与修正,并正在走向传统与数字相融合的新未来。随后,“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大奖”工艺材料组银奖获奖企业代表北京朝红印刷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李海波发表了题为“创新从客户需求中来”的演讲。李经理着重介绍了其公司获奖技术“防潮型葡萄酒标签”的研发背景、技术难点和应用效果。他认为对于印刷企业来讲,创新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创新的根本在于了解客户需求,把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随后,旺昌机械工业(昆山)有限公司应用技术部经理戚桂军作为供应商代表,以“创新价值的CTP显影新技术”为题分享了旺昌的最新显影技术——PiD-5000显影系统,该系统大大提高CTP版材的显影稳定性并节约了显影液用量。

在“数字印刷 生产方式再造提升盈利能力”议题中,首先由“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大奖”数字技术组银奖获奖企业代表北京震旦映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怀乾,以“宣纸印刷数字化创新实践”为题分享了震旦映画运用高速喷墨印刷技术和数字印后技术实现宣纸印刷数字化生产的成功经验。震旦映画通过自身实践,打破了高速喷墨印刷只能用于传统出版印刷领域的现状,成功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宣纸生产,并且一举成功开拓了商务礼品、政务礼品、古籍复制等新的业务领域。随后,“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大奖”数字技术组金奖获奖企业代表上海界龙现代印刷纸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广杰发表了题为“界龙现代可变数码印刷技术创新”的演讲,介绍了界龙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有益经验,包括组建专门的技术研发中心、开展职工科技创新评比活动、特别注重对传统工艺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工作等。此外,王总还与大家分享了此次获奖技术——账单可变数据数码印刷系统的研况,并对印刷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宝贵建议。最后,同时荣获“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大奖”工艺材料组金奖和数字技术组银奖的获奖企业代表深圳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雪月发表了题为“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升级”的演讲,介绍了深圳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在研发此次获奖技术——无线群控机器人自动输送新闻纸系统以及嵌入式融合可变印刷技术上的创新实践。据李总介绍,无线群控机器人自动输送新闻纸系统主要是优化了企业的内部生产流程,促进了企业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过渡;而嵌入式融合可变印刷技术的创新收益主要体现在企业外部业务竞争能力的提升,在报纸发行萎缩的大背景下,将为提高报纸广告精准性、加强报纸订阅管理、扩大报纸发行量和提高采编灵活性做出更多的贡献,是迎接报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性创新技术。李总的精彩演讲赢得了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

随后,嘉宾论坛环节开启。本次嘉宾论坛以“技术创新 化成果为效益”为主题,特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王强教授作为嘉宾论坛的主持人,并邀请上海商务数码图像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迁,上海四维印刷有限公司图文中心副总监吴书明,山东丽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印铁厂厂长李波以及四川新财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贞作为嘉宾参与讨论。嘉宾们就“印刷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困境”、“印刷企业应该如何营造技术创新氛围”、“印刷企业和供应商在技术创新中应扮演何种角色”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颁奖典礼 表彰创新力量

傍晚时分,“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大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大奖”于2012年11月启动,旨在为业界搭建一个交流技术创新经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平台,历时10个月,共收到50家印刷企业申报的90余项创新技术。2013年9月,经过专家评审团的两轮认真评选,大奖结果揭晓,共有24家印刷企业的27项创新技术获评。本届大奖共设数字技术组和工艺材料组两个组别,获奖技术分别为9项和18项。参赛企业涵盖出版印刷、商业印刷、包装和标签印刷领域,创新技术包括数字技术、工艺创新、材料创新等多方面,覆盖范围广,技术领先性突出。

印刷技术经验篇(4)

近10年来,数字印刷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的推动下,快速融入印刷产业,并通过积极与传统印刷相融合来突破传统印刷的瓶颈,弥补传统印刷在超短版和按需印刷领域的短板,创新数字印刷增值链,引发数字印刷的新趋势。

1.数字印刷技术新趋势

从drupa2016亮相的数字印刷技术来看,数字印刷技术正日益聚焦到喷墨印刷技术和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技术上,印刷幅面不断增大、印刷速度不断加快、印刷质量不断改善、适用的印刷耗材不断增多、印刷数据日益兼容的特点十分突出,这一切正改变着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的技术格局和市场格局。

(1)喷墨印刷技术新趋势

毋庸置疑,喷墨印刷是全印展上数字印刷领域首推的前沿技术,对该技术的讨论将体现在喷墨打印头的阵列化、精细化和多元化上。

喷墨打印头的阵列化是将单个小尺寸打印头集成制造为与印刷幅面宽度相一致的页面阵列宽度打印头阵列,使喷墨成像的印刷宽度达到B2幅面及以上,以完全满足大多数印刷幅面的需要。

精细化是指喷嘴孔径所支持的最大喷墨打印分辨率以及最高喷墨频率,能使墨滴直径达到高精细印刷水平或相片级水平。

多元化是指随着喷墨打印头研发技术的国际化,喷墨打印头技术正在逐步从少数国际厂商垄断的局面向国内国外厂商技术共享的形势转变,并按照应用需求和产品特点形成不断细分的格局。如在标签、书刊等领域的特定喷墨印刷产品中,国产喷墨打印头及相关设备开始“小荷露出尖尖角”。

此外,喷墨打印油墨或墨水开始从专用性向通用性与可替换方向演变,国内研发机构和生产厂商针对喷墨打印头的特性,推出了诸多具有通用性和可替代性的喷墨墨水,让印刷企业获得了选择印刷材料的主动权。

(2)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技术新趋势

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技术是应用类型多样化和厂商云集的技术热点。这首先体现在适应更高速度、更大幅面和更高品质的感光鼓/带的感光涂层的均匀性以及设备耐印力上。

其次是色粉制造技术。无论是采用物理研磨还是化学研磨,色粉的颗粒形状、尺寸一致性、呈色性以及介质附着力都是关键技术指标。

此外,还要特别关注纳米技术应用、高饱和度呈色以及材料绿色化等技术,如富士施乐推出的高饱和专色以及金银高光泽颜色等。

2 .数字印刷流程及色彩管理技术新趋势

在未来“集中式生产+分布式定制”的印刷新格局下,建立一个全数字化、从印刷产品编创到应用服务的数字印刷流程,是解决不同地域、不同作业方式、不同企业、不同软件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交换、内容关联与检索问题,是真正实现“数据进、产品出”,创造印刷价值链以及印刷经营与管理模式的关键。

从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需求来看,数字印刷流程及色彩管理技术必须是一个自适应与智能化的印刷生产管理及色彩管理系统,系统既能够适应用户色彩设计环境,又能够保证用户色彩复现精度,智能地优化生产作业流程,还能够满足印刷买家个性化印刷材质需求、产品成型加工需求、表面整饰需求以及体验评价需求,减少数字印刷品在印制中的作业冗余与成本冗余,优质地按时交付,并保证良好的盈利能力与水平。如富士施乐建立的色彩管理标准化实验室,不仅解决了现有数字印刷流程的软肋,而且很好地实现了上述目标。

数字印刷新应用

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和产业应用来看,本次展会的数字印刷新应用将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以“内容印刷”为中心的数字印刷新应用

内容印刷是印刷产业千百年来的需求,但始终存在优质低价的定制印刷或按需印刷难于实现的瓶颈。目前,以静电成像数字印刷为主、喷墨印刷为辅的内容按需印刷已基本实现,其产业应用主要集中在文化传播和商业印刷领域。

在文化传播方面,重点是满足按需出版和大众教育中品质多样、承印材料多样以及产品价格多样的图文产品印制需求。富士施乐、柯尼卡美能达、理光先后推出了不同印刷幅面、速度、产能以及色彩再现品质的生产型数字印刷机,与印刷企业一起通过生产细分、产品细分与服务细分来构建多层次的印刷生产与印制服务模式,形成内容印刷的新应用。

在商业印刷方面,重点是满足商业型录、商业促销产品、企业文化用品以及商务产品等多类别商业印刷产品的需求。目前惠普、富士施乐、柯尼卡美能达都结合自己的软硬件,集成相关网络化的设计与制作软件及数据管理体系,形成针对不同商业印刷需求的作业模式和管控方法,初步形成了可盈利的数字印刷生产经营模式,特别是富士施乐的色彩管理与质量认证显著改善了数字印刷产品质量,有效降低了物耗和人工成本。

2.以“功能印刷”为中心的数字印刷新应用

功能印刷是数字印刷创新解决包装印刷及其衍生产品服务的新模式,其产业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首先是B2及以上幅面高速喷墨数字印刷机应用于定制包装、折叠纸盒打样,打开了数字印刷在包装领域实际生产应用的大幕,已悄然改变或撼动传统包装印刷市场格局,惠普B2幅面数字印刷机是最典型的范例。

其次是“喷墨+胶印”混合印刷方式的包装印刷,即采用以橡皮布作为转印介质,喷墨墨水先喷在橡皮布上完成叠印,固化后再将墨层100%转印在承印物上的方式,显著降低了多色套印精度的设备需求,有效提升了印刷品质量和作业效率。

其三是在线涂布+UV墨水/纳米墨水(Nano Ink)的工业化应用,有效解决了功能包装不同承印材料与喷墨墨水之间的印刷适性,实现了更高质量、更广色域、更少VOCs排放,如惠普T系列数字印刷机。

第四是与传统印刷技术融合,高效、低成本地印制包装产品的防伪码、防窜货码、药品电子监管码等,实现包装印刷设备连线喷墨印刷的集成,如海德堡XL106、高宝利必达105配装的用来喷印药品电子监管码或二维码的可变数据按需喷码设备。

3.以“3D打印”为中心的数字印刷新应用

3D打印是指采用三维喷墨打印技术,通过分层加工与叠加成形相结合的方法,逐层打印增加材料来生成3D实体的数字制造技术。目前,3D打印机基本采用喷墨印刷机制,通过打印熔融沉积材料、生物材料或食材来制造所需的各种产品。可依托现有的二维印刷技术的多层叠合来实现三维印刷的新产品和新功能,从而为数字印刷拓展到大众制造、精密制造、电影动漫、医疗美容、食品等行业奠定基础,实现印刷“你确定它会引发颠覆,却不知道它具体颠覆什么”的新境界。

数字印刷新看点

在当下数字印刷技术日益趋近传统印刷品质、成本和效率的环境下,数字印刷产业正在形成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高市场附加值以及产品化的新领域,吸引了更多传统印刷人和传统印刷企业的关注。本届展会上,数字印刷新看点将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精耕细作的数字出版与数字影像

数字出版和数字影像是当今内容产业需求旺盛、变化无限的新领域,是传统书刊报印刷企业应用数字印刷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精耕细作的数字出版和数字影像已成为社会、市场和用户共识的环境下,传统印刷企业既可嵌入数字出版领域,利用数字印前部门从制作电子书刊、网络教育、网络地图、数字动漫到手机出版物等数字媒介浏览产品及其演变的个性化纸媒介产品中获得市场容量和获利机会,还能从图说时代的无限量图片信息引发的影像印制(如婚嫁、游记、个人影集以及各种纪念册)中,挖掘出无限商机。但只有更多地关注出版的实时性、内容更新的便利性、产品外观的多样性特点,才能在数字出版与数字影像产品传播途径中创造需求与价值。

2.集成制造的功能印刷产品与物联网智能包装

集成制造的功能印刷产品和物联网智能包装是印刷企业转型升级、从生产加工跨越到智能制造的最合理途径。包装印刷企业依托数字印刷技术与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数字化功能印刷与物联网智能包装印刷,这不仅需要学习集成制造技术,采用数字印刷方法将许多功能性材料和信息嵌入到包装、标签等产品中,还要通过数字化精细生产保持所复制的产品具备某些特定的、个性化的功能,如温致变色、过时变色等。包装印刷企业也可使产品外包装具备与物联网以及数字防伪相关联的特殊识别功能,如二维码等满足应用功能性和可追溯性的新功能,从而使包装印刷企业融入到现代IT技术和新材料应用的高附加值领域。

3.数字化的印刷全流程管控

数字印刷因“数字”而改变印刷企业的市场、技术工艺、作业方法以及营销手段,形成面向跨媒体、多介质、多需求以及互动体验的作业模式,依托互联网和DIY软件来营造出用户就是设计师的乐趣与成就感体验,构建出一个以“高产能的集中式加工中心与分布式定制服务中心”的分布式数字印刷标准化作业流程。

其中,定制化精准印后加工技术实现了以数字化与智能化为技术基础,适应个性化、小批量、多幅面、复杂折页或多样成型的印后加工模式。

印刷技术经验篇(5)

数字印前主题馆

数字印刷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态势十分迅猛,喷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速尤为明显,中国数字印刷市场值得期待。2016全印展展馆分布依然以数字、印前主题馆打头阵,富士施乐、富士胶片、理光、柯尼卡美能达、EFI、JHF等顶尖品牌纷纷登场,全方位展示数字印刷新技术和全套解决方案。

综合印刷主题馆

在数字化大潮中,传统设备厂商更是不断推陈出新,设备更加稳定、高效、智能。2016全印展综合印刷主题馆,出版印刷和商业印刷的最新设备将如约联合亮相,小森、曼罗兰、北人、大族冠华、联强集团等公司将携最新设备闪亮登陆全印展。

包装印后主题馆

包装印刷业成为近年来最具成长性的行业之一,并连续以10%~12%的速度增长,电商行业的爆发式增长给包装市场带来无穷潜力,“中国质造”包装及印后军团将集中亮相包装及印后主题馆,博斯特、长荣、中德集团(上海天岑、浙江劲豹、温州正润、浙江华岳等)、上海耀科展团等将全新多款产品和方案。

标签产业主题馆

目前,亚洲领跑全球标签市场,而中国标签市场需求量已经超过亚洲份额的50%,聚焦全球目光。数字印刷的应用、功能标签的抢眼……推动标签印刷向前发展的各类创新技术都将如约亮相全印展标签产业主题馆。国内外标签产业的代表企业浙江炜冈、、欧米特、美国联合等都将携推动标签业前进的各类创新技术集中亮相。

柔印专馆

紧扣柔印热门趋势,由太阳机械领衔,携手配套设备及耗材供应商,展出柔印专业解决方案。

创新材料馆

印刷工业正在从数千年来的“内容印刷”转变为“功能印刷”,这种新发展对材料的创新性、环保性、可定制性提出更高要求,全印展创新材料馆将集中展示环保油墨、创新耗材,这些创新材料正推动印刷工业构建一种全新的、更高增值的服务体系。东洋油墨、盛威科、杭华油墨等知名油墨展商,中科纳新、康得新等多家领先企业将呈现最前沿的产品。

印刷梦工厂

中国国际全印展将为业界同仁呈现完美的“印刷梦工厂”,观众将在“印刷梦工厂”中看到印刷未来、网络印刷、创新应用、绿色印刷4大模块。

*印刷未来:最新工艺、最新技术应用汇集于此,探索最具市场潜力、商业价值极高的印品市场,如个性化印刷品、智能包装等。同时,3D打印的应用体验区也将在印刷梦工厂中展出,当3D打印遇到平面印刷,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全印展现场邀您体验。

印刷技术经验篇(6)

当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这要求我们在技术和管理上不断创新的时代,宣传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明及其研制过程,对于当前科学技术研究是有借鉴意义的。我们可以从古代科学技术发明找到解决现代科技问题的思路。例如,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选题,应该首选那些具有广泛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选题。毕昇的选题就是这么一种选题,因为在宋代初年,印刷的书还很少,但是经过不到80年,李清照和她的太学生丈夫赵明诚就可以在开封的市场上买印刷的书了。苏轼在他的祖父时代,书是主要通过传抄,但在他的时代已经广为印刷,那时雕版印刷书所需时间太久也太慢,因此市场对书籍印刷速度就有迫切的需要。毕昇的选题选得很好,我们现代科学的选题也应该参考这些经验。活字版印刷的雕版都是用木雕版,顺理成章地好像应该采用木活字,可是毕昇没有采用木活字,因为木活字蘸水变形,且不利于排版,因此他改用了泥活字,它不但适应了所涉及的工艺,还比木活字便宜。因此,毕昇的工艺设计和研究降低了其复杂度和成本。我们现代的很多科学技术发明,往往停留在样品的制成,鉴定会的展示,但一旦推向社会就产生了问题。其原因就在于缺乏一个中间试验的过程,只有产品的可靠性和成本的可接受性得到解决,科技成果才能普遍应用。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当属王选的激光照排,他不仅解决了汉字输入和激光输出问题,还解决了激光照排质量可靠性和降低成本的问题,因此得到了迅速推广。

印刷技术经验篇(7)

从以上国家和地方的治理力度来看,包装印刷行业面临着环保治理的巨大压力和困扰,“污染重灾区”的凹版印刷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国内凹印及相关设备保有量几万台套,产业链结构复杂,从业人员多,凹印工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作为包装印刷主要方式,环保问题不解决,企业将难以生存。VOCs排放的得不到治理,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如今的凹版软包装薄膜印刷已从芳香烃类的有机溶剂换成无苯无酮的酯醚类溶剂,对产品的溶剂残留、印刷环境的污染有所减轻,但随着凹印产能的提高与市场规模的扩大,有机溶剂的挥发废气排放,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日趋严重。

如何从源头治理凹版印刷的污染?水性油墨技术是关键。2016年12月7日,在CHINA PRINT 2017国际媒体周暨第北京国际印刷信息交流大会上,华新(佛山)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的吴永强副总经理宣布,薄膜凹印全色系水性油墨研发成功及进行批量应用,这将为凹版印刷历史上树立一座里程碑,也预示着凹版印刷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广。

为此,本刊记者在会议现场采访了北京中科丽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魏洪涛先生和华新(佛山)彩色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新彩印)副总经理吴永强先生,听他们讲述了如何攻克技术难关,成功研发并批量生产水性油墨的精彩历程。

历经20年 终克技术难关

众所周知,目前凹版溶剂性油墨的VOCs排放治理问题非常严峻,凹版油墨的酯醚类等高浓度溶剂挥发,采用末端治理VOCs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投入昂贵回收处理的装置,需要增加运营成本,耗费大量的资源。华新彩印吴总道出了水性油墨难以替代溶剂型油墨的原因:“目前凹印塑料薄膜软包装印刷,绝大多数用的是溶剂油墨,有的企业选择末端治理,购买末端治理设备。这种选择,一是投资大、运营和维护成本高;二是部分企业溶剂回收后处理困难,有的企业处理不当又形成二次污染。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们生产口香糖的纸塑铝复合包材,在行业里较早应用凹版薄膜醇溶油墨。对于水性油墨的薄膜凹印工艺一直未能实现,就因为塑料薄膜是非吸收性材料,而水性油墨扩散性大、固着力差,从技术上很难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这是软包行业里专业性的难题,也是溶剂型油墨在我国使用几十年都无法替代的原因。”

近20年来,北京中科丽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魏洪涛先生一直致力于研究油墨。1996年,他在印钞厂研究合成印钞用的油墨树脂,当时他意识到油墨的水基化是未来的趋势,于是他成功地将整个油墨水基化,并建立了自己的树脂体系。2001年,他去浙江温州龙岗考察时发生的一件事对他触动很大,“温州的小企业特别多,有一个工厂老板跟我讲,他们厂里有3个工人得了白血病,就是因为油墨里的苯所致。如果把塑料包装的毒性问题解决了,那真是造福行业的事。”

从那时起,魏洪涛便开始把整个精力投入到塑料包装的改进上,首先要解决油墨的毒性问题,再解决油墨的气味问题,最后解决油墨的排放问题。魏洪涛所在的北京中科丽颜研发团队经过十几年的上千次实验,每年都要做至少两次上机实验,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努力,利用自主开发的非丙烯酸改性水基树脂的水性聚氨酯合成树脂,研制成可用于塑料薄膜印刷的新型水性全色系、多品种的凹印复合油墨。尽管该系列油墨从技术路线上取得了突破,树脂合成及印刷打样也取得很好效果,不过一直没能产业化。事实上,要在产业化上取得成功,必须与印刷、制版工艺以及设备改进相结合,这方面的结合牵扯很多难以产业化的困难与问题。

产学研同努力 实现水墨产业化

2015年,由行业协会牵头(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和广东省印刷协会),华新彩印联合软包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科研专家,组建以印刷、油墨、制版及设备企业为主体的水性薄膜凹印复合油墨开发应用行业联盟,通过联盟成员的共同努力,制定了周密的薄膜凹印水性墨生产工艺方案。首先,由华新彩印的研发人员与专家们一起,以工厂现有在生产中的一条电子轴十色凹印设备为基准,以严谨务实的态度,科学地制定设备升级、版辊制作、印刷油墨匹配以及生产工艺技术方案。对BOPP、BOPET等非极性与极性的薄膜基材,进行反复的水性薄膜凹版复合油墨的印刷适性测试,经历了小、中、大试3个阶段。历时1年时间,企业逐步建立起水性墨工艺标准、工人操作规范、最佳的水墨印刷适性方法,同时制定了水墨印刷技术体系和相应的实验、生产管理制度。

运城制版的专家根据水墨的特性,不断改进电雕曲线,结合水性薄膜油墨凹印工艺关键技术,逐项分析对比,找出最佳方案。不仅如此,运城制版在版辊制作环节,通过应用高度智能化的装备,确保制版精度及制版过程无污染、清洁生产。水墨的研发测试整个过程,根据印刷工艺要求及制版反馈数据,不断改进油墨结构及配方,做到印版与油墨的最佳匹配,使水墨的印刷质量和技术指标优化,直至适应凹印大批量生产工艺的要求。

经过产业联盟的各方努力,终于成功研发出了HLWA型水墨,HLWA型水墨是一种基于水性聚氨酯型体系的环保油墨。油墨只含有水性树脂、颜料以及纯水、食用酒精(乙醇)助剂等材料,不含苯、酮、酯及醚类有机溶剂。经过一年来的测试及生产,使用水性油墨已经取得了优异的产品质量与可靠的技术指标。据魏洪涛介绍,该水性塑料薄膜凹版油墨浓度高、色彩再现性优异,印刷网点、线条清晰,油墨的流平性和固着力良好,并具备优异的无溶剂复合加工性能。它不但可以适应和满足目前大部分轻包装类的软包市场产品要求,而且具备溶剂型聚氨酯油墨的一些重要性能。另外,薄膜水墨印刷已经通过300米速度设备的技术测试,在300米速度的凹印机设备印刷,完全可以实现高质高效生产的技术需求。

在该水性薄膜凹印油墨的应用方面,华新彩印吴总表示:“这几年业内都在热议水性油墨,我们也期盼着能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产业化,进行订单生产。2016年5月,我们完成了最后的实验,拿出产品给到我们的客户,客户在6月经过上机包装验证可以完全替代原来的产品,现在已经批量订单生产了,我们已经生产了超过150万米800宽幅面的产品。我们的油墨不是只有做测试,据不完全统计,半年之内已经有10吨以上油墨的使用量,经过前期的考证以后,我们的产品已经从测试论证的阶段迈入了实际生产的阶段。”

经过一年来密集高效的印刷实验,薄膜水墨凹印工艺的开发应用取得重大的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华新彩印在多家知名品牌食品糖果包材上,进行水墨全色系批量生产。其产品质量可靠,印刷过程稳定,指标性能完全可以替代溶剂油墨,平方面积油墨消耗量同比减少25%,印刷综合成本降低。更重要的是印刷中没有挥发性有机溶剂,印刷车间无异味、无毒害。印刷过程中不仅保护了印刷生产者的健康,而其VOCs排放量,经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生产现场检测采集气体,检测结果VOCs排放量比溶剂油墨生产时排放减小90%,印刷车间的印刷机末端排放口,没经任何处理排放溶度低于国家标准。不仅如此,用水性油墨印刷的包装产品本身不再含有有毒的苯类、酮类、酯类、醚类等有毒物质,不存在二次污染问题。使用水性塑料薄膜凹版油墨印刷及无溶剂复合工艺,达成包装制品、产品包装及商品流通消费整个产业链安全的有效保障,符合绿色生态的发展战略。

华新彩印吴总表示:“通过水性塑料薄膜凹印油墨产业化进程的经验积累,我们将继续以绿色印刷产业联盟为基础,要与包装印刷行业一起不断提升凹版塑料薄膜水性油墨新材料的适用性。凹版塑料薄膜水性油墨一定会在软包装领域得到更广泛市场认同,它也将对软包装行业经济效益和绿色生态发展的贡献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创建油墨新体系 破除体系性缺陷

为什么他们能成功解决塑包油墨的问题?过去那么多做水性塑包油墨的人都没有成功呢?魏洪涛从技术原理上作了分析:“油墨与刷墙的涂料从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都是采用丙烯酸体系,丙烯酸体系在水性柔版油墨当中也有应用,丙烯酸体系在应用涂料和柔版油墨还是很成功的。过去将纸箱印刷用水性柔版以后,也是无污染的。但是丙烯酸体系是水分散体系,用到凹版方面,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会干版,凹版印刷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版辊高速转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不断搅动,油墨变化特别大,如果油墨没有很好的稳定性,就无法保证印刷进行的连续性,这也是水性油墨在凹版印刷中最大的问题。稳定性是无法通过改进机械来解决,是体系性缺陷。”

“我们在分析这个缺陷的基础上否定了原来的路线,创立了一个新的体系,叫溶液性体系,非丙烯酸的溶液性体系,将水视作为溶剂,传统的溶剂型油墨是溶液的,是溶剂将原来的高分子树脂溶解了,但是水不是很好的溶剂,如果要将高分子树脂在水里溶解是一个非常大的技术突破。油墨的结构核心是树脂,树脂是油墨的骨架,将聚酯聚氨酯水性化之后,把体系转化成溶液体系,如此一来稳定性得到了大大提高,便满足了凹版需要的连续性印刷的要求。其实对于水性油墨在凹版印刷应用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年,但是应用于高端凹版烟包印刷的水性油墨都达不到要求,因为会糊版。有一个现象叫“4000张现象”,就是印过4000张,油墨就不稳定了,出现脏点、丢点、露白等现象。实际上就是水性油墨的稳定性不好,我们就是将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是世界首创的。”魏洪涛欣喜地看到今天的成果,水性薄膜油墨的成功研发和应用无疑成功救赎了凹版印刷。

“我们的印版辊技术参数与溶剂油墨是可以兼容的,不像别的普通的水性油墨需要特殊的制版工艺,他们的制版工效要慢一半以上,别人能做3块版,他才能做1块版。水性薄膜凹印油墨很难做到全色系,有实地有套印都在一个版面上是很难实现的。从这一点来说,水性薄膜凹印油墨过去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普遍性应用,是因为水墨的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包括油墨成本、印刷速度、质量、油墨品种等不像溶剂油墨那么全面成熟。水性油墨做到将近20年,一直都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欧美地区柔版技术方面的技术优势,已经把凹版印刷淘汰了。但是中国市场情况不同,凹版市场规模庞大,有1万多家印刷企业,凹版制版成本低,如果采用柔版,印刷成本会上升很多。其实用柔版方式来做塑料薄膜软包装印刷还是溶剂油墨,并不是水墨。如果换了印刷方式,但是还是解决不了油墨问题、排放问题、污染问题,那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还是从凹版本身解决,真正改成水性油墨,特别是薄膜水性油墨,这是我们做这件事的意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魏洪涛苦心钻研20年,终在各方努力配合帮助下,突破了重重阻力,成功解决了这一世界性难题。

印刷技术经验篇(8)

一、绿色打造基地核心竞争力

基地以共同建设“江苏绿色印刷开放式部级重点实验室”为抓手,将绿色印刷贯穿到基地生产运营的各个方面。

作为绿色印刷的先行者,凤凰印务基地是国家绿色印刷标准的起草单位,旗下五家印刷企业已全部通过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成为首批通过绿色印刷认证的企业,占江苏省获证企业的四分之一,在全国“新华”企业排名第一。同时,还获得了两项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WCA和以技术质量为核心的SQP国际认证,取得了竞争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并成为联合国下属机构“印刷服务供应商”。

2012年,基地在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和凤凰集团领导的直接支持下,与省印刷技术研究所创新思路,合作成立研发中心,建设绿色印刷检测省级重点实验室,并最终成为原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江苏分中心和江苏绿色印刷认证检测中心。实验室面向江苏、辐射华东,为行业提供绿色印刷的鉴定、咨询、培训、评估等相关技术服务,既解决绿色印刷中的实际生产问题,又能深入开展绿色印刷技术研究。将研发视为创新发展的引擎,基地开拓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发展路径。

二、数字化带动基地绿色转型

1. 基地以建设印刷数字资产管理中心为抓手,充分发挥数字科技能力,使绿色理念在企业转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011年,集团引进德国、芬兰国际先进的数字管理技术,与香港印务公司合资成立了凤凰数字印刷技术公司,推进数字化改造工程,构建零距离数字业务交互平台,建成国内书刊印刷企业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流程印刷数字化工艺及管理系统。通过这个数字交互协作平台,客户可以实现穿越距离、按需印刷。

同时,建立“印刷数字资产管理中心”,将业务平台中的数字资料转变为数字资源,为全媒体跨平台出版提供服务;与中国电信合作打造华东最大、全国第三的云计算中心,建立数字产品运营体系的数字“物流中心”,为业务平台中的大量数据提供“物理仓库”。基地充分挖掘产业资源,大大拓展产业空间。

凤凰数码印务公司和凤凰常青树数码科技公司构成的凤凰数字印刷连锁网络已经在全国展开布局,并建成10家数字印刷连锁企业,为印刷数字资产的应用开辟新路径。凤凰印刷基地通过对数字资产的获取、沉淀、掌控与管理,实现传统印刷的数字化转型。

2. 基地以按需印刷POD连线项目为抓手,创新大数据时代纸质图书的商业模式,使绿色发挥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印刷数字化已经成为印刷工业技术变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潮流。2011年11月28日,亚洲第一条连续喷墨全连线数码POD生产系统“凤凰印POD数码连线”成功运行。该连线是凤凰集团自主研发的RPMIS流程控制软件,创新集成了柯达鼎盛Prosper1000连续喷墨印刷机组、瑞士Hunkeler书芯成型、日本Horizon、深圳JMD后道连线设备等全球顶级硬件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进行图书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开发、印制加工等服务,形成日产图书30000册以上、品种超过100种的超强产能。

POD连线成功运行一年来,项目“两个效益”显著。项目主体单位凤凰数码印务公司2012年销售收入首次超千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翻番,2013年预计在2012年基础上再翻番,已为江苏、上海、北京和安徽等地区共37家出版单位提供数字印刷服务,平均每印次少于500本,并保证短版图书能当天或隔天供货。利用POD印刷技术,2012年凤凰出版集团部分出版企业实现“零库存”,为大数据时代纸质书生存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三、国际化推动基地绿色升级

基地以国际采购、承接国际订单和成立跨国企业为抓手,推进海外拓展战略,使绿色建设的领域得到广泛拓展。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接触世界先进印刷技术、设备和产业理念,基地充分利用外动力加快转型升级。国际化规范化的合作,不但是对企业内部能力的一种检验,同时,合作所带来的企业管理、生产技术标准化、环保程度等方面的要求,也促使企业能够实现快速提升。

“十二五”至今,基地国际贸易额从2010年的0元,上升至2011年的700万元、2012的5000万元。2012年5月,以凤凰新华印务的英国业务为基础建立的凤凰传媒国际(伦敦)有限公司,是凤凰集团第一家在海外建立的实体公司,受到国家高层领导的肯定,成为集团海外扩张的前沿。凤凰伦敦公司承担着全球贸易、数码印刷和文化交流三大功能,通过运营为出版业推进国际战略积累重要实战经验。

印刷技术经验篇(9)

一、转变教育理念理念是行为的先导,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首先必须树立起先进的“2+2+1”的“以岗导学”的教学理念。因为教学理念对教师实际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好的教学理念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主要提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充分发挥发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式为现代的引导式教学,从而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逻辑思维能力。

二、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改革要紧扣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市场需要人才为目标,坚持以技术应用为主,提升学生的技能掌握,建立牢固的理论基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印刷设备也逐步采用的高科技技术,是一项集技术性强和专业要求高的产物。比如,数码印刷、CTP技术等先进技术必须要让学生在教学中有所了解和掌握。但是目前,因教学内容过于老化,内容基本还是原有的一些落后技术,导致老师无法讲授新技术、新知识,最终造成毕业生不能适应印刷业的需求。鉴于此种原因,革新教学内容显得十分重要。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可前对当前市场上出现的新技术、新概念做一些手机,将印刷业新的技术知识逐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与印刷业相对口,才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当下印刷专业的上课方式还是采用老师讲,学生听和记的陈旧模式,缺少师生互动,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缺少创新精神,主动学生能力不足。加上印刷理论知识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降低,印刷业是一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绪论的教学方法老师在上绪论章节时,可以通过讲解印刷原理和工艺课程的不同特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讲解印刷的整体工序,最后讲解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这样能让学生更加贴近课堂知识,提升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2.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授课方式,比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采用PPT教学、运用教学视频教学等灵活方式,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对相关实践操作带来一定的了解。改变了学生只是枯燥的面试课本理论的单一教学局面,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运用这些教学方式的同时,增加师生交流,让学生不理解就提问,老师进行解答,拉近师生距离。最后,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给予学习自由学习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学习印刷知识。3.创新考核制度改变过去单一的课程评价体系,打破以期末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模式,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标准。如分为三类:平时的考勤成绩、平时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成,最后按一定百分比这算得出综合成绩为学生最终成绩。这种方法能有效避免学生学习松懈,防止学生在考试时才努力的坏习惯。

四、增加实践教学印刷是一个很讲究实践经验的专业,而经验往往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总结。比如,印刷压力调整、水墨平衡等技术,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践操作做铺垫,专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是不能完全掌握的。只有在让学生在实践中面对问题,不断学习,不断分析,最后总结才能得到技术提升。1.实验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水平,使学生对印刷原理和工艺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依据教学内容,应当安排学生做印刷压力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和油墨转移的综合实验等。但是很多学校实验条件有限,多采用观摩代替,所以必须完善实验室建设。2.实训高职教育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学结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五年一贯2+2+1矩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就是通过零距离、仿真性、长时间的独立实训,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模式,奠定学生就业技能基础。所以,必须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场所和设施,有效降低实习成本,改变过去的过程式实训现象。当下一个实训特点,就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这样,企业可以借助印刷院校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同时,学校也节约了实训基地建设,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但是,这种模式容易走形式。只有把学生的实训工作做好,强化学生的定岗实习,从而让学生在实习中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让实践中的问题通过理论知识进行解决,形成一种理论与实践互补的教学模式,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好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五、总结综上所述,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印刷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五年制高职印刷技术专业教育必须及时对印刷原理和工艺课程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印刷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实践证明,改革印刷原理与工艺课程是前提,增加学生实训机会和实验操作、改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是保障。需要努力克服和解决实验室缺失,实习经费缺少等矛盾,印刷原理与工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对印刷专业的发展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志强.关于“印刷原理”课程和“印刷工艺”课程建设的探讨[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02):49-51.

[2]冯长勇,崔纪超.印刷原理与工艺课程的教改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92-94.

印刷技术经验篇(10)

记者:说起IT技术对印刷行业的影响,一开始似乎并不积极。您为何很早就想到要将IT技术与印刷技术相结合?

宋珩:在几年前,IT技术对出版界的影响确实为印刷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几年间关闭近30%的印刷企业,看起来印刷行业似乎要没落了。但实际上,虽然大部分印刷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却还剩下70%的企业转型成功,获得了新的活力。他们利用IT技术改变了不合理的业务模式和粗放型的生产模式,用IT技术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发现更多的印刷机会,实现转型升级。正所谓成败皆因IT,“印刷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

记者:富韬团队在印刷技术的数字化改良工作上,似乎更热衷于丝网印刷技术。这样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宋珩:丝网印刷也被称为万能印刷,它的应用最为广泛,一旦有所突破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这是富韬的野心。现如今,随着丝网印刷技术的不断优化革新,也让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目前,丝网印刷从传统的纺织、服装、包装向新兴的太阳能、玻璃、PCB等行业不断过渡发展,高效、环保、节能等更高要求和标准的出现,也促使丝网印刷技术向全自动和精细化转型,市场空间很大。

记者:印刷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包括管理信息化、业务网络化、流程标准化和生产自动化系统。富韬的团队是针对哪一领域开展研发的?目前已取得哪些成绩?

宋珩:从国内的印刷环境、公司自身的发展需求以及资金周转等等状况考虑,我们选择了先对数字化印刷流程领域展开优化。目前而言,我们将流程应用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应用数字化流程实现高效率,其关键点在提升“控制流”的效率。我们以可编程终端作为控制系统,开发了一套便于不同人员操控、运行比较可靠、界面完善、实时监测的人机交互系统,将印刷速度提高到了原来的3倍,有效减轻人工劳动强度,节约材料和印刷加工成本并提高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和自动化水平。二是印刷产品的高品质,这方面我们利用CCD机器视觉系统代替人的眼睛去完成识别、测量、定位等功能,有效克服了传统技术中对位控制不精确的问题,完全保证了1.6mm厚的超薄玻片的对版精度与印刷精度,提高了印刷作业的精确度和印刷质量,也为丝网印刷开拓了新的市场。

记者:关于丝网印刷技术的自动化改造,国外的技术研发比我国要早很多。您认为国内的创新技术与国外相比,优势在哪?

上一篇: 初中生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下一篇: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